通過寫讀后感,可以加深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和思考,并將個人的觀點和感受進行表達。如何寫一篇有觀點、有見解的讀后感是一個需要思考和實踐的問題。以下是一些經(jīng)典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寫作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一
20xx讀完的第一本書,是20xx的遺留了一半的林語堂的《蘇東坡傳》。
一定不是因為小時候背了很多他的詩詞,所以對他一直抱有好感。是因為愛慕他骨子里的豪放豁達,灑脫不羈。
過去對蘇東坡的印象,停留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細膩情感,在“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在“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的豪邁。
通讀全書后,他的形象更立體了一些。
天縱奇才,這點毋庸置疑,在我心中,蘇東坡是繼李白之后中國第二位天賦卓絕的詩人。早上刷帖子看到一篇問為什么寫詩很多人學杜甫不學李白,這簡直無需提問,因為形制好模仿,才氣難以復制。但是才華不僅僅是老天爺給的靈光一閃,更是博古通今后智慧的貫通。書中有兩處讓我震撼于蘇東坡的厚重積累。一為蘇東坡起復之后一度負責草擬圣旨,由他手中所出圣旨不少于七八百道,他用典嫻熟,辭藻優(yōu)美,一時為人稱道。后又一官員任此職,自負也是才華橫溢,便詢問草擬處伺候過蘇東坡的老仆人,我比之蘇軾如何?老仆答曰,內(nèi)容可能相去不大,但是蘇軾從不用翻書。高下立判。
讀到此處不經(jīng)慚愧,不論自己是否有才氣,但是確實還沒努力到,需要去比拼才氣的地步吧。
雖然一直從蘇東坡的詩詞里感受到他是個灑脫的人,可更深入了解他一點點,就更為他這份樂觀豁達感到可愛。貶謫到黃州就做老農(nóng)種地,和周圍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做好朋友。貶謫到廣東惠州,這時他也老了,自覺北回無望,卻沒有沉浸在郁郁不得的不快樂中,還在給友人的信中寫,我已經(jīng)決定做個惠州人啦,我沒離開過惠州,出生在西蜀不過是夢一場。讀到這里,雖然心酸他的際遇,但是又實在感嘆他的可愛??纱藭r的宰相章淳讀到蘇東坡在惠州所作的詩,說看來他在惠州過得很好?遂又把蘇東坡貶謫至海南儋州去了?;磉_灑脫的他永遠不是他的敵人想看到的,他們希望蘇東坡郁郁不得志而苦悶,但是一個人可以被拿走所有身外之物。地位,金錢,被迫與家人分離,充實豐滿的內(nèi)在卻永遠不會被奪走,偉大的詩人會著眼于民生,沉浸于自然風光,追尋這萬事萬物的哲理。
浪漫灑脫是他的.天性,可是他也有極高的人道主義的精神。不論他在何處為官,擔任多小的官職,他都在盡力改善民生,想方設法幫助在青苗法的壓迫下貧窮的百姓減免債務,設置古來第一所公立醫(yī)院,預防饑荒。任京官時候,他又想盡辦法讓皇上太后廣開言路,力陳王安石排他的弊端。在黃州做老農(nóng)時,他發(fā)現(xiàn)當?shù)睾芏喔F苦人家有殺嬰的做法,特別是女嬰,他看到此心甚痛,雖然此時無圈職在身,他還是想盡辦法組建了一個慈善會,去救濟當?shù)馗F苦人家,只要不殺嬰,就可以得到一些撫恤金,幫助他們一起撫養(yǎng)孩子。很多傳奇話本子里都有蘇東坡為官時候的小故事。如在杭州任上,一書生家中做折扇生意,卻因故積累債務,求得蘇東坡幫助,蘇東坡在他折扇上作畫題詞,讓他拿去變賣,蘇東坡是當時備受追捧的詩人,一下子就賣完了,還清了債務。
談到做官,他絕對是一個有能力有責任心的能吏,談到藝術(shù),他又是才思敏捷,書畫均佳,談到哲學,他又參研儒釋道三家,胸中自有丘壑。
越是回顧這本書,回顧他的一生,發(fā)現(xiàn)越是喜愛欽佩這個人??催@本書的過程中也在聽曾國藩的家訓,也曾暗暗的比較過二人,其實是沒什么可比的??梢矔滩蛔∠?,如果他有一些曾國藩做人的隱忍智慧,會不會有更好的一生呢?可我想我是多慮了,正因為他的鋒利,他才是他,也許他的際遇,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他。他便中國的大江南北,看遍自然風光,體會世情冷暖,卻還是那個他。
想到他那篇小品文章,長大后再讀卻覺得充滿著大智慧?!昂我篃o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p>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二
心與景會,神與物游,為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為何不趁此良辰美景,駕一葉偏舟,任意東西?放下勾心斗角的官場,放下黑暗腐朽的朝廷,讓曠達不羈的靈魂盡情釋放,讓自己瀟灑如仙的曠達情懷融化在無盡的大自然中。
這才是生命最美的姿態(tài)。
林語堂先生這樣形容他:他猶如政壇風暴之中的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工程師,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皇帝的秘書,是慈悲的法官……可是這些也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
蘇東坡的文學造詣固然精彩絕艷,司馬遷的史書為無韻之離騷,曹操的詩古直悲涼,江淹的賦文錯彩鏤金,柳永的詞纏綿繾綣……然而蘇東坡,唯有蘇東坡,讓我在欣賞其才華外,體會到他的生命與靈魂,感悟到他對人生的思考與追求。
二十一歲的蘇軾,還帶著些許稚氣與傲氣。步入考場,以筆為槍,文不加點,行云流水般的文章,使他一戰(zhàn)成名。對于考官的誤判,他云淡風輕的一笑,笑沒了所有功名利祿,笑出了自己的風華正茂。
二十四歲的蘇軾初步入官場,簽書鳳翔府判官。倜儻瀟灑,談笑風生,他絕世的才華,令世人傾倒。他有感而作的詩,境內(nèi)多少文人競相背誦,有多少首詩詞流傳至今。確實,他剛剛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開始走向坎坷的一生。
而立之年的蘇軾,年輕氣盛。王安石開始了激進的變法,買通了宋神宗,讓朝廷又蒙上了一層灰霧。政見不符的蘇軾,自求外放,想拯救這個民不聊生的世界。承辦悍吏,滅蝗救災,抗洪保堤,惠民于實際。本已得到皇帝賞識的蘇東坡,本可以回到朝廷,卻又被小人所污蔑,他的人生走向下一道坎坷。
已到了知命之年,人民的維護使蘇軾九死一生。烏臺詩案,洗去了他的孤傲,撫平了他的棱角,但沒有磨滅他的光輝。他變得成熟,開始尋找內(nèi)心真正的追求,開始思考這早已混沌不堪的世界。
他遠離了世俗,遠離了官場,也開啟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之旅。站在長河邊遙望,月色下的江面泛起朵朵漣漪。一直以來,到底是什么讓我魂牽夢繞?又到底是什么讓我苦苦追尋?我現(xiàn)在仿佛與這景色合為一體,輕倚著竹杖,聽著流水奔騰前行。江邊的楊柳微微晃動,也帶動著透過柳枝的月光閃爍不定,就像我的心啊,搖擺不定,它怎樣才能孤傲達觀的穿越世俗的汪洋而不觸礁?希望我心中的那扁小船從此消逝,浮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而我要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無限的大自然中,只有在那里才有曠達,才有自由,才有靈魂深處的靜謐。月光搖落,仿佛已是三更了。
六十六歲時,蘇軾的生命之光暗淡了,但仿佛還殘存著一絲余溫。他帶去了瀟灑,帶去了不羈,也帶去了閑靜,帶去了淡泊。
一生為官,一生清廉。
這便是生命最美的姿態(tài)。
人生中常有暴風雨,走在前行之路上的人們無法逃避,它往往暗淡了我們天空的顏色,暗淡了那份蔚藍和明麗,有些人在灰色的穹頂下漸漸消沉;蘇軾,卻在暴風雨中傲然挺立,身處逆境也不覺痛苦,腳踏荊棘也不覺悲涼。
蘇軾在仕途路上因性格狂傲而得罪過很多人,多次被貶,被朝中大臣們惡語相向,但卻并不乏賞識他的才華的人。就連皇上和皇后都非常重視蘇軾的文采,蘇軾每次犯錯之后,總有人替他求情,皇帝應考慮到他性格直率,直言不諱,終會得罪朝廷大官,而把他貶謫。
與蘇軾生死相依的弟弟蘇子由也是當時著名的文人,他的才華可能遠不及蘇軾,但他卻順利地當了官,官職一路扶搖而上,順風順水,過著安穩(wěn)平靜的生活。
說到底,一個人的命運取決于他的處事態(tài)度。子由追求平穩(wěn)安逸的生活,仿佛與世無爭,皇帝卻認為他對朝廷沒有威脅性,將他遷升,蘇軾卻不忍屈服于混沌的世俗,不甘低頭與不公的命運,在他眼里,百姓的生活才是第一位的。看著官府的不作為和亂作為,他的心情急切,卻無能為力地承受著,只能旁觀卻不能改變的痛楚。
只有經(jīng)歷多了,才能飽嘗人生的滋味。有“大江東去”的豪情壯志,有“十年生死兩茫?!钡臒o奈情思,又有“千里共嬋娟”的釋然,也不乏“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情致。
蘇軾的生命是多彩的,他的感情亦是豐富的。
最令我敬佩的,是蘇軾走入仕途的激昂,和辭官歸隱的決絕。
蘇軾經(jīng)歷了風雨,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難道我們不亦是如此?
每個人都是在生活中打拼的游子,他們最初步入這個世界的時候,攜著那份放蕩不羈。漸漸的,他們學會了收斂自己無畏的傲氣,在充滿泥濘的道路上負重前行。走累了,當他們抬頭仰望時,一片都是灰色,有人倒下了,他們?yōu)槊\屈膝,還有人只是在休息片刻后繼續(xù)前行。他們對命運宣戰(zhàn),用殘存的意志告訴自己:命運越是對你不公,你就越要和他奮斗到底!
在經(jīng)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品味過悲歡離合后回首,發(fā)現(xiàn)自己的路上充滿了坎坷,這才醒悟,挫折和失敗并不是人生中的意外,而是一個人成長道路上的必然,是生活的饋贈,是命運的磨礪。
無畏挫折與挑戰(zhàn),提高自身素養(yǎng),心系祖國與人民,小至個人理想,大至中國夢,都必定會實現(xiàn)。
不忘初心,與命運抗爭到底,這才是生命最美的姿態(tài)。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三
“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位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也許這些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這也是他的人格魅力,這種魅力來源一種精神,那這種精神又是什么呢?用蘇東坡自己的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笔前?,在蘇東坡的眼里,天底下都是好人。這是何等的胸襟,難怪他快快活活,無憂無慮,旋風般的活過一輩子。我們透過書本的墨跡,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一位知識淵博的長者,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哦,我似乎找到了蘇東坡快樂的原由。
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他曠古無今的文學造詣,敢做敢為的正直作風,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造就了一個浩然不朽的偉大生命。
讀完《蘇東坡傳》,感觸頗深:命運與造化我無法掌控,也求不得,那就笑由它去吧。我的心情,自己卻可以做主!人活著,就開心快樂吧!
原來既已聽聞蘇東坡大名,如雷貫耳,萬分佩服,尤其他那一闕《大江東去》、一首“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及其余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等等等等,不盡于牘,皆令我為之折服而贊不絕口。他為北宋豪放派詞人乃是當之無愧,開創(chuàng)出宋詞另一番天地。
閱畢此書,方知東坡其余的光輝點如天際之星,亦熠熠閃光,如愛民、敬友、忠妻,不一而足,他在杭州任太守期間,曾數(shù)次不厭其煩上書朝廷“莫專以救濟百姓為法,而要未雨綢繆的做好防饑備饉工作”(見第二十二章)。蘇軾畢生朋友滿天下,且?guī)缀醺餍懈鳂I(yè)皆有:道士、僧人、朝廷命官、邊城微吏、平民百姓、青樓妓女、書法家畫家、詩人詞人,舉之不盡,列之不窮,就連后來他的敵人章chun(豎心旁加“享”),東坡也不計前嫌的寬容他的罪行(見第二十八章),至于其元配夫人王弗,蘇軾在她早年亡故后,作了流放百世、膾炙人口的《江城子》,其后娶王閨之以續(xù)弦,夫婦兩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一直到后來還是在王閨之的大力操辦下蘇東坡從納了后來一直追隨他至死的小妾朝云。
可見三個女人對蘇東坡一生都是極其重要的。當然,還有一個女人——元佑年間的太后,在其攝政期間(1085.3~1093.8)極力支持蘇軾,擢其高官,使蘇軾得以大力宣揚其政治思想。然太后逝世后,他失勢極慘,被四處流放,甚至到過海南,最后遇赦勉強才回到中原,死于常州。
無疑的,蘇軾的一生是光輝璀璨的,他的人生旅程和他的詩作書畫一樣是值得我們后人細細體味的。無論是作為一名大宋帝國的臣子,還是一位舉世聞名的才子,他都當之無愧的在華夏大地的群英中占據(jù)一個極為重要的地位。林語堂這本書盡管融入了他自己對于蘇東坡的看法,但我想,正如他的那句“思想的快樂才是萬古不朽的“正是我們對于蘇東坡這位千年才子的貼切概括。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在宦??芍^三起二落??贾羞M士那年,在入榜的388人中名列第二,而且是因為主考官歐陽修的誤會(以為這么精彩的答卷出自他的朋友曾鞏)和避嫌,否則當列榜首。蘇軾在擔任鳳翔推官三年后依例解職,英宗本欲破格拔擢為翰林,為宰相韓琦所阻,韓琦倒不是不喜歡蘇軾,只是認為年輕人應該多一些歷練。而英宗更是早就把蘇軾視為未來宰相的人選。至少從一0五七年到一0七九年這段時間蘇軾的仕途還算是一帆風順的。
一0七九年蘇軾受了四個月的牢獄之災,史稱“烏臺詩案”。表面上是文字獄,彈劾他的官員在他的文章詩詞中找出大逆不道的語句,加以指控。更深層的原因是蘇軾加入了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反對王安石的新政。而蘇軾作為文壇新星,其影響力日增,因此要加以鎮(zhèn)壓。因與蘇軾通信或為他出版詩集,很多人受到牽連,包括預駙馬王詵。在黃州期間,蘇軾在一片東坡上耕田務農(nóng),從此自號“東坡居士”,他的四篇公認的最佳作品也在此時問世,即:《赤壁懷古》、前后赤壁賦、《承天寺夜游》。
一0八五年到一0九三年這段時期是蘇東坡仕途的第二春,雖然一直擔任“省部級干部”,但不管在中央還是在地方,都是在重要部門擔任領導崗位,政績上頗有建樹,可算是官運亨通。
一0九四年開始的第二次被貶,罪魁是哲宗及新任宰相章?。☉撌秦Q心旁,打不出那個字)。此人雖然可算是蘇軾的故交,但絕對是王安石一派,跟司馬光、蘇軾的政治立場對立。此次風波共有830名官員受波及,史稱“元佑黨人案”。蘇軾是第一個被拿來開刀的,想來是因為他在政壇和文壇的地位都同樣的高,對手不得不重視。
一一0一年獲赦后,當時的朝野一致認為蘇軾將再度得到重用,可惜東坡遽然仙逝。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四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shù)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shù)造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chuàng)了湖州畫派。
蘇東坡傳看完了,蘇軾可謂命運坎坷,他的命運完全掌握在朝庭某些人手中,這是他的悲哀,也是那個時代讀書人共同的悲哀,起也好貶也好,唯令是從,大起大落,富貴與凄涼,他都經(jīng)受了,但至死性情不變,詼諧、風趣、達觀,可以居于京都,可以居于東坡。給我們留下了那么多的千古絕唱,純潔的思想是淳樸
生活
的基礎,我雖一芥草民,亦能夠從中悟出一些活出生活真性情的道理,無論是處于鬧市,還是獨行于東山。東風知我欲山行,
吹斷檐間積
雨
聲。嶺上晴云披絮帽,
樹頭初日掛銅征。
其實蘇東坡所居之東坡,平凡之至,但是在他的眼中,在他的感受里卻不是常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個人有了愉悅的心情,才有了能夠使人感受愉悅心境的文章,他有一次寫信給他的朋友說:我一生之至樂在執(zhí)筆為文之時,民中錯綜復雜之情思,我筆皆可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于此者也。
我有時也會有這樣快樂的感覺,思緒所至,非記之不可,打開電腦,文思泉流涌,任手下十指翻動,對面如有一位栩栩如生之好友,我與之娓娓道來:流暢歡快,是快樂之時,憂傷如煙,是郁郁之刻,能夠記述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思想停駐,回味,思考,所有的品嘗都是美好的,人生須臾,能夠留下些許特色靈魂的性情也不虛此行。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
心靈
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林語堂
原來既已聽聞蘇東坡大名,如雷貫耳,萬分佩服,尤
其他
那一闕《大江東去》、一首“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及其余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等等等等,不盡于牘,皆令我為之折服而贊不絕口。他為北宋豪放派詞人乃是當之無愧,開創(chuàng)出宋詞另一番天地。閱畢此書,方知東坡其余的光輝點如天際之星,亦熠熠閃光,如
愛
民、敬友、忠妻,不一而足,他在杭州任太守期間,曾數(shù)次不厭其煩上書朝廷“莫專以救濟百姓為法,而要未雨綢繆的做好防饑備饉工作”(見第二十二章)。蘇軾畢生朋友滿天下,且?guī)缀醺餍懈鳂I(yè)皆有:道士、僧人、朝廷命官、邊城微吏、平民百姓、青樓妓-女、書法家畫家、詩人詞人,舉之不盡,列之不窮,就連后來他的敵人章chun(豎心旁加“享”),東坡也不計前嫌的寬容他的罪行(見第二十八章),至于其元配夫人王弗,蘇軾在她早年亡故后,作了流放百世、膾炙人口的《江城子》,其后娶王閨之以續(xù)弦,夫婦兩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一直到后來還是在王閨之的大力操辦下蘇東坡從納了后來一直追隨他至死的小妾朝云??梢娙齻€女人對蘇東坡一生都是極其重要的。當然,還有一個女人——元佑年間的太后,在其攝政期間(1085.3~1093.8)極力支持蘇軾,擢其高-官,使蘇軾得以大力宣揚其政治思想。然太后逝世后,他失勢極慘,被四處流放,甚至到過海南,最后遇赦勉強才回到中原,死于常州。無疑的,蘇軾的一生是光輝璀璨的,他的人生旅程和他的詩作書畫一樣是值得我們后人細細體味的。無論是作為一名大宋帝國的臣子,還是一位舉世聞名的才子,他都當之無愧的在華夏大地的群英中占據(jù)一個極為重要的地位。林語堂這本書盡管融入了他自己對于蘇東坡的看法,但我想,正如他的那句"思想的快樂才是萬古不朽的"正是我們對于蘇東坡這位千年才子的貼切概括。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五
《蘇東坡傳》,非簡單之流水帳,更非采用“春秋筆法”,而是林語堂先生閱讀超多資料,包括蘇東坡的札記、詩詞、私人書簡等后所著的傳記。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與蘇東坡有諸多相似之處,不然為何其言己了解、喜愛蘇東坡,而又能將《蘇東坡傳》寫得如此色彩鮮明、感情豐富。
觀蘇東坡一生,無法不對其才智贊嘆不已;而其言行、詩詞、幽默,無一不是其才智的體現(xiàn)。
蘇東坡是幽默的。某次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時,引用《詩經(jīng)》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為何“鳩”為“九”、“鳥”二字合成,實為嘲諷;后某次更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奔词乖诒毁H至缺醫(yī)少藥的海南之后,對朋友僧人參寥的關心,他仍在回信中說“但若無醫(yī)藥,京師國醫(yī)手里,死漢尤多?!币源藖砀嬷笥巡槐負鷳n。
蘇東坡是熱愛生活的。其余不必說,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shù)樁。他自我研究烹飪之法、自我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后世。他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及美食--“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蘇東坡是感情豐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詞,“十年生死兩茫?!保瑢ζ渫銎藜囊郧樗?,與其“大江東去”風格迥異,凄婉哀傷。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銘》和《悼朝云》一詩中,均表達了深切情愛與傷痛,之后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詞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寫花,又似寫人。
蘇東坡是剛直的。盡管有過數(shù)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詞風。好友劉恕罷官出京時,他寫詩諷刺“群烏未可辨雌雄”,后又寫“猶誦麥青青”,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剛剛被釋出獄后,即寫詩兩首,隨后自我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蘇東坡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無數(shù),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對其關愛有加。盡管不如意事眾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時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稱為過得歡樂呢。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誰說不是呢僅此感懷東坡居士這位曠古奇才吧!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六
不知道為什么,我其實不怎么會看傳記,因為我覺得了解完一個人的一生之后,會突然感到惆悵和不舍。就仿佛自己參與了他的一生,結(jié)局就是送他離開一樣的難過。
今天聽的《蘇東坡傳》,發(fā)現(xiàn)難過的感覺少了,可能是因為“東坡肉”能讓我感受到那個“吃貨”還在吧。
蘇軾,從小就是個天才,傳說他是文曲星下凡,帶動了全家的讀書氛圍。有才的人,到哪里都是吃得開的,蘇東坡年少時受到了大文豪歐陽修的賞識,歐陽修甚至說三十年后無人記得歐陽修都會在聊蘇東坡,可見蘇東坡的魅力之大,還有歐陽修的眼光獨到和愛人好士。
蘇東坡,仕途坎坷,可以說不是在去當官的路上就是被貶的路上。他為人豪放,愛結(jié)交朋友,這個性格有利有弊,他的妻子王弗經(jīng)常提醒他要防小人,他還是依舊“放蕩不羈愛自由”,君子坦蕩蕩啊。我想每個人都會喜歡平等尊重他人的人吧。想想,他還是個十足的深情boy,“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笔撬拮邮苣昙勒Q的時候作的詞,不難感受到他的悲痛之情。
蘇東坡,除了留下了許多千古詩篇,還給我們這些吃貨留下了東坡肉,他真的是很能吃,很會吃。換成一般人被貶到蠻荒之地,估計要愁死,他卻開荒種田,每日以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的苦難。像他這么熱愛生活的人,真的很讓人佩服。晚年的他流放到海南島,作為吃貨的他發(fā)現(xiàn)烤生蠔鮮美,寫信給弟弟子由說千萬不要跟北方人說,有趣的老小孩。
蘇東坡這個“寶藏男孩”,真的聊不完,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林語堂先生寫的這本《蘇東坡傳》,不了解他的會了解他并且喜愛上他。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七
一提到蘇軾,人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一個可親、可敬的小老頭,仿佛他就是自己身邊的長輩一樣。蘇軾的詩詞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有“天涯何處無芳草”的達觀,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痛楚,還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還有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絕唱。
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還有他的書法,他的畫作,在當時也是無人能比。就這么一個天才級的人物卻是一生仕途坎坷,窮困潦倒,但依然自得其樂。軾以他坦蕩的胸懷,盡情的享受人生,不懼權(quán)貴;他敢于說:“我做華堂上,不該麋鹿姿?!彼覍μ熳诱f:“我豈犬馬哉,從君求帷傘?”,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陳述:“苛政猛于虎。水旱殺人,百倍于虎;人畏催欠,甚于干旱……是常有二十萬余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
仕途的不順,反而讓他的才氣顯露出來,上天將他的一扇窗緊閉,也必將把他的才氣之門流傳千古,他即使被貶官,但是他依舊會用他的精神感動世間萬物,王安石的變法原本是好的,但它沒有將整個宋朝有一個轉(zhuǎn)變,縱使蘇軾奮力反抗,遭到迫害,歷史也會還給他一個光明的春天。
周國平評價蘇軾說:“讀所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蘇軾人格中那豁達樂觀的一面,他的詩文自然清新,奔放靈動,豪放不羈。
同時他也把這種豪放之風吹入了詞中,大大擴寬了詞的題材。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背后,是詩人廣袤千里的豁達胸襟。人生之中難免會有些風風雨雨,當他遇到暗礁時,早已用闊達的胸襟將其粉碎,好一個曠古奇才。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八
我一直崇拜蘇東坡,他的才能、豁達、豪爽都讓我贊嘆不已。在過去,我一直以為飽受苦難的他可能會對這不公的命運充滿憤恨和不甘,而最近讀完林語堂著的《蘇東坡傳》,卻發(fā)現(xiàn)他是幸福的,并且這份幸福體現(xiàn)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健康的身體是幸福的前提。周國平先生說:“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顆寧靜的靈魂,你就是快樂,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蘇東坡強壯的身體,充沛的精力,令他一生有足夠的精力游山玩水,領略大自然賜予他的快樂。盡管他仕途坎坷多舛,但他健康的身體使他能承受輾轉(zhuǎn)的顛簸、生活的艱辛。他61歲的時候被流放到條件惡劣的海南,在那里三年“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冬無炭,夏無寒泉”。在宋朝,因不堪折磨死在流放的路上或流放之地的官員不少,但他挺過去了,并在這段艱苦的時光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他在《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寫道: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竹杖芒鞋輕勝馬。從文字中可以看出他的身體硬朗,不怕雨淋,能享受雨中的樂趣。因此,健康的身體是他幸福的前提。
內(nèi)心的安詳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一種感覺,只要內(nèi)心安詳,就可以收獲幸福。蘇東坡是與生俱來的樂天派,深諳生活的樂趣,善于發(fā)現(xiàn)、制造和享受平凡中的快樂,并且永葆內(nèi)心的安詳和喜悅。盡管他歷盡坎坷、飽受磨難,但他總是那么寬容豁達,那么安詳平和,笑對憂患,瀟灑生活。當官時,他能在山上樹下的竹椅上酣然入夢;被捕在獄中,他能鼻息如雷;被貶到黃州時,他能“草為茵塊為枕”,酣睡到天黑,直到好心人把他叫醒才回家。他總結(jié)了“賞心樂事十六件”,他認為,幸福是湖畔散步,幸福是登樓看山,幸福是午后安眠,幸福是院內(nèi)花開。這就是他偉大的思想、偉大的心靈,是他幸福的源泉。
和睦的家庭是幸福的保障。小時候,家境富裕,家風敦厚,使他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博覽群書,茁壯成長。他與弟弟蘇轍感情非常好,一生患難與共,書信不斷,互勉互助。成家后,兩家人的關系也特別密切,總是尋找機會相聚在一起。兄弟離別時總是那么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深厚的手足情是他這個偉大詩人畢生歌詠的題材。美滿的婚姻給他提供了溫馨的港灣。他有兩個妻子(王弗去世后,娶王閏之),夫妻恩愛,感情深切,給予他極大的慰藉。侍妾王朝云是他的紅顏知己,生活上為他提供無微不至的關照,精神上給予他無窮無盡的支持。他有三個兒子,都十分孝順,陪他顛沛流離,四海為家。他晚年被貶到海南的三年,小兒子蘇過將家室留在惠州,自己一個人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照顧他的起居,充當他的秘書。無價的親情,溫馨的家庭,給予他無窮的關愛和支持,使他跨過一個個坎坷、度過一個個難關。這,也是一種幸福。
深厚的友誼是幸福的明燈。蘇東坡一生有很多親密的好朋友,有文人學者、和尚道士、高官平民等。正如他所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能和各種各樣的人成為好朋友。不論他平步青云,還是身處逆境,總有朋友相伴,使他的生活從不寂寞。當他被貶、身處困境時,朋友不斷給他物資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幫助。例如,他被貶到惠州時,杭州僧人參寥、常州的錢世雄,不斷派人給他帶去禮品、藥物、書信以示探望;道士陸惟謙不辭兩千里之遙,特意去看望他;道教奇人吳復古還去和他同住數(shù)月,促膝長談。他被貶到海南時,吳復古也去和他住了幾個月,為他帶去外面的信息,和他分析時事政局等。深厚的友誼是幸福的明燈,照亮了他晦暗的人生路。
出眾的才華是幸福的助力。蘇東坡是千古奇才,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是唐宋八大文學家之一、四大書法家之一、中國南派畫始祖之一。他懂建筑,黃樓、蘇堤、雪堂等是他的佳作。他懂醫(yī)學,能為百姓看病、開藥方。他還樂于告訴百姓藥草的功效和如何研制藥粉治病。例如他分享如何把蒼耳制成白粉末,內(nèi)服使皮膚柔滑如玉。他善烹飪,能釀酒,樂于分享“東坡肉”、“東坡湯”、“東坡豆腐”、“東坡肘子”等美食的做法,與平民百姓一起享用美食。他還研究佛教、瑜伽、養(yǎng)生術(shù)等。這些愛好、能力,使他能更好地工作、生活,享受他的快樂與幸福。有一次,一個賣扇子的人因賣不出扇子,無法還借款,被告到衙門。蘇東坡了解了來龍去脈后,在賣扇人的一捆扇子上作畫,扇子立刻被搶購一空,皆大歡喜,完美結(jié)案。他的絕代才華使他能快速完成各種工作,有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家人、好友,品嘗美酒佳肴(對于蘇東坡來說,有酒有菜就是美酒佳肴),欣賞大自然的美妙。他出眾的才華使很多人崇拜他,上至皇帝高官,下至黎民百姓,使他有真誠的追隨者、志同道合的好友和他們的陪伴、相助。蘇門六學士以氣節(jié)相許,互勉互勵,終身追隨他。他的出眾才華使他能更好地為百姓做事,深得百姓的愛戴。他每到一個地方為官、游玩或是不經(jīng)意間經(jīng)過,都能受到官員、百姓熱情的歡迎和款待。因此,他出眾的才華是他幸福人生的助力。
雖然蘇東坡飽歷生活的磨難,但我從《蘇東坡傳》的字里行間,從他的詩詞散文中讀到了他的幸福,使我更加崇拜敬佩他。這本書值得我們好好研讀,既能了解蘇東坡的一生,又能學習他流芳百世的詩詞歌賦,更能學習他千古不朽的人生哲學。讓我們在書中感悟他生活的幸福、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從而使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更強大、生活更幸福!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九
工作以來,尤其結(jié)婚生子之后,很少有時間讀書,此次教研組安排讀書任務,對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我本來想草草看完,想著無非就是一本人物傳記而已,但是,讀完以后,腦海中蘇東坡泰然自若的形象卻怎么也抹不掉。我承認,我被這樣一個純粹的人觸動了。
簡單來說,《蘇東坡傳》一書中林語堂先生詳盡地介紹了歷經(jīng)磨難的蘇東坡的一生。說蘇東坡歷經(jīng)磨難真的一點也不為過,因為他的一生大半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正當盛年的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往杭州任通判,從此開始了他的貶謫的生活,按時間順序,蘇東坡接連被貶到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穎州、揚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等地方。
面對無恥政客的陷害,蘇軾不屑反駁,只是泰然處之,奔赴一個接一個的流放地。盡管遭遇如此多的不公,他卻沒有因此頹廢,正是在被流放的這些年里,他寫出了一篇又一篇千古傳誦的名篇。在密州,他寫出了《水調(diào)歌頭》這樣的千古名篇,在文化荒漠的南方,他看到的是“嶺南萬戶皆春色”,感受到的是“雞犬識東坡”,希望可以“不辭長做嶺南人”,即使是濕熱的海南,他也為“唯有一幸,無甚療也”而倍感欣慰。“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彪m然是贊歌女柔奴,其實更是在自嘲。在黃州時,蘇軾仍能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樣的傳世之作。甚至,在生命的最后,蘇東坡還不忘調(diào)侃“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畢業(yè)工作結(jié)婚這兩年,我需要自己承擔責任,照顧一家的生活起居,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生活本身其實就已經(jīng)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夠平平淡淡守護一份簡單的小幸福也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更不要說想要真真切切為了自己心中的希冀去做一點事情,更是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倘若努力的去付出卻因為一些無端的中傷而終止,這樣的挫折放在我這里,我估計怎么都做不到如此灑脫的吧!但是,蘇軾沒有意難平,蘇軾泰然自若,恰似徹悟了一般。蘇軾的偉大就在這里,因為他就是一個純粹的人,純粹到面對中傷不去辯解,純粹到只關注自己的追求,純粹到毫無私心!這份灑脫,這份隨性,這份坦然,古往今來少有人能比擬,真的值得人敬佩。
前段時間看了《銀河補習班》,片子中的馬皓文也是一個純粹的人,明明是一個令人尊敬的建筑師,卻因為別人的錯誤而鋃鐺入獄,從而錯過了兒子成長的重要階段。就算是出獄了,他還要因為這件事情不能有好的發(fā)展,為了兒子的成績,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從未放棄,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努力。影片中的馬皓文和蘇軾一樣,都是一個被現(xiàn)實社會排擠的人,也都是一個被時間承認的人,更都是一個純粹的人!
當今社會,面對家庭,面對工作,面對社會,每個人面臨的誘惑很多,可以選擇的機會也很多,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而改變一些東西,或者放棄一些東西,如何才能堅守本心,做自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蘇軾和馬皓文能夠堅持做一個純粹的人,最終被時間承認,這種樂觀豁達的人生哲學,值得我們?nèi)ド钏肌?/p>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十
我非常喜歡蘇東坡這個文學大家,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詩詞作品讓我陶醉其中,更重要的是這位大文豪身處高位卻一直心系百姓,屢屢被陷害卻并不抱怨,這種精神我們需要學習!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jīng)》。
朝云臨終所書,以這句話作為隨感的開段最為恰當。蘇軾一生跌宕起伏,年少時他神采奕奕,青年時他意氣奮發(fā),中年時他雖有失意坎坷但卻實時放下執(zhí)念,年邁之時他平和淡然。
通讀全篇的《蘇東坡傳》受益匪淺,漫漫人生路,面對屢遭迫害的境遇,蘇東坡卻能夠在亂世之中,日趨溫和厚道,修正其身,崇德禮賢,多行善舉。蘇軾一生所想所書都在傳遞著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讓我最為感動收獲最多的也是這樣一份在蕓蕓眾生之間獨善其身,一直保持著一顆純真樂觀的心境。他熱愛生活與自然,在沖突與矛盾間尋找平衡,在過程中不斷自我覺知。
讀過《蘇東坡傳》后,我想我會將這份充實的內(nèi)心放到生活之中,去真正體會人生的真諦。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十一
蘇軾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詞人!每當讀到他的詩詞時,都會多少有些心潮澎湃。他的詞,沒有婉轉(zhuǎn)柔情和拐彎抹角,敢于直接坦蕩地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我喜愛這種豪放的氣勢!平時在課上,除了蘇軾的詞,我也對其本人的生平有了少許了解。于是正好應老師的要求,在暑假中我讀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想真真正正地了解這位我心中喜歡的詞人。我用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讀完了這本《蘇東坡轉(zhuǎn)》,書中有很多對蘇軾的評價,看來在林語堂的心中,蘇軾也是占有很高的地位的。
我喜愛蘇軾這個人也正是因為書中說到的這幾點:
首先他才華橫溢,詩詞氣勢磅礴,文章簡潔飄逸,正如他自己評論是“行云流水”。并且除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在醫(yī)藥、水利以及烹飪方面都有所成就,真可謂是十項全能!
其次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都是堅定不移,并且對世事從來都有獨特的見解。在應試時,他自己杜撰的歷史事例“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钡玫搅酥骺脊贇W陽修和判官梅圣俞的大力賞識。而且他與王安石的變法意見不合,上書談論其新法的弊端,而且敢作敢當,自請出京。
最后就是他擁有一個常人無法達到的豁達的心態(tài)。他的人生波瀾起伏,在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險些被殺,然后被貶黃州之后,仍然沒有唾棄這人世,寫下了《定風波》和《赤壁賦》等名作,在其中將他的豁達盡顯無遺,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好似在說沒有什么能夠阻攔他。甚至在年邁之時,他被發(fā)配到儋州后依然在教書授學,展現(xiàn)他那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達觀的人生哲學,這是內(nèi)心真正的強大!
對于這最后一點我非常的有感觸,想想蘇軾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飄忽不定,但是他依然用他那豁達的心態(tài)挺了過來。不妨再想想現(xiàn)在的生活中,有多少人經(jīng)歷了一些小小的挫折就會氣餒,甚至出現(xiàn)大學生跳樓的事件。我只能說,這些人在蘇軾面前是顯得那么那么的微弱和渺小。正想書中最后所說的,“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這才是萬古不朽的?!彼男挠肋h是快樂的,就好像那“一蓑煙雨任平生”!
現(xiàn)在,我對蘇軾已經(jīng)不僅僅是喜愛,更是由衷的敬佩!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十二
沒看這本傳記之前,我對東坡的了解主要是他光輝熠熠的頭銜,以及登封造極的藝術(shù)造詣。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豪放派之代表。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chuàng)了湖州畫派。但是讀了《蘇東坡傳》以后,我真正了解了一個完整的蘇東坡,一個真實的蘇東坡,一個自然的蘇東坡,一個純粹的蘇東坡。
對東坡的最新認識是他仕途上的浩然正氣。以前總以為東坡是一位超凡脫俗的文人,讀此書后,方知他的政治生涯是坎坷的?!皩W而優(yōu)則仕”,帶著“平和世界”的美好理想,東坡步入仕途。正值王安石變法之際,他在外任官期間,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極力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jié)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于朝廷。于是蘇軾自求外放,調(diào)任杭州通判。經(jīng)歷了10年的政治生涯,東坡經(jīng)歷了人生的第一難,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接著就是不斷地被貶,再被貶?!比松钍б庵畷r,卻造就了他文學的巔峰?!冻啾趹压拧?、《前赤壁賦》、《后赤壁賦》、《承天寺夜游》都是這時所作。在一個昏暗的時代里,蘇公以文人之浩然秉性,敢于去質(zhì)疑變法之弊端,敢于去挑戰(zhàn)王宰相的權(quán)威。即使犧牲自己的仕途,也要堅定的拯救蒼生。
讀完《蘇東坡傳》,感受蘇公,我體會到“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所言之理。感受自己,未來但求對社會“浩氣長存”,但求對生活“煙雨一生”。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十三
2.做翰林學士時,蘇東坡常在夜里深鎖宮中。有一個極為崇拜蘇東坡的,勤于搜求蘇東坡的字,蘇東坡每一個短簡便條若由蘇東坡的秘書交給他,他就給秘書十斤羊肉。東坡已經(jīng)風聞此事。一天,秘書對友人的口信請?zhí)K東坡回復,東坡已經(jīng)口頭回復了。秘書第二次又來請求,蘇東坡說:“我不是已經(jīng)告訴你了嗎?”秘書說:“那人一定要一個書面的答復?!碧K東坡說:“告訴你那位朋友,今天禁屠?!碧K東坡是個很風趣幽默的人。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十四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主要向讀者介紹了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蘇東坡傳,下面小編為大家搜集的3篇“蘇東坡傳讀后感8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過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再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p>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quán)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
說道底,在于蘇軾面對,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tài)度。也許是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生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fā)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作者曾經(jīng)也這樣描述過:“一個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條藝術(shù)手法:那就是要多說話,但內(nèi)容必須空洞。”這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存在不會對那些帶頭人物有所威脅,那你就不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案呙鞯墓賳T永遠不說出什么,但只要否認。高明的官員必須深有休養(yǎng),長于說‘無可奉告’‘閣下聽說,誠然不錯!’這樣便大有前途了。第二條,他必須討好朋友。第三條,當特別提防開罪他人。守口如瓶,低聲而斯文,使人高興的竊竊私語,早晚會積勞成疾,因公殉職。”作者說這就是朋黨之爭時政治之中的規(guī)則。
顯然,蘇軾已一一犯規(guī)了,但這并不是他不明白這些“秘訣”,實是因為他的本性就是如此,他的本性就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更何況這些本性是值得歌頌的。蘇軾就是要做到說話做事都要對得起天地良心。當朝云產(chǎn)下一個男嬰之時,蘇軾也曾寫到:“惟愿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也許他知道,這許許多多的災禍,全是由于他的才智。但我想,這更是因為他本性中的明辨是非,實事求是到死都未曾泯滅呀!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fā)現(xiàn),他的人生態(tài)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diào),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妓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的。
詩詞。
良篇里,他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做結(jié)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庇梦易约旱脑捳f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蘇東坡傳》這本書我才只讀了一半,便對蘇東坡這位大文豪有了足夠的認識。書中提到過許多地名,多得數(shù)不清,這也正提示了我們蘇東坡一生漂泊。
在書中,我最喜愛的是蘇東坡爽朗的笑聲——他的笑聲告訴了我許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笑,他被貶之后賞景便成了他最大的樂趣。蘇東坡常對著風景寫詩,寫完之后總會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興地笑;蘇東坡的笑,還包含著一種不與人斤斤計較的笑,朝廷的官員為了針對他,因挑不出蘇東坡平時表現(xiàn)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頭里挑刺;蘇軾顯然沒與他們計較,反而還寫出“何日遣馮唐”這句話,話中毫無歸罪之意;蘇東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樂。誰被貶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組長被降到普通成員一樣,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
時勢造英雄,蘇東坡之所以在中國古代文學史談論上經(jīng)久不衰,多半是因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造就他頗高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正因為蘇軾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猶如一顆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我喜歡他毫不恭維、仗義執(zhí)言的性格。雖然他比較沖動、做事不經(jīng)過“大腦”思考,但正因為這一點,才使他更富有魅力?!吨袊四銥槭裁床簧鷼狻防锩嬲f過:“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為你是個大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蘇軾這種激烈的性格,對當時、和我們后世都有極大的影響,他告訴我們:不能讓那些不好的東西繼續(xù)下去,要阻止他們,阻止他們必須要有帶頭人。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誰也不想當那第一個人,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那樣去做,蘇東坡正因為“沒頭沒腦”,就毅然去當帶頭人。
盡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過許多人、多次被貶,但蘇東坡依然不乏幸福籠罩。他有非常愛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敵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眾多好官。這里面最讓人感動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視蘇東坡的文采,蘇東坡每次犯錯之后皇后總會為他求情;皇上對蘇東坡極其嚴厲,他重視蘇東坡的文采,但因蘇東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諱,皇上怕他終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蘇東坡貶謫。
我對蘇東坡永遠懷有一顆仰慕之心,我喜歡他的真誠待人、真心交友以及直言不諱,如果我身邊有這樣的以為親人、朋友或者是同學,我會非常珍惜!
在孩提時候就知道蘇東坡,不過,真正認識蘇東坡是讀了《蘇東坡傳》之后。
做為詩人,“大江東去浪淘盡”他文采飛揚,談笑風生;作為官吏,“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他嫉惡如仇,愛民如子;作為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他樂觀豁達,清逸曠遠。
可是那些群小自認可打倒蘇東坡的措施卻沒使那些小人達到目的。蘇東坡管理之處政通人和,他頗受百姓愛戴。他處處為百姓著想。練習瑜伽,研究佛道,與高潔之士相交,訪山水,與高僧相研佛道。林語堂筆下這樣評價這位文壇巨子:“蘇東坡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他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p>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蘇東坡一生清貧但一世為人坦蕩。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榮華富貴卻也不可能有蘇東坡半分的安逸。他們的生活充斥著算計與仇恨。其實所謂權(quán)力,所謂地位不過過眼煙云,轉(zhuǎn)眼不見,又何必太為權(quán)財所困,落得一世罵名。
在《蘇東坡傳》的序中,林語堂先生寫到“我寫《蘇東坡傳》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如果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是以此為樂,那么讀《蘇東坡傳》也是一種快樂。可以從字里行間讀出人物的個性,品嘗人物的喜怒哀樂,并從他的事跡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啟示。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十五
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寫《蘇東坡傳》,他說沒有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我在圖書館遇到這本書時,出于對蘇東坡的敬佩與喜愛,拿來看看,再看是林語堂先生所著,更是來了興趣,這大概又是精神盛宴。
林先生講:蘇東坡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偉大的書法家,是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堅持己見者……看到這些描述,大家或許和我一樣,想要再一次去了解這位多才多藝,品性正直,深得大家所喜愛的大詩人。
本書共二十八章,從蘇東坡的童年寫到終了。讀林先生的作品讓你真正的理解什么叫:行云流水、妙筆生花、酣暢淋漓,閱讀的過程真是一種享受。
不過讀這本書,并不順利,文中摘錄了一些詩詞,遇到詩詞,不得不停下來想去弄明白詩詞的含義,所以目前還沒有讀完一整本。
蘇東坡的一生很曲折,也可以說很精彩。在他的一生中,有三任妻子,我最喜歡他與王弗的感情,只是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太短暫,王弗身故后在蘇東坡的詩詞中,能感受到蘇東坡對王弗的思念以及深厚的情感。
除了夫妻之情,蘇東坡與兄弟子由的感情也讓我特別羨慕和喜歡,兩人不只是兄弟,還是良師益友,如果有兩個寶寶,培養(yǎng)出他們那樣的感情,也無憾了。
書中還有一些育兒方法,比如:東坡小時候努力苦讀經(jīng)典名著,抄寫背誦;父母與孩子,晚輩高聲朗讀,老輩倚床而聽,幫小朋友糾正錯誤等,很多美好的`小細節(jié),都值得細細品味。
一本傳記,有政治,有情感,有生活,有歡喜,有苦悶……閱讀的同時心情也隨著文字此起彼伏,合上書,回味無窮。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十六
中國人對蘇東坡的喜愛程度,林語堂概括的最為精準,“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
《蘇東坡傳》,是一個才子為另一個才子所作的傳記??梢哉f,蘇東坡是林語堂的偶像,是林語堂的隔代知音,林語堂對蘇東坡的喜愛、欣賞、仰慕,最終凝結(jié)成了這部傳記名著?!短K東坡傳》以蘇東坡成長軌跡為線索,分為童年與青年、壯年、老練、流放歲月四卷,考據(jù)嚴謹,事例翔實,語言生動幽默,仿若林語堂穿越了時空,隱身于蘇東坡身側(cè),一一記錄著他的言行起居、喜怒哀樂而成文。同時,這部中國古代名人傳記的寫法有別于他,林語堂有心把自己的偶像推介出國門,作品以英文寫就,目標受眾是西方讀者,后由臺灣學者張振玉譯為中文,堪屬名著名譯,讀時別有一番趣味。林語堂是了解蘇東坡的,旅居海外之時,身邊相伴的是有關蘇東坡的以及蘇東坡著的珍本古籍,一天天的精神交流,一次次的心靈對話,神交已久,經(jīng)典傳記順理成章一氣呵成。蘇東坡曠達、豪邁、灑脫,林語堂的筆調(diào)也是輕快的,即便是蘇東坡跌至仕途低谷,傳記的筆觸也不曾灰暗。
蘇東坡天賦才氣?!皷|坡詩文,落筆輒為人所傳誦?!薄笆看蠓虿荒苷b東坡詩,便自覺氣索,而人或謂之不韻?!贝苏Z為當時雜記記述,由此可見東坡才氣地位。蘇東坡說,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狈Q最快樂就是寫作之時,“我一生之至樂在執(zhí)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復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于此者也?!绷终Z堂也道,杰作之所以成為杰作,必然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發(fā)自肺腑的“真純”,還在于文學所給予讀者的快樂上,能使讀者快樂,的確是蘇東坡作品的一個特點。東坡創(chuàng)作時自得其樂,其詩文書畫藝術(shù)上的卓絕之美也帶給我們太多的愉悅和歡樂。
蘇東坡處世曠達。東坡一生的宦海生涯,幾遭貶謫,飽經(jīng)憂患拂逆,均以坦蕩蕩之胸懷處之,人性更趨溫和厚道,并沒變得尖酸刻薄,古今中外,與其相似之人可以說再難找到第二個。在貶謫期間,東坡仍開鑿湖泊河道、治水筑堤,關心千里荒旱、流離餓殍。在政治上,他從不站隊,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不移,所以他一生政壇坎坷不達也就不足詫異了。蘇東坡處世“對事不對人”,他會因事發(fā)怒,卻不會恨人,聽聞自己的仕途克星章被貶謫的消息時,他寫信對雙方的親戚黃實說:“子厚得雷,為之驚嘆彌日。??档仉m遠,無甚瘴。舍弟居之一年,甚安穩(wěn)。望以此開譬太夫人也。”此種襟懷,正如他對子由說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p>
蘇東坡情深義重。東坡對生命中的四位女性用情至深。初戀系其堂妹,慈孝溫文,因二人同姓聯(lián)姻無望,至晚年流放在外,聽聞堂妹逝世,東坡“心如刀割”;流放歸來途經(jīng)堂妹墳塋所在,雖身染重病仍掙扎到墳前致祭,第二天,尚面壁而臥抽搐哭泣。發(fā)妻王弗聰明能干,務實際、明利害,有知人之明,東坡事事多聽從妻子,可惜王弗二十六歲病逝,妻死后十周年,東坡作詞《江城子》悼念,其詞凄艷感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妻亡三年多后,東坡續(xù)弦王閏之,閏之系王弗堂妹,秉性柔和,遇事順隨,一直和丈夫同甘共苦,東坡誓言生則同室,死則同穴,閏之死,東坡親寫祭文,十年后,子由將她與東坡合葬。東坡貶謫黃州期間,收朝云為妾,朝云聰明活潑有生氣,是東坡的紅顏知己,據(jù)傳,東坡曾問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有說“一肚子墨水”,有說“一肚子漂亮詩文”,東坡都搖頭說“不是”,最后朝云說“你是一肚子不合時宜”,東坡大呼曰“對!遂大笑。東坡對弟弟子由的深情也非比尋常,在宦海浮沉的順逆榮枯過程中兄弟手足情深,憂傷時相慰藉,患難時相扶助,彼此相會于夢寐之間,寫詩互相寄贈以通音信,因為子由,蘇東坡寫出了那首公認最好的中秋詞《水調(diào)歌頭》。
蘇東坡幽默達觀。東坡一生窮達多變,卻容易接受哲學達觀思想的安慰,自謂陶潛是其前身,與自然渾融一體,寧靜滿足。被貶黃州期間,曾于雪堂墻上門上寫下“警言”:出輿入輦,蹶痿之機。洞房清宮,寒熱之媒。皓齒蛾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濃,腐腸之藥。后被貶謫到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當?shù)責o醫(yī)無藥,他卻說:“每念京師無數(shù)人喪生于醫(y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弊钅荏w現(xiàn)其達觀人生哲學的,應是他貶謫到海南的日記:吾始至南海,環(huán)視天水無際,凄然傷之曰:“何時得出此島也?”已而思之:天地在積水中,九洲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島者?譬如注水于地,小草浮其上,一蟻抱草葉求活。已而水干,遇他蟻而泣曰:“不意尚能相見爾!”小蟻豈知瞬間竟得全哉?思及此事甚妙。與諸友人小飲后記之。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十七
上次挑燈夜讀,還是上大學那會干的事。那時宿舍晚上11點斷電,為了應付第二天的考試,熄燈后只得跑到樓道借著路燈臨陣磨槍,天冷時還得背床厚厚的被子。時過經(jīng)年,最近竟又為了一本《蘇東坡傳》心甘情愿地熬到深夜。
平素讀書機會甚少,更難得一本書讀兩次,唯獨這本《蘇東坡傳》在幾年前讀過之后讓我念念不忘,特意買來再次拜讀。這本書何以如此吸引我?不外乎兩個人的原因--主人公蘇東坡和作者林語堂。
蘇東坡之天縱才情已不必多說,書中妙手著文章的例子比比皆是。蘇詩不少見,但書中引用的詩文都結(jié)合了詩人的生活情景,每一句都是在某種特定的場景下借詩人之口自然吟詠而出,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讀來更覺鮮活可感。
東坡先生生性豁達,喜好交游,常人也有機會和他舉杯共飲,尋幽探勝,當他在月夜孤舟上發(fā)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慨嘆時,孰能不神往?這是和東坡先生同時代人的幸運,但他們也是不幸的,蘇東坡所在的時代正是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幾十年,對黎民百姓來說這就意味著動蕩和災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蘇東坡個人而言,急劇變革的時代和積極入世的他相互成就,但其坎坷的命運從一開始也就已經(jīng)注定。數(shù)十年宦海浮沉,陷于流俗與通變之爭,蘇東坡歷經(jīng)顛沛流離,妻離子散,一度窮困到無炊米度日。作為元佑黨人的精神領袖,他為民請命,忠言直諫,抗爭不息,卻未曾有絲毫妥協(xié)與退卻。
自始至終,蘇東坡都堅持著一顆赤子之心,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以超凡的智慧在出世與入世的鋼絲上行走得游刃有余。他又是至情至性之人,對親人、愛人、友人的厚重感情浩浩湯湯,充盈在胸,隨意噴涌即是錦繡文章,一曲“十年生死兩茫?!备汕Ч沤^唱。
應對多面的、立體的蘇東坡,細數(shù)其功無疑是徒勞的,往往掛一而漏萬--從這點也能夠看出,天才能夠感知卻無法琢磨。讀蘇傳,其實是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和心靈的偉人生活,即便詩人已作古,但他留給我們的心靈的喜悅和思想的歡樂卻如江風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回到題目,不得不提另外一個才子--林語堂。老實說,這本書和現(xiàn)下主流文學風格相去甚遠,缺乏足以引爆眼球的元素,但它的吸引力恰恰來自于它的純粹。誠如作者所言,他寫這本書只是“以此為樂”,當然也是源于他對蘇東坡的喜愛。
在這樣一種創(chuàng)作動機下,寫出的作品自然格外雋永耐讀。作者不是隔岸觀火,讀者就容易置身其中,著了迷的人好像和這本書訂立了某種盟約,只要一翻開書就身不由己地緊隨資料的鋪陳或喜或悲,及至讀到蘇東坡去世一節(jié),最終忍不住掩卷長嘆。
嘆息未已,忍不住又翻開繼續(xù)往下讀,再翻頁,書行此處戛然而止--讀者肯定會嫌可是癮--書也許能夠續(xù)寫,但人生沒有續(xù)集,世上斷不會再有第二個蘇東坡式的人物了??墒牵趾伪鼐心嘤诖四??“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痹娙嗽谇昵熬鸵呀?jīng)給我們留下了答案。
昨日一時興起和友人夜訪月湖,興盡歸來已是丑時。隨心而至,寄情山水,自謂有東坡遺風而竊喜。及至翌日,信筆而書,千字乃止,是以為感。
蘇東坡傳讀后感初篇十八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題記。
林語堂說:“我認為我完全明白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蔽易x《蘇東坡傳》,是因為我想了解蘇東坡。我想了解他,也是因為我喜歡他。
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
蘇東坡早年成名,登上仕途,不曾想隨后的人生卻是在宦海漩渦中坎坎坷起伏。
烏臺詩案入獄后被貶黃州,后又放置定州、惠州、儋州,大半個中國的窮山惡水,都有他的足跡。他身處逆境,受人排斥,受政治上勾心斗角所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歷經(jīng)的種種委屈、落寞、孤獨、清貧、艱險……但他總是能堅持一份天真淳樸的童心,應對憂患一笑置之,不為利益而動搖,也不為俗見而改變自我的信念。
謫居黃州的蘇東坡,落魄得讓人心疼。擔著可有可無的閑職,領著微薄的俸祿只能舉家食粥度日,還有惡疾纏身的痛楚……他并沒有所以偏激和消沉,在他遨游赤壁之時,應對“江上清風與山間之明月”,發(fā)出“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感嘆,應對起起伏伏的人生,他風輕云淡地說出“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份灑脫和坦然讓“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逐漸消失,代之出現(xiàn)的是光輝溫暖和親切寬容的成熟。當他發(fā)現(xiàn)當?shù)匕傩沼袟夝B(yǎng)女嬰的惡習時,于是毅然拿出自我少得可憐的薪資,到處寫信籌措資金,舉辦育嬰堂,救活了無數(shù)嬰童。蘇東坡在自我寒冷徹骨的人生低谷里,依然不曾忘卻要去溫暖別人。
在新舊當權(quán)派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卻從不舍棄自我兼濟天下的初心。他是黎明百姓的摯友,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極有“民主精神”的斗士。他與社會上各行各業(yè)人都有交往,帝王朝臣、詩人隱士、藥師、酒館主人、道士僧人、貧窮百姓、甚至不識字的農(nóng)婦等。在杭州廣州地區(qū)興辦水利,建立孤兒院和醫(yī)院,創(chuàng)辦監(jiān)獄醫(yī)師制度,頒布嚴禁殺害嬰兒的律令。在處理王安石新法改革遺患時,他全力從事救濟饑荒,為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不懼與朝廷抗爭。為減免貧民百姓欠稅而向朝廷懇求。這才是真正能做到關心大眾疾苦的高士該有的濟世情懷。
蘇東波無論悲喜,無論沉浮,都能懷揣初心,一路向前。這份豁達樂觀也激勵著我。
上個學期,我經(jīng)歷了人生中比較黯淡的一段時光,參加嘉禾中學自主招生考試,差十幾分沒有考上,而整個競賽1班僅有幾個同學沒有被錄取,這對于成績處于中上游的我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雖然有教師和父母極力安慰,難免還是會耿耿于懷,以往有過退出競賽班的念頭。不經(jīng)意間又看到了書房的《蘇東坡傳》,腦海中不禁浮現(xiàn)出蘇東坡高大的形象。相較之下,想想自我這一點青春年少的挫折和失落算得了什么。僅有此刻不怕挫折,積極向上,學好知識和本領,才能將來有本事幫忙別人解決困難,有期望成為像東波居士肯為百姓謀利益的人。于是心中便又重新燃起期望,咬牙堅持。
讀了《蘇東坡傳》,我更加了解他,我也就更加喜歡他。從此,我愿懷揣這顆初心,同他一齊繼續(xù)向前。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842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