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結中,我們可以找到前進的動力和改進的方向。寫總結時,我們應該注重思考總結的價值和意義,而不僅僅是堆砌事實和數據。在閱讀這些總結范文時,我們可以學到如何組織材料和整理思路的方法。
aoe教學課后反思篇一
上周沒有參加年級組集體備課,今天早上又去參加了一個會議,所以直到上課前才知道本周的教學內容做了調整,剛好要孩子們帶的種子還沒有帶來,因此,在課前一分鐘臨時調整為《蔬菜發(fā)芽了》,但我看到教案后,覺得把課題定為《大頭菜》好像更為確切些。
先和孩子們回憶了上次學習的蔬菜兒歌,驚喜地發(fā)現,許老師、秦老師把孩子們課上編的兒歌已經布置到主題墻上,而且又增加了新了“品種”,比如“綠絲瓜身上豎著綠線條”、“灰芋頭撐著小綠傘”。乘著我和孩子們在復習兒歌,許老師又趕緊幫我從網上下載了“大頭菜”的圖片,因為如今的孩子可能對“大頭菜”已經很陌生了,而我小時候見過的所謂“大頭菜”學名不一定叫“大頭菜”,果不其然,從網上搜來的“大頭菜”像是包菜,圓圓的,倒真像是個大頭!
在孩子們猜測的基礎上,我給他們朗讀了兒歌,朗讀之前,我再次強調規(guī)則,老師朗讀的時候要保持安靜,看哪個寶寶的耳朵最靈,記住兒歌。朗讀一遍以后,我要他們說出最好玩的一句,“大頭菜”“小頭菜”,孩子們特別感興趣,在孩子們說兒歌的時候,我用動作表演強化他們對兒歌的認識,很快孩子們就掌握了這首簡單的兒歌。
這時,我要求他們用身體來表演,學學大頭菜,如何把身體變大,再學學小頭菜,如何把自己的身體變小?接著,我便朗讀兒歌,讓幼兒根據兒歌的內容進行表演,要求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演。
接下來原先安排的環(huán)節(jié)是讓孩子聽音樂,根據音樂來表演兒歌,但這首兒歌太短了,要在一句話中分辨出音樂的變化,對孩子們來說有些難度,我便將一段音樂分別在高音區(qū)、低音區(qū)進行強弱不同的演奏,孩子們根據音樂的強弱、高低來表演大頭菜和小頭菜。
由于我們的孩子已經參與了種植活動,因此,我請他們說說“小頭菜怎樣才會變成大頭菜”?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出了“播種、澆水、除草、施肥、噴藥”等,看他們對種植的過程已經很熟悉,我便臨時設計了一個游戲情境,“種大頭菜”,我扮播種的農民,孩子們蹲下去,舉起小手做土地,我假裝在一雙雙高舉的小手上播種,然后澆水、施肥、噴藥,孩子們便用身體表演種子發(fā)芽、長高、長大,最后長成大頭菜。我將一棵棵大頭菜收回家。沒想到這個情境表演孩子們很喜歡,表演一次還意猶味盡,第二次我請了四個孩子做播種的人,我和其他孩子一起扮“大頭菜”。孩子們再次熟練地表演了“小頭菜”變成“大頭菜”的過程。
反思:
1.最近每次到中三班上課,我都會強調,當別人發(fā)言的時候要安靜地聽,如果你想好了,可以舉手,違反了這個規(guī)定,老師就會處罰,取消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今天活動中隨便打斷別人的現象明顯少了,有好幾個都是一只手捂著小嘴巴,另一只小手舉得高高的,真是可愛!我一一表揚了他們,并給了他們發(fā)言的機會。我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二是培養(yǎng)孩子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
2.今天活動中,增加了讓孩子們表演的環(huán)節(jié),每一個人都特別投入,既沒有道具,也沒有什么情節(jié),孩子們只是表演他們了解的植物生長過程,以往總有幾個孩子像是局外人,不能參與到活動中,而今天的表演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孩子都積極參與,我想與他們已有的智力背景有關,因為已經具有的相關種植經驗,使他們可以進行表演和創(chuàng)作。
aoe教學課后反思篇二
幼兒對歌曲的旋律比較熟悉,大多數孩子都聽到過這首歌曲,但是在旋律上還是有難點——一、三兩句的最后一小節(jié)是“135”,二、四兩句的最后一小節(jié)是“131”,孩子在學唱的時候常常會混淆這兩小節(jié),我讓幼兒采用不同的身體動作來區(qū)分這兩小節(jié)的異同,設計成:腰部—肩膀—頭(135)和腰部—肩膀—腰部(131),用這種體驗式的直觀的方式來感受音高的不同,還可以配合以音階圖譜:
圖譜上的簡譜音符也可以用五線譜中的“小豆芽”音符來代替,這樣教師就可以在音樂活動的時候根據活動的需要反復使用這個教學具,以幫助幼兒掌握音高,感受音符之間的關系,為進一步學習音樂打下基礎。
用“l(fā)a”和“beng”進行模唱旋律的環(huán)節(jié),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努力引導幼兒把這一個聲音唱好,唱得好聽,歌曲中的洋娃娃和小熊就是兩個十分貼切這兩個聲音的形象,孩子們一下子就聽出來“l(fā)a”是洋娃娃在唱歌“beng”是小熊在唱歌“l(fā)a”是輕快、跳躍的就像洋娃娃;“beng”是渾厚的,有質感的,富有彈性的就像小熊(也像一個實心的橡膠球,如果能事先準備好這樣一只橡膠球對幼兒唱好“beng”肯定會有幫助),教師要引導幼兒注意口型、發(fā)聲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聲音讓自己的聲音更美,更好聽。另外齊唱的時候同伴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也尤為重要,控制自己的聲音與同伴的聲音相和諧也是在引導的時候需要強調的地方。
還有創(chuàng)編歌表演(兩人合作舞蹈)的活動環(huán)節(jié)以及創(chuàng)編歌詞并根據創(chuàng)編的歌再次創(chuàng)編歌表演的環(huán)節(jié)也很有充分展開的價值,但在一次活動的時間里難以充分展開,可以利用區(qū)域游戲、日?;顒拥葧r間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音樂可以帶給他們的快樂和收獲。
aoe教學課后反思篇三
春天是美麗的,春天的色彩是繽紛的,春天的大地散發(fā)著誘人的氣息。我們的主題活動也隨著春的款款而來而有序的開始進行了。這個主題是孩子身邊的,上起來也是比較容易的。但怎樣能更好地讓幼兒從活動中更進一步地感受春天詩意的美,感受文字中的韻味,感受詞語的美麗,欣賞文章所蘊含的文學美,領會文學的魅力才是最重要的。
課后反思周四的科學活動《春天的秘密》在一次讓寶貝們領略到了春天的美麗及味道。在上一個活動《春天來了》的基礎上,在進行這個活動,幼兒已經在心中都有了自己對春天的初步了解和認知,所以在進行此活動幼兒也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
《春天的秘密》課后反思我沒有直接引題,而是出示子卡“秘密”,請幼兒自己理解什么是秘密?玲寶貝說:“秘密”就是自己想說的話藏在心里。璐寶貝說:“秘密”就是小聲說話,不讓別人聽見。涵寶貝說:“秘密”就是不說話。寶貝們的答案迥異。
但從孩子們踴躍的回答來看,孩子們其實都知道秘密的涵義,就是語言表達的不是很清晰。對于孩子們的答案我給予了肯定,為了不至于孩子們模棱連可,也出于對文字的尊重我還是說了正確的答案,孩子們在我的點撥下更加理解了“秘密”的真正意義。
接著,我說:“我們有自己的秘密,春天也有自己的秘密?!蹦銈冮]上眼睛,細心地聆聽春天的秘密是什么?孩子們聽話的好奇地閉上紅眼睛,我呢開始用好聽的聲音開始朗讀詩歌。孩子們陶醉了,我自己也完全的沉醉于其中,當我讀完時,孩子們說好美呀!美在哪里呢?孩子們都說出了自己的答案,我要求孩子用句中的話語說完整,孩子們都基本上說出了。如:“小河里的冰溶化了,河水嘩啦嘩啦地流著。”是“嘩啦嘩啦”嗎?我這么一問有的寶貝說不是,但卻說不出是什么。我出示子卡“淅瀝淅瀝”,孩子們才恍然大悟。我追問:什么是“淅瀝淅瀝”,可露寶貝說就是慢慢的流著。問:為什么不用“嘩啦嘩啦”而用“淅瀝淅瀝”,孩子們說好聽,很美。一路說:因為河里的冰剛融化水流不快,所以用“淅瀝淅瀝”,多聰明的寶貝呀!當念到“垂柳換上了嫩綠的新裝”時,問:問什么是“嫩綠”而不是“翠綠”時,寶貝說:嫩綠是剛剛發(fā)芽,顏色很淡,還小呢!而翠綠顏色很深,已經大到了。聽到寶貝們稚嫩的語言,我不得不走近她,親她一下,我們的寶貝真的太可愛了。就這樣的追問著,引導著,欣賞著,品讀著。真的很佩服作者把春天描寫的如此美麗,也感謝作者把如此有詩意的文章寫給我們的幼兒,讓我們的孩子能享受到如此有蘊含的詩歌。
循環(huán)句式的運用(春天來了,春天來了,春天在哪呢兒?----春天在這兒,春天在這兒。)把詩歌自然地分成五個部分,讓孩子們清晰明了。擬人化的句子更把孩子帶到了詩情畫意中,孩子們用心聆聽著,聆聽著詩歌的韻味美和言語美。
活動結束了,一看時間超時了。我自己沒有覺得,孩子們也沒有著急。看來我們都被這詩歌給深深的迷住了,完全沉浸在著美麗的景色中。
一個活動,孩子才是活動的主題。怎樣引導他們,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到快樂才是我要做的。把我的快樂給他們,把我的真愛給他們,讓他們真正地體會到活動的快樂才是活動的本質所在,也是我所要努力完成的,加油。
aoe教學課后反思篇四
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理念的最大特點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是傳統(tǒng)的教書匠的做法,用教材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教學行為。在這堂課的第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恰當地用老教材,落實了新理念:
教學不是教材內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別需要指教者的創(chuàng)造性加工,賦予材料人文性,使之走向學習者。在教學伊始,先向學生介紹陸游,充滿激情地告訴他們:陸游是一位愛國詩人學生聽得興趣盎然。此時,《冬夜讀書示子聿》一詩不只是紙上的幾行黑字,而是幻化成了一幅幅活的畫,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他們愿意與文本進行對話。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了。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應互交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古詩《冬夜讀書示子聿》時設計了理解詩題、簡介作者、理解詩意,體會感情熟讀成誦四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朗讀詩文,通過讀準字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知詩意,再將個人所得與小組同學交流,并提出不懂的問題,組內研究解決。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匯報學習情況,同時提出未解決之疑難,其他各組學生自由補充,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吟誦,置身于詩的意境。
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即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又愛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由原來被動地學會變?yōu)橹鲃拥貢W,真正實現了教師、學生、文本的平等對話。
在理解詩題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課堂生成完全超出了我課前的預設。詩題目中有這樣的詞:子聿。學生為理解這個詞,在拼命地翻字典,可怎么也解釋不了這個子聿。因而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花費了很多時間,但卻沒有得到想到結果。課前我預設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看文中插圖來理解詩題中的示,自己認為通過觀察插圖,學生應該明白圖上那個小孩子就是子聿,但恰恰學生就是理解不了子聿只是一個人的名字?,F在想來,如果把對詩題的理解直接放在揭示詩題時,抓住聿這個生字,就直接告訴學生子聿是作者陸游小兒子的名字。如果這樣處理的話,學生就容易理解了,那么在課堂上學生就有更多更充分的時間來理解全詩。
aoe教學課后反思篇五
大家好。上周星期五,我上了《松鼠日記》,有幸得到葉老師和孫老師的點評、指導。課堂上,我激情投入教學,孩子們也十分地認真參與學習。然而,我的教學目標卻沒有達成,寫字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沒有進行,下課鈴就已響起。
課后,葉老師針對我的教學,提出了三點寶貴的意見:
葉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目前我在教學上的最大問題,這也是我心里非常想解決的困難。葉老師簡單明白地對我說,如果一位老師有了很強的目標意識,那么無論如何他都能完成教學目標。因此,加強目標意識格外的重要。
孫老師則結合我的課,給了我許多實際有效的建議。孫老師針對我課堂時間的安排,提供了一個小方法,即把每節(jié)課的時間流程都設計好,如上午第一節(jié)課8點40到8點45導入新課,8點45到8點50初讀課文等等。孫老師說作為一名新老師,要大膽嘗試,不要怕犯錯誤,多學習其他老師的經驗,形成自己獨有的教學風格。孫老師還提醒我,課堂上不僅僅是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的思維,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
我很感謝兩位老師如此平易近人地跟我交談,給了我這些寶貴的建議。我知道,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所以只要有一顆學習鉆研的心,有志者事竟成。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做到。
1。課前認真研讀教材,分析學情,還可以在網上多看優(yōu)秀的教學視頻。2。課后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修正自己的教學設計,完善自己的教學活動。
3。更重要的是不斷地學習,豐富自己,做一名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語文老師。
謝謝大家,我會繼續(xù)努力的。
aoe教學課后反思篇六
《大海睡了》是一首優(yōu)美的小詩,全詩共8行兩句話,描述了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象。詩文雖短小,字里行間卻充滿童趣,充滿美感,詩歌語言優(yōu)美,富于想象,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好教材。課堂上我注意實踐以下幾點。
猜謎語是孩子們喜歡的學習方式。上課伊始,我出示了大海的謎語,讓學生猜一猜謎語,學生興趣很濃,起到了課開始趣即生的效果。
對于絕大多數孩子來說,真正看過大海的并不多。為了讓孩子們直觀形象的感受到大海的美。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印象中的大海,再用媒體展示白天的大海,并讓學生讀一讀描寫白天大海的詞語,接著出示夜晚的的大海圖,引導學生比較此時的大海睡覺了,體會晚上大海的寧靜之美。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大海的美,從而培養(yǎng)了對大自然的喜愛。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學生更不能做過多的講解,而應多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這首小詩不長,內容淺顯易懂,語言流暢生動,讀來瑯瑯上口。課堂上我通過配樂朗讀把學生帶入詩境,再通過指名讀、男女生讀、評價讀、小組讀、表演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引導學生聯系畫面體會夜晚大海的寧靜之美,再讓學生配樂表演背誦小詩,從而使學生情感與詩歌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
詩歌第二句是重點也是難點所在。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大海的慈愛,感受在大海懷抱里的幸福。我讓學生讀一讀詩句,說一說晚上的大海是怎樣的。學生讀出“大海抱著明月背著星星?!逼綍r是誰抱著你背著你,大海多么像一位慈祥的媽媽呀!指導學生讀出大海媽媽的慈愛,以及明月星星的幸福,此時孩子們不僅感受到大海的美,更感受到人間親情的美,學生讀得有聲有色。從而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總之,通過觀看大海景象,指導多種形式的朗讀背誦,學生不僅感受到大海的美,而且激發(fā)了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更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意境之美。
aoe教學課后反思篇七
教學反思用平實的話,即教后想想,想后寫寫,認真思考一下得與失,想一想,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情景是否和諧,學生積極是否調動,教學過程是否得到優(yōu)化,教學方法是否靈活,教學手段優(yōu)越性是否體現,教學策略是否得當,教學效果是否良好。想想后,動動筆,寫中有學,學中有思,不能成文,作為隨筆或記錄,經常翻翻,也算多了一個不會說話的教師,也可把教學中出現問題或困惑利用調講時間提到教研組中去討論、尋求解決的辦法,再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若能成文,再把它投寄出去,或作為一個課題加以研究,若能得到不見面老師的指導,豈不快哉,想得多了,寫得多了,它就是無價之寶,你就能品嘗到其中的樂趣。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這句話用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鑒意義。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chuàng)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多一點教學反思的細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
1、記成功之舉,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記"敗筆"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3、記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記學生見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后豐富教學的材料養(yǎng)分。5、記再教設計,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fā)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傊?,寫課后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zhí)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aoe教學課后反思篇八
課前,讓學生收集的有關于李白的資料,課堂上調動學生主動參與來學習。運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并充分利用詩歌瑯瑯上口的特點,讓學生讀中感悟。
教學要走進學生的生活,喚起學生的情感記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而產生學習欲。因此,學習貼近學生的生活。只有學生對課文本身感興趣才愿意學,才有可能學好。李白是我國偉大的詩人,學生已經讀過了很多他的詩歌,對詩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學生舊積累的知識入手很容易調動學生興趣,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熱情地參與學習。以詞的理解帶動對詩歌的體會很快地啟迪了學生的思路,成功構建了交流時暢快討論、這樣“以境促思,以思促說”為學生順利進行交流而架橋鋪路。
1、師生互動。教師既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更是參與者。這樣有利于和諧氣氛的營造,并有助于引導學生學會表達,積極參與進來。
2、生生互動。小組輪流介紹,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可推選出大家最喜歡的人代表小組進一步進行組間交流,最后是更為自由的全班交流。這樣的生與生之間的互動,調動了學生全員參與交流的積極性,形成了會說、想說、愛說的可喜狀態(tài)。尤其是組間的競爭,有利于群體間的互動合作,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
3、師生與環(huán)境的互動。充分利用環(huán)境,把課內延伸到課外,如收集李白的詩歌,舉辦“走近古詩朗誦會”、辦一期“李白詩歌小報”等等。
aoe教學課后反思篇九
這次教學《北京》一課,在反反復復的磨課中,我感受到自己在不斷進步。我們教研組的每位成員都鼎力相助,出謀劃策,幫我更改教學設計,聽我的課,再改教學設計,再上課,教研組長張老師更是幫我聯系學校讓我試上,師傅胡老師也是不斷幫我指出各不足之處讓我改正。在這個磨課過程中的收獲遠遠超出我的料想。
要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北京》這一課時,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改變導入的方式,把課文的第一句的后半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弊鳛楸菊n的導入,再引出北京不僅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它還是我國的首都。另外,先上學生喜歡的,讀起來優(yōu)美動聽的有許多優(yōu)美詞語“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川流不息”等的第三自然段,教師作為導游來介紹沿途的風光,讓學生閉目想象,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再讓學生作為游客的身份談談看到的美景,給學生自主的權力,而不是由老師牽著學生一個個地教學好詞好句。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這也給我的教學帶來了難度,課堂的生成性變化不易掌控了。最后上北京的象征即最重要得景點——天安門,使整個課堂達到一個高潮。
aoe教學課后反思篇十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0課《北京》用簡潔、淺顯、優(yōu)美的語言,為我們介紹了北京的風貌,表達了作者對首都北京的贊美之情和熱愛之情。課文采用“總——分——總”的寫法,選取了北京最具有代表性的三處事物:
—是北京的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征;。
二是北京的街道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
三是北京的名勝古跡和公園,表現了北京古今結合的特點。根據的教材的特點,我是這樣完成這一課的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朗讀的興趣。上課伊始,我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去游覽風景優(yōu)美的北京城,想看嗎?(想)那我們出發(fā)吧?!苯又矣谜n件展示北京風光片,再配上輕松愉快的音樂,孩子們如身臨其境,一下子就對學習這篇課文產生很大的興趣。我順勢就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學生也讀得特別起勁。
二、抓中心句,緊扣“美麗”展開教學。課文的開頭的結尾都是贊美北京的美麗,那她到底是怎樣的美呢?我這一節(jié)課就圍繞這個中心展開教學。每欣賞一個段落,我都會讓孩子們到文字中去尋找,哪些詞語可以讓你感受到天安門的美,道路的美,北京城的美。找到這些詞語之后,如:鮮花盛開,綠樹成蔭、川流不息等等,我會結合圖片讓學生再一次感悟,那指導朗讀就水到渠成了。這樣做既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語言文字描述的美麗場景,還能理解詞語表達的意思,一舉兩得。
三、形式多樣,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扒f嚴”這詞在字典上的解釋就是莊重而嚴肅。但是光這樣解釋,孩子們是不能理解的。因此,我讓孩子們回顧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理解“莊嚴”的意境。理解“矗立”一詞時,我則引導孩子們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形狀,明白高高地立著,就是“矗立”。四、拓展閱讀,擴大學生的視野。課文的最后一段介紹了北京的全貌,但沒有詳細闡述。在課上,我準備了一些圖片,讓他們對北京的名勝古跡、公園、高樓大廈有了一點了解,接著,我就指導學生閱讀《經典誦讀》中的《中國娃》、《主題閱讀》中的《游內蒙古大草原》,再一次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
這節(jié)課還是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話練習,老師還需要對學生的說話做具體的指導;朗讀指導還得加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aoe教學課后反思篇十一
關于預設和生成,已經有很多文章進行了闡釋,我不多說。只說說我這課是怎么處理的。教學設計是設計成老師提問的,但在上課時,發(fā)生了變化,在學生提完了字詞句的問題后,覺得學生的思維正活躍,就要求學生就詩歌內容進行提問。學生提了兩個問題,都很有代表性,一個是為什么以“采薇”為標題(因為詩歌的情感主要是思鄉(xiāng)),一個是前三章為什么與后三章開頭寫法不同(比如《蒹葭》自始至終都是回環(huán)往復的寫法)。我覺得學生提的這兩個問題恰好是我設計里的內容。學生對這兩個問題展開了探討,注意到了詩歌中字詞的變化,有學生分析到了“作”“柔”“剛”與思鄉(xiāng)的聯系。當然有學生想偏了,認為“薇”是家鄉(xiāng)的特色菜,所以采薇來吃,是想借此來抒發(fā)思鄉(xiāng)情緒。顯然這個學生沒有注意到“薇”是野菜,但仍然能注意到思鄉(xiāng)也不錯了。我補充說詩經許多篇目以開頭為標題,比如《蒹葭》、《碩鼠》、《伐檀》、《關雎》等等,這首詩也如此。至于為什么后面不是回環(huán)往復的結構了,我讓學生先分析了后面所寫的內容,都知道是描寫戰(zhàn)爭場面的,我就請學生進行情景想象,此時已經是戰(zhàn)場了,雙方都蓄勢待發(fā),劍拔弩張,只等將帥一聲令下,就沖鋒殺敵了,如果此時突然有一個士兵彎著腰,邊走邊唱道“采薇采薇,曰歸曰歸”可能嗎?采薇是打仗時做的事嗎?學生明白了場景的變化使得詩歌的敘述發(fā)生了變化,而且學生也明白了詩經中并不是所有的詩歌都是從頭至尾采用回環(huán)往復的結構的,是可以有變化的。
aoe教學課后反思篇十二
教學完了《垂直于平行》這節(jié)課,總結反思如下:
本課從孩子們在紙上畫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入手,讓學生通過對課本上呈現的四組圖形進行分類,初步體會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有一組圖形設計的是當時不相交,但延長后會相交,通過把它由不相交一類放到相交一類,幫助學生理解永不相交的含義。這是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一個亮點。
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習平行與垂直的概念時,注重了重點詞語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學習平行時,單獨解釋“不相交”就是永不相交,是不管怎樣延長也不會相交的意思;“兩條直線”就是說到“平行”必須是兩條及兩條以上的直線才能說他們互相平行,不能單獨說一條直線是平行線。重點詞語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新概念,也是行之有效的。
第三環(huán)節(jié),進行必要拓展,加深講解如果兩條直線都平行于第三條直線,那么這兩條直線就互相平行;如果兩條直線同時垂直于第三條直線,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對于拓展的內容學生剛接觸時,看樣子感到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不過我當時在想,拓展的內容部分同學接受不了也很正常,所以沒過多的糾結于此,而是按照自己的設計繼續(xù)進行。下面的環(huán)節(jié)證明自己做法是正確的。
在練習鞏固這一環(huán)節(jié)時,設計了給位置關系找家、找運動場上的垂直和平行、找教室里的垂直與平行、折紙(折出兩條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折痕)等練習,有效地鞏固了新知識,并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尤其是折紙時,當學生折出第一條折痕時,引導學生再折出一條與第一條折痕平行的折痕,還能折出與第一條折痕平行的折痕嗎?學生明白了其實能折出很多條與第一條折痕平行的折痕,而且他們都互相平行的。一個練習讓學生加深了對上面拓展知識的理解。
本節(jié)課能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完整的走下來,學生學習的熱情比較高漲,效果很好。但自己心里明白,不足之處在:為了完成這節(jié)課的任務,收到良好教學效果,內容設計的太滿,還是讓學生順著我的線,不允許有偏差的走下來,沒有放開手,讓學生自主的探究。這也是一直以來我困惑和不足的地方,新課總不敢放手,怕孩子耽誤的時間太多,完不成教學任務。今后的教學我將試著嘗試——慢慢的放,讓學生真正成為探究、學習的主人。
aoe教學課后反思篇十三
一、課前三分鐘演講學生準備充分,生生評,師生評客觀公正,益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一新生長期堅持會受益匪淺。
1、本節(jié)課,課前認真的分析、把握教材,教學過程有條理,基本達到課前預期的教學目標。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了基礎知識和能力目標,符合了教學內容,也符合學生的實情。
2、在思品教學中,可以借助學生的個體經驗,創(chuàng)設多種活動情境,以活動為中介,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體驗,經驗分享,談話溝通,行為訓練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通過師生的共同參與,引起學生相應的心理體驗,從而施加積極影響。
3、教學中針對青少年的實際情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把學生的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結合起來。對該介紹的青春期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識(如性意識、性機能等),解釋的比較清楚,沒有回避,避免產生負面影響。
4、自我意識的迅速發(fā)展是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突出表現之一,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觀點和生活方式,安排自己的學習處理人際關系。極易產生“逆反心理”。特別是尚未養(yǎng)成良好課堂習慣的新七 年級的學生來說,活動和討論應掌握合適的度,需教師具有較好的課堂駕馭能力,否則,極易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
5、男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各不一樣,出現的問題也不一樣,在課堂上能將男女分組討論,則效果會更好。
6、生理問題在生物課上也有出現,也是生物課的一個教學任務,在思品課上不必作為重要內容來講,教學的重頭戲應放在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盡可能讓學自己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達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效果。
本課注意探究情景的設置,努力引導學生觀察、搜集、討論、體驗、主動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以使他們擴展知識技能,提升生活經驗,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如,體察自己的生理生理變化,探究克服青春期煩惱的途徑,通過情景安排、活動設置、留白、小欄目等,為學生思考、體驗、探究留出較大的空間,為學生時間、活動開辟廣闊的天地。
二、在教學中,應該吸取教訓,注意以下問題
(1)課前學生應該準備的,必須督促學生做好充分準備。不然就給學生交流帶來了不便,從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
(2)要預測課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做適當調整。
(3)應注意使用多媒體的技術問題。例如,學生的相片應怎樣通過投影儀投影出來?幻燈片如何切換?如何超級連接?只有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才能提高課堂實效,否則,就會適得其反。進行同題公開課教學有利于老師之間的切磋,有利于發(fā)現別人的優(yōu)點,找到自己的不足,從中取長補短。
aoe教學課后反思篇十四
本節(jié)課程的教學設計是我對本校八年級5-8班所做,采用了名稱相關及形狀方位聯想為主體的線索式記憶法幫助教學。教學過程中的大抵流程一致,因上課先后和上課條件的改變課上會隨機做改變。
八班整體較活躍,學生很好帶動。采用的畫圖互動式課堂教學能很快的適應并跟上教師的腳步。但由于是試講的第一節(jié)課,發(fā)出了找一張a4大小的空白紙命令。由于紙張尺寸的限制,使得找尋過程耗時十分長。在聽課老師的指導下,變更指令為找一張空白紙。便能盡快的進入課堂教學了。除此之外,比如將省名寫在圖上,會有同學直接在書上進行涂畫。這時候即時調整為寫到剛剛畫好的輪廓圖上學生才能清楚的明白教師的指令。此外,第一節(jié)課的省份順序跳動太大,連續(xù)性不強,加上當日條件限制,ppt的演示還不成熟。所以雖然大體上達到了教學目標,學生們也都能接受這樣一種交互式的學習方式,但個中細節(jié)及流程的設計還需推敲。
這節(jié)五班的課堂比較聒噪。該班學生群體較叛逆、個性鮮明,同樣的活潑好動,偏愛搶話引起注意。個別同學對于自己畫輪廓圖進行學習的方式表現出了抗拒,有種老師沒事找事干給他們增加了工作量的感覺。教學過程中學生比較興奮。課堂紀律有點亂,這屬于自己課堂紀律控制能力的缺失。主體流程倒是流暢了許多,最后的陽光評價填圖自測題的反映與八班相似,記憶程度差異還是比較大。
同樣的`內容在六班進行,因為新構思了記憶順序,在幾個轉折省份處添加了一些形狀相似的動物圖案,并在每個小節(jié)點處做了省名及其位置的強調,整個過程能較好的連接起來且包含小結的圖示,對于記憶的加強有所幫助。該班有幾個同學反應很快,幾乎能完全跟上我的進程,大多數同學的表現都非常好,除幾個位置較偏的省份外,幾乎都能記住。是反響比較好的一個班。
最后進行的七班,因為設備原因未進行多媒體的輔助演示還是比較遺憾。雖然傳統(tǒng)黑板教學能完全支撐知識的記憶,但多彩的圖像在記憶薄弱點處起到的畫龍點睛效果還是不容忽視的。這種純版畫式的教學在七班有幾個同學處產生了水土不服。他們直呼“老師,這樣上課好奇怪哦。我都要睡著了”,可又有同學覺得挺新穎的還不錯。一個班中產生的差異理應引起重視,如果有機會的話,下一次針對七班的教學設計應該更細化些。在教學初始可以花點時間敘述大致流程,并在過程中發(fā)出清晰的指令,能幫助學生理解到老師的思考角度與用意。
在四個班的同課中逐步完善的課程,在調整和記憶順序后的教學已經變得接近完整。但仍存在教學步驟較多,占用時間較大的矛盾。但因該部分知識點在初二乃至以后的地理常識中都顯得很是重要,因此延長課時保證質量的交互式教學演示可行的。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兼顧領悟能力程度不同的學生。提醒學生在掌握記憶方法后一定要記得復習,多看多讀。一勞永逸的記憶能力在漫長的學習中是十分不可靠的。
aoe教學課后反思篇十五
11月20日,我上了第三次的公開課,對比起前兩次沒什么教學經驗的公開課來講,今次顯得成熟多了,因此也特別能感覺到自己的不足,以下是我個人對這節(jié)公開課所進行的總結與反思。
決定在15周上公開課時,我一直都在醞釀著公開課的內容。內容選對了,那就代表公開課已經成功了一半。根據時間安排和大綱流程,15周的課程大概上到“演示文稿”。在演示文稿的教學中,操作性和可展示性也比較強,考慮到這些問題,課程的方向就大致定下來了。而對于中專學生來講,一份漂亮的《自我推薦》書能為自己的工作面試增添一定的分數。所以在想到了這些之后,公開課的內容就是利用演示文稿制作《自我推薦》書。
定了內容之后,開始設計上課流程、方案、形式。在瀏覽過很多利用演示文稿制作的《自我推薦》的例子之后,也考慮了學生的基礎以及接受能力,把《自我推薦》書的制作的知識點定為4個方面:一、插入——表格、對象;二、超鏈接功能;三、自定義動畫;四、幻燈片切換。重點難點為前兩點:插入——表格、對象和超鏈接功能。上課流程則按照了該例子分為四個部分:一、我的簡歷;二、我的母校;三、我的作品;四、聯系方式。課堂形式為講授與練習。
準備好了一切資料和課件之后,開始讓學生一齊為公開課做好準備。按照課程安排,學生已經完成自定義動畫和幻燈片切換的學習,所以公開課上我把主要學習的內容放在了插入——表格、對象和超鏈接功能的學習。按照設定好的上課流程,讓學生先把《自我推薦》書的封面、目錄和結束頁按照自己的創(chuàng)意設計好,以備課堂上使用。
按照教學流程和安排,學生最終要做出一個具有表格、對象、超鏈接功能、自定義動畫和幻燈片切換的《自我推薦》書。由于在課前我已經讓學生做好《自我推薦》書的封面、目錄和結束頁,因此在課堂上可以直接學習制作目錄下的第一部分:“我的`簡歷”中的插入表格。由于之前已經學過在word文檔中插入表格,學生做起來顯得得心應手,只用了5分鐘時間就可以把一個簡單的表格制作并修飾好。
在第二和第三部分的“我的母?!焙汀拔业淖髌贰敝?,應用的是插入——對象的功能。我也只是給了8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去完成。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學生掌握得不夠熟練。這可能是與我的語速過快和給他們完成的時間過短有關系。在學生完成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后,我并沒有馬上去看他們完成的情況和分析學生做的效果,而是馬上趕著去講下一個知識點,這也是我在課程安排、設計上有所欠缺的地方。
在目錄項上,要求學生掌握的是超鏈接功能的插入。在這個知識點上,自我感覺也是講得比較快,而且為了趕進度,在陳述超鏈接的功能上也未能做到盡善盡美,這個也是我感覺最不好的地方。最后完成四個部分的鏈接,給學生完成的時間也是比較緊,但是大部分學生也能按照要求完成,基本達到預期所設定的任務與效果。
縱觀整節(jié)公開課,從準備到課堂結束、從課程模塊的開發(fā)設計到整個教學過程,優(yōu)缺點并存。準備充分,完成教學任務,這是優(yōu)點。語速太快,課程安排太多,練習時間不夠是以后要注意的問題。
總結經驗,希望能在以后的課堂上避免這些不足,發(fā)揚優(yōu)點,繼續(xù)努力。
aoe教學課后反思篇十六
在整堂課中我注重以下幾點:
課程標準指出:我們要在廣泛的文化背景中認識美術。一開始展示了五千年前的和一千八百年前的器皿上的魚形紋樣,還展示了木板木刻年畫《年年有余》。
課最后還出示了我國不同時期的魚形紋樣,有效加強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懂得了用夸張和概括、面和線這樣一種表現形式來表現魚形紋樣,提升學生現魚的技能。
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與學生積極地互動,共同的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從木板年畫中由學生自主探究,配合音樂《年年有余》引出課題。
木板年畫《年年有余》。
充分利用學生的觀察對比,充分自主歸納出魚形紋樣的兩種主要表現方法。大量圖片展示開闊學生視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魚形紋樣在圓形中多種排列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多樣性,這種領域可遷移到很多學習領域和生活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生存。
欣賞古代器器皿中的魚形紋樣,解決學生單個紋樣的造型問題。用年年有余來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寓意,并且揭示了課題。
(一)陶器上的魚紋。
用對比的方法來了解器皿中魚和生活中魚相比有一種夸張方法的在里面。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比較常見的魚的'形狀與裝飾紋樣的魚的形狀,回顧了之前在第七冊《線條的魅力》中學過的用點線面來裝飾物體的知識。
(二)魚的基本特征。
用點線面裝飾的魚西安半坡出土的魚形紋樣。
另外展示了一條、二條、三條、四條在圓形中的裝飾以及各種各樣的組合形式,條理清晰,目標達成合理。
從古至今有名的青花瓷器花紋華美樸實,大多青花盆都是借用魚形的紋樣來設計展示的,也體現出了中國古代人高深的智慧與藝術的熏陶力,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的同時又一次了解到了中國深遠的文化何青花藝術這對我來說簡直就是“無心插柳”,我沒想到一個小小的略帶而過的設計會得到評課老師的好評。
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怎么樣表現才是美,這點也是得到進修學校領導的一致好評,較好地展示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814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