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階段,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對教學過程進行合理安排和組織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指導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我想我們需要準備一個教案了吧。編寫教案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選教案范本,幫助大家更好地備課教學。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一
活動由來: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是永遠無法剝離的。近階段,“上小學”成了我們大班孩子共同的熱點話題,經常會聽到孩子們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討論有關上小學的內容,我意識到:上小學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利用這一契機,引導幼兒圍繞上小學展開深入與全面的探究,使幼兒在期待上小學的情況下主動獲得一些有助成長的生活經驗?認識鐘表,學會看時間,加強時間觀念,懂得愛惜時間是很有必要的。這類的活動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科學性和邏輯性,比較枯燥,因此在設計時我不斷的思考,怎樣讓孩子們“動起來”。這個“動”包含著兩層意思,讓孩子們的思維“動”起來,讓孩子們的身體也動起來,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地探索,發(fā)現(xiàn)時鐘的奧秘,對看時間產生濃厚的興趣。終于,一個充滿活力,撥動孩子思維琴弦的活動誕生了。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及它的用途。
2、初步了解時針與分針的運轉關系,學會看整點。
3、知道在什么時間應做什么事,培養(yǎng)幼兒的秩序感。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幼兒園大班上學期科學教案《認識整點》。
活動準備:
幼兒帶來的鐘、課件、不同時間的鐘面、時間記錄卡、教師用大撥鐘、人手一面小鐘。
活動過程:
一、引題:
請幼兒聽聲音,猜猜看是什么物體發(fā)出的聲音?
二、參觀“時鐘商店”,認識鐘面主要結構。
1、幼兒觀察“鐘表展”上各種各樣的鐘,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共同點。
提問:
(1)你們剛才看到的鐘是什么樣的?(顏色不一樣,形狀、指針的樣子不一樣。)。
(2)它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呢?(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鐘面上都有數字和指針)。
2、認識鐘面結構,區(qū)分時針、分針提問:這兩根指針長得一樣嗎?它們叫什么名字?
三、認識時針、分針的運行方向、運轉規(guī)律。
1、通過觀察動畫,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行特點。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指針是繞著圈跑,順著數字1、2、3這個方向一直跑到12。
2、啟發(fā)幼兒尋找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
提問:
(1)它們倆誰跑的快?
(2)分針從數字1跑到數字12,跑了一圈,這個時候時針跑了多少呀?
(3)時針跑了一格,是多長時間呢?
四、講解演示,認識整點。
1、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三個鐘面的共同點:分針都指在數字12,時針指向的位置不同。
2、了解用數字符號的方式記錄整點時間。
(1)提問:這是8點整,它可以用什么數字來表示?(出示“8:00”)。
(2)引導幼兒觀察記錄卡:8點整用數字8表示,后面兩個點、兩個0。
(3)出示多張時間記錄卡,請幼兒嘗試找出9點整和3點整的記錄卡。
3、集體游戲《喜洋洋和灰太狼》,鞏固幼兒對整點的認識。
(1)介紹玩法和規(guī)則幼兒當喜羊羊,教師當灰太狼。喜羊羊問“灰太狼灰太狼幾點鐘”?;姨鞘帜贸鲆幻骁?,等灰太狼說:“喜羊羊喜羊羊幾點鐘”的時候,喜羊羊就說出鐘面上的時間。如果看到12點的鐘,喜羊羊要趕快跑回家。
(2)師幼共同游戲,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12:00鐘面的特點。
(3)再次游戲,鞏固幼兒對整點的認識在游戲中觀察幼兒撥鐘的情況,以修鐘的形式及時糾錯。
4、總結時鐘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五、分組活動。
1、連線:看看每個時間里小朋友該做什么事,把它連起來。
2、修時鐘:觀察鐘面上顯示的時間和記錄是否一樣,如果不符進行修改。
3、撥鐘:根據時間記錄卡撥鐘,是時間相對應。
4、設計小學生的一天:記錄下小學生每個時間段的具體安排。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動手操作認識整點,知道分針正指12,時針指數字幾就是幾點鐘,學會看整點。如果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教幼兒制作鐘,以更好地掌握知識。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能用語言表達太陽升起來的感覺。
2.能用各種彩紙剪出與眾不同的太陽。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音樂《種太陽》;。
2、各類紅色彩紙、剪刀、膠水、塑料盆;。
重點難點:
1.幼兒能夠剪出太陽的形狀。
2.能對太陽作品進行想象裝飾。
活動過程:
1.導入:復習歌曲《太陽,您真勤勞》。
------(出示太陽)這是什么呀?
------太陽升起來后,我們有什么感覺?
------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達我們自己心理的這種感覺呢?
------你喜歡太陽嗎?哪些小朋友想和太陽做好朋友嗎?
2.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
------既然大家都這么喜歡太陽,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剪剪太陽吧,好嗎?
------幼兒分組操作,師引導幼兒剪出與眾不同的太陽。
------重點指導:
(1)太陽光的剪法;。
(2)裝飾太陽;。
3.作品展示----以舞蹈的形式展示作品。
------如果我們把太陽種在泥土里面,會長出什么呢?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以繪畫的形式將“種太陽”畫出來。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三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認識常見的昆蟲,知道昆蟲的主要特征。
2、利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判斷和推理,進一步積累昆蟲方面的經驗。
3、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敢于探索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教具:昆蟲的視頻,各種昆蟲的圖片、標本。
學具:蝴蝶、七星瓢蟲、螞蟻、蜘蛛的仿真模型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故事《蝴蝶飛飛和蘋果樹》。
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了解昆蟲的生命周期較短。
二、引導幼兒觀察昆蟲標本和圖片。
1、這里有一些標本和圖片,我們一塊來看一看。
提問:你認識它們嗎?長得什么樣子?
2、引導幼兒觀察蝴蝶、瓢蟲、螞蟻、蜘蛛,認識名稱。
提問:說說它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有什么特點?
3、引導幼兒觀察蝴蝶,對比瓢蟲、螞蟻、蜘蛛,比較哪個是昆蟲?
小結:昆蟲有六條腿、兩對翅膀。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腹部一節(jié)一節(jié)的。
三、活動分享:
1、觀看昆蟲的視頻。
提問:在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昆蟲?長得什么樣子?
四、嘗試進行分類:
1、提問:數一數有幾只昆蟲能除害?它們分別是誰?
2、教育幼兒愛護益蟲、保護環(huán)境。
延伸活動:鼓勵幼兒到戶外觀察昆蟲,大膽向自己的同伴講述。(幼兒教育)。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四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玩具,請小朋友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來玩一玩吧。
二、認識各種各樣的繩子。
1.剛才你們玩的是什么?這些玩具上都有什么?(繩子)。
2.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些繩子,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根,看一看你拿的是什么樣的繩子?(毛線繩、尼龍繩、草繩、塑料繩、線繩、彈力繩等)。
3.引導幼兒比較發(fā)現(xiàn)繩子的不同(長短、粗細、軟硬、顏色、彈力、原料不同)。
4.歸類:送繩寶寶回家(請幼兒根據類別送繩回家)。
三、說一說繩子的用途。
1.這是誰的家?xx繩有什么用?可以用來干什么?
2.觀看繩制品,并說出是用什么繩制成的。
四、拓展生活經驗。
1.除了剛才認識的繩子,你還見過什么樣的繩子?(鼓勵幼兒交流分享經驗)。
2.播放課件:認識不常見的繩子的種類和用途(鋼索繩、鋼絲繩、牽引繩、纜繩)。
五、探索集體玩繩的樂趣。
出示長繩和繩網啟發(fā)幼兒說出不同的玩法,并組織幼兒多人玩繩,教育幼兒團結協(xié)作。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五
教具:2輛玩具汽車,5本圖書(實物),教學掛圖(二)中的3只蝴蝶、4只蜜蜂、5只瓢蟲等(貼絨動物),教學掛圖(二)中花朵和草地的背景圖。
學具:幼兒用書第5頁《背景圖(一)》、第6頁《背景圖(二)》,第9~10頁《數群卡》的操作材料。
一、教師口報應用題。
教師邊演示實物邊講述應用題。
教師先出示1輛汽車玩具,再出示1輛汽車玩具。
師:小明有1輛汽車玩具,爸爸又送給他1輛汽車玩具。
師:小明一共有幾輛玩具汽車?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
二、體驗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教師在花朵的背景圖上先出示2只蝴蝶,再出示1只蝴蝶。
師:花朵上飛來了2只蝴蝶,又飛來了1只蝴蝶。
師:花朵上一共有幾只蝴蝶?
教師在花朵的背景圖上先出示1只蜜蜂,再出示3只蜜蜂。
師:誰能把剛才老師擺蜜蜂的事講給大家聽聽?你還能問一個什么問題呢?
師:誰能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如“花園里有1只蜜蜂,又飛來了3只蜜蜂,花園里一共有幾只蜜蜂?”
教師在樹干的背景圖上先出示4只瓢蟲,再出示1只瓢蟲,請幼兒用三句話講述應用題的題意。
三、鼓勵幼兒用簡明的語言表述應用題中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
教師出示實物或貼絨教具,引導幼兒用所出示的實物或貼絨教具編一道應用題,要求幼兒用簡明的語言表述應用題中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即能用三句話編一道題目來考考大家,說清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并提出問題。
四、幼兒操作教案。
請幼兒利用草地背景圖、數群卡編講應用題。
在日常教案中,利用散步、上下樓梯、發(fā)放點心、體育教案的機會,引導幼兒用三句話表述應用題,并進行解答;或是利用這樣的教學形式進行口報減法應用題的學習。
老師在開展教案之前給家長的通知:
各位家長:
下周我們將開展9月份的班級特色活動,繪畫《花園里的昆蟲》。在剛剛開展的《蟲兒大世界》主題中,孩子不但認識了許多了昆蟲,了解了昆蟲的相關知識。也嘗試了用不同的美術形式再現(xiàn)各種昆蟲。因此,我們在主題快結束之際,鼓勵孩子把活動中積累的經驗進行一個展示。
1、變現(xiàn)形式和使用的材料可以自選,不做限制。
2、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讓孩子嘗試自己進行完整的構圖,選擇自己需要的內容。
3、線條流暢,并能注意色彩的搭配。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六
1、能將常見的昆蟲區(qū)分害蟲和益蟲。
2、認識常見昆蟲的食物,模仿昆蟲的三種基本運動形態(tài):飛、爬、跳。
活動準備。
1、昆蟲頭飾、昆蟲拼圖四張,畫架四個。
2、昆蟲圖卡若干,食物圖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玩拼圖游戲,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動物?
2.請小朋友把拼圖背面的雙面膠撕下,并把撕下的膠帶紙放在筐里。
3.幼兒操作,教師將拼好的拼圖放在畫架上展示,每組請一位幼兒回答。
4.提問:蝴蝶屬于什么?螞蟻呢?
為什么說它們是昆蟲?
5.教師:除了蝴蝶、螞蟻、螢火蟲和七星瓢蟲外,還有什么也是昆蟲?
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卡。
二、游戲《昆蟲找食》。
1、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
請小朋友們每人找一個昆蟲頭飾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蟲,想一想它是怎么運動的,它愛吃什么。
幼兒尋找并戴上頭飾。
2、教師:請小昆蟲們用自己的動作隨音樂來尋找食物。
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到森林場景中尋找食物圖卡。
請幼兒回答。
三、益蟲和害蟲。
1、教師:蜜蜂采花蜜傳播花粉,對人類有幫助,我們叫它益蟲;。
蒼蠅呢會傳播細菌,給人類帶來疾病,對人類有害,我們叫它害蟲。
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呢還是害蟲。
2、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
天快黑了,小昆蟲們要回家了,我們來找家,益蟲的家在這邊,害蟲的家在那邊。
幼兒找家。
3、教師小結,幫助找不到家或找錯家的幼兒正確認識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七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認識常見的昆蟲,知道昆蟲的主要特征。
2、利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判斷和推理,進一步積累昆蟲方面的經驗。
3、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敢于探索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具:昆蟲的視頻,各種昆蟲的圖片、標本。
學具:蝴蝶、七星瓢蟲、螞蟻、蜘蛛的仿真模型等。
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了解昆蟲的生命周期較短。
1、這里有一些標本和圖片,我們一塊來看一看。
提問:你認識它們嗎?長得什么樣子?
2、引導幼兒觀察蝴蝶、瓢蟲、螞蟻、蜘蛛,認識名稱。
提問:說說它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有什么特點?
3、引導幼兒觀察蝴蝶,對比瓢蟲、螞蟻、蜘蛛,比較哪個是昆蟲?
小結:昆蟲有六條腿、兩對翅膀。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腹部一節(jié)一節(jié)的。
1、觀看昆蟲的視頻。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見到的昆蟲。
提問:在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昆蟲?長得什么樣子?
1、提問:數一數有幾只昆蟲能除害?它們分別是誰?
2、教育幼兒愛護益蟲、保護環(huán)境。
鼓勵幼兒到戶外觀察昆蟲,大膽向自己的同伴講述。(幼兒教育)。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八
昨天晚上,我聽到窗臺上兩盆化在聊天:
一盆說:我盆里的泥土太硬了;緊緊的裹著我的根部,我吸收營養(yǎng)都困難。你看,我都快枯萎了。
另一盆說:我盆里的泥土松松,軟軟的,我可以盡情的吸收養(yǎng)分。你看,我長得多茂盛。
為什么兩盆泥土會不一樣呢?這里面有什么秘密?
(倒出來看看)。
原來是小蚯蚓在幫花兒松土,花兒才長得茂盛,蔥綠。那我們幫花兒謝謝小蚯蚓。
二、幼兒自主探究,實驗并記錄。
1、小蚯蚓長是得什么樣子的?請你仔細的看一看、摸一摸,觀察一下。每人用盒子拿一條蚯蚓去研究研究。(為幼兒提供放大鏡和透明的小盒)。
交流結果:小蚯蚓長得是什么樣的?
蚯蚓是環(huán)節(jié)動物,細細長長的,沒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上有許多水分,摸上去濕濕的。頭部有環(huán)帶。
2、小蚯蚓是怎么運動的呢?用動作學學。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縮蠕動腹部有剛毛。蚯蚓借助剛毛爬行。
3、小蚯蚓還有什么秘密呢?它到底有多長?蚯蚓在地上會爬,它在玻璃、紙上上會爬嗎?哪里爬得快?它喜歡什么環(huán)境是干干的還是潮濕的?它為什么總是躲在泥土里?他喜歡光嗎?我們來做幾個實驗研究研究。(出示表格)講解操作方法與要求。
實驗一:提供尺量。
實驗二:提供玻璃和馬糞紙。
實驗三:提供手電和紙盒。
實驗四:提供軟硬不同的泥土。
另外:提供筆記錄。
交流探索的結果:
蚯蚓有不同的長度;蚯蚓在玻璃上、紙上也會爬,蚯蚓蚯蚓沒有眼睛,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有光。他喜歡生活在潮濕的泥土中。
三、拓展研究。
我們發(fā)現(xiàn)了蚯蚓的這么多秘密,你還知道蚯蚓的什么秘密?
蚯蚓的糞是寶貝,可以養(yǎng)雞、鴨、魚等。
蚯蚓是中藥,叫地龍。
蚯蚓還是一種菜,營養(yǎng)很好。
現(xiàn)在有一些人養(yǎng)蚯蚓。
(出示信)2008年中國要舉行奧運會,要請小蚯蚓來幫忙,這是為什么呢?
蚯蚓會處理垃圾。
小小蚯蚓真能干,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四、延伸活動:
1、有一條蚯蚓受傷了,我們把它養(yǎng)在教室里,看看它會好嗎?會有什么變化。
2、把蚯蚓送回家.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九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不同的保溫材料保溫時間的不同,有繼續(xù)探索的欲望。
2、學會使用溫度計,初步掌握看刻度的方法。
活動準備:
塑料瓶、冰塊、各種保溫材料、溫度計、黑板。
活動過程:
1、引出主題:
(1)提出問題,展開討論:“要使冰塊在較長的時間里都不融化,有什么辦法?”
(2)幼兒運用原有經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在試驗中進行嘗試:
(1)認識各種保溫用品,引起幼兒實驗的欲望:“在那么多的材料中,你認為哪種材料的保溫時間最長?”
(2)幼兒按自己的想法選材料進行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保溫時間與保溫材料的關系。
3、出示溫度計,介紹溫度計上的刻度表示的意思及使用的方法:
(1)幼兒用溫度計對水溫進行測量。
(2)幼兒看刻度,介紹結果。
(3)將幼兒所說的結果記錄在黑板上,得出結論。
4、引導幼兒再次實驗的興趣:
師:“通過實驗,我們了解了哪些材料的保溫時間長,哪些材料的保溫時間短。那么,每種材料的保溫時間究竟有多長?在區(qū)域活動的時候,你們還可以去試一試?!?/p>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十
3、昆蟲會吃哪些東西?
4、昆蟲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5、你知道哪些昆蟲是有益的?哪些昆蟲是有害的?
你知道多少有關昆蟲的知識?
昆蟲是動物界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凡是有動物存在的的地方都能看到昆蟲,它們廣泛地分布于空中、水中、地表、土壤、動植物的體內及體表。這些昆蟲中有的食肉、有的食植物、有的雜食……它們有的是害蟲,如蝗蟲、天牛、知了、蚊子、蒼蠅等,有的是益蟲,如蜻蜓、螳螂、蜜蜂、七星瓢蟲等,有的有除害的本領,有的沒有除害的的本領。
本次探索性主題活動試讓孩子們從"有趣的昆蟲"的一系列的活動活動中,在觀察和探索中有新的發(fā)現(xiàn),讓孩子們感受昆蟲世界的樂趣。
知識與技能:通過演示文稿,使幼兒進一步感知各種昆蟲。
方法和能力:引導幼兒收集信息,培養(yǎng)他們收集、保存、展示信息的能力。
行為和習慣:通過討論、觀察、操作、信息發(fā)布等活動,使幼兒能從交流中、觀察中、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大膽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
一、準備。
1、根據幼兒的興趣,確定本次主題的主題內容。
2、教師向幼兒介紹主題活動的主要目標、內容,并與幼兒共同策劃活動的進行過程。
3、召開幼兒家長會,交代本次主題活動計劃、內容及需要家長配合幫助的地方。
二、老師、幼兒、家長共同收集有關昆蟲的信息。
目標:滿足幼兒對昆蟲探索的興趣。
1、通過翻閱圖書、資料了解有些什么樣的昆蟲;
2、在家長的幫助下,上網收集有關昆蟲的資料,收集有關昆蟲的圖片等;
4、通過到科技館參觀百蟲展覽,讓幼兒對昆蟲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并拍攝有關昆蟲的錄象和幼兒參觀過程的錄象。
老師對幼兒進行昆蟲資料收集情況的調查,讓幼兒填寫調查表(附表)。
三、師生共同布置和展示收集來的資料和信息。
目標: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并愿意與同伴共享自己的成果。
1、幫助幼兒整理有關資料,并制作成多媒體演示文稿。
要求:引導能力強的幼兒運用簡單的計算機技術,把收集到的有關材料制作成2-3張幻燈片演示文稿。能力弱的幼兒可以以繪畫的形式(電腦繪畫、紙張繪畫)做成幻燈片的樣式,再在老師幫助下制作成演示文稿。
2、通過信息發(fā)布會、展示繪畫作品、展示多媒體演示文稿等形式向大家交流自己收集來的信息。
3、集體墻面布置《有趣的昆蟲》。
四、引導幼兒研究:昆蟲吃什么?
目標:知道常見昆蟲的名稱及。
習性(以什么為食)豐富有關科學知識。
1、出示昆蟲的圖片,引導幼兒回憶所見過的昆蟲,講講名稱以及外形特征。
2、提問:你知道這些昆蟲吃什么東西的?(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商量)。
3、幼兒分組查找資料:可以看百科全書、也可以問老師等等。
4、觀看vcd,然后引導幼兒講述:你看到什么昆蟲,它喜歡吃什么?
5、教師小結:蟬吃樹汁;蜻蜓吃孑孓;蠶吃桑葉;蜜蜂吃花蜜;蜘蛛吃飛蟲;螞蟻特愛吃帶甜味的東西和菜根等雜食;瓢蟲吃菜葉;七星瓢蟲吃蚜蟲;蒼蠅吃腐爛食物,雌性蚊子吸人畜的血等等。
五、引導幼兒研究:昆蟲生活在那里?
目標:知道常見昆蟲的名稱及習性(生存條件)豐富有關科學知識。
1、出示昆蟲的圖片,引導幼兒回憶所見過的昆蟲,講講名稱以及外形特征。
2、提問:你知道這些昆蟲生活在什么地方?(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商量)。
3、幼兒分組查找資料:可以看百科全書、也可以問老師等等。
4、觀看vcd,然后引導幼兒講述:你看到什么昆蟲,它生活在哪里?
5、幼兒操作:把昆蟲分放到天空、水里、土壤的圖片上。
6、教師小結:昆蟲生活在哪些地方?
六、小小昆蟲。
目標:1、比較及說出不同昆蟲的相同地方。
2、選出與所示景物相關的昆蟲。
材料:圖片、記錄表。
1、蜻蜓、蚊子、蒼蠅、螳螂、蜜蜂、蟬等昆蟲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并說出其名稱。
2、向幼兒介紹上述昆蟲的身體各部位的名稱,與幼兒一起數其數量,并記錄在記錄表上。
3、引導幼兒進行比較其相同的地方,例如:它們同是有1個頭,1節(jié)胸部,1節(jié)腹部,6只腳等。
4、與幼兒一起總結:昆蟲的身體可分頭、胸、腹三部分,有6只腳和2只眼睛。故此,蝴蝶、蜻蜓、蚊子、蒼蠅、蟑螂、蜜蜂、螞蟻都屬于昆蟲類。
5、向幼兒介紹凡對人類生活有貢獻的昆蟲是益蟲;危害人類健康、有破壞性的昆蟲是害蟲。請幼兒說出益蟲的名稱及對人類的貢獻,并說出害蟲的名稱和害處。
6、讓幼兒操作:填圖材料。
七、建立幼兒關于昆蟲的個人網站。
目標:發(fā)展運用計算機站點展示信息的能力,使幼兒進一步感知各種昆蟲。
1、教師幫助幼兒一起創(chuàng)建自己的網站。
要求:能力強的幼兒與能力較弱的幼兒互相結對,生生互動。
能力強的幼兒能在教師提示下嘗試創(chuàng)建2張網頁左右的網站。
能力較弱的幼兒可回家讓家長幫助共同制作網站。
2、幼兒之間互相瀏覽他人的網站內容。
八、科技活動《昆蟲保安大隊》。
目標:1、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會用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判斷和推理,進一步鞏固和積累昆蟲方面的經驗。
2、知道昆蟲與人類的關系,萌發(fā)愛益蟲、愛自然的情感。
(一)破譯招聘啟事。
1、出示圖夾文形式的招聘啟示,請幼兒猜猜招聘啟示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
2、出示報名者(昆蟲和非昆蟲若干),讓幼兒回憶昆蟲及其它動物的名稱。
(二)區(qū)分昆蟲和非昆蟲。
1、揭開第一個條件(是昆蟲和不是昆蟲),讓幼兒猜測。
2、幼兒根據條件互相合作將昆蟲與非昆蟲放到合適的分類圖中。
3、各組代表介紹本組的方法:是根據昆蟲的什么特征來分的?教師根據幼兒說的分法在大的分類框架圖中一一示范分出。
4、小結:昆蟲有三對足、一對觸角,大多。
數昆蟲還有翅膀。
5、檢查糾錯。
(三)區(qū)分益蟲和害蟲。
1、揭開第二個條件(益蟲和害蟲),讓幼兒猜測。
2、幼兒根據條件合作將益蟲和害蟲放到適合的分類圖中。
3、各組介紹,老師根據幼兒說的一一示范出。
4、小結、檢查和糾錯。
(四)判斷能否除害。
1、揭開第三個條件(會除害與不會除害),讓幼兒猜測。
2、幼兒根據條件合作將會除害與不會除害的昆蟲分別放到合適的非類圖中。
3、各組代表講述分放的理由,老師根據幼兒說的進行示范。
(五)成立昆蟲保安大隊。
請幼兒宣布成立昆蟲保安大隊的名單,并以開慶祝會的形式結束。
九、我最喜歡的昆蟲。
目標:鞏固幼兒對昆蟲的名稱、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和生存條件的認識。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愛護動物的情感。
1、幼兒在墻面布置《有趣的昆蟲》前圍坐成一圈,并引導幼兒回憶參觀百蟲館時所見過的昆蟲,自由地講講名稱、外形和生活習性。
2、引導幼兒講講自己最喜歡的昆蟲,說說它的名稱、特點、生活習性、生存條件,并說出自己喜歡的原因。
3、出示昆蟲頭飾的范例,引起幼兒制作的興趣。(半成品)。
4、幼兒制作,教師指導,做完后戴到頭上進行游戲。
十、活動展示。
向全園師生展示這次主題活動的有關照片、圖片、繪畫、美工作品、書面資料、電腦資料、教師制作的模擬網站等等內容,全園師生資源共享。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十一
1、能將常見的昆蟲區(qū)分害蟲和益蟲。
2、認識常見昆蟲的食物,模仿昆蟲的三種基本運動形態(tài):飛、爬、跳。
3、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1、昆蟲頭飾二十一個。
2、昆蟲拼圖四張,畫架四個。
3、昆蟲圖卡若干,食物圖卡若干。
4、音樂帶、錄音機。
5、森林場景,益蟲的家和害蟲的家。
一、認識昆蟲。
1、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玩拼圖游戲,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昆蟲?請小朋友把拼圖背面的雙面膠撕下,并把撕下的膠帶紙放在筐里”幼兒操作,教師將拼好的拼圖放在畫架上展示,每組請一位幼兒回答。
2、師:“蝴蝶屬于什么?螞蟻呢?”“為什么說它們是昆蟲?”幼兒回答昆蟲的基本特征。
3、師:“除了蝴蝶、螞蟻、螢火蟲和七星瓢蟲外,還有什么也是昆蟲?”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卡。
1、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請小朋友們每人找一個昆蟲頭飾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蟲,想一想它是怎么運動的,它愛吃什么?!庇變簩ふ也⒋魃项^飾。
2、師:“請小昆蟲們用自己的動作隨音樂來尋找食物?!狈乓魳?,教師帶領幼兒到森林場景中尋找食物圖卡。
3、師小結:“小昆蟲做得真好,請小朋友說一說你是什么昆蟲,你是怎樣行動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請5~8位幼兒回答。
三、益蟲和害蟲。
1、師:“蜜蜂采花蜜傳播花粉,對人類有幫助,我們叫它益蟲;蒼蠅呢會傳播細菌,給人類帶來疾病,對人類有害,我們叫它害蟲。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呢還是害蟲?!?/p>
2、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天快黑了,小昆蟲們要回家了,我們來找家,益蟲的家在這邊,害蟲的家在那邊?!庇變赫壹?。
3、教師小結,幫助找不到家或找錯家的幼兒正確認識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十二
1、了解蟋蟀、蝗蟲等昆蟲基本特征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了解昆蟲和人們的關系。
3、能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活動準備 ppt課件:秋天有哪些昆蟲
1、小朋友,你們喜歡昆蟲嗎?
你知道那些昆蟲嗎?誰想說一說。
2、小朋友已經知道秋天有哪些昆蟲嗎?
你們想知道這些昆蟲的秘密嗎?
ppt課件:秋天有哪些昆蟲
(1)圖上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2)它長的什么樣?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蟋蟀?
(3)蟋蟀喜歡在什么地方生活?
(4)蟋蟀都會叫嗎?為什么?
(1)蜻蜓長的什么樣子?
(2)數一數有幾對翅膀?幾對腳?
(3)蜻蜓的頭上有什么?
重點讓幼兒了解蜻蜓的眼睛。
(4)什么時候能看到很多的蜻蜓而且飛的很低?
(下雨前)
(1)請幼兒觀察螳螂的外形特征
讓幼兒根據圖片,互相講一講。
(2)螳螂有幾對翅膀,幾對足?最前面的一對大足長的像什么?
(3)螳螂喜歡捉什么吃?
喜歡捕捉活蟲,特別是以運動中的小蟲為食 。
(1)認識蝗蟲的外形特征
(2)蝗蟲在什么地方生活?
(3)蝗蟲吃什么?(農作物)
小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昆蟲
昆蟲的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隊翅膀;腹部一節(jié)一節(jié)的兩側有氣孔,是呼吸用的。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為什么?
2、昆蟲里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我們該怎樣對待昆蟲里的益蟲和害蟲?
我們應該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捉和殺死益蟲。
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給益蟲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生存環(huán)境。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十三
(1)教師分別說出蟋蟀、螳螂的謎面,請幼兒猜猜是什么,猜對后出示裝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發(fā)幼兒觀察的興趣。
(2)請幼兒自由觀察蟋蟀、螳螂,滿足好奇心。
2.分組觀察記錄,比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異同。
(1)教師交代觀察要求:4-5名幼兒分為一組,一起觀察蟋蟀和螳螂??匆豢此鼈兩砩隙奸L了什么?是什么樣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請一位幼兒把大家的發(fā)現(xiàn)在記錄表里圈記出來。
(2)幼兒分組進行自由觀察和交流。教師加入幼兒的觀察,一起交流發(fā)現(xiàn),解答幼兒的疑問,重點指導幼兒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比較兩只昆蟲的異同。
(3)展示觀察記錄,分享觀察收獲。請幼兒根據觀察記錄,說一說在蟋蟀和螳螂身上的發(fā)現(xiàn)。教師對幼兒的介紹進行提升總結,提出昆蟲的概念和特征。
提問: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稱是什么?
小結: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條腿,兩對翅膀都會飛,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
3.引導幼兒討論、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習性。
小結: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叢里,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多種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叢或磚塊的下面,喜歡夜里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fā)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蟲。
4.閱讀幼兒學習資源,拓展幼兒關于昆蟲的經驗。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
幼兒園中班教案|幼兒園中班教學計劃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十四
(1)笑聲。
(2)哭聲。
(3)打呼嚕聲。
請小朋友睜開眼睛。
2、剛才,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讓幼兒說一說聽到的聲音,引起幼兒聽辨的興趣。
3、你們還想聽其他的聲音嗎?
請小朋友再閉上眼睛。
(1)吃東西的聲音。
(2)打噴嚏。
(3)鐘表的秒針。
回答老師,聽到了什么聲音?(幼兒自由發(fā)言)。
二、認識聲音。
1、你們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實驗:敲鼓。
(通過實驗讓幼兒理解物體的震動)。
讓幼兒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師用鼓槌敲幾下,讓幼兒通過。
耳聽、手模、眼看、感知物體發(fā)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2)小朋友用什么能聽到聲音?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耳朵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fā)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后傳給大腦。
(3)你們知道耳朵除了能聽聲音,還有什么作用嗎?
告訴幼兒,我們的耳朵還能幫助我們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們一定要保護耳朵!
三、幼兒操作,感知震動產生聲音。
1、請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這些小鈴、小鼓、木魚等玩具。
提醒幼兒邊敲邊觀察,注意聽不同的物體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讓幼兒感知物體發(fā)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小結: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我們用耳朵來聽各種聲音。
2、討論什么樣的聲音好聽。
(1)播放音樂。
(2)播放噪音。
讓幼兒感知樂音和噪音,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相互說一說各種聲音,
好聽的聲音,不好聽的聲音。
四、游戲:聽一聽。
1、幼兒兩人一組,其中一人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另一名閉上眼睛傾聽,
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過游戲讓幼兒知道不同的聲音可以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如:敲門有人來了,打呼嚕有人在睡覺等。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十五
1、用簡單明了的語言描述常見昆蟲的基本特征和習性。
2、嘗試總結昆蟲的共有特征。
嘗試總結昆蟲的共有特征。
3、搜集昆蟲標本。
4、昆蟲的基本特點。
一、將掛圖的各個部分用紙遮擋起來,出示掛圖后,先打開“這些都是昆蟲嗎?”部分,請幼兒觀察圖片并說出自己認識的蟲蟲。
1、我們已經研究蟲蟲很長時間了,這些蟲蟲你們都認識嗎?它們是誰?
3、到底昆蟲是什么樣的呢?怎樣才算是昆蟲呢?
二、再打開“怎樣才算是昆蟲?”部分,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表達自己的觀點。
1、看看這里的蟲子,它們都是昆蟲,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2、它們都有觸角嗎?觸角是長在哪里的?觸角的作用是什么?
3、它們的腳都有幾只呢?
三、結合幼兒用書,讓幼兒自主探索更多關于昆蟲的知識。
1、這里還有幾個關于昆蟲的問題,你想了解哪一個?
2、聽一聽這個問題,再到你的書中尋找答案。
四、幼兒自主閱讀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鼓勵幼兒說清楚自己的發(fā)展。
1、昆蟲喜歡吃什么?
2、在哪里可以找到這些食物。
五、出示昆蟲標本,請幼兒仔細觀察其中的昆蟲,說一說這些昆蟲外形的特點。
六、記錄幼兒更多的問題。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十六
1、對平衡現(xiàn)象感到好奇,有探索的欲望。
2、嘗試保持平衡的方法。
水彩筆,蝴蝶20只;每組回型針、橡皮泥若干。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探索興趣。
蝴蝶想穩(wěn)穩(wěn)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行嗎?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4、引導幼兒觀察手指抵在蝴蝶的什么部位,才能保持平衡,并在此位置上用筆作上標記。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探索興趣。
不抵在這個部位,但能讓蝴蝶穩(wěn)穩(wěn)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行嗎?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4、得出結論:將手指抵在加上重量的翅膀一側。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探索興趣。
在蝴蝶的一側加上重量,蝴蝶還能穩(wěn)穩(wěn)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嗎?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4、得出結論:在蝴蝶另一側加上相同重量的物品。
重心移動,將手指抵在加重的翅膀一側。
1、給蝴蝶涂上顏色。
2、在音樂聲中,蝴蝶停在幼兒手指尖上翩翩起舞。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十七
一、教學目標:
1、在師生聽故事,講故事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圖畫記住故事的內容。
2、培養(yǎng)孩子認真聆聽的習慣,激發(fā)孩子們豐富的想象能力。
3、圖文結合,體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
4、引導孩子體會一個個阻止太陽掉下來的動物就像一個個天然的、稚嫩的孩童,而這個傻傻的故事背后正是孩童式的本能和無畏。
二、教學重點。
圖文結合,引導孩子理解故事。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孩子體會一個個阻止太陽掉下來的動物就像一個個天然的、稚嫩的孩童,而這個傻傻的故事背后正是孩童式的本能和無畏。
四、教具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引入課堂: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繪本是《別讓太陽掉下來》。
(二)聽故事,講故事。
1、一群小動物在山上玩耍,他們都有誰呢,小牛、小貓、大熊貓母子、小皮猴、還有小鳥、小松鼠、袋鼠母子,他們每個人都穿著古樸的小花衣,非??蓯?。
小牛本來是個黑牛,但是他的角、尾巴和背上裝點了花樣。
小皮猴是黃顏色的,他有紅眼圈,額頭、手腳都有花紋。
還有小貓,哎呀,差點看成了小老虎,沒有“王”字,嗯,確定是小貓呢。(小朋友們看著是不是覺得眼熟呢?因為啊,這些小動物的形象都來自于民間,牛是陜西泥玩具,猴子、小貓、鳥則是河南的民間玩具。再看整本書的色彩,以金色和紅色為主,這也是有來由的。同時以方、圓、半圓來分割畫面,這些都具有漆器的特點,也讓這本書更有“中國味”。)。
2、發(fā)現(xiàn)了太陽,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3、“太陽怎么往下掉”,怎么辦呢?(小動物們非常著急!)。
(1)小鳥用藤條把太陽捆住。
(2)小猴子想用竹竿撬起太陽。
(3)松鼠們用松果堆起了松塔,想托住太陽。
(4)我們的小黑牛倒立,想用腳頂住太陽。
(5)最終太陽還是掉進了地里。大家又開始挖太陽。挖著挖著,大家又困又累,都躺在地上睡著了。黎明時分,大家驚喜的發(fā)現(xiàn),太陽終于又被他們“挖”出來啦。
(三)、總結。
把太陽下山想象成“掉”下來,而小動物們想盡辦法不讓太陽掉下來,正是孩子們天真無畏的想法。日常生活中,我們面對孩子們所做的一些看似冒險的事情,會不約而同地去嚴厲阻止,往往會阻斷孩子探索世界的勁頭。我們不妨適當放手,讓孩子們去嘗試一些新鮮事物,激發(fā)他們探索自然界的興趣,和他們一起體會童真和童趣。
(四)、認識作者。
(1)郭振媛/文一個喜歡孩子,熱愛寫童話書的人。
(2)朱成梁/圖1948年出生于上海,學生時代在蘇州度過。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專業(yè)。主要作品有:代表中國參與《地球的一天》的創(chuàng)作,以及《火焰》《團圓》《棉婆婆睡不著》《老糖夫婦去旅行》等。曾獲豐子愷圖畫書首獎、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兒童圖書、野間兒童圖畫書插圖佳作獎、博洛尼亞插畫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年度作家獎等獎項。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十八
活動目標:
1、利用游戲操作活動,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認識時針、分針。
2、學會看整點,發(fā)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yǎng)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款式小鬧鐘。自制一座大鐘(教師用),自制小鐘若干。
教學過程:
1、對,就是鬧鐘。今天鬧鐘的一家來到了我們這里,我們歡迎他們。
2、我們一起逛超市:引導幼兒觀察鐘面上的指針和數字。
師:我們一起看一看他們身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誰來說一說。
時鐘上有數字1—12,12總在上面,6總在下面。這些鐘都有兩根針,一根長針,一根短針。(這根長長的針叫做分針,短短的針叫做時針。
3、時鐘的`作用?(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時鐘不停的走動,為人們顯示時間,人們按時進行工作、學習、休息,給人們帶來有規(guī)律的生活。)。
1、長針和短針轉的時候,它還有一個小秘密。長針跑得像小白兔一樣快,短針像小烏龜一樣慢,長針跑一圈,短針只跑一格(可讓幼兒一起做出動作加深印象)。
2、教師師范撥一次時鐘,提問:長針跑一圈,短針跑多少呢?(一格)就是一個小時。
1、現(xiàn)在老師要教小朋友來認識時間了,現(xiàn)在長針指到12,短針指到。
幾就是幾點了。(長針指到12,短針指到3,就是三點整了)可重復幾次。
2、教師說幾個時間,請幼兒操作(如:7點鐘該起床了,8點鐘該上學了,5點鐘該放學了等等)。
幼兒扮成小白兔,教師扮成大灰狼,小白兔問:老狼老狼幾點了,老狼不說話就在時鐘上撥點,如撥3點,然后幼兒看時鐘就說啊三點了,教師一撥12點小白兔就跑回家。
3、"時鐘時鐘幾點鐘了的游戲"教師當小鬧鐘,小朋友問:時鐘時鐘幾點鐘了?教師敲鈴鼓,敲幾下就代表幾點鐘了,(如:敲4下,就代表4點鐘了),請小朋友表示出來。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通過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你都認識了鐘面,知道鐘面上有12個數字,認識了時針、分針和它們的特點,學會了認整時,并能自己撥出正確的時間。希望你們能合理安排時間,做個珍惜時間的好孩子。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十九
1、了解電子計算器的基本部件(顯示屏及按鍵),并初步學習操作電子計算器。
2、知道電子計算器的基本功用及優(yōu)越性。
3、擴大幼兒眼界,增加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1、思考:你們帶來的這樣東西叫什么名字?
電子計算器是做什么用的?
2、小結:電子計算器是一種計算工具,人們用它算賬,用它計算數的多少。
1、思考:電子計算器是什么形狀?上面有什么?下面又有什么?
2、在實物展示儀上組織幼兒進一步觀察外形。
1、小朋友相互學習,找出自己計算器上的開關,學著用計算器做加減運算題。
2、請兩位小朋友在計算器上用電子計算器做加減數學題。
小結:操作計算器運算加減的方法。
4、計算機出加減題,大家用計算器進行演算比賽。
1、思考:電子計算器有哪些優(yōu)點,為什么大家都喜歡用它?
2、小結:電子計算器算得快,算得準,攜帶方便。
1、人類祖先類人猿用石頭計數;
2、人類進化了,人們用繩子打結計數;
3、后來人們發(fā)明了算盤;
5、還有更先進的計算工具“計算機”,能在幾秒鐘內計算出幾億個數。
幼兒園大班科學認識昆蟲教案篇二十
1、了解昆蟲的重要性,樂意保護益蟲。
2、了解生物鏈,知道昆蟲在里面扮演的重要角色。
3、能用“假如沒有……就……”句型描述沒有昆蟲的后果。
幼兒課本,各種昆蟲的圖片,青蛙、蛇、老鷹等圖片,各種昆蟲的頭飾。
活動過程。
——師:你們知道世界上什么動物數量最多?(昆蟲)。
——師:假如世界上沒有昆蟲會怎么樣呢?
——蜜蜂、蝴蝶:它們是傳播花粉的使者,它們飛來飛去為某些植物的繁殖后代忙碌著,假如沒有蜜蜂蝴蝶,這些植物可能無法開花結果,甚至滅絕。
——七星瓢蟲、蟬、蜻蜓等:它們可以為我們提供殺滅農作物及樹木害蟲的無償服務。假如沒有它們,害蟲會越來越多。
——蠶:它吐出來的絲可是天然紡織材料,假如沒有蠶,我們就沒有柔軟舒適的絲綢衣物穿了。
——屎殼螂:它會分解動物的糞便,幫我們美化環(huán)境。
小結:昆蟲為我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許多的幫助,我們不能沒有它們。另外,昆蟲也是許多動物的美餐,是許多動物生存的最基本的條件,是食物鏈中最重要的一節(jié)。
——鳥類、青蛙等它們都以昆蟲為食,假如沒有昆蟲它們就會缺乏食物而死亡。青蛙是蛇的主要食物,假如青蛙滅亡了,蛇沒有了食物也會滅亡。蛇是老鷹的食物,假如蛇滅亡了,老鷹沒有了食物也要滅亡。在整條生物鏈里面,少了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會引起整個自然界的大災難。
——教師小結:昆蟲的種類很多,它們?yōu)槲覀兊纳a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不能沒有昆蟲。
——請兩個幼兒手拉手做一個圈,其余小朋友戴上昆蟲的頭飾,這兩個幼兒用圈去抓昆蟲,抓到的是益蟲就要說對不起,然后放走,抓到的是害蟲就要把它抓住,換人再游戲。邊游戲邊唱歌曲:許多昆蟲飛呀飛,飛呀飛,飛呀飛,許多昆蟲飛呀飛,快快抓害蟲。(套用倫敦大橋的曲調)。
可以讓幼兒補充生物鏈條的內容。
體育游戲:天敵來了。玩法:幼兒模仿某一昆蟲四散活動,當教師說青蛙來了,幼兒跑回昆蟲的家。然后扮演青蛙跳,當教師說蛇來了,幼兒跳回家。接著幼兒扮演蛇學蛇爬,教師說老鷹來了,老鷹飛回家。
益智區(qū):將昆蟲和其他動物圖片投放區(qū)域,兩位幼兒猜拳,輪流找生物鏈上的動物,誰先排好生物鏈誰贏。
主題展示區(qū):張貼生物鏈條的`內容。
請家長協(xié)助幼兒找一些與生產生活相關的昆蟲,并跟幼兒解釋這些昆蟲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昆蟲分很多種類,有些昆蟲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有些昆蟲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擾,我們要消滅它們。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355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