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的教育思想的體現(xiàn),反映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教案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需求和認知水平,設計適合他們的學習活動。這些教案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習成績。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一
1、讓學生通過活動,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初步養(yǎng)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2、通過分類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分類的`含義,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師可以適時地向學生滲透愛勞動、愛家庭的教育。
教學重點: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養(yǎng)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教學難點: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的方法。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逛過超市嗎?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擺放的?
為什么要這樣擺放呢?
分類擺放后顧客去買東西更方便。你們想不想學習怎樣分類呢?
那么今天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分類。
二、授新課
1、活動一:整理房間
(1)有個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園玩,可是他的媽媽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間整理好.
(2)課件出示:同學們看了亮亮的房間,你們想對亮亮說什么?
你們愿意幫幫他嗎?那么你們認為該怎樣整理房間呢?(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組匯報
你能說說為什么要這樣整理嗎?(強調同一類的要放在一起)
課件演示整理過程
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學習用品?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二
1.使學生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獲得準確的感性材料。
2.培養(yǎng)學生對看到的、聽到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
3.觀察力的訓練是伴隨著理解思維而進行的,同時也檢查你的記憶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對看到的、聽到的事物進行了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
開拓學生是思維能力。
要使自己更聰明,就要經常訓練自己的頭腦,在多觀察、多思考問題中使思路靈活,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觀察力的訓練是伴隨著理解思維而進行的,同時也檢查你的記憶力,即你是否見多識廣,你是否一看就清楚,或者一聽就明白。愿這一節(jié)課能使你的頭腦更靈活。
1.課件出示:一組有趣的圖片。
圖1:柱子是圓的還是方的?仔細看一看。
讓學生先同桌互相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圖2:看著黑點身體前后移動。
讓學生跟著要求做,然后說一說看到的。
圖3:有多少個黑點?
圖4:是靜的還是動的?
圖5:“弗雷澤螺旋”是最有影響的幻覺圖形。
教師介紹學生認識。
2、練習。
學生談收獲。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三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理解并掌握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以及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分數(shù)應用題中最基本的,不僅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以它為基礎,很多復合的分數(shù)應用題也是在它的基礎上擴展的。因此,使學生掌握這咎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對他們今后進一步學習較復雜的分數(shù)應用題具有重要的意義。例1只涉一個數(shù)量,要求一個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的是已知數(shù)量的一部分,屬于部分與整體的問題。在這里用線段圖幫助學生題意,明確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從而掌握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解答方法。
學生對單位1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認識。已經掌握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以及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本課讓學生分清把誰看作單位1。借助線段圖分析題意,學生在畫線段圖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教師要適時指導。
1、經歷對實際問題的探究的過程,掌握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確地解答。
2、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表達能力。
掌握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正確地解答。
正確地確定單位1
教學過程備注
分析題意,理解數(shù)量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是什么意思?(是把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積五光平均分成5份,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占其中的2份。)
教師然后讓學生試著畫一畫線段圖,分析題意。
全班與教師一起畫線段圖,借助于線段圖理解題意,要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列式為:2500=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
鞏固練習。
1、教師出示做一做。
這是一道關于兩個量之間的,一個量是另一個量的幾分之幾的問題。在解答時,教師也先讓學生畫線段圖分析。
然后再獨立解答。
2、完成練習四中的部分練習。
課堂小結。
板書: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解決分數(shù)連乘的簡單實際問題,拓展分數(shù)乘法意義的理解。
2.能力目標:
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感受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分數(shù)連乘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用分數(shù)連乘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
第五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下面每個條件分別是以誰為單位“1”的。
23
a是b的3b是c的5
口答,說說可以列成什么數(shù)量關系?
2.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分數(shù)乘法新的內容。
板書課題:分數(shù)連乘。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6。
(1)理解題意。
83
二班做的朵數(shù)和誰有關?
(2)畫圖分析。
畫一條線段表示一班所做綢花的朵數(shù)。
可以怎樣表示二班做的綢花朵數(shù)?
怎樣表示三班做的綢花朵數(shù)呢?
(3)討論方法。
要去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呢?怎樣算?
討論交流,匯報方法。
2.完成練一練。
獨立完成計算,展示作業(yè)。
說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九第6題。
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2.完成第7題。
3.完成第8、9題。
理解題意,弄清解決每一個問題時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四、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五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稱。
2.經歷探索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比例的基本質性。
發(fā)現(xiàn)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質性。
多媒體課件。
一、舊知鋪墊。
1.什么叫做比例?
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下面的比能否組成比例。
和
和5:2。
1/2:1/3和6:4。
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稱。
(1)教師說明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的名稱。
板書。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例如:=60:40。
內項:6o。
外項:40。
(2)學生認一認,說一說比例中的外項和內項。讓學生再寫出幾個比例。
如::=60:40。
外內內外。
項項項項。
2.比例的基本性質。
你能發(fā)現(xiàn)比例的外項和內項有什么關系嗎?
(1)學生獨立探索其中的規(guī)律。
(2)與同學交流你的發(fā)現(xiàn)。
(3)匯報你的發(fā)現(xiàn),全班交流。(師作適當?shù)难a充)。
在比例里,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
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
兩個內項的積是。
外項的積等于內項的積。
(4)舉例說明,檢驗發(fā)現(xiàn)。
1
兩個外項的積是。
兩個內項的積是。
外項的積等于內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數(shù)形式呢?
如:=60/40。
3.。
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5)學生歸納。
在比例里,兩外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4.填一填。
(1)1/2:1/5=1/4:1/10。
()()=()()。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六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shù),能正確地讀寫正數(shù)和負數(shù),知道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2。初步學會用負數(shù)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能借助數(shù)軸初步理解正數(shù)、0和負數(shù)之間的關系。
重點難點。
負數(shù)的意義和數(shù)軸的意義及畫法。
教學指導。
1。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學生對負數(shù)的認識。
負數(shù)的出現(xiàn),是生活中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需要。教學時,教師應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實例,特別是學生感興趣的一些素材來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出現(xiàn)負數(shù)的必要性,并通過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對比,初步建立負數(shù)的概念。在引入負數(shù)以后,教師要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用正負數(shù)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實際例子,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并通過大量的事例加深對負數(shù)的認識,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把握好教學要求。
對負數(shù)的教學要把握好要求,作為中學進一步學習有理數(shù)的過渡,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負數(shù),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負數(shù)的意義,初步建立負數(shù)的概念。這里不出現(xiàn)正負數(shù)的數(shù)學定義,而是描述什么樣的數(shù)是正數(shù),什么樣的數(shù)是負數(shù),只要求學生能辨認正負數(shù)。關于數(shù)軸的認識,這里還沒有出現(xiàn)嚴格的數(shù)學定義,而是描述性的定義,只是讓學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線上表示正數(shù)和0的經驗,遷移類推到負數(shù),能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正數(shù)、0和負數(shù)所對應的點。
3。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創(chuàng)設了開放性的思維空間,在解決問題時應著眼于讓學生自主地理解數(shù)學信息、尋找解題思路。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尋找答案,對于學生有道理的闡述,教師要積極鼓勵,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內驅力。
課時安排。
共分3課時。
教學內容。
負數(shù)的初步認識。
(1)(教材第2頁例1)。
結合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shù)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重點難點體會負數(shù)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1。教師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教材第2頁主題圖。(有條件的可播放天氣預報視頻)。
2。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說出圖中內容。(教師:觀察上圖,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3。引出課題并板書:負數(shù)的初步認識。
(1)新課講授教學教材第2頁例1。
(1)教師板書關鍵數(shù)據:0℃。
(2)教師講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溫度。比0℃低的溫度叫零下溫度,通常在數(shù)字前加“—”(負號):如—3℃表示零下3攝氏度,讀作負三攝氏度。比0℃高的溫度叫零上溫度,在數(shù)字前加“+”(正號),一般情況下可省略不寫:如+3℃表示零上3攝氏度,讀作正三攝氏度,也可以寫成3℃,讀作三攝氏度。
(3)我們來看一下課本上的圖,你知道北京的氣溫嗎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都是多少呢隨機點同學回答。
(4)剛剛同學回答得很對,讀法也很正確。
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反饋。
(6)請同學們把圖上其它各地的溫度都寫出來,并讀一讀。
(7)教師展示學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用“+”和“—”就能準確地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
課堂作業(yè)。
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第1題。組織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溫度低。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七
從知識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打折銷售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并不感到陌生,但在促銷活動中選擇最佳消費方式,要運用所學的百分數(shù)知識解決問題有一定的難度。
從學生角度分析為什么難。
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要懂得“滿100元減50元”的促銷方式,對于消費者來說不如打五折實惠;如果總價是整百元的,那兩種促銷的方式優(yōu)惠的結果是一樣的,但要得出這種結論,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需要運用所學的百分數(shù)知識去分析、交流、比較才能解決。
在教學時,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理解“滿100元減50元”的含義,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表述,再引導學生體會這種促銷方式的計算方法,接下來要由學生獨立完成兩種購買方式所要支付的錢,并通過比較來解決題目中的問題。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提問“一件物品打九折出售”表示什么意思?
2、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優(yōu)惠都是以“幾折”來表示的呢?
3、購物中優(yōu)惠的形式有很多種,我們要做一個精明的小買家。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購物中的折扣問題。(板書:購物中的折扣問題)。
二、教學新知。
(一)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打五折銷售,在b商場按“滿100元減50元”的方式銷售。媽媽要買一條標價230元的這種品牌的裙子。
1、根據這些信息,學生提問題。
教師板書:
(1)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
(2)哪個商場省錢?
2、分析問題,理解題意。
(1)結合題目給出的數(shù)學信息,哪些是關鍵的?
(2)怎樣理解“滿100元減50元”?
(3)不足100元的部分呢?怎么辦?
3、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師: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看能否解決黑板上的這兩個問題?
4、交流并匯報方法。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解決方法?
學生展示自己的算式,并解釋。
5、啟發(fā)思考,辨析原因。
(1)滿100元減50元,少了50元,也是打五折啊,怎么優(yōu)惠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2)什么情況下兩種優(yōu)惠是一樣的呢?
6、小結:在今天的折扣問題中,我們知道了優(yōu)惠的形式有很多種,解決這些問題時要注意的是“滿100元減50元”和打五折的區(qū)別:
(1)“滿100減50”,就是夠100才能減50,不夠則不減。
(2)打五折實際售價都是原價的50%,不滿100元的也能按50%計算。
(3)售價剛好是整百元的時候,兩種優(yōu)惠結果才是一樣的。
三、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1、做一做。
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每滿100元減40元”的方式銷售,在b商場打六折銷售,媽媽準備給小麗買一雙標價120元的這種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
(2)選擇哪個商場更省錢?
同學們,在今天學習的折扣問題中,我們知道了不同形式的優(yōu)惠有很多種,在解決這些問題時要注意的是“滿100元減50元”和打五折的區(qū)別。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八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20頁辨認方向。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的情境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名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技能目標:借助辨認方向,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1.重點:結合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
2.難點:用所學的方向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提問法、討論法、練習法。
課件、小卡片。
一、復習。
二、新授。
1、引入。
師:在生活中,除了聽說過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之外,還聽說過哪些方向詞?(板書: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現(xiàn)在我們就來認識這些方向。
2、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什么,并說出它們的方向。
讓學生將自己置身于學校這個位置,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說一說體育館、商店、醫(y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教師先讓學生4人一組說一說,再由教師指名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教師讓學生觀察剩下的4個建筑物所在的方向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么特別之處。
發(fā)現(xiàn)剩下的4個方向分別在學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兩個方向的中間。如:圖書館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間。
說一說:少年宮、電影院、動物園所在的方向。
師:這樣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煩了,請大家分別給這4個方向取名字。
問:你們是如何得出這些名稱的?
教師讓學生多說一說這4個建筑物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師總結。
3.試一試。
(1)利用方向板說一說教室里8個方向分別有什么?
(2)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3)使用方向板時,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應與現(xiàn)實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三.練一練。
教師出示地圖,問:這是哪個國家的地圖,地圖的形狀像什么?在地圖上看到了什么?(教師可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在觀察地圖時,教師讓學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標。)。
教師說出一個方向,讓學生在圖中將其指出。
問:你還可以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四.實踐活動。
到操場上看一看,說說校園內各個方向分別有些什么?
觀察后,到班級交流觀察的結果。
五.你知道嗎?
讀書中的一段話后,說一說自己對指南針的了解,再讓學生回家去找資料,查找有關指南針的知識,增強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結。
這節(jié)課,同學們都學習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呢?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九
一(個)、十、百、千、萬……都叫做計數(shù)單位.其中“一”是計數(shù)的基本單位.10個1是10,10個10是100……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這種計數(shù)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shù)法。
從高位一級一級讀,讀出級名(億、萬),每級末尾0都不讀.其他數(shù)位一個或連續(xù)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從高位一級一級寫,哪一位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寫0.
求近似數(shù),看尾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是幾,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數(shù)向前一位進1.這種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位數(shù)多的數(shù)較大,數(shù)位相同最高位上數(shù)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較大就大,以此類推.
整數(shù)部分整數(shù)讀,小數(shù)點讀點,小數(shù)部分順序讀.
小數(shù)點寫在個位右下角.
小數(shù)末尾添0去0大小不變.化簡
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大小變化:
右移擴大左縮小,1十2百3千倍.
整數(shù)部分大就大;整數(shù)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類推.
1、分數(shù)的意義:
把單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shù),叫做分數(shù).在分數(shù)里,表示把單位“ 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數(shù),叫做分數(shù)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數(shù),叫做分數(shù)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數(shù)單位.
2、百分數(shù)的意義:
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數(shù),叫做百分數(shù).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數(shù)通常不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而用特定的“%”來表示.百分數(shù)一般只表示兩個數(shù)量關系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后面不能帶單位名稱.
3、百分數(shù)表示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倍比關系,它的后面不能寫計量單位.
4、成數(shù):
幾成就是十分之幾.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用“替換”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感受到“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說說圖中兩個量的關系可以怎樣表示?
追問:還可以怎么說?
指出:兩個量的關系,換一個角度,還可以有另外一種表示方法。
2.從圖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多媒體出示:天平的左邊放上一個菠蘿,右邊放上四個香蕉,天平平衡。)
指出:從這題中,我們可以看出,能把一個物體換成與之相等的另外一個物體。
3.口答準備題:
(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個相同的大杯,正好都倒?jié)M,每個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指出:這兩題我們都是用果汁總量去除以杯子總數(shù),就能得出所要求的問題。
二、新授
(一)教學例1
1.讀題
2.分析探索
提問:也同樣是720毫升的果汁要倒入到杯子里,這題與剛才的兩題相比較,有何不同之處?小結:剛才兩題是把果汁倒入到一種杯子里,而這題是把果汁倒入到兩種不同的杯子里。提問:那么還能像剛才一樣用果汁總量去除以杯子總數(shù),用720÷(6+1),可以這樣計算嗎?追問:那該怎么辦?同桌先相互說說自己的想法。
3.交流
談話: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該怎么辦?
追問:還可以怎么辦?
小結:兩位同學都是把兩種不同的杯子換成相同的一種杯子,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啦!同學們可真了不起啊,剛才大家的做法中已經蘊涵了一種新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替換。(板書:替換)
4.列式計算
a:把大杯換成小杯
提問:把一個大杯換成三個小杯(板書),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
追問: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幾個小杯?(板書)能求出每個小杯的容量嗎?每個大杯呢?(板書)
小結:在用這種方法解的時候,我們是把它們都看成了小杯,所以先求出來的也是每個小杯的容量,然后求出每個大杯的容量。
b:把小杯換成大杯
談話:那反過來,把小杯換成大杯呢?(板書)
提問: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幾個大杯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指出:把三個小杯換成一個大杯,再把三個小杯換成一個大杯。
提問:這樣做的依據又是什么?
指出: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就需要3個大杯。(板書)
提問:能求出每個大杯的容量嗎?每個小杯呢?(板書)
5.檢驗
談話:求出的結果是否正確,我們還要對它進行檢驗。想一想可以怎么檢驗?
指出:哦!把6個小杯的容量和1個大杯的容量加起來,看它等不等于720毫升。(板書)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檢驗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書)總之,檢驗時要看求出來的結果是否符合題目中的兩個已知條件。
6.小結
指出:解這題的關鍵就是把兩種杯子看成一種杯子。
(二)練習十七第1題
談話:把這道題目,做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指名板演)
提問:把你的做法講給同學們聽。
追問: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還要對它進行檢驗。就請你口答一下檢驗的過程吧!
(三)教學“練一練”
1.出示題目
談話:自己先在下面讀一遍題目。
2.分析比較
提問:這題與剛才的例1相比較有何不同之處?
指出:哦!例1中小杯和大杯的關系是用分數(shù)來表示的,而這題已知的是一個量比另一個量多多少的差數(shù)關系。
提問:那么這題中的大盒還能把它換成若干個小盒嗎?那該怎么換?談話:現(xiàn)在你能做了嗎?把它做在草稿本上。
3.學生試做
4.評講
談話: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指出:在大盒中取出8個球,就可以換成小盒;另外一個大盒也是這樣。
提問:現(xiàn)在這7個小盒中,一共裝了多少個球?還是100個嗎?幾個?指出:算式是100-8×2,所以84÷7算出來的是每個小盒裝球的個數(shù)。
指出:算式是100+8×5,所以140÷7算出來的是每個大盒裝球的個數(shù)。
談話:把大盒換成小盒算出結果的請舉手!把小盒換成大盒算出結果的也請舉手!看來同學們還是喜歡把大盒換成小盒來計算。
5.檢驗
談話:同桌相互檢驗一下剛才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
6.小結
提問:解這題時你覺得哪一步是關鍵?
指出:哦!還是把兩種不同的盒子換成一種相同的盒子,然后再解題。
三、全課總結
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中用替換的方法解決問題。(板書完整課題)
提問:那你覺得在什么情況下我們可以用替換的方法來解題,能給大家來舉一個例子說說嗎?指出:哦!當把一個量同時分配給了兩種物體時,而且這兩種物體是有一定關系的時候,我們就能用替換的方法來解題。
追問:那解題時該怎么替換呢?(那在用替換的方法來解題時,關鍵是什么?怎么來替換?)指出:把兩種物體看成同一種物體,(板書)求出一種物體的數(shù)量后,也就能求出另一種物體的.數(shù)量。
四、鞏固練習
3.練習十七2(機動)
――替換
把兩種物體看成同一種物體
1.把大杯替換成小杯共需要9個小杯
720÷(6+3)=80(毫升)驗算:240+6×80=720(毫升)
80×3=240(毫升)240÷80=3(倍)
2.把小杯替換成大杯共需要3個大杯
720÷(1+2)=240(毫升)
240÷3=80(毫升)
課后反思:
由于課前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學習,所以教學時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因而今天這節(jié)數(shù)學課的教學效果是不錯的,超出了我的預期目標。學生們對于用替換這種策略來解決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都很感興趣,課堂上學生們思維活躍,發(fā)言積極,包括很多平時學習數(shù)學困難較大的學生也掌握了這一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首先,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根據需要探索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其次,它促使學生將過去已掌握的靜態(tài)的知識和方法轉化成可操作的動態(tài)程序。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過程。再次,它能使學生將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遷移到他們不熟悉的情景中去,這既是一種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又是一種主動運用原有的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首先,它能使學生認識到所學數(shù)學知識的重要作用。其次,它能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法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再次,它能使學生感受到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后的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不僅使學生獲得初步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習慣,為今后實現(xiàn)更高層次的創(chuàng)新奠定良好的基礎。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一
1、使學生能理解抽取問題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決有關簡單的問題。
2、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了解數(shù)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抽取問題。
理解抽取問題的基本原理。
一、教學例。
1、猜一猜。
讓學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幾個球。
2、實驗活動。
(1)一次摸出2個球,有幾種情況?
結果:有可能摸出2個同色的球。
(2)一次摸3個球,有幾種情況?
結果:一定能摸出2個同色的球。
3、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啟發(fā):摸出球的個數(shù)與顏色種數(shù)有什么關系?
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只要摸出的球比它們的顏色種數(shù)多1,就能保證有兩個球同色。
二、做一做。
第1題。
(1)獨立思考,判斷正誤。
(2)同學交流,說明理由。
第2題。
(1)說一說至少取幾個,你怎么知道呢?
(2)如果取4個,能保證取到兩個顏色相同的球嗎?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十二第1、3題。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二
課本第57——58頁“扇形統(tǒng)計圖“。
1、通過實例,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tǒng)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tǒng)計圖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
課件。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電腦課件呈現(xiàn)下表。
種類攝入量/克占總攝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類50。
奶類和豆類450。
魚、禽、肉、蛋等類600。
蔬菜和水果類900。
谷類1800。
2、電腦課件呈現(xiàn)統(tǒng)計圖(或以學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什么樣的統(tǒng)計圖是扇形統(tǒng)計圖呢?
2、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特點。
3、即時練習。
完成課后的“說一說”。
(1)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扇形統(tǒng)計圖,讀一湊統(tǒng)計圖中的各類信息。
(2)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說信息,并計算各種成分的百分比。
匯報計算結果,訂正。
學生發(fā)言、交流。
學生匯報:條形統(tǒng)計圖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種食物的攝入量。
觀察,說出獲得的信息。
根據教師引導說出發(fā)現(xiàn)。
從扇形統(tǒng)計圖中能夠清楚地看到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
觀察數(shù)據,發(fā)現(xiàn),說出不同,說出自己的看法。
進行計算,訂正。
三、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揭題,板書課題:扇形統(tǒng)計圖。
出示課件一邊呈現(xiàn)扇形統(tǒng)計圖,一邊進行簡要講解,使學生了解扇形統(tǒng)計圖是用扇形面積的大小(占圓面積的百分之幾)來表示各類數(shù)量的多少。(占總攝人量的百分之幾)。
四、鞏固升華。
完成課后“試一試”。
1、比較各項活動時間,說一說有什么不同。提出數(shù)學問題。
2、總時間是多少?各項活動時間可以怎么計算?
3、參照題目,畫一個扇形統(tǒng)計圖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并和同學進行交流。
五、全課小結:你今天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書設計:
扇形統(tǒng)計圖。
能清楚地反映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三
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
理解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1、把下面各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
0.631.0870.044。
2、說說下面每個百分數(shù)的具體含義,是怎么求出來的?(哪兩個數(shù)相比,把誰看作單位1)。
(1)某種學生的出油率是36%。
(2)實際用電量占計劃用電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產量是去年的120%。
1、根據數(shù)學信息提出問題:出示例2的情境圖,讓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條件提出用百分數(shù)解決的問題。
(1)計劃造林是實際造林的百分之幾?
(2)實際造林是計劃造林的`百分之幾?
(3)實際造林比計劃造林增加百分之幾?
(4)計劃早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
2、讓學生先解決前兩個問提。解決這類問題要先弄清楚哪兩個數(shù)相比,哪個數(shù)是單位1,哪一個數(shù)與單位1相比。
3、學生自主解決實際早林比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的問題。
(1)分析數(shù)量關系,讓學生自己嘗試著用線段圖表示出來。
(2)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的?(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的公頃數(shù)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shù)相比的百分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shù)是單位1。)。
(3)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根據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列式計算出結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116.7%-100%=16.7%。
(4)小結解題方法:像這樣的百分數(shù)問題有什么特點?解決它時要注意什么?(這是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增加百分之幾的問題,它的解題思路和直接求一個數(shù)是另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問題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兩個量在比較,誰是單位1,但是這里比較的兩個量中有一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必須先求出。
(5)改變問題:問題如果是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該怎么解決呢?
學生列出算式:(14-12)14。
(再次強調兩個問題中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使學生體會到,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和用分數(shù)解決問題一樣要注意找準單位1。)。
1、獨立完成課本第90頁做一做的題目。
2、練習二十二第1、2題。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回顧和整理“數(shù)的認識”的過程。
2、能對學過的數(shù)進行較系統(tǒng)的整理,進一步掌握數(shù)的知識,發(fā)展數(shù)感。
3、積極參加自主整理的活動,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課前預習:
小組合作,交流整理:
回顧以前學過那些數(shù),各舉五例。分析不同類數(shù)之間有何關系。
教學過程:
一、結合實例,引導學生回憶數(shù)的認識
1、回顧數(shù)的意義。
師:你學過那些數(shù)?
(生回答)
師出示卡片,生齊讀。師:舉例說明這些數(shù)可表示什么?
(生回答)
2、數(shù)的分類。
完成問題(1)。
師:把上面的數(shù)填到合適的位置
(生回答)
師:每種類型的數(shù),除了上面幾種類型,你還能舉出其它的嗎?
(生回答)
3、數(shù)的互化
呈現(xiàn)表格,完成數(shù)的互化,交流做法。
4、數(shù)的大小比較。
學生自主完成。
5、適時小結。
師:通過剛才的練習,我們復習到數(shù)的哪些知識?
(生回答)
二、整理回顧有關倍數(shù)和因數(shù)的知識
1、引出問題。
(生回答)
以上問題,我們運用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呢?(倍數(shù)和因數(shù))
明確:我們一起回顧和整理倍數(shù)和因數(shù)。
2、小組合作,梳理知識。
師:以小組為單位,將學過的“倍數(shù)和因數(shù)”知識整理下來。同學們認真討論,由組長記錄,一會兒我們要比一比,看一看哪一個小組整理的`更加完整、科學合理。全班交流。
整理完善知識結構。
師:在這一部分中我們?yōu)槭裁聪葘W因數(shù)和倍數(shù)?
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
師:倍數(shù)和因數(shù)是基礎,他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今天整理出來的倍數(shù)和因數(shù)脈絡圖使這部分知識更加條理化和系統(tǒng)化。
三、復習正數(shù)和負數(shù)
師出示亮亮家4月份收支情況記錄。
學生閱讀題目內容。
出示問題(1)。
提醒學生估算時要注意的問題。(生回答)師:(生回答)師:(生回答)
出示問題(2)。
讓學生舉例說明什么是正數(shù)和負數(shù)。
學生自主完成問題(2)。
全班交流。
交流時重點關注怎樣用正負號表示收支情況,以及怎樣基數(shù)按每次結余。
四、人民幣上的號碼
1、讓學生拿出自己身上的人民幣。
2、提出兔博士的問題,鼓勵學生根據自己你的經驗大膽回答。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問題?
六、課堂作業(yè)
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回顧和整理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四則運算的過程。
2、能對四則運算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運算定律進行歸納和整理,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3、體驗自主整理數(shù)學知識的樂趣,提高計算能力。
課前回顧:
我們學過那些計算?分別寫出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的加、減、乘、除的算式各一道,并計算出結果。小組內交流計算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回顧和整理四則運算
1、師:回想一下我們學過哪些計算?
生回答。
小組長匯報本組在課前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
2、議一議
出示問題(1)生歸納整理。
出示問題(2)生舉例說明0和1在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生整理匯報。(注意提示0不能做除數(shù))
3、各部分間的關系。
師:加法各部分間有什么關系?
生回答。
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師歸納出加減法互為逆運算。
同樣的方法總結乘除法的關系。
說一說
師:上述關系在計算中有哪些應用?
啟發(fā)學生回答,(進行驗算、解方程等)
二、復習四則運算和運算律
1、師:我們學過的運算律有哪些?
小組討論,自主總結,并寫出字母表達式。
先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計算后交流做法,注意能簡算的要簡算。
3、估算。
先讓生獨立思考并判斷,再回答是如何判斷的。
師生共同討論怎樣想,需要幾個步驟。
計算問題(2)時可用競賽的方式,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三、課堂總結
師:這節(jié)課我們整理和回顧了什么內容?需要注意什么?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五
掌握條形和折線統(tǒng)計圖表示統(tǒng)計數(shù)據的方法。
11、掌握條形和折線統(tǒng)計圖表示統(tǒng)計數(shù)據的方法,加深對條形和折線統(tǒng)計圖所表示的數(shù)據的理解,能利用折線統(tǒng)計圖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
2.聯(lián)系實際進行統(tǒng)計,經歷統(tǒng)計過程,體會統(tǒng)計在實際中的應用和作用,培養(yǎng)統(tǒng)計的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導學法、嘗試法。
利用條形和折線統(tǒng)計圖。
教師預設。
學生活動。
(1)復習條形和折線統(tǒng)計圖的有關知識。
(2)說說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的區(qū)別。
1、請學生測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數(shù)據記錄下來。
2、學生完成書中表格。
3、師生核對。小結。
4、完成書中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提問:你認為完成一項統(tǒng)計要經過哪些過程,
說明:一項完整的統(tǒng)計,先要收集數(shù)據并進行分類整理,再選擇適當?shù)慕y(tǒng)計圖或。
5.做p63練習四實踐活動第(3)小題。
讓學生看第3題,說一說第3題的題意和從統(tǒng)計表里知道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合作研究,派代表發(fā)言。
2.統(tǒng)計表表示出相關的數(shù)據,然后對數(shù)據作出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
1.做補充練習。
讓學生了解題意。要求兩名學生相互合作,按要求從復印的身高記錄上收集自己。
和同伴的身高數(shù)據。要求在課本上制成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讓學生與自己的同伴討論從。
圖中能得出哪些結論。組織學生在班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論。提問;你認為復式折線。
2.統(tǒng)計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
讓學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要求學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額。你能與自己的同桌同學合作,制作出你們兩家的電話費支出的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嗎?學生完成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F(xiàn)在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制作的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看看你們家的電話費支出情況怎樣,比比兩家去年下半年的電話費支出有什么不同。
這節(jié)課我們練習了什么內容?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問題?
自制練習紙(每生一張:內容是身高、體重統(tǒng)計圖)。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六
教科書第2頁的例3、例4,做一做中的習題和練習一的第6~11題。
使學生掌握用整十數(shù)乘的口算方法。
理解用整十數(shù)乘的算理。
用十位上的乘后,在得數(shù)的末尾填一個0。
例3、例4的教學掛圖。
一、復習。
口算下面各題:
1352732304。
1541621405。
指名讓學生說一說135、2304、1404的口算過程。
二、新課。
1.教學例3。
教師出示例3的乒乓球掛圖,如下:
用紙蓋住最右邊的一袋,提問:
這里有幾袋乒乓球?每袋幾個?要求一共有多少個乒乓球,怎樣列式計算?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59=45。
接著露出蓋住的那袋乒乓球,提問:
剛才有9袋乒乓球,一共有45個。再增加1袋,是幾袋?一共有多少個乒乓球?怎樣列式計算?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510=50。
誰能說一說510=50是怎么想的?(因為9個5是45,45+5=50,也就是10個5就是50。)多指幾名學生說說。
2.做做一做的第1題。
讓學生獨立口算,指名回答口算結果和口算過程,教師板書出算式和得數(shù)。然后提問:
這些題的得數(shù)和被乘數(shù)有什么關系?使學生通過觀察得出:一個數(shù)乘以10,可以在這個數(shù)的后面直接添一個0。
3.做做一做的第2題。
讓學生把得數(shù)寫在書上。集體訂正。
4.教學例4。
教師出示例4的.皮球圖。如下:
提問:
這里有20盒皮球,每盒有6個。求一共有多少個皮球,怎樣列式計算?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620。
620怎樣口算呢?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推想620的口算過程: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每2盒是一摞,20盒是幾棵?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回答。
求20盒皮球的個數(shù),也就是求幾橡皮球的個數(shù)?
要求10摞皮球的個數(shù),可以先求幾橡皮球的個數(shù)?
一摞皮球有多少個?怎樣想的?
幾乘以幾?學生回答后,教師在620的右下方用紅粉筆板書:62=12。
一摞是12個,10摞是幾個12?是多少?
幾乘以幾?學生回答后,教師在62=12的下面用紅粉筆板書:1210=120。
算出10摞皮球的個數(shù),就是20盒皮球的個數(shù),也就是620等于多少?學生回答后,教師在620后面板書:=120。
最后,教師概括出620的口算過程:620可以先求62=12,再用1210,等于120。
5.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題。
讓學生先做,做完后,指名說一說各題的得數(shù)和口算過程。然后提問;
這幾道題和例4的被乘數(shù)都是幾位數(shù)?乘數(shù)都是什么數(shù)?
一位數(shù)乘以整十數(shù)在口算時,分了幾步?
最后,讓學生用這個規(guī)律把這道題再口算一遍。
6.做例4下面做一做的第2題。
三、練習。
做練習一的第6~11題。
1.第6、7題,讓學生獨立做,做完后,指名說得數(shù),每道題抽幾個小題讓學生說一說口算過程。
2.第8題先讓學生填出左邊一題方框中的得數(shù),再讓學生填出右邊一題方框中的得數(shù),然后集體訂正。
3.第9題,讓學生先自己做,做完后說一說各是怎樣列式計算的,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4.第10題,讓學生自己讀題,在練習本上解答。訂正時,說一說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5.第11題,先讓學生獨立做,做完后,教師把學生的不同算法板書出來:205=100520=100。提問:
這兩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205是一排一排地算的,一排有20格,5排有205格;520是一行一行地算的,一行有5格,20行有520格。)。
205是怎樣口算的?520是怎樣口算的?通過分析使學生體會到:無論是205還是520都是把2和5相乘得10,再在后面添寫一個0,得100。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七
第一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動手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或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建立圖形的表象的過程,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
一、引入新課。
1、由平面圖形引到立體圖形。
接著電腦演示由面到體的過程,揭示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2、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立體圖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間,像這樣占有一定空間的物體的形狀就是立體圖形(電腦顯示若干立體實物)。
問: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什么圖形呢?在這里面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呢?
3、舉例。
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長方體的物體實例。
師:要知道這些物體為什么都是長方體,就要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1、出示例1:
(1)拿一個長方體的紙盒來觀察:
長方體有幾個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
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具,回答上面的問題。
(2)抽象圖形。
說明:因為我們最多只能看到長方體的3個面,所以通常這樣畫長方體。
(師邊講邊畫長方體的直觀圖,注意要規(guī)范。)。
讓學生上去指一指,圖上哪3個面是我們能直接看到的`?另外3個面在哪里?
2、認識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
(1)教師結合直觀圖逐一向學生介紹棱和頂點,并及時在圖中作出標注。
(2)同桌學生用手摸長方體紙盒,互相指出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電腦分別顯示面、棱、頂點這三個部分,加深印象。
3、長方體的特征。
出示:長方體有幾條棱和幾個頂點?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組里交流。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長方體有什么特點,討論后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特點。
(1)面的特點。
長方體有幾個面?誰能迅速的數(shù)出長方體的6個面?比較哪一種方法好?
長方體的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還有不同看法嗎?這兩個面的位置是怎樣的?(可結合拍手理解“相對”)。
(還可以出示預先準備好的紙盒讓學生直觀感受長方體的一種特殊情況,一般來說,長方體的每個面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面形狀相同,大小一樣,可以用這四個字(出示:完全相同)來代替。(電腦演示相對的面完全相同這個特點)。
(2)棱的特點。
長方體有多少條棱呢?誰能給大家介紹一種很快的數(shù)出這12條棱的方法?
如果有學生是分組來數(shù)的,可以結合長方體鐵絲框架數(shù)一數(shù)。想一想:每組有幾條棱?每組4條棱的位置是怎樣的?相對的棱有什么特點?(長度相等)(電腦顯示棱的特點)。
(3)頂點的個數(shù)。
長方體有幾個頂點?你是怎樣迅速數(shù)出來的?
(4)概括長方體的特征。
**讓學生看著自己的長方體紙盒說說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各有什么特征。
**小結: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它有12條棱,8個頂點。一個長方體的面可以分為3對,相對的面完全相同;長方體的棱可以分為3組,每組4條,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4、學習長、寬、高。
(1)問:相交于同一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都相等嗎?
指出:長方體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這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兩條棱分別叫做長和寬,把豎直方向的一條棱叫做高。(師邊講邊標注)。
(2)學生選擇一個長方體實物,量出它的長、寬、高。
5、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2)學生交流后,讓他們小小組去探究。
(3)全班交流。
6、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1)觀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明確: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由于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都相等,所以它的棱的長度不分長、寬、高了,就叫做棱長。
(2)選擇一個正方體實物,量出它的棱長。
7、小結: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第10—11頁的內容。
1、練習一第1題。
看圖說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結合第3個圖形再說說這個長方體的面的形狀有什么特別之處。
2、練習一第2題。讓學生說一說。
3、練習一第3題。讓學生仔細觀察后回答各問題,并說說怎么看出來的。
明確:這個長方體前后的兩個面是正方形,其余的4個面是完全相同的長方形。
4、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判斷擺出的這幾個幾何體分別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再讓學生互相指一指每個幾何體中長、寬、高(或棱長)的位置,說說它們分別是多少厘米。
5、練習一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師:這兒有一個關于長方體特征的順口溜。大家可以輕聲讀讀。
出示:
長方體立體形,8頂6面十二棱;
棱分長、寬、高,每組四條要記好;
6個面對著放,對應面都一樣。
在家里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長方體玩具或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它的面、棱、頂點;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個長方體并涂上或畫上喜歡的圖案。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展開圖。
教學內容:p3例3、“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一第6—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動手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進一步加深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認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建立圖形的表象的過程,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
教學資源:學生每人準備正方體、長方體紙盒各一個、剪刀。
學生按小小組分別準備教科書14頁思考題中所需的若干張硬紙(每種6張)教學過程:
1、說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師:這節(jié)課,我們要繼續(xù)研究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
1、讓學生看教科書3頁,像例3那樣,將有關的棱用紅線描出,并按照例題所示的步驟進行操作,得到正方體的展開圖。
2、把展開圖再復原成立體圖,再進一步展開、復原,讓學生從展開圖中找到3組相對的面。
3、讓學生獨立一剪,并在小組里交流自己得到的展開圖,在交流中認識不同的正方體展開圖,并思考展開圖中的各個面與原來各個面的關系。
4、學生獨立完成“試一試”。
拿一個長方體紙盒,沿著一些棱剪開,看看它的展開圖,先從自己的展開圖中找出長方體的3組相對的面,然后在其他同學的不同的展開圖中找。最后讓學生觀察相對的面在不同的展開圖上的分布情況,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
4、“練一練”
第1題讓學生在觀察展開圖的基礎上,先在圖中標注下面、后面、和左面,并說明自己的理由。然后將展開圖復原成立體圖來檢驗。
第2題。
(1)出示各展開圖,引導學生先想像把展開圖復原成立體圖的過程,再判斷。
(2)把教科書117頁的圖形剪下來試著折一折從而驗證自己先前的判斷是否正確。
1、練習一第6題。
讓學生在仔細觀察展開圖的基礎上作出判斷。對于不能圍成長方體的圖形要說明理由,最后再進行操作驗證。
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進行選擇,再通過交流讓學生說明選擇的根據。
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紙,先啟發(fā)學生思考:要圍成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至少要用幾張硬紙片?這幾張硬紙片的形狀和大小有什么關系?再讓學生操作。然后說說有沒有找到什么規(guī)律。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八
(4)一共少12人,說明有幾只大船被當成小船?
(5)列式計算。
5、小組匯報(二):假設大船與小船都是5只。
要求學生匯報后,全班共同填教科書191頁表格,并解決問題。
三、鞏固反思,提升策略。
練一練。
1、學生先讀題,獨立完成并匯報。如果假都是兔,你能設計這樣的四個問題嗎?小組討論完成,并匯報。
讀題理解題意。提問:要算到怎樣才能夠解決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四、全課總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學會運用替換和假設的策略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并有效地解決問題。
2、使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和假設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用“替換”和“假設”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2、教學難點:選擇合理的策略有效的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策略回憶。
提問:前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個有什么訣竅,或說關鍵是什么?可以討論一下再回答。
二、鞏固提升。
練習十七第2題。
1、讀題:
2、你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3、準備怎樣替換?關鍵是什么?
4、學生獨立完成并檢驗。
練習十七第3題:
1、讀題。
2、你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3、準備怎樣假設?關鍵是什么?
4、學生獨立完成并檢驗。
練習十七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同桌說說解題的想法?鼓勵學生用不同方法解答。
三、你知道嗎?
一起讀一讀,你能理解題意嗎?你會解答嗎?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十九
1、經歷了解稅收的意義、解決有關稅收實際問題的過程。
2、了解稅收的有關知識,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3、體會稅收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依法納稅的意識。
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學生課前去進行各種稅種的調查,初步了解它們的含義。
(一)談話導入。
對,這個餐廳知法、守法,開發(fā)票對誰有好處?
開發(fā)票減少了餐廳的利潤,但卻增加了國家的稅收,看來越來越多的人具有了納稅意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
板書:納稅。
(二)了解納稅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納稅的知識?
2、那今天這節(jié)課你還想學習哪些納稅方面的知識?
(什么是納稅?為什么要納稅?怎樣納稅?……)。
3、要想更多更準確地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或途徑來學習呢?
(看書、查資料、上網、去稅務局或向稅務局的親戚朋友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4、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納稅就是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規(guī)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納稅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納稅意識,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5、說得很好,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已經了解了什么是納稅,為什么納稅,可作為小學生,光了解這些還不夠,還應爭當小納稅人,學會怎樣納稅!
教師介紹上網查詢內容,納稅有哪幾個步驟?
在這幾個步驟中,哪個與數(shù)學密切相關?要運用到哪部分數(shù)學知識?
(百分數(shù)、百分數(shù)的計算)。
究竟怎樣運用這部分知識呢?誰知道如何納稅?怎樣計算稅款?
(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稅率。應納稅額=各種收入×稅率)。
板書公式: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簡單的說就是指什么?(應交的稅款)。
各種收入呢?是一定的嗎?稅率是一定的嗎?你了解哪些稅率(不同的稅率)。
那我選這個3%的來還!為什么不行?(根據稅種選擇稅率來還。)。
那你會哪種稅種的計算方法?(消費稅、營業(yè)稅……)。
都會算了嗎?看這道題會算嗎?(例1)。
板書:230×5%=11、5(萬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可能說,什么是應納稅所得額。
師:誰能幫助他?個人所得稅怎樣計算?
師:對,只要有工資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個人所得稅!
(出示:個人所得稅圖表)。
能看懂嗎?什么意思?
幫我算算好嗎?(猜猜我的工資收入?)。
板書:2100+380—20xx=480(元)。
480×5%=24(元)。
謝謝大家,我一定會依法納稅的!
(三)練一練。
練一練1—4題。
(四)總結。
如果沒有,那老師這有幾個話題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主題。
1、你能為自覺納稅設計一句廣告語嗎?
2、如果我是稅務稽查員,如何防止偷稅、漏稅行為?
3、我們能為納稅做些什么?
板書設計:
納稅。
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230×5%=11.5(萬元)。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二十
(1)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是多少?(列式:×3=)。
培智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篇二十一
教材第110頁第3題,練習二十五第8~13題。
1.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其三邊、三角之間的關系,并能解決三角形相關問題。
2.進一步掌握軸對稱和平移,能畫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能畫平移后的圖形,并能運用平移解決問題。
3.進一步掌握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能辨認、并畫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重、難點:解決三角形相關問題,畫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1.復習三角形的特性。
指名說一說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并舉例說明三角形特性在。
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2.復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
指名說一說三角形三邊有什么關系。
強調: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都大于第三邊。
3.復習三角形的分類。
三角形可以分為哪幾類?你是怎么分的?
4.完成教材第110頁的第3題。
二、復習軸對稱、平移。
1.舉例說明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
2.說說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3.平移。
三、復習觀察物體。
在同一角度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物體的幾個面?
四、課堂練習。
完成教材練習二十五第8~13題。
五、課堂小結。
我們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六、同步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選用《新領程》相關習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182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