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0 23:25:05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通用20篇)
時間:2023-11-10 23:25:05     小編:LZ文人

教案的編寫是教師教學備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需要反復思考和修改。教案的編寫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不同學科的教案范文,涵蓋了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一

活動目標:

活動準備:

事先與社區(qū)聯系并制作介紹牌、請一位社區(qū)工作人員協作合作、社區(qū)植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在社區(qū)內轉一圈,欣賞風景。

2、一塊地方席地而坐,師:剛才你們都看見了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看到的植物外形與顏色)。

3、根據幼兒的描述拿出相應的圖片和介紹牌,教師簡單介紹植物。

4、師:我們都認識這些植物,現在我要給你們一個任務,兩個小朋友有一個介紹牌,要求你們又快又正確找到介紹牌上的植物,并且將介紹牌插到植物的旁邊,比比看哪一組的小朋友第一個回到這兒,出發(fā)。

5、社區(qū)工作人員帶領幼兒一起檢查幼兒插的是否正確,路上并講述各個植物的故事或歷史。

6、檢查結束后,要求幼兒愛護樹木,并宣傳做個愛護環(huán)境的好孩子。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二

l,幼兒通過猜猜,看看,摸模,講講,熟悉螃蟹的主要特征知道螃蟹是崇明的特產。

2、培養(yǎng)幼兒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熟悉螃蟹的主要特征。

引導幼兒觀察仔細深入。

螃蟹(生的和熟的)、稻草、水、大盆。

師:今天,有一位朋友到我們班來做客,是誰呢?我給大家猜個謎語,謎語猜出來我們就知道這位客人是誰了。

兩只大鉗會夾人,小小嘴兒吐白泡,身穿青灰衣,燒熟變紅衣,猜猜這是什么?

一、說說

二、觀察

1、看看螃蟹的.身體、顏色、腿、眼睛、大鰲,雌、雄等等。

2、用耳朵聽聽,它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3、用稻草去碰碰螃蟹會怎么樣?

4、(往大盆里倒點水)螃蟹在水中是怎么樣的?(幼兒分散在大盆兩旁,觀察螃蟹,先看再每人一根稻草和螃蟹玩玩,最后放入水觀察)

三、集中談話(邊提問邊熟悉螃蟹的特征及生活習性)

1、螃蟹是什么顏色的?(青灰色)身體的反面是什么顏色?

什么外形?(橢圓形)

2、眼睛長在那里?嘴巴呢?

3、有幾條腿?(八條腿)它是怎么爬的?(橫爬)

4、用一根稻草去碰兩只大鉗,提問:這是什么?哎呀,我的手指被螃蟹的什么鉗住了?(大鉗)大鉗像什么?(剪刀)這大鉗有什么用呢?(保護自己拿東西吃)

5、你們知道它生活在什么地方?(水塘)

6、你們吃過螃蟹嗎?熟了的螃蟹是怎么樣的?味道如何?

小結:螃蟹生活在水塘里,身體是橢圓形的,生的顏色是青色的,熟的是紅顏色的,反面是白顏色的。有嘴巴、眼睛、兩只大 鉗,大鉗可以拿東西吃,也可以保護自己,有幾條腿,是橫爬的,一節(jié)一節(jié)的,靠近身體的一節(jié)粗,中間的一節(jié)比較細,最前面一節(jié)是尖尖的,上面還有毛,渾身上下都有硬殼,熟的螃蟹味道真鮮美。外國客人來到我們崇明島,我們都會用什么招待他們(螃)螃蟹是我們崇明的特產,他們嘗后翹起大拇指直夸: very good。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1.知道圓柱體有兩個相同大小的圓面,柱面展開是長方形的,會做圓柱體。

2.互相交流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圓柱體形狀的。

3.喜歡參與制作、交流活動。

教學重點:知道圓柱體有兩個相同大小的圓面,柱面展開是長方形,會做圓柱體。

教學難點:圓柱體的兩個圓面是相同大小的。

教學準備:一個圓柱體筆盒;每人一張長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1.出示圓柱體的筆盒,引入圓柱體的主題。(有一個柱面,兩頭有兩個圓面)。

2.探討圓柱體兩頭的圓面之間有什么關系。(一樣大?。?/p>

3.每人制作一個圓柱體。

4.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圓柱體形狀的。(討論)。

5.理解柱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

6.總結。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小兔的基本特征。

2、喜歡和小兔做朋友并學會愛護小兔。

活動準備:

1、自然角中飼養(yǎng)著小兔、小兔圖片。

2、青菜、蘿卜、青草、魚、肉骨頭圖片若干。

3、畫紙、印泥、手工紙等。

活動過程:

一、猜謎激趣。

1、聽謎語“小兔”,看圖片。

2、根據藏在大樹后面小兔的特征,猜猜它是誰,并學念謎語。

二、可愛的小兔。

1、跟老師一起觀察自然角中的小兔,分辨其長耳朵、短尾巴、紅眼睛等明顯特征。

2、在青菜、蘿卜、青草、魚、肉骨頭等中挑選食物喂小兔,并輕輕地撫摸小兔。

三、喂小兔。

1、在畫有小兔的紙上,用海綿或用手指(可用左手手指或右手手指分別嘗試)印出蘿卜、青菜等形狀,喂小兔。

2、用紅、綠色手工紙撕撕貼貼,做成喂小兔吃的青菜和蘿卜。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五

活動目標:

1.愿意了解老虎的習性、生活習慣、外形特征等。

2.能學用相關的詞語(潛伏等)描述視頻中的見聞。

3.有老虎是保護的概念和意識。

活動準備:

老虎圖片、視頻。

活動過程:

1.故事里的大老虎是一只怎樣的大老虎?

先是粗暴,后來是有愛、善良。

2.真正的大老虎是什么樣的?你見過嗎?

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1.老虎是怎樣的?

外面看得到的叫長相,也叫外形。用黃色的老虎頭表示。

2.除了這個,老虎還是怎樣的?

藍色老虎頭:行動(如吼叫)。

紅色老虎頭:食物(如吃肉,喝水等)。

1.請小朋友們先看看,看了請你說說視頻中的老虎是什么樣的?

尖銳的牙齒。

耳朵在動。

2.完整講述捕食過程。

世界上還有哪些地方有老虎?

為什么要保護老虎?(延伸到課外)。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六

活動目標:

1、請幼兒看清圖形與代號后看圖填數;看數畫圖;看圖填數、看數畫圖。

2、請幼兒猜猜電話號碼。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數學)、鉛筆人手一只。

活動過程:

一、數圖記憶:

1、教師講解:

(1)出示圖形與代號請幼兒仔細看。1是什么圖形,2是什么圖形……...9是什么圖形。

(2)出示不同的圖形請幼兒填寫數字。如,正方形是數字幾,三角形應該填寫數字幾等。

(3)請幼兒看數字來畫出圖形。如,2應該畫什么圖形,8應該畫什么圖形等。

(4)教師出示有圖形有數字的要求幼兒是圖形的就寫出數字,是數字的就畫出圖形。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檢查、指導。

二、猜猜電話號碼:

1、教師講解:

(1)根據算式題得出電話號碼是多少。如,8—3、2+3、7—4、10-7、5+4、8-7、6-6、3+4。得出電話號碼是55339107。

(2)出示數圖,請幼兒根據圖形寫出電話號碼。

(3)把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也變成密碼。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檢查、糾正。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七

目標:1.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慣及環(huán)境。

2.樂意參與到科學探索活動中。

準備:空罐子、挖泥用的工具(幼兒自帶)、有關蚯蚓的視頻。

過程:

今天我們小朋友都準備了各種工具,我們一起出發(fā)去幼兒園后面地空地上找找小蚯蚓吧!那你們有沒有見過蚯蚓?長什么樣?怎么樣才能找到它?(幼兒各自發(fā)表自己地見解)教師不予以肯定,那待會用你地方法去試試吧。

帶幼兒去室外,用自己的方式及經驗去找蚯蚓。教師也參與其中并觀察幼兒的表現。

請找到蚯蚓的幼兒說說自己是在哪里找到的?那里的土地怎么樣地?

幼兒再次分散,學學別人好的經驗再去找一找。

教師將幼兒所說的以圖示畫在黑板上。

看有關介紹蚯蚓的視頻,提問:這下你又知道了蚯蚓的哪些知識(雌雄同體、生活環(huán)境、再生能力等)。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八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常用面值的人民幣,知道如何識別人民幣幣值的正確方法。

2、了解人民幣的單位,知道元、角之間的大小。

3、在購物游戲中,初步掌握用貨幣購物的基本常識,教育幼兒愛護人民幣,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課件、人民幣、籃子等。

活動過程:

1、直接引入:師——“請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大屏幕。”

2、猜測(課件):a、“這是什么?”“對了,這就是錢。”

b、“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些錢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數字、顏色、圖案、紙張大小不一樣)。

“你們知道這些錢共同的名稱嗎?”(人民幣。)。

c、小結:人民幣又分紙幣與硬幣。

3、讓幼兒了解錢的用途。

師:你們知道錢是用來做什么的嗎?它對人們有什么用處?

小結:人們通常用錢來買東西,比如我們穿的衣服、褲子,吃的菜等等;錢雖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沒有錢,我們都難以生活下去。

4、對幼兒進行養(yǎng)成教育。

教育幼兒愛護人民幣,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認一認、說一說。

課件:你都認識哪些人民幣嗎?你認識的有哪些?看看說說這些人民幣的面值各是多少:1角、5角、1元、5元、10元等。

(1)重點介紹角幣,識別角幣的單位。

(課件)紙幣1元,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有幾個數字1?教師點擊課件,共同尋找人民幣1元上的數字。

怎么知道它是1元而不是1角?從漢字、拼音的單位上都能告訴我們是1元,找出1元的人民幣,并小結:原來1元人民幣既有硬幣又有紙幣,他們都是1元面值的人民幣。

看課件,找找還有哪些人民幣也有硬幣,隨機轉動。

(2)互動游戲。

a、師取錢,幼兒說。

b、老師說,幼兒取。

(三)游戲“湊錢”

1、小結:學會湊錢。

2、幼兒游戲,老師指導。

3、集體檢查湊出的錢是否不多不少剛好買你所需的學習用品,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湊出x元錢。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來源于大班下期《領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已經開始接觸到人民幣,如收到壓歲錢,隨大人去超市購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親身購物的經歷,所以他們對人民幣也有一定的感性經驗,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學期幼兒對10以內數的分合有了一定的理解,這也為感受10元以內人民幣的數量關系作了知識方面的準備。在本次活動中,認識人民幣,知道面額的大小,了解元與角的關系,是個重點,而使用人民幣進行分解組合,有計劃合理消費是個難點,整個活動以“認識人民幣”——“識別人民幣面值大小”——“為災區(qū)小朋友購買學習用品”三個環(huán)節(jié)來貫穿,從而讓幼兒在富有情趣的活動中來獲得人民幣的粗淺知識,練習10元以內人民幣的分解組合,及養(yǎng)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使用了課件、實物等教具讓幼兒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來讓幼兒認識人民幣及其面值,知道它們的單位大小關系。在活動中發(fā)現幼兒能夠很好的掌握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而對元與角之間的大小關系不清楚,所以我請幼兒比較:數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知道其單位不同、數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二環(huán)節(jié),根據幼兒的知識準備,我們設計了超市購物的游戲,讓幼兒來感受x元錢的不同組合形式。這里我們給幼兒準備了10元、5元、2元、1元面額的人民幣,在操作活動中,我們?yōu)橛變禾峁┑臄底皱X也是有講究的,10元只有1張,5元面額的有1張,2元面額的有1張,1元的比較多,這樣做就是要促使幼兒在沒有x元面額的情況下動腦筋去嘗試別的組合形式。而且這里我向幼兒提出了要求,購物后幼兒之間要互相交流,這個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一方面進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進行著自我糾正,自我調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加入了收銀員教師的收錢環(huán)節(jié),既對幼兒的操作進行了驗證,又使活動更加情節(jié)化、游戲化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九

1、根據螃蟹的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為其選擇合適工作。

2、能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想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養(yǎng)成助人為樂的好品質。

課件、烏龜圖片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1、出示課件圖片一:草地上有誰?它長得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螃蟹的外部特征)

2、螃蟹媽媽對小螃蟹說了些什么呢?(幼兒結合生活經驗簡單的講述)

(二)、繼續(xù)觀看課件,讓幼兒了解故事的內容。

小螃蟹來到理發(fā)店。

1、理發(fā)店里有什么工作呢?

2、小螃蟹來到理發(fā)店會做什么工作呢?

3、它在給小狗理發(fā)的時候小狗為什么大叫起來?

總結:小螃蟹的鉗子太堅硬了,立法的時候很容易把顧客的頭弄傷的。

小螃蟹來到飯店。

1、飯店里有什么工作呢?你認為小螃蟹適合做哪種工作呢?

2、小兔子來吃飯的時候為什么皺起了眉頭?

總結:小螃蟹吐出的泡沫很像啤酒的泡沫,使人看了很不舒服,所以這份服務工作不適合小螃蟹。

(三)圍繞主題,分析討論

1、小螃蟹到處找工作,找了很多地方,還是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怎么辦呢?(激發(fā)幼兒的助人愿望)

2、你幫小螃蟹找了什么工作呢?為什么?

(聽課件錄音。小螃蟹:小朋友為我找了這么多的工作,真是太過那些你們了。我一定會充滿信心繼續(xù)找工作的。)

(四)情節(jié)發(fā)展,小螃蟹找到了工作。

小螃蟹來到了貓老板開的洗滌店。

1、這份工作適合小螃蟹嗎?為什么?

總結:小螃蟹在貓老板的洗滌店里當其了廣告員,嘴里吐出了一串串橡肥皂泡一樣的泡泡,泡泡杯陽光照得五顏六色,閃閃發(fā)光。小動物們都被吸引來了。店里的生意好起來了。

(五)活動延伸

小烏龜看到小螃蟹找到了工作,它也想去工作。請我們小朋友幫助它找工作吧!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十

1.認識螃蟹的外形特征,能辨別雌雄。

2.了解螃蟹的生活習性:橫著走、吐泡泡。

3.能用多種方式表達探索活動的發(fā)現。

1.與螃蟹相關的資料。

2.螃蟹的圖片。

你吃過螃蟹嗎?說一說:你吃的螃蟹是什么樣子的?味道怎么樣?是從哪里來的?

了解我們的家鄉(xiāng)贛榆就在大海邊,大海是螃蟹的家,螃蟹是我們家鄉(xiāng)的特產。

1.請幼兒仔細觀察螃蟹的圖片并說出螃蟹有哪些特征?

(1)8只腳。

(2)1個殼。

殼殼是什么形狀的?(橢圓形)殼殼摸上去是什么感覺?(硬硬的)

硬硬的殼殼是螃蟹的盔甲,保護著螃蟹不能傷害它。

(3)2只“螯”

兩只大鉗子有好聽的名字叫做“螯”。螃蟹的螯有什么作用呢?

螯是螃蟹的武器,當螃蟹遇到敵人時,它就揮舞著兩只大螯反抗,讓敵人常常它螯的滋味。

(4)我們生活中常用的很多物品就是根據螃蟹的兩只大螯發(fā)明的,你知道是什么東西嗎?(夾子,老虎鉗,剪刀)

5.利用圖片,讓幼兒辨別雌雄。

(1)每只螃蟹長的都一樣嗎?其實螃蟹還有它的小秘密呢。不過這樣可看不出來,我們把它翻個個兒。(腹部圖片)

(2)你發(fā)現了什么秘密,告訴大家。

一只螃蟹的肚皮是橢圓形的,一只螃蟹的肚皮是尖尖的。

(3)認識螃蟹的“臍”。

我們每個人都有小肚臍,可愛的螃蟹也有啊。兩只螃蟹的臍長的一樣嗎?

一只螃蟹的臍是尖尖的,像什么形狀?(三角形)

一只螃蟹的臍是什么形?(橢圓形)

(4)我們人類分為男生和女生,小雞分為公雞和母雞,那么螃蟹呢?我們說雄、雌。

三角形臍——雄螃蟹

橢圓形臍——雌螃蟹

(5)出示多張圖片,快速回答圖中螃蟹的雄雌。

1.播放螃蟹吐泡泡的圖片。

螃蟹這是在干什么呢?它為什么要吐泡泡呢?

教師小結:人們都是用鼻子呼吸的,而螃蟹呢,是用腮呼吸的,它的腮就藏在它硬殼殼的里面。腮里裝著好多水。當螃蟹呼吸的時候,連腮里的水也帶了出來,呼成了小泡泡,看起來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在吹泡泡。

你吃過螃蟹嗎?螃蟹的味道怎樣?

了解螃蟹是一種肉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的美食以及食用螃蟹的注意事項,如:死了的螃蟹不能吃;螃蟹是寒性食物,吃的時候蘸姜和醋吃可以驅寒。

螃蟹的鰓、沙包、內臟含有大量細菌和毒素,吃時一定要去掉;吃螃蟹不可飲用冷飲會導致腹瀉等等。

學學小螃蟹,在音樂聲中幼兒學學螃蟹橫著爬行以及在水里吐泡泡的樣子。

將師生收集的關于螃蟹的資料和圖片放在科學區(qū)里,讓幼兒了解更多的與螃蟹相關的知識。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十一

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時鐘上的整點、半點。

2.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用途,培養(yǎng)幼兒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課件ppt。

活動重難點。

重難點:認識時鐘,會看時鐘的整點、半點。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1.教師自我介紹,告訴小朋友今天要認識這個物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出示謎語,讓幼兒猜一猜引入課題。

二、認識時鐘。

1.出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時鐘,告訴幼兒適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準確的告訴我們現在是幾點了。

2.請幼兒觀察鐘面,去發(fā)現鐘面有1-12的數字,兩根針,細細長長那根是分針,胖胖短短那根是時針。認識時鐘后,帶領幼兒念一首關于時針和分針的兒歌。

三、認識整點:

1.跟幼兒分享《東東和時間的故事》,去觀察東東在會看時鐘了之后是怎么做的。觀看后讓幼兒仔細觀察三個整點鐘面的圖片,去認識時鐘的整點。知道當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的時候就是幾點。

2.在認識了整點之后,出示另兩個鐘面,讓幼兒去看鐘面顯示的是幾點鐘,然后確認答案。

四、認識半點:

1.出示《東東和時間的故事》中兩張半點的圖片,讓幼兒去觀察圖片中的時鐘,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引導幼兒認識半點,知道當分針指著6,時針走過幾的時候,就是幾點半了。

2.在認識半點之后,出示另兩張圖片,讓幼兒看鐘面上顯示的是幾點半,再次認識半點,加深印象。

五、活動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時鐘,學習了看整點、半點。相信小朋友們再看到時鐘的時候一定學會看時間了,希望小朋友們以后學會合理的安排自己一天的時間,做一個愛惜時間的好孩子。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十二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

2、能夠解釋雷電現象,激發(fā)關注生活中科學現象的愿望。

3、知道雷電天氣自己保護的方法。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故事掛圖、幼兒用書第1冊第44~45頁,雷電的錄像、圖片。

1、謎語引出故事:兩個烏云小娃娃,見面就吵架、轟隆隆,轟隆隆,一個一個嗓門大,吵呀吵,全哭啦,流出眼淚嘩--嘩--嘩。

2、教師引導幼兒聽故事,一起分析其中的科學道理。

(2)引導幼兒討論:到底誰的傳播速度快?你怎么知道的?繼續(xù)欣賞故事后半部分。

(3)請幼兒看錄像:聽其中光與聲的傳播速度是多少?明白光的傳媒速度比聲的傳播速度快。

3、與幼兒一起回憶生活中的風雨雷電現象,引導幼兒注意雨天的安全,知道怎樣躲避雷電。

4、組織幼兒觀看幼兒用書,做游戲"光姐姐和聲音妹妹",用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感受其傳播速度的不同。

這節(jié)課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淡化了以知識傳授為重點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猜測——實驗驗證——得出結論。認識光是怎樣傳播的,進而順利理解影子形成的道理,解釋了生活中的疑惑。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親自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感受、體驗并內化。并讓學生親自設計實驗去驗證,在體驗中感悟科學探究的真正樂趣,減少學生對科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我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做好觀察記錄,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有新發(fā)現。我讓每個學生在小組里都承擔了任務,大家齊心協力完成了這次的科學探究活動,共享其中的苦惱和喜悅,給學生一個自主實驗的平臺。

這一堂課我能順利按預定計劃完成了,課堂中學生參與的機會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jié)課,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經過其他教師的指導和自己的課堂教學調整,這堂課使我學到了很多,也充分認識到要想使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今后我會好好地改革我的教法,讓我的科學課更精彩。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十三

活動目標:

認識半點,能正確辨認并叫出它的名稱。

活動過程:

1、出示大鐘面,認識半點:

教師出示大鐘面,把分針、時針分別撥至8:30、9:30幼兒平時在幼兒園游戲、運動、學習等活動時間。

教師報時間,幼兒撥時針、分針。

2、學習認識半點:

“假如現在是10:00點,在鐘面上怎樣表示呢?”

(1)、幼兒討論、嘗試撥鐘,教師告知正確的表達方法。

(2)、幼兒聽教師報時間,撥出相應的半點。

(3)、請個別幼兒演示。

3、看卡片撥半點:

教師出示卡片,幼兒撥相應的半點。

4、幼兒書面練習:

幼兒做《認識半點》的練習,教師觀察指導。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十四

1.認識時鐘,初步了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系,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通過觀察及嘗試活動,培養(yǎng)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

3.每天準時起床、來園、睡覺,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活動準備】。

1.創(chuàng)設“鐘表展覽館”的教學環(huán)境。

2.人手一只可以撥動的小時鐘。

3.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容的圖片(起床、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嘗試情境,激發(fā)幼兒嘗試欲望。

邊聽“在鐘表店”里的音樂,邊把幼兒帶進“鐘表展覽館”,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表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只鐘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時鐘,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么?(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9、3、6)。

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

讓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系(幼兒人手一只時鐘)。

提問:1.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上)。

2.請小朋友把時針從12撥到1上,看一看分針有什么變化?(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撥鐘試一試,然后把你的發(fā)現告訴大家。

4.得出結論:當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分針就要走12個數字(一圈),這就是一小時。

四、幼兒第二次嘗試練習:。

結合日常生活圖片撥出相應的鐘點,小組中的幼兒互相檢查準確與否,并說一說時針、分針指向的數字。

五、幫助幼兒理解時鐘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教師歸納:小朋友認識了鐘,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是人類的好朋友。

延伸活動:提供制作鐘的材料,鼓勵幼兒制作時鐘模型。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十五

設計意圖:

各種調料在我們生活中時常會用到,特別是做菜的時候,調料是必備用品。孩子在用餐時間實際上都在接觸不同的調料,在園用餐期間也會發(fā)現孩子們說:好香、好甜、怎么有點咸等等。大班幼兒已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們對常見的調料的認識已有一定的經驗,但是對于為什么要用調料,用調料的目的是什么,沒有深入的了解。讓幼兒通過用嗅覺、味覺、視覺等感官功能進行辨別各種調料。認識幾種常見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的基礎上,嘗試自己調配調料知道簡單的使用方法,體驗調配調料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幾種常見調料的名稱和其味道的特點。

2、讓幼兒用視覺、嗅覺、味覺等感官對事物進行辨別。

3、讓幼兒體驗自己動手,調配調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白糖、鹽、醬油、醋、香油、辣油分類放好,貼上序號標簽和相應漢字,勺子若干。

2、單一味道的(甜、咸、酸、香、辣、無味)海帶若干碗,海帶每人一碗,每人一把勺子,廚師帽一頂。

活動過程:

一、第一關考驗,品嘗單一味道的涼菜,體驗各種味道。

教師:瞧,這是什么?這是一頂廚師帽。誰戴的呀?(廚師)那你們想做一名小廚師嗎?

教師:可是要想成為一名廚師,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你們必須要眼睛亮,鼻子尖,嘴巴靈,這樣才有資格做一名小廚師。

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要通過三關考驗,其中表現最棒的一位就能戴上這頂廚師帽,成為一名小廚師!

老師可以最后問嘗沒有味道的那一位,你嘗的是什么味道?好吃嗎?你喜歡什么味道的?或者老師自己嘗一下沒味道的海帶。

二、第二關考驗,幼兒觀察探究各種調料的名稱和特點出示1-6號裝好調料的杯子,引出各種調料。

教師:看!廚師在里面放了這些東西,這些東西一起加在菜里可以使食物變的更加美味。

教師:剛才第一關考驗時,我們小朋友的小嘴巴都很靈,都嘗出了這些菜的味道,可是這第二關考驗可就要難一些了,這次要我們小朋友動腦筋想這些杯子里都是什么東西?”

教師:“誰來說說1號杯子里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意的請舉手,不同意的,可以來聞一聞,嘗一嘗?!?/p>

幼兒陸續(xù)說出2-6號杯子中的調料,老師撕掉號碼,露出里面的文字:白糖、鹽、醬油、醋、香油、辣油教師小結:“這六個杯子里的東西分別是白糖、鹽、醬油、醋、香油、辣油。嗯,第二關考驗我們也通過啦!小朋友們本領真大,眼睛很亮,鼻子很尖,嘴巴也特別靈,把這些杯子里的東西都說出來了。這些杯子里的東西都叫調料,把它們加在菜里可以讓菜的味道更好吃。除了這些調料,你們還知道哪些其他的調料嗎?(如媽媽廚房里)三、第三關考驗,幼兒利用調料制作簡單的拌海帶。

教師:接下來是最后一關啦!你們要更加努力才行!老師這邊給你們準備了海帶和調料,要請你們自己來拌一拌。

教師:在拌海帶時先放一點點鹽,嘗一嘗,如果有點淡,可以再放一點點,太咸了可以加點糖。接下來,你喜歡什么味道的,就放一點點那種味道的調料,再嘗一嘗。如果你喜歡辣的,那就放一點點辣油,如果不喜歡,那就不要放,不然等會你又不喜歡吃了。放調料時拿調料碗里的勺子,哪只碗里拿的放回哪只碗里,拌海帶用自己碗里的勺子。能不能拿調料碗里的勺子來拌海帶?(不行)看看哪個小朋友最厲害,拌出來的海帶最好吃,就可以戴上這頂廚師帽,變成一個真正的小廚師!

老師可以示范一下拌海帶的要求。

幼兒利用調料拌海帶,老師巡回指導。

課后反思:

這個活動來源于生活中的調料,和孩子們的生活比較貼切。在材料選擇方面,試上的時候材料很多,這樣就不能有效地進行比較,所以今天用了單一的海帶。活動流程比較清晰,分三關來考驗幼兒:第一關,品嘗單一味道的涼菜,體驗各種味道;第二關,幼兒觀察探究各種調料的名稱和特點;第三關,幼兒利用調料制作簡單的拌海帶。環(huán)節(jié)比較緊湊,就是我在活動中缺乏活力,讓氣氛顯得有點尷尬。孩子們也畏畏縮縮,使得活動也比較平淡,都是我說的比較多??梢砸龑в變憾嘧屑氂^察,多說一些。

我在語言組織上還要簡練些,語氣也要有重點,孩子們就能抓住重點來回答了。第一關時,可以讓幼兒都來品嘗一下廚師拌的海帶,讓幼兒多說說里面的味道。在第二關讓幼兒認識調料時,可以讓幼兒對調料再仔細比較一下,這樣幼兒在自己操作時能更好的進行。第三關幼兒在拌好海帶后,可以給同伴也嘗一嘗,這樣他們的情緒會更高漲。

老師對于幼兒的回答要給與點評,加些鼓勵的話,幼兒能夠更好地進行活動。作為老師要給孩子更很多的空間,來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性。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十六

1、知道水的用途,了解水在中的重要性。

2、通過動手操作知道水的特點:無色、透明、無味、流動。

3、培養(yǎng)幼兒節(jié)約用水的良好習慣。

每個幼兒裝有水的杯子三個,各種調料味,碗,奶粉,水的圖片,吸水布。

1.播放水流的聲音,引導幼兒猜是什么發(fā)出的聲音,并說說水都有什么用途。

師:剛才我們聽到了一種聲音,那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發(fā)出的聲音嗎?

師:(總結)水可以用來洗衣服,做飯,洗漱,刷牙,拖地板,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

2.認識水的特點:無色,無味,透明,流動。

師:小朋友都知道了水有許多的用處,那你們知道水的特點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杯水,讓你們看看水,聞聞水、嘗嘗水,通過自己的操作認識了解水的特點。(操作前教師說好操作要求)。

師:剛才小朋友看了也說了,杯子是沒顏色的,現在請小朋友看看老師這里,老師往里面加了什么,水變成了什么顏色(師往一杯加入奶粉)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加了奶粉變成了白色)。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小朋友能告訴老師一杯沒有加入任何東西的水是什么顏色的呢(引導幼兒說出水是無色的)。

師:水本來是沒有顏色的,這就是水的第一個特點——無色。

師:請小朋友們拿起你們桌上的小棒把它們分別放入兩個杯子里,仔細觀察小棒的變化。

師:朋友們已經觀察到了沒顏色的那一杯水看得很清楚,有顏色那一杯水看不清楚,甚至是看不到,那么沒加任何東西的水就是透明的,這就是水的第二個特點——透明。

師:現在老師請每個小朋友在桌上端杯水,請小朋友先聞一聞水有沒有氣味,然后再嘗嘗水是什么味道的?(請幼兒上來品嘗并說出是什么味道的)。

師:剛才小朋友說了它們是沒味道的,那你們想不想喝味道不一樣的水?

師:那下面的小朋友仔細的看清楚老師往里面加了什么東西才使它們的味道發(fā)生變化的?(分小組加鹽、紅糖、醋)。

(師操作)。

師: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師:水從杯子里流出來了,那你知道水為什么從杯子里流出來呢?而另一杯沒流出來呢?(幼兒回答)。

師:剛才小朋友說了,杯子里面裝滿了水就會流出來,就像小朋友喝水就必須用杯子盛住,要不然水就會流出來,這就是水的第四個特點——會流動。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與實驗我們知道里水了的特點,那小朋友還記得水有哪些特點嗎?(引導說出無色,透明,無味,流動)。

幼:

師:小朋友說了很多,在老師這里有幾張圖片,請小朋友仔細觀看,你看到了什么?

師:小魚死了,莊稼枯萎了,叔叔阿姨在排隊接水,那你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嗎?

(幼兒討論怎樣節(jié)約用水)。

師:小朋友說出了很多的節(jié)約用水的方法,洗完手關緊水龍頭,洗手不讓水灑滿地,媽媽淘米完的水,還可以的澆花,等等。那么就請小朋友從今天開始做個節(jié)約小衛(wèi)士吧!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十七

1、初步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轉規(guī)律。

2、會認整點與半點。

3、感受時鐘的用途,體驗獲得學習經驗的快樂。

鐘表圖片若干、ppt、camtasiastudio軟件、背景音樂。

會認整點與半點。

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轉規(guī)律。

一、了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認識時針、分針、秒針的運轉規(guī)律。

1、認識鐘面數字從1——12。

2、了解鐘面有時針、分針、秒針及運轉規(guī)律。

二、認識整點、半點。

1、認識整點。

(1)教師講解認識整點的方法。

(2)小結: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2、認識半點。

(1)教師講解認識半點的方法。

(2)小結:認識半點的時候,分針指向6表示半點,時針過了幾就是幾點半。

三、操作鞏固。

下面請小朋友們說一說,哪個鐘的時間是正確的。

(1)練習整點:9點整、2點整。

(2)練習半點:8點半、3點半。

采用認識時鐘的兒歌《現在幾點了》對認識整點與半點進行鞏固提升。

結束語:好了,小朋友們,今天的認識時鐘游戲就結束了,認識了時鐘,可要記得做個守時的好孩子哦!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十八

認識半點,能正確辨認并叫出它的名稱。

1、出示大鐘面,認識半點:

教師出示大鐘面,把分針、時針分別撥至8:30、9:30幼兒平時在幼兒園游戲、運動、學習等活動時間。

教師報時間,幼兒撥時針、分針。

2、學習認識半點:

“假如現在是10:00點,在鐘面上怎樣表示呢?”

(1)、幼兒討論、嘗試撥鐘,教師告知正確的表達方法。

(2)、幼兒聽教師報時間,撥出相應的半點。

(3)、請個別幼兒演示。

3、看卡片撥半點:

教師出示卡片,幼兒撥相應的半點。

4、幼兒書面練習:

幼兒做《認識半點》的練習,教師觀察指導。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十九

2、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學會珍惜時間。

認識分針、時針,養(yǎng)成好的作息習慣;認識整點。

自制鐘面(不含秒針)、畫好沒有時針、分針的鐘面若干個。

一、猜一猜、說一說。

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猜個謎語:“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他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保ㄖi底:鐘表)。

教師出示自制鐘面,誰知道鐘表上有些什么?(有數字)。

這些數字是怎么排列的?(引導幼兒觀察這12個數字的排列位置,從小到大)。

你們想知道這兩根叫什么名字嗎?它們有什么不同?

又細又長是分針,又粗又短是時針。

二、撥一撥、認一認。

教師撥動自制鐘面至7點整,引導幼兒說說時針,分針的位置。

(口訣小結: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幾時就是幾點鐘。)。

教師分別撥出1時、2時、12時,幼兒舉手個別回答。

我說你撥:幼兒根據教師指定的時間上臺演示,撥出整點鐘。

我撥你說:教師故意交換分針、時針的位置,幼兒說說這是幾點鐘。

三、我的一天。

教師播出時間,幼兒說說早上(晚上)這個時間,我們在干什么?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應該要珍惜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四、演唱《小鬧鐘》。

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個準時的小鬧鐘,準時上幼兒園,早點上床休息,合理安排時間,做個早睡早起的好娃娃。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水教案篇二十

一、出示教具,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小朋友們看一看,房子里住著誰呀?(兩只雞寶寶)。

雞寶寶可喜歡小朋友啦,我們一起喊雞寶寶出來好嗎?(雞寶寶)。

老師用磁鐵把腳下有鐵片的小雞引出來。

咦,怎么房子里還有一只小雞呀,它為什么不出來?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來看一看,兩只小雞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知道兩只小雞的腳上不一樣,一只有鐵片,一只沒有鐵片。

請一個小朋友為沒有鐵片的小雞裝上鐵片,并喊小雞出來玩,小雞不動(老師出示"寶貝"--磁鐵,將小雞引出來)。

二、玩磁鐵。

1、引導幼兒拿磁鐵吸小籃子內的物品,看一看,磁鐵吸哪些東西,不吸哪些東西。

幼兒得出結論:磁鐵只吸鐵制成的東西,不吸其它制品。

2、磁鐵碰碰頭,握握手。

幼兒把手中的磁鐵與其他幼兒的放在一起,看看會出現什么情況。

互斥。

相吸。

結論:磁鐵有兩極,同極相斥,不同極相吸。

3、為磁鐵找朋友。

引導幼兒在室內為磁鐵找朋友。

三、教學延伸。

1、老師不小心把許多釘子灑在了地上,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干凈的撿起釘子呢。

2、在室外為磁鐵找朋友。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45264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