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師備課教案(專業(yè)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9 08:22:20
美術教師備課教案(專業(yè)15篇)
時間:2023-11-09 08:22:20     小編:影墨

一份好的教案應當包含清晰的教學目標和適宜的教學策略。教案的編寫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合理選擇教學方法。通過學習這些教案,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同年級和學科教學的特點和難點,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

美術教師備課教案篇一

《小蘿卜頭的故事》通過小蘿卜頭捉蟲子、放蟲子的所思所想,體現(xiàn)了小蘿卜頭固然身陷逆境,但他珍愛生命,渴望自由、對解放后的'生活充滿希望。小蘿卜頭這種善良、樂觀、向上、渴望自由的精神是他人性的閃光點。這也是他短暫人生的超人之處。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2、了解小蘿卜頭雖身陷困境,但是對自由生活有著無限的追求和向往。解析小蘿卜頭對小蟲子“一捉一放”的心理變化。

3、由“驕傲”(例中學)“若有所思”(實踐悟)兩個詞語展開想象,填補課文空白,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由“驕傲”、“若有所思”這個詞語展開想象,填補課文空白。

一、復習回顧,情導入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吃著霉米飯長大,不知糖是什么味兒的小朋友,他就是我們的同齡人——小蘿卜頭。今天就讓我們繼續(xù)關注小蘿卜頭,感受他那不一般的生活!

2、誰來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設計意圖:以情導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回顧課文內(nèi)容,幫助學生梳理課文思路。

二、品讀文章,例中學

1、找學生讀學案第一部分的要求。

2、學生默讀,師巡視并提出默讀要求。

設計意圖;默讀是三年級學生的起始階段,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默讀習慣。

3、匯報展示:

預設:

(1)小蟲子外形的描寫讀中悟,指導朗讀。

(2)小蘿卜頭兩手輕輕捧著那只小蟲子,唯恐傷害了它。(小蘿卜頭動作的描寫,體會小心翼翼。)

(3)入春以來,這種蟲子很多,常常撞進鐵窗,陪伴著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氣的人們。

(失去了自由的人們看到飛來的小蟲很親切,小蟲們似乎也很懂事,知道來陪伴這些禁錮已久的人們。)

(4)又飛來一只,他們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驕傲地爬著。

抓“驕傲”“并排在一起”兩個詞,體會小蟲子可能在想什么?

小蟲可能在想:我有(),你沒有()。我能(),你不能)。我可以(),你不可以()。

師小結方法:

設計意圖:給學生支架填補課文空白,降低了難度,多樣選擇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

三、填補空白,實踐悟

1、小蘿卜頭這么喜歡小蟲,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預設:

他正要關上盒子的時候,突然瞥見那只蟲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動。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蘿卜頭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學生也可用自己的話說)

2、“若有所思”這個詞語展開想象,填補課文空白。

3、學生練寫

4、展現(xiàn)學生作品

5、師小結

美術教師備課教案篇二

1、通過本課教學,體會中國民間泥塑玩具的天真質(zhì)樸之美,了解泥玩具的塑造型特點,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嘗試制作不同造型的泥塑玩具。學會手捏成型技法,制作造型可愛的泥玩具。

2、通過捏繪泥塑玩具,了解祖國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

重點:學習手捏成型的制作技法,了解中國民間藝術的繽紛特色與文化內(nèi)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嘗試仿照民間藝人的風格進行創(chuàng)作。

難點:泥塑玩具的造型設計及捏塑技巧,著色時民間裝飾味的體現(xiàn)。

教師用具:泥玩具、實物投影儀、陶泥、顏料、民間泥塑玩具資料的課件。學生用具:網(wǎng)上或書中搜尋的民間泥塑玩具圖片資料、陶泥、顏料等。

一、導入。

1孩子們你們小時候玩過哪些玩具呀?

和同學交流,回憶童年時的玩具。

2、播放視頻。

同學們,你們在視頻中看到了什么玩具呀?

引出課題泥玩具。

二、新授。

1、欣賞不同地區(qū)的'泥玩具。

2、根據(jù)老師提供的泥玩具資料和自己搜集的資料,根據(jù)問題。

這些不同的泥玩具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進行討論。

3、小組匯報。

造型夸張概括。

色彩艷麗。

4、回顧泥塑技法。

揉卷壓盤等。

三、教師示范。

教師示范泥魚的制作方法。

四、作品欣賞。

1、泥雞泥貓等。

2、課本中的作品欣賞。

四、學生制作教師輔導。

作業(yè)要求:模仿民間泥玩具的造型和色彩,制作一個可愛的泥玩具。

美術教師備課教案篇三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新課標的要求,明確教學目標和任務。

2、認真鉆研教材,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明確各章節(jié)、各單元的重點,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根據(jù)新課標的精神、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準確地把握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構建自己的教學思路,編寫好教案,按課時備課。

4、教案書寫要規(guī)范、環(huán)節(jié)齊全。

二、具體要求。

1、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明確、合理、具體、全面,要以新課標為準繩,以教材為依據(jù),體現(xiàn)三維目標。

2、教學重點是為完成教學目標而需要重點教學的內(nèi)容,是學生學習教學內(nèi)容的主要困難所在,教師要在教學中要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力求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得到新的發(fā)展。

3、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及練習反饋都應緊扣教學內(nèi)容,學生實際,力求體現(xiàn)框架設計的新理念,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4、課堂提問要有價值,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5、要備教法與學法。根據(jù)教材特點,選擇教法與學法。既能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又能促進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6、必須備好課后的“思考、練習”。

7、堅持寫教后感。教后感主要反思、體會教學目標落實情況,教法、學法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學效果是否明顯,教學過程組織設計的優(yōu)缺點等。

8、堅決不允許使用舊教案上課和無教案上課。

美術教師備課教案篇四

團包手工。

1課時。

設計應用造型表現(xiàn)。

1、通過欣賞利用皺紙團包的各種造型的作品,引導學生對立體造型藝術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學生根據(jù)想象,創(chuàng)造,將皺紙團包成各種簡單的外形,并嘗試將制作完成的皺紙團粘接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藝術品。

3.引導學生欣賞藝術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學生進行立體造型。

4、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1、熟練的運用“團”“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體的紙作品。

2、藝術設計制作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造型藝術的理解能力。

皺紙,彩色手工紙的'邊角料,廢料,剪刀,膠水,小鑷子等。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通過欣賞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各種立體雕塑的圖片或照片,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立體造型藝術,了解立體造型藝術基本的構建原理。

2、發(fā)展階段。

學生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用皺紙團包各種簡單的造型,選擇幾個造型進行粘貼組合,采用“團”,“包”,的方法,每人制作一個紙立體造型或小組集體創(chuàng)作一組紙立體作品。

(1)組織小組討論,嘗試,將皺紙揉,團,包各種造型的方法。

游戲:比一比,賽一賽,哪組團包的造型最多。

(2)利用皺紙團包各種造型時,引導注重抓住各種物體的外形特征,要求學生所選擇的造型的外形應以簡潔,形象為主。

(3)利用制作好的各種皺紙團造型組合立體造型時,著重講解粘貼:各個皺紙團包造型間的大小變化。粘貼接觸面的大小,整個立體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細部的刻畫。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四、教學拓展。

1、集體采用皺紙團包的方法與彩泥設計組合成一組立體造型的作品,展示在自己的班級或專用教室內(nèi)。

2、學生用舊報紙制作的團包的紙立體作品,再根據(jù)學生個人的喜好,用水粉色或丙烯顏料,將其涂上不同的顏色。

美術教師備課教案篇五

教材思路:

本課屬于“綜合、探索”領域的美術課。

本課是優(yōu)美的,感性的,斑斕的。大自然的色彩豐富美麗,而紅黃藍三原色可以調(diào)配出許許多多的顏色來。用彩色鉛筆、油畫棒、彩色粉筆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歡的顏色畫出來,把自己觀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現(xiàn)出來。

課時:

1~2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途徑感受大自然,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的熱愛。2、用水粉顏料做調(diào)色游戲,認識大自然的色彩。3、學習用幾種基本的.顏色調(diào)配許多顏色。

重、難點:

色彩調(diào)配的方法,對顏料習性的掌握。教學準備:

教師:七彩自然的圖片若干,顏料,彩筆,幾種蔬果切面,范作等。

學生:收集的與大自然有關的圖片,水粉顏料、調(diào)色盤、毛筆、水罐、抹布、作業(yè)紙等。

教學過程:

——欣賞及交流:

1、觀看大自然的風光圖片或記錄片。(如四季美景)

認識各種顏色,認識紅黃藍三原色,橙、綠、紫三間色,大自然太迷人啦,這么豐富,美麗的色彩你能分辨出來嗎?2、交流各自帶來的圖片資料,小組討論自己的觀后感。

3、談談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絢麗的日出,那風花雪月,那秋蟲的顏色,那霞光的天空,裝飾性很強的舞臺化妝——臉譜。

4、“猜猜看”色彩游戲。觀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誰找到的顏色多。

——討論及反思

1、大自然的顏色在陰天和晴天一樣嗎?2、白天看到的顏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3、陽光下的噴水池旁會出現(xiàn)彩虹嗎?(大自然的光和色會玩魔術)

——展示及介紹:

做一幅色彩游戲圖??捎盟垲伭?、水彩筆、油畫棒、彩色鉛筆。調(diào)色游戲(幾種基本的顏色可以調(diào)處許許多多顏色來)

1、水彩筆、油畫棒涂色并進行變色練習。

2、也可用彩色鉛筆先涂一層顏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種色,就會產(chǎn)生第三種顏色!

用彩色鉛筆、油畫棒、彩色粉筆或水粉色畫大自然的顏色。

1、可做一“七彩花園”的情境設定,認識一些大自然常見花卉,借助圖片及學生的記憶描述。教師可將不同色彩形狀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紅,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陽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園范作幾張,從不同角度描繪大自然。

在作業(yè)紙上畫各色花卉,并添畫小草、蘑菇或小昆蟲,空中可添畫太陽、云彩、小鳥、蜻蜓、蝴蝶等。學生練習,師巡視指導。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蓋章游戲,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錯的載體??蛇x擇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襯紙看不同的效果,玩過再添畫。

3、介紹點畫法、平涂法,重點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涂色方法??扇芜x表現(xiàn)方式,試著用顏料盒中的幾種色彩,調(diào)出大自然美麗、豐富的色彩。

——小結與評價

1、作業(yè)小組及班級觀摩,互評。

2、講講自己的畫,互相找亮點,互相評價。3、喜歡哪些顏色,不喜歡哪些顏色?為什么?(設計的環(huán)節(jié)較多,可根據(jù)課時需要選擇性運用)

第二課七彩生活

教材思路:

本課屬于“欣賞、評述及造型表現(xiàn)”領域的美術課。本課是上一課的延續(xù),”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沒的眼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導他們多關注生活,從而去創(chuàng)造生活,美化生活,領會生活的多姿多彩。

課時:

1~2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七彩生活的回顧,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2、觀察生活中的色彩,了解色彩相互混合后的不同效果。

3、用同一種顏色在不同顏色的紙上涂抹,觀察其效果;用水粉做調(diào)色游戲,完成一張隨意畫。

重、難點:

能認識生活中的色彩,并掌握一些色彩的調(diào)配知識。

教學準備:

教師:七彩生活圖片或照片若干,演示用紙,顏料,彩筆,美麗的生活用品實物等。

學生:一些生活中色彩斑斕的照片或圖片,彩筆、油畫棒或水粉顏料,2-3支毛筆,調(diào)色盤等。教學過程:

——交流及討論:

1、詩歌誦讀

“赤橙黃綠青藍紫,我們的生活像彩虹;好好學習去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在前頭”

2、說說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

舉例說一說七彩生活(互相討論后回答)。

3、交流觀看各自的圖片,照片,說說生活中最打動你的地方。

4、喜歡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顏色,為什么?

——欣賞及介紹

2、畫畫七彩的生活,介紹幾種繪畫方式。如彩筆畫、油棒畫、水粉畫,撕貼畫等。如用水粉色做調(diào)色練習,觀察顏色相互混合,并列或覆蓋后的不同效果。(介紹擠色方法,調(diào)色方法及涂色方法)

再如用同一種顏色在不同顏色的紙上涂抹,觀察它的效果?;蛴糜彤嫲艉退凵黄鹱鳟?,會出現(xiàn)一些有趣的效果?。ㄓ退蛛x)

介紹用五彩油畫棒在紙上涂抹,然后用黑色油棒覆蓋,再刮色出現(xiàn)五彩效果的刮畫法。介紹彩紙撕貼畫的方法,選定目標,撕出外形加以拼貼。

——練習與體會:

1、出示一些生活用品的勾線圖例。

如汽車、房子、玩具、床、花瓶、臺燈等。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用自己選定的方法畫生活,畫自己熟悉的七彩大世界。也可用顏料試著組織一幅彩色畫面。如能適當加以創(chuàng)造,會比現(xiàn)實生活還美麗。

3、完成作業(yè)后,退后看色彩相互混合、并列和覆蓋后的不同效果。

——小結與評價

1、課堂小結,作業(yè)互相觀摩

3、設法自己去裝扮生活,感受生活的美!

美術教師備課教案篇六

認識“侶、娛”等4個生字,會寫“侶、娛”等9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讀書樂趣,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

2.抄有重點詞句的小黑板.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閱讀,從童年時的“竊讀”,到季先生對讀書的見解,可以看出他們都善于從書中汲取營養(yǎng).今天,我們學習第3課“走遍天下書為侶”.

2.齊讀課題.釋題.(侶:伴侶.)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題的意思.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guī)椭獯?,或,或?lián)系上下文理解.

4.默讀課文,想想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書上作批注.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小組合作讀課文,交流: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的方法分別在課文的哪些段落.

2.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與大家交流讀懂了什么.

3.課件出示關鍵句子:

a.“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經(jīng)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面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再充分說說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4.齊讀第6自然段,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新東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讀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課時

激趣讀文,深入感悟

1.朗讀課文第1~6自然段.

3.聯(lián)系實際交流作者讀書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說一說.

5.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積累運用,升華認識

1.畫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與伙伴比賽,看誰記得又快又牢,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讀一本書的方法對你有什么啟示?說說如果有一本書陪伴你去旅游,你會怎樣去讀?(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還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交流.

拓展活動

1.讀一讀“閱讀鏈接”——《神奇的書》,把自己的感受用幾句話寫下來.

2.向大家介紹你怎樣讀一本自己喜愛的書,并說說你喜愛它的原因.

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7自然段.

2.抄寫生字詞.

3.完成課后“小練筆”.

4我的“長生果

認識“扉、癮”等12個生字.學生互相提醒認清字型,讀準字音.

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重點感悟作者從讀書和作文中受益的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詞.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同學們聽說過“長生果”嗎?(板書:長生果)吃了長生果會怎么樣?板書課題,并指名讀課題.

2.讀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什么?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同學們要運用平時學到的方法自己讀懂課文.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標好自然段的序號.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讀第一聲,水滸的“滸”不讀許,過癮的“癮”是前鼻音,饋贈的“饋”聲母是k.

3.默讀思考:“我的‘長生果’”是什么?作者寫了童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關的部分畫下來.

細讀課文.感悟體會

1.“我”的“長生果”是什么?(書是“我”的“長生果”.)

2.作者寫了童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

a.作者是怎樣讀這些書的'?(板書:津津有味、如醉如癡、牽腸掛肚)

(1)從作者這樣讀書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歡書.)

(2)指導朗讀相關的句段.

b.作者從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讀ll、14自然段.理解“別出心裁、嘔心瀝血”等

詞語.

3.讀書和作文有什么聯(lián)系嗎?從文中找到有關的句子,并談談理解.

4.作者為什么說書是“我”的“長生果”?(書像長生果一樣,對我有好處.)

為什么又把書稱為人類文明的“長生果”呢?(書是.-j-~流傳下來的,我們通過讀書可以知道過去發(fā)生的事情,書就像“長生果”一樣不老.)

積累語言.交流感受

1.認真讀自己感受較深的句子或段落,與同學交流體會.

2.課外積累有關讀書的格言警句.

美術教師備課教案篇七

1、學生明白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了解民間美術的發(fā)展。

2、學生能對民間美術作品進行賞析,說出自己家鄉(xiāng)的一些特色作品。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間美術、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感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講清并使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特點及主要種類的藝術特點。

學生對民間美術的有關特點的掌握及對作品能進行正確的賞析。

教學輔助課件制作,播放設備及幻燈機、錄象機等。

4—5課時。

第一課時。

(課件展示課題和教學目標)。

學生活動:通過觀察圖片,感受民間美術的魅力。

明確本課學習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

(1)民間美術的基本定義:

展示不同類型民間美術幻燈作品數(shù)幅,讓學生區(qū)別,發(fā)表見解,再作歸納,得出民間美術的基本定義:民間美術是廣大勞動人民為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而創(chuàng)作,并在民間廣泛流傳和應用的美術作品。它以民間傳說為為素材,從古至今,時代傳承,是勞動人民情感智慧的結晶,并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美術在古代是相對于宮廷美術、士大夫文人美術,在現(xiàn)代是相對于專業(yè)美術而言的美術種類。)。

學生活動:通過不同類型的作品比較和區(qū)別,發(fā)表見解,理解民間美術的基本定義。

(2)民間美術的特點:

a、展示圖片數(shù)幅。

提問:從以上圖片中,是否能感受民間美術的特點?

學生回答。

歸納:1、自發(fā)性。(課件展示)。

b、展示圖片數(shù)幅啟發(fā)學生思考特點之二。

學生回答。

歸納:2、實用性。(課件展示)。

c.展示圖片數(shù)幅(課件展示)。

提問:從以上圖片中不同的民間玩具風格,是否知道民間美術還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

歸納:3地方性。(課件展示)。

d.再展示圖片數(shù)幅(課件展示)。

提問:從圖片中說明民間美術還具有什么特點?

學生思考回答。

歸納:4、就地取材,因材施藝。(課件展示)。

試讓學生對作品《萬象更新》(年畫)、《布老虎》(玩具)等作品進行賞析。

(3)民間美術的主要種類:

播放一段有關民間美術介紹的圖片后(課件展示)。

提問:民間美術主要有哪些種類?

板書:民間美術的主要種類:

學生活動:觀后思考,討論并回答。

歸納:年畫、剪紙、風箏、玩具、刺繡、編織等。板書)。

學生代表對作品賞析評論同伴作適當補充、歸納。

本課對民間美術進行了欣賞學習。中國民間美術內(nèi)容十分豐富,我們應以本課學習為起點,對民間美術作進一步的研究學習,并可對我們常州地區(qū)的民間美術進行探究,樹立熱愛家鄉(xiāng)、熱愛中華民族的精神。

美術教師備課教案篇八

1.認識本課的三個生字,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引導學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

理解“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一、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2.揭示課題:路旁的橡樹

3.學生和教師一起初讀課文,讀準要求認識的生字

4.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二、探究課文,領悟道理

1.以小組為單位,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你能讀懂哪一個自然段?先說說,然后把你的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3.有什么不懂嗎?

4.討論:建筑計劃可以修改嗎?

5.說說課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動?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顆高深的心”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7.你認為還有哪些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8.學生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三、總結課堂,遷移升華

1.你從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3.你能給人們提出一些好的建議嗎?

美術教師備課教案篇九

1、通過回憶暑假中有趣的經(jīng)歷,感受家鄉(xiāng)和祖國的美好、生活的快樂。

2、運用游戲表演、繪畫等多種方式表現(xiàn)豐富的暑假生活,提高藝術表現(xiàn)能力。

引導學生感受夏天,抓住自己難忘的細節(jié),用美術材料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對夏天的理解。

如何巧妙地安排構圖和運用色彩等手段,生動地表現(xiàn)夏天的特點。

1.導入新課。

請學生思考:夏季中的大自然與其他季節(jié)一樣嗎?(不一樣。)。

2.新課教學。

感受:我和學生一起走出教室,來到戶外,讓他們親自感受一下夏日的炎熱。引導學生觀察夏天里的各種景象和人們的穿著打扮。

敘述:說一說看到了什么。夏天的大自然和生活與其他季節(jié)不一樣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獨特之處。

活動:分西瓜,吃西瓜,體驗由炎熱突然感覺涼爽的快樂舒適。

欣賞:通過圖片欣賞,進一步了解人們在夏天里做些什么,夏天的畫面有什么特征。理解和感悟美術作品的構思和創(chuàng)意。

技法:油畫棒和水粉顏料結合使用的方法。色紙撕貼的方法。(材料和工具的選擇應符合低年級的`特征,提示工具的使用安全。)。

構思:小組內(nèi)交流,談談夏天里最讓自己難忘的事情是什么。在炎熱的夏季,自己通常通過什么樣的方法讓自己涼爽起來。說一說,然后構思一下自己的畫面,選擇一種自己喜愛的表現(xiàn)手法。

嘗試:體驗用畫筆自由表達夏天的景象,刻畫自己對夏天的感受。也可以用彩色紙和其他的制作手段來表現(xiàn)。簡單介紹方法和制作特點。

評價:說一說自己的表現(xiàn)方法和表現(xiàn)內(nèi)容,比一比誰表現(xiàn)的夏天最有趣,看一看誰的美術作品最吸引人。評出“小巧手”,發(fā)證書。

3.總結全課。

請學生課后查資料,拓展他們的視野。

美術教師備課教案篇十

1、認知目標:認識三原色——紅、黃、藍;三間色——橙、綠、紫。

2、技能目標:掌握用原色調(diào)配間色的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感受能力,進行審美教育。教學重點:認識三原色,及三原色相互調(diào)和出來的三間色。

掌握運用原色調(diào)配間色的方法。課時:1課時課前準備。

美術作品、繪畫工具、紙杯一個、調(diào)色盤一個、色環(huán)。

繪畫工具、調(diào)色盤一個、紙杯一個等。

1、欣賞導入:

老師:同學們,看一看自己帶來的顏料盒里面的12種顏色,紅、黃、藍這三種顏色是不能用其他顏色調(diào)和出來的,但是,它們能調(diào)和出任何的其他顏色,他們是色彩王國的老祖宗,我們稱它們?yōu)槿?/p>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三原色與三間色。

2、新課講授。

老師:橙、綠、紫這三種顏色叫做三間色。

老師:調(diào)和兩種原色時,其中一種原色添加的`量不同,調(diào)出來的間色色相也會不同,同學們試驗一下,老師輔導。

3、學生感受練習(3~5分鐘)。

4、欣賞作品。

老師:我們一起欣賞,用三原色、三間色裝飾的畫面是什么樣的。

要求:

1、自制抽拉玩具,做做色彩游戲,可以同桌兩個人合作,參考書本第一頁的左側。

2、可以用三原色與三間色畫一幅你們喜歡的色彩圖畫。

老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三原色是哪三種顏色?三間色是哪三種顏色?

美術教師備課教案篇十一

1、引導學生回憶分蛋糕與吃蛋糕時的喜悅。

2、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并描繪出造型各異的蛋糕。

3、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組合成新的畫面。

1、是否能大膽想象,并描繪出新穎的蛋糕。

2、能否采用與眾不同的構圖。

1、教師準備蛋糕的范畫、各種顏色的紙。

2、學生準備油畫棒、剪刀、膠水、水彩筆。

一、組織教學。

讓學生安靜,整頓課堂秩序,開始上課。

二、導入。

三、講授新課。

生:心型的、圓形的,三角形的……。

師:那么你覺的.為什么會有這些形狀的蛋糕呢?它代表了人們美好的祝愿。

你吃蛋糕時,帶著怎樣的心情?

教師出示各種造型的蛋糕范畫,介紹蛋糕的種類和作用。

師:你記得爸爸媽媽的生日嗎?請你來為他們設計一塊蛋糕,你想怎樣來設計?蛋糕上可以畫些什么?(小動物、花、還可以寫上給爸爸媽媽祝福的話……)。

四、布置作業(yè)。

師:小朋友剛才說的真是太棒了,老師也忍不住想來畫一畫了,你想用什么方法來畫呢?可以用水彩筆、油畫棒,可以用線條和色塊來表現(xiàn)。形狀可以你自己來設計?,F(xiàn)在請同學們開始設計吧!

五、學生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生日的小主人,可別性急,要吃蛋糕時,先得考考你,大膽切開它,還能變個啥?

六、講評。

教授點評學生作品。

七、小結。

學生參與度高,課堂氣氛積極主動,學生畫的蛋糕很漂亮而且每個人都不一樣,但對于剪裁和擺放需要多多輔導。

八、課后拓展。

啟發(fā)學生利用廢舊材料設計制作立體的蛋糕。

美術教師備課教案篇十二

1、知識與技能:認識線條的動與靜,能夠掌握運用線條的動與靜來表現(xiàn)繪畫。

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圖片,體會線條的動與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親自感受線條的動與靜,體會線條蘊藏的魅力。

1、教學重點:掌握線條的動與靜,并創(chuàng)造新穎的繪畫。

2、教學難點:如何利用線條的動與靜,設計作品。

1、導入:溫故知新+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記得我們曾經(jīng)都學過哪幾種線條呢?對,有直線、曲線、弧線等,那么這些不同的線條帶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呢?下面我們就跟著音樂來擺動自己的身體。

總結:原來隨著音樂的動與靜,我們自己用身體也能畫出一組和音樂合拍的線條。所以啊,線條也是有動有靜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走進線條的動與靜,感受不同的線條情緒。

2、新授:

(1)、欣賞圖片,學生觀察哪些圖片是動,哪些圖片是靜。通過觀察學生總結出直線往往代表靜,曲線往往代表動。

(2)、其實在我們生活中許多事物都是線條組合而成的動與靜,比如:黑板、桌子等。(示范畫圖)

(3)、欣賞大師作品《傳樂天》,學生聽這段音樂用不同的線條表現(xiàn)不同的情緒,點明線條是可以表現(xiàn)自己的心情。(示范畫圖:平靜的湖面和波瀾壯闊的湖面)

3、鞏固提高:

(1)、布置任務:學生用線條表現(xiàn)事物和自己此刻的心情。

(2)、學生間相互展評,老師來點評,點出學生圖片的優(yōu)缺點,缺點如何進行改進。

4、小結與作業(yè):

教師總結,作業(yè):把作品拿給爸爸媽媽欣賞。

美術教師備課教案篇十三

1、理解故事內(nèi)容,培養(yǎng)幼兒看、聽、說故事的興趣。

2、知道綠色是青蛙賴以生存的保護色。

3、通過游戲了解青蛙的特征和生活習性。

1、圖片—綠青蛙、蝴蝶、大灰狼。

2、紅、黃標志,小紅旗若干。

1、出示綠青蛙、蝴蝶、大灰狼,認識故事中的角色。

教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小客人,來看看它們分別是誰?

教師:小青蛙覺得自己的衣服一點也不美,想換衣服,你們同意嗎?為什么?(幼兒討論)。

讓我們來聽聽故事“青蛙的新衣服”就明白了!

1、小青蛙看見蝴蝶穿著漂亮的衣服想干什么?

2、小青蛙給自己穿上了什么顏色的衣服?

3、小青蛙為什么捉不到害蟲?

4、大灰狼想干什么?小青蛙它有什么反應?

5、那現(xiàn)在你們明白青蛙為什么穿綠衣服了嗎?

捉害蟲便會更容易些,還可以保護自己不被敵人發(fā)現(xiàn),讓敵人找不到它!

1、小青蛙有什么特征?平時喜歡生活在哪里?它還有什么本領你們知道嗎?(幼兒答)。

2、教師:我們就來個知識競賽,比一比你們誰對青蛙最了解,知道更多關于青蛙的知識,我來出關于青蛙的問題,我們分紅、黃兩隊進行比賽。

3、交代游戲規(guī)則。

當老師讀完問題,喊“開始”的時候,每對小朋友方可舉手回答,速度快的那一隊取得答題資格,答對一題加一面紅旗,答錯不加。

4、問題如下:

(1)青蛙小時候叫什么名字?

(2)青蛙有幾條腿?

(3)青蛙用什么聲音唱歌?

(4)青蛙的衣服是什么顏色?

(5)青蛙的肚皮又是什么顏色?

(6)青蛙生活在哪里?(稻田、池塘或河流沿岸的草叢里)。

(7)青蛙愛吃什么?(蚊蠅等害蟲)。

(8)青蛙用什么捕捉食物?……。

美術教師備課教案篇十四

2、了解不同種族人的相貌特征,服裝打扮及風俗習慣。

1、通過欣賞圖片和大家討論,了解不同人種的特征。

2、抓住外形特征,用線條和色彩來表現(xiàn)不同的人種教學。

奧運會的五環(huán)標志,各種族人物圖片、了解不同人種的風俗習慣,彩筆。

一、感知與體驗。

師出示奧運會的五環(huán)標志:這是什么標志?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2.引導學生觀察不同人種的特征,可以從相貌、服裝等處進行分析。

答案:由于地面上各處自然環(huán)境不同,在溫度、雨量、陽光等存在差異,又隨著人類社會和人類本身體形的發(fā)展,就分化出了現(xiàn)在世界上不同的人種。如黑色素有吸收紫外線的功能,可以保護皮下的血管、神經(jīng)和肌肉免受紫外線的襲擊。所以長期居住在赤道附近的人種變成了黑種人,他們的頭發(fā)卷曲、覆蓋頭部,有隔熱作用。而長期居住在高緯寒冷地區(qū)的'人群,鼻子狹窄,使冷空氣較慢進入氣管和肺部。他們體形比熱帶地區(qū)要粗壯,膚色也較淺。這些特征代代相傳,以至人類在地面上分衍成明顯體質(zhì)差異的種族。

3.游戲:你知道嗎?

師來表演不同的“問好”形式?

請學生有肢體語言來表示不同人種的風俗,其它同學猜一猜以小組為單位,用一個動作來表示你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以小組為單位,欣賞同學們自己收集到的相關資料。介紹我了解的種族。著重介紹其三大特征:

相貌特征、服裝打扮、風俗習慣創(chuàng)造與表現(xiàn)。

學生以“各種族朋友”為題,畫人物肖像教師示范,并強調(diào)注意點:

抓住特征、概括特征、夸張?zhí)卣鳎ㄗ⒅丶毠?jié))學生嘗試用各種方法大膽表現(xiàn)。老師提示:

用簡練的線條和色彩來表現(xiàn)。

表現(xiàn)時抓住人物的外形及服飾特點。

三、反思與評價。

1.分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賞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見“如果,那就更好了?!?.課后學生可以舉辦一個各種族的服裝秀。

美術教師備課教案篇十五

1、體驗給老師畫像的樂趣,能通過給老師布置畫展的方式向老師表達愛。

2、能認真觀察自己喜歡的老師,初步表現(xiàn)老師的面部以及發(fā)型的突出特點。

3、能與同伴合作給老師布置簡單的畫展。

1、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畫紙、畫筆、蠟筆,心形、星星形等各種形狀彩色卡紙,固體膠、剪刀等。

2、本班老師生活照片和老師帶幼兒在幼兒園活動的照片。

1、請小朋友夸夸自己的老師,引出活動內(nèi)容。

2、欣賞老師的照片,引導幼兒說說老師在做什么?哪里長得最漂亮?了解老師的臉型、五官、發(fā)型等主要基本特征。

3、通過“我給老師辦畫展”,鼓勵幼兒大膽為老師作畫。

(1)請幼兒說說你想怎樣向別人介紹自己的老師,引出為老師辦畫展的創(chuàng)意。

(2)想一想:你準備給哪位老師畫像?說說她長得怎么樣?有什么特點?鼓勵幼兒大膽為自己喜歡的老師畫像。

4、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幼兒畫出老師的主要特征,構圖適宜,注意五官的比例,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性打扮老師。

6、請幼兒向老師說一句有愛意的話,教師對幼兒表達謝意,師幼相互表達愛的情感。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65191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