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篇一
一撇一捺總關情,一橫一豎傳文脈。歷經3000多年的時間洗禮而不朽的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是千年中華文明的標志,具有崇高的象征意義。作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1899年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是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勾勒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根脈,有力推動了世界文明進程,在億萬中華兒女心中筑牢了最堅實的文化認同、最堅挺的文化自豪和最堅定的文化自信。我們要倍加珍視甲骨文,更好地傳承發(fā)展這一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壯大新時代的文化基因。
讀懂甲骨文,筑牢最堅實的文化認同。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人民同心勠力,用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的成果,凝結著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血,在增進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上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甲骨文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根脈,傳承弘揚甲骨文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的接力棒從來不是由歷史傳遞給我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主動學習、自覺傳承、用心發(fā)展。我們要積極響應全會號召,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大甲骨文等漢字文化的學習與宣傳力度,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進社會,系好文化認同的第一顆扣子,努力營造崇尚甲骨文的熱潮與風尚。
讀深甲骨文,筑牢最堅挺的文化自豪。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在5000多年奔騰不息的中華文明長河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文化精品高潮迭起,各民族創(chuàng)作了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偉大作品,成為中華文化自信屹立于世界的生動注腳。作為文化精品的根本基礎,文字的多樣性成就了民族文化的豐富性,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tǒng)。無論走多遠,不忘來時路。漢字是世界上唯一僅存的最古老而又正在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作為漢字源頭,承載著勤勞善良的中華兒女的奮斗精神與創(chuàng)新稟賦,激勵我們在新時代更加自信向前。
讀透甲骨文,筑牢最堅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0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學者,用智慧、汗水和家國情懷,破譯了甲骨文的“文明密碼”,開創(chuàng)了甲骨文到漢字的“文明奇跡”。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以甲骨文為代表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發(fā)展,多部門多學科協(xié)同開展甲骨文研究和應用,培養(yǎng)了一批跨學科人才,經過幾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顯著成就。新時代,我們要更加堅定文化自信,發(fā)揚老一輩學人的優(yōu)良學風,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人,大力推進以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為代表的文化事業(yè),必須進一步走上更高水平,走進更深層次,作出更大貢獻。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甲骨文跨越時空,見證了中華民族一路前進的光輝足跡,必將書寫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偉大新篇。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切實貫徹落實國家領導人賀信精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全會精神,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打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深厚支撐。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篇二
對于傳統(tǒng)文化,我最開始以為就是學生時代學習的“之乎者也”,但當我真正接觸時我才感受到它的魅力之大。剛開始,看到董事長、汪總、秦總等其他各位領導學完傳統(tǒng)文化后的變化,我內心非常期待這次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但是呢,聽說6天的課程壓縮到4天、特別是看到作息時間表的時候,我就產生了抗拒心理,抗拒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我覺得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本來就博大精深,4天的時間能學到什么東西,用老師的話說就是如果把傳統(tǒng)文化比作一個人,那么在我看來四天的學習可能連這個人腳趾甲里面的灰都比不上;二是我覺得在科技高度發(fā)達的當今社會,花精力去學習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就是在浪費生命,跟不上時代潮流的步伐,只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轍。懷著較勁找茬的心態(tài)呢,我就開始了四天的培訓,但是結果卻讓我又恨又喜,恨是因為相見恨晚,喜是因為如夢初醒。四天的封閉學習使我這顆浮躁的心得到了沉淀和洗禮,也給我的心靈也帶來了很大的震撼,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白了兩點,也是我這次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收獲,非常非常重要的兩點:1、知道我以前錯哪了;2、知道我以后怎么做了?那么先我就談談我的第一個如夢初醒:
我的第一個如夢初醒就是對孝、忠、禮的重新概念:
很多人都說孝那誰不知道啊?以前呢,我也是覺得我非常懂孝,就覺得自己挺孝順父母的,有時發(fā)工資了給爸媽打點錢,有時他們需要什么東西的時候,網上給他們一買郵回去,或者回去的時候買點吃的、用的,從小到大也非常聽我爸我媽的話,爸爸媽媽讓去干的活也都會去做,而且我這個人不抽煙,不酗酒,不賭錢,自我感覺也沒有好吃懶惰的惡習,我總覺得在同齡人中做的挺好了。但是學習了傳統(tǒng)文化以后,我覺得我就是老師口中所說的那個妖怪。我想起了我20多年從來沒有給我爸我媽洗過一次腳;想起了我高中的時候,在學校打架斗毆、晚上去網吧上網玩游戲;想起了我大學時拿著父母的血汗錢渾渾噩噩的活了四年;想起了自己那第一次和我爸抬杠、吵架;想起了我媽每一次嘮叨的時候,我總是很不耐煩。從來沒有注意到我媽眼角的魚尾紋越來越深,皮膚也不再像以前一樣那么好;我爸的腰不知何時已經直不起來了,眼睛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有光芒。盡管我很不愿意承認,但是我卻不得不承認:他們真的老了。
課堂上肖老師說孝順父母就是想父母之所想,給父母之所需,所以我對孝的理解就是做好以下三點:
1。孝就是愛惜自己。古人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記得小時候,經常喜歡下河洗澡,因為安康河特別多,但是我媽不讓我去,只有她去河里洗衣服時才帶上我,有一次我就偷偷去了,結果第二天著涼生病了,起都起不來,整個身體都是軟的,難受的我直哭,那時我媽就做我床邊也哭,她就坐那邊哭邊說:難受也沒辦法啊,如果我能替你難受就好了。就是這句話我記得特別深。所以說身體是父母給的,不是我們自己的,那是咱們行孝的工具,如果咱們抽煙、喝酒、打架、違法犯罪、和別人生氣等等做出一些不愛護自己的身體的行為,使身體有絲毫損傷,讓父母擔心,這就是不孝。
2。孝就是養(yǎng)父母之身、父母之心、父母之志。養(yǎng)父母之身就要關心爸爸媽媽的冷暖、溫飽,要時時刻刻去關懷爸爸媽媽的身體,年紀大了所以平常要多叮嚀他們不可以吃太咸,不可以吃太油,要多吃蔬菜水果等等,每年能帶他們去醫(yī)院檢查一次身體,抽時間應該去研究一些正確的養(yǎng)生之道,讓爸爸媽媽的晚年生活可以不用藥物來度過。養(yǎng)父母之心就是恒順爸爸媽媽的心,就是要時時能夠關注到爸爸媽媽的心情,主動陪爸爸媽媽吃頓飯,做點家務事,聊聊天,讓爸爸媽媽不再為咱們操心,這就是養(yǎng)父母之心。養(yǎng)父母之志呢?就是做子女的給爸爸媽媽增添了光彩,為家族光宗耀祖,讓爸媽臉上有面子,因為在爸爸媽媽的眼中,他們一生的成就就是看見咱們有出息,這就是養(yǎng)父母之志。所以,我們在企業(yè)一定要好好上班、努力工作,只有拿到成果,才有能力養(yǎng)父母之身、之心、之志。3。孝就是不能等。有人說,那就等我拿到成果、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的時候,再去孝順父母,其實不然。在我上大學時,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有一次我們社團組織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那時候因為我們社團經費不怎么多,就買了一些水果、米、面、油等日常用品去,一行三十多人就去了敬老院,最開始我以為那些都是無人贍養(yǎng)的老人,去了之在和老人交談過程中,我才發(fā)現(xiàn)其實他們大部分都是有兒女,但是由于兒女太忙所以只能委托敬老院,有的老人已經連續(xù)好幾年沒有看見子女。我們給老人們剝香蕉、喂水果、演節(jié)目、幫忙做飯。。。。臨走時,那些老人們眼里含著淚花把我們送了很遠很遠,我在想他們的兒女就算是億萬富也不過如此吧,這個在我qq空間都有照片……所以說其實孝是隨時隨地存在著的,也許是偶爾的洗一次腳,也許是偶爾身邊陪伴的身影,也許是一個問寒問暖的電話,不見得贈與爸爸媽媽錢財萬貫就是孝順,也不見得給他們買一個幾十塊錢的小禮物就是不孝,雖然他們嘴上說亂花錢,其實他們心里是特別的高興,最重要的是我們在行動,爸爸媽媽年紀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嘮叨,但是我們
千萬不要嫌他們煩躁,陪他們說說話,聊家長里短,他們會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就像歌曲里唱的“我愿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不所以留下人生的遺憾就是的孝。
有人說,你說的第二點和第三點就是自相矛盾,既說是努力工作才有能力孝養(yǎng)父母,又說是孝不能等,要多陪陪他們。其實這兩者一點也不沖突,為什么這么說呢,古話說“物極必反”,而且咱們中國的“陰陽五行說”里也特別講究的就是兩個字—平衡,這個平衡也就是所謂的道,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道,太陽東升西落也是道,火車脫離軌道就會車毀人亡,飛機脫離軌道就會迷失方向道就是在正確的道路上做正確的事,凡事都要把握一個度,所以說盡孝既要努力工作,又不能等。
那么孝、忠、禮三者又有什么關聯(lián)呢?孝道分為大、中、小三類,小孝養(yǎng)之父母,中孝報效國家,大孝敬之天地宇宙。所以在家行孝、在企業(yè)盡忠、在社會有禮,這才是所謂真正的孝道。
我的第二個如夢初醒就是對工作的重新定義:
對于剛剛畢業(yè)一年的我來說,不知何時已經忘記畢業(yè)時的豪言壯志,更在蹉跎歲月中泯滅的曾經書生意氣、揮斥方遒。記得剛進入蓮花時,自己把未來的規(guī)劃做過無數(shù)次推敲與肯定,卻從來沒有想到會被時間這個小人吞噬了一切,在我的每一個筆記本的第一頁我都會寫一句話“我不是在干工作,我是在干事業(yè)”但是結果卻恰恰相反。
我的第三個如夢初醒就是對義工的重新概念:
我的第四個如夢初醒就是對自己的重新定位:
四天的學習正本清源,智慧煥發(fā),四天的學習心懷感恩,棄惡揚善,四天的學習反躬自省,明示人生,四天的學習雖然疲憊辛苦,但是卻碩果累累。有人問我,你到底收獲了多少,其實我自己也說不清楚,我敢說的就是:知道我以前錯哪了,知道我以后怎么做了!學習完傳統(tǒng)文化后,我喜歡把我收獲的成果,比作紀檢委,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以后的人生中,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在我
自己的內心會給它一個最準確的判斷:它是對,還是錯。而我需要做的就是身體力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世俗所奴役,把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落差降到最低,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再次感恩企業(yè)、感恩華學恩學、感恩老師、感恩義工、感恩學長。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篇三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多,其中春節(jié)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我最期待最喜歡的節(jié)日。
每年春節(jié),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里面是人山人海,在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到了大年三十這天,媽媽在準備豐盛的食物,我們小朋友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爸爸還會帶我去逛花街,深圳是禁止放煙花炮竹的城市,但是偶爾也會聽到一陣陣鞭炮聲,為節(jié)日增添了喜慶的色彩。吃完年夜飯后,我們一家人就會坐在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精彩的表演常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
每年春節(jié),讓我最期待的日子就是去拜年了,因為我又可以去外婆家了,每年我都是在焦急又興奮中等待爸爸媽媽帶我去外婆家,我最喜歡去外婆家拜年了,因為在那里我可以自由的走動,還可以跟很多表兄弟姐妹在一起玩耍,那里的過年氣氛濃厚,大街小巷都是非常熱鬧,到處都能聽到陣陣的鞭炮聲,還有五光十色的煙花在空中飛舞,看著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離外婆家門口不遠的地方,還搭有戲臺,整天整夜都在唱大戲,聽說是做給某位神仙看的,我們天天在戲臺前后跑來鉆去的,玩的真是廢寢忘食,流連忘返。戲臺的周圍還有很多小賣部,有賣各種小吃的;有賣玩具的;還有賣煙花炮竹的我們那時可神氣了,拿著大人們給的壓歲錢,盡情的享受了一把購物的樂趣。
我喜歡春節(jié),更喜歡外婆家的春節(jié),它給我的`童年帶來無限的快樂,我期待下一個春節(jié)快點到來。
在今年的專業(yè)課培訓中,通過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課程,使我受益良多,給我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震撼,讓我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過去我一直認為文化是一種飄渺虛無的東西,但是學習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實就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人們長期生活創(chuàng)造形成的產物,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智慧結晶,其中許多思想精華、處世原則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們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標準。本次學習不僅讓我從思想認識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深刻的了解,還為我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鑒,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積極發(fā)揚傳統(tǒng)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我們心中,將忠誠、守信應用于我們的一言一行,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安定和諧,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興旺發(fā)達。
一、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思想覺悟認識
以前,在生活學習中僅僅了解過《弟子規(guī)》《論語》中的篇章,其余國學書籍看之甚少。但是通過這段時間學習認識,抓緊對《道德經》、《論語》、《弟子規(guī)》等,使我對修身、處事、接物等行為有了新的認識:一是對“孝”的認識。其實“孝”對我們這代人來說,孝敬父母是不難的,只限于物質上給父母買東西和給點錢,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從精神上關心。缺少一份大愛,做不到“泛愛眾”,也沒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子女,他們對“孝”有著嚴重的缺失,導致了他們的驕縱和不負責任,沒有了最起碼的道德。所以,我們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時,還必須讓子女知道這也是他們必須具有的品質,讓他們承擔自己該做的一切,把“孝”這種美德傳承下去,這樣才會從小愛上升到大愛,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二是從“謹信”做起?!兜茏右?guī)》作為日常生活的行為守則,無論從“列典籍、有定處”,還是“房屋清、墻壁凈”等等,都告誡我們做每件事都要僅僅有條。我以前在工作中計劃不周全,想到哪就做到哪,毫無頭緒,所以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但是通過學了《弟子規(guī)》,我就開始對教學工作、科研工作進行規(guī)劃,工作效率有了很大地提高。三是講誠信。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學習中,不只聽順耳的,而是做到誠實守信。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老子也說:民之不畏,則大畏將至矣。所以作為高校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對學生要寬厚仁愛,不能一味的進行批評,而要有一定的贊賞和鼓勵,這樣才能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二、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自身處事修養(yǎng)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不能覺得自己已經學完了,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社會在發(fā)展,所以我們要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向老教師學習經驗,向新同事學習新觀點,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工作得到更進一步地提高。同時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僅僅停留在學習表面,還要努力將之付諸于實踐?!暗茏右?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于承擔責任。
三、應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書育人全面發(fā)展
作為一個中國人不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是可恥的,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進程中,不斷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們生活中,如今許多的年輕人為了追求時尚、追求特立獨行,在人生進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崇尚歐美、韓、日已經成為了一種風尚,現(xiàn)在有些年輕人能夠流利講出國外的服飾,以及飲食文化,能夠講一口流
利的外語,卻對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誦一篇孝經。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給后代留下了無窮無盡的精神財富,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血脈,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梁。沒有了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會變得野蠻、愚昧,缺少了對傳統(tǒng)的了解和認識,我們將變得淺薄、無知。
但是在年輕的中國一代中,這種傳統(tǒng)精神的影子越來越模糊了。提起傳統(tǒng)文化,我們的學生大多數(shù)沒有什么清晰的概念。通過學習傳統(tǒng)文化可以培養(yǎng)文化氣質,開拓學生的人生境界,并能啟悟生命的智能,發(fā)揮理性的功能。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了中國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會中的一些高尚品質,是應該得到繼承的。華夏文明的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有著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當今社會面臨著危機,只有傳統(tǒng)文化才是立于不敗的民族基石,所以我們現(xiàn)在仍有必要系統(tǒng)地將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教授于學生,使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興趣,深入了解,才能全面發(fā)展。
總之,文化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人們長期創(chuàng)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我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圍繞著“和”這個核心,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人際和諧的五倫關系: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做人行為準則。另外就是對“孝”的理解,引申開來說,對家庭里的父母親,為人子(女)一定要盡孝道,對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要盡忠,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責盡能。說實話,到學習之前,雖然心中對傳統(tǒng)文化有一定的認同,但是自認為自身做得還不錯,經過兩次學習,才逐步領會到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意義有多大,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弟子規(guī)》的內容能夠指導我們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幫我們養(yǎng)成良好習慣,成為一個有素質有涵養(yǎng)的中國人。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你被時代所器重時,就要擔當重任,有所作為;當你郁郁不得志時,就要甘于寂寞,不斷完善自己,修身養(yǎng)性,博聞強識。而我們作為公務人員,更要有“兼濟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業(yè),善其事,做到恪盡職守、克己奉公。我們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就應當將其應用在教書育人這份事業(yè)上,努力做好為祖國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身心健康的下一代這項工作。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篇四
9月28日,也就是昨天是我們偉大的圣人孔子誕辰2565周年的紀念日。也正是這個周末,得益于公司董事長周總非常熱愛這類培訓,亦或是公益講座,所以,只要有機會,他總是積極鼓動員工參加這一類的培訓。這個周末很充實,感謝周總讓我們有這個機會,參加這次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第6屆”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共建文明幸福家園“公益論壇。
國際會議中心是舉辦國際經濟會議的地方,也是海峽兩岸交流開會的地方,能夠容納_余人。這次論壇場面也非常宏大。主辦方是廈門市委宣傳部和中共廈門市委文明辦。主要承辦單位有廈門京閩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廈門大學孔子學院辦公室、廈門大學漢語國際推廣南方基地等。還有一些友情單位的贊助等。
會場,有好多熱愛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熱心義工,辛苦地為到場的人士服務著,也從未體現(xiàn)出他們的疲憊。每當,參會的人們進門,他們總是行師者禮(90°彎腰行禮,還帶上他們特有的歡迎詞:老師,歡迎您!),好多義工,舉牌子,帶領入場的人派對,入場,總是秩序井然。我想到了那句古話:”有禮則安,無禮必危?!霸谶@么有禮節(jié)的環(huán)境下,總是很舒心。熱心的義工們,真的辛苦啦!在講座期間,京閩酒店的員工(淑女和紳士們)還帶來京閩酒店的企業(yè)文化,禮儀風采展示以及演唱團的精彩歌聲。五星級酒店真是名副其實,培養(yǎng)的員工也是那么有涵養(yǎng)。還有義工們的手語展示,都給我們帶來了愉悅的氣氛。
聽了2天的講座,收益也是頗豐的!每一個老師都很用心,都用自己真實的例子來講述,我被他們每一個故事深深地吸引著。論壇主要的主講老師有:張瑞局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給黨員干部帶來的真實利益》;曾越華老師《傳統(tǒng)文化是家庭教育的根》;王紅校長《涵養(yǎng)女德傳家興業(yè)》;王春來警官《人生忠孝能兩全》;吳健敏老師《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共鑄幸福企業(yè)》;彭鑫博士《弘揚中醫(yī)文化 造福人類社會》;史立明老師《弘揚傳統(tǒng)文化共建幸福家園》。
這些課里面我最喜歡的是王紅校長講的《涵養(yǎng)女德傳家興業(yè)》這個講座。王紅校長是女子德慧大學堂校長,王紅校長就是很有女人味,真是溫柔如水,聲音溫柔,體態(tài)優(yōu)雅,看到她,就想認真聽她講課。女子德慧大學堂_年由國學大師南公懷瑾倡辦,親自命名并題。大學堂致力于喚醒女性本自具足的智慧與能量,光大母教,承繼德風,身心康寧,齊家治國。從而提升生命質量,促進社會發(fā)展,開創(chuàng)美好世界。德慧大學堂的校訓是彭鑫博士提出的:柔軟、潔白、厚德、明慧。在講的過程中,有提到了婦德、婦言、婦功、婦容。每個方面王校長都舉出實例來解釋。針對婦言舉出的例子印象最深:她舉出來的是他們學堂中的一個真實發(fā)生的事情,一個女人和丈夫吵架了,心情不爽,最后老師問她是不是跟丈夫吵架了,最后說到了不吉利的話,最后她的丈夫真的車禍死了。婦言,要擇其辭而說。這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學會語善。婦容,不明思議,就是女子要在意自己的容貌啦;婦功,我只記得一句是:專心紡織……,現(xiàn)在的姑娘,能紡織真的好難得的,哈哈!婦德:講的主要是做女人應如水,水很溫柔,但是很有力量。女人要做最低的大海,容納所有的江河,這便是婦德。還講到了7種妻子,我只記得宋美齡是屬于知識婦,她用她自己的知識,始終幫著蔣介石,妻子的一言一行也是會影響著丈夫,比如宋美齡是信仰教會,所以無論蔣介石在哪,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做禱告。最最深刻的是錢鐘書的妻子——楊絳。她的婆婆對她的評價是:”搖得了筆桿,握得了鍋鏟,做的了粗活,正所謂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啦“,在她丈夫眼里,她是世界上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還有降到其他的一些妻子的類型我沒怎么記住,還提到婚姻,結婚是與這個人結婚還是與與這個人結婚的同時,還需要與這個時代背景結婚。例如,南懷瑾的原配妻子挽翠就是不僅與南懷瑾老師結婚了,還與南懷瑾老師所處的背景結婚了,守著婆婆盡孝道,待著兩個孩子長大成人。
對于張瑞局長的講座印象最深的是黨員干部一定要廉潔從政,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他提到了最重要的兩本小書:《弟子規(guī)》和《太上感應》。他舉出了很多真實的案例來證明這種禍福。就拿天下第一貪的和珅來說,最后在_年間,子孫斷絕。而天下廉潔的官員有很多,岳飛,林則徐等。最最廉潔的是范仲淹,據(jù)調查,現(xiàn)在范仲淹的后人有很多,當?shù)墓倩驈氖碌穆殬I(yè)一個比一個好嘞!太上還曰:其曾行惡事。后自悔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說明之前犯錯,只要能改之,都可以獲得福報的!
接下來講講王警官的忠孝兩雙全。王警官是河南省一個監(jiān)獄警官,寫書,也陸續(xù)被出版。還榮獲全國孝子的稱號。他用他自己真實的故事來講述,今天會場上,燈光微暗,加上王警官的豐富情感,也許在場的很多人都熱淚盈眶吧。他的父親從小給他灌輸,是男人就得像個爺們。母親總給他鼓勵。在父母親都癱瘓的時候,他總能為父母親著想,放棄自己的業(yè)余生活,還為他父母親制造出許多癱瘓老人使用的小發(fā)明。真是不容易啊,在可以有提拔的機會的時候,他還是毅然放棄了這個寶貴的機會,留在父母身邊。他的孝心感天動地。
下午,是彭鑫博士講的中醫(yī)文化。彭鑫博士幽默風趣,總喜歡用相反的例子來講述,哈哈!我記得最深的是,生氣容易導致生病;人活著要難得糊涂,當下安心;如果想造病啊,那就得做到想盡辦法讓自己心情不好啊;吃不下睡不著也是容易造病的哦!如果想養(yǎng)生啊,那就需要向嬰兒第一范文網!據(jù)美國調查,嬰兒一天笑170次,而成年人每天才笑7次;哈哈,3歲之前,都是純陽之體;總之就是要做到心無掛礙——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最重要的是家和萬事興——健康!這里又再次提及女人在家庭的重要啦!哈哈!彭鑫博士還舉出好多他診斷的真實例子,教訓深刻。
史立明老師是本次論壇主持人,也在今天下午最后做了總結,再次強調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很感謝有這么一群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人士,還有花及精力、財力、物力的公益論壇。京閩酒店還提供了這兩天的愛心午餐,我們都吃的好幸福,為了不浪費,午餐前,我們誦讀感恩詞,哈哈,最后,我們同事幾個都硬撐著把愛心午餐吃的粒粒不剩,做到真正的不浪費!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真的覺得認真研究每句話,感覺那些書,那些話都是我們當代人的照妖鏡,那些精髓都是過來人的經歷告訴我們要怎么做。即使公益論壇培訓時間短暫,但是關鍵我們人人都要做個旗手,弘揚傳播我們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篇五
詩以言志,文以載道,歌以詠懷。中華詩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富含哲思,是廣大黨員干部的精神寶庫?!吨袊娫~大會》節(jié)目自20__年推出至今,走過七個年頭,已成長為具有社會影響力、輿論引導力的文化類節(jié)目品牌?!?0__中國詩詞大會》再次以創(chuàng)新的姿態(tài)亮相熒屏,獲得收視和口碑的雙豐收,實現(xiàn)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塑詩詞文韻之魂,聚時代奮進之力。眼下,春回大地,姹紫嫣紅,春意正濃,生機勃勃,令人心曠神怡。邁向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路,黨員干部不妨來一場“春日詩詞大會”,從中汲取先賢智慧和力量,實干爭春早、建功新時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熱烈而奔放,綻進取之姿,展初心風采。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春光無限好,只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唯有珍惜人生大好時光,不負春光不負韶華,才能擁有人生的春天。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年輕干部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正處在長本事、長才干的大好時期,一定要珍惜光陰、不負韶華,如饑似渴學習,一刻不停提高。對于新時代的黨員干部來說,爭春沒有四季之分,正所謂春有桃花、夏有荷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每個季節(jié)都有花兒綻放。只要想拼搏進取,想干出一番事業(yè),任何時候都可以出發(fā)。只要我們把握好、利用好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虛度光陰,不蹉跎歲月,勤于學習、刻苦鉆研,不斷提升自我,始終保持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濃烈激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踔厲奮發(fā),沿著自己理性的目標堅實向前邁進,那么就能讓自己的人生“四季如春”,讓自己腳下無悔、不留遺憾。
“不隨夭艷爭春色,獨守孤貞待歲寒”,慎獨而靜思,顯清廉之態(tài),守紀律底線。
“慎獨者,慎其閉居之所為?!币馑际钦f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仍然自警自律、光明磊落,仍然能夠按照道德原則行事,不做任何有損道德品質的事。爭春,并非一擁而上,人云亦云,而是要沉著內斂、清醒理性、獨立自主,沿著自己的步調進行,否則就會嘩眾取寵、華而不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政治必須嚴以律己”,要“做到慎獨慎初慎微慎友”。黨員干部手握人民賦予的權力,更要善于“慎獨”,要在獨自一人時“三省吾身”,捫心自問:自己這一天是否盡到了為官之責?人民群眾對自己是否滿意?自身還有哪些問題和不足,離人民群眾的要求和期待還有哪些差距?其實,這樣的自我“檢視”既是一種謙遜姿態(tài),也是一種自凈能力。只有這樣勇于自我革命,方能不斷自我凈化、自我提升,才能切實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做到對黨絕對老實忠誠,成為廉潔奉公的好干部。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愛眾而親仁,懷赤子之心,增民生福祉。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春花凋零,化作泥土,滋養(yǎng)母體,其心當贊。黨員干部要始終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兒子,服務人民、奉獻人民是自己的天職和本分。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共產黨人必須牢記,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我們謀劃推進工作,一定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眼下,推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xiàn)共同富裕和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加快補齊民生短板,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努力增進民生福祉,依然任重道遠。黨員干部當爭做那朵“落紅”,化作造福人民的“春泥”,埋頭苦干、真抓實干、一心為民,奮力書寫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趕考新答卷。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篇六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深邃底蘊,這千年的厚重的文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奮斗拼搏著,在世界的勛章墻上嵌上中國人的印記。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國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都鮮為人知。為了讓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國家相關部門群策群力傳承我們優(yōu)秀的文化。廣電局的,有人就通過制作多檔文化類節(jié)目,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如:由中央電視臺推出《朗讀者》董卿擔任制作人的大型朗讀類真人秀節(jié)目。節(jié)目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后的價值,呈現(xiàn)出生命之美、文學之美和情感之美。又如:由科教頻道自主研發(fā)的大型演播室季播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是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邀請全國各個年齡段、各個領域的詩詞愛好者共同參與詩詞知識比拼。這個節(jié)目充分反映詩詞文化在全社會的繼承發(fā)展。再如由江蘇衛(wèi)視、北京天潤農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聯(lián)合制作出品的歷時3年的《茶界中國》。這檔節(jié)目不僅講好了中國故事、傳遞了中國聲音、塑造了中國形象,更是為中國的制茶行業(yè)開辟了新的發(fā)展道路,站在全球的視角為中國茶文化的傳承提供了可持續(xù)的發(fā)展道路。作為中國最具標志性的文化符號,茶人的執(zhí)著和堅守,代表著中華傳承的匠人之心。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有意義的、有內涵的電視節(jié)目正傳承著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這些節(jié)目將沉睡的或即將消失的傳統(tǒng)文化以一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xiàn)在觀眾眼前,贏得了各類觀眾的一片叫好。正是在這叫好聲中,那些沉睡的或即將消失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了傳承。而這些制作人就是真正的傳承人。
有的人看著他們火了,榮耀了。他們也想來蹭一蹭“文化熱”。是的,他們確實是蹭蹭。他們也只能蹭蹭。于是有所謂的大師講《論語》,有所謂的大師講“養(yǎng)生之道”,有了所謂的大師辦“國學班”。他們用著斷章取義的伎倆,祈禱著圣人的光輝能散射出來的一點點榮光在他們無人問津的節(jié)目里。的確,他們做到了。他們騙取了部分觀眾的關注。但是這是不長久的,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正真去靜下心來去品味孔圣人的《論語》,他們是打著“文化”的偽旗,用所謂的“文化”嘩眾取寵。雖然不久就被精明的觀眾揭開了他淺薄無知的本質。但是他們名不副實,嘩眾取寵的行為不僅玷污了圣人的思想,更可惡的是誤導了人們的思想,又特別是學生們。還有那只為追求收視效果卻不尊重歷史的影視劇,更錯誤的引導了孩子們對歷史真相的了解。這些行為對于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極其不利的。他們的行為是可恥的。他們不是正真的傳承人。
那么,怎樣才能做像董卿等人那樣正真的傳承人呢?
請你銘記: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們經得起歷史和現(xiàn)實的推敲。要想把他們發(fā)揚光大,同學們必須得有充足的知識儲備,要有“匠人之心”,這樣你才會是一個正真的傳承人。
同學們,加油吧!用你們的勤奮和智慧把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做一個真正的傳承人。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篇七
我國自古有“東方禮儀之邦”美譽,禮儀一直被當作人生的基礎課程,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文明禮儀發(fā)展史??鬃釉f過:“不學禮,無以立”。人在社會中生活,必須學會講究禮儀,才能立足于社會。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yǎng),形成良好習慣。有句老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毙W階段是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最關鍵的時期。我校的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禮儀教育正是通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小學生進行禮儀教育,來加快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全面健康成長,影響學生的一生一世。在學校的“學校現(xiàn)代公民教育的實踐研究” 之“基于傳統(tǒng)文化的禮儀教育行動研究”子課題研究帶動下,作為班主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 積累傳統(tǒng)禮儀文化,滲透文明禮儀教育之根本。
從誦讀《三字經》《弟子規(guī)》《論語》等國學經典入手,滲透文明禮儀之根本教育。
《三字經》《弟子規(guī)》孩子們雖然在一、二年級時已經背誦過了,但是當時是否理解了呢?卻不得而知?,F(xiàn)在重新復習誦讀,五年級的孩子很快就理解了其中的含義。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們每周誦讀五條《論語》,他們就能輕松,愉快地完成任務。在誦讀的過程中,他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三字經》《弟子規(guī)》里的很多內容大多都來自于《論語》。比如:《論語》中的“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與《弟子規(guī)》中的“弟子規(guī),眾人訓,守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都講到了“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就這樣,他們一邊背誦,一邊聯(lián)系舊知,熟記了誦讀的內容,加深了理解,滲透了做人的根本——仁、義、禮、智、信。在誦讀這些國學經典中傳承了我國文明禮儀的文化,明白了許多做人的根本。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文明禮儀行為習慣養(yǎng)成。
1、開展豐富的文明禮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 。為了使弘揚傳統(tǒng)美德與文明禮儀教育具體化,生動化,貼近生活實際,真正起到教育實效。我班從三月份開始就開展了一系列的文明禮儀系列的主題班會活動。如:“征集文明禮儀班訓”、“如何使用禮貌用語”、“講中華傳統(tǒng)禮儀故事會”、“文明禮儀小品”展演活動、“文明禮儀演講比賽”和“文明禮儀書法比賽”活動?;顒又?,人人參與,個個都當演員,人人都背詩歌,既鍛煉了同學們的表演能力,又生動的對自己和同學進行了教育?;顒又校覀冇懻摮隽司哂邪嗉壧厣陌嘤?,評選了最佳演員、最佳課本劇、最具創(chuàng)意獎、最佳演講能手、小小書法家等多個獎項。這一系列的活動增加了孩子們的榮譽感,加深了他們對文明禮儀的認識,力爭要做校園“文明禮儀小標兵”。
2、利用節(jié)日,開展“我是優(yōu)秀好少年”系列少先隊活動?!叭恕眿D女節(jié)和母親節(jié),我號召孩子們在家做優(yōu)秀好少年,為母親做一件事,感恩母親做孝順父母的好少年;植樹節(jié),我號召學生栽花、植樹,美化環(huán)境,做心系祖國和他人的好少年。愚人節(jié),我讓孩子們談“愚人”和“被愈”的感受,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尊重他人的重要,要做誠實的好少年。
這些多彩的活動豐富了傳統(tǒng)文明禮儀教育的內涵,鍛煉了孩子們的能力,促進了文明禮儀行為的養(yǎng)成。
三、 抓住課堂教學,進行全文明禮儀教育。
現(xiàn)代的學生,很多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度過的,我們要利用好語文課堂和思想品德課堂這個平臺,利用好教科書這個素材,創(chuàng)設樂學氛圍,落實禮儀規(guī)范訓練,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有機統(tǒng)一于教材之中,把傳授知識和陶冶情操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例如,毛澤東的《七律 長征》,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的艱難歷程,謳歌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梢耘囵B(yǎng)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品還有很多很多,如,《夢圓飛天》、《秦兵馬俑》《示兒》、《春望》等,這些內容的教學中我們都可以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學校還要求各學科在教學中都要滲透禮儀養(yǎng)成教育,授課時力求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智力發(fā)揮、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爐。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四、 立足常規(guī)管理,常抓住文明禮儀教育。
文明禮儀教育要注重平時,不可今日做,明日不做,必須貫穿于日常的教學管理中,力爭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比如:上課鈴打響后,孩子們要迅速回到座做好上課準備;上課時,要起立站直,向老師問好,并行注目禮;課堂上聽講,坐在板凳上要頭正、身直、腳放平;升國旗時,要莊嚴肅穆,站直、立正、敬隊禮;見到老師,要恭恭敬敬的向老師敬隊禮;與同學相處,要寬容,禮貌用語不離口,等等。平日里,同學們互相監(jiān)督,互相提醒,發(fā)現(xiàn)做的好的,及時表揚,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發(fā)現(xiàn)做的不好的及時給予提醒。并且每周評選一個優(yōu)秀文明小組和評選一個文明之星,以此來激勵孩子把文明禮儀行為養(yǎng)成習慣。
總之,在學?!盎趥鹘y(tǒng)文化的禮儀教育行動研究”活動的引領下,在班主任的用心教育下,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正在逐漸養(yǎng)成,學生素質在逐漸提高。我們還要結合爭創(chuàng)文明學校工作,充分發(fā)揮班集體的積極作用,來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努力提高學生的文明禮儀程度,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小公民。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篇八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是中華文化所具有的特質。但是,在當今各種“變異”文化的沖擊之下,人們開始褻瀆文化,把文明積淀看作炒作的工具。這怎能不令人擔憂?堅守文化的本真,守護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幾何時,我們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郁頓挫的氣質和風格。微博時代的我們,早已習慣了“藍精靈體”,習慣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話:“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們戲謔調侃之時,傳統(tǒng)文化在離我們漸行漸遠。半文半白的“甄嬛體”在社會上風靡一時,不痛不癢、無病呻吟的“瓊瑤體”居然號稱能“醫(yī)治心靈創(chuàng)傷”。這時的我們,情何以堪!
當“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被修飾、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們該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鄉(xiāng)之情被無聊地調侃,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哀!對于中國沉淀已久的文化,我們雖然沒有能力去完全深諳,但也沒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沒有資格去胡編亂造,去挑戰(zhàn)先人們高超的文學功底。因為我們生在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國度,所以我們要堅守本真,不要丟失了對文化應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文化調侃中迷失前進的方向。
在網絡高度發(fā)達的信息時代,人們追求適宜的精神愉悅本無可非議。但各種不倫不類的體例的出現(xiàn)卻是一個不好的征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連自己的文化都保護不了,那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呢?當我們對“tvb體”、“流氓體”朗朗上口津津樂道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聽見那一聲聲來自于幾千年前的天空的無助哀號?
堅守文化的本真,并不是要我們一成不變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創(chuàng)新和突破是必要的,畢竟,那是人們前進的動力源泉。堅守本真,意味著天空的圓月依然是圓月,它是一輪思鄉(xiāng)的月,而非被人們俗化了的月亮;堅守文化的本真,意味著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飾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堅守文化的本真,給先哲們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矯揉造作,不要畫蛇添足,更不要將經典俗化。
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堅守文化的本真,讓自然和諧的春風吹向每一個角落,讓經典文化之樹綻放鮮花朵朵,滋潤萬物。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篇九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要做好這一點,首先要做好弘揚中華美德,這是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中華美德這一方面我們都可以做到的。在學校了見到老師問好,有禮貌,于同學團結友善,學習生活上勤儉節(jié)約,在社會中,多為他人做好事,樂于助人,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我們只要想做,一定會做到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本身就要有一正確的觀念,從子身觀念意識上做到弘揚中華美德。
現(xiàn)在社會的現(xiàn)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要不要保持中華美德,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就是要把傳統(tǒng)價值思想體系中德優(yōu)秀精華發(fā)揚光大,把它和現(xiàn)代化結合起來。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
鬢繁的國際交往帶來了許多外來的價值觀念。“麥當勞文化”正在侵蝕著中國文化。對于西方文化,我們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選擇和改造,要丟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我國國情不符合的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美德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抵御一切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侵蝕,樹立健康的社會主義美德。
當前我們這樣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xiàn)狀迫切要求加強中華美德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們中國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對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卻不清楚,不實行:不能判斷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丑惡的東西,有的甚至還受到社會上丑惡行為的影響,因此急需告訴他們中華美德是什么,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同時又是在中華美德的哺育下壯大發(fā)展起來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振興中華,需要身體力行,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遵守“愛國守法。名利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公民道德,今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
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成為社會建設的骨干,因此我們必須有健康的價值觀念,樹立健康的社會美德。讓我們一起奔向現(xiàn)代化吧!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6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