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學進度,提高教學效果。編寫教案時,需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步驟,確保教學流程的清晰和連貫。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案框架,供大家在編寫教案時參考使用。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設(shè)計篇一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一首詞。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guān)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黃沙嶺夏夜清麗喜人的景象,下闋描寫了黃沙嶺上輕云、陣雨的天氣變化以及詞人的愉快感受。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guān)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通過理解詞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詞。
2.借助工具書、教師的指導理解這首詞,在理清詞的大意的前提下背誦。
教學難點:
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關(guān)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收集有關(guān)辛棄疾及這首詞的背景資料,制作相關(guān)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常識導語,激發(fā)學生興趣。
課前:在古代的文學史上宋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宋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由背誦。
1、導入: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背誦了不少詩詞。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近宋詞,領(lǐng)略它獨特的魅力。(板書課題)。
2、齊讀題目?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回答適時的介紹黃沙嶺及作者:黃沙,地名,就是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面,那兒風景優(yōu)美,農(nóng)田水利條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曾遭貶職,那兒多年閑居,對那一帶非常熟悉。
3、下面先聽老師來讀讀這首詞(出示這首詞,教師范讀。)。
4、請同學們自由地練習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練讀,教師巡視指導)。
5、為了展示你們最佳的讀書效果,老師給你們一點友情支援好嗎?請看屏幕(出示:出示這首詞,已劃好了節(jié)奏。)。
6、指名配樂朗讀,適時評價。
7、男女生比賽讀。(讀前互相鼓鼓勁兒)。
二、了解作者,整體把握,了解課文大意。
過渡:讀通詞是學好古詞的序幕,讀懂詞,讀出詞里所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詞的正式開始。這需要我們細心品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品味一下吧!
(一)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自讀自悟,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去,做他的同行者,調(diào)動起你所有的感覺器官,欣賞這美麗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鳴蟬、稻子。
對學生不理解的詞語——“別枝”,給予講解。
出示:別枝:現(xiàn)主要有三種解釋:
[1)離開枝頭;2)斜枝、樹枝;3)另外一枝。]。
在作者的筆下,它們是靜止不動的嗎?讓我們再讀,用心去體會。
指名描繪自己的所見。
“明月驚鵲”可以聯(lián)系“月落烏啼”來理解。
b:聞到的:稻花香體會豐收的景象。
c:聽到的:蟬鳴、鵲啼、蛙聲、說豐年。
同桌試著演演說說;指名演演說說(豐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蟲子之類)。
教師小結(jié):這兒的“說”字,是青蛙在說嗎?那是誰在說?(青蛙、農(nóng)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對呀,作者聞著飄于黃沙嶺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個豐收年呀!
出示紅字:因為這樣,老百姓就能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了。
齊讀這兩句,體會詞人企盼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靜謐。
聯(lián)系學過的詩句,體會以動寫靜的表現(xiàn)手法。
3、你的腦海里呈現(xiàn)出怎樣的一幅畫面?
(這一階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4、感情朗讀,前一句讀出“幽”,后一句讀出“喜”。
5、出示相關(guān)視頻。
明亮的月光,驚醒的鵲兒,微微的涼風,鳴叫的蟬兒,清新的稻花香,這一切多么的美好,讓我們一起置身于這么美好寧靜的夜晚,感受著清風明月,輕輕地吟一吟吧——齊讀上闋。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詞人的心情怎樣?(興奮、愉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二)品讀下闋。
過渡:這么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真讓人走進了畫卷一般,詞人走著走著,天氣突然發(fā)生了變化。自己讀讀下闋,在腦海中勾勒畫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討論。
1、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2、學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學生交流畫面,相機指導朗讀。
就是這個時候,引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4、提出質(zhì)疑:詞人疾步向前走,想找個避雨的地方,過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邊,詞人為什么找不到了呢?(體會詞人可能因為天黑、心急、樹茂而沒發(fā)現(xiàn),而后來路轉(zhuǎn)溪橋后忽然看見的喜出望外之情。)。
陸游有一句詩,寫的也是這種峰回路轉(zhuǎn)的驚喜,你知道嗎?(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像作者在看到舊時茅店后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感受作者的喜悅。
指名讀。
5、出示相關(guān)圖片。(畫面、音樂)。
這就是生活的樂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很難體會得到的。讓我們再一起來體會體會——齊讀下闋。
6、大家知道辛棄疾的號是什么嗎?(稼軒)“稼”就是種植莊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農(nóng)事,關(guān)心農(nóng)民憂樂,這首詞就很鮮明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讓我們再來讀全詞,體會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時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讀出詞獨有的韻味。
三、精讀品味,耐心回味。
1、同學們,我們在讀詞時,一邊讀一邊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做到詞圖合一,身臨其境。
2、這首詞為我們展示了兩個美好的畫面(點擊畫面和文字),讓我們再一起來感受感受,愿這美好的境界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里——齊讀全文。
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描寫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勝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觀壯景,但是這支醉人的鄉(xiāng)間夜行曲卻讓我們得到了一種美的享受,喚起了我們對農(nóng)村田野風光的熱愛,這源于詞人自然清新的語言,真摯樸實的情感,精湛的創(chuàng)作技法。我們學習古詩詞就是要從詩詞美妙的語言中領(lǐng)會作者細膩、真切的情感,學習他獨特的創(chuàng)作技法。
3、一首美妙的詞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你想為談?wù)勈斋@嗎?
4、師總結(jié):讓我們再次帶著欣賞的目光,有感情地讀讀這首詞,感受詞人的真摯感情和匠心獨運。
5.ppt出示作業(yè)(分層作業(yè))。
板書設(shè)計: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設(shè)計篇二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詞,讀出詞的節(jié)奏和韻味,背誦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理解句子里的關(guān)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
3、根據(jù)詞意,借助圖畫,展開想象,品味詞的意境美。
4、通過圖書館、網(wǎng)絡(luò)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閱讀。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借助圖畫,展開想象,品味詞的意境美。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悠悠中華文明五千年,古代詩詞,源遠流長,是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幾千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不衰,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多讀一些古詩詞,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而且還能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素養(yǎng)。
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古詩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
學生自由背誦。
看來,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背誦了不少詩詞。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近宋詞,領(lǐng)略它獨特的魅力。
先來看一位老朋友(出示辛棄疾的圖片)這是誰?
對,那誰能談?wù)勀阒赖男翖壖玻?/p>
齊讀,板書課題。
讀了這個題目,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二)初讀感悟。
請大家自讀,讀準字音,聲音洪亮,讀出抑揚頓挫。
指名讀。
看來大家都預(yù)習的很充分,詞讀的那么流利,那意思明白了嗎?現(xiàn)在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習,把你讀懂的地方跟大家說一說,不懂的地方請教一下周圍的同學。
全班交流。
你能不能結(jié)合對字詞的理解,把整首詞的意思說一說?
(三)再讀感悟。
你喜歡作者描繪出來的畫面嗎?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結(jié)合相關(guān)詩句和你的想象談?wù)勏敕ā?/p>
是什么人在說豐年?會說些什么?豐年與稻花香、蛙聲有什么關(guān)系?是什么樣的心情?
作者看到“七八個星”“兩三點雨”時會怎樣想?怎么做?
從“舊時茅店社林邊”和“路轉(zhuǎn)溪橋忽見”兩句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過這種“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钡木秤??當時心情怎樣?
請你帶著你的這種心情讀一讀這兩句。
(四)拓展延伸。
四、教學反思。
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寫的是作者在夏夜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色,表達了此人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熱愛農(nóng)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它以自然樸素的語言,清新爽朗的風格,讓人不僅看到一幅鮮活逼真的田園風光,而且產(chǎn)生一種身歷其境的美妙感覺。
在這一課中,我設(shè)計了方法引導,理解詩意,體會意境,拓展延伸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希望引導學生在疏通、理解古詞意思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課下搜集整理的資料體會詞中所描繪的意境。在理解古詞意思時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基本上完成了預(yù)設(shè),也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學生基本上理解了詞的意思。但在理解“七八個星”“兩三點雨”時,我沒能及時指出這里的七八個,兩三點都是虛指,造成了錯誤,在課后也及時進行了糾正。體會意境這一環(huán)節(jié)本想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經(jīng)歷談?wù)勛约河袥]有過詞人那種“路轉(zhuǎn)溪橋忽見”的感受,可是因為前面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上課時就把這部分給略過了,造成了這點沒有講透。
新課標規(guī)定,對詩詞的學習應(yīng)該是由誦讀開始,到體會意境,最后在落實到誦讀,但整堂課我只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扎實了誦讀,沒有進行誦讀的指導,還是讀得不夠。
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一點反思,今后我會繼續(xù)學習怎樣進行古詩詞的教學,爭取講好每一首古詩詞。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設(shè)計篇三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閱讀全詞,思考:
1、概括詞的上下片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
2、全詞表達了詞人什么思想感情?
想象賞畫面。
誦讀詩歌,以“我從一句中,仿佛看到了畫面?!钡木涫?,說說從詞中讀出的畫面,感受詩歌的意象美。
品讀析技法。
細讀全詞,選擇你所欣賞的一句品析精妙之處。(提示:可從用詞凝練、寫景角度、藝術(shù)手法等方面賞析)。
本篇是作者閑居上饒帶湖時期的名作。它通過自己夜行黃沙道中的具體感受,描繪出農(nóng)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動逼真,感受親切細膩,筆觸輕快活潑,使人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這首詞反映了辛詞風格的多樣性。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設(shè)計篇四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這首詞的魅力,突出教學難點。]。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流露出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表現(xiàn)了作者忘懷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歡樂。以下是,一起來看一下吧。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一首詞。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guān)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黃沙嶺夏夜清麗喜人的景象,下闋描寫了黃沙嶺上輕云、陣雨的天氣變化以及詞人的愉快感受。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guān)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通過理解詞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詞。
2.借助工具書、教師的指導理解這首詞,在理清詞的大意的前提下背誦。
教學難點:
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關(guān)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收集有關(guān)辛棄疾及這首詞的背景資料,制作相關(guān)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常識導語,激發(fā)學生興趣。
課前:在古代的文學史上宋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宋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由背誦。
1、導入: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背誦了不少詩詞。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近宋詞,領(lǐng)略它獨特的魅力。(板書課題)。
2、齊讀題目?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回答適時的介紹黃沙嶺及作者:黃沙,地名,就是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面,那兒風景優(yōu)美,農(nóng)田水利條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曾遭貶職,那兒多年閑居,對那一帶非常熟悉。
3、下面先聽老師來讀讀這首詞(出示這首詞,教師范讀。)。
4、請同學們自由地練習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練讀,教師巡視指導)。
5、為了展示你們最佳的讀書效果,老師給你們一點友情支援好嗎?請看屏幕(出示:出示這首詞,已劃好了節(jié)奏。)。
6、指名配樂朗讀,適時評價。
7、男女生比賽讀。(讀前互相鼓鼓勁兒)。
二、了解作者,整體把握,了解課文大意。
過渡:讀通詞是學好古詞的序幕,讀懂詞,讀出詞里所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詞的正式開始。這需要我們細心品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品味一下吧!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設(shè)計篇五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通過自己夜行黃沙道中的具體感受,描繪出農(nóng)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動逼真,感受親切細膩,筆觸輕快活潑,使人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下面是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文教案設(shè)計,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反復(fù)誦讀,感悟詞中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借助語言文字,充分展開想象,感悟詞中景、心中情。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四、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
作者介紹。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愛國詞人,有《稼軒長短句》。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shù)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軾并稱為“蘇辛”。
寫作背景。
作者曾兩次罷官,隱居在江西上饒的帶湖,前后將近二十年。這首詞是詞人在隱居時期寫的,詞牌下原有小題“夜行黃沙道中”。
誦讀知詩意。
讀準字音。
讀順節(jié)奏。
讀懂詩意。
讀出音韻。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設(shè)計篇六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吟誦詞文。
2、借助注釋理解詞的意思,想象詞中描繪的景象。
3、感受詞中的意境,陶冶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濃厚興趣。
學習重點、難點:
通過有感情的吟誦體會詞的意思;。
想象詞中描繪的畫面,感悟作者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粹,千百年來,廣為傳頌。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不少古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走進宋詞,來領(lǐng)略它獨特的魅力。
1、讀一讀題目?從題目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根據(jù)課文鏈接找出詩詞區(qū)別)。
2、介紹作者。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居士。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是辛詞的主調(diào),亦有作品寫農(nóng)村生活小景,清新可愛。
二、出示學習任務(wù)。
(一)讀詞,讀準字音;。
(二)讀詞,讀出韻味;。
(三)讀詞,想象這首詞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并和小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
(四)讀詞,說一說你讀后的感受是什么。
三、小組自學,梳理疑難,相互交流。
四、展示,適時點撥。
1、讀。
(1)讀準字音;。
(2)讀出韻味;。
指導:古詩詞的朗讀,音斷意連,讀出節(jié)奏需要放慢速度,該停頓的地方夸張一點,韻味就出來了。
(3)難點:稻花香里/說豐年。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4)有感情的吟誦。(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過渡:同學們,現(xiàn)在就讓我們也穿越一把,一起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做他的同行者,和他一起來欣賞黃沙嶺的夜景。
2、賞。
上闋:
(1)詩人筆下都描繪了什么?
明月別枝鵲稻花香蟬鳴蛙聲。
(2)你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能說出來嗎?
過渡:這么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真讓人想走進了畫卷一般,詩人走著走著,天氣突然起了變化,發(fā)生了什么?(齊讀下闋)。
下闋:
(1)詩人看到了什么?
(2)過去很熟悉的茅店找不到了,他心情如何?(急)。
(3)最后結(jié)果如何,他找到避雨的地方了嗎?(齊讀最后一句)(喜)。
過渡:這一“急”一“喜”,讓夜行更有了一種情致。
感受:這次夜行,給你留下最美好的記憶是什么?
3、寫。
此情此景,真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黃沙嶺,領(lǐng)略辛棄疾這難得的悠閑與快樂吧!(齊讀)。
同學們,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用我們的語言來描繪一下這美景吧!
五、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從古詩詞的語句當中看到了一幅鮮活的美景,體驗到了詩人真摯的情感?!段鹘乱剐悬S沙道中》這支醉人的鄉(xiāng)間夜行曲帶給了我們一種美的享受,趣的體驗!
板書設(shè)計:
音景美。
讀詞。
韻情真。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設(shè)計篇七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一首詞。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guān)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黃沙嶺夏夜清麗喜人的景象,下闋描寫了黃沙嶺上輕云、陣雨的天氣變化以及詞人的愉快感受。
教學目標: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用問題為切入口,想象詩歌的意境。
4.培養(yǎng)學生再造想像、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的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名句背誦。
2、簡介辛棄疾,知背景:
3、揭示課題:
而“稻花鄉(xiāng)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背鲎运摹段鹘?。夜行黃沙道中》。這節(jié)課我們就跟隨詩人一起到詩歌的王國去遨游吧!
理解題目:(“西江月”是詞牌名,夜行黃山道中是詞的內(nèi)容。)。
教師介紹黃沙道。
二、整理學習目標。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用問題為切入口,想象詩歌的意境。
4.培養(yǎng)學生再造想像、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三、自主學習。
1、請看屏幕,指明讀“學習任務(wù)”,齊讀“自學提示”。
2、學生自學。
3、檢驗:
(1)指明讀詞語,齊讀詞語。(評價)。
(2)解釋詞語。
(3)檢查朗讀:(評價)。
四、合作探究。
1、分組讀“學習任務(wù)”、“溫馨提示”。
2、教師巡視指導。
五、展示評價,點撥啟發(fā)。
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p>
生1:詞人看到了明月當空,喜鵲正在枝頭歡叫,驚飛……(隨機出示句子)。
板書:看:(學生寫)明月清風驚鵲鳴蟬。
聽:(學生寫)鵲聲風聲蟬聲。
師:誰還從這一句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生2。
師:明月無語,但流瀉的是清幽的月光;樹枝不動,但鵲兒飛起,引起枝兒搖曳;它飛到另外的枝頭,甚至邊舞邊鳴。明月之夜,清風無言,但在夏日的夜半,徐徐拂來,令人神清氣爽;蟬兒一改酷暑的喧囂鳴叫,或許是被枝的顫動驚醒,送來幾聲悠長而又涼絲絲的蟬聲。)。
師:多美的月夜啊,詞人深情地贊嘆——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引讀)。
師:多美的月夜啊,我們深深地贊嘆——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
師:面對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月落烏啼”的場面,讓我們再次感受詩句——。
2、“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p>
引:還看到、聽到或聞到了什么?
板書:聞:(學生寫)花香聽:蛙聲人聲。
a、此時此刻,鼻聞著稻花的馥郁芳香,耳聽著水國的驕子們奏起了歡快的交響曲。詞人擁有怎樣的心情?為什么(板書:愉悅、與民同樂)。
師引:作者行走在黃沙嶺的道途之中,沐浴著清風、明月,嗅著晚風送來的稻花的清香,那種輕松與愉悅之情已經(jīng)是捂也捂不住了,情感已從心湖之中溢出來,流淌出來。
他會想些什么呢?(課件)板書:想。
(如:“今年是一個豐收年啊!”他在心中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這樣的贊嘆?。?/p>
師:是啊,面對此情此景,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溢于言表。就讓這種喜悅通過你的朗讀傳遞出來吧!
b、朗讀詩句生1。
評:讀得怎樣?(生評)。
誰再來吟一吟?生2齊讀。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边@句千古名句,讓我們也感受了豐收的喜悅。
過渡:還有另外的發(fā)現(xiàn)嗎?
3、“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卑鍟河曷暋?/p>
生:我看到了天空中掛著幾顆星星,聽到了雨的聲音。
師:誰也從這句聽到了、看到了和想到了什么?
a、這里詞人采用了什么手法?(對偶)。
(師引導:“天有不測風云”幾顆稀疏的星星在天空中眨著眼睛,小雨沙沙送來夜的清涼。這是無聲中的有聲,這是不動中的悄動。)。
b、師:讓我們再次詩意地讀——。
4、“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過渡:還看到了、聽到了什么?
a、從這句詩,你想到了哪句詩?(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詩人此時此刻有怎樣的心情?(轉(zhuǎn)急為安、興奮不已、激動萬分……)。
c、你是從哪里發(fā)現(xiàn)的?
d、請你帶著詩人此刻的心情,再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興奮、激動)。
師:是啊,真是“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齊讀這一句——。
六、當堂達標——品讀詩歌,讀中悟情,欣賞詩歌意境。
先配樂,后畫面展示。
師:這樣的一個夜晚,不僅是一首詞,也是一幅優(yōu)美的畫,這幅畫你可以用語言來描繪。咱們再默默地讀一讀這首詩,體會一下詩歌的意境。
1.仔細品讀,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此時此刻,你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2、配樂寫話。
師:此時此刻,老師知道你們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請你拿起筆,靜靜地想,靜靜地寫。寫下那動人的畫面。(師巡視指導)。
3、展示畫面。
(1)師:你能給自己的畫配上一個動聽的名字嗎?盡量用精煉的語言。
(若有困難,小組討論,比一比哪組的小標題最美。)。
(江南夏夜圖、山村夏夜美景圖、田野山水名作、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
4、課件展示部分譯文,一生朗誦。
(1)學生補白。
(2)譯文展示:(師范讀)。
·夜晚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
月兒出來驚動了樹枝上的鵲兒,
輕輕吹拂的夜風中不時送來陣陣蟬鳴。
稻花飄香沁人心脾(預(yù)示豐收),
駐足聆聽那一片蛙聲,
好似在為人們的豐收而歡唱著……。
你看,天邊還偶爾看得見七八顆星星,
轉(zhuǎn)眼山前便灑落了兩三點雨。
大雨將至,趕緊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
跑到溪頭轉(zhuǎn)彎處,
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3)教師朗誦。
師:簡直是一幅優(yōu)美動人、饒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它充滿詩情畫意,給人以豐富的美的享受。盡管詞人沒有更多地表白,然而他筆下的一幅幅藝術(shù)畫面,卻流露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nóng)村太平生活的珍愛。讓我們再次把詞人這種情、這種愛讀出來吧!會背的可以背誦。
板書:珍愛生活。
5、齊讀(或背)整首詞,整體感知(師生共讀)。
師:我又一次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七、拓展延伸,對比欣賞。
在這首詞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怎樣的文筆,怎樣的風格?(清新歡快,豪放)但是由于詞人的生活遭遇,他的風格沉郁頓挫,悲壯激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這首詞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也是最優(yōu)秀的愛國詞作之一,有人甚至稱此詞為辛詞之首。全詞表達了詞人堅決主張抗金,而又反對冒進輕敵的思想,抒發(fā)了對淪陷區(qū)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敗,亦流露出詞人報國無門的苦悶。同屬豪放派,與蘇軾相比,辛棄疾少了一份曠達、一份雄邁,多了幾許悲涼、幾許蒼勁。)。
師生共讀:
念奴嬌o赤壁懷古。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設(shè)計篇八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閱讀全詞,思考:
1、概括詞的上下片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
2、全詞表達了詞人什么思想感情?
想象賞畫面。
誦讀詩歌,以“我從一句中,仿佛看到了畫面。”的句式,說說從詞中讀出的畫面,感受詩歌的意象美。
品讀析技法。
細讀全詞,選擇你所欣賞的一句品析精妙之處。(提示:可從用詞凝練、寫景角度、藝術(shù)手法等方面賞析)。
本篇是作者閑居上饒帶湖時期的名作。它通過自己夜行黃沙道中的具體感受,描繪出農(nóng)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動逼真,感受親切細膩,筆觸輕快活潑,使人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這首詞反映了辛詞風格的多樣性。
稻花香,既寫出了所見、所聞,又寫出了所嗅,使人身臨其境,先感其美。就在信手寫景的同時,作者又于人們不知不覺之中,自然地抒了情?!暗净ㄏ憷镎f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一句,作者將“蛙”擬人化,不僅顯得生動,形象,同時還寫活了一個境界,即:寫出了農(nóng)家的熱鬧氣氛和歡樂的心情,抒發(fā)了人逢豐年的喜悅。這正是作者心情的自然流露。這一句寫得有景,有聲,有情,三者水乳交融,真是情景相生,聲情并茂。另外,在這畫面里,作者緊緊扣著夏夜、農(nóng)村這一特定時間、特定環(huán)境,鮮明地突出了兩點:“熱”和“靜”。先說“熱”?!懊髟聞e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意思是:明月初升,枝上歇棲的烏鵲,象受了驚一樣,清風吹著,直到半夜,樹上的`蟬還象在呼救似地鳴叫。這里的“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是說明熱的程度;從“明月”初升到“半夜”,是說明熱的時間?!扒屣L”不爽,就更顯其熱。作者著意渲染“熱”,一是夏天特點的真實寫照,再,就是為下面寫“雨”設(shè)下伏筆。再說“靜”。寫“靜”,作者并不是從正面去寫,而是用反襯的手法,以“鳴蟬”、“蛙聲”來烘托。在這一特定環(huán)境,以動寫靜,就愈顯其靜,大有“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藝術(shù)境界。這種“靜”與“明月”、“清風”、“稻花香”交織在一起,真是寫絕了農(nóng)村夏夜的幽美!
下片筆鋒一轉(zhuǎn),進人寫雨。但寫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寫遠望之所見:”七八個星天外“,說明烏云四起,透過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這境界,與上片的氣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兩三點雨山前”,寫的是驟雨初來,大雨將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經(jīng)灑向山前,那么緊接著便會灑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轉(zhuǎn)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趕路或?qū)さ乇苡甑男那椤5谌?、四句寫的就是這一心理活動:“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币驗樽髡咂綍r經(jīng)常往來于黃沙道中,明叨知道樹林旁邊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時因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卻忽然不了可是,過了小溪上的石橋,再據(jù)個彎兒,那座舊時相識的茅店便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這該叫人多么高興阿!
寫雨,作者寫得既有層次,又有特色。先以“七八個星天外”寫雨前的天象,再以“兩三點雨山前”寫驟雨來臨,最后寫雨中人的心理變化。寫雨前天象,預(yù)示已有雨意。這里,雖沒寫云,但由星稀,已可知云密。這一句,作者把“七八個星”“兩三點雨,”分別提到“天外”、“山前”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設(shè)計篇九
設(shè)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通過創(chuàng)設(shè)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勾勒畫面,相互交流,體會意境。在自讀、精讀、熟讀的基礎(chǔ)上,加深體驗。通過課后搜集宋詞,吟誦宋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實現(xiàn)“大語文”教學理念。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能理解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語,用自己的話說出每句詩的意思。
3、能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象,能體會詞中所描繪的意境。
4、在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時體會作者熱愛自然,關(guān)心人民,企盼豐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句子里的關(guān)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
教學難點:
根據(jù)詞意,借助圖畫,展開想象,進行景物描寫,體會詞的意境美。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知詩人。
1、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問大家,大家有信心回答嗎?聽好老師的問題:有這么一位詞人,他曾醉在吳音相媚好,羨慕白發(fā)翁媼。有這么一位詞人,憂國憂民,主張抗金,報國無門,被迫歸隱。有這么一位詞人,今存詞629首,數(shù)量為宋人詞之冠,以豪放為主,慷慨悲壯,與蘇軾并稱為“蘇辛”。他就是——(板書:辛棄疾)。
2、你能背背他的詞嗎?
3、真厲害!今天,就讓我們一塊穿越歷史時空,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與辛棄疾同行吧!
(設(shè)計意圖:溫故知新,導入新課。課前背誦已學過的詞,復(fù)習詞的知識。這一個學習活動主要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喚醒學生心中對于古詩詞的沉淀,在詞的情境中陶醉,讓學生在深情投入的吟誦中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二)介紹由來,解詩題。
1、板書:《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么?(“西江月”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是詞名“夜”是時間“黃沙道”是地點)。
2、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3、誰能說說你對“黃沙道”的了解?
你是怎么知道的?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課前查找資料進行預(yù)習,是很不錯的學習方法。謝謝你為大家推薦了這樣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齊讀課題。注意:詞牌名和詞題中間有個點兒,讀時要有停頓。(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讓我們相伴辛棄疾,與他一同走進那個月光如水的夏夜。
(設(shè)計意圖:激起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三)初讀,感悟詩情。
1.大家自由讀詞,要讀得字正腔圓、通順、有節(jié)奏。讀的時候,還要仔細看看書上的插圖和注釋。自由讀,開始。
2.好,哪個同學來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注意聽,聽他是否讀正確了。
4.再請一位同學讀。
5.讀得正確,流利,非常好。這首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
6.老師對這首詩也有自己的感覺,我想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可以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伴著音樂,隨著老師的朗讀,走進那個山野夏夜。
7.同學們,睜開眼睛。在老師讀的過程中,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8.很好,詩中的景物很多人都看到過,但是作者卻能將這些景物寫成了千古傳唱的.名篇,這是因為作者把自己的感情都融入到了這些景物中去了。那么你們能用一個字來表達詩人的內(nèi)心感情嗎?對了,“喜”。(板書:喜)我們遍觀全詞,其中有“喜”字,為什么我們能感受到詞人心中的喜悅呢?請大家?guī)е@個“喜”字再次品讀課文,找出你認為能體現(xiàn)“喜”的詞句。
(設(shè)計意圖:初讀課文,創(chuàng)設(shè)情境,把握整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感受詞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
(四)品讀,
你從哪里讀出詞人的“喜”?
1、(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誰來說說第一句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明月、樹枝、烏鵲、清風、鳴蟬)。
2、月是什么樣的月?風是什么樣的風?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設(shè)計篇十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閱讀全詞,思考:
1、概括詞的上下片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
2、全詞表達了詞人什么思想感情?
想象賞畫面。
誦讀詩歌,以“我從一句中,仿佛看到了畫面。”的句式,說說從詞中讀出的畫面,感受詩歌的意象美。
品讀析技法。
細讀全詞,選擇你所欣賞的一句品析精妙之處。(提示:可從用詞凝練、寫景角度、藝術(shù)手法等方面賞析)。
本篇是作者閑居上饒帶湖時期的名作。它通過自己夜行黃沙道中的具體感受,描繪出農(nóng)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動逼真,感受親切細膩,筆觸輕快活潑,使人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這首詞反映了辛詞風格的多樣性。
稻花香,既寫出了所見、所聞,又寫出了所嗅,使人身臨其境,先感其美。就在信手寫景的同時,作者又于人們不知不覺之中,自然地抒了情?!暗净ㄏ憷镎f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边@一句,作者將“蛙”擬人化,不僅顯得生動,形象,同時還寫活了一個境界,即:寫出了農(nóng)家的熱鬧氣氛和歡樂的心情,抒發(fā)了人逢豐年的喜悅。這正是作者心情的自然流露。這一句寫得有景,有聲,有情,三者水乳交融,真是情景相生,聲情并茂。另外,在這畫面里,作者緊緊扣著夏夜、農(nóng)村這一特定時間、特定環(huán)境,鮮明地突出了兩點:“熱”和“靜”。先說“熱”?!懊髟聞e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币馑际牵好髟鲁跎ι闲獥臑貔o,象受了驚一樣,清風吹著,直到半夜,樹上的蟬還象在呼救似地鳴叫。這里的“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是說明熱的程度;從“明月”初升到“半夜”,是說明熱的時間?!扒屣L”不爽,就更顯其熱。作者著意渲染“熱”,一是夏天特點的真實寫照,再,就是為下面寫“雨”設(shè)下伏筆。再說“靜”。寫“靜”,作者并不是從正面去寫,而是用反襯的手法,以“鳴蟬”、“蛙聲”來烘托。在這一特定環(huán)境,以動寫靜,就愈顯其靜,大有“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藝術(shù)境界。這種“靜”與“明月”、“清風”、“稻花香”交織在一起,真是寫絕了農(nóng)村夏夜的幽美!
下片筆鋒一轉(zhuǎn),進人寫雨。但寫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寫遠望之所見:”七八個星天外“,說明烏云四起,透過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這境界,與上片的氣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兩三點雨山前”,寫的是驟雨初來,大雨將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經(jīng)灑向山前,那么緊接著便會灑向山后的。作者的心情轉(zhuǎn)而有些惶急了,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趕路或?qū)さ乇苡甑男那?。第三、四句寫的就是這一心理活動:“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因為作者平時經(jīng)常往來于黃沙道中,明叨知道樹林旁邊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時因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卻忽然不了可是,過了小溪上的石橋,再據(jù)個彎兒,那座舊時相識的茅店便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這該叫人多么高興阿!
寫雨,作者寫得既有層次,又有特色。先以“七八個星天外”寫雨前的天象,再以“兩三點雨山前”寫驟雨來臨,最后寫雨中人的心理變化。寫雨前天象,預(yù)示已有雨意。這里,雖沒寫云,但由星稀,已可知云密。這一句,作者把“七八個星”“兩三點雨,”分別提到“天外”、“山前”
之前,不僅突出強調(diào)了雨前的天象,驟雨的來臨,照顧到了音韻的需要,而且還構(gòu)成了一種淡遠奇特的境界,寫出了夏雨的特點。暴雨忽至,確使夜行的人焦急起來,到哪兒避避雨呢?他想起了“社林邊”的“茅店”,可那是“舊時”,現(xiàn)在不知在否。等他轉(zhuǎn)過“溪頭“,“茅店”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真是“山窮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薄昂鲆姟币辉~,人物的喜悅心情活脫脫地再現(xiàn)了出來。這一句寫得靈活,輕快,富有情趣,讀后,那個急而復(fù)喜的雨中人的形象,歷歷如在目前。
該詞是辛棄疾少有的描繪農(nóng)家自然風光的小令。
上片描繪鄉(xiāng)村仲夏的夜里,靜謐的美?!懊髟聞e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一句運用得特別自然,而且別樣的工整。以擬人的手法描繪出大自然里最普通的事物和景象,給人以恬淡閑適的美感:明月升高了,驚起了歸巢的.喜鵲;清風悠悠流淌,伴著蟬的鳴叫?!暗净ㄏ憷镎f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在這樣的夜里,聞到了稻花隱隱隱約約的香氣,聽到了蛙聲一片。作者不但從視覺上,更從嗅覺與聽覺里,描繪出了鄉(xiāng)村夏夜里一派祥和與和諧的美。
再加上驟雨初至,驚慌地想去尋找那茅店避雨,卻忽然不見了。可是,過了小溪上的石橋,再拐個彎兒,那座舊時相識的茅店便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真是驚喜交集!
上片與下片緊密銜接,天衣無縫。讀來朗朗上口,很清新自然,彼有農(nóng)家風味。此時的作者,就像一個老農(nóng),在寧靜的夏夜里,美滋滋地嗅著蜜蜜的稻花香,想著秋后的收成,突遇夏夜的暴雨,急急尋找避雨之所的憨態(tài)躍然紙上。讀著作者的《西江月》,令人想起兒時的童年:有裊裊的炊煙;有星星;有清風;有蟈蟈的鳴叫;有大人高一聲低一聲喚小兒回家的吆喝……真的很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設(shè)計篇十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背誦并默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2、讓學生結(jié)合注釋,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3、能借助圖畫,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通過朗讀,理解這首詞的意思,并能背誦。
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相關(guān)課件。
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2、出示課題,學生齊讀。
3、同學們,讀了題目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自由說)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總結(jié):“西江月”是這首詞的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才是詞的題目。
4、簡介作者。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是我國南宋卓越的愛國詞人,他一生堅決主張收復(fù)中原,統(tǒng)一中國。他被免去官職以后閑居在江西上饒多年,對黃沙嶺較熟悉。這首詞就是他那里生活時寫下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首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說說這首詞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3、借助注釋試著理解句子的意思。實在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4、引導學生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1)出示圖片,引導理解上闕詞義。(明亮的月亮升起來驚動喜鵲飛離樹枝,清爽的夜風伴隨著蟬的鳴叫。聞到稻花的香氣,聽到青蛙的叫聲,讓人想象出一派豐收的美景。)。
(2)出示出示圖片,引導理解下闕詞義。(很遠的天空閃爍著七八個星星,山前似乎有淅淅瀝瀝的雨點滴落。舊時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店哪里去了呢?轉(zhuǎn)過了一個彎,在小溪的石橋上忽然就看到了。)。
三、讀中感悟。
讀課文,體會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讓學生試著背誦這首詞。(注意詞的節(jié)奏)。
五、課堂總結(jié)。
這首詞通過寫鄉(xiāng)村夏夜月明風清,稻花飄香,蛙聲和蟬鳴,顯示了豐收在望的喜悅,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
六、作業(yè)。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設(shè)計篇十二
這篇課文是一首詞。詞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guān)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黃沙嶺夏夜清麗喜人的景象,下闋描寫了黃沙嶺上輕云、陣雨的天氣變化以及詞人的愉快感受。
本課的教學遵循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通過創(chuàng)設(shè)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勾勒畫面,相互交流,體會意境。在自讀、精讀、熟讀的基礎(chǔ)上,自主合作,開展活動,展示學習成果,獲得更深的體驗。通過課后搜集辛詞,吟誦辛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實現(xiàn)“大語文”教學理念。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guān)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件、小黑板、課前搜集有關(guān)宋詞的資料等。
1課時。
(一)讀通——與文本對話:
課前交流: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的一顆巨鉆,她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宋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由背誦。
1、語言導入: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背誦了不少詩詞。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近宋詞,領(lǐng)略它獨特的魅力。(板書課題)。
2、誰來讀讀題目?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自由說,如這首詞的詞牌名,黃沙道是哪里,整個題目的意思,對作者的'了解等)。
3、下面先聽老師來讀讀這首詞(出示這首詞,教師范讀。)。
4、請同學們自由地練習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學生練讀,教師巡視指導)。
5、師激勵學生讀:“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是你們朗朗的讀書聲。想不想展示你們美妙的聲音?”
6、為了展示你們最佳的讀書效果,老師給你們一點友情支援好嗎?請看屏幕(出示:出示這首詞,已劃好了節(jié)奏。)。
7、指名配樂朗讀,相機評價。
8、男女生比賽讀。(讀前互相鼓鼓勁兒)。
[環(huán)節(jié)簡析]:由于學生不是第一次接觸“詞”這種文體,教師可通過點撥,引導學生在交流中鞏固已知。學生步入六年級,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課前搜集與課文有關(guān)的資料。因此,教師可放心地讓學生自主交流,發(fā)揮其學習的自主性。
(二)讀懂——與作者對話:
教師過渡:讀通詞是學好古詞的序幕,讀懂詞,讀出詞里所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詞的正式開始。詞就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需要細心品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品味一下吧!
1、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自讀自悟,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去,做他的同行者,調(diào)動起你所有的。感覺器官,欣賞這美麗的夜景。
(2)知識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鳴蟬、稻子。
學生不理解“別枝”,相機出示:別枝:現(xiàn)主要有三種解釋:
1)離開枝頭;
2)斜枝、樹枝;
3)另外一枝。
在作者的筆下,它們是靜止不動的嗎?讓我們再讀,用心去體會。
指名描繪自己的所見。“明月驚鵲”可以聯(lián)系“月落烏啼”來理解。
b、聞到的:稻花香體會豐收的景象。
c、聽到的:蟬鳴、鵲啼、蛙聲、說豐年。
同桌試著演演說說;指名演演說說(豐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蟲子之類)。
小結(jié):同學們演得真是太好了,說得真是太好了!這兒的“說”字,是青蛙在說嗎?那是誰在說?(青蛙、農(nóng)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對呀,作者聞著飄于黃沙嶺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個豐收年呀!
齊讀這兩句,體會詞人企盼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靜謐。
聯(lián)系學過的詩句,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體會以動寫靜的表現(xiàn)手法。
(3)你的腦海里呈現(xiàn)出怎樣的一幅畫面?
(學生自由描述詞的大致內(nèi)容,教師相機評價并指點:在古詩詞的學習中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才會感受得真真切切。)。
(4)感情朗讀,前一句讀出“幽”,后一句讀出“喜”。
(5)多媒體煽情。(畫面、音樂)。
明亮的月光,驚醒的鵲兒,微微的涼風,鳴叫的蟬兒,清新的稻花香,這一切多么的美好,讓我們一起置身于這么美好寧靜的夜晚,感受著清風明月,輕輕地吟一吟吧——齊讀上闋。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詞人的心情怎樣?
[環(huán)節(jié)簡析]:“詞”的教學重在想象、品讀、悟情。在學生自主感悟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關(guān)鍵處給予巧妙引導,充分把握詞的基本內(nèi)容,然后通過品讀悟情,媒體煽情,把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詞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與詞產(chǎn)生共鳴。
2、品讀下闋。
教師過渡:這么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真讓人走進了畫卷一般,詞人走著走著,天氣突然發(fā)生了變化。自己讀讀下闋,在腦海中勾勒畫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討論。如果討論還不能理解的,請準備質(zhì)疑。
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1)學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2)學生交流畫面,相機指導朗讀。
就是這個時候,引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體會詞人可能因為天黑、心急、樹茂而沒發(fā)現(xiàn),而后來路轉(zhuǎn)溪橋后忽然看見的喜出望外之情。)。
陸游有一句詩,寫的也是這種峰回路轉(zhuǎn)的驚喜,你知道嗎?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像作者在看到舊時茅店后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感受作者的喜悅。
指名讀,比賽讀。
(4)多媒體煽情。(畫面、音樂)這就是生活的樂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很難體會得到的。讓我們再一起來體會體會——齊讀下闋。
(三)讀透——與時空對話:
1、同學們,學詞的最高境界是讀透它。讀透就是要求我們在讀詞時,一邊讀一邊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做到詞圖合一,身臨其境。
2、這首詞為我們展示了兩個美好的畫面(點擊畫面和文字),讓我們再一起來感受感受,愿這美好的境界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里——齊讀全文。
3、一首美妙的詞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你想為自己設(shè)計一份怎樣的作業(yè)呢?
學生交流(學生有的說想學習其它田園詩和辛棄疾的其它詞,有的說想把這美景畫下來,有的說想給它配上曲子唱一唱,還有的說配上意境畫,寫一篇散文……)。
4、師總結(jié):相信同學們在認真完成自己設(shè)計的作業(yè)的過程中會有更大的收獲。讓我們再次帶著欣賞的目光,有感情地讀讀這首詞,感受詞人的真摯感情和匠心獨運。
[環(huán)節(jié)簡析]: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來表達自己對詞的感悟,再一次促進學生與課文的對話和溝通,使學生與作者之間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開展語文活動,可謂水到渠成。“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教者能夠以這首詞作為一個生長點,引發(fā)學生去搜集辛詞,吟誦辛詞,把學生的視野一下子由課內(nèi)轉(zhuǎn)向課外,有效地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空,體現(xiàn)了“大語文”的教學理念。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設(shè)計篇十三
過渡:這么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真讓人走進了畫卷一般,詞人走著走著,天氣突然發(fā)生了變化。自己讀讀下闋,在腦海中勾勒畫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討論。如果討論還不能理解的,請準備質(zhì)疑。
1、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2、學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學生交流畫面,相機指導朗讀。
就是這個時候,引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體會詞人可能因為天黑、心急、樹茂而沒發(fā)現(xiàn),而后來路轉(zhuǎn)溪橋后忽然看見的喜出望外之情。)。
陸游有一句詩,寫的也是這種峰回路轉(zhuǎn)的驚喜,你知道嗎?(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像作者在看到舊時茅店后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感受作者的喜悅。
指名讀,比賽讀。
5、多媒體煽情。(畫面、音樂)。
這就是生活的樂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很難體會得到的。讓我們再一起來體會體會――齊讀下闋。
6、大家知道辛棄疾的號是什么嗎?(稼軒)“稼”就是種植莊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農(nóng)事,關(guān)心農(nóng)民憂樂,這首詞就很鮮明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讓我們再來讀全詞,體會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時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讀出詞獨有的韻味。
三、讀透――與時空對話。
1、同學們,學詞的最高境界是讀透它。讀透就是要求我們在讀詞時,一邊讀一邊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做到詞圖合一,身臨其境。
2、這首詞為我們展示了兩個美好的畫面(點擊畫面和文字),讓我們再一起來感受感受,愿這美好的境界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里――齊讀全文。
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描寫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勝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觀壯景,但是這支醉人的鄉(xiāng)間夜行曲卻讓我們得到了一種美的享受,喚起了我們對農(nóng)村田野風光的熱愛,這源于詞人自然清新的語言,真摯樸實的情感,精湛的創(chuàng)作技法。我們學習古詩詞就是要從詩詞美妙的語言中領(lǐng)會作者細膩、真切的情感,學習他獨特的創(chuàng)作技法。
3、一首美妙的詞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你想為自己設(shè)計一份怎樣的作業(yè)呢?
學生交流(學生有的說想學習其它田園詩和辛棄疾的其它詞,有的說想把這美景畫下來,有的說想給它配上曲子唱一唱,還有的說配上意境畫,寫一篇散文……)。
4、師總結(jié):相信同學們在認真完成自己設(shè)計的作業(yè)的過程中會有更大的收獲。讓我們再次帶著欣賞的目光,有感情地讀讀這首詞,感受詞人的真摯感情和匠心獨運。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案設(shè)計篇十四
【設(shè)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通過創(chuàng)設(shè)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勾勒畫面,相互交流,體會意境,在自讀、精讀、熟讀的基礎(chǔ)上,自主合作,開展活動,展示學習成果,獲得更深的體驗。通過課后搜集辛詞,吟誦辛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實現(xiàn)“大語文”教學理念。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首詞。詞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guān)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黃沙嶺夏夜清麗喜人的景象,下闋描寫了黃沙嶺上輕云、陣雨的天氣變化以及詞人的愉快感受。
【學情分析】。
學生對詞已不陌生,積累了不少有關(guān)詩詞的知識和詩詞學習方法。小組長及部分學生已能自主進行詩詞的學習,并且能帶領(lǐng)小組成員有效的學習。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guān)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借助圖畫,展開想象,品味詞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根據(jù)上闋詞意,自學下闕詞意。體會詞的意境美。
【教學方法】。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搜集詩、詞、曲的有關(guān)資料。電腦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賞曲調(diào),悟特點。
出示辛棄疾詞《破陣子》,教師誦讀這首詞。
師:我們知道詞可以唱,詞牌名就相當音樂中的樂譜,我們來聽聽《破陣子》的曲調(diào)。播放曲調(diào)《破陣子》,學生談感受和看到的畫面。在聽一首曲調(diào),播放曲調(diào)《西江月》,生談感受看到的畫面。引出詞牌西江月。
師小結(jié):這就是西江月,詞的詞牌名,詞可以唱,不同的詞牌名就有不同的曲調(diào)和各自固定的格式。詞牌名也決定了詞的風格,是豪放的、婉約的、還是清新的。
(設(shè)計意圖:學生雖然前面已學習了好幾首詞,對詞的知識有了一些了解,但對于詞可以唱,選擇什么樣的詞牌名就決定了詞的風格比較含糊,因此,本節(jié)課通過辛棄疾的兩首不同風格的詞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詞的特點。)。
師:回憶我們學過的詞,同學們對詞還有哪些了解?(上下闋詞的題目等方面來說)。
學古詩詞的幾個步驟呢?
小結(jié):讀解明悟誦默。
(設(shè)計意圖:由于不是第一次接觸“詞”這種文體,教師可通過點撥,引導學生在交流中鞏固已知。為本節(jié)課學生自主學習詞打下基礎(chǔ)。)。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437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