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教學策略的選擇和安排。在編寫教案之前,教師需要對所教授的知識點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這些教案范例,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一
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在社會發(fā)展中,少數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擁有了自身的民族音樂,成為整個中華民族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記錄了民族的演變史,是少數民族精神與文化的追求,也為民族帶來了應有的榮耀、自強心和歸屬感。民族音樂是本民族的象征。少數民族音樂按照不同種類與體裁分為五大類:民間歌曲、民間舞蹈、民間器樂、民間戲曲以及說唱演藝。民間歌曲是少數民族人民對自己生活情感、生活狀況的一種直觀表現,這種典型的民間風俗成為一門藝術,是民間音樂的代表。民間舞蹈主要是在音樂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表現形式比較多,典型的是鼓舞、踏歌、跳樂。民間器樂,在少數民族中有自己獨特的演奏方式與演奏樂器,總體分為吹拉彈唱擊,典型的民間的器樂有蘆笙樂、銅鼓樂、打溜子等。民間戲曲種類繁多,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戲曲表達形式,能夠當作文化遺產收錄的就有275種。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地處桂西南區(qū)域交通樞紐城市――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崇左市。該校有5200多少數民族學生,占全校學生比例45%,包括20多個民族,成為民族院校的典型。民族音樂作為該校的特色專業(yè)也得到了我國大中專院校的認可。
(一)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少數民族音樂特色。廣西民族師范學院作為民族音樂的領導者,不僅師資力量雄厚,而且招生面向全國各個民族,這對個人發(fā)展以及學校民族音樂的進步做出了貢獻。該校的民族音樂教學具有三大典型特色,分別是“唱出眾、跳出彩、吹個性”,這也是廣西省民族音樂的特色所在。唱即唱山歌,這最能體現廣西省少數民族風情,在教育的角度該校也很重視唱這個環(huán)節(jié),無論是民歌還是美聲都讓其保存民族固有的特性;跳即跳舞,廣西省少數民族的舞蹈內容很是豐富,如蘆笙舞、扁擔舞、竹竿舞等,因此該校有專門的舞蹈系,也在保留各民族特色基礎上讓其賦有更多感情;吹即吹奏,吹奏蘆笙甚至樹葉,人們用這些奇妙的樂器或群吹或獨奏,傳遞著情感與寄托,也成為該校培養(yǎng)人才的一大特色。
(二)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民族音樂師資力量。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由于該校少數民族學生較多,因此對民族音樂特別重視,對教師的聘用以及后期培養(yǎng)都具有很高的要求,表1是對部分教師情況的匯總。民族音樂作為該校的傳統(tǒng)專業(yè)成為其發(fā)展的亮點,針對民族音樂的類型不同分為不同的教研室,包括聲樂教研室、器樂教研室、舞蹈教研室和音樂理論與基礎教研室。音樂與舞蹈系教師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yǎng)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在多年的教學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音樂舞蹈學術領域具有一定的影響,為音樂學專業(yè)和舞蹈表演專業(yè)的教學提供了師資力量保證。
(三)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少數民族音樂的發(fā)展缺陷。1.理論基礎較差。由于本校招生面向全國各地,考生的文化基礎不同,有些學生從小就接受專業(yè)音樂教學的培訓,而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甚至沒有上過專業(yè)音樂課。曾經按照國家教委的規(guī)定做過一項調查,在步入大學后能識五線譜的學生不足總數的4%,完全沒上過音樂課的學生占總數的8.6%,這嚴重表明民族音樂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雖然原生態(tài)味道十足,但是不利于未來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學生步入大學后,教師需要重新為其打基礎,從簡單的五線譜學起,浪費了大學應有的課程時間。2.對民族音樂研究不專一。在外來音樂元素大量襲來的環(huán)境中,很多學生對民族音樂并沒有很大的學習熱情。調查顯示有72.2%大學生更傾向于流行音樂的發(fā)展方向,僅有27.8%的大學生堅持喜歡民族音樂,這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年輕人都喜歡刺激潮流的音樂元素,認為研究民族音樂是枯燥乏味的,不符合現在的心理特征;第二民族音樂的教材不大全面,由于民族音樂是本土音樂元素,又來自各個偏遠地區(qū),教材對其攝入量較少,導致學生對民族音樂不感興趣;第三是高校作為民族文化傳承的中心,對我國特有的民俗沒有起到有效的傳播,教師沒有刻意強調民族音樂的重要性,導致學生潛意識忽視民族音樂。
(一)改革教材和教學內容。民族音樂作為高校傳播音樂知識中的'一項內容,首先需要對授課教材與內容有所規(guī)范。教材是實現教學目的的一項重要工具。民族音樂這門課程需要民間藝人與專業(yè)音樂家結合共同編制教材,廣泛收集民間音樂元素,使教材內容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同時還要配備相應的音響資料,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二)要正確處理民族音樂與外來音樂的關系。既然是音樂專業(yè),就要以本民族文化為基礎,在本民族音樂強化的基礎上,平等的接納外來文化。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與不可忽視性,然后再讓其選擇喜歡的音樂特色,使其能夠平等的看對“音樂”這個容量如此大的內容,進而引導學生以傳統(tǒng)文化為核心,以多元化發(fā)展為導向。
(三)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民族音樂在廣泛傳承的今天要以實踐為基礎,理論知識只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變換方式對其進行教學,可以設定某一體裁讓學生自導自演,將其表演為話劇的形式,也可更加深入的體現該歌曲所表達的民族精神。比如《劉三姐》在音樂界具有典型的民族色彩,學生可以巧妙地利用唱山歌的形式,表達廣西民族的歌舞藝術,更形象地表達勞動人員與壓迫階級的對抗,也使這種音樂元素深入人心。同時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歌,促進了師生關系的進步。
作者:包其鋒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二
1:目的:提高湘西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人民經濟收入,安定團結,健康文明的生活環(huán)境,引導人們能正確認識休閑體育活動意識,利用湘西得天獨厚的民族風情,民族文化,民族體育,地理環(huán)境結合現當前體育產業(yè)化的興起,來帶動湘西經濟的發(fā)展,提高人均收入。
3:國際動態(tài):就國際形式來看,全球一體化,體育參謁立體化,現在大多數都對健康的意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覺悟,就世界衛(wèi)生組織,旅游事業(yè),節(jié)假日的活動方式來看,世界各國都是為提高全民綜合素質進行引導,都對休閑體育這一塊有了較高的認識。
4:國內動態(tài):國內形式來看,wto和興辦奧運,休閑健身運動產業(yè),當前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全國每年就用于休閑的費用也相對增多,用于休閑娛樂的時間也大幅度增多;旅游產業(yè)話的蓬勃發(fā)展,產業(yè)化開始起步。人口健康意識的轉變。
關鍵技術和預期水平效益。
1:關鍵技術:對湘西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現狀進行并調查,取證,探研湘西地區(qū)休閑體育的發(fā)展,開展情況程度,把農村和城鎮(zhèn)之間的休閑體育的發(fā)展狀況,休閑的方式,對休閑文化的傳播從積極發(fā)展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運用現當前的經濟狀況,運用對比對經濟條件的發(fā)展和現在人們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休閑運動,課題主要運用調查法,查找文獻資料法,比較法和分析法等進行研究,能從中得出適應湘西地區(qū)積極方向發(fā)展的休閑體育運動對策。
【拓展閱讀】。
專業(yè)簡介。
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業(yè)是隨我國改革開放而發(fā)展與設立的新型社會科學專業(yè),她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綜合特性,理論新穎,實踐性強,充滿勃勃生機。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業(yè)是國家部委級的重點學科。
研究方向。
民族地區(qū)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研究。
民族地區(qū)產業(yè)經濟研究。
民族地區(qū)旅游經濟研究。
民族地區(qū)與周邊國家經濟合作研究。
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經濟發(fā)展草原生態(tài)經濟發(fā)展研究。
培養(yǎng)目標。
本學科主要培養(yǎng)具備必要的經濟學與民族學理論知識,掌握系統(tǒng)的民族經濟學理論和方法,能夠進行民族經濟理論和方法研究或運用民族經濟理論分析、研究和解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中實際問題的高層次人才。
1、進一步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yǎng)團結合作的集體觀念,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遵紀守法,品德優(yōu)良,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培養(yǎng)團結協作,勤奮敬業(yè),嚴謹求實,開拓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掌握民族學、經濟學學科較為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熟悉當代民族學、經濟學的發(fā)展態(tài)勢,熟悉當代市場經濟理論動態(tài),并能夠運用經濟理論分析、研究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中的重大問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具有獨立從事本學科教學、科研和解決該領域實際問題的實踐經驗與工作能力,適應教學、科研和實際工作等多種崗位的需求。
3、較為熟練的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yè)書刊和撰寫研究論文。
4、身心健康。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三
1、蒙古族民歌《遼闊的草原》2、藏族民歌《酒歌》。
3、烏孜別克族民歌《一杯酒》4、苗族民歌《歌唱美麗的家鄉(xiāng)》。
“感受體驗音樂的民族文化特征,認識理解音樂與人民生活、勞動習俗的關系”,是《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在《音樂鑒賞》模塊中的一項重要學習內容。本課是湘版《音樂鑒賞》模塊中的第三單元(音樂與民族)的第一節(jié)內容。這節(jié)內容以中國少數民族的民歌為切入點,在音樂鑒賞和探究活動中,不但讓高中學生進一步體驗我國不同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和韻味,而且能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初步的研究,樹立平等、多元的文化價值觀。
本課介紹的六首音樂作品分別為蒙古族、藏族、朝鮮族、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常用的歌曲或樂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較多,可選擇《遼闊的草原》、《酒歌》、《一杯酒》、作為重點鑒賞的曲目,選擇部分較為熟悉的本地民歌作瀏覽性欣賞。
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認真聽賞本課的音樂作品,辨別本課不同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民風民俗對音樂作品不同特點的影響,并簡單了解本地的民族音樂。
2、過程與方法目標:(1)能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討部分音樂作品中的民族風格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并與全班同學一起交流、歸納。
(2)能獨立搜集我國少數民族人文、地理、風俗等方面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在班上交流介紹或演唱、演奏,加深對音樂與人民社會生活、勞動習俗等關系的了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拓寬音樂視野的基礎上,能夠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正視民族音樂。
1、聆聽體驗《遼闊的草原》、《酒歌》、《一杯酒》。2、理解音樂作品的音樂特點。
聆聽體驗法、對比聽辯法、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討論法等。
:一課時十、教學過程: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四
三是實踐工作室中的兩個范例;
四是學習成果交流與評價。
學會分析中國結基本結的結形、特點及用途。識讀中國結的操作流程圖,正確編織同心結、紐扣結和盤長結。
正確分析編織時繩帶的路線走向。掌握整修中國結造型的技巧。通過課前收集資料、學生交流、匯總、概括資料,使學生獲取中國結的許多信息,知道中國結的歷史淵源與內涵寓意、造型特點與種類,了解制作中國結的工具和材料等,從而使學生對中國結有感性認識。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從結形、特點、用途等方面對常用的基本結進行分析把握,增加對中國結的理性認識。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識讀操作步驟圖,指導學生將靜態(tài)的畫面轉換為動態(tài)的圖像,掌握技術學習的方法,形成技術思維。
1、知道中國結的概念,了解中國結的起源與發(fā)展;掌握中國結的特點與寓意。
2、了解材料的相關知識,能按需取材。
3、識讀中國結的編結符號圖及操作步驟圖;知道中國結的編結技法,掌握編結技巧,正確編織同心結、紐扣結與盤長結。
4、初步學會分析基本結的結形與特點,知道其作用及用途;掌握組合結的組合方法。
1、通過識讀操作步驟圖及分析、表達,結合對文字說明的理解,能正確編織中國結作品。
2、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及時進行技術交流與探討。
1、培養(yǎng)對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傳承傳統(tǒng)民族藝術的愿望。
2、通過合作學習,形成協作互助精神。
1、學會分析中國結基本結形的特點及用途。
2、識讀中國結的操作步驟圖,正確編織同心結、紐扣結和盤長結。
1、能正確分析編織時繩帶的路線走向。
2、掌握整修中國結造型的技巧。
本節(jié)建議8課時。中國結的相關知識1課時;編結技巧與同心結1課時;紐扣結1課時;盤長結4課時;跟線裝飾1課時。
教具: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教學范例;教學工具與材料。學具:剪刀、繩帶、泡沫板、珠針、鑷子、打火機等。
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各種中國結作品,引導學生欣賞中國結,體驗中國結古樸、典雅、富于線條美和造型美的藝術魅力,帶領學生走入中國結的藝術大門。
課前指導學生通過不同途徑收集中國結的相關資料;組織學生交流信息,分析及加工處。
理信息。
內容:
1、介紹中國結的歷史起源和發(fā)展。
2、中國結的特點與寓意。通過多媒體欣賞分析中國結的特點;分析中國結的組成與成型;知道它的寓意,理解中國結名字的原由。
3、中國結可分為基本結和組合(變化)結。介紹常用的基本結,介紹和分析信息庫中基本結的結形、特點與主要用途;介紹組合(變化)結和掛件。
4、介紹制作中國結的工具和材料。
運用實物投影儀介紹工具的名稱及其使用方法;了解材料的相關知識及運用方法。
1、中國結的編結步驟:籌、編、整(抽)、飾、定型等。
2、編結技法:壓、結、穿、繞、纏、編、抽等多種工藝技法循環(huán)有序地變化編結。
3、運用實物投影儀簡單演示各個編結技法,加強學生對技法的理解。
1、師生看圖共同分析掛件的組成:同心結(起始結)、盤長結(主體結)、同心結(終止結)、配件、穗子等。
2、編制同心結。
1)首先復習同心結名字由來與寓意;然后分析它的結形、特點及用途,使學生對同心結有感性認識。
醒和督促學生每完成一步查一查繩帶相交部位的前后位置關系。
3)整形:收緊繩帶,結成型后先對照結形特點查一查。指導學生調整同心結在繩帶上的位置。通過抽動繩耳與結體連接的繩帶,找到整形的起點,然后沿繩帶的路線逐步抽繩調整,最終使同心結達到理想的位置。
3、編制盤長結。
1)盤長結名稱的由來及其寓意。
2)觀賞展示作品,分析盤長結的造型特點及其多種表現形式(回盤長結、復翼盤長結等)。
3)技法指導:
a、分析最后一幅步驟圖,使學生知道繩帶橫向、豎向各穿編2個來回,明確整個繩帶。
所走的路程。
b、繩帶的每一次彎折應作到平行、不扭轉;固定繩帶前要繃緊繩帶。
c、教師可要求學生控制編結時的大小,初學時教師可規(guī)定每一個回轉彎折處的長度,
以便學生控制結形,減少編制后整形時的困難。
d、引導學生分析掌握每一個步驟圖中繩帶編織的規(guī)律,以便正確操作。
e、編制完后,先查線路后整形。整形由起始處或終結處向另一端逐步抽拉調整,可借。
助鑷子等輔助工具,直至結形對稱、中心菱形結體緊密平整。
4、通過觀看錄相了解掛件連接的方法以及抽穗、接穗的方法。根據自己的需求與設計,采取適合的方法,制作完整的掛件。
1、欣賞與分析。
比較范例a、b,說說它們的異同,明確所要學習的內容。
2、編制紐扣結。
1)分析紐扣結的結形、特點及用途。
2)觀察分析、紐扣結的操作步驟圖,找出每一幅圖中前一步所操作過的部位,然后根據符號理解本圖所要操作的內容,尤其要弄清繩帶穿編的區(qū)域位置,嚴格執(zhí)行查一查的要求,以確保編結的正確。
3)技能操作練習:編制紐扣結,調整紐扣結在繩帶中的位置。
3、復習盤長結,學習跟線技術。
組織學生通過分組討論議一議裝飾繩線的加入方法。通過探究、交流與實踐,使學生初步掌握跟線的技巧。
1、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編結技巧。
2、組織學生將作品固定在一塊展板上展示、評價與交流。通過自評、互評和點評,對作品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思考改進方法,以便完善作品。
中國結始于上古,興于唐末、盛于明清,其魅力在于以結傳情,以結寓意,結結相連,如意吉祥。中國結以繩線為材料,經過巧妙編織,構成上下一致、左右對稱,正反相同、首尾相接的小巧玲瓏的織物。每一個中國結從頭到尾都是用一根絲線編結而成;不同的結飾互相結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圖案的飾物搭配組合,就形成了造型獨特、絢麗多彩、寓意深刻、內涵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吉祥裝飾物品——中國結。中國結是古代人心靈手巧的表現,根據形、意而命名,寓意平安吉祥。
中國結編結五步驟:籌、編、整(抽)、修、飾。
籌——周全的籌備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
編——形成結體結構的過程,即穿、繞、挑、壓。編結有二種編結方式:徒手式編結,平擺式編結。
抽——抽即調整。穿繞完畢,檢查核對是否有錯誤地方。結體編好會有多余的剩線,呈松散狀,需要進行抽的步驟把多余剩線抽到尾端,整個結體才會顯現。
調整標準:
1、結體的松緊度要平均,四邊必須等寬才能對稱,以尺測量即可。
2、每個回轉線的距離相等,橫直對稱,每個結縫間隙就會整齊,可用鉤針尾端調整。
3、正面的結縫要與背面的結縫對齊,將結體對著光看,可從結縫看到光線。盤長結“抽”的過程至少要做三次:
第一次,先把扣住珠針的結耳全部放開,把松散的空間移至結耳處,在保持整體形狀下,將外緣結耳呈放射狀拉開,使結體慢慢縮小,直到形成預定尺寸為止,但不是“緊”,以各線空間的距離約半條絲的寬度為標準。
第二次,結體的空間移到結耳,所以結耳顯得更長,幾乎與鄰耳糾纏起來,本次抽線是將這些結耳多余長度全部移到尾端。
第三次,整個結體形成,但是還需要調整,如兩邊結耳不對稱、結體空隙不平均等。酢漿草結、如意結和大部分組合結是抽與編的步驟交叉進行,不是全部編好再抽線,所以有的作品不能單獨進行編的步驟,必須編、抽交叉進行。
飾——裝飾、修整、遮及補充。
定形——長久保持結體的最佳形態(tài)、延長作品壽命。
1、心要靜,氣要順。編結是一門情趣高雅的藝術活動,可以陶冶性情,修身養(yǎng)性。豈手忙。
腳亂,心急心煩。
2、看圖解,記走向。編結是手工活,它不同于游泳、騎自行車等運動,一旦學會終身不忘。也許今天照著圖解編出了滿意的結,但不經常練,就會漸漸生疏。所以編結時要記清楚線的走向,記清是穿還是壓,是向上還是向下等。
3、三分編,七分調。剛編出的結形,還只是一個松散的結構,要經過調整,才能成型。
4、分清內、外耳,拉緊外耳翼。要力量平均的向外拉緊外耳翼,將結心抽到適合的大小和形狀。
5、順走向,調耳翼。耳翼的大小和長短,可根據需要隨心所欲來變化,但必須依順線的走向,從起線調到尾線。
6、雙線平走,不扭轉。編結時如果是雙線,又用了二色的話,線不能扭轉、重疊。
7、藏線頭,是關鍵。中國結的奧秘就是一根線編到底,看不到線頭、線尾、接縫。
8、防變形,用暗縫。編結時采用了質地較硬的線,結雖硬挺,但不易抽緊,不好成形,即使是做的時候抽緊了,過后還是容易松散變形,這時必須用同色針線暗縫在結形里。
9、依結形,鑲飾物。珠子等飾物對結只是起點綴或填補結的空隙的作用,故不能喧賓奪主。而且飾物的顏色、質地、形狀都要隨結形決定。
10、同色線,做流蘇。流蘇可以買現成的,但日常自制可用本線梳開,這樣顏色更統(tǒng)一。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五
中國結---蘊涵悠悠古韻的民間手工編織藝術,它滲透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造型獨特,寓意豐富。每縫過年過節(jié),幼兒園、家庭或其他場所經常會把中國結用于環(huán)境布置,紅紅的中國結營造出了濃濃的喜慶祥和的氣氛,孩子們經常會在那兒駐足,看的看、拉的拉、說的說,“為什么要掛這個東西”“好漂亮,真好看!”
……因此,我把它設計為一個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意在幫助幼兒了解中國結的相關的初淺的知識,感受我國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和我國民間工藝的獨特魅力,萌發(fā)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熱愛之情,正如《綱要》社會領域所倡導的“將社會、文化、環(huán)境與教育密切結合”的理念,從而弘揚我們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
1、知道中國結是我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織藝術,了解有關中國結的初淺知識。
2、喜愛中國結,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師、幼兒共同收集中國結若干;教師準備如意結1個、鯉魚結1個、盤長結1個;錄象一段;編織帶一根。
1、師幼共同把大小不一、造型不同的中國結或中國結圖片布置在教室里并一起觀賞。
2、師幼交流、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帶來或欣賞到的中國結。
(1)教室里布置了中國結后有什么感覺?
(2)你喜歡中國結嗎?為什么?
(1)這些中國結有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嗎?
(2)為什么大多數的中國結是紅色的呢?
1、逐一出示鯉魚結、如意結、盤長結。
(1)提問:這些不同的圖案代表什么意思呢?
為什么我們中國人喜歡掛這樣的中國結?
(2)教師小結:鯉魚結表示年年有余,如意結表示吉祥如意,盤長結寓意新郎新娘相親相愛,這些中國結表達了我們中國人追求真善美的愿望。
2、觀看錄象或圖片:北京數千名大學生用xx個中國結拼成的奧運五環(huán)作為禮物送給北京奧組委。
1、奧運五環(huán)是什么做成的?表達了人們的怎樣的愿望?
2、你還在哪些地方也見過中國結?
3、教師小結:現在我們中國人經常把帶有美好愿望的中國結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國際友人,特別是外國人,他們非常喜歡中國結這種我們中國特有的東西。中國結還經常在一些重大活動上亮相,讓所有的人感受我們的中國文化。
1、開設中國結編織區(qū),引導幼兒嘗試制作簡單的中國結。
2、繼續(xù)提供中國結實物、圖片讓幼兒探究、欣賞。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六
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小學音樂教師,我對本民族的音樂認識很少,今天聽了樂圣東博士的講解,自己也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藏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把平日的衣食住行及日常生活的習性與平時教育教學結合在一起就是一個活教材,作為一名少數民族的音樂教師更有責任把少數民族的音樂進行傳承與保護。現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和流行音樂對少數民族音樂有不小的沖擊,傳統(tǒng)音樂搖搖欲墜,作為音樂教師又責任在教學工作中多給學生傳授這方面的知識,讓他們保護好自己的文化遺產。
通過學習使我意識到要對少數民族音樂進行傳承和保護,就必須把學校作為傳承音樂的基地,政策搭臺,學校開設地方課程,把傳統(tǒng)的少數民族音樂合理的'帶入課堂,并提高自身發(fā)展意識與能力,促進主動參與合作互動,把在不同背景中風格各異的文化深入淺出的深入到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以此為動力,不斷摸索進取,為傳承和保護傳統(tǒng)音樂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七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尤其是少數民族音樂,有著豐富的藝術和文化特色,它們之間不斷地融合、影響、吸收,相互促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藝術。中國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滋潤著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少數民族音樂承載著它們的歡樂和痛苦,記錄著他們一代又一代實際生活,寄托著他們的精神情感。民族音樂記錄著我國民族文化的發(fā)展,也是民族的精髓所在,這種民族的精髓理應當灌輸在我國高校的音樂教育中,但是實際上大多數音樂學院并沒有特別重視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也沒有認識到民族音樂傳承的重要性。高校應積極運用少數民族音樂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音樂事業(yè),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責任感。
目前少數民族音樂教育處于邊緣化的狀態(tài),很多高校都沒有重視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少數民族音樂僅局限于當地的民族大眾之間的傳播。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有音樂界人士大力提倡少數民族音樂在高校教育中的施行,也有高校積極響應,把它作為必修課開設了,但是還有很多高校沒有回應沒有普及。很多高校認為少數民族音樂可有可無,音樂教育體系大多借鑒西方的音樂理論,使得少數民族音樂不斷流失。據筆者調查,大多數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高校音樂教育中,少數民族音樂只用來作為選修課對待。其他民族地區(qū)高校音樂教育起步比較早,課程也很完善,但是涉及到少數民族音樂的幾乎沒有,這就是現在的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育發(fā)展的現狀,我國的高校教育要改變如今的現狀和觀念,去培養(yǎng)這方面的優(yōu)秀人才。
(一)少數民族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對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和保護有著重要意義。如今少數民族音樂在傳承上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問題,老一代民間藝人的離去,民間音樂的歌唱和民族樂器的演奏技術也在漸漸的消失,所以對于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和保護不能僅僅靠民間藝人和政府的支持,而要高校音樂教育對此予以重視。
(二)少數民族音樂在高校教育中實施,可以培養(yǎng)大量的少數民族音樂人才,增加對少數民族音樂的認識,讓學生了解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豐富性和多元化,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三)通過對少數民族音樂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和更多地宣傳少數民族音樂。
(四)想要創(chuàng)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必須把少數民族音樂和漢族音樂結合起來。少數民族音樂是我國音樂教育的重要資源,積極結合少數民族音樂,可以增進民族之間的交流,創(chuàng)造出更新穎的音樂作品。
(五)大學生學習少數民族音樂,不僅僅是對音樂的聆聽和鑒賞,同時也是對學生心理素質和文化的一種提高,同時有利于促進我國少數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給予學生創(chuàng)作的靈感。
(一)培養(yǎng)審美意識。音樂的特征就是激發(fā)聆聽者的情感,為所要表達的情感提供合適的方式。在校大學生都處于青春期,有著豐富的情感,因此音樂是表達情感再好不過的介質。在高校中開展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可以更好地激發(fā)他們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從而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
(二)增強民族意識。中國南北方文化差異,地域差異比較大,通過開展少數民族音樂的課程,讓大學生接觸到我國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的音樂,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感知力和理解能力,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我國多樣化民族音樂文化,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繼承我國少數民族音樂的精髓。
(三)開發(fā)創(chuàng)造性。各個少數民族,有著各色各樣音樂文化,大學生將各個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學習,對各個民族的音樂文化都有所學習和體驗,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四、結語。
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對少數民族音樂的學習,同時也是在保護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學生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促進學生思想價值觀、民族精神的提高。作為高校的音樂教育是有責任去傳承我國的少數民族音樂的,讓少數民族這朵音樂藝術中的奇葩在在祖國的音樂藝術中盛開,經久不衰。
作者:于佳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業(yè)秀.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對本土民間音樂的傳承與開發(fā)[j].藝海,,(02).
[2]吳磊.高校聲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合[j].民族音樂,(02).
[3]黃長安.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對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j].藝海,2010,(07).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八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每個幼兒心中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fā)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chuàng)造美。"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藝術,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漢族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它以其獨特的東方神韻、豐富多彩的變化,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這一文化瑰寶,我設計的大班美術欣賞活動《中國結》。
1、欣賞中國結的美,感受中國結豐富多彩的變化,萌發(fā)民族自豪感。
2、愿意和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喜愛的中國結和美感的體驗。
3、學習編簡單圖案,享受成功的快樂。
讓幼兒欣賞中國結的美,感受中國結豐富多彩的變化。
引導幼兒萌發(fā)民族自豪感。
幼兒知識能力的準備:對中國結意義的簡單了解環(huán)境布置的準備:收集各種中國結懸掛起,布置成一個展覽廳活動材料的準備:每位幼兒一段40厘米長的紅繩中國結實物若干活動過程:
1、教師以導游的身份帶領幼兒參觀中國館。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中國館。這里有許多美麗藝術品,這些藝術品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編制的,都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讓我們大聲說出它的名字:"中國結"。
2、引導幼兒欣賞中國結,感受中國結豐富多彩的變化。
2、你看到了什么形狀的中國結,它是什么顏色的?
3、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喜歡它什么地方?
4、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中國結?你覺得它表達的是什么意思?
小結:中國結不僅造型優(yōu)美、色彩多樣,代表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而這些,例如"吉慶有余"、"福壽雙全"、"雙喜臨門"、"吉祥如意"、"一路順風"與中國結組配,都表示熱烈濃郁的美好祝福,是贊頌以及傳達衷心至誠的祈求和心愿的佳作。
1、我們今天欣賞了這么多的中國結,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個?
2、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線向逆時針方向繞個圈,壓、挑、壓,往下穿出中心壓住,順時針4次,逆時針5次,繞好拉緊整理。
3、展示自己制做的中國結延伸活動今天我們參觀了中國館了,欣賞了許許多多美麗的中國結,知道中國結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藝術品,它美麗神奇,豐富多樣,蘊涵著美好的意義。在民族文化共享的今天,中國結也走上了世界文化的行列,深受大家的喜愛,國內國外都有它的影跡,它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中現在讓我們把親手制作的中國結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們。
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感態(tài)度的獨特方式。為了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本節(jié)課我利用導游的身份帶幼兒參觀中國館,讓幼兒欣賞各式各樣美麗的中國結,讓幼兒知道中國結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藝術品,它美麗神奇,豐富多樣,蘊涵著美好的意義?,F在談談自己的感受:
1、充分激發(fā)幼兒表達、表現的興趣。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以導游的身份帶領幼兒參觀中國館,充分的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讓幼兒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來。
2、整個活動真摯、感人,情感目標達成度高我把這種感受融入到我的活動中,孩子們也受到了感染,通過很巧妙地將創(chuàng)設情景"到電視臺錄制節(jié)目"到幼兒體驗故事角色,在故事情節(jié)變化中情感得到升華。
3、活動環(huán)節(jié)清晰、順暢整個活動共分三個環(huán)節(jié):情景導入--欣賞各種各樣的中國結,--分享、交流--說一說自己喜歡的中國結,感受中國結的美,學習編制簡單的中國結--體驗成功的喜悅;延伸活動--進一步認識中國結,萌發(fā)民族自豪感?;顒迎h(huán)節(jié)清晰、緊湊且層層遞進,幼兒很快被帶入到活動中來,活動的興趣高。
1、制作中國結有一定難度,有些幼兒不能獨立完成,需要教師的幫助,才能完成作品。
2、讓幼兒從欣賞美麗的中國結上升到萌發(fā)民族自豪感需要教師的提示。沒有很好地潛移默化滲透進入。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九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在其五千年的漫長歷史中,創(chuàng)造出了光輝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精神意義上說是民族情感和理想的載體,詳細內容請看下文淺談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
同時又具有廣闊的覆蓋性,對亞洲乃至全世界的文明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文化方面的成就更影響持久,這些文化都是人類的寶貴財富。與此同時,隨著技術迅速的發(fā)展和全球市場化的擴展,世界各地區(qū)包括中國的地域固有文化也在逐漸地消失。而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區(qū)的自然、風土、生態(tài)等基礎上經過長時間歷史積聚形成的特定的一種“記憶”。這種“記憶”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心理、創(chuàng)作內容、創(chuàng)作形式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中國當代藝術不管形式如何,材料為何,其中或多或少都蘊含著中國的傳統(tǒng)人文哲學思想,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老莊哲學、魏晉玄學及儒釋道哲學。中國當代藝術是用一種新的語言形式去表現最為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得以以一種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中國當代藝術使中國傳統(tǒng)哲學得以傳承和延續(xù),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使中國當代藝術具有了獨一無二的地域性、民族性。
儒、釋、道哲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三大支柱,千百年正是來儒釋道哲學滋養(yǎng)著中華民族,三者互相影響、相互融合。儒指的是孔子開創(chuàng)的學派,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道教是東漢末年由張道陵根據《老子》《莊子》創(chuàng)立的,魏晉玄學和宋明理學都揉和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國特有的哲學思想;釋是印度凈飯王兒子喬達摩悉達多創(chuàng)立的宗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佛教傳入我國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響,禪宗思想作為佛教的一個宗派也受到莊子思想的影響。
老莊哲學的精髓在于具有以退為進、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以小制大、四兩撥千斤……提醒人們應當領悟到:不要總是以常人的思維行事,比如,以大制小、以強勝弱、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方法,這不是妙法,而是常人的拙法,凡事應當盡量追求四兩撥千斤、以退為進、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以小制大……這才是妙法。老莊的智慧在當代藝術家的很多作品中有極強的體現。比如徐冰,在他的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游戲感,顯示了這位藝術家的機智、幽默,及超出常人的觀察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他的每件藝術作品都有一種很強烈的老莊哲學的智慧。比如《地書》,全書的編著歷時七年,徐冰經過七年的材料收集、概念推敲、試驗、改寫、調整、推翻、重來,通篇沒有一個文字,書中全是用各類標識語言和符號描寫,妙趣橫生地記錄下現代城市白領一天二十四小時的典型生活。這是一本在任何地方出版都不用翻譯的書,無論哪種文化背景,講何種語言,只要有當代生活經驗的人,就可以讀懂。其實書中的各種符號是充斥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是我們都習以為常的,然而徐冰能將這些最普通的符號連貫成一個情境,機智、幽默、準確。還有他的作品《鳳凰》,是他鮮有的公共藝術作品,作品采用的是建筑業(yè)的廢料,一堆建筑垃圾構成了帶有中國漢代特色的鳳凰形象。用最低廉的材料來創(chuàng)造美好的形象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特征,例如農民畫、木板年畫等等,然而作者正是希望通過這種材料屬性造成一種形式上的比較,粗糙低廉反襯高貴與輝煌。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十
鋼琴由國外傳入,可以用來演繹音樂,從而實現人們對音樂的體驗。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鋼琴音樂也融合了多種的藝術形式,從而出現了很多類型的鋼琴音樂作品。尤其是在鋼琴音樂作品中融入民族戲曲特色、民族音樂元素等,充分表現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使中國文化登上世界的舞臺。另外,在國際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鋼琴音樂也得到了新的發(fā)展,通過對國外先進的鋼琴音樂經驗和理論的借鑒,我國創(chuàng)造出的鋼琴音樂作品將會在國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1民族音樂元素在中國鋼琴作品中的體現。
在對音樂作品進行展示時,作品的旋律至關重要,也是進行音樂創(chuàng)造的重要因素。藝術家在進行音樂創(chuàng)造時,確定旋律是至關重要的,比如風格、內容等。在鋼琴曲的創(chuàng)作中,將民族旋律元素融入其中,要重點關注民歌的旋律,可以進行直接的移植,同時也可以在改編的基礎上融入。在民族旋律元素的引入中,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利用原生態(tài)民歌旋律進行創(chuàng)作。比如,在黃虎威的鋼琴組曲《巴蜀之畫》中,它是一部抒情的組曲,其主要旋律是四川民歌,作者通過對原生態(tài)民歌旋律進行整合,形成獨特的鋼琴創(chuàng)作,帶給人一種奇妙的親切感,并可以真實反映出民俗特色。二是通過對民族器樂曲進行移植或者改編。將民族器樂曲融入鋼琴作品中,被廣大的觀眾所喜愛。就《百鳥朝鳳》來說,其主要是根據嗩吶曲改編,充分表現出一派繁榮、四方歡騰的景象。通過將一些民族器樂曲的移植或者改編,可以發(fā)揚中華文化的偉大力量,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偉大精神,使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的藝術名揚世界。
1.2鋼琴曲中民族和聲元素。
在音樂作品中,和聲是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它影響了音樂作品自身,其關系到音樂作品的感染力和凝聚力的程度。在一個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中,需要有一個好的和聲。在鋼琴作品中,融入具有民族特色的和聲元素,是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我國流傳著國外的和聲方法,然后慢慢開始嘗試民族和聲。經過多方面的探索之后,出現了二度、四度、五度等不同結構的和聲方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的音樂形式和方法也豐富起來。但是受到傳統(tǒng)和聲方法的局限,我國的鋼琴音樂作品的發(fā)展仍舊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但是,其中也有很多音樂家開始進行突破,尋求新的創(chuàng)作視角和思路,創(chuàng)造出了一些優(yōu)秀的富有民族特色得到鋼琴音樂作品,比如陳培勛的《雙飛蝴蝶》等。后來,和聲的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到了70年代,我國很多鋼琴家創(chuàng)造了很多作品,我國鋼琴創(chuàng)作的道路也逐漸拓寬。與此同時,很多音樂人接受了國外先進文化思想的影響,并充分融入本民族的'特色,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一些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比如,林華的《高古》,趙曉生的《太極》等。
2戲曲音樂元素在中國鋼琴作品中的體現。
2.1以戲曲結構體式為創(chuàng)作要素。
在中國鋼琴音樂的發(fā)展中,戲曲結構形式對其具有深刻的影響,其中主要借用的結構為“板腔體”和“曲牌體”,代表作品如黎英海的《夕陽簫鼓》等,在這類作品中,基礎是某一個曲調,同時,在其中充分利用擴充或者緊縮的手法,從而通過改變速度、節(jié)拍的形式,形成不同的板腔體。就《夕陽簫鼓》來說,其擴充或者緊縮了主題句,使得形成了不同節(jié)奏的變化,但是并未使原來的布局和主題旋律發(fā)生根本的改變。在內容上,仍然可以分為十大部分,但是其賦予的新的形式,更加具有表現力。
2.2以戲曲音調作為創(chuàng)作元素。
就傳統(tǒng)的藝術表現形式來說,戲曲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其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而且審美價值高。在戲曲藝術,很多類目都是根據戲曲音樂來進行區(qū)分,從而也是對劇種進行區(qū)分的重要方式。在中國鋼琴音樂中,將曲牌音樂元素融入其中,使其大放光彩,由此,很多的鋼琴作品誕生。在昆曲的表現形式中,充分融合了我國南方和北方的特性,在眾多的藝術表現形式中,昆曲的音調比較特殊,其既具有南曲的溫婉和柔和的氣質,又具有北曲的宏偉和壯麗,將這兩種風格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一種獨創(chuàng)性的風格。當然,這也并不意味著要將南曲和北曲完全改變,它們之間要相互融合,共同推動戲劇的發(fā)展。比如,在丁德善先生的作品鋼琴曲《序曲三首》中,其中第三首《降g大調序曲》表現的主題,即將昆曲《玉簪記琴挑》中生旦輪唱的唱腔融入其中。另外,我國的國粹即京劇,其兩個基本的腔調是“西皮”和“二黃”,也在中國鋼琴音樂中融入了這兩種形式。從腔調來看,西皮和二黃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西皮具有較大的旋律起伏、曲調高亢嘹亮,而二黃的旋律比較凝重,在色彩上顯得比較暗淡。一個可以使人充滿熱情,具有昂揚的斗志,流暢婉轉;另一個則會給人一種悲傷、沉痛的感覺。在鋼琴曲《斷章小品十六首》中,其中第十一首的主題是“午后胡琴”,在這一首中,融合的二黃音調的樣式。而在張潮教授的《變奏曲》中,將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融為一體,傳達了京劇的魅力,并表現了當代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敬仰和懷念。
3民族音樂元素和戲曲元素的綜合體現出的藝術價值。
在鋼琴作品中融入民族音樂元素和戲曲元素,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第一,可以豐富中國鋼琴的音樂語境。在很多鋼琴作品中,音樂家不僅僅是對民族音樂元素和戲曲元素的照搬照抄,還融入了自己的音樂理念,充分體現出時代的特色。第二,有利于推動中國鋼琴音樂的民族化。在國外,很多鋼琴作品都有自己的民族基礎,因此,中國要借助本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形勢,融合民族音樂元素和戲曲元素,從而推動鋼琴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
4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鋼琴音樂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它也融合了多種的藝術形式,從而出現了很多類型的鋼琴音樂作品。尤其是在鋼琴音樂作品中融入民族戲曲特色、民族音樂元素等,充分表現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有利于豐富中國鋼琴的音樂語境,推動中國鋼琴音樂的民族化,可以促進優(yōu)秀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
作者:王秀萍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周君.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民族音樂元素和戲曲音樂元素[j].音樂時空,(01):94+105.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十一
中華民族音樂歷史悠久,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各民族民間音樂不斷發(fā)展傳承,流傳至今的許多民族民間音樂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一是中華民族民間音樂,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中華民族民間音樂美也表現在許多方面,有些少數民族音樂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優(yōu)美、壯美之感;有些少數民族音樂蘊含著一種悲劇美、喜劇美等。靜心聽一曲蒙古族歌曲,亦如站在蒼茫草原上,感受著美麗大自然的壯美,如傾聽“呼麥”,有一種親臨高山之感。我國疆域遼闊,少數民族眾多,每個民族由于歷史和文化環(huán)境不同,都會產生出不同的民族音樂,具有不同的藝術價值,正是因為文化氛圍不一樣,音樂審美的內涵才更加豐富。二是中華民族民間音樂,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各民族文化不同,其民族音樂也可以反映不同的民族文化,以現存的少數民族音樂為基礎,不僅可以追溯考證其民族音樂歷史,還可以追溯考證其民族發(fā)展史,民族音樂的考證價值是其他史料無可替代的。如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融合不斷加強,這一時期流行的音樂具有各民族文化特色,如高昌樂、西涼樂、鮮卑樂、龜茲樂等,都有著明顯的民族融合的痕跡,中華文明史上的優(yōu)秀作品《救勒歌》,更是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民歌。隋唐時期,封建社會音樂文化獲得了很大的發(fā)展,宮廷音樂中有很多少數民族音樂。因此,通過對某民族音樂的研究,可以了解更多民族間分化、融合的歷史,研究少數民族音樂音樂史,可以進一步明確民族的族源關系,可以說,民族音樂可以作為歷史考察的另一面鏡子。三是中華民族民間音樂,具有極高的哲學價值。許多少數民族的原始歌謠,反映了一定的哲學思想,各民族的先民們通過歌謠表達情感,表達對自然萬物的.崇拜,寄托自己的愿望。元代蒙古族的宴歌《茫茫大?!罚褪蔷哂写硇缘谋磉_哲學思想的歌謠,這首歌不僅勸誡人們要遵循宇宙變化規(guī)律,還從另一個側面告誡人們要“齊心團結緊密合作”,如果“聽信讒言和相互猜忌”,最終必然會走向滅亡,從哲學的角度表達了辨證和唯物主義宇宙觀。
(一)民歌音樂中的愛國之情與思鄉(xiāng)之情。
中華民族音樂不僅蘊含著極高的藝術價值,還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元素。作為古老的世界文明古國,許多民族音樂都飽含著濃濃的愛國之情,抒發(fā)人們對于祖國的熱愛,對于故鄉(xiāng)土地的眷顧和留念之情,如:《歌唱祖國》《多情的土地》《義勇軍進行曲》等。尤其是上個世紀,涌現出了許多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民歌?!读x勇軍進行曲》是在民族危亡時刻涌現出來的民族歌曲,充滿激昂的旋律,震撼的音樂效果,飽含著豐富的感情色彩。新祖國成立后,民族歌曲獲得了蓬勃發(fā)展,涌現出許多歌頌祖國新環(huán)境、新氣象的歌曲,如《歌唱祖國》等,解放后,將人們當家做主的喜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對于故鄉(xiāng)的情感,中國人有著特別的理解,在人們的心中,故鄉(xiāng)永遠是美好的,故鄉(xiāng)的山,故鄉(xiāng)的水,故鄉(xiāng)的人,給我們的一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即使在外漂泊,游子的內心也深深眷戀著故鄉(xiāng)。為了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情感,許多人都喜歡通過歌曲來傾訴衷腸,如《孔雀東南飛》《嘎達梅林》《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歌唱美麗的家鄉(xiāng)》等,在展現故鄉(xiāng)情方面,民族歌曲可以展現出獨特的功效,在華夏這片領土中,“鄉(xiāng)情”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思鄉(xiāng)之情,戀鄉(xiāng)之情,體現這一情感的歌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恬靜之美。
(二)民歌音樂中的親情、友情、愛情。
家庭給人帶來的溫暖,在外流浪時,家是一種幸福的期盼,親情可以給人們以心理上的慰藉。民族歌曲贊美親情,就是用愛來感化每一個人,從小家到大家,我們生活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就要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在表現親情方面,民族歌曲有兩種,一種是狹義的,一種是廣義的,比較廣義的親情歌頌更容易獲得人們的理解,使人們產生共鳴,感受到親情的偉大、親情的親切。“在家靠親人,出門靠朋友”,友情與親情一樣,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內容。歌頌友情的民族音樂,樂曲一般比較平穩(wěn)、流暢,不像表現愛國之情那樣豪邁,像《朋友》《朋友的酒》等歌曲,讓我們在欣賞之余可以感受濃濃的情誼。愛情是個不朽的話題,在民族歌曲中,表現愛情主題的歌曲也非常多,這類歌曲相對歡快、樂曲悠揚,給人一種美的感覺。如《康定情歌》《繡荷包》等表現青年男女間愛情的民族小調,蘊涵的美感深刻地影響著許多年輕人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王超慧.從我國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現象中引發(fā)的思考——當代科學視野中的音樂傳承現象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06).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十二
1、嘗試根據圖譜用樂器,看指揮演奏樂曲《大中國》。
2、激發(fā)幼兒用打擊樂器演奏的興趣,體驗合作演奏的樂趣。
3、增強幼兒熱愛祖國的熱情。
錄音機、樂曲《大中國》、樂器人手一件、音樂圖形譜。
一、聽音樂與思考
1、幼兒聽音樂律動進入活動室。
2、復習歌曲《國旗紅紅的'哩》
(1)幼兒聽樂曲前奏猜歌名,復習演唱一遍。
(2)引導幼兒唱準切分音。
3、復習歌曲《大中國》
(1)師:今天王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請你們仔細的來聽一聽這是什么歌曲。
(2)幼兒聽《大中國》的樂曲。
(3)師:這首歌曲叫什么?你覺的這首歌曲聽上去怎么樣?它是幾拍子的?
(4)二拍子有什么特點?(教師出示節(jié)奏圖譜)
師:這張圖譜畫的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
二、利用樂器演奏樂曲
1、師:樂器朋友也想跟你們一起做游戲,你們愿意嗎?
教師出示小鈴,鈴鼓,還有圓舞板。請幼兒說出這些樂器發(fā)出的聲音,并讓幼兒用樂器進行節(jié)奏練習,體現二拍子的強弱特點。
2、幼兒看圖譜進行樂器演奏
(1)師:剛剛小朋友是看老師的指揮進行的演奏,現在我們再來試試看著音樂圖譜進行演奏。
(2)教師出示音樂圖譜,請幼兒講述圖譜上的圖示所表示的樂器。
(3)幼兒看圖譜演奏一次。
3、你們想換一種樂器來表演嗎?
幼兒交換樂器,再次合奏樂曲。
三、結束活動:舞蹈《愛我中華》
師:我們56個民族都是朋友,我們來跳個舞吧。幼兒集體進行舞蹈,并學習合作舞蹈。
我發(fā)現了這樣的現象:當教學生課本上的內容和學唱課本上的歌曲,學生總不能認真上課,甚至有的學生表現出非常厭煩的神情;而當我偶爾唱些流行歌曲時,學生則表現出極度的熱情,在音樂課上不認真唱歌的學生也來湊熱鬧。這種情況下,我便想把課外流行歌曲引入課堂教學。恰巧,我們音樂教材上的第一課欣賞內容中就有《大中國》這首歌曲,我認為,課外流行歌曲是教材的有益補充和提高,對音樂教學有一定促進作用。
一、有些流行歌曲可以形象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音樂教學可以形象地利用歌曲形象地進行思想教育。在音樂課上,我讓學生聆聽《大中國》,學生很多都會演唱了,于是就跟著音樂唱了起來。之后我問他們這首歌曲重主要是歌唱什么的?學生很快就答出是歌唱我們偉大祖國的。我便乘機開導他們:“看來我們歌唱祖國的歌曲也不一定都是那些老掉牙的歌曲啊,剛才這首不就很好聽嗎?”從課后的學生議論來看,效果好于以往的音樂課。
二、課外流行歌曲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以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興趣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一點不假。如果沒有興趣,不管干什么也無論怎樣去干,也得不到預期效果。教材上的歌曲雖動聽,但總唱難免會有些厭煩;而流行歌曲則以其新鮮的感覺吸引人,使學生能積極且精神飽滿地去學習,如果在這個狀態(tài)下講授一些重點內容和知識,復習一些常用的理論是能事半功倍的。在學生音樂鑒賞力還不高時,可以利用一些流行歌曲進行欣賞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當學生欣賞能力有所提高了,能以飽滿的熱情參與了,再欣賞教材中的重點曲目,這樣形象地進行欣賞教學,學生就會穩(wěn)步提高欣賞能力了。
三、流行歌曲可以拓寬知識面,也可對接受能力快的學生進行培養(yǎng)。
教材上的內容雖比較全面,但對于音樂這一大的范疇來講,其范圍過于狹小,適當地引入一些流行歌曲教學,可拓寬知識面,拓寬學生視野。引入一些流行歌曲進行教學也是音樂教學的必然趨勢。如果死抓住教材不放,那些接受能力快的學生就容易被束縛住,發(fā)揮不出他們能發(fā)揮的水平,也發(fā)展不到他們應該發(fā)展的程度,那么,對于教者來說也就會有誤人子弟之嫌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給學生加入一些課外內容,使他們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引入流行歌曲進行教學有著多種的益處,會給我們的音樂教學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大家不妨一試。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十三
1、知道升旗的禮儀,增強尊敬國旗、愛護國旗的責任感,有做小小升旗手的光榮感。
2、喜歡欣賞并初步了解京劇,樂于嘗試用語言、演唱、繪畫、動作等形式表達自己對京劇的感受。
3、合群、開朗、積極主動地參加幼兒園的活動,并從中感到快樂。
4、能積極主動參加幼兒園的各項活動,并從中感到快樂。
第一周
科學:熱帶的樹美術:天安門
社會:首都北京音樂:大中國
語言:我最愛祖國美術:水果
數學:各地娃娃到北京健康:我會用筷子了
第二周
科學:聰明的中國人美術:京劇臉譜
社會:祖國的標志音樂:國旗紅紅的哩
語言:我們的祖國真大音樂:京歌:烏龜賽跑
數學:分小魚健康:玩棒
第三周
科學:祖國大家庭美術:我喜歡的名族服裝
社會:馬背上的名族音樂:我們的媽媽是中國
語言:搖籃美術:菊花
數學:來了幾個好朋友健康:危險的河
1、建構區(qū):將各種形狀的積木、祖國的著名建筑物的圖片,布置張貼于區(qū)角中。引導幼兒合理使用建筑材料,練習搭天安門、長城等建筑。
2、美工區(qū):提供各種質地的彩色紙、剪刀、糨糊等,引導幼兒學習制作拉、彩帶等裝飾物,裝扮國慶教室。
3、科學區(qū):引導將收集來的各種祖國特產,按特產的地域、材料和質地進行分類,布置祖國特產展。
環(huán)境與資源
1、布置與主題相關的環(huán)境。教師和家長,幼兒共同收集有關祖國的圖片,照片,錄像帶,實物等。布置“我游祖國”,“祖國特產”等專欄。
2、收集有關少數民族的服飾、裝飾物、圖片和食品等,舉辦民俗展覽會,創(chuàng)設民族歌舞欣賞等。
3、組織“看家鄉(xiāng)”活動,發(fā)現家鄉(xiāng)的顯著變化,從中體驗祖國建設的新成就。
1、結合“中秋節(jié)”開展品嘗月餅、賞月、說故事等系列活動。
2、結合“迎國慶”開展系列慶祝活動,如“布置節(jié)日環(huán)境、升旗儀式、慶祝會等。
3、有目的,計劃地開展散步、參觀、看錄象等活動,如看家長,全面了解祖國的古代發(fā)明,優(yōu)秀文化及現代化建設,萌發(fā)從小學好本領,長大建設祖國的愿望。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十四
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活動,并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音樂活動《大中國》,旨在欣賞體驗作品氣勢雄壯,音域寬廣的特點,學習用多種手段表達、表現作品所展示的內容。
1、欣賞體驗作品氣勢雄壯、音域寬廣的特點,激發(fā)做個中國娃的自豪感。
2、能運用多種手段表達、表現作品所展示的內容。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集體。
1、事先聽過歌曲。
2、自制道具。
一、說說我們的大中國
“你覺得我們中國是個怎樣的國家?”(幼兒可以從多方面敘述)
二、教師演唱歌曲,幼兒隨意跟唱和表演。
提問: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覺?
三、感受、理解歌曲
1、引導幼兒講講對歌曲旋律的感受和歌詞內容的粗略理解。
2、感受歌曲性質。
3、欣賞歌曲一遍。
(1)從這首歌中,你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覺到了什么呢?
(2)歌曲中用了一個比喻,把中國比做一個家,那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是指五十六個民族在中國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樣相親相愛)
4、欣賞歌曲第二遍,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你聽到歌里唱了哪些美麗景色?幼兒觀看ppt
(2)家里盤著兩條龍,是哪兩條?
(3)我們中國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
(4)你見過長城嗎,是什么樣的?
(5)歌曲中為什么說“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還遼闊”?
5、播放mtv,欣賞歌曲第三遍
(1)喜歡這首歌嗎?這首歌的前后節(jié)奏有什么不同嗎?
(2)歌曲中哪一句聽上去感覺很激動、很自豪?
(3)讓我們一起來大聲唱起來吧!
6、動作創(chuàng)編
讓我們跟著音樂唱起來,跳起來吧。
師豐富幼兒動作。
四、進一步激發(fā)情感:
“歌曲唱完了,你們覺得做一個中國人光榮嗎?為什么?
請幼兒用一句話說說對祖國的祝福。
五、表達與表現。
1、幼兒自由結伴,協商確定表演的形式(唱歌、舞蹈等),選擇道具。
2、幼兒分組展示。
《大中國》是一首節(jié)奏感很強的樂曲,給人的感覺是熱烈、奔放的,與我們平時教孩子唱的兒歌不同,可能孩子們的在幼兒園里接觸到像這樣的樂曲比較少,所以在聽到音樂時,很快的隨著樂曲美妙的音樂不自覺的有節(jié)奏的拍起手來,嘴里還不停的唱著。我想這就是音樂的魅力的吧,孩子們在無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隨著樂感不由自主的快樂的手舞足蹈起來。孩子們學的很開心。有些句子因為比較成人化,孩子在學唱中有些困難,特別是對于“經過那個多少那個風吹和雨打”歌詞的理解,我就用孩子們的語言給所以的孩子做了解釋:因為我們祖國有許多的寶物,外國的人想來搶走我們祖國的寶物,所以他們來打我們,經過戰(zhàn)爭,我們中國人終于把這些外國人趕出去了。孩子們基本上能完整的演唱第一段的歌詞,而且在演唱中,流露出一種自豪、開心的感覺。最后,請幼兒欣賞音樂,自由舞動起來,一些孩子還能合作表演,效果較好!通過傾聽、理解、欣賞、表演,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景色,再次浮現在幼兒的面前,讓幼兒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時,既愉悅了身心,又豐富了幼兒的想像。我想音樂的魅力也就在于此?!洞笾袊吩谖覀兊母杪曋袌A滿結束。
幼兒在交流探索結果時,有些幼兒回答的太羅嗦,我沒有及時把他們的語言進行提煉,把孩子們局限在一個框框中,讓他們跟著教師的思路走,而沒有發(fā)揮幼兒主動性。
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引入流行歌曲進行教學有著多種的益處,會給我們的音樂教學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十五
在中國民族音樂課中,我認識到了許多以前從未了解過的內容。從傳統(tǒng)音樂器樂到民間音樂舞蹈,我對中國的文化和音樂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這節(jié)課上學到的知識和經驗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對音樂的看法,也讓我更加珍惜中國精深的文化。
第二段:音樂教育的意義。
在我看來,音樂教育十分重要,它不僅僅是為了培養(yǎng)音樂人才,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品味和心境。在中國民族音樂課上,我收獲了更多的是文化方面的知識和啟迪。很多音樂作品都與中國特有的文化相關聯,讓我更加了解了其中的含義和故事。此外,這門課還鼓勵我們探索不同的文化,使我們更加開放和接納多元文化。
第三段:音樂與生活的關系。
在日常生活中,音樂和文化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民族音樂課不僅教授我們音樂技巧和知識,還讓我們了解它們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系。在中國的不同地區(qū)和不同人群中,音樂和舞蹈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反映了文化多樣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通過學習這些不同形式的音樂和舞蹈,我們更能感受到中國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第四段:音樂的溫暖。
音樂是一種語言,具有跨越國界和語言障礙的力量。在學習中國民族音樂課上,我認識到了這一點。音樂可以打破語言和文化的障礙,通過音樂的橋梁讓不同的人們產生共鳴與聯系。在這門課中,我們不僅學習了中國民族音樂的歷史和發(fā)展,還通過配合舞蹈演繹展示了音樂的魅力。這種音樂的溫暖和力量不僅可以帶給我們快樂,更可以帶給我們精神上的慰藉。
第五段:結尾。
華夏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民族音樂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在我這門課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通過這門課,更加了解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和演變,也得到了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體驗。我相信,在未來的學習中,我將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前行,繼續(xù)探索和發(fā)現音樂的美和它所帶給我們的溫暖與力量。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十六
:新疆民族音樂文化資源豐富,但隨著社會進步,文化生態(tài)的改變,民族音樂的傳承發(fā)展呈現出失去文化空間,傳承人后繼無人等狀況。對此,要從文化生態(tài)學的角度認識分析,接受民族音樂文化隨社會變遷而變遷的規(guī)律,尊重傳統(tǒng),允許改變,包容創(chuàng)新,才是民族音樂傳承發(fā)展的正確態(tài)度和做法。
:新疆民族音樂;傳承;發(fā)展;文化生態(tài)學
文化生態(tài)學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人類學家j.h.斯圖爾德提出,是研究文化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是文化學和生態(tài)學的一門交叉學科,是就一個社會適應其環(huán)境的過程進行研究,它的主要問題是要確定這些適應是否引起內部的社會變遷或進化變革。但是,它還結合變革的其他過程來分析這些適應。文化生態(tài)學理論普遍認為,文化并不是受某一因素的直接影響而產生的,而是在多種復雜的變量的交叉影響下出現的。”[1]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加速發(fā)展,而農業(yè)文明被工業(yè)文明的取代則導致了農耕文化的日益破壞,原本與農耕文化相適應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也隨之發(fā)生急劇變化,致使我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生存,受到極大威脅。隨著西部大開發(fā)、經濟大發(fā)展的進程,新疆民族傳統(tǒng)音樂文化生態(tài)也發(fā)生著巨變,很多音樂形式因不能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而正在消失。從文化生態(tài)學角度來看,文化是人與自然協調的產物,特定的歷史時期所形成的文化必定呈現出特定的民族、地域、歷史等風貌,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一定范圍內創(chuàng)造的具有生態(tài)適應性特征、各種元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一種文化方式和文化狀態(tài)。
生產勞動是人類賴以生存發(fā)展的物質基礎。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們賴以生存的固有生產勞動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導致生活習俗也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而原生態(tài)民歌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那些以特定的生產勞動為依托的一些民族特有的傳統(tǒng)音樂體裁,由于生產方式的改變而失去了其繼續(xù)生存的根基,如新疆庫車地區(qū),人們在生產勞動、日常生活中即興編創(chuàng)的歌曲,如《犁地歌》《割麥歌》《麥場歌》《趕車歌》等多為散板,篇幅短小、節(jié)奏自由、氣息悠長。據當地人反映,這些勞動歌曲和生活習俗歌曲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還比較盛行,但隨著生產方式和生活習俗的改變,特別是90年代以來傳統(tǒng)的耕作方式為現代化耕作技術所取代,如今能夠演唱生產勞動歌曲和生活習俗歌曲者已鳳毛麟角,只有少數60歲以上的老人能夠演唱兩三首犁地歌、割麥、趕車歌,中年人能夠演唱一至兩首歌已實屬不易,年輕人基本不會唱,生產勞動歌曲已瀕臨滅絕。作為無形遺產的傳統(tǒng)音樂,載負于有形的人而存在。傳承人老齡化卻后繼無人的現狀,是目前新疆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工作中所面臨的最嚴峻問題之一。特別是70歲以上的傳承人,他們昔日所經歷體驗的音樂記憶以及所持有的精絕技藝,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塵封,永久鎖定在他們的腦海里。而40歲以下的年輕人,受現代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價值觀的改變、母語的缺失,使得他們不能承襲祖輩留下來的音樂遺產。新疆傳統(tǒng)民族音樂不能為當地的年輕人帶來豐厚的經濟收入,另有現代傳媒技術的發(fā)展和傳播,年輕人更愿意接受外來的流行音樂。審美觀念的不同和變化,本民族傳統(tǒng)音樂已經無法吸引年輕人,因此傳承面臨后繼無人的危險境地。
從文化生態(tài)學的角度認識新疆民族音樂現狀,民族音樂文化的變遷是隨著其賴以生存的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變而改變,一味地保護、傳承民族音樂的原生性,實則是有違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有違文化與環(huán)境相互適應關系規(guī)律的。少數民族音樂原本以自然傳承的方式生存于民間,現代社會原有的傳承方式和生存機制逐漸被邊緣化,一少部分少數民族音樂在轉型過程中逐漸適應了現代社會,能夠將文化資源直接轉化為經濟效益,憑借市場完成自身的延續(xù)傳承和發(fā)展。但更多的民族音樂資源雖然有很高的文化價值,但是卻難以與市場結合,在民間傳承中優(yōu)勝劣汰。因此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應被認為是保護遺產的正確方式,發(fā)展可以不斷出新,保護則應當盡量追求其原真性,音樂功能可以轉型,但音樂形態(tài)本身不應發(fā)生太多改變。民間的自然傳承也應當尊重傳統(tǒng),努力把握民族音樂文化中的精華,同時也容許在傳承過程中有部分的改變,如傳統(tǒng)音樂與西方流行音樂結合的新興的民族音樂種類,也逐漸走進民間生活,而這恰恰是適應環(huán)境的表現,因此需要對其以包容的態(tài)度。這樣,一方面增強民族音樂適應現代社會環(huán)境,激發(fā)其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另一方面盡量保持原有的音樂樣態(tài),跟隨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而逐漸變遷。舊的傳統(tǒng)不會被原樣重復,新的環(huán)境又會使新模式不斷加入進來,所以文化只能是一個開放、流動和與時俱進的體系。過去,我們孤立的看待傳統(tǒng)文化,我們認為傳統(tǒng)與現代是對立的,實際上,在當今世界里,往往是現代里包容著傳統(tǒng),傳統(tǒng)里也融入了現代?!皞鹘y(tǒng)是一條河流”,在文化與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的過程中,傳統(tǒng)也在日漸更替,因此對于新疆民族傳統(tǒng)音樂的傳承發(fā)展,適應社會發(fā)展,適應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才是可尋規(guī)律。
[]
[1]崔明昆。文化生態(tài)學的理論與方法[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05.
[2]周明甫,金星華。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簡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十七
中國民族音樂是一門獨具特色的課程,其學習內容涵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和民間樂器藝術,豐富了我的文化知識。在這門課程中,我獲得了許多新的體驗和感悟,下面我將分享我的學習心得體會。
在進入中國民族音樂課堂之前,我對這門課程的了解僅限于一些古代音樂的知識。但在學習過程中,我發(fā)現中國民族音樂不僅僅是指古代音樂,還包括了各個歷史時期的音樂,如漢唐樂、宋詞元曲、京劇、民間音樂等等。此外,該課還介紹了許多民族樂器,如二胡、琵琶、古箏、笛子等。通過了解這些音樂和樂器,我開始了解到中國民族音樂的多樣性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中國民族音樂在節(jié)奏、旋律、表達方式、演奏技巧等方面與西方音樂有很大的不同。學習中國民族音樂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她所帶來的獨特的美感。在上課時,老師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梁?!返?,令我感受到了馳騁天地、慷慨激昂、柔情似水等不同的情感。各種奏法表達了各種不同的情感,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美妙。
第三段: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
中國民族音樂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通過學習它,我了解到了許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例如,孔雀東南飛這首琵琶曲,從曲調上寓意中國優(yōu)美的風景和常人追求美好的心理;賽馬這首民間曲目,表現出冷峻的北方氣氛,傳遞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上對于馬匹的友好和喜愛??傊ㄟ^中國民族音樂的學習,我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第四段:體驗中國音樂文化的獨特價值。
中國民族音樂在藝術上有其獨特的價值。在音樂形式上,她是一種促進文化傳承的工具,它能夠通過音樂方式傳達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文明內涵。在執(zhí)行方式上,中國民族音樂重視生命和自然,她的演奏基礎是人的身體和肌肉,通過手和腕的協調方式、發(fā)聲的速度和力度等來傳達其中的音樂內涵。中國民族音樂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表述中華民族古代的思想和哲學。
中國民族音樂雖然課程在學校教育中出現的時間不長,但從它帶來的獨特價值看,是富有前途與未來的。隨著經濟不斷發(fā)展,中國民族音樂在一些中外交流中不斷被開發(fā)和運用;在文化傳承中,她進一步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的百花齊放、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發(fā)揚;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中國民族音樂為策劃文藝節(jié)目提供了豐富的音樂資源。今天,創(chuàng)造新的音樂藝術形式、拓展新的音樂市場、培養(yǎng)新一代的音樂才能,中國民族音樂在未來的價值將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增長了我的文化知識,進一步加深了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更讓我意識到中國民族音樂的獨特價值,這將永遠是我學習生涯中珍視的經歷。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十八
摘要:隨著平面設計業(yè)的迅猛發(fā)展,中國元素是體現中國企業(yè)獨特形象的最佳設計元素之一。從以前一味的模之仿西方和全部使用西式元素的風格已經不再適應中國的現有階段。中國的平面設計已經逐漸度過了設計的初級價段。開始重視中國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使用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做中國式的平面設計作品。
關鍵詞:中國元素;平面設計。
一、平面設計的定義與發(fā)展。
1、平面設計的定義。
在《世界平面設計史》中,王受之先生對“平面設計”是這樣定義的:“平面設計”,即指的是在平面設計空間中的設計活動,其涉及的內容主要是二維空間中各個元素的設計和各個元素組合的布局設計,其中包含了:字體設計、版面排版、插圖、攝影的采用,而所有的這些內容核心是在于指導、傳達信息、勸說等等。而他的表現方式則取決于現代印刷術所達到的水平。信息時代的到來,各行業(yè)的競爭空前的激烈,平面設計行業(yè)也被不斷的發(fā)展,設計的領域也在不斷地拓寬。設計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標志設計、包裝設計、pop設計、海報設計等,在互聯網的的廣泛普及下,app也是今后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一項重要部分。
2、平面設計的發(fā)展歷程。
人類原始社會向文明發(fā)展的象征之一即是平面設計的起源。隨著原始生活走向文明社會的初級階段,人類對相互交流的需求不斷的提高,加快了人們對自身思想感情用符號形式來表達。據歷史資料的記載,人類歷史文明進程的重大轉折標志即結繩記事向圖形符號的演變,直至后來有簡單的圖形向文字的`演變。平面設計發(fā)展最原始的基礎條件及是文字的出現。平面設計一詞起于,英文‘graphic’。泛指通過印刷方式形成的藝術形式,在現代藝術形成之前即通稱為平面設計?;钭钟∷⑿g的出現讓書籍在歐洲各地區(qū)得到廣泛的推廣,而印刷機的廣泛應用為設計奠定了良好的開端。在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一些國家的印刷設計事業(yè)出現鼎盛局面,特別是意大利人普遍中鐘愛花卉圖案,逐漸有了自己的特色發(fā)展,并且很多印刷工廠開始設計和開創(chuàng)了使用商標的先河。歐洲工業(yè)革命時期,這場革命不僅為工業(yè)、經濟等帶來大力的發(fā)展,更是一場對印刷設計行業(yè)的催化劑并且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春天,同時為歐洲在世界經濟、文化以及藝術上的成就與地位奠定了良好基礎。19世紀70年代,巴黎的石板印刷海報形式有著現代廣告先驅之稱,朱利斯查理德發(fā)明的“三色版印刷工藝”是通過三套印刷“紅黃藍”達到豐富的印刷效果,主要是利用紙張的機理產生多種多樣的變化并且與文字和圖形相結合使海報更加醒目。使巴黎成為現代海報的的發(fā)源地,更成為歐洲大眾傳媒的集散中心。20世紀中,歐洲的海報設計出現了“圖畫現代主義”運動,也是一次嶄新的面貌。每個國家都設計不同的面貌,其中德國的“海報風格”運動影響最為廣泛。二戰(zhàn)后,國際貿易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隨著科技的進步、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全球企業(yè)都開始注重企業(yè)形象的設計,希望通過設計來提高商品的競爭力和市場的占有力,因為市場需求的不斷提高給平面設計行業(yè)迎來一個新的黃金時代。20世紀70年代,香港成立了“香港設計師協會”由香港委員會發(fā)起成立所以有著極高的設計威信。到了1992年,由“王序、陳紹華、王粵飛”設計師在深圳策劃舉辦了“平面設計在中國”展,這個展在中國平面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二、中國元素。
“中國元素”,即中國文化獨有的經典元素,具有廣泛的認同感、認知度,能夠明確反映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具有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涵蓋國家尊嚴體現民族精神的形象和符號以及風俗習慣。中國元素分為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虛擬的內現意識形態(tài),例如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一種是具體的物質表現,如京譜、國畫、中國結、印章、龍、書法、麒麟等等。在設計中不僅僅是對圖形符號的設計應用,更需要結合中國的傳統(tǒng)為文化、民族精神,賦予設計作品一個靈魂。將物質表現與意識形態(tài)相結合,能夠使設計出的作品更加飽滿。中華文明,整個中華民族有著長達一萬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國家史,更有著三十萬年的民族根系,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史上所有精神文化和觀念形態(tài)匯集的總體表現,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以圖騰、精神符號等形式體現,這些表現形式就是中國傳統(tǒng)視覺元素,這些元素是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中國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體現。
1、平面設計中融進中國元素的意義。
信息時代的到來,各領域行業(yè)更是蓬勃發(fā)展發(fā)展。平面設計行業(yè)的競爭更是的空前激烈,對于平面設計的作品要求也尤為嚴格。中國平面設計師為了令自己的設計作品脫穎而出,已不再是照抄照搬在西式元素,而是不斷融進中國元素形成自己獨有、別具一格的設計風格并且在中國市場占據一席之地。這樣不僅能讓看到作品的人感受到更多的認同感識別度更高而且更能夠引起更多的民族自豪感,不僅如此更多的設計師把中國元素與西式元素相結合放進自己的設計作品中,更像是一種與國際的對話,更能夠與國際接軌,為未來中國平面設計行業(yè)在國際上的發(fā)展增添一股新的能動力。
2、平面設計中融入中國元素的特色。
中國傳統(tǒng)元素更注重寫意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表現形式,并不像西方作品非常傳神更注重生動性。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更為別具一格、既抽象又具體反而更為傳神。所以在設計作品的時候,不僅要有精確的圖標更要巧妙的利用中國元素,把握中國元素的特點和內在所蘊含的意義。這樣就能在設計作品中充分體現中國別具一格的設計特點,精巧的把中國元素融進平面設計作品中將會引發(fā)平面設計的新潮流。
四、結語。
平面設計行業(yè)的競爭更多是文化的競爭與較量,想要從多元化的發(fā)展中脫穎而出就要有別具一格設計風格和有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中華民族文化就像是設計的土壤更是中國設計的立身之本,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50的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使中國元素有著永恒和智慧以及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我們想要在世界立足就要不斷挖掘和研究中國元素,不是盲目的追捧西式元素。中國文化的復興之路已經開始。只有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且將中國元素融入設計作品中,才會不斷設計出別具一格的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張豈之.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謝歸洋.淺析中國元素在視覺設計中的應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3。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十九
這篇課文講述了駐守在戈壁灘上的戰(zhàn)士們經常舉行“賽石會”。一天我雨后又去揀石頭,遇到趕車的小姑娘要我去珍珠泉洗石頭。我們突然發(fā)現了一塊兒相極了雄雞的石頭,我給他起名“中國石”,中國石在今后的賽事會上屢屢得魁,成了戰(zhàn)士們的至寶。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瑰麗”“酷似”“盛譽”“快慰”“姍姍來遲”“屢屢奪魁”“奉為至寶”等詞語的意思。
3、讀課文,弄清楚課文內容。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這篇課文距離學生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老師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識字方法識字。采用不同的讀文方式,讓學生盡快熟悉課文。再采用自讀,同桌、小組合作讀的方式讀準讀通課文。重點指導:“姍、視、酷、偎”在書寫時要多加指導;“戈、繁、存、覽”指導學生找準部首。
2、課文重難點突破:教學中,指導學生把“我”是怎樣發(fā)現中國石的句子畫下來,說說哪些詞語是重點,由于文中多處使用引號,可以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老師注意恰當的引導,把戰(zhàn)士們對祖國的愛表達出來。
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新課,由題眼處質疑。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師板書課題,生書空。
2、看到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什么?(生質疑,學生可能提到的問題有:中國石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叫中國石,中國石是怎么被發(fā)現的等等)。
3、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學生的重點問題。
4、那么,中國石是什么樣子的呢?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地讀讀課文吧,要求: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順;思考本文主要講什么。
2、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
3、出示課件,檢查生詞。
(1)、指名開火車讀。
(2)、齊讀。
4、交流文章的主要內容,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三、精讀釋疑,品讀感悟。
1、默讀課文,找出剛才那些問題的答案,并做上記號。
2、共同交流相關問題。
師生交流。交流重點為:(我是怎樣發(fā)現“中國石”的?)。
(1)、指名讀相關課文。
(2)、想一想:作者和小姑娘發(fā)現時的心情?再自由練讀體會這種心情。
(3)、指名朗讀,進行比賽。(“中國石”是什么樣子的?)。
(1)、指名讀畫的句子。(并課件出示)。
(2)、出示中國版圖、中國石,教師引讀這一段。
(3)課件出示“依偎”一句。結合圖片理解“依偎”。體會用詞的恰當。
三、小結,布置作業(yè)。
師:課文學到這里,大家知道了,在我們祖國西北邊陲的戈壁灘上,駐守著解放軍戰(zhàn)士,他們日復一日、默默無聞地守衛(wèi)著祖國的大門,保衛(wèi)著祖國的邊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他們心中,時刻裝著我們的祖國。這濃濃的愛國情,多么令人感動!那就請同學們課下帶著對戰(zhàn)士們的崇敬,把《中國石》的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吧。
中國民族音樂教案篇二十
3、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樂器,看指揮協調的演奏樂曲。
物質準備:
1、打擊樂器―手搖鈴,碰鈴,沙錘,沙蛋,圓舞板,鈴鼓和雙響筒若干。
2、音樂伴奏,樂曲的節(jié)奏圖譜。
3、人手彩帶兩條。
經驗準備:已學會舞蹈《大中國》
一、復習舞蹈,熟悉旋律。
全體幼兒一起跳《大中國》
(1)師: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上一次課學習的舞蹈《大中國》嗎?我們一起來跳出來吧!
二、初識圖譜,鞏固節(jié)奏
(2)老師注意觀察了一下我們大家拍手的節(jié)奏有的不統(tǒng)一,那我們現在就來看看
(3)我們先來看我們高潮的地方,舞蹈動作是怎么做的???這個舞蹈動作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呢?我們可以用什么手勢來解決?那我們就用飄著的彩帶來表示延長的動作。
(4)那我們的圖譜上還有什么呢?老師現在用手指到哪里,你們就跟我一起拍手,老師要是指的快,那我們拍手的速度也要快。
三、觀看圖譜,指揮節(jié)奏。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圖譜再次練習用手拍節(jié)奏。教師指揮幼兒分組拍手來演奏《大中國》。
(1)師:我們來跟著音樂一起來用手打節(jié)拍吧!
(2)師:現在啊,老師想當一次小指揮,老師指到哪里,哪里的小朋友就拍手。
四、選擇樂器,探索合奏。
幼兒按意愿選擇樂器,在自主看圖譜的基礎上邊聽樂曲邊用樂器演奏。教師指導幼兒進行練習,即根據圖譜上的樂器標記演奏相應的節(jié)奏。教師請幼兒交換樂器,師生共同演奏樂曲"大中國"。并請剩余的同學給《大中國》伴舞。
(1)現在,先請小朋友來玩一玩我們的樂器,再來看看我們可以怎么用他們來演奏。
(2)這首歌曲高潮的地方比前面要更加高昂,所以我們可以用哪種樂器呢?
(3)那現在,我們就用我們選好的打擊樂來演奏一次吧!
(4)老師又要變成小指揮啦,指到哪里哪里的小朋友就來演奏,再來幾個小朋友來伴舞。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775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