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半生緣讀后感500字篇一
摘要
作為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半生緣》把張愛玲那種精妙絕倫,回味無窮的語言表露無疑,就像一窗精巧細(xì)致的窗欞格紋,少了每一格都不成,只是放在眼里便透著美,但到底美在哪里卻又一時道不明。十八年,流年似江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經(jīng)刻骨銘心的愛,慢慢淡去;那些曾經(jīng)撕心裂肺的痛,已然遠(yuǎn)了;而那些曾經(jīng)摧肝裂膽的恨,也變得輕如飛絮,一句“世鈞,我們回不去了”,將那十八年的惆悵和哀傷在我心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
關(guān)鍵字
性格家庭社會
正文
《半生緣》講述的是幾個平凡的眾生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許世鈞、顧曼楨、許叔惠、石翠芝??這些新式青年,他們每個人都曾經(jīng)那么近距離的接近過真愛,但是最終卻都與真愛失之交臂。我本以為張愛玲的小說里是沒有真愛的,有的只是都市里的那些空虛男女的情愛游戲,或者說是形形色色的欲望。連最終難得在一起的戀人,如《傾城之戀》里的白流蘇和范柳原,也是香港的淪陷成全的。假若香港沒有陷落,那么白流蘇便依舊只是白流蘇,而不會成為范太太。而即便她走進(jìn)了圍城成為了范太太,她得到的終究只是這個稱呼,而不是愛情??墒呛茈y得,在《半生緣》里,我看到了張愛玲筆下的愛情,沒有山盟海誓,沒有感天動地,有的只是相聚時的相偎相依,分離后的念念不忘。這份平淡的愛情,在那個溫婉而又凄迷的舊上海反而更顯珍貴。但是,這份平凡而又珍貴的愛情,經(jīng)受不了一個又一個的錯過和阻擾,最后只能以一句“世鈞,我們回不去了”作為愛情的終結(jié)。這句淡淡的話,飄散在空氣中卻讓人覺得那么沉重,那么壓抑。我很希望世鈞和曼楨可以回到過去,進(jìn)入愛情的殿堂??墒俏乙仓?,他們是真的回不去了。也許我們應(yīng)該吶喊一句:究竟是什么扼殺了這段美好的愛情,是什么斷送了故事里每個人的幸福?
這個悲劇,也許是世鈞和曼楨自己一手造成的。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沈世鈞的骨子里帶著逃避,帶著怯懦,帶著不自信。我們會在心里喊,也許世鈞注意到戒指就好了,也許世鈞不答應(yīng)他母親定的婚事就好了,也許??可是,他的性格就注定了這些“也許”不能成為事實。怯懦的他不敢違抗母親的言語,逃避的他也許從來不敢正視曼楨付出的愛,或者說也許世鈞和曼楨之間本來就沒有多么深刻的愛情。所以他帶著那只戒指回去了,帶著他在上海所有的一切回了老家。而曼楨,這個最不幸的女子,卻用她的善良、堅強(qiáng)和自傲度過了沒有世鈞的十四年。她的善良和堅強(qiáng)使她能與祝鴻才生活在一起,以她那自殺般的心情養(yǎng)育那個孩子。如果她不那么善良或者堅強(qiáng),如果她可以拋下孩子去找世鈞,也許他們還是可以在一起的;如果她不那么自傲,那么她也不會放下與世鈞的定情戒指以致世鈞一怒之下離去。他們兩人都有各自的性格,所以他們之間的那份情深意篤,也在這一次次的錯過中漸漸消去。而多年后,縱使他們之間再有愛情,也比不上自己現(xiàn)有的家庭來得重要了。
當(dāng)然,這個悲劇也許是他們各自的家庭造成的。世鈞的家庭無法接受曼楨的姐姐曼璐是舞女這一現(xiàn)實。而曼璐更是絞盡腦汁要拆散世鈞和曼楨,好讓曼楨懷了祝鴻才的骨肉,以保全自己作為“祝太太”的地位,甚至連曼楨的母親也參與了這場無恥的鬧劇中,親眼看著自己又一個女兒落入祝鴻才的魔爪。雙方家庭的不認(rèn)可,是他們最終分手的一
個重要原因。如果沒有世鈞母親的阻撓,沒有燒掉曼楨的來信,世鈞不會這么早放棄,或者甚至在回家的時候就定下與曼楨的婚事而使這段愛情得到婚姻的保證了??墒鞘澜缟媳揪褪菦]有那么多的如果的,世鈞的母親小心翼翼維持這個“沈太太”稱呼,是將名聲和金錢放在第一位的。所以她需要自己的兒媳婦必須是和自家門當(dāng)戶對的。當(dāng)然作為一個封建家長的代表,有這種思想也是無可厚非的。
如果說世鈞的家庭給這段愛情帶來的只是一個小小的阻撓的話,曼楨的家庭給這段愛情帶來的則是難以逾越的鴻溝。曼楨的人生,正是被她的家庭改變的。曼璐,這個犧牲自己給妹妹和全家?guī)硐M娜?,也正是毀去曼楨全部幸福的元兇。也許她是嫉妒自己的初戀情人張豫瑾對曼楨的關(guān)愛,也許她是嫉妒自己的妹妹可以找到一個好男人,可是自己卻只能苦苦維護(hù)“祝太太”這個空名,也許她只是純粹地想用孩子留住祝鴻才的心,也許??正是這么多的也許,毀了曼楨的一切。再加上祝鴻才——這個禽獸般的姐夫?qū)β鼧E的欺辱,曼楨便徹底陷入了人生的黑暗:被姐姐囚禁,被母親欺騙,被姐夫強(qiáng)暴,被孩子牽絆,曼楨也就不再是那個和世鈞在一起的曼楨了??梢哉f,顧家的每個人都是這段愛情的絆腳石,曼楨一腳被絆倒后,就再也不是原先那個和世鈞相愛的曼楨了,她已經(jīng)被姐姐和姐夫變成了一個孩子的母親,被家庭束縛著,再也沒有與世鈞相愛的機(jī)會了,只能懷著“自殺般”的心情嫁給了祝鴻才,結(jié)束了自己一輩子的幸福。
當(dāng)然,那個黑暗的舊社會也是這段愛情悲劇的原因。盡管世鈞和曼楨都受過新式教育,對自由戀愛也是完全接受的。但是,整個社會畢竟還沒有接受這種形式,自由戀愛對于苦苦維持舊社會勢力的保守分子來說是大敵,是不可能接受和認(rèn)可的。所以世鈞和曼楨的愛情從一開始就不被社會中的大多數(shù)人認(rèn)可。他們認(rèn)為這是離經(jīng)叛道的,是不尊禮教的。在這樣的巨大勢力面前,世鈞和曼楨根本沒有反抗的力量。他們所能做的,只有屈服。所以最終曼楨守著孩子,世鈞娶了翠芝,而他們兩人的愛情也就只能戛然而止了,即使沒有忘卻對方,也只能深藏在心中聊以自慰罷了。
最后我還認(rèn)為張愛玲本人主觀上是對愛情也是抱有懷疑態(tài)度的。從張愛玲的生平可以知道,她對家庭從來沒有好感,她不認(rèn)為世界上有親情這類物質(zhì)的存在。在與胡蘭成的感情破裂后,她作為一個處于弱勢的女人心里是很敏感的。也許她變得再也不相信任何感情,也許她變得再也不相信任何男人,當(dāng)然這樣的情緒也就在她的小說中表現(xiàn)出來了。愛情也許根本就沒有存在過,世界上只有勾心斗角,只有情愛游戲。當(dāng)然這或許是過激的,也應(yīng)該是錯誤的,但是一個敏感的女人完全可以有這樣的想法。盡管我這樣的觀點可能并不符合張愛玲本人的想法,但是僅僅作為一個猜測是無傷大雅的。
讀《半生緣》,看到所有華美與熱烈的場景到最后也不過都全是失望和失意者的身影,小說中的每一個人都沒有得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包括翠芝,包括豫瑾,也包括淑惠,所有人離自己的幸福都差了一步之遙,可是卻成了一生的無法改變的命運,一顆棋子又怎么能掙脫宿命應(yīng)有的安排呢?讓人蕩氣回腸為之嗟嘆的,也只是亂世里這幾個男女的故事,一點點的癡,一縷縷的怨,脆弱的愛,捂住面孔的無奈。
半生緣讀后感500字篇二
《半生緣》讀后感
讀罷《半生緣》總讓人感嘆人生的無奈與悲歡離合,緣分這個東西,讀過之后只能讓人欲罷不能,總是有著太多的變數(shù),和太多的悲歡離合摻雜其中,便像霧里看花一般讓人在生活之中,逐漸迷失了尋找的方向。
《半生緣》中總能讓人在生活中找到一些似曾相似,我們的人生就像書中人物一般,在命運的捉弄下,按照似乎已經(jīng)既定好的軌道而緩慢行駛著,但有時又像蝴蝶效應(yīng)一樣,其中的一個細(xì)小環(huán)節(jié)發(fā)生改變就能影響到一個人的整個人生。
這些細(xì)小微妙的聯(lián)系中,讓我想到了《紅樓夢》。曾今也是盛極一時的龐大,卻在最后的結(jié)果中也免不了被命運和人生現(xiàn)實的捉弄?,F(xiàn)實儼然是每個人夢想的粉碎機(jī),讓所有的人不得不面對。便在無奈中掉進(jìn)了輪回的世界中,如若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該多好,你還是當(dāng)年的那個滿腔熱血的你,我還是當(dāng)年那個清麗可人的我,我們還是在只屬于我們的世界中想象著織造我們的未來,憧憬著人生的喜悅,那該有多好。但是事實已然如此,有些錯誤是一旦犯下就永遠(yuǎn)無法彌補(bǔ)的,除非時間的倒退。但是時間卻又總是這般的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最終只留下感嘆人生的人在獨自感嘆。而這僅僅半生的緣分,卻在心理上造成了永生的難忘,緣來緣去,便是永生的擦肩而過。
對于劇中的人物,張愛玲以其絕美的文筆和極具生活化的色彩,為每個筆下的人物賦予了活靈活現(xiàn)的生動形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獨特特點。
首先我覺的劇中最有爭議的人物應(yīng)該是顧曼路了,她的身上含有太多的悲情色彩和罪惡色彩,讓人分不清她的好壞。她的一生,從一開始就是悲劇。悲劇,無論怎么也翻不出手心的,是宿命的棋子。人生是生死早限定的戲。長長來路,命有玄機(jī)。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她的一生從開始就是在不斷的尋覓著能夠給她幸福,給她依靠,給她安全感的那個人。但是卻找錯了人,毀了自己的一生,也毀了自己一手培養(yǎng)的妹妹的一生。她是作品中的核心人物,所有的悲劇的釀成似乎都和她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也許,從她開始決定做舞女時,就已經(jīng)注定了這所有的事情。我不禁又為她感到悲哀,感嘆于此人的命苦,也感嘆于她的無奈。開始的時候為了家人的幸福生活而去做了舞女,同時也放棄了自己愛的人,她的奉獻(xiàn)精神是真的感動與我,同時又為她的剛烈精神所折服。但是后來的她卻天真的以為犧牲了自己的妹妹就能夠挽救自己的幸福,挽回丈夫的心。她是一個極其矛盾的人物。在愛情,道德,親情面前,她值得深思。從一個女性的角度來看,她墜入了每個女性對待于愛情的怪圈之中,天真的以為只要滿足于愛的人所提的所有的條件就能夠讓他體會到曾今的歡樂時光,曾今的愛情,以為在自己不斷的奉獻(xiàn)中就能讓對方感同身受,卻殊不知男性和女性本身就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女性往往能感動于細(xì)節(jié),感動于曾今的種種。感性的思維方式,使得往往在沖動和感情用事中而做錯了能讓人一生悔恨的事情。曼璐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物。她是典型的大上海時代的悲劇,曼楨的悲劇是她親手造成的,那么她自己的悲劇又是誰造成的呢?時代,性格,家庭,愛情···這些每個因素都是將她推向深淵的儈子手,直至越陷越深,無法自拔。在愛情里,她是單純而無辜的,只怪她愛錯了人,也做錯了事。不懂得放手,亦放不開。死死的抓住,直到手里的東西死去。她不懂得,男人一旦變了心,依舊是——“雨落不上天,水覆再難收”。在愛里,我們沒有人被饒恕。人性的善、貪、惡并存,亦如金石,雖經(jīng)歷千年不變。但有時候越是憑吊,越是傷心。正如所說,愛,需要寬容,但不是縱容。所以當(dāng)發(fā)現(xiàn)他變心就請放手吧,還能給自己留下一點自尊,敝帚自掃,請他莫再光臨。而不是為了他去親手策劃,直至毀掉了自己親手栽培的妹妹的一生幸福。她
也已經(jīng)醒悟,但是為時已晚,釀成的錯誤和傷害,是永遠(yuǎn)無法彌補(bǔ)的?;蛟S在最后的最后,在彌留之際,在自己深愛的男人身邊死去也是對她最終的一種心靈上的解脫,至少他還在身邊就是對她的最好的安慰,雖然他已不再愛自己了。曼璐就這樣帶著種種的哀傷和懺悔了結(jié)束了她自己短暫而悲哀的一生,愛情的美好,殘留的不多,剩下的只是一種無奈和對自己妹妹深深的懺悔。
其次,妹妹顧曼楨便是整個劇中最為悲情的人物。我總是在感嘆她的悲劇人生,感嘆她的軟弱無能。她才是讓人真正同情的一個人,所有的悲劇都在她的身上體驗。如花的年紀(jì),本該有的是美好的未來和幸福的生活,但是她所承受的卻是家人的背叛,愛人的誤解,被人安排好的下半生。她的姐姐是毀掉她幸福的直接締造者,但她自己又何嘗不是呢?她的優(yōu)秀,她的美麗大方、善解人意使得周遭所有的男人都喜歡她,為她而傾倒,因而遭到了姐姐的羨慕和嫉妒。而她的軟弱無能也就間接造成了自己的悲劇,如果她不那樣隨便的將沈世鈞給的戒指輕易當(dāng)著他的面脫下來也許他就不會這樣的輕易放棄她的愛,放棄他們的曾今的海誓山盟而那么相信她姐姐的話。我認(rèn)為,曼楨和世均直接應(yīng)該多加溝通,才不會造成互相誤解的局面。也不會在最后造成兩個人一生的傷痛。其實兩條交叉線的悲哀在于,他們曾今有過交集,卻在最后只能漸行漸遠(yuǎn),最終不再有任何的交集??吹铰鼧E和世均的故事,想必會讓每個讀者無不為之落淚,世界上最遙遠(yuǎn)的距離,便是兩個相愛的人,在命運的蹂躪和折磨下,卻不能在一起。有時候,愛是堅忍的東西??捎械臅r候,它只是一池碧水,一榭春花,一陌楊柳,一窗月光,天明了,就要干涸,枯萎,褪色,消失。短暫到,不能用手指寫完,等——待。待到再重逢時,我已為人母,你已為人夫,愛情的美好,即使仍然存在,但也不得不向現(xiàn)實低頭。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她是一個讓人喜愛,讓人憐,讓人哀的可人兒,但是卻在命運的安排中與自己的真愛錯過,就這樣兩人消失在彼此的世界中。如果當(dāng)時再多堅持一點,再多溝通一點···但是這所有的,都只是如果而已。發(fā)生過的亦無法改變,人只能選擇在現(xiàn)實面前低頭,在命運下擺正自己前進(jìn)的方向。宿命面前這一切都是那么的蒼白而又無力,只能讓心麻木,強(qiáng)顏歡笑,把眼淚和心碎留給別人看不到的自己,用所有愛的回憶去祭奠這一場愛的盛宴!同時我也很感動她對于姐姐最后的原諒,原來再多再多的事情也抵不過姐妹之間的情深,我真的難以想象單純的她是怎樣去面對的,我想她最后應(yīng)該是已經(jīng)心死了,才選擇和祝宏才這個毀了她一生幸福的惡人在一起,便是這樣的選擇才讓人看了更加的心痛,感嘆于曼楨的無奈和命運的捉弄。
再次,沈世均的人生在一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悲哀。他放棄了自己的真愛,卻選擇了自己毫無任何感覺的翠芝,而翠芝的心中藏著的卻是他的好朋友——叔惠。突然感覺到一種可笑的無奈,似乎劇中的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一種無奈的可笑,選擇的都不是自己的心中所愛,卻只能在錯誤的選擇中繼續(xù)尋找短暫的光明。如果真的有前世、今生、來世的話,那么和對的人還會有繼續(xù)發(fā)展的可能么? 但是這又只是一個假設(shè)而已了。既然現(xiàn)實如此,誰人都無法改變的。沈世均的性格中隱藏著軟弱的一面,否則他不會對待愛情如此的不夠堅持和執(zhí)著,也不會只聽到了曼璐的只言片語就很傻的相信她的話,即使他真的相信了,他也應(yīng)該堅持要求曼楨自己出來把事情解決了而不是借自己姐姐的口中訴說??上褪沁@樣子的放棄了,他的放棄即意味著曼楨后半生悲劇的所在,也更給自己的愛情畫上了一個永遠(yuǎn)不能繼續(xù)的休止號。偶爾我真的不懂你,又有誰真懂自己,兩個人之間多親密,是透過傷害來證明。曾今的海誓山盟,在如今卻都已不復(fù)存在,人去樓空而已。當(dāng)不再倔強(qiáng)和不再固執(zhí)的時候,便是向現(xiàn)實和生活中的無奈低頭的時候。
此外,我覺的沈世均也是造成曼楨悲劇的另一個助推者,他的懷疑和猜忌在無形之中造成的是對曼楨心靈上的一種傷害。張愛玲總是能在筆尖展現(xiàn)出人性的各種面,從而帶給讀者從悲劇中引發(fā)更深刻的思考。突然看過之后覺的,人還是變的簡單一點好,不去互相的懷疑和猜忌,不去在自己的私語中尋找平衡點,那么人生該有多么美好。沈世均作為那個年代的大學(xué)生,當(dāng)?shù)挠行┎环Q職。他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都無法很好的表達(dá)出來,沒有抱負(fù)。倘若在他身邊的那個人是曼楨的話,結(jié)果又會是如何呢,想必大家都有這個思考。我總覺的他的人生很可笑,每走一步都很步履蹣跚,充滿荊棘,總是在別人的操控之中,沒有自己生活的存在意義。是命運的捉弄也好,是人為因素也好,總之結(jié)局已經(jīng)釀成了,誰人再也無法改變。在這個世界上誰是誰的誰?最終都渺小的結(jié)束在細(xì)小的塵埃之中。
對于祝鴻才這個人來說,我本不想說些什么,但是在看書過程中誠然給了我太多太多的話想說。他是罪惡勢力的代表者以及曼楨悲劇的直接締造者,是罪惡的集大成者。他的出現(xiàn)無疑更加速了整個劇情的發(fā)展。其實有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在他的生命之中是否曾今有過真愛,他對于曼楨和曼璐兩姐妹做的事情是否會給他的心理造成一定的罪惡的感覺呢?或許在他自己的內(nèi)心開始愛的真的是曼璐吧,只是作為這樣的一個男人,其實真正愛的只有自己,他所做所想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所在。開始的對于曼璐的不斷追捧,以及后來對于曼楨的愛憐,難道僅僅因為自己的一廂情愿就這樣徹底的毀掉兩個人的一生么?但是后來,我竟然還是在不知覺之中有些許的對他立場的理解。他生在這么一個傳統(tǒng)的家庭之中,傳宗接代這個任務(wù)在他的生命中占據(jù)了很大的比重,他對于榮寶的愛是無可厚非的,這個是他唯一一件做的還不錯的事。他對于曼璐也許在最后來說,愧疚的程度更大于對她的愛。男人啊,總是在擁有的時候就不懂得滿足,卻又在滿足的同時又想著擁有更多的東西。而女人卻總是能傻傻的相信,傻傻的等待。在最后曼璐的生死之際,他是否會對于自己的所作所為有絲毫的罪惡感呢?一個唯一深愛自己的女生面前,他是否會流下悔恨的淚水。我依稀記得一句話流傳的很廣泛,如果一個男人肯為女人流下淚水,那么所包含的感情一定是不能用只言片語就能簡單描述出來的。那么像他這樣的一個人又試問是會對誰流下內(nèi)心真正的淚水呢?如果曼璐開始就不認(rèn)識他,如果曼璐可以豫瑾繼續(xù)相愛下去,那么她們姐妹倆的悲劇就都不會上演,都能幸??鞓返囊患胰诉^生活那該有多好。但是最最可惜的便是,平衡被打破的同時,便是悲劇釀成的同時。罪惡總是從細(xì)小處萌發(fā),累積能量,到最后不可逆轉(zhuǎn)的爆發(fā)。突然發(fā)現(xiàn)本作品的悲劇就在于,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不愛的人卻不得不因為人生的無奈而走到了一起,不管曾今有過多少的經(jīng)歷,但是最終的結(jié)果早已注定。半生緣的悲劇也在于此。
我想在此作品中另外的半生緣應(yīng)該就是叔惠和翠芝的故事了。幾個人的故事,幾個人的無奈。一個去了美國,一個嫁做人妻。命運的邂逅和分開就是這樣的隨意。只留下受命運安排的人們無奈的苦笑。其實我覺的翠芝最后的結(jié)局應(yīng)該是相比較而言幸福的,有著可愛的孩子和美滿的家庭生活,雖然和曾今的那個他的錯過,但是又能如何,既然已經(jīng)選擇了,就不能再做無謂的掙扎了,只能讓大家在各自的生活中過的更好一些。而對叔惠來說,雖然驀然回首的那個她也已不再是她,但是他們的生活仍在繼續(xù),未來還是能夠繼續(xù)織造下去,明天的太陽仍然是會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的。從美國回來的他應(yīng)該還是會大有作為的,會收獲更多的屬于他的,但是心理的傷痛只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愈合了。畢竟,曾經(jīng)是那么的相愛過,花前月下都抵不住的是時間的消磨啊。如果一切的一切都
可以重新來過的話那該有多好。誠然,發(fā)生過的事情便已是惘然,即使再多的悔恨也改變不了所有的一切。
半生緣的故事,便是猶如我們現(xiàn)在身邊的人生一般,總是在坎坷和波折之中尋找人生的真正意義,總是在尋覓的過程中不斷的錯過于邂逅,但是珍惜又何嘗不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呢?如果當(dāng)初彼此都能夠堅持一下,相信自己所愛的人,那么結(jié)果應(yīng)該就不會是如此了,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同時也是一代人的悲劇。在這個紛飛迷亂的時代中,帶給人們的總是對與現(xiàn)實世界的一種不可認(rèn)知。而真正的愛情存在的意義卻很少為人們所提及,既然已經(jīng)發(fā)生了,結(jié)果就注定無法改變了。是孽緣?是愛情?已經(jīng)無可厚非了。
而我們現(xiàn)在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總是能夠在不斷的聚合和分離之中不斷的嘗盡人生的悲歡離合,雖然沒有小說之中描寫的如此般無奈和戲劇化,但是我們的生命也總是在嘗盡苦辣酸甜中才能品會出真正的意義所在。據(jù)說曾今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那么有緣份就代表著太多太多的含義包含其中。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等時間悄然而逝之后,即使再多的后悔也終究無奈,在此時此刻,珍惜,才是兩個真心相愛的人的真諦所在。但愿半生緣的故事能永遠(yuǎn)的不再真實世界中上演,但愿現(xiàn)在所有的有情人都能都天長地久。
半生緣讀后感500字篇三
《半生緣》和《論語》的讀書筆記
半生緣
藍(lán)緞旗袍,步履搖曳,款款而來的她是上個世紀(jì)才華橫溢的一代名媛--張愛玲。張愛玲給人的感覺是冷的,她的文字一如其人:冷漠、哀傷、清高以及一種看透紅塵的淡然?!栋肷墶匪嘎冻龅臍庀⒓捌渌鶢I造的意境也是薄涼的,但是這種涼不是冷漠,而是一種歷經(jīng)滄桑、胸有萬壑的冷靜的清醒,就像是紅塵之外的佛俯視眾生而發(fā)出的悲憫的笑。
在上個世紀(jì)三十年代的溫婉凄迷的舊上海,在幽寂濕潤炊煙飄渺的深巷,他們的故事就此展開,夢似的飄渺,夢似的稀薄,夢似的可望而不可及。
十四年似水年華,太多的愛恨情仇融匯其間,憶起初識的那一刻,卻依舊溫暖而美好。淺灰色的舊羊皮大衣,圓中見方的臉龐,蓬松的披肩發(fā),她,那么的淡雅、那么的清新,一顰一笑,散發(fā)著蘭草般的幽香,縈繞不散。三個人的飯局,有意無意的談笑,卻有一股淺淺的情,在暗暗醞釀著。曼楨與世鈞的愛情簡單干凈,溫暖如那那手電筒的光,一寸一寸遠(yuǎn)挪著去尋找那只紅手套;纏綿如那紅寶石戒指的絨線,一天一天緊纏著,去掛念著那牽過的手。
曼楨,單純善良的眸子,淺淺地笑,似乎有她就有了希望,有明媚的平和的溫暖的世界里小小的夢想。她堅強(qiáng)努力,勤勉地支撐著一家人。她青春年少,生機(jī)勃勃,對生活充滿了愛與期待,守護(hù)著她的家人,她的愛情。如此惹人疼惜的女子,卻被自己的姐姐設(shè)計陷害,葬送了自己的余生。震驚,恐懼,憤怒,絕望,一點一點地吞噬了這個如花的女子,終于逃離了夢魘般的祝家,卻終也逃不出已深陷泥沼的心的囚禁。曼璐,本屬于她的17歲的婚約,朦朧、浪漫。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她一襲紫色旗袍,見到昏黃路燈下的亦是青春年少的他。一切都曾這樣溫柔、芬芳。而父親的突然辭世,驚醒了那用浪漫編織的綺麗的夢。生存的壓力是殘酷的,十幾歲的少女用纖弱的肩膀扛起了重?fù)?dān),義無反顧,踏進(jìn)了浮華的舞池,卻終不得回頭。本想就此揮別艷妝濃抹,粗茶淡飯度此余生,偏又不遂心愿,遇得花心而又薄情的祝鴻才。家人的鄙夷與隔閡,丈夫的冷漠粗暴已使她不堪重負(fù),慕瑾的情變更是湮滅了她唯一的希望與寄托。為了守住她“祝太太”的頭銜,她竟發(fā)了狂似的將自己的妹妹推向了她一手鑄成的牢籠。而她也淪為家庭和時代的犧牲品,又犧牲的是如此徹底,以至最后一絲溫情與良知都蕩然無存。
如果說曼楨的悲劇是曼璐一手策劃的,那么世鈞的軟弱妥協(xié)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zé)任。他的性子就如同冬季里寒冰下埋伏的沼澤,表面也許是堅硬的剛烈的,但堅冰再冷再硬終究掩蓋不了沼澤泥濘軟弱的實質(zhì)。他與曼楨的愛情是真實的不摻雜質(zhì)的,他對心上人火熱的心是明朗的不可比擬的。可他又是拘泥的畏縮的,敦厚的內(nèi)向的,從不積極主動,不肯表露心意,正如曼楨所說:多虧叔惠不喜歡我,否則你一定會躲得遠(yuǎn)遠(yuǎn)的吧。倘若他強(qiáng)硬一些,堅持一下,不那么容易就放棄了他的愛情,鉆進(jìn)世俗階級的套子,是否又會有不一樣的結(jié)局呢?
叔惠與翠芝的朦朧的愛又為這悲傷的故事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是一個從小就嬌生慣養(yǎng)的富家小姐,富貴的生活讓她從小就有一種優(yōu)越感。因此她桀驁,自負(fù),冰冷,以及非常傳統(tǒng),又矜持。但同時她又與她的環(huán)境極其不協(xié)調(diào),她有傳統(tǒng)的概念,傳統(tǒng)的氣息。但更多的,她想追求新的生活。她高貴,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向傳統(tǒng)作不明顯的也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的抗?fàn)帯_@一切,由于許叔惠的出現(xiàn)而一一浮出水面,漂亮的活潑的他為她苦悶的生活灑滿了陽光。南京的邂逅,讓他們一見鐘情,然而家人阻撓,彼此沉默,他們將愛掩藏得滴水不漏,以致終將錯過。
十四年的時光就如場哀戚的雨 ,沖刷了一切熱切與沖動,再見面,早已是物是人非。
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幻想過無數(shù)次的重逢,醞釀已久的滿心的辛酸與相思卻只化成這么簡單的一句。是的,回不去了,流年似水,那青澀純真,遠(yuǎn)去的青春。
既已回不去了,就藏那份情于心底,偶爾思緒輕繞,情滿溢出,也芬芳到深深沉醉,此生足矣。如那信箋上溫暖的誓言: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會永遠(yuǎn)等著你的。無論什么時候,無論在什么地方,總會有這么一個人。
論語
說《論語》是中華民族國粹中的明珠一點也不為過,它將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的為仁,為師,為政之道體現(xiàn)在其一言一行之中,日?,嵤轮?,道理闡述淋漓盡致,字句斟酌之間,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圣人形象躍然紙上,倫理參透之余,內(nèi)心清澈明凈,令人折服并肅然起敬。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茍志予仁矣,無惡也。
仁義,是孔子所推崇的君子之道,是立世最純真可貴的品質(zhì)。仁義即為仁愛與正義,是有識之士所追求的道德層次的巔峰。仁義就如稀世璞玉,彌足珍貴,時隔千年至仍熠熠生輝。奉行仁義之人,必然內(nèi)心平靜如湖,純凈如水,待人處世皆有一顆包容之心,納萬物于己懷,不會巧言令色,不會工于心計,坦蕩磊落,給人一股浩然正氣,如沐春風(fēng)之感。
仁義固好,可無奈你我均是市井中人,難免沾染雜念。利欲也好,私情也罷,是我們這種在紅塵中顛沛的小人物不能避免的,面對圣人的“仁義”,或有一種高山仰止,遙不可及之感。但即使做不到言行恪守仁義,至少也應(yīng)讓仁義的信條根植在腦海之中,讓其成為我們言行舉止的標(biāo)桿,達(dá)到了標(biāo)準(zhǔn)則內(nèi)心愉悅,不及也好對照更正。永遠(yuǎn)保留那一片心靈的凈土,在喧囂的塵世間留有內(nèi)心的落腳點,不允許哪怕一絲雜念沾染,在這里徜徉,休憩。斷不能像當(dāng)今社會的一些人,利欲熏心,被名望,金錢,權(quán)勢蒙蔽了雙眼,所作所為背離仁義,為君子所不齒。
仰觀宇宙之大,浩瀚繁復(fù),瑰麗多姿,置身曠野,凝神天地,感受清風(fēng)明月,白露青山,怎奈生命須臾即逝,天地卻永恒留存,世間一俗人如天地一蜉蝣,滄海之一粟,思緒萬千,不免悲從中來。面對滾滾江水,孔子更是發(fā)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慨嘆。古之仁人志士樂于寄情山水,唯有這樣才能獲得內(nèi)心的永恒。
山水皆為自然之神韻,靈動嫵媚,巍峨深沉?!爸钦邩匪?,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 水之言: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水的美是靈動的,雋秀的,跳躍著,熱情地滋潤著,撫過每一寸土地,掠過山泉的清涼與芬芳,映著杜鵑花赤焰般的花朵與飛鳥的翅膀,一路高歌,跳動的音符,濺起水花如碎玉。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而攻堅強(qiáng)莫能勝之。水:趨高避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cè)岵?jì)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污垢是一種奉獻(xiàn)。滋養(yǎng)萬物不求回報,變化萬千收放自如,難怪聰慧之人會如此青睞這生命之源。山之言: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山的美是廣袤厚重的,靜靜地佇立著,伴隨著四季更替,不急不躁,樸實無華,將自己置于沉靜近乎卑微的地位。承載萬物,有著廣闊的胸襟,淡泊的心態(tài),厚積薄發(fā),孕育希望,這不正是仁義之士所追求的品質(zhì)嗎?倘若有著水的情懷,山的品質(zhì),則可以稱之為圣人了吧。
《論語》所闡述的是最善良的,純真的,令人動容的,未經(jīng)雕琢的箴言,其思想之純粹,感化意義之強(qiáng)大是無與倫比的,這正是其歷經(jīng)千年生生不息的底蘊(yùn)所致。在物欲橫流,拜金主義肆虐的當(dāng)今社會,我們已背離仁義太遠(yuǎn)太遠(yuǎn)了,追逐,奮斗,即使看不清眼前的路,也跟隨著浮躁的人流,推搡著,前行著,我們忙碌卻空虛著,勞累卻茫然著,不知何時起,心靈干涸了,失去了新鮮感,神圣感,太久沒有去碰觸這些有生命的文字了,細(xì)細(xì)讀來,它像涓涓溪流,緩緩撫過心田,頓時整個人兒都飽滿了起來。是的,我們走得太快了,為了趕路,我們我們想盡辦法節(jié)省力氣,卻拋下了最為寶貴的東西。放慢腳步吧,泡上一杯清茶,翻開這些文字,古樸明朗如月,仰望星空,深邃清澈如玉,浮上心頭的,是醉人的感動。
半生緣讀后感500字篇四
半生緣讀后感(一):棱角
總覺得很多人都是一樣的,無論在年輕時曾怎樣張揚肆意過,漸漸都會被歲月磨平棱角,融在人群中,成為他們最鄙夷的樣子。
張愛玲的小說結(jié)局總是悲哀的,連著將她的全集讀完,便也大抵對她故事的結(jié)束有了預(yù)測,即便早已料到必是個凄涼的結(jié)果,還是無法停止讀下去?!栋肷墶非皫兹兆x到一半,一切都突然急轉(zhuǎn)直下,我對著曼璐與鴻才咬牙切齒,看著曼楨和世鈞生生錯過,一時放下書竟不敢再拿起。固然作為上世紀(jì)的作品,其中的橋段已不算新奇,然而每一個轉(zhuǎn)折還是牽動著我的心。張愛玲筆下的主人公基本都是再平凡不過的人物,生活在瑣碎的日常中,和我們所有人都一樣,懷著這樣那樣難以啟齒的心思。
那時的曼楨和世鈞還是處于他們最好的時間里——人生比起僅有的十年青春是那樣漫長,仿佛人活一世也只有那短短十年是為自己而活——他們有未來,有彼此,哪怕家累重重,他們都并不覺得灰心。曼楨是堅強(qiáng)、有活力、有新思想的那樣一個討人喜歡的典型的人物,最終也失去了眼睛中的亮光。她身邊的親人加之于她的傷害成了把利劍,砍掉她所有的尖角,與世鈞誤會的分離加之生活艱難將她打磨成一個普通的麻木的中年人。她攢了那十幾年的想要告訴世鈞的話,到了可以傾訴的那一天,也就成了兩人自此之后清楚明白的永別。
他們再也回不去了。想想十幾年前的彼此,仿佛伸手便可觸及,卻已隔了一道鴻溝。小半生過去了,他們也終成了對生活妥協(xié)的中年人。
對時間,我常抱有一種未知的恐懼,因為它太過龐大,太過神秘,沒有人知道它會帶給我們什么。我不知道,等到數(shù)十年后,我是不是也會成為庸碌生活的人們中的一個。我現(xiàn)在還這樣年輕,很容易對世事忿忿不平,希望自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起碼是這個世界的一小部分),總?cè)滩蛔∮行z憫被時代落下的人們。多少人都曾像我現(xiàn)在這樣年輕過,未經(jīng)歷多少生活的艱辛,抱著激昂的夢想,又歸于平靜。我怕我會失去對事物的敏感,每天牢騷滿腹。
張愛玲的小說讀完,便有凄涼的情緒在胸中擴(kuò)散??粗麄円稽c點被生活吞噬,將惡循環(huán)加至下一代身上,我覺得恨又無可奈何?!栋肷墶分械娜宋镒詈蠖家驗樗麄兊耐讌f(xié)而錯位了,那些錯過的都成了念想,身上卻一輩子都套著枷鎖。
半生緣讀后感(二):一世惘然半生緣 夏小燕
喜歡張愛玲的大氣,對生離死別的大氣眼光。昨天還耳鬢廝磨的小情人,轉(zhuǎn)眼遭遇罪惡的磨難幾乎永世不得相見,他們茫然、掙扎,妥協(xié)退讓,他們滿懷希望,順其自然,得過且過。他們不知道竟然遭遇了這樣那樣的生活,他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過去。終于,后來他們又相見了,哭又何妨?那份愛變了嗎?就算那愛變成了撕心裂肺的惋惜和悔恨,那還是愛?;夭蝗チ擞帜苋绾??難道他們回去了,人生就會順風(fēng)順?biāo)惠呑訂幔?/p>
生命再是比死可怕,也比死可愛。即便生命變得那么糟那么糟,即便每個生命有那么多無法釋然的事,有那么多血淋淋的傷痕,活下去的,那份堅強(qiáng)和滄桑,總是美麗的。
小時候聽長輩講故事,索命的惡鬼叫無常,卻一直沒想過問一下為什么要叫這個名字。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后回憶起來,這兩個字還真是讓人恐懼。倘若在前面再加上世事兩字,就更是有了一種絕望的力量。
那么相愛的兩個人,卻終究未能一起。這算是個悲劇??蓮垚哿崮菢訙厍槎淠墓P觸,卻每每在絕境里給人希望。慕瑾是愛著曼楨的,曼楨對于他,似乎也并不單單的是對兄長的敬重,兩個人在最后的結(jié)合可能讓很多人嘆息,可也未必不幸福。這也是我重讀了許多次才得出的感覺,猶疑的在文字間找尋證據(jù)卻并沒發(fā)覺,可還是固執(zhí)的相信。
初讀時覺著沈世鈞很可憐,又覺得有些可愛,帶著些懦弱的書生意氣。人對于自己曾經(jīng)犯過的錯誤總顯得特別苛刻,好像是害怕被他們重新粘到身上似的。而這次重讀,對這個男主角卻是無話可說,倘若真的從文字里走出來站在我面前,我也只能像曼楨似的,用最平淡的口吻去問好,詢問他們這些年來的故事。
顧曼楨是我一直很喜歡的女性形象,自強(qiáng),堅定,即使在嫁了祝鴻才之后消沉了一段時間,可是馬上又振奮起來,總是在努力尋找和驗證著生命的價值。這樣的女孩子愛上沈世鈞那樣的男人,甚至讓我有些覺著不平。不過事情好像還真是這個樣子,活潑的女孩子大多挎著一個穩(wěn)重的大叔,而那些看上去文質(zhì)彬彬的女孩,卻大多喜歡和許叔惠這樣的男性交往。這樣也不錯,有些互補(bǔ)的樣子。倘若愛情真的是神創(chuàng)造的話,也一定花了不少心思來琢磨。
和主角的暗淡相比,小說里的其他人物,雖然很多只是寥寥的幾筆,形象卻既真實又豐滿。譬如沈嘯桐,寥寥的幾句話,便勾勒出一個舊時代商人的形象,說起來,現(xiàn)在的很多父輩還是如此。大談時局的見解,拙于表達(dá)感情等等。
曼璐和祝鴻才,應(yīng)該算是小說里的反面人物,祝鴻才自不必說,作者已經(jīng)給定性了是壞人??墒锹?,張愛玲在她每做一件事的時候都細(xì)細(xì)的描繪了心理,最后借曼楨的口把她的罪孽歸結(jié)于時代。雖然她所做的事情不可原諒,可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的人,應(yīng)該也都有讓人可憐的地方吧。世鈞惘然地笑了,他是全心全意地為他們祝福。
看完這句話,我也是惘然的笑,可是笑了也是惘然,大時代里幾個年輕人的故事到此為止,三十萬字,二十年的歲月,上海,南京,末尾到了沈陽。大部分小說里,政治都是作為一樣污穢的背景存在的,可是在這個故事里,幾個人的生活卻是因為政治的變革而出現(xiàn)轉(zhuǎn)機(jī)。張愛玲用這樣帶著點譏誚的筆鋒,把自己那些女性獨有的冷漠和溫情包容在故事里面。
看的時候感觸頗多,可是這樣的寫下來,卻覺得很多感想不免牽強(qiáng)?;蛘哌@就是名著的魅力,雖然故事依附于三十年代的上海,但是其中卻自有一種放諸四海而皆準(zhǔn)的東西。時間,地域,人種,都不會成為障礙。
半生緣讀后感(三):奈何一世情,半生緣 《半生緣》是張愛玲的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
《半生緣》原名《十八春》,1950以筆名"梁京"發(fā)表。后來張愛玲對其結(jié)局進(jìn)行刪改,改名為《半生緣》。從《十八春》到《半生緣》,歷時十八年,張愛玲已經(jīng)由中年老婦變成了花甲老人。
《半生緣》講述的是舊上海貧苦家庭的小姐顧曼楨和南京大戶人家少爺沈世鈞為首的幾對年輕人的愛恨情仇。其中還包括世鈞的發(fā)小石翠芝和曼楨世鈞兩人的好友叔惠,曼楨的姐姐曼璐和初戀情人張豫瑾的愛情悲劇。這三對年輕情侶都曾是有緣人,到最后卻只能各奔東西。小說的結(jié)尾曼楨最后對世鈞說的"我們已經(jīng)回不去了"道盡了世事的滄桑與悲涼,和幾對人對被命運捉弄的無可奈何。
《半生緣》誕生的背景,是張愛玲和胡蘭成離婚的第二年,婚姻的失敗和胡蘭成的背叛令張愛玲對愛情充滿了懷疑與不確定。張愛玲對愛情的這種懷疑和不確定使她對愛更加吝嗇,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也變得更加尖銳。
曼璐因為嫉妒曼楨受千人寵愛而自己卻遭無數(shù)人嫌棄的現(xiàn)狀感到不滿,于是狠下心設(shè)計自己的妹妹,讓自己的丈夫祝鴻才強(qiáng)奸了曼楨并懷上了孩子,直接造成了世鈞和曼楨的愛情悲劇。而世鈞因為性格上的懦弱再加上母親和曼璐的欺瞞,讓他誤以為曼楨和豫瑾結(jié)了婚。而另一邊,因為家庭地位懸殊的原因,翠芝也遲遲等不到叔惠的追求和表示,心灰意冷的世鈞和翠芝回到南京后莫名其妙地就結(jié)了婚,成為門當(dāng)戶對的一對兒。誰料即使有了孩子的祝鴻才依舊死性不改,整日紅燈綠酒四處嫖娼,曼璐最后也不過落到一個慘死的結(jié)局。而曼楨為了照顧自己的孩子也只好委屈嫁給了祝鴻才。
總之,每個人都是悲劇的制造者和后果的承擔(dān)者。當(dāng)然,悲劇里面透露著的也是作者張愛玲內(nèi)心對愛情的真實折射。
《半生緣》里描述的普通熱內(nèi)之間的再平常不過了的愛情悲劇故事正是這部小說最獨特的地方之一。
尋遍張愛玲的小說,無論是《心經(jīng)》里女兒對父親的畸戀,《紅玫瑰與白玫瑰》佟振葆對熱情似火的王嬌蕊的迷戀,甚至是以傾覆了整座香港才得以成全的白流蘇和范柳原的《傾城之戀》,在這些看似讓人如癡如醉,迷離恍惚的愛情故事中,唯獨缺少的就是真正的愛情。都市繁華背后的山盟海誓,紅男綠女的愛情傳奇背后卻是真愛的永久缺席。
張愛玲曾在一篇名為《愛》的小小說中說:"千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千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云淡風(fēng)輕,這就是《半生緣》里的愛情。同時,這種愛情又是短暫的,稍縱即逝,如同她在《一別一輩子》中寫的:"說好永遠(yuǎn)的,不知怎么就散了。"一世情,半生緣。瞬間即永恒,剎那就是一生。
"我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劇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角,是一種強(qiáng)烈的對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這是流傳甚廣的張愛玲的美學(xué)宣言,被稱為"蒼涼美學(xué)".《半生緣》里的愛情悲劇就是張愛玲"蒼涼美學(xué)"的使然。
《半生緣》采用倒敘的書法,張愛玲在開篇就說:"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顧間的事。可是對于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這是對悲劇的
總結(jié)
。世鈞和曼楨錯過了,叔惠和翠芝錯過了,豫瑾和曼璐錯過了。等到十四年后,時過境遷,當(dāng)世鈞同曼楨,叔惠同翠芝再見面時,四人恍如隔世。"她(曼楨)一直知道的,是她說的,他們回不去了。他(世鈞)現(xiàn)在才明白為什么今天老是這么迷茫,他是跟時間掙扎。以前最后一次見面,至少是突如其來的,沒有訣別。今天從這里出去了,是永別了,清清楚楚的,就跟死了一樣。""兩人(指叔惠和翠芝)看著都若有所失,有此生虛度之感……在一片笑聲中,翠芝卻感到一絲凄涼的勝利與滿足。"小說就這樣遺憾地結(jié)尾了。
重逢時的回望,想來應(yīng)該是充滿激動和不平的,卻終究在歲月的沉淀之下,醞釀出了講述它時最疲憊也最平靜的語氣。曼楨自遭遇了姐姐和姐夫的設(shè)計之后曾無數(shù)次想要告訴世鈞,讓他來解救自己。怎料想十四年后,當(dāng)他們再次重逢時,她竟是用了如此平靜的語氣去講述這段多么令她痛苦的經(jīng)歷。這半生的緣分,終于在重逢之日,戛然而止?;ㄩ_花落又一季,緣聚緣散注一生。怎奈何一世情,半生緣,這就是張愛玲的"蒼涼美學(xué)"的優(yōu)美之處。
正如張愛玲在《留情》中所說的:"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半生緣》中的愛情就是如此,既不瘋狂也不壯烈,它有的只是那種愛不成的不盡的無奈和蒼涼。故事的主人公只能沉默著聽候命運的差遣,束手看年華似水流。奈何一生情,半生緣。世鈞同曼楨,叔惠同翠芝,彼此都惦念了對方一生,就如張愛玲惦念了胡蘭成一輩子……
曼楨曾對世鈞說過:"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一個人。"世鈞也曾對曼楨許諾:"我要知道你要我搶,我一定是會搶的。"怎奈何一世情,半生緣。很多事情你只能猜到開頭,卻看不見結(jié)局。
所謂半生緣,其實就是一生……
半生緣讀后感500字篇五
半生緣讀后感
半生緣讀后感
第一篇:《半生緣》讀后感
張愛玲的《半生緣》這部小說,其實叫《十八春》。前段時間在電視里看過,不過讀書更有感覺。
同情的是曼楨的苦命,埋怨的是世鈞的懦弱以及對曼楨的不信任,痛恨的是曼璐和祝鴻才的自私他們不顧親情毀了曼楨一生的幸福沒想到,親姐姐會如此荒唐,可笑。曼楨和世鈞之所以會錯過這段美好姻緣,不僅僅是幾個主人公的原因,更是那個時代的過錯。曼楨和世鈞走到一起過著甜甜蜜蜜的生活,是每個人的愿望。當(dāng)然果真是這樣的結(jié)局就不是張愛玲的寫作風(fēng)格了。這么單調(diào)的劇情也就不會引起觀眾高度的評價.往往人們對不好的結(jié)局印象更深反而很快會忘記美好的結(jié)局
曼幀的悲劇也在于自己的懦弱。她恨祝鴻才,曾經(jīng)咬牙切齒的說決不會嫁給他,結(jié)果自己仍然忍氣吞聲的嫁給了他。她的反抗僅限于嘴上,說實話,實在讓人瞧不起。悲劇是自己直接造成的。曼路用傷害自己的妹妹來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雖然是為了家人才會走上這條路,雖然會抱怨自己的命不好,雖然對這個社會對這個家有怨氣但也不會去傷害自己最親最愛的人.想改變現(xiàn)狀改變命運就要選擇一個真確的方法而不是用這種手段去改變自己.對于祝鴻才他更不該不顧別人的意愿而滿足自己感情是雙方面的一廂情愿即使得到了也不會幸福,得
1 / 14
半生緣讀后感
到軀殼得不到心有何意義兩情相悅那才是真正的幸福如果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去傷害別人的話那人和動物有何差別
世鈞和曼楨這段姻緣的錯別只能怨老天對命運的捉弄只能對這個時代表示遺憾.而我感到幸運的是我生活在現(xiàn)代我也只能用現(xiàn)代人的想法來剖析那個年代如果我也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話或許我會感到無奈感到悲哀.現(xiàn)今社會是敢愛敢恨的世界戀人之間的分手婚外情很普遍但我不主張這些即使婚外情中有許多真情在但我想一個人除了追求自己目標(biāo)的同時還要想到責(zé)任心.責(zé)任感也能體現(xiàn)人生價值.雖然那個時代已經(jīng)遠(yuǎn)去,但那個時代所帶給人們的傷害永遠(yuǎn)保留了下來!
第二篇:半生緣讀后感 《半生緣》讀后感
系部名稱:徐州醫(yī)學(xué)院華方學(xué)院
專業(yè):臨床醫(yī)學(xué)年級:09級班級:臨床三班 姓名:左丹丹學(xué)號:0981113134 漫漫長假,閑來無事,便打開塵封已久的書箱,讀了張愛玲的一部小說——《半生緣》。其實之前電視里也有熱播過,但是由于對張愛玲的敬仰和對這部小說的喜愛,我還是把原著讀了一遍。有時我還真覺得文字比電視更有吸引力,小說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氣息總讓我有
2 / 14
半生緣讀后感
種莫名的感動。《半生緣》是以一種最樸實平凡的語言講述一段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
簡單的來說,曼楨一生的經(jīng)歷,愛,恨,都與姐姐脫不了關(guān)系。她的前半生雖然過得并不是很富裕,但生活充實,學(xué)業(yè)有成,這一切都是姐姐曼露給的,所以從內(nèi)心來講,曼楨是感激她的,雖然實際上曼露的職業(yè)并不光榮,但在她心里,姐姐是神圣的,當(dāng)世鈞說;“我否認(rèn)你有姐姐”,曼楨心里很糾結(jié),即使是最愛的人,他心里也是不希望曼楨有這么個姐姐,他做不到“愛其然,愛其所以然”,那么在一起之后家庭之間的矛盾該怎么調(diào)和。沒有結(jié)婚之前,曼露處處替妹妹考慮,她對祝鴻才說:“我吃這個飯就行了,還要我妹妹?”她跟媽媽說:“她跟我們住在一起不太好,我怕別人說閑話”。甚至,在面對自己愛的人面前,她說:“我要出去賺錢養(yǎng)家”。
一棵樹只開一次花,一個人,一生也只有一次美麗,一次青春,曼露的美麗,她的青春都獻(xiàn)給了家庭??墒亲詈?,愛的人走了,心也
不在了,這才是最絕望的,或許最后她會對曼楨這么絕情,興許是對這個有點介懷吧!曼露三十了,青春也將近尾聲,妹妹成了她唯一的寄托,只有妹妹嫁給了祝鴻才,祝家有后了,她才有可能維持目前錦衣玉食般的生活,否則丈夫是一定會拋棄自己,另尋新歡的,那么她的下半輩子也就完了。
3 / 14
半生緣讀后感
曼楨對于世鈞來說的確是獨一無二的,但是愛一個人的話,是不是要為他考慮?世鈞的家庭極度介意曼楨的姐姐,當(dāng)他向自己求婚時,曼楨猶豫了?!耙粋€女人被一個男人求婚,不論是答應(yīng)還是不答應(yīng),都是快樂的,因為這是她一生之中最能決定自己的時候,但決定之后,她可以改變的就不多了”。曼楨很希望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是她也不允許任何人瞧不起曼露,踐踏她的自尊,最后,她選擇了離開。十幾年過去了,往事已不再,在驀然回首的痛楚里,亭亭出現(xiàn)的是兩個人似水般的年華。正如席慕容在《邂逅》中寫道:“請別怪那韶光該人容顏,我們自己才是那個化妝師”。
看《半生緣》,我的心里多少是藏著柔情的。也許是出于對一個女孩美好的祝愿,我熱切的希望曼幀和世鈞能在一起。然而他們究竟也沒有在一起,這反差叫我心痛難過。這時,我突然體會到,作者竟是這樣無情,不叫有情人終成眷屬,然而孩子氣的埋怨過后。我不得不認(rèn)識這一點,作為一個作家,是要客觀理性的看待問題的,誰都喜歡童話,然而童話究竟不是生活。作者抱著一個宗旨,然后從最柔情最殘酷的兩方面來反襯出她要表現(xiàn)的東西,那個東西不管如何叫人不能接受,它就是事實,客觀擺在人面前。所以,作家要“無情”一些,4 / 14
半生緣讀后感
或者更可以說,要忍受更多一些的痛苦與不忍,來展現(xiàn)他要表達(dá)的。所以,理智清醒是一個作家很重要的品質(zhì),幻想的孩子恐怕是只適合做一個童話詩人。
半生匆匆,半生如夢。對于上了年紀(jì)的人來說,七、八年如同過往云煙,而對于年輕人來說,二、三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現(xiàn)在的我,只想好好珍惜我的這一生,不要讓我這短短的一生留下長長的遺憾。
第三篇:《半生緣》讀后感
中午是素描,孩子不多時就坐在窗前的藤椅上看書,還沒讀完讀完《走了一千一里路》時翻出了張的文集。最先看的是《年青的時候》,然后是《談女人》、《紅玫瑰與白玫瑰》、《沉香屑》,特地繞開呢,結(jié)果兜兜轉(zhuǎn)轉(zhuǎn)還是看了《半生緣》。
看完小說再看電影,張愛玲那些會刺痛你讓你背脊生涼的字句在許鞍華的鏡頭下被幻化成了另一種淡淡的感傷。許的電影有些悶悶的氣息,像是宣紙勻染開來的墨跡,像是舊時相冊的一層砂紙,讓一切模糊不真切。
或者所有涉世未深的小情侶都可以叫做沈世鈞和顧曼楨。戀愛都是由某一眼開始,由某一件小事開始。都以為自己的愛情與別人的不一樣,但當(dāng)考驗真正來臨,才發(fā)現(xiàn)其實世間那么多的來來往往,大抵上所有人都一樣。《圣經(jīng)》說,日光之下并無新事。
5 / 14
半生緣讀后感
最難過的,并不是曼貞被強(qiáng)奸的時候,也不是她拼盡了力氣的呼喊,也無法讓來找她的世鈞聽見而。而是,若干年后,他們不期而遇。
那時候,蔓楨一直想著有朝一日見到世鈞,要把這些事情全告訴他,也曾經(jīng)屢次在夢中告訴他過,做到那樣的夢,每回都是哭醒了的,醒來還是嗚嗚咽咽地流眼淚。
現(xiàn)在她真的在這兒講給他聽了,卻是用最平淡的口吻,因為已經(jīng)是那么些年前的事了。世鈞只默默地聽著。
他們很久很久沒有說話。這許多年來他們覺得困惑與痛苦的那些事情,現(xiàn)在終于知道了內(nèi)中的真相,但是到了現(xiàn)在這時候,知道與不知道也沒有多大分別了——不過——對于他們,還是有很大的分別,至少她現(xiàn)在知道,他那時候是一心一意愛著她的,他也知道她對他是一心一意的,就也感到一種凄涼的滿足。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聽了曼貞的遭遇,世鈞說:"你現(xiàn)在才告訴我這些,你讓我怎么辦?你讓我好好想想該怎么辦。" 曼貞說:"我們回不去了,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到從前。" "我們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到從前。"
6 / 14
半生緣讀后感
餐館里是鼎沸的人聲,喧嘩之中,凸現(xiàn)這一對愛侶最深刻的無奈。突然讓我潸然淚下。翠芝在新婚之夜對世鈞說:怎么辦,我是不喜歡你的,你也是不喜歡我的,我們現(xiàn)在是不是已經(jīng)太遲了......記得曼楨寫給世鈞的那封信:世鈞,我要你知道,無論是什么時候,無論是什么地方,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個人在等著你,總會有這么一個人的。
銀幕上的曼楨不停地問世鈞:"你好嗎?你好嗎?"世鈞說:"我不好,我只希望你好。" 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講一雙男女,在他們年輕的時候相愛過,后來分開了。
原來兩個人的緣分,有時候真的是不夠用上一世,只能到半生。眉毛那么短,天涯卻那么長。
若是多年后不期然又見,能說的亦不過是那句用爛了的,別來還無恙。
片尾有一個閃回,沈世鈞在冬天黑暗的公園,打著手電尋找顧曼楨遺失的紅手套,找到了,他笑起來,彎著嘴角。
而喜歡一個人,再喜歡也不過就是這樣了。不然怎樣呢? 情意好似王朝興興衰衰,終至湮沒如同龐貝古城。
這城池存在過,只要你想看見,它就仍然在那里,無形地,然而有尊嚴(yán)地,存在著。但
7 / 14
半生緣讀后感
若是想在其中定居,已是不可以的了。我實在是喜歡吳倩蓮那個長相。清淡是極清淡,而艷的時候又可以很艷。
在得知他婚訊的那天,她去看了一場電影,對著銀幕上的鬧劇笑起來,而面孔上尚有淚痕未干。
她同自己說,我想每一個人到老都總會有兩三件事情可以拿出來講的,如果我跟世鈞真的結(jié)了婚,生幾個孩子,那一定不會是個故事了。
其實好多事情不必像她這樣看得那么透。她越是淡定,便越是叫人痛徹了骨。
葉落可以知秋,而人生未到半坎,尚未讀懂人世,又怎么可以輕易去回首《半生緣》。其實本不該在這樣的時候看《半生緣》,但既然是有感而發(fā),也無所謂了。胡亂寫下了些文字,現(xiàn)在看來多半是在復(fù)述劇情。
最后發(fā)泄下:沈世鈞,你個慫人!八月,21歲的尾巴 第四篇:半生緣讀后感 半生緣
看了張愛玲的《半生緣》,明白了什么叫做身不由己。曼楨曾寫信對世均說: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記得我一直在等你,可世均還是忘記
8 / 14
半生緣讀后感
了。于是留下曼楨一人獨等十四年,再次相逢,世均已是倆個孩子的父親。所以曼楨知道:他們回不去了,是的,他們已經(jīng)回不去了!世軍最討厭的人是翠芝,他討厭她的嬌生慣養(yǎng),討厭他的冷淡不幽默。然而造化弄人,偏偏就是她最討厭的這個人陪她過一輩子。他們明知自己選擇了錯誤的伴侶,可誰也沒說,直到翠芝看到參加婚禮的叔惠,再也忍不住強(qiáng)忍的淚水,婚房里他倆像犯錯的孩子,不知所措,但他們也就這樣讓它一直的錯著。但凡他們中有一個人愿意表明自己的心意也不至造成這樣的結(jié)局。叔惠愛的是翠芝,但世均是他的好朋友,他只好隱忍這份感情。人生慘淡,怎能勝過曼楨內(nèi)心的苦。曼路——曼楨的親姐姐,為了綁住自己的丈夫,竟讓自己的親妹妹當(dāng)了替罪羔羊,鬧出了非禮的強(qiáng)暴,竟苦苦囚禁了一年之久。直至一年后的生產(chǎn),曼楨借助好心的大姐逃出姐姐的掌心。叫她怎能不怨,怎能不恨,他恨透了曼路,恨透了棄他而去的母親。他唯一的希望就是世均,然而他不知道世均也離開了她。一切的根源來自于他多嘴多舌的母親,她一味的撮合原本屬于曼路的豫謹(jǐn),在曼路的心里已極度的不平衡。他為家人付出了一切,然而家人竟這樣回饋她,他當(dāng)然不甘心,矛頭轉(zhuǎn)向她妹妹已是遲早的事。如若沒有她母親一而再再而三的嘮叨,也不至此!是社會的錯,還是人心的叵測,怪只怪世均少了幾分個性,少了些許查根究底的決心,若世均鼓足勇氣去尋覓曼楨的真實情況,然
9 / 14
半生緣讀后感
而他卻選擇了放棄,忘記曼楨曾經(jīng)說過: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記得我一直在等你。他娶了曾經(jīng)最讓他討厭的翠芝,他們結(jié)合了一段錯誤的緣分。叔惠走了,曼楨也從此不再出現(xiàn),他們就這樣過了十四年,十四年啊,多么漫長。然而世均不知道曼楨一直在等他。最不期望與最最糾結(jié)的事都在曼楨身上發(fā)生了,為了一大家子的生活,她推遲了和世均的婚禮,結(jié)果造就的竟是一生的悲劇,此時她的母親棄她而去,姐妹們也沒有再提起過她,她就這么一個人安靜而有悲傷的生活著。俗話說:一步錯滿盤皆輸,曼楨錯在太過于相信她的親人,或許最最不應(yīng)該的就是見到榮寶時萌生了母愛,委曲求全的嫁給了祝洪才。張愛玲筆下的曼楨被親情、愛情拋棄了,取材或許就是她自身對生活的感受。小說情節(jié)嚴(yán)謹(jǐn),扣人心弦,糾結(jié)的讓人捶胸頓足。為曼楨感到惋惜,更為世均感到悲哀?。。?!
第:《半生緣》讀后感 道不盡的悲涼,說不盡的無奈
——看張愛玲《半生緣》中的顧曼璐“我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劇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角,是一種強(qiáng)烈的對照。但它的刺激性還是大于啟發(fā)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這是流傳甚廣的張愛玲的美學(xué)宣言?!栋肷墶匪剖墙忉屗倪@句話的最好例證。逐字逐行的讀下去,心中的悲涼與無奈便會增添幾分。
10 / 14
半生緣讀后感
《半生緣》改編自張愛玲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十八春》,是張愛玲為數(shù)不多的幾部長篇小說之一。主要是以顧曼楨、沈世鈞、顧曼璐、許叔惠、石翠芝等幾對男男女女的半世恩怨情仇為主線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平凡而悲涼的故事。最初看到《十八春》這個書名時,總覺得它過于俗套,而當(dāng)我看到小說的第一句“他和曼楨認(rèn)識年前的事了。算起來倒已經(jīng)有十八年了——真嚇人一跳
已經(jīng)是多馬上使他連
十年帶地覺得自己老了許多。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于中年以后的人八年都好像是指縫間的事”時,我便不得不佩服張愛玲這個女子,“十八春”這個名字真是起得恰到好處。曼楨與世鈞的愛情經(jīng)歷了十八載,它耗盡了一個人全部的青春年華,他們是彼此生命中唯一愛過的人,這段愛情過后他們便不會也沒有能力再愛了。我被這個名字深深吸引。
我這個人讀書總有個古怪的習(xí)慣,便是我很少會因為主角的經(jīng)歷而長吁短嘆,我反而更加同情配角的悲歡離合?!栋肷墶分姓嬲姹晃覒z惜的,并不是曼楨,而是曼璐這位女子,她的命運或許比曼楨更可憐。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蔽蚁脒@用來形容曼璐是再合適不過的。曼璐曾經(jīng)也如同曼楨一般溫柔善良、單純可愛??墒菂s因為父親死得早,只剩年邁的奶奶單薄的母親和幾個幼小的孩子,因此養(yǎng)家的重?fù)?dān)只得落在長女顧曼璐身上。在二
11 / 14
半生緣讀后感
十世紀(jì)初的舊上海,一個沒有知識、沒有門路,只空有一顆爭強(qiáng)好勝的心和一副好皮囊的曼璐別無選擇。在她嘗試了各種活計之后,她只能選擇向命運、向破敗的社會現(xiàn)實低頭。于是十六歲的顧曼璐被迫當(dāng)了舞女,可做了舞女的便沒有那么干凈了,她被那些商人包養(yǎng),成了舊上海一位有名的交際花。原本小時候曼璐是訂過親的,她與青梅竹馬的豫瑾彼此相愛,本來是可以有著美滿的生活的,可是她做了舞女后便退掉了這門親事。年華將逝,想
要金盆洗手的她只好草草嫁給了貧窮好色的投機(jī)商祝鴻才。家人為她松了一口氣,認(rèn)為她終于找到了歸宿,可是曼璐真正的悲哀才剛剛開始。祝鴻才娶她是因為好色,也恰恰是因為他的好色,婚后沒多久發(fā)了財?shù)乃銓β磪捑肓?。爭?qiáng)好勝的曼璐自然受不了祝鴻才對她的無視,并且曼璐不能生育的事實更是給他們的婚姻蒙上了一層陰影,祝鴻才開始在外面找別的女人。祝鴻才是曼璐最后的依靠了,她別無他法只能選擇挽留住丈夫,曼璐開始將借腹生子的邪惡念頭伸向已與沈世鈞有婚約的妹妹——顧曼楨。其實曼璐是羨慕曼楨的,甚至嫉妒更多與羨慕,她嫉妒曼楨擁有著世鈞對她的愛,她嫉妒祝鴻才只是見了曼楨幾面便對曼楨念念不忘,她嫉妒豫瑾來上海時同曼楨的熟絡(luò)與自己卻格外生分。最讓她嫉妒的是,曼楨是正值青春年華的干干凈凈的女子,而自己卻已年老色衰,還有著一副被多少男人玷污的空皮囊。留住丈夫的念頭和對曼楨的嫉妒是她做出了這個瘋狂的決定,12 / 14
半生緣讀后感
她裝病騙曼楨來祝公館,幫助祝鴻才糟蹋了曼楨,囚禁了飽受侮辱的曼楨一年,在世鈞來祝公館找曼楨時故意誤導(dǎo)世鈞,告訴世鈞曼楨變心了回鄉(xiāng)下和豫瑾結(jié)婚了。她親手毀掉了曼楨的幸福??墒锹鼧E生下的孩子并沒有保住她破碎的婚姻,曼楨生下孩子與她決裂后不久,她也因為腸癆病,在絕望和自責(zé)中過世了。。這個女子一生的苦難就此結(jié)束。
很多人可能會憤怒于曼璐的自私與惡毒,可是曼璐的悲劇不僅僅是貧困的家庭和貪婪好色的丈夫造成的,更是當(dāng)時那個黑暗扭曲的社會造成的。封建思想對人們的禁錮,使曼璐受到的都是不公平的待遇和人們的白眼。當(dāng)時的人們保守卻殘忍,曼璐為家人做出了犧牲,可是親情對祖母和母親來講遠(yuǎn)沒有溫飽更來得重要,最后甚至連她的祖母和母親也覺得她是骯臟的是令她們羞愧的,曼璐珍視的家庭并沒有給她她想要得到的溫暖。在曼璐年紀(jì)大了,有了想金盆洗手老老實實找個男人把自己嫁了的想法后,她清楚的發(fā)現(xiàn)一個讓她痛苦的事實:她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因為稍正派的男人都嫌棄她,鄙視她,那些男人不過是逢場作戲,當(dāng)初追曼璐時,哪個不是花了大手筆討曼璐開心的,可是一旦談婚論嫁,他們立馬嫌棄曼璐,他們想要的妻子必然是正派貞潔的女子,誰也不愿意娶個不干不凈的交際花回家。無奈中的曼璐只好嫁給了貧窮好色的祝鴻才,為她婚后悲慘的生活埋下了伏
13 / 14
半生緣讀后感
筆,以至將她最終引向迷途,造成悲劇的發(fā)生,并成為人們憎恨和唾棄的對象。
曼璐的悲劇是那個黑暗冷漠的封建社會造成的,她是個封建思想的犧牲品。雖然我無法說愛她,但是我憐她。
14 / 14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6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