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分網(wǎng)給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荀子簡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的資訊請持續(xù)關注學分網(wǎng)。
2017年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荀子簡介
荀子(xúnzi)(前325年-前235年)名況,字卿,后避漢宣帝諱,改稱孫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新絳)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世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
曾在齊國稷下講學,后游歷秦國,晚年任楚蘭陵令。今存《荀子》。
荀子與《荀子》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況,字卿,后避漢宣帝諱,改稱孫卿。戰(zhàn)國時期趙國猗氏(今山西新絳)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名況,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時人尊為荀卿. 荀況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師,也是戰(zhàn)國后期儒家學派最大的代表人物。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洵諱,寫作孫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兩度到當時齊國的文化中心稷下(現(xiàn)在山東臨淄西門)游學,任過列大夫的祭酒(學宮領袖),還到過秦國,拜見秦昭王,后來到楚國,任蘭陵(現(xiàn)在山東棗莊東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蘭陵。韓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荀子認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但人類可以用主觀努力去認識它,順應它,運用它,以趨吉避兇。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認識論方面,他認為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首先要通過感覺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觸,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他的許多提法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反映當時人民的要求,有樸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針對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張應該適應當時的社會情況去施政,要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實行統(tǒng)治。他的許多思想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問題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論,主張性惡論,認為后天環(huán)境可以改善人的惡的本性,所以他主張“明禮義而化之”。他很重視教育的作用,強調(diào)教育功能的重要。背知識點:荀子簡介
相關閱讀:2017年高考語文必背知識點:孟子簡介
2017年高考語文必備知識點:詩歌鑒賞答題技巧及方法
2017年高考語文必備知識點:古詩詞鑒賞答題技巧及方法
2017年高考語文必備知識點:古詩詞鑒賞答題技巧
@xuefen.com.cn 2013-2022 蘇ICP備2022025589號-4-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