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有感(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1-14 21:33:42
最新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有感(五篇)
時間:2022-11-14 21:33:42     小編:admin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有感篇1

1937年10月,戰(zhàn)火紛飛的上海。一家書店的門口早已排起了長龍。不一會兒,上海的市民便幾乎人手一本名為《西行漫記》的書。這讓轉戰(zhàn)延安、消息被封鎖多年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完整而鮮活地展現在了世界人民的面前。本書的作者埃德加斯諾先生同樣也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轟動。

1936年,埃德加斯諾任幾家西方媒體的駐華記者。同年6月,因為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好奇,他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層層風險,終于來到了這令人好奇和向往的紅色世界。在旅居“紅區(qū)”期間,斯諾采訪了多名中共領導人,從他們口中獲得了許多此前不為人知的寶貴信息,并將這些消息如實記錄于書中。而這本書也開創(chuàng)了近現代寫實類作品的先河。

我無法想象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在國民黨的高壓統(tǒng)治下逆風成長的。讀過這本書,我終于明白了民心的重要性。比如在長征的途中,我們的部隊不但不動人民群眾的一針一線,有時還把為數不多的軍糧分給當地貧苦的鄉(xiāng)親們。正因為如此,村民們也踴躍參軍,他們的加入也在長征結束后的戰(zhàn)爭勝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這,就是民心的力量。

正是因為解放軍和共產黨,我們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作為青少年我們也要努力學習,為了祖國變得更美、更和諧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仿佛看到有一顆耀眼的紅星,在亞洲的東方,放出璀璨的光芒!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有感篇2

最近讀了本好書——由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撰寫的《紅星照耀中國》。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流暢文筆。作者通過他在紅色中國游覽的經歷向我們闡述了一個又一個關于紅軍,關于蘇維埃政府領導人,關于剿共戰(zhàn)爭,關于農民起義等精彩的故事。故事主線是共產黨和國民黨在持續(xù)內戰(zhàn)時,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國共停止內戰(zhàn),與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組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保護疆土。

這本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那次在1936年發(fā)生的著名事件——西安事變。面對日本帝國主義者的大肆侵略,而國民黨則對此不管不問。領袖蔣仍舊主張“剿共”戰(zhàn)略。張學良少帥和他的東北軍參與了抗日隊伍,他面對蔣的頑固看法,多次向他勸說仍無動于衷。于是他和楊虎城將軍各自的軍隊秘密潛入南京蔣所在地,逮捕了蔣。從此,共產黨達成意見,決定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與廣大勞動人民組成抗日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后來,蔣被釋放回南京,張學良因觸犯規(guī)矩被判了十年的有期徒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面對外來的侵略者,我們不能不管不問,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國共之間要停止內戰(zhàn),和平相處,共同抗日,只有中國人民團結起來,組成強大的力量,才能將日本打出國界。

這本書我歸納了一個亮點寫作特征:景物描寫優(yōu)美。其實吧,這本書主要內容是記載革命歷史的,景物描寫較少,但每一處都值得細細品讀。作者使用優(yōu)美的詞語概括景物的特征,在生動之余也很簡潔明了;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排比、引用,這么多為文章增色不少的修辭手法,作者都將它們運用得淋漓盡致,真是錦上添花了??!同時,景物描寫也具有代入感和渲染氣氛的作用,作者的描寫讓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一種貼切且具有美感的畫面,也感受到了作者要表達的意境。

通過閱讀這本名著,我充分感受到祖國人民的抗日激情和工農紅軍堅強不屈的意志,以及幫助廣大農民百姓。了解了我國的一段黑暗屈辱的歷史,讓我的內心更加樹立起愛國熱情。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有感篇3

讀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我感受頗深。

毛澤東,我們偉大的領袖。一個平易近人,富有幽默感、樸素的人。在長征途中,毛澤東和他的夫人只是住在兩間窯洞中,四壁簡陋,空無所有,僅僅掛了一些地圖。雖然他做了十年的紅軍領袖,千百次沒收了地主、官僚和稅吏的財產,可是他所有的財物卻依然只是一卷鋪蓋和幾件隨身的衣物。他一點也沒有領導的架子,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伙食普通,衣著簡樸。

毛澤東認真研究哲學,一絲不茍。有一陣子作者向他采訪共產黨的黨史,中途一次一個客人帶來幾本哲學新書給他,于是他要求作者改期再談。在接下去的三四天中,他專心讀書,似乎其他什么都不管了。他是一個專心致志、一心一意的人。

毛澤東每天工作十三四個小時,他堅持不懈,不屈不撓,不是一下子就這樣的。少年時代的他在父親的田里干過苦活,在學??炭嘧x書,與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鍛煉他們自己。他們知道中國的未來需要他們有忍受最大艱難困苦的能力。

毛澤東是一個重感情,有著相當深邃感情的人。當他講到在戰(zhàn)爭死去的同志或由于饑荒引起的大米暴動中的死人事件時,他的眼睛總是濕潤的,他和紅軍戰(zhàn)士們共進退,因為有了他卓越的指導,紅軍變得更加強大。

讀了書中的三四篇,文章內容豐富多彩,我知道了好多事情,里面的情節(jié)深深影響了我。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有感篇4

1936年6月,埃德加·斯諾穿過國民黨的防線,進入華北地區(qū)的紅色區(qū)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采訪紅軍的西方記者。作為記者,他想去那是自由地探尋真相。在這片他逐漸了解并熱愛的土地上,他目睹了中國饑荒爆發(fā)和腐敗的人地社會現象。

要前往西北的蘇區(qū),他必須穿過蔣介石政權的重重封所鎖,這段旅程因而險象環(huán)生。但是斯諾有非常多的問題他想要找到答案——中國共產黨是一些什么?他們的目標是什么?他們真的準備和蔣介石建立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他們運用的是怎樣的軍事戰(zhàn)術?沒有任何人確切地知道答案,所以斯諾為了解答他和其他人心中的疑惑,不畏險阻進入了蘇區(qū)。

斯諾為我們展示了一群有血有肉的紅軍戰(zhàn)士和那些偉大的領導人物。他描述他們的言談舉止,追溯他們的家庭環(huán)境和青少年時代,試圖從其出身和他成長經歷中,找尋他們成為共產黨人的原因。通過訪談與對話,他還搜集到大量有關長征的第一手資料,并在這個作品中描述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經過,向全世界全面報道了這一舉世無雙的軍事壯舉。此外,他還深入紅軍戰(zhàn)和根據地老百姓之中,對共產黨的基本政策、軍事策略、和紅軍戰(zhàn)士們的生活,和陜北根據地的社會制度,教育等情況做了廣泛的調查,讓全世界知道了為什么紅軍沒有任何軍事物資卻能繼續(xù)生存并擴大隊伍。

這正如“紅星”這個字其含義: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色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有感篇5

1936年,斯諾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為基礎,客觀公正地向全世界報道了中國共產黨與紅軍的真實情況。

這本書中令我記憶深刻的章節(jié)是“蘇維埃掌權人物”,這章主要人物是毛澤東主席。斯諾與毛澤東主席談了許多夜晚,也從士兵和共產黨員口中知道了他的不少故事。毛澤東作為共產黨的領袖,但他卻沒有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他有著中國農民質樸純真的性格,生活上與共產黨員們平等,卻每天工作十三四個小時,常常到深夜才休息,讓我不僅對他肅然起敬。

再想想現在生長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有時遇到一點困難便想著放棄,但溫室里的花朵怎能開得熱烈?我們應學習他不畏艱苦的環(huán)境仍堅持工作,勇敢地克服困難,盡自己的一份力守護祖國,守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紅軍長征路途中遇到的困難與磨難數不勝數,但他們都不曾放棄,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我們有嗎?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沒有”,在學滿分作文網習任務日益繁多的今天,有多少同學能堅持每天早起讀書?有多少同學能堅持每天多刷一道或幾道題?有,但并不多,我們應懂得堅持的意義,不要半途而廢。

說到紅軍,就不得不提起軍隊。在斯諾看來,他感受到了紅軍高度的政治覺悟,認為紅軍是中國唯一一支從政治上來說是鐵打的軍隊,紅軍向來都是并肩作戰(zhàn),軍官們習慣說“弟兄們,跟我來!”而不是“弟兄們,向前沖!”同樣是六個字,差別卻是很大的,第一種是把自己與士兵放在了同一個位置,與士兵們心連心,而不是指使別人,我想這種平等待人的氛圍也是紅軍為什么能贏得勝利的原因。

在許多年后的今天,我們閱讀著這一本書,通過這一張張書頁仿佛回到了那個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仿佛看到了他們留下的鮮血,仿佛看到了他們的高尚品德。我覺得我們應學習他們?yōu)橹腥A崛起克己奉公的無私,這段歷史刻印在我的心中,已經無法磨滅,我們不能辜負現在的美好生活,把握好當下,美好的未來在前方。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273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