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實用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9 08:23:17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實用22篇)
時間:2023-11-09 08:23:17     小編:紫薇兒

讀后感是對所讀書籍的評價和思考,可以幫助提高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需要充分閱讀并理解書籍,才能寫出有深度和亮點的讀后感。下面是一些經(jīng)典讀后感的摘錄,希望能夠激發(fā)大家的閱讀興趣。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一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部探討都市人應該怎樣更好生活的書,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又一個耐人尋味而又貼近生活的道理,讀完后感覺經(jīng)歷了一場不錯的心靈之旅。

書中一直在強調(diào)尋找真實的自我,對于“你是誰”這個問題,說實在我也很少去認識真我是怎樣的,每當去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內(nèi)心是茫然的,就像書中說的,外在環(huán)境影響著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真正認識自我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我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讓我們?nèi)菀资湔鎸嵉淖晕遥詫е挛覀兊牟豢鞓?,就像小說中的主人公若菱所言“活得好累!”。

那位老者給出一個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xiàn),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那么內(nèi)在的自我,不管它帶給你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大多是因為你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自然發(fā)生,是自己選擇的,選擇他們這樣或那樣的發(fā)生,就像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不同人身上,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jié)果。

人與人之間總是不同,有人活得很精彩,有人活得庸庸碌碌,更有人垂頭喪氣,自暴自棄,那是為什么呢?由于沒能看清自己,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chuàng)造出來的,就如我們?yōu)榱宋桂B(yǎng)自己身體所需的“勝肽”,而制造一些事端產(chǎn)生所需要的情緒來維生,但是我們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沒有去直面它,而是順從滿足它,,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它,就像所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經(jīng)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打開的話,我們就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要知道一切問題都是出在自己的身上,只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所有的外力都會隨之改變。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點無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緒無法調(diào)節(jié),工作生活情感各方面的壓力和困惑,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人生在世,難免都要經(jīng)歷這些,雖然有很多自己無法改變,但是最終決定人生的還是取決于自己的心境,我們更應該學會勇于面對,不放棄。

心境決定人生,就像書中那位老者臨別時所說的:“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睙o論在人生的高峰還是低谷,只要保持一份惜福感恩的心態(tài),用心對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真心面對生命中經(jīng)歷的人和事,真正的喜悅就會由心而生。

當你接受自己的不幸,并從中學會微笑,你就是堅強的。當你克服了自己的恐懼,又去幫助他人克服恐懼,你就是勇敢的。當你承認自己有時會自欺,你就是真實的。當你不再需要用鏡子認識自己的美麗,你就是美麗的。當你所追求的不再逾越你的所有,你就是富足的。當你對自己未達的理想心平氣和時,你就是真實的你。讓我們閱讀此書,來認識一個全新的自己。

很喜歡張德芬的書,在她的書里,晦澀難懂的心理學理論巧妙的通過故事甚至神話的方式變成了淺顯易懂的語言,不懂心理學的人都能看懂,是很好的心靈修行讀本。

我學會“臣服”即接受現(xiàn)已發(fā)生的事實,它是老天送給我的“禮物”。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jù)我們的經(jīng)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shù)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發(fā)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fā)生。就像書中所說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jié)果。

快樂不快樂決定權(quán)在自己,事情的最后結(jié)果也是自己的選擇,和別人無關。不停的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屬于我們的東西,當然會痛苦,當然會失落。要正視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樂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別人給不了,也無法給予,不要找錯了方向。想要快樂,首先要平靜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樂,正視我們的不幸,學會“臣服”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實,甘心的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條可以使自己喜悅的路,不在以前,只在當下。學習領悟、破除外在的種種不屬于我們的因素,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上天讓我們有機會接受他給予我們的一切不幸與幸運,使我們成長,使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神奇。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二

“我是誰”“我不是誰”“我到底想要什么”?每天都會追問自己這幾個問題,不是隨意去想,而是懼怕,怕自己有一天會放棄,會墮落,會變成當初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希望自己不受精神的困擾。

書中寫到:“你認同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是多舛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錯誤行為下的受害者。你的故事很讓人同情,不過,這也不是真正的你”。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方向,你所經(jīng)歷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我們沒有必要去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而應該思考這個世界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我們?yōu)槭裁闯32豢鞓罚驗檫@些不快樂而常常失落了最真實的自己,快樂其實很簡單,他只需要愛、喜悅和和平就能被每個人獲得,由內(nèi)而外的綻放,從內(nèi)心深處油然而生,不會因為外界的變化而消失,這是快樂;為自己的目標拼搏奮斗,無所畏懼,這,是快樂;滿足而又不辜負一切事物,也是快樂。快樂是自己給的。

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如果一個人老是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么就難怪常有倒霉的事發(fā)生在他身上了,我們的話語和意念可能真的有這么大的力量左右我們的生活。當一個人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在困難面前也能保持鎮(zhèn)定,求得最好的解決辦法,生活一定會許以成功,但若一個人總是抱怨,總想通過不正確的方式方法取得自身的成就,那這個成就一定不會太久,最終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大概就是“吸引力法則”了吧。很多看似簡單的事情,看起來好像無足輕重,可是都潛藏著一些信息。諸多不順利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fā)生,顯示出人的潛意識其實并不想走這條路,生活中的某些負面感受往往是來自潛意識的牽引。

走出觀念的牢籠,回歸真我的自然狀態(tài)。固有觀念給人們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真正面對自己內(nèi)在最不想看見的那些部分,理解他們、接納他們,才能真正的平衡。就像極力維護一個特定的形象,可這一形象本身沒有存在的價值,當發(fā)現(xiàn)純粹是觀念在作祟時,大膽地走出固有觀念,不讓這些觀念捆住自己的手腳,選擇自己覺得對的想法去思考、去做事,沖破觀念的牢籠,活出最真實的自己。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一切都會隨之改變。我們并不知道未來會遇見什么事情,但我們現(xiàn)在所能做的,就是迎風飛揚,遇到困難時,調(diào)整心境,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讓自己有時間去思考、解決問題,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了解自己的所需,找回最初的自我,不在任何一件事中失落了最真實的自己,不會因為固有的觀念束縛了對世界的認知,追求更完美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三

睇完哩兩本書,然后根據(jù)自己既情況,我諗左好多。我忽然覺得好迷茫,我好似入左一個迷宮一樣,我唔知道自己想點,唔知道點行出黎。我有時候好似好開心,無煩惱一般,有時候睇到一d電視劇或者電影既時候,卻會變得好低落,好容易流眼淚。一時好堅強,一時好脆弱;一時好清晰知道諗咩,一時模糊不清;一時清醒,一時沉迷。

我仲記得拒同我分手既果日,我響部公交車度聽住拒響電話同我講:“你唔信我,钅閫我一齊都無意思啦!”幾簡單既一句說話,就可以講一切都改變,我響文化公園落左車,行過人民橋,行過江邊,望住條珠江,我忽然覺得條珠江好深好深,d風吹落我身度,我覺得好重好重,壓到我個心完全透唔到氣。直到今日我寫哩篇讀后感,我諗翻起我都系流眼淚。

睇曬哩兩本書,我知道寬恕系一種解脫,有時候當身邊既人問起拒,拒就好似我心里面既一個缺口,我經(jīng)常同自己講,無打開果道門,等拒做我永遠既秘密,仲記得拒離開我果陣,我有幾次上班既時候,我過馬路果陣,d車經(jīng)過我身邊,我有一瞬間我真系好想等部車撞過黎,我就可以咩都唔使諗,或者撞到我失憶,忘記拒同我之間既一切。

以前我以為自己好堅強,咩都可以解決到,唔需要依靠任何人,但系今次我輸左,輸左俾拒啦!我無諗過拒離開我,我會釕不如人,琴晚我又俾我老豆鬧啦!我唔想去相信拒系我老豆口中所講既果種人,但系連我自己手上都無任何籌碼去同我老豆抗爭,我只可以等時間慢慢淡忘一切,等傷口慢慢埋口,可能拒從來都無覺得我有幾愛拒,可能拒從來都無真心鐘意過我,可能。好多可能,今年年初一我拜神,我同神仙講:“麻煩你保佑我用一年時間重新振作,重新生活,忘記過去。”

最后我要同拒講:“李英杰,我唔想去相信你系我老豆所講既果種人,但系我仍然要感激你教我既一切,或者你系上天俾我既磨練,等我渡過左,或者我可以更加成熟,更加識珍惜我身邊擁有既一切,更加明白我所得到既s唔系理所當然,系需要去經(jīng)營,去關心。我亦已經(jīng)盡曬我既一切能力愛過你,雖則唔可以講做得好好,只求無愧于心?!?/p>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四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部關于身心成長的小說,作者張德芬以其簡簡單單的寫作風格揭示了人們煩惱和痛苦的深層原因,以其簡簡單單的文字詮釋了深刻的人生真理。

書中解釋了我們?nèi)祟悓ι畹淖非?,也是五個字可以表達的,那就是愛、喜悅、和平。

為什么付出努力后我們還追求不到我們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為什么我們要遠離真實的自我?我們不是每天都在演戲嗎?扮演各種各樣的主角,但是在場景中,我們心甘自愿扮演的有多少呢?這是我們看不到真實自我的原因之一嗎?我想是的。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你內(nèi)心的反映,就像一面反映你內(nèi)心的鏡子。當外界的任何東西接觸到你時,記得看看自己的內(nèi)心,看看自己的哪一面被再次觸摸,看看自己的哪些陰影沒有被整理好。不要把精力浪費在外部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抗拒的事物上。首先在內(nèi)心層面達成和解,然后專注于外部能夠改變什么。

因為我們所有痛苦的根源都來自不知道自己是誰,盲目地執(zhí)著于不代表我們的東西。快樂依賴于外在的事物,一旦讓你快樂的環(huán)境或事物不復存在,你的快樂就會消失。另一方面,快樂來自內(nèi)心。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這個世界無法將其奪走。

因此,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積極的想法,那么好人好事就會與他產(chǎn)生共鳴,被他吸引。同樣的,如果一個人有悲觀和憤世嫉俗的傾向,壞事就會發(fā)生在他身上。這可能是書中提到的意氣相投,物以類聚。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五

張德芬心靈三部曲:喚醒、療愈、創(chuàng)造,《活出全新的自己》是其中的“療愈”部分?!队鲆娢粗淖约骸樊嫵隽艘粡埿撵`的藍圖,喚醒大家重視內(nèi)在世界的重要性?!痘畛鋈碌淖约骸分卦凇隘熡边@一塊,幫助大家面對自己多年來一直未能被療愈的創(chuàng)傷,并且在其中找到力量。當我們療愈好自己,解除了自己的負面信念和模式后,“創(chuàng)造”自然會來臨,這也是《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的主題。

全文分三部分:喚醒沉睡中的你、療愈受傷的你和隨心所欲地玩生命游戲;文中采用科幻小說方式,描述了被外星人控制的地球,當發(fā)現(xiàn)地球人的行為偏離了外星人設定的軌道后,通過實驗一批人的方式,來幫助地球人,幫助脫離負面情緒,重建一個完好地球的愿望。外星高級智慧人:圖特,在第一階段練習回觀自我,看著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并且做投射的作業(yè),收回對他人的投射;在第二階段是要療愈舊時創(chuàng)傷,一念之轉(zhuǎn)、家族排列,還有平衡你的男女物質(zhì),也都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必須在生活中不斷地去體會,練習。第三階段,在玩?zhèn)€人的生命游戲時?,地球也配合你們玩一個游戲,稱之為“地球游戲”,地球游戲的上半場,就是要看著人類把地球整到什么地步:破壞生態(tài)、耗盡資源、例行逆施,而下半場看我們有意識覺悟的人玩?zhèn)€人游戲,看能否拯救地球免于毀滅的命運。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六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朋友推薦的,建議我買來看看,看了書本簡介了解到,其實就是一本心靈雞湯,我一向?qū)τ谶@類書不是很感冒,但是朋友一再推薦,我也就買了,剛收到書的時候,只覺得封面挺好看的,僅此而已,后來的日子也是偶爾無聊才會翻來看上幾頁,但是后來的情況就是,一次比一次看得多,時至今日算是完結(jié),感受頗深,順便將感情寄于字句,寫了這篇讀后感。

全書以愛,和平,喜悅為主題,闡述了在錯綜復雜的各種關系底下,其實是一個很單純的關系和自己情緒相處的能力,并表達了生命成長的藍圖,縮短了茫茫摸索的階段。

現(xiàn)代人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修養(yǎng)和欲望不成比例,很容易在其中迷失自己。書中的老人其實就是一面子,映照出現(xiàn)代人心態(tài)的不合適。作者借助我的親身經(jīng)歷與感受,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都市人的復雜與痛苦,并通過邂逅年老智者的引導,逐步自覺踐行身心靈修,最終從日益異化的現(xiàn)實困境中走出,尋到最初的自我,實現(xiàn)自我心靈的拯救,求得內(nèi)心的歸宿。

現(xiàn)代社會人中大部分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內(nèi)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霉,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我們需要的是卸掉身上背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nèi)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所以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待自己。就像書中若菱一樣,她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錯誤行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歸咎給別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優(yōu)秀的,事業(yè)有成,才華橫溢的人。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關。即然這樣,那么為什么我不能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經(jīng)常會覺得自己弱小,無力,沒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啊。誠實,善良,在一所一般學校讀書,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家人們都很關心和疼愛我,和許多人比起來我也已經(jīng)是很好的了。在生活中發(fā)生過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經(jīng)發(fā)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經(jīng)不可改變了。能夠改變的就只有對待事情的態(tài)度,然后再把這種態(tài)度轉(zhuǎn)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那樣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觀點,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觀點,我從來不喜歡心靈雞湯類的勵志書籍,因為感覺讀起來太累,沒有什么實踐做基礎,過于虛幻。但是試著看完這本書后,其實也不然,試著去接受某些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也許會有不錯的收獲,以后的我,也要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七

其實這是一篇遲到了七個月的讀后感,《遇見未知的自己》感悟。不是不想寫,可一直不知道如何去寫。在寫這份讀后感之前,首先要感謝推薦給我這本書的朋友。她不僅推薦了一本書,而且還為我指引了一條嶄新的人生道路。使我的世界不再只有黑白兩種顏色,我也不再感到莫明的彷徨與無助。就像黑夜里那盞燈,指引了我前方的路。通過這半年多我慢慢消化,使我有了很大的改變。工作上有了變動,放棄了十多年的工作去投入到新的環(huán)境,而且對于環(huán)境也適應的非常好,這也是我之前沒有想到過的。這本書不僅給了我個人的一些啟迪,而且對家庭,孩子,還有人際關系上也有很大的幫助。使我變得更加漂亮。那種美是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的。

以前的我非常的強勢,非要讓別人聽從我的意見,如果別人不聽從,我會非常的不爽,特別的惱怒?,F(xiàn)在我沒有這種控制欲了,就如同書中說的,人世間有三種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我的事。我只要管好我的事就行了。至于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都是我無法掌握的。就算是管了,別人也不樂意聽,弄的彼此心情都不好,何必呢。其實有很大的成份是自己沒事找事,自找苦頭吃。換個角度想,如果別人也總管我的話,我的‘小我’受到限制,受到威脅,我也會反抗的。何況是別人。當我理解了的時候,我也就對此放下了。

我看到了我的負面情緒。就像書上說的,當你看到他的時候,就切斷了對它的認同,但當那股情緒能量上來的時候,我有知覺,這股力在我身上亂竄。我去面對他了,但是無法去接受他。或者說無法掌控他。有時也是會發(fā)火的。如果不發(fā)火也是刻意的壓抑他。(后來,知道這樣不好見《重遇未知的自己》)還是做不到內(nèi)心的喜悅??偰鼙簧磉叺氖挛锼笥?。我想這就是上天給我的功課吧。我要好好完成他。

在新的生活中,我身邊好多朋友都在抱怨,我知道這些負面的情緒非常的不好。我不去認同他。我大多是在傾聽,有時也會在心里批判。他們的抱怨左右不了我的事物本身的看法。如若換做以前,我也就會隨之逐流,讓那些負面的評判蒙蔽了我的眼睛?,F(xiàn)在我能客觀的看待事物的本身。

攀比,也許是我從小都沒有這種強烈的欲望的事。所以,我更不會有這種樣的想法。如若換做以前,肯定有些心理不平衡。可是,現(xiàn)在的我沒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的心態(tài)擺的非常的正。也許我是對事情本事從潛意識里就臣服了。更或者說,我根本沒有對這方面的欲望。對這種身外物沒有刻意的強求。所以,更不會去攀比和抱怨。

再有就是關于付出的問題,有人總讓我別做一些費力不討好的事。在我看來,如果是我真心想做的,真心想要付出的東西,是不需要回報的。哪怕別人不領你這個‘情’。或者為此批評你,我也無所謂。我要的不是別人的‘情’的結(jié)果,而是我的真心,。如果以那個為前提的話,大多也就是做做表面的工作而已,不是真心實意的,別人也不會接收到你真誠的一面。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為了討好別人而干,太累。其實這本書從一開始吸引我的就是那句“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已?!彼型庠谑挛锒际悄銉?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jié)果。這句話一開始,我并不太懂里面的意思,當我讀完三遍的時候,我的體會一次次在加深,外面的事物就像是一面鏡子,觀照了我們的內(nèi)心,所以外在一切的事物都是由我們內(nèi)心所折射出來的。你用好的心態(tài)去觀照它,它也會回饋給你好的感應。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刻意的去拉遠與別人的距離,(比如因為自卑,與別人劃分等級)離真我也就會更遠。整天活在自己制造的思想陰影當中,非常的痛苦。

我這人從小就特別抵觸領導級別的人,像小的時候的老師啊,現(xiàn)在的某某經(jīng)理,某某大官啊??偢杏X在人家面前抬不起頭來。尤其是有那種所謂的官架子的人,氣場太大,過于壓抑??偢杏X我的‘小我’受到很強大的沖擊。而且與之溝通的時候也不是很順暢。讀了這本書后我明白了,所謂的這些都是些無謂的身份的認同。他們和我是一樣的人,在某些地方他們也許會是非常了不起的什么角色,一旦走出他的領域,卸下他所謂的那些光環(huán)其實和我們一樣,都是一個普通人。他不會因為他是某某領導而多長一只眼睛。就像前段時間,我們公司去了位非常‘重量’級的大人物。各各同事,包括我們的領導,都非常激動。不知所措,有的還言無論次。大人物一一和同事們握手,我是最后一個,我并沒有想像中的那么激動。相反,我非常的淡定,這種淡定連我自己都有些詫異。并且非常大方的報了自己的姓名。這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

觀察者影響被觀察者。起初,我也是不太能理解,后來因為孩子生了一次病我反而鈍悟了。我太刻意的去關注他,總擔心他的病情,我的這種焦急的負面情緒投射到他的身上了。所以他總也不好。后來,當我放下后,他反而就好了。不過以至于現(xiàn)在他還有陰影,吃多了就會問我,會不會吐。

“為我們親人擔心。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你之所以擔心,是因為你無法承擔一絲絲可能會失去親人的危險,于是把壓力投射到了他們的身上”在這之前,我總是對這個不放心,對那個不放心的,事事都想親力親為。孩子一出門,我總嘮叨幾句才放心?,F(xiàn)在會說:“祝你玩的開心?!彼麜浅8吲d的答應“好”。

當我看到別人身上有很好的特質(zhì)的時候,我會對別人說我羨慕但我不嫉妒。更不會恨。

之前,我是看的電子版的這本書。后來感覺這種電子版的是種看得到而摸不到的東西。于是,我就把里面非常好的句子摘抄到本子上。后來,感覺沒有這本書還是不過癮,于是買了一本能握在手里的書。閑余拿來慢慢的品味。后來,我把這本書推薦給了其他的朋友,想與他們一起分享這本書帶給我的財富。這本書拉開了我人生新的篇章,把我?guī)У搅遂`修的道路上。套用書上一句話,我正在通往靈修的路上。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八

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jīng)憂患而愈益溫厚。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難道這只是一個人的世界?其實不然。外境的存在會給予我們很多禮物,或包裝精美、或包裝拙劣,欣欣然去接受,用心去玩味禮物之所值。外在的一切就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的投射。當外境有任何觸動你內(nèi)心琴弦的各種事情時,坦然面對這種種來臨,沉思著,去往內(nèi)看。外在的不可抗拒的東西,與其與之搏斗,不如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內(nèi)在層面的調(diào)和整理,會讓我們得到更多,應付那些可以改變的部分。勇往直前未嘗不是一種奮斗精神,但當難以遏制的波濤,洶涌而來之時,我們不得不做暫時的退縮。臣服,代表我們接納了當下。事情不是到最后,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zhuǎn)機,原本的掙扎是那么無力。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xù)?!败嚨缴角氨赜新?,船到橋頭自然直?!?/p>

天底下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他的事、我的事。春天,我們埋怨春雨的纏綿;秋天,我們埋怨秋風的蕭索;夏天,我們埋怨天氣的炎熱;冬天,我們埋怨天氣的寒冷。老天的事讓我們煩惱四季,帶來消沉。人,是如此憐憫。我們早已將自己打磨成一個生活的生存者了,習慣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怨聲嘆氣。人生的戲場給我們戴了太多的角色面具,以致卷走了屬于我們的真正的東西,與“真我”漸行漸遠,迷失、流浪、受苦。我們已看不清楚自己是誰,只是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蛟S,收獲的成功會帶來稍許的快樂,而快樂是由外在的東西取決的,一旦這快樂的基礎被抽空,一切皆是一場夢,稍縱即逝。我們一直游蕩在這三種事當中,卻不自覺地被老天的事和他的事給牽絆,愁了自己青絲發(fā)。殊不知關注我的事,會讓自己更具魅力,成為生活的智者。過多地計較得失與輕重,不如在晚霞映照的黃昏時刻,悠閑地散步于大自然的懷抱中,舒緩自己疲憊的心靈,找到“真我”的那份靜好。

愛、喜悅、和平,人類心靈本真的追求。愛,讓我們找到生存的支撐點,“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蔽覀冃枰獝鄣膿肀А鄣墓奈琛?,滋潤著生活本來面目的單調(diào),愈合裂開的傷口。喜悅,情感由內(nèi)向外的綻放,一旦擁有,便不可剝奪。讓喜悅永駐心中,感受生活的另一種味道。和平,以一顆平和之心去看待是是非非,當外界風起云涌之時,我亦可以靜坐養(yǎng)齋。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弊鲆粋€心靈除塵的勤勞者,做一個生活的情趣者,“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蔽粗淖约?,等著你的相擁。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九

五月的南昌,天氣稍顯悶熱,而自己也是抑郁了半個月,每天地準備考研學習,不良的生活習慣加上心靈的躁動折磨著自己,效率很低,心情低落。晚飯期間偶然翻開自己的空間記憶,發(fā)現(xiàn)都是陽光正能量的展現(xiàn),而現(xiàn)在的自己剛好是自己當初不屑的那個人。

晚上十公里的跑步也沒讓自己靜心潛修下來,不自覺剛好看見了遇見未知的自己。發(fā)現(xiàn)過去的自己其實也是一種表象,現(xiàn)在的自己卻表現(xiàn)地更加淋漓徹骨,只是負能量場已被占領了主要地位,內(nèi)肽神經(jīng)大概快要織成一張網(wǎng)了吧!

而也感激在自己最迷茫無助的時候遇見了這遇見未知的自己。并非是我的.生活如此糟糕,更多的是外在的環(huán)境能直接敏銳地刺激到自己,而自己也恰好還帶有了各種有色眼鏡去看待生活中的很多現(xiàn)象。

我的生活,一直都是那種急匆匆地來急匆匆地走,希望完成更多,獲得更多,卻真的忘記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些許的休閑散步,留給自己的卻是內(nèi)疚和自責,然后又加速地往前跑,但還是不知道為什么要跑。

讀完這本書,雖然我也還是沒有知道自己躁動的源頭以及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但是從此刻開始,慢慢地給一個精心思考的習慣吧,感悟自己的內(nèi)心到底想要什么,克制住自己的情緒,從內(nèi)心深處對待生活中原本就屬于中性的環(huán)境變化。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

睇完哩兩本書,然后根據(jù)自己既情況,我諗左好多。我忽然覺得好迷茫,我好似入左一個迷宮一樣,我唔知道自己想點,唔知道點行出黎。我有時候好似好開心,無煩惱一般,有時候睇到一d電視劇或者電影既時候,卻會變得好低落,好容易流眼淚。一時好堅強,一時好脆弱;一時好清晰知道諗咩,一時模糊不清;一時清醒,一時沉迷。

我仲記得拒同我分手既果日,我響部公交車度聽住拒響電話同我講:"你唔信我,咁你同我一齊都無意思啦!"幾簡單既一句說話,就可以講一切都改變,我響文化公園落左車,行過人民橋,行過江邊,望住條珠江,我忽然覺得條珠江好深好深,d風吹落我身度,我覺得好重好重,壓到我個心完全透唔到氣。直到今日我寫哩篇讀后感,我諗翻起我都系流眼淚。

睇曬哩兩本書,我知道寬恕系一種解脫,有時候當身邊既人問起拒,拒就好似我心里面既一個缺口,我經(jīng)常同自己講,無打開果道門,等拒做我永遠既秘密,仲記得拒離開我果陣,我有幾次上班既時候,我過馬路果陣,d車經(jīng)過我身邊,我有一瞬間我真系好想等部車撞過黎,我就可以咩都唔使諗,或者撞到我失憶,忘記拒同我之間既一切。

以前我以為自己好堅強,咩都可以解決到,唔需要依靠任何人,但系今次我輸左,輸左俾拒啦!我無諗過拒離開我,我會咁生不如人,琴晚我又俾我老豆鬧啦!我唔想去相信拒系我老豆口中所講既果種人,但系連我自己手上都無任何籌碼去同我老豆抗爭,我只可以等時間慢慢淡忘一切,等傷口慢慢埋口,可能拒從來都無覺得我有幾愛拒,可能拒從來都無真心鐘意過我,可能。好多可能,今年年初一我拜神,我同神仙講:"麻煩你保佑我用一年時間重新振作,重新生活,忘記過去。"。

最后我要同拒講:"李英杰,我唔想去相信你系我老豆所講既果種人,但系我仍然要感激你教我既一切,或者你系上天俾我既磨練,等我渡過左,或者我可以更加成熟,更加識珍惜我身邊擁有既一切,更加明白我所得到既嘢唔系理所當然,系需要去經(jīng)營,去關心。我亦已經(jīng)盡曬我既一切能力愛過你,雖則唔可以講做得好好,只求無愧于心。"。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一

最近讀了一本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

剛剛開始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它很深奧,很難懂。但是看在它是以小說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又很吸引人又很特別。就像是有些人一樣,第一眼看見覺得不怎么樣,但是以后越看越順眼,越看越好看。當我細細咀嚼,慢慢體會的時候,忽然發(fā)現(xiàn)它已經(jīng)在慢慢的進化著我的心靈,滌蕩著浮躁、悲觀和欲望。

在這一個個的生活小故事中,最能引起我的共鳴的是這樣一件事。她說,那一天業(yè)績考核出來了,每次都得第一的她,突然被擠了下來,她的內(nèi)心非常難受。早上她上班,發(fā)現(xiàn)同事們正用不同的眼光注視著她,有同情、鼓勵的,有幸災樂禍的。在接下了和老板的談話中得知,在老板的一再要求下原本就工作出色的她終于得到了總經(jīng)理的認可,得到了一個并列第一。她喜出望外,回答哦啊座位上,她想起了剛進辦公室時同事的眼光??墒牵F(xiàn)在的她覺得同事們的眼光和平時沒有什么兩樣的呀。我們在生活中也經(jīng)常會有類似的感覺,當你獲得一些與往常有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當自己的想法改變的時候,總覺得周圍的人看自己的眼光也會和以前不一樣了。他們的眼睛里充滿著自己主觀臆想出來的內(nèi)容。就像故事中提到的有些同事“同情、鼓勵”,有些同事“幸災樂禍”,都是她的大腦自己去篩選、過濾、定位出來的,并不是事實。這樣的想法,其實都是自己根據(jù)自己當時的情況虛構(gòu)、假想出來的。換句話說是一種假象,是在自己的主觀想法作用下杜撰出來的。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則故事,說是在古時候,有個砍柴的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斧頭不見了。他一直認為是他的鄰居偷的。他每次看到那個鄰居都覺得他就是那個偷斧頭的人,而且越看越像。有一天,他帶著新買的斧頭上山去砍柴,突然在他曾今砍柴過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一把已經(jīng)生了銹的斧頭。當他再一次看到他的鄰居時,他發(fā)現(xiàn)他的鄰居怎么看都不像是會偷斧頭的人。

是呀,周圍的人、事、景、物常常會在我們不同的想法下產(chǎn)生著不同的變化。其實不是他們在變,而是看的人在變。所以我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憑借著主觀想法去臆斷,要追根溯源,多想想藏在這個想法背后的原因。就像書中的老人所說的:所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一個經(jīng)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

以前我總是抱怨為什么這么多煩事都來找我,為什么有那么多的背叛,欺騙,爭奪,為什么我的心情會因為外在的人或事起伏現(xiàn)在我學會了臣服,由于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角色的不同以及對外界事物的追求產(chǎn)生了小我而我們在面對外界時有時我們需要臣服,我們的抱怨和痛苦改變不了什么。讓我們臣服不是讓我們做軟弱的人。當我們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種結(jié)局。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二

我最早是在王仁義老師推薦下讀的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那是在20xx年剛?cè)肼?,我用了兩個月讀完這本書。說實話,當時我對這本書沒有什么特別的、有形的、可以說得清的感受,只是覺得自己在生活中比以前平和了,遇事不再像從前一樣急了。我再次讀了《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這次對于這本書我有了更深的感受。

每個人在剛剛出生時,都擁有喜悅、和平的心境,偶爾會有情緒,會哭會鬧,可是情緒來得快走得也快,不久又會回到喜悅的狀態(tài)。這就是我們最初的模樣,是我們最真實的自我。沒有吃過冰激凌的孩子不會留戀冰激凌的甜蜜,正是因為我們曾經(jīng)喜悅滿足,長大后就不停的抓取外在的事物,擺到自己面前,試圖讓自己快樂滿足。然而我們的心就像一系列同心圓,我們的真我是最中間的那個圓,而身份、情緒等等,是外面的同心圓,將我們與真我的喜悅平和層層隔離。我們太執(zhí)著于外物,反而遠離了真正的快樂。

其實我覺得錯不在于我們追求外物,而是不要過于追求。太執(zhí)著于外物,對事物就會起分別心,對于那些我們認為極好的就有了強烈的欲望,將自己的情感全然寄托在外物上,患得患失,找不到真正的喜悅、和平,也看不到生命的豐滿充盈。

我們應該學會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感受生命的重心,有強烈的方向感,因為真正的幸福,來源于對生命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說,是不是思考、孤獨、痛苦、彷徨、堅持、執(zhí)著就是獲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過,要有技巧,能夠使自己在恰當?shù)臅r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獨;又可以在恰當?shù)臅r候,打開心懷,投入生活,變得真正的喜悅、和平。

這篇讀后感,我只是摘取了書中使我感觸最深的三句話談了一些我自己的淺顯感受?!队鲆娢粗淖约骸犯嬖V我,我應該時不時地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和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覺得這本書會成為我的工具書,因為書里講的東西我現(xiàn)在只是領略了一丁點皮毛而已,而生活還會繼續(xù)下去,在生活中我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我會隨時翻開這本書,在書中去尋求應對的方法,解決的途徑,關鍵是我應該抱有的人生態(tài)度。我要學著去擁抱世界,接納外界的不完美,也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我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三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們,生命的困頓轉(zhuǎn)折是建立內(nèi)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nèi)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zhì)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

每個人都會遇到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但卻從來沒有去深究人為什么會有那些情緒,讀完這本書后我有一種釋然的感覺,思緒不再是剪不斷,理還亂。回首過去,大學畢業(yè)時的意氣風發(fā),找工作時的屢屢碰壁,初入職場時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仿佛就在眼前。從事社區(qū)工作也有4個年頭了,從剛開始的滿心歡喜到后來的厭倦疲乏,被各種工作壓迫的感覺望不到頭。常常有居民到社區(qū)里來投訴隔壁鄰居如何如何,樓上鄰居如何如何,被各種負面情緒所困,而我們要做的還是要把他們的負面情緒給消除掉。老年人的倚老賣老,中年人的無理取鬧,年輕人的我行我素,以及大波熊孩子組團逛社區(qū)。曾幾何時,內(nèi)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霉,社會不公。

突然間發(fā)現(xiàn),什么時候開始我也變成那個原來的我所不喜歡的人了;什么時候開始我也變得那么消極;什么時候開始我也有了那么多埋怨;什么時候開始我自己也不認識自己了。

我曾經(jīng)想過放棄,復雜的人際關系,溝通方面的復雜性,各種條線的壓力,這一系列的東西讓我想放棄過。然而,通過實際工作為老年人搭建一個休閑娛樂的空間,讓他們發(fā)揮了余熱,不僅有了朋友,還有了個健康的體魄,讓子女不再擔心;組織青少年開展各類志愿者活動,讓他們發(fā)揮各自所長,為社區(qū)建設添磚加瓦。他們一張張笑臉,一聲聲的肯定使我的想法漸漸發(fā)生了改變,我為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互助友愛的大家庭感到自豪,為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到幸福,更為自己擁有一顆能懂得理解和幫助別人的真心而感到快樂。

在工作中尋找真我,在工作中我更清楚地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而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負的所有消極的東西,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四

一本好書,一杯咖啡,一個周末,時光如此美好,心如止水。

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對我來說并不陌生,幾年前我還在上一家公司工作的時候,某一天sharon來找我,正好撞上了紅著眼睛的我,sharon是我一直非常欽佩的技術leader,在n公司那些年,我們一直是非常緊密又非常信任的合作關系。當時看著情緒激動,又很無助的我,我們在會議室里聊了聊,我還記得她當時對我講的那些話,那天推薦給我兩本書《新家庭如何塑造人》,《遇見未知的自己》。今天回想起來,真的很感恩在我脆弱的時候,帶給了我溫暖和正能量。

坦白說,這兩本書我買回來很多年,卻一直沒有完整的讀完。這個周六傍晚,像往常一樣送兒子去英語課,帶了這本書出去,一個周末愉快的讀完了它,我很好奇那些年為什么我連一本書都讀不下去?這本書的內(nèi)容卻出乎意料的讓我喜歡,就如書中自序的最后一段:“相信很多讀者朋友看了書以后,會聯(lián)系到自己實際生活的某些問題······”這本書也帶給了我心靈的觸動。

這是一本心靈小說,書中女主角若菱在人生最迷茫最無力的狀態(tài)下,遇到了老人。老人是一個智慧的引領,在小說中引領若菱走上了尋求真我的過程。而讀這本書的人,也跟著若菱的節(jié)奏去思考老人的問題,觸發(fā)了自己內(nèi)心深處不曾探索到的自我認知。就比如文章的第一篇章“一場奇怪的對話—我是誰”,原來我們和若菱一樣,多數(shù)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只是一個角色扮演和身份認同,其實“我不是誰”……書中老人給若菱的提示:

“我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意識,那個意識在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存在,陪著你上學、讀書、結(jié)婚、做事。所以,有一個東西,在我們里面是一直沒有變的,盡管我們的身體、感情、感受、知識和經(jīng)驗都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nèi)匀槐S幸粋€基本的內(nèi)在真我的感覺?!币彩俏覀兊谋举|(zhì)“愛、喜悅、和平…”

老人是這本書的靈魂!除了啟發(fā),有很多我以前沒有了解過的內(nèi)容,“當我們在身體層面或是大腦層面產(chǎn)生某種情緒感受時,我們的下丘腦會馬上組裝一種化學物質(zhì),叫做“勝肽”,隨著血液跑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被細胞周邊的上千個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對某種勝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會產(chǎn)生饑餓感?!北热缃?jīng)常愛生氣的人,如果你很久不生氣的話,你的細胞會讓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發(fā)脾氣……這個是不是有點意思?想想我們?nèi)粘I钪袝粫行┣榫w反應是這個“勝肽”在作祟?另外書中有提到關于意識和潛意識,我覺得這是一個有趣而又深奧的問題,到底我們的行為有多少是受潛意識的影響?所以讀完這本書后我買了書中提到的書《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還想再進一步探索一下。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五

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以講故事的方式想我們詮釋了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這本書主要是圍繞了女主人公李若菱與指著老人的一次次對話,解釋了人身心靈的奧秘。這本書在指導我們?nèi)绾慰鞓返厣睿叱隼Ь?,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還是有一些意義的。

我們?yōu)槭裁闯32豢鞓?書中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是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而正因為我們失去了真是的自我,追求的是內(nèi)心真實需要意外的東西,所以占有才越來越多、迷失越來越嚴重。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的思想基礎,從來不去檢驗我們思想的正確性。

李若菱的生活里充斥著不幸,雖然她有令人羨艷的美麗容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職,但她并不開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背地里常遭到婆婆和小姑子的嘲諷一級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總有小人對她指手畫腳爾虞我詐······她的腦海中甚至閃現(xiàn)過輕聲的年頭,那是在一次和丈夫吵架后離家出走后漫無目的地走,遇到了那位老者,與老人交了朋友并訴諸了自己的心事,她終于開始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以及自己人生的定位。

這本書開篇一章就讓我們首先思考“我是誰?”你的名字不能概括你,幾個標簽也不足以定義你,那我們到底是誰呢?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們總是習慣性去效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渴望什么。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六

親愛的,我推薦你們看這本書,寫的很好,看完思路豁然開朗的感覺。

今天我發(fā)現(xiàn)我可以看見它,試著接納它還是非常吃力,所以要慢慢練習。

另外一本是《人生的十四堂創(chuàng)意課》

話說今天我一天看了一本半的書,電子書很好用那,我有沖動去買了。

這里都借不太到中文書的

晚安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七

一直說想要找本書看看的,因為現(xiàn)在很多人的業(yè)余時間大多都浪費再手機上了,感覺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就找了一個畢業(yè)后就認識的好友,因為看到她這些年的變化和朋友圈經(jīng)常發(fā)表的一些學習感悟,給朋友們推薦的很多自己已經(jīng)看過不錯的書籍,所以找她借來一兩本我自己適合學習的書,她直接推薦了這本身心靈暢銷書作家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自己對于身心靈修行課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她推薦的肯定也是值得我學習的。

先看了作者寄語:在身體和心理層面,先從自己能夠切實做到的一個好的小習慣開始,身體層面,比如飲食或運動;心理層面,每天檢視今天是誰或什么事讓你產(chǎn)生了負面情緒,然后向內(nèi)探索原因?,F(xiàn)在自己也是給自己每月每天定一個小目標,今天必須完成什么,必須達到什么結(jié)果。每個好的習慣一定要有意識地持續(xù)至少21天,才可能轉(zhuǎn)化為潛意識中的習慣(自動化)。四月份開始堅持每周跑步,每天抽空把書讀幾章節(jié),要求自己就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開始。

本書是以主人公若菱與老者每次的見面談話及尋找問題答案追溯來展開。從主人公生活工作中的迷茫,失落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再到解決問題、認同結(jié)果,回歸真我的自然狀態(tài)。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是書中的主人公,每天也都會遇到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書中有講到能量作用及影響,比如壞脾氣的壞心情的傳播,觀察者影響被觀察者的小實驗測試,引用書中的日本小學生的米飯實驗,教室放三碗米飯,每天上學同學們對第一碗米飯說我愛你,你好好吃哦,第二碗完全沒有任何關注,第三碗米飯得到的話語是:你丑死了,沒人要理你。一個月后,第一碗米飯變黃色,發(fā)出酒香味兒,第二碗米飯黑色發(fā)臭,還長了霉菌,這就是無人理睬的悲哀,第三碗變黑發(fā)臭,稍好一點,因為至少有人理睬。這跟平常我們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是一樣的,比如每天有人夸你今天看起來好精神,今天的妝容很漂亮,你會一天的心情都是超好的,看到什么也都感覺是美好的,但是每天被人說丑,笨,心情是沮喪的,看到什么也都是灰暗的陰天一樣,長此以后,自然整個人都會被情緒影響,工作生活也會有不一樣的結(jié)果。

所有的人、事、物都式你自己內(nèi)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nèi)在。當外鏡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nèi)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nèi)在層面做一個調(diào)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我們都生活在自己思想觀念的牢籠之中,卻渾然不覺,想要走出自己的觀念,你首先要看到自己的觀念,而且你的觀念是阻擋你進入自己內(nèi)在和平、喜悅的唯一障礙。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八

很偶然的機會接觸了這本書,只是單純地喜歡它的封面。沒帶太多的興致,因為心想也不過是一本很普通的關于勵志心理的書籍。

上了大學后,很少有機會坐下來靜靜地看書,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細細品味,沁入心脾。校園里刮起了一陣讀書月的風潮,于是整個校園沉浸在了這片書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讀著這本書,發(fā)現(xiàn)它與我以往接觸的這類型書是那么不同。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主要是環(huán)繞了女主人公白領李若菱與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對話,揭示了人身心靈的奧秘。這本書突破了大多數(shù)傳統(tǒng)書籍對這方面心理理論知識的直接論述,采用了講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導讀者走進作者論述的觀點里,進而走進了自己內(nèi)心中真實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雖然她有美麗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職,擁有高質(zhì)量的生活,但她并不開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諷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爾虞我詐。她腦海里時刻都閃過輕生的念頭,在一次和丈夫吵架離家出走后她遇到一個老人,在與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終于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誰?”這是第一次見面時老人問李若菱的第一個問題,“我叫李若菱!”“我問的不是這個,名字只是個代號?!薄拔以谝患彝馄笥嬎銠C公司上班,我是負責軟件產(chǎn)品的營銷經(jīng)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誰,如果你換了工作,這個‘你是誰’的內(nèi)容不就要改了嗎”。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忘記自己是誰?我們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開心,即使我們擁有了很多財富、金錢、美色我們?nèi)怂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以為我們就是財富、金錢、美色的代表。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東西呢?我們總是習慣地去觀察模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擁有什么。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數(shù)人尋找的地方,表面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zhì)世界中尋找解答和快樂,結(jié)果都是徒勞無獲的,主要是我們找錯了方向,找錯了位置。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我們很多人都習慣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換著,最后失落了真實的自己,當哪一天,我們逐漸的把目光從外界世界轉(zhuǎn)向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時,我們會可悲地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隸,它時刻束縛著我們,使我們生活在了不快樂中。

《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們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和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們每個客體其實都是“李若菱”,我們都迷茫過,我們都徘徊過,但請給自己一個機會,和“智者”來番對話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十九

我一直都是一個自卑的人。

最近看了本書,卻讓我心態(tài)放平了許多,也許不只是這本書的功勞,只是從這本書開始,我有了真正的變化。所幸,真有了質(zhì)變,我希望這質(zhì)變能持續(xù)進行下去,讓我變成自己想成為的人。

現(xiàn)在,這些我都放下了,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放下了,但我現(xiàn)在確實心里很輕松,因為,不管我答得好與壞,完美與否,我都切實的學到了知識,得到了鍛煉,我希望我能真正的自己肯定自己,不依賴別人的評價,雖然我不聰明,但我在盡力做到勤奮!我想慢慢的,等那些基本知識我都掌握牢固了,我會越來越熟練的運用聯(lián)系的。

我看見我在尋求被打擊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納這種感受,并且放下對它的需要。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二十

2.所有造成我們和真我隔絕的東西都像黑暗一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拿覺知之光去照亮它們。在身體表面的這個部分,所謂覺知之光就是重新和我們的身體聯(lián)結(jié)。我們一般人對自己的身體只有5%的了解和控制,身體的95%是在潛意識的狀態(tài)下用自動導航系統(tǒng)在操控的。所以,找回與身體的聯(lián)結(jié)就可以幫助我們把5%的版圖擴大,找回更多的自己。與你的身體對話,傾聽你身體的訊息。

3.傾聽自己腦袋里的聲音,做一個觀察的臨在。聲音在那里,我在這里聽著它,注視它。這份了解,就不是一個思想了,它是對你臨在的一個感覺,一個新的意識的次元就升起來了。透過這樣的觀察(傾聽內(nèi)在的思考,對話),你可以感覺到在那些思想下面的一個比較深層次的自我,一個有意識的臨在。

4.我有情緒,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然而凡是可以被覺察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情緒反反復復,卻影響不到內(nèi)在的我。我有情緒,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

5.我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意識,那個意識在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存在,陪著你上學、讀書、結(jié)婚、做事。所以,有一個東西,在我們里面是一直沒有變的。盡管我們的身體、感情、感受、知識和經(jīng)驗都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nèi)匀槐S幸粋€基本的內(nèi)在真我的感覺。

6.你知道嗎?天底下只有三種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7.我們?nèi)怂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8.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zhuǎn)機出現(xiàn),你才發(fā)現(xiàn)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而且,正因為你把能量充分關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脫離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歡的情境。

9.基本上,任何能讓你專心一致、活在當下的運動,都可以幫你與身體重新聯(lián)結(jié),所以運動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時的心態(tài)和狀況。

10.將來你做母親以后,要記得,給孩子無限的情緒上的支持和認同。

11.這些情緒都是一種能量,尤其對孩子來說,一些天生的恐懼,所求不得的憤怒,失望落空的悲傷,都只是一種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動而已,它會來,就一定會走。

12.大約一百年前,我們偉大的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了人類的潛意識。它控制了我們的思想、感覺、行為以及對人、事物的反應,還有我們的人際關系和做決定的過程。

13.我有一副身體,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我可以看見并感覺到我的身體,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見以及被感覺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觀者。我的身體也許疲憊或興奮,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輕松、也可能焦慮或平靜,但這與內(nèi)在的真我全然無關。我有一副身體,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

14.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么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霉的事發(fā)生在他身上了。

15.每個父母也是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限制。但是你要相信,在過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經(jīng)盡他們所能地在扮演好他們的角色。他們也許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們所知有限,資源也有限。在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經(jīng)是他們盡力之后的結(jié)果了。

16.凡是不被允許的那些特質(zhì),就被我們壓抑在潛意識里面。但是它們是一種能量,不會因為你不承認它的存在就消失。這些東西,就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陰影,被我們否定的、壓抑的、抗拒的內(nèi)在特質(zhì)。這些被我們壓抑下去的陰影,還有我們從小到大不被父母、環(huán)境認同的各種情緒,都是沒有釋放的能量,儲存在我們的細胞記憶里。它們不時會浮上臺面,造成我們的困擾,但是我們并不想去看它們。于是,我們就發(fā)展出很多的策略來逃避這些蠢蠢欲動的不安、浮躁、突如其來的暴怒、莫名的憂傷,還有腦海里面喋喋不休的你不夠好、你是錯的、你不如別人、你不夠完美的緊箍咒。

17.a(事件)b(信念、想法)c(結(jié)果)a永遠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a,發(fā)生在不同的人的身上會有不同的c出現(xiàn)。比方說,我婆婆看到我的時候臉色不太好(a),如果我認為她討厭我(b),我會覺得很難過(c),但是如果我認為她當時心情不好(b1),我會很中立地(c1)注意自己和她的互動。如果我認為她是因為身體不舒服(b2),我會很心疼地對她格外好一些(c2)。所以不同的b,造成不同的c,也影響我和婆婆之間的關系。

18.定靜的工夫是最有效對治我們紛亂思想和負面情緒的利器,因為它可以幫助你建立覺知,提升你對事物以及自我的覺察能力。而且在冥想時,我們身體如果不動,情緒、思想都在嚴密的監(jiān)控下,你和你的真我可以有短暫的相聚。雖然短暫,你已經(jīng)接近生命的源頭了;也許不能暢飲,但是你多少可以沾染到那濕潤的水汽。定靜的工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來的,不過在過程當中,你會愈來愈感受到來自真我的那些特質(zhì):愛、喜悅、和平。

19.接受了這么多的應該和理想,我們于是產(chǎn)生了很多的信念、價值觀、態(tài)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礎,也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

20.在我們每個負面的情緒后面,都有一個支持它的思想。因為情緒是身體被我們思想刺激之后而產(chǎn)生的反應。

21.拼命工作、酗酒、抽煙、各種癮癥、看電視、追星族、過度運動、幫助別人、不停的讀書、學習、泡夜店、換伴侶、換工作、在生活中制造各種戲碼。

22.如果我們習慣于注意自己身體的感覺,時時安撫照顧它的'話,很多疾病就不會因為日積月累而產(chǎn)生。

23.我不是我的工作、我不是我的表現(xiàn)、我不是我的成功,也不是我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我那個內(nèi)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

24.當你真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你身上散發(fā)出來的就是那種能量的振動頻率,然后全宇宙就會聯(lián)合起來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東西。

25.讓我們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時間的想法和圍繞著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

26.這個內(nèi)在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隨著死亡而消失,它可以觀察人生百態(tài),欣賞日出月落,云起云滅,而歲月的流轉(zhuǎn),環(huán)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27.我們面對每天的生活,都去試著活在當下,臣服于所有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就是神,因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話,它不會發(fā)生,所以我們臣服于它。而因為我們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在當下的每個選擇中,我們沒有懼怕,能做出最好的選擇,而且正因為我們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會因為我們有意識的選擇而發(fā)生。

28.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很不好的時候,像悲傷、低落,我們會一直想要從這個泥沼中掙扎地逃出來。所以我們藉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對它,壓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記住: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xù)。因為當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種情緒的時候,你會聚焦在那種情緒或事件上,這樣就賦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強大了。

29.現(xiàn)代的社會像個殺戮戰(zhàn)場,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試著奪取別人的能量,想控制他人、用權(quán)利凌駕他人、獲得別人的關注、認可、喜愛,或是證明自己是對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

30.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我能知曉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欲望來來去去,卻影響不到內(nèi)在的我。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31.所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經(jīng)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愿意面對它有時候有點丑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一點地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禮物。

32.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情緒上的抗拒和反對,可以改變我們不想要的事實,但是,自己的抗拒就像是拿腦袋在撞墻,真的是徒勞無功,而且對事情的后續(xù)發(fā)展一點幫助都沒有。

33.因為事實就是最大,因為已發(fā)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頭在撞一面墻壁,而希望能把它撞開。無濟于事,徒勞無功。我們?nèi)藭芸嗟淖畲笤颍褪强咕苁聦崱?/p>

34.它是一個看不見的世界,但是主宰著我們外在的世界。我們的意識、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斷、感情都是從潛意識來的。我們在意識層面對自己的一切的認知、喜好,只是占了我們自己全貌的1%而已。潛意識是非常強大的力量,它對我們的自我有完全的影響,而它的99%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35.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nèi)在投射出來的結(jié)果。

36.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內(nèi)在身體,去體驗你當時身體各個部分的感受,或者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和未來,但是我們的身體和呼吸卻永遠是在當下的。

37.如果你不斷重復做某件事,在生理學上來說,我們某些神經(jīng)和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關系,比方說,如果你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很凄慘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復地為那張神經(jīng)網(wǎng)絡接線和整合,這就變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

38.當我們心里有個深切、真誠的渴望,整個宇宙都會聯(lián)合起來幫助你,這就是你心目中的神。當你祈禱的時候,你的內(nèi)在會發(fā)出一股正面震動的能量,它會把你想要的東西吸過來,也就是神在回應你的禱告而賜給你真心想要的東西。

39.我看見我在尋求不被愛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并且放下對它的需求。

40.【擔心】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吧!

41.情緒是一種能量,會來也會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讓孩子自己學會怎么去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無限的愛和支持。如果你用轉(zhuǎn)移的方法來教孩子避開負面情緒的話,孩子長大以后就學會了用代替品來逃避情緒,什么抽煙啦、吸毒啦、還有那些工作狂啦,很可怕的。如果去壓抑孩子的情緒的話,那就更不好了。

42.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所有思想、情緒、感覺和知覺的見證。

43.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見與知曉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曉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來來去去,卻影響不了內(nèi)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二十一

上了大學后,很少有機會坐下來靜靜地看書,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細細品味,沁入心脾。校園里刮起了一陣讀書月的風潮,于是整個校園沉浸在了這片書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讀著這本書,發(fā)現(xiàn)它與我以往接觸的這類型書是那么不同。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主要是環(huán)繞了女主人公白領李若菱與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對話,揭示了人身心靈的奧秘。這本書突破了大多數(shù)傳統(tǒng)書籍對這方面心理理論知識的直接論述,采用了講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導讀者走進作者論述的`觀點里,進而走進了自己內(nèi)心中真實的自己。

“你是誰?”這是第一次見面時老人問李若菱的第一個問題,“我叫李若菱!”“我問的不是這個,名字只是個代號。”“我在一家外企計算機公司上班,我是負責軟件產(chǎn)品的營銷經(jīng)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誰,如果你換了工作,這個‘你是誰’的內(nèi)容不就要改了嗎”。。。。。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忘記自己是誰?我們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開心,即使我們擁有了很多財富、金錢、美色。。。。我們?nèi)怂惺芸嗟母淳褪莵碜杂诓磺宄约菏钦l,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以為我們就是財富、金錢、美色。。。。。的代表。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東西呢?我們總是習慣地去觀察模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擁有什么。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數(shù)人尋找的地方,表面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zhì)世界中尋找解答和快樂,結(jié)果都是徒勞無獲的,主要是我們找錯了方向,找錯了位置。

遇見未知的自己的讀后感篇二十二

遇見這本書的經(jīng)歷本身就很神奇:

和妹妹走在路上,和她分享最近讀到的關于“吸引力法則”和那些奇妙的,當我相信了,想要了就發(fā)生了的事情 的時候,路過了一家書店。

向前走了幾步之后又退了回來,覺得這家書店是我喜歡的氣息。 里面有一些人在玩殺人,進去翻了幾本書,挑了兩本英文的關于生活法則的準備付錢的時候,看到了最近正在讀的《少有人走的路》。 于是給妹妹說,這本書不錯,我最近正在看。 懷孕的店主聽到了我的話,于是走過來說,最近還有一本同類型的書。 拿出來,是《遇見未知的自己》。她讀了,說很好。

大概翻了一下,看見了關于心想事成的秘密,就決定要買下來。 開始問孕媽媽店主,相信吸引力法則嗎? 她說,相信的。和她的另外一個懷孕的朋友一起,相信她們和寶寶都會好好的。 又聊到她在北京去過的一些關于心靈成長的沙龍,說遺憾成都沒有。 這個時候,我就知道,我們真的被彼此的頻率吸引了。 因為我的團隊和我的老師,就在一起做心靈的課程。之后就是談關于合作了,在她的的書店,一起來做這方面的事情。

現(xiàn)在說說最大的幾點收獲:

1、明確了一直處于模糊狀態(tài)的目標: 其實,真正的快樂,要在內(nèi)在找。因為它是快樂原本在的地方:愛、喜悅、和平。 如果在外在的地方找,就算我們得到了想要的一切:車、房、地位、金錢、名譽……沒有內(nèi)在對自我的認可和肯定,這樣的快樂持續(xù)的時間超不過一周,或者更短。 但是如果我們先擁有了內(nèi)在的喜悅和和平還有無盡的愛,就可以用更好的狀態(tài)來面對生活里面的很多事情,從而獲得物質(zhì)的、需要的東西。 所以,請先從您的心靈成長開始投資:參加課程、讀書、內(nèi)省、跳舞……都是很好的辦法。 總之,就是要和自己在一起,和自己的內(nèi)在在一起。

2、世界上的三件事: 當我們能真正區(qū)分開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有用的地方,去接納和面對那些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沒有抱怨。 但是真正的困難在于,太少的人會區(qū)分三件事,還有,太少的人不敢面對。 我想,我們的生活,或多或少有老天安排的成分,但是,最后那個禮物,是給經(jīng)得起考驗的人。

3、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 現(xiàn)在的生活里面,任何負面情緒出現(xiàn)的時候,我就開始問自己,那個內(nèi)心小小的自己,真正難過或者受傷的原因。 永遠找得到。 因為別人的缺點是不需要你生氣的。 而自己沒有接納或者沒有成長到足夠強大的內(nèi)心,才是真正產(chǎn)生不好的情緒的原因。

4、包裝不好看的禮物: 所以,如果你現(xiàn)在正在生活的低谷,請你開始感恩,因為你已經(jīng)開始拆開那個禮物了,請繼續(xù)勇敢的、樂觀的去面對,會看到那個不一樣的驚喜!

讀書過后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分享會上面和很多人分享這本書里面的觀點和我的真實感受,在講臺上收到的,都是接納的目光。 謝謝德芬老師,讓我在心靈成長的路上又有了新的進步,去讓更多的人開始真正的關心自己,并且學會如何真正的關心自己。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65234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