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為進一步提升做好準備??偨Y不應該簡單復述已有的信息,而應該進行思考和概括??偨Y可以從各個領域中獲取靈感,讓我們更好地認識不同的經驗和觀點。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一
估算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如何進行比較正確的估算是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用好參照物十分重要。如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知道一個盆大約裝水9升。以此為參照物,學生估計一個水池的容量、高壓鍋、電飯鍋的容量等就比較容易估計得正確。在多次有意識的培養(yǎng)下,學生的估計能力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二
升與毫升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雖說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對于升與毫升的了解卻很少。我是圍繞以下幾點反思我的教學的。
由于升和毫升的認知本身就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比較枯燥,產生一定的困難。為了能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單位,積累較多的直觀經驗,我創(chuàng)設了以下的教學情境,來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創(chuàng)設問題引入,書上的一個情境,通過對不同的容器的觀察,引出“容量”的概念,再深入地研究容量差不多的兩個茶杯如何判斷,學生想出了幾種方法,從而突出了要用統(tǒng)一的量器才能作比較,進而引出了需要有統(tǒng)一的容量單位,揭示課題。從情境中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熱情,為后續(xù)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直觀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滴管取1毫升的水,滴在手心中,學生感知毫升的水是十來滴。猜一猜老師手里水杯的容量,并進行驗證。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容器,讓學生估計它們的容量(可能的進行操作驗證)。水盆容量10000毫升左右,電熱水器的容量要幾十萬毫升,太陽能熱水器的容量還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400000毫升,學生立刻感受到需要有比毫升更大的容量單位,于是“升”孕育而生了。最后,用4個250毫升的一次性水杯,和1瓶裝滿1升水的容器,通過實驗,學生感知升和毫升的進率。教學重點的解決、難點的突破都請學生介紹說明或用一個一個的小實驗解決。從課堂氣氛來看,學生人人參與,思維非?;钴S,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學生動手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顯得費時、費力,沒有直接利用課件省事,但動手活動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畢竟愛活動是孩子的天性。動手的感覺完全不同,每一次的活動,可能都會讓學生以嶄新的狀態(tài)投入到活動中。比如,用滴管測量1毫升可以滴多少滴水,大家一起對著老師的手認真的數,通過實驗得到的答案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通過活動,真正感受到了一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另外,利用自己的土學具來研究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時,雖然最后會出現不精確的結果,但通過孩子自己眼、耳、手、腦的協(xié)同作戰(zhàn)得出的結論,會讓學生記得更深、更牢。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三
上星期三到這個星期三一周的時間,我都在教學《升和毫升》,考慮到這方面的知識平時學生關注的較少,缺乏生活經驗,而且容量單位的認識本身就比較抽象,需要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為了能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容量觀念,積累較多的直觀經驗,我結合教材準備了大量的容器,從鍋碗瓢盆到瓶瓶罐罐,只要可以我都搬進了課堂,結果這一周的數學課就不再像平時的數學課了,沒有口算練習,沒有新授鞏固,課堂教學不再那么井然有序,我和孩子們都拿著瓶瓶罐罐不停地做著實驗,孩子們陶醉于做實驗的新鮮,興奮地歡呼、交流……從課堂氣氛來看,學生人人動手,個個參與,學習積極性之高是前所未有。我原以為這樣的教學一定是成功的,可一看學生的作業(yè)我迷惑了……(作業(y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對各種常見容器的容量選擇、判斷或估計不準確,有的甚至相差太遠)作業(yè)中反應出來的問題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學:
1、這樣教行嗎?
容量是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學生又是在沒有認識體積的基礎初次接觸,所以課堂上我盡量采用直觀教學,每節(jié)課都搜集了各種容器,做了大量的準備,教學時我也改變了以往數學課的模式,用大量的實驗操作來代替空洞的說教。學生對我這種實驗式的數學課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不說,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估計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鍛煉。從這個角度思考,我這樣教學符合課改理念,是完全可行的。
2、這樣教目標達成了嗎?
我仔細分析了失敗的原因,可能有這樣兩個:第一,教材編排不太合理。讓學生在沒有認識體積的情況下直接學習容量,不符合認知發(fā)展須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因此學生學起來肯定會有困難。第二,生活經驗太貧乏。這方面的知識本身就較抽象,不要說是學生,就連我們老師平時關注的也較少,學生的腦海中所能聯(lián)想到的有關容量的信息實在太少,雖然課堂中我已經想盡各種辦法在幫助學生積累有關容量的直觀經驗,但僅僅利用幾堂課的有限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教學時受許多物質條件的限制,比如浴缸、大的洗澡盆、水池等這些容器無法帶進教室,讓學生回家測試又無法具體指導等等。這些矛盾的解決還有待于和老師們做進一步的探討。
范本篇一:范本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有著較多的應用,但是學生平時很少關注這方面的知識,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教學之前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
篇1:升和毫升教學反思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有著較多的應用,但是學生平時很少關注這方面的知識,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教學之前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工作,盡可......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四
升與毫升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雖說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對于升與毫升的了解卻很少。我是圍繞以下幾點反思我的教學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求知欲。
由于升和毫升的認知本身就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比較枯燥,產生一定的困難。為了能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單位,積累較多的直觀經驗,我創(chuàng)設了以下的教學情境,來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創(chuàng)設問題引入,書上的一個情境,通過對不同的容器的觀察,引出“容量”的概念,再深入地研究容量差不多的兩個茶杯如何判斷,學生想出了幾種方法,從而突出了要用統(tǒng)一的量器才能作比較,進而引出了需要有統(tǒng)一的容量單位,揭示課題。從情境中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熱情,為后續(xù)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二、直觀體驗,感受知識。
直觀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滴管取1毫升的水,滴在手心中,學生感知毫升的水是十來滴。猜一猜老師手里水杯的容量,并進行驗證。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容器,讓學生估計它們的容量(可能的進行操作驗證)。水盆容量10000毫升左右,電熱水器的容量要幾十萬毫升,太陽能熱水器的容量還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400000毫升,學生立刻感受到需要有比毫升更大的容量單位,于是“升”孕育而生了。最后,用4個250毫升的一次性水杯,和1瓶裝滿1升水的容器,通過實驗,學生感知升和毫升的進率。教學重點的解決、難點的突破都請學生介紹說明或用一個一個的小實驗解決。從課堂氣氛來看,學生人人參與,思維非?;钴S,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三、動手操作是孩子掌握知識最有效的手段。
學生動手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顯得費時、費力,沒有直接利用課件省事,但動手活動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畢竟愛活動是孩子的天性。動手的感覺完全不同,每一次的活動,可能都會讓學生以嶄新的狀態(tài)投入到活動中。比如,用滴管測量1毫升可以滴多少滴水,大家一起對著老師的手認真的數,通過實驗得到的答案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通過活動,真正感受到了一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另外,利用自己的土學具來研究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時,雖然最后會出現不精確的`結果,但通過孩子自己眼、耳、手、腦的協(xié)同作戰(zhàn)得出的結論,會讓學生記得更深、更牢。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五
《升和毫升》,考慮到學生平時很少關注這方面的'知識,缺乏生活經驗,因此在教學之前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工作,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學習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容量單位時的主動性,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升和毫升的初步認識中,容積的計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教師在課前準備好演示的教具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教師還準備了標有刻度線的飲水杯、臉盆、墨水瓶等。同時給學生一兩天準備的時間,要求學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時尋找、觀察哪些商品標簽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帶一些標有升和毫升的包裝盒、飲料瓶、標簽等,在思想上做好認知的準備。
由于升和毫升的認知本身就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比較枯燥,產生一定的困難。為了能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單位,積累較多的直觀經驗,我創(chuàng)設了以下的教學情境,來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
2、直觀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量筒取毫升的水,倒入盆中,學生感知毫升的水是兩三滴,反復幾次。估測墨水瓶中有多少墨水,并進行驗證,觀察一盒學生奶有多少。在量杯中分別取10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的水倒入升的容器中,感知升和毫升的進率。教學重點的解決、難點的突破都請學生介紹說明或用一個一個的小實驗解決。從課堂氣氛來看,學生人人參與,思維非?;钴S,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結合實際,滲透一些科學知識。比如,一個成人的血液量約為4升800毫升,一次獻血量為200毫升,適量獻血對人體沒有影響等。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六
《升和毫升》,考慮到學生平時很少關注這方面的知識,缺乏生活經驗,因此在教學之前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工作,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學習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容量單位時的主動性,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升和毫升的初步認識中,容積的計量工具是量筒和量杯。教師在課前準備好演示的教具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教師還準備了標有刻度線的.飲水杯、臉盆、墨水瓶等。同時給學生一兩天準備的時間,要求學生在家里或是去超市時尋找、觀察哪些商品標簽上使用的是升和毫升,并帶一些標有升和毫升的包裝盒、飲料瓶、標簽等,在思想上做好認知的準備。
由于升和毫升的認知本身就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比較枯燥,產生一定的困難。為了能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單位,積累較多的直觀經驗,我創(chuàng)設了以下的教學情境,來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
2、直觀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量筒取毫升的水,倒入盆中,學生感知毫升的水是兩三滴,反復幾次。估測墨水瓶中有多少墨水,并進行驗證,觀察一盒學生奶有多少。在量杯中分別取10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的水倒入升的容器中,感知升和毫升的進率。教學重點的解決、難點的突破都請學生介紹說明或用一個一個的小實驗解決。從課堂氣氛來看,學生人人參與,思維非?;钴S,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結合實際,滲透一些科學知識。比如,一個成人的血液量約為4升800毫升,一次獻血量為200毫升,適量獻血對人體沒有影響等。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七
升和毫升是四年級第一單元的內容,之所以在四年級就安排這一部分內容,是因為1、這部分概念和日常生活結合的比較緊密,比如:一袋牛奶,一瓶酒、一桶油等,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容易產生現實生活的需要。2、知識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接受。而且九月初天氣比較適宜孩子們和水接觸。需要孩子們通過玩水了解容量,探究升和毫升之間的關系。
這部分內容我提前做了前期備學:我是小小調查員調查內容:家中液態(tài)物品的包裝上是如何標注液體的多少的。根據調查,你認識這兩個單位在實際生活中該如何應用。
有了初步的認識,就可以直接進入主題了,這節(jié)課我們在科學實驗室進行,先來認識測量液體所需要的工具:量筒、量杯、燒杯,每個同學拿一個工具認真觀察刻度的是如何標注的,()尤其要注意的是量杯上的刻度標注有什么特點,同樣的100毫升,上面和下面標注的高度是否等高…為什么會這樣通過小組交流讓學生感知。
這節(jié)課,我加了一個“估一估”的環(huán)節(jié),每個小組一個紙杯,里面裝著多少不一的睡,先讓每個人根據自己提前感知的經驗來估一估這杯水的多少,再選擇一個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積極性都非常的高。
不太理想的部分就是探究升和毫升之間的關系的時候沒有達到探究的意義。因為最大的燒杯雖然可以裝一升水,但是它上面標注的是1000毫升,不用探究學生也能夠知道用100毫升的量筒來倒水需要倒十次。所以這次探究的過程感覺缺少了一些實際的意義。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八
升與毫升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雖說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對于升與毫升的了解卻很少。我是圍繞以下幾點反思我的教學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求知欲。
由于升和毫升的認知本身就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到比較枯燥,產生一定的困難。為了能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單位,積累較多的直觀經驗,我創(chuàng)設了以下的教學情境,來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創(chuàng)設問題引入,書上的一個情境,通過對不同的容器的觀察,引出“容量”的概念,再深入地研究容量差不多的兩個茶杯如何判斷,學生想出了幾種方法,從而突出了要用統(tǒng)一的量器才能作比較,進而引出了需要有統(tǒng)一的容量單位,揭示課題。從情境中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熱情,為后續(xù)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二、直觀體驗,感受知識。
直觀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滴管取1毫升的水,滴在手心中,學生感知毫升的水是十來滴。猜一猜老師手里水杯的容量,并進行驗證。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容器,讓學生估計它們的容量(可能的進行操作驗證)。水盆容量10000毫升左右,電熱水器的容量要幾十萬毫升,太陽能熱水器的容量還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400000毫升,學生立刻感受到需要有比毫升更大的容量單位,于是“升”孕育而生了。最后,用4個250毫升的一次性水杯,和1瓶裝滿1升水的容器,通過實驗,學生感知升和毫升的進率。教學重點的解決、難點的突破都請學生介紹說明或用一個一個的小實驗解決。從課堂氣氛來看,學生人人參與,思維非常活躍,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三、動手操作是孩子掌握知識最有效的手段。
學生動手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顯得費時、費力,沒有直接利用課件省事,但動手活動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畢竟愛活動是孩子的天性。動手的感覺完全不同,每一次的活動,可能都會讓學生以嶄新的狀態(tài)投入到活動中。比如,用滴管測量1毫升可以滴多少滴水,大家一起對著老師的手認真的數,通過實驗得到的答案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通過活動,真正感受到了一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另外,利用自己的土學具來研究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時,雖然最后會出現不精確的`結果,但通過孩子自己眼、耳、手、腦的協(xié)同作戰(zhàn)得出的結論,會讓學生記得更深、更牢。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九
1、這部分概念和日常生活結合的比較緊密,比如:一袋牛奶,一瓶酒、一桶油等,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容易產生現實生活的需要。
2、知識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接受。而且九月初天氣比較適宜孩子們和水接觸。需要孩子們通過玩水了解容量,探究升和毫升之間的關系。
這部分內容我提前做了前期備學:我是小小調查員調查內容:家中液態(tài)物品的包裝上是如何標注液體的多少的。根據調查,你認識這兩個單位在實際生活中該如何應用。
有了初步的認識,就可以直接進入主題了,這節(jié)課我們在科學實驗室進行,先來認識測量液體所需要的`工具:量筒、量杯、燒杯,每個同學拿一個工具認真觀察刻度的是如何標注的,尤其要注意的是量杯上的刻度標注有什么特點,同樣的100毫升,上面和下面標注的高度是否等高…為什么會這樣通過小組交流讓學生感知。
這節(jié)課,我加了一個“估一估”的環(huán)節(jié),每個小組一個紙杯,里面裝著多少不一的睡,先讓每個人根據自己提前感知的經驗來估一估這杯水的多少,再選擇一個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積極性都非常的高。
不太理想的部分就是探究升和毫升之間的關系的時候沒有達到探究的意義。因為最大的燒杯雖然可以裝一升水,但是它上面標注的是1000毫升,不用探究學生也能夠知道用100毫升的量筒來倒水需要倒十次。所以這次探究的過程感覺缺少了一些實際的意義。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十
上星期三到這個星期三一周的時間,我都在教學《升和毫升》,考慮到這方面的知識平時學生關注的較少,缺乏生活經驗,而且容量單位的認識本身就比較抽象,需要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為了能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容量觀念,積累較多的直觀經驗,我結合教材準備了大量的容器,從鍋碗瓢盆到瓶瓶罐罐,只要可以我都搬進了課堂,結果這一周的數學課就不再像平時的數學課了,沒有口算練習,沒有新授鞏固,課堂教學不再那么井然有序,我和孩子們都拿著瓶瓶罐罐不停地做著實驗,孩子們陶醉于做實驗的新鮮,興奮地歡呼、交流……從課堂氣氛來看,學生人人動手,個個參與,學習積極性之高是前所未有。我原以為這樣的教學一定是成功的,可一看學生的作業(yè)我迷惑了……(作業(y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對各種常見容器的容量選擇、判斷或估計不準確,有的甚至相差太遠)作業(yè)中反應出來的問題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學:
容量是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學生又是在沒有認識體積的基礎初次接觸,所以課堂上我盡量采用直觀教學,每節(jié)課都搜集了各種容器,做了大量的準備,教學時我也改變了以往數學課的模式,用大量的實驗操作來代替空洞的說教。學生對我這種實驗式的數學課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不說,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估計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鍛煉。從這個角度思考,我這樣教學符合課改理念,是完全可行的。
本單元的知識目標主要有兩個:
(1)認識升和毫升,知道它們之間地進率并能準確換算。
我仔細分析了失敗的原因,可能有這樣兩個:第一,教材編排不太合理。讓學生在沒有認識體積的情況下直接學習容量,不符合認知發(fā)展須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因此學生學起來肯定會有困難。第二,生活經驗太貧乏。這方面的知識本身就較抽象,不要說是學生,就連我們老師平時關注的也較少,學生的腦海中所能聯(lián)想到的有關容量的信息實在太少,雖然課堂中我已經想盡各種辦法在幫助學生積累有關容量的直觀經驗,但僅僅利用幾堂課的有限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教學時受許多物質條件的限制,比如浴缸、大的洗澡盆、水池等這些容器無法帶進教室,讓學生回家測試又無法具體指導等等。這些矛盾的解決還有待于和老師們做進一步的探討。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十一
升與毫升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雖說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對于升與毫的了解卻很少。建立容積單位的'表象及空間觀念,較為準確地估計常見容器的容量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渴望上好這節(jié)課,上出一節(jié)讓學生終身有益的數學課!
課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學具進行操作實驗,只有經過大量的直觀觀察與操作體驗才能幫助學生建立容量單位的表象及空間觀念。為此我作了精心的準備。我不但自己準備了各種杯子、瓶子,還讓學生分工分別帶來了大大小小的桶、壺、瓶子、杯子、滴管等。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十二
這星期聽了許多有關建構活動的課,通過聽課、評課,讓我知道了怎樣上好一節(jié)建構課。這么多節(jié)課聽下來,也有不少收獲。
今天小朋友要學習搭金字塔,這個活動之前小朋友也接觸過,塔層的層層遞進一直是個難點。在活動中,我有介紹,但沒有深入剖析。
由于對教案比較熟悉,所以我的提問以及對小朋友回答的總結干脆明了,不啰嗦。以下是我對整個活動的一個評價。
一.對小朋友的回答,不能給予很好的回應。例如,我問:“金字塔是什么形狀的?!币粋€較聰明的小朋友給了很好的回答:“金字塔的有四面都是三角形?!倍蠋熤皇侵貜椭脑捵隽艘粋€總結,這個時候如果能拿出一個用積木搭的金字塔來,讓小朋友觀察形狀,會更加得直觀,對后面的技能掌握也會更有效果。
二.在重難點的掌握上不夠正確。原先我把這節(jié)活動的重點放在小朋友的兩兩合作上,但從整個活動中來看,小朋友對金字塔的塔法掌握得還不是很好,而我也只是一味地要求小朋友搭的金字塔與我的要一樣,顯得太死板,其實搭金字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把重點放在探索搭金字塔的方法上。難點的定位是掌握金字塔塔層的層層遞進,但從整個活動中來看,小朋友對難點的掌握的并不是很好??赡苄∨笥褜Α皩訉舆f進”這個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并且ppt上的圖片也不夠顯性,如果能出示一個完整的金字塔,并將它們一層一層拆開來,進生重點講解的話,小朋友也能理解得更好。
三.在評價環(huán)節(jié),我的提問及語言不夠精煉。由于年輕,教學機智還不夠,對小朋友說的自己在搭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夠給予很好地總結,也沒有請搭得速度快的一組來分享自己的經驗。在評價環(huán)節(jié)我與小朋友分享了他們一起合作的照片,可是從照片看來,這些合作并不是很顯性,這個環(huán)節(jié)就顯得有些無用,所以在下次活動中,還是要多思考,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要讓幼兒學到什么,掌握什么技能。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十三
通過這幾天《升和毫升》單元的教學,更深刻體會到動手操作是孩子掌握知識最有效的手段。就我們學校目前而言,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已經得到比較充分的利用,課堂上運用先進的設備輔助教學,也已經成為大部分教師的自覺行為。但課件的演示絕不能取代孩子的動手實踐。感受升、毫升容量單位的大小以及升、毫升單位之位的進率等知識點,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幫助學生去掌握,但這種稍顯簡單的視、聽覺刺激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講,還遠遠不夠。學生動手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顯得費時、費力,沒有直接利用課件省事,但動手活動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畢竟愛活動是孩子的天性。當然課件對孩子來講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很容易讓孩子感到麻木,失去興趣。而動手的感覺就完全不同了,每一次的活動,可能都會讓學生以嶄新的狀態(tài)投入到活動中。
比如,用滴管測量1毫升可以滴多少滴水,大家伙一齊對著屏幕數水滴,得出一致的答案,口和腦子處于一種比較機械的運動狀態(tài),沒有能真正參與其中。而讓學生用自己收集的土滴管(眼藥水瓶)往土量筒(注射器)里滴水來測量,學習的氛圍的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課件所達不到的,答案雖然不統(tǒng)一,但孩子通過自己的活動,真正感受到了一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另外,利用自己的土學具來研究升和毫升之間的坦率時,雖然最后會出現不精確的結果,但通過孩子自己眼、耳、手、腦的協(xié)同作戰(zhàn)得出的結論,會讓學生記得更深、更牢。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十四
昨天放學時布置孩子們從家里找一個容量用毫升作單位的物品帶過來,所以就出現了上面的一幕。
今天的課在三分鐘口算后,是這樣進行的:
我們已經認識了一個容量單位——升,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的容量單位——(毫升)。
1.滴一滴:出示1毫升水,用滴管來實驗1毫升水有多少滴?
在小組合作之后集體交流,孩子們對一毫升有了一定的認識:
佳:一毫升是15滴。
林:不是,我們組測的一毫升是18滴。
華:我們組測的一毫升是20滴。
師:咦?結果不太一樣,這是為什么呢?
帥:滴的水滴有大有小。
蘇:滴的速度有快有慢。
師:是啊,實驗中由于種種原因,數據會有一定的誤差,一毫升是18滴左右。
2.掂一掂:把一毫升的水滴在手心里,掂一掂,感受一毫升。
師:伸出你的手,給你1毫升。
帥:哦,就是這么一坨?。。ㄈ嗤瑢W哈哈大笑,唉,怎么用這個字?。浚?。
平時很文靜的超也伸出了手,我趕忙給他1毫升。
超:好輕啊!
3.說一說:你帶的容量用毫升作單位的物品,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舉例最多的是日常飲用的盒裝牛奶,凈含量是250毫升。還有今天帶的針筒的容量是5毫升;一盒碳素墨水的容量是50毫升;一瓶修正液的容量是15毫升等。
量杯里裝了50毫升的水,讓孩子們估計倒在碗里,水面在哪里?孩子們先猜,再倒水驗證,基本猜得差不多。讓孩子們估計倒入杯子里的時候,很多孩子估計在一半的位置,結果相差很多。再讓孩子們估計倒入保鮮盒的水面高度時,很多孩子有了剛才的基礎,都說得差不多了。
5.喝一喝:100毫升的水,幾口就能喝完?
讓兩個帶了有刻度的杯子的孩子,拿杯子在飲水機里倒了100毫升的溫水,讓他們到講臺前喝下去,一個孩子喝了4口,另一個孩子喝了3口就喝光了,孩子們算出了一口大約多少毫升。
關于升與毫升的進率問題,孩子們都已經知道了,讓他們來驗證了一下,并進行了簡單的換算練習。
今天認識的是毫升,雖然體態(tài)輕盈,但是有了孩子們的親身體驗,相信他們都已經能建立一定的表象了,接近下課的時候拿了兩把大小不同的調羹,讓他們先估計再驗證,孩子們還都能估個八九不離十。這樣的操作性比較強的課,只要我們教師準備充分,讓孩子們多參與,多體驗,既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效果當然更不會差。今天我想對自己說:為了豐富孩子的表象,只要有可能就讓他們體驗一把,這比空洞的講多少遍都奏效。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十五
學生已經學習了容量和容量單位升,本節(jié)課認識容量單位毫升和升與毫升之間的進率。在課前老師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多收集一些有容量單位毫升的容器,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一些。教學時可以和前面一節(jié)課的1升水進行比較,讓學生發(fā)現這些容器的容量都比1升小,引出容量單位毫升,學生在感性上會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認識升與毫升之間的進率時,要讓學生通過操作來發(fā)現,能使學生印象深刻。在練習中,有許多的容器都是生活中經常能看見的,教材的編排意圖很好,我們老師也應該盡可能多地去準備,收集這些容器,在課堂上用這些容器來裝上液體,讓學生觀察,以便學生有更深刻的感性認識。
不過,在一些問題上還是存在著分歧,例如想想做做的.第5題“倒出100毫升飲料,數數你要幾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算喝一口大約有多少毫升?”這樣的的問題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只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應該說在教學時是比較有難度的。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十六
已經有很久沒有上全區(qū)的公開課了,剛接手任務時有些不安,又有些患得患失,這么簡單的一節(jié)計算課,能上出什么新的東西呢?但當我著手鉆研教材,寫教案時,感覺多年來的積淀有了效果,有很多想法、理念想要表現在這節(jié)課中,尤其是與胡松林老師的一次交流后,一節(jié)成功的計算課的輪廓已在腦中清晰呈現。又于進度原因,又由于中間相隔一個十一長假,匆匆經過一次試教,便正式上陣了。
1、學習內容來自生活。
2、學習需求來自學生。
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根據學生的認知特征和心理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習動機,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在教學時,我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證地使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該著力的地方花時間、下功夫。將探究有關0的除法的規(guī)律放到操作中進行,教師不直接告知規(guī)律,而是把這個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充分的學具操作,從實踐中感知“為什么商會是整十、整百數”。
3、學習過程重視體驗。
新課標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所謂體驗性學習,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參與知識探索、發(fā)現與形成的全過程,并通過體驗與感受,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梢?,體驗性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是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數學學習活動,它旨在讓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的知識和方法,體驗探究的樂趣。在教學《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時,學生運用“操作與計算相結合”方式,將學具操作與豎式計算相對照。尤其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編題游戲,讓學生在自我編題中體驗“商末尾有0的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之間的關系,給學生提供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表現和自我實現的實踐機會,從而真正理解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十七
轉眼秋天就來了,一陣陣秋風吹過,到處是飄落的秋葉。紅的,黃的,黃中帶綠的,豐富多樣的樹葉給孩子提供了探索、發(fā)現、表達的廣闊空間。孩子們喜歡樹葉,每次戶外活動時,他們總是會撿起樹葉玩弄起來。生活中,孩子們會對一棵草,一片掉下來的樹葉感興趣,充滿著好奇心秋天的樹葉不僅會發(fā)展他們的智慧,更激發(fā)了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小班《秋葉飄飄》的主題活動開始了。
在周一我們開展了科學活動《樹葉的旅行》,我制訂了兩個目標:一、結合具體情境,感知、認識“上”和“下”的空間方位;二、學習運用方位詞較完整的描述樹葉的行蹤。
在活動過程中,我以樹葉寶寶去旅行貫穿活動始終,為集中幼兒注意力,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我把幼兒數學活動材料中《樹葉的旅行》幾張圖片拍下來,放在電視機里播放,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內容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先是談話導入,帶領幼兒進入情境,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也為活動的開展做好了鋪墊。在出示樹葉的時候,孩子們并不感到陌生,因為樹葉是幼兒常見的植物。但是樹葉今天卻要去旅行,“旅行”這一名詞孩子們可能并不了解,所以我做了一番解釋。
然后引導幼兒觀看圖片,仔細閱讀畫面,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認識上下的位置關系,學習運用方位詞較完整描述樹葉的行蹤。對于剛入小班的幼兒來說,看圖完整表達圖片意思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表述的時候我基本上都是帶領幼兒完整表述的。從學習的情況來看,幼兒已能初步感知上、下的位置關系。
最后我?guī)ьI孩子們玩了一個小游戲“我和樹葉去旅行”,小朋友手拿樹葉想象自己是一片樹葉,隨著我的一聲呼喊下,他們都飄到了幾個不同的地方,這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而后我讓孩子們說說:你的樹葉寶寶去哪里“旅行”了?孩子們興趣濃厚:樹葉寶寶去了小椅子下面;樹葉寶寶去了玩具上;樹葉寶寶來到了鋼琴上……。
本次活動是利用身邊的現象——樹葉飄落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畫面清晰地呈現了樹葉飄落在不同物體的上、下方位,為幼兒認識空間方位提供了獲得直接經驗和前提,能夠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十八
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準備了許多生活中的實物,讓學生在實驗中積累更多的直觀經驗。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建立“毫升”的觀念,我抓住了學生好玩的天性,將1毫升的水滴在每一組一名學生的手中,看一看、記一記1毫升有多少,并說說感覺;然后讓每組學生在量筒中倒入10毫升水,觀察以后,說說給你的感覺;而讓學生感知100毫升時,我采用讓學生喝100毫升飲料的方式,說說可以用幾口喝完,算一算,每一口可以喝多少毫升等,學生逐步體驗,并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習難點的突破。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十九
今天上了認識毫升這一課,感覺上還是比較順利的。一開始我先出示一些容器,讓學生感覺到這些容器不到一升,從而產生認識毫升的愿望。然后出示量筒,指導學生認識筒身上的刻度。我們學校也是只有25毫升的量筒,因為有了各位老師之前的經驗,我著重指導了一下,讓學生明白,這量筒上是2格一毫升。接下去先給學生5毫升水,再讓學生加一毫升水,學生在做實驗的時候有些不太熟練,結果有幾個組的數據相差很大。有最多的一組是20滴,最少的一組是8滴,不過大多數學生還是測到10毫升左右。至于毫升與塔尖的.關系,在前幾課中就已經做了潛藏。所以幾乎沒有花多少時間。練習時,因為學生帶了許多生活中的實物,所以做起來學生興趣很濃,許多的數據也是由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得出。這種課上起來其實很舒服,只是準備工作要花很長時間。在操作中,也有一些問題,那就是許多學生的操作并不規(guī)范,把興趣放在了操作上,反而忽略的數學的知識,這一點是值得以后注意的。
升和毫升課后反思篇二十
問題的發(fā)現與提出是促進學生成長的關鍵因素。隨機的課堂生成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問題是數學教學的源泉,問題是課堂教學得以推進和運行的動力所在。也就是說,課堂教學離不開問題,問題的“生成”也就成了課堂教學得以實施的前提和基礎因素。課堂上隨機生成的問題,有的專家將其稱之為創(chuàng)生的問題。在課堂教學領域內,問題生成在某種程度上的價值大于問題解決,“發(fā)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發(fā)現和生成問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他們主動探求知識、知識構建并運用已知經驗和學習能力批判性地審視學習內容的過程,學生能提出問題,就是一種超越自我、具有創(chuàng)新價值的過程,我會善待學生的每一次提問,正確分析學生的每一個問題。
另外,我在鼓勵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各種容器,不斷加深對升和毫升的認識、理解從而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讓數學知識在生活中得到應用。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76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