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總結是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法的關鍵。列舉具體的事例和數(shù)據(jù),增加總結的可信度和說服力。閱讀總結范文可以幫助我們擴展自己的知識面,了解不同行業(yè)和領域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趨勢。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一
1、認識、體會、表現(xiàn)人類常見的各種情緒。
2、初步學會調節(jié)情緒,使自己經常擁有快樂的情緒。
1、讓孩子從小逐漸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情緒,并學會初步的調節(jié),使自己經常擁有快樂的情緒。
2、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情緒中認識、體會、表現(xiàn)一些常見的情緒:“喜、樂,怒、哀、懼”。
游戲法,教學法。
教具:多媒體教學,實物,圖片等。
教學過程:
步驟二、游戲導入,體會情緒。
我們就先來做個游戲吧!——“擊鼓傳花”。小組進行傳花,先把花放在第一組第一個同學處依次向其他同學傳,音樂停輪到誰誰就得表演節(jié)目。(采訪:表演了節(jié)目和沒表演節(jié)目的同學分別感覺如何)。
步驟三、認識情緒。
1、采訪:訪問此刻的學生的心情怎樣?
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板書,指出這就是情緒。(板書:情緒)。
2、情緒。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情緒,老師經過仔細觀察,把這些情緒都拍攝下來了,(課件逐一出示各種情緒人的畫面,帶聲音):高興、傷心、生氣、害怕、煩惱。
他的情緒怎樣?(高興)。
從什么地方看出他很高興?(板書:表情、動作、聲音)。
想象一下,他為什么這么高興呢?
逐一出示圖片,再辨情緒,從什么地方看出他的情緒?想象為什么會有這種情緒?
3、你還能列舉出其他情緒嗎?(憤怒、緊張、難過、好奇、興高采烈……)。
步驟四、體驗、表現(xiàn)情緒。
1、游戲一:摸禮物。
老師今天帶來了兩個盒子。有幾件禮物送給大家,要你自己用手伸進盒子里去取。(兩個盒子,分別請兩位同學上去?。?。
(盒子一:小鴨盒子二:空的)。
體驗情緒:你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禮物嗎?——“好奇”的情緒,著急的情緒。
手伸進盒子之前——“緊張”的情緒,期待的情緒。
手觸摸到禮物時——“疑惑、緊張或害怕”的情緒,興奮的情緒。
拿出禮物時——“高興或害怕”的情緒。
邊進行教師邊采訪,此時的情緒怎樣?他們在取禮物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各種情緒。
步驟五、情景表演。
1、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所提示內容,排演心理情景劇。
課件出示提示內容:
當遇到以下情況時,你會有怎樣的情緒?會怎么做?
(1)當你的媽媽來學??茨愕臅r候。
(2)當你想去同學家玩,媽媽卻沒有同意的時候。
(3)當你考試拿到好的成績的時候。
(4)當你考試考砸了,父母批評你的時候。
(5)當你在付錢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沒帶錢的時候。
操練五分鐘左右時間,讓二至三組同學上臺表演,表演完后,老師對同學們進一步引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快樂的情緒,拋棄不好的情緒。
步驟六:引導。
情緒原來有許許多多,那么,哪一種情緒你希望經常擁有它呢?(快樂、高興等)我們也來談一談快樂的事吧!
步驟七、小結:
是啊!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關鍵就是看你如何去面對,如何讓自己保持快樂的情緒。
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只垃圾桶,知道是用來干嘛的嗎?老師希望同學們把所有的壞情緒都扔到垃圾桶里,把好情緒留在心中。最后,我們齊唱一首歌曲:《我們都是快樂的人》。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二
一、活動目的:
勞動實踐對于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很有幫助。人的責任意識、他人意識、感恩意識、參與意識等都可以通過勞動實踐來激發(fā)。勞動實踐對拓展學生的自身素質,培養(yǎng)合格公民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小學部開展“校園20分鐘勞動”的校園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衛(wèi)生、勞動”教育作為本學期重點內容之一。本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培養(yǎng)勞動技能,更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校園、關愛校園的集體主義精神,營造“人人講衛(wèi)生,人人愛勞動”的校園氛圍;達到“學生個人保潔——班級衛(wèi)生保潔——年級包干區(qū)保潔”的良好衛(wèi)生整潔狀況,在改善學校衛(wèi)生保潔狀況的同時,提高全體師生的公民素養(yǎng)。
二、領導小組:
組長:__。
副組長:__。
組員:__等。
三、勞動時間:
每周四17:00分——17:20分(下二課后),除了學校統(tǒng)一每周四下午20分勞動時間以外,各班根據(jù)自己班級保潔情況自定當天勞動次數(shù),始終保持干凈整潔的衛(wèi)生狀況。
四、具體措施:
(一)各年級責任區(qū)由年級組長統(tǒng)一分配到班,本年級組教師全部分到班級跟班進行。
(二)班級教室衛(wèi)生、門前走道、樓梯間、辦公室及包干區(qū)打掃措施和要求:
1、打掃工具要求:參與班級衛(wèi)生的同學使用學校提供的勞動工具,包干區(qū)的工具由各班班主任利用班費統(tǒng)一購買幾件,工具每次使用后要妥善保管。
2、參與的人數(shù):全班參與,班主任將全體學生分為幾部分,勞動時間分別進行教室內、門前走廊及校園包干區(qū)的打掃。
3、打掃具體要求:
(1)門前走廊、樓梯:地面潔凈,無污跡。
(2)教室內:
黑板——黑板、黑板槽擦拭干凈,不留粉塵和水漬。
講臺——講臺上無污漬,電腦、鍵盤、鼠標保持潔凈;內外無浮塵,物品擺放整齊;電腦柜里無雜物和殘留早餐等。
多媒體臺——須用干抹布擦拭,做到上面沒有浮塵,臺內干凈整齊,無雜物。
教室地面——用干凈的拖布擦拭地板,保持潔凈;無雜物、紙屑,無污漬。
教室桌椅——擺放有序,成行成列,課桌內書本、用具擺放,無紙屑、食品等雜物。教室的瓷磚墻壁——每周定人擦拭,無污漬。
衛(wèi)生角——工具擺放整齊有序,垃圾桶里的垃圾不能有垃圾,一日三倒。
(3)教師辦公室——辦公用品擺放整齊,辦公桌面干凈整潔無雜物。地面干凈教師私人用品擺放整齊有序,室內雜物清理干凈。
(三)學部各部門扎實有效推進“校園20分鐘勞動”實踐活動:
1、學生處、大隊部——針對“亂扔亂拋垃圾、不主動撿起垃圾”這些現(xiàn)狀,設計更為細化有效的教育內容及措施,讓全體學生增強保潔意識和勞動意識。增加衛(wèi)生檢查的時段,不僅每周四下午20分鐘勞動時間關注它的衛(wèi)生狀態(tài),更要加強在校各個時段的巡查,各年級師生有責任和義務做好包干區(qū)全天候的保潔工作。
2、年級組長:發(fā)揮年級組長的組織、引領作用,各年級制定年級計劃,細化落實措施,有效開展年級宣傳及教育活動,發(fā)揮年級組長的監(jiān)管作用,做到布置、檢查、反饋、調整。
3、班主任——加強重視,提高認識,認真利用班會、晨會等陣地進行宣傳。
4、全體學生——杜絕亂丟垃圾的現(xiàn)象,養(yǎng)成主動撿起垃圾的習慣。
5、大隊部——在教學樓一樓大廳設計、張貼醒目的包干區(qū)分布圖,便于每位師生明確責任區(qū)的劃分,從而起到提示作用,強化年級學生的集體意識。
6、全員參與——提高師生全員參與的意識,看見垃圾主動撿起,以及學科教師在室外活動的組織過程中,也應該提前給學生提出衛(wèi)生保潔要求,重視學生的文明習慣培養(yǎng)。
五、衛(wèi)生檢查分工:
1、教室、辦公室及樓層檢查:學部各處室領導、值周老師、大隊部自主管理崗成員。
2、包干區(qū)檢查:學生處大隊部、值周老師。
六、衛(wèi)生責任區(qū)分工原則:
1、各年級教室、辦公室、門前走廊及各年級上樓樓梯都由各年級負責。
2、學校公共區(qū)域包括飲水區(qū)、三樓平臺、大操場、中心廣場、小操場、運動場、體育館等多處公共區(qū)域,由1—6年級各班分別承擔,由年級組長分配到各班,成為各班的愛心包干區(qū),真正做到班班有分工,人人愛校園。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三
全班沉浸在《紅日》歌曲當中,邊聽邊合唱,并打節(jié)奏。
我們不少同學意志脆弱,經不起任何風險和挫折,遇上根本算不上挫折的一點點不如意就悲痛、沮喪甚至毀滅自我,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風險日漸增多,如果心理素質不健全,意志不堅強,知難而退,將不能應對社會和生活的挑戰(zhàn)。
同學們,但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困難時,我們應當怎樣應對呢先讓我們來看看歷史上一些名人是怎樣應對挫折的,我們從中來學習。
1、學生講故事《司馬遷》、奧斯忒洛夫斯基、愛迪生、凡爾納,再請同學來總結:堅強的毅力,堅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精神,崇高的夢想,是戰(zhàn)勝一切的困難和挫折的法寶,是成就事業(yè)的保證。
2、把學生應對挫折的反應方式舉例。
活動:訪問——聽了以上故事,請同學來談談感想,(注意篩選班里遇到困難挫折知難而退、情緒低落久久不能回到學習狀態(tài)的學生)其中穿插某學生的成功對待挫折的經驗。
小結:活動中提到用名人名言的激勵方式讓自我成功應對挫折,還能夠用很多對待挫折可行易行的方法,挫折并不可怕!
活動:詩朗誦,討論詩中涵義。
精神家園若顯荒涼就該請雨露陽光耕去荒蕪耘出期望昨日是霧,
今日是船明天是岸應讓今日的船沖出昨日的霧駛向明天的岸。
問題:到底怎樣“沖出昨日的霧駛向明天的岸”
舉一些對待挫折的方法,在利用群體的力量,群策群力想一些可行的辦法。
互贈格言活動,彼此共勉。
活動:小組詩朗誦《在春光里播種期望》。
放下沉甸甸的種子,不時把你精心澆灌。驅散幾多的困惑,收獲幾多的歡樂。栽下壯實的喬木樹,常把你倍加呵護。暢想著繁花綴枝,放飛歡騰的云雀。一粒珍珠落到了花蕊,別了飛向天堂的夢想。五月的泥土浸潤著花香,珍珠飛灑出甜蜜的歌。春風拂面沐浴情,手擎兩片濃濃的晾蔭。放眼繽紛桃李,滿園一片祥和。
欣賞歌曲《夢想》。
反饋:
1、假如你再次遇到挫折,你會以怎樣的態(tài)度、心境去應對。
2、如果你制定了不切合實際的目標,結果會怎樣呢。
3、如果你每一天都很勤奮,但成績似乎不怎樣如意,你該怎樣辦呢。
4、如果教師和同學誤解了你,你該怎樣辦呢。
當我們遇到某次考試失敗,班干部落選,沒有評上“三好學生”,受到家長的批評,朋友之間的誤會,意外刺激等挫折時候,應辨證思考問題,變挫折為動力,敢于摔交的孩子會先走路只要我們迎難而上,就必須能“駛向明天的岸!”
活動在《紅日》嘹亮、激昂的歌聲中結束。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四
(一)通過聆聽和演唱,感受音樂的不同情緒,學習表現(xiàn)樂曲的不同情緒。
(二)能用線條或動作表現(xiàn)自己聽到的音樂。
教學重難點:感受音樂表達的不同情緒。
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現(xiàn)樂曲的音樂情緒。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通過參觀音樂小屋的形式引入新課,復習演唱歌曲《嗩吶配喇叭》,從歌曲中的樂器引出簫的介紹。
(二)新歌教學:
1介紹吹管樂器簫并聆聽簫的音色,引出歌曲《簫》。
2初聽歌曲,理解歌曲含義。
3復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及旋律特點。
4再聽歌曲,學生輕聲跟唱歌詞,進一步熟悉旋律并找找難點樂句。
5解決歌曲的難點,并跟琴完整演唱歌曲,基本解決音準節(jié)奏問題。
6教師范唱,學生模仿吹簫的動作隨音樂節(jié)奏律動,體會歌曲輕柔優(yōu)美的特點。
7學生跟音樂伴奏有感情地演唱表現(xiàn)歌曲。
(三)欣賞《單簧管波爾卡》。
1從樂器簫導入介紹單簧管。
2初聽樂曲片段,說說情緒特點,然后引出樂曲名稱并簡介波爾卡。
3分段欣賞,聆聽樂曲的兩個主題樂段,聽后用線條和動作表現(xiàn)兩個主題樂段的音樂特點。
4完整欣賞樂曲,根據(jù)音樂的變化用簡單的動作表現(xiàn),初步了解樂曲的段落特點。
5以舞會的形式,讓學生再次體驗波爾卡舞蹈歡快跳躍的特性。
(四)主題拓展。
以參觀器樂收藏室的形式,介紹各種中外樂器,激發(fā)學生興趣,開闊學生眼界。
(五)小結下課。
課堂小結。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五
1、引導幼兒參加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培養(yǎng)他們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嘗試,初步掌握涂刷、印章的技能及合理布局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關心他人及共同協(xié)作的能力。
4、促進幼兒手臂大、小肌肉群的發(fā)展。
活動準備】。
1、場景:一間還待粉刷的房子(大紙板盒做),旁邊有欄桿、樹等布景。
2、內裝黃色顏料塑料小桶、底紋筆若干(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
3、裝有紅、藍顏料的小碟、印章若干(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
4、事先請一位教師扮貓姨。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激發(fā)幼兒興趣。
教師導語:“貓阿姨蓋了一間新房,我們一起去參觀新房吧!”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去參觀貓阿姨的新房,發(fā)現(xiàn)貓阿姨的新房還沒有裝修好,激發(fā)幼兒幫助貓阿姨的愿望。
二、幼兒幫貓阿姨刷墻,通過嘗試引導幼兒掌握涂刷的技能。
1、教師導語:“請小朋友每人提一個小桶,試著用刷子幫貓阿姨在墻上刷上漂亮的色?!?/p>
2、教師與幼兒共同進行涂刷活動,并注意觀察幼兒涂刷情況。
3、通過觀察、比較,引導幼兒知道涂刷時手臂擺動的幅度要大,空白的地方都要涂上顏色,這樣涂刷起來才又快又好。
4、幼兒用最佳方式繼續(xù)涂刷。
三、請貓阿姨評價,提出新要求,給房子裝飾。
1、教師導語:“貓阿姨房子刷好了,你看滿意嗎?”貓阿姨給予肯定后提出新要求:“如果在墻印上一些圖案那就更好了?!?/p>
2、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導語:“請你們每人選一種印章,任意蘸一種顏料在墻上印各種花的圖案?!?/p>
3、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布局,提醒幼兒合理布局。注意與同伴交換位置,使顏色分布均勻合理。
四、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共同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請貓阿姨給予評價。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六
經過這次主題班會,使學生能夠體諒父母,能縮短與父母的心理距離,學會如何與父母溝通,真正走近父母。
調查問卷、課件制作
討論法,說說、議議。
一.課前填寫調查問卷
發(fā)一紙條,調查學生與自我父母的關系,不需寫名字,請真實填寫。
a親密b比較緊張c疏遠和一般
填完立刻收齊,統(tǒng)計。
二.根據(jù)課前統(tǒng)計情景,
導入:是誰,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是誰,呵護我們、保護我們、照顧我們是我們的父母!可是,此刻你是否覺得父母和你們的距離已經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經沒有了親密感今日,就讓我們來學習如何走近父母。
三.出示一些圖片
1.不顧父母勸阻,長時間上網(wǎng),荒廢功課;
2.放學遲遲不愿回家,貪玩。
3.經?!办译娫捴唷?/p>
如果你有以上情景,父母會如何懲罰自我請同學們講講并說說被懲罰后的感受。
被父母懲罰,責罵,或者打,你會覺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讓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七
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青春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使其懂得自尊、自愛、自重、自強,形成一定的身心自我調控能力,能適應身心的變化。
1、通過講解或閱讀,使學生認識情緒的內涵與類型,了解中學生情緒發(fā)展的特點,認識青春期情緒發(fā)展中的特殊現(xiàn)象。
2、通過自我情緒分析,使學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狀態(tài),掌握情緒健康標準,使其學會情緒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培養(yǎng)積極情緒,改變消極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中學生情緒發(fā)展的特點。
課型及授課方式:
講授課、講授與訓練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講讀(教師講解,學生閱讀)。
1、明確什么是情緒?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當我們與人或事打交道時,總會產生一定的態(tài)度,如喜、怒、哀、樂都是我們對客觀物所形成的一種態(tài)度上的體驗,這種體驗,心理學上稱之為情緒。
2、情緒在交際中的作用。
(1)情緒與認識的關系;情緒由認識而產生,它比認識更具體,更真切,更強烈。
(2)情緒在現(xiàn)實交往中的巨大作用。
(3)情緒能讓人互相了解,彼此其鳴,傳遞交際的信息,是人建立相互關系的紐帶。
3、情緒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
(1)孔子認為,人有七情:即喜、怒、哀、懼、愛、惡、欲。
(2)宋代名醫(yī)陳無擇的七情說:即喜、怒、憂、思、悲、恐、驚,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情緒分類法。
(3)今天,按強度和穩(wěn)定性不同,分為三種形式:心境、熱情、激情。
4、情緒的特點及不同類型。
(1)情緒肉格性的特征;
(2)按復雜性,情緒可分為簡單情緒和復雜情緒;
(3)按所起作用情緒分為增力性情緒和減力性情緒;
(4)按強度不同可分為強弱兩種狀態(tài);
(5)按性質不同分為肯定情緒和否定情緒。
5、中學生的情緒特點。
(1)沒有擺脫兩極性,煩躁不安是其情緒的主旋律;
(2)中學生情緒更復雜,一方面,情緒的延續(xù)性增加了;另一方面,情緒也帶上了文飾的內隱的曲折的性質。
二、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進行自我情緒分析。
三、訓練:
要想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關鍵在于掌握情緒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一方面培養(yǎng)積極的情緒,另一方面把消極的情緒引導和調節(jié)到積極的方面來。
四、全課小結。
喜、怒、哀、樂構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七彩畫卷。在生活中人的情緒是復雜多樣的,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情緒世界同樣是復雜多變,豐富多彩的。我們的情緒無論具有怎樣的特點,始終都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既可以起到增強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減弱的作用,關鍵在于如何調節(jié)和利用。因此,我們每一個中學生要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努力培養(yǎng)積極的情緒,使消極的情緒向積極的方面轉化,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五、作業(yè)。
結合自身情緒的特點,談一談不同的情緒在學習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八
二、題目。
我勞動我光榮。
三、活動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意識。
2.使學生明白勞動光榮、不勞動是可恥的行為。
四、活動準備。
歌曲《小喜鵲,小蜜蜂》《鄉(xiāng)間小路》,故事《得過且過》,小品《起床》,詩歌《晚歸》。
五、活動過程。
(一)身邊的實例引起話題。
導入:同學們,前幾天發(fā)生了一件事,應該引起同學們的思考。有一天,老師看到班里的地面臟了,就叫一名同學把地掃了,誰知這位同學卻說:“我才不干呢,怎么老叫我干這活呀?”
聽了這件事,你們有什么想法?學生自由發(fā)言?!段覄趧游夜鈽s》主題班會現(xiàn)在開始。
(二)合唱歌曲。
全班齊聲合唱歌曲《勞動最光榮》。
(三)學生講身邊勞動的故事。
1.請同學講自己勞動的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講自己看見的周圍勞動的故事。
3.教師小結:是啊,在我們身邊,在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勞動的例子,沒有勞動就沒有多姿多彩的世界。
4.聽詩朗誦《晚歸》,欣賞歌曲《鄉(xiāng)間小路》。
天邊最后一縷霞光,在無邊的大地上留下一片蒼茫。孤獨的車行駛在路上,發(fā)出隆隆的聲響。前方有螢火閃爍,那是誰家的燈光,把晚歸的人盼望。勞累一天的人,難得享受這時光。怕驚擾了天邊的月,怕驚擾了熟睡的星,還有前方的燈光。
5.每當唱起這首時,我們就想起農民伯伯勞動歸來,小伙伴放?;丶业那榫?,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辛勤地勞動著,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才是光榮的。
(四)小品表演、播放歌曲《起床》。
曉曉早上起來自己的事自己做;明明卻是媽媽幫助疊被、穿衣……。
1.小品中的做得對嗎?那么,哪些事情做得不對呢?
大家討論:誰來說說明明哪些事情做得不對?
(五)故事《得過且過》。
寒號鳥每天就知道玩,不壘窩,最后凍死了。這個的故事告訴我們,就連黃鸝鳥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何況作為21世紀的新時代的學生,是不是更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我們應該向黃鸝學習,不應該學習寒號鳥。
教師小結:勞動光榮,不勞動可恥。
(六)勞動技能大比拼,評選各種勞動能手。
1.學生的自理能力比賽:每小組選5名同學參加整理書包、系鞋帶、穿衣服、系紅領巾比賽。
2.表揚優(yōu)勝選手,推選3~4名最能干的選手介紹經驗,其他的學生談感受。
(七)倡議書。
班長宣讀“我勞動我光榮”的倡議書。
六、活動延伸。
讓同學們每周記錄自己的勞動成果和心得。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九
【重點】追求與挫折的辯證關系。
【難點】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自我,建立起正確的“挫折觀”。
一、導人:播放“命運交響曲”簡介貝多芬的追求與挫折。
二、講授新課。
1、了解關于"追求與挫折"的基本知識:
1.提問: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電腦幻燈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追求是指用積極的行動,爭取實現(xiàn)某個目標;挫折是指人們在造求某種目標的活動中,遇到干擾、障礙,遭受到損失或失敗時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2、追求與挫折的關系。
1.觀看錄像:"我們的桑蘭"(帶著問題觀看思考)。
3.出示電腦幻燈片一-成長必須追求:挫折往往會伴隨著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3、面對挫折。
1.觀看錄像"同學的故事"。
2.小記者談采訪感受。
3.電腦幻燈出示:對我們的啟示"追求往往隨著挫折的戰(zhàn)勝而實現(xiàn)"。
4、挫折的影響。
1、配樂幻燈"一封沒有發(fā)出的信"。
2.討論寫信人遇到什么挫折?帶給她什么影響?如何幫助她擺脫消極的影響?
3.配樂幻燈一一當今的愛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4.為"挫折"作新的詮釋。
5、總結升華。
1.電腦幻燈:"首席科學家"一一嚴純華。
2.小結全課。
1.電腦幻燈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戰(zhàn)勝挫折!不斷追求,挑戰(zhàn)挫折!
十電腦幻燈一一歌曲"未來的未來"。
3.伴隨著歌聲,滾動播放。
課后作業(yè)。
作文:"心靈的撞擊"一一記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重點:遇到挫折時的想法、采取的對策、產生的影響)。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十
師: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的一開始老師要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學生答:春季)。
那春天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在《春天在哪里》的歌聲中去尋找春天,看看是是和大家想象的春天一樣呢。(播放音樂)。
學生用詞語,句子來描述春天。
教師小結:剛才大家說的都非常好,用大家的話概括春天就是: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陽光明媚,鳥語花香,到處都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2、引導學生對古詩新唱的認識。
學生舉例。讓學生分別朗誦學過的古詩。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學唱這首根據(jù)家喻戶曉的唐詩改編的歌曲——《春曉》。
二、古詩新唱《春曉》。
(一)聽賞歌曲。
1、初次欣賞童聲合唱《春曉》(播放音樂)。
提出欣賞要求:在這首歌曲里面,你覺得與平常學過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樣呢?
2、帶著問題再次聽賞《春曉》感受音樂與古詩的完美結合。
(二)按節(jié)奏朗誦古詩。
1、教師領讀,學生模仿。
2、小組練習,教師巡視。
(三)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旋律,學生可用“嗚”哼唱旋律。(要求:隨節(jié)奏晃動身體,感受節(jié)奏的平穩(wěn),速度要徐緩,曲調要流暢、柔美)。
2、難點解決:
(1)感受歌曲第二樂段音樂,引導學生感受旋律如春風輕輕吹拂。發(fā)“嗚”哼唱旋律。學生模仿,教師示范。
(2)加入古詩朗誦。
(3)結尾句的學習,自由延長,聲音越來越弱,切分節(jié)奏表現(xiàn)回味無窮,意猶未盡的感覺。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3、歌曲中加入動作豐富表演。
加入動作:聽、搖頭。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聽)。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搖頭)。
共同演唱歌曲《春曉》并加入動作。
4、合伴奏演唱,加動作,分配演唱角色。
(四)、古詩新唱(舉一反三)。
任選一首符合該旋律意境的五言絕句進行演唱練習。小組比賽。
三、總結歸納。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十一
全班沉浸在《紅日》歌曲當中,邊聽邊合唱,并打節(jié)奏。
我們不少同學意志脆弱,經不起任何風險和挫折,遇上根本算不上挫折的一點點不如意就悲痛、沮喪甚至毀滅自我,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風險日漸增多,如果心理素質不健全,意志不堅強,知難而退,將不能應對社會和生活的挑戰(zhàn)。
同學們,但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困難時,我們應當怎樣應對呢先讓我們來看看歷史上一些名人是怎樣應對挫折的,我們從中來學習。
1、學生講故事《司馬遷》、奧斯忒洛夫斯基、愛迪生、凡爾納,再請同學來總結:堅強的毅力,堅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精神,崇高的夢想,是戰(zhàn)勝一切的困難和挫折的法寶,是成就事業(yè)的保證。
2、把學生應對挫折的反應方式舉例。
活動:訪問——聽了以上故事,請同學來談談感想,(注意篩選班里遇到困難挫折知難而退、情緒低落久久不能回到學習狀態(tài)的學生)其中穿插某學生的成功對待挫折的經驗。
小結:活動中提到用名人名言的激勵方式讓自我成功應對挫折,還能夠用很多對待挫折可行易行的方法,挫折并不可怕!
活動:詩朗誦,討論詩中涵義。
精神家園若顯荒涼就該請雨露陽光耕去荒蕪耘出期望昨日是霧,
今日是船明天是岸應讓今日的船沖出昨日的霧駛向明天的岸。
問題:到底怎樣“沖出昨日的霧駛向明天的岸”
舉一些對待挫折的方法,在利用群體的力量,群策群力想一些可行的辦法。
互贈格言活動,彼此共勉。
活動:小組詩朗誦《在春光里播種期望》。
放下沉甸甸的種子,不時把你精心澆灌。驅散幾多的困惑,收獲幾多的歡樂。栽下壯實的喬木樹,常把你倍加呵護。暢想著繁花綴枝,放飛歡騰的云雀。一粒珍珠落到了花蕊,別了飛向天堂的夢想。五月的泥土浸潤著花香,珍珠飛灑出甜蜜的歌。春風拂面沐浴情,手擎兩片濃濃的晾蔭。放眼繽紛桃李,滿園一片祥和。
欣賞歌曲《夢想》。
反饋:
1、假如你再次遇到挫折,你會以怎樣的態(tài)度、心境去應對。
2、如果你制定了不切合實際的目標,結果會怎樣呢。
3、如果你每一天都很勤奮,但成績似乎不怎樣如意,你該怎樣辦呢。
4、如果教師和同學誤解了你,你該怎樣辦呢。
當我們遇到某次考試失敗,班干部落選,沒有評上“三好學生”,受到家長的批評,朋友之間的誤會,意外刺激等挫折時候,應辨證思考問題,變挫折為動力,敢于摔交的孩子會先走路只要我們迎難而上,就必須能“駛向明天的岸!”
活動在《紅日》嘹亮、激昂的歌聲中結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十二
1、讓學生知道在學生習和生活中常常會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
2、初步掌握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挫折的能力。
3、每個人都應該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正確對待挫折,用勇于挑戰(zhàn)自我的勇氣和毅力戰(zhàn)勝挫折,取得成功。
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準備中學生跳樓事件的報道材料。
一、用實例引導思考。
1、老師帶著同情、惋惜的感情講述兩個小故事。
a。本市某中學生的一位高年級學生,頭天下午放學生時,告訴老老師有人欺負他。老老師說“知道了”,沒當場解決。第二天該生便在自家跳樓身亡。事后,家長、老老師在日記中了解到他是因常受別人欺負想不開而尋短見。
b。一所農村中學生的低年級學生,因長期完不成作業(yè),受到老老師批評,放學生回家用紅領巾把自己系在門柄上勒死。
2、引導學生圍繞下列問題思考:
(1)兩名學生的死給家庭、社會帶來了什么?
(2)他們的死都和哪些因素有關?
(3)如果你是老老師,在對待學生時會不會有稍微的疏忽和冷漠?
(4)兩名自殺的學生都有一種怎樣的心理?這種心理狀態(tài)健康嗎?
3、全班交流。
4、老師小結。
二、拿鏡子照自己。
1、老師引導學生用下列情形對照自己。
(1)當家長批評或者責罵自己時自己有怎樣的表現(xiàn)?
(2)當老老師對你的態(tài)度稍微有一點冷漠自己有怎樣的表現(xiàn)?
(3)當你遇到其他方面的壓力或困難時,你有怎樣的表現(xiàn)?
2、學生交流。
3、點撥。
三、看錄象激起興趣。
1、播放錄象。
2、學生閱讀材料。
3、學生討論。
四、揭短會經受磨難學生自愿上臺接受揭短,其他學生從長相、穿衣、習慣、為人處事、學生習、紀律等方面。
五、寫感受。
小結:現(xiàn)實和未來都要求人們從中學生會認知,學生會做事,學生會共同生活,學生會生存。這些都與人的心理品質有關??梢哉f,如果沒有較高的心理素質,就很難適應21世紀的激烈競爭。另外,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進步和發(fā)展也使得中學生生的心理健康面臨著更多更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對學生校培養(yǎng)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十三
二、技術:人的本質構成。
三、技術與人文的原始關聯(lián)(一):語言。
四、技術與人文的原始關聯(lián)(二):時間。
五、技藝與人文:匠心。
人文學科(humanities)字面上自然首先是一種學術分科,以別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但人文學科又不只是一種學術分科dd如果那樣的話,它就可以簡單地歸入社會科學的行列,就像中國目前的學術管理體制所做的那樣dd而且首先不是一種學術分科。人文學科首先著眼的是對于“人”的“培養(yǎng)”,是對于“理想的人”、“完全的人”、“最具人性的人”,一句話,“自由的人”的“培養(yǎng)”,這樣的人(性)被稱為humanitas,對這樣的人的培養(yǎng)希臘時代稱為paedeia(英文教育學pedagogics和pedagogy一詞來源于此)。從paedeia到humanitas再到humanities,其間貫穿的是理想人性的觀念,即人的理念。所以,人文學科的精神實質是樹立和培育人的理念,至于通過什么途徑,學習什么知識內容,還在其次。或者說,學習什么知識內容、通過什么方式來學習,都取決于有什么樣的“人的理念”。
如果說“人文學科”的內容取決于“人的理念”,那么“人的理念”又如何規(guī)定和選取?一般來說,應該做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人是理想的人,看法很多,似乎具有某種相對性和多樣性。是否基于不同的人文理念可以造成不同的人文學科呢?如果我們準備把人培養(yǎng)成聽話合用的工具,培養(yǎng)成大工業(yè)流水線上的`螺絲釘或者有專長和技藝的專家,那么也存在一個相應的人文學科嗎?事實當然不是這樣。
人文學科具有某種歷史的延續(xù)性,關于理想人性的概念也存在著歷史的繼承性。在這里,多樣性總是服務于統(tǒng)一性。教養(yǎng)和文化、智慧和德性、理解力和批判力這些一般認同的理想人性,總是與語言的理解和運用、古老文化傳統(tǒng)的認同、以及審美能力和理性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聯(lián)系在一起,語言、文學、藝術、邏輯、歷史、哲學總是被看成是人文學科的基本學科。今天,人文學科總是能夠相對的與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區(qū)分開來。
這同時也意味著,關于人的理念有著歷史的連續(xù)性和統(tǒng)一性。在這種連續(xù)性和統(tǒng)一性中,希臘人的“自由人”概念貫穿始終。理想的人是自由的人,或者說,“自由”是人之所以為人所最后持守的東西。一切人的價值、尊嚴、理想、美德,都建立在人的自由之上。
自由。
[1][2][3][4][5][6]。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十四
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是社會文化的兩個重要方面。1959年,英國著名學者c。p。斯諾在劍橋大學演講中提出,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由于科學家與人文學者在教育背景、學科訓練、研究對象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等諸多方面的差異,他們關于文化的基本理念和價值判斷經常處于相互對立的位置,并且還相互鄙視、甚至不屑于去嘗試理解對方的立場。這一現(xiàn)象被稱為“斯諾命題”。斯諾認為兩種文化的分裂必然會妨礙社會發(fā)展和個人成長。
一、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概念。
科學文化是指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各種科學成果與財富的總和,大致可劃分為物質、規(guī)范、精神三個基本層次。物質文化是指科學文化的物質,主要是科學能夠被人類所利用其改造世界的物質成果。科學的規(guī)范文化是科學文化的服務中介,包括科學的倫理規(guī)范、科學的法律規(guī)范和科學的政治、組織規(guī)范??茖W的精神文化主要是指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方式。科學文化是關于客觀物質世界的,它所追求的目標主要是研究、認識與掌握客觀事物及其本質與規(guī)律的,是求真,研究“是什么”的問題。
人文文化是人類對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體認和追求的結晶,它關注對象是“人”,而人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統(tǒng)強烈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是人作為社會存在物的特征。人文文化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人的主體性,側重于人類生存意義、方式與價值的關懷與維護;其文化體系的主體內容是人文學科知識體系及體現(xiàn)人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價值理性、精神境界的價值觀念體系。人文文化是關于精神世界的,它所追求的目標主要是滿足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滿足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終極關懷,是求善,研究這個世界“應該是什么”的問題。
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交融,實質是真與善的交融。李政道博士曾深刻指出二者的關系: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個面。它們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和普遍性??茖W文化的本質是求真,但是科學文化本身并不能保證科技發(fā)展的方向是正確的,造福于人類和社會,引導這一發(fā)展方向的是人文文化。人文文化本身也不能保證其發(fā)展的基礎一定是正確的,一定能造福于人類和社會,保證這一基礎正確的是科學文化。因此我們可以說,人文文化是科學文化的導向,科學文化是人文文化的基礎,兩種文化之間有著一定的融合性。
二、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融合的依據(jù)及時代意義。
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的腳步不斷前進,在相互融合中共同發(fā)展,相互交織,彼此促進。我們既可以找到兩種文化融合的依據(jù),也可以看到其時代意義。
(一)兩種文化融合的依據(jù)。
首先,在理論層面上,馬克思主義哲學講到:世界上的每一個事物或現(xiàn)象都同其他事物或現(xiàn)象相互聯(lián)系著,沒有絕對孤立的東西。任何事物的存在和運動都在于它內部結構要素之間的某種特定的聯(lián)系及其運動,都在于它同周圍其他事物的一定聯(lián)系、相互作用及其變化。離開了聯(lián)系便沒有事物的存在和運動。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聯(lián)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這是二者存在聯(lián)系最有力的理論依據(jù)。事物間的相互聯(lián)系才能產生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在全球化大的時代背景下,推動的不僅僅是國內外的合作與共進,對于國內社會來說,更是各個領域和各種文化的交融互補,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兩者都不可孤立的存在,對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來講,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共同推動著社會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豐富人們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
其次,在歷史層面,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曾實現(xiàn)了黃金般的聯(lián)姻。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了被神學禁錮的思想,通過理性主義恢復了人的尊嚴,既為科學也為人文的發(fā)展開拓了道路。在這一時期所產生的許多科學、文學巨匠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人文與科學的融合。愛因斯坦曾說過:“馬赫曾經以其歷史的、批判的著作,對我們這一代自然科學家起過巨大的影響”正是在馬赫的哲學思想影響下,他創(chuàng)立了相對論。牛頓是人類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著名畫家達?芬奇,同時也是一位以醫(yī)學和生物學著稱的科學家。這些例子證明當時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融合之深。
再次,在現(xiàn)實層面,越來越需要各種力量鏈接交錯發(fā)揮合力來更好的推動整個人類和諧發(fā)展,就兩種文化而言,它們是彼此需要和相互滲透的。第一,兩種文化彼此需要。人文文化需要科學文化,為了克服傳統(tǒng)思維的隨意性、模糊性,必須將科學的思維方式納入人文文化中,以增加人文知識的確實性和實在感。同時,科學文化也需要人文文化??茖W技術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貽害人類??茖W技術這把鑰匙,既可以開啟天堂之門,也可以開啟地獄之門??茖W的健康發(fā)展需要人文關懷,科學要被賦予道德力量才能保證科學的善?,F(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遭遇了一系列綜合性問題如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迫切需要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密切結合,相互協(xié)作,開展跨學科的綜合研究。第二,兩種文化相互滲透。科學文化向人文文化的滲透表現(xiàn)為:科學的方法被應用于研究人文現(xiàn)象,人文文化領域也力圖運用科學研究的方法。人文文化向科學文化的滲透表現(xiàn)為:科學日益喚醒其內在的人性覺悟,在科學的視野中越來越重視科學活動及其成就對于人類的利弊功過,從而將科學的興衰與人類的發(fā)展緊密地結合起來??寺〖夹g的發(fā)展無疑是科技的又一次強勁的飛躍,與此同時也會引發(fā)一些倫理和社會問題。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不僅從生理上分析人體的病狀,而且從心理上尋找病因,在治療手段上綜合運用科學手段和人文手段。
(二)兩種文化融合的時代意義。
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具有理論和現(xiàn)實上的雙重意義。從理論上看,使得物的尺度與人的尺度達成了某種和諧統(tǒng)一。對世界的認識及其成就,不僅從科學出發(fā),判別其對錯,更要看其能否符合人的“需要”使得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曰益走向“真理論”與“價值論”的有機統(tǒng)一,這是兩種文化融合在理論上最為深刻的意義。從實踐上看,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促進了社會沿著健康的軌道發(fā)展。隨著“全球問題”的出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日益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這表明,社會的發(fā)展是一個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的過程。要實現(xiàn)這一發(fā)展,不僅要依賴物質基礎還要注意發(fā)展過程中人文價值追求。因此,兩種文化的融合可以使人類在發(fā)展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同時,熱切關注全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等問題,從而為實現(xiàn)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的和諧,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注重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融合,對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快速健康發(fā)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們重視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傳承人文文化,營造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文化氛圍,推動社會向富裕、文明、科學、民主的方向發(fā)展。
三、促進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融合的措施。
科學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一個必要手段。在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道路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科學的負面影響也層出不窮,使人類生存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茖W的發(fā)展呼喚人文關懷,同樣人文的發(fā)展也離不開科學的支持。從某種程度上說,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彼此間存在的差異,使得兩種文化的互補及其相互整合顯得更加必要。所以,如何促使兩種文化融合,對于人們更加清晰的認識兩種文化的互補作用,以及促進人和社會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
(一)更新觀念,認清兩種文化的交融點。
要整合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關系,實現(xiàn)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統(tǒng)一和融合,首先就應該從更新觀念入手,努力改變人們或者只重視科學文化,或者只重視人文文化的偏激態(tài)度,尤其重要的是使自然科學家與人文社會科學家之間進一步溝通。試想,如果作為科學文化主體的自然科學家和作為人文文化主體的人文社會科學家之間都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溝通和交流,從何談起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統(tǒng)一和融合?研究兩種文化科學家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對于兩種文化的融合起著前導性作用,只有通過加強自然科學家與人文社會科學家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提倡自然科學家應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人文社會科學家應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學知識,才能為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統(tǒng)一和融合打好基礎,共同促進兩種文化的進_步融合。
(二)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利用兩者融合的契合點。
科學文化的弘揚恢復了理性,人文文化的倡導樹立了人的尊嚴,在這種大背景下,作為中國特色的科學文化要形成融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于一體的現(xiàn)代科學文化,并以人文文化來引導科學文化的健康發(fā)展。從一定意義上說,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統(tǒng)一和融合的可能性就在于兩者都是富含人性的。顯而易見,人文文化因其關注人、重視人的價值而被認為富含人性。科學文化作為一種一種人的活動,終究是為人類的發(fā)展進步服務的。如此,我們也能清晰地體察到科學技術的人性因素及其價值意蘊。進一步分析,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統(tǒng)一和融合的可能性不僅在于兩者都富含人性,也在于它們對人性的理解都有自己的貢獻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在對人性的理解上都有各自的貢獻,也都有自己的缺陷,兩者統(tǒng)一和融合的目的就在于達成人性的完滿實現(xiàn)。
總體而言,人類生存和發(fā)展要面臨和處理兩層關系,即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前者需要人文文化的導引,后者需要科學文化的支撐。從這種意義上說,人類是在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共同推動下前進和發(fā)展的。因此,把堅持以人為本當作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融合的最佳契合點,正是因為以人為本既是建設人文文化的價值指導原則,也是建設科學文化的價值指導原則。
世界各國的發(fā)展歷史證明,國家發(fā)展和民族振興,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良好的公民素質無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潛力的因素。因此,我們必須從國家長遠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深刻認識提高公民素質的重要意義。當然,提高公民素質最重要的就是從教育抓起,尤其是學校教育,把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努力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提高科學素養(yǎng),讓現(xiàn)代科學文化的理念滲透到大眾文化的方方面面,融化到全體社會成員的素質之中;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堅持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是我國推進和諧文化和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性課題。從學校教育角度來說,關鍵在于加強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兼顧學習??茖W教人如何做事,人文教人如何做人,這樣才使得學校能夠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既會做事又會做人的德才兼?zhèn)淙瞬拧?/p>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十五
必要藝術是人們進行情感與思想表達的一種方式,可以豐富人們的生活,提高人們的情趣。其中,鋼琴就是一個有效的藝術方式。而我們通過有效的方式來進行鋼琴教學,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思想情感。原因在于,鋼琴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學習與必要的鋼琴演奏是將人們在生活中的情感與思想進行有效藝術表達的方式,是對于人在生活中情感的充分發(fā)掘,集中性的表現(xiàn)出來鋼琴的深厚底蘊與文化價值。因此,我們需要對于鋼琴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與情感教育的意義、方法問題進行科學的研究與分析工作,使得我們有效的進行鋼琴教學,更好的表達出、挖掘出人心中豐富的情感與對藝術審美的方式。
對于鋼琴教學來講,通過有效性的方式對于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與審美教育有利于充分的挖掘人心中的情感與審美,使得他們在鋼琴教學中進行更好的生活體驗,即更好的挖掘美、體驗美、追求美、表達美、使得自己的思想境界與精神追求得到提升。對于鋼琴教學本身來講,進行必要的審美教育與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鋼琴課的質量與水平,使得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充滿樂趣與思想的課程中進行鋼琴知識的學習、鋼琴演奏技巧的提高,在一種享受性的教學中獲得情感的愉悅與靈魂的寄托,最終使得鋼琴教學的作用得到升華1。
(一)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進行必要審美與情感滲透。
我們需要加強對于學生的指導進行教學中的情感與審美滲透。在鋼琴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提高學生鋼琴理論知識與演奏的能力,獲得巨大的演奏收益,更為重要的是需要充分的應用好有效性的方式使得學生在進行學習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尤其是思想與情感中的不足,全面提高他們的思想境界與審美水平,最終使得他們在鋼琴中獲得心靈的解放與精神的愉悅。而進行有效的情感教育與審美教育就是對于這一點充分的體現(xiàn)。具體來講,第一,教師需要自己對于鋼琴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與演奏技巧進行全面性的研究與分析,使得自己的水平達到一種很高的境界,充分在教學中進行演示,使得學生以自己的模板來進行鋼琴理論知識與鋼琴演奏技藝的模仿與學習,并且在具體的學習中進行自己對于這些知識與技能的理解,最終形成他們自己的演奏風格2。第二,鋼琴教師需要自己兢兢業(yè)業(yè)、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以真摯的情感與靈活性的語言表達對于學生的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充分使得理論知識與實踐演奏進行結合,提高學生對于鋼琴教學中內容的理解水平與應用的能力,提升他們的思想與情感。比如:我們以貝多芬、柴可夫斯基、肖邦的一些作品為例子進行具體的說明。鋼琴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使得學生充分對于三人鋼琴演奏的特點與風格進行學習,尤其是需要進行充分的對比,然后在具體的作品演奏中使得學生進行深刻的領會。如:貝多芬的作品往往具有英雄主義氣概,具有瀟灑的旋律與明快的節(jié)奏。而肖邦的作品具有如詩如畫的特點,非常注意演奏手法的靈活多變,使得聽者置身于一種如夢如幻的情境中,進行充分的情感升華與藝術審美。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具有神圣莊嚴的特點,仿佛使得聽者感覺嚴肅宏達的場景就在眼前。因此,教師通過這種具體的作品對于學生進行教學,并且使得學生在學習與演奏模仿中加入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進行情感與審美的充分融合,會使得這些作品的價值被充分挖掘,最終會使得鋼琴教學具有人性化、豐富化、生活化的特點3。
(二)提升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與審美。
我們需要提升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與審美。具體來講,鋼琴教師自己需要對于鋼琴教學進行清晰的定位,更加準確靈活的掌握好鋼琴教學的最終目標。通過學習鋼琴理論、掌握鋼琴演奏的技巧等等是鋼琴教學外在的東西,充分把鋼琴作品中作者的情感進行宣泄、思想進行表達,最終使得人們思考、覺悟,進行心靈的感動、情感的豐富、靈魂的洗禮才是其最終目標。因此,鋼琴教師需要進行必要的情感教育與審美教育。比如:第一,引導學生充分挖掘作品中作者的中心思想、通過有效的'演奏使得自己與作品的作者進行跨越時空的情感交流,形成共鳴,充分獲得情感體驗。第二,鋼琴教師需要使得學生對于鋼琴中理論知識進行充分學習、思考。如:作品的題材、音節(jié)的變化、音樂符號的表達、作品中思想的展現(xiàn)等等,最終使得自己的鋼琴理論素養(yǎng)得到提高,在今后的鋼琴演奏中可以進行更好的學習,提高演奏的技巧,并且能夠進行作品思想的充分表達,最終獲得情感體驗,給予聽者充分的審美感覺,獲得心靈的寄托4。第三,現(xiàn)代化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對于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水平發(fā)揮出了重要的作用。比如:網(wǎng)絡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等可以使得學生應用這些方式通過圖片、聲音、視頻等方式進行全方位鋼琴知識的學習與鋼琴演奏的欣賞,充分進行作品的審美與情感體驗,為自己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而對于鋼琴教學本身來講,現(xiàn)代化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得以往較為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被替代,有效性、直觀性、靈活性、多樣性的教學模式形成,使得學生可以進行直觀性與形象化的知識學習,更好進行鋼琴教學中鋼琴作品表達思想的領會5。
三、結論。
對于鋼琴教學中審美教育與情感教育問題進行研究與分析,有利于鋼琴教師更好的應用審美教育與情感教育方式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水平,也使得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進行鋼琴知識的學習、鋼琴演奏技巧的掌握、鋼琴作品中思想的領會,全面提高他們的思想境界。
注釋:
1.張海霖.淺談鋼琴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與情感教育[j].大眾文藝,,15:249.
2.楊小凱.論音樂的“審美”教育與“實踐”教育在鋼琴教學中的體現(xiàn)[d].西安音樂學院,2016.
5.周紅生.鋼琴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音樂時空,2014,20:151.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十六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雖然不斷地進行改革,但以傳授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唯理性教學模式及按“知識點”的條條框框和思考題逐一分析、解答、落實的應試教學模式妨礙了學生對文章美的直覺感知和體驗,不能讓學生從整體上來感受到美的魅力。如何扭轉這種不良現(xiàn)象,切實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語文教學中自覺地有意識地塑造、建構學生的審美心理結構,而學生的審美心理的建構是要通過審美教育來實現(xiàn),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審美素質教育,通過各種審美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
一、培養(yǎng)審美感受能力。
視覺、聽覺是審美感知的兩種主要官能。朱光潛說:“美感起于形象直覺?!?/p>
文學作品是作者用來表達思想感情和審美觀點的,語文課的審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語言,我們可以通過對作品語言的剖析,讓學生感知語言的形象美、內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運用朗讀,使學生的審美感知的指向隱含于審美對象的美,激發(fā)起審美主體心理上的喜、怒、哀、樂的情緒反應,讓學生體會到審美的音樂美、語言美、情感美。
文學作品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對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進行剖析,讓學生感知美。例如,《風景談》一開頭,出現(xiàn)在我們視野中的是作者為我們描繪的一幅“沙漠駝鈴”的畫面,望不到邊際的沙漠“白茫茫一片”,發(fā)著“微微的白光”,突然,地平線上出現(xiàn)了“黑點”,逐漸變成“黑線”,微風送來鈴鐺“丁當,丁當”的“柔聲”,“昂然高步”的駝隊排成整齊的方陣,加上那“長方形猩紅大旗”與那“蒼?!薄凹澎o”的沙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一種“莊嚴、嫵媚”的感覺。我們可以抓住以上這些詞語從色彩、感情、聲音及動靜變幻去指導學生感知形象,從中欣賞到大自然的陽剛之美,領悟到大自然的粗獷及人們戰(zhàn)勝大自然的偉力,進而理解“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的深層內涵。
二、培養(yǎng)審美想象及聯(lián)想能力。
教學中應盡可能地將課文的審美因素與學生的審美經驗“接軌”。這種“接軌”要求教師在分析課文、闡釋問題以及提問時,恰當?shù)厝谌雽W生社會生活和課余生活的內容,啟發(fā)學生進行“勾聯(lián)”“嫁接”和“回憶和聯(lián)系”。
奧地利心理分析學家馬赫曾對聯(lián)想作過這樣精辟的`論述:“……在兩種突然同時迸發(fā)的意識內容a和b中,一種內容在出現(xiàn)時,也喚起另一種內容?!边@種聯(lián)想使學生產生愉悅的快感,聯(lián)想的結果是學生的思維超出了作品本身。吟誦李白的不朽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出現(xiàn)在人的腦海里的何止是黃河呢?也許是浩瀚無際的大海,也許是一瀉千里的黃果樹瀑布,也許是滾滾東去的長江……想象在人們頭腦中迭現(xiàn)的是許多波瀾的畫面,使審美的感受更豐富了。
[1][2]。
初中融合教育教學設計篇十七
作者:呂型偉。
“三個面向”的提出已整整,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中國的各類教育無論是發(fā)展的速度或改革的深度與廣度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這在世界教育史上是少有的。按目前的發(fā)展態(tài)勢,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教育將同全世界發(fā)達國家的教育一樣,將實現(xiàn)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育現(xiàn)代化,以腦科學為基礎的教育科學化,人的潛能得到充分開發(fā),人類將進入一個高度發(fā)展的歷史階段。
二
從當前的'情況看,人類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德育問題。
過去的20世紀是以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驕人業(yè)績而載入史冊,同時又是以人類道德的極嚴重滑坡而令人汗顏,直至目前這一趨勢并未得到制止。
道德的基礎是人文精神,人類經過漫長的歷史階段,逐漸擺脫了動物的獸性,進入文明時代。但是正如馬克思說的,人類永遠不能完全擺脫獸性,這是人類的悲哀。20世紀大小戰(zhàn)爭不斷,非正常死亡人數(shù)達2億以上,被美國前國務卿布熱津斯基稱之為“大死亡的世紀”,加上其他物種的被消滅,生態(tài)的嚴重破壞等等都可以從道德上找到說明。這種狀況至今并未得到改善。
正當今天我們在這里討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xiàn)代化的教育前途時,人類四大文明發(fā)源地之一兩河流域的美索布達米亞文明遺址正在遭受炮火的無情摧毀。美國學者克萊默在其著作《歷史始于蘇美爾》中列舉了人類的文明史有27例第一發(fā)源于此。伊拉克不僅是以石油富甲天下,還有文化遺址,可以說每一寸土地下面都可以發(fā)現(xiàn)古代文明的見證,其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計算的,一旦破壞就永遠無法挽回。據(jù)西方媒體報道,已有17萬件文物從博物館中被盜走,這是整個人類的損失。大家都會記得當阿富汗的塔利班炸毀巴米揚大佛時,全世界都為之震驚與惋惜,而今天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破壞的何止一個巴米揚大佛!
所以當我們在討論未來教育時,不能僅僅考慮科學的如何發(fā)展,網(wǎng)絡技術的如何普及,物質文明將如何繁榮,特別是精神科學的發(fā)展,人類的無限的潛能與指揮將如何被開發(fā)等等充滿燦爛光輝的美好前景,還得認真考慮一下人類道德的提升與人文精神的繼承與發(fā)展。
21世紀的主人今天已在開始陸續(xù)踏進校門,坐在課桌旁,在接受我們的教育。
[1][2][3]。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89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