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班食品安全教案20篇(八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31 13:00:35
2022年中班食品安全教案20篇(八篇)
時間:2022-12-31 13:00:35     小編:zdfb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中班食品安全教案20篇篇一

1, 在嘗試自制飲料的過程中對溶解現象產生興趣。

2, 記錄操作結果,發(fā)現飲料味道的濃淡與原料及水的多少的關系。

3, 豐富生活經驗,練習生活技能。

4, 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 培養(yǎng)幼兒對飲料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學習有條理有計劃的做事及與人合作,樂意與人交流,用簡單的語言表達感受。

1, 幼兒能用濃,淡,香甜,苦等詞來表達飲料的口味。

2, 溫水壺,小盆,小勺,攪拌棒,果珍粉等若干

1,出示自制飲料請幼兒品嘗。

2,引導幼兒說說飲料是怎樣做的。

3,根據幼兒的交流情況演示自制過程。

1,介紹每一制作區(qū)的材料,引導幼兒發(fā)現杯中的水是一樣多的。

2,鼓勵幼兒選擇制作自己喜歡的飲料,并記錄放了幾勺原料。

3,重點觀察幼兒的制作過程。

4,組織幼兒與同一制作區(qū)的伙伴互相品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5,引導幼兒發(fā)現在水量不變的情況下加入的原料越多,味道就越濃,加入原料越少,味道就越淡。

1,引導幼兒制作適合自己口味的飲料,啟發(fā)幼兒思考讓飲料的味道變的好一些。

2,觀察幼兒的制作過程,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新。

3,組織幼兒交流自己的辦法,進一步引導幼兒發(fā)現飲料味道的濃淡與水的多少有關。

請幼兒回家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制作一杯飲料。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在嘗試自制飲料的過程中對溶解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學會了與人交流,豐富了生活經驗,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在活動中,幼兒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發(fā)展不一,在合作制作的過程中,幼兒可以交流各自的做法,學習同樣的經驗,促進語言交流,合作學習等能力的發(fā)展。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想還可以將延伸活動作一調整,鼓勵幼兒嘗試將飲料制作過程制作成說明書,這樣不僅可及時幫助幼兒梳理自制飲料的經驗,還可引導幼兒將自己在探索過程中獲得的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現,表達。

中班食品安全教案20篇篇二

1、認識人體各個消化器官的名稱、功能和消化過程。

2、能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

3、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食物旅行視頻、ppt、框框5個、各器官的胸飾若干個、小餅干若干塊、圖畫紙、水彩筆

一、品嘗餅干,激發(fā)幼兒興趣。

引導語: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餅干要分享給你們,大家手都洗干凈了嗎?

提問:餅干好吃嗎?它現在到哪里去了呢?

二、觀看視頻,獲得初步經驗。

(一)引導語:我們現在來看一段錄像,看看吃到我們肚子的東西都到哪些地方去旅行了?

(二)幼兒觀看視頻。

提問:小朋友,現在誰來說說食物在我們的身體里都經過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叫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三)再次觀看ppt。

小結:食物首先來到我們的口腔,牙齒將它咬碎后經過食道到達胃,胃會分泌胃液并不停蠕動將食物磨得更碎;接著來到小腸,小腸吸收它的營養(yǎng)后把食物的殘渣送到大腸,大腸會吸收殘渣的水分,最后它就會從肛門排出。

三、情景游戲,鞏固幼兒經驗。

引導語: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器官頭飾,等會小朋友6個人一組,分別扮演餅干、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等器官,大家邊念兒歌邊把食物在人體的旅行過程表演出來。

四、分組搶答,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引導語:我們小朋友要養(yǎng)成好的飲食習慣,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器官,我們才能健康成長?,F在老師準備了一些圖片,我們分成女生男生兩組,大家來搶答圖片中的做法對不對?并說出理由??纯茨慕M能夠得分更多,獲得勝利。

(二)幼兒搶答。

五、延伸活動。

引導語:我們小朋友知道了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的方法,但是小班的弟弟妹妹們還不清楚,我們現在就把方法畫下來送給弟弟妹妹們,讓他們也知道養(yǎng)成好的飲食習慣的方法,好嗎?

因為這節(jié)課小朋友非常地感興趣,所以今天的活動中小朋友的積極性非常地高。他們能夠認真地觀看視頻,知道了身體內各消化器官的名稱,了解了食物在人體內的整個流程。因為他們上課的注意力很集中,所以在判斷圖片的時候,他們能夠很快地說出圖片內的對錯。通過今天的學習,他們也知道了各器官是需要休息的。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能暴飲暴食、不能吃垃圾食品、吃飯時不能說話,要細嚼慢咽。今天的活動目的基本達到。但是一項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還需要幼兒平時的堅持和大人的督促。所以我們還會與家園合作,共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中班食品安全教案20篇篇三

學會安全的玩鬧

小孩子們由于對一切都充滿著好奇的心理,因此很多的時候他們都不知道那些物品是危險的,那些地方是不能去的,學會安全的玩鬧(暑假幼兒園活動教案)。暑假期間應該如何來保證孩子們的安全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篇有關安全玩鬧的活動吧!

1、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護自己,知道不做危險動作。

2、學習履行一些簡單的安全行為。

提供若干組成對的安全行為與危險動作的圖片如:“用樹枝打鬧”、“投擲小石頭”、“揮動小刀”等。提供若干個安全品或危險物的實物與卡片,如:空藥瓶、易碎物(卡片)、尖銳物(卡片)等。

1、引導幼兒分組感知討論,引起幼兒對安全問題的重視。

(1)出示幼兒戶外活動時的圖片

提問:圖上有誰?他們在玩什么?你覺得他們這樣玩好嗎?也許會發(fā)生什么事?

(會摔跤、會打痛、會從玩具架上掉下來等等)

那你覺得應該怎么玩,小朋友才不會發(fā)生這樣的事呢?(引導幼兒大膽交流)

(2)幫助幼兒整理生活經驗,了解避免危險的方法:不到危險的地方去;不玩危險物(如鞭炮、玻璃);正確使用玩具、工具(如剪刀);不追逐打鬧等,幼兒教案《學會安全的玩鬧(暑假幼兒園活動教案)》。

2、尋找教室里不安全的因素

①師:剛才,我們看的是小朋友在外面活動時的不安全的事情,其實,在我們的教室里、

午睡室、衛(wèi)生間都有許多不安全的地方,如教室里的黑板、桌椅等,裝水的茶桶等等,如果。.

②小朋友兩兩結伴去尋找教室里有什么地方是不安全的。

③找到不安全的地方后,為不安全的地方貼上紅色警告標記,提醒孩子注意。

幼兒集體或分組操作實踐,利用日常生活或創(chuàng)設特定情景,讓幼兒學習保護自己身體安全的行為。

(1)小心關門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小貓為什么會哇哇大哭?”“應該如何地小心關門或開門?”并請個別幼兒示范

(2)安全使用剪刀

強化鞏固日常生活中自我安全保護行為,為奠定良好的習慣打基礎。

幼兒能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護自己,知道不做危險動作。能履行一些簡單的安全行為。

中班食品安全教案20篇篇四

(1)了解人體消化食物的過程;

(2)養(yǎng)成講衛(wèi)生的習慣;

(3)初步了解人體奧妙,對人體感興趣。

ppt、圖片

ⅰ導入

(1)提問導入,引入討論話題。

提問:

①"我們每天都要吃東西,那么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

②"食物在人體中是怎樣旅行的,經過了哪些地方?"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對情景表演的興趣。

ⅱ幼兒第一次操作

(2)觀看課件,初步了解人體的奧妙。

提問:"食物的旅行,先經過哪里,再經過哪里,最后經過哪里?"教師重點指導幼兒了解人體的奧妙,對人體感興趣。

(3)再次逐步觀察課件,初步了解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的作用。

提問:"

①食物旅行的第一站是什么地方?

②牙齒的作用真大,我們應該怎樣來保護牙齒?

③經過口腔后,食物到哪里去旅行了,它是通過什么到胃里的?

④食物在胃里,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怎么會的呀?

⑤剛才食物的旅行經過了口腔、食管、胃、它又要旅行了,下一站是哪里呢?

⑥最后食物要到哪里去旅行呢?"教師重點引導幼兒了解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的作用及人體消化食物的過程。

ⅳ幼兒再次操作

(4)與幼兒討論,了解如何保護我們的腸胃。

提問:"小朋友想一想,如果這個口袋里裝的食物太多了,會有什么后果呢?你以前有沒有遇到過胃不舒服呀,怎么會的?生活中我們要注意些什么?怎樣來保護胃?"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要吃太燙的食物,吃飯要定時定量,飯前飯后都不能做劇烈的運動,食品的種類也要豐富,還不能吃太多的冷飲和零食等等才能保護我們的胃部健康。

4、活動延伸在我們人體,除了食物的旅行,還有許多秘密,只要我們認真學本領,長大一定能探索到更多的人體秘密。

中班食品安全教案20篇篇五

練習走、跑、跳的動作。

◎場地上畫一個大圓圈。

幼兒手拉手站在圓圈上。

游戲開始,幼兒邊聽教師說兒歌"刮大風、下大雨;小豆子、著了急;快快跑回家里去;嘩啦啦啦--關窗子",邊做動作。

第一句:大家手拉手走向圓心,并將拉起的手舉過頭,再還原。

第二句:在原地左右搖擺松開的手,做著急的樣子。

第三句:快速回轉身跑向圓圈處站好。

第四句:原地向上跳跳跳,當說到"關窗子"時立即蹲下(或雙手搭在胳膊上蹲下)。

說到"關窗子"時,幼兒才可以蹲下。

中班食品安全教案20篇篇六

1、通過猜猜、看看,比較黃豆、赤豆、綠豆,并說說其特征及用途。

2、了解、認識各種豆類食品,激發(fā)幼兒喜歡吃豆類食品。

3、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豆類。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快樂。

1、幼兒人手一個豆罐(黃豆、赤豆或綠豆)。

2、相對應的豆制品及照片。

3、豆寶寶介紹自己的豆制品的錄音。

1、激發(fā)興趣。

(1)幼兒搖搖、聽聽、猜猜豆寶寶。

師:“今天,我們這里有很多的豆寶寶,你們愿意和它們一起玩嗎?”

幼齊:愿意。

師:“那好,我們輕輕把小椅子下面的豆罐罐拿起來,請你輕輕地搖一搖、聽一聽、猜一猜里面藏了哪位豆寶寶?”(幼兒自由交流)

(2)幼兒打開罐子,看看里面到底藏了哪種豆寶寶?

幼a:黃豆。

幼b:紅豆。

幼c:我的是綠豆。

(評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通過搖搖、聽聽、猜猜,一下子激起了他們的興趣,把他們引入了活動中,為下面的活動作了鋪墊。)

2、自由探索。

(1)聽聽、看看、說說三種豆寶寶的不同。

師:“老師這邊也有三個豆罐子,我來搖一搖,你們聽聽會發(fā)現什么小秘密?它們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

幼齊:不一樣。

師:“為什么發(fā)出不一樣的聲音呢?”

幼a:因為里面裝得豆豆不一樣。

幼b:有的豆豆小,有的豆豆大。

幼c:因為有的是綠豆,有的是赤豆。

幼兒自由取出一粒豆寶寶,看看長得怎么樣的?和旁邊的小朋友的比比,看看是不是一樣的?

師:“看看你的豆豆是長得怎么樣的?和你好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樣???”

幼a:我的豆豆是紅色的。

幼b:我的是綠色的,是綠豆。

幼c:我的是黃豆,比多多的綠豆大。

幼d:我的和米沂的也不一樣的,我的是紅色的,她的是黃色的。

(評析: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自由探索、自由討論,通過和好朋友的豆豆的比較,發(fā)現它們的不同,不是教師一味地灌輸孩子們的知識,是他們自己找到的、自己發(fā)現的,因此在此他們也玩得很開心,同時也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知識。)

(2)送豆寶寶回家。

師:“它們的顏色、大小、形狀不一樣,那把你手里的豆寶寶送到它們的家里去吧!”(幼兒根據豆豆的標記送它們回家。)

(3)幼兒討論:你喜歡哪種豆寶寶?為什么?

幼a:我喜歡黃豆寶寶,它可以變成豆腐吃的。

幼b:我喜歡綠豆寶寶,我吃過的。

師:“對,豆寶寶的本領可大了,它能做成很多好吃的食品?,F在,我們就去參加一個豆制品展覽會,看看你喜歡的豆寶寶變成了什么?”

3、幼兒交流討論:

(1)你喜歡的豆寶寶變成了什么?

幼a:我的變成了豆腐。

幼b:黃豆寶寶變成了豆?jié){。

幼c:我的是綠豆湯,是綠豆寶寶變的。

幼d:豆沙是紅豆寶寶變的。

(評析: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發(fā)現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是很豐富的,在家常見的、常吃的一些豆制品還是可以認出來的。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食品,發(fā)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同時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

(2)把豆制品送到相應的豆寶寶那里。

(3)看照片,請豆寶寶檢查。(聽錄音)

(評析:孩子們自由選擇,并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送它們回家,再看照片、聽錄音讓孩子們自己檢查、自己發(fā)現錯誤,以他們?yōu)橹行?,提高他們的參與性,同時在集中注意力看聽時,對豆制品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

4、小結:小朋友們真棒,豆寶寶很開心,要謝謝你們。豆寶寶不僅可以做這么多好吃的食品,而且都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所以我們要多吃、常吃豆制品,讓我們身體長得棒棒的!

活動評析:本次活動采用農村特有的資源:黃豆、赤豆、綠豆,這三種豆也是孩子們常見的、比較熟悉的,較為他們接受。在活動中,讓孩子們搖搖豆罐、聽聽聲音、猜猜豆豆,一系列的自由探索,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起了他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不僅掌握了一些豆豆的特征和用途,還知道了它們所做成的相應的豆制品,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以孩子為中心,自主性有了一定的提高。

中班食品安全教案20篇篇七

1、理解事物對人體的重要性,知道均衡飲食身體好。

2、初步嘗試自己搭配營養(yǎng)均衡的自助餐。

1、馬、牛、羊、狗等動物的圖片。

2、各類食品的圖片。

3、食品小面包、花卷、小饅頭、各種各樣的水果塊,蔬菜片或絲、火腿、鵪鶉蛋等。

一、游戲,引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這些小動物喜歡吃什么食物。(分別出示小狗、馬、羊、老虎、獅子的圖片,幼兒回答)

2、與幼兒討論我們吃到的事物。

教師:你們都吃過那些東西呢?(請打開幼兒用書)

幼兒回到,教師根據回答逐一將幼兒用書上的圖畫指給他們看。

1、教師:小朋友吃過的東西真豐富,我們?yōu)槭裁匆云贩N多樣的事物呢?只吃一種事物行嗎?為什么呢?

2、幼兒討論并回答

3、教師小結: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營養(yǎng)成分,而我們的身體需要多種營養(yǎng)才能長得結實又健康。米飯、饅頭、面包可供給身體熱量,吃了身體才有勁;牛奶盒肉類提供給身體蛋白質,讓我們的身體更有能量;水果、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纖維素,可清理腸道,使我們更健康。

3、自助餐會。

①教師:每種事物都有不同的營養(yǎng),我們來做小營養(yǎng)師,為自己搭配一頓自助餐吧!

②教師先請兩三位幼兒搭配一頓午餐

③在集體面前點評。

教師:__小朋友搭配的午餐中有什么?他這樣搭配好不好?為什么?怎樣搭配才最好?為什么呢?

幼兒拿好自己的餐盤選擇食品,然后進餐教師巡回指導。

4、總結

教師:我們身體需要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成分,因為各種事物都要吃,要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這樣身體才會長得堅實又健康。

中班食品安全教案20篇篇八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摩擦,面對同伴的過失,我們會鼓勵幼兒原諒他人,卻往往發(fā)現簡單的說教并不能為所有幼兒接受。因為原諒他人的重要意義幼兒很難體會。因此,我設計了禮物這個活動,希望通過故事引發(fā)幼兒的共同討論,讓他們通過移情體會別人有過失時的心情,從而學會原諒他人。理解原諒他人在交往中的重要性,發(fā)展幼兒的人際交往智能。

1、通過看看、講講,引導幼兒初步懂得原諒他人的過失。

2、發(fā)展幼兒的人際智能,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3、利用多種美術技能制作不同美術作品,作為禮物。

4、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并珍惜這份友情。

5、通過禮物來對顏色感興趣。

禮物故事書、表情圖譜及各種表情卡若干、統(tǒng)計表、錄像。

一、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你們收到過禮物嗎?什么時候我們能收到禮物呢?(小結:過節(jié)日、生日、一些特殊的紀念日,我們都能收到禮物。)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本故事書,名字就叫《禮物》。

二、看圖講述引發(fā)幼兒討論

師:(出示第一幅圖)這是貝貝,這是小豆子,今天是貝貝的生日,貝貝把爸爸送給他的一份生日禮物帶到幼兒園,要和小朋友教師一起分享,是什么禮物呢?

師:小豆子看見了很喜歡,也很想玩,貝貝自己還沒玩過,又是新玩具,貝貝該怎么做?(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說明理由。)

師:貝貝還是決定把玩具借給小豆子玩,可是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請幼兒觀察第二幅圖)發(fā)生了什么事?怎么了?(鼓勵幼兒用語句描述圖片上發(fā)生的事。)

師:玩具被小豆子不小心弄壞了,現在貝貝和小豆子的心理會怎樣呢?(先鼓勵幼兒用豐富的詞匯描述故事人物的心理,再請幼兒根據心情選擇相應的表情臉譜,并鼓勵他們用語言說出自己放的貝貝和小豆子的表情。)

師:(請幼兒第三幅圖)看看貝貝和小豆子究竟怎么了。(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圖片上故事人物的表情。)

師:這是什么火?(大火、生氣的火)我們可以用什么好聽的詞來說?(怒火)這火冒呀冒呀一直到了天上,有個四字成語知道嗎?(怒火沖天、火冒三丈)

師:小豆子怎么樣了呢?為什么小豆子會害怕?(引導幼兒觀察描述小豆子的臉色。)

師:貝貝氣得火冒三丈,小豆子又急又害怕,該怎么辦呢?有什么好辦法嗎?(用展示幼兒想出的各種各樣的辦法;請幼兒觀看錄像里的幼兒想出了什么辦法,鼓勵幼兒說說他們最喜歡的辦法。)

師:就在貝貝氣得火冒三丈的時候,教師悄悄地給了貝貝一封信。信里有什么呢?(打開信封,出示“原諒”兩個字)原諒是什么意思呢?誰能告訴大家?(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話解釋“原諒”一詞的意思。)

師:貝貝要原諒小豆子,可貝貝怎么說、怎么做才能表現“原諒”呢?(教師就扮演小豆子,鼓勵幼兒通過語言或用動作表現原諒他人。)

師:(小結)貝貝學你們的辦法笑一笑、抱一抱、握握手、說句“我們不生氣”,效果可真靈,貝貝頭上的怒火不見了。接著又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師:(出示第四幅圖)他們倆成了好朋友,貝貝又收到一份更大的禮物,是一匹修好的小斑馬,還有好多好多的愛心,誰愛貝貝了?(教師與幼兒一起看愛心:教師愛貝貝、小豆子愛貝貝、爸爸、媽媽愛貝貝、許多小朋友們都愛貝貝。)

師:(小結)原諒多么美好?。‘攧e人不小心做錯了事,我們就該原諒他。

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之一就是與幼兒的有效互動,為了提高互動的有效性,同一節(jié)課我前后嘗試了四次教學活動,不斷反思自己的語言回應出現的一些問題,并逐步改善。

第一次試教活動效果不佳。我發(fā)現,幼兒只會站在某一方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而不像我預期的那樣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而我對此進行回應的提問提升性不夠、遞進不明顯,“是不是”“好不好”等單一性提問偏多。另外,活動中完全沒有體現對大班孩子的語言要求,如用完整的語言表達等。

第二次試教雖然沒有完全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但我突然明白了活動中哪些地方該重點引導幼兒討論,哪些地方教師應注意引導。因為“禮物”這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通過移情體驗他人的心理,因此,貼表情譜的目的應是幫助幼兒揣摩他人的心理。而我在試教時只是讓孩子貼了表情圖,卻沒有引導他們將表情代表的心理活動說深說透。另外,有些孩子描述表情的詞匯較單一,有時甚至詞不達意,這些都需要教師想辦法激發(fā)幼兒使用準確而又有變化的詞匯。

第三次試教基本達到了移情環(huán)節(jié)說深說透的。目標,難點也有突破。不小心弄壞同伴的玩具該怎么辦?每次活動一到這個環(huán)節(jié)就容易冷場,這次我用了激將的語言:“剛開始想辦法比較容易,越到后面就越難,看看哪些小朋友不怕困難,還能想出好辦法來?!奔润w諒幼兒又富有挑戰(zhàn)性的語言果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前三次教學的基礎上,第四次時我又做了一些微調,教學效果比較滿意。

總結四次教學,自己采用的有效回應策略包括:

1、提醒如一開始問幼兒有沒有收到過禮物時,有些幼兒可能因為沒有注意收到過的禮物或認為禮物就是指教師圖片上展示的包裝精美的禮物,就不暇思索地回答“沒有”。幼兒的回答讓我有點出乎意料,但一想,首先,幼兒沒收到禮物的可能性很??;其次,這個問題很必要,能激發(fā)幼兒聯想到他自己收到禮物時的快樂心情,可以為后面體驗禮物被弄壞后的心理做必要的情感鋪墊。于是我提醒幼兒說:“生日蛋糕、玩具有沒有收到過呢?”這樣一提醒,幼兒馬上想起來自己是收到過禮物的。

2、鼓勵前幾次聽到幼兒用“給生氣的幼兒一杯水喝”“給生氣的幼兒吃顆糖”等方法時,我覺得這些辦法太一般,沒有給予積極回應,結果課越上就越沒勁。后來當幼兒說“喝杯水就不生氣”時,我大聲肯定了他的說法:“真正的水是能滅火的,喝杯水也許能滅了心理的怒火,是一個好辦法?!庇械挠變赫f“弄壞了同伴的玩具,可以先告訴媽媽,再賣個玩具給他”時,我馬上說:“我很欣賞你的辦法,我們做錯事時通常是不敢向媽媽說的,這位小朋友能主動承認錯誤,真了不起。而且當我們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時,真的應該求助大人,聽聽他們的主意?!睅状喂膭钍交貞ぐl(fā)了幼兒的自信心,也調動了更多的幼兒的積極性。其實,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教師的激勵,如果教師能使幼兒所說的不起眼的辦法提煉變成了不起的想法,幼兒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

3、提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斷提升幼兒的經驗。在這次活動中我使用追問的方法使幼兒進一步思考,促使幼兒自我提升。如當幼兒說“生氣了,火,好多好多火”時,我在肯定他們“觀察仔細”的同時,追問“這是什么火”,鼓勵幼兒用更恰當的詞匯來描述,幫助幼兒在說出大火、生氣的火、狂火的基礎上用怒火這個詞來描述。而當幼兒說出一個成語“火冒三丈”時,我又以“還有一個相似的成語知道嗎”來追問,激發(fā)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繼續(xù)突破。

4、挑戰(zhàn)第三次教學中打破冷場局面時使用的體諒式語氣加激勵式語言就是這種策略,當問題更有挑戰(zhàn)性時,一些幼兒的思考熱情又會被激發(fā)出來。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7402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