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是教師基本功之一,也是體現(xiàn)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之一。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到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編寫教案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但愿人長久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4-6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4、通過朗讀,對學生進行理解性診斷與矯治,使學生初步領略古典詩詞的意蘊,激發(fā)起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詩意,體會蘇軾的思親之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基礎性診斷與矯治。
1、讀題,理解題意。
2、簡介蘇軾。
3、基礎性診斷練習,學生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蘇軾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自主性診斷。
1、自由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測,進行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3、檢查,進行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1)認讀生詞。
(2)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讀好長句子。
(3)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精讀感悟,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一)學習1-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2、討論交流,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1)交待了蘇軾創(chuàng)作的原因。
(2)中秋節(jié),各家團圓,而蘇軾卻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你還聯(lián)想到什么詩句?
(3)蘇軾與弟弟感情如何?你從哪個詞看出的?
3、指導朗讀。
(二)學習4-5自然段。
1、詩人為什么睡不著?
2、詩人為什么埋怨月亮?從那些詞看出他的思親之情?
(1)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
(2)討論交流,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3、指導朗讀。
(三)學習第6自然段。
1、讀詩句,用第五段中的句子理解詩句。
2、介紹古典詩詞及《水調歌頭》。
3、聽課文錄音。練習朗讀。
四、總結課文,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總結全文。
2、背誦《水調歌頭》。
五、發(fā)展性診斷與矯治。
1、收集有關古典詩詞的資料,在班級交流。
2、開展背誦古典詩詞活動,將生活與學習相互結合,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能力。
(二)。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3、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重點: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個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詞語及重點句的意思。
三、教學過程。
一、簡單介紹生平,揭示課題。
可讓學生課前搜集一些與本文有光的資料,包括蘇軾的一些詩詞,然后老師再加以補充。
(1)介紹蘇軾。
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拭與弟蘇轍情同手足,但長期天各一方,時直中秋,目睹別人家團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傷感之時,悟出真締,于是解脫惆悵,寫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的.千古絕唱。
(2)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自由練讀生字表上的生字。
2)劃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3)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4)、學生練讀全文。
5)、抽讀卡片。
6)讀準字音。
7)理解詞語。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為事情不如意而對別人或事物表示不滿。
2范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
1細讀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兩個詞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
3學習第三自然段。
蘇拭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離呢?
4指導朗讀。
作業(yè)布置:抄寫詞語。
版書設計。
心緒不寧形影不離。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三、教學步驟及過程。
1、繼續(xù)細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
指明說說蘇拭為什么要埋怨月亮。
蘇拭移情于月也戲人,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
自由練讀。
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導想象。
這個問題問的沒有必要,可刪去,因為課文已說得很完整了。
細讀5,6自然兩段。
想到這而,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底聲吟誦起來。
想到這兒還想到哪兒?
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人有悲歡離合,就象月亮有陰晴圓缺,恰是世之長理,實難十全十美,他的寬慰,正是他與常人不同的可貴之處。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
2、總結課文內容。
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拭的名詞《水掉歌頭》的創(chuàng)作經過。
3、指導背頌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樣句。
示范: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
造句可隨課文教學,講到有關自然段直接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練習造句。
5、作業(yè)。
但愿人長久教案設計篇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4—6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4、透過朗讀,對學生進行理解性診斷與矯治,使學生初步領略古典詩詞的意蘊,激發(fā)起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理解詩意,體會蘇軾的思親之情。
一、揭題,基礎性診斷與矯治。
1、讀題,理解題意。
2、簡介蘇軾。
3、基礎性診斷練習,學生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蘇軾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自主性診斷
1、自由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測,進行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3、檢查,進行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1)認讀生詞。
(2)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讀好長句子。
(3)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精讀感悟,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一)學習1—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2、討論交流,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1)交待了蘇軾創(chuàng)作的原因。
(2)中秋節(jié),各家團圓,而蘇軾卻“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你還聯(lián)想到什么詩句?
(3)蘇軾與弟弟感情如何?你從哪個詞看出的?
3、指導朗讀
(二)學習4—5自然段。
1、詩人為什么睡不著?
2、詩人為什么埋怨月亮?從那些詞看出他的思親之情?
(1)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
(2)討論交流,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3、指導朗讀。
(三)學習第6自然段。
1、讀詩句,用第五段中的句子理解詩句。
2、介紹古典詩詞及《水調歌頭》。
3、聽課文錄音。練習朗讀。
四、總結課文,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總結全文。
2、背誦《水調歌頭》。
五、發(fā)展性診斷與矯治。
1、收集有關古典詩詞的資料,在班級交流。
2、開展背誦“古典詩詞”活動,將生活與學習相互結合,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潛力。
但愿人長久教案設計篇三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詞語。
4、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教育學生關心親人,關心他人,并領略皓月當空的美景,進行美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思念親人及熱愛生活的情懷。
三、教學難點:理解最后一節(jié)中的古文。
四、教具準備:課文插圖;小黑板;字詞卡片。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即興簡筆畫(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跟月亮有關的課文。
(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師述:但愿人長久,是蘇軾的千古名詞《水調歌頭》中的一句。
3、出示詞句指名讀賽讀齊讀。
4、過渡:蘇軾是北宋杰出的詩人、詞人和散文家?!端{歌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樣一中情況下創(chuàng)作了這首詞的呢?我們一起看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讀全文,教師巡視。
2、出示生詞自由練讀指名讀。
蘇軾朝廷蘇轍嬋娟皓月當空寬慰玩耍吟誦。
躺下埋怨眼睜睜時隱時現(xiàn)觀賞品嘗悲歡離合。
陰晴圓缺屈指算來。
3、過渡:生字詞讀好了,老師要檢查你們的朗讀情況了,再給你們一分鐘。誰愿意來表現(xiàn)一下?勇敢點!
4、開火車分節(jié)讀課文,隨機正音。讀錯再讀。
三、初讀1、2、3。
1、指名讀:邀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呆會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我。
2、交流:讀明白了什么?簡介蘇轍。
3、哪個次寫出了蘇軾特殊的心情?(心緒不寧)。
4、你有沒有心緒不寧的時候?指名說師小結。
四、初讀4、5。
1、指名讀,思考:與詩有什么關系?(寫出了詩句的意境)。
五、齊讀6。
交流: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小結:在呆會的課上我們繼續(xù)具體看課文,下面我們抄寫生詞。
七、作業(yè)。
1、抄詞。
(1、讀生詞。
(2、強調字形。
(3、描紅。
第二課時。
一、導入。
2、有什么不理解的嗎?自由發(fā)問。
3、提得真好,真會動腦筋!下面就讓我們帶著問題,穿越時空,走近蘇軾的身邊!
二、學習1-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小結:中秋佳節(jié),那是團圓的日子,人們都舉家品嘗著月餅瓜果,觀賞著明月,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而我們蘇軾的心情卻是?用一個詞來概括。(心緒不寧)。
(1)他為什么心緒不寧?(思念弟弟)。
(2)他們兄弟感情怎樣?你能找出一個詞來形容嗎?(非同一般)。
(3)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手足情深”“形影不離”…)。
3、指導朗讀。
(2)老師體會到了其中的感情,可離非同一般還差點,誰再來試試?指名讀同學點評。
三、學習第4-6自然段。
1、月亮慢慢西沉了,月亮的銀光透過窗子灑到蘇軾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沒能入眠!仰望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樣埋怨的?誰來當個小蘇軾?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贊美月亮,而蘇軾去埋怨月亮,這是為什么???
3、然而,他又轉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自由讀指讀。
(2)范讀齊讀:有人已經走進了蘇軾的心中,有些還在門外徘徊,誰想走進去?
震撼了老師,老師還想聽聽你們優(yōu)美的聲音!
4、想到這,他的心情又發(fā)生了變化?(寬慰)于是,蘇軾低聲吟誦起來!齊讀。
四、釋疑。
1、到現(xiàn)在為止,這首詩的意思你懂了嗎?指名說。
2、剛才提問的同學,你們的疑問解開了嗎?
五、知識拓展。
1、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六、作業(yè)。
1、寫出反義詞。
悲離()陰()圓()。
美()亮()遠()留()。
2、比一比,再組詞。
耍()賞()陪()偏()。
要()嘗()倍()遍()。
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作者郵箱:gaotian111981@.
但愿人長久教案設計篇四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3、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個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詞語及重點句的意思
三、教學過程
一、簡單介紹生平,揭示課題。
可讓學生課前搜集一些與本文有光的資料,包括蘇軾的一些詩詞,然后老師再加以補充。
(1)介紹蘇軾
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拭與弟蘇轍情同手足,但長期天各一方,時直中秋,目睹別人家團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傷感之時,悟出真締,于是解脫惆悵,寫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的千古絕唱。
(2)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 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自由練讀生字表上的生字
2)劃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3)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4)、學生練讀全文
5)、抽讀卡片
6)讀準字音
7)理解詞語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為事情不如意而對別人或事物表示不滿。
2 范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
1 細讀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兩個詞語
2 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
3 學習第三自然段
蘇拭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離”呢?
4 指導朗讀
作業(yè)布置:抄寫詞語
版書設計
心緒不寧 形影不離
一、教學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三、教學步驟及過程
1、繼續(xù)細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
指明說說蘇拭為什么要埋怨月亮
蘇拭移情于月也戲人,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
自由練讀
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導想象
這個問題問的沒有必要,可刪去,因為課文已說得很完整了。
細讀5,6自然兩段
想到這而,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底聲吟誦起來。
想到這兒還想到哪兒?
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人有悲歡離合,就象月亮有陰晴圓缺,恰是世之長理,實難十全十美,他的寬慰,正是他與常人不同的可貴之處。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
2 、總結課文內容
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拭的名詞《水掉歌頭》的創(chuàng)作經過。
3、指導背頌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樣句
示范: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
造句可隨課文教學,講到有關自然段直接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練習造句。
5、作業(yè)
板書設計
心緒不寧
埋怨 } 重親情
轉念
寬慰 } 通情達理
但愿人長久教案設計篇五
二、進入新課。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課文的第四小節(jié),同學們自己把這一小節(jié)讀一遍,劃出課文中表現(xiàn)蘇軾孤獨的詞語。
他又在埋怨什么呢。
他又問什么要埋怨月亮呢?
因為他覺得月亮也在戲弄人,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那么圓那么亮,但是月亮不是人,無所謂有情或無情,蘇軾怨月實為怨人,人事紛繁,為了生活而各奔東西,親人常常很難相聚。
指導朗讀,注意要把他孤獨的感覺和他埋怨的語氣讀出來。
大家來想一想,這一小節(jié)最后為什么要用省略號的呢?他可能還會想些什么?
他一直這樣埋怨下去了嗎?(一位學生讀第五小節(jié))。
這是他似乎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他什么呢?
(說明他與常人不同,說明他豁達大度,熱愛人生)。
想到這里,它不禁提筆,寫下了這名垂千古的佳句: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教案設計篇六
見學案“課前預習”部分。
1.????同桌討論、全班交流難讀難寫的生字詞。
自己認為需要強化字音的有????????,需要強化字形的有?????????。
2.????交流自己弄懂的詞語的意思,提出不懂的詞語。
3.????同桌互讀課文,把自己經過努力讀得很棒的難讀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4.四人小組合作,概括課文內容,并推薦代表匯報。
1、提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
3、放聲朗讀全文,思考后小組內討論交流:
a.文中蘇軾的情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請找出能體現(xiàn)蘇軾情感變化的詞語。
b.通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蘇軾的情感變化過程。并請同桌作當評價。
4.自由讀第1自然段,蘇軾的這種情感變化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
具體見學案“當堂檢測”部分。
讀準、讀順、讀通課文,理清大致脈絡,理解大致文意,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但愿人長久教案設計篇七
一、教材分析
《但愿人長久》講述了宋朝大文學家蘇軾在中秋節(jié)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故事將這首詞表達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蘇軾對弟弟的無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們和和美美,相親相愛的美好情感。
蘇東坡《但愿人長久》這首詞,極富人情味,雖沒有直接描寫月色,卻使人感覺到它的皎潔,它的高貴、和它的清寒。尤其是他借月抒懷,用豐富的想象力,把人復雜心理活動沖突、哀怨、惆悵、矛盾的內心世界,轉化為人間美好生活的祝愿。最后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歡樂的,高昂的,充滿對未來的幸福憧憬。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b學習文包詩寫法
c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能力目標
a、引導學生理解品味本課有關詞語及句子的含義
b、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c、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原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3)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并領略皓月當空的美景,感受祖國古典詩詞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進行美的熏陶。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詞、文、圖的對照,討論交流和反復誦讀,感悟蘇軾寬慰的心情和他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難點: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過程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
四、學情分析:
從課文內容來看,學生很難理解這篇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因為沒有豐富的個人經歷,教師的理解也是很膚淺的。為應對這一情況,課前利用早讀課和輔導課時間提供了大量關于蘇軾的資料,讓學生了解他的生活,這樣就能使學生感悟課文有了一些基礎。教學中以品讀悟情為主,教師適當以語言渲染,努力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
五、教具的使用: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六、說教法不與學法
(1)《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因此,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對閱讀材料進行適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一種好辦法?!兜溉碎L久》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為此,我們運用自主探究與朗讀感悟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采用聯(lián)系寫作背景理解重點句段,首先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篩選學生的疑問,突出情感變化,接著讓學生讀課文找出有關情感變化的詞語。例如:思念、埋怨、寬慰等。引導學生轉換角色,想蘇軾所想,悟蘇軾之情,并輔之以有感情的朗讀,可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2)學法指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fā),采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看:看課文,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問:指出問題。想:思考并回答教師精心設置的問題。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寫:通過本文的學習,教師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七、說板書及作業(yè)
(2)作業(yè)為背誦體會和自學《水調歌頭》全文,了解作者寫這首詞時的心情和時代背景。
八、主要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演示皓月當空、萬里無云的多媒體課件。
4、介紹蘇軾。
但愿人長久教案設計篇八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6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推薦兩課時
板塊一:朗讀導入,簡介蘇軾生平。
1、播放《《水調歌頭》》的錄音帶,ppt出示《《水調歌頭》》全篇。
2、簡介蘇軾生平,并揭示課題。(板書:2但愿人長久)
板塊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2、自由練讀課文后的生字
3、畫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理解詞義。
4、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師檢查自讀狀況
(1)檢查詞語的讀音與記憶(ppt出示)
品嘗玩耍埋怨睡覺吟誦悲歡離合屈指算來
觀賞但愿寬慰眼睜睜隱藏陰晴圓缺躺在床上
(2)學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探討
嬋娟埋怨皓月吟誦等
(3)指名試讀課文,并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板塊三:詩歌誦讀比賽
1、學生準備,小組之間先進行交流,比比誰讀得好,并選一名代表出來準備參加班級比賽
2、選出一名最佳讀手,關配樂朗誦詩
板塊四:作業(yè)
背誦《水調歌頭》,并描紅。
板塊一:復習舊課,夯實詞語。
1、指名背誦《水調歌頭》
2、學生齊背《水調歌頭》
3、指名讀詞組
皓月當空萬里無云
手足情深形影不離
悲歡離合陰晴圓缺
讀著以上的詞組,你能想到文中的哪些資料呢?說說你對這些詞語的理解。
板塊二:扣詞入文細讀課文
蘇軾的情緒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1、自讀全文圈點畫注
2、獨立思考準備交流
3、組內交流準備匯報
4、全班交流總結提升
最終落腳點豁達大度,熱愛人生
板塊三:反復吟詠理解詩情
1、自讀古詩讀出韻味
2、再讀古詩理解意思
3、三讀古詩讀出情思
板塊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小本作業(yè)相關練習
附:板書:
2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豁達大度,熱愛人生
但愿人長久教案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學會本課16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8個字只識不寫,另有一個多音字“埋”要掌握。理解并熟記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4、初步領略古典詩詞的意蘊,激發(fā)起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難點: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準備:
1、查找蘇軾的有關資料
2、有關教學投影片
教學內容:
1、讀通課文,學習生字
2、學習第1——3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激趣導入:
1、聽歌曲《但愿人長久》
2、簡介蘇軾生平
四川人,北宋杰出文學家,詩詞、散文、書畫無一不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揭示課題
蘇軾與其弟蘇轍自幼手足情深,形影不離,而后來長期分別,天各一方。時值中秋之夜,目睹別的家人團聚,共賞明月,思念之情由然而生,然而他在傷感之時,悟出真諦,于是解脫惆悵,寫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絕唱。
板書:但愿人長久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1)讀準生字讀音
(2)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3)力求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學生練習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4、聽課文錄音,(范讀課文)
說說課文寫了誰的事?是件什么事?
但愿人長久教案設計篇十
1.認識本課生字7個,讀準平翹舌音。
2.了解故事內容,背誦文中的詩詞。
3.體會蘇軾思念親人的情感,知道蘇軾是宋代著名的詩人。
4. 了解歷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典故和重大事件,了解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培養(yǎng)民族的自豪感,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發(fā)奮圖強。
:重點引導學生讀懂這首詩。
:一課時
板課題,齊讀
質疑:你想知道什么?
1.交流
音:軾 轍
形:州
義:皓月、嬋娟
2.分組讀課文
3.再讀課文,解疑
師:讀了課文,你們解決了哪些問題?
課文主要講了誰的事?
讀了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交流
1.采用各種形式背這首詩。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聽配音全班讀
4.各組比賽讀。
今天,我們學的課文講了蘇軾思念親人的故事,真是人間親情濃于血。
欣賞歌曲《但愿人長久》
但愿人長久教案設計篇十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6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讓學生理解經典詩詞的教育
5、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兩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相配的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3、了解蘇軾,欣賞配樂詩《《水調歌頭》》。
4、讓學生理解經典詩詞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朗讀導入,簡介生平。
1、播放《《水調歌頭》》的錄音帶,小黑板出示《《水調歌頭》》全篇。
2、簡介蘇軾生平,并揭示課題。(板書:2但愿人長久)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自由練讀課文后的生字
畫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理解詞義。
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師檢查自讀狀況
(1)檢查詞語的讀音與記憶(小黑板出示)
品嘗玩耍埋怨睡覺吟誦悲歡離合屈指算來
觀賞但愿寬慰眼睜睜隱藏陰晴圓缺躺在床上
(2)學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探討
嬋娟埋怨皓月吟誦等
(3)指名試讀課文,并思考:這篇課文寫的是誰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詩歌誦讀比賽
1、學生準備,小組之間先進行交流,比比誰讀得好,并選一名代表出來準備參加班級比賽
2、師生選好參賽人員和評委,準備比賽
3、比賽正式開始,師和評委打分
4、選出一名最佳讀手,關配樂朗誦詩
四作業(yè)
背誦《水調歌頭》,并描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一復習
1、指名背誦《水調歌頭》
2、學生齊背《水調歌頭》
二細讀課文
1、觀察圖畫,學習第1到第4小節(jié)
師:我們觀察一幅圖畫,一般都要觀察哪些要素?(生: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師:那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分別是什么(師板書)
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師生共同解決這些問題,并完成1—4小節(jié)的朗讀與理解。
(a重點理解“心緒不寧”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節(jié)朗讀的歡迎與第4小節(jié)朗讀的憂愁c理解第四小節(jié)的后的省略號表示心里還有許多對月亮埋怨的話)
師板書:心緒不寧
師總結:晴朗的夜空萬里無云,一輪又大又圓的明月高高地懸掛著窗外不時傳來家庭中親人團聚、共賞明月的歡笑聲??蛇@一切都不屬于蘇軾,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別已久、獨居遠方的弟弟,他為心里不禁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師板書:埋怨
2、細讀5、6小節(jié),理解蘇軾情緒的轉變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出示句子: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
師:“想到這兒”指想到哪兒?(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師:“寬慰”是什么意思?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他豁達大度,熱愛人生)
師板書:寬慰
(3)師生一齊背誦《《水調歌頭》》
(4)再讀第5自然段
用“~~~~~~~”畫出表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的句子。用“—————”畫出表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的句子。并進行朗讀。(女生讀原句,男生讀解釋句)
三總結課文
1、說說本課表現(xiàn)了蘇軾的哪些情感?
蘇軾埋怨月亮是因為它在(時候變得這么(、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來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兒(一樣,他祝愿(常留人們心間,這樣雖然(,也能共同擁有(!
2、引導學生逐段理清敘述的順序,練習背誦。
四作業(yè)
1、背誦第4~6自然段
2、抄寫書后詞語三遍
板書:
2、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但愿人長久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6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時間:推薦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板塊一:朗讀導入,簡介蘇軾生平。
1播放《水調歌頭《的錄音帶,ppt出示《水調歌頭《全篇。
2簡介蘇軾生平,并揭示課題。(板書:2但愿人長久)。
板塊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自由練讀課文后的生字。
畫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理解詞義。
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師檢查自讀狀況。
(1)檢查詞語的讀音與記憶(ppt出示)。
品嘗玩耍埋怨睡覺吟誦悲歡離合屈指算來。
觀賞但愿寬慰眼睜睜隱藏陰晴圓缺躺在床上。
(2)學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探討。
嬋娟埋怨皓月吟誦等。
(3)指名試讀課文,并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板塊三:詩歌誦讀比賽。
1學生準備,小組之間先進行交流,比比誰讀得好,并選一名代表出來準備參加班級比賽。
2選出一名最佳讀手,關配樂朗誦詩。
板塊四:作業(yè)。
背誦《水調歌頭》,并描紅。
第二課時。
板塊一:復習舊課,夯實詞語。
1指名背誦《水調歌頭》。
2學生齊背《水調歌頭》。
3指名讀詞組。
皓月當空萬里無云。
手足情深形影不離。
悲歡離合陰晴圓缺。
讀著以上的詞組,你能想到文中的哪些資料呢?說說你對這些詞語的理解。
板塊二:扣詞入文細讀課文。
蘇軾的情緒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1自讀全文圈點畫注。
2獨立思考準備交流。
3組內交流準備匯報。
4全班交流總結提升。
最終落腳點豁達大度,熱愛人生。
板塊三:反復吟詠理解詩情。
1自讀古詩讀出韻味。
2再讀古詩理解意思。
3三讀古詩讀出情思。
板塊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小本作業(yè)相關練習。
附: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豁達大度,熱愛人生。
但愿人長久教案設計篇十三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3、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個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詞語及重點句的意思
三、教學過程
一、簡單介紹生平,揭示課題。
可讓學生課前搜集一些與本文有光的資料,包括蘇軾的一些詩詞,然后老師再加以補充。
(1)介紹蘇軾
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拭與弟蘇轍情同手足,但長期天各一方,時直中秋,目睹別人家團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傷感之時,悟出真締,于是解脫惆悵,寫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的千古絕唱。
(2)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自由練讀生字表上的生字
2)劃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3)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4)、學生練讀全文
5)、抽讀卡片
6)讀準字音
7)理解詞語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為事情不如意而對別人或事物表示不滿。
2、范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
1、細讀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兩個詞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
3、學習第三自然段
蘇拭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離”呢?
4、指導朗讀
作業(yè)布置:抄寫詞語
版書設計
心緒不寧形影不離
一、教學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三、教學步驟及過程
1、繼續(xù)細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
指明說說蘇拭為什么要埋怨月亮
蘇拭移情于月也戲人,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
自由練讀
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導想象
這個問題問的沒有必要,可刪去,因為課文已說得很完整了。
細讀5,6自然兩段
想到這而,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底聲吟誦起來。
想到這兒還想到哪兒?
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人有悲歡離合,就象月亮有陰晴圓缺,恰是世之長理,實難十全十美,他的寬慰,正是他與常人不同的可貴之處。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愿完美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
2、總結課文資料
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拭的名詞《水掉歌頭》的創(chuàng)作經過。
3、指導背頌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齊……一齊……出示文中樣句
示范:他們倆一齊讀書,一齊玩耍
造句可隨課文教學,講到有關自然段直接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練習造句。
5、作業(yè)
板書設計
心緒不寧
埋怨}重親情
轉念
寬慰}通情達理
但愿人長久教案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讀出相應的語氣。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出示本課時學習目標。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或放錄音)
要求學生:注意傾聽,聽準字音,注意停頓。一會兒比一比看誰像老師一樣讀得好。
2、賽讀課文。
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相應的語氣,注意營造各個小組間的比賽氛圍。
學情預設:下面加點字學生容易讀錯。
教學措施預設:
在學生讀的時候,注意以下加點字的字音。
做官品嘗觀賞眼睜睜心緒不寧
雖然寬慰悲歡埋怨陰晴圓缺
學情預設:讀下面的句子時,注意根據(jù)提示語讀出相應的語氣。
(2)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教學措施預設:
指導:在皓月當空之時,詩人靜思什么呢?
你從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從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詩人的責怨,齊讀句段體會感受;從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詩人的憤懣。
再讀,讀出埋怨。
句子二: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指導: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人有悲歡離合,就像月亮有陰晴圓缺,恰是世之長理,實難十全十美,正是因此他才寬慰。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
讀出寬慰、低聲、吟誦的語氣。
三、再讀課文
根據(jù)老師或同學的點評,自由朗讀,讀流利,讀出相應的語氣。
四、默讀課文,感知課文
默讀課文,小組內交流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五、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讀一讀檢查是否已經真正認識。
2、描紅。老師要逐字指導,起筆頓比落筆,字的位置
3、師范寫,要求學生注意看間架結構,難寫的筆畫的起筆、收筆要領,以及疏密要領等。
4、學生仿寫(前臺展示)。
共同評價學生仿寫的字。評價要領:起筆頓筆大小間架結構等。
六、自學提示
默讀課文,思考:蘇軾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詞的?他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體會他對兄弟蘇轍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七、任務分配
1、默讀課文,蘇軾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詞的?他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2、默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蘇軾對兄弟蘇轍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3、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嫦娟的意思。
4、任選一兩段展示朗讀。
5、展示背誦課文四、五、六自然段。
6、談談你對《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理解并背給大家聽。
7、搜集一些關于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為主題的詩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3、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出示本課時學習目標。
二、任務展示
1、小組內準備展示任務。(五分鐘)
2、展示匯報
(1)默讀課文,蘇軾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詞的?他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2)默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蘇軾對兄弟蘇轍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3)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嫦娟的意思。
學情預設:
從課文內容來看,學生很難理解這篇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因為沒有豐富的個人經歷,學生的理解也是很膚淺的。
教學措施預設:
課主要寫了北宋大文豪蘇軾創(chuàng)作名詞《水調歌頭》的經過,屬于文包詩類文章。
引導學生采用聯(lián)系寫作背景理解重點句段,引導學生轉換角色,想蘇軾所想,悟蘇軾之情。
措施(一)細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學生討論。
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中秋節(jié)的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云,這是親人團聚的時候,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二是目睹他人團聚的情景: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蘇軾卻獨在異鄉(xiāng)為異課,飽受離別之苦。所謂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更勾起蘇軾對弟弟的思念,因而心緒不寧。
三是與弟弟手足情深且分別已久。著重理解心緒不寧、手足情深、形影不離的意思
(2)進一步自讀感悟,指名讀,讀出思念之情。(配樂朗讀,背景音樂《良宵》)
措施(二)細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
(2)學生自由發(fā)言:蘇拭移情于月也戲人,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
(3)自由練讀,感悟蘇軾埋怨之情源于思念之苦。引導學生讀好反問句。
(4)這段后面是省略號,他省略了什么?
(引導學生想象,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有能加深其對課文的理解。)
措施(三)細讀課文第五六自然兩段
(1)(出示課件)寬慰是什么意思?(豁達開朗,積極樂觀)(板書:寬慰)蘇軾為什么會寬慰了呢?他到底想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2)(出示句子)(自由朗讀)
交流討論:
a用自己的話再來說說第一句的意思
(重點理解悲歡離合,隱現(xiàn)圓缺的意思)
b哪里會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c他還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讀第二句
(3)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4)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讓學生感悟蘇軾寬慰的心情和他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三、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搜集展示關于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為主題的詩詞。
教師小結:自古多情傷離別,無數(shù)詩人墨客都表達這種情緒。蘇軾也寫了自己的離愁別緒,但最終得以解脫,不愧為大詩人、大文學家。讓我們將這膾炙人口的詩句藏在我們的記憶中,齊讀課文。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738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