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2022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一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鞏固看圖辨認方向的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用語言表達物體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過程,培養(yǎng)空間觀念。
2、體會于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體驗。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和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日常行為習慣。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鞏固看圖辨認方向的知識。。
用語言表達物體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過程,培養(yǎng)空間觀念。
游戲激趣:同學們誰能告訴老師現在你們都知道那些方向?
敬老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出示畫面)
星期天,小明、小剛和小紅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但不認識路,只有一張圖,請大家仔細觀察勢掛圖,請大家仔細觀察掛圖,幫助他們找到所走的方向和路線。
組織學生匯報,引導學生說出
小紅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東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剛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完成說一說
請大家算一算誰家離敬老院遠,誰家離敬老院近?
看望老人后,他們怎樣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組織學生匯報:引導學生說出
小明回家要先向西走60米;現、再向南走20米;小剛向增走50米,再向東走30米。
完成練一練第1題,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圖文:讀懂題意,獨立完成。
想一想自己確定游樂場的方法,在小組內說給同伴聽。
匯報交流。
設疑:如果在商場西20米處設停車場,用o標出,怎么確定位置?你還可以確定哪些物體(景物)用適當的符號標出來,小組內說一說。
完成:練一練第2題。
出示尋寶圖,引導觀察,自由說一說小動物的尋寶路線。
學生匯報。
完成練一練第3題。
小兔送信,請你們幫他算算,從出發(fā)到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小組內討論:確定路線,再計算。
練一練第4題。
請你說一說回家的路線,要求運用四個方向準確地表述。
把大家說的路線制成一幅線路圖。每小組指定一人說,其余同學共同完成圖。
板書設計:
小紅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東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剛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人教版2022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3頁和練習一的第1~3題。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2、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一、感知量物體可以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嗎?請把盒子打開,拿出來相互看一看,并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學生打開盒子觀察并進行交流)
1、用學具量同樣長的邊。
教師請學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物體的長。
(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測量結果,同時用多媒體顯示測量結果)
師:難道你們數學書的短邊不一樣長嗎?請動手比一比。
(學生相互動手比數學課本并回答“一樣長”)
師:一樣長的邊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因為量書時用的東西有的長,有的短。
師:如果都用同樣長的工具來測量,結果會怎樣呢?請小組再用正方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小正方體的長呢?
(學生動手操作并分小組匯報,使學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樣的物體量書的短邊,得到的結果相同。)
2、用學具量長度不同的邊。
(電腦出示數學課本和文具盒這兩幅圖,并演示用曲別針測量書的短邊,用小刀測量文具盒的長邊。)
測量后教師問發(fā)現了什么(小刀比曲別針長,文具盒的邊比書的邊也長)。
師:如果把小刀換成曲別針,讓我們來看一看會出現什么情況。
(多媒體演示用曲別針量文具盒的過程,讓學生知道文具盒的長度比書的短邊多用了6個曲別針。)
小結:我們通過動手實踐和觀察,知道了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
3、實踐活動。
(1)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
(2)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
(學生都用新鉛筆量所想量的物體的長,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幾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匯報測量結果。)
(3)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3題。
(多媒體顯示題目內容,說明題意,讓學生估算,電腦驗證。)
1、認識尺子。
師:剛才我們用鉛筆來測量物體時,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煩呀。用什么去量比較方便呢?(尺子)
教師請學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發(fā)現什么(數字、刻度線、cm),教師介紹刻度線和“cm”;并向學生說明“厘米”是一種長度單位。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1)認識1厘米有多長。
(電腦演示從0到1中間的長是1厘米)
師: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中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給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組活動)
(2)感知厘米有多長。
①測量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的長。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長(教師帶領學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小正方體,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訴學生拇指與食指中間的空隙大約是1厘米,并讓學生把它記在腦子里)。
③閉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長。
④睜開眼睛比畫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舉例(電腦出示圖釘,請學生仔細觀察,并演示它的長度是1厘米)。
②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動,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測)
③匯報交流。
3、用厘米測量物體的長。
師:請同學們拿出黃色紙條,試著量一量它的長是幾厘米。
(動手測量之后,讓學生在展臺上演示,并說出測量的方法。同時教師提醒學生,在測量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師: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再量一遍黃色紙條的長。
1、指導學生看書。
2、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先讓學生總結,教師最后進行歸納)
(1)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相同的物體量。
(2)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體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1、進一步掌握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法。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1題。
2、通過學生用長度單位(厘米)量物體的實踐活動,來體驗用厘米量物體的過程。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2~3題。
(學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組交流)
師: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學書的短邊有多長。
(學生測量后匯報)
師:數學的短邊長是14厘米多一點,到底多多少呢?這要用到另外一個長度單位,咱們以后再學。
人教版2022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三
人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3840頁:角的初步認識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與實際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來發(fā)現角,畫角,創(chuàng)造角。
3、在小組合作中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培養(yǎng)口頭表達的能力。
上課前,將學生按作為分成5個小組,師在黑板右邊寫著:星級小組,及1、2、3、4、5字樣。接著說明星級小組評比方法。
上課
師(拿出一個五角星):同學們,喜歡這個嗎?
生:喜歡。
師:怎樣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課好,聽得認真的
生:舉手積極
師: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為它有五個角。
師:誰上來找找?
生上臺指五角星的五個角(點了一下角尖)。
師:老師有個小小的問題要補充,剛才這個同學指得太快了,只指了個頭,應該還有什么?
生:邊,2條邊。
師:誰再來指?
生上臺指(這次是將整個角捏?。?。
師:看老師怎么指。(指點、邊)大家一起跟老師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師:張老師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個小組加一個五角星,現在你們是幾星級了?
生:一星級。
師: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幾個角?互相指一指。(后補充:看誰指得好)
師(指名一學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樣?
生指。
師:同意的給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學生上臺指。
師:找一個你自己最喜歡的角,輕輕壓它的頭,有什么感覺?
生1:癢癢的。
生2:有點痛。
生3:尖尖的。(板書:尖尖的)
師:再壓壓邊,有什么感覺?
生1:滑。
生2:溫柔。(課堂上出現一陣笑聲)
生3:舒服。
師:為什么會舒服?
生:平平的。
生:直直的。(板書:直直的)
師:請大家在自己的身邊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師:請指出。
生上臺指桌面上的4個角。
師:對,這張長長的桌子有4個角。
生2:這個鉛筆盒上有角。
師(舉鉛筆盒):大家看看,這個頭是(生:圓圓的),所以(不是角)。
生3:書(用手指)。
師:書本有4個角。
生4:門。
師:上來指一指。
生指教室門上的角(4個)。
師:大家找的很好,老師這兒有幾張圖,看誰能找出角,把它指出來。(課件出示剪刀圖)
生1指剪刀頭。
師:同意嗎?(生不同意)誰來說說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條邊是彎彎的,不能算。
師:回答的很好,給第二小組加一個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師:這個是角嗎?
生:不是。
師:到底這個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細找找。
生3:指剪刀張開部分。(課件顯示找正確了)
師:大家一起來做運動,描一描角。這個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來看這個(顯示插一根吸管的可樂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師:你也找對了嗎?對的給自己鼓勵一下。
師:看看鐘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圖:一個鐘面。
生指分針和時針的夾角。
師:很好,我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三個角?,F在我們把這些角的外衣脫掉,來仔細看看。(課件顯示3個角)
師指第一個角:這個點叫什么?
生:起點。
生:頂點。
生:點。
師:(板書頂點)這兩條呢?
生:邊。(師板書:邊)
師:請同學們指這個角(第二個角)的頂點和2條邊。
生指。
師指第三個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樣。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是不是角,是的請露出你的笑臉,不是的用哭臉表示。
逐個判斷:1、兩條邊沒連上的(離得較遠);
2、正確的;
3、一邊是曲線的。
師:為什么不是?
生:因為有一條邊是圓圓的。
4、兩條邊沒連上的(離得較近);
師:為什么不是?
生:兩條邊沒有連住。
師:沒有頂點了。
5、正確的。(要求學生指出頂點和邊)
師:剛才大家表現得很好,每個小組再加一個五角星。現在是幾星級了?還是二星級的別灰心,因為還有(生:機會)。
師:這是老師畫的一個角。大家也想畫畫嗎》
生畫角。師提醒不要用波浪線畫角,有的尺子的一條邊是波浪線的。
很快有學生畫好了。
師:畫好的,再好一個。
生繼續(xù)畫,有的還沒畫好,有的2個都畫好了。
師:畫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勢擺出來,讓老師一看就知道你已經畫好了。
師:誰愿意把你畫的角展示給大家?
生1上臺展示:畫了2個。
師:你是怎么畫的?
生1:先畫一條邊,再畫一個點
師插:叫什么?
生:頂點。
生1:再畫一條邊。
師:我知道了,他是先畫
生2展示。
師:你是怎么畫的?
生2:先畫2條邊,再畫頂點。
生3展示:畫了2個三角形。有學生嘆氣。
師:為什么?他畫了2個三角形,其實他畫了幾個角呀?
生:6個角。
師問生3:你是不是描出來的?
生3:是的。
師: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師是怎么畫的?
生:想。
師邊畫邊說:先畫一個頂點,再畫一條邊有沒有和老師一樣畫的?(有幾個學生舉手)大家用老師這樣的方法再畫一個角。
生畫,師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邊。
師:畫角就到這兒。下面我們來做游戲。
要求學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繩子,圖釘,長方形小紙片,小棒??梢宰杂蛇x擇。
生做角。
師:做好后將你的角展示給同學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學生開始展示。
師展示一學生的角(用紙片和圖釘做的):你們看看,這個角會怎樣?
生:會變形。
師:對,可以變形,它的嘴巴可以張大,也可以縮小。(邊說邊演示)
有一個學生說象:剪刀。
師:做好的可以展示給聽課老師看看。
師:我們今天學了什么?
生:認識角。(師板書)
總體感覺:從這堂課的總體效果來說,我認為執(zhí)教者已經樹立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課堂很活躍,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1、葉圣陶先生倡導的六大解放,新課程提出的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都是為了讓學生動起來,在動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在動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這堂課的很多地方正體現了這一點:從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邊的角,到后來畫角、做角,學生動起來了,而且動的很充分,學的很充分,角的知識就這樣在學生的動中被消化、吸收。
2、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這堂課上得很精彩,因為有很多學生的回答是動態(tài)的,非預設的,反映了學生的真實想法。下面我說一處亮點:在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時,老師問學生:壓邊有什么感覺?第一個學生回答是: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溫柔。這時課堂上還出現一陣笑聲。第三個學生回答的是:舒服。這三個回答雖然是學生的真實感受,但看似與正確答案無關。(當時我也很體上課教師擔心:該如何引導)很快,老師的一句為什么會感到舒服?就輕易的得到了平平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領,真實的體驗,是那么的自然無痕,讓聽課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整堂課感覺學生學得很開心,笑聲陣陣,我認為主要原因又以下幾個:
1、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師珍視學生的回答,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敢于說出不同的、真實的感受。如在講角的概念時的那段精彩的引領。當學生的回答得到老師的肯定時,就有了開心的笑。
2、知識不再是全靠教師的授給,而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體驗,不斷得到的成功體驗使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更樂于學習,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師觀念轉變了,對學生更尊重了,教師對于學生的表現更多的是肯定的評價、激勵,好象沒聽到錯、不好等話語,以前常說的失敗,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這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驕傲的笑聲。
4、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星級評比從上課開始就進行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笑臉和哭臉展示學生的評價結果,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請學生用漂亮的姿勢展示出來這些都讓學生有了更多的笑。
1、教學目標的確定:數學教學的目標是從三個維度來確定的。張老師制定的第三個目標是:在小組合作中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培養(yǎng)口頭表達的能力。但實際在課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學生交流的機會也挺少的。是否可以從此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學習數學方面去考慮。
2、小組評價應有結果:雖然在黑板上已經展示了結果,但應在小結時對本次比賽進行總結、肯定,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好的延伸,這也關系到評價的完整性。
3、角的呈現方式應多樣化。這堂課呈現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雖然在畫角時,教師提到過可以朝上、朝左,但強調得不夠,應該將角的形式多樣化的呈現給學生。
4、這張長長的桌子有4個角。書本有4個角。這兩句話敘說不夠妥當。課后的做一做1是這樣描述的: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我們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應注意科學性。
5、活動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顒咏钦故緯r不少學生還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學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師說的那些活動角的認識也應該讓展示的學生來說,從學生的表現來看,他們應該能說也能夠說完整的,而且這是下節(jié)課角的認識的知識基礎。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2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