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fā)展離不開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和傳承,怎樣平衡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教育的關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寫總結時,我們應該注重用詞準確,不偏離主題,表達清晰??偨Y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一
隨著社會經濟的縱深發(fā)展,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他們的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與以前相比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們已成為引導消費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消費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費。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階層,其消費行為體現出追求新潮、時尚、情趣的特點,相對其他群體而言則帶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為他們不僅希望商品能夠在實用性方面滿足人的需要,還希望商品能讓人在使用和觀賞中獲得精神的愉悅與心理的滿足。一般來說,大學生更愿意購買能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滿足的商品,他們的消費行為更注重感官的滿足。其次,大學生的自主獨立性逐漸增強,依附和從眾心理不斷減低。
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大學生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情感和直覺因素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當情感和理智相撞擊時,一般偏重于情感,容易感情用事。某種商品只要符合個人需要和興趣,引起肯定的情感,便會形成對商品的偏愛和追求之心;反之,就會產生一種否定和抵觸的情感,對商品厭惡、拒絕。
行不由衷的形象消費。
今天的莘莘學子們已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儒生,他們追求新穎,需求多樣,引領消費時尚;他們活潑感性,率性而為,消費卻不免沖動。在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里,在表現自我,彰顯個性的今天,他們比任何一個群體,比過去的任何一個時候更重視、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為此不惜代價。
此外,我們還應該看到,人力資源的過剩和就業(yè)壓力的加大,也是大學生們重視形象消費的原因之一。在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的情況下,一些用人企業(yè)和單位采取年齡歧視和相貌歧視的用人政策。
例如,在許多公司和單位的招聘廣告中,公開宣布不招35歲以上的應聘者,有的連身高和長相也有苛刻的、超出工作角色所需要的限制。于是,為了延緩衰老、掩蓋形象缺點、增加形象魅力,身在象牙塔和即將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們不得不重視形象消費。
躁動的需求,消費行為的心理成因。
現在的大學生年齡大都在20歲左右,不少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生活在較舒適的環(huán)境、條件下,心理應變及承受能力都較差,外界的變化會對其心理產生較大的影響。大學生消費也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作用下進行的。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青年時期,這一階段的消費心理又有其自身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和發(fā)展規(guī)律。在青年期,隨著身體的發(fā)育,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記憶能力、感知能力、對環(huán)境的認識和適應能力均獲得了較大發(fā)展,個性基本形成。
與這些心理發(fā)展狀況相適應,青年大學生的消費心理也獨具特點:由于自身廣博的知識面,因而在消費時追求知識性;由于對新鮮事物的熱衷,在消費時會追求時尚性、潮流化,強調美觀大方;由于個性強烈,在消費時會情緒行動,即興即買,沖動性購買往往多于計劃性購買;由于富有創(chuàng)造性,也會在消費時注重個性,追求與眾不同。
雖然大學生經濟尚未獨立,但他們已具有獨立的購買能力,在購物時自身意志力較差,只要兜里有錢就會迫不及待地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些特點反映在消費心理和購買行為上,就是:
1、追求新奇。大學生沒有成年人較重的工作、社會、家庭壓力,真正可以放開束縛隨心所欲的進行一些消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新奇的產品最能引起他們的注意,有些學生達到了不奇不要,無奇不買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怪異商品的階段。
2、強調美感。即要求商品的美學價值能與自己的審美觀點相一致。
3、追逐時尚。生理與心理的漸趨成熟使得大學生開始追逐成年人的社會游戲,而時尚活動莫過于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時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廣泛關注,又正好契合大學生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時尚,不僅是各種不同類型社會成員的消費特征,也同樣符合大學生的心理需求。
個性與文明,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
在大學生消費問題上,我們已不能再像從前一樣,用簡單的對或錯來作為評價標準,更無法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以期達到抑制大學生的個性消費。我們應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消費教育,這樣才能使大學生自覺自愿地做到科學適度消費。
第一,發(fā)展個性消費。
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個性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因為個性的不同,所以不同的消費者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消費行為也迥然不同。更何況是處于彰顯個性時期的大學生們。在購買力允許的前提下,我們應該發(fā)展其個性消費。
第二,消除不良消費。
消費所追求的內心滿足是永無止境的。在消費過程中,大學生們往往從感情、心情出發(fā),喜怒哀樂都能成為他們消費的理由。他們往往有消費的沖動卻缺乏消費的理性,他們有著消費的隨意卻缺乏消費的算計。因此,應該在大學生中倡導一種文明行為,加強自身修養(yǎng),抵制畸形消費,消除不良消費。
第三,提倡適度消費。
適度消費是指在保證大學生的自然生理需要的基礎上,在不超出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所進行的消費?,F在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從小把孩子視為家庭生活重要的照顧對象,對自己子女的消費基本上實行滿足供應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而對于遠離家長過獨立生活的他們,基本上都沒有理財的經驗。
這就造成有些學生追求高消費,盲目追求檔次、品牌,存在攀比心理,形成了一種不健康的消費方式,甚至個別學生不能體諒家庭的困難,以各樣的借口欺騙家人寄錢用于自己不必要的消費。這些不健康的現象,與學生家長對子女的嬌慣與縱容,使學生養(yǎng)成了亂花錢的毛病關系重大。因而,倡導適度消費,必須對大學生進行國情、校情、家情教育。學校與家長都要對學生的消費加以科學的指導,以使大學生的消費步入健康的軌道。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二
近年來,隨著醫(yī)藥企業(yè)的成長壯大,醫(yī)藥市場涌現了多個被消費者所熟悉的醫(yī)藥品牌。品牌建設往往需要精心的組織策劃與實施,企業(yè)要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財力,因此品牌建設成效是企業(yè)經營者十分關注的問題。品牌績效是企業(yè)通過品牌運營,在品牌建設上所達到的現實狀態(tài),反映企業(yè)的品牌整體運營情況。它可以用來衡量品牌運營策略的制定、實施、控制的最終成效。品牌績效的研究是近年來學術界的一個新興課題,它引入人力資源管理中核心的績效管理思想對品牌的建設和培育情況進行考核或評價。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品牌績效的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指標體系,學者們對研究指標和方法仍在探討和摸索中。本文結合醫(yī)藥行業(yè)的特點,從消費者的角度對醫(yī)藥品牌績效評價指標進行探究。
一、醫(yī)藥品牌績效的內涵和研究意義。
醫(yī)藥品牌績效即醫(yī)藥品牌在品牌經營上達到的現實狀態(tài)。品牌從培育、建設到收到成效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如果沒有形成一個對品牌建設效果的評估和考量,必然不能及時、有效地反饋品牌培育中存在的問題。因此,為使品牌從建設到評價形成一個回路,必須建立品牌績效考評的指標體系和方法。
醫(yī)藥企業(yè)提供的產品——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面對同一適應癥的多個藥品,對于不具有藥學專業(yè)知識的醫(yī)藥消費者而言,難于直接分辨藥品質量的優(yōu)劣,因此消費者購藥過程中除了受醫(yī)生處方、藥店店員推薦的影響,藥品品牌是消費者在購買決策時的一個重要依據。一個成功的醫(yī)藥品牌,必然有鮮明的特點,有讓消費者信賴的產品質量和療效,需要在消費者心中有正面的形象和良好的口碑。因此品牌培育和建設對于醫(yī)藥企業(yè)尤其是關注藥品終端市場的醫(yī)藥企業(yè)來說是尤其重要。對于醫(yī)藥企業(yè)而言,對品牌績效進行評價可以客觀認識企業(yè)品牌建設或培育的情況,幫助醫(yī)藥企業(yè)了解品牌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和修正品牌實施策略。對于廣大醫(yī)藥消費者而言,對一類產品的品牌績效評價,可以為醫(yī)藥消費者提供一個更直觀的了解同一類產品的各品牌的參考,幫助醫(yī)藥消費者在眾多品牌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二、消費者視角的醫(yī)藥品牌績效評價指標。
品牌績效評價的指標可分為財務類指標和非財務類指標,財務表現類指標最早由simon&sulliva(1993)提出,采用現金流、投資回報、市場份額或類似的指標,rajagopa加入了銷售增長、盈利能力等來進行品牌績效的指標選擇;非財務類指標中分為市場表現類指標和消費者類指標,自bello&holbrook(1995)提出將品牌溢價和市場份額確定為強勢品牌的兩個突出特征,以后國內外學者基本都沿用了這兩個市場表現類指標;消費者類研究指標,目前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研究指標,主要采用品牌忠誠度、認知度、美譽度、滿意度等。財務類和市場類指標主要為定量指標,可以通過企業(yè)財務數據及相關計算獲得;消費者類指標本身都是定性性質的指標,需要對其進行概念界定并選取適當的二級指標進行量化。因此,品牌績效評價的難點在于消費者類指標的量化及數據獲取。本文結合非處方藥品牌的特點,對消費者類研究指標進行探究,旨在為醫(yī)藥企業(yè)進行品牌績效評價提供參考。
(一)品牌知名度。
品牌知名度是測量產品名稱在消費者心中的突出程度。知名度是企業(yè)開展該品牌的各類運營活動進行的前提,只有當企業(yè)的目標受眾都對品牌所承載的信息達到知曉狀態(tài),品牌運作才算得到初步成功。一般情況下,醫(yī)藥消費者對熟悉的品牌會有較高的信任度和較強的購買意愿;對于不熟悉的品牌,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則較弱。品牌知名度具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輔助知名度,即向受訪者提供多種品牌,受訪者能夠指出所熟悉的品牌的百分率;另一類是非輔助知名度,非輔助知名度分為自發(fā)性知名度和首要意念知名度,前者是指在對受訪者在無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可立即提到某一品牌的百分率;后者是指受訪者在無任何提示的情況下,最先提到某一品牌名稱的百分率。對品牌知名度的測度,具體指標可選用輔助知名度、自發(fā)性知名度、首要意念知名度,調查結果可以通過該公式來計算,品牌知名度=知曉該品牌的人數/樣本總人數*100%。
(二)品牌認知度。
品牌認知是消費者對品牌的知曉程度,是衡量消費者對品牌的記憶、了解和識別的程度。品牌首先應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其次其品牌的內涵、個性等核心信息能夠為消費者熟悉。消費者對某一品牌的認知,主要通過公共宣傳、廣告、實際使用體驗等獲得,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程度,也是品牌對推廣成功與否的體現。藥品為患者提供疾病治療支持,患者最關注的是品牌的質量和療效,如果品牌能向消費者傳遞質量優(yōu)良、健康安全等信息,將加深消費者對品牌的了解與認知。此外,通過品牌歷史、品牌故事等內容的宣傳與介紹,也能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對品牌認知度的分析可以借助品牌矩陣來實現。品牌矩陣分為四個維度,其中兩個維度屬于品牌自身層面,包括核心認知和延伸認知;核心認知,是指品牌內涵中最獨特、最個性的元素;延伸認知,是指一些雖并非特別關鍵,但也不可忽視的品牌元素;另外兩個維度于屬消費者感知層面,是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會產生兩種類型的共鳴,分別為感性的和理性的。以上兩個維度分別作為矩陣的兩個坐標,即可以得到四象限的矩陣圖。對品牌認知度的測度要對四個象限的內容進行綜合的考察,在設置具體指標或進行問卷調查時,要考慮四個象限所反映的內容進行綜合設計。
(三)品牌忠誠度。
品牌忠誠度是指消費者持續(xù)購買和使用同一品牌的意愿,它能夠反映消費者對某個品牌的心理傾向程度。品牌忠誠度一般包含行為忠誠和態(tài)度忠誠兩個層面。行為忠誠是指消費者喜歡特定品牌,因此會付諸實際行動,多次購買此品牌。行為忠誠可能是因為對品牌的偏好,也可能是因為沖動性購買等其他原因。態(tài)度忠誠是指消費者會在情感上長期保持對某一品牌產品的喜好和偏愛,這往往是由于品牌與消費者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個性愛好等方面產生某些聯系,與消費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藥品品牌忠誠的建立,最主要是由于醫(yī)生的處方推薦,其次是質量、療效、服用便利性等方面給消費者以較好的用藥體驗,在下一次產生用藥需求時,將可能會再次選擇此品牌。對藥品品牌行為忠誠的測量可以通過重復購買率、再購買意向、品牌轉移意愿等實現。態(tài)度忠誠的測量則需要通過對價格的敏感程度、對競爭產品的態(tài)度、購物時間的長短來實現。
(四)品牌聯想。
品牌聯想是指任何與品牌記憶相聯結的事物,是人們對品牌的想法、感受及期望等一連串的集合。品牌聯想是在對品牌認知的基礎上對品牌產生的在產品性能、生活方式、無形價值、地域、應用、價格等的聯想。目前對品牌聯想的研究中,對品牌聯想的維度有很多種劃分方式,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結合醫(yī)藥產品而言,可主要關注品牌聯想的數量、與產品屬性有關的聯想和與產品屬性無關的聯想三個方面。
(五)品牌滿意度。
消費者對某品牌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形成品牌忠誠往往是一個遞進的過程,而品牌滿意度則是消費者對品牌評價的最直接的指標。品牌滿意度就是顧客通過對一個品牌產品或服務的可感知效果與對比預期相比較后,所形成的愉悅或失望的狀態(tài)。對藥品品牌滿意度的測量可以分為總體滿意度和屬性滿意度兩個方面。屬性滿意度主要包括對產品質量、價格、包裝等方面對品牌滿意度進行具體的測算。
三、消費者視角的醫(yī)藥品牌績效評價指標的應用。
國內外學者在進行品牌績效評價時主要使用dirichlet模型、模糊綜合評價法來研究某變量對品牌績效的影響,結合本文對消費者類指標的分析和研究,為全面反映消費者角度的品牌績效,可嘗試使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品牌績效進行系統(tǒng)評價。根據績效指標確定評價的因素集并將指標進行分解和量化,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實地調研獲得各指標的數據,使用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相結合確定各指標權重,同時在確定評價集時要注意對各因素進行量化定義,以準確對各量化指標進行分析評價;最后在單因素模糊評價時采用專家打分法來確定其隸屬度以確定模糊矩陣,通過模糊矩陣與因素集的乘積得到多因素模糊評價結果,由此得到品牌績效的評價結果。品牌績效評價的難點在于每個品牌都有其獨特的內涵和亮點,在實際考核和評價品牌績效時必須充分考慮品牌的特點,全面、客觀地反映品牌建設的成果。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三
我國高校在開設消費心理學課程時,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但在實際中,消費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學習要比實踐占用的時間更長,也就是說,學生的實踐能力根本沒有得到提升和鍛煉。所以,如何通過消費心理學課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成為該課程的教學重點內容。因此,分析消費心理學的教學問題,根據問題提出解決方法,設計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實踐,提高對消費心理學的認識和運用能力,同時可以提高成績。
(一)教學內容比重失衡。
我國高校設立的消費心理學課程,比較重視理論知識,而不是實踐。消費心理學課程分為兩部分,一是影響消費者的內部因素,二是影響消費者的外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從消費者的心理方面進行講解,外部因素則是通過經濟方面的原因進行的解釋。它們都涉及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教學關系不大,所以教材安排設計的側重點主要在理論方面,而不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學生在消費心理學教學中的實踐能力并不強,教學內容比重設定失衡,要改變現有的教學內容和方向。
(二)教學方法手段單一。
我國高校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就是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雖然借助了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多媒體技術,但教學的形式沒有改變。因此,單一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過于重視理論知識,忽略實踐。以講授課程為主的教學方法,更多地提到的也是理論知識,而不是和實踐相結合的案例,使得我國高校消費心理學的教學方向和內容出現偏差。所以,想要提高學生在消費心理學教學中的實踐能力,首先要改變教學手段,通過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感受到實踐的意義和作用,幫助他們設計實踐活動。
(三)學生特點定位不準。
高校開設消費心理學課程,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職場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其重點應該是實踐過程。尤其是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發(fā)生巨大改變,讓他們主動參與討論,研究消費者的心理,會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但學校在設定這門課程時,忽略了學生的想法,導致課程內容設定枯燥無趣,尤其是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感覺到厭倦,沒有實例進行對比。所以說,由于學校對學生的特點定位不準確,導致課程設定不合理,最后導致消費心理教學施展不順利。學生對消費心理學課缺乏興趣,導致教學失敗。所以,學校要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觀察,設定符合學生心理活動要求的課程,保證教學課程的順利進行。
(四)考核內容深度不夠。
消費心理學,不僅是對消費者的心理活動進行研究,還包括對社會經濟和商品經濟的研究,多方面地結合,才能深入消費者心理。但高校在設定消費心理學課程時,對于知識難易程度的設定比較初級、簡單,考核時的教學內容也不夠深,更多的是理論知識。所以,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會在講課時側重講解理論知識,尤其是要考核的知識點,這使得知識點的設定深度不夠,考核深度也不夠,尤其是沒有實踐考核內容。所以,學生在消費心理學的教學中,缺乏實踐能力。
(一)增加教學方法。
1.案例分析教學法。消費心理學主要是研究消費者在商品市場經濟變化的過程中產生的心理活動。課程的理論知識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入和課程教學內容相符的實例,讓學生在課堂中分析實例,提高實踐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比如,大學生更關注和自身消費有關的商品活動,可以讓他們分析一下:為什么法定假日期間去國外旅游購買商品的人很多,假期期間商品的價格波動是什么樣的,對消費者有什么樣的影響,可以為國家?guī)矶嗌倮麧櫟?。這可以把學生帶入情境中,通過實例分析消費者的心理活動。
2.角色扮演法。學生缺少實踐機會,尤其是在社會上進行實踐更不容易,因此在消費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多設定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真實地體會消費者和銷售人員之間的心理博弈,發(fā)現不同性格的人的心理活動有什么樣的差距。在學習消費者氣質和消費能力及心理活動時,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人。比如,一個學生扮演銷售人員,其他學生有的扮演學者,有的扮演“暴發(fā)戶”,有的扮演農民工,有的扮演家庭主婦,讓他們根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分析心理活動,并準確地表現出此時角色的狀態(tài)。然后再扮演銷售者,揣測這些消費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把商品賣給消費者。
(二)改變教學場所。
1.實地觀察與市場調查。高校開展的消費心理學教學課程,重要的是實踐過程,所以一直在教室教學。即使經常設定和消費心理有關的活動,也沒有實際參與到市場中產生的效果好。所以,改變教學場地勢在必行,是增加學生實踐經驗和提高實踐能力的機會??梢酝ㄟ^對當地市場的消費情況和消費趨勢進行實地調查分析,讓學生觀察市場周圍情況、各種商品的售賣情況、消費者層次和所消費商品的區(qū)別及消費者對市場價格變化的敏感度是否會影響消費者的心理活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消費心理學在市場發(fā)展過程中的實際作用。
2.走進實驗室。實驗課程的重心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實驗,加深消費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掌握知識。但是目前的實驗大多重視理論知識,忽視實驗過程和意義,所以要改變現有的實驗過程和內容,確定正確的目標。比如,可以把經典實驗和消費者心理聯系在一起,把經典實驗中的某些無意義符號換成具有實際意義的物品商標,然后把消費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具有現實意義的實驗進行聯系,保證實驗室的實驗具有效果。
(三)根據學生特點開展針對性的培訓。
1.增強科研訓練。我國高校在開設消費心理學科目的時候,要加強對學生的科研訓練。只有加強對學生的科研訓練,才能讓他們通過不斷研究相關資料,整合成一個全新的比較系統(tǒng)的心理學研究報告。并且這個報告要和實際經濟市場中的消費者心理相結合,保證學生對消費心理學有過真正的研究,真正地理解消費者心理。因此,只有經過深入研究,根據對社會實際情況的調查,才能保證研究結果真實有效。所以,一定要針對學生開展科研培訓,保證他們在消費心理學中得到實踐的機會。
2.培養(yǎng)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意識。消費心理學可以讓學生更準確地把握經濟市場中消費者的心理狀態(tài),針對消費者和產品的`特點,制訂更優(yōu)秀的銷售計劃,為未來創(chuàng)業(yè)奠定基礎。因此,在消費心理學的課程上,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就業(yè)意識和創(chuàng)業(yè)意識,讓他們在實踐中了解商業(yè)運營和銷售技巧等知識。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創(chuàng)立一個小企業(yè),感受消費心理學對自己創(chuàng)業(yè)和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
(四)增加實踐能力考核,量化考核指標。
高校對消費心理學的考核主要以試卷為主,也就是說,主要考核理論知識。但消費心理學更重要的是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讓他們有足夠的經驗在社會中發(fā)展、成長。所以,為了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提高實踐能力,掌握消費心理學的知識,就需要設立實踐能力考核標準,并把考核內容量化,通過量化指標判斷學生做的實踐任務是否符合消費心理學對學生的要求。并且,教師要把消費心理學的考核重點設在實踐部分,理論知識部分占到30%即可。把實踐能力進行量化后,教師也可以更好地評判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經驗。
我國高校的消費心理學課程,是根據市場發(fā)展而增設的。消費心理學重視實踐的作用,所以實踐教學是消費心理學的重中之重。但在我國消費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實踐內容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很多學生沒有實踐經歷,得不到鍛煉,提升不了能力。所以,要在消費心理學的教學中,讓學生得到實際的鍛煉,需要不斷地進行實踐,根據市場發(fā)展情況和學生學習內容,設計合適的實踐活動,才能保證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四
摘要:在當前的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yè)教學體系中,消費心理學是一項有著意義卻普遍缺失的內容。為了在高職平面設計專業(yè)教學中,妥善的納入消費心理學內容,作者提出了在畢業(yè)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育的設想,指導學生通過學習運用消費心理學理論和方法,改善設計創(chuàng)作,增強市場適應能力。
一、消費心理學在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yè)教學體系中的存在意義。
平面設計作為一種與商業(yè)活動息息相關的藝術設計門類,商業(yè)性是其基本屬性。廣告、標志、版式、包裝、展示以及“vi”設計等,無不因商業(yè)上的需求而產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商業(yè)平面設計作品,其內容往往是對商品或者服務的展示、宣傳,其對象,即該作品的目標受眾,往往是其所展示的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作為一個商業(yè)平面設計作品的作者,受眾對該商品和服務的心理訴求,是其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無法繞過,必需思考的問題。因而,具備一定的消費心理學知識,是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平面設計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以培養(yǎng)市場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要培養(yǎng)出符合市場需要的設計人才,非常有必要對其平面設計專業(yè)學生進行消費心理學教育。然而,目前我國高職平面設計專業(yè)的教學現狀是,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圍繞著構成這類基礎課程和標志、海報、包裝、“vi”設計等應用課程來組織,像消費心理學這樣的市場導向性課程的意義卻始終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樣的課程設置,看似基礎扎實、知識體系完整,卻與市場嚴重脫節(jié),培養(yǎng)出的學生市場適應能力不強,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相適應。
二、在平面設計專業(yè)畢業(yè)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學的設想。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近年來,消費心理學教育在設計類專業(yè)中的存在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部分學校也進行了將其納入設計類專業(yè)教學內容的探索。然而,對于高職平面設計專業(yè)來說,在短短三年的培養(yǎng)時間內,教學內容本已較多、課程也比較緊湊。那么,如何將消費心理學教育穩(wěn)妥的納入到平面設計專業(yè)教學內容,并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呢。作者提出了在畢業(yè)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學的設想。理由如下:
1、不宜過早地給學生灌輸消費心理學知識。
高職類院校平面設計專業(yè)的學生設計基礎相對薄弱,這些學生在入學之前接受的幾乎都是繪畫基礎課程,對設計幾乎一無所知。入學后學校教學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是要夯實他們在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等方面的功底,另一方面是要循序漸進地教授他們平面設計的知識、技法,培養(yǎng)他們設計思維和創(chuàng)作能力。如果在他們還沒完成平面設計的基本課程,完全掌握平面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的時候,就過早的給他們灌輸消費心理學知識,不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會讓學生摸不清頭腦、理不清思路。
2、畢業(yè)設計階段的學生具備了接受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
處于畢業(yè)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經過前幾年的學習后已經基本掌握了平面設計的基礎技能,同時,此時的學生開始初步接觸社會、接觸市場,通過實習和找工作的經歷,對專業(yè)方向所涉及的市場和消費者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具備了接受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
3、畢業(yè)設計階段的消費心理學教育最具效果。
處于畢業(yè)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面對就業(yè)的壓力和適應社會、適應市場的挑戰(zhàn)、他們有了解市場、了解市場的主宰——消費者心理的渴求。而每一個即將畢業(yè)的學生,在他們根據興趣、根據對職業(yè)發(fā)展的意愿或者實習的經歷確定畢業(yè)設計項目的時候,都有著完成一件足以證明自己實力的完美作品的強烈愿望,所以這個時候的學生在了解了消費心理學的價值和意義之后,會有較強的學習動力。同時,畢業(yè)設計階段緊鄰就業(yè),這時候組織他們學習消費心理學知識,且經過與畢業(yè)設計項目的結合運用,印像清晰、深刻,在畢業(yè)開始工作后,這些剛學到的東西拿來就能用,具有最佳的學習效果。
消費心理學知識的講授是實施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環(huán)節(jié)。由于畢業(yè)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往往一邊忙于實習,找工作,一邊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能夠集中起來進行理論學習的時間有限,所以對平面設計專業(yè)學生講授消費心理學知識內容,不可能像商務、市場類專業(yè)的學生那樣系統(tǒng)、全面,而應對包括消費者的心理活動過程、消費者的個性心理特征、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條件等在內的消費心理學基本知識、理論,進行概括性、普及性的講解,并對消費者心理學的一些基本研究分析方法進行闡述。目標是讓學生在了解消費心理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學會應用消費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對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進行消費心理分析。
對于講授的形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能請校內外教授消費心理學的專業(yè)老師來進行講座,專業(yè)老師的講座,因其經驗豐富、內容全面、講解權威,顯然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而沒有這種條件的,則畢業(yè)設計的指導老師可以通過收集、整合一些消費心理學的教學視頻、教案和教學課件,組織學生進行集中學習,憑借自身理解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講解。而這就要求指導老師熟悉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知識理論,同時具有較強的知識整合能力和再演繹能力。而無論進行哪種形式的講授,指導老師都應選擇一些消費心理學的相關教材、文章、資料,要求學生在課外進行補充學習。
2、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分析。
在完成了基本知識理論的講授之后,指導老師便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到的消費心理學原理,對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進行心理分析。
進行心理分析的具體方式,可以是學生結合自己的畢業(yè)設計項目,運用所掌握的消費心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完成對自己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的心理分析作業(yè)。也可以將有相似畢業(yè)設計任務的學生組合起來,成為受眾心理分析小組,小組成員間分別針對各自設計項目的目標受眾人群心理進行相互討論分析,并完成各自的心理分析報告。
心理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對設計項目目標受眾人群消費心理特征的判斷和確立,包括在年齡、性別、社會地位層次、消費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理性程度、細致程度、情緒和偏好的持續(xù)程度,對流行和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生活節(jié)奏和時間觀念的方面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在消費的目的性、瀏覽、選擇和購買習慣,對品牌、包裝和廣告宣傳的認同度等方面的消費習慣偏好特征,這些設計作品的定位的影響因素。第二,目標受眾的消費動機,消費動機和受眾的消費心理特征,構成了消費者對消費對象的心理訴求,對消費動機的分析決定了設計作品通過哪個方向、以哪種方式滿足受眾的心理訴求,吸引受眾眼球。第三,設計作品發(fā)布方式,通過對設計作品發(fā)布、接觸受眾時的方式、環(huán)境對受眾產生的感官影響和心理變化的分析,為設計作品的設計創(chuàng)意尋求依據,設定條件。
3、對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調查。
學生自己或者學生們之間運用剛掌握的消費心理學知識,針對目標受眾所進行的理論分析,難免有“閉門造車”之嫌。而檢驗理論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調查實踐。所以接下來要求學生們運用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研究分析方法,對擬定的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進行現場調查。
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綜合調查法、實驗法等。受處于畢業(yè)設計階段的學生的組織能力、物質條件、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前三種相對簡單、便于開展,較為適合作為受眾心理調查的方式,其中通過調查問卷收集、了解受調查者信息的問卷法,因其使用預先編制的問卷表格,標準化的問題設計使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同時也有利于相互比較,因而最為適合學生采用。
問卷調查由設計、組織、調查、匯總、分析等一系列步驟組成,工作量較大,需要學生分組開展,分工合作。這樣,我們之前提到的心理分析小組,就可以由此延伸為心理分析調查小組。問卷表格應由學生小組根據設計項目的調查需求自行設計,指導老師給予必要的指導,表格應包含受眾心理分析的主要內容,形式上應多做選擇,減少文字填寫量,從而方便受訪者填寫。
組織對目標受眾人群的心理調查,不但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而且通過在現場調查中與目標受眾的溝通交談,既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又因為與目標受眾的直接接觸,為即將開始的設計創(chuàng)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認識基礎。而通過將調查結果與之前的理論分析進行比較,對理論分析進行驗證、補充和完善,可以使學生在將來的設計實踐中進行受眾心理分析的經驗更加豐富,充實。
4、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
通過現場調查及匯總、分析,掌握了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特征和消費動機,也就是把握了目標受眾的心理訴求,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也就有了準繩。
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簡而言之,就是決定設計作品通過哪個方向入手、以哪種方式滿足受眾的心理訴求。對于平面設計作品而言,就是為滿足目標受眾人群的主要心理訴求,決定從其設計內容哪些方面的特質、性能入手,采用何種創(chuàng)意烘托該特質、性能,使用那些元素構成畫面、采用怎樣的色彩搭配、形成什么樣的設計風格。比如設計一款為年輕人目標消費人群的服裝品牌海報,可以突出其時尚、運動、自我等方面的品質風格,可以通過展示其品牌代言人的青春魅力、運動活力的畫面,采用新潮、簡短、有力的流行廣告語來反映這些品質,可以采用鮮艷的色彩搭配、充滿動感的線、面構成,炫酷的字符設計等,形成直接、明快的設計風格,以滿足年輕人的消費心理訴求。
完成了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作品創(chuàng)作的消費心理學準備即已完成,即可進入設計創(chuàng)作階段。對平面設計專業(yè)結合畢業(yè)設計實施的消費心理學教學也就由此收官。
四、結束語。
通過與畢業(yè)設計相結合的消費心理學的教學實施,使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yè)學生了解了消費心理學知識,提高了運用消費心理學方法改善創(chuàng)作,增強作品市場適應力的意識和能力,為將來能夠設計出符合受眾心理訴求的成功的設計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萍。消費心理學教程[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2]祝帥。設計觀點[m]。遼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3]楊敏。教學、市場兩生花[j]。包裝與設計,2009(04)。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五
《消費心理學》屬于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同時也屬于消費經濟學的一部分,主要是研究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并且發(fā)現規(guī)律,在市場營銷專業(yè)中屬于核心課程。《消費心理學》是將普通的心理學原理與當前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相結合起來,將心理學理論與市場中消費者的消費特征相結合,更好的為經濟發(fā)展所用。在這一課程中掌握消費者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征是重要的,這是學習這門課程的核心所在,這對于畢業(yè)之后從事市場營銷工作的學生來說是重要的。
1.《消費心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法存在問題。
盡管一直以來都在強調教育方法應該創(chuàng)新的問題,但是當前很多中職院校的教師在《教育心理學》的教學方法上還是存在很嚴重的問題,很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授課方式還是以講解具體事例之后引出原理的模式,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學習理論知識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是對于實際應用知識而言卻存在很多問題。而中職院校的學生絕大部分在畢業(yè)之后都會選擇就業(yè),所以增強實踐能力遠遠要比學習理論知識更加重要。
1.2教材內容交叉。
當前很多院校所選擇的《消費心理學》教材都與其他專業(yè)的課程相互交叉,出現重復的現象,書中很多內容都會在其他的專業(yè)書中找到,例如:在《廣告學中》也會出現同《消費心理學》課本一樣的廣告設計、商標戰(zhàn)略等,這些內容也會出現在《公共關系學》中;而在《市場營銷學》和《商品學重復》中也會出現生命周期和產品價格等內容。課程之間存在交叉重復的知識點,不僅會浪費課堂時間,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情緒也有很大影響,他們因為重復聽同樣的.內容會產生厭煩心理,導致學習效果下降。
1.3教材不具有針對性。
在課程改革之后,大多數中職院校所使用的《消費心理學》教材都是經過縮減和改變而成的,在縮減和改變的過程中參考的就是本科的教材,因此缺少了很多內容。由于每個學科都是具有針對性的,所以改編之后的教材難免對在基本的結構性和系統(tǒng)性方面有所缺乏,很多中職院校的教材在改變之后都更加偏重于理論,與中職院校的教學目標不相符合。這是由于本科市場營銷專業(yè)的教學強調的是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所以對學生有較高的理論知識要求,而實際技能則處于第二位,但是中職院校的學生卻不同,他們在畢業(yè)之后面臨的是就業(yè),而且他們的理論知識水平與本科生相比也較差,換句話說,中職院校的學生更加強調的是對知識是實際運用能力。
2.1改革教學方法。
想要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與合適的教學方法是離不開的,因此應該不斷的對當前的教學方法進行合理改革,不斷探索最佳的教學方案。首先是在課堂講授方面,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方法存在諸多的不足,一直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而對實際運用卻有所忽視,所以在授課時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教師可以通過暗示的方法讓學生從案例中自己領悟理論,這樣還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不再是教師為主體,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之間的思維轉換為雙向關系,相互溝通和交流,增強學習效果。其次是案例教學,在授課時教師應該以具體的消費案例為媒介,作為課堂講授的重要內容,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學生之間多多溝通和討論,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正確選擇案例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保證所選擇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可讀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補足教科書中敘述簡單、枯燥乏味的缺點,實現理論與實際的合理銜接。此外,還可以設置專題討論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給學生提出消費心理問題,由同學們自主分析,各抒己見,教師針對學生所闡述的觀點進行總結歸納,之后對其中的不足之處進行講解,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分辨能力和思考能力,增強他們的成就感。
2.2改變教學內容體系。
教材對于一門科目來說具有指導性作用,所以《消費心理學》教學的改革與教材的創(chuàng)新是分不開的,對于中職院校的教材來說可以自主編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材,這樣才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在編寫的過程中可以將工作過程作為主線來編寫,將內容以崗位為核心,模塊化、具體化的編寫,排版也要合理有序,不能夠雜亂無章,這樣反而會增加知識理解的難度。編寫時可以按照難度逐漸升級的方式進行編寫,首先是基礎模塊,之后是能力模塊、最后是應用模塊。在基礎模塊,主要講解的是心理學基本的理論知識,是針對消費者消費過程中的一些心理活動;在能力模塊主要是一些市場營銷和與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技巧,以及處理消費糾紛的能力培訓等。
2.3改革考核模式。
《消費心理學》作為一項實踐性和應用性都比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加入實踐學習的內容更加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而當前的考試卻只是將學習效果展現在書面上,這種方式不能夠綜合的評價這門科目的學習效果,所以當前應該改革考核方式。除了要檢查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之外,還應該加強對他們學習過程的考核。將學生的平時表現也計入到學習成績中。將過程考核的結果也歸納到最終的總成績之中,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那些平時不學習只是依靠考試之前突擊學習學生獲得高分的不合理狀況。
3.結語。
隨著經濟發(fā)展速度的不斷加快,當前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只有掌握了消費者的消費情況才能夠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消費心理學》作為市場營銷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在教學方法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首先,課程教學不應該局限于書本,而是要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改變教學方法,優(yōu)化當前的教學體系和內容,并且將考核方式變得更加具有綜合性。
參考文獻:
[3]李迪.《消費者行為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網絡財富,2009.18.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六
摘要:消費心理學是市場營銷專業(yè)的核心基礎課程,注重培養(yǎng)市場營銷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發(fā)展性較強的學科。本文從消費心理學課程建設的思路、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以及課程評價四個方面進行課程改革的積極探索,以期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一、引言。
消費心理學與營銷人員心理學課程是高職高專類院校市場營銷專業(yè)核心課程,通過該課程的設置讓市場營銷專業(yè)學生掌握消費者基本的消費心理和行為規(guī)律,提高對消費行為的引導和預測能力,以更有效地開展市場營銷活動。該門課程重點培養(yǎng)學生必備的消費者心理分析能力和以消費者的心理規(guī)律和需要為出發(fā)點的思維習慣,提升學生情商素養(yǎng),同時為市場營銷專業(yè)學生其他技能的培養(yǎng)提供心理學支持。
二、課程改革的思路。
消費心理學在高職院校課程改革中有過多種嘗試,筆者也在實踐中探索建設一門適應高職教育特點和適合學生學習特點的課程。解決該課程理論性強與高職教育注重實踐和動手能力之間的矛盾是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如何增加課程教學直觀性、課程成果的應用性和學生學習過程的可操作性成為該門課程建設的難點?;谝陨蠁栴},在市場營銷專業(yè)崗位能力調研的基礎上,本著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課程設計理念,以消費者心理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為依據,以提高學生就業(yè)能力為導向設計該門課程。筆者在課程建設中明確了三方面的改革思路。其一,強調工作需要與學生需求并重。注重學生職業(yè)崗位能力需要,兼顧學生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其二,簡化理論,以夠用實用為主,精講多練,重實際操作,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其三,關注學生學習特點,教學模式切實可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該課程通過設計消費活動各環(huán)節(jié)和場景,選擇典型業(yè)務環(huán)節(jié),組織消費心理活動知識,通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便于學生結合營銷實務掌握消費心理,提高分析與運用心理規(guī)律的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在市場營銷活動中以消費者心理規(guī)律和需要為出發(fā)點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課件、教材、練習等多種形式來展示教學內容,通過設計情景顯現、仿真模擬、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組織實訓教學,強化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具備基本消費心理分析和運用的`職業(yè)能力。
三、課程內容改革。
采用基于模塊的任務驅動式教學。高職院校消費心理學的教學內容,應圍繞著市場營銷專業(yè)崗位技能體系結構確定,堅持理論夠用、實用,側重實踐教學的基本原則。教學內容選取要符合高職高專學生特點,針對性強、適用性高,內容設計要在增強學生感性認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理性分析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筆者在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上,合理劃分教學內容模塊,使消費心理學課程內容體系逐步完整,內容結構合理有序。以消費者在營銷活動中的心理表現和營銷人員對銷售過程中消費者心理把握為主要脈絡,結合營銷活動中的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序化教學內容。包含了課程導入、消費者心理現象、確定消費群體、設計符合消費心理的產品、營銷購物環(huán)境、營銷人員心理訓練六大模塊。教學過程中要周密設計消費活動場景,選擇典型業(yè)務環(huán)節(jié),通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提高分析與運用心理規(guī)律的能力。本著“理論夠用,注重實踐”的原則開展教學內容實施,實施中注重精講多練。各課程模塊在教學實施中,理論與實踐關系的處理上,各有側重。
四、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
在教學實施當中,為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就必須要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筆者在消費心理學課程教學模式構建和教學方法選用上,做了積極的探索。第一,教、學、做、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構建了任務驅動,教、學、做、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實現課上任務與課下任務結合,借助小組學習模式結合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展開課程教學。在此教學模式下實現了以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引領學生進入預設教學情境、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并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和成果總結,學生要通過感知情景、接受任務和完成任務的過程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并在成果展示和小組互評、總結當中獲得提升。第二,靈活多樣、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采用課件、教材、練習等多種形式來展示教學內容,通過設計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組織實訓教學,強化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具備基本消費心理分析和運用的職業(yè)能力。其一,角色扮演與情景模擬增強課程學習的參與感,角色扮演與情景模擬演示法是按教學項目,以一定的主題及情景為主線,先把模擬市場的情境確定下來,安排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參與角色演練。強調學生知識的活化,通過情景模擬讓學生獲得一個具有工作意義的學習結果,除了印證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外,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讓他們有成就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其二,教學小組討論法提升增強學生協作、配合能力和團隊意識。采用學習小組學習模式,設立5-8人為一學習小組,實習組長負責制,組長負責與任務實施掛鉤,每次任務選定一位組長整體負責。小組在成立伊始有組員討論選定具體產品作為本小組主推產品,在課程的教學活動實施中,每個小組都會以選定產品實施活動。這樣使得小組團隊成員通過密切關注該產品的設計、開發(fā)、生產、銷售、使用、售后各個環(huán)節(jié),課堂上展示、說明該產品的營銷策略與技巧的運用,分析該產品的產品定位、目標顧客群等,強化學生消費者主體的營銷理念與分析能力,深化對營銷活動的理解,將知識與實際更緊密的結合;其三,實地觀察與調查豐富課程學習的感性認識。觀察法是使消費心理知識學習顯性化最直接的手段,借助于學生的自我觀察和銷售場所實地觀察調查,通過和營業(yè)人員交流,進一步了解消費者不同的購物動機和購買表現,對售賣場景布置、營銷策略使用做綜合考察。并通過撰寫消費日記的方式,強化對知識運用的反思和總結。把學生帶到企業(yè)現場,在現場調查、考察能很好地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其四,典型案例討論(視頻分析)提升課程學習的理性認識。采用案例(視頻)教學,把現實的書面描述,呈現在學生面前,請學生進入被描述的情景現場,進入營銷者和消費者角色,以當事人的身份一起探尋成敗得失,于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評價的改革。
消費心理學課程改革中,更加注重了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激發(fā)學生全程投入學習,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該門課程評價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階段評價與最終評價相結合的模式,突出過程與任務評價。過程性評價主要由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參與、作業(yè)以及任務成績組成。終結性評價為課程的期末考試,采用小組任務作業(yè)結合書面消費心理相關論文。過程性評價的評分內容不僅包括知識的運用和技能的掌握,還包括職業(yè)道德、學習能力、團隊協作精神、溝通交際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評價。終結性評價評分內容為期末綜合項目結合論文。過程性占學期總成績的50%左右,終結性考核占總評的50%左右,按百分制考評,60分為合格。
作者:馬玉梅單位:山東外貿職業(yè)學院。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七
20世紀90年代,德國著名的職業(yè)教育研究專家勞耐爾(raune)教授和他所領導的德國不來梅大學技術與教育研究所,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和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逐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以行動為導向”的職業(yè)教育理論。該理論對德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的職業(yè)教育實踐產生了巨大影響。
行動導向是一種以職業(yè)行動或工作任務為主導的職業(yè)教育思想,它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關鍵能力、綜合職業(yè)行動能力與全面素質。行動導向是以行動為導向,這里的行動本質上是工作,即通過學習情境中的行動(任務)來學習。學生是學習的行動者,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咨詢者和協調者,在教學中與學生互動,通過“行動”來學習,學生在自己“動手”實踐中實現“心、腦、手”的統(tǒng)一。
行動導向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和體驗式的學習方法的結合,行動導向教學法不是一種具體方法,而是由一系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構成,其主要包括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教學法、頭腦風暴法、引導文教學法、張貼板教學法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
《消費心理學》是普通心理學基礎知識與市場營銷理論的有機結合,是心理學一般原理在市場營銷活動中的延伸和應用。對于高職市場營銷專業(yè)學生來說,掌握消費者的心理活動和消費行為規(guī)律并有效運用于市場營銷實踐中,是必須具備的專業(yè)素質之一?;凇断M心理學》這種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嘗試采用了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頭腦風暴法三種具體的行動導向教學法。
(一)案例分析教學法。
案例分析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具體案例進行討論和分析,從中學習相應的知識點,它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來說,可以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首先引用相關案例,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思考,教師進行引導、總結,最后把案例中相關理論知識系統(tǒng)梳理;另一種是先講理論知識,接著引出與之對應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案例討論,最后對案例總結點評。第一種筆者認為通過案例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不會受先入為主的理論知識的束縛,但要求教師問題設計合理,引導能力強。第二種能使學生更好的把剛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案例分析中,加強了理論知識的掌握,但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差,分析案例時發(fā)散思維容易受到束縛。
如果教學時間允許,可以把兩種形式結合起來。例如,在教授商店選址的心里分析時,我先讓學生看了“家樂福的選址”案例,提出問題“家樂福商場選址有哪些要求?”學生們紛紛說出了一些要求,然后讓學生討論“家樂福這些選址的要求體現的了消費者什么消費心理?除了這些要求,商場的選址還應注意些什么嗎?”通過引導、歸納、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出商店選址的心里分析的理論知識。最后再展示“萬客隆選址策略”案例,讓學生分析該案例中選址的優(yōu)缺點。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調動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定某種情境與題材,讓學生扮演在此情景下的不同角色,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充分體會角色的情感變化和行為模式。情景模擬結束以后,請學生對參與演練成員的表現進行評價,看他們是否真正參與其中,是否有意識關注消費者的心理和需要,是否有意識塑造自己營銷素質。最后,讓學生寫一份結論分析。
例如在講解商品定價與消費心理時,把學生分成四組,每組挑選四人參加表演,第一組四人扮演服裝商店的店員,第二組扮演四個大學生,第三組扮演四個農民工,第四組扮演一家四口——爸爸、媽媽和兩個孩子。每組沒有參演的學生負責評價自己組員和別組組員的表現。通過店主和不同的顧客之間議價的過程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商品定價與消費心理的關系。
(三)頭腦風暴法。
采用“大腦風暴”教學法時,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課題,自由地發(fā)表意見,在發(fā)表意見時,教師不對其正確性或準確性進行任何評價。學生不需要為自己的觀點陳述原因,其他學生也沒有必要立刻對某個學生的觀點加以評價、開展討論或提出批評,最后所有意見均放在一起統(tǒng)一進行整理和評判。通過集體討論,集思廣益,促使學生對某一教學課題產生自己的意見,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激勵引起連鎖反應,從而獲得大量的構想,經過組合和改進,達到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目的。
例如在提出“遺憾消費形成的原因?怎樣有效防止遺憾消費?”這個問題時,一邊讓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一邊做記錄,學生發(fā)表完意見,大家一起總結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1、積極引導每個學生參與。剛開始時部分學生參與較少,可能因為性格內向,不善表達;或者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好,不敢表達;還有可能是有些學生已經習慣了“填鴨式”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對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法不適應。這時教師要積極關注這部分學生,鼓勵他們。
2.教師需要轉變觀念。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教學主導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引導者或咨詢者或主持人,以達到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效果。行動導向教學法是用行為來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團隊中自主地進行學習,達到培養(yǎng)學生關鍵能力的目的。然而,目前多數教師由于傳統(tǒng)教學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學生的思路或做法與教學內容出現偏差時,往往對學生進行單獨或團隊的暗示、指導,甚至以教師的身份對學生進行強調,嚴重遏制了學生個性思維的發(fā)展,違背了行動導向教學的初衷。
3、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教師的前期策劃與過程調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管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還是頭腦風暴法,一般持續(xù)時間長,這對教師如何安排好教學進度要求更高;另外如何使學生在比較自主的狀態(tài)下保持學習的自律性和主動性,保證教學效果,要求教師對行動導向教學的過程有更強的控制能力。這也是今后教學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改善的地方。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八
《消費心理學》屬于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同時也屬于消費經濟學的一部分,主要是研究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并且發(fā)現規(guī)律,在市場營銷專業(yè)中屬于核心課程。《消費心理學》是將普通的心理學原理與當前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相結合起來,將心理學理論與市場中消費者的消費特征相結合,更好的為經濟發(fā)展所用。在這一課程中掌握消費者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征是重要的,這是學習這門課程的核心所在,這對于畢業(yè)之后從事市場營銷工作的學生來說是重要的。
1.《消費心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法存在問題。
盡管一直以來都在強調教育方法應該創(chuàng)新的問題,但是當前很多中職院校的教師在《教育心理學》的教學方法上還是存在很嚴重的問題,很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授課方式還是以講解具體事例之后引出原理的模式,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學習理論知識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是對于實際應用知識而言卻存在很多問題。而中職院校的學生絕大部分在畢業(yè)之后都會選擇就業(yè),所以增強實踐能力遠遠要比學習理論知識更加重要。
1.2教材內容交叉。
當前很多院校所選擇的《消費心理學》教材都與其他專業(yè)的課程相互交叉,出現重復的現象,書中很多內容都會在其他的專業(yè)書中找到,例如:在《廣告學中》也會出現同《消費心理學》課本一樣的廣告設計、商標戰(zhàn)略等,這些內容也會出現在《公共關系學》中;而在《市場營銷學》和《商品學重復》中也會出現生命周期和產品價格等內容。課程之間存在交叉重復的知識點,不僅會浪費課堂時間,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情緒也有很大影響,他們因為重復聽同樣的.內容會產生厭煩心理,導致學習效果下降。
1.3教材不具有針對性。
在課程改革之后,大多數中職院校所使用的《消費心理學》教材都是經過縮減和改變而成的,在縮減和改變的過程中參考的就是本科的教材,因此缺少了很多內容。由于每個學科都是具有針對性的,所以改編之后的教材難免對在基本的結構性和系統(tǒng)性方面有所缺乏,很多中職院校的教材在改變之后都更加偏重于理論,與中職院校的教學目標不相符合。這是由于本科市場營銷專業(yè)的教學強調的是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所以對學生有較高的理論知識要求,而實際技能則處于第二位,但是中職院校的學生卻不同,他們在畢業(yè)之后面臨的是就業(yè),而且他們的理論知識水平與本科生相比也較差,換句話說,中職院校的學生更加強調的是對知識是實際運用能力。
2.1改革教學方法。
想要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與合適的教學方法是離不開的,因此應該不斷的對當前的教學方法進行合理改革,不斷探索最佳的教學方案。首先是在課堂講授方面,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方法存在諸多的不足,一直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而對實際運用卻有所忽視,所以在授課時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教師可以通過暗示的方法讓學生從案例中自己領悟理論,這樣還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不再是教師為主體,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之間的思維轉換為雙向關系,相互溝通和交流,增強學習效果。其次是案例教學,在授課時教師應該以具體的消費案例為媒介,作為課堂講授的重要內容,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學生之間多多溝通和討論,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正確選擇案例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保證所選擇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可讀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補足教科書中敘述簡單、枯燥乏味的缺點,實現理論與實際的合理銜接。此外,還可以設置專題討論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給學生提出消費心理問題,由同學們自主分析,各抒己見,教師針對學生所闡述的觀點進行總結歸納,之后對其中的不足之處進行講解,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分辨能力和思考能力,增強他們的成就感。
2.2改變教學內容體系。
教材對于一門科目來說具有指導性作用,所以《消費心理學》教學的改革與教材的創(chuàng)新是分不開的,對于中職院校的教材來說可以自主編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材,這樣才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在編寫的過程中可以將工作過程作為主線來編寫,將內容以崗位為核心,模塊化、具體化的編寫,排版也要合理有序,不能夠雜亂無章,這樣反而會增加知識理解的難度。編寫時可以按照難度逐漸升級的方式進行編寫,首先是基礎模塊,之后是能力模塊、最后是應用模塊。在基礎模塊,主要講解的是心理學基本的理論知識,是針對消費者消費過程中的一些心理活動;在能力模塊主要是一些市場營銷和與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技巧,以及處理消費糾紛的能力培訓等。
2.3改革考核模式。
《消費心理學》作為一項實踐性和應用性都比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加入實踐學習的內容更加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而當前的考試卻只是將學習效果展現在書面上,這種方式不能夠綜合的評價這門科目的學習效果,所以當前應該改革考核方式。除了要檢查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之外,還應該加強對他們學習過程的考核。將學生的平時表現也計入到學習成績中。將過程考核的結果也歸納到最終的總成績之中,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那些平時不學習只是依靠考試之前突擊學習學生獲得高分的不合理狀況。
3.結語。
隨著經濟發(fā)展速度的不斷加快,當前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只有掌握了消費者的消費情況才能夠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消費心理學》作為市場營銷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在教學方法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首先,課程教學不應該局限于書本,而是要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改變教學方法,優(yōu)化當前的教學體系和內容,并且將考核方式變得更加具有綜合性。
參考文獻:
[3]李迪.《消費者行為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網絡財富,.18.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九
大學生作為一代新生的消費群體正在逐漸的為整個消費全體注入新的思維,由于他們處在社會過度階段,由于群體的個性化,使大學生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大學生們有著強烈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步入社會,沒有經濟來源,消費水平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各個方面的影響,處在不同的地區(qū),家庭經濟狀況和性別的差異會導致大學生在消費方面也存在區(qū)別。
1、合理消費是主流。合理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因為大學生沒有步入社會沒有經濟來源,發(fā)部分的經濟是來自于家長的提供,做兼職的也很少,這使他們每月的生活費用都是有限的,而這些錢的主要用途就是用來吃飯和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他們會盡量選擇那些經濟適用的生活用品。
2、消費方式多元化。如今的大學已經不再是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手機、旅游、電腦等是大學生的消費熱點,女生的消費方式要比男生更加多元化一些,消費的項目也比較多。
3、消費透支減少。由于性別差異使得男女生在消費透支方面也存在差異,女生的透支和借錢現象要比男生小很多,但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自己非常熱衷方面的活動也不會控制不住自己大肆花錢,這點男女的觀念都比較統(tǒng)一。
4、消費的情緒性。消費的情緒性表現在消費的連續(xù)性,一方面是消費的不理智性,容易受媒體宣傳的影響和商家促銷方式的感染,另一方面是大學生前衛(wèi)性消費,消費觀念日益超前。大學生接受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容易接觸和理解先進的事物,消費觀念相比較其他群里要前衛(wèi),變化也比較快,對西方的提前消費也比較容易接受,而且現在大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多樣化,很多大學生有新的想法參與到創(chuàng)業(yè)活動中,宿舍樓群成了他們創(chuàng)業(yè)的豐富的基地。
1、儲蓄觀念淡薄,理財觀念薄弱。
當問及對“理財”概念的時候,很多學生表示經常聽說但具體怎樣理財都不理解,當被問及學期結束后個人的財政情況時,大部分的學生都不太清楚每月的費用具體用在哪些方面,沒有記賬的習慣,每月對自己的生活費也沒有具體的規(guī)劃和安排,略有剩余的同學也會在假期回家之前將剩余的費用消費完,只有小部分的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大學生的理財意識需要培養(yǎng)和加強。
2、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男女存在差異,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有史以來都是比較相似的,90%共同的支出都是以生活費用和學習材料。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占比重最大的方面。在被調查的女生中顯示,80%的女生為了保持身材的苗條和節(jié)約支出用于其他用途選擇低價的飯菜或者選擇減少餐頓,而男生中也有33%未達到飲食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注意過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營養(yǎng)飲食方面問題時,90%的同學表示贊同,但是并把它沒有在飲食生活的主要位置。而且女大學生的不合理消費也和她們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關系,36%的女大學生遵從了女性消費者對時尚、護膚、美容、裝飾等外在打扮上更感興趣。逛街是享樂的觀點被絕大部分女同學以現實表現推翻了。
3、攀比心里男女有差異。
當今的大學生在消費中促發(fā)你在攀比現象,男生中的攀比心里比較少,但是在女生中53%的人認為存在攀比之風,攀比現象在性別差異中還是有明顯的比例,這可能與社會現象對女生的影響有關系。
我國社會雖然經濟與以往比較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縱觀全球經濟發(fā)展的現狀,我國還是發(fā)展中國家,我們要繼續(xù)引導大學生保持勤儉樸實的消費觀念,反對鋪張浪費、過度攀比等不良消費風氣,對大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有重要的意義。
1、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里和行為的研究。
教師要在常規(guī)教學中,將正確消費心理逐步滲透到教學中,用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法,舉出實際的案例,使蒞臨教學真正拜托照本宣科的說教,注重研究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消費心理。
2、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消費風氣。
大學生良好消費習慣是一個學校良好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學生健康生活觀,人生觀的重要部分。學校應該把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作為校園文化基礎的主要的保證,舉辦一些與大學生消費理念心理有關的沙龍活動,以良好的消費心里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
3、發(fā)展個性消費。
世界上也沒有性格相同的兩個人一樣,來自不同家庭和社會背景的人產生的消費心理和表現出來的消費行為也是完全不同的,更何況是處于彰顯個性時期的大學生們。對大學生的消費應以人為本,遵循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發(fā)展特征,因此,我們不宜阻止大學生的正常消費,相反,在經濟條件足夠支持的前提下,我們應該促進大學生的個性消費。
4、消除不良消費,提倡適度消費。
消費需求的內心滿足是沒有盡頭的,有些大學生存在攀比心理,為了滿足和其他同學的競爭需要和虛榮心的作祟,不考慮個人和家庭的實際經濟情況隨心所欲消費等過度消費的情況,他們有消費的沖動性卻缺乏理性。適度的消費是保證大學生的正常的生活需求的前提條件下,在不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的基礎上產生的合理消費,對于遠離家長獨立生活的他們,基本上都沒有理財的思維,造成了很多學生不健康的消費方式,甚至個別學生不顧個人家庭條件的困境,欺騙家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因此,倡導適度消費,必須讓大學生從我們的國情、社會發(fā)展狀況和家庭教育進行深入的理解和學習。
5、倡導消費文明。
消費文明強調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強調適度消費,提高消費組成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實現消費利益最大化。通過倡導正確消費文化,使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消費價值觀,從而可以對自己的消費行為是否正確進行科學的評價和選擇。
從表面上看,消費是獨立行為的表現,但從進一步的層次,消費心理、消費情緒、消費意識、消費理念、消費行為是社會文化的體現。所以。應該在大學校園里形成良好的消費氛圍,引導大學生監(jiān)理正確的,科學的,順應時代要求的消費觀。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十
消費心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在日常購買行為中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及個性心理特征,消費心理學心得體會。消費心理學是消費經濟學的組成部分。研究消費心理,對于消費者,可提高消費效益;對于經營者,可提高經營效益。
消費心理在各類人群及各年齡段的表現,據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參與完成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各類人群及各年齡段有如下心理特點:
女性花錢愛算計:女性中花錢特別仔細的占12。4%,比較仔細的占49。8%,花錢不太仔細的占20。7%,花錢很不仔細的占2。9%,不一定的占14。2%。
年齡越大手越緊:40歲以上年齡段消費者花錢都“比較仔細”,并且表現為年齡越大越仔細。其中60歲以上的消費者近乎“特別仔細”。相對而言,20—29歲年齡段的消費者花錢最不仔細。
學歷越高,職位越高,花錢越不仔細:一般說來,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們消費比較“大方”,而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群體消費特征為“比較仔細”。從消費者職業(yè)和身份特征上分析,花錢最細的要數離休人員,其次依次是農民、軍人、企業(yè)職工、科教文衛(wèi)人員?;ㄥX相對最不仔細的是私營業(yè)主、個體勞動者、企業(yè)管理人員、高校學生。
當今十大消費消費心理趨勢:求實求廉求實、求美、榮譽、舒適、安全、好勝、好奇、好痞。求實、舒適、安全反映消費者對理想商品的基本要求,而要吸引高消費人群的眼球需要在美、新、奇等方面下功夫。
消費者購物“看臉譜”:購買時裝、化裝品,青年女營業(yè)員受顧客歡迎,不僅因為她們更懂行,而且還可以當場示范。而選購家用電器,青年男營業(yè)員就更受歡迎,一般消費者認為男青年應該對電器內行,而且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強。
另外,中年女營業(yè)員因生活經驗豐富、性情友善、注重待人接物等長處,最受消費者信任。人們買童裝、食品、一般生活用品,都喜歡請她們當參謀,而且她們整體服務態(tài)度好,所以上商店找“商嫂”已成為許多消費者選擇營業(yè)員的取向,消費心理學心得體會。上海人在選購絲綢、茶葉、首飾等商品又特別愛找“法老師”,人們相信他們具有識別商品真假和辨別質量高低的能力。
消費心理在消費活動中的表現: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及消耗各種消費品過程中的活動受消費心理的微妙影響。
(一)消費者的感覺。
消費者對客觀外界的認識過程是由感覺開始的,如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消費者在判斷一件商品時也必然是由感覺開始的。同樣一件商品,只因為顏色稍有差異或包裝稍有不同,消費者可能一眼看中,進而購買,也可能一瞥過后,再不理會。這是感覺在第一印象中的心理作用。
(二)消費者性格。
在消費活動中的表現消費者因年齡、能力、興趣不同在性格上形成個性差異。老年人注重商品的價廉物美及實用性,講究結實耐用;年輕人則相對靈活,注重商品的外表,講究個性化及時尚;一些先富的大款則追求高檔次的商品,注重名牌。
分析動機是人們從事某種行為活動的內部驅動力,消費者的購買活動都是由動機推動的。過去,由于經濟收入和消費水平的關系,我國消費者比較注重求實、求廉動機。購買商品時特別注重商品的實際效用,講究經濟實惠,經久耐用,并不過分要求商品外觀的美觀、新穎。近年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質需求得到了基本滿足,追求商品的時興和新穎的求新動機,追求商品的驚險、與眾不同的求異動機及注重商品的造型美、藝術美的求美動機在當今消費者心理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還有注重省時、省力,使用及維修方便的求便動機;追求廠家信賴,商品檔次的求名動機;與他人攀比爭榮的好勝動機;為從屬于某一群體而消費的從眾動機;出于喜愛,崇拜而產生的模仿動機等等。他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使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復雜多樣。
因此,企業(yè)要正確分析和認識消費者的購買動機消費者是市場的主體,對消費者購買動機的分析,是為了適應顧客的需求,是發(fā)展市場的基矗所謂正確分析是說消費者購買動機是多種多樣的,企業(yè)必須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從心理學的觀點對他們的購買動機進行分析研究。消費心理學認為:顧客的購買動機有感情動機、理智動機和惠顧動機之分。感情動機又分情緒動機和情感動機,情緒動機具有沖動性,即不確定性和不穩(wěn)定性;情感動機是消費者精神風貌的反映,具有穩(wěn)定性。理智動機是對商品進行了解、分析、比較后產生的,具有客觀性、周密性?;蓊檮訖C是顧客對特定的商店、廠家或品牌特殊的信任和偏好,它是感情動機與理智動機兩者結合的產物。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十一
摘要:當今社會,國內國外形式急劇變化,當今大學生做為一個承載著社會、家長希望的群體,如何選擇自己的價值觀?審美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公共藝術課程是學校進行審美教育、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是不容被忽視的。本文著重從公共藝術課程的概念在我國高校發(fā)展的現狀,做以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音樂教育類課程;審美教育;綜合素質。
一、公共藝術課程教育。
公共藝術教育,對促進大學生審美教育的發(fā)展,對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提高,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保護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美育,對學生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具有其他學科不可取代的作用。公共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途徑,是促進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公共藝術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對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藝術,是人類文化的瑰寶,是文化內涵的外在表現形式。它可以讓我們對人類文明的認識更加豐富,可以避免語言交流的不便,直接進行交流。對人們的思想,心靈進行藝術的洗禮,公共藝術教育包括很多方面音樂、繪畫、舞蹈、戲劇、建筑都是我們認識的藝術載體。結合本人的學習和工作經歷,本文僅探討公共藝術教育中音樂教育課程的研究,所指的公共藝術教育也都僅指音樂類教育。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祖先就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因此提出“不學詩,無以言?!彼浅V匾暥Y樂教育的作用,將“詩教、禮教、樂教”合而為一,他認為禮樂教育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能夠激發(fā)審美主體的人生態(tài)度,在精神上構建自我、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和價值。因此自古以來,公共藝術教育就是對人的人格健全和培養(yǎng)審美的途徑。席勒曾說過“一個審美的人是一個既超越感性欲望限制又超越理性法則限制的自由的人,只有在審美境界才能實現最崇高的人性藝術教育,可以將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操,道德與理性完美的啟發(fā)出來,從而感染審美主體,是審美主體不斷提高審美素質和完善人格。公共藝術教育本質就是以提高人的審美素質為目的,重心不在于對能力的提高,而是形成一種精神理念,從而完善人格。20世紀的今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審美教育理念的構建就是強調人的全面發(fā)展,個人的自由與社會的愿望協調發(fā)展,使個人的感性認識變?yōu)橐环N自覺的行動。不斷的提升自我道德標準,對于大學生來說,藝術教育能使學生的自我專業(yè)與藝術進行調整合并,打破學科界限,使學生獲得更加綜合的學科知識,綜合素質得以提升。通過藝術活動這種生動活潑的方式,豐富多彩的課外藝術活動,引發(fā)大學生學習的動機,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凈化大學生的心靈。
二、我國公共藝術教育現狀。
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我國大多數普通高校藝術教育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等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存在的問題集中表現在重技忘藝,重結果輕過程,重理論輕實踐等,造成這樣的現狀,筆者認為,主要是由于當前的藝術教育模式不恰當,教學與育人理念需要進行改善,要始終以藝術素質教育為目標,使廣大師生投入到藝術教育的思想境界中去,對公共藝術教育軟件觀念及硬件課程水平加以提升,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文化藝術環(huán)境,更加促進校園藝術氛圍的建設。由于各高校在教學力量、師資方面的情況各不相同,但還是承現了許多共同的特點,具體如下:
1、公共藝術教育設置主觀性太大,缺乏連續(xù)性、系統(tǒng)性、科學性。
目前,我國對于如何具體開設公共藝術課程沒有統(tǒng)一的要求,各普通高校只能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開設公共藝術課。有藝術專業(yè)的學校,多是藝術系老師擔當此門課程,但這樣的老師大多對公共藝術課程的了解不夠,只是專注于自己的專業(yè)音樂教育,多半都是為了完成課時所致。沒有藝術專業(yè)的學校,情況就更不容樂觀。多是為了完成這么課的任務,臨時挑選對此門課程有興趣或有藝術特長的老師擔任,這樣勢必無法具備上好課的條件,這樣開設的公共藝術課程又怎能達到起初預想的效果呢?因此,課程主觀隨意性較大,藝術類選修課程因人而設,缺乏連續(xù)性。由于受到師資隊伍和辦學條件的限制,課程結構布局無法做到科學合理,缺乏系統(tǒng)性。
2、公共藝術課程經費投入不足,基礎教學設施不完善。
高校對公共藝術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對此類課程的經費投入不足,對于設有藝術專業(yè)的學校更多的投入到專業(yè)藝術教育發(fā)展,而忽略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發(fā)展,對于沒有藝術專業(yè)院系的高校,經費投入不足導致基礎教學設施不具備,很多課程就無法開展。例如,筆者所在的高校,我校設有音樂系,但盡管如此,至今沒有專業(yè)音樂廳,很多實踐活動無法進行,很多藝術實踐活動只能在大教室展開,基礎設施很是缺乏,鋼琴,音響,話筒,燈光等硬件不到位,師生的熱情被挫傷。公共藝術課程,很多情況下是一種耳濡目染的'實踐,比如對于音樂首先要有欣賞音樂的機會,師生能現場聽一場音樂會在課堂中進行交流,那這樣取得的效果是跟傳統(tǒng)的干巴巴的講知識完全不同的。學生不僅能夠欣賞音樂,若還能有機會親身體驗樂器,感受合作的魅力,不是單純的以訓練技能為目的,而是感受音樂享受音樂,這才是公共藝術教育的作用。通過音樂的力量,對學生的人生進行啟發(fā),這樣的力量才是無窮的。
3、公共藝術課程評價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由于對公共藝術教育的認識不到位,大多數高校缺乏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這樣對教學活動的監(jiān)督和激勵機制無法實行,從而導致公共藝術課程不規(guī)范現象頻出,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會對公共藝術課程的實施增加障礙,其作用也得不到發(fā)揮,失去了開設公共藝術課程的意義。三、筆者的幾點建議針對目前高校公共藝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從多方面進行改善。重視公共藝術課程,充分利用本學校的資源,發(fā)揮好公共藝術教育在大學生全發(fā)展方面的作用,運用自己在音樂學院學習的專業(yè)知識,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從根本上,制定好公共藝術課程計劃,使課程盡可能科學化、系統(tǒng)化。在執(zhí)行上,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在思想上,行動上認識到公共藝術課的重要性,這樣才能發(fā)揮好公共藝術課的作用。最后,建立健全的評價機制,做好堅強的制度保障。當然,我們相信,隨著大家對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視,投入的精力和經費得以提升,經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公共藝術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武麗.淺析藝術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意義[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10).
[2]沈寶蓮.論高校藝術教育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中的作用[j].藝術教育,2005(6).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十二
大型超市也稱綜合超市,是采取自選銷售方式,以銷售大眾化實用品為主,并將超市和折扣店的經營優(yōu)勢結合為一體的,貨品齊全,能夠滿足顧客一次性購齊的零售業(yè)態(tài)。
在我國大型超市一般位于城市主要的商業(yè)中心,吸引著巨大的人流。營業(yè)面積在一般在2500平方米以上,衣食住行物品齊全,經營范圍廣。經營方式多樣,利潤空間大,服務功能齊全。
2超市陳設與消費者心理學。
有研究顯示,在我國大型超市中,僅有60%的超市購物是在顧客消費計劃以內的,另外40%都屬于沖動型購買。很多顧客購物結束后都會發(fā)現實際比預想要多買很多物品。實際上,超市里看似隨意擺放的商品和輔助設施,都是經過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顧客注意,盡可能讓顧客消費。大部分人購物時會有接近一半的非理性消費,是因為超市一直在搞“心理戰(zhàn)術”。
現代人的消費活動證明,人的購物行為一定會有相應的心理活動。顧客在購物時追求新穎和時尚,希望表達自我和體現個性,現代人的消費心理表明現代人基本的購物模式與前相比已經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所以在進行超市陳設時除了要營造良好的購物空間,更要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fā),了解消費者的心理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陳設藝術的魅力和感染力。
從能影響消費行為的心理因素來講,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是消費者的需求動機,因為需求動機可以導致消費行為。消費者在購物時遇到特殊情況需求動機會被消極打斷,比如環(huán)境導示標識不清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商品,貨柜擺放不合理導致人群擁擠,相反,在一些情況下則會被積極打斷,比如紅酒和開瓶器交叉陳列,蔬果區(qū)優(yōu)秀的視覺陳列讓水果看起來非常美味,焦點陳列突出產品,吸引顧客走進門店,喚起消費者對商品的購買欲望,使消費者潛在的消費需求被激發(fā),這樣就會導致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2.2超市陳設。
購物是人們最喜歡的休閑時光,基于新常態(tài)經濟下的超市門店設計,已經超越了傳統(tǒng)的商品陳列,要通過新的興趣點結合豐富的商品,要給消費者打造一次激動人心的休閑娛樂活動。陳設藝術本身具有更加強烈的藝術感與設計感,既能提升空間的氛圍,又能帶來獨特的陳設效果。通過陳設藝術來撫慰人們的心靈,從而創(chuàng)造令人愉悅的商業(yè)購物環(huán)境,使得人們不只是得到了商品本身的價值,同時也在購物的過程之中得到了美的體驗和享受。
陳設物在超市出現時,它不僅僅是單純的藝術品、產品,而且在空間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顯示出超市的格調,但陳設物的內容、形式非常廣泛,如何合理運用這些陳設,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如果不能準確定位企業(yè)形象,選擇合適的陳設物,又或者擺放位置不恰當,就會適得其反。
超市空間陳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時常根據需要變換,比如在春節(jié)、元宵節(jié)這樣重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就要根據節(jié)氣氣氛更換相應的陳設,可以適當擺放些精致細巧的仿真花,在北方冬天沒有綠色植物的情況下增添幾分春意的遐想,不同色彩的植物又能傳遞出不同的意境、情調,營造出節(jié)日氛圍,升華空間的質感,又能給顧客帶來賞心悅目的感受。
3.1陳設雜亂無章,缺乏尺度感。
尺度美在進行室內陳設時是至關重要的,尺度美是指物品與人之間存在的一種密切的尺度標準。尺度美又因人和物品所處的不同的環(huán)境空間二不同,從而產生環(huán)境與人之間,人與物品之間的尺度感。在大型超市這種高、大、寬、深的空間進行陳設時,要注意環(huán)境的夸張尺度、親切尺度,獲取不同的尺度感。同一件物體,放在小的商品區(qū)就比擺放在大廳中顯得大的多,同時,陳設物品的不同材料往往會帶來不同的尺度感。
3.2陳設與周圍環(huán)境缺乏聯系,超市氣氛營造欠缺。
大型超市進進行陳設時,要充分考慮各部分之間的聯系,部分與整體之間要相互協調。陳設物在購物空間出現時,他們并不是單純的藝術品,而是在空間中起到渲染氣氛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情人節(jié)可以放置些粉色氣球和鮮花,營造浪漫的節(jié)日氣氛。
3.3商品分區(qū)定位不合理,分區(qū)陳設不明確。
大型超市中商品分區(qū)應該經過仔細分析,考慮到客流、環(huán)境等因素,有的超市里,水產區(qū)和甜品區(qū)相連,氣味互竄,自然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而在有些區(qū)域貨柜擺放則過于緊密,容易出現購買扎堆的現象,同時在各區(qū)域間缺少陳設品的擺放。
3.4陳設與企業(yè)文化背景,品牌形象,營銷戰(zhàn)略沒有聯系。
陳設藝術品的內涵和形式是非常豐富的。大型超市中陳設藝術品的選擇和擺放是由企業(yè)形象和品牌文化決定的。在大型超市中,藝術品的陳設和企業(yè)文化背景、品牌形象、營銷戰(zhàn)略密不可分。大型超市的陳設藝術品必須經過認真思考,對超市經營產品和企業(yè)文化背景做深入了解分析后,才能選出恰當的藝術品,對超市的整體環(huán)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5對陳設藝術不夠重視,缺乏創(chuàng)意,缺乏專業(yè)陳設設計師的介入。
大型超市的陳設是一件十分復雜的實踐活動,專業(yè)陳設設計師都對它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能用自己的專業(yè)眼光和職業(yè)素養(yǎng)為大型超市的室內設計增光添彩。
這是設計時首先要認真思考的,緊接著考慮的是各類商品的本質,如蔬果區(qū)要突出水果蔬菜的新鮮,在總體上色彩要單純,光照要鮮明,使蔬果呈現出新鮮的品質,使消費者在線消費過程中產生一定的傾向性,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4.2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重視消費者的購物感受。
在進行大型超市陳設設計時,要把知覺刺激放在首位,要知道讓消費者方便看到商品是非常重要的,要讓消費者主動介入消費,要根據顧客的觀察高度和視角,協調商品附近的物品陳設,將商品陳列于消費者易于看到,便于拿到的地方。良好的陳設營造了良好的購物環(huán)境,會直接影響顧客的購物心情,在選購商品時就有了觸覺需求,會拿起來觀察商品的品牌、產地等詳細信息,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最后做出購買的決定。
4.3一個成熟的超市應該具有高度美感和藝術感的`視覺享受。
大型超市中裝修、商品、陳設、裝飾品、設備、色彩等因素之間的關系是錯綜復雜的,關鍵是要使這些單個的因素相互協調,為超市的總體形象服務。
4.4陳設要與企業(yè)品牌形象相呼應。
消費者的某種需求被滿足時,會引起消費者本身肯定的情感體驗。超市陳設大方整潔,潔凈有序,會引起消費者美好的情感體驗,是消費者能夠對企業(yè)品牌形象建立信任的基礎,也是顧客進行消費的基礎。貨品凌亂,環(huán)境臟亂的購物環(huán)境只會降低消費者的購物欲望,對大型超市進行陳設設計,使超市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征,同時也要保持商品本身的獨立美感。
4.5配備專業(yè)的陳設設計師。
大型超市的整體色調的搭配、燈光的冷暖、地鋪的材質和色彩、道具的裝飾、綠植的陳設、裝飾性飾品的陳設等等,都應該經過周密的設計,由專業(yè)的陳設人員來完成。通過藝術陳設的應用,創(chuàng)建引導型消費新模式,將消費者腦海中未有的或者潛在的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從而激發(fā)需求的結果,通過顧客的感官體驗、情感體驗、思想體驗、行為體驗和關聯體驗等,實現顧客價值最大化。
5結語。
綜上所述,好的商業(yè)環(huán)境給顧客帶來了喜歡和愉快的心理活動,而這樣的情緒也使得消費者更加容易產生購買的決定。同時能夠樹立企業(yè)的品牌形象,增加顧客對于企業(y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大型超市陳設要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深入研究陳設藝術對超市形象樹立的作用,研究超市陳設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發(fā)現有利的影響因素。如今消費需求多樣話,消費者購物時更加注重消費過程中所享受的服務,陳設藝術是增加商品附加值的有效手段之一,優(yōu)秀的陳設設計可以拉近企業(yè)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增加消費者對于品牌的忠誠度??傊?,陳設藝術的內容和表達方式豐富多樣,在大型超市環(huán)境塑造中占據重要的作用。認識到陳設藝術的重要作用并發(fā)揮它的作用,將會創(chuàng)作出讓消費者流連忘返的購物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張源銘.論陳設藝術在商業(yè)空間中的應用[j].中國商貿,(22).
[2]傅強.超市商品陳列對消費心理的影響——以新華百貨寧陽店為例[j].中國商貿,(15):7-8.
[3]彭建國,湯放華,朱忠東.試論消費心理與購物行為對大型綜合超市規(guī)劃布局的影響[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4(03):30-33.
作者簡介。
孫炳明(1974-),男,漢族,河北省滄州市人。碩士學位?,F為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公共藝術。
艾鳳銀(1992-),河北省唐山市人?,F為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公共藝術。
作者單位。
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河北省秦皇島市066004。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十三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從運動承諾視角下分析大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并對如何促進陽光體育運動在高校長期、穩(wěn)定的開展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運動承諾;陽光體育運動;高校;長效機制。
陽光體育運動有別于競技體育,是在體育鍛煉的基礎上以增進學生健康為基本目的、提升全面素質為終極目標的全國性體育活動。由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國家體育總局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啟動了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吸引廣大學生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走進大自然,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健身意識,培養(yǎng)鍛煉興趣,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強有力的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F階段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狀況并不盡如人意,長效機制的缺失或乏力是大多數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學者們圍繞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許多非常重要的觀點與好的對策建議。從文獻、訪談及觀察來看,大部分學生沒有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沒有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隨著大學體育課程的結束,大部分學生終結了體育鍛煉,結果是身體素質急劇下降,體育課程期間課內外所產生的效果不能持續(xù)。承諾是人們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或活動產生的一種積極投入狀況的表現,它是一種影響人類行為的內在動力,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高層次的態(tài)度。1993年scanlan等將承諾這一概念引入體育運動參與動機的研究領域,用于研究青少年運動員持續(xù)參與體育運動的動機,將運動承諾(sportcommitment)定義為“渴望和決心繼續(xù)參加體育運動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最終要靠富有能動性的主體來參與,本文從“運動承諾”視角深入研究大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對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長期性、連續(xù)性和有效性提出對策和建議。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高校陽光體育運動。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等數據庫對運動承諾、陽光體育運動及長效機制等相關關鍵詞進行搜索,累計查閱了自1994年以來相關文獻論文近40余篇,全面掌握與本研究相關的理論知識,夯實研究理論基礎。
1.2.2訪談法。
走訪不同類型高校的體育教學專家及管理人員,了解各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情況,針對學生體育鍛煉心理因素進行詳細了解,為分析問題及解決對策提供參考依據。
1.2.3問卷調查法。
隨機抽取高校300名大學生為調查對象。發(fā)放問卷300份,其中有效問卷為293份,有效率為97.7%。采用心理測量量表對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動機和運動承諾進行問卷測量。
1.2.4邏輯分析法。
運用邏輯推理方法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理論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分析。
所謂長效機制,就是能長期保證制度正常運行且發(fā)揮預期功能的制度體系。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可以理解成為了實現“健康第一”與“終身體育”教育目標而制定的一套教育管理模式。建立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是加快高校體育改革的需要,是改善高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現狀的需要。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的構建不但能從理念上給予人們對陽光體育運動深刻的理解與認識,而且給陽光體育運動今后的發(fā)展提供了方向與途徑,也為以后研究學校體育問題提供了新的課題和新的思路。
相關研究表明,運動承諾和體育鍛煉之間關系密切,運動承諾對人是否能長時間堅持體育鍛煉影響明顯。圖1反映了鍛煉堅持機制行為分析框架心理機制,不難看出鍛煉動機、鍛煉效果及鍛煉者的自我效能影響運動承諾,同時運動承諾影響著鍛煉者長時間鍛煉行為。鍛煉動機是人們參與和維持鍛煉行為的心理動力。曾有研究表明,人的鍛煉動機越強烈,運動承諾就相應越好,鍛煉動機與運動承諾成正相關。很好的了解體育鍛煉動機,有助于深入理解參與或退出鍛煉的行為。鍛煉動機是參與體育鍛煉的內在動力,鍛煉動機與鍛煉行為之間應是正的因果關系;鍛煉效果越好,大學生越愿意參與體育鍛煉。采用scanlan的運動承諾量表及frederick和ryan修訂的《身體活動動機測量》對大學生進行運動承諾和體育鍛煉動機問卷測量。體育鍛煉動機共測量五個方面,包括健康動機、樂趣動機、能力動機、社交動機和外貌動機。表1結果表明,大學生在鍛煉過程中健康動機、樂趣動機的分數比較高,而外貌動機、社交動機的分數相對較低,運動承諾的分數比較高。說明大學生非常明確認識到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的益處,體育鍛煉可以改善身體健康狀況,而且大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主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在體育鍛煉過程中能夠享受體育帶來的樂趣,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很多學生也意識到體育鍛煉在身體減肥、改善體型方面的巨大作用,但外貌動機分數相對較低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學生對這種效果周期較長的體育鍛煉動機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反映了大學生長時間堅持體育鍛煉的決心不強,人數不多。現在的大學生沒有意識到體育鍛煉是一種社交機會,大部分學生的社交能力還不寬泛,社交場合的認定比較狹窄,比如吃飯或網絡,所以社交動機分數相對較低。
2.3基于運動承諾視角下大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建立的對策分析。
2.3.1多種方式激發(fā)大學生體育鍛煉動機,提高體育意識,營造體育氛圍。
推行陽光體育運動的長效機制需要高校的體育教育部門的切實工作,一方面體育教師是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踐行者,在平時體育課堂教學中要加強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對自己專項的體育課教學要積極進行教學模式改革,豐富教學手段來培養(yǎng)大學生喜歡體育、自覺自愿的進行體育鍛煉,積極推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活動,采取多種有效的方式激發(fā)和鼓勵大學生體育鍛煉動機。學生的體育鍛煉動機及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不是短時間見效,需要體育教師長期不懈的努力工作,體育教學中也可以講解體育的相關趣聞和體育經典故事,多角度去吸引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和體育鍛煉動機,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動機和興趣有時形成的比較直接,有趣的教學內容、豐富的體育鍛煉手段都可以吸引大學生的注意,體育教師應當不斷努力運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大學生體育鍛煉動機,幫助學生提升體育鍛煉意識。另一方面,學校的體育主管部門及宣傳部門應該利用各種機會和渠道大力宣傳陽光體育的意義和練習的方式方法。積極組織校內體育競賽,引導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在校內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體育鍛煉的氛圍有賴于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校領導直接參加校園體育活動,不僅能傳遞體育鍛煉的信號,同時身先士卒的帶頭作用效果立竿見影,吸引更多的大學生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來。
2.3.2不斷完善陽光體育運動鍛煉效果的評價機制。
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效果對良好的運動承諾有著重要的影響,對大學生堅持長期的體育鍛煉具有重要作用,是建立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的重要保障。所以陽光體育運動鍛煉效果的評價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堅持長時間的體育鍛煉是要看到實際效果,如何評價陽光體育運動鍛煉效果是很多部門和管理者重點研究的課題。首先,陽光體育運動鍛煉的效果包括整體學生鍛煉效果和學生個體體育鍛煉效果兩方面。高校整個學生群體的體育鍛煉效果需要政府和教學部門對其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的具體開展狀況,如學生每周鍛煉次數、每次鍛煉時間,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合格率及優(yōu)秀率等評價指標。學校學生整體的陽光體育運動鍛煉效果評價要規(guī)范,建立評價體系并能進行校際間的數據對比,對評價較好的學校及地區(qū)要進行獎勵和宣傳,反之對評價結果不好的學校及地區(qū)要進行通報批評和整改,這樣才能促進各高校積極進行陽光體育運動,形成各自特點的長效機制。其次,大學生的個體陽光體育運動鍛煉效果評價機制也要及時建立和完善,多數大學生對自己的體育鍛煉效果不甚清楚,因而影響持久性。大學生個體的體育鍛煉效果多數通過自己的直觀感受來評價,這樣的評價缺乏數據支持,也無法指導學生更好的進行體育鍛煉。學校體育部門要給每一名學生建立陽光體育運動鍛煉評價檔案,詳細記載學生身體素質變化數據,以體育健康測試數據為主要數據庫,適當增加體育項目競賽成績記錄,學生通過自己的體育運動鍛煉評價檔案就可以清晰、準確的了解自己的鍛煉效果,有針對性的對自身薄弱部分進行相應的體育鍛煉,或通過體育教師的指導重點提高相應弱勢項目,加強體育鍛煉的長期性和持續(xù)性。
2.3.3增加體育經費投入,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大學生體育鍛煉條件。
3結語。
大學生心理因素是構建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的重要參考內容,大學生是否參與體育鍛煉直接取決于他們對鍛煉的心理承諾程度。運動承諾視角下大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長效機制建立的對策:應當以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體育鍛煉動機,提高體育意識,營造體育氛圍;不斷完善陽光體育運動鍛煉效果的評價機制;增加體育經費投入,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大學生體育鍛煉條件。
參考文獻:。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十四
摘要。
大數據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面對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集中掌握著資金、人力、政策等資源優(yōu)勢的政府部門當仁不讓的扮演著重要角色。政府既是推進政府大數據發(fā)展的主體,也是自身需要經現代化信息技術關聯分析后發(fā)現新知識、創(chuàng)造新價值的研究客體,其數據質量更是重中之重,關系到大數據最終的運算結果。而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有助于確定數據質量標準化,規(guī)范的政府大數據的科學性管理,引導新的契合大數據技術手段的信息基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依據已有的數據質量評價維度,結合大數據數據量巨大、數據類型繁多、處理速度快、價值密度低的四大特性,確定了5個維度,并將17個與政府大數據質量相關的二級指標按照數據源質量、數據規(guī)模質量、數據結構質量、數據時效質量、數據價值密度質量這些維度進行劃分。而每個二級指標經過系統(tǒng)的梳理,確立了從政府部門、被調查者、制度性因素三個方面建立的具體指標,共計有51個指標。初步建立體系之后,針對政府大數據用戶使用該評價體系進行實踐應用研究。對給出的各數據質量評價指標的滿意度打分進行主成分分析,剔除了13個指標,完成對該質量評價體系的修正和完善。再通過計算出該體系指標的權重,在此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得出問卷用戶對政府大數據質量的整體滿意度得分。
通過上述研究,本論文得出了在政府大數據質量評價中,政府數據的數據源質量依舊十分關鍵,是政府大數據質量的重中之重;數據的時效性質量在政府大數據特征質量中最為重要,體現了政府大數據對運算高速性的特點和要求。
根據各指標的用戶質量評價滿意度得分可知,提高政府大數據質量的途徑和方法是政府需要建立政府數據增值性管理機制;加強數據融合的指導要求建設;明確處理多種結構數據能力的指導要求。有針對性的提升大數據質量方面的管理。
關鍵字:大數據,政府數據,質量評價體系,用戶滿意度。
目錄。
摘要。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義。
1.3研究現狀。
1.3.1國外研究現狀分析。
1.3.2國內研究現狀分析。
1.4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第2章相關理論基礎。
2.1大數據。
2.1.1大數據內涵。
2.1.2大數據特征。
2.2政府大數據。
2.2.1政府大數據的構成和界定。
2.2.2政府大數據內涵及特征。
2.2.3政府大數據的分類方法。
2.2.4政府大數據的應用。
2.3政府大數據質量。
2.3.1政府大數據質量概念。
2.3.2政府大數據質量內涵。
2.4數據質量評價方法概述。
2.4.1因子分析方法。
2.4.2模糊綜合評價法。
2.4.3層次分析法。
2.4.4主成分分析法。
第3章政府大數據質量評價框架分析。
3.1大數據質量評價維度。
3.1.1大數據質量評價一般維度。
3.1.2大數據特征質量評價維度。
3.2政府大數據質量評價指標影響因素分析。
3.2.1政府部門的角度分析。
3.2.2被調查者的角度分析。
3.2.3制度性因素角度的分析。
第4章政府大數據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4.1政府大數據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立。
4.1.1政府大數據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
4.1.2政府大數據質量評價指標的確立和指標體系的構成。
4.2政府大數據評價方法。
4.2.1政府大數據評價方法選擇。
4.2.2政府大數據質量評價指標的量化。
4.2.3質量評價體系各級權重的確定。
5.1問卷的設計。
5.1.1問卷設計原則。
5.1.2問卷設計。
5.1.3調查對象選取。
5.2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5.3信度分析與合理性檢驗。
5.3.1信度分析。
5.3.2合理性檢驗。
5.4主成分分析和評價。
5.4.1計算相關系數矩陣。
5.4.2計算相關系數矩陣特征值和累積貢獻率。
5.4.3確定主成分。
5.5政府大數據質量評價。
5.5.1指標權重系數的確定。
5.5.2政府大數據質量評價結果。
5.5.3政府大數據質量評價結果分析。
第6章加強和改善政府大數據質量的措施。
6.1嚴格管控政府大數據的數據源質量。
6.2加強數據時效性管理措施。
6.3建立政府數據增值性管理機制。
6.4加強數據融合建設。
6.5提高多種結構數據處理技術能力。
第7章結論與展望。
7.1研究結論。
7.2研究局限。
7.3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十五
論文摘要:運動性認知是體育技能學習主要的認知形式,由此決定了體育學習方式具有體驗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特征,而這些特征也是與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高度一致的。體育學習方式的轉變,既要改變認知至上的偏頗,又要避免脫離體育認知特點空談育人目標的極端傾向,對多樣化體育學習方式進行整合,并賦予體驗性、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特征。
abstract:movementcoecialcognitiveformdecidethatlearningapproachtophysicaleducationischaracterizedofbeingexperiencing,self-independent,secharacteristicsarealsohighloflearningapproachtophysicaleducationistovarybiasofcognitionsupremacyaswellasavoidextremetenivecharacteristic,tointegratespanersifiedlearningapproachandendueitcharacteristics,namelyexperience,self-independence,explorationandco-operation.
1問題的提出。
深刻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特點,把體育認知形式的特殊性作為認識的起點,探討新的。
體育學習方式的特征,以此進一步提高對體育教學學習方式轉變的意義的認識。
2體育認知形式的特點。
一般認為,學生在學校的各門課程的學習中主要包括的認知形式有三種[1]:其一是概念性認知,也就是借助言語、符號對世界的認知,這是數學、語文等主要學科中廣泛采用的認知形式。其二是形象性認知,這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或對一定形象的想象對世界的認知,書法、繪畫、音樂等的學習主要采用這種認知形式;其三是運動性認知,它是借助身體與外界發(fā)生直接的運動關系時的認知形式,它主要運用于體育以及其它的以掌握操作技能為主的課程學習中。
體育學習中,學生需要通過言語和文字了解所學動作的要領,通過對示范和相關媒體的觀察了解動作的形象與過程。但通過概念性認知和形象性認知,學生只知道了所學的動作技能的“應然狀態(tài)”,而這遠不是體育學習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夠用自己的身體把這種“應然狀態(tài)”表現出來。這就要借助于“身體”這一特殊的認知工具,沒有反復的身體體驗與練習,即使是對體能沒有很高要求的簡單動作,比如徒手操,學生在身體姿態(tài)、節(jié)奏等方面也會與觀察到的動作形象和所描述的動作要領大相徑庭。因此,體育學習雖然包括多種認知形式,但運動性認知是體育學習的最主要的和必不可少的特殊認知形式。
3體育認知過程中學習方式的特征。
3.1體育學習方式的體驗性特征。
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往往都是從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對動作的形象和要領的感知開始的。而事實上,教師無論多么規(guī)范的示范動作和多么有效的講解,都不能真正把所學動作的有關要領的信息完全表達出來。教師(包括體育教材)可能傳遞給學生的,只是諸如“兩臂上舉”、“抬頭挺胸”之類的反映動作形象的外部信息,真正在動作過程中所獲得的有關身體感受的內部信息,則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有時甚至連活動主體也“意會”不到。換句話說,完成動作的關鍵是動作者的內部感覺,而不是語言文字信息。但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所需要的正是這種完成動作過程中有關身體感受性的內部信息。
很顯然,學生體育技能的學習過程,實際也就是把概念性認知和形象性認知的結果轉化為自己身體的直接感受,從而直接體驗到所學動作技能練習過程中的內部信息。如何才能實現這一轉化自然成為我們分析問題的焦點。
學生之所以能夠將內部信息的內在感覺掌握,是學生將自己的主體“移入”到示范動作之中,潛勢地使自己的運動得以成立,并隨著客體(示范動作)虛擬運動的同時形成“運動共感”[3]。在這時,教師所體驗的內在感覺或多或少地就被移入到學生方面。盡管這時學生還不能很好地完成所學動作,但他或多或少地具備了那種雖然還模糊、還不太清晰,但過去未曾有過的那種體驗。而這種體驗才正是教師所要教、學生所要學的內容。
可見,學生動作技能的獲得,是學生所獲得的外部信息與身體感受相互作用的結果。沒有身體的直接感受,所有的關于動作技能的外部信息都是抽象的,沒有意義性的。而隨著身體感受的進一步加深,表現在外部形態(tài)上是學生的動作與教師提供的外部信息的吻合程度的提高,而對學生深層的意義上看,一方面加深對通過概念性認知和形象性認知所獲得的外部信息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練習中所獲得的關于過程、方法的體驗,將會遷移到新的動作技能的學習中。
因此,體驗本身既是獲得技能的手段和過程,同時也和動作技能一起,成為運動性認知所追求的目標與結果,體驗性也就成為體育學習方式的本質特征之一。
3.2體育學習方式的自主性特征。
人在嬰幼兒時期,某些初級動作技能的形成會帶有相當的主體不自覺的成分,但這些初級動作技能對此后的動作技能的形成是有積極意義的,在新的動作技能學習“把自己虛擬地投入到該動作者之中”時,學習者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聯系自身已知或已會的動作技能去理解、揣摩和體驗新動作。同樣的在體育教學中,任何新動作的學習,都是在已經掌握該動作的“下位動作”之后,或者說學習者已經具備一定程度的運動性認知之后。任何新授動作本身都會包含著相當程度的已會動作的認知成分、環(huán)節(jié)或要素,所謂的新動作實際上是原有已會動作某些要素、成分的增減與組合。因此,能否形成新的運動性認知,不在于各種輔助練習手段之間在理論上的邏輯關系正確與否,而在于有形的輔助練習是不是與學生原有的運動性認知之間具有現實的關聯性,更確切地說,是學生自己能否感受到或體驗到這種關聯性[4]。這時決定的因素不是教師傳遞過來的外部信息的多少,而在于學生自身以“心”去領悟和親身體驗新舊動作之間的聯系,并自主地思考和探究如何以合適的方式以獲得更有效運動性認知的結果。任何他主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如“手把手”地幫助或機械地重復模仿,即使能夠或多或少地在動作的外部表現上有所改變,但并不能獲得適合學生自身的身體感受和體驗,在動作技能的學習效果上必然是低效的。
因此,在運動性認知形式中,身體運動只是這種認知形式的一種外部表現,而真正的動作技能的形成機制還在于學習主體的內部心理活動與外部身體運動的協同一致。而自主性不僅是運動性認知形成過程中的本質要求,也是對體驗性特征的進一步解讀,體驗本身就是自主性基礎上身、心協同活動的過程。
3.3體育學習方式的探究性特征。
運動性認知與其它認知形式具有的共同特征,從心理活動過程來看,學生在學習任何一個新動作前都帶著他過去動作學習或生活所留下的意識痕跡,以此來同化或順應相關的新動作。同化是當新的動作技能與原來所體驗到的在性質上一致時,原有的`體育技能認知結構的數量獲得擴充,而順應則是指學習者原有體育技能認知結構無法同化新的內部或外部信息時而引起原認知結構發(fā)生重組與改造,生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從能動的反映論來看,學生的學習總是以自己現有的需要、價值取向以及原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能動地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篩選、加工和改造,最終以自身的方式將的知識和技能吸納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去。
這表明學生學習動作技能不是被動接受,不能靠機械重復來掌握,而是帶著個人的“自傳性經驗”獨立分析、判斷與創(chuàng)造的活動,分析是對新舊動作技能之間聯系的更為深刻的把握,是對內、外部信息關系的自主的理解;判斷是基于主體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價值判斷;創(chuàng)造是既在分析判斷基礎上對適合自己學習方式的自主性抉擇,也是在個體獨特性基礎上對新的動作技能價值意義的更深層的構建和探求,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探究過程。因此,體育學習方式的探索性特征體現了體育學習運動性認知與其它認知方式的共同特征。
3.4體育學習方式的合作性特征。
體育認知形式的特點,也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體育學習在組織形式上與其它學科本質上的不同。
雖然運動性認知在內部體驗性上表現為個體性,但在外部表現上則主要表現為運動性。這在一方面反映了運動過程群體性的特點,小組與團隊活動成為體育教學區(qū)別于其它學科教學的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另一方面也為互助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相互之間可以在群體活動中真實地檢驗學習結果,判斷存在的內部原因,為個體改進學習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外部參考信息。另外,有些體育技能本身就是通過游戲活動來體驗和掌握的,在游戲中每個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和分享性,從而形成“先天”的合作性學習。
4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中體育學習方式轉變的意義。
從動作技能學習運動性認知形式的特點來看,體育學習具有體驗性、自主性、探究性與合作性的特征。誠然,從學科教學的目標看,體育學習并不僅僅是為了掌握動作技能的,正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所提出的“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5],突出學科教學的育人目標。但是,無論如何,離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特點來談育人目標,則是空洞的,沒有意義的。事實上,在體育學科教學中,把握住了動作技能學習的學習方式的特征,也就從根本上把握住了體育與健康課程育人的特點和機遇。有了動作技能學習的體驗性,動作技能的學習就能夠從認知領域擴展到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領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僅僅是知識技能增長的過程,同時還是身心和人格健全發(fā)展的過程;有了動作技能學習的自主性,就能夠突出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獨立性和自控性,形成高品質的學習,有利于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精神;有了動作技能學習中的探究性,就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有了動作技能學習中的合作性,就有利于形成合作交往、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積極參與、共同提高的學習氛圍和相互信任、互助合作的社會心理品質。
體驗性、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不僅體現了體育學科認知形式的特點,是反映體育學科認知目標的學習方式的特征,同時也是與課程改革全面育人的目標完全一致的,更體現了體育技能在促進學生發(fā)展中的媒介作用。體育學習方式的轉變就是要改變認知至上、體育技能惟一的偏頗,進行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情感態(tài)度、人格精神的全方位的培養(yǎng),意味著多樣化的體育學習方式的整合,在繼承和利用前人發(fā)現和發(fā)明的一切有效的體育學習方式的基礎上,緊緊把握住體育學科的育人特點和目標,賦予練習、游戲、比賽、體驗、感悟等多種體育學習方式以體驗性、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特征,任何脫離學科的認知目標來談學習方式的轉變的傾向最終只會弱化學科的全面育人功能,是違背課程改革主旨的。
參考文獻:
[1][3]賈齊.淺談體育學的一個基本概念―運動性認知[j].體育與科學(南京),,(2):9-11.
[5]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17號,2001.(6):1.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十六
加強大學生的教育與管理是公共衛(wèi)生危機狀態(tài)下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必要加強教育,使大學生增強危機意識,掌握應對常識,具備自救或救援技能,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樹立法律制度觀念,進而提升整個社會的危機管理效力。
危機的爆發(fā)具有不確定性。教育主管部門、各高校以及高校內部各部門應注重大學生公共危機教育問題。
一方面可以通過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開展主題班會等形式進行教育,使大學生明白居安思危的道理。當危機來臨時,大學生應做到臨危不亂,正確對待,積極應對,并做好應對災難和危機的心理準備,樹立危機意識,以危機感觸動緊迫感、責任感。
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還可以開設一些公共危機相關的網站、論壇,發(fā)布和評述危機事件,傳播相關知識;校園里的餐廳、宿舍樓的電視設備,教室里的張貼版面等也可以利用起來,宣傳應對危機的知識;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通過校電視臺或廣播臺制作播放相關的節(jié)目。
大學不僅要傳授各種危機相關知識、危機應對常識、危機管理典型案例,而且還要對大學生加強危機應對的心理教育和法制宣傳。危機相關知識可以通過開設相關課程、組織專題講座、制作宣傳欄等形式來普及和宣傳。危機應對技能可以利用軍訓開展緊急疏散演習、消防演習、野外生存訓練、急救護理常識等科目。
校園保衛(wèi)部門一般會定期開展防火、防盜宣傳,主要是圖片展示的形式。學??稍诖嘶A上開展一些有獎問答、知識競賽等互動項目,增強宣傳效果,進而提高全校學生的危機意識。還可以利用校內外的社團組織,吸引對危機救助和管理有興趣的同學參加,開展一些急救常識和技能的培訓。
主要是根據公共危機的預防、發(fā)生、處理、總結的全過程,形成一系列制度預案。這樣才能做到有備無患,將突發(fā)公共危機的危害降至最低點。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十七
摘要:初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聯系著小學與中學的教育,在這個階段學生的心理和身體都在快速發(fā)展,所以有必要促進體育教學提高效率,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體魄不斷增強,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人才。在現階段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正在由“快樂體育”向著“陽光體育”轉換,這兩種教學模式在當今的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都有一定的體現?!翱鞓敷w育”重視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重視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找準學生的興趣所在,從學習興趣入手分析,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體育運動?!瓣柟怏w育”是現階段初中體育教學中大力推廣的教學模式,促進“快樂體育”朝著“陽光體育”的正確轉變是關鍵。
關鍵詞:初中體育;“快樂體育”;“陽光體育”
一、引言。
促進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合理地運用快樂教學模式,促進中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陽光體育”運動中,對于現階段的中學體育教學而言,促進“快樂體育”朝著“陽光體育”轉變已經成為教育部門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
二、關于“快樂體育”和“陽光體育”的概述。
(一)“快樂體育”“快樂體育”,重點在于“快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不斷促進體育教學方式的豐富多彩,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感覺輕松愉悅,能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教學過程中,加深對體育課程的理解,感受到體育帶給自己的快樂體驗,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熱愛體育運動的良好習慣?!翱鞓敷w育”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體育學習的快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然就成為了體育學習的主人,這樣促進了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不斷促進學生綜合體育水平的提升。
(二)“陽光體育”“陽光體育”是通過一定的方式不斷吸引青少年對于體育運動的'注意,從而積極地走出教室,在操場上,在大自然環(huán)境中展開各項體育鍛煉,不斷促進自身身體素質的增強,“陽光體育”號召青少年堅持每天有規(guī)律地運動不斷促進身體素質的增強。
(三)“快樂體育”與“陽光體育”之間的關系相比較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快樂體育”及“陽光體育”都充分地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兩者更符合中學生體育鍛煉的特點,這兩種教學理念都能夠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教學過程中,感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促進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三、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從“快樂體育”到“陽光體育”的一系列探索。
在開展初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摒棄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理念,需要促進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教師需要認可中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想方設法促進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讓“快樂體育”和“陽光體育”進行有機地結合,最終的目的是促進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
(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中體育教學需要充分尊重“陽光體育”教學,促進“陽光體育”教學模式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順利開展和推廣,讓初中學生成為體育課堂的主人,教師需要加強對“陽光體育”的認識,認識到“陽光體育”對于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針對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合理地體育教學設計,合理地安排體育課程及課程進度。保障中學生每天都能夠適當地運動,這樣才能促進全民體育運動的順利實施。教師開展體育教學需要格外注意到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從興趣入手,不斷提升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充分感受到體育帶給學生的樂趣,了解“陽光體育”對于自身發(fā)展的意義。
(二)促進教學模式地不斷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必須依賴教學方式的不斷優(yōu)化,初中體育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改善自己的傳統(tǒng)施教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得教學方式變得靈活有趣,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課堂上把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地展現給學生,進而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對于體育練習方面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演示練習和比賽練習等體育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總之,中學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結合體育課程的性質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進,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陽光體育”的理念,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有利于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開展。
(三)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景,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快樂體育”同“陽光體育”有明顯相通的地方,所以“快樂體育”中的很多教學理念在“陽光體育”中都可以得到延伸和拓展,在開展初中體育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創(chuàng)設情景法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景,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中體會到陽光及操場對于體育學習的價值;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具體的人物形象,例如可以利用中學生熟悉的倫敦奧運會的舉辦情景,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扮演自己喜愛的體育健將,這樣學生就能快速地體會到“陽光體育”的趣味性,從而積極地配合教師開展體育學習。(四)重視游戲教學法的合理應用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開展游戲教學,需要教師對初中體育教材有全面清晰的認知,這樣在利用游戲教學的時候才能找到合理的切入點,促進游戲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可以抓住學生喜歡競爭的心理,開展競技體育,讓學生接力跑,由于是一種體育競技游戲,所以學生不會感到厭煩,更不會感到負擔,這樣能夠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地學習,走出教室,走進操場,在陽光下開展體育活動,促進身體素質的不斷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需要重視“快樂體育”朝著“陽光體育”教學轉變,當然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需要充分利用“快樂體育”優(yōu)勢,不斷促進初中學生“陽光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此外還需要廣大初中體育教師充分認識到“陽光體育”的重要性,不斷促進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
作者:傲蕾多銀單位:上海交大南洋附屬(昆山)學校。
參考文獻:
[3]施燕.對小學體育教學從“快樂體育”到“陽光體育”的探索[j].教學研究,2017(05)。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十八
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始終認為,體育課可有可無,這其中就包括一些教師和學生。而這正是目前體育課質量達不到要求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要轉變這一傳統(tǒng)觀念。而想要做好高中體育教學的改革工作,首先就要對教育理念進行創(chuàng)新,根據課程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安排。由于課改內容中沒有對體育教學的內容有太過硬性的要求,而這就恰好給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足的自由權,可以讓他們不再受過去傳統(tǒng)教育所帶來的束縛,這樣的話,就能夠在相對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下,去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內容。處于對“健康第一”的標準,教師可以在教學期間,將教學內容分成多種種類,如精學類、粗學類等。而如果選擇的是精學類,那么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來安排具體的教學計劃。例如,通過調查了解到,學生對球類項目比較感興趣,于是教師就可以在體育教學中,將足球、籃球等這些球類項目當作教學的重要內容??梢哉f,這種根據學生愛好所安排的教學內容本身就能夠對學生產生非常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學校定期舉辦的各種球類比賽,就會更加讓學生對體育課充滿興趣。下面我們就以籃球為例來具體的說明一下。在剛開始上籃球課時,首先要求學生進行熱身運動,之后再讓學生活動身體的各部分關節(jié),緊接著以一臂間距散開,講解動作要領。而在課程開始以后,教師可以挑選一名籃球技術不錯的學生來為大家做運球示范,然后教師根據示范動作來進行具體的講解,而學生在有了先入為主的感受之后,就會更容易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而且也會投入更大的學習熱情。在運球內容講完以后,接下來就要進行二人傳球的.練習。此時,教師最好還采取相同的模式來進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然后讓學生排隊練習。而在這些基本功訓練結束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對抗。并對這次比賽過程和結果做出客觀的評價。而對于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要給予精神及物質上的獎勵,對于表現差一些的學生,則要給予充分的鼓勵,以免讓他們失去信心。如此一來,學生就會在這樣新穎的教學氣氛下,逐漸地對體育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2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激發(fā)學生體育興趣。
很多高中生一直都將高考視作學習的最主要也是唯一的目標,因此對于體育教學并不是特別的重視,認為可上可不上。這種錯誤的想法也是導致高中體育教學質量不高的一大原因。所以,在體育教學期間,我們經常能夠發(fā)現,教師投入的熱情不高,而且教學內容毫無創(chuàng)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更是特別的消極,從而造成課堂氣氛非常的沉悶。而想要改變這樣的局面,體育教師就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教育理念與方式,以此將學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回課堂中來。例如,在上排球課時,在進行正面雙手墊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最好以提高學生興趣愛好為出發(fā)點,并讓學生充分展現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以此提高他們對排球的興趣。而在上課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做好熱身活動。隨后教師選出一名排球技術不錯的學生和教師一同做墊球的示范動作,并讓大家認真地觀察,然后要求學生開始進行反復的練習。或許在初始的階段,學生會掌握不準節(jié)奏而經常犯一些錯誤。那么此時,教師就要及時地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指導,從墊固定球到自拋自墊再到2人對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親自做一回示范動作,直到學生完全聽懂為止,然后教師再要求學生繼續(xù)練習。另外,為了能夠烘托課堂氣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球和墊球有關的游戲,這樣的話,學生就會在輕松愉悅的心情中完成該堂課的體育教學。
3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豐富體育教學內容。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不能一味地去模仿教師的示范動作,這樣無法鍛煉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其實,教師為了能夠讓體育教學課變得更加有創(chuàng)意,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工作,這樣的話,就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并且也可以讓體育教學的內容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例如,在教學生踢足球的課程中,教師往往會遇到這樣的難題,男生的參與熱情很高,但是女生卻提不起任何的興趣。這樣的情況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顯得非常的尷尬。而若想解決這種差異化的教學現象,就必須要采用合理的輔助手段,如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根據班里的實際情況來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將會踢球的學生分為一個組,再將不會踢球但想努力學好的分為一個組;另外,還要把完全對足球不感興趣的學生同分在一個小組。緊接著,教師可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有關足球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通常在第一節(jié)課中,教師最好給學生播放一些與足球基本知識有關的內容,然后再給學生布置課后任務,如可以是“通過觀看視頻,總結出足球比賽的規(guī)則以及著名的球星”,如此一來,一些對足球完全不了解的學生也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對足球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此后,教師就要帶領學生去足球場進行基本功的訓練。在訓練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將幾個足球技術較好的男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來給其他學生做一些基本功的演示,從傳球、停球再到頭球等,這樣學生就會在具有真實感的教學方式中逐漸地對足球課產生興趣;緊接著,教師再對一些關鍵的技術環(huán)節(jié)進行認真的講解,并再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來進行訓練,然后還要在每個小組中選出一位具有一定足球基礎的學生為隊長。這樣的話,教師就能夠分散更多的精力去指導那些幾乎沒有什么足球基礎的學生了,另外,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監(jiān)督學生的訓練狀況。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逐漸地拉近和足球的距離,這樣教師也就算圓滿地完成了這次的教學任務。
4結束語。
傳統(tǒng)理念下的高中體育教學課程,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造力和趣味性,而且教學形式也過于單一,因此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想要改變這樣的情況,就一定要全面地實施“陽光體育”的教學理念,不過想要更好地展現這一理念的價值,就一定要在教學工作中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關工作者要積極努力,認真探索,爭取制訂出更為完善的方案,從而讓高中體育教學的水平邁向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3]聶亞楠.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29.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十九
摘要:全國來中學生健康狀況在逐漸下降。近年來,學生的耐力、爆發(fā)力和速度都呈現出下降趨勢,但是中學生肥胖率和近視率卻在不斷飆升。形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人們的物質水平在不斷提高,學校和家庭只看重孩子的文化課,而忽視了孩子必要的體育鍛煉,這樣的環(huán)境導致了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和強度嚴重不足。為了使學生有一個強壯的身體,保證其健康達到一定的水平,國家體育總局在20的時候提出了陽光體育運動,并且在全國范圍內開始實施。在通渭縣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落實陽光體育運動,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擺在一線體育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在素質教育的推進下,通渭縣中小學積極響應國家體育總局的號召,積極開展了陽光體育運動。但是在開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對影響通渭縣農村中學陽光體育運動推進的因素,筆者通過調查、研究,提出了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素質教育;健康第一;陽光體育;體育鍛煉。
1研究的目的。
體育教學是當前中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健身習慣和提升其身體素質的重要教學科目。通過體育鍛煉,一方面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另一方面需要關注對學生體能和體質的提升,使其具有強健的體魄,并且能夠符合將來工作崗位的特別要求。在教學中,需充分考慮到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完善目前的體育教學體系。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通渭縣有關部門對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大力支持,改善了很多中小學體育鍛煉的場地和必要的器材。但是,盡管如此,由于受地域和各方面的影響,陽光體育運動的發(fā)展水平不一,尤其是在偏遠地區(qū)的農村中學,更是不盡如人意。所以如何加強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已經成了讓社會關注的話題。要結合該縣的實際,遵循因校制宜、因師制宜和因生制宜的原則,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在素質教育的推進下,通渭縣中小學積極響應國家體育總局的號召,積極開展了陽光體育運動。但是在開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對影響通渭縣農村中學陽光體育運動的推進因素等,筆者通過調查、研究,提出了對策及建議。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筆者隨機抽取了通渭縣8所農村中學(隨機抽取)的800名學生,其中女生400名,男生400名(每個學校發(fā)放學生問卷100份,男生50份,女生50份),體育教師20名。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筆者通過檢索和查閱萬方、知網、維普、龍源四大全文數據庫,通過百度查閱了有關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資料,看了關于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期刊論文15篇,碩士論文3篇,全面了解這一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fā)展趨勢,為該文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2.2.2問卷調查法利用自編問卷《通渭縣農村中學陽光體育運動的推進與效果研究的問卷調查》,對通渭縣農村中學陽光體育運動開展進程進行調查。
2.2.3數據統(tǒng)計法。
該文通過問卷調查獲得的數據,應用excell等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2.2.4訪談法走訪體育教育專家(大學體育教授)和多名有資歷的.體育教師,咨詢當前如何在農村中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聽取他們的建議,獲得更加詳細的信息。
3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3.1通渭縣農村中學組織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基本內容分析。
3.1.1通渭縣農村中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主要形式。
調查發(fā)現,通渭縣8所農村中學開展的陽光體育運動,都是通過體育教師的引導來實現的。通渭縣農村中學陽光體育開展的形式主要3種形式構成:一是學校安排的體育課(一周兩節(jié)課),這也是學校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主要形式;二是學校組織的一些競賽活動(如籃球、足球和排球等活動)和運動會(在調查的8所學校中,有4所學生組織學生開展了春季或者秋季田徑運動會);三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進行鍛煉。(主要指午飯和晚飯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體育運動),在調查中發(fā)現,8所學校都安排了體育課(一周兩節(jié)),但是部分學校的初三學生一周只上一節(jié)體育課。
3.1.2通渭縣農村中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主要內容。
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直接影響陽光體育運動的順利發(fā)展,所以要想知道陽光體育開展的現狀,就首先要了解學校體育課開展的教學內容是至關重要的。學校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也是增強學生體質的載體。調查發(fā)現,通渭縣的農村中學體育課主要開展的項目有:田徑(短跑和中長跑為主)、籃球(一般上課4個籃球,遠遠不能滿足上籃球課的要求)、足球(一個班級兩三個足球,所有的愛玩足球的同學追著足球滿操場跑)乒乓球、體育游戲等。而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學生最喜歡的運動項目是籃球、羽毛球、乒乓球、武術、健美操和體育游戲等。由此可見,通渭縣的農村中學開展的活動項目與學生喜歡的活動項目有較大差異性。筆者通過對教師的走訪,發(fā)現主要原因有:一是體育教師自身的能力有限,使得一些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無法開展,例如武術、健美操等;二是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沒有轉變,雖然進行了陽光體育運動,開展了一些籃球課和足球課等,但是受場地和器材的影響,只是流于形式;三是學生的思想觀念沒有轉變,由于應試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部分學生認為進行體育鍛煉會影響學習,所以不參加體育運動;四是學生對體育開展的內容沒有興趣,對體育課沒有積極性。
3.2通渭縣農村中學貫徹落實陽光體育運動的措施狀況分析。
(1)陽光體育運動管理機制情況調查。在陽光體育運動中明確地指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要轉變領導的思想觀念,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鍛煉的良好習慣。各級教育和體育部門要建立相應的陽光體育管理機構,制定具體的實施措施,組織好本地區(qū)、本學校的陽光體育運動的各項活動的實施。筆者調查通渭縣的8所農村中學,大部分學校已經成立了陽光體育運動管理組織機構。由此可以說明,通渭縣的有關領導能積極相應陽光體育運動的號召,陽光體育運動受到各類學校的高度重視。(2)陽光體育運動體育場地和器材情況調查。體育場地和器材在學校體育工作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學校體育教學都是通過場地和器材來完成的。調查的20名體育教師和740名學生對自己所在學校的體育設施能否滿足上課或活動的要求進行調查,有10%的體育教師和5.9%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在的學校,體育場地完全能滿足教學需要;有20%的體育教師和21.9%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在的學校,體育場地能滿足教學需要;有30%的體育教師和33.9%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在的學校,體育場地基本滿足教學需要;有40%的教師和38.3%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在的學校的體育器材嚴重缺乏,不能滿足體育課和課外活動的需要。以上情況充分說明,通渭縣的8所農村中學的體育場地和器材嚴重的不足,沒有達到國家標準的要求。在學校體育工作中,要保持運動場建設和器材的配備滿足陽光體育發(fā)展的需要,這樣保證體育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4結論和建議。
(1)加大投入,增添必要的設施配備,保障陽光體育運動的必需。首先學校要把陽光體育所需要的經費納入學校教學經費預算,確保陽光體育的順利開展。(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yè)能力素質。要積極鼓勵年輕教師繼續(xù)去高校深造,加大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定時進行培訓或者學習交流。(3)大力宣傳,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的益處。(4)促進體育課程改革,豐富陽光體育運動的內容。教師要把一些有趣的體育游戲引進體育教學的課堂,以便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一定的興趣。
參考文獻。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二十
針對大學生課外閱讀狀況,筆者在南北兩所高校進行了調查,并利用多元統(tǒng)計方法,對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在閱讀內容、目的、媒介等方面呈多元化發(fā)展趨勢,并存在著閱讀計劃不合理、閱讀時間少等問題。
一
閱讀能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培養(yǎng)品質。毋庸置疑,閱讀,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讀書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學生擁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利用,他們不必再拘泥于教科書之間,有更多的時間來閱讀其他的書籍。
然而,隨著電子信息技術、通信水平的發(fā)展,互聯網等媒介涌入大學,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書籍,成為大學生業(yè)余時間消遣娛樂的主要工具。電影、游戲更是由于其立體生動的形式被多數大學生接受,甚至有部分學生沉迷網絡。電子書作為一種新的閱讀形式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由于其方便、更新速度快、價格相對較低等優(yōu)點,在學生閱讀群中獨樹一幟。然而,網絡信息龐雜,很容易產生內涵較膚淺的快餐文化,混淆視聽,對大學生思想、生活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
那么,變化了的社會環(huán)境究竟對大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有什么影響?傳統(tǒng)的閱讀習慣有沒有消亡的趨勢?本次調查運用社會學、統(tǒng)計學、計算機科學等多領域知識,在南北兩所高校調查了21個專業(yè)的200名學生,并利用多元統(tǒng)計分析方法,結合spss軟件,對各項數據進行整理及分析。結果顯示:總體上,當代大學生在閱讀內容、目的、媒介等方面均呈多元化發(fā)展趨勢,大多持積極態(tài)度,幾乎都熱愛讀書,但存在著閱讀計劃不合理閱讀時間少等問題。具體來說:
現狀一:閱讀內容多樣化,依舊推崇經典調查結果表明,如今大學生讀書內容逐漸趨于多樣化,不再拘泥于專業(yè)或專業(yè)相關內容,知識范圍的拓展適應了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要求,為新時代多樣化的知識儲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閱讀面擴大的同時,不變的是東西方經典小說、散文集仍舊是大學生的最愛。其中西方作品《飄》、《小王子》、《傲慢與偏見》與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最為學生所喜愛。
現狀二:專業(yè)特征明顯。
專業(yè)差異較明顯,理科生更偏愛邏輯性較強的小說,而文科生偏愛哲學性的散文等。
有少數學生將專業(yè)型書籍視為自己最愛的圖書,其中男生居多。例如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院的學生會將《有機化學》等專業(yè)性較強的書目列入最愛圖書中,而法學院學生則會選擇《現代西方法理學》等。
現狀三:很多同學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但是在行動上卻相差甚遠調查顯示,幾乎所有的同學都熱愛讀書,但這種積極的態(tài)度在讀書時間和讀書量上卻沒有體現,也有超過2/3的同學沒有制定學習計劃。
現狀四:在讀書時間、閱讀量方面呈兩極分化趨勢調查顯示,在每周花在讀書時間方面,大學生明顯呈兩極分化,讀書時間不足3小時與超過10小時的各占1/3左右;打算一年讀書少于6本的與多于24本的也各占30%左右。讀書方面的兩級分化也從側面體現出對知識追求程度的兩極分化。
現狀五:公共圖書資源的利用率低通過調查發(fā)現,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幾乎沒有去過院系資料室,而近1/5的人沒有從圖書館借閱過書籍。這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資料室不完善、圖書館的書籍質量不高、學校及社會對讀書的宣傳力度不夠等客觀因素。
三
針對以上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1.學校及有關方面應增加對讀書活動和社團的投入,支持各種讀書講座、讀書報告會的舉辦。同時,大學應該加強硬件設施,比如校圖書館的建設、院系資料室的完善,為學生提高良好的閱讀條件和環(huán)境。
2.當代大學生肩負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提高自身素質品質具有重要意義,所以不能忽視閱讀對于個人品質提高及知識儲備的重要作用,應該了解閱讀的重要性并付之行動。大學生應該明確讀書目的,制定合理的讀書計劃,在博覽群書的同時,根據自己的不同需要用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書籍,在閱讀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總而言之,讀書可開闊眼界,可增長見識,可陶冶情操,可升華思想。當代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建設的預備力量,肩負時代和社會賦予的歷史使命,在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更應該多讀書,從而掌握知識,增強知識儲備。
對大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方面的調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營造熱愛閱讀的氛圍。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希望大家有所收獲。一......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二十一
管理是促進人類協作勞動、維持和諧生活的重要手段。管理工作在社會生產以及生活的各方面均有表現。在現代社會中,公共領域與非公共領域是社會生活的基本構成。公共領域主要是指社會公共利益,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組織是其主要組織形式,承擔著處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責,并且遵循社會公共生活的制度和規(guī)則。
(二)城市規(guī)劃職能。
城市規(guī)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城市發(fā)展進行計劃與控制,城市規(guī)劃通過確定城市發(fā)展的方向,從而制定實現規(guī)劃目標的戰(zhàn)略、途徑、方法以及行動綱要,并通過引導社會實踐以及干預城市各方面的發(fā)展。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需要依靠一定的可操作手段,其需要在社會不同范疇以及層次實施。城市規(guī)劃在經歷不同經濟體制的影響后,特別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已經成為國家管理以及宏觀調控中的重要工具。在城市化趨勢不斷加深以及社會轉型時期,城市規(guī)劃將具備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社會發(fā)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二、傳統(tǒng)城市規(guī)劃職能定位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傳統(tǒng)城市規(guī)劃中對城市規(guī)劃的定義就是為了實現一段時間內城市經濟以及社會發(fā)展目標,對城市性質、規(guī)劃以及發(fā)展方向進行明確,從而合理開發(fā)城市資源,科學劃分城市空間并且實現各種公關基礎社會的部署與建設。這一觀念是對我國過去城市規(guī)劃理論及實踐目標進行總結歸納而得出的。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傳統(tǒng)城市規(guī)劃職能定位存在不完善、不科學、不主動等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傳統(tǒng)城市規(guī)劃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城市規(guī)劃既然是以城市經濟以及社會發(fā)展為目標,那么就應該有效掌握城市發(fā)展的潛在規(guī)律和特點,而在傳統(tǒng)城市規(guī)劃中,沒有明確和預測城市性質、規(guī)模以及發(fā)展方向,這就使城市發(fā)展受到嚴重影響,二是傳統(tǒng)城市規(guī)劃的內容以及手段比較單一,只考慮對城市土地以及空間的規(guī)劃,行政手段使用的'頻率比較多,出現了“重規(guī)劃,輕管理”的局面,三是傳統(tǒng)城市規(guī)劃中,對各項建設進行規(guī)劃和安排后,沒有強力的監(jiān)督與管理部門,無法發(fā)揮保障作用,導致城市規(guī)劃實施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與我國過去長期實施計劃管理體制有一定的關系。在實施計劃經濟制度時期,國家財政是城市建設投資的唯一主體,既是創(chuàng)業(yè)者,又是投資者,能夠根據城市發(fā)展的需求不斷修正城市發(fā)展規(guī)則,但城市規(guī)劃僅僅對城市各行業(yè)發(fā)展以及建設的需求進行空間布局。城市建設中沒有對立的利益沖突,城市規(guī)劃的作用以及矛盾被隱藏起來,城市規(guī)劃職能定位的偏差所產生的影響也不是非常顯著。改革開放后,城市各項資源由市場進行調配,許多市場主體進入城市建設領域,導致各方面的利益沖突越發(fā)激烈,城市規(guī)劃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存在的問題逐漸凸現出來,傳統(tǒng)城市規(guī)劃職能定位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
三、公共管理視角下的城市規(guī)劃職能定位。
(一)城市規(guī)劃中的計劃職能。
城市規(guī)劃的側重點在于對城市土地以及空間的利用,計劃職能是城市規(guī)劃中的主要職能。因此,首先要確定規(guī)劃目標。城市規(guī)劃的目標可細分為三方面,其一是基礎目標,即城市規(guī)劃需要滿足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城鄉(xiāng)協調發(fā)展,最大程度滿足城市居民物質、精神生活的需求;其二是現實目標,即城市社會及經濟發(fā)展的現實目標;其三是理想目標,即區(qū)域城市發(fā)展戰(zhàn)略及城市化發(fā)展水平、城市性質、發(fā)展方向、規(guī)劃期限、規(guī)劃范圍、城市發(fā)展規(guī)模、規(guī)劃技術經濟指標、城市近遠期發(fā)展目標以及五年建設目標等。其次,要編制科學的規(guī)劃方案,在此過程中,確定目標并按照法定程序批準后,規(guī)劃單位需要按照相關規(guī)劃綱要進行細節(jié)規(guī)劃。最后要進行決策和審批,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的審批主體,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向政府或主管部門進行審批。
(二)城市規(guī)劃中的組織職能。
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組織,在社會生活中,政府承擔著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責,政府的行政管理是其進行公共管理的主要表現。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組織為基礎,合理使用公共權力,從而實現公共利益而開展的管理活動。城市規(guī)劃中的組織機構可細分為政府、人大常委會、行政主管部門、規(guī)劃設計院等機構。為了加強城市規(guī)劃中的民主與法制,城市規(guī)劃協會、城市規(guī)劃委員會以及城市規(guī)劃藝術委員會成為各城市開展城市規(guī)劃活動的正式結構。隨著市場經濟機制的確立,越來越多市場主體進入城市規(guī)劃建設中,因此,需要加強規(guī)劃協調。城市規(guī)劃作為公共管理的一部分,既要維護各方面的合法權益,又要保護群眾的利益,促進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社會與環(huán)境的共同發(fā)展,要遵循“城鄉(xiāng)統(tǒng)籌、合理規(guī)劃、確立方向、因地制宜、統(tǒng)籌兼顧”的城市發(fā)展原則,正確認識近期建設與遠期利益、局部規(guī)劃與整體統(tǒng)籌、現代化建設以及傳統(tǒng)文化保護等方面的關系。
(三)城市規(guī)劃的領導職能。
城市規(guī)劃的領導職能是指通過合理行駛權力,協調和引導各方面。城市規(guī)劃主管部門需要依靠法律及上級組織賦予的權利,使用多樣化手段,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城市規(guī)劃的編制、城市土地使用以及各項工程的建設。在使用權利的過程中不能針對個體實施命令、指示等強制性方法,而是通過建立一套普遍使用的規(guī)范體系,使得城市建設主體能夠平等地參與到城市建設中,提高城市規(guī)劃的公眾參與度和民主性。
參考文獻:。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論文篇二十二
心理安全是一個新概念,廣義的心理安全主要是指人們在心理上或精神上具有比較穩(wěn)固、能抵御外界力量所帶來的心理刺激的防線,有效規(guī)避各種心理險情的發(fā)生;狹義的心理安全指的是人們面對所處內外環(huán)境的安全情景時所具有的一種內心平穩(wěn)、不受威脅、不用戒備、不被指責和批評的心理狀態(tài),內心有一種安全感。在本文中,大學生的心理安全指的是狹義的心理安全,是指大學生能以積極的、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適應生活、學習、工作中各種內外因素、環(huán)境、政策的變化,時刻保持內心平穩(wěn)、不受威脅、不需要戒備、不被攻擊、傷害、指責和批評的心理平衡狀態(tài),有一種內在的心理安全感。
二、大學生心理安全問題的主要現狀。
目前我大學生的心理狀況總體上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呈現出樂觀開朗、精力旺盛、學習欲望強烈、意志力堅強、人際關系和諧及適應能力強的特點。但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高教體制改革力度逐漸加大、就業(yè)形勢日趨嚴峻和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巨大的影響,使大學生很難適應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容易導致心理失衡,尤其是近幾年來少數大學生表現出學習成績下降、人際關系冷漠、考試作弊、抽煙、酗酒、打架斗毆、偷竊等不良現象,大學生犯罪和自殺的比例在不斷攀升,這些問題大多都是由心理障礙問題引起的。再加上大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不強、心理承受力較弱、社會適應能力較差,難以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壓力,致使他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例如:強迫、暴躁、固執(zhí)、消沉等負面心理情緒和行為紊亂,他們極易陷入抑郁、焦慮、煩惱、恐懼等心理困境中而不能自拔,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如果不加以積極疏導,極有可能導致大學生心理失調,身心遭受嚴重創(chuàng)傷,以至于自殺、兇殺的慘案屢屢發(fā)生。例如,“復旦大學林森浩投毒案”、“中南大學王嘯殺人案”、“‘丑歧視’引發(fā)四川大學高考狀元曾世杰殺人案”、20“西安音樂學院撞人殺人案”等。以上極端案件發(fā)生后,導致許多大學生的心理安全感降低了。近10年來有很多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的研究報告,國內外相關報道顯示大學生的心理障礙率約為10%~30%,他們暴露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許多調查顯示,目前全國30%~40%的學生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其中患有嚴重的心理障礙甚至心理疾患的學生比率約為10%~15%,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甚理想。事實上,心理安全隱患比外在安全隱患更隱蔽、更難監(jiān)控,爆發(fā)更加突然,造成的后果更嚴重。從某種意義上講,每一個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都有可能是一枚定時炸彈,隨時會爆炸。而以上數據和發(fā)生的極端案件警示我們,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安全隱患已經十分突出,將嚴重危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高校應密切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采取適當的干預措施來預防和減少大學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發(fā)生,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密切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問題已迫在眉睫。
近年來頻繁發(fā)生的大學生殺人案件等現實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深思,加強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不容忽視,高校應該及時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建立“四級聯動心理安全保護體系”,做好學生心理危機“五早”預警工作。
高校應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安全問題,成立由“保衛(wèi)處、學工隊伍、各二級學院(系)黨委(副)書記為組長,專兼職心理咨詢師、輔導員、班主任、班級心理委員”為成員的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機構領導小組,積極建立健全心理咨詢教師值班制、異常情況匯告制,以及以“學生心理健康社團骨干、班級心理委員、輔導員、班主任到院系、學生管理部門、學校”為主體應對學生突發(fā)心理危機的干預機制。為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的動態(tài)發(fā)展,高校應積極培養(yǎng)和建設一支具有較高自助與助人能力的班級心理委員隊伍,隨時掌握全班同學的心理狀況,每周將班上學生的心理健康變化情況向輔導員和班主任老師匯報一次,并填寫好學生心理問題周報表,要求觀察同學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有心理危機或潛在危機的學生,他們有明顯的心理異常情況要及時向輔導員及班主任匯報,如新發(fā)現有嚴重心理問題或存在精神癥狀的學生,各二級學院(系)應將該生的情況迅速以電話或書面報告的形式向學校心理咨詢中心上報,并在24小時內以書面形式向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領導小組報告,并注意報告過程中的保密原則。高校建立以“學校保衛(wèi)處、心理咨詢中心的專職心理咨詢師”為主、以“各二級學院(系)黨委(副)書記、學工辦主任、輔導員和班主任”為輔、以“學生心理健康社團骨干和班級心理委員”為前哨的“四級聯動心理安全保護體系”,做好大學生心理危機早期預警工作,即做到對學生的心理狀況變化“早發(fā)現、早報告、早評估、早預防、早控制”,確保信息暢通,及時發(fā)現,快速反應,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有效預防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fā)生。
(二)營造和諧穩(wěn)定的校園心理環(huán)境,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需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校園文化氛圍。高校要把安全教育與心理咨詢輔導緊密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做好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充分發(fā)揮心理咨詢室的重要作用,及時對學生的.心理疑難問題進行疏導,主要通過開設心理咨詢門診、專業(yè)教師做客心理咨詢室、“心語”信箱、心理熱線電話預約、心理咨詢網頁學習等個體咨詢形式,以學生會和團委社團為載體進行團體心理輔導與咨詢活動,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與形式,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和專題講座、心理報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按需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固定場地和固定經費,適時開展學生團體輔導和個別心理輔導,減緩他們內心的壓力,釋放和轉移不良情緒情感,鞏固和發(fā)展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培養(yǎng)他們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同時,通過對有違紀行為或思想上有輕生念頭的大學生進行及時的疏導和教育,增強他們的心理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解決他們的心理障礙問題。
(三)加強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和條件保障。
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作為高校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需要有較強的專業(yè)素質,他們的教育工作水平和能力直接影響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質量。輔導員和班主任是大學生在校期間與學生聯系最多、相處時間最長、接觸機會最頻繁的老師,是廣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心理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他們應該具有相應的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了解他們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把握心理調節(jié)方式,對預防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有很大幫助。因此,高校應十分重視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yè)培養(yǎng),建立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資格認定體系,落實專項經費,定期組織業(yè)務培訓、交流討論和專題論壇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全員心理輔導培訓活動,有機會經常派送他們參加省市級專業(yè)培訓、教育教學研討活動,學習專業(yè)理論和教育工作方法。
(四)定期開展心理安全隱患排查,完善學生電子心理健康檔案。
高校應對每年入學新生及時開展心理健康狀況測評,為他們建立電子心理健康檔案,在心理健康普查測評中篩選出有心理障礙問題和自殺傾向的學生,重點關注家境經濟困難、學習成績差、身體缺陷、失戀、違紀、家庭遭遇突變、受到意外刺激、父母離異等特殊學生群體,并對其開展經常性的心理安全隱患排查,排查出存在心理疾病患者或精神疾病患者,對已經發(fā)現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建立個案,定期開展心理咨詢服務。一方面,針對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就業(yè)等活動中時常出現的心理壓力問題,要經常和他們談心,幫助學生排憂解難,緩解內心壓力,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重點關注患有較嚴重心理障礙和有精神病史的大學生,建立預警對象數據庫,及時進行跟蹤了解,主動約請他們到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安排資深的心理專家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并根據其危機狀況及時加以疏導和干預,定期測量輔導。高校應及時疏導存在心理困惑的學生,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障礙問題早發(fā)現、早干預。
四、結語。
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甚理想,自身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威脅大學生的心理安全。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心理從不成熟向成熟過渡的重要時期,是心理能力提高的黃金時期;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安全教育既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也是家庭、高校和社會共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塑造積極健康的人格的責任和義務。大學生心理安全問題不僅關系到大學生個人的心理健康,也關系到高校培養(yǎng)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還關系到高校的和諧穩(wěn)定?!皬偷┐髮W投毒案”等一系列極端事件警示我們:面對新形勢,高校應密切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安全隱患問題,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校、家庭、社會、自身四大主體之間的力量,全方位、全過程地展開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這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安全校園、幸福家庭和健康自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zhàn)略意義。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1398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