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意思?(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22 06:09:07
除夕的意思?(四篇)
時間:2023-01-22 06:09:07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除夕的意思?篇一

除夕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重大的節(jié)日之一。每到這一天,遠方的親人都要回到家里與親人團聚,吃上一餐團圓飯,表示一家人永遠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這天早上媽媽很早就起來切肉切菜、要做五香等好吃的,我則在一邊幫忙打下手。幫媽媽擦桌子掃地板做最后的清潔工作。然后還幫爸爸貼門聯(lián)。左邊是:丹鳳呈祥龍獻瑞右邊是:紅桃賀歲杏迎春橫批:福滿人間。洗的干干凈凈的大門上貼著紅通通的門聯(lián)真漂亮啊。最后還在兩邊掛燈籠。吃午飯我就去洗澡換上新買的衣服,因為我們要去老家爺爺那吃年夜飯的。大伯、姑姑他們也都要過去。

我們開車又拐去買很多煙花還有一些火鍋料然后才出發(fā)去爺爺家。

到爺爺家看到奶奶和伯母正在包餃子,我也興沖沖的跟著包??上野亩己秒y看,最后還是媽媽幫我的忙,要不然一個個都露餡的。沒一會姐姐們就都來,我們就出去玩。不過沒多久媽媽就來叫我們去吃飯。吃飯前由爸爸點燃一串很長的鞭炮,噼噼啪啪響的。

大家圍著爺爺家最大的那張圓桌子坐著。中間是電磁爐在燒著湯,里面好多我喜歡的親親腸。還有丸子,還有剛才包的那些餃子,一看就很好吃。

桌子上也擺很多我喜歡吃的排骨酥、牛排、鴨肉之類的。總之看的我眼花繚亂的。我還和大家干杯,我說: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嘿嘿,然后爺爺就塞給我個鼓鼓的紅包,要我好〔〕好學習,健康快樂。嘿嘿,收大紅包,我當然很快樂。等吃完飯,我們又放一些的煙花,就全家人在一起看晚會,聽爺爺講話。再然后我們就各自回家。

可能是白天玩的太開心,我很早就睡著。就連12點的鞭炮聲都沒能把我弄醒。

太可惜12點有很多煙花可以看的呢。

不過也沒關系,等元宵節(jié)就有更多更漂亮的煙花看。

好期待啊。我又長大一歲,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更加認真的讀書,不辜負爺爺奶奶還有爸爸媽媽的期望。

除夕的意思?篇二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夜燈火通明,全家人圍爐夜話,通宵不眠,名為“守歲”。晉朝已有守歲之俗,周處《風土記》說蜀人“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笆貧q”顧名思義是守候新歲。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從古至今,“守歲”都包含了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意思。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zhèn)骷t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闭湎耆A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除夕是春節(jié)的前夜,又叫年三十。除夕是農歷年臘月的最末一日,春節(jié)的前夜。舊時,又稱“除日”、“除夜”、“歲除”、“歲暮”、“歲盡”、“暮歲”,民間多俗呼“年三十”或“大年三十”。

在我國民間普遍重視次日,被成為“年關”。舊日,工商業(yè)者視端午、中秋、除夕為一年中之三大節(jié)關,每個節(jié)關都要結算帳目,而以除夕為最重要,要理清一年的來往帳,核實盈虧,規(guī)劃來年,中國傳統(tǒng)風俗,除夕與春節(jié),時相接,俗相類,實為一個傳統(tǒng)佳節(jié)。“除夕”,義謂舊歲至此而除夕,新歲自明晨開始,有除舊布新之吉兆。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zhèn)骷t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么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于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yōu)榱硕惚苣戢F,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后,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

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后,竹節(jié)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墒怯械牡胤?,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除夕的意思?篇三

除夕的來歷 除夕是春節(jié)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lián),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

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

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

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于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關于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

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

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fā)現(xiàn),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

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

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

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后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lián)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

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后長輩發(fā)"壓歲錢"。

接著就是張貼春聯(lián)和門神,并關上大門。

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

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臺灣等。

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

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戶時,就標志著新春的來臨。

無論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這口巨鐘的洪響,民間稱為"分夜鐘"。

這口鐘,已成為蘇州城鄉(xiāng)方圓數(shù)十里人民生活的時間信息。

寒山寺鐘聲還出現(xiàn)在詩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現(xiàn)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老習俗,擊鐘以分歲。

姑蘇城鄉(xiāng),到了守歲的最后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宏亮的寒山寺鐘聲,報導一年的開始。

千家萬戶,聽到鐘聲,爆竹齊鳴,使古老的寒山寺鐘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

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

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里,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

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除夕在臺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

午后,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

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對長者辭歲。

接著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肴,桌下放置火盆。

"圍爐"為除夕帶來高潮,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除非萬不得已,再遠再忙也要趕回家團圓。

年夜飯后,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得富壽越長,這是表示孝心。

【除夕的由來】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

故此期間的活動都以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后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戀的一晚。

除夕之夜,最為熱鬧、喧闐,天一抹黑,孩子們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著香火,東一聲、西一響地放起鞭炮來了,膽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著耳朵,遠遠地探著身子點,其他小孩兩手捂著耳朵,緊張而又焦急地等待著……。

此情此景,頭發(fā)白了都不能忘記。

還有一個關于“除‘夕’獸”得傳說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

"夕"長年深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因此,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桃花村的人們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

鄉(xiāng)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夕”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

可她仍然繼續(xù)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獸闖進村。

它發(fā)現(xiàn)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

"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

"夕"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

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夕"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

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

鄉(xiāng)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fā)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xiāng)親們?yōu)閼c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

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夕"獸的辦法。

從此以后,人們把這一天叫做除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

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年”。

除夕的意思?篇四

1、年夜飯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發(fā)菜、蠔豉等,因為“發(fā)菜蠔豉”與“發(fā)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除夕夜傳統(tǒng)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2、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開蓋復用。

3、祭祖

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違禁詞已過濾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后,人們才開始享用。

4、壓歲錢

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有的穿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有的則穿成鯉魚、如意、龍形等吉祥形狀,取“錢龍”、“錢余”之意,以期帶來吉祥如意。有的地區(qū)還有送“壓歲果”的習俗。除夕夜,長輩會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邊,取“吉利”寓意來祝孩子來年大吉大利。

5、踩歲活動

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卷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后,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并借用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6、守歲

傳說守歲是為了防止一種獨角獸的侵害,而這種獨角獸最怕火光、紅色和聲響,所以人們就在除夕夜穿紅衣、點紅燈、貼紅紙、放煙花炮竹,焚香祈禱,徹夜不眠,也就有了“守歲”習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高燒銀燭,暢飲松醪,坐以達旦,名曰守歲,以兆延年。”

7、開燈睡覺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關燈。除夕整個晚上,家里一般都不關燈,特別是供養(yǎng)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關燈。

8、忌打碎器物

除夕還有忌打碎器物的習俗。民間認為如果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則意味著新一年會有“破運”。有時不小心在這天打碎杯盤,長輩會抓緊用紅紙包起來并口念“歲歲(碎碎)平安”等吉祥語來補救。民間認為,將紅紙包起來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數(shù)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災難。所以,人們在除夕這天為了博個好彩頭,都會慎言謹行,以求得一個吉祥如意年。

9、貼春聯(lián)

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lián),“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lián)人為唐人劉丘子,作于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jié)貼春聯(lián)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fā)源地是南京。

10、貼年畫

年畫,和春聯(lián)一樣,起源于“門神”。隨著雕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里,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贰ⅰ段骞蓉S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

11、貼窗花

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12、貼福字

春節(jié)貼“?!弊郑耐辛巳藗儗π腋I畹南蛲?,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弊志烤乖撛趺促N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

13、零點必須回家

團圓的年夜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吃完,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或者到親戚家串門聊天,但必須在零點前回到家。一到零點,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歲”,當鐘表的指針走過12點后,人們就會燃放早已準備好的鞭炮,慶祝新年的到來。

14、燃爆竹

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15715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