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記念劉和珍君教案 課文紀念劉和珍君的知識點篇一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寥落、桀驁、屠戮、浸漬、菲薄、租賃、隕身不恤、長歌當哭”等詞語意義。
過程與方法:
1、 學會采用勾摘錄關(guān)鍵詞語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理清全文思路。
2、 提高理解句子含義以及表達作用的能力。
3、 訓練并培養(yǎng)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及其御用文人的兇殘卑劣,學習
愛國青年的革命精神。
重點難點:1、理清文章思路,深入體會作者的悲憤之情。
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語句。
教學方法:朗誦、品讀、討論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有一人被譽為“民族魂”。他時刻以深沉的情懷、睿智的目光關(guān)注著我們民族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時,舉國哀悼,舉世震驚。一友人送對聯(lián)以示悼念:
譯書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lǐng)吶喊
先生已經(jīng)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這位吶喊者便是魯迅。今天我們來學習《記念劉和珍君》,看一看魯迅是怎樣為革命、為正義、為青年吶喊的。
二、關(guān)于作者:
1、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奠基人。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小說、雜文、散文和詩歌。創(chuàng)作現(xiàn)代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我們熟悉的作品還有《阿q正傳》、《孔乙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祝?!?、《故鄉(xiāng)》、《社戲》等等。
2、 解題:(1)《記念劉和珍君》從題目看,這是一篇什么性質(zhì)什么體裁的文章?(提示:紀念性的回憶文章,屬記敘文。)
(2)關(guān)于題目中的“記”字相當于“紀”字,并不是另有其意,不能把“記念”一詞理解成“記敘、懷念”。在白話文剛剛興起時,人們有時不能嚴格界定字詞,如文中“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中“那”實為“哪”字,魯迅當時用“記念”一詞,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紀念”。
(3)劉和珍,是一名在“三?一八”慘案中遇害的北京女子師范大學英文系的學生。1926年3月,大沽口事件發(fā)生。18日清晨,身為學生自治會主席的劉和珍,動員組織同學集會游行。中午她扛著白底黑字大校旗,沖入段祺瑞執(zhí)政府左邊大門,昂立人群中。身中七彈,壯烈犧牲,年僅22歲。
君:是對人的尊稱。
3、背景鏈接 “三?一八”慘案是繼“五卅慘案” 后,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對中國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殺,它的直接導火線是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1926 年3月12日,為了幫助奉系軍閥張作霖消滅馮玉祥統(tǒng)帥的傾向革命的國民軍,日本海軍駛?cè)氪蠊量?,炮擊國民軍。國民軍開炮還擊,日艦被迫退往塘沽。大沽口事件發(fā)生后,3月16日,日本帝國主義糾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國,借口國民軍違反《辛丑條約》,向段祺瑞政府提出種種無理要求,并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國軍隊,準備武力進攻。日本等帝國主義國家悍然侵犯中國主權(quán)的強盜行徑,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3月17日,部分學校團體代表到國務院請愿,執(zhí)政府衛(wèi)隊竟用刺刀刺傷代表多人,廣大群眾更加憤怒。3月18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門前集會抗議,會后到執(zhí)政府前請愿。段祺瑞竟命令衛(wèi)兵向請愿群眾開槍,并用大刀鐵棍追打砍殺,打死打傷200余人,制造了屠殺愛國人民的“三?一八”慘案。劉和珍等在遇害者之列。3月18日下午,魯迅先生正在西三條寓所寫《無花的薔薇之二》,噩耗傳來,他無比憤怒,在文末特地注明了時間,并把3月18日稱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3月25日,女師大師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劉和珍,楊德群烈士,魯迅親自參加了追悼活動。劉和珍是魯迅先生的學生,是位愛國的熱血青年,她的犧牲給魯迅先生帶來了莫大的悲哀,而當時的反動文人還在一些刊物上發(fā)表文章對愛國青年進行污蔑、中傷,致使魯迅先生悲憤之極,4月1日,他飽蘸著血淚,用慍怒而悲憤的筆調(diào),寫下了《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文章。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默讀課文,為每一節(jié)加一個小標題,理清作者思路,梳理結(jié)構(gòu) 明確:①寫作緣起,紀念死者。
②喚醒庸人,牢記血債。
③劉和珍概況。
④劉和珍遇害。 ⑤劉和珍遇害經(jīng)過。
⑥“三?一八慘案”教訓。
⑦慘案的意義。
2、再讀課文,回答問題:
(1)哪幾個小節(jié)集中寫了劉和珍君?
明確:
三、四、五節(jié)是紀念的主體部分(生前事跡,遇難經(jīng)過) (2)第一、二小節(ji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結(jié)合文章題目思考) 明確:交代寫作的緣起。
(3)第六、七小節(jié)又起什么作用? 明確:揭示這次事件的教訓和意義。
四、研習課文第一部分(1.2) 1.齊讀課文,提問思考
(1)文中作者的筆觸涉及到哪幾類人?對每一類人作者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第一類:愛國青年,突出的代表是劉和珍,還提到楊德群、張靜淑 作者的感情是:沉痛悼念,表達敬意——頌揚其勇毅,稱她們的“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第二類:是反動勢力,包括段其瑞執(zhí)政府(或稱“當局者”)、“幾個所謂學者文人”(或稱“有惡意的閑人”“流言家”)。 作者控訴他們的暴行、痛斥他們無恥下劣。
第三類:是處在中間狀態(tài)的所謂“庸人”(或稱“無惡意的閑人”) 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渴望并呼喚他們“爆發(fā)”
(2)文章反復提到“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又說“我實在無話可說”,該如何理解?
明確:第一處是有必要悼念烈士; 第二處是有必要揭露這一場暴行;
第三處是有必要在人們快遺忘的時候來總結(jié)教訓意義。
這句話三次出現(xiàn),實際上是強調(diào)了作者寫作目的有三:①悲痛的悼念②憤怒的揭露③沉痛的總結(jié)
五、作業(yè):
齊聲朗誦第二部分,課后背誦。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文章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的表達技巧,重點體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2.結(jié)合文本分析劉和珍君的人物形象 3.品析文章關(guān)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學習過程】【合作探究】
一、檢查復習: 首先齊讀第二部分,然后請個別學生背誦。及時肯定完成背誦任務的學生,并鼓勵未完 成背誦的同學加倍努力。
二、 研習第二部分
劉和珍在“三一八”慘案中犧牲了,年僅22歲。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隕落了,如一只傲放的鮮花凋零了。對國對民族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巨大的悲劇,魯迅曾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那么劉和珍身上有價值的東西是什么?
活動1:請同學們自讀第二部分,思考歸納:課文記敘了劉和珍的哪些事跡?從這些事跡中你能認識到劉和珍是怎樣的一位青年?(從文中找出根據(jù)) 事跡 性格
事跡:⑴生前愛看魯迅文章;
⑵生活雖艱難,毅然預定了全年的《莽原》;
⑶成為學生自治會成員;
⑷常常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
⑸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⑹不屈勢力,反抗反動校長;
⑺“欣然前往”參加請愿運動; ⑻中彈犧牲。
性格特征:溫和、思想進步
劉和珍是一個渴求真理與進步,富于斗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溫和善良而又有思想、有愛國熱忱的青年學生。
活動2:許廣平曾說:“《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淚,是用血淚寫出了心坎里的同聲一哭?!闭页鲎钅鼙憩F(xiàn)作者對慘案“悲憤”感情的句子,并加以分析。(找出并劃下了,課前思考,課上討論,形成答案。小組展示)提示:議論、抒情句。
示例:
1、解讀“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p>
2、解讀“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zhuǎn)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3、解讀“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
三、研習第三部分
活動:朗讀6、7小節(jié),回答問題。
問題1:說到請愿的意義,一般人只是肯定和贊揚,而魯迅對徒手請愿是什么態(tài)度?你怎樣理解?
明確:魯迅是不支持這種行為的。這段話以煤的形成比喻人類發(fā)展的歷史。人類歷史每前進一步,都需要付出血的代價。徒手請愿雖然付出極大犧牲,但結(jié)果對社會進步影響并不大。因此,作者不主張徒手請愿,而希望人們從這次慘案中吸取教訓,采用更有效的斗爭方式。 比喻:說明徒手請愿的不可?。ń逃枺?/p>
問題2:作者引用陶淵明的詩,用意何在? 明確:烈士死難的影響,愛國青年在流血斗爭中表現(xiàn)出來的崇高精神的影響一定會擴大,他們將永遠留在一部分人的記憶里。 問題3:作者怎樣評價烈士死難的意義? 明確:在前文,魯迅稱自己為“生者”“后死者”,是“茍活到現(xiàn)在的我”,顯然,“茍活”是自我貶抑。這里的“茍活者”應該指那些支持革命,但還沒有投身革命的人。而“真的猛士” 是指那些勇毅者。真的猛士為希望所鼓舞,必“將更奮然而前行”。魯迅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覺醒起來,看到希望,奮然前行,所以這又是戰(zhàn)斗的號召。
這句恰當?shù)卦u價了慘案的意義,盡管非人間的茍活者很多,但即使茍活者,也會看到一點希望,哪怕依稀微茫,而猛士們會在烈士精神鼓勵下,更加勇猛的前進、斗爭!
先對斗爭的方式進行理性反思,再肯定烈士的勇毅對于將來的意義,全文收束在高昂的斗爭精神上,更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四、拓展延伸
1、結(jié)合對劉和珍的人物分析,,談談自己所欽佩的中國女性。 (例如: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平定叛亂的樊梨花、出塞和親的王昭君等巾幗英雄)
2、請為劉和珍寫一段頒獎詞
教師總結(jié):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其實是對“三·一八”慘案的述評。文章第一、二節(jié)是說寫作的緣起,側(cè)重于探求本次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作者的筆觸涉及到三類人:反動勢力、愛國青年和處在中間狀態(tài)的所謂的“庸人”。他憤怒地控訴段政府虐殺愛國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無恥的流言,無比沉痛地悼念劉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獻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誡愛國青年要注意斗爭的方式,另一方面頌揚“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的勇毅,激勵人們“更奮然前行” 。
五、作業(yè)(任選其一) 1.我看劉和珍(作文) 2.我心中的魯迅(作文)
高一記念劉和珍君教案 課文紀念劉和珍君的知識點篇二
紀念劉和珍君
教學目的(1)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根據(jù)思路,探索語句的含義和作用。
(3)了解劉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難經(jīng)過,認識反動政 府的殘忍以及反動文人的下流無恥;牢記“三·一 八”慘案的教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的 繁榮富強而勤奮學習。
教學重點:理清總體思路和局部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教學難點:關(guān)鍵文句的理解。
教學設想:著生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在此基礎(chǔ)上,理解關(guān)鍵文句, 進而把握作者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設計一:在我國文學史上,閃爍著一顆璀璨的巨星,他領(lǐng)著我們回過《故鄉(xiāng)》《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看了《社戲》,了解了《一件小事》。今天,我們再隨著他重溫“三·一八”慘案的歷史,一起《記念劉和珍君》(板書)。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魯迅先生(板書)。
設計二:忘不掉那南斯拉夫大大使館被炸的硝煙;忘不掉那打著“民主”旗號的美國的卑劣行徑和無恥讕言;更忘不掉我們的三位記者不幸以身殉職。同學們,假如你是他們的同事或親朋好友,要為這三位烈士寫一篇紀念性的文章,你將如何安排文章的整體思路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看看魯迅先生為了“記念劉和珍君”是如何布局全文思路的。
二、背景資料
“三·一八”慘案是繼“五”慘案后,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對中國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殺,它的直接導火線是1926年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
帝國主義國家悍然侵犯中國主權(quán)的強盜行徑,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在黨的領(lǐng)導下,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運動展開了。3月17日下午,部分學校、團體代表到政務院請愿,執(zhí)政府衛(wèi)隊竟用刺刀刺傷代表多人,廣大群眾更加憤怒。3月18日上午10時,李大釗作了演說,正午12時,兩 千多群眾高唱《國民革命歌》,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段祺瑞”“驅(qū)逐帝國主義公使出境”“取消不平等條約”等口號,進行游行。女師大學生會主席劉和珍欣然前往,并擔任指揮;女師大進步學生楊德群等沿途散發(fā)傳單,群情激昂。
劉和珍等到就是此時遇難的。3月25日,女師大師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劉和珍、楊德群烈士,魯迅先生親自參加了追悼活動。對烈士犧牲的悼念,對反動派罪行的憤慨,對未來戰(zhàn)斗的渴望,交織在魯迅心中。4月1日,魯迅飽蘸著血淚,用慍怒而悲憤的筆調(diào),寫出了《紀念劉和珍君》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篇章。
三、通讀全文,理清總體思路。
問題設計:本文思路的起點是什么?(分解為以下幾個小問題)
1.本文是一篇紀念性文章,紀念的中心人物是劉和珍。那么課文的七節(jié)中哪些小節(jié)集中寫紀念劉和珍君?——明確:
三、四、五節(jié)。
2.那么第一、二節(ji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確:交代寫作緣起。 3.
六、七節(jié)又起什么作用?——明確;揭示這次事件的教訓和意義。
教師總結(jié):全文思路的起點是本文的寫作緣起,即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然后記述劉和珍的生平事跡和遇難經(jīng)過;在敘事的基礎(chǔ)上再深入一步,議論“三·一八”慘案的教訓和意義。三者交錯,始終統(tǒng)一于“記念”這一中心,這就是本文的總體思路。(至此形成板書) 記念劉和珍君 魯迅 訓練重點:理清思路
一、寫作緣起(1-2)
記念
二、記念主體(3-5
三、教訓、意義(6-7)
四、分析局部思路
關(guān)于文章的局部思路,既指一個語段中的幾個句子的思路,也指一個部分中幾個層次的思路。
(一)結(jié)合課后練習一的第2小題來分析第一部分的思路。
問:第1、2節(jié)都說到“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為什么一再強調(diào)這一點?
明確:第一個“必要”是要悼念遇害者劉和珍君,奉獻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訴段祺瑞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陰險論調(diào)。第二個“必要”是要喚醒庸人,要人們牢記這筆血債。所以第一部分兩次強調(diào)、突出了本文的寫作動機,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愛憎。由愛到憎是按邏輯順序安排思路的。
(形成板書)
悼念遇害者 愛
一、寫作緣起 必要 控訴政府暴行 邏輯 (
一、二) 痛斥走狗文人 順序 必要 喚醒庸人 憎
(二)第二部分又是按怎樣的思路布局的? 明確:這一部分則是按時間順序安排思路的,先回憶與劉和珍的最初相識,敘寫烈士生前事跡,再詳細敘述遇難經(jīng)過,整個部分的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
(三)第三部分關(guān)于慘案的意義,魯迅思想的深刻之處何以體現(xiàn)?
明確:先否定了這種徒手請愿的做法,然后用“然而”將筆鋒一轉(zhuǎn),肯定了這次死難的意義,鼓勵“真的猛士”奮然而前行。由否定到肯定也是明晰的邏輯順序。
(形成板書)
二、記念主體 生前事跡 時間 (
三、四、五) 遇難經(jīng)過 順序
三、教訓、意義 否定 邏輯 (
六、七) 肯定 順序
五、布置作業(yè):課后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理解和把握第二節(jié)的語段的思路
我們知道局部思路不僅包括各層次之間的思路,也包括各個層次段落中句子之間的思路。請大家齊讀第二節(jié),思考這兩個自然段以及每個自然段中的思路。
明確:第一自然段共5個句子,第一句表明紀念死難者應采取的態(tài)度,這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奮斗者理想的人格。第二句緊承第一句,是作者的評價和認識;第三、四兩句是寫庸人的態(tài)度,將其與“真的猛士”比照,這樣“真的猛士”就成了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鏡子;第五句是作者的感嘆。第二段是寫我們應該采取的正確做法。 所以這兩節(jié)的整個思路就應該定位在:面對慘案“真的猛士”的態(tài)度——庸人的態(tài)度——我們的態(tài)度。
二、背誦第二節(jié)
三、理解和把握第四節(jié)的語段的思路
這一部分共5段13句。理清思路可以粗一點,也可以細一點。
粗理,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圍繞慘案依時間順序展開,第一步是聽到噩耗,第二步是聽噩耗后懷疑的態(tài)度,第三步是見到尸骸,第四步是聽到段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誣蔑,第五步是悲嘆思想統(tǒng)治令人窒息,發(fā)出沖破沉默的吼聲。 (這樣理清思路,特別是注意寫噩耗之后為什么思路展開到懷疑上去,就能對段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兇殘下劣有更深刻的理解。)
細理,要一句一句地揣摩。拿第1自然段4個句子來說,從聽到噩耗到產(chǎn)生懷疑,懷疑又有三步,先說自己當時的懷疑,再說明懷疑的原因,推進一步,再從劉和珍的角度說,懷疑的理由又多一層。
四、齊讀第四節(jié)
五、從理清思路入手解讀難句(結(jié)合練習二)
遇到難句,只要把它放到思路中去,就容易理解了。理清思路是閱讀理解的一把鑰匙。所謂“根據(jù)語境揣摩語句的含義”,可以理解為就是根據(jù)思路去解讀。 舉幾個例子。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明確:從思路上看,這里說的是記念死難者應取的態(tài)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奮斗者理想的人格。 “淋漓的鮮血”就是“四十多個青年的血”,從“艱于呼吸視聽”到“敢于直面”“敢于正視”,是思想感情的一次飛躍。上文,已經(jīng)寫了這種感情的發(fā)展變化。追悼會時獨在禮堂外徘徊,心頭是超乎尋常的悲憤。欲寫不能,還是“艱于呼吸視聽”幾乎被悲憤壓倒。而“陰險的論調(diào),尤使我覺得悲哀”,憤懣達于極點?!俺鲭x憤怒”,便是一個飛躍?!俺鲭x憤怒”之后怎樣呢?做真的猛士!“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就 是“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所以,“猛士”性格正是魯迅對自己提出的要求,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也確實以猛士的姿態(tài)“敢于直面”“敢于正視”?!罢娴拿褪俊?,又是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鏡子。魯迅是要人們不做庸人,而做真的猛士。真的猛士站起來,“將更奮然而前行”,中國才有得救的希望。他們當然要承受超乎尋常的哀痛,但是為改變慘淡的人生,創(chuàng)造幸福的人生,他們本身也是幸福者。這意思是說,讓它們?nèi)タ煲庥谖业目嗤窗桑屇Ч韨內(nèi)オ熜Π?,我不但不感到難堪,反而感到幸福。
②“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p>
明確:“緣由”就是反動統(tǒng)治者不但用武力極其兇殘地屠殺人民,而且還用文的一手,進行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
從揭露段政府的罪行看,思路從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段政府雙手沾滿鮮血,居然昂起頭來,反誣被套害者為“暴徒”,制造殺人的理由,走狗文人跟著陰險地“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反革命的兩手表現(xiàn)得無以復加,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反動統(tǒng)治者慣用的手法。屠刀加鉗口術(shù),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無聲息,衰弱不振。
③“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zhuǎn)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明確:理清第五部分思路,這兩句就不難理解。也只有理清思路,才能正確理解。
第五部分第2自然段記述劉和珍遇難情形,寫三個女子臨難從容,互相救助,同時揭露執(zhí)政府的屠殺兇殘暴虐。這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下一段思路接著這兩個方面展開。
第3自然段第一句接三個女子一面,先說傷亡情況,著重就互相救助贊揚楊德群、張靜淑的沉勇友愛,思路繼續(xù)在三個女子一面展開:“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zhuǎn)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這個“偉大”當然指三個女子偉大,“從容地轉(zhuǎn)輾”是對上段內(nèi)容的一個方面的概括,概括的是她們互相救助的情況。如此沉勇如此友愛,其精神之偉大確實令人驚心動魄。
思路遠接上一段所說的執(zhí)政府的兇殘,近接上一句中“槍彈的攢射”,給段政府以辛辣的諷刺。“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是接著上文來的,指的是屠戮劉和珍她們,“婦嬰”這里專指女子,再則她們畢竟年輕,在長者眼里還是娃娃?!鞍藝?lián)軍”并非指1900年鎮(zhèn)壓義和團的八國聯(lián)軍,思路至此不會突然冒出1900年的八國聯(lián)軍。1926年,日本糾合各國軍隊恰好也是八國,所以魯迅也稱之為八國聯(lián)軍。段政府屠戮婦嬰,背后就是八國聯(lián)軍,所以懲創(chuàng)學生也可以說是八國聯(lián)軍懲創(chuàng)學生。屠戮婦嬰與懲創(chuàng)學生也不是兩回事,而是互文,同指制造“三·一八”慘案。是指中國軍人與八國聯(lián)軍相勾結(jié),幕前幕后屠戮婦嬰懲創(chuàng)學生。這里是善與惡的兩極,在三個女子從容沉勇友愛的偉大精神反襯下,中外殺人者顯得更加卑劣兇殘。什么“偉績”,什么“武功”,所以說“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皞タ儭薄拔涔Α笔撬麄冏约旱目湟斞赣眠@兩個詞,當然是反語。 ④“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茍活”,茍且偷生的意思,貶義,“茍活者”指什么人呢? 第一節(jié)中,魯迅稱自己為“生者”“后死者”,與“死者”“逝者”相對。第三節(jié)中把自己說成“茍活到現(xiàn)在的我”,與“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相對。顯然,“茍活”是自我貶抑,也說明魯迅對自己的解剖確實到了無情的地步,他不惜貶抑自己來映襯劉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其實魯迅是大智大勇的猛士,當然他的智與勇也是在不斷地從奮斗者身上汲取養(yǎng)料形成的。所以“茍活者”首先說的是自己,而“真的猛士”首先是作者的自我策勵。當然,“暫得偷生”的“庸人”大有人在,真正的“茍活者”大有人在,魯迅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覺醒起來,看到希望,奮然前行,所以這又是戰(zhàn)斗的號召?!跋M笔怯伞爸袊拥挠乱恪倍鴣淼模尤绱?,男兒自不待言,中國人并非一團糟糕,“三·一八”慘案表明勇毅者大有人在,這正是中國的希望所在。這世上固然一片“濃黑”,路正長,難見“盡頭”,希望也只是微茫的一點,但是畢竟還有希望,真的猛士為希望所鼓舞,必“將更奮然而前行”。
六、小結(jié)
本節(jié)課學習重點為:理清思路。那么同學們知道什么叫思路?理思路該從哪些方面下手?怎樣理清思路呢? 明確:思路就是作者在寫文章時思考的線索。理清思路,是指在閱讀中理清課文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思考的線索,即從什么地方了發(fā),怎樣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達到什么終點,都要清清楚楚。理思路的重點是文章的整體思路和局部思路。
怎樣理清,(1)把握主旨;(2)理清脈絡;(3)弄清順序;(4)列出綱目。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甚解豈難致?潛心會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我們理解了全文的整體思路和局部思路,就自然地探究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了解了作者深刻的思想,達到了化舊為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目的。
七、布置作業(yè):課后練習三
高一記念劉和珍君教案 課文紀念劉和珍君的知識點篇三
《紀念劉和珍君》教案之一
魯迅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劉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難經(jīng)過,認識反動政府的殘忍以及反動文人的下流無恥,牢記“三·一八”慘案的教訓,百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勤奮學習。
2、掌握課文是以作者的悲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動政府)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重點理解一些關(guān)鍵文句的含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作者貫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關(guān)鍵文句的理解。
【課時安排】 3課時(結(jié)合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理清結(jié)構(gòu),分析第一二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1926年3月,奉系軍閥在日本帝國主義支持下進兵關(guān)內(nèi),馮玉祥率領(lǐng)的國民軍同奉軍作戰(zhàn)。日本帝國主義公開援助奉軍,派軍艦駛?cè)氪蠊量冢趽魢褴?。國民軍開炮還擊。日本帝國主義便向當時的北洋軍閥段祺瑞執(zhí)政府提出抗議,又聯(lián)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國駐北京公使,借口維護《辛丑條約》,提出種種無理條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國軍隊,準備武力進攻。3月18日,北京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犯我國主權(quán),在天安門前集會抗議,會后到執(zhí)政府前請愿。段祺瑞竟命令衛(wèi)兵向請愿群眾開槍,并用大刀鐵棍追打砍殺,打死打傷200余人,造成屠殺愛國人民的“三·一八”慘案。在這一慘案中,北京女子師范大學英文系學生、學生自治會主席劉和珍遇難了?。ò鍟簞⒑驼洌⒑驼涫囚斞赶壬膶W生,是位愛國的熱血青年,她的犧牲給魯迅先生帶來了莫大的悲哀,而當時的反動文人還在一些刊物上發(fā)表文章對愛國青年進行污蔑、中傷,致使魯迅先生悲憤之極,同年四月,寫下了這篇紀念文章。(在“劉和珍”的板書前加“記念”,在后加“君”。)
二、指導預習:
1、通讀全文,圈畫出重點詞句,運用工具書解決生字、生詞,并重點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音:
洗滌(dí) 憚(dàn) 攢射(cuán) 尸?。╤ái)
長歌當哭(dàng)喋血(di? ) 殺戮(lù) 殞身不恤(yǔn)(xù)
2、本文題為《記念劉和珍君》,記念了劉和珍的哪些事跡?
3、用一句話分別概括七個部分的內(nèi)容。
4、劃出課文中的疑點。
三、研習新課:
1、讓學生概括段落大意,教師板書: ①介紹寫作緣由。②交待寫作目的。 ③回憶認識過程。④抒寫驚愕、義憤。 ⑤敘述遇難經(jīng)過。⑥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 ⑦熱情謳歌贊頌。
2、集體閱讀一、二部分,討論:
文章為什么要從追悼會上程君請求作文寫起?作者為什么要反復說“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又要反復說“無話可說”? 學生回答,教師幫助總結(jié):
文章從追悼會上程君請求作文寫起,交待寫作此文的緣由。“我”因無法承受追悼會的悲涼,獨自到禮堂外徘徊、思索;程君問“可曾為劉和珍寫了一點什么沒有?”勾起“我”對烈士的悲痛的憶念,再次感到“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也早覺得”,“也”字針對程君的請求而言,說明寫作此文,不僅僅因程君的請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則進一步說明,要寫文章記念的愿望由來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請求才引起的。 “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因為“我已經(jīng)出離憤怒了”--這是為什么至今還“沒有”寫出文章的原因?!拔蚁騺硎遣粦勔宰顗牡膼阂鈦硗茰y中國人的”,而反動派的“下劣兇殘”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這怎不令人“出離憤怒”?“我只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四十多個青年的血”已經(jīng)“使我艱于呼吸視聽”,又怎么能說出話來呢? 殺人者個個臉上帶著血污,依然在橫行。這“似人非人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的人們,該怎么辦呢?“三·一八”雖然才過去兩個星期,而“忘卻的救主”則快要降臨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表達了作者的無限感慨,提到“寫一點東西的必要”--要寫一點東西,揭去“許多東西的人相”,讓人們清醒地知道,“所住的并非人間”有必要提醒人們,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烈土的鮮血。
四、作業(yè);背誦一、二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分析二至五部分。 【教學過程】
一、復習第二部分:
那些詞語突出表現(xiàn)了贊頌猛士的情感?(敢于、怎樣)
二、讓一名同學讀第三部分,要求同學們考慮并回答記念了劉和珍哪些事跡,從這些事跡中認識到劉和珍是怎樣的一位青年。
教師先聯(lián)系課文開頭寫劉和珍的內(nèi)容“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然后和學生共同分析:“然而”是一個重轉(zhuǎn),強調(diào)“銷行寥落”中她“預定全年”的與眾不同;“生活艱難”,說明她“預定全年”需要決心;“毅然”則進一步強調(diào)需要勇氣。從這一事實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對革命的向往和對真理的渴求。 教師再與學生共同分析第三部分第2段的內(nèi)容:“不為勢利所屈,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此校長是楊蔭榆,是依附于軍閥政府勢力鎮(zhèn)壓學生運動的罪魁禍首,劉和珍勇于反抗,表現(xiàn)了她嫉惡如仇、勇于斗爭的精神;和“我”見面,“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表現(xiàn)了劉和珍的善良與和葡;“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表現(xiàn)了她的高度事業(yè)心和責任感。
三、集體閱讀第四、五兩部分。
重點抓住第四部分“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于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和“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瀑徒”這兩句;在第五部分重點抓住“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確是死掉了”和第3段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悲憤之情;明確作者意在諷刺揭露段祺瑞執(zhí)政府的野蠻暴行,使歷史上“中國軍人屠戮婦嬰”和“八國聯(lián)軍懲創(chuàng)學生”都相形遜色!
四、小結(jié):
作者記敘劉和珍的事跡,表現(xiàn)了劉和珍的優(yōu)秀品質(zhì),抒發(fā)了對劉和珍被槍殺的無限悲痛之情,交待反動文人的中傷,追敘劉和珍的遇難情景,抒發(fā)了作者痛悼死者,痛恨殺人者的悲憤之情。因此,作者就以這條感情線索貫穿全文,圍繞著“沉痛的悼念與憤怒的批判相結(jié)合”這一文章中心安排了文章幾個部分的內(nèi)容,使之形成有機的整體。
五、布置作業(yè):
閱讀第六、七兩部分內(nèi)容,探討其深刻含義。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分析六七部分,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一、抽查背誦情況
二、討論分析課文第六、七兩部分
明確:①第六部分,作者用“煤”作比喻,是從人類歷史進程的高度全面評價“三·一八”事件的--徒手請愿不是一種有效的斗爭形式,為請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②作者運用陶潛詩句的理解:烈士的死能夠得到“親族、師友、愛人”的悲悼“這也就夠了”,因徒手請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會產(chǎn)生影響,盡管影響不一定很大,這血也就不算白流了。
集體閱讀第七部分的內(nèi)容,重點討論第2段的第2句話。明確:這是個單句,主語是“事實”,謂語是“為”,賓語是“明證”。作者通過這一單句高度評價了烈士死難的意義,謳歌了劉和珍等臨難從容的勇毅精神。
“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教者在充滿激情的朗誦后,明確這一段中的兩層意思:一般的民眾,會從中國女子的英勇斗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中,多少看到一些改變黑暗現(xiàn)實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將因受到激勵而更加奮勇前進。進而明確,這是從烈士死難對于將來影響的角度高度評價意義的,具有激勵革命者奮然前行的巨大作用。這一段文字寥寥,卻充滿著感奮之情。
文章是寫完了,然而,言已盡而意無窮。作者以“嗚呼,我說不出話,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作結(jié),請同學們背誦文章的第一部分,考慮與開頭一部分中哪句話相呼應。明確答案:“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
三、重點理解關(guān)鍵文句的旨意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明確:“直面”中的“面”是動詞,面對的意思;“正視”,正眼看,不回避?!鞍凑摺?、“幸福者”分別為“以??為哀痛”的人和“以??為幸?!钡娜恕!鞍凑摺焙汀靶腋U摺倍际侵竸⒑驼涞雀锩嗄?。她們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殺面前不退縮,她們深知社會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難有多深重,所以她們的“哀痛”超過常人;但她們又堅信黑暗終將過去,并正在為光明的到來而奮斗,所以又是“幸福者”。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p>
明確:根據(jù)上文,緣由有兩個方面,一是反動派的殘酷鎮(zhèn)壓,一是反動文人的惡毒誣蔑。在這白色恐怖下,人們還怎敢說話呢?但沉默后的結(jié)果將會怎樣?作者列舉不同的前途,即暗示只有“爆發(fā)”才是唯一的出路。
3、“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明確:“中國人”泛指中國人。“向來”、“不憚”、“最壞”等詞語,表明作者對自己的觀點的執(zhí)著和自信。
四、總結(jié) 通觀全文,作者悲和憤兩股情感的烈焰無處不在迸發(fā),無處不在燃燒,升騰交織,無可抑制。追悼會的氣氛、程君的發(fā)問和要求引起對烈士的痛心的憶念,并且激起對殺人者的滿腔仇恨,發(fā)為憤怒的揭露控訴;同時,作為革命家、思想家,作者始終沒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對慘案的經(jīng)驗教訓進行了沉痛的總結(jié),對烈士死難意義給予高度評價。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發(fā)展和文章結(jié)構(gòu)的大體脈絡。
板書:感情線索:悲、憤、激勵。
五、布置作業(yè)
1、下列加點漢字注音依次正確的一組為:b 桀驁 賃屋 屠戮 浸漬 a.jiàng lan chuō zì b.ji? lìn lù zì c.jia lan lù z? d.ji? lìn chuō z?
2、《記念劉和珍君》一文選自:d a.《二心集》 b.《華蓋集》 c.《且介亭雜文》 d.《華蓋集續(xù)編》
3、理解下列語句,然后回答問題。 “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是始于去年的,雖然是少數(shù),但看那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jīng)屢次為之感嘆。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shù)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倘要尋求這一次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意義就在此罷?!?/p>
a.這一段話的中心是什么?(指出烈士死難的重大意義。)
b.句與句之間在內(nèi)容上有什么聯(lián)系?(第一句說中國姑娘在去年“女師大事件”中所顯示的英勇氣概;第二句說她們在這次“三·一八”慘案中“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所包含的意義;第二句是小結(jié)烈士死難的意義。) c.“至于??明證了”一句中的主、謂、賓語依次為 事實、為、明證。
《紀念劉和珍君》教案之二
魯迅 教學目標與要求: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發(fā)展的脈絡;
2、理解關(guān)鍵詞句的含義。 教學設計:講讀二課時 教學過程:
布置預習:請學生利用早自習時間熟讀課文,解決生字生詞。 第一課時 導入課文:
對于魯迅先生,我們大家已十分熟悉了,在初中時我們學過了他的一些小說和散文,今后我們還將學習他的雜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紀念劉和珍君》。 背景介紹:(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注釋1) 理清文章的總體思路: 文章可以分為兩個層面:
第一層面:思路的起點是本文寫作的緣起,即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然后記述劉和珍的生平事跡和遇難經(jīng)過,在敘事的基礎(chǔ)上再深入一步,總結(jié)“三。一八”慘案的教訓,指出這一慘案對于將來的意義。 第二層面:
關(guān)于寫作緣起:思路分兩步走 第一步:“寫一點東西的必要”是為紀念死者。 問:請學生在課文中找出表達緣起的相關(guān)語句。(見教材) 問:第一部分的感情變化是怎樣的?(悲哀--悲憤--出離憤怒) 第二步:為使庸人不致忘卻,要人們牢記這筆血債。
問:請學生們閱讀第一部分,劃出能表達緣由的相關(guān)句子。(見教材) 如:“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 關(guān)于烈士事跡,思路是以時間為順序的,從平時到遇害。 問:請同學們概括第三、四、五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三:寫劉和珍的正義感、責任感和反抗精神。
四:“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溫和”的劉和珍君遇害,而且被反誣。
五:詳細記述劉和珍遇害的經(jīng)過。 問:請學生們概括思路。(見前面) 關(guān)于慘案的意義:
問:談到意義,一般人只表示肯定,而魯迅則不是一味地肯定,那么請同學們分別劃出表示肯定和不贊同的語句。(見教材)
問:請同學們在此基礎(chǔ)上概括思路:肯定的同時,指出不足。 小結(jié):全文的思路是:
寫作緣由--烈士事跡、遇害經(jīng)過--慘案的意義
布置作業(yè):
1、請學生完成課后練習;
2、背誦二、四部分。 第二課時 檢查作業(yè):
請同學們回憶文章的總體思路: 理清局部思路: 第一步:把握句意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p>
含義:a、從思路上說,這里說的是紀念死難者應取的態(tài)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奮斗者理想的人格。 b、“淋漓的鮮血”是“四十個青年的血”。 c、“敢于直面”、“敢于正視”,是思想感情上的飛躍。 d、“哀痛者”指他們要承受起超乎尋常的哀痛。 e、“幸福者”,為改變慘淡的人生,創(chuàng)造幸福的人生,所以他們本身也是幸福者。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含義:a、“緣由”就是反動統(tǒng)治者不但用武力極其兇殘地屠殺人民,而且還用文的一手,進行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
b、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反動統(tǒng)治者慣用的手法,屠刀加鉗口術(shù),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無聲息,衰弱不振。
3、“當三個女子從容輾轉(zhuǎn)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抹殺了?!?含義:a、“偉大”,指三個女子的偉大。 b、“從容輾轉(zhuǎn)”是對當段內(nèi)容的一個方面的概括,即她們相互救助的情況。 c、“婦嬰”這里專指女子,再則,她們畢竟年青,在長者眼里還是娃娃。 d、“八國聯(lián)軍”指1926年,日本糾合的八國軍隊。 e、“偉績”、“武功”是他們自己的夸耀,魯迅用這兩個詞,當然是反語。
4、“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將更奮然而前行?!?含義:a、“茍活”意為茍且偷生,貶意。“茍活者”是自我貶抑,也說明,魯迅對自己的解剖確實到了無情的地步。 b、“希望”是由“中國女子的勇毅而來的”。 第二步:分析局部思路:
問:請同學們思考各部分的局部思路。 明確:(略) 小結(jié):
處理課后練習:
布置作業(yè):完成本課《課課練》。 教后感:
《紀念劉和珍君》說課件
本課的地位:有位名人說,我們不能掌控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提高生命的質(zhì)量。我說:我不能給學生未來,但我可以給學生選擇未來的思想!作為語文老師,我們知道,閱讀的對象不單指文章,還包括社會和人生,所以,閱讀教學的實質(zhì)就是塑造學生的靈魂和思想!新課標強調(diào)了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全面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會收集、判斷、處理信息;具有人文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是高二第三冊第三單元一篇悼念性散文。感情憂憤,愛憎鮮明,具有經(jīng)典性人文性的特點。學生在學習了前兩個單元的基礎(chǔ)上,掌握了鑒賞詩歌的技巧,鑒賞散文就較為容易,要深入領(lǐng)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會“披文以入情”,也就是由“感”入“悟”的審美方法就可以。
學情分析:在設立教學目標之前,首先要對學情進行分析。高二學生有獨立閱讀記敘文的能力,具備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理性認識不足,邏輯思辨能力不強,對閱讀較復雜的議論文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學生的基礎(chǔ)層次不同,閱讀文章時,抓表層易,知本質(zhì)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知局部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
教學目標的分析及依據(jù) :依此學情,根據(jù)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目標要求,結(jié)合本文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①知識目標:把握文意,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發(fā)展的脈絡。
②能力目標:揣摩感悟語言的能力;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思維能力;概括整合能力;遷移應用能力。
③德育目標:樹立人文精神,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④方法目標:動態(tài)閱讀法;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引導學生總結(jié)個性化的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考慮到學生原有的基礎(chǔ),現(xiàn)有的困難以及學習上的心理特征,從而針對性的確立學習的重難點。本課的重點是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發(fā)展的脈絡;難點是夾敘夾議的方法;關(guān)鍵語句的理解。
教法分析:如何突破重難點是本課的關(guān)鍵。 ⑴從學情出發(fā),注重“高視角,低起點”循序漸進合理科學的分解重難點,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整體感知,理清思路”,突出“感”字。第二課時“動態(tài)閱讀,遷移應用”,突出“悟”字。以確保學生一課一得。⑵依據(jù)美國心理學家達菲“閱讀策略教學”安排閱讀三步驟(習得知識——拓展延伸——遷移應用)。⑶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學手段,加大課堂信息量,以適應信息時代的變遷,同時加大隨堂訓練的容量,以適應高考的分量。⑷依據(jù)“歸真、求美、移情”的心理過程,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因素,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學法指導:教是為了不教,學法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⑴指導學生自主學習。⑵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最大限度的使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討論,發(fā)現(xiàn)學生獨特的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⑶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關(guān)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養(yǎng)成質(zhì)疑探究的習慣。⑷“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指點學生拓展延伸,課外閱讀名人名篇,強化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為高考作好準備。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的安排是“整體感知,理清思路”突出“感”字
導語設計:首先出示幻燈片——魯迅肖像,刺激學生的視覺,引發(fā)學生對“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穆?lián)想,并出示“我以我血薦軒轅”,“與無聲處聽驚雷”兩首詩,從魯迅獻身祖國的誓言,到?jīng)_破黎明前黑暗無聲的吶喊,導入新課,既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又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示范朗讀:播放朗誦磁帶,指導朗讀,以激情燃燒激情。
檢查自主學習的效果:熟悉課文內(nèi)容以后,指導學生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查閱資料,由學生口頭介紹寫作背景;在個性化朗讀的基礎(chǔ)上,整體感知,篩選有效信息,理清思路,概括精要,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與高考接軌。(出示幻燈片:字詞積累,隨堂訓練,見附頁)
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針對學生基礎(chǔ)知識的層次不同,我由淺入深設計有梯度的思考題,使前一梯度為后一梯度奠定思考的基礎(chǔ),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水平的高度。 同時本著不將散文肢解成幾個碎片,維護散文完整美的原則,設計問題。第一梯度的思考題:①口述劉和珍的故事,她是怎樣一個女性?(設計此問題的理論依據(jù),學生與課文之間存在著審美溝通過程,鑒賞主體在溝通階段,主要訴諸情感,而不動用理性,主觀感情移入到課文中產(chǎn)生共鳴,體現(xiàn)為感性化的藝術(shù)教學境界,以達到“歸真”心理過程)。②三一八慘案死傷200余人,為什么作者要寫劉和珍?(這個問題的設計,一方面是為了表明作者選材的典型性,以弱女子的剛烈反襯段祺瑞政府的殘暴,讓庸人覺醒;另一方面是為了突出“弱勢群體關(guān)懷”道德價值觀,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第二梯度的思考題,是建立在第一梯度感性認識的基礎(chǔ)上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①明確本文是怎樣在記敘的基礎(chǔ)上議論抒情的?②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發(fā)展的脈絡。(教設計此問題的理論依據(jù),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和教材情感流動的過程,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就是這三位一體的情感共鳴,師生的感情隨作者的感情波動而波動,使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同時,學生認識到本文的情感美、語言美、思辯美,以達到從“歸真”到“求美”的審美心理過程。)
板書設計: 分組討論后,由幾位學生在黑板上分別畫出作者感情發(fā)展的脈絡,可能會出現(xiàn)直線、曲線、圖表等有創(chuàng)意的幾何圖形,讓學生相互評價,學會賞識對方。避免了教師刻板的板書設計,抑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略)
第三梯度的思考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安排在第二課時實現(xiàn)能力的升華。
第二課時的安排是“動態(tài)閱讀,遷移應用”突出“悟”字
要先給學生方法:在第一課時整體感知形象思維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揣摩感悟語言,理解鑒賞關(guān)鍵語句,拓寬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進行探究學習?!笆谌艘贼~,不如授之以漁”,要先給學生方法。查爾斯·里德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種思想,你將收獲一個動作;播下一個動作,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 教師在閱讀指導時,應該強化學生樹立閱讀是一種生命行為、一種生存狀態(tài)的理念。其方法包括快樂閱讀;有意閱讀;專注閱讀;持續(xù)閱讀;廣泛閱讀;精深閱讀;動態(tài)閱讀。精深閱讀有利于拓展思維的深度,培養(yǎng)鉆研的意識,積淀人生智慧;“動態(tài)閱讀法”,就是要讀而有記,讀而有思,讀而有疑,讀而有悟,讀而致用,讓閱讀成為知識的發(fā)酵劑,讓書籍成為靈魂的營養(yǎng)液,并最終將其轉(zhuǎn)化為生命行走的能量,讓人生變得更加輕靈、豐潤、華美、高尚。在此基礎(chǔ)上有的放矢設計第三梯度的問題:①讓學生有選擇的背誦部分議論性文字,體會深層含義,提出你對本文的疑問?(培養(yǎng)學生探究質(zhì)疑的習慣,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個性化的解讀習慣。)
拓展延伸 :“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將本文與魯迅的幾篇小說進行比較閱讀,分析其思想性和社會性,寫讀后感,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
遷移應用: 學以至用。讓學生學習魯迅關(guān)注生命,關(guān)心社會,關(guān)切民族命運的精神,讓學生關(guān)注當前焦點、熱點話題,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時代的精神,表達你對社會人生的思索,寫一篇文章。
教學效果預測:總之,在新課標教育理念下,從以下幾點可見這堂課的效果① 沒有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肢解成幾大塊,維護了散文的整體美。②突出了新課標以“學”為主,而不是傳統(tǒng)的以“教”為主,從復述故事到板書設計,從質(zhì)疑到評價,都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③使學生掌握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法,以適應新時代終身教育的需要。④提升了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能力。⑤使學生樹立了“以人為本”、“以天下為己任”的價值觀。 附頁(隨堂訓練):
高一記念劉和珍君教案 課文紀念劉和珍君的知識點篇四
《記念劉和珍君》教學設計
臨潁一高 陳玉貞
教學目標:
1、在讀懂原文的基礎(chǔ)上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劉和珍這一人物的思想性格。
2、品味語言,理解關(guān)鍵語句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理清文章思路,深入體會作者的悲憤之情。
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語句。
3、了解文章記敘、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方法:朗誦、品讀、討論
一、資料庫
1、作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在他從文的30年間,共有“述著29種,250余萬言”。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二心集》等。
2、背景鏈接
“三?一八”慘案是繼“五卅慘案” 后,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對中國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殺,它的直接導火線是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1926 年3月12日,為了幫助奉系軍閥張作霖消滅馮玉祥統(tǒng)帥的傾向革命的國民軍,日本海軍駛?cè)氪蠊量?,炮擊國民軍。國民軍開炮還擊,日艦被迫退往塘沽。大沽口事件發(fā)生后,3月16日,日本帝國主義糾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國,借口國民軍違反《辛丑條約》,向段祺瑞政府提出種種無理要求,并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國軍隊,準備武力進攻。日本等帝國主義國家悍然侵犯中國主權(quán)的強盜行徑,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3月17日,部分學校,團體代表到國務院請愿,執(zhí)政府衛(wèi)隊竟用刺刀刺傷代表多人,廣大群眾更加憤怒。3月18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門前集會抗議,會后到執(zhí)政府前請愿。段祺瑞竟命令衛(wèi)兵向請愿群眾開槍,并用大刀鐵棍追打砍殺,打死打傷200余人,制造了屠殺愛國人民的“三?一八”慘案。劉和珍等在遇害者之列。3月18日下午,魯迅先生正在西三條寓所寫《無花的薔薇之二》,噩耗傳來他無比憤怒,在文末特地注明了時間,并把3月18日稱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3月25日,女師大師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劉和珍,楊德群烈士,魯迅親自參加了追悼活動。劉和珍是魯迅先生的學生,是位愛國的熱血青年,她的犧牲給魯迅先生帶來了莫大的悲哀,而當時的反動文人還在一些刊物上發(fā)表文章對愛國青年進行污蔑、中傷,致使魯迅先生悲憤之極,4月1日,他飽蘸著血淚,用慍怒而悲憤的筆調(diào),寫下了《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文章。
3、劉和珍其人
劉和珍(1904~1926),女,江西南昌人。劉和珍出身貧民,自小養(yǎng)成吃苦耐勞,好學上進的品德。1918年秋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南昌女子師范學校。時值五四運動前夕,她受到革命思潮影響,經(jīng)常閱讀《新青年》等進步書刊,認識到新的女性,肩負著改造舊中國、舊制度的責任,積極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實踐之中。五四運動爆發(fā)以后,如不顧學校當局的阻撓,起而奔走呼號組織同學走上街頭講演,抵制日貨,開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當時,南昌女師校規(guī)森嚴,她與進步同學一起同南昌學生聯(lián)合會聯(lián)系,成立了女師學生自治會,學校被迫取消了不合理的校規(guī),而帶頭人之一的劉和珍,則受到了“記大過”處分。1921年,劉和珍繼續(xù)帶領(lǐng)同學們向封建勢力公開宣戰(zhàn),在江西首倡女子剪發(fā)。女師很快掀起剪發(fā)高潮,三兩天內(nèi)剪發(fā)者不下百人,學校當局認為她“首倡剪發(fā),有傷風化”,被勒令退學。同年冬,劉和珍等人在南昌發(fā)起組織了進步團體“覺社”,并主編《時代文化》月刊和《女師周刊》。
1923年秋,劉和珍從江西來到北京,考入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范預科,后升人女師大英語系。學習期間,她經(jīng)常到北京大學旁聽李大釗講授的《社會學》《女權(quán)運動史》等課程,回校后廣為傳播。她也是魯迅先生作品的忠實讀者。由于她思想進步,成績優(yōu)異,善于團結(jié)同學,深受同學們的尊敬和信賴,被大家推選為女師大學生自治會主席。
女師大的校長楊蔭榆由于極力維護封建禮教而引起進步師生的不滿,于1924年11月爆發(fā)了驅(qū)楊運動,這就是我國婦女運動史上著名的女師大風潮。劉和珍作為女師大學生自治會主席,是這次風潮的主要組織者和參加者。她受同學們的委托起草驅(qū)楊宣言,撰文揭露反動文人陳西瀅的無恥抵賴,有理、有力、有節(jié)。在教育總長章士釗的唆使下,劉百昭竟然率領(lǐng)軍警闖進學校,雇傭女流氓打手百余人毆傷學生,斷電、斷水、斷炊逼迫學生離校。8月10日,教育部頒發(fā)了停辦女師大的命令。
女師大“停辦”以后,在魯迅等著名教授的支持下,于西城宗帽胡同繼續(xù)開課,劉和珍等二十余人,聯(lián)名呈文,向京師地方檢察廳公訴章士釗等人。北方革命運動不斷緊張,段祺瑞政府要員紛紛逃離北京,章士釗也逃往天津,經(jīng)過艱苦斗爭,女師大仍回師駙馬大街舊址復校,學生們整隊從宗帽胡同回校,于12月11日正式開課,在劉和珍主持下,三百余人召開大會慶祝斗爭的勝利。1926年3月12日,日本軍艦駛?cè)宋掖蠊量谔翎?,繼而糾集列強各國向中國政府發(fā)出最后通牒,進行無理要挾。北京各界無比憤慨,劉和珍說:“外抗強權(quán),內(nèi)除國賊,非有槍不可”;“軍閥不倒,教育事業(yè)就搞不好,打倒軍閥后,我再當教師不遲?!?月18日上午8時許,林語堂教授接到劉和珍的電話,以學生自治會的名義請準停課一日。這天,劉和珍正患病,時時嘔吐,她不顧病痛,進行動員和組織工作。她把標語小旗分發(fā)給同學們,發(fā)表了簡短而激昂的演說,然后高擎校旗,帶隊出發(fā)。女師大的同學來到天安門,國民大會尚未召開,主席臺上懸掛著前一日請愿被刺傷代表的血衣。會后,正午12時,兩千多群眾開始示威游行,劉和珍擔任女師大隊伍的指揮。
鐵獅子胡同段祺瑞執(zhí)政府門前的衛(wèi)隊荷槍實彈,如臨大敵,幾個士兵對手擎校旗的劉和珍指指點點。把罪惡的槍口瞄準了劉和珍。槍聲響了,一場預謀的大屠殺開始了。頃刻間,劉和珍身中數(shù)彈,臥于血泊之中。同去的張靜淑、楊德群急撲過去救助,她說:“你們快走吧,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依然是那樣溫和地關(guān)切著同學。一排槍彈射過來,張靜淑、楊德群倒在她的身邊。兇殘的士兵沖過來,復用木棒猛擊劉和珍……劉和珍烈士犧牲時年僅22歲。
4、楊德群烈士小傳
女士楊德群,字先哲,湖南湘陰人。幼秉性溫慧;長好學不倦;待人誠藹慈惠,人以此交重之。生平專心教育事業(yè),所至子弟仰之若慈母。志皎潔不淄,而常以改造社會為己任。近服膺三民主義,欲由此以實行其夙負。以民國七年畢業(yè)于湖南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在湘服務五年。十四年入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十五年三月十八日,為八國通牒事,隨市民請愿執(zhí)政府。被衛(wèi)隊槍擊,彈從左肩甲近下入,穿胸膛偏右出。立仆,血流如注。移入官醫(yī)院,以下午三時卒,年二十四歲。 ——《女師大周刊》123期,1926年3月24日《說明》
(3)女師大** 1924年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學生反對推行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奴化教育的楊蔭榆任校長。楊蔭榆倚仗北京段祺瑞政府的支持,無理迫令3名學生退學,激起了學生們的強烈憤慨。1925年1月,學生代表赴教育部要求撤換楊蔭榆,并發(fā)表宣言,堅決反對楊任校長。同年4月,章士釗以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身分,聲言“整頓學風”,為楊蔭榆打氣。5月7日,女師大學生會召開會議紀念國恥日,楊蔭榆強行登臺演講,學生們大發(fā)噓聲,堅持要她退席。楊惱羞成怒,公然引軍警入校進行干預。9日,她假借校評議會的名義,將學生自治會干部許廣平、劉和珍等6人開除。11日,女師大學生召開全校緊急大會,決定驅(qū)逐楊蔭榆出校,并出版了《驅(qū)楊運動特刊》;同時請魯迅、馬裕藻等人出面伸張正義,維持校務。5月27日,魯迅、馬裕藻、沈尹默、錢玄同等7人聯(lián)名在《京報》上發(fā)表宣言,堅決支持女師大學生。7月,楊蔭榆在反動政府的支持下強行解散大學預科甲、乙兩部4個班,學生奮起自衛(wèi)。北京黨組織發(fā)動各校學生聲援女師大學生的斗爭。8月10日,段祺瑞政府下令停辦女師大,另成立國立女子大學。12日,教育總長章士釗親自出面,下令免去魯迅的教育部僉事的職務。在黨的領(lǐng)導下學生們堅持斗爭,加之社會進步輿論的廣泛支持,斗爭終于取得勝利。1925年冬,恢復女師大。1926年3月,北京臨時執(zhí)政府發(fā)布了“撤銷對周樹人免職處分”的訓令。 (4)陶淵明《挽歌》詩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蕉峣。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歸其家。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蕉峣:jiāo yáo 高聳) 說明:這是一首自挽詩。詩以假想的口吻,寫了自己死后出殯、送葬和入葬后的情景和感觸。表達了作者憎惡現(xiàn)實,鄙棄世俗的思想感情,體現(xiàn)了他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可貴氣節(jié)。 預習檢測
1.選出下列加粗的字字形和注者全對的一組[
] a.賃房(lìn)
碟血(xuě)
尸骸(hái)
菲?。╢ēi) b.惡耗(è)
黯然(àn)
廣有羽翼(yì)
干練(gàn) c.桀鶩(ào)
浸漬(zì)
和藹(ǎi)
屠戮(lù) d.相干(gān)
攢射(cuán)
懲創(chuàng)(chuàng)
不憚(dàn) 2.下列加粗詞意義解釋完全正確的一組是(3分)[
] a.噩耗(消息)
不憚(怕)
黯然(憂傷)
流言(流動) b.長歌當哭(當作)
銷行(銷售)
菲薄(微?。┦耪撸ㄗ吡说模?c.立仆(倒下)
羅網(wǎng)(羅織)
喋血(流血滿地)勇毅(果決)
d.殞身不恤(死亡)
尸骸(骨頭)
桀驁(性格暴烈)沉勇(沉著) 3.《記念劉和珍君》一文選自魯迅的(3分)[
] a.《南腔北調(diào)集》b.《華蓋集續(xù)編》c.《且介亭雜文》d.《吶喊》 4.《記念劉和珍君》一文的線索是(2分)[
] a.沉痛的悼念與憤怒批判相結(jié)合b.劉和珍的事跡
c.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d.揭露軍閥的兇殘和反動文人的無恥。
5.作者結(jié)尾寫道:“嗚呼,我說不出話來。”這樣寫的用意是(3分)[
] a.心情過于激動、憂傷,實在寫不下去。
b.表示還有許多話要說,但故意虛設,讓人們共同抨擊反動當局。
c.與第一部分照應,作者深感“言不盡意”,還有許多話要說,給讀者留下深沉的思考。 d.表示作者該說的話已說完,是以此來記念劉和珍君。
6.下面這段話,依次使用的修辭方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
]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敗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啊,沉默?。〔辉诔聊斜l(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a.對比、反問、反復、對偶 b.對比、設問、反復、對偶 c.對偶、反問、反復、對比 d.對偶、設問、反復、對比 文本梳理
一、 劉和珍在“三一八”慘案中犧牲了,年僅22歲。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隕落了,如一只傲放的鮮花凋零了。對國對民族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巨大的悲劇,魯迅曾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那么劉和珍身上有價值的東西是什么?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思考歸納:課文記敘了劉和珍的哪些事跡?從這些事跡中你能認識到劉和珍是怎樣的一位青年?
事跡 性格
二、文章為什么要從追悼會上程君請求作文寫起?作者為什么要反復說“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又要反復說“無話可說”?
三、課堂小結(jié)
文章1、2部分是說寫作的緣起,側(cè)重于悲痛的回憶和哀悼,3、4、5部分是記念的主體,側(cè)重于憤怒的揭露和控訴,6、7部分側(cè)重探求死難者對于將來的意義。作者的筆觸及到三類人:反動派及其走狗文人,愛國青年,處于中間狀態(tài)的所謂“庸人”和“無惡意的閑人”。他憤怒地控訴了段政府虐殺愛國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下劣無恥的謊言,無比沉痛地悼念劉等遇害青年,奉獻了自己的悲哀與尊敬。一方面告戒愛國青年要注意斗爭的方式,令一方面高度頌揚“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的勇毅,激勵人們“更奮然前行”。 文章表現(xiàn)的一個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愛憎分明的態(tài)度和深邃獨到的思想,能夠激勵我們青年的愛國熱情。
四、感悟文章的藝術(shù)形式 散文中描寫人物的方法:
散文是一種靈活、自由的文學體裁,可以分作抒情、論說、敘述三類敘述性散文。往往通過對某些生活片段的描述和人物形象的刻畫,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事件社會意義。《記念劉和珍君》就是這樣的作品,下面我們研究一下散文中描寫人物的方法: 與小說、戲劇不同,散文不要求借助完整的情節(jié)塑造人物形象,但是它仍須注重在事件中活動的人物的描寫,注意刻畫好人物的性格人物描寫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和心理描寫。
肖像描寫的精髓是以“形”傳“神”,即通過人物的外部特征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點。例如《記念劉和珍君》中,作者主要抓住劉和珍“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的特征,與她在關(guān)系國家命運、民族危亡的政治風浪中“欣然前往”聯(lián)系起來,從而突出這個人物的愛憎分明、堅定勇毅,同時寄托了作者對她的深沉的敬重之情。
語言描寫是要寫出這一個不同于那一個的語言,以簡短的話語傳達豐富的意義。例如《記念劉和珍君》中,程君請求魯迅為劉和珍寫文章的話:“先生還是寫一點罷,劉和珍生前就很愛看先生的文章”。短短一句話不僅表現(xiàn)了程君態(tài)度之誠懇,更從側(cè)面反映出劉和珍生前對魯迅極為熱愛的感情。
行動描寫就是讓人物自己來表現(xiàn)自己,因為行動本身最能顯示人物性格的特點。高爾基說過:“為了使藝術(shù)作品有說服的力量,必須盡可能使主人公多行動”。例如《記念劉和珍君》中對劉和珍、張靜淑、楊德群三人在執(zhí)政府門前互相救助,斗爭犧牲經(jīng)過的描寫,突出了人物一系列的細節(jié)動作,令讀者感到驚心動魄。
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在一定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想法、感觸等心理活動的揭示,旨在刻畫人物的精神世界與思想品質(zhì)。例如《記念劉和珍君》中寫道:“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通過描寫人物的表情,觸及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難過、憂傷的心理,正表現(xiàn)了劉和珍思想的深沉與責任感的強烈。
人物描寫的這幾種方法,可以在正面描寫中運用,也可以在側(cè)面描寫中運用,還要學會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
合作探究:
重點語段分析閱讀指導 :
疑難:如何體味文中的含蓄語句?
點撥:含蓄句往往具有精練、隱曲、豐富等特點,其間蘊涵著作者復雜的情感或鮮明的態(tài)度。但它的生發(fā)亦非無根之木,必定能在文章的寫人、記事、描景、狀物中找到其生發(fā)點。因此,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找出其針對何人、何事、何景、何情,有何態(tài)度,便不難挖掘其內(nèi)在含義;而文句本身往往包含一些色彩鮮明的語句,不可不引起關(guān)注;也可在文章中找到其他相關(guān)或?qū)恼Z句,以幫助解讀;對于使用修辭和其他表現(xiàn)手法的句子,更要弄清其手法特點,依據(jù)手法原理進行思考。 【典例分析】
試題:人類的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jié)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
分析:本句用了比喻手法,本體“人類歷史”,喻體“煤的形成”,要從本句中找到二者的相似點,其對應關(guān)系為:用材——流血、得到小塊煤——歷史的前進。因此不難看出作者的歷史觀:歷史的前進,需要付出流血的代價,有時甚至是慘重的代價,才能夠換來歷史的一小步前進。作者不反對流血斗爭,但結(jié)合下句,明顯看出作者對“三一八”慘案并非一味肯定和贊頌,因為它只是“徒手”的“請愿”。再結(jié)合前文“但是中外的殺人者卻居然昂起頭來,不知道個個臉上有著血污”,“因為這實在不過是徒手的請愿”以及后文“然而既然有了血痕,當然不覺要擴大”等語句,便不難看出本句重在對本次慘案作出客觀的評價,表現(xiàn)出一位思想家站在歷史高度所作的思想指導。
答案:作者站在歷史發(fā)展的高度,一針見血地指出在黑暗的社會里,若想推動歷史的每一小步前進,必然要付出慘重的流血和犧牲的代價。在此前提下,明確表達了自己對請愿斗爭方式的看法,對“三一八”慘案作出了客觀中肯的評價,從中總結(jié)出深刻的歷史教訓,激勵人們更加堅決而有效地斗爭下去。
許廣平曾說:“《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淚,是用血淚寫出了心坎里的同聲一哭?!闭页鲎钅鼙憩F(xiàn)作者對慘案“悲憤”感情的句子,并加以分析。(找出并劃下了,課前思考,課上討論,形成答案。小組展示)提示:議論、抒情句。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p>
(3) 。 “當三個女子從容地轉(zhuǎn)輾于文明人所發(fā)明的槍彈的攢射中的時候,這是怎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偉大呵!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提示:第五節(jié)第二段記述劉和珍遇難情形,一是表現(xiàn)了三個女子臨難從容,互相救助的精神,二是揭露執(zhí)政府的屠殺兇殘暴虐。第二段思路從這兩個方面展開。
課外拓展訓練: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25分)
朱東潤自傳
一八九六年我出生在江蘇泰興縣一位失業(yè)店員的家庭,因此早年生活艱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著一定的波折。二十一歲我到梧州擔任廣西第二中學的外語教師。二十三歲調(diào)任南通師范學校教師。
1929年4月間,我到武漢大學擔任外語教師,從此我就成為大學教師。那時武漢大學的文學院長是聞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師實在太復雜,總想來一些變動。用近年的說法,這叫做摻沙子。我的命運是作為沙子而到中文系開課的。
大約是1939年吧,一所內(nèi)遷的大學的中文系在學年開始,出現(xiàn)了傳記研究這一個課,其下注明本年開韓柳文,傳記文學也好,韓柳文學也不妨,但是怎么會在傳記研究這個總題下面開韓柳文呢?在當時的大學里,出現(xiàn)的怪事不少,可是這一項多少和我的興趣有關(guān),這就決定了我對于傳記文學獻身的意圖。
《四庫全書總目》有傳記類,指出《晏子春秋》為傳之祖,《孔子三朝記》,為記之祖沒這事是三百年前的砍伐,現(xiàn)在用不上了。有人說《史記》《漢書》為傳記始祖,這個也用不上,《史》《漢》有互見法,對于一個人的評價,常常需要通讀全書多卷,才能得起大略??墒窃趥饔浳膶W里,一個傳主只有一本書,必須在這本書里把對他的評價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傳、行狀、神道碑這一類的作品對于近代傳記文學的寫作有什么幫助呢?也不盡然。古代文人的這類作品,主要是對于死者的歌頌,對于近代傳記文學是沒有什么用處的,這些作品根本不是傳記文學。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還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這便是所謂別轉(zhuǎn)。別轉(zhuǎn)的名稱,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稱認識后人認為有別與正史,因此成為“別轉(zhuǎn)”,有些簡單一些,也可成為轉(zhuǎn)敘。這類作品寫得都很生動,沒有那些阿諛奉承之辭,而且是信筆直書,對于傳主的錯誤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陳。
是不是可以從國外吸收傳記文學的寫作方法呢?當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沒有一個抉擇。羅馬時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時代和我們相去太遠,而且他的部部大作,所著重的是相互比較而很少對于傳主的刻畫,因此我們只能看到一個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細致的分析。
英國的《約翰遜博士轉(zhuǎn)》是傳記文學中的不朽名作,英國人把它推重到極高的地位,這部書的細致是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地位,但是的確也難免有些瑣碎。而且由于約翰遜并不處于當時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國的一般人物,所以這部作品不是我們必須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國已經(jīng)翻譯過來的《維多利亞女王傳》可以作為范本呢?應當說是可以的,由于作者著墨無多,處處顯得“頰上三毫”的風神,可是中國文人相傳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樣的道路,所以無論近代人怎么推崇這部作品,總還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國內(nèi)外的作品讀過一些,也讀過法國評論家莫洛亞的傳記文學理論,是不是對于傳記文學就算有些認識呢?不算,在自己沒有動手創(chuàng)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認識。
這時是1940年左右,中國正在艱苦抗戰(zhàn),我只身獨處,住在四川樂山的郊區(qū),每周得進城到學校上課,生活也很艱苦,家鄉(xiāng) 陷落了,妻室兒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線上掙扎,我決心把研讀的各種傳記作為范本,自己也寫出一本來,我寫誰呢?我考慮了很久,最后決定寫明代的張居正。第一,因為他能把一個充滿內(nèi)憂外患的國家拯救出來,為垂亡的明王朝延長了七十年的壽命,第二,因為他不顧個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罵,終于完成歷史賦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沒有缺點的,但是無論他有多大的缺點,他是唯一能夠拯救那個時代的人物。 (有刪改)
相關(guān)鏈接
①自傳和傳人,本是性質(zhì)類似的著述,除了因為作者立場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區(qū)別以外,原來沒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在西洋文學里,常會發(fā)生分類的麻煩。我們則傳敘二字連用指明同類的文學。同時因為古代的用法,傳人曰傳,自敘曰敘,這種分別的觀念,是一種原有的觀念,所以傳敘文學,包括敘,傳在內(nèi),絲毫不感覺牽強。(朱東潤《關(guān)于傳敘文學的幾個名詞》)
②朱先生確實是有儒學風度的學者,一身正氣,因此他所選擇的傳主對象,差不多都是關(guān)心國計民生的有為之士。他強調(diào)關(guān)切現(xiàn)實,拯救危亡,尊崇氣節(jié)與品格。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傾注—讀朱東潤先生史傳文學隨想》)
(1)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 ) a.當年有所大學的中文系開傳記研究課,課程內(nèi)容卻是韓愈、柳宗元的古文,朱 東潤就是因為這件事決定開展傳記文學研究。
b.“我的命運是作為沙子而到中文系開課的”,這樣的表述與其說寫出了自己過去的經(jīng)歷,不如說反映了朱東潤寫自傳時的心態(tài)。
c.朱東潤固然認可國外的傳記文學,但卻擔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絕把近代
人推崇的《維多利亞女王轉(zhuǎn)》作為寫作范本。 d.出于自己的現(xiàn)實關(guān)懷來選擇傳主,是朱東潤傳記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貫原則。有學者總
體上對此表示理解,但在天都上略有保留。
e.朱東潤雖然認為“傳記文學”的說法更科學,但為了避免常會發(fā)生的分類麻煩,還是在自傳中采用了“傳記文學”的說法。
(2)朱東潤的傳記文學觀是如何形成的?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3)作為帶有學術(shù)性質(zhì)的自傳,本文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回答。(6分)
(4)朱東潤認為傳記文學作品應該如何刻畫和評價傳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請結(jié)合材料說明理由。(8分)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194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