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優(yōu)秀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9 06:03:13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優(yōu)秀16篇)
時間:2023-11-09 06:03:13     小編:筆硯

報告可以幫助整理思路,梳理問題,并為讀者提供清晰的信息。最后,對整篇報告進行仔細審校和修改,確保語言流暢準確,無錯誤瑕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報告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篇一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距今已有4500年以上的歷史。從古到今,漢字經過了許多次的演變和發(fā)展,針對這個話題,我開展了一次研究:

(1)漢字的字體經過了怎樣的演變?

(2)漢字的字義也經過了怎樣的演變?

(3)漢字發(fā)展的基本過程是怎樣的?

(4)漢字的優(yōu)點和缺點。

我利用書籍、報刊、網絡、電視上的專家點評節(jié)目等渠道研究漢字的發(fā)展以及演變。

研究問題。

具體內容。

搜集渠道。

漢字從商朝開始發(fā)展,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書、楷書、行書到我們現在使用的簡體,一共經過了3000多年的演變。

網絡及書籍。

最早的漢字就是象形字,然后就到了指事、會意、假借、轉注還有形聲,每一個造字法的意義都十分不一樣。

書籍。

1.漢字跟音節(jié)、語素是相對應的。

2.漢語是沒有形態(tài)變化的語言,語法意義、語法關系主要通過詞序和虛詞表示。

3.漢字是形音義的統(tǒng)一體。

網絡及電視節(jié)目。

漢字跟漢語相通,但由于漢語無法將同音字區(qū)分開,所以漢字的記錄就可以做到這一點。不同的地區(qū)方言無法相互溝通,漢字還可以給人們相互溝通的機會。但漢字數量太多,沒有統(tǒng)一的表音,難免會給人們帶來一些不便。

網絡及書籍。

1.漢字字體的演變不僅體現出漢字的悠遠歷史,還令世人發(fā)現各個朝代的變遷和鼎盛。例如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的一種通用字體。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各國出現了“文字異體”的局面。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以便他的統(tǒng)治,下令丞相李斯把不同的文字整理統(tǒng)一為小篆。

3.如今的漢字還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現在還有很多異體字出現在大街上,但是字典又沒有明確地標注這屬不屬于漢字。不過中國現在的進步越來越快,我相信在將來的一天,漢字的不足之處都會被修訂好!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篇二

字。有字如畫,畫如字的美稱,但依然讓很多人懵懂。所以有必要展開調查來研究一下漢字的來龍去脈。

主要研究問題如下:

1.圖書文獻查閱。

2.網絡搜索。

3.咨詢父母。

(1)發(fā)明人倉頡,復姓侯剛,號史皇氏,負責管理糧食。

(2)發(fā)明漢字的原因:倉頡負責管理糧食,由于華夏民族的強大,牲口糧食的儲藏日漸增多,光憑腦袋已經記不住了。最開始倉頡用堆石記事,再結繩記事,又用貝殼。他覺得貝殼挺好用,一連用了好幾年,黃帝看他挺能干,于是將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都交給倉頡負責。繩子和貝殼慢慢的也不夠用了,受到三位老人的啟發(fā),倉頡創(chuàng)造了符號文字,又創(chuàng)造了甲骨文。漢字所以誕生了。

甲骨文書寫不方便,又不統(tǒng)一,于是金文代替了甲骨文。后又出現了大篆、小篆、隸書、行書、草書,才到此刻的楷書。漢字的數量并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僅有幾千字。

據統(tǒng)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xx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則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tǒng)計結果相差不大。

漢字在全世界有15億人口使用。其中中國有14億多人使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也有廣泛使用。近年來,由于中國的影響力日漸升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

4.結論。

漢字由倉頡發(fā)明,由開始的甲骨文到現代的楷書,經歷了五個主要發(fā)展階段。漢字總數有十萬個左右,常用漢字有幾千個。時至今日,全球有15億人在使用漢字,并且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加入到使用漢字的人群里。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篇三

隨著社會進步發(fā)展,社會中越來越多人使用漢字,但有很多人經常會寫錯別字,所以,為了別人正確使用漢字,所以我進行了一次調查。

我用了街頭探訪、詢問別人和上網查找資料等方法。

(1)寫錯別字:

(2)寫繁體字:

在很多櫥柜,有些商家就會寫很多顧客看不懂的字。比如把“針”寫成“針”,把“電冰箱”寫成“電冰箱”……因為商家會認為這樣子很有文化,可以更好的銷售商品。

(3)寫同音字:

在我們的學生默寫以及考試中也會不小心寫出一些錯別字。比如:把“孟郊”寫成“夢郊”把“話梅”寫成“畫眉”。

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結晶,是我國文化的瑰寶,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把寫出錯別字的機率減少為0。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篇四

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我們平時讀書、寫文章、看報,都離不開漢字。我不禁想到:漢字的演變過程是什么樣的?有些什么字體?每種字體都有什么特點?帶著這些問題,我做了一些研究報告。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的書籍。

3、詢問老師。

三、資料整理。

最有名的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

歷史背景:甲骨文是商周時期刻在龜甲或獸骨的象形字體。金文是商周時期刻在銅器上的字體。小篆是最早統(tǒng)一的字體??瑫恢蓖ㄓ弥两瘛?/p>

書法特點:小篆,字體略長而整齊,筆畫圓勻秀美。隸書,結體精巧,線條較重頓挫,富有變化??瑫叫畏秸P畫規(guī)整平直。

四、研究結論。

1、中國漢字源遠流長,書體眾多,如小篆、楷書、行書……。

2、我國漢字流傳悠長,像甲骨文現在還有被研究辨認。

3、我國古代書法家留下了許多書法作品,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蘇軾的《赤壁賦》、米芾的《蜀素貼》等。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篇五

1.劉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眾多,最早的一支形成于夏朝。

2.劉姓人才輩出,劉邦、劉徹、劉備、劉禹錫、劉伯溫……,燦若繁星,光耀中華。

3.劉姓人口眾多,是中國第四大姓,世界劉姓人口超過9000萬。

4.劉姓人口分布很廣,但不均衡。

5.一部分劉姓是少數民族后裔。劉邦和親,一些匈奴貴族從母姓劉;北魏孝文帝將鮮卑族的獨孤氏改為漢字劉姓。劉姓海納百川,蓬勃向前。

最經典!紅色詩詞20首,附賞析。

學霸收藏!統(tǒng)編語文(六下)課后題答案(最新清晰完整版)。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篇六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漢語言文化,可在使用漢字時有些人卻容易在書寫上出現問題,比如寫錯別字,為了幫助人們規(guī)范用字,我展開了此次調查研究。

我調查了街邊的廣告牌,還分析了同學們作業(yè)本中的錯別字。

錯別字的類型多樣,出現的錯誤也讓人啼笑皆非,現歸類如下:

1、同音致誤。

有些店鋪為了推銷,用同音字代替原來的字,如“桃之夭夭”、“老婆食代”,這一類店名,利用讀音相似,把原來詞語中的字用其他同音字代替。這樣的手段在現實生活中十分常見。雖然這樣起到了推銷作用,但是卻誤導了正在學習的人,讓他們誤以為那些詞語本來就是那樣寫的。

2、形近致誤。

我們在作業(yè)中經常因為字形相近而出現錯誤。比如一個同學把“自己”寫成了“自已”,就鬧出了一個小笑話。之所以大家經常寫錯,是因為字形太像,無法分辨。有一次老師說在看作業(yè)時發(fā)現了一位同學把“陡峭”寫成了“徒削”,頓時教室里就笑聲一片。

漢字的知識十分豐富,歷史悠久。漢字的演變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才到我們今天所用的楷書。所以我們要學好漢字,做好漢字小醫(yī)生。我提議大家要正確使用漢字,把我們中國的漢字藝術發(fā)揚光大。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篇七

漢字是我們日常書面交流的文字,有著古老的歷史。尋根漢字,可以讓我們學習文化常識,拓展閱讀,聯系歷史知識,培養(yǎng)我們的大語文思辨能力。

我們怎么樣研究神奇的漢字呢?

1、上網搜索。

2、查閱書籍。

3、詢問別人。

4、字根拓展。

比如“楚”在古代作“”,上面的“林”表意,下面的“足”表音,“楚”的本義是“荊棘”?!对娊淈S鳥》中有“交交黃鳥,止于楚。”意思是交交鳴叫的黃雀啊,停在了樹上。

比如古人用一個牛角向內彎曲的碩大牛頭表示“?!弊帧!疤亍弊种幸灿幸活^牛,這是從全國各地精挑細選出來的“?!?,是給王祭祀的牛,意思是“特殊的牛”,因此“特”表示“不平等的,超出一般的”意思。

通過對漢字的研究,我覺得我們要弘揚和傳承中華文化,激發(fā)中小學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讓我們一起來把我們的漢字發(fā)揚光大,提高我們大語文的思辨能力。

相關作文:

一、調查緣由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中國的漢字是十分有趣的,漢字不僅是我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工具,還是我國一種獨特的文化,但我們也對漢字有很多的問題,如:漢字是怎么變化而成的呢?是誰發(fā)明的漢字?為此我做出了一些調查。二、調查結論我通過調查研究,知道了漢字的由來。...

最近,我正在讀一本名為《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書。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們國家在抗日戰(zhàn)爭中涌現了許多英雄,其中不乏少年英雄。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這些和我們同齡的孩子用自己尚還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救亡救國的責任,王二小也在其中。書中描述...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記“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边@句話是我的一位好友送給我的,而今,這句話也成為了我將一生銘記的座右銘。陽光透過窗外樹葉的縫隙,爬上窗欞,細細碎碎地灑落在我的課桌上。課桌上平鋪...

我家茶幾上一直放著一套別具特色的茶具,那是爸爸的寶貝,也是他每晚必須要做的事情——品茶。今天爸爸媽媽帶弟弟出去玩了,我一個人在家做作業(yè)??粗@茶具,我心中生起了一個小主意。一不做二不休,我學著爸爸的樣子泡起茶來。我打開茶幾抽屜,哇,里面...

大千世界,陽光無處不在,清風是風箏的陽光,因為有了清風的吹動,風箏才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雨水是小草的陽光,因為雨水的滋潤,小草才能茁壯成長,而在我看來,媽媽那句話是心中最燦爛的陽光。記得上三年級時,一次老師布置讓寫一篇作文我當時沒寫過作文,根本就不知道作文怎么...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庇⑿廴缋嘶ㄒ话?,一個一個出現在我們身邊。《三國演義》主要寫了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以劉備、曹操、孫權為首的蜀、魏、吳,這三個政治勢力開始了統(tǒng)一天下的戰(zhàn)爭。最后,曹操之子曹丕統(tǒng)領中原,結束了三國鼎...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篇八

自從上個學期我們學了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后,我的心就在不停地提問:漢字是怎么演變的?有什么演變的?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個漢字?帶著這些問題,我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對漢字進行一次大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百科全書》、《十萬個為什么》等相關書籍,了解漢字起源,漢字趨勢。

2.上網搜集漢字數量演變過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二零零一年九月,新華社公布了最新的統(tǒng)計信息:目前漢字的總數已經超過了八萬字。

2.漢字的趨勢可分為兩大類:改革和自然流變。

3.倉頡根據鳥、獸蟲的腳印所改編,發(fā)明了漢字。

4.漢字的演變過程是:甲骨文(殷商)、金文(周)、小篆、大篆(秦)、隸書(漢)以及楷草行書(魏晉)。

四、結論。

自從倉頡造字后,漢字開始演變:從殷商時期甲骨文到現代楷草行書,歷時六千年,變化趨勢分為兩大類:改革和自然流變。迄今為止,漢字已有近九萬字了,漢字真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篇九

調查原因: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接觸到漢字,可是,許多人都會不注意、不在乎漢字的一些運用,導致了寫錯別字的后果。

調查目的:為了防止?jié)h字被其他的人亂用,使其他人明白寫錯別字的危害,對漢字造成了一些什么樣的不良影響,讓小學生不要在日記本上寫錯別字。

調查人員:十全十美小組。

調查方法:去大街小巷各個街口,尋找一些錯別字,在自我的日記本中、寫的文章中找一些容易寫錯的錯字,發(fā)現之后立刻改正。

調查結果:

1、此刻有許多廠家為了賺更多的錢,便亂改成語。如:衣服店廣告:“衣衣不舍”、“衣”見鐘情;摩托車廣告:“騎”樂無窮等。

4、在我們的日記本中也找到了錯字,把“阻”寫成“擔”、“寶”字下頭寫成“王”字底;“太”字寫成“大”或“頭”等。這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都能夠破壞我們的好文章。

經過這次調查,我想說:“漢字是自我的祖國創(chuàng)造的,我們應當好好讀寫和記憶,如果我們不注意和認真,等將來會出現許多笑話的。假如我們連字都能寫錯,那我們將來還能干什么呢?”所以,我呼吁大家必須要用好漢字!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篇十

1.上網查詢。

2.詢問家長。

1.書法的字體有哪幾種?

如果按傳統(tǒng)分類,能夠分為五個大類:行書、草書、隸書、篆書和楷書五種。在每個大內中有細分若干個小類,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楷書分為魏碑和唐楷,草書分為章草、今草和狂草,行書分為行楷和行草,隸書分為秦隸和漢隸。

2.初學者最好先學哪一種字體?

初學者最好先學楷書和隸書這種比較規(guī)矩的字體??瑫凶钸m合初學者的是歐體和顏體,隸書能夠先學張遷碑。因為楷書和隸書的字體工整,相對于草書、篆書和行書來說簡單一些,先易后難,要先掌握最基礎的字體,再學個難一些的。

3.各類字體都有什么特點?

(1)篆體特點。

小篆:字體略長而整齊,筆畫圓勻秀美。大篆:書法細勁挺直,筆畫無頓挫輕重。

(2)隸書特點。

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輕重頓挫富有變化。

(3)楷書特點。

楷書筆畫方正、橫平豎直、規(guī)矩整齊,很適合初學者練習。

(4)行書特點。

行書不及楷書工整,也沒有草書草案,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字體。

(5)草書特點。

按必須規(guī)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章草:簡易快寫,字字獨立不連寫。今草:是楷書的快寫法,點化飛動,上下之間筆畫痕跡往往牽連。

隸書和楷書較為工整,初學者能夠先學這兩種字體。而草書、行書和篆書,就比較復雜,最好先打好基礎再學。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篇十一

我在重慶、巫山等地方都遇到過跟我同姓的人,雖然我姓羅,但也有不明白的問題?!傲_”姓的歷史名人有哪些?“羅”姓在中國排第幾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對“羅”姓進行了一次研究報告。

1.查閱書籍。

2.上網查詢。

3.詢問身邊對歷史有了解的人。

4.其他方法。

1、看來姓羅的人還真是人才輩出??!當任何官的都有,做任何事情的都有。各個時代,地方都有名人。

2、以前,姓羅的人有點少;此刻,姓羅的人還是比較多的了。比較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篇十二

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接觸到漢字,可是,許多人都會不注意、不在乎漢字的一些運用,導致了寫錯別字的后果。

為了防止?jié)h字被其他的人亂用,使其他人明白寫錯別字的危害,對漢字造成了一些什么樣的不良影響,讓小學生不要在日記本上寫錯別字。

十全十美小組。

去大街小巷各個街口,尋找一些錯別字,在自我的日記本中、寫的文章中找一些容易寫錯的錯字,發(fā)現之后立刻改正。

1、此刻有許多廠家為了賺更多的錢,便亂改成語。如:衣服店廣告:“衣衣不舍”、“衣”見鐘情;摩托車廣告:“騎”樂無窮等。

4、在我們的日記本中也找到了錯字,把“阻”寫成“擔”、“寶”字下頭寫成“王”字底;“太”字寫成“大”或“頭”等。這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都能夠破壞我們的好文章。

經過這次調查,我想說:“漢字是自我的祖國創(chuàng)造的,我們應當好好讀寫和記憶,如果我們不注意和認真,等將來會出現許多笑話的。假如我們連字都能寫錯,那我們將來還能干什么呢?”所以,我呼吁大家必須要用好漢字!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篇十三

我姓黃,讓我來看看我排第幾名“趙、錢、孫、李……”黃這個姓氏怎樣排在那么后面,哼!我倒要看一看,按什么在排,于是我對姓氏的排行做了一份研究報告。

1.翻書查看。

2.上網尋找。

3.詢問身邊人。

最開始記錄,我國漢族姓氏的一本書是《百家姓》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該書每次四字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學習和記憶。

據說百家姓這本書成于北宋初年,是一位姓錢的書生編著的,里面收錄的姓氏有中國大部分的姓氏。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列順序并不是依據,當時的人口數量排列的,而是依據當時的政治地位,因為當時的作者生活的地區(qū)還是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管轄,而當時的皇帝姓“趙”,“錢”是吳越國國王姓氏,“孫”是吳越國國王正妃的姓氏,而接下來的”周吳正王”四個姓都是開國國王的妻子姓氏。

而此刻還有一種百家姓叫新百家姓,新百家姓是按姓氏人口數量,從大到小進行排行,2018年統(tǒng)計,王姓位居第一人口超過一個億。

1.百家姓是按當時的政治地位去排行的地位越高就在越前面。

2.新百家姓就是按姓氏人口去排行的,2018年姓王的最多。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篇十四

漢字有幾千年的歷史,由最開始形象復雜的甲骨文到今日簡潔易懂的楷書,共經過五個主要階段。由簡單的一到一百七十二劃的chao字。有字如畫,畫如字的美稱,但依然讓很多人懵懂。所以有必要展開調查來研究一下漢字的來龍去脈。

1.圖書文獻查閱。

2.網絡搜索。

3.咨詢父母。

(1)發(fā)明人倉頡,復姓侯剛,號史皇氏,負責管理糧食。

(2)發(fā)明漢字的原因:倉頡負責管理糧食,由于華夏民族的強大,牲口糧食的儲藏日漸增多,光憑腦袋已經記不住了。最開始倉頡用堆石記事,再結繩記事,又用貝殼。他覺得貝殼挺好用,一連用了好幾年,黃帝看他挺能干,于是將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都交給倉頡負責。繩子和貝殼慢慢的也不夠用了,受到三位老人的啟發(fā),倉頡創(chuàng)造了符號文字,又創(chuàng)造了甲骨文。漢字所以誕生了。

甲骨文書寫不方便,又不統(tǒng)一,于是金文代替了甲骨文。后又出現了大篆、小篆、隸書、行書、草書,才到此刻的楷書。漢字的數量并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僅有幾千字。

據統(tǒng)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則已到99%,簡體與繁體的統(tǒng)計結果相差不大。

漢字在全世界有15億人口使用。其中中國有14億多人使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也有廣泛使用。近年來,由于中國的影響力日漸升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

4.結論。

漢字由倉頡發(fā)明,由開始的甲骨文到現代的楷書,經歷了五個主要發(fā)展階段。漢字總數有十萬個左右,常用漢字有幾千個。時至今日,全球有15億人在使用漢字,并且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加入到使用漢字的人群里。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篇十五

我的學校對面有個寵物店,名叫嘩眾取寵,可這成語的本意和寵物店根本不是一碼事。生活中出現這種情景的廣告、店名有哪些?這樣情景廣泛嗎?于是,我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一次調查。

1.查看身邊的店鋪;

2.查找網絡資料。

1.在各行各業(yè)都能看到利用諧音成語的廣告。有的是讀音相同、字不相同,比如:百衣(依)百順。因為字的變化,所以意思也變了。還有一種情景是字和讀音都沒變,只是意思變了,如:嘩眾取寵。

2.這種廣告的壞處是對小孩的學習不好。小孩對顏色鮮艷的廣告十分感興趣,如果小孩長期看有錯別字的廣告,就會對小孩傳遞錯誤信息,導致小孩將正確的字和錯誤的字搞混淆。

請各位商家們,不要濫用成語,盡量不要歪曲成語的意思,不要因為你們的諧音成語廣告影響到少年兒童的學習。

簡單漢字的研究報告篇十六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的創(chuàng)制和應用不僅僅推進了中國的文化發(fā)展,還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fā)展,所以我們應當研究一下漢字的來龍去脈。

網絡。

上古時期,黃帝部落,沒有文字,只能結繩記事。有位大臣名叫倉頡,雖然他很能干,也所以很苦惱,無法解決結繩記事不能記錄的事情,只能在門外飲酒解悶。他看見天上飛的鳥和水里游的魚頓時有了靈感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和動物相似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金文是商朝晚期出現的,主要體此刻龜殼上。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更“復雜”了一步,一向到了戰(zhàn)國時期才結束。

西周晚期出現籀篆,即大篆。石鼓文是大篆與小篆之間的過渡字體。之后,秦國將大篆轉化為小篆,并且在竹簡上刻小篆。

隸書之前是戰(zhàn)國字體,有金文,篆書,還是簡牘帛書,也稱為古隸。秦隸是在秦簡基礎上改善而來,到東漢時隸書完備。三國戰(zhàn)亂隸書埋沒在了烽煙之中,被大家遺忘了。

楷書在三國時期開始出現,以鐘繇為代表。東晉“二王”將其發(fā)揚光大,成為“書圣”,唐楷最為繁榮??瑫幌蚍笔⒌搅?1世紀,才慢慢的演變成了現代的簡體楷書。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60562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