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通用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0 17:42:03
最新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通用8篇)
時間:2023-11-10 17:42:03     小編:曼珠

總結(jié)是在一段時間內(nèi)對學(xué)習(xí)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jié)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jié)了吧。優(yōu)秀的總結(jié)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目偨Y(jié)書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篇一

“記”是散文的一種體裁,可敘事,可寫景,可狀物(記人、記事、記物),記景目的往往在于抒發(fā)作者的情懷和抱負(fù)(感情和主張),闡述作者的某些觀點。

2、作家作品

王安石(10xx——10xx),字介甫,晚號半山,卒謚文。北宋臨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仁宗慶歷二年中進(jìn)士,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在政治上強調(diào)“權(quán)時之變”,反對因循守舊,客觀上有利于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jì)的改革家”(列寧《修改工人政黨的'土地綱領(lǐng)》)。在文學(xué)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問,不迷信古人,主張為文要有“補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詩歌遒勁清新,詩文思想同政治主張是一致的。著作收入《臨川先生文集》。

3、課文解讀

清代古文家方苞評論這篇說:“所見無絕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閑地曠,胸?zé)o雜物,觸處流露,斟酌飽滿,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豈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為之,亦不能如此適調(diào)而暢遂也?!碧K軾通過各種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自己坦蕩的胸襟,他只有忘懷得失,胸襟坦蕩,才能撰寫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賦》來。

《游褒禪山記》

第一段,介紹褒禪山概況。

第二段,記游華山洞的經(jīng)過。先略述前洞和后洞的概況,然后詳記游后洞的經(jīng)過。

第三段,寫游洞華山的心得。

第四段,借仆碑抒發(fā)感慨,提出治學(xué)必須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態(tài)度。

第五段),是記游的結(jié)尾,補敘同游者的籍貫、姓名和作記時間,以及作者籍貫、署名。這是寫游記常用的格式。

《游褒禪山記》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時寫的一篇敘議結(jié)合的游記,敘述他和幾位同伴游褒禪山的經(jīng)過,并借此生發(fā)議論,說明要實現(xiàn)遠(yuǎn)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yè),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zhì)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并提出治學(xué)必須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態(tài)度。

二、綜合練習(xí)題

(一)給加點字注音(答案略)

慧褒( ) 廬冢( , ) 仆道( ) 謬( ) 穴( ) 瑰怪( ) 窈然( )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長樂王回深父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 而卒葬之 死后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因為

3、有碑仆道 倒下

4、其文漫滅 模糊,磨滅

5、蓋音謬也 蓋:承接上文,解釋原因,有“大概”的意思;謬:錯誤。

6、有穴窈然 深遠(yuǎn)幽暗的樣子

7、有怠而欲出者 懈怠

8、不出,火且近 將要

9、蓋余所至 發(fā)語詞,也有大概的意思

1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11、則或咎其欲出者 責(zé)怪

1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平;近

13、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 不同尋常

14、而人之所罕至焉 稀少

15、無物以相之 幫助

16、其孰能譏之 乎 難道,表反問

17、何可勝道 盡

(四)詞類活用

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詞作動詞 ,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名詞作動詞,命名

3、有泉側(cè)出 側(cè):名-狀 從旁邊

4、由山以上五六里 名詞作動詞,上行

5、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窮: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

6、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 進(jìn):動—名,前進(jìn)的情況;

見:動—名,見到的景致

7、則其至又加少矣 至:動—名 ,到達(dá)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動 照明

9、極夫游之樂 極:副—動 盡情享受(窮盡)

10、常在于險遠(yuǎn) 險遠(yuǎn):形—名,險遠(yuǎn)的地方

11、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形—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

12、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傳:動—名,流傳的文字;

名:名—動,指識其本名

(五)翻譯下面句子,有特殊句式的請指出特殊句式:

1、唐浮屠始舍于其址(介賓短語后置句),而卒葬(于)之(省略句)

2、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判斷句)

3、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判斷句)

4、有碑仆(于)道 (省略句)

5、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無特殊句式)

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隨他們因而不能夠極盡游玩的樂趣。

6、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無)

對于這種情況,我又感慨了。古人觀察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時候,往往有心得,以為他們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無處不在。

7、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無)

盡了自己的努力卻不能到達(dá)的人,就可以沒有悔恨了,難道誰還會譏笑他嗎?

8、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o)

后代的人使流傳的文字弄錯,而沒有人能夠說明白的情況,哪能說的盡呢?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篇二

閱讀司馬遷《李將軍列傳》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試題。

中貴人將騎數(shù)十縱,見匈奴三人,與戰(zhàn)。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雕者也。”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shù)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shù)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shù)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戶斤,止。令曰:“皆下馬解鞍?!逼潋T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庇谑呛T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余騎奔射殺胡白馬將,而復(fù)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

第1題、解釋文中劃橫線字詞的含義。

生:__________

陳:__________

所:__________

會:__________

怪:__________

參考答案:生:活;

陳:通“陣”,布陣。

所:許,左右。

會:恰逢,正趕上。

怪:認(rèn)為……奇怪。

參考答案:上郡之戰(zhàn)。

“先寫中貴人大敗走廣,這是鋪墊,后文在鋪墊的基礎(chǔ)上對比,在對比中用反面襯托來突出李廣機智勇敢、善于騎射的個性特點。

第3題、這個語段主要表現(xiàn)李廣怎樣的性格特點?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篇三

1.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dāng)年萬戶侯。(_沁園春長沙》)

2.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fēng)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_采桑子重陽》)

3.東風(fēng)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鄭愁予《錯誤》)

4.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yuǎn)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7.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8.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12.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

13.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14.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觸龍說趙太后》)

15.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16.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xué)》)

17.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18.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19.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20.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xué)》)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篇四

閱讀白居易《杜陵叟》,然后回答下面試題。

杜陵叟,杜陵居,歲種薄田一頃余。

三月無雨旱風(fēng)起,麥苗不秀多黃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征求考課。

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

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

不知向人奏皇帝,帝心惻隱知人弊。

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

昨曰里胥方到門,手持尺牒榜鄉(xiāng)村。

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思!

解釋詩中劃橫線詞語的含義。

秀:_______________

申破:_______________

考課:_______________

放:_______________

尺牒:_______________

榜:_______________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篇五

詞類活用、省略成分都可以通過理順句子的結(jié)構(gòu)來解決。主、謂、賓、定、狀、補,是文言文句子的主要成分,因為各自的功能不同,往往由不同類型的詞語充當(dāng)。當(dāng)考生發(fā)現(xiàn)某個位置上的詞語與正常用法不同時,就可以從詞類活用的角度去思考,如文言文中的“使使……”,“使”在文言文中本來是名詞,這里兩個名詞連用,就可以確認(rèn)第一個“使”活用為動詞了,可翻譯成“派遣使者”。在疏理結(jié)構(gòu)的過程中,還會發(fā)現(xiàn)類似于現(xiàn)代漢語的“成分殘缺”的情況,文言文稱為“成分省略”,翻譯時要補充出來,補出的內(nèi)容要用括號。

例: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012高考江蘇卷)

未幾,移鳳州司法。王蒙正為鳳州,以章獻(xiàn)太后姻家,怙勢驕橫。知公之賢,屈意禮之,以郡委公。公雖以職事之,而鄙其為人。

錯誤譯文:了解蘇渙的賢能,改變了一般的禮節(jié),把郡里的事務(wù)托付給他。

【解析】先疏理句子的結(jié)構(gòu),畫線句第一個詞“知”是動詞,還有下面的“屈意”“委”等是與之連續(xù)性的動作,這些都是謂語。主語呢?根據(jù)上文應(yīng)該是“王蒙正”,譯文需要補充出來。再看“屈意禮之”這個短語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禮”本是名詞,這里卻帶了賓語“之”,可以判定這里的“禮”活用為動詞,翻譯成“以禮相待”。

正確譯文:(王蒙正)了解蘇渙的賢能,降低身份以禮相待,把郡里的事務(wù)托付給他。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篇六

常用實詞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dāng)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六類。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用法及意義,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關(guān)鍵。

(1)文章。例: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記》)

(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傷仲永》)

(4)刺花紋,畫著文采。例:皆披發(fā)文身(《觀潮》)

(1)知道。例: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

(2)同智,聰明,智慧。例: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3)了解。例: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學(xué)而》)

(4)明白,懂得。例:不可謂知類(《公輸》)

(5)識別,認(rèn)識。例: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6)覺得,感覺。例: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篇七

“關(guān)鍵”指文言文句子的關(guān)鍵詞。這類詞語,或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或偏義復(fù)詞、通假字等,是翻譯的關(guān)鍵點,也往往是高考評分的得分點。因此,動筆翻譯之前,考生要把這些關(guān)鍵詞在試卷上圈點出來,根據(jù)“詞不離句”的原則,認(rèn)真準(zhǔn)確地翻譯。

例:將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012高考全國卷)

會和戰(zhàn)異議,不能用。帝問西事,浩曰:“臣在任已聞警,慮夏人必乘間盜邊,愿選將設(shè)備?!币讯茉?,取西安州、懷德軍。

錯誤譯文:我在任時就聽到丟失財物的警示,擔(dān)憂夏人一定會乘機偷盜邊境地區(qū)的財物,希望挑選將領(lǐng)設(shè)置防備。

【解析】翻譯此句,“警”“盜”“設(shè)備”等詞是圈點、對譯的關(guān)鍵。“警”是多義詞,有“戒備”“警報”等意項,根據(jù)上文和句意,這里應(yīng)該是夏人入侵的“危險的敵情、危險的情況”等;“盜”也是多義詞,有“偷盜”的意項,這里根據(jù)后文“果攻涇原路,取西安州、懷德軍”,應(yīng)該是“侵犯”之意。

正確譯文:我在任時就聽說危險的敵情,擔(dān)憂夏人一定會乘機侵犯邊境,希望挑選將領(lǐng)設(shè)置防備。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篇八

第一,古今異義

文言文詞匯與現(xiàn)代漢語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詞匯以單音詞為主,現(xiàn)代文詞匯以雙音詞為主。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中的智力是智謀和力量的意思。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中的妻子是妻和子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見識淺陋。智力妻子卑鄙都是兩個詞的臨時組合。一般都是單獨使用的。

學(xué)過的文言文中,這樣的詞匯比比皆是,同學(xué)們要善于搜集和整理。如,中國、江河、親戚、非常、絕境、無論、無日、殷勤、更衣、豪杰、往往、何苦、魚肉、肉食、不過、其實、春秋、壟斷、美人、左右、約束、大風(fēng)、一切、烈士、犧牲、交通、宣言、扶老、秋天、留意、舉手、老子、鞠躬、小生、一毛、怠慢、口舌、丈人、痛心、不好、風(fēng)流、操持、學(xué)者、開張、妖怪、有意、地方、山東、人情、把握、致意、從容、便宜、無賴、慷慨、故事、南面、老大、可憐、小子、逢迎、斗爭、同志、活人、束手、知道、指示、行為、祖父、會計、作文、曉暢、具體、前進(jìn)、即使、或者、作息等等。

以上列舉的詞匯,可以分類記憶,也可籠統(tǒng)記憶。分類共有6種:1.兩個單音詞組合,如智力、妻子2.詞義擴大,如中國、江河3.詞義縮小,如親戚4.詞義轉(zhuǎn)移,如婚姻5.詞義弱化,如痛心6.偏義復(fù)詞,如作息。無論采用哪一種記憶,最好的方法是用例句形式。同學(xué)們將帶有這些詞匯的句子抄錄下來,并注明其古義,記在腦海里,久而久之,便形成能力。

第二,一詞多義

一要因文定義。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是閱讀古今文章的準(zhǔn)則。比如,次:1.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編次);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駐扎)。書:1.乃丹書帛曰(書寫);2.得魚腹中書(字條)盛:1.西湖最盛(華美)2.今春雪甚盛(多)。等:1.公等遇雨(各位);2.等死,死國可乎(同樣)?;颍?.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有的人);2.一食或盡黍一石(有時)。茍:1.茍富貴,無相忘(假如,如果);2.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只要)。易:1.然吾嘗聞風(fēng)俗與化移易(改變);2.天下事有難易乎(容易)。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換)。謝:1.為我謝曰(致意);2.長跪而謝之曰(道歉)。

二要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如,負(fù)、亡、見、從、令、讓、權(quán)、夷、遷、多、伐、行、休、觀、尋、序、極、事、奉、被、齒、服、圖、尚、使、貨、備、經(jīng)、審、將、居、顧、封、修、信、適、復(fù)、拜、度、除、絕、賈、乘、稱、造、資、案、疾、朔、唱、售、斷、旋、率、屬、繩、朝、策、善、靡、微、引等等。

第三,假借義

假借,六書之一。音同而義異的借音字。許慎《說文解字》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就是說語言中某些詞有音無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來表示。中學(xué)語文教材從學(xué)生實際出發(fā),把假借與通假等同起來,不再細(xì)化。其實二者是有區(qū)別的。前者本無其字,后者本有其字。這里我們姑且統(tǒng)一使用教材的提法。

教材中的這種情況很多。如,1.不通否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2.禽通擒。將軍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戰(zhàn)》)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4.反通返。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史記屈原列傳》)5.見通現(xiàn)。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荊軻刺秦王》)6.具通俱。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7.要通邀。張良出,要項伯。(《鴻門宴》)8.受通授。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9.屬通囑。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10.生通性。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勸學(xué)》)11.菁通精。吾黨菁華,付之一炬。(《〈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12.逝通誓。逝將去女,適彼樂土。(《碩鼠》)等。

再說虛詞。虛詞是同實詞相對的一些詞。它在漢語語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對于實詞,主要辨別它的意義;對于虛詞,則要辨別它的用法。文言虛詞有幾百個,使用頻率很高。常見的文言單音虛詞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耳、故、或、既、然、遂、已、矣、安、但),這里所列舉的虛詞比《考試說明》要求掌握的多10個(斜線后)。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33391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