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是一種對某一特定主題進行詳盡闡述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用于向上級匯報工作、向同事分享研究成果等。在工作和學習中,我們經常需要撰寫各種形式的報告來總結、說明和展示相關內容。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報告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如PPT報告、學術研究報告等,因此,學會撰寫一份清晰、準確、有說服力的報告至關重要。最后,要注意檢查報告中的語法和拼寫錯誤,確保報告的專業(yè)性和準確性。在寫報告之前,我們可以向他人請教和征求意見,獲得更多的反饋和建議。
法制調研報告篇一
人力資源在社會各種資源中,是最寶貴、最重要的資源,人才決定著國家的興衰成敗,決定著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一切社會組織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動力來自于知識和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人才開發(fā)是經濟社會發(fā)展中起著基礎性、戰(zhàn)略性和決定性作用的重要推動力量。
國土資源管理是人才和技術密集型行業(yè)。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就嚴格土地管理、加強土地管理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整頓和規(guī)范礦產資源秩序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調整,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這樣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強行政隊伍和專業(yè)技術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思想解放、能力強、技術硬、作風扎實的隊伍就成為應對挑戰(zhàn)最重要的、具有決定性的取勝因素。近期,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安排,按照國土資源廳開展“四個一”活動(建設一個好班子,帶出一支好隊伍,完善一套好制度,創(chuàng)造一流好業(yè)績)要求,我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隊伍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
__市國土資源局共有在職職工118人(在崗職工114人,退二線3人,關系未轉1人),中共黨員83人,女職工21人,少數民族職工56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人員有73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人員15人;年齡在35歲以下職工36人,在51歲以上的8人。局黨組由6名同志組成,有調研員1名,副調研員2名。局機關行政編制25名(實際27人),機關后勤服務編制3名,內設辦公室、地質礦產科、土地利用規(guī)劃科、耕地保護科、地籍管理科、監(jiān)察室、鄉(xiāng)鎮(zhèn)國土資源管理科7個科室,黨群機構有局機關黨委、工會、團支部;下設__市地籍管理站(編制27人,全額撥款)、__市土地勘測規(guī)劃整理中心(編制21人,全額撥款)、__市礦產資源管理所(編制21人,自收自支)3個事業(yè)單位;局派出古城、上橋、東塔、板橋、金積、高閘、扁擔溝、金銀灘、馬蓮渠、郭橋、孫家灘11個國土資源管理所(編委批復為10個鄉(xiāng)鎮(zhèn)所,編制22人,全額撥款)和太陽山國土資源分局;自治區(qū)國土資源廳直屬__市國土資源執(zhí)法監(jiān)察支隊(編制10人)。
近年來,在國土資源廳黨組的領導下,市國土資源局大力加強班子和隊伍建設,強力推進基層建設,積極開展文明創(chuàng)建,扎實構建反腐倡廉體系,努力探索構建國土資源特色文化,使國土資源隊伍綜合素質有了新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躍上新的臺階,行風政風出現新的氣象,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業(yè)績。
一是以班子建設為重點,提高干部工作能力。建設一個好的班子,是加強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市國土資源局十分重視和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科學合理地調整了領導分工,充分發(fā)揮每位領導統攬全局、駕馭工作、處理問題、貫徹執(zhí)行的能力,使領導班子切實起到帶頭示范作用,抓學習、抓業(yè)務培訓、抓作風建設得到有效推進,帶動全局人員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風顯著改善。
二是以效能建設為抓手,夯實國土資源工作基礎。通過認真開展“機關效能建設活動”,制定了《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市國土資源局工作規(guī)則》、《考勤考核獎懲制度》、《績效考核獎懲制度》等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激發(fā)干部職工做好本職工作的積極性,切實糾正“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等不良現象,強化了職責意識,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國土資源各項基礎工作得到有效加強。
三是以基層建設為起點,樹立國土資源窗口形象?;鶎訃临Y源所是國土資源管理的前沿,是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的基礎。體制調整前,市區(qū)國土資源所為鄉(xiāng)鎮(zhèn)辦事機構,業(yè)務上受上級國土資源局領導。體制調整后,改為市國土資源局派出機構,人員全部依照公務員管理,通過加強國土資源所基礎設施建設和隊伍建設,形成了一套形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和考核機制,在國土資源依法行政、服務群眾中發(fā)揮出窗口作用。
四是以廉政建設為要務,打造廉潔高效干部隊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jiān)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精神,將廉政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不斷推進全局廉政建設。以制度建設為抓手,注重從源頭上防治腐敗行為制定了《__市國土資源系統廉潔從政若干規(guī)定》;以推進陽光政務為重點,堅持做到政務公開,并積極拓展公開的范圍與渠道,全面公開辦事內容、辦事程序、辦事權限、辦事時限、辦事結果,自覺接受社會監(jiān)督;認真開展“三服務一推進”主題實踐活動和“廉政文化進機關”活動,對各部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執(zhí)行情況進行督察,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辦法》嚴格考評,并作為領導干部評定、獎勵懲處、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使廣大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有效提高了自我約束能力。
1、專業(yè)技術人才總量相對不足。高學歷、高級職稱專業(yè)人才奇缺,不能適應技術業(yè)務工作要求。國土資源事業(yè)所需要的專業(yè)人才明顯不足,一方面,國土資源事業(yè)發(fā)展更加有賴于科技支持,但科技人才數量少、層次低,全局沒有高級職稱專業(yè)人才,中級職稱專業(yè)人才有15名,占全局人數的12%,初級職稱專業(yè)人才有21名;從學歷看,局機關及局屬事業(yè)單位高學歷層次人才也相對短缺,現有研究生學歷2人,但屬非國土資源管理專業(yè)技術專業(yè);本科學歷23人,占全局人數的20%,大專學歷50人,僅占全局人數的40%,從當前發(fā)展形勢看,國土資源主要技術業(yè)務方面的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嚴重不足;另一方面,伴隨著事業(yè)發(fā)展帶來的專業(yè)技術人才年齡梯次比例不當、青黃不接等問題比較突出。
2、人才激勵機制不健全。人才激勵機制是為了激發(fā)和調動優(yōu)秀人才的工作積極性,人才的激勵機制包括人才的分配激勵機制、獎勵機制和保障機制。從近幾年國土資源工作內容來看,這方面存在的問題還很多,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分配機制不完善。高度統一具有剛性的工資制度使得工作人員的利益分配與工作成果沒有多大的關系,造成干好干壞都一樣的思想認識比較普遍;二是獎勵機制落實難。由于缺乏財力支持,各種獎勵的經濟利益不高,對干部職工缺乏吸引力,難以有效落實獎勵機制對各項工作的推動作用。
3、隊伍培訓不規(guī)范、培訓效果不明顯。首先是培訓不規(guī)范,缺乏科學有效的培訓計劃,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一旦遇到其他活動或重要工作,學習培訓就要讓路,培訓課程缺乏系統性和長遠計劃,培訓效率低下;其次是培訓效果不明顯,現行的培訓教育政策關注領導層人才多,關注普通工作人員少,培訓方式單一,存在趕形勢、走過場問題,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4、隊伍精神狀態(tài)不佳,事業(yè)心不強。主要表現在:一是工作不思進取,責任心不強。有的干部缺乏愛崗敬業(yè)精神,不主動考慮和履行崗位職責,辦事拖拉無效率,安排的工作敷衍了事,甚至誤事;只講報酬、不講工作,只講索取、不講奉獻,造成局長推著科長干,科長推著一般干部干的局面。二是不鉆業(yè)務。有的干部不注重政治理論學習和業(yè)務知識學習,學習缺乏釘子精神,沒有帶著問題去學,沒有深入進去學習,沒有及時掌握近幾年出臺的國土資源法規(guī)、政策,學習效果不明顯,業(yè)務不精通,不懂裝懂。不能與時俱進地逐步提高業(yè)務水平,工作能力不能適應本職崗位需要。三是大局意識不強。部分干部本位思想嚴重,缺乏大局意識,科室、同事之間溝通、配合不足,容易出現推諉扯皮現象,影響了機關重大工作進展;還有個別同志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愛當評論員,不琢磨事,愛琢磨人,影響了團結,影響了國土資源局的形象。
5、隊伍思想觀念不新,開拓精神不夠。有的干部思想因循守舊,缺乏銳氣,不推不動,滿足于一般常規(guī)性工作任務的完成;有的干部得過且過,應付了事,不研究新政策,不分析新形勢,不適應新變化,不善于根據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無法完成局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6、隊伍工作作風不實,工作效率不高。有的干部工作紀律散漫,上班遲到早退,脫崗串崗,無所事事,習慣于傳播小道消息,搬弄是非;有的上班時間上網玩游戲、聊天,工作沒有目標追求,對自己要求不嚴;現在需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工作多,這就要求我們體現出超前服務意識。如果仍然習慣于按部就班,循規(guī)蹈矩,墨守陳規(guī),工作不積極、不主動,標準低、效率差,就會影響工作的運轉效率。
7、隊伍建設制度落實不到位。目前,機關各項制度都比較完善,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但有的制度執(zhí)行得不到位,沒有完全按制度辦事,還缺乏有效的獎懲機制,難以確保各項任務的有效落實。
面對新形勢,國土資源部門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chuàng)新,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統領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正確處理好保護資源和保障發(fā)展的關系,按照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國土的原則,按照國土資源廳“四個一”活動的具體要求,堅定不移地繼續(xù)重視和加強國土資源隊伍建設,以隊伍建設推動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構建保障土地管理科學發(fā)展的新機制,為促進__經濟社會跨越式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一)完善一套好制度,規(guī)范隊伍行為。依據“以人為本、制度管人”的管理理念,對現有各項制度進行全面修訂和完善,建立督促檢查和考核獎懲機制,堅持按制度辦事,按制度考核,按制度獎懲,保證各項制度得到有效落實。目前,我局工作規(guī)劃、黨建工作制度、效能建設制度、依法行政工作制度、政務事務工作制度、人事管理工作制度、財務管理工作制度、業(yè)務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規(guī)定、績效考核獎懲制度、督查督辦問責制度等各項制度在原有的基礎上,正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修改完善。制度再好,不嚴格落實,就是一張廢紙,下一步關鍵抓制度落實,通過對違反制度的工作人員進行處理,警示整個隊伍,才能在全局形成“行為規(guī)范、動作協調、公開透明、廉潔高效”的工作機制。才能打造出一支紀律嚴明、行為規(guī)范的隊伍。同時,要充分發(fā)揮科室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獎懲作用,以調動科室的工作積極性來推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二)建設一個好班子,增強隊伍凝聚力。要緊緊圍繞廳黨組決定和精神,不斷推進班子建設。對國土資源廳和市委、政府已出臺的有關班子、干部人事管理辦法和規(guī)定認真梳理,建立科級干部輪崗交流機制,建立科級后備干部庫,實行動態(tài)管理,鼓勵科室負責人競爭上崗,以點帶面,發(fā)揮領導干部的示范帶動作用??茖W合理地調整領導分工,充分發(fā)揮每位領導統攬全局、駕馭工作、處理問題、貫徹執(zhí)行的能力;堅持每月中心組學習制度,用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科學謀劃全年的工作,大膽探索國土資源管理的新思路和新舉措,增強系統隊伍的向心力,推進各項工作進展。
(三)注重素質培養(yǎng),提高隊伍戰(zhàn)斗力。要重點加強隊伍工作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訓提高工作,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將隊伍各項培訓工作納入分管領導年度考核內容,保障必要的培訓經費,采取扎實有效的培訓方式,堅持長期培訓與短期集訓結合,切實增強隊伍履行崗位職責的本領、服務發(fā)展的本領、依法行政的本領,切實解決部分干部“工作能力不高和事業(yè)心不強”的問題。要教育隊伍始終保持對工作的激情,奮發(fā)有為,敢為人先,把工作人員的激情引導到扎實做好本職工作上,形成嚴謹細致、求真務實、廉潔高效的工作作風,堅決克服官氣、暮氣、惰氣和俗氣,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打造出一支“出能戰(zhàn)、戰(zhàn)能勝、不出事”的具有堅強戰(zhàn)斗力的隊伍。
法制調研報告篇二
從“一五”到“六五”,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已走過近30年的歷程。30年來,廣大居民的法制觀念、法律素質得到明顯增強,越來越多的群眾能自覺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與此同時,社區(qū)法制宣傳仍然存在許多需要加強和改進的地方。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在xxxx市xxxx區(qū)的基層司法所多年從事宣傳工作的實踐經驗,分析現階段法制宣傳工作的特點,尋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一些解決的建議。
從xxxx市的發(fā)展速度看,xxxx區(qū)城鎮(zhèn)化進程最快,從的56。76%,提高到的69。4%,上升了12。64個百分點,而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結果就是各項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善,多數村民集中居住在一個安置房小區(qū),這給我們當前法制宣傳工作提出了新問題、新要求。
就三年的法制宣傳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老百姓的參加法制宣傳活動的熱情愈來愈高漲,大多數村民有法律問題也能積極向律師咨詢,免費發(fā)放的宣傳單、法律書籍也不在像以前隨手丟棄,能帶回家里。在開展活動時我們對法制宣傳的活動方式、宣傳的內容、自身法律素養(yǎng)、法律維權的意識等四個方面做過問答調查,約85%的人認為活動方式比較好、宣傳內容實用、自身法律素質有所提高、維權意識增強,但仍有約15%的人認為還存在不足之處。其中,有個別老人對子女不贍養(yǎng)自己仍不知如何維權,更不知道法律援助可以免費幫其維權。
雖然我區(qū)各個街道的情況不盡相同,但轄區(qū)內社區(qū)居民的各類法律知識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普及,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逐步提高,農民法制觀念維權意識發(fā)生了較大變化,法制宣傳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雖然我們已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但隨著社會快速發(fā)展,法制宣傳工作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加以改進。
以我們街道為例,城鎮(zhèn)化建設迅猛發(fā)展,大多數村民現在集中居住安置房小區(qū),他們已沒有田地,正在逐步轉變?yōu)槌擎?zhèn)居民。但仍有部分村民居住在農村,從事農業(yè)生產。搞法制宣傳活動多數都是在集鎮(zhèn)和小區(qū)廣場,一是群眾相對集中,可以使較多的人獲得所宣傳知識和宣傳資料;二是距離近,工作人員攜帶宣傳展板和宣傳材料方便。而對于居住偏遠、分散的村民來說,參與法制宣傳的機會相比小區(qū)居民要少些,即使去偏遠的村搞法制宣傳活動也沒多少人來參加,那些村委會設置的宣傳展板或宣傳標語,從實際情況來看,認真細致的閱讀觀看的村民很少,所起的宣傳作用非常有限。
2、宣傳內容與群眾實際需要還存在差異。
當前一些法制宣傳人員為了應付檢查或是完成工作,將一些現成的宣傳資料或很久以前的宣傳資料拿來做宣傳,而這些資料對群眾來說也許根本不需要或資料已經過時而失去了應用價值。而我們的老百姓需要更多的知曉《勞動合同法》、《物權法》等一些與生活聯系緊密的新律法法規(guī)及相關司法解釋,如不能及時有效地宣傳這些,這將導致宣傳工作雖做了,但群眾的法律素質和運用法律解決矛盾糾紛的能力卻沒有得到提高。
3、學習法律知識存在的問題。
“打鐵還需自身硬”,可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宣傳隊伍法律專業(yè)知識培訓很少,學習新的法律法規(guī)全憑大家的自覺,這樣的效果是很差的。有些村(社區(qū))干部年齡普遍在40歲左右,學習新知識的熱情不高,常以基層工作紛繁復雜為借口免于學習,從而使得法制宣傳源頭出現問題。另一方面,群眾學習法律知識也存在諸多問題。目前轄區(qū)內60歲以上的老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難看懂文字型宣傳材料。多數青年人平時不學習法律知識,等自身需要法律維權時才開始關注相關法律,即使學習也是片面學習對自己有利的內容,對自己需要承擔的法律義務視而不見,容易產生偏激的維權觀念。
4、法宣人員的業(yè)務能力有不足之處。
宣傳活動中,我們發(fā)現當地居民都有地方口音,而現在一線法宣人員,特別是大學生村官和實習律師,都是普通話教育多年的年輕人,對當地人說的話有時聽不懂,就會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有些法宣人員在回答咨詢時喜歡運用法律術語,這對專業(yè)人員無可厚非,但對老百姓來說等于說天書。比如“標的物”,大多數老百姓都不知道這說的是什么,但說錢、物等具體的名稱時,他們才能懂。
1、增加宣傳形式,擴大宣傳面。
一是針對不同人群使用不一樣的宣傳方式。對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要多采用圖畫、錄像、電視等形式開展宣傳,讓他們通過眼睛了解法律知識;對上班族要多組織送法進企業(yè)活動,發(fā)放法律書籍,建議企業(yè)訂購法制報刊、雜志,定期組織員工閱讀、學習法律知識;對居住農村的分散居民實施進村入戶進行宣傳,切實將法律知識帶到每家每戶,不流于形式。
二是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開展宣傳,比如學校,以“小手牽大手”的形式,對學生多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印發(fā)法制宣傳單發(fā)放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將更多的法律知識帶回家中;電視臺,制作一些法治方面的節(jié)目,直播法院審判的典型案例,以及制作法律知識競賽節(jié)目,讓群眾在娛樂中學習法律知識;老年大學,規(guī)定每次開課有一堂課是法律知識學習課,組織中老年朋友認真學習法律知識。
2、重點宣傳與日常宣傳相結合。
以現有的宣傳工作力量,每次法制宣傳都要滿足各類人群的所有需求也不現實。但我們可以根據轄區(qū)內社會建設的實際情況,重點宣傳與日常宣傳相結合,有針對性的開展每次法制宣傳。對安置房小區(qū)內的失地居民要著重《勞動合同法》、《就業(yè)促進法》等法律的宣傳;對即將拆遷的居民要著重《物權法》、《xxxx區(qū)征地拆遷補償安置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對進行農業(yè)生產的村民要著重《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積極探索群眾實際遇到的法律難題,看看群眾缺少什么、需要什么,然后著重宣傳群眾需要的法律知識,徹底轉變以前應付了事的工作態(tài)度。
3、加強一線宣傳隊伍的法律知識和業(yè)務培訓。
隨著社會發(fā)展,近年來我國制定和修訂了一些新的法律法規(guī)及司法解釋。不論是專職法宣人員還是一線村(社區(qū))干部都應該及時有效的學習這些新的法律知識,定期組織法律知識培訓,更新和提高法律知識水平,才能更好地滿足宣傳工作需要。其次,對剛任職的大學生村官及專職法宣人員開展業(yè)務能力培訓,請經驗豐富的老法宣人員講授工作經驗及注意事項,要求他們多和當地人交流、多說當地話;要求他們在搞宣傳活動時,特別是解答法律咨詢,注意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少用法律術語。
每一個居民法律素質的提高都關系到一個地方的社會治安和社會穩(wěn)定,如果大家都知法、懂法、守法,并積極用法律維權,那么刑事案件必將減少,非法上訪也會轉變?yōu)橐婪ㄔV訟,社會必定會更加穩(wěn)定、和諧。
法制調研報告篇三
我國是農業(yè)大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農村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績,在人口眾多、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不高的條件下,實現了完成“兩基”工作的歷史性突破。但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在農村和農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調,農村教育還存在著許多不適應的地方,面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農村教育仍是我國教育中最薄弱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為了了解我鎮(zhèn)教育現狀及發(fā)展情況,本文以調查走訪的形式,對我鎮(zhèn)的教育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報告總結如下:
一、官渡鎮(zhèn)基本情況。
官渡鎮(zhèn)位于瀏陽東區(qū)的中部,瀏陽河主干流大溪河中游地域,占地面積102平方公里,人口約3萬,轄5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東連張坊,西接沿溪,南倚永和、七寶山、北鄰達滸。由于區(qū)位優(yōu)勢得天獨厚,素有“瀏東重鎮(zhèn)”之稱。
官渡鎮(zhèn)現有7所中小學,其中包括一所初級中學即位于南岳社區(qū)的官渡中學,兩所完小即位于竹山社區(qū)的官渡中心完小、位于觀音塘村的啟明完小,四個一至六年級教學點,分別為位于南岳社區(qū)的南岳小學、位于兵和村的兵和小學、位于田郊村田郊小學和位于云山村的橋港小學,共有中小學生2300余人。
二、近年來官渡鎮(zhèn)教育強鎮(zhèn)的.一些措施以及收到的成效。
(一)多元投入,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學校的校舍教學設施得到明顯改善。在官渡鎮(zhèn)教育工作會議上,當地知名企業(yè)家紛紛表態(tài),采取“一幫一”、“二幫一”的形式,共同投資改善當地學校的辦學條件。筆者在調研過程中得知,建于1987年的南岳小學,在維修前是一所破爛不堪得學校,學校外墻十分破爛,屋頂、天溝漏水嚴重,教室墻壁臟亂,墻裙脫落,磚石裸露,電路老化,學生用的課桌還是七十年代的雙人桌,操場泥沙遍地,教師午間休息只能打地鋪,晚間備課無電。學校整體設施情況列為全市學校倒數第二。7月,在南岳黨支部書記馮緒斌的發(fā)動下,通過社會各界的熱心捐助對南岳小學進行了全面改造,現在的南岳小學墻壁潔白,門窗課桌嶄新,操場平整,校園面貌煥然一新。田郊學校征地重建已耗資17.6萬元,征地30余畝,現在已完成三通一平建設,學校建設已正式啟動,當地知名花炮企業(yè)家黃光明親自擔任學?;I建委員會主任,并捐款10萬元,還與學校校長、村支書記一起到瀏陽城區(qū)學校進行考察,準備捐資為田郊學校裝備學生電腦室;啟明完小村部已劃歸學校作教輔用房,并征地1.8畝,完善操場建設;云山學校改造正在進行。
(二)、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到目前為止,全鎮(zhèn)具備合格學歷并有教師資格證的在編教師共151人,這些教師是統一由瀏陽市教育局進行公開招聘,并經過了一系列考試選拔分配而來的,教師學歷水平大部分為??萍耙陨希瑫r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我鎮(zhèn)今年爭取了12名全日制本科優(yōu)秀畢業(yè)生到中小學任教,并建立健全了教師績效考核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工程。
法制調研報告篇四
各位領導:
我市轄30個鄉(xiāng)鎮(zhèn),人口64.5萬個,土地總面積234.3萬畝,耕地面積56.42萬畝,人均耕地0.87畝,是一個人多耕地少的縣份。
新《土地管理法》實施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基本國策,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土地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農田得到了特殊保護,全市耕地總量實現動態(tài)平衡,耕地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仡欉^去的工作,我們的主要做法:
一、以與時俱進的理念,高度重度土地管理。
(一)領導重視,把土地管理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考核。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土地管理的精神上,加強土地管理工作,尤其是耕地保護工作。成立了以市長、主管副市長分別任組長的基本農田保護領導小組和全市基本農田保護檢查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召開六次基本農田保護市長專題會議,每年都召開一次全市國土資源工作,將耕地保護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強調,今年3月,市長李國保分別在全市村支部書記培訓班和全市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專門講了耕地保護工作,特別強調了“基本農田五不準”。市政府先后印發(fā)了五個有關耕地保護文件,即“關于成立基本農田保護領導小組”和汨改發(fā)[]32號文件,印發(fā)了“關于對基本農田保護檢查”和“關于調查基本農田保護領導小組”文件,印發(fā)“關于[找文章,到本網網]開展基本農田保護檢查”的文件。同時,市委、市政府積極落實耕地保護工作經費,19財政預算給足40萬元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今年又拿出20萬元落實土地利用規(guī)劃修編工作經費。每年市政府都從農業(yè)、監(jiān)察、國土資源等相關部門抽調人員,組織進行基本農田保護工作檢查,切實做到了責任、任務、人員、經費“四落實”。另外,各鄉(xiāng)鎮(zhèn)也都相應成立基本農田領導小組,專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的基本農田保護工作。
(二)宣傳得力,全民耕保意識明顯提高。耕地保護不單純是政府部門的事,更是全民的事,全社會的事,只有提高全民耕地保護意識,增強全民耕保護責任感和自覺性,耕地保護才有堅實基礎,才能見成效。為此我們加大耕地保護宣傳力度,努力提高全民耕地保護意識。一是每年“6.25”土地日組織宣傳車輛進行耕地保護法律法規(guī)宣傳,幾年來共出動宣傳車輛200多臺次,在全市城區(qū)、鄉(xiāng)鎮(zhèn)進行巡回宣傳。二是利用各種會議進行宣傳,先后利用300多場會議宣講耕地保護內容,開耕地保護專題會議150多場次。三是利用非農建設看地進行宣傳。每看一宗地都向用地戶進行宣講保護耕地的重要意義,動員用地戶要盡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耕地。四是制作基本農田保護宣傳公告。全市統一制作了100幅2×1.5米的基本農田保護公告,張貼在全市交通要道和人群聚集的地方。五是在全市35個鄉(xiāng)鎮(zhèn)場建了485塊永久性基本農田保護標牌,公示耕地保護相關內容和措施。六是書寫了15000多條石灰標語和門板標語。七是利用典型違法案例進行宣傳。八是利用廣播電視進行宣傳,每個“6.25”土地日前后一周進行播放,特別是“基本農田五不準”,去年連續(xù)播放了一個月。九是利用《汨羅報》專版專欄進行宣傳。《汨羅報》未撤銷前,每期都在該報重要位道開設有耕地保護專欄。
正是由于我市領導重視,耕地保護宣傳得力,耕地保護基本國策做到了家喻戶曉,全民耕保意識明顯增強,呈現出了“三多”、“三少”的好勢頭。即愛惜地的人多了,亂占濫用耕地的人少了;耕地種植面積多了,荒蕪耕地面積少了;村民建房申請占用荒山荒地的多了,申請占用耕地的少了。
二、以協調發(fā)展的思路,嚴格保護耕地資源。
(一)明確責任,加強考核,確保了耕地占補平衡落實到實處。層層落實了保護責任。將48.45萬畝基本農田面積的以簽訂責任狀的形式全面落實到鄉(xiāng)、村、組、戶與丘塊,層層都明確了保護責任人,保護范圍,保護措施和保護責任,全市共簽訂到村責任狀384份到組責任狀6100份,到戶責任共14萬分。
建立了基本農田目標責任考評制度。市委、市政府將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分解到鄉(xiāng)鎮(zhèn)后,每年由市政府組織對各鄉(xiāng)鎮(zhèn)基本農田保護進行一次全面考評,考評結果納入全市目標管理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制度,原經考評基本農田保護不好,保護措施不利,每終取消評先資格。
堅持“占一補一”原則,切實做好了耕地占補平衡工作。近幾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和城鎮(zhèn)建設制度的加快,我市建設占用耕地有近千畝。但我們始終堅持了“占一補一”原則,經岳陽市國土資源局選址驗收先后共開發(fā)整理耕地1500多畝,除用于建設占用的耕地外,還儲備有560畝耕地。年―20共收取耕地開墾費1400多萬元,都用于了新耕地的開發(fā)項目建設。
(二)鞏固了基本農田保護區(qū)調整劃定成果,加強了基本農田建設。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qū),對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我市于1999年劃定了基本農田保護區(qū)753個,保護面積為48.45萬畝,保護率為85.7%。
一方面,加強“軟件”建設,健全制度,嚴格保護基本農田。我市進一步制定和完善了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即《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制基本農田調整補劃制度》和《基本農田定期巡查制度》等五項制度。同時,狠抓了制度的兌現和落實,使基本農田保護走上了制度社會軌道。
另一方面,加強“硬件”建設,增加資金投入,加大基本農田建設力度。加大資金投入,把基本農田地力建設,同中低產田改造等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基本農田質量,把基本農田保護區(qū)建設同土地整理結合起來,將土地整理優(yōu)化安排在基本農田保護區(qū)內進行。此外,除國家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確實無法避開基本農田保護區(qū)的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占用基本農田。依法確需占用基本農田的,無論數量多少,都必須報經國務院審批。報批前,應制定補充耕地方案,并明確補劃基本農田的位置、面積、質量。
全面建立了高標準保護標志。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公式制度,投資50萬元建起了永久性保護標牌485塊。保護標牌明確了保護范圍、保護面積、保護措施、保護責任人,廣泛接受社會監(jiān)督。
高標準建立了基本農田保護檔案。市到鄉(xiāng)、鄉(xiāng)到村、村到組、組到戶、戶到丘塊都建起了基本農田保護圖、薄、冊、卡等一整套保護檔案。我們組織各鄉(xiāng)鎮(zhèn)將基本農田落實到圖斑、村、組、地塊和農戶,面積、區(qū)位要符合要求,數據要準確,并以村為單位將圖斑逐一登記造冊,以鄉(xiāng)(鎮(zhèn))為單位匯總統計。基本農田保護區(qū)圖、保護區(qū)登記卡,到丘到戶花名冊,丘塊登記表與實地逐一進行對照核實做到了基本農田保護責任狀,圖、表、卡、冊與實地相一致。并及時做好了基本農田保護基本資料的整理裝訂工作。據統計全市共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qū)753個,建立基本農田標志485個,共裝訂到戶登記表42本,圖斑表28本,到戶責任卡105本,保護責任狀2本,全市匯總本1本。
(三)嚴格實施土地規(guī)劃計劃,從嚴控制用地規(guī)模,保障了經濟建設用地需求。我們嚴格執(zhí)行占用基本農田的審批制度,切實實行基本農田的“五不準”,非農建設無論是國家建設、集體建設,還是農民建房都堅持做到了:凡可占或不占用耕地的項目一律不占用耕地;凡不可避免需要占用耕地的一律從嚴控制占用面積;凡建設項目涉及占用基本農田的`一律另行選址或撇開基本農田,因而使建設占用耕地數量壓到了最低限度,從而有效地保護了我市耕地。
同時,堅持用途管制制度,嚴格按規(guī)劃辦事。對于不符合規(guī)劃用途的,堅決不予辦理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手續(xù)。非農建設項目凡是圈外用地的事先必須按法定程序先批準調規(guī)后批準建設用地,不是重點項目一律不準圈外用地。由于堅持了用途管制制度,基本消除了建設占用耕地的隨意性,達到了保護耕地的目的。從1999年到,嚴格審批國家建設用地41宗,面積334.65公頃;集體項目用地53宗,面積36.5公頃。其中為京珠高速公路、武廣電化改造、1809線、新火車站等國家和省級重點建設工程報批用地185.85公頃,為市重點工程友誼河沿江大道工程報批用地61公頃。據統計,年共為重點工程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14宗,總用地面積1333.5畝,其中,國家用地11宗,用地1267.5畝,集體用地3宗,用地66畝。
(四)合理規(guī)劃,加大投入,全面推進了土地開發(fā)整理。推進土地開發(fā)整理,是實現占補平衡的唯一途徑,為做好這項工作,我市建立完善了責任機制、約束機制、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第一成立了專門的班子,由分管副市長任領導小組組長,各相關部門單位為成員,國土資源局成立了土地開發(fā)整理中心。第二完成了后備資源調查,我市擁有土地后備資源10.5萬畝,在此基礎上,編制了近期、中期、長期土地開發(fā)整理規(guī)劃。第三制定了土地開整理程序,依法按程序開發(fā)整理土地,確保生態(tài)平衡。第四制定了優(yōu)惠政策,實行誰開發(fā)、誰受益的原則,為促進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庫和耕地儲備庫。據統計我市從1999年至今,建設占用耕地1095.13畝,而開墾用于占補平衡的耕地達1588.4為畝,現儲備耕地凈492.9畝。從至今已有3個國家、省級項目落戶汨羅,開發(fā)整理規(guī)模達8859.6畝,新增耕地5853畝。
三、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全面推進土地管理。
(一)抓住政策機遇,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取得突破性進展。2003年3月,全市開展了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專項工作,共收回開發(fā)區(qū)和項目開發(fā)部8個。清理各類建設用地327宗,未納入市人民政府“五統一”管理的5處,擅自利用劃撥土地搞經營性開發(fā)的5宗,存在少批多占的4宗;清理土地交易582宗,清理違規(guī)用地16宗,查處率達100%,處理各類土地遺留問題11起?!爸袊鴩临Y源報”頭版頭條以《沒有人再敢批條子了》的文章報道汨羅市治理整頓工作的情況。
治理整頓土地市場促進了土地市場的規(guī)范與完善。經過對土地市場秩序的清理整頓,我市大力推行了土地使用權和采礦權掛牌招標拍賣。進一步規(guī)范協議出讓土地使用權的行為。同時,嚴把土地登記關口,對經營性用地沒有進行招標拍賣掛牌的,不予登記;對出讓地價明顯低于出讓底價的,不予登記;對未全部繳納土地出讓金的,不予登記;對違反規(guī)劃改變土地用途的,不予登記。目前,全市實現了土地“一個口子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目標。全市所有經營性用地一律實施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城區(qū)最高地價已達到1.3萬元/平方米。其中,2003年,汨羅局采取拍賣掛牌方式供地共計10宗,成交價款7052萬元。其中商業(yè)局位于建設路0.2公頃商業(yè)用地以900萬元拍出全市第一價,建設東路6.67公頃土地以3900萬創(chuàng)全市土地交易總價最高記錄。4月份成功地對汨羅江砂石資源采礦權進行第一次掛牌出讓,最終以5萬元成交。8月份對汨羅江南渡橋下游砂石資源采礦權進行捆幫式公開掛牌。
(二)抓執(zhí)法監(jiān)察,嚴肅查處了耕地違法案件。一是抓監(jiān)察網絡建設。聘請了市、鄉(xiāng)兩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紀檢監(jiān)察員、新聞記者等12名同志為特邀國土資源監(jiān)察專員兼行風監(jiān)督員,聘請了31名國土員為專職監(jiān)察員,各國土資源所聘請362名村干部為土地信息員。設立舉報電話32部,舉報箱100個。同時,完善動態(tài)巡查責任制,按照“五定一包干”(定人、定范圍、定責任、定費用、定獎勵、費用包干)的原則,采取經常巡查與重點抽查相結合,一級巡查區(qū)15天查一次,二級巡查區(qū)每月巡查一次,形成“地動我知,違法我管”的局面。二是抓違法案件查處。我市一直把非法占用耕地作為土地執(zhí)法重點來抓。特別在耕地違法案件處惠,決不估息遷就,不心思手軟,該拆除的堅決拆除,該罰款的予以重罰。2003年發(fā)生耕地違法案件9起,違法占用耕地2.09畝,都給予了重罰處理,共罰款4.12萬元。全年違法案件下降20%,制止率在92%以上,案件查處率達100%,結案率達100%,案件查處無錯案發(fā)生。
(三)從嚴把好征地關,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我市在認真開展全省征地補償費用管理大檢查同時,采取“三嚴”嚴格征地管理。即嚴格控制征地規(guī)模;嚴格依法按規(guī)劃計劃、按程序征地;嚴格征地審核和征地補償安置監(jiān)督。同時,認真督促落實法定的征地補償和安置措施,解決征地安置補償費用拖欠、挪用、截留問題,抓好征地補償費的清欠工作。建立了征地公告制度和補償標準聽證制度。為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今后凡沒有征求被征地農民集體組織和農戶意見的征地方案,國土資源部門不予審核報批。另外,我們在完成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fā)證工作,依法明確農民土地財產權的基礎上,初步建立了農民保護耕地的有效機制。
(四)加強基礎業(yè)務工作,數據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歷年來,我市把地籍管理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抓。20授予“全國地籍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的稱號,城鎮(zhèn)國有土地使用權初始、變更登記全面到位;土地證書年檢制度全面推進;土地資源調查和土地利用現狀調全在完成;城鎮(zhèn)基準地價的更新修訂工作順利通過驗收。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項目已通過省廳驗收合格并全面啟動運用。2003年作為湖南唯一縣級市正式被國土資源部列入基礎圖件數據更新試點,并完成全市30個鄉(xiāng)鎮(zhèn)場、382個行政村的集體土地所有權發(fā)證,完成率達100%。
測繪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完善了基礎地理信息規(guī)劃和測量標識維護方案,編制了“關于落實財政部《基礎測繪經費管理辦法方案》”,對全市34個國家測量標識進行了維護,全面開展了測繪任務登記150宗,完成總測繪面積達8平方公里,編繪測繪成果圖100余幅。
法制調研報告篇五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完善各種法律、法規(guī),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推動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重大舉措,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土資源管理作為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越來越走向法制和法治理念的今天,它必然也要適應這種趨勢,這是社會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也是國土資源管理工作自身進步與發(fā)展的要求。如何及時發(fā)現本系統法制建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建議與對策,是國土資源管理人員不斷探索的問題。
一、**國土資源法律規(guī)范與法律體系建設。
我國國土資源管理方面的法律分兩個階段頒布實施。
可以這樣認為,國土資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的框架逐步構筑成型且頒布后的xx年里,使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有法可依的軌道。但這些有關的法律受到計劃經濟思路的束縛,政府及其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從宏觀上加強對國土資源的管理的力度還不夠,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為使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借鑒了國外對國土資源管理的好作法。礦法中最明顯的就是對勘查、開發(fā)礦產資源進行行政許可,而且通過有償的方式取得,探礦權和采礦權作為財產權,可以使用、受益和處分;土地法中對基本農田保護,城鎮(zhèn)國有土地使有權出讓、轉讓,城市房地產開發(fā)經營,自然保護區(qū)土地等土地資源管理做了專項規(guī)定;全國人大、國家監(jiān)察部、最高檢察院、最高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對實施違法行為的單位和個人觸犯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做了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使基層土地管理部門在具體工作實踐中便于貫徹落實。
在**市,隨著國土資源經濟在全市經濟發(fā)展中所占的份額比例愈來愈大,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也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諸如對無證礦山查處取締沒有具體的標準、收購無證礦山礦石查處無法可依、違法用地行為查處難、執(zhí)行難等,市人大、市政府清醒的認識到,要使我市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規(guī)范國土資源管理,就必須以立法形式制定我市有關規(guī)定,使管理規(guī)范更加具體,對違法行為處理便于操作。本著堅持“符合實際,適應形勢,避免重復,補充完善,便于操作,有效實施”的原則,在不違背上位法的前提下,《**市土地管理辦法》、《**市礦產資源管理辦法》于xx年頒布實施,將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今后思路和想法,以我市地方性法規(guī)的形式固定下來,確立了國土資源規(guī)劃的權威性,規(guī)劃一經批準,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必須組織實施;明確了國土資源管理的全方位性,全過程的管理;強調了國土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fā)利用的重要性,加強了對區(qū)域環(huán)境資源的保護;賦予了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對違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guī)行為實施監(jiān)督管理時一定的強制措施;擺正了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各級政府管理職能的事務中合法位置,加強了國土資源管理對**地域經濟健康、有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性;解決了個別地方政府不適應國土資源管理的決定、命令等的撤銷和糾正的程度等等。
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標志著我市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進入了一個新歷史時期。從此,在我市形成了以《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測繪法》為基礎,以相關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部委規(guī)章為配套的國土資源法律系統,這為我市國土資源管理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實現經濟發(fā)展和人口、資源、環(huán)境相協調秩序的正?;?,促進我市社會經濟的健康有序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法制實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市的國土資源法制體系相對比較完善,但由于國土資源法制建設起步比較晚,加上歷史慣性比較大,地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現行的法制規(guī)范在實踐運用中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制約著國土資源管理的改革,要使國土資源管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還需進一步探索。
(一)現行的管理體制尚不能完全保證國土資源法律規(guī)范的正確實施。
盡管現在國土資源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實行相對垂直管理,但由于人員編制、財政供給仍納入地方政府管理,當政府決策與法律不盡符合時,有時還不得不聽從地方政府的意見,否則就是不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另外,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機構改革中行政編制很少,大部分人員屬于自籌自支的事業(yè)編制,僅靠管理費、資源補償費等返還合理收入,很難維持辦公、辦案等日常費,還有部分縣局拖欠職工工資嚴重,辦公條件較差,被人稱為“四無”(無房子、無車子、無桌子、無窩子)辦公單位,不利于依法行政。
(二)違法行為發(fā)現難、調查取證查處難。
違法行為發(fā)現難,其原因一是礦產違法地點客觀上都比較偏遠,不易發(fā)現;二是當地居民,在農閑時基本上都在附近的礦點打工,害怕舉報后違法礦點被取締無處打工,同時害怕受被舉報者打擊報復,沒有舉報的積極性;三是有些違法行為,如以探代采、越界開采等,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不經現場實際測量,難以定性。對這些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需要由法定測量資質的單位進行測量,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又沒有這項經費去支付測量費用;四是非法轉讓、承包采礦權或合伙取得采礦權其中的股份轉讓礦產資源違法行為,由于均采用隱蔽方式,很難發(fā)現。在現實采礦活動中,采礦權人往往不親自參與管理,多采用委托他人管理的辦法。在平時監(jiān)督監(jiān)察中,即是發(fā)現管理者或施工人員有變化,也不好確認采礦權是否轉讓。礦業(yè)權人多數不在礦山居住,若到礦山調查,其委托的管理人員或是施工人員一般都拒絕提供證據或拒絕在調查筆錄上簽字。尤其是形成非法轉讓事實,在外縣居住的礦業(yè)權人,調查人員遠道而去,他們卻避而不見,更是難取證。沒有取得有效證據,也就無法處理。因此在礦產資源法律法規(guī)中應增加相關人員對查處違法活動有如實作證的義務的條款。
行政處罰過程中,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具有對人、對物的行政強制權,沒有上述權力的保障,經常受到違法當事人圍攻漫罵,行政執(zhí)法工作經常受阻。諸如現行行政案件的相對人作偽證;向行政機關提供假證;拒不提供有關材料、信息;拒絕行政機關檢查;拒絕接受行政執(zhí)法機關的行政調查等諸多現象,在行政處罰中運用現有行政權力都不可能合法有效的予以解決,尋求司法支持又缺乏可操作性法定程序,導致行政執(zhí)法人員或采取非法手段行使行政權,或瀆職、失職不作為。這兩種做法都是對法治社會的一種踐踏。
(三)違法案件查處難。
有許多比較大的違法案件,在調查取證中證實:當地政府為了招商引資,發(fā)展地方經濟,完成上級指令性經濟指標(或所謂的政績考核標準),以犧牲環(huán)境資源、群眾利益為代價,置法律、法規(guī)于不顧,邊開發(fā)建設邊報批手續(xù),甚至不辦理任何手續(xù)。對此違法案件的查處,輕者置之不理,重者政府給你“顏色”看,說你是地方經濟發(fā)展的拌腳石。我們的人財物在當地政府,查了難處理,不查處是瀆職,關鍵是缺乏強有力的強制措施。雖然,以前當地政府就國土資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執(zhí)法難問題,也曾聯合有關委局、司法、紀檢等部門,出臺了有關文件和規(guī)定,但真正遇到重大案件時,關系網絡人情風,制約了精誠協作關系,影響依法行政。
(四)違法案件執(zhí)行難。
有許多違法案件,經過復雜的程序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后,當事人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超過三個月的訴訟時效時,才能最終移送法院強制執(zhí)行。但一方面由于各種原因,執(zhí)行率相當低,違法行為所付出的成本太低(有些還比正常的合法行為成本還低),從客觀上助長了違法行為的滋生;另一方面,經過這漫長的時間過程,有些違法行為人,尤其是無證采礦者,早已是人去樓空,只剩下幾個廢棄的巷道,起不到懲治違法的目的。上級機關應當與法院做好協調工作,在基層地礦管理機關,設立執(zhí)行室,以加大執(zhí)行的力度,真正打下違法分子的囂張氣焰。
(五)仍有大量法律調整的.真空地帶與空白點,違法行為定性難。
在現行的礦產資源法律、法規(guī)中規(guī)定有“以采代探”、“邊探邊采”、“試采”、“滾動勘探開發(fā)”等述語,但既無界定機關,又無界定標準,界定程序,對該類違法行為的查處難以定性,需要以法律、法規(guī)的形式將其界定清楚。
(六)“游擊式”亂采濫挖礦產資源行為是監(jiān)督檢查工作的難點之一。
(七)相關法律、相關部門的職責權限交叉,存在矛盾。
在河道砂石開采管理中,多頭管理的弊病不時顯現。如有一個采砂企業(yè),去年根據水利部門辦理的采砂許可證范圍及年限辦理了相應采礦許可證,可今年水利部門根據其上級的安排,對該采砂礦區(qū)進行拍賣,原企業(yè)未能中標,我們依法辦理的采礦許可證卻變成一紙空文,實際上是水利部門否定了國土資源部門頒發(fā)的采礦許可證,在人民群眾中造成了不良影響。這些需要上級機關在立法時給予充分考慮,加以解決。
(八)有關問題規(guī)定不明確、不具體。
現行法律、法規(guī)還存在著有些規(guī)定不太明確的地方。一是在部分礦區(qū),還存在著一些依靠后臺或經濟實力撐腰,干擾正常采礦活動的礦霸行為,迫使一些礦主放棄轉讓礦業(yè)權達到強買強賣之目的,對此應如何處理沒有規(guī)定;二是對欠繳礦產資源補償費沒有規(guī)定追溯年限,基層難以操作;三是勘查作業(yè)時,采出的礦產品銷售管理辦法不明確,勘查作業(yè)所生產的附產品礦石應否繳納資源補償費不清楚。應對類似問題如何處理予以明確。
(九)上下級礦產管理方面脫節(jié),管理者不發(fā)證、發(fā)證者不管理,
現有礦產資源法律體系中,發(fā)證權過于集中,34種礦產不管儲量和規(guī)模大小,發(fā)證權統統收歸省級以上地礦管理部門,基層國土資源部門不發(fā)證,上級發(fā)證后,下邊不知道,且發(fā)證程序為自上而下,按基層地礦部門掌握的情況,認為不該發(fā)證的卻發(fā)了證,出現了礦權糾紛不好處理;一些辦礦單位認為基層地礦部門無實權、無用處,根本不把基層地礦部門放在眼里,不服從管理;探礦權人在取得探礦權后,根本沒有探礦技術和能力,目的不是為了探礦,而是為了圈占地皮,坐收漁利,私下買賣或與他人簽訂“聯合探礦協議”,實則是非法轉讓礦權,從中牟利。
(十)現行的礦產資源法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太輕。
在目前刑罰中,一個人偷盜公私財產幾千元就可以定罪,而現行的礦產資源法中,無證開采、浪費破壞國家礦產資源、破壞礦業(yè)秩序造成國有資產損失幾萬元、幾十萬元甚至幾百萬元,卻難以認定為犯罪?!兜V產資源法》1986年頒布,《關于審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至到xx年才出臺,但其認定機關為省級以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發(fā)現無證采礦等嚴重違法行為,首先要調查取證,請有資質的單位測量,然后報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查,再報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認定,程序復雜,周期漫長,難以達到懲處違法行為的目的。礦產資源國家所有,任何單位和個人無證采礦,都是把不屬于自己的財產居為己有,這本身就是一種偷盜行為,應按偷盜定罪處罰。要想維護良好的礦業(yè)秩序,關鍵不在于管住礦山,不是多封幾個礦口,而是要管住人,在礦業(yè)秩序混亂的地區(qū),對一個違法行為人追究刑事責任,其效果不知要比“封礦口、拆工棚”要好多少。
(一)國土資源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經濟基礎,忽視現在的管理,未來難以估量。建議改革現在的管理體制,實行相對垂直管理,參考司法、國(地)稅務管理模式,財政供給、人員編制等部分仍納入地方政府管理;對國土資源的管理實行真正的嚴格保護、科學利用、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制定長遠規(guī)劃,加強管理,也就是對執(zhí)法監(jiān)督檢查由上級垂直管理,重大案件執(zhí)法檢查調度制,便于貫徹落實國土資源法的嚴肅性。
(二)完善有關的法律條款。針對《礦產資源法》39、40、41、44條,對追究刑事責任的條款,應制定相應的司法解釋,《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管理辦法》(國務院150號令)應增加拒繳、欠繳礦產資源補償費追繳年限的條款,嚴厲追究干擾礦區(qū)生產秩序和拒繳、欠繳礦產資源補償費的違法行為。給“破壞資源”、“邊探邊采”等給出明確的量化標準、認定程序和認定機關,便于具體操作。
(三)建立健全各種制度。對各礦業(yè)權人實行定期圖紙交換制度;設立專項資金,實行舉報查實獎勵制度;實行各礦山總工程師委派制度,由各級地礦管理部門向各礦山收取專項資金,支付所委派人員的工資。
(四)提高礦業(yè)權流轉審批工作效率,或小型以下礦山企業(yè)采礦權轉讓授權市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批,報原發(fā)證機關備案。
(五)要打破“管理者不發(fā)證,發(fā)證者不管理”的不正?,F象。強化基層地礦部門的行政職能和作用,變目前自上而下的辦證程序為自下而上,沒有基層地礦部門的意見,上級部門不能辦證。
(六)礦產資源是關系一個國家生死存亡、國計民生的不可再生的可耗竭性資源,我國又是世界上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建議修改完善《礦產資源法》。制定出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科學、嚴厲的《礦產資源法》,把現行的“礦產資源補償費”改為“資源補償金”,同時新設破壞礦業(yè)秩序罪、浪費礦產資源罪等。
(七)采用南充規(guī)范砂石開采的作法,解決砂石多頭管理中部門政策打架問題,從而有效制止“游擊式”亂采濫挖礦產資源的行為。
(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明確勘查作業(yè)時采出的礦產品管理及銷售辦法。以便有效地打擊和杜絕以采代探等違法行為。
(九)實行礦產品準運許可制度,在礦產品的主要出入通道設立像木材檢查站那樣的礦產品檢查站,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規(guī)定。
(十)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采礦權、探礦權授予新程序,全面以招標、拍賣等方式出讓礦業(yè)權,以市場配置資源方式代替行政配置資源,真正做到公正、公開、公平。
法制調研報告篇六
我國國土資源管理方面的法律分兩個階段頒布實施。
第一階段:《礦產資源法》1986年10月1日、《土地管理法》1987年1月1日,這是規(guī)范全國范圍內國土資源管理的基本法律。之后,《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1991年2月1日、《測繪法》1993年7月1日、《城市房地產管理法》1995年1月1日、《__省〈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1987年9月29日、《__省礦產資源法實施辦法》1988年10月15日相繼頒布實施。從此,我國對國土資源管理方面由無章可循到有法可依,實現由人治向法制化過渡。
隨后,__市結合國土資源管理的實際狀況,于1991年9月2日頒布實施了《__市土地管理法實施細則》,首次以地方性法規(guī)的形式明確了市、縣、鄉(xiāng)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法律地位,界定了基本的職責,推動了我市國土資源管理的機構建立、法制健全。
第二階段,《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1月1日頒布實施?!禵_省實施礦產資源法辦法》7月1日、《__省〈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1912月1日頒布實施可以這樣認為,國土資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的框架逐步構筑成型且頒布后的里,使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有法可依的軌道。但這些有關的法律受到計劃經濟思路的束縛,政府及其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從宏觀上加強對國土資源的管理的力度還不夠,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為使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借鑒了國外對國土資源管理的好作法。礦法中最明顯的就是對勘查、開發(fā)礦產資源進行行政許可,而且通過有償的方式取得,探礦權和采礦權作為財產權,可以使用、受益和處分;土地法中對基本農田保護,城鎮(zhèn)國有土地使有權出讓、轉讓,城市房地產開發(fā)經營,自然保護區(qū)土地等土地資源管理做了專項規(guī)定;全國人大、國家監(jiān)察部、最高檢察院、最高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對實施違法行為的單位和個人觸犯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做了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使基層土地管理部門在具體工作實踐中便于貫徹落實。
在__市,隨著國土資源經濟在全市經濟發(fā)展中所占的份額比例愈來愈大,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也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諸如對無證礦山查處取締沒有具體的標準、收購無證礦山礦石查處無法可依、違法用地行為查處難、執(zhí)行難等,市人大、市政府清醒的認識到,要使我市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規(guī)范國土資源管理,就必須以立法形式制定我市有關規(guī)定,使管理規(guī)范更加具體,對違法行為處理便于操作。本著堅持“符合實際,適應形勢,避免重復,補充完善,便于操作,有效實施”的原則,在不違背上位法的前提下,《__市土地管理辦法》、《__市礦產資源管理辦法》于頒布實施,將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今后思路和想法,以我市地方性法規(guī)的形式固定下來,確立了國土資源規(guī)劃的權威性,規(guī)劃一經批準,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必須組織實施;明確了國土資源管理的全方位性,全過程的管理;強調了國土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fā)利用的重要性,加強了對區(qū)域環(huán)境資源的保護;賦予了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對違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guī)行為實施監(jiān)督管理時一定的強制措施;擺正了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各級政府管理職能的事務中合法位置,加強了國土資源管理對__地域經濟健康、有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性;解決了個別地方政府不適應國土資源管理的決定、命令等的撤銷和糾正的程度等等。
《__市土地管理辦法》、《__市礦產資源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市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標志著我市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進入了一個新歷史時期。從此,在我市形成了以《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測繪法》為基礎,以相關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部委規(guī)章為配套的國土資源法律系統,這為我市國土資源管理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實現經濟發(fā)展和人口、資源、環(huán)境相協調秩序的正?;龠M我市社會經濟的健康有序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法制實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市的國土資源法制體系相對比較完善,但由于國土資源法制建設起步比較晚,加上歷史慣性比較大,地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現行的法制規(guī)范在實踐運用中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制約著國土資源管理的改革,要使國土資源管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還需進一步探索。
(一)現行的管理體制尚不能完全保證國土資源法律規(guī)范的正確實施。
盡管現在國土資源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實行相對垂直管理,但由于人員編制、財政供給仍納入地方政府管理,當政府決策與法律不盡符合時,有時還不得不聽從地方政府的意見,否則就是不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另外,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機構改革中行政編制很少,大部分人員屬于自籌自支的事業(yè)編制,僅靠管理費、資源補償費等返還合理收入,很難維持辦公、辦案等日常費,還有部分縣局拖欠職工工資嚴重,辦公條件較差,被人稱為“四無”(無房子、無車子、無桌子、無窩子)辦公單位,不利于依法行政。
(二)違法行為發(fā)現難、調查取證查處難。
違法行為發(fā)現難,其原因一是礦產違法地點客觀上都比較偏遠,不易發(fā)現;二是當地居民,在農閑時基本上都在附近的礦點打工,害怕舉報后違法礦點被取締無處打工,同時害怕受被舉報者打擊報復,沒有舉報的積極性;三是有些違法行為,如以探代采、越界開采等,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不經現場實際測量,難以定性。對這些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需要由法定測量資質的單位進行測量,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又沒有這項經費去支付測量費用;四是非法轉讓、承包采礦權或合伙取得采礦權其中的股份轉讓礦產資源違法行為,由于均采用隱蔽方式,很難發(fā)現。在現實采礦活動中,采礦權人往往不親自參與管理,多采用委托他人管理的辦法。在平時監(jiān)督監(jiān)察中,即是發(fā)現管理者或施工人員有變化,也不好確認采礦權是否轉讓。礦業(yè)權人多數不在礦山居住,若到礦山調查,其委托的管理人員或是施工人員一般都拒絕提供證據或拒絕在調查筆錄上簽字。尤其是形成非法轉讓事實,在外縣居住的礦業(yè)權人,調查人員遠道而去,他們卻避而不見,更是難取證。沒有取得有效證據,也就無法處理。因此在礦產資源法律法規(guī)中應增加相關人員對查處違法活動有如實作證的義務的條款。
行政處罰過程中,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不具有對人、對物的行政強制權,沒有上述權力的保障,經常受到違法當事人圍攻漫罵,行政執(zhí)法工作經常受阻。諸如現行行政案件的相對人作偽證;向行政機關提供假證;拒不提供有關材料、信息;拒絕行政機關檢查;拒絕接受行政執(zhí)法機關的行政調查等諸多現象,在行政處罰中運用現有行政權力都不可能合法有效的予以解決,尋求司法支持又缺乏可操作性法定程序,導致行政執(zhí)法人員或采取非法手段行使行政權,或瀆職、失職不作為。這兩種做法都是對法治社會的一種踐踏。
(三)違法案件查處難。
有許多比較大的違法案件,在調查取證中證實:當地政府為了招商引資,發(fā)展地方經濟,完成上級指令性經濟指標(或所謂的政績考核標準),以犧牲環(huán)境資源、群眾利益為代價,置法律、法規(guī)于不顧,邊開發(fā)建設邊報批手續(xù),甚至不辦理任何手續(xù)。對此違法案件的查處,輕者置之不理,重者政府給你“顏色”看,說你是地方經濟發(fā)展的拌腳石。我們的人財物在當地政府,查了難處理,不查處是瀆職,關鍵是缺乏強有力的強制措施。雖然,以前當地政府就國土資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執(zhí)法難問題,也曾聯合有關委局、司法、紀檢等部門,出臺了有關文件和規(guī)定,但真正遇到重大案件時,關系網絡人情風,制約了精誠協作關系,影響依法行政。
(四)違法案件執(zhí)行難。
有許多違法案件,經過復雜的程序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后,當事人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超過三個月的訴訟時效時,才能最終移送法院強制執(zhí)行。但一方面由于各種原因,執(zhí)行率相當低,違法行為所付出的成本太低(有些還比正常的合法行為成本還低),從客觀上助長了違法行為的滋生;另一方面,經過這漫長的時間過程,有些違法行為人,尤其是無證采礦者,早已是人去樓空,只剩下幾個廢棄的巷道,起不到懲治違法的目的。上級機關應當與法院做好協調工作,在基層地礦管理機關,設立執(zhí)行室,以加大執(zhí)行的力度,真正打下違法分子的囂張氣焰。
(五)仍有大量法律調整的真空地帶與空白點,違法行為定性難。
在現行的礦產資源法律、法規(guī)中規(guī)定有“以采代探”、“邊探邊采”、“試采”、“滾動勘探開發(fā)”等述語,但既無界定機關,又無界定標準,界定程序,對該類違法行為的查處難以定性,需要以法律、法規(guī)的形式將其界定清楚。
(六)“游擊式”亂采濫挖礦產資源行為是監(jiān)督檢查工作的難點之一。
(七)相關法律、相關部門的職責權限交叉,存在矛盾。
在河道砂石開采管理中,多頭管理的弊病不時顯現。如有一個采砂企業(yè),去年根據水利部門辦理的采砂許可證范圍及年限辦理了相應采礦許可證,可今年水利部門根據其上級的安排,對該采砂礦區(qū)進行拍賣,原企業(yè)未能中標,我們依法辦理的采礦許可證卻變成一紙空文,實際上是水利部門否定了國土資源部門頒發(fā)的采礦許可證,在人民群眾中造成了不良影響。這些需要上級機關在立法時給予充分考慮,加以解決。
(八)有關問題規(guī)定不明確、不具體。
現行法律、法規(guī)還存在著有些規(guī)定不太明確的地方。一是在部分礦區(qū),還存在著一些依靠后臺或經濟實力撐腰,干擾正常采礦活動的礦霸行為,迫使一些礦主放棄轉讓礦業(yè)權達到強買強賣之目的,對此應如何處理沒有規(guī)定;二是對欠繳礦產資源補償費沒有規(guī)定追溯年限,基層難以操作;三是勘查作業(yè)時,采出的礦產品銷售管理辦法不明確,勘查作業(yè)所生產的附產品礦石應否繳納資源補償費不清楚。應對類似問題如何處理予以明確。
(九)上下級礦產管理方面脫節(jié),管理者不發(fā)證、發(fā)證者不管理,
現有礦產資源法律體系中,發(fā)證權過于集中,34種礦產不管儲量和規(guī)模大小,發(fā)證權統統收歸省級以上地礦管理部門,基層國土資源部門不發(fā)證,上級發(fā)證后,下邊不知道,且發(fā)證程序為自上而下,按基層地礦部門掌握的情況,認為不該發(fā)證的卻發(fā)了證,出現了礦權糾紛不好處理;一些辦礦單位認為基層地礦部門無實權、無用處,根本不把基層地礦部門放在眼里,不服從管理;探礦權人在取得探礦權后,根本沒有探礦技術和能力,目的不是為了探礦,而是為了圈占地皮,坐收漁利,私下買賣或與他人簽訂“聯合探礦協議”,實則是非法轉讓礦權,從中牟利。
(十)現行的礦產資源法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太輕。
在目前刑罰中,一個人偷盜公私財產幾千元就可以定罪,而現行的礦產資源法中,無證開采、浪費破壞國家礦產資源、破壞礦業(yè)秩序造成國有資產損失幾萬元、幾十萬元甚至幾百萬元,卻難以認定為犯罪。《礦產資源法》1986年頒布,《關于審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至到才出臺,但其認定機關為省級以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發(fā)現無證采礦等嚴重違法行為,首先要調查取證,請有資質的單位測量,然后報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查,再報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認定,程序復雜,周期漫長,難以達到懲處違法行為的目的。礦產資源國家所有,任何單位和個人無證采礦,都是把不屬于自己的財產居為己有,這本身就是一種偷盜行為,應按偷盜定罪處罰。要想維護良好的礦業(yè)秩序,關鍵不在于管住礦山,不是多封幾個礦口,而是要管住人,在礦業(yè)秩序混亂的地區(qū),對一個違法行為人追究刑事責任,其效果不知要比“封礦口、拆工棚”要好多少。
法制調研報告篇七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為此,各地積極探索前行,以全面覆蓋提升整體實效,有力地提高了全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有效地提升了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這里,就結合寶應縣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實踐與思考作一些闡述。
一、謀劃“六全”造氛圍,提升水平創(chuàng)特色。
自實施“六五”普法以來,寶應縣以繁榮法治文化為引領,以“六個全面”構建“大普法”格局,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一)重點對象全面普及,不斷夯實普法基礎。
建立健全“四項機制”:一是自學機制。明確六類重點人員學法以自學為主,分別列出學習計劃,明確內容、時間、目標等,統一配發(fā)相應普法教材,為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配發(fā)學法筆記本,并適時組織檢查評比。二是培訓機制??h每年對領導干部、公職人員、法制副校長、普法骨干進行輪訓;各部門、各鎮(zhèn)區(qū)利用舉辦業(yè)務培訓班、冬訓班等時機,對相關人員進行法律知識培訓;在校生利用主題班會、國旗下宣誓、法律知識競賽、夏令營等渠道普法;企業(yè)員工、農民、流動人口利用職工之家、村(市)民之家、普法工作站等陣地普法。三是考核機制。做到培訓必考、職務晉升必考、年度檢查必考。尤其是將村、社區(qū)主要領導納入公務員考核范圍。四是獎懲機制。明確凡學法考核不合格的單位和個人,不得參評先進,不得給予綜合類表彰;凡普法工作成效突出的單位與個人作為先進典型培植、宣揚、表彰、獎勵。
(二)牽頭部門全面推進,不斷凝聚普法合力。
努力營造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牽頭部門整體聯動、相關單位積極配合的良好氛圍??h委組織部通過中心組學法、任前考法、講座釋法、培訓授法、年度述法等渠道,激發(fā)各級領導干部學法的自覺性。人社局通過明確學習內容、時限、方式、要求,組織培訓、年度考核等途徑促進公職人員學法。教育局協調相關部門選優(yōu)配強法制副校長、建立法制宣傳教育基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學法與法治實踐活動,增強在校生的法治意識。經信委主要是制定企業(yè)學法計劃、扎實推進“法企合作”、組織法律知識考試與競賽等,促進員工學法常態(tài)化、骨干培訓制度化。農工辦協調相關部門,在全縣281個村(社區(qū))開展普法“接力棒”活動;全力推進“一村一法律顧問”、等,促進決策民主化、管理規(guī)范化、發(fā)展特色化。公安局發(fā)揮“荷鄉(xiāng)驛站”(汽車站)主旋律、輸出人員法律學校主陣地、輸入人口職工之家主課堂等優(yōu)勢,在流動人口聚集地定期開展法制宣傳活動,擴大普法覆蓋面。
(三)陣地建設全面鋪開,不斷創(chuàng)設普法平臺。
在全市率先建成近千平方米的“寶應縣法制宣傳教育中心”,在工作日免費向公眾開放,現已接待縣內外參觀團88批次,累計15000余人次;以鐵橋千米法治文化長廊、氾水法治文化主題公園、望直港法治文化廣場、金灣法治大道等為標志,全縣鎮(zhèn)(區(qū))、村(社區(qū))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整體推進,各具特色;以“農家書屋”為依托,設立法律圖書架,不斷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業(yè)余生活;在村、社區(qū)有效發(fā)揮法律學校的作用,使普法有計劃、有師資、有場所、有制度、有痕跡;以氾水法治宣傳中心、縣廣電總臺法治文化角、東升村法治文化站為示范,“313工程”正在有序推進;以創(chuàng)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為抓手,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成果得到鞏固與擴大。至目前,全縣法治文化陣地建成率鎮(zhèn)級87%、村(社區(qū))64%,其中有3個獲得市級“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命名;省級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73個(其中國家級1個),創(chuàng)建率26%。
(四)大眾媒體全面覆蓋,不斷拓展普法空間。
寶應電視臺《法制縱橫》欄目,每月一檔,每檔15分鐘;寶應電臺《法治在線》欄目,每周一檔,每檔40分鐘;《寶應日報》《普法之窗》專版,每月一版;在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開設法制宣傳專欄;各單位在自身網站設置普法網頁;有條件的`機關部門、村(社區(qū))開通微博。各類媒體欄目均組織政法與行政執(zhí)法部門參與,突出以案釋法等,方便廣大公眾學法,促進內部互動與對外交流。
(五)法治文化全面滲透,不斷擴大普法影響。
先后舉辦全縣“地稅杯”法治書畫攝影作品比賽,共收到1500余幅作品,在縣城鬧市區(qū)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和獲獎作品展覽,專設了“寶應縣法治文化成果展覽廳”,在工作日免費對外開放;開展學法用法征文活動,共征集各類作品186篇,編印了《寶應縣學法用法征文集》,召開了“全縣學法用法經驗交流會”;精心組織全縣法治文藝節(jié)目調演活動,共創(chuàng)作和排練了68個節(jié)目,獲獎作品集中匯報演出,并啟動“法治文藝大篷車基層行”巡演活動;組織報送的法制宣傳公益廣告獲省廣播類一等獎;圍繞“崇尚法治,建設名城,共享和諧”主題,精心策劃了廣場法治文化系列活動,尤其是重點創(chuàng)作并演出的歌舞《法治寶應之歌》、詩朗誦《責任與承諾》、20米《法治書法長卷》等贏得了廣大市民及前來觀摩的市縣領導的一致贊譽;開展了“三十佳”(十佳法治先進人物、十佳法治征文、十佳法治好新聞)評選活動。
(六)隊伍素質全面增強,不斷提升普法質量。
組建“百人普法講師團”,定期赴基層開展宣講活動;明確各村(社區(qū))主要領導、各部門、單位法制科長為普法工作聯絡員;根據自愿報名、基層推薦、縣法宣辦確定的程序,在“五老”、大學生、社會各界人士中選擇500人,組建法制宣傳志愿者隊伍,常年活躍在城鄉(xiāng),尤其是“三和調解工作室”被列為全縣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項目,在全市乃至全省獲得好評,流動法治輔導站作為市級法治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項目,享譽縣內外;組建30人參加的“市民普法觀察團”,定期開展觀察、監(jiān)督、普法活動。
二、對標找差知因果,正視現實勇擔當。
縱觀各地法制宣傳“全覆蓋”的實踐,固然可喜之多,但制約的瓶頸因素確不容忽視。主要體現于“四缺”:
(一)思想認識缺位。
一些單位的領導,對法治促發(fā)展、法治促和諧的內涵不能全面把握,認為法制宣傳是軟指標,甚至影響正常工作,往往是組織學法沒計劃、參與學法沒時間、履職依法沒習慣、聽取匯報沒必要、上級考核嫌麻煩、名次落后推責任,出了問題才后悔;有自己署名的學法筆記本的填寫還有找別人代勞現象;什么將普法工作與經濟工作、職能工作同計劃、同部署、同考核、同獎懲,只是嘴上功夫,說說而已。
(二)操作過程缺力。
實踐中,普法工作只是相關領導提要求,主管部門忙策劃,牽頭部門在順勢,成員單位有配合,其他部門多觀望。部署工作時,往往是單位領導簽字了、職能部門收閱了、具體落實沒戲了、上級檢查應付了,實際效果落空了。結果是整合資源被理想化,具體操作顯單一化。
(三)特色工作缺亮。
不少單位是自我感覺良好,爭先進位的意識不強,辦法不多。應該說,法治文化陣地的覆蓋面、普法手段的多樣化、基層創(chuàng)建的實效性基本上是讓人欣慰的,但拿到全市或全省乃至全國的范圍去比較,就顯得黯然失色了,結果只能是特色不特,亮點不亮。
(四)隊伍素質缺質。
法制宣傳隊伍的類別、數量是不少,真正能發(fā)揮作用的卻不容樂觀,尤其是缺乏資深的專業(yè)性、復合型人才。如舉辦法制講座或培訓班時真正能夠系統授課,且被聽眾接納的人才不多,往往需要借外地法律專家、學者的助力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法治文化作品的創(chuàng)作與演示的人才也是令人堪憂,與實際需求不相適應;重大法制宣傳項目的推進、活動的策劃人才更是稀少。
(五)經費保障缺額。
依據省市的規(guī)定,各地普法經費主要由同級財政保障,按照每人每年1.5元的標準納入預算,且足額撥付。實際上經濟欠發(fā)達或落后地區(qū)能夠兌現的可能是寥寥無幾,給出的理由基本都是部門經費已實行綜合預算,普法經費應該包含其中,普法主管部門往往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鄉(xiāng)鎮(zhèn)、部門普法經費一般都是實報實銷制度,且控制很嚴,導致美好的愿望難以變?yōu)楝F實。
三、因地制宜挖潛力,攻堅克難求突破。
溫故而知新。面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形勢、新要求,法制宣傳要真正實現全覆蓋,達到預期效果,必須理清因地制宜的思路,激活攻堅克難的勇氣,把好務實奮進的節(jié)奏。具體落實于“五突破”:
(一)認識重要性提升求突破。
不厭其煩地向地方黨委政府領導,尤其是“一把手”匯報普法工作,借助人大、政協、政法委的力量,同時以一流的成效贏得理解與支持,把各級領導的認識統一到依法治國方略上來,把行動統一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上來,形成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動一級干,同心協力想事、扎扎實實做事、鍥而不舍做成事的氛圍。
(二)載體務實性運作求突破。
創(chuàng)設載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運用載體,使其功能發(fā)揮最大化。在現有載體正常運作的基礎上,在二年內實現載體縣級擴容升級;鎮(zhèn)級創(chuàng)建100%、升級40%;機關創(chuàng)設100%、升級30%;村(社區(qū))創(chuàng)設100%、升級20%;著力打造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法治文化項目。
(三)活動系列性推進求突破。
精心策劃大型法制宣傳活動,進一步調動公眾參與的積極性;扎實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創(chuàng)建活動,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優(yōu)先培植先進典型群體,進一步傳遞正能量;有效發(fā)揮媒體作用,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面。努力完善全方位、立體式的普法推進體制機制。
(四)隊伍整體性提質求突破。
充分發(fā)揮重點對象牽頭部門作用,按照“點上培優(yōu)、線上培強、面上培多”的思路,開闊培育本地實用性、復合型人才的視野和路徑,建立優(yōu)勝劣汰機制,做到不拘一格選人才,暢通渠道培人才,千方百計留人才,不斷適應法制宣傳全覆蓋的需求。
(五)經費實質性保障求突破。
同級財政應按照上級的規(guī)定足額納入年度預算,不開空頭支票,不搞臨時虛假應付。上級黨委政府、財政部門、業(yè)務主管部門要加強跟蹤督促,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并將普法工作納入年度綜合目標考核體系。同時,暢通資金籌集渠道,吸納社會上的經濟實體和有識之士為普法工作出資出力,有條件的地方可嘗試設立法制宣傳教育基金,在滿足整體推進需求的同時,全力打造特色亮點。
法制調研報告篇八
普法工作已走過26個年頭,廣大群眾特別是廣大農民的法治觀念、法律素質都得到了明顯增強,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能自覺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農村的普法工作還存在許多薄弱環(huán)節(jié)。當前廣大農村正處于新農村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新形勢下如何開展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實現農村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和全面發(fā)展,成為當前農村普法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的現狀
桐梓鎮(zhèn)位于武隆縣東北部,距武隆縣城區(qū)85公里,是武隆東北部重點鎮(zhèn),是、市政府命名的文明單位。全鎮(zhèn)幅員面積100.3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46個農業(yè)社,總人口13127人,其中城鎮(zhèn)人口8765人,城鎮(zhèn)面積2.84平方公里。經過五個五年普法教育,轄區(qū)內各類法律知識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普及,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逐步提高,農民的依法維權意識顯著增強。法制宣傳形式也從過去發(fā)放宣傳資料,發(fā)展到現在的普法宣傳車、網絡普法等,法制宣傳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表現為:一是依法明辨是非能力提高,動輒動粗動武的情況明顯下降;二是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的觀念加強,依法履行義務的自覺性不斷提高;三是增強了主人翁意識,依法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的意識與能力明顯提高;四是廣大農村基層干部能夠做到依法決策、依法辦事、依法管理村社各種事務,做到有法必依,依法辦事。
二、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的途徑
當前農村法制宣傳教育難度比較大,宣傳途徑相對陳舊、單一,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利用村兩委開會、布置工作等時機,組織村“兩委”干部、黨員及人民調解員學習法律知識。這是當前農村開展法制宣傳學習最主要的途徑。二是參加鄉(xiāng)鎮(zhèn)上級組織的法制宣傳學習會議和培訓教育。這種機會和途徑相對較少,參加人數也有限。三是鄉(xiāng)鎮(zhèn)組織相關人員送法下鄉(xiāng),分發(fā)學習資料,向村民和外來人口進行法制宣傳。四是利用廣播、高音喇叭、法制宣傳欄和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等向村民宣傳法律法規(guī)。五是邀請鄉(xiāng)鎮(zhèn)司法所和法律服務所同志給村干部、村民上法制課等。
三、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存在的問題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當前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在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中,各級、各部門,特別是鎮(zhèn)、村干部雖然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影響和阻礙了農村法治化進程。
學習和在村公所創(chuàng)辦宣傳欄。而村民自覺到村公所看宣傳欄,學習法律知識相對較少,致使很多農村的法制宣傳浮于表面,農民群眾本身并未得到教育。
(二)普法隊伍自身素質不高。農村工作紛繁復雜、千頭萬緒,而農村法制宣傳的主力軍是廣大農村干部。目前,很多村干部自身文化素質偏低,年齡偏大,甚至自身法律意識淡薄,只注重經濟建設,對組織宣傳新農村建設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以及國家法律法規(guī),都停留在一般號召上。遇到矛盾糾紛繞道走,了解問題一般化,分析問題一般化,解決問題一般化,不善于運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糾紛,致使村民遇事常常越過村委會一級,直接上訪,甚至集體群訪,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
(三)普法形式創(chuàng)新性和針對性不強?,F在農村法制宣傳常用的形式有:張貼標語、出動宣傳車宣傳、舉辦法制講座、發(fā)放宣傳材料、開展法律咨詢等,都有較好的宣傳教育效果。但是,這些方式的創(chuàng)新性和針對性卻不強,對農民的吸引力仍然不夠,需要在宣傳創(chuàng)新和增強針對性上下狠功。
四、解決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問題的對策
“法律八進”是普法工作的重點內容,其中“法律進鄉(xiāng)村”工作的支撐點和輻射面就是廣大農民群眾。開展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就是要引導農民積極學法、自覺守法、正確用法,培養(yǎng)更多的農村法律明白人。
(一)建立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的長效機制。一是健全工作機制,挖掘宣傳資源。做好農村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工作機制健全是關鍵。要加強普法工作機制建設,充分調動與農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部門的積極性,整合各方資源,大力宣傳涉農法律法規(guī),認真履行農村普法義務,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健全隊伍建設機制。在完善鄉(xiāng)鎮(zhèn)綜治辦(法建辦)、司法所和村居調解委員會人員配備的同時,貼合實際、貼合生活地加強對人民調解員、村居綜治專干和法律明白人的業(yè)務培訓和指導,建立考核評估體系,切實提升基層法制工作人員能力素質。三是落實保障措施。要強化法制宣傳教育保障措施,積極落實宣傳教育設施建設、農民法制培訓、法制宣傳資料等方面的保障工作。積極推動平安武隆建設法制宣講團走村進社,采取各鄉(xiāng)鎮(zhèn)“開方”、相關部門送法的形式,開展巡回法制宣講。
(二)結合農村具體工作,突出重點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將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與農村經濟建設、農村矛盾糾紛調解、農村民主法治村創(chuàng)建等工作相結合,進行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加強對“三留”(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社區(qū)矯正、刑釋解教人員等的法制宣傳教育,特別是要突出對農轉城居民的法制宣傳教育。他們戶口雖已脫農,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并未有完全實現角色轉換,依舊居住在農村,沒有其他勞動生產技術,沒有了土地,他們便無所適從,打麻將成風,成為了新的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這就需要將法制宣傳教育始終貫穿于社區(qū)矯正、安置幫教、信訪維穩(wěn)、“三留”人員服務保障和流動人員管理中,利用中小學校、就業(yè)培訓中心、“一村一法制學校”等平臺有針對性的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
(三)豐富宣傳形式,創(chuàng)新普法載體。農村法制宣傳教育要緊緊結合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需要和思維習慣,不斷創(chuàng)新普法載體,選擇農民群眾最喜愛、最需要和最容易接受的宣傳方式,使農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形成法制觀念。充分運用法制宣傳欄、“村村通”、農家書屋等渠道開展宣傳,廣泛組織開展編演法制文藝節(jié)目,展出生動形象的法制宣傳圖片和漫畫,編印法制書籍、法制宣傳資料和法制信息,利用農村遠程教育培訓網絡組織村民學法,引導村民收看法制節(jié)目,營造濃厚的學法用法氛圍。搭建一些服務平臺,經常性地組織律師、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工作者深入農村開展送法下鄉(xiāng)活動,為農民群眾辦實事,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農民群眾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增強法制宣傳效果。
開放教育本科法學專業(yè)法律實踐成績評定表
農民是我國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農民只有懂得如何運用法律武器,才能在現實生活中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農民法律意識的強弱,法律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我過民主法治建設的進程,關系到“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本次調查地點選取在大田縣湖美鄉(xiāng),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獲取相關的數據,深刻分析農村法制建設的情況,分析其中的問題,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一、農村法制建設現狀
1、普法宣傳與群眾需求脫節(jié),農民法律意識淡薄。
調查表明:男性最想了解的法律法規(guī)前三位為:促農富農(37人,占男性61.7%);人身傷害(20人,占男性33.3%);農民工基本權益(20人,占男性33.3%)。女性最想了解的法律法規(guī)前三位: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14人,占女性23.3%);促農富農(14人,占女性23.3%);婚姻家庭(12人,占女性20%)。不難看出,經濟的欠發(fā)達并沒有阻礙,農村中男女對法律的需求的差異性,男性更多的是基于事業(yè)發(fā)展而去了解法律,更多的是關注對產業(yè)發(fā)展政策,以及工作安全保障類。女性更多的是關心家庭穩(wěn)定和睦,從而關注家庭健康保障,經濟收入,以及家庭穩(wěn)定類的法律。
農民的權利意識淡薄?!懊癫慌c官斗”、“一年官司十年仇”、“吃虧是?!钡葌鹘y觀念深深的影響著一群人。受傳統人治思想的影響,長期以來,法制在農村的著眼點都是如何加強管理,著重于法的政治統治功能,農民往往只把法律當成是制裁違法犯罪的工具,而忽視了法律保障權利的功能。權利意識淡薄,主體意識模糊,缺乏維護民主權利,利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識和實踐活動。
法治社會要求法律至上,具有最大的權威和最高的效力。然而,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qū),法律卻沒有處于至上的位置;相反,幾千年來的封建人治傳統已使權力至上的觀念在我國農村社會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現實生活中,我國農村地區(qū)呈現出明顯的泛權力狀態(tài)。在權大還是法大的價值取向上,廣大農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法律幾乎是沒有權威的。在農民的心中,政府管理了一切,在日常生活中找政府往往是解決矛盾糾紛的主要途徑,遠遠大于尋找法律救濟的比重。
2、司法成本高
農民通過法律維權面臨司法成本過高的問題,尤其是追討工資的過程中,為了追討回被拖欠的工資或工傷賠償金,農民工在維權過程中要負擔交通費、住宿費、餐飲費等諸多費用,而且維權時間漫長。據統計,被拖欠工資的時間在6個月以上2年以下的農民工比例高達74.8%。維權程序復雜、成本高,使很多農民工不得不選擇犧牲自己的部分權益與用人單位私了。很多農民有法律維權的意識,但是法律維權過程中產生的司法成本農民無法負擔,最終不得不放棄法律維權。
3、解決途徑存在隱患
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30%的男性和25%的女性選擇私了。而男性有40人、女性有28人選擇向村干部或政府求助,以期糾紛得到解決,占到調查人數的68%。私了由于其往往是事故雙方在事故發(fā)生后自行商量解決,而大多數人對事故本身沒有明確的認識,致使私了結果具有不確定性、隨意性,同時其不具有法律約束性,不少事主在私了之后,又繼續(xù)糾纏,乃至發(fā)生暴-力事件。例如,走訪中了解到:我鄉(xiāng)后坑村有一人被狗咬傷,私了決定600元賠償,但治療中傷者因病毒感染致使產生數千元醫(yī)療費,再次協商時,犬主堅持以當初談妥600元為由,拒絕村鎮(zhèn)兩級調解,從而讓處理人員十分棘手。
4、農村司法機構不健全
如自己了斷,往往為一件小事走上極端的事情時有發(fā)生。
擔護普法宣傳和法律援助的農村司法所,往往也是有其名無其實。大多數鄉(xiāng)鎮(zhèn)的司法助理員,由于缺乏編制,幾乎都是兼職干部或招聘人員。自身并不懂得多少法律,又從何普法和提供法律援助?村鎮(zhèn)兩級調解本是一種有效解決民事糾紛的選擇,且具有一定的法律約束性。但實際中,雖然村鎮(zhèn)兩級都建立了糾紛調解室,但村鎮(zhèn)干部大部分未學習過相關法律,同時也沒有經過專門的業(yè)務培訓,他們在調解中往往憑借的是幾十年的工作經驗。雖然不少同志的工作經驗在不少調解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但同時很多經驗跟法律、法規(guī)有出入,甚至相悖。
二、農村法制問題原因分析
1、人口結構大齡化、文化程度偏低。被調查人員中60%為男性,40%為女性,統計表明:被調查者中56歲以上的有31人,而41歲以上的共有57人;同時初中以下學歷的有77人,主要集中在41歲以上階段。走訪中了解到,由于很多法律宣傳過于深奧和單調,群眾理解比較困難,雖然有不少從普法活動中拿的資料,但很少細讀。農村法制宣傳渠道不暢。家庭聯產承包開始后,集體組織形式越來越變得松散,群眾大會已經很少召開。雖說電視機的普及率大幅提高,但收看的節(jié)目卻都以電視劇居多。農村報刊最多發(fā)行到村委會一級,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一般也在村委打住。農村雖然建立了農民夜校和建成開通了現代遠程教育,農村小學也聘請了法律副校長,但作用并未真正發(fā)揮出來,還是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一些,加之農村干部法律知識的缺乏,農村的普法幾乎就成了死角。
2、執(zhí)法不公正在不同領域不同程度的存在。執(zhí)法不嚴,徇情枉法,已經成為法制進程中的毒瘤。個別基層干部“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在老百姓看來,“八字衙門大大開,有理無錢莫進來”。這些都直接影響著老百姓的“法治”心理:“上邊沒人,告也白告”。
3、怕打官司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于廣大農村。人們習慣認為,官司纏身總不是一件好事,對打官司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農民如此,基層政府也如此?!缎姓V訟法》實施后,一些基層的政府官吏至今還不適應當被告。
實質上黨管一切,嚴重影響著司法公正,阻礙著民主法制進程。
三、農村法制建設問題對策
1、加大-法制宣傳力度
進一步提高對農村法制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各級黨委和政府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始終堅持“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不能有任何動搖。要堅持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努力提高運用法律手段管理農村工作的水平。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深入開展農村普法教育,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提高農民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要進一步在廣大農民和農村干部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通過這種宣傳教育,切實提高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切實增強農村干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要努力做到使廣大農民知法守法,積極履行應盡義務,并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使農村干部自覺奠定法律,嚴格依法辦事。
2、多種方式相結合,向民事等方面傾斜
(1)電視傳媒對現在生活的印象是毋庸置疑的,由于其法制節(jié)目為了收視率等多關注重大的、轟動的案件,而這種案件多為惡性刑事,雖然教育了群眾,但卻并不具有太大的教育意義。因此,適當的向民事、勞資、致富等法律法規(guī)傾斜,讓廣大群眾獲得真正有操作性的法律。
(2)調查中,有30%的群眾也通過報刊、雜志學習法律知識。走訪中了解,這些喜歡讀書看報的人多為附近村民的主心骨,不少群眾常常向他們了解一些法律法規(guī)。只需我們在平面媒體上運用案例和法條相結合的方式,詮釋法律,就能通過他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充分運用遠程教育平臺資源,開展教育學習。遠程教育系統內的資源涵蓋了農村生活的多方面,其中也有許多貼合農村實際的法律法規(guī),其采用專家講解的方式,直觀的將法律法規(guī)展示出來?,F在遠程教育點已經基本覆蓋各個行政村,只需我們合理利用,也能為法律普及做出重要貢獻。
3、嚴格規(guī)范農村執(zhí)法行為
4、降低司法成本,完善法律援助職能,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建立法律援助機構,培育專職農民工維權律師,這樣才能為廣大農民工提供更高效、更優(yōu)質的法律援助服務。維權律師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嫻熟的法律業(yè)務引導農民工依法維權,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案件的發(fā)生,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
法制調研報告篇九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教育是法治教育與國民教育的基礎,也是現代法治國家的基礎性工作。為大力營造憲法宣傳氛圍,弘揚憲法精神,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在第九個“國家憲法日”來臨之際,西安市東元路學校(實驗校區(qū))組織學生開展“學憲法講憲法”系列活動。
國旗下演講。
為培養(yǎng)學生學法、知法、守法、護法的法治意識,營造校園法治宣傳氛圍,進一步把學校法制教育工作推上一個新的臺階,憲法日期間,西安市東元路學校舉行“憲法伴我成長”為主題的升旗儀式,對同學們進行宣教活動。
主題班會。
為了提高全體學生法律意識,同時也為了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憲法、尊崇憲法精神,加強青少年學法用法工作,學校組織開展了“學法用法向未來”線上主題班會。
爭做“憲法衛(wèi)士”
為檢測學生對憲法知識的掌握情況,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網上“學憲法,講憲法”知識競賽活動。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登錄網站,進行知識挑戰(zhàn)和競賽,鞏固學習效果。
答題過程中,同學們冷靜思考,從容應對,展現出了扎實的法治知識素養(yǎng),并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讓憲法意識在同學們心里扎根,讓青少年成長為心中有法、知法守法的未來接班人。本次系列活動增強了學生們法治實踐,通過線上學習宣傳教育,直接競賽答題,引導學生了解憲法基本知識,遵守憲法條例,讓憲法種子慎種于每個學生的心中。
法制調研報告篇十
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我們普法工作的重點之一。近年來,我區(qū)青少年法制教育取得一定成績,青少年遵紀守法意識逐步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呈現良好發(fā)展勢頭,但同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有待我們共同探討研究,以下是我們的一些做法、認識和設想,供大家參考。
(一)領導重視是關鍵。建立健全各類相關組織、制度,對工作全面布置、動員,各學校校長主抓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并將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機結合,法制教育與預防未成年犯罪相結合。
(二)有計劃、教材,有課時等保障。各學校制定計劃,安排課時(政治課、思想品德課)按照統一教材《中小學法制教育讀本》進行法律知識講授教育。
(三)形式多樣,初見成效。繼續(xù)發(fā)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利用第三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如舉辦法制講座,開展法制知識競賽、法制知識手抄報展評、學生心得交流,利用墻報、宣傳欄,參觀、觀看法制錄像電視,警示教育,觀看法制教育圖片展覽(禁毒)模擬法庭,主題班會,以案說法,印發(fā)普法傳單,如印發(f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三字經》等宣傳資料,給學生,開展法律咨詢,旁聽法庭談心活動,生動形象,使學生感到身臨其境,避免了抽象的條文的灌輸,增強了同學們學法、守法的自覺性。
(四)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法制教育體系初步形成。如成立“家庭學?!?,請家長到校講課或向家長講述法律知識,加強溝通聯系,聘請法制副校長利用正反面典型現身說法,組織學生到勞教場所參觀,正反經驗告訴我們,家長要做守法楷模,要循循善誘,切不可歧視、打罵、侮辱。否則將適得其反,家庭是預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線,未成年人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所受的教育影響主要來自學校。因此,學校的法制教育必不可少,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未成年前進的“航標”。因此,教師對未成年人進行心理健康等多方教育,引導他們走正道,另外社會環(huán)境,也是很重要的,如一些暴力、色情、、迷信、恐怖活動等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傊?,只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聯動,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就會抓出成效。
(一)重視不夠。在學校教育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法制課被其他課擠占現象,教學課程得不到保證,認識上也有模糊,往往忽略,輕視法制教育,安排時間不夠。
(二)缺乏高質量、適合青少年特點的教材。目前的教材針對性不夠強,不夠通俗。與中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聯系不緊,實用性不強。
(三)法制教員(副校長、教師)教課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數法制課教師都是政治課教師兼任,缺乏必要的法學基礎知識和實踐經驗,遇到實際問題就顯得束手無策,有的解答不了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學質量不高。
(四)網吧、電子游戲廳等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場所急需整頓、治理。目前網絡上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很多,另游戲節(jié)目使一些學生“上癮”,無心學習,一些學生無錢玩游戲,就產生非法圖財的想法和做法。學生中午時間去網吧、游戲廳不阻止,危害較大。
(1)納入教學大綱對課時要確保,考試中要體現內容,學校設立法制教育專門機構,有專人抓。
(2)編寫一些較高質量的教材或讀本,加強陣地建設,教材要圖文并茂,通俗易懂,要針對青少年心理特點、實際。
(3)法制教員要進行培訓??衫煤罴俚炔挥绊懻=虒W的時間對法制課老師進行培訓,著重培訓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提高他們的運用法律能力。
(4)切實強化對網吧、游戲廳等場所的治理。文化等有關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嚴格控制中小學生進入網吧、游戲廳等場所,按上級規(guī)定辦事,對違規(guī)的嚴肅處理,實行主管責任過錯追究制。
(5)形成學校、家庭、社會聯系和綜合管理機制,形成合力,加大工作力度。宣傳、公安、文化、工、青、婦等各方組織起來,青少年教育要全方位,多方面緊密配合,才能避免教育出現死角,要常研究,常部署,常檢查,常關心,責任到人,制定領導常抓的管理制度,家長、老師做守法的楷模。
(6)建立預防未成年犯罪和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機構網絡和聯系制度,實行教育預防保護三結合,以檢察院、教委、司法局、關心下一代協會為主導,建立上述機構,突出抓重點對象的教育,幫助管理,建立檔案,各方協調,及時解決一些青少年的涉法問題,有關參與單位提供法制宣傳教育資料書籍或圖片,對影響學校教育環(huán)境等特別問題進行綜合治理,采取措施,及時矯治不良行為,公安機關要加大對教唆青少年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青少年易涉足活動場所的治安管理,建立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增強青少年知法、守法意識,拒絕引誘,擺脫危險,用法律保護自己的能力。在教育中,把“后進生”失足少年作為法制教育重點,采取結對幫教辦班的形式,耐心細致做好思想轉化工作,建立幫教隊伍,堅持幫教制度和活動,爭取轉化,有所成效。各學校每學期要至少用三至五天時間集中開展法制教育。勞動部門要讓待業(yè)青年盡快上崗,以減少青少年犯罪。要適當增強學校法制教育的投入,在人、財、物上予以支持,形成制度。
法制調研報告篇十一
為深入了解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現狀,切實推進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筆者利用在鄉(xiāng)鎮(zhèn)掛職鍛煉的機會,采取走訪、座談、問卷等形式,對鄉(xiāng)鎮(zhèn)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在組織領導上,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xx”普法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由鄉(xiāng)鎮(zhèn)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機構和人員任成員,將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與全鎮(zhèn)總體工作統一安排,統一檢查,統一評比,確保了普法工作目標任務的貫徹落實。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對重點對象的法律服務和法制宣傳。對于鄉(xiāng)鎮(zhèn)領導干部、鄉(xiāng)鎮(zhèn)直單位負責人和村干部以規(guī)范依法行政行為為主,提高干部依法執(zhí)政水平;對鎮(zhèn)企業(yè)管理人員、個體工商戶加大稅法宣傳力度,提高企業(yè)、商戶依法經營意識;對普通黨員、群眾廣泛深入開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對青少年學生加強交通、消防、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宣傳,增強學生自我防范和遵紀守法的意識。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進“民主法治村”創(chuàng)建活動。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與“民主法治村”創(chuàng)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推進了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進;全鄉(xiāng)鎮(zhèn)普遍實行了村民自主選舉村委會,建立了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農村基層干部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觀念開始樹立,農民積極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意識明顯提高。
在活動載體上,普法工作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與法治實踐活動相結合。開展“法律進企業(yè)”活動,增強企業(yè)經營從業(yè)人員的法治意識、公平競爭意識;開展“法律進鄉(xiāng)村”活動,為農民和外出務工人員開展法律咨詢,提供法律服務;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社會熱點、難點和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開展法治主題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開展“法律上門”服務活動,加大對弱勢群體和經濟困難人員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眾的歡迎。
1、對農村普法認識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調查發(fā)現,當前農村中“重人治、輕法治”的思想以及執(zhí)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會現象依然存在,導致學法用法脫節(jié),挫傷了農民學法的信心,給普法工作帶來了消極影響;有的基層干部認為抓普法教育是一項“軟”指標,既花錢又費力,積極性、主動性不高;有的則認為普法就是要農民守法,強調群眾義務多,宣傳群眾權利少;還有許多基層干部群眾對法律存在實用主義思想,遇到問題才想起來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學習和預防。
2、農村普法干部隊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質不高。鄉(xiāng)鎮(zhèn)司法所3人,專職工作人員不足,工作壓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綜治的村干部兼任,這些村干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鎮(zhèn)、村中心工作任務繁重,對農村普法工作不以為然;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質不高,自身法律學習不夠,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宣傳法律時,要么避而不談,要么憑主觀臆斷,對復雜、疑難的糾紛更是顯得束手無策,不知道依法該怎么辦;有的在調解民事糾紛、處理村級社會事務時,涉及法律宣講不到位,導致民事糾紛擴大和無序上訪事件時有發(fā)生。
3、農村普法宣傳手段和形式簡單落后,亟待突破創(chuàng)新。除了進村入戶散發(fā)些法律宣傳品或是上集市設個法律咨詢臺之外,就是放廣播,搞宣傳欄、標語進行普法宣傳,傳統形式多而創(chuàng)新形式少;傳統普法“被動式”的教育由于成本高,加上組織難已不受組織者和農民的歡迎;從調查情況看,大多數農民獲取的法律知識主要來源于電視、報刊等媒體,如《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等法律新聞類節(jié)目,從其它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很少;大多數村(街、居委)法制宣傳陣地建設薄弱,正常開展法制教育活動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民群眾的需求。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各種新型矛盾逐漸產生,農民對學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訪維穩(wěn)工作中,面對個別“上訪戶”的訴求,法律宣傳的技巧顯得極為重要,這對鄉(xiāng)鎮(zhèn)農村普法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農民經濟意識的不斷增強,農村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或在企業(yè)就業(yè),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婦小”,他們法律知識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護意識不強,導致普法教育組織難,時間落實難;加上鎮(zhèn)流動人口多,組織松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難度。
5、農村普法經費沒有保障,制約工作開展。司法所無專項普法經費,宣傳活動經費要臨時籌集,列支主要依附綜治經費報銷,數量少、效果差,完全不能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需要;村(街、居委)普法,沒有經費,落實起來難,自然什么事也辦不成。
針對農村普法調研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鄉(xiāng)鎮(zhèn)農村普法實際,現提出如下工作建議和對策:
1、進一步更新農村普法觀念,糾正基層干部群眾對普法思想認識的偏差。黨委、政府各級領導要從群眾需要出發(fā)開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務農民、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切實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農村普法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要逐步培養(yǎng)廣大人民群眾對法律價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識的追求,引導基層干部依法決策、按章辦事;引導群眾遵紀守法、依法維權和依法參與村民自治;要把普法與依法解決農民的實際法律問題結合起來,針對法治實踐中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通過具體的參與法治實踐活動,樹立法治的權威,使人民群眾養(yǎng)成崇尚法治的行為習慣。
2、要進一步加強普法工作隊伍建設。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切實解決司法所人員、編制、職級待遇等實際困難;進一步整合農村人民調解員、司法助理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制宣傳志愿者等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人才資源;加強對村(街、居委)普法員的選聘、培訓工作,把大學生“村官”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村兩委干部選聘到普法隊伍中來,使他們成為各村(街、居委)農村普法教育的宣講人;實行農村普法宣傳輔導員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門中選派政法干警到各村(街、居委)、各中小學校擔任普法宣傳輔導員,指導村(街、居委)、學校開展普法宣傳,提供法律服務。
3、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普法宣傳教育方式方法。加強農村法制教育陣地建設,鎮(zhèn)設立法制輔導站,行政村建立法律圖書角,依托公開欄設立法制宣傳欄;在繼續(xù)利用傳統法制宣傳教育陣地的基礎上,采取以案說法、圖片解法,組織旁聽審判,組織反面典型現身說法、法制文藝、法律咨詢、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網絡博客等貼近群眾的新形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務送到農村千家萬戶。
4、要進一步把普法工作與新農村建設、平安建設相結合,增強工作靈活性和針對性。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把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與民間糾紛排查調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引導農民依法調整社會利益關系;要緊緊抓住有利時機,有效地推進農村普法工作;譬如,抓住黨員冬訓時機,對黨員干部進行法制專題教育;抓住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時機,對廣大村民進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選舉法》等法律法規(guī)宣傳教育;抓住春節(jié)民工返鄉(xiāng)時機,對他們進行《治安管理處罰法》、《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抓住禁毒、禁賭、反對xx等專項治理活動時機,大力開展相關法律法規(guī)宣傳活動等;此外,普法工作還要突出重點村(如信訪村、宗姓村)、重點人群(如刑釋解教人員、外來務工人員)、重點年齡層次(如15-25歲青少年)的宣傳教育,增強普法工作的針對性。
5、進一步加大農村普法的經費投入。縣、鄉(xiāng)鎮(zhèn)黨委、政府要對司法所日常辦公所需經費與普法經費共同納入財政預算,使農村普法有???,??钅軐S茫WC農村普法的必要支出;要利用匹配資金修建司法所辦公用房,購置交通、通訊、微機等必要辦公用具,為司法所工作正常開展提供基本物質保障。
法制調研報告篇十二
“五五”普法啟動以來,縣按照科學發(fā)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緊緊圍繞全縣工作大局,精心組織實施“五五”普法依法治縣規(guī)劃,扎實開展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活動,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進一步體現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有創(chuàng)造性,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法律七進”廣泛開展。我們緊扣“五五”普法規(guī)劃,以“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要內容,以“法律七進”工程為載體,通過機關單位學法制度化、送法下鄉(xiāng)經?;⑸鐓^(qū)學法網絡化、學校學法特色化、企業(yè)學法規(guī)范化、宗教場所學法集中化的普法模式,采取分類“講”、集中“訓”、骨干“帶”、活動“促”、文藝“演”、資料“宣”、展板“引”、試卷“考”等有效形式,切實將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普及工作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各個角落,掀起學法用法熱潮,達到幫助普法對象析身邊事,學常用法,做守法人的目的,增強普法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夯實依法治縣的群眾基礎。
(二)示范創(chuàng)建穩(wěn)步推進。我們堅持“試點先行、培育典型、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原則,建立了依法治縣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聯系法治建設示范點制度,自開始,從鄉(xiāng)鎮(zhèn)、單位、學校、企業(yè)、村、社區(qū)等不同類型中確定了33個法治建設示范點,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嚴格把關,注重質量,精心培育,樹立樣板,為全縣的法治建設發(fā)揮了示范帶動作用。同時,廣泛開展示范創(chuàng)建活動,共創(chuàng)建民主法治示范村79個,占全縣村總數的58%,創(chuàng)建示范社區(qū)4個,依法治校示范校2個,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1個,全省7個,全市8個,創(chuàng)建全省民主法治社區(qū)1個,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法德進家”全面深化?!拔逦濉逼辗▎雍?,我們及時總結推廣合黎鄉(xiāng)“法德進家”活動的經驗和作法,進一步加大法德進村入戶力度,使一版、一匾、一袋、一案、一講“五個一”的“法德進家”要求得到更好的落實,真正實現法律道德進家入戶。至目前,全縣已建成法制長廊(一條街)個,法制樓院(廣場)個,法制文化壁個,法制宣傳碑38個,燒制油面瓷磚畫390幅,制作大型固定宣傳牌23個,法制宣傳燈箱xx年初,我縣被省上確定為全省法治市縣創(chuàng)建活動試點縣,在制定規(guī)劃和實施方案的基礎上,以專場法制文藝演出、普法成果展示、群發(fā)手機短信、“一月一法”宣講、“漫漫人生路、法律伴你行”千人簽名、新聞媒體渲染等六項主題教育為主要形式,把創(chuàng)建活動納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要內容,相互促進,取得成效,豐富了法治縣創(chuàng)建活動內涵。
(五)普法載體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堅持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載體,通過載體實現有效互動,把法制宣傳教育融入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之中,為普法教育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結合矛盾糾紛集中排查調處專項活動,積極探索總結出民情報告制度、“一庭三所聯動”、“平安便民服務隊”、公推海選人民調解員等行之有效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完善普法教育與人民調解互相結合的有效運行機制,把排查調處矛盾糾紛的過程轉化為宣傳法律知識的過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群眾遵守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提高了法律知識普及率、知曉率和矛盾糾紛調處率,普法效果更加明顯,“第一道防線”更加牢固,促進了社會和諧穩(wěn)定。
通過開展“五五”普法依法治縣,我縣廣大干部群眾的法律素質和法治觀念顯著增強,依法行政、依法辦事、依法維權的能力明顯提高,公正司法、嚴格執(zhí)法的水平不斷提升,全縣法治環(huán)境進一步優(yōu)化,為建設“平安高臺”、“和諧高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五五”普法把全民法制宣傳教育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一些問題也依然存在,其中,既有全民法制宣傳教育中長期沿襲下來的帶有共性的老問題,也有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而出現的新問題,既有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也有思想認識方面的問題,不論是哪個方面、哪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都不容忽視,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歸納起來,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思想認識還有偏差。由于鄉(xiāng)鎮(zhèn)和部門、單位“重經濟發(fā)展、輕法制教育”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導致一些領導干部對法制宣傳教育在促進領導方式、執(zhí)政方式轉變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思想上不夠重視,行動上缺乏自覺性,把普法教育視為可有可無的“軟任務”,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行動上不落實,影響了普法教育的深入發(fā)展;部分領導漠視普法的態(tài)度與群眾渴望學法的心愿不相適應,認為經過xx年全民普法,該普及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已經普及了,再搞也沒有什么新花樣,有的甚至產生厭煩情緒,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僅僅將法制宣傳教育停留在一般性的號召下,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有的領導干部和執(zhí)法人員唯權思想嚴重,“官念”比較濃厚,還存在以權壓法、以言代法、執(zhí)法不公的.現象,挫傷了群眾學法的積極性;有的基層干部存在錯誤思想傾向,認為法律宣傳多了,群眾法律素質提高了,學會了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反而不便于管理,工作會越來越難做,因而送法送政策的積極性不高。
二、是工作機制還不完善。就全縣整體而言,我們的保障機制比較健全完善,但要具體到鄉(xiāng)鎮(zhèn)、部門和單位,卻還不盡人意,法制宣傳教育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有的鄉(xiāng)鎮(zhèn)、部門普法經費不落實,活動難開展;有的組織機構不健全,工作無人管;有的是只安排、不檢查、不落實,工作流于形式,所有這些都制約了法制宣傳教育的正常開展。同時,考評機制還不十分科學,雖然我們已經建立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評體系,但從去年開始考核以來,部分鄉(xiāng)鎮(zhèn)、部門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認為考評體系中的許多內容規(guī)定太籠統、太抽象,不具體、不量化,操作性不強,考核時難以把握,無形中有的工作就走了形式和過場。
三、是法制宣傳教育環(huán)節(jié)上還有薄弱點。勿庸諱言,我們以往的有些做法,并未真正把握干部群眾的心理需求,充分考慮干部群眾學法的實際需要,而是就學法而學法,導致普法的實際效果不明顯。領導干部學法用法上,近年來雖然制訂了一些學法用法的制度性規(guī)定,但有的僅停留在文字層面上,抓落實的力度不夠,約束力不強;農村普法教育上,由于人員難集中、教材難落實、時間難保證、措施不得當,部分地區(qū)尤其是偏遠鄉(xiāng)村的普法教育工作不到位,一些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仍然很淡薄,發(fā)生矛盾糾紛時不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而是選擇上訪,造成基層信訪問題突出,影響農村社會和諧穩(wěn)定;企業(yè)經營管理人員、城鎮(zhèn)下崗職工、外出務工人員、流動人口的法制宣傳教育抓的還不緊,留有盲點和死角;法制宣傳。
法制調研報告篇十三
法制宣傳教育是實踐依法治國方略,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礎工程。從全民的“一五”普法到今天的“六五”普法,法制宣傳教育在全國范圍內已開展了二十余年,從增強全民法律意識到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從“兩個提高兩個轉變”到認真地開展“法律六進”活動,法制宣傳教育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輝煌,在促進社會發(fā)展、推進社會進步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六五”普法規(guī)劃指出,法制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強調要重點加強對領導干部、公務員、青少年、企事業(yè)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把領導干部和青少年作為重中之重。高淳區(qū)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績,領導干部帶頭學法守法已初具成效,但在青少年中還存在著在法制宣傳進度參差不齊,宣傳深度不夠等問題,目前正處于“六五”普法中期階段,這些問題的解決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高淳區(qū)青少年法制教育整體良好,在落實青少年法制教育計劃、教師、教材、課時“四落實”的基礎上,還落實了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機制,把青少年法制教育由單一性變成多元化,從分散的布局轉向一體化格局。
1、突出重點有計劃。把青少年法制教育作為促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以法制學校為主陣地,以在校學生為重點,有關職能部門和學校在年初制定相應的學法計劃,把法制教育列入教學內容。每年對各學校的計劃落實情況進行抽查,進一步督促落實青少年法制教育各項工作的開展。
2、編訂法制教育讀本。六五普法初期,高淳區(qū)法宣辦為響應號召,擴大普法教育范圍,拓寬普法教育深度,先后編訂《六五普法工作手冊》、《法與百姓生活》等,并免費發(fā)放到學校,供學生在課余時間了解法律知識,拓寬其知識面。
3、開展法制教育講座。區(qū)司法局牽頭,邀請各機關宣傳類負責人、專家學者定期進學校開展講座,主要圍繞《未成年人保護法》、《消防安全法規(guī)》等一系列與青少年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從身邊入手,通過案例與法規(guī)結合的方式,寓教于樂,讓青少年們在講座過程中學習到豐富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進一步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和日常的安全意識。
4、聘請法制副校長。高淳區(qū)在法治宣傳方面突出青少年尤其是在校中小學生的學法,著力解決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培養(yǎng)良好的法制意識和自我防范意識。區(qū)政法委和教育局聯合為全區(qū)中小學生聘請法制副校長,在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并由區(qū)委、區(qū)政府領導召集政法委、綜治辦、司法局、教育局等部門的負責人及中小學校長、法制副校長召開座談會,共商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之策,從制度上和方法上完善對于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范圍。
5、開辦法制類電視宣傳專欄《法治高淳》。自20xx年起,高淳區(qū)依法治區(qū)辦、區(qū)法宣辦牽頭,聯合全區(qū)幾十家單位開辦電視宣傳專欄《法治高淳》,以“宣傳法律法規(guī),傳播法治理念,推進平安創(chuàng)建,建設法治高淳”為宗旨,全面宣傳全區(q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領域的法治化建設成效,進一步彰顯“生態(tài)法治”文明。其中,圍繞青少年制作了“早逝的清除—吸毒人員夏崇貴短暫的一生”、“反邪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等多檔專題,獲得極大的反響。
經過一定時期的探索和實踐,高淳區(qū)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已初具成效,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導致青少年法制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受教育程度難以深入。
1、時間、精力不足。目前在中小學中,仍然存在占用一切時間,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問題,將法律素質排除在素質教育內容之外,這就導致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時間難以保證,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在文化課學習中,難以集中精力去接受法治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在升學率的刺激下,法制教育課被占用的現象嚴重,成了一個空有其名的形式,青少年非但沒有接受到該有的法制教育,為完成任務,反倒平添了額外的課業(yè)負擔。
2、形式化,難以深入,學習熱情不足。隨著法治觀念的深入,目前學校中基本上都開設了法制教育課程,但是形式較為單一,各級各類的學校法制教育課程不系統,不全面,法制教育內容流于形式。由于一系列條件的限制,很難有學校能實現讓學生走出去,自主學習法律知識,不利于增強青少年的法制觀念。
3、經費、專業(yè)人員不足。一方面,學校的不重視,從根本上帶來了法制教育經費的緊缺,難以創(chuàng)新形式去開展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活動。而另一方面,目前絕大多數設置法制教育課的學校,大部門由思想品德教師或班主任進行授課,多數教師沒有經過系統和專業(yè)的法律知識學習,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教學方法也就存在不小的欠缺。
4、硬件設施實際運用不足。目前我區(qū)大部分學?,F代化硬件設施配備率較高,基本都配備了機房、幻燈片設備等,但實際運用率不高。電腦、幻燈片只是擺設,并沒有真正用到法治宣傳教育中來。也難以用現代設備創(chuàng)新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1、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不僅僅局限于簡單的口頭教育、灌輸,創(chuàng)新特色課程,如開展模擬法庭,讓青少年參與案件討論,組織參加庭審,與專家互動交流,組織法制轉場演出,組織辯論會等方式,讓青少年們走出去,主動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還可以通過排演法制類小品形式,讓學生真正代入自身,加深其法制意識,從內心里真正去接受和學習必要的法律法規(guī)。
2、投入經費和專業(yè)人員。學校重視起法制教育對于青少年的重要性,進行重點投入,改善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新課程方式。并且在吸收必要的`法律類人才進行專業(yè)化教育,將書本上的專業(yè)知識與中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真正了解到什么行為違法,什么行為犯罪,違法犯罪的后果和應當承擔的責任,從而真正達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聘請專業(yè)人才對現有教師開展培訓,提升其法治意識,從而提升整個教師隊伍專業(yè)化水平,確保青少年在學習文化課知識的同時,也能接受到專業(yè)的法治理念灌輸。
3、結合家庭教育,家庭為主,學校為輔。立足于校內,著眼于家庭。學校應與當地的司法部門合作,結合實際的案例,將預防青少年犯罪、提升自我保護意識作為日常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學校與家長多進行溝通聯系,建立學生日常行為的數據庫,家長要配合學校,對青少年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教育,同時,家長要提高自身素質和法律意識,注重言傳身教,與學校共同做好學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4、法制教育與德育相結合,將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心理健康,打好預防針。法制教育的關鍵還在于樹立青少年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就需要堅持把思想道德品質放在首位,把德育教育落到實處。因此,在注重法制教育的同時,還應該多方面入手,如開設德育課程,講解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多開展一些公益活動,如敬老院義務勞動等;老師、家長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榜樣。長此以往,一定能從根本上確保青少年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這也是法制教育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高度重視培養(yǎng)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抓好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對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國家長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根據青少年的特點和接受能力,結合公民意識教育,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識,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公民。
法制調研報告篇十四
近年來,民革青島市委在不斷加強政黨建設的同時,十分注重發(fā)揮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作用,為充分利用提案這一重要的議政渠道,在黨內開展了“一人一案”活動,激發(fā)了廣大黨員的議政熱情,為民革市委和政協委員提供了大量的提案素材,使不足市政協3%的民革政協委員提出的提案,連續(xù)四年占大會提案總數的10%左右,其中五次會議占12.8%。本屆市政協民革提案299件,其中9件被評為市優(yōu)秀提案,占總數的10.8%。由此可見,民革的市政協提案不僅已有數量基礎,而且也有質量保證。民革山東省委對“一人一案”活動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號召全省民革組織開展此項活動。
為使民革的提案工作,在新一屆市委領導下,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發(fā)展,認真回顧和總結近年來民革在提案工作中的經驗和體會,提高黨員和政協委員對提案工作的認識和參政議政意識,對于完善已有參政議政形式,創(chuàng)造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更好地發(fā)揮參政黨作用,出色地完成新時期黨派提案工作的任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時期民主黨派提案工作的特點和基本職能。
新時期政協提案不僅不受提案人數和時間的限制,而且還具有廣泛性、及時性、規(guī)范性和多樣性等特點和優(yōu)勢。民主黨派的提案工作不僅體現了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和民主監(jiān)督的政治意義,而且作為參政議政的重要手段和表現形式,直接反映了參政黨作用的發(fā)揮。
參政議政是民主黨派的基本職能,也是多黨合作的重要內容。中共“十五大”的召開,標志著我國將進入一個新的改革發(fā)展時期。民主黨派要在這一時期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就要根據新時期參政議政工作的新任務和新特點,突出參政議政的政黨行為,充分反映黨派提案在參政議政中的基本職能和作用。
1.強化參政議政的政治行為:新時期黨派提案工作要服務于經濟建設和穩(wěn)定大局,就要在憲法和現行政治體制內開展工作。因此,黨派的提案工作首先應該是一項有法律約束和規(guī)范要求的,實現參政議政職能的政治行為。
2.突出參政議政的科學行為:民主黨派要代表和反映成員及所聯系群眾和合法利益與要求,把各方面的批評和意見轉化為有代表性和可行性的提案或建議,這就要求黨派的提案工作必須是具有嚴肅性和權威性的科學行為。
3.體現參政議政的整體行為:民主黨派要有組織地利用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作用,發(fā)揮對口聯系、社會調研和人才薈萃等優(yōu)勢,充分體現黨派提案所特有的,在不同層次上多渠道參政議政的整體行為。
4.實現參政議政的教育行為:通過民主黨派各級組織的社會調研和提案活動,可以提高成員的政治覺悟和議政熱情,起到聯系成員,增強組織凝聚力的特殊作用,這也是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提高黨員素質的有效途徑。
在此基礎上,民主黨派還要在黨內建設一整套選題、立項、調研、論證和形成提案的規(guī)范程序,并使之系統化和制度化。
二、提案質量是民主黨派提案工作的立足點。
提案質量是提案工作的基礎和意義所在。提案質量主要包括以下二個方面:一是提案的內在質量,即提案的內容;二是提案的辦理質量,即提案的辦理時間和效果。
要提出高質量的提案,就要搞清楚提案的基本內容和要求。首先,高質量的提案應具備嚴肅性、科學性和可行性,即提案的基本內容要一事一案、反映大事、言之有據、建議具體,這是反映提案質量的重要標志,也是提案能否被重視或采納的關鍵。
除此以外,要提出高質量的黨派提案,還要做好以下提案的準備工作:
(1)提高對民主黨派提案工作意義和作用的認識。
(2)了解或掌握提案內容所涉及的有關政策和規(guī)定。
(3)針對提案要提出的問題,進行全方位的調查和研究。
(4)掌握事實根據后,要選好有利于問題解決的最佳反映角度。
(5)就提案的建議多方征求意見,這是提高提案可行性的有效途徑。
黨派提案、團體和政協專門委員會的集體提案,作為新時期提案工作的一種重要形式,因具有質量高、影響大、受重視和辦復快等特點,而深受各方面的歡迎,有力地推動了政協提案整體質量的提高。
三、按優(yōu)秀提案的標準做好黨派提案工作。
“不一般地提問題,不提一般的`問題”應是新時期黨派提案工作的選題原則。一個時期的優(yōu)秀提案,不僅代表了這個時期提案的特點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反映了這個時期提案的要求和發(fā)展方向,起到了促進和提高提案質量的重要作用。各個時期的優(yōu)秀提案,雖然有著不同的內容和特點,但也有許多共同點或相同的產生過程與條件。
法制調研報告篇十五
(一)貫徹國務院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法治政府建設方面。認真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依法行政方針,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為重點,以深化完善行政執(zhí)法責任制為載體,以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大力開展法制宣傳和執(zhí)法人員培訓教育活動,嚴格規(guī)范性文件審查報備,強化行政執(zhí)法監(jiān)督檢查,全面規(guī)范行政執(zhí)法程序和執(zhí)法行為,著力推進依法行政進程,為全區(qū)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法制環(huán)境。
(二)行政決策機制不斷健全完善,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進一步增強。區(qū)政府修訂完完善了《**區(qū)人民政府工作規(guī)則》,建立重大問題、重大決策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專家咨詢論證制度和聽取意見制度,明確行政決策的權限和程序,暢通公眾參與行政決策渠道,增強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大大減少了決策的失誤。20xx年以來,區(qū)政府召開常務會議5次,研究重大事項5項。大力推行政務公開,編制修訂了政府信息公開目錄,進一步增強行政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規(guī)范行政執(zhí)法行為,規(guī)范性文件審查報備制度健全完善,文件合法性、有效性不斷提高。建立法制機構審核把關制度、各方協調論證制度和政府常務會議審批制度,嚴格規(guī)范性文件制定審核把關,確保新出臺規(guī)范性文件的質量。20xx年以來,全區(qū)共制定出臺規(guī)范性文件3件,其中區(qū)政府出臺2件,鄉(xiāng)鎮(zhèn)、部門出臺1件;因政策、法律法規(guī)依據不充分審核未通過的0件。加強規(guī)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對區(qū)政府出臺的規(guī)范性文件及時向上級法制機構和同級人大報備審查,主動接受監(jiān)督。對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區(qū)政府工作部門的規(guī)范性文件,定期督促上報備案,從發(fā)文主體是否合格、內容是否合法適當等方面進行嚴格審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備案,存在問題的提出書面審核意見,該糾正的責令糾正,該撤銷的堅決撤銷,保證文件合法。按照“誰起草、發(fā)布,誰負責清理、修改或廢止”的原則,及時組織開展規(guī)范性文件清理工作,20xx年以來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區(qū)法制辦已經集中清理了20xx年到20xx年區(qū)政府出臺的的規(guī)范性文件,并著手清理1990年到20xx年出臺的規(guī)范性文件,下一步將集中清理1990年之前出臺的規(guī)范性文件,力爭實現上級部門下達的目標任務。
(四)積極推行政務公開,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國家機關信息公開,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主要是明確職權、明確政府職能及其運作以及流程。政務公開主要的要求是使政府的工作內容公開化,對于政府籌劃或正準備進行的各項工作,如城市建設、道路規(guī)劃、醫(yī)療保健措施、事務處理等分類進行公開,并對各項工作內容及進程予以公開,任何公民都可以通過特定途徑,如政務公開欄、政務公開網絡等進行查詢、監(jiān)督。區(qū)政府門戶網站包括新聞概要板塊,黨務公開板塊(民主決策、制度建設、反腐倡廉),政務公開板塊(文件法規(guī)、招商引資、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新農村建設),并通過書記信箱、區(qū)長信箱等方式建立了暢通的信息回饋渠道,保證及時受理群眾意見建議。另外定期編制發(fā)布政府信息公開目錄、信息公開年度報告,做到政府信息公開及時透明。
(五)優(yōu)化政務服務環(huán)境方面。按照省、市關于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的相關規(guī)定,結合我區(qū)實際,制定了《**區(qū)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工作方案》,20xx年擬建設區(qū)行政服務中心綜合大樓。目前,在原區(qū)就業(yè)局服務大廳暫時設立了區(qū)行政服務中心臨時辦事大廳,并投資40萬元進行更新改造,統一購置了桌椅、沙發(fā)、茶幾、檔案柜、復印打印機、電腦等相應的辦公設施。目前,臨時辦事大廳入駐人事、民政、扶貧、住建等12個部門,工作人員26名,辦理服務事項達31項。政府其他職能部門、各鄉(xiāng)鎮(zhèn)也參照政務中心模式建立了相應的行政服務中心,方便了群眾辦事,提高了行政效率。
(六)完善行政監(jiān)督機制方面,堅持規(guī)范與監(jiān)督并舉的方針,積極推行行政執(zhí)法公示制、承諾制、評議制,將執(zhí)法依據、權限、范圍、程序、時效、責任處罰、收費(罰款)項目、辦事程序及結果、監(jiān)督舉報方式等事項向社會公開,設立舉報箱、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各界的監(jiān)督。對群眾反映和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違法行為,公開執(zhí)法程序,限時承諾辦結,及時報備審查,自覺接受行政機關的內部監(jiān)督。堅持以“兩個規(guī)范”為目標,統一行政處罰的程序和文書格式,做到了行政處罰主體合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處罰適當,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法規(guī)準確。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全面推行了統一票據、罰繳分離制度,各行政部門凡有收費項目和罰沒權的,均辦理了收費許可證和罰沒許可證,收費和罰沒收入全部上繳區(qū)財政。建立行政執(zhí)法案卷評查制度,認真組織開展行政處罰案卷質量評查活動,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機關科學執(zhí)法、規(guī)范執(zhí)法的能力和水平。20xx年以來,共評查行政處罰案卷5件,督促整改和糾正2件。
盡管經過多年的努力,政府法制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區(qū)政府各部門、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但從目前全區(qū)依法行政工作開展情況來看,法制工作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是:
(一)行政執(zhí)法存在一定不規(guī)范的現象,行政違法和不當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制止和糾正。部分執(zhí)法人員素質不高,依法行政意識不強。一是由于基層部門缺編嚴重,行政和事業(yè)人員混崗使用,執(zhí)法人員調整頻繁,執(zhí)法隊伍新兵多,有的不熟悉法律、法規(guī),不懂執(zhí)法程序等;二是有的執(zhí)法人員為民服務意識不強,工作方法簡單,野蠻執(zhí)法、粗暴執(zhí)法。如執(zhí)法部門追趕違規(guī)擺攤設點人員、強行收繳商品,面對農民入市賣菜未交管理費采取粗暴方式強行趕出市場等;三是個別人員政治素質不高,執(zhí)法動機不純,主觀上存在以權謀私思想,造成隨意執(zhí)法,利用職權吃、拿、卡、要時有發(fā)生。
(二)部分行政部門領導、干部因為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識儲備造成法律意識淡薄,對涉及本部門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知之甚少,不能行之有效的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造成工作延誤。有的行政部門“行政權至上”觀念嚴重,在行政管理中總想包攬一切,管了不該管的事,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另外個別部門之間職能不明,執(zhí)法權限模糊,造成多頭執(zhí)法,給行政執(zhí)法工作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行政執(zhí)法責任制缺乏明確標準,責任沒有真正落實。一些部門執(zhí)法主體資格、職責范圍、職權依據不明確,執(zhí)法程序混亂,未將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具體人員,對行政執(zhí)法過錯行為只糾正不懲戒,只追究單位責任不追究執(zhí)法人員責任,只考核不獎懲,削弱行政執(zhí)法責任追究的作用。
(四)政府法制機構的力量較弱,職能作用難以發(fā)揮。政府法制機構編制較少,專業(yè)人員不足,與其承擔的行政執(zhí)法監(jiān)督、行政復議、行政應訴、政府法律顧問和依法行政工作的綜合協調等職能不相適應,甚至有些職責無法履行,也難以發(fā)揮行政監(jiān)督糾錯功能和作用。
(五)規(guī)范性文件審查不嚴,備案不夠及時。部分鄉(xiāng)鎮(zhèn)和部門為了規(guī)避監(jiān)督,對本鄉(xiāng)鎮(zhèn)、本部門制定出臺的規(guī)范性文件不報審,缺乏規(guī)范的審查制度,一些規(guī)范性文件質量不高,執(zhí)行效果不夠明顯。有些鄉(xiāng)鎮(zhèn)和部門對規(guī)范性文件報備不夠及時,甚至故意拖延報送備案,加之法制機構權限、手段有限,致使備案審查的意見難以落到實處,備案審查的監(jiān)督效果不明顯。
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制政府,是一項事關全局和長遠發(fā)展的系統工程。建設法制政府,要做到職權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監(jiān)督、高效便民。應著力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管理方式,是建設法制政府的重要內容。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誠實守信的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創(chuàng)新,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要明確政府職權和職能范圍,從“萬能政府”中解放出來,把政府不該管的事業(yè)交給企業(yè)、社會和中介組織,把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宏觀規(guī)劃、調控、服務和引導方面。要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減少行政審批,充分發(fā)揮行政規(guī)劃、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等方式的作用,真正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二是建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要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實行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完善決策程序,建立決策公開制度,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要將決策事項、依據和結果公開,方便公眾查閱,規(guī)范行政權力的行使。三是加強對行政決策活動的監(jiān)督。要建立完善行政決策制度和機制,明確監(jiān)督機關、監(jiān)督內容、監(jiān)督對象、監(jiān)督程序和監(jiān)督方式,做到行政決策權責一致。
(二)完善行政執(zhí)法體制,強化行政執(zhí)法監(jiān)督。健全行政執(zhí)法體制,是規(guī)范行政執(zhí)法行為,強化行政執(zhí)法監(jiān)督的有效途徑。要按照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要求,完善體制,規(guī)范行為,做到嚴格執(zhí)法、文明執(zhí)法、公正執(zhí)法。一是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行政機關要認真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根據法律授予的權限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和其他行政事務。要嚴格按程序執(zhí)法,注意依法保障當事人和利益關系人的權益,防止發(fā)生違法行使權力侵犯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二是深化行政執(zhí)法體制改革。要按照職權法定、保障有力的行政執(zhí)法體制,清理和規(guī)范行政執(zhí)法主體,明晰職責權限,切實從源頭上解決多頭執(zhí)法、重復執(zhí)法、交叉執(zhí)法問題,提高執(zhí)法的整體水平。三是加強執(zhí)法監(jiān)督。行政機關要主動向人大及其會報告重大決策事項,接受人大的監(jiān)督;嚴格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guī)定,支持和維護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建立健全社會監(jiān)督機制,鼓勵群眾舉報、揭露嚴重違法行為,強化層級監(jiān)督,建立經常性的監(jiān)督巡視制度,嚴格責任追究,切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違法須追究;加強專門監(jiān)督工作,審計、監(jiān)察部門要充分發(fā)揮職能作用,敢于堅持原則,嚴格執(zhí)法執(zhí)紀,提高監(jiān)督實效。
(三)加強領導,落實責任,不斷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的觀念和能力。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責任落實是關鍵。要從“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高度,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責任,嚴肅紀律,真正把依法行政作為政府行政的基本準則。一是加強對依法行政工作的領導。各鄉(xiāng)鎮(zhèn)、各部門要把依法行政工作擺上重要位置,成立領導機構,明確主要領導是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切實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實施,形成一級抓一級,逐級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領導干部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學法制度。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帶關學法、守法、用法,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yǎng),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各種問題和矛盾,積極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會矛盾的機制。三是發(fā)揮政府法制機構的作用。政府法制機構要認真履行職責,為政府行政決策、處理矛盾、解決難題出謀劃策,提供服務。充分發(fā)揮法制機構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參謀、助手和法律顧問作用,促進政府依法行政。要加強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增加人員編制,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
(四)嚴格規(guī)范性文件審查報備,提高文件制定質量和執(zhí)行效果。規(guī)范性文件備案審查是對行政機關立法性活動進行監(jiān)督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是行政監(jiān)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及其部門制定出臺的規(guī)范性文件要嚴格審查,及時報備,確保制定質量和執(zhí)行效果。一是認真做好報審論證工作。政府法制機構要科學編制年度規(guī)范性文件制定計劃,對各部門報送提交縣政府出臺的規(guī)范性文件,要從起草階段提前介入,做好指導把關工作。對于涉及執(zhí)法部門多、直接影響群眾利益以及一些公共管理政策性文件,要通過召開討論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保證文件與現行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相一致,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一致,與本級政府現行規(guī)范性文件相協調,符合規(guī)范要求,符合群眾利益要求。二是加強備案審查工作。要建立規(guī)范性文件公告制度,對政府新制定出臺的規(guī)范性文件,及時在政府網站或區(qū)有線電視臺予以公布,并逐步建立公共場所政府規(guī)范性文件投放制度,方便公眾查閱,接受群眾監(jiān)督。健全完善規(guī)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明確備案時間、報備格式、登記條件,嚴格審查文件的合法性(包括主體、權限、程序是否合法)、適當性(合理、公開)和協調性(與相關規(guī)范性文件的銜接),對符合規(guī)范性文件制定主體資格、制定程序和公布方式的,予以登記備案,對不符程序要求的,及時予以糾正或撤銷,做到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三是加強規(guī)范性文件的備案監(jiān)督。要按照“一級抓一級、上下貫通”的備案工作目標,建立規(guī)范性文件統計、報告、審查責任追究等項制度,加大監(jiān)督檢查力度,確保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359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