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風險與收益的論文(通用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8 14:52:09
最新風險與收益的論文(通用22篇)
時間:2023-11-08 14:52:09     小編:LZ文人

藝術是審美和創(chuàng)造的產物,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和內涵。寫總結時要注意語言流暢,段落轉接自然,使讀者能夠輕松理解我們的觀點和結論。以下是一些藝術家的經典作品欣賞,希望能夠給你帶來靈感和欣賞的樂趣。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一

“風險投資”這一詞語及其行為,通常認為起源于美國,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后,一些愿意以高風險換取高回報的投資人發(fā)明的,這種投資方式與以往抵押貸款的方式有本質上的不同。風險投資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償還。如果投資成功,投資人將獲得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報;如果失敗,投進去的錢就算打水漂了。對創(chuàng)業(yè)者來講,使用風險投資創(chuàng)業(yè)的最大好處在于即使失敗,也不會背上債務。這樣就使得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成為可能??偟膩碇v,這幾十年來,這種投資方式發(fā)展得非常成功。

其實在此之前,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以風險投資方式進行投資早就存在了,只不過那時候還沒有“風險投資”的叫法而已。

概念。

從投資行為的角度來講,風險投資是把資本投向蘊藏著失敗風險的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fā)領域,旨在促使高新技術成果盡快商品化、產業(yè)化,以取得高資本收益的一種投資過程。從運作方式來看,是指由專業(yè)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資中介向特別具有潛能的高新技術企業(yè)投入風險資本的過程,也是協調風險投資家、技術專家、投資者的關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一種投資方式。

新的風險投資方式在不斷出現,對風險投資的細分也就有了多種標準。根據接受風險投資的企業(yè)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我們一般可將風險投資分為四種類型。

1、種子資本(seedcapital)。

2、導入資本(start-upfunds)。

3、發(fā)展資本(developmentcapital)。

4、風險并購資本(ventureacapital)。

運作過程。

風險投資的運作包括融資、投資、管理、退出四個階段。

融資階段解決“錢從哪兒來”的問題。通常,提供風險資本來源的包括養(yǎng)老基金、保險公司、商業(yè)銀行、投資銀行、大公司、大學捐贈基金、富有的個人及家族等,在融資階段,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解決投資者和管理人的權利義務及利益分配關系安排。

投資階段解決“錢往哪兒去”的問題。專業(yè)的風險投資機構通過項目初步篩選、盡職調查、估值、談判、條款設計、投資結構安排等一系列程序,把風險資本投向那些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的`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

管理階段解決“價值增值”的問題。風險投資機構主要通過監(jiān)管和服務實現價值增值,“監(jiān)管”主要包括參與被投資企業(yè)董事會、在被投資企業(yè)業(yè)績達不到預期目標時更換管理團隊成員等手段,“服務”主要包括幫助被投資企業(yè)完善商業(yè)計劃、公司治理結構以及幫助被投資企業(yè)獲得后續(xù)融資等手段。價值增值型的管理是風險投資區(qū)別于其他投資的重要方面。

退出階段解決“收益如何實現”的問題。風險投資機構主要通過ipo、股權轉讓和破產清算三種方式退出所投資的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實現投資收益。退出完成后,風險投資機構還需要將投資收益分配給提供風險資本的投資者。

運作方式。

風險投資一般采取風險投資基金的方式運作。風險投資基金在法律結構是采取有限合伙的形式,而風險投資公司則作為普通合伙人管理該基金的投資運作,并獲得相應報酬。在美國采取有限合伙制的風險投資基金,可以獲得稅收上的優(yōu)惠,政府也通過這種方式鼓勵風險投資的發(fā)展。

六要素。

風險資本、風險投資人、投資對象、投資期限、投資目的和投資方式構成了風險投資的六要素。

風險資本是指由專業(yè)投資人提供給快速成長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潛力的新興公司的一種資本。風險資本通過購買股權、提供貸款或既購買股權又提供貸款的方式進入這些企業(yè)。

風險資本的來源因時因國而異。在美國,1978年全部風險資本中個人和家庭資金占32%;其次是國外資金,占18%;再次是保險公司資金、年金和大產業(yè)公司資金,分別占16%、15%和10%,到了1988年,年金比重迅速上升,占了全部風險資本的46%,其次是國外資金、捐贈和公共基金以及大公司產業(yè)資金,分別占14%、12%和11%,個人和家庭資金占的比重大幅下降,只占到了8%。與美國不同,歐洲國家的風險資本主要來源于銀行、保險公司和年金,分別占全部風險資本的31%、14%和13%,其中,銀行是歐洲風險資本最主要的來源,而個人和家庭資金只占到2%。而在日本,風險資本主要來源于金融機構和大公司資金,分別占36%和37%。其次是國外資金和證券公司資金,各占10%,而個人與家庭資金也只到7%。按投資方式分,風險資本分為直接投資資金和擔保資金兩類。前者以購買股權的方式進入被投資企業(yè),多為私人資本;而后者以提供融資擔保的方式對被投資企業(yè)進行扶助,并且多為政府資金。

風險投資人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他們是向其他企業(yè)家投資的企業(yè)家,與其他風險投資人一樣,他們通過投資來獲得利潤。但不同的是風險資本家所投出的資本全部歸其自身所有,而不是受托管理的資本。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二

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但一個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最終是由該區(qū)域內企業(yè)的發(fā)展來支撐的,并最終通過企業(yè)的發(fā)展來帶動當地經濟起飛。

以中部和東部為例,中部和東部存在的差距很關鍵的一方面就表現在企業(yè)結構上。從拉動經濟的企業(yè)性質看,中部省份經濟增長仍然得力于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yè)。,國有工業(yè)占全部工業(yè)產值的比重:湖南為53.29%,山西為56.38%,安徽為55.13%,湖北為56.76%,而浙江僅為13.11%;中部非公有制經濟比例最高的河南,其私營企業(yè)數目僅僅是廣東、浙江、江蘇私營企業(yè)數目的三分之一。

20,全國工商聯對上規(guī)模的民營企業(yè)進行調研,結果顯示,入選的2268家企業(yè)東部地區(qū)占78%,中西部地區(qū)僅占22%;被選為500強的民營企業(yè)中,中部地區(qū)只有31家,僅占總數的6.2%。全國100強企業(yè)中,中部六省只有7家企業(yè);從全部國有及規(guī)模以上非國有工業(yè)企業(yè)的產品銷售收入來看,中部六省占全國的比重為13.12%,東部為68.20%。

在東中部的對比研究中,可清楚地發(fā)現東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是以大量成功企業(yè)為基礎的;中部經濟發(fā)展滯后,或者說“中部塌陷”的部分原因是中部企業(yè)的整體層次不高,無法支撐經濟快速發(fā)展。因此,實現中部崛起的出發(fā)點應放在如何培育中部企業(yè)發(fā)展上。

美國風險投資協會(nvca)的一項調查表明,美國受風險資本支持的企業(yè)在創(chuàng)造工作機會、開發(fā)新產品和取得技術突破上明顯強于大公司,不僅如此,這些公司的成長推動著美國經濟的發(fā)展,增強了美國在世界上的競爭力。美國在20世紀末能保持經濟持續(xù)繁榮的一個原因是高新產業(yè)對經濟的貢獻度超過50%。而風險投資在高新產業(yè)發(fā)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比如微軟、蘋果、英特爾等企業(yè)就是在風險投資的幫助下成為世界知名企業(yè);它還使得美國科技領先于其他國家,為國民經濟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風險投資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因是它的特殊性。國際風險投資界認為,風險投資并不僅是指風險資金或錢,實質是指高技術產業(yè)化中一個資金有效使用過程中的支持系統,是一種科研、企業(yè)和金融有機結合的投資機制。它的這種特征決定了風險投資不僅對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提供資本金,還積極介入企業(yè)管理,參與企業(yè)治理機制構建、戰(zhàn)略制定、財務規(guī)劃、人力資源規(guī)劃、市場營銷等方面。

可以看出,風險投資通過幫助企業(yè)發(fā)展壯大,促進技術產業(yè)化,最終實現了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中部要實現崛起,只能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實現技術產業(yè)化,以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來實現經濟增長。在這個過程中,風險投資的作用無疑非常重要,它可以利用自身優(yōu)點幫助企業(yè)發(fā)展,提高本地企業(yè)質量,為經濟發(fā)展提供良好支撐。

三、中部地區(qū)風險投資及技術產業(yè)化現狀。

1、中部地區(qū)風險投資現狀。中部地區(qū)擁有風險投資機構25家,占全國的7.8%,而東部有200家、西部有66家、東北有26家。20上半年,全國創(chuàng)業(yè)風險投資出現了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中部地區(qū)也略有起色,但風險投資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周邊地區(qū)。從項目數和融資金額來看,中部地區(qū)10個風險投資項目,共獲得融資2.71億元,占全國項目數的6%,占全國融資金額的4.5%。這些數據表明中部地區(qū)風險投資業(yè)的發(fā)展相當滯后。

2、中部地區(qū)技術產業(yè)化現狀。中部地區(qū)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數量上僅次于環(huán)渤海地區(qū),科研開發(fā)能力較強,先進的制造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醫(yī)藥技術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擁有“中國光谷”、“中國藥谷”高科技產業(yè)品牌,光電子產業(yè)、醫(yī)藥產業(yè)、工程機械產業(yè)發(fā)展勢頭強勁。統計顯示,中部地區(qū)科研成果占全國的17%左右,但中部地區(qū)的授權專利僅占全國的9.1%,科研成果轉化率僅占全國的9.5%。少量“創(chuàng)新科技”轉化為“創(chuàng)新經濟”的成果中,又有2/3左右變成了沿海地區(qū)的成果。

很明顯,中部地區(qū)沒有很好地實現技術產業(yè)化。由于缺少市場經濟意識或者管理能力,大量的創(chuàng)新科技,包括新的科學發(fā)明、技術發(fā)現和工藝發(fā)現,除了轉化為科學文獻,變成世界級工程外,技術淪落為僅僅是評職稱或評獎的工具。

四、支持風險投資發(fā)展,加快中部崛起。

技術創(chuàng)新必須與創(chuàng)新資本結合起來。才能轉化為創(chuàng)新經濟。因此,中部地區(qū)要崛起,要實現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必須發(fā)展和吸引風險投資,通過它們實現技術產業(yè)化,以提升本地企業(yè)層次和發(fā)展本地經濟。

1、加大風險投資宣傳。安徽省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對企業(yè)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安徽59%的被調查者不清楚風險投資,20%的被調查者壓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風險投資。所以,要發(fā)展風險投資,要將創(chuàng)新科技轉化為創(chuàng)新經濟,必須進行風險投資宣傳,使得有技術、有創(chuàng)新、想創(chuàng)業(yè)的科技工作者能夠熟練地和風險投資企業(yè)共同創(chuàng)業(yè),實現技術產業(yè)化、創(chuàng)新經濟。

2、豐富資金來源渠道。國內風險投資起步較晚,風險投資機構的資金起初來源主要是政府部門,比如上海市政府資金來源占71%,這在起始階段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目前,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沒有充分利用包括個人、民營企業(yè)、金融機構等力量共同構筑一個有機的風險投資網絡,沒有形成大規(guī)模的風險投資。而國外,比如歐洲,政府資金只占2.2%,個人、企業(yè)和金融機構資金供應占絕對比重,美國同樣如此,這保證了風險投資行業(yè)充足的資金供應,也使得他們的風險投資規(guī)模膨脹水到渠成。中部地區(qū)要發(fā)展風險投資,就要鼓勵個人、企業(yè)進行風險投資,將資金變成現實生產力,促進經濟快速發(fā)展。

3、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年上半年,有幾十家境外風險投資基金專門投資中國,資金的總量達到幾十億美元。而國內風險投資機構卻由的400多家,降為不足100家,其中還有一些掛著風險投資招牌,實際卻做房地產和股票。造成中國風險投資業(yè)現狀的根本原因就是體制不順。目前國內95%的風險投資企業(yè)由各級政府組建,其組織形式和運行模式并未完全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具備了國有企業(yè)的通病,結果造成一方面,風險投資機構不獨立,不能以市場機制為導向,權責不明確;另一方面,風險投資機構不能取得與其所承受的風險相匹配的收益,風險資本初始提供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證,比如管理人的業(yè)績沒有與其收入直接掛鉤。因此,中部地區(qū)要吸引風險投資,首先應對自己本地區(qū)風險機構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投資管理人的積極性,比如可以對其業(yè)績與報酬掛鉤,進行浮動管理;定期公布投資結果,加大投資經理的壓力,促使他們努力工作等。

4、完善退出機制。風險資本最終的撤出途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風險投資對投資者是否具有吸引力,以及風險投資機制的運行能否流暢和持久。由于國內目前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柜臺交易、兼并收購等風險資本變現的重要方式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因而風險投資的絕大部分滯留在被投資企業(yè)中無法撤出。中部地區(qū)要吸引、利用風險投資,必須首先解決風險投資的退出問題。鑒于現實情況,在短期內,中部省份可考慮mbo這種風險投資退出方式。相對于公開上市,它操作簡單,費用低,可以實現一次性全部撤出且適合各種規(guī)模類型的公司,對企業(yè)管理層還有激勵作用。國際經驗表明,mbo使得管理者由單一的經營者變?yōu)樗姓吆徒洜I者,自身利益和企業(yè)經營成果關系更加緊密,有助于激勵管理人員,減少代理成本。

5、加強市場支持體系建設。風險投資是一個系統,并不僅僅是資金加企業(yè)的簡單組合,它的健康發(fā)展需要一個十分發(fā)達的中介體系,國外風險投資的發(fā)達就體現在他們中介行業(yè)的發(fā)達上,這已經成為衡量一國風險投資行業(yè)是否發(fā)達的重要標志。中部省份,急需對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信息咨詢機構、投資公司進行有效監(jiān)管和提升,提高他們的業(yè)務能力,這樣才能為風險投資機構提供合格的.風險投資經理、完善的企業(yè)信息及評估等,達到為外來風險投資提供良好服務的目的。

6、進行稅收優(yōu)惠,實行擔保制度。風險投資是一種高風險投資行為,僅僅依靠市場去配置風險資本是遠遠不夠的。國際上風險投資業(yè)發(fā)達的國家都對風險企業(yè)實行一些稅收優(yōu)惠,并且對他們的投資行為進行擔保。比如法國,規(guī)定風險投資公司從持有非上市公司股票中獲得的收益或資本凈收益可免除所得稅,免稅額最高達收益的1/3;對技術更新的投資,可獲得國家60%的擔保。

當前中部省份有的已經開始進行這方面的工作,比如山西省政府已經在籌集設立包括投資基金、風險補償基金和擔?;鹪趦裙?億人民幣的風險投資引導基金。但若要實現中部崛起,必須是六個省份共同進行這方面優(yōu)惠和擔保,比如:可以對個人投資者投資所得免稅;降低或者取消風險資本利得稅;降低風險投資貸款利率;從稅收中取出一定份額作為風險資本的擔保金,當風險投資受到損失時,對風險投資企業(yè)進行部分補償等。

7、加大研發(fā)投入,降低風險源風險。風險企業(yè)要取得良好業(yè)績,就要有良好的風險源。美國硅谷地區(qū)風險投資之所以取得成功,與周邊地區(qū)科技環(huán)境,特別是臨近世界一流大學——斯坦福大學,有密切關系,與美國強大的科技投入和實力密切相關。國內陳德棉等人比較分析北京、上海等10個城市高科技產業(yè)發(fā)展與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發(fā)現除了稅收政策等方面因素之外,高科技產業(yè)發(fā)展與當地科技投入和科技實力直接相關。由此可以看到,中部地區(qū)要大力發(fā)展風險投資,必須有強大的科研實力,這樣才能保證風險投資所需要的風險源高質量,才能吸引風險投資企業(yè)。

但年的統計結果令人擔憂,中部六省科技綜合進步平均水平只有28.94%,比全國38.46%的平均水平低9.52%。因此,中部要崛起,必須提高區(qū)域創(chuàng)新力,建立充滿活力的中部區(qū)域創(chuàng)新體系。在短期內中部六省除了發(fā)揮各自特長,做好提高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性工作外,搭建公共科技平臺,建立靈活的運作機制,實現優(yōu)勢互補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對于有共同需求又有一定優(yōu)勢的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可選擇若干重點實驗室實行合作共建,尤其是要發(fā)揮各省區(qū)在人才或學科上的優(yōu)勢,在交叉學科領域共建重點實驗室;大力倡導平時交流和小型會議,增進科學交流,造就開放的科學環(huán)境,因為開放是創(chuàng)新的靈魂和源泉,交流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陳德棉、蔡莉著:風險投資運行機制與管理,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

[2]北京科技風險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風險投資實務,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

[3]元征:試論風險投資對經濟發(fā)展的客觀推動作用,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9月。

[4]覃成林、唐永:中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總體水平“塌陷”特征研究,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06年10月。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三

系統考察金融衍生產品自誕生以來經過實踐檢驗有效的風險管理作用與風險,分析它給經濟發(fā)展帶來的利弊,無疑對我國發(fā)展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一)金融衍生產品作用。

金融衍生產品主要可分為利率產品、外匯產品和股指期貨產品。從這三類產品產生背景和發(fā)展歷程看,其產生和壯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能滿足企業(yè)規(guī)避風險的需求。經過三十余年的發(fā)展,金融衍生產品對經濟和金融的促進作用,更主要地表現為風險管理。

一是規(guī)避和管理系統性金融風險。據統計,發(fā)達國家金融市場投資風險中,系統性風險占50%左右,防范系統性風險成為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重中之重。傳統風險管理工具如保險、資產負債管理和證券投資組合等均無法防范系統性風險,金融衍生產品卻能以其特有的對沖和套期保值功能,有效規(guī)避利率、匯率或股市等基礎產品市場價格發(fā)生不利變動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因此,1993年以來,資產規(guī)模在50億美元以上的大銀行和大型金融機構幾乎全部使用衍生工具防范利率等系統性風險。

二是增強金融體系整體抗風險能力。金融衍生產品具有規(guī)避和轉移風險功能,可將風險由承受能力較弱的個體轉移至承受能力較強的個體,將金融風險對承受力較弱企業(yè)的強大沖擊,轉化為對承受力較強的企業(yè)或投機者的較小或適當沖擊,有的甚至轉化為投機者的盈利機會,強化了金融體系的整體抗風險能力,增加了金融體系的穩(wěn)健性。

三是提高經濟效率。這主要是指提高企業(yè)經營效率和金融市場效率。前者體現為給企業(yè)提供更好規(guī)避金融風險的工具,降低籌資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后者體現為以多達2萬余種的產品種類極大地豐富和完善了金融市場體系,減少了信息不對稱,實現風險的合理分配,提高定價效率等。

四是拓展了金融機構服務范圍,創(chuàng)造了新的利潤增長點。過去二十年里,國際活躍的金融機構大幅度提高了衍生工具利潤在其利潤總額中的比重,當前每天的全球交易總額近3萬億美元,西方發(fā)達國家商業(yè)銀行表外業(yè)務收入已占總收入的40%~60%。

雖然金融衍生產品促進了經濟和金融發(fā)展,但因其自身特點以及投機者的過度投機,導致日本東京證券公司、巴林銀行、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等破產,對世界金融市場造成較大沖擊,使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非議。那么,金融衍生產品在發(fā)揮其正面作用的同時,在實踐中是增加還是降低了金融市場風險呢?實證分析表明,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內,金融衍生產品并未增大金融市場的風險,更多的是降低了其風險。

在減少了股票指數的波動性,有9組表明不增加股票指數的波動性,有1組表明增加了股票指數的波動性,總體看是減少了整個金融市場風險。

對于金融衍生產品市場自身風險變化,國際清算銀行(bis)進行了大量研究,以1995年1月至2002年9月間為分析區(qū)間,分別對美國10年國債和標準普爾500的期貨與期權市場的波動性與交易量月度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發(fā)現基本呈現不相關或負相關,具體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由此說明,在剔除季節(jié)性因素影響后,該市場波動性急劇上升時,投機者會因風險過大難以把握而主動減少交易,交易量降低會在一定程度上不支持波動性持續(xù)走高,反過來有助于降低該市場的整體風險。

從國際上出現重大金融事件或金融危機時期金融衍生產品的市場表現看,在金融動蕩加劇時期,全球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劇增,金融衍生產品市場較好地發(fā)揮了其規(guī)避風險功能,極大緩沖和弱化了全球金融風險。如表2所示,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的1997年6月至12月期間,各個季度末全球場內金融衍生產品未平倉合約名義本金余額和交易量均出現了大幅度上升,前者從危機前的9.9%增至危機期間的14.3%、21.5%和14.8%。在其后爆發(fā)的俄羅斯危機、“9·11”事件、世通案件期間,全球場內金融衍生產品交易量均一致地出現大幅上升。

二、我國金融衍生產品需求分析。

金融風險按金融產品劃分,可分為外匯風險、利率風險和股市風險。筆者認為,能夠防范系統性風險的金融衍生品在我國已經存在較強烈的需求。

(一)外匯衍生產品需求不斷增加。

目前,我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美元的幣值與人民幣幣值保持相對穩(wěn)定,而美元是自由浮動貨幣,美元對他國貨幣匯率的變動會間接影響人民幣對他國貨幣匯率,使持有外匯或以外幣結算的企業(yè)面臨匯率波動風險。而我國1996年實現經常項目可自由兌換,資本項目實行嚴格管制,對經常項目外匯賬戶實行限額管理,其限額原則上為上經常項目外匯收入的20%,境外機構可以保留外匯,不用結售匯。這樣,持有外匯的境內機構、外資機構以及經營外匯業(yè)務的金融機構,均面臨一定的匯率風險,需要通過外匯衍生產品交易,規(guī)避匯率波動風險。

從我國外匯金融資產總量看,2002年末銀行外幣存款達12159.08億元人民幣,占同期銀行總資產的7%左右,銀行持有的國外凈資產為31746.34億元人民幣;外匯儲備2003年3月末已達到3160.1億美元;銀行間外匯市場2002年交易量達971.9億美元。隨著我國外匯資產總量增大,交易規(guī)模快速增加,面臨匯率風險的可能也越來越大,對外匯衍生產品需求越來越強烈。

從外資外貿角度看,截止2002年底,我國進出口總額達到51384.23億元,外貿依存度達到50.18%,外商直接投資達527.43億美元,若按照留存20%的比例計算,外資外貿企業(yè)每年約10000億人民幣的外匯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加之近年來進出口總額和外貿依存度分別以年均10%和2%~3%的速度增長,未來匯率風險將隨之增加。盡管結售匯管理規(guī)定已允許有遠期支付合同或者償債協議的用匯單位可以通過外匯指定銀行辦理遠期買賣及其他保值業(yè)務,但受風險意識、交易成本、信息不對稱等影響,國內企業(yè)未能有效規(guī)避匯率風險。另外,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相對貶值,對以外貿為主的企業(yè)產生了不同影響,特別是加大了進口為主的外貿企業(yè)從美國以外的國家進口材料的成本,從而使其經營利潤下降。因此,這類企業(yè)會對金融衍生產品產生強烈的需求,希望通過套期保值或對沖等方式鎖定進口成本,規(guī)避匯率不利變動帶來的風險。

總體看,較大規(guī)模的外匯金融資產和外貿依存度表明,我國金融機構和實體外資外貿部門面臨著較大的外匯風險,客觀上對外匯衍生產品等避險工具提出了需求。今后,隨著資本項目的開放,這一需求將會在外匯衍生產品交易種類和交易規(guī)模上呈現更快的增長。

(二)利率衍生產品需求逐步加大。

我國自1995年提出利率市場化改革基本思路以來,利率波動性逐步增加,變動頻率加快,利率風險不斷加大。1996年至2002年,我國連續(xù)8次下調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從8.96%下調至1.98%,波動性較大。在市場利率方面,已形成了以銀行間同業(yè)拆借市場、銀行間回購市場、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為基礎的二級市場利率;票據貼現和轉貼現利率已放開;國債和金融債券發(fā)行采取市場化招標方式;在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管理方面,改革范圍不斷放寬,利率風險逐步增大,如放寬縣以下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yè)貸款利率上浮幅度,在部分農村信用社進行了利率市場化改革試點,大額外幣存款利率(300萬美元以上)可以由金融機構與客戶協商確定等。在利率逐步市場化的環(huán)境下,金融機構和實體經濟部門所面臨的利率風險逐步升高,迫切需要通過利率掉期等衍生產品交易降低借貸成本,增加企業(yè)利潤。

從與利率變動密切相關的金融資產規(guī)模看,截止2002年底,我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總額達182295.33億元,各項貸款總額為139436.56億元,各類有價證券余額為34267.11,面臨利率風險的資產總量很大,對利率衍生產品需求規(guī)模較高。

從金融資產品種特點看,由于同業(yè)拆借和回購品種交易期限品種較少,且期限較短,二級市場短期利率波動性相對較低。而交易所債券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品種固息債占比較高,期限以中長期為主,在目前利率低谷時期,各商業(yè)銀行和保險公司為了提高短期無風險收益,大量投資中長期債券,若未來利率上升,該種投資結構將引致很大風險,使這些金融機構對利率類衍生產品存在較強的需求。

總體看,盡管我國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但債券市場利率風險較。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四

在對國內外風險管理理論整理、總結、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房地產行業(yè)投資風險的概念特點,借鑒其他房地產開發(fā)項目過程中運用的比較成功的風險識別、分析、評估與應對方法,對交通未來城投資建設全過程中的風險進行分析研究,并最終提出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

(1)交通未來城項目概況。交通未來城項目處于菏澤市開發(fā)區(qū)核心位置,西臨人民路,南臨長江路,東臨振興街,是一個集精品住宅、時尚公寓、高檔寫字樓等多種物業(yè)形態(tài)為一體的綜合性地產項目,致力于打造菏澤商住社區(qū)的新標桿。項目整體建成后將是一個集居住、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頂級城市綜合體。澤聯通建筑安裝有限公司承建。項目西鄰人民路,南鄰長江路,東臨振興路,占地48131㎡,總建筑面積182819㎡,綠化高于35%,由5棟高層住宅、1棟公寓和1棟寫字樓組成,十一個集精品住宅、時尚公寓、高檔寫字樓等多種物業(yè)形態(tài)為一體的綜合性地產項目,致力于打造“締造現在,引領未來”的菏澤商住社區(qū)新地標。周邊銀座商圈、開發(fā)區(qū)人民醫(yī)院,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成熟生活配套一應俱全;毗鄰區(qū)實驗小學、實驗中學、菏澤一中等名校,尊享一站式教育配套;距離火車站和新汽車站僅1公里之遙,5公里直通日東高速。

(2)交通未來城項目風險管理概況。交通未來城是菏澤市市委、市政府、開發(fā)區(qū)委、區(qū)政府確立的牡丹區(qū)東部核心商業(yè)圈中的重點示范項目,為了確保交通未來城房地產開發(fā)項目的成功,菏澤交通集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設立了項目部專門負責該項目的具體實施。在項目開發(fā)初期,開發(fā)部、行政部負責項目審批、土地交易、施工設計等工作;在施工期,工程部、行政部負責承建企業(yè)選擇、具體施工等工作,同時,銷售部門進行施工期間的前期銷售工作;銷售期,銷售部門負責預售、現房銷售等工作。在項目開發(fā)的全過程中,都需要全面的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和質量管理體系來保障其實施運行。

(1)項目的組織結構不合理。在項目組建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項目風險去在于開發(fā)全過程,而不局限與某個部門或某個開發(fā)階段。風險防控需要項目全員的參與,只有各個部門通過相互合作才能一定程度上把風險降到最低。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項目組織結構,就會帶來相應的溝通問題,從而會使項目風險管理工作難度增加。

(2)項目管理人員風險意識薄弱。交通未來城房地產項目開發(fā)過程中,風險的管理主要側重于工程施工建設階段,而在前期的施工設計、土地交易及銷售階段的預售、現房銷售環(huán)節(jié)存在的風險同樣不能忽視。項目管理的風險意識薄弱、風險管理技術方法簡單,都會給項目的順利實施帶來一系列潛在風險。

(3)項目風險管理人員水平不高。交通未來城項目團隊中,設在工程部下的風險管理組現有成員4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2人,有相關開發(fā)經驗的2人,35歲以上的2人,相比于其他項目團隊來說,風險管理團隊成員的綜合素質一般,整體的風險管理水平一般。項目風險的識別、分析、防控等工作對項目風險管理人員的素質存在很大關系,如果項目管理人員水平不高,同樣會給整個項目建設帶來一定的風險。

(4)項目風險管理經費投入不足。項目風險管理經費一般包括項目風險管理人員工資、培訓及其他費用,從交通未來城項目經費投入占比中可以看出,項目風險管理經費投入相對較少,項目對風險管理的經費支持較少。一般情況下,管理經費的投入支持是房地產項目風險管理順利實施的重要條件。

(5)項目的資產負債率。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率保持在50%左右較為合理,房地產開發(fā)項目由于投資比較大,維持在60%左右較為合理,如果超過80%以上,意味著房地產項目開發(fā)面臨著巨大風險。交通未來城項目前期投資比較大,資產負債率為69%,可以看出,該項目現階段資產負債率相對來說較高,面臨更大的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風險預防是在風險發(fā)生之前,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或避免各種風險因素造成的損失,也就是說,說要降低風險發(fā)生的概率來減少損失。

(1)建立與政府相關部門有效溝通機制。主動與菏澤市委、市政府、金融機構、建筑企業(yè)、監(jiān)理企業(yè)、稅收財務職能部門等政府部門保持有效溝通,建立健全有效溝通機制,最大限度爭取其支持,為交通未來城房地產開發(fā)項目提供一個良好的開發(fā)環(huán)境,從而在項目進程中會無形較少一系列風險因素,保證項目的順利開展。

(2)加強政策分析,有效規(guī)避政策風險。密切關注菏澤市當地政府部門的政策的發(fā)布及變化,要及時、適時根據政策的調整變化做出相應的變化,加強對其的關注與研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政策風險的產生對項目建設產生的影響,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規(guī)避政策風險。

(3)加強項目的質量監(jiān)督與管理。一般情況下,質量管理以事前控制、合同管理為主。一要委托具備相應監(jiān)理資質的專業(yè)公司對交通未來城房地產開發(fā)項目進行全程監(jiān)督;二要加強對承包商及分包商的專業(yè)能力、資質的嚴格審查;三要建立健全質量監(jiān)督管理體制;四要對相關人員進行質量培訓,提高質量管理的專業(yè)水平;五要依靠先進的工藝技術及施工技術為質量提供保障。

(4)加強安全意識,嚴控安全事故風險。加強安全意識,以安全生產為首要任務,嚴格防止安全事故風險的發(fā)生。要做好事故風險的防控,一要進行全員的安全培訓,切實從思想上加強事故安全意識;二要制定嚴格的安全規(guī)章制度;三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監(jiān)督管理機制;四是側重人員安全事故的監(jiān)督;五要實時監(jiān)控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狀態(tài)和不安全行為;六要明確安全責任;七要全額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做好風險轉移。

(5)完善財務管理系統,避免財務風險。制定與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相適應的財務戰(zhàn)略,創(chuàng)建并完善財務管理系統,建立健全財務風險防控體系,來確保開發(fā)項目的財務安全。一要制定科學的財務戰(zhàn)略,引導項目財務風險管理;二要做好房地產項目開發(fā)的前期規(guī)劃與可行性研究分析,為財務管理提供決策依據;三要進一步拓展項目開發(fā)融資渠道,提供項目資金的流動性;四要建立健全項目預算控制體系,并做好相應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科學合理評價。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五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各級政府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來約束和規(guī)范各級各類學校的亂收費問題,但教育亂收費卻始終禁而不止。2003年,中央政府建立了由教育部和國務院糾正行業(yè)不正之風辦公室牽頭的部級聯席會議制度,加大了對教育亂收費的治理力度。但教育亂收費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且連續(xù)幾年高居價格違法舉報之首。2007年初,國務委員陳至立指出,當前規(guī)范教育收費的任務仍然很重,一些地方和學校亂收費行為還時有發(fā)生。比如:公辦學校以改制為名亂收費;教輔材料過多過濫;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不規(guī)范;一些學校自行增加收費項目,提高或變相提高收費標準;一些地方和部門超越管理權限,違規(guī)出臺教育收費政策等。2008年4月初,在國務院糾正行業(yè)不正之風辦公室發(fā)布的《關于2008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中,再次要求深入治理教育亂收費,加強對學校收費的監(jiān)督。這說明教育亂收費已經成為一個教育頑疾,雖屢次下藥,卻收效甚微。那么,引起全社會普遍關注、教育行政部門三令五申禁止的教育亂收費始終禁而不止的根本原因何在?研究擬從成本——收益的視角進行分析。

一、教育亂收費的成本與收益。

按照成本——收益理論,成本是指為了獲得某種收益而必須付出的代價;收益則是通過投資或付出而獲得的利益與效用。當收益大于成本時,付出就是值得的。教育亂收費也存在著成本與收益。教育亂收費的成本是亂收費必須承擔的風險成本,而其收益則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教育亂收費現象之所以長期禁而不止,與其收益與成本的嚴重不對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教育亂收費的低成本性。

教育亂收費面臨的成本不是直接經濟成本,而是可能的風險與心理成本。從近年對教育亂收費查處的情況來看,這種風險成本不外乎被撤職、黨紀政紀處分、被勒令清退亂收費資金等類型。之所以稱之為可能的風險成本,是因為這種成本只是一種潛在成本,且潛在性變?yōu)楝F實性的概率很小,對于一般學校的亂收費行為不具有震懾力。這一點從亂收費的普遍性與受到查處的學校與人員數量的有限性即可見一斑。

近年來,教育亂收費一直居于各項價格舉報之首,2006年達27637件。對于教育亂收費的查處卻不盡如人意。2003年起,中央政府加大了對于教育亂收費的治理力度。據不完全統計,從2003-2005年,各地共派出檢查組5.6萬個,檢查各地學校87萬多所,查處違規(guī)收費案件1.9萬件,受到黨政紀處分5931人,其中撤銷校長794人。岡假定每所學校僅違規(guī)收費一件,那么,查處的違規(guī)收費案件僅相當于被檢查學校87萬所中的2.18%,受到黨政紀處分者如果分屬于5931所學校,則僅相當于所檢查學校的0.68%,而撤銷的校長僅占被檢查學校的0.09%。再從國家發(fā)改委公布的數據來看,2006年。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取得明顯的階段性成果。據統計,各地共派出1.9萬個檢查組,對全國25萬余所學校進行了檢查,查出教育亂收費資金5.72億元,清退教育亂收費資金3.49億元,3510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被檢查的25萬所學校中,僅有3510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假如一所學校查處一人,其查處率僅為1.40%,換句話說,亂收費的風險僅占被檢查學校的1.40%;如果把全國所有學校都納入其中,那么,亂收費被查處的風險概率會小之又小。如此小的風險成本,無法給亂收費學校以強大的外部壓力,很難對其亂收費行為產生有效的抑制力;而規(guī)章制度的執(zhí)行不力,也無法對一些學校的亂收費行為形成有效的內在約束力,結果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教育亂收費的禁而不止。

(二)教育亂收費的高收益性。

與極低的風險成本相比,亂收費卻可以使學校、教師獲得較高的經濟利益。以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為例,在將初中部民辦化為“知達實驗學?!币院螅瑹o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從中獲得了極大利益。據一位知情教師說:“知達”早年實行梯級收費,根據考生成績優(yōu)劣,每個學生3年最低收1.5萬元,高至3萬元,有些甚至被索要8萬至10萬元。近幾年,學校實行統一標價,每生交費兩萬元。所辦班數,近年來一直維持在12個;每班人數,多數接近或超過60人。以此推算,幾年來,“知達”的收費達到上億元。其支出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筆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一筆用于教師的外出進修、學習以及招待檢查部門和迎來送往。但相當一部分——數千萬元——一是發(fā)放月獎金和代課、補課的費,除工資外,任課教師憑此兩項可額外領到三四千元;二是發(fā)放年終獎:退休教師象征性領取千八百元,普通教職工3000元,相當一部分教師分到幾萬元,甚至接近10萬元;三是游山玩水,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每年讓骨干教師去“放松”,2007年夏天,有些足跡遠至港、澳、臺。由此可見,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是學校亂收費的助推器。

二、教育亂收費低風險的內在原因分析。

教育亂收費的低風險性一方面與監(jiān)管部門的查處不力有關,同時也與其自身的特點有關。

(一)教育亂收費的群體性。

教育亂收費屬于行業(yè)性亂收費,具有集體陸與群體性特點和廣泛的社會與行業(yè)基礎。在重點中小學,亂收費現象普遍存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一些學校頂風亂收費,大多數學校則是隨大流,亦步亦趨,緊緊追隨同類同等學校的腳步,結果,普遍的從眾心理與從眾行為進一步泛化了教育亂收費現象,也強化了整個行業(yè)的負面公眾形象,學校不再是圣潔之地,教師的形象也不再高尚,毆打教師的事件時有發(fā)生。

(二)教育亂收費的隱蔽性。

當前對于亂收費的查處數量非常有限,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其較大的隱蔽性。很多學校在收費時,只收費不開票,學生在交費后得不到任何形式的憑證,學校以機構“信譽”保證交費學生在該校上學的學位或參與某種活動的資格,學生家長誠惶誠恐、戰(zhàn)戰(zhàn)兢兢接受學校的做法。最終,雖有亂收費之實或價格違法舉報,結果卻查無實據,不了了之。收費不開票成為各個學校應對亂收費檢查并從根本上化解風險的重要法寶,這就在無形中大大增加了查處難度,亂收費現象也變得以肆意橫行。另有一些學校則通過將亂收費合法化逃避查處風險,其主要做法是將強制性的教育亂收費轉化為學生家長的自愿陸捐款,通過改變亂收費的性質使其變得更加隱蔽。

(三)教育亂收費的可融通性。

所謂利益共享,是指亂收費不僅使學??梢詮闹械靡妫瑫r也使得地方政府與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可以從中獲益。這就使得幾個獲利主體之間形成了一種利益聯盟關系,對于學校的亂收費行為,上級主管部門往往會表示默認或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得過且過,其結果必然會縱容學校的亂收費行為。2006年3月中央紀委駐教育部紀檢組組長田淑蘭在“教育亂收費”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六成違規(guī)收費由政府引起”。國家審計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03年10月至2004年1月,在對17個省(市、區(qū))50個縣(市、區(qū))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基礎教育經費投入及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審計調查時發(fā)現:有45個縣違規(guī)教育收費4.13億元,其中43個縣地方政府及財政、稅務、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小學校擠占、挪用、滯留教育資金4.45億元,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克扣教育經費的總額,比教育違規(guī)收費的總額還要多。地方政府部門的違規(guī)行政必然導致學校的亂收費,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監(jiān)管部門對于亂收費的默認與“遷就”,自然成為亂收費得力且持久的外在動力。

(五)教育亂收費的政策誘致性。

這種誘致性主要體現在學校及其政策上雙軌制的影響。教育亂收費,不僅有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之分,更有公辦學校與以體制創(chuàng)新名義存在的轉制學校之分,不同學校,收費政策與標準不同。以1999年率先在全省4萬多所中小學中實行初中部轉制的山西大學附屬中學知達實驗學校為例,其在原有師資隊伍、教學設施不變的情況下,開始收取高額學費,初中3年學費達幾萬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此的`是,其東相距約1000米的太原市第五十一中學、其西不足500米的三十八中、其北約2000米的二十七中等公辦學校,都免收學費,只收取書本費和雜費,每學年一兩百元。辦學體制的變化導致收費政策的變化,不同學校不同對待,從而人為制造并擴大了學校之間的收費差別和福利待遇差別,導致了一些學校領導與一般教師心理上的不平衡,也成為推動學校轉制和高收費亂收費的內在經濟動力。雖然自2006年起,各級政府部門全面停止了審批新的改制學校,清理改制學校也取得重要進展,但是,學校改制及在改制名義下實行的高收費亂收費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帶來的負面影響卻很難在短期內消失。

(六)教育亂收費風險的自我化解性。

在亂收費的同時,許多學校還通過各種方式來實現教育亂收費風險的自我化解。一是鉆政策的空子。即利用中央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與地方政府收費政策的不一致、或者政府收費政策前后的不一致亂收費。二是不認真落實業(yè)已建立起來的收費聽證制度、公示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等規(guī)章制度,在很多學校,這些制度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沒有落實在實際辦學活動中,對于學校的亂收費行為自然也起不到公眾監(jiān)督與阻隔作用。三是利用廣泛的人脈關系與社會資本。重點中小學往往聚集了不少權力者的子女,在關鍵時刻學??倳Х桨儆嬂眠@些可資利用的家長資源盡可能化解其面臨的危機。由于重點中小學學生家長背景的特殊性和權力的集中性,在應對地方性教育亂收費的檢查中,學校往往會得到滿意的結果,從而實現權力者得益、學校得益的雙贏結果。

總之,由于教育亂收費的特點及學校自身對于亂收費風險的化解,使得亂收費的風險成本大大降低;而與此同時,教育亂收費的預期收益則大大提高,對于學校來說,其誘惑力便也大大加強。因此,要從根本上治理教育亂收費,必須加大亂收費者的風險成本。

三、教育亂收費的治理對策。

(一)保證政策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這種一致性和連貫性不僅體現在上下級政府之間的政策要一致、連貫,同一級政府前后的政策也必須一致和連貫。長期以來,在教育亂收費的治理方面,各級政府政策的不一致是導致一些亂收費冠冕堂皇、有恃無恐的政策根源。為了防止一些學校鉆政策的空子,2008年4月初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的國務院糾正行業(yè)不正之風辦公室發(fā)布的《關于2008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中,明確要求地方自行制定的與國家教育收費政策不符的文件規(guī)定一律廢止,以消除政策之間的摩擦,為提高政策的執(zhí)行力掃清障礙。

(二)提高教育亂收費的風險成本。

要從根本上治理教育亂收費,就要提高其收費的風險成本,并且要提高到有足夠震懾力的程度,使學校不敢輕易亂收費。這就要求對于亂收費一定要嚴加查處,真正地發(fā)現一起,查處一起,并追究學校校長與主要領導的相關責任。對于社會上舉報的亂收費行為,必須嚴加追查,在發(fā)揮專門監(jiān)管機構責任的同時,充分利用家長及媒體的作用,在全社會營造一個全民監(jiān)督的良好氛圍,加強對于重點中小學收費的審計、監(jiān)督與懲處,提高其亂收費的風險,抑制其亂收費的沖動?!笆蝗f”期間,政府準備采取兩個“三管齊下”規(guī)范教育收費。其中之一是加大思想教育力度,構建“不愿為”的自律機制;加大制度建設力度,形成“不能為”的防范機制;加大監(jiān)督檢查和懲處力度,強化“不敢為”的懲治機制。如果兩個“三管齊下”能落到實處,將會大大影響學校亂收費的成本與收益,并達到有效治理亂收費的目的。

(三)消除學校與收費上的雙軌制。

雙軌制學校的存在是教育亂收費的一個重要原因。學校雙軌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普通中小學區(qū)分為重點與非重點;一是在辦學體制上分為公辦與民辦。不同學校,政策與待遇不同,但都對亂收費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于前者,可以通過加強薄弱學校建設的辦法,盡快縮小公辦中小學校之間的差距,從供給方面為所有學生提供大致相同的受教育條件和機會,消除擇校熱,從而消除亂收費的溫床。對于后者,不是消除公辦與民辦的區(qū)別,而是區(qū)分真民辦與假民辦,從根本上糾正公辦學校改制和名校辦民校的錯誤,使義務教育學?;貧w到政府辦學的軌道上,實行統一的收費與免費政策,不給亂收費留下任何活動空間。

(四)斬斷亂收費的利益鏈,杜絕政府部門的懲罰性經濟行為。

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于教育經費的截流、擠占、挪用及對于教育亂收費的鼓勵與分成,使學校與主管部門在事實上形成了利益聯盟,這在相當大程度上加大了治理教育亂收費的難度。所以,要使治理亂收費取得成效,必須斬斷這種利益聯盟關系,政府真正擔負起投資與監(jiān)管責任,治理學校亂收費才有底氣,才能硬氣。所謂政府的懲罰性經濟行為,是指政府為了禁止教育亂收費而采取的經濟懲罰行為,如稅務部門對于教育亂收費進行征稅的企圖等。對于教育亂收費征稅雖然有可能抑制學校亂收費的沖動,但更有可能使學校的亂收費行為合法化,如此以來,教育亂收費不僅得不到治理,反而有可能適得其反,導致亂收費的進一步加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六

案例分析。

題目:美國國際集團破產危機案例分析編號:39姓名:高楠楠成績:

美國國際集團破產危機。

引言。

美國次貸危機猶如一根導火索,引發(fā)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同時也給國際保險業(yè)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全球保險巨頭——美國國際集團(簡稱aig)正是深陷次貸危機而出現巨額資金缺口,走到破產邊緣,最終被美國政府變相接管。

一、案情回顧。

在07年至08年將近一年的時間里,aig在信用違約掉期上遭受的損失不斷加重,2007年第四季度開始aig連續(xù)五個季度巨額虧損:2007年第四季度凈虧損52.9億美元,2008年四個季度虧損額分別為78億、53.6億、244.68億、617億,而2007年凈利潤僅62億。2008年8月6日,aig公布第二季財報,因房貸相關部位減記價值及減損金額超過110億美元,凈損53.6億美元,該公司連續(xù)第三季出現虧損。截至08年6月底,aig信貸違約掉期業(yè)務累計虧損達250億美元,其他業(yè)務虧損累計達150億美元。9月12日,aig股價暴跌了31%,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公司向aig發(fā)出警告,稱由于該公司股價大幅下挫,債券息差上升,標普可能會將該公司信用評級下調一至三檔。為避免主要評級機構下調公司評級,aig便想方設法采取各種措施進行籌資。

時任aig首席執(zhí)行長的維爾倫斯坦德認為只要籌措到200億美元就能使公司避免災難發(fā)生。但13日早晨,卻發(fā)現它的證券借款業(yè)務也需要200億美元資金,所需資金數額已增至400億美元。此時,aig籌集到的資金只有從其下屬保險子公司抽取的200億美元。

13日,aig與kkr、s等私人資本運營公司進行了磋商。但考慮到他們所提方案附帶的某項選擇權可能使aig的控制權實際落入私人資本運營公司之手,s&co.為首的一群私人資本運營公司提出的注資方案。14日晚間,亞洲市場開盤,aig資產價值處于更大的壓力,該公司需要逾600億美元的資金注入。維爾倫斯坦德決定另辟蹊徑,轉向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尋求400億美元貸款資金援助。

達到200億至250億美元,公司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

9月16日,aig做了最后的一搏,即用盡自己的循環(huán)信貸額度。但是大多數銀行都拒絕了aig的貸款申請,他們表示在aig債券評級遭到下調的情況下不會為其提供貸款。同時,aig股價再跌31%,在連續(xù)三個交易日中跌幅達79%。

該天下午4點,政府將拯救方案交給aig管理層。經過長達3個小時的痛苦權衡,aig董事會接受了政府提出的苛刻條件。美國政府仿照接管“兩房”模式接管了該集團。但美聯儲的“援助”并沒有緩解保險市場愈發(fā)恐慌的局面。不只是在中國香港,在中國臺北、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qū),美國友邦的分支機構都出現了客戶退保潮。退保潮出現使得aig雪上加霜,危機再次升級。10月8日,美聯邦政府由于擔心這家保險巨頭可能再度出現現金短缺,決定對aig再增378億美元的援助,這比當初承諾向該公司提供的資金數額高出近50%。

二、原因分析。

(一)外部環(huán)境分析。

1.連鎖反應之禍。美國金融機構猶如一個倒置的金字塔,底層是和物質產業(yè)與實際消費相關的接口,如工商企業(yè)貸款、房貸、消費貸款等,以此為基礎構造出金融衍生產品的大廈。美國金融機構發(fā)放的實物類貸款不到20萬億美元,但衍生金融產品的規(guī)模卻達到了400萬億美元。隨著底層垮臺,上面龐大的衍生金融產品大廈也隨之倒垮。因為購買次級債衍生品的投資者遍布全球,危機便能夠通過資金鏈條傳導給各國的基金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機構投資者,造成了整個信用市場危機和投資者恐慌,最終演變成為金融風暴。此外,金融市場脆弱,投資者信心不足,致使股票價格持續(xù)承壓下挫,使得aig本已虛弱的財務狀況更加惡化。2008年9月15日,雷曼宣告破產保護當天,aig的股價暴跌61%,跌至4.76,之前aig的股價曾達到72.65美元。如此以來,受抵押貸款投資不當相關的衍生品資產減記拖累,aig在信用違約掉期上遭受的損失不斷加重。金融風暴扼殺了aig公司9月25日公布業(yè)務復興方案的計劃。

2.信用評級下調推波助瀾。9月12日,aig股價暴跌了31%,標準普爾(standard&poor′s)發(fā)出調降評級警告,使得aig的籌資行動變得更加困難。緊接著美國穆迪投資服務、標準普爾和惠譽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于9月15日分別將aig的信用級別下調至少兩個等級。信用評級下調在助推融資成本升高的同時,200億至250億美元,導致aig財務狀況急劇惡化。也正是因為信用評級的下調,致使aig在試圖利用信貸循環(huán)額度作最后一搏時,遭到了銀行的拒絕。

(二)企業(yè)內部分析。

1.資產管理不慎,資金運用不當。aig的風險不是由保險主業(yè)產生,而是源于衍生金融產品。美國國際集團金融產品公司倫敦子公司早期以衍生金融業(yè)務利率互換為主,由于aig從事的傳統保險業(yè)務一直都是中等的成長型業(yè)務,公司為追求成長性,為大量的金融產品提供保險,包括風險極高的cdo和次級債產品。aig從90年代后期開始大量介人為擔保債務權證cdo提供擔保的cds業(yè)務。2005營業(yè)收人在aig所占比率由4.2%上升到17.5%。其中,由于泡沫經濟時期抵押債券實現的高額利潤遠高于房屋保險業(yè)務、人壽保險業(yè)務以及汽車保險業(yè)務,aig僅對該債券的擔保金額就高達4000億美元。正是受抵押貸款投資不當相關的衍生品資產減記拖累,aig在信用違約掉期上遭受的損失不斷加重。其旗下一家出售信用違約掉期(cds)的子公司,在過去三個季度累計虧損180億美元,致使aig不得不追加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抵押品,導致公司財務吃緊。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品雖可帶來一定的資產損失及借貸困難,但這對于資產上千億的aig來說,影響是極其有限的。但正是由于公司缺乏足夠的流動性資金,帶來額外信貸成本,使公司最終陷入財務困境。

廉·恩道爾比喻成已啟動的定時炸彈。但大家都覺得自己夠聰明,不會拿到最后一棒,因此就疏于防范cds存在的潛在隱患。引爆aig危機的金融產品部門(aigfp)成立于1987年,在其為aig持續(xù)獲取豐厚利潤的背景下,集團管理層逐漸放松了監(jiān)督。而aigfp經營表現出很強的投機性,片面追求利潤,忽視風險控制,完全不顧來自多方的風險預警。單純利潤導向下的內控機制失效,使經營風險迅速累積。aig公司也正是因為心存僥幸和疏于對cds風險的防范,當2006年cds成本大幅上升、2007年次級債**出現兆頭時,aig沒有對cds做出嚴肅的處理,為后來公司陷入危機埋下了禍根。

三、啟示。

1.堅持風險管理為本的保險發(fā)展方向。向全社會提供綜合的風險保障是保險的立業(yè)之本,這也是保險業(yè)區(qū)別于其他金融行業(yè)的重要特征。只有不斷挖掘和提升保險產品的獨特價值,保險業(yè)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行業(yè)的自身優(yōu)勢。隨著我國保險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壯大,保險市場的競爭將日趨激烈。市場細分、產品和業(yè)務創(chuàng)新成為保險公司提高綜合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同時應認識到,在保險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中,必須始終圍繞風險管理這一主線,在努力發(fā)掘和滿足客戶的風險管理需求方面做足文章,切實發(fā)揮保險產品在承擔和轉移風險方面的優(yōu)勢。保險行業(yè)投資渠道放開要注重風險控制。案例中的aig投資領域廣泛,包括房產抵押貸款、金融租賃、衍生品以及融資融券業(yè)務等。放開投資渠道雖然有利于提高投資收益,如金融租賃利潤豐厚,但是同時投資風險也相應提高。保險行業(yè)須在強調風險控制的前提下放開投資渠道。

著保險資金投資渠道日益多元化,房地產、股權等投資領域的逐步放開,應加強對資產風險的監(jiān)管。同時,探索對金融機構杠桿率的監(jiān)管,通過設置合理上限,防范高杠桿經營帶來的風險。

3.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司內部風險監(jiān)管體系。保險機構內部控制是政府保險監(jiān)管的基礎。目前我國保險機構內部控制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個別保險機構的內部管理和控制還很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內部監(jiān)督和制約。對此我們要借鑒國際經驗按照《保險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指導原則》的要求,不斷強化各項內部管理機制、基礎管理制度和內部監(jiān)督體系,特別是要加強對保險資金運用的管理,嚴格分離資金運用業(yè)務與保險業(yè)務,建立獨立有效的投資決策機制、投資風險評估機制和投資行為監(jiān)督機制,切實防范和化解保險風險。充分發(fā)揮保險經紀人的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保險經紀人是隨著保險市場的發(fā)展而產生的,是保險市場精細分工的結果。保險經紀人不僅能為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還能夠站在客戶的立場為其全面識別、評估和管理風險,幫助客戶以最合理的成本獲得最大的風險保障。特別是在一些高風險、高技術的風險管理項目中,保險經紀人除了協助客戶通過保險轉移風險外,還可以提供風險自留、風險回避、風險控制等全方位的風險管理服務。這就決定了保險經紀人在風險管理和保險服務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架起了保險公司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的橋梁。

4.另外,有必要培育真正對投資者負責的、能夠預警系統性風險的信用評級機構。信用評級機構的失職是次貸危機爆發(fā)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次貸衍生品的復雜設計,投資者只能依靠評級機構來衡量相關風險。但是評級機構的后知后覺及遲緩而猛烈的評級調整反而加劇了危機。實際上,評級機構的收入來源于投行,卻要求它們對投資者負責,本身就是制度的錯位。隨著無擔保公司債和各類金融衍生品的發(fā)展,信用評級機構在我國資本市場的地位將日益顯著,應建立對投資者負責的信用評級機構。

業(yè)務相匹配融合才能對內外部的風險做到更好的防范。透徹了解風險偏好,能夠有效溝通有關內部和外部的一切風險來源信息,是保險行業(yè)風險管理框架的一個關鍵因素,這包括管理提升和下降兩方面的風險。企業(yè)應該視之為捕捉機遇、防范風險和損失的方法。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七

老師:林宇。

專業(yè):財務管理。

姓名:朱光瑤。

學號:20090805030。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創(chuàng)新也以驚人的速度出現,隨之也給衍生金融工具風險控制與監(jiān)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比如,在新加坡掛牌上市的中國航空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即中航油)因為從事石油衍生品交易,導致了5.5億美元的巨額虧損,在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消息傳出后,該事件很快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一時間,金融衍生工具成為“罪魁禍首”。在1995年2月,我們都知道的英國巴林銀行因投機于日經指數期貨交易而失敗,造成9億美元的巨額虧損,使四百多年的基業(yè)頃刻間灰飛煙滅。一時間,金融衍生工具似乎成為了危機和災難的代名詞。但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到它的一面。現在就從風險角度來分析它。

1.市場風險指市場價格變動造成虧損的風險。這里的市場格變動包括利率、匯率、股票、債券行情變動等。管理市場風險,要的是要及時、準確地評估市場價值,隨后計算總敞口額度,嚴格交易程序,模擬在市場崩潰或流動性引發(fā)價格劇烈震蕩情況下交易者的承受能力,即所謂“壓力測試”。

2.信用風險即交易合約的對方無力履行義務的風險。與市場風險一樣,控制信用風險也是要測定和估算衍生商品的敞口頭寸,并使敞口頭寸與所確定的交易對方的信用額度相匹配,然后可以像傳統信貸業(yè)務一樣,控制和減少風險。

3.流動性風險是指由于缺乏合約對手而無法在市場上找到出貨或平倉機會的風險。一是市場業(yè)務量不足或無法獲得市場價格而造成的市場價格風險;二是由于用戶流動資金不足出現合約到期時無法履行支付義務或無法在市場上出現逆勢時按要求追回保證金而造成的資金流動風險。對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利用多元化投資組合來實現降低風險。

4.操作風險即人為因素或交易、清算系統故障而造成失誤蒙受虧損的風險,它們本質上均屬于管理問題。因此重點應放在提高管理人員和業(yè)務操作人員素質,提高計算機處理系統的效率,并在內部管理上實行職責分開,以確保風險處在可控制及可承受的范圍。

5.法律風險指因合約在法律上的缺陷或無法履行導致損失的風險。在管理中,首先應保證一批熟悉衍生金融工具的專家參與交易法規(guī)的制定。另外,應盡量改善內部風險管理,增強交易透明度和披露要求,強化安全的結算制度以控制法律風險。

性,如有關會計處理方法、衍生產品真實質量等重要信息通常未能在合約中得到充分披露,而合約雙方在合約執(zhí)行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性也極易引發(fā)信用風險。

2.從宏觀層面上看,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產生的原因之一在于制度根源,即金融體系的固有缺陷和金融衍生市場不完全有效在現實中則往往表現為國內金融機構的投機失敗和國際游資的肆意炒作引發(fā)。這些都會加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信息的不對稱性,扭曲資本價格。風險產生的原因之二是實體經濟金融虛擬化。金融體系中的儲蓄并非全部轉化為投資,而是一部分進入實體部門,轉化為實物投資,另一部分滯留在金融體系中,成為虛擬資本,并沒有實物資本與之相對應。虛擬資本在追求價值增值運動過程中有脫離實體部門的趨勢,在特定的條件下會走向泡沫經濟。而衍生金融工具正是金融虛擬性最強的虛擬資本。

3.從微觀層面上看,風險的產生主要與企業(yè)管理層的風險偏好,以及企業(yè)的內部控制制度尤其是與企業(yè)的風險管理機制是否健全和是否得到有效執(zhí)行有關。管理層的風險偏好對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風險愛好型管理層對于投機業(yè)務則躍躍欲試,很容易形成賭博心態(tài),從而給企業(yè)帶來巨大的風險。

針對上述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大量風險和突發(fā)事件沖擊,按照巴塞爾委員會對金融衍生風險的劃分和標準,各國都著手研究對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監(jiān)管措施并根據各自的經濟金融體系特點訂出了適合自身的不同的監(jiān)管原則,以確保市場的有效性,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防止金融衍生品市場系統性風險的發(fā)生,維護國家安全和經濟發(fā)展。為了控制風險,我們可以針對其不同類別的風險對衍生金融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

1.加強金融衍生工具風險的監(jiān)管。第一,從制度方面進行監(jiān)管。通過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場監(jiān)管制度來促進金融市場的有效運作。對于利率類衍生工具來說,由于我國銀行商業(yè)化的轉變進展緩慢,利率管制還直接控制著利率水平,資金價格無法隨市場供求變化而上下波動。所以,要發(fā)展利率類衍生品市場必須先形成一個全國統一的市場化的利率。但利率市場化是以銀行充分商業(yè)化為前提的,而銀行的商業(yè)化又涉及到國有企業(yè)的巨額呆賬、壞賬和以后的資金來源問題。因此,利率的市場化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要等國家企業(yè)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徹底分清,銀行和企業(yè)的關系得以理順后才有可能實現。第二,通過外部力量進行監(jiān)管。金融衍生品的風險防范不僅需要在金融企業(yè)內進行風險控制,而且還須要管理機構進行外部監(jiān)管,以防風險擴大,釀成金融**,甚至產生金融體系風險,但衍生工具自身的許多特性導致監(jiān)管面臨許多困難。第三,建立合理的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預警體系。通過對金融衍生工具所面臨的風險進行分類,并對各類風險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程度進一步分類,并賦予相應的權重和衡量指標,同時對不同階段的風險指標進行風險級別的界定,最后根據風險的級別和風險的權重事先制定相應的規(guī)避風險或者減小風險的措施和方案。

2.對市場風險的管理。它是指對超過交易主體所能承受的風險總規(guī)模的市場風險部分,采取對沖措施或頭寸重組的方法實行“自我保護”,采取任何可能的措施將市場風險轉移給市場上的風險愛好者。

3.對信用風險的管理。機構應對市場上交易的所有品種按不同的順序進行評估,控制風險。市場主體可以采用凈額結算主協議和各種信用加強措施,以減少交易雙方的信用風險。凈額結算協議,指在實際交易中,機構通過雙邊或多邊的支付凈額結算的方法來降低信用風險。各種信用加強措施如交易雙方通過提供擔保的方式提升自己履約的信用度、在合約條款中加入一些條件來降低信用風險等。

4.對于流動性風險的管理。最主要的是控制參與流動性較低的產品的交易量,對這類產品,需要使用能夠長期占用的資金。管理資金流動性風險,主要是對資金流動缺口實行額度控制,從而保證資金流入與流出的平衡。

5.對于操作風險的管理。操作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比其他風險更為嚴重,是最主要的風險之一。但它往往被機構所忽視,巴林事件就是很好的一例。完全避免操作風險是不可能的。對于操作風險管理的重點在于事前防范和事中監(jiān)管。必須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具體來說要培養(yǎng)和配備既精通衍生品交易,又具備準確迅速的業(yè)務處理能力的人才,還要配備相應的系統。

6.對于法律風險的管理。為了防范法律風險,交易方首先要確保其交易對手具有足夠的權利從事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動,并確保對手有足夠的法律依據履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并履行金融衍生品合約義務;其次,在合約條款中,明確規(guī)定交易對手的抵押品或保證金用于彌補交易方的損失,并清楚列明交易對手違約時應支付的罰金。中航油因為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投機操作不當,導致巨額虧損,主要是對風險管理的處理不當,特別是在市場風險管理方面。金融衍生交易實際上是利用交易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對沖式操作。所以,任何有經驗的機構都會通過對沖交易,盡可能地規(guī)避風險。很不幸的是,在中航油的金融衍生交易中,恰恰忘記了風險的規(guī)避,在賣出看漲期權之后,沒有預見到可能由此帶來的巨額損失,進行對沖操作,將風險降低,而是在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坐等購買人行使自己的權利,而這樣一來,中航油不僅僅損失了保證金,而且必須為購買人行使權利支付價款。這是其造成巨額虧損的重要原因。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融衍生工具非但不是風險的萬惡之源,恰恰是風險管理的必備工具。有關政府部門及國內企業(yè)不可因噎廢食,僅僅因為一些事件就放慢或停滯國內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建設步伐。相反,國內的大型企業(yè)更應該積極介入國際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借助不同的金融工具,有效控制自身的經營風險。當然,加強對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和學習,加強企業(yè)內部對操盤手和交易員的風險控制,是介入國際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前提條件。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八

證券投資是一種風險性投資。一般而言,風險是指對投資者預期收益的背離,或者說是證券收益的不確定性。證券投資的風險是指證券預期收益變動的可能性及變動幅度。與證券投資相關的所有風險被稱為“總風險”,總風險可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

2、證券投資收益有哪些?證券投資收益包括:

(1)股票收益,股票投資的收益是指投資者從購入股票開始到出售股票為止整個持有期間的收入,它由股息收入、資本損益和公積金轉增收益組成。(2)債券收益,債券的投資收益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債券的利息收益。二是資本損益。三是再投資收益。

證券投資風險與收益的基本關系是:收益與風險相對應。也就是說,風險較大的'證券,其要求的收益率相對較高;反之,收益率較低的投資對象,風險相對較小。但是,絕不能因為收益與風險有著這樣的基本關系,就盲目地認為風險越大,收益就一定越高。收益與風險相對應的原理只是揭示收益與風險的這種內在本質關系:收益與風險共生共存,承擔風險是獲取收益的前提;收益是風險的成本和報酬。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九

內容提要:3月,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一號提案”――《關于盡快發(fā)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yè)的提案》受到我國高層決策機構的高度重視。稅收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杠桿,對風險投資的進步與發(fā)展可以發(fā)揮其獨到的作用,這早已為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實踐所證明。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陸續(xù)制定了一系列促進風險投資發(fā)展的稅收法規(guī),對促進風險投資事業(yè)的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我國現階段風險投資快速發(fā)展的現實要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借鑒國外經驗,針對現行稅法在促進風險投資進步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風險投資稅收法律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economy)將取代產業(yè)經濟成為21世紀世界經濟發(fā)展的主旋律。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與使用上的經濟,是一種信息化、網絡化、創(chuàng)新型、智力支撐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經濟形態(tài)。從本質上講,知識經濟是以現代高新技術為基礎的知識密集型經濟,在知識經濟社會中,高新技術產業(yè)不僅是未來經濟發(fā)展的發(fā)動機和增長源,而且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生力軍和主要支柱。

風險投資指運用股權或準股權投資的方式,投資具有高速增長潛力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通過協助企業(yè)發(fā)展使其資產增值,在適當時機以上市交易或轉讓企業(yè)股權的方式回收投資并獲得高額資本收益。

同傳統投資相比,風險投資有如下基本特點:

1.該項投資特定于企業(yè)高新技術產品或以高新技術產品為基礎的'新建企業(yè);

2.投資者與所投資的企業(yè)共擔風險、共享利益;

4.風險投資同時投資多個項目,以某些項目的高額回報補償另一些失敗項目的虧損。

稅收這種集經濟手段和法律于一身的屬性,使它對風險投資有著其它經濟手段無法比擬的效果。從表現形式上看,稅收是一種經濟活動。稅收的征收與否、起征點的高低、納稅環(huán)節(jié)的多少、稅率的高低等,直接與納稅主體的納稅義務的有無與多少緊密相關。從其實質而論,稅收是一種法律行為。稅法使每個社會關系領域都清楚地了解自己受制于何種稅收法律關系的調整,應當承擔多大的納稅義務,以何種方法,在什么時間,通過怎樣的程序來履行自己的義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風險投資的投入將主要依靠各個市場主體,而各個市場主體投資的動因又取決于經濟利益的刺激和政府有關經濟政策包括稅收政策的誘導。通過稅法對風險投資規(guī)定優(yōu)惠條款,就可使投資者盡可能地降低投資成本與風險,創(chuàng)造較多的風險投資效益,風險投資的積極性便得到保護和調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分配以多種方式與價格機制相互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或決定著社會的投資方向和規(guī)模,各市場主體在其它市場條件和環(huán)境相同的情況下開展競爭時,稅收負擔的輕重和稅收優(yōu)惠的多少自然成為影響其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若國家在稅法中賦予風險投資產業(yè)較輕的稅負或較多的優(yōu)惠,風險投資產業(yè)便會形成快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因為當有關促進高科技產業(yè)發(fā)展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付諸實施后,各市場主體便進行經濟利益的權衡,在可預見的巨大經濟利益驅動下,必然會有相當一部分市場主體顯示出投資于風險投資產業(yè)的強烈欲望,最終大量的社會資本將會向風險投資產業(yè)轉移。而風險投資產業(yè)的發(fā)展必然會促進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隨著以資金密集、知識密集、技術密集和高附加值、高回報率為主要特征的高科技產業(yè)的蓬勃興起和不斷壯大,一大批配套產業(yè)、輔助產業(yè)或相關的新興產業(yè)便會相繼問世。這一局面的形成不但為國家稅收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稅源,同時也為政府制定更優(yōu)惠的風險投資稅收政策奠定了物質基礎??梢姡愂照咛幱谕苿语L險投資及高科技發(fā)展的最前沿,其所產生的強烈“加速”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1][2][3][4]。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十

風險投資公司的種類有很多種,但是大部分公司通過風險投資基金來進行投資,這些基金一般以有限合伙制為組織形式。

c產業(yè)附屬投資公司。

這類投資公司往往是一些非金融性實業(yè)公司下屬的獨立風險投資機構,他們代表母公司的利益進行投資。這類投資人通常主要將資金投向一些特定的行業(yè)。和傳統風險投資一樣,產業(yè)附屬投資公司也同樣要對被投資企業(yè)遞交的投資建議書進行評估,深入企業(yè)作盡職調查并期待得到較高的回報。

這類投資人通常投資于非常年輕...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十一

一、項目簡單描述(目的、意義、內容、運作方式)。

d5媒體是以網吧電腦桌面、個人電腦桌面、手機為載體,以分眾、互動、娛樂為核心的新媒體。d5媒體的目的是非常有針對性的滿足用戶的需求,直接在電腦桌面上實現所需要的功能以及互動、娛樂的要求,從而改變用戶的習慣,讓d5媒體借助電腦和手機融進用戶的生活圈子。統計精準,客戶明晰,高度互動,品牌宣傳推廣銷售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也給廣告業(yè)主帶來新的革命。培養(yǎng)用戶的習慣,改變用戶的心智模式也是其它媒體與d5媒體無法對比的一個優(yōu)勢。

d5媒體前期將以網吧業(yè)務為主。目前全國共有網吧數量將近20萬家,電腦終端數量1000w以上,日均流量3000w左右。同時,網吧上網用戶人群年齡層次集中在18-25歲以上大學生群體。高素質,高消費能力和高可挖掘潛力是他們共有的特征,這一群體是也是目前快速消費品行業(yè),娛樂行業(yè),網游產業(yè)等最有針對性的消費群體。因此,d5媒體網吧業(yè)務將圍繞這個群體打造一個全新的分眾媒體平臺。

二.市場目標概述。

d5媒體計劃在一年內占領網吧電腦桌面媒體市場的30%以上。在全國同行業(yè)中占領領先的地位。網吧電腦桌面媒體的技術和內容都占有明顯的優(yōu)勢。個人電腦用戶已經開發(fā)完畢,并且開始推向市場。手機用戶在開始進行技術開發(fā)。三年內網吧電腦用戶占領全國50%的市場,個人電腦用戶占領全國40%的市場,手機用戶占領全國40%的市場。d5媒體的技術以及內容都基本完善,而成為分眾、互動、娛樂為核心的新媒體,改變了用戶的習慣,讓d5媒體成為用戶生活圈子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利潤來源簡析。

d5媒體作為一個平臺,具備的一個優(yōu)勢就是贏利模式明確,贏利方式多從而分散了風險。

廣告收入:d5媒體網吧用戶這塊廣告形式多,根據廣告的需求可以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滿足不同的需求。廣告收入一個電腦一個月可以帶來收入在10元到40元之間,根據各個區(qū)域的廣告價值以及開發(fā)經營情況。

網吧電子商務:網吧電子商務實現了網吧內和網吧之間的交易,每個電腦每個月能夠給d5媒體帶來的收入在3元到20元之間。

sp:和sp公司合作,每個電腦每個月帶來的利潤在2元之間。

因涉及到要和代理以及廣告公司進行分成,所以每個電腦每個月3元到10元的收入(根據經營情況確定)。

100萬臺網吧電腦的.收入就在300萬到1000萬之間每個月。

上述屬于網吧用戶的利潤來源。

個人電腦用戶的收入來源:

廣告收入,通過把針對目標客戶的廣告巧妙地融入各個版本中,從而帶來廣告收入。一個電腦一個月的廣告收入在2元左右。

會員收入:針對娛樂版本,教育版本等各種不同的版本,由d5媒體和會員提供內容并讓網民根據需求不同的收費項目(交友服務,教育咨詢,娛樂等)。

手機用戶收入:通過短信、鈴聲下栽、圖片下栽、手機游戲以及手機廣告等獲取收入。因手機用戶是網吧用戶和個人用戶的延伸。網絡和無線實現結合,所以內容的原創(chuàng)性和信息的海量性導致手機用戶的使用非常頻繁。另外手機結合網絡導致廣告的影響力大大增加,接觸面變寬。廣告收入也增多。

四.融資方案(資金籌措及投資方式)。

d5媒體計劃第一輪融資300萬美元,占公司30%的股份。

第二輪融資方案根據情況確定,在一年后開始進行。

三年后準備上市,融資方案待確定。

五.財務分析(預算及投資報酬)。

?收入預計:

網吧電腦用戶:半年后月毛收入可以達到200萬元以上。一年后月毛收入可以達到800萬元左右。第一年總收入在5000萬元左右。在三年后月毛收入在2000萬元左右。

個人電腦用戶:第一年無收入或者收入很少,第二年底月收入在2000萬元左右,第三年年底月收入在5000萬元左右。

手機用戶:第一年收入很少,第二年年底月收入在1000萬元左右,第三年年底月收入在3000萬元左右。

總收入:第一年:4000萬元,第二年:2億元第三年:6億元。

預算:

第一年,服務器費用300萬元,宣傳費用:200萬元,員工工資400萬元,場地費用以及辦公費用100萬元,渠道建設費用400萬元。

第二年:服務器費用3000萬元。宣傳費用2000萬元,員工工資1500萬元。場地以及辦公費用200萬元。

第三年:服務器費用:6000萬元。宣傳費用5000萬元。員工工資3000萬元。場地以及辦公費用1000萬元。

投資報酬回報率:

第一年:稅前純收入在2600萬元。

第二年:稅前純收入在1.4億元。

第三年:稅前純收入在4.5億元。

按it行業(yè)的12倍的市值計算,公司的市值在50億左右。

第二部分:市場和技術。

一、背景分析。

1、提出原因和環(huán)境背景:

d5媒體提出的原因是抓住媒體未來的趨勢。目前媒體資源的開發(fā)進一步加大,信息不。

是缺少,而是不容易找到合適自己的信息,從而誕生了google公司的神話,分眾傳媒也是抓住了一個核心的概念,就是分眾。把需要傳播的信息精確地傳播到所需要傳播的人。信息的爆炸導致了分眾成為媒體的發(fā)展趨勢。web2.0一夜之間迅速火了起來,myspace一下就沖到了全世界的全面,qq也成為時尚的代名詞,超級女聲也是一下就火了起來。用戶已經需要主動地去接受信息,創(chuàng)造信息,和信息產生互動?;又饾u成為用戶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娛樂化是一個趨勢,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娛樂的市場也就越大,娛樂本身的產業(yè)鏈條也越來越大,越拉越強。分眾傳媒抓住了分眾這個關鍵趨勢,但是互動性和娛樂性還遠遠不夠,對用戶的體驗考慮不到位。畢竟一個媒體的生存的首先應當考慮的是用戶的良好體驗,從而成為用戶的一個習慣。這樣才能長久發(fā)展下去。所以d5媒體把分眾、互動、娛樂定位為d5媒體的核心,根據核心價值觀經營d5媒體。

[1][2][3][4][5]下一頁。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十二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各級政府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來約束和規(guī)范各級各類學校的亂收費問題,但教育亂收費卻始終禁而不止。,中央政府建立了由教育部和國務院糾正行業(yè)不正之風辦公室牽頭的部級聯席會議制度,加大了對教育亂收費的治理力度。但教育亂收費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且連續(xù)幾年高居價格違法舉報之首。初,國務委員陳至立指出,當前規(guī)范教育收費的任務仍然很重,一些地方和學校亂收費行為還時有發(fā)生。比如:公辦學校以改制為名亂收費;教輔材料過多過濫;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不規(guī)范;一些學校自行增加收費項目,提高或變相提高收費標準;一些地方和部門超越管理權限,違規(guī)出臺教育收費政策等。4月初,在國務院糾正行業(yè)不正之風辦公室發(fā)布的《關于20糾風工作實施意見》中,再次要求深入治理教育亂收費,加強對學校收費的監(jiān)督。這說明教育亂收費已經成為一個教育頑疾,雖屢次下藥,卻收效甚微。那么,引起全社會普遍關注、教育行政部門三令五申禁止的教育亂收費始終禁而不止的根本原因何在?研究擬從成本——收益的視角進行分析。

一、教育亂收費的成本與收益。

按照成本——收益理論,成本是指為了獲得某種收益而必須付出的代價;收益則是通過投資或付出而獲得的利益與效用。當收益大于成本時,付出就是值得的。教育亂收費也存在著成本與收益。教育亂收費的成本是亂收費必須承擔的風險成本,而其收益則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教育亂收費現象之所以長期禁而不止,與其收益與成本的嚴重不對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教育亂收費的低成本性。

教育亂收費面臨的成本不是直接經濟成本,而是可能的風險與心理成本。從近年對教育亂收費查處的情況來看,這種風險成本不外乎被撤職、黨紀政紀處分、被勒令清退亂收費資金等類型。之所以稱之為可能的風險成本,是因為這種成本只是一種潛在成本,且潛在性變?yōu)楝F實性的概率很小,對于一般學校的亂收費行為不具有震懾力。這一點從亂收費的普遍性與受到查處的學校與人員數量的有限性即可見一斑。

近年來,教育亂收費一直居于各項價格舉報之首,達27637件。對于教育亂收費的查處卻不盡如人意。20起,中央政府加大了對于教育亂收費的治理力度。據不完全統計,從-,各地共派出檢查組5.6萬個,檢查各地學校87萬多所,查處違規(guī)收費案件1.9萬件,受到黨政紀處分5931人,其中撤銷校長794人。岡假定每所學校僅違規(guī)收費一件,那么,查處的違規(guī)收費案件僅相當于被檢查學校87萬所中的2.18%,受到黨政紀處分者如果分屬于5931所學校,則僅相當于所檢查學校的0.68%,而撤銷的校長僅占被檢查學校的0.09%。再從國家發(fā)改委公布的數據來看,20。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取得明顯的階段性成果。據統計,各地共派出1.9萬個檢查組,對全國25萬余所學校進行了檢查,查出教育亂收費資金5.72億元,清退教育亂收費資金3.49億元,3510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被檢查的25萬所學校中,僅有3510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假如一所學校查處一人,其查處率僅為1.40%,換句話說,亂收費的風險僅占被檢查學校的1.40%;如果把全國所有學校都納入其中,那么,亂收費被查處的風險概率會小之又小。如此小的風險成本,無法給亂收費學校以強大的外部壓力,很難對其亂收費行為產生有效的抑制力;而規(guī)章制度的執(zhí)行不力,也無法對一些學校的亂收費行為形成有效的內在約束力,結果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教育亂收費的禁而不止。

(二)教育亂收費的高收益性。

與極低的風險成本相比,亂收費卻可以使學校、教師獲得較高的經濟利益。以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為例,在將初中部民辦化為“知達實驗學?!币院螅瑹o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從中獲得了極大利益。據一位知情教師說:“知達”早年實行梯級收費,根據考生成績優(yōu)劣,每個學生3年最低收1.5萬元,高至3萬元,有些甚至被索要8萬至10萬元。近幾年,學校實行統一標價,每生交費兩萬元。所辦班數,近年來一直維持在12個;每班人數,多數接近或超過60人。以此推算,幾年來,“知達”的收費達到上億元。其支出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筆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一筆用于教師的外出進修、學習以及招待檢查部門和迎來送往。但相當一部分——數千萬元——一是發(fā)放月獎金和代課、補課的費,除工資外,任課教師憑此兩項可額外領到三四千元;二是發(fā)放年終獎:退休教師象征性領取千八百元,普通教職工3000元,相當一部分教師分到幾萬元,甚至接近10萬元;三是游山玩水,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每年讓骨干教師去“放松”,20夏天,有些足跡遠至港、澳、臺。由此可見,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是學校亂收費的助推器。

二、教育亂收費低風險的內在原因分析。

教育亂收費的低風險性一方面與監(jiān)管部門的查處不力有關,同時也與其自身的特點有關。

(一)教育亂收費的群體性。

教育亂收費屬于行業(yè)性亂收費,具有集體陸與群體性特點和廣泛的社會與行業(yè)基礎。在重點中小學,亂收費現象普遍存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一些學校頂風亂收費,大多數學校則是隨大流,亦步亦趨,緊緊追隨同類同等學校的腳步,結果,普遍的從眾心理與從眾行為進一步泛化了教育亂收費現象,也強化了整個行業(yè)的負面公眾形象,學校不再是圣潔之地,教師的形象也不再高尚,毆打教師的事件時有發(fā)生。

(二)教育亂收費的隱蔽性。

當前對于亂收費的查處數量非常有限,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其較大的隱蔽性。很多學校在收費時,只收費不開票,學生在交費后得不到任何形式的憑證,學校以機構“信譽”保證交費學生在該校上學的學位或參與某種活動的資格,學生家長誠惶誠恐、戰(zhàn)戰(zhàn)兢兢接受學校的做法。最終,雖有亂收費之實或價格違法舉報,結果卻查無實據,不了了之。收費不開票成為各個學校應對亂收費檢查并從根本上化解風險的重要法寶,這就在無形中大大增加了查處難度,亂收費現象也變得以肆意橫行。另有一些學校則通過將亂收費合法化逃避查處風險,其主要做法是將強制性的教育亂收費轉化為學生家長的自愿陸捐款,通過改變亂收費的性質使其變得更加隱蔽。

(三)教育亂收費的可融通性。

所謂利益共享,是指亂收費不僅使學校可以從中得益,同時也使得地方政府與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可以從中獲益。這就使得幾個獲利主體之間形成了一種利益聯盟關系,對于學校的亂收費行為,上級主管部門往往會表示默認或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得過且過,其結果必然會縱容學校的亂收費行為。年3月中央紀委駐教育部紀檢組組長田淑蘭在“教育亂收費”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六成違規(guī)收費由政府引起”。國家審計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03年10月至1月,在對17個省(市、區(qū))50個縣(市、區(qū))和2003年上半年基礎教育經費投入及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審計調查時發(fā)現:有45個縣違規(guī)教育收費4.13億元,其中43個縣地方政府及財政、稅務、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小學校擠占、挪用、滯留教育資金4.45億元,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克扣教育經費的總額,比教育違規(guī)收費的總額還要多。地方政府部門的違規(guī)行政必然導致學校的亂收費,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監(jiān)管部門對于亂收費的默認與“遷就”,自然成為亂收費得力且持久的外在動力。

(五)教育亂收費的政策誘致性。

這種誘致性主要體現在學校及其政策上雙軌制的影響。教育亂收費,不僅有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之分,更有公辦學校與以體制創(chuàng)新名義存在的轉制學校之分,不同學校,收費政策與標準不同。以率先在全省4萬多所中小學中實行初中部轉制的山西大學附屬中學知達實驗學校為例,其在原有師資隊伍、教學設施不變的情況下,開始收取高額學費,初中3年學費達幾萬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此的`是,其東相距約1000米的太原市第五十一中學、其西不足500米的三十八中、其北約米的二十七中等公辦學校,都免收學費,只收取書本費和雜費,每學年一兩百元。辦學體制的變化導致收費政策的變化,不同學校不同對待,從而人為制造并擴大了學校之間的收費差別和福利待遇差別,導致了一些學校領導與一般教師心理上的不平衡,也成為推動學校轉制和高收費亂收費的內在經濟動力。雖然自2006年起,各級政府部門全面停止了審批新的改制學校,清理改制學校也取得重要進展,但是,學校改制及在改制名義下實行的高收費亂收費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帶來的負面影響卻很難在短期內消失。

(六)教育亂收費風險的自我化解性。

在亂收費的同時,許多學校還通過各種方式來實現教育亂收費風險的自我化解。一是鉆政策的空子。即利用中央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與地方政府收費政策的不一致、或者政府收費政策前后的不一致亂收費。二是不認真落實業(yè)已建立起來的收費聽證制度、公示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等規(guī)章制度,在很多學校,這些制度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沒有落實在實際辦學活動中,對于學校的亂收費行為自然也起不到公眾監(jiān)督與阻隔作用。三是利用廣泛的人脈關系與社會資本。重點中小學往往聚集了不少權力者的子女,在關鍵時刻學??倳Х桨儆嬂眠@些可資利用的家長資源盡可能化解其面臨的危機。由于重點中小學學生家長背景的特殊性和權力的集中性,在應對地方性教育亂收費的檢查中,學校往往會得到滿意的結果,從而實現權力者得益、學校得益的雙贏結果。

總之,由于教育亂收費的特點及學校自身對于亂收費風險的化解,使得亂收費的風險成本大大降低;而與此同時,教育亂收費的預期收益則大大提高,對于學校來說,其誘惑力便也大大加強。因此,要從根本上治理教育亂收費,必須加大亂收費者的風險成本。

三、教育亂收費的治理對策。

(一)保證政策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這種一致性和連貫性不僅體現在上下級政府之間的政策要一致、連貫,同一級政府前后的政策也必須一致和連貫。長期以來,在教育亂收費的治理方面,各級政府政策的不一致是導致一些亂收費冠冕堂皇、有恃無恐的政策根源。為了防止一些學校鉆政策的空子,年4月初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的國務院糾正行業(yè)不正之風辦公室發(fā)布的《關于2008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中,明確要求地方自行制定的與國家教育收費政策不符的文件規(guī)定一律廢止,以消除政策之間的摩擦,為提高政策的執(zhí)行力掃清障礙。

(二)提高教育亂收費的風險成本。

要從根本上治理教育亂收費,就要提高其收費的風險成本,并且要提高到有足夠震懾力的程度,使學校不敢輕易亂收費。這就要求對于亂收費一定要嚴加查處,真正地發(fā)現一起,查處一起,并追究學校校長與主要領導的相關責任。對于社會上舉報的亂收費行為,必須嚴加追查,在發(fā)揮專門監(jiān)管機構責任的同時,充分利用家長及媒體的作用,在全社會營造一個全民監(jiān)督的良好氛圍,加強對于重點中小學收費的審計、監(jiān)督與懲處,提高其亂收費的風險,抑制其亂收費的沖動?!笆蝗f”期間,政府準備采取兩個“三管齊下”規(guī)范教育收費。其中之一是加大思想教育力度,構建“不愿為”的自律機制;加大制度建設力度,形成“不能為”的防范機制;加大監(jiān)督檢查和懲處力度,強化“不敢為”的懲治機制。如果兩個“三管齊下”能落到實處,將會大大影響學校亂收費的成本與收益,并達到有效治理亂收費的目的。

(三)消除學校與收費上的雙軌制。

雙軌制學校的存在是教育亂收費的一個重要原因。學校雙軌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普通中小學區(qū)分為重點與非重點;一是在辦學體制上分為公辦與民辦。不同學校,政策與待遇不同,但都對亂收費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于前者,可以通過加強薄弱學校建設的辦法,盡快縮小公辦中小學校之間的差距,從供給方面為所有學生提供大致相同的受教育條件和機會,消除擇校熱,從而消除亂收費的溫床。對于后者,不是消除公辦與民辦的區(qū)別,而是區(qū)分真民辦與假民辦,從根本上糾正公辦學校改制和名校辦民校的錯誤,使義務教育學?;貧w到政府辦學的軌道上,實行統一的收費與免費政策,不給亂收費留下任何活動空間。

(四)斬斷亂收費的利益鏈,杜絕政府部門的懲罰性經濟行為。

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于教育經費的截流、擠占、挪用及對于教育亂收費的鼓勵與分成,使學校與主管部門在事實上形成了利益聯盟,這在相當大程度上加大了治理教育亂收費的難度。所以,要使治理亂收費取得成效,必須斬斷這種利益聯盟關系,政府真正擔負起投資與監(jiān)管責任,治理學校亂收費才有底氣,才能硬氣。所謂政府的懲罰性經濟行為,是指政府為了禁止教育亂收費而采取的經濟懲罰行為,如稅務部門對于教育亂收費進行征稅的企圖等。對于教育亂收費征稅雖然有可能抑制學校亂收費的沖動,但更有可能使學校的亂收費行為合法化,如此以來,教育亂收費不僅得不到治理,反而有可能適得其反,導致亂收費的進一步加劇。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十三

在遭受上半年投資收益普遍縮水的打擊后,理財產品如何能再打動投資者驚恐的心?收起“高收益”的三字旗,趕緊換上“低風險”的標簽。這也許是目前最合時宜的招數。

這招果然受用。今年以來,對銀行理財產品低收益甚至負收益的討伐聲不斷,而年化收益率在5%~7%左右的信托貸款類產品卻以“低收益、低風險”為賣點在銀行理財產品中一枝獨秀。央行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理財產品銷售量達到9100億元,其中信托貸款類產品占比約在70%。據報道,7月各銀行發(fā)售的信貸與票據的理財產品繼續(xù)被投資者搶購一空,投資范圍涉及房地產、高速公路、基建項目等。由于需求太旺盛,銀行甚至以此作為福利產品,優(yōu)先供應前期購買理財產品形成虧損或“零收益”的客戶。

之前投資吃虧了,現在銀行提供優(yōu)惠機會來“彌補”你。這看上去很美??墒?,已經“吃了一塹”的投資者這次是否能“長上一智”?在收益與風險的蹺蹺板上玩得不亦樂乎的人,似乎也想當然地把“低收益”和“低風險”進行概念捆綁。

7月3日,三樁起訴安信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涉案金額達9000萬元的信托糾紛案在上海開庭。,在銀行的安排下,由1923名個人客戶組成的兩家公司,出資8000萬元與安信信托簽署《河南新陵公路項目貸款資金信托合同》。而河南新陵公路被曝竟是一個尚未獲批的違規(guī)項目,所宣稱即將連接的另一條公路更是子虛烏有。可憐的投資人自然血本無歸,而安信信托則以資金來源和去向皆由光大銀行太原分行所控制為由,表示無能為力。

在上面的案例中,信托貸款類產品絕對無法與“低風險”畫上等號。也許心懷僥幸心理的投資者要說了,這只是個案,并不是每個投資人都會不幸被忽悠。那么不妨以在信托貸款類產品中占據一半以上投資范圍的房地產為例來看一下,你被忽悠的風險有多大。

根據華寶信托信貸經理吳平的分析,最重要的.“風險點”是信托資金運用項目能否最終實現銷售。大家都知道,,房地產商的日子普遍都不好過。越來越多的開發(fā)商不得不尋找房地產信托途徑,以緩解日益艱難的融資困境。由此,房地產類產品成為證券投資類產品在弱市行情下的替代品,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據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今年房地產行業(yè)資金缺口將達7100億元。如果行業(yè)成交量不能保持和增強回暖趨勢,今年7-9月將會是開發(fā)商資金鏈最緊張的時候。然而,房地產信托產品的主要收益來源于房地產項目是否能順利產生預期現金流。目前,房地產商捉襟見肘的窘境著實讓人為其能否順利渡過難關捏把汗。

由于我國的房地產信托剛剛起步,各項相關政策、法規(guī)和機制以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尚在逐步完善之中,因此房地產信托產品仍難免存在缺陷和風險。專家建議:首先,要考慮流動性風險。目前中國信托機構的信托產品,在流動性方面與股票甚至存款相比都比較差。目前我國發(fā)行的房地產信托計劃多數以貸款性質運作,投資期限一般是1-3年甚至5年。雖然信托文件上規(guī)定投資可以轉讓,但信托產品的轉讓平臺還沒有建立。另外,在辦理過戶手續(xù)時信托公司還要向買賣雙方各收取合同金額的千分之一的手續(xù)費,所以,投資房地產信托產品最好是用一段時間內不急需的資金。其次,可從四方面關注信用風險。一看資金運用項目的投資情況,特別是項目在信托期限內的現金流量能否充分承擔銀行的還本付息額度;二看信托資金運用的信用提升手段,如質押物是否過硬和安全、擔保方信用級別和資金實力是否強、有無保險介入、專項賠償基金是否充足等;三看開發(fā)商和項目是否有一定背景和實力,是否能在項目一旦難以正常還本付息時可通過公司內部來消化;四看發(fā)售信托產品的公司是否有信譽度以及是否具備長期運作的經驗等。

在投資者熱捧信托貸款類理財產品的同時,監(jiān)管層也開始出手規(guī)范信托貸款類理財業(yè)務。今年5月,銀監(jiān)會下達通知,要求各商業(yè)銀行暫停融資性信托擔保業(yè)務,并禁止商業(yè)銀行在融資性理財產品中承諾收益率。目前信托貸款類理財業(yè)務有銀行擔保的和不擔保的兩種。銀行擔保使得風險集中在銀行系統,不擔保則相當于企業(yè)融資的信用風險直接轉嫁給了投資人。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十四

近期股市的低迷,新基金發(fā)行愈加困難。特別是股票基金,受到了市場的冷落。有的基金公司早已獲得新發(fā)基金批文,但還是不敢逆市場而動。有的公司則發(fā)行債券基金。

相對股票基金,債券基金的風險要低很多。目前正在發(fā)行的新基金中,有3只是債券基金,占半壁江山,還有6只債券基金已獲得批文。

從目前看,債券基金的發(fā)行情況要好于股票基金。8月22日結束募集的長城穩(wěn)健增利債券基金募集總額達到了12.89億元,顯示債券基金在弱市中受到散戶投資者的歡迎,投資者也正在不斷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

天相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債券型基金的個人投資者比例達48.15%,與底的25.16%相比增加了近一倍。同時,機構的持有比例則從74.84%下降到了51.85%。

注重資產配置。

“經過市場的起伏波動,投資者正趨于成熟?!碧┻_荷銀集利債券基金擬任經理沈毅說,“投資的關鍵之一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組合,合理調配高中低風險收益區(qū)間產品比例,才能在弱市中游刃有余?!?/p>

雖然在以偏股型基金為主體的國內基金市場里,以債券型基金為主的固定收益類基金僅占有很少的一部分,但卻是基金投資抗御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來債券型基金的擴容,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抗震避險的契機,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債券型基金納入了資產配置的組合。

沈毅表示,在投資偏股型基金的同時,搭配債券型基金,打造健康的投資組合,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規(guī)避市場風險,充分發(fā)揮資產配置的績效。

作為歷經熊牛市考驗的證券業(yè)資深人士,沈毅指出,資產配置中,高中低風險產品的配置比例并沒有絕對的定數,關鍵還是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及財務目標,來量體裁衣,均衡搭配。不管怎樣,債券基金都是資產組合中必不可少的配置。

債券基金抗跌。

從債券基金的市場表現看,沈毅的說法有一定道理。在今年市場走勢出現較大不確定性的時候,主要投資于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債券基金已展現出低風險產品的穩(wěn)健特征,面對市場跌跌不休,表現出明顯的抗跌性。

晨星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22日,所有開放式基金近3個月回報的前10排名,均被債券型基金占據其位。其中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債券型基金表現出色,占據了8個位置。從二季度數據來看,凈值增長率排列靠前的基金也主要是債券型基金。

而從海外成熟市場經驗看,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等低風險產品同股票型基金的`規(guī)?;酒椒智锷R匀蜃畲蟮墓餐鹗袌雒绹鵀槔?,截至206月末,美國債券型基金規(guī)模達17576億;而包含貨幣型基金在內的固定收益類基金規(guī)模已占到共同基金規(guī)模的44.2%。

分析師認為,從目前整個世界經濟看,經濟衰退已經成為各國面臨的主要問題,通過降低利率來刺激經濟在較長一段時間之內有望成為新的調控政策,從而對債券市場構成實質性利好。

基金只數少于5只。

沈毅還認為,基金籃子里的產品不能過于集中但同樣也不能過于分散。有些基金持有人可能買了一籃子的基金。

他建議這些人,最好把手中持有的基金數量減到5只以下。因為持有5只左右的品種已經可以將非系統性風險降到了很低的水平,篩選的標準可以選擇投研能力強、業(yè)績穩(wěn)定、成立年限較長、經過熊牛市考驗的基金公司的產品。

中國大學網。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十五

【導語】生活中處處充滿風險,無論是經濟投資,還是人生選擇,我們都需要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做出選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對自己的判斷力和決策能力有著不斷的考驗,而且需要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在本文中,將介紹我在實際生活中所獲得的風險收益心得體會。

風險和收益往往是相互關聯的一對概念。風險是指達到預期目標的可能性不確定性,收益則是投資或決策所帶來的回報。風險和收益的關系通常是正相關的,意味著在追求更高的收益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承擔更大的風險。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追求高收益,而是要平衡風險和收益,制定合理的風險控制策略。

【第二段】風險收益的實踐經驗。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風險和收益都存在著。對于投資者而言,短期獲利往往是高風險和高回報的。這種股票或其他資產的投機策略通常會帶來更高的風險,但高風險的投資也可能會潛在的產生更高的回報。在一定的控制下,投機策略是可以適當地參與的。適當的風險控制、強大的市場洞察力和快速反應能力推動了我短期投資的收益。

【第三段】總體決策的風險收益。

在生活中,我們在做大型決策時,也要考慮到風險和收益,比如畢業(yè)后找工作和婚姻選擇等。在前期,我們需要對自己的條件、市場需求和發(fā)展趨勢等因素進行了解和分析。在這個基礎上制定實際可行的計劃,并且考慮風險與收益之間的關系,保證我們做出的選擇在趨勢與市場的影響下,符合我們預期的目標。

【第四段】時間投資的風險收益。

在長期的時間投資中,我們需要耐心地等待政策和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同時需要對自己的投資有足夠的信心和持久力。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對經濟和投資市場的長期發(fā)展進行適當的分析和預測。我們需要根據市場趨勢,選擇理財或投資方式,并在時間的過程中適時地加入或退出市場。

【第五段】總結。

風險和收益是我們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兩個因素,我們需要為自己的投資和決策制定合理的風險控制策略,以期在保持風險情況下盡可能獲得更高的回報。更要在實踐中總結風險、收益、投資環(huán)境和市場趨勢之間的關系,以便制定更好的決策策略,取得更好的效果??傊?,在追求收益的同時,更需要保持謹慎和清醒,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和生活決策。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十六

在我們的人生中,風險與收益一直是伴隨我們的話題,無論是我們作出任何決策時,都會對其進行分析。在我高中三年的學習過程中,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風險與收益分析的重要性。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風險與收益在學習中的體現。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進而實現美好的未來。但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很多風險,例如復習不充分導致考試失敗、時間管理不當導致無法完成學業(yè)任務等。而這些風險的存在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成績以及未來的發(fā)展。因此,在學習中,我們必須時刻對風險與收益進行分析,合理地規(guī)劃學業(yè)計劃,做好時間管理,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在不斷學習中完善自己,降低風險,提升收益。

除了學習,風險與收益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非常常見。比如說,我們想要健康地生活,但我們面臨的風險就包括了不良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等,這些風險可能會導致我們的身體不健康。那么,我們可以通過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及適當的運動來規(guī)避這些風險,實現身心健康。

同時,風險與收益也在人際交往中非常常見。比如說,一個人想要找一個朋友,但在交友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包括受傷害、被背叛等,但我們通過與人交往可以獲得信任、理解等收益。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需要有效地控制風險,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獲得人際收益。

總之,不管是在學習中、生活中,還是人際交往中,我們都需要進行風險與收益的分析,來規(guī)避風險、獲取收益。但我們也要注意,風險與收益并非一定成正比。在風險與收益之間要尋找平衡點,不能只追求高收益而忽略高風險。只有在風險與收益平衡的基礎上,才能穩(wěn)步前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十七

企業(yè)全面風險管理超前防范的前提是系統建立完善并且正常運行,是對“百尺竿頭,再進一步”的探索。我認為:企業(yè)財務風險管理要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要做到風險預知、超前防范,把風險控制在萌芽狀態(tài)。

第1:企業(yè)財務風險與管理。

一、企業(yè)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由于風險的客觀性存在,企業(yè)財務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存在著風險,其風險產生來源因素也是不同的。

從宏觀上來說,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企業(yè)財務風險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

具體如下:

(一)企業(yè)財務風險產生的內部因素。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企業(yè)只要進行財務活動,就必然會面臨一定的財務風險。

然而,在企業(yè)財務管理活動中,許許多多財務管理人員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對財務風險的一定預防與控制的必要性缺乏認識,這種淡薄的財務風險意識勢必導致企業(yè)風險預防與控制上的不健全。

2、財務決策機制虛化。

在資金管理、利潤分配、責任配置等方面迷糊不清、散亂、權利責任不明,才導致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資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就無法得到保證。

3、風險管理人才缺乏。

能夠有效規(guī)避財務風險的關鍵在于企業(yè)要具備一支精通財務風險管理的人才隊伍。

只有專業(yè)的集團財務風險管理人才能夠告訴企業(yè)有哪些環(huán)節(jié)存在財務風險,并能夠及時指出該風險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影響,并會向企業(yè)提出規(guī)避和防范這些風險的有效措施。

所以,企業(yè)不僅僅要提升整體風險意識,更需要培養(yǎng)一支專業(yè)的風險管理人才隊伍。

4、財務規(guī)劃情況欠妥。

一些企業(yè)在進行財務活動時,經常會由于投融資規(guī)劃的不合理造成財務風險。

例如,一些企業(yè)為了擴大市場,盲目提升業(yè)務量,對外進行賒銷,最終會造成企業(yè)應收賬款占流動資金的絕大部分比重,因此造成企業(yè)資金周轉率的降低,逐步擴大企業(yè)的財務風險;還有一些企業(yè)盲目的`擴大生產,而又因市場、政策等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產品的大量積壓,企業(yè)的存貨進一步占據流動資金的比重。

同時也加大企業(yè)存貨保管費用的支出,存貨由于超儲積壓貶值、折舊的風險也隨之而來;更有一些企業(yè)的投資者因缺乏必要的風險預防與控制認知,對投資決策上不科學或者盲目投資,最終導致企業(yè)資金結構極為不合理、償付壓力過大,進一步加劇了財務風險。

(二)企業(yè)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因素。

1、政治上的因素。

政治風險主要是因為政府當局不穩(wěn)定、或者戰(zhàn)爭等因素導致企業(yè)的經營環(huán)境變得十分惡劣,從而引起企業(yè)的資產被政府直接沒收的風險,融資進行的投資項目若被政府沒收,可是自己還得到期還款。

2、政策法律上的因素。

主要是指政府政策上的改變、法律法規(guī)上的改變可能導致的后果,比如社會**、罷工等。

企業(yè)一旦遇到此種風險將會對企業(yè)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失,比如企業(yè)在某個國家投資后發(fā)生政局動蕩,該國政府會對外匯實施管制,則有可能導致企業(yè)資金賬戶、資產、產品被凍結、沒收等,最終使企業(yè)投資無法收回。

二、企業(yè)財務風險的管理。

(一)培養(yǎng)財務風險專項型人才。

企業(yè)要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策略。

“走出去”,就是通過與大學和研究所進行長期合作,完善企業(yè)現有的風險管理人員選拔機制,加大對其培養(yǎng)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復合型財務風險管理團隊。

“引進來“,就是企業(yè)可以通過從外部吸收和引進新的財務風險管理人才來充實原來的財務風險管理隊伍。

(二)建立與健全企業(yè)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建立與健全企業(yè)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對企業(yè)財務風險的預防與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加完善企業(yè)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企業(yè)控制財務風險的能力。

由于市場經濟的自由特性,現代企業(y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企業(yè)時時刻刻面臨著巨大風險。

在現代瞬息變化的環(huán)境中,建立與健全企業(yè)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建設尤為必要,可以盡早、及時地發(fā)現企業(yè)財務管理、財務活動過程中的問題,迫使企業(yè)經營管理者及時制定、調整經營策略,控制并排除企業(yè)財務危機擴大。

(三)增強財務風險防范意識現代企業(yè)。

加強財務風險防控的一個基礎工作是加強財務風險防控意識。

現代企業(yè)員工財務風險意識的不斷提高,一方面有利于推進企業(yè)財務風險防控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企業(yè)其財務管理的水平,提高風險防控的能力。

現代企業(yè)管理者在企業(yè)經營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他們的綜合素質越高,駕馭市場的能力就越強,企業(yè)面臨的風險就越小。

在現代企業(y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企業(yè)財務風險的評估與防范,在很多時候需要企業(yè)領導及財務管理者通過職業(yè)敏感度來進行判斷,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對存在風險的可能性進行合理的假設與評估,提高企業(yè)財務人員對風險的防范意識及敏感度,及時發(fā)現并防范潛在風險。

(四)加強企業(yè)內部制度建設。

在現代企業(yè)當中,企業(yè)內部控制在企業(yè)的管理和發(fā)展中顯得尤為重要。

企業(yè)的財務風險內部控制在企業(yè)內部控制過程中是很關鍵的一環(huán)節(jié),加強企業(yè)財務風險內部審查制度也是企業(yè)開展財務風險預防與控制工作的關鍵,實現企業(yè)經營活動的審計與監(jiān)督。

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第一,明確企業(yè)審計部門的地位。

企業(yè)審計部門應當獨立于企業(yè)其他部門,保持審計部門的獨立性,這樣才能有效進行企業(yè)財務審計活動的開展,及時發(fā)現問題。

第二,利用企業(yè)內部審計體系來促進企業(yè)會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根據企業(yè)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會計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建立一種扁平化、高效率的會計系統模式,促進企業(yè)財務的反應能力。

第三,理順企業(yè)內部各部門之間的財務關系。

企業(yè)財務管理部門必須明確企業(yè)各部門在資金管理、資金使用、資金分配等方面的分工、職權、責任。

第二篇:企業(yè)財務風險的超前防范。

一、財務風險是全面風險管理的重心。

1.籌措資金風險。

企業(yè)生產經營所需資金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主要靠籌借來解決。

尤其是大型企業(yè)集團在擴張重組后,將有若干個規(guī)模不同的企業(yè)歸入旗下而成為子公司。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企業(yè)無論管理水平、經營效益和籌資能力均與母公司存在很大差距。

企業(yè)集團為了維持它們的正常運營,必須出面幫它們籌集運營資金。

籌資方式有好多種,但無論哪種形式的借款融資都是有償的,是要付利息的。

籌資企業(yè)的期望是通過籌得資金運轉后,自己的資金利潤率能高于借款利息率。

但市場是瞬息萬變的,市場的不確定性會導致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對企業(yè)的財務成果帶來風險,這便是籌資風險。

2.技改投資風險。

企業(yè)籌集資金后除了維持正常的生產運營,有一大部分會投入技術改造。

而技改投資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因為技改項目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且需要一定的建設周期,就是在較長的時間內不斷地有資金注入。

一旦項目不能如期建成并形成生產能力或者建成后達不到預期回報效果,將無法盡快地收回資金來償還本息,使企業(yè)承受巨大的財務危機,這便是技改投資風險。

3.資金回收風險。

企業(yè)間的貿易往來廣泛依賴商業(yè)信用。

近年來因冶金、煤炭等行業(yè)產能嚴重過剩、產品銷售不暢、庫存產品積壓而造成賒銷和貨到付款,產生大量的應收賬款。

因為有的用戶企業(yè)經營困難確實無法償還貨款,有的喪失商業(yè)信用惡意拖欠,使應收款不能及時催收到位。

應收款的長期掛賬或者變成死賬,將為企業(yè)造成資金回收風險。

當企業(yè)對《稅法》等稅收法律法規(guī)的收集、研究、學習和理解不透時,會因為應納稅而未納或少納而遭受法律制裁,稅務稽查發(fā)現后,不但需要補繳稅款還要加罰滯納金,造成企業(yè)的財務損失和聲譽損害。

另一方面是因為對稅收優(yōu)惠扶持政策不了解,致使能享受的減免政策卻沒有申請享受,增加了稅收負擔,從而形成稅務風險。

收益分配風險存在于股息分配和投入再生產的比例矛盾上。

企業(yè)想留足資金用于銷售和擴大再生產,而股東想多多分紅返現,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給企業(yè)的后續(xù)經營和管理帶來的不確定影響,由此形成了企業(yè)收益分配上的風險。

二、企業(yè)財務風險預知和超前防范。

企業(yè)全面風險管理超前防范的前提是系統建立完善并且正常運行,是對“百尺竿頭,再進一步”的探索。

我認為:企業(yè)財務風險管理要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要做到風險預知、超前防范,把風險控制在萌芽狀態(tài)。

1.籌資風險預知和超前防范。

企業(yè)理想的資本結構是能承受的籌資比例最大和總資產成本最低。

籌資之前應當先預算資產負債率,也可用自有資金收益率和資金成本率對籌資風險進行衡量。

每個企業(yè)都有自己的數據支撐,用以考察自身歷年來財務比率指標的變化趨勢,確定預警線,并借鑒行業(yè)指標的平均值與先進企業(yè)的指標值來判斷本身財務狀況的好壞,研究利率、匯率走勢,合理安排籌資。

超過預警線后立即報警,從而采取措施對籌資風險有效控制。

2.技改投資的風險預知和超前防范。

技改項目決策啟動建設前必須進行嚴密科學地可行性分析,對產品產量、未來市場、技術水平、盈利能力進行詳細的計算和論證評估。

建設期內要嚴格控制設計變更而追加投資,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和竣工投產。

充分考慮項目建成竣工投產后要投入的流動資金,保證項目的原材燃料和動力供應,開拓新產品的市場渠道,盡快實現預期效益,收回投資,實現回報。

3.生產經營風險預知和超前防范。

一是安全生產、環(huán)境保護要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降低意外的生產成本損失。

降低生產資金占用額,盡力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銷率。

二是建立責任追究機制,減少或杜絕賒銷,必須貨到付款的,合同明確規(guī)定付款時間和拖欠懲罰條款。

對長期催不回的應收款要追究當事人的經濟責任。

三是負責稅務的會計人員要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比對,建立與稅務局信息交流傳遞制度,照章納稅,充分享受稅收優(yōu)惠政策。

建立企業(yè)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

4.建立全員民主管理企業(yè)風險機制。

定期向職工代表大會、股東大會匯報上年決算和下期預算,對收益分配方案要集體研究決定。

三、小結。

總而言之,讓財務專業(yè)人員參與到整個企業(yè)生產經營、發(fā)展建設的方方面面和全過程,要有話語權,財務人員要以風險預知和風險的超前防范為己任,著力研究財務資本運作,正確地認識風險,識別風險,及時向企業(yè)的決策層提供財務和資金風險預報,適時地回避風險、控制風險,更加有利于企業(yè)生產經營的良性循環(huán)和技術進步的健康發(fā)展。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十八

一、問題的提出。

自從1985年6月中國銀行珠江分行在國內發(fā)行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以來,我國的銀行卡業(yè)務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發(fā)卡銀行、發(fā)卡數量、交易金額都有了較大的增長;信用卡的用卡環(huán)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就拿上海市來說,到底,全市銀行卡發(fā)卡總量達到3565萬張,比上年增長27.5%。銀行卡交易筆數10750萬筆,交易總金額1065億元,布放atm3282臺,pos16938臺。20全年銀行卡聯網商戶數量從年初的2184家增加到5780家,入網pos16234臺,全年atm和pos跨行總交易清算為5185.72筆。(據保守估計,到,上海市銀行卡產業(yè)園建設總投資將超過100億人民幣,年總產值將達200億元人民幣以上,從業(yè)人員也將高達3萬左右。)。

信用卡業(yè)務已成為商業(yè)銀行最為盈利的部門之一。在西方發(fā)達國家,信用卡業(yè)務是許多國際大銀行的主要業(yè)務和主要利潤的來源。如花旗銀行的信用卡業(yè)務收益就占其利潤總額的三分之一,美國運通公司的運通卡業(yè)務利潤業(yè)務更占了其公司全部利潤的7成。

但是,隨著信用卡業(yè)務的進一步發(fā)展,信用卡風險發(fā)生也越來越頻繁。在信用卡的發(fā)行、使用、結算的諸多環(huán)節(jié)都可能存在風險。而且隨著發(fā)卡行、特約商戶和持卡人的增多,信用卡風險體現出涉及面廣、風險種類多樣、危害性大的特點。發(fā)卡行的利潤逐漸減少,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損失都是用銀行的利潤去彌補的,因此,對信用卡風險進行管理就顯得尤為必要。

目前發(fā)卡行進行風險管理的手段很多,但是在哪種情形下用哪種管理手段才能有效地降低銀行運營成本,增加銀行收益呢?筆者想從經濟學的角度對信用卡風險管理手段進行成本、收益分析,從而為銀行風險管理者提供一個決策的參考。

由于信用卡業(yè)務風險的發(fā)生具有涉及面廣、種類多樣、危害性大等特點,使得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對發(fā)卡行具有重要作用。不論是在信用卡風險發(fā)生前還是在風險發(fā)生后,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都很有必要。(筆者認為,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對社會、對信用卡當事人特別是對發(fā)卡行具有重要意義。

1.我們知道,信用卡風險發(fā)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發(fā)卡行自身所造成的。發(fā)卡行自身操作上的漏洞為信用卡違法人員提供了許多機會,從而導致風險的發(fā)生。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能有效地促進發(fā)卡行業(yè)務人員依法經營,防止違法違規(guī)現象的出現;提高發(fā)卡行從業(yè)人員的業(yè)務水平和維護發(fā)卡行權利的能力;能促使銀行建立規(guī)范有效的信用卡風險防范機制,使整個發(fā)卡行的信用卡風險防范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2.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是維護銀行自身經濟利益的需要。風險的發(fā)生大大增加銀行經營的成本,從而影響銀行利潤的增加。如果能對信用卡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銀行就能在科學分析風險管理的成本上找到最經濟可行的管理方法避免或減少風險,從而將風險損失降到最低,以至實現發(fā)卡機構收益的穩(wěn)定增長。

3.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能維護銀行自身形象,進而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用卡環(huán)境,達到最佳社會效益。風險發(fā)生率低的銀行自然能在公眾中留下好的印象,銀行在擴大業(yè)務量的同時也為廣大民眾著實提供了不少方便。發(fā)卡行按章辦事、特約商戶不違規(guī)操作且數量不斷增加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的采用等等都能增強持卡人用卡的數量和安全感,整個社會的用卡環(huán)境也就會明顯改善。

4.加強信用卡風險管理也是維護特約商戶及持卡人利益的需要。信用卡風險發(fā)生的另一大原因是由于特約商戶的違章操作、疏忽大意以及持卡人沒有按規(guī)定使用信用卡等所造成的。發(fā)卡機構在加強風險管理過程中重視對特約商戶的培訓工作,向廣大民眾宣傳用卡常識,這對減少風險的發(fā)生以及維護特約商戶和持卡人利益是有很大作用的。

信用卡風險管理是指發(fā)卡機構在信用卡業(yè)務運作過程中,對信用卡風險進行識別、分析的基礎上有效地控制與處理其風險,用最低成本,即用最經濟合理的方法來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行為?!帮L險管理者用最經濟節(jié)約方法為可能發(fā)生的風險做好準備,適用最合適、最佳技術手段來降低管理成本。……通過盡可能低的管理成本達到最大的安全保障,取得控制風險的最佳效果??傊?,只有注重各種效益與費用支出的分析,嚴格核算成本和費用支出,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信用卡風險管理的目的在于避免可能發(fā)生的損失,達到利潤最大化。但是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發(fā)卡行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一代價就是金融風險管理的成本。信用卡風險管理的成本主要體現在其執(zhí)行成本、機會成本、聲譽成本及風險成本等方面。

1.執(zhí)行成本。執(zhí)行成本是指發(fā)卡機構管理信用卡風險所必然要花費的不可避免的成本。如果沒有進行必要的投入,就很難防范信用卡風險的發(fā)生。如銀行為轉移風險向保險機構投保需要交納保險費以及采用先進設備所需要的付出。又如銀行為確定信用卡申領人的資信狀況進行的大量的調查工作所必須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

2.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發(fā)卡機構所應考慮的成本,是指發(fā)卡機構投入到信用卡風險防范上的,從而喪失了將這筆資金投入用到其他業(yè)務上所產生的效益。實踐中一些銀行不愿或無力將大筆資金投入到改善軟件、硬件設施上就是出于這個原因考慮的。

3.聲譽成本。銀行形象是現代商業(yè)銀行競爭的重要內容,努力塑造良好的銀行形象,既是為了在競爭中求生存、發(fā)展,也是避免聲譽風險的有效舉措之一。社會對銀行的總體評價高,對銀行的信心就高,有利于銀行業(yè)務的開展。如果發(fā)卡機構的信用卡風險頻頻發(fā)生,自然會影響信用卡業(yè)務的成本與利潤、銀行的整體形象以及其他業(yè)務的開展。

4.風險成本。在信用卡風險管理中,發(fā)卡行有可能通過其他衍生性金融工具來管理他們面臨的金融風險,然而這種金融工具本身又可能引發(fā)新的信用風險。

此外,銀行在信用卡風險管理中有時也得考慮短期成本、長期社會成本問題。

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不同的策略有著不同的成本,如果將那些放棄意外收益的情況存而不論,則在采用某些金融風險管理策略時,人們也許根本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如風險回避就是這樣的一種策略。當然,現實生活中,并非每一種金融風險都可預防的;相反,大多數金融風險正在于無法預防才發(fā)生。對于這樣的防范策略有不同,而且又有不同的成本,那么,選擇適當的策略人們就可用較低的成本達到一定的管理風險的目的。因此,在選擇管理手段時,人們首先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就是要在保證金融風險管理效率的條件下,盡可能將金融風險管理的成本降到最低的水平。

另一方面,我們要考慮的是風險管理的效率、效益。所謂效率是指采用一定風險管理手段能使自己所面臨的金融風險減少或消除的程度。有時我們往往只追求效率,但效率與成本往往從正比,因此,就要正確估計其成本與收益,以求各種備選策略的凈成本或凈收益。效益就是采用一定的風險管理手段所能帶來的收益或者可能避免的損失。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應盡量選擇那些既能避免可能的損失,又能保護可能帶來意外收益的策略。

風險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可能的投入與產出,而且隨著各種因素的變化及估測結果的準確與否,都對成本與效益有較大影響。下面就對一些常用的風險管理手段進行具體的經濟分析。

1.風險回避。

風險回避是發(fā)卡機構因發(fā)現從事某種經營活動可能帶來風險損失,有意識地采取回避措施,放棄或拒絕某項業(yè)務。也就是說,發(fā)卡機構在對從事該項業(yè)務可能因風險而引起的損失及冒這種風險可獲得的利益進行分析的基礎之上,認為利益小于損失,則設法避免??梢哉f這是最簡單的風險處理方法。如在信用卡申領過程中,由于發(fā)卡機構難以對申請人的資信狀況作全面的調查或不能確信申請人所提供的情況的真實性,為避免以后風險的發(fā)生而主動拒絕授予該申請人信用卡的行為就屬于風險回避。

風險回避的措施干凈利落,發(fā)卡行對該項業(yè)務根本不需擔心以后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也就是成本非常小甚至是零成本。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伴隨零成本的就是零收益。因為放棄或拒絕某筆業(yè)務也就放棄了從事該筆業(yè)務可能帶來的收益。商業(yè)銀行是企業(yè)法人,要以“三性”為經營方針,(((尤其是盈利性,沒有盈利,銀行就沒有生命力。而且,目前信用卡業(yè)務的盈利率比較高,國內各大銀行都在競相開展信用卡業(yè)務,如果經常采用回避風險的做法,這將對他的業(yè)務開展有很大的影響,這就很難與其他的銀行競爭。所以回避風險盡管極為有效,但卻是很不經濟的,在將風險擋之門外的同時,也將收益拒之門外。因此,回避帶有消極御防的性質,是一種權宜之計。銀行不能因噎廢食,不論風險大小一律采用回避的方法。

2.風險預防。

與信用卡風險的其他策略手段相比,預防具有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社會效果良好等優(yōu)點。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它能有效地防患于未然,真正實現“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目的。預防措施做得好,信用卡違法行為發(fā)生的機會就大大減少,就能從源頭上消除風險的發(fā)生,減少風險發(fā)生的概率。當然,我們也應注意如何正確面對風險。因為風險并不等于損失,有些風險未必會真正會發(fā)生。(((我們要權衡風險與可能帶來的收益比例,如果確定收益會大于風險造成的損失就應該大膽去做。

在實踐中,銀行可采取的預防措施很多,如加強對特約商戶的培訓工作、對持卡人用卡知識的指導、加強對透支和掛失止付工作的管理等等。這里僅對透支和掛失止付管理進行具體分析。

(1)透支風險管理?!靶庞每ㄍ钢嵸|上是發(fā)卡行發(fā)放的一種貸款,但是與其他貸款不同,它一般是在支付結算與授權過程中形成和發(fā)現的?!保ㄐ庞每ㄍ钢Э煞譃樯埔馔钢c惡意透支。善意透支是正常透支,一般不會有太大的風險。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guī)定限額或規(guī)定期限,并經發(fā)卡行催收無效的透支行為。惡意透支造成的損失直接構成信用卡業(yè)務成本。特別是我國電子化手段發(fā)展滯后,止付名單傳遞速度慢,自動授權設備不完善,加上業(yè)務管理部門管理的漏洞、特約商戶審單不嚴等原因,惡意透支發(fā)生的頻率越來越高,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但是能不能因為惡意透支會造成大的損失就對透支業(yè)務產生害怕心理呢?我們來分析一下?!躲y行卡業(yè)務管理辦法》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貸記卡透支按月記收復利,準貸記卡透支按月計收單利,透支利率為日利率萬分之五,并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此項利率調整而調整??梢娦庞每ㄍ钢Ю⒙史浅8?。信用卡業(yè)務收益來源中主要有持卡人年費、信息交換收入、利息收入及其他手續(xù)費和所得等,其中占最大比例的就是利息收入(國外很多銀行的透支利息收入占到了全部信用卡業(yè)務收入的80%)。

(2)掛失止付的風險管理。信用卡止付是在信用卡業(yè)務中因持卡人信用卡遺失、被盜、惡意透支以及違反信用卡章程等,由發(fā)卡行實施的,為保護持卡人及發(fā)卡行自身利益的行為。止付可以提高發(fā)卡行和持卡人的資金安全,有效降低信用卡風險。實踐中容易出現糾紛的是掛失時間的確定以及掛失止付后的風險責任承擔問題。

掛失止付時間的確定對風險責任的承擔具有重要意義?!躲y行卡業(yè)務管理辦法》第五十二條第五款規(guī)定:發(fā)卡銀行應當向持卡人提供銀行卡掛失服務,應當設立24小時掛失服務電話,提供電話和書面兩種掛失方式,書面掛失為正式掛失方式。并在章程或有關協議中明確發(fā)卡銀行與持卡人之間的掛失責任。由于沒有統一的規(guī)定,各發(fā)卡機構都有自己的掛失止付時間及責任承擔規(guī)定。對于掛失止付前的損失,各發(fā)卡行章程都規(guī)定損失由持卡人承擔。但對于掛失后的風險,規(guī)定不一。根據國內銀行頒布的信用卡章程(參見王正中主編《信用卡業(yè)務經營管理通論》,人民出版社版),主要有以掛失當時、掛失后24小時、掛失的次日24小時、掛失后36小時等為時間點確定風險責任的承擔。((((那么,銀行規(guī)定掛失后一段時間內風險責任由持卡人承擔是否就一定有利于銀行呢?誠然,發(fā)卡行這樣規(guī)定能減少由此帶來的風險損失,降低運營成本。但是,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這是不符合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的。根據法律的實證性經濟分析,“是要把損失分配給能以最低成本承擔這種損失風險的一方。”((((也即先要判斷雙方各自預測和防范這一風險的成本的高低,然后決定由花費較少的一方承擔這一風險及責任。從持卡人與發(fā)卡行兩者來看,無疑發(fā)卡行最容易預測和防范這種風險。發(fā)卡行在開辦此項業(yè)務時就應該預見到信用卡容易丟失以及容易被冒用的風險,而且也只有發(fā)卡行才能有效地預防信用卡被冒用。再者,即使損失真的發(fā)生了,發(fā)卡行也可通過向保險公司投保等措施來轉移風險,從而有效地避免由此帶來的損失,而這持卡人是很難做到的。可見,發(fā)卡行在預防掛失后的風險成本明顯要低。

而且,實踐中當發(fā)生爭議訴諸于法院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還有疑問,況且國內信用卡業(yè)務正蓬勃發(fā)展,如果發(fā)卡行果斷地承擔掛失后造成的損失風險,能有效地吸引客戶和發(fā)展特約商戶,這對樹立良好的銀行形象有重要意義。深圳發(fā)展銀行的做法無疑是具有前瞻性的。

3.風險的分散轉移。分散轉移方法是信用卡風險管理經常采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是指發(fā)卡行通過某些合法的交易方式或業(yè)務手段將自己所面臨的信用卡風險分散轉移給其他經濟主體承擔的一種策略。風險轉移的對象一般是保證人、持卡人和保險公司等。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出這種策略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風險的分散轉移必須要以有人承擔為條件。正是基于這個原因,分散轉移應該是正當合法的。

風險轉移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成本不同,收益也不同。只有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才能正確運用它們。

(1)向擔保人轉移。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發(fā)卡機構會要求申領人提供擔保人或單位,并在簽訂協議的基礎上明確彼此的權利義務關系。當持卡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擔保人承擔責任,從而把風險轉移給擔保人。但是擔保人承擔責任的時間、數額及擔保的范圍經常發(fā)生爭議,特別是在持卡人惡意透支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有些發(fā)卡行規(guī)定從擔保確定之日起擔保人須承擔透支的全部數額,這是值得商榷的。雖然擔保人與發(fā)卡機構簽訂了合同,愿意承擔持卡人的付款責任,但這并不意味著擔保人愿意承擔惡意透支的全部損失,尤其是信用卡掛失止付后被冒用后的損失,因為這個數額是難以確定的。正因為如此,國內有學者提出擔保人承擔的是最高額擔保責任。也有學者認為應該根據銀行在技術上是否能預防和制止惡意透支來分配責任。(我們估且不去討論發(fā)卡機構的做法是否符合《合同法》的規(guī)定以及在實踐中是否會受法院判決的支持,至少這樣規(guī)定會損害擔保人的積極性,甚至發(fā)卡機構的社會形象,這對擔保業(yè)務的開展無疑是一個負面影響。

因此,銀行發(fā)卡行應注意的是應該怎樣來設計擔保人擔保責任的時間、數額及擔保的范圍才是最經濟的,花費的成本較小,收益較大。

(2)向持卡人轉移。如在申請信用卡的過程中,要求申請人用存單、有價證券等以抵押、質押等方式向銀行申領信用卡并要求申請人交納一定的保證金。此外,還有常用的方法是通過透支帳戶的管理以及掛失止付方式把風險盡可能向持卡人轉移。

4.風險的補償。所謂信用卡風險補償是指發(fā)卡行通過一定的途徑,對業(yè)已發(fā)生或將要發(fā)生的金融風險損失尋求部分或全部的補償,以減少或避免信用卡風險損失的一種管理方式。常用的方法是建立風險準備金制度,也就是在信用卡業(yè)務開展過程中,發(fā)止機構主動將信用卡風險納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定期從信用卡業(yè)務所獲的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風險準備,對準備金進行專戶管理,以彌補風險損失或壞帳,結余部分沖轉利潤。

四、幾點建議。

通過上面對信用卡風險管理經濟分析后,我們可以看出,信用卡風險管理部門應該特別重視風險的預防工作,制訂嚴密的風險管理規(guī)章制度;應重視對業(yè)務人員及特約商戶的培訓工作,尤其要加強發(fā)卡機構內部的管理。在信用卡申領過程中,要求客戶交存?zhèn)溆媒稹⑻峁?。要加強對透支及掛失止付的管理,制定合理的透支和掛失止付操作?guī)章,加強與保險機構的聯系,盡量向保險機構投保。同時要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建立風險準備金帳戶。實在沒把握的,要果斷采用風險的回避策略??傊?,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是信用卡風險管理的宗旨。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十九

摘要:大學生在信用卡消費中是一特殊群體,大學生具有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特點,特別是西方“先消費,后付款”的消費觀念。本文通過對大學生信用卡的產生、現狀的闡述,分析大學生信用卡消費的各種風險并提出風險控制的措施和對策。

一、背景。

9月20日,金誠信用和廣東發(fā)展銀行聯名發(fā)行了第一張大學生信用卡后,在我國銀行界引發(fā)了爭相辦理大學生信用卡的熱潮,如建設銀行的龍卡名???、招商銀行的young卡、興業(yè)銀行的加菲貓信用卡、中信銀行的中信i卡、工商銀行的牡丹學生卡等。這種大學生信用卡不僅具有一般信用卡的特征還具有自身獨特的特征,只需要填一張申請表,提供身份證和學生證復印件,沒有擔保人的情況下就可以申請辦理信用卡。

二、現狀。

1。有關數據表明53。7%的大學生擁有信用卡,說明大學生對信用卡消費持有積極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大學生信用卡市場的發(fā)展?jié)摿€很大。在持卡數量方面,持有一張信用卡的比例高達68。3%,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申辦了兩張信用卡。

2。辦理信用卡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方便和可以透支,此外,還有刷卡時尚方便,獲得小禮品,增加信用積分和信用等。

3。大學生對信用卡的各項有關條款并不很清楚,由此反映出銀行在向大學生推廣信用卡時并沒有對信用卡的.各項條款和功能進行詳盡介紹,而很多學生在辦理信用卡時也未對各項條款仔細閱讀。

大學生信用卡雖然可以給銀行和大學生帶來許多方面的好處,但是它是在無擔保人的情況下發(fā)行的,所以風險也是十分明顯的。一些銀行如廣發(fā)銀行就已經暫時停止了大學生信用卡的發(fā)行,其原因就主要在此。因為商業(yè)銀行是一個企業(yè),它在提供金融服務的時候,追求的是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統一。大學生屬于無工作、無固定收入的特殊群體,缺乏還貸能力,導致安全性不高。同時,銀行提供免費服務,導致贏利性不強。我國的大學生雖然人數眾多但缺乏消費能力,所以流動性也不強。

指大學生持卡人透支后違反約定、不按時足額還款而給銀行帶來損失的不確定性。大學生尚沒有固定工作,沒有穩(wěn)定可靠的薪酬收入,主要經濟來源依賴父母,所以沒有穩(wěn)定的還款來源。

此外消費觀也不成熟,很有可能沖動消費而到期無法償還;收入與消費的嚴重不對等性,使大學生信用卡的違約風險較大。

2。欺詐風險。

是指大學生惡意透支、騙取、冒用、使用偽造或作廢的信用卡以及特約單位詐騙給銀行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性。由于許多大學生擁有較強的理論背景和專業(yè)知識,他們進行高科技偽造信用卡透支給銀行和社會帶來了極大的損失和威脅。

3。成本風險。

很多大學生辦卡并非出于消費需要,對信用卡使用率低,給銀行帶來了成本風險。

4。法律風險。

發(fā)卡行向透支額度大、畢業(yè)前不能償還債務學生的監(jiān)護人追償欠債,存在巨大法律風險。目前銀行在辦理大學生信用卡時,沒有征得監(jiān)護人許可,監(jiān)護人在銀行發(fā)卡時并沒有進行擔保,法律上沒有償還義務。

四、控制風險的辦法分析。

(一)在發(fā)卡環(huán)節(jié),加強審批,嚴格把關,做好風險的預防。

在發(fā)卡環(huán)節(jié),商業(yè)銀行應加強審批,提高大學生信用卡的申請門檻,提高辦卡質量。除了要對大學生的經濟能力、信用情況嚴格審查之外,要求申卡學生提交家長擔保人證明和電話,達到主動控制風險的目的。對于大學生信用卡的額度而言并沒有必要太高,對于一般的本科生,一個月2500元或者最多3000元的額度就足夠了。

(二)加強賬戶監(jiān)控及追討拖欠款。

對大學生賬戶進行日常監(jiān)控,便于商業(yè)銀行及時處理并制止大學生的惡意透支行為。對惡意拖欠的賬戶,商業(yè)銀行應根據超期天數分別進行處理。

商業(yè)銀行應該對大學生的信用卡使用情況進行監(jiān)控和記錄,并隨著大學生消費和還貸情況的變化,相應降低或者提高大學生的信用等級和額度,從而為大學生建立一個全國聯網的社會共享的信用檔案。發(fā)卡銀行應聯合起來成立信用卡同業(yè)協會,共同防范風險。發(fā)卡機構建立信用卡風險控制體系,加強內控制度。

(四)學校對大學生加強用卡知識與理財知識的普及,大學生應該提高自己的責任意識。大學生是負有法律刑事責任卻沒有獨立經濟能力的群體,在辦信用卡時應該更為謹慎。

五、總結。

大學生信用卡雖然蓬勃發(fā)展但處于階段初期,存在著諸多問題和風險。在以后的推行中,銀行和大學生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而采取措施控制風險,從而促進大學生信用卡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朱會振,大學生信用卡的現狀、問題及發(fā)展分析[j]中國信用卡2007―12。

[2]韓長銳,我國大學生信用卡風險管理問題分析[j]經濟論壇2008。18。

[3]黃文土,黃婉麗大學生信用卡的風險分析與風險管理[j]投資理財2010。5。

[4]王明偉,大學生信用卡消費現狀分析[m]現代經濟信息。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二十

風險與收益分析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一個現象。從個人的決策中到企業(yè)的策略制定中,都存在著對風險與收益的權衡。在我的生活和學習中,我深刻地認識到了風險與收益分析的重要性。

首先,正確地分析風險與收益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明智的決策。舉個例子,我曾經在高一的時候,需要在學生會中擔任重要角色,但這個職位帶來的壓力和工作量也讓我感到有些害怕。在考慮了工作的收益和風險之后,我認為擔任這個職位還是值得的。最后,我進入了學生會,也從工作中獲取了很多的成就感和獎勵。如果我只看到了職位帶來的風險,而沒有考慮到工作的收益,那么我可能就會錯失這個機會。

其次,風險與收益的權衡也是企業(yè)制定策略時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當企業(yè)面臨決策時,需要綜合考慮到風險和收益的潛在影響。例如,如果一個企業(yè)要進入一個新的市場,那么需要評估該市場的潛在風險和市場前景,再考慮企業(yè)的資源和競爭能力,最終進行決策的選擇。如果企業(yè)沒有正確地分析風險和收益,那么會面臨失敗的風險。

然而,我認為在分析風險與收益時,需要認真考慮到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如果我們建立了錯誤的信念,就會導致錯誤的決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并逐步積累相關的經驗和知識,這樣才能正確地分析風險與收益。

在我的生活和學習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風險與收益的重要性。我相信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以及職業(yè)發(fā)展中,正確地進行風險和收益的分析,將會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二十一

風險與收益是不可分割的,尤其在個人和企業(yè)的投資以及決策中顯得尤為重要。雖然“高風險高回報”這句話已經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金融名言,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對于每個人或每家公司來說,取得最佳風險和收益之間的平衡是關鍵。在過去的幾年里,我不斷地學習并實踐風險收益的投資策略,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投資中,風險和收益必定是相互關聯的。在求取更高的收益時,我們不可避免地要承擔更高的風險。例如,如果我們想在股市中獲得更高回報,我們就必須面對更高的波動風險。因此,在進行任何具有風險的活動前,我們需要對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的分析,以便在投資過程中控制風險而獲得最大收益。

第三段:有效地應對風險。

在投資中,風險必須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我看來,最好的防范措施就是做好最壞情況的準備。例如,在投資股票市場之前,我們必須充分了解該行業(yè)的情況并分析它的財政報表和基本面數據,以此來確保我們對投資前景有足夠的了解。同時,始終保持冷靜和理性,并遵循適當的投資策略,而不是被市場的喧囂和情緒所控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面對風險時做到有備而來,從而大大增加我們的成功幾率。

第四段:理性投資收益。

在投資中,則收益和風險必須得到平衡。在我的實踐中,我發(fā)現了很多人在追求高收益時,越過了自己的風險容忍度,犯了投資的錯誤。因此,我們需要理性的分析市場,堅守自己的投資計劃,并定期進行投資組合的審查,以確保收益和風險之間的平衡??偟膩碚f,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健康和持續(xù)的投資收益需要長時間的投資策略和堅實的基礎。

第五段:結論。

在投資中,風險與收益是不可分割的,理性應對風險,平衡收益和風險,這些都非常重要。在我的投資旅程中,我發(fā)現這是一項長期的承諾,需要投資者建立自己的投資策略,持之以恒地實踐,并不斷進化。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逐步提高我們的鞏固和成功率,實現最終的投資目標。

風險與收益的論文篇二十二

摘要:在國家相關文件中明確指出,我國的市場經濟改革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發(fā)展階段,一些相關文件對這方面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為國有企業(yè)發(fā)展指明了發(fā)展方向,但是在企業(yè)發(fā)展的同時也將面臨這更大的經營風險,出現越來越多問題。跟我國民營企業(yè)相比,國有企業(yè)在經營過程中抵御風險的能力顯著缺乏。本文筆者結合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根據我國現有的企業(yè)風險管理現狀,本著防范企業(yè)經營風險和全面提高國有企業(yè)經營效益的目的,對我國國有企業(yè)構建風險預警機制開展了全面探討,希望能夠對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有相對價值的參考材料。

關鍵詞:國有企業(yè);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財務風險是在企業(yè)經營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不確定因素的限制,使企業(yè)內部的經營情況發(fā)生偏離,導致企業(yè)既定的經營目標無法按照計劃實現。在國有企業(yè)內部,良好的財務預警機制是指企業(yè)在經營過程中,充分利用企業(yè)各方面的數據,通過合理分析的方式,對企業(yè)內部的經營狀況進行科學合理的監(jiān)控,采取必要的措施來對內部風險進行有效化解,通過風險預警機制有效降低企業(yè)經營過程中的風險,減少企業(yè)經營損失。

一、國有企業(yè)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的主要原因。

1。國有企業(yè)內部風險預警機制相對薄弱。在國有企業(yè)經營內部經營模式中,最初是由原本的計劃經濟演變而來的,國有企業(yè)內部工作人員普遍存在思想意識薄弱的問題,在國有企業(yè)中,相關的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對企業(yè)風險防范知識嚴重缺失,普遍存在著認識不足的問題。財務人員在工作中只是將重點放在做好賬和管好錢兩個方面,沒有將財務風險管理的范疇拓展到市場,在企業(yè)的各項債務、資金和投資等方面,處處存在隱患和風險,使固有企業(yè)自身的生存能力受到嚴重影響。

2。國有企業(yè)內部治理結構還存在一些欠缺。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公司的治理結構對公司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國有企業(yè)中經常會出現審批程序過多,管理難度大的特點,使企業(yè)內部的管理成本不斷增加,內部各個單位在經營過程中不斷對各類風險驚醒有效的梳理。比如,在國有企業(yè)內部的事監(jiān)會根本發(fā)揮不出應有的作用,使財務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加大。在企業(yè)內部同樣缺乏科學完善的內部控制,財務管理中,存在這各種各樣的缺點,對審計的嚴重不重視,這些原因都會導致企業(yè)自身管理能力的缺失,嚴重影響企業(yè)發(fā)展。

3。國有企業(yè)財務風險機制可行性方面存在問題。在我國國有企業(yè)內部,還沒有形成科學完備的風險預警機制,在對風險預防方面都是在形式層面上的操作,或者是風險預警投入的成本過高,這種成本風險預警機制根本不符合國有企業(yè)內部的實際情況,在可行性方面比較差,企業(yè)在對面風險的時候沒有科學合理的措施。在市場競爭中,國有企業(yè)不惜要充分了解國內外的現金管理模式,國內大型企業(yè)都要建立起科學的風險防范機制,這是國有企業(yè)走向國際市場的前提條件,在這個過程中,國有企業(yè)會面臨這更多的挑戰(zhàn),根據統計,我國國有企業(yè)在海外無法收回的款額多達千億美元,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十分緊迫。

二、國有企業(yè)風險預警機制的基本原則。

1。遵循簡單易行的原則。在國有企業(yè)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企業(yè)財務人員的工作能力,財務風險一般都是出現在日常的企業(yè)經營活動中,在建立預警機制的同時,必須要將其有效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使建立的機制更加便于操作和執(zhí)行。風險預警機制必須要結合國有企業(yè)自身的實際經營特點,在難度方面要相對降低,使那些具備一般財務知識的工作人員,按照相關規(guī)范就可以進行實施。在風險預警機制中,國有企業(yè)必須要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將企業(yè)內部現有的財務數據充分利用起來,通過對日常監(jiān)督手段的強化來有效避免財務人員的工作負擔,提升企業(yè)實際經營效果。

2。要科學考慮成本效益。在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方面,由于其本身特點,預警機制在考核方面不方便執(zhí)行,所以國有企業(yè)管理人員在進行風險管理方面,很容易出現只增加成本而不產生效益的顧慮,這種成本方面的問題導致風險預警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難度。故此,在對國有企業(yè)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進行改革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企業(yè)內部實際情況,通過財務措施的方法來進行考量,有效地減少成本,全面夯實企業(yè)內部的基層基礎工作,通過多方面改革有效降低風險預警方面的成本費用,達到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的目的。

3。重點全面和激勵的原則。在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的同時,要保證企業(yè)內部的風險預警機制不受別的方面影響,在預警模塊的設置上要保持獨立性,使其科學合理地與企業(yè)內部經營管理和財務狀況有效結合。比如,在一些國有的商貿企業(yè)中,需要將內部預警機制的資金、存貨等方面監(jiān)控工作結合,在房地產企業(yè)內部,更多的是需要考慮融資和投資,在預警機制中,要充分考慮各個方面,在企業(yè)內部的存在財務風險的工作模塊全部建立起預警機制。風險預警要與企業(yè)內部的財務考核有效結合在一起,對風險預警進行相應的激勵措施,以保證預警機制的科學實施,以此來促進預警機制的全面提升,有效規(guī)避企業(yè)經營風險。

三、國有企業(yè)風險預警機制的具體措施。

1。進一步明確部門管理工作。在國有企業(yè)內部,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需要相關管理部門來進行落實,歸口落實部門一般是企業(yè)內部的審計部門,在工作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從企業(yè)日常經營過程中找出相應的辦法,來完成企業(yè)日常的核算和內部管理,通過核算或者統計的方式,來完相關的數據統計,在完成風險預警的過程中不需要再設計專門的部門。這樣做可以科學有效地節(jié)約企業(yè)內部的經營成本呢,在進行風險預警防范的過程中,相關財務負責人要作為企業(yè)風險預警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比如,某國有企業(yè)在風險預警機制中,將企業(yè)的總會計師當作第一責任人,這樣可以達到更加方面推動企業(yè)預警機制的實施。

2。完善跟蹤監(jiān)控預警工作體系。在國有企業(yè)內部,相關財務人員要根據工作的實際情況,來對企業(yè)內部的財務數據進行科學有效的梳理,在工作過程中還要充分結合企業(yè)內部的預算和執(zhí)行情況,通過年度工作考核等有效方式,來完成對風險的敏感性分析預測,工作人員要充分關注企業(yè)內部的敏感目標,通過科學合理的跟蹤體系,設置跟蹤表來作為風險預警的有效依據。比如,在企業(yè)經營過程中的費用,可以按照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按月跟蹤,也可以通過周期跟蹤的方式來完成企業(yè)內部的成本預測,在過程中設置不同的預警級別。

3。科學合理制定風險預警步驟和方法。要對企業(yè)的各項工作進行科學合理的總結,將前期工作進行有效統一,通過科學的管理辦法對企業(yè)內部的管理部門和人員進行管理,按照科學的原則和預警方式,對整改和獎懲方面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再通過制定相應的流程化準則,來有效推動風險預警機制的貫徹落實。

四、結語。

在市場經濟的大環(huán)境下,國有企業(yè)在經營過程中面臨著種種風險,特別是在國際化競爭的過程中,國有企業(yè)與國外先進企業(yè)在競爭過程中,必須要增強自身在管理和預防風險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站穩(wěn)腳跟,實現盈利的最終目的。在風險預警機制的建設過程中,必須要按照簡單易行和考慮成本等方面的原則,科學合理的采用內部獎勵機制。

參考文獻:

[1]肖華,李建發(fā)。關于建立國有企業(yè)財務預警系統的探討[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04:74―80。

[2]李梅。對建立我國企業(yè)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思考[j]。西部財會,2009,12:42―44。

[3]郭華。關于國有企業(yè)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探討[j]。商業(yè)會計,2014,17:59―60。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35319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