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教案魯教版(專業(yè)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8 11:54:32
初三化學教案魯教版(專業(yè)12篇)
時間:2023-11-08 11:54:32     小編:念青松

教案有助于教師科學合理地組織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教案的編寫需要注意教學步驟的合理性和安排的連貫性,確保教學過程的條理清晰。教案對于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導。

初三化學教案魯教版篇一

1.認識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初步學會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知道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正確的操作方法是保證實驗成功的關鍵。

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實驗探究活動,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學習觀察化學實驗現(xiàn)象的基本要領,學習用科學的語言描述實驗。

蠟燭燃燒生成物的`探究。

1.要學好化學,必須認真做好實驗,仔細觀察,并記錄和分析實驗現(xiàn)象。

2.化學學習中,思維習慣很重要,對遇到的現(xiàn)象、問題要善于動腦筋,多問幾個為什么。

一、預習導航:

1、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通過。

以及對xx的觀察、記錄和分析等,可以xx和xx化學原理,學習的方法并獲得化學知識。

2、什么是科學探究呢?在生日晚會上,停電時我們都用過蠟燭,你還記得蠟燭燃燒是什么樣子?點著之后你又看到了什么?參考課本p12進行家庭實驗:

3、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填寫下列空格:

(1)取一支蠟燭,用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到水中,可以觀察到蠟燭,

說明蠟燭_______溶于水,蠟燭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

(2)點燃蠟燭后可觀察到其火焰分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層。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約1秒鐘后取出,可以看到最先碳化的是火柴梗__________,說明火焰各層中________的溫度。所以我們在用蠟燭火焰加熱物體時,應用它的_______進行加熱。

(3)熄滅蠟燭時,可觀察到_______________,用火柴點蠟燭剛熄滅時的白煙,可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課堂探討:

1、對蠟燭及其燃燒現(xiàn)象的探究。

觀察順序:點燃前--燃燒時--熄滅后;。

2、提出問題:蠟燭越來越短生成了什么物質?

假設與猜想:

設計實驗方案:

實施方案-----得出結論:

3、提出問題:蠟燭熄滅后白煙是什么成份?

假設與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4、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活動,那我們以后應該怎樣去學習化學?

三、課堂練習:

()1.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水d.灰燼。

()2.下列有關蠟燭的敘述正確的是。

a.蠟燭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固體,質硬,不溶于水。

b.蠟燭沉入水底,說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蠟燭在空氣中燃燒有明亮火焰,稍有黑煙,放出熱量。

d.蠟燭燃燒后的產(chǎn)物是二氧化碳。

()3.將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此可以確定該氣體是:

a.氧氣b.空氣c.二氧化碳d.水蒸氣。

[能力闖關]。

4、取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片刻后觀察到燒杯內壁上_____________產(chǎn)生,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________:取下燒杯,迅速翻轉,向燒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觀察到___,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________。

5、用一根玻璃管伸入蠟燭火焰的焰心中,再用點燃的火柴靠近玻璃管的另一端,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有火焰產(chǎn)生,這說明焰心有_____。

[中考連接]6.設計一個實驗方案:證明蠟燭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要求寫出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

7.蠟燭燃燒剛熄滅時產(chǎn)生的白煙是什么?

問題:蠟燭剛熄滅時,總會有一縷白煙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以下假設:

a.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水蒸氣。

c.白煙是石蠟蒸氣凝成的石蠟固體小顆粒。

實驗:(1)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住白煙,其目的是為了驗證假設(填序號),但是這樣做并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原因是。

(2)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煙上,玻璃片上沒有出現(xiàn)水霧,說明白煙不是。

初三化學教案魯教版篇二

(1)空氣成分的探究實驗。

(2)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

(3)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學習重點】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空氣中o2的體積分數(shù)。

【學習難點】初步理解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

【前預習】。

1.你對空氣有哪些了解和認識?(如有什么樣的外觀?性質?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液體的操作是怎樣的?膠頭滴管吸取液體的原理?

4.生活中你見過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氣的現(xiàn)象存在?

【堂探究】。

【自主學習1】我們同學現(xiàn)在對空氣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們對空氣卻知之甚少。最初,人們對于物質為什么能夠燃燒著迷,激發(fā)了好多人的研究興趣,于是一些科學家對于“燃燒的本質”展開探究,經(jīng)過若干科學家的不懈努力,這一奧秘逐漸被揭開,空氣的成分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下面讓我們沿著科學家的足跡,步入空氣成分的探究中吧。

閱讀本第26頁的內容,思考完成以下問題:

1.在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現(xiàn)了哪些現(xiàn)象?

2.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中得出了什么結論?

【實驗探究】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完成下面表格。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將燃燒匙中的過量紅磷點燃迅速放入集氣瓶中。

反應停止,冷卻到室溫后打開止水夾。

【交流討論】請同學們結合本內容和小組討論,共同完成下列內容:

1.寫出該反應的字表達式。

2.總結實驗結論。

3.總結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并討論若操作不當可能引起怎樣的后果?

【自主學習2】閱讀第27頁內容,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

1.空氣中的各成分及其所占的體積分數(shù)。

2.找出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3.判斷下列物質屬于混合物還是純凈物,并說明依據(jù)。

空氣海水氧氣石灰水冰水混合物冰。

【自主學習3】閱讀本第28—30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

1.空氣中相對穩(wěn)定的三種氣體是?它們都有哪些主要用途?

成分主要性質主要用途。

氧氣。

氮氣。

稀有氣體。

2.什么可以造成空氣污染?有何危害?如何防治?

3.綠色化學的主要特點:。

(1)充分利用資和能,采用的原料;

(2)在的條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向環(huán)境排放廢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被產(chǎn)品所消納,實現(xiàn)“零排放”;

(4)生產(chǎn)出有利于、社區(qū)安全和的.環(huán)境友好的產(chǎn)品;

注:綠色化學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學原理從頭消除污染。

初三化學教案魯教版篇三

1、掌握一種溶液組成表示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能進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

2、初步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

重點: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和簡單的計算以及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

難點: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的引入。

本課題內容圍繞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展開,先介紹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然后利用這一概念進行簡單計算。計算類型大致分為三種:1、已知溶質和溶劑的量,求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或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一定的溶液,計算所需溶質和溶劑的量。最后練習配制溶質質量分數(shù)一定的溶液。

【講解】在實際應用中,常要準確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有溶質的質量。如在施用農(nóng)藥時,過濃會毒害農(nóng)作物,過稀則不能有效地殺蟲滅菌。因此,我們需要準備知道溶液的組成。

1、概念: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

m質??。

2、公式: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100%。

m液。

【學生練習】。

按下表所給的量配制氯化鈉溶液。

溶質質量(g)。

溶劑質量(g)。

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

10。

90。

20。

80。

1、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2、儀器:

稱:托盤天平,藥匙。

稱量。

量:量筒,膠頭滴管。

溶解:燒杯,玻璃棒。

【學生練習】試驗9~7例題(略)。

書43【例題2】略。

【討論】解這道題的關鍵是什么?

【分析】抓住關鍵: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小結】本課題所學知識主要有哪幾個方面?其中計算有哪幾種類型?

【作業(yè)?】p45?6.7.8。

【課后記】本節(jié)理解不困難,重點在練習上。

初三化學教案魯教版篇四

1課時。

1.知道海洋是人類天然的聚寶盆,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能說出海洋資源包括化學資源、礦產(chǎn)資源、動力資源、生物資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蘊藏的主要物質。

3.通過對海水淡化的實驗探究,知道蒸餾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4.認識海洋資源的開發(fā)對人類進步的重要作用;認識合理進行海洋開發(fā)、保護海洋環(huán)境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和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社會責任感。

1.知道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能說出海洋資源包括化學資源、礦產(chǎn)資源、動力資源、生物資源等。

2.學會用辨證的思維分析問題,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創(chuàng)設情景]我國的萬里海疆,不僅美麗,而且富饒!它蘊藏著種類繁多、儲量巨大的資源,被人們譽為“天然的魚倉”、“藍色的煤?!?、“鹽類的故鄉(xiāng)”、“能量的源泉”。

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海洋資源包括化學資源、礦產(chǎn)資源、動力資源、生物資源等。

[講授新課]。

一、海水中的物質。

1、海水中都有哪些物質?

[提問]我們知道海水的滋味是又苦又甜的,誰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回答]海水中溶解著大量的鹽。

[復習]酸堿鹽的組成特點。

[觀察分析]仔細觀察書中的圖表,你能讀出哪些信息?

2、從海水中提取鎂鹽制取鎂。

[閱讀了解]讀書p2-3的有關內容。

[講解]富集的方法是化學上常用的。海水曬鹽得到鹵水,這個階段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第一次富集。加石灰乳生成氫氧化鎂沉淀的作用兼有凈化和富集的作用。

[提問]書p3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分別屬于什么類型?

[練習]默寫制取鎂的化學方程式。

二、海底礦物。

[閱讀]書p3-5。

[思考]當你了解了海底蘊藏著如此豐富的礦物之后,你有何感想?

[認識]大海的寬容是有限的。要用辨證的思維來分析問題,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三、海水淡化。

[實驗探究]。

教師演示書p6的實驗。

[實驗討論]。

1.如何證明得到的冷凝水已被淡化?

[課堂練習]。

書p8習題。

[課堂小結]。

請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作業(yè)?]目標上本節(jié)的習題。

[課后記]。

初三化學教案魯教版篇五

1.熟記ph和溶液酸堿度、酸堿性的關系;

2.會使用ph試紙測溶液的ph;。

3.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有重要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教學難點】。

區(qū)分溶液的酸堿性與酸堿度。

教學過程。

學習指導一:溶液的酸堿度的表示法——ph。

【自主練習】。

1.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即溶液的酸堿度。指示劑只能檢測溶液的酸堿性,而不能檢測溶液的酸堿度。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來表示,ph的范圍通常在0~14之間。

2.酸性溶液的ph7;堿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當ph7時,ph越小,酸性越強;當ph7時,ph越大,堿性越強。

【跟蹤練習】。

1.以小組為單位,在組與組之間展開競賽,看誰能很快記住酸堿度與ph之間的關系。

2.某溶液的ph=3,則該溶液呈酸性。蘋果汁的ph在2.9-3.3,在蘋果汁中滴入石蕊試液,顯示的顏色是紅色。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的是(d)。

=14=7=1=0。

4.將二氧化碳、氧化鈣和氯化鈉分別溶于水后,再滴入紫色石蕊試液。

(1)氧化鈣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藍色。

(2)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紅色。

(3)氯化鈉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紫色。

學習指導二:使用ph試紙。

【自主練習】。

1.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時,只能精確到個位。

2.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的方法?(簡記:一放、二滴、三色、四照、五讀)。

【小組討論】。

1.測量溶液的酸堿度時,將ph試紙伸入待測溶液中會帶來什么后果?

2.測量溶液的酸堿度時,將ph試紙潤濕會帶來什么后果?用潤濕的ph試紙檢測酸溶液或堿溶液的酸堿度時,ph會怎樣變化?(用圖表)。

【教師點撥】。

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堿性氣體時,這些氣體不能使試紙顯示不同的顏色,只有這些氣體溶于水后,生成酸性物質或堿性物質才能使ph試紙變色,我們才能判斷該氣體是酸性或堿性氣體。所以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堿性氣體時,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再用。

【跟蹤練習】。

有一食品包裝說明書中注明防腐劑是苯甲酸,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強,下列對苯甲酸性質的推測中不合理的是(b)。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相同濃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學習指導三:了解溶液的酸堿度有重要的意義。

【自主練習】。

1.廚房清潔劑呈堿性,因為里面含有naoh。廁所清潔劑呈酸性;草木灰溶液呈堿性,溶質的化學式k2co3。

2.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酸雨的ph5.6。

3.相互之間說一說溶液的酸堿度的重要意義。

【跟蹤練習】。

某?;瘜W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酸堿度進行了測定,他們對每種待測液都做了三次測定,然后取平均值,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小偶然誤差。

分析測定結果,發(fā)現(xiàn)各類洗發(fā)液的ph差別較大,約在7-9之間,護發(fā)素的ph均略小于7。同學們聯(lián)想到洗發(fā)、護發(fā)的程序,決定探究溶液的酸堿度對頭發(fā)的影響。

提出問題:溶液的酸堿度對頭發(fā)有什么影響?

設計實驗(1)收集某人的5束頭發(fā),分別放入不同ph溶液的燒杯中,靜置約30分鐘。(2)將各束頭發(fā)取出,用紙巾吸干液體后觀察并實驗,結果如下表。

實驗結論:堿性溶液會損傷頭發(fā),中性、酸性溶液對頭發(fā)的影響不明顯。

分析交流:洗發(fā)時使用洗發(fā)液和護發(fā)素的順序是先用洗發(fā)液后用護發(fā)素,原因是降低堿性洗發(fā)液對頭發(fā)的傷害。

【當堂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使用學案當堂訓練部分。

初三化學教案魯教版篇六

1.知道海洋是人類天然的聚寶盆,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能說出海洋資源包括化學資源、礦產(chǎn)資源、動力資源、生物資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蘊藏的主要物質。

3.通過對海水淡化的實驗探究,知道蒸餾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4.認識海洋資源的開發(fā)對人類進步的重要作用;認識合理進行海洋開發(fā)、保護海洋環(huán)境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和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社會責任感。

1.知道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能說出海洋資源包括化學資源、礦產(chǎn)資源、動力資源、生物資源等。

2.學會用辨證的思維分析問題,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我國的萬里海疆,不僅美麗,而且富饒!它蘊藏著種類繁多、儲量巨大的資源,被人們譽為“天然的魚倉”、“藍色的煤海”、“鹽類的故鄉(xiāng)”、“能量的源泉”。

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海洋資源包括化學資源、礦產(chǎn)資源、動力資源、生物資源等。

初三化學教案魯教版篇七

知識與技能。

認識石蠟的性質,初步學會對蠟燭燃燒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和準確描述,學會填寫實驗報告。

過程與方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表述能力等;。

3.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實驗探究的一般流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現(xiàn)象的觀察和描述。

教學難點:實驗探究基本流程的應用、觀察和描述現(xiàn)象方法的滲透。

教學工具。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引入,提出實驗探究的基本流程。

【引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科學家們得出化學結論必須以實驗為依據(j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板書:科學探究的一般流程(具體內容略)。

環(huán)節(jié)二:應用科學探究流程探究蠟燭及其燃燒。

板書:一、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點燃蠟燭前:

【布置任務】請觀察蠟燭并結合生活經(jīng)驗,說說你知道哪些關于蠟燭的信息?

【引導】將學生所提到的性質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分類。

【強調】研究物質要關注物質的性質。

【過渡】下面,我們就應用科學探究的一般流程來探究蠟燭物理性質中的溶解性。

探究1:蠟燭的溶解性(板書)。

【布置任務】如何研究蠟燭在水中的溶解性呢?

【演示實驗】切一段蠟燭,放入水中。

【指導】實驗報告的填寫。

【強調】如何觀察和描述現(xiàn)象(如何選擇觀察點,即預期現(xiàn)象)。

點燃蠟燭時:

【布置任務】點燃一支蠟燭,觀察,盡可能全面地描述蠟燭燃燒時的現(xiàn)象。

熄滅蠟燭:

先請學生熄滅蠟燭,觀察現(xiàn)象。

并給出關于蠟燭燃燒時示范性的描述。

【強調】研究物質時應該關注物質的變化。

并由觀察到的三層火焰結構引出新的問題。

探究2:蠟燭火焰各層溫度比較(板書)。

【布置任務】應用探究流程對蠟燭火焰各層溫度進行比較。

【巡視】指導學生實驗。

【指導】實驗報告的填寫。

【過渡】你還想探究哪些問題呢?

探究3:蠟燭燃燒的產(chǎn)物(板書)。

【布置任務】應用探究流程探究蠟燭燃燒的產(chǎn)物。

你還需要老師提供哪些信息?

如何檢驗水(h2o)?

如何檢驗二氧化碳(co2)?

為什么要用干而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用玻璃片行不行?

燒杯罩在距火焰太近或太遠行不行?會有什么影響?

為什么要用玻璃片蓋住燒杯?

【巡視】指導學生實驗。

【指導】實驗報告的填寫。

【拓展】蠟燭火焰中存在鉆石顆粒。

環(huán)節(jié)三:歸納總結,對探究實驗的再認識。

回顧:實驗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及注意事項。

小結:通過探究活動,在化學實驗中應關注哪些方面?

環(huán)節(jié)四:作業(yè)。

按對以下問題進行探究,完成實驗,記錄步驟和現(xiàn)象,填寫探究實驗報告。

實驗一:蠟燭熄滅后產(chǎn)生的“白煙”是否可以點燃?

實驗二:探究如果蠟燭沒有棉芯,是否可燃?

初三化學教案魯教版篇八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從“醉”和“樂”中所抒發(fā)的政治理想。

2、理解文中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3、掌握基礎的文言詞語。

4、背誦課文,默寫重要句子。

教學重點:掌握實詞解釋與重要句子翻譯,領會課文內容,體驗作者心情。

教學難點:領會“與民同樂”的內涵。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準備:

一、作者: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北宋文學家,史學家。24歲中進士,曾任西京留守,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而屢次被貶謫。晚年曾主持進士考試,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后任官職甚多,世稱“歐陽文忠公”。他領導了北宋詩人革新運動,散文創(chuàng)作成就,被后世尊稱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慶歷五年,歐陽修參加了范仲淹的“新政”改革,不久改革失敗,被貶為滁州知府。時值壯年,仕途失意,一時壯志難酬,內心抑郁,但他仍然以積極的態(tài)度當好地方官,為百姓辦事。并在滁州有所作為。工作之余,寄情于滁州風光秀麗的山水之間,抒杯內心的政治抱負。醉翁亭因此而得名。

二、識字:

滁州、林壑、瑯琊、潺潺、傴僂、觥籌、野蔌、陰翳。

三、解詞:

觥——酒杯翳——遮蓋弈——下棋蔌——菜蔬意——情趣臨——靠近。

傴僂——腰背彎曲(駝背)蔚然——茂盛的樣子秀——發(fā)榮滋長。

四、課文簡析:

一段:寫醉翁亭的自然環(huán)境和命名緣由。

1、作者從大處落筆,視野由寬變窄,由遠而近,層層進逼,漸透主旨。

2、由寫滁州——寫山峰——寫瑯琊——寫釀泉——醉翁亭——作亭者——取名人——取名意。(不在酒而在樂)。

3、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者……也——判斷句式?!罢摺北硗nD,“也”表判斷,翻譯時加“是”

二段:寫山間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1、由朝到暮,由春——夏——秋——冬。早晚變化之景,四季更迭之景,寫出各自特點。

2、先分寫后總收,再由景寫到樂。

3、分分總,分分總,分分總,分總(由細到粗)。

三段:寫滁人、賓客、太守游瑯琊山的情形。

1、分寫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核心)。

2、承上由景寫到人。由游人的情形寫到樂。

3、其熱鬧場面:

有聲——歌聲、呼聲、應答聲。

有態(tài)——登山態(tài)、小憩態(tài)、徒手態(tài)、負重態(tài)、攙扶態(tài)。

有活動——有垂釣的、釀酒的、采菜的、彈奏的、投射的、下棋的、

有年齡層次——年青人、老人、孩子。

(1)聯(lián)系全文,“醉”有兩點含義,一是喝酒喝醉了,表現(xiàn)其“蒼然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二是醉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和“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2)歐陽修在寫太守宴之前為什么寫滁人游?

——為太守宴創(chuàng)設一個歡樂的氛圍,也為體現(xiàn)作者與民同樂的旨意。

四段:歸結全文主旨。先以宴罷歸去結住敘事,又從禽鳥之樂、人之樂中襯托出太守樂其樂。

1、用禽鳥之樂襯托人之樂,用人之樂襯托太守之樂。

2、貫穿全文的線索是樂。

3、其感情脈絡是“山水樂—四時樂—宴酣樂—禽鳥樂—太守樂?!?/p>

4、表現(xiàn)本段及本文主旨的句子(三個字)是“樂其樂”全句是“太守之樂其樂”。

5、聯(lián)系全文,怎樣理解文中的“醉與樂”?

——太守之樂乃是點睛之筆,含蓄抒發(fā)了作者復雜的情感。即包含縱情山水排遣郁悶之情,也包含著看到自己的政績——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反映他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總之,文章寫醉又寫樂。醉是表象,喝多之態(tài),實質乃陶醉之意,是謫守后對勵精圖治的欣慰;“樂”是“與民同樂”之意,是政治理想抱負所至,醉和樂是統(tǒng)一的,寫醉是為了寫樂。

6、解釋加點詞。

而不知人之樂(轉折,卻)醉能同其樂(大家或他們,代詞)。

人知從太守游而樂(修飾,的)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自己、他,代詞)。

五、其他問題設計:

1、作者是怎樣寫出“與民同樂”這一內涵的?

——“與民同樂”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具體內容。寫人只寫滁人,不寫其他地方人,寫人之樂重點用傴僂提攜來襯托,游人興高采烈,人數(shù)眾多的原因是生活安定富足,而生活安定富足則跟太守勵精圖治有關,因此,人之“樂”的意義皆不同,禽鳥樂在安靜的環(huán)境,游人樂在安居樂業(yè),喜多憂少,太守樂在人們生活安定,表現(xiàn)他的造福于民思想,所以“醉”“樂”的更深刻含義是陶醉,是借山水來排遣內心抑郁的感情。

2、文章的寫法:

寫景與抒情的自然結合:范圍先大后小,先面后點,一步步奠定抒情基調。寫景方式有:

(1)先遠景后近景:從“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到“醉翁亭也”。

(2)從早到晚:從“若夫日出而林霏開”到“山間之朝暮也”。

(3)自春至冬:從“野芳發(fā)而幽香”到“山間之四時也”。

(4)由外而內:從“至于負者歌于途”到“太守醉也”。

(5)山間夕照全景:從“已而夕陽在山”到“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3、關于文中的21個“也”,大致表達以下幾種語氣:

(1)陳述——用于描述景物。

(2)肯定——用于介紹人名。

(3)感嘆——用于直抒胸臆。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通過描寫醉翁亭的秀麗環(huán)境以及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了作者在謫居生活中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初三化學教案魯教版篇九

style="color:#125b86">

知識目標

1、常識性介紹有機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性質上的一些共同特點,能夠判斷生活中的有機物;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質及其可燃性。

2、了解酒精學名、化學式、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重要應用;分辨甲醇及乙醇性質的異同,認識甲醇的毒性;常識性介紹醋酸。

3、常識性介紹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能力目標。

1、學生探究甲烷的元素組成化學式的過程中,了解科學發(fā)明的過程和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尋求解決方法—實施方案—結果分析—得出成果,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2、提高學生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技能。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古代對天然氣、沼氣的利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聯(lián)系甲烷燃燒放熱,說明甲烷可作重要能源以及對農(nóng)村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2、通過介紹我國在釀酒造醋工藝方面的重大發(fā)明和悠久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樹立環(huán)保意識、能源意識。

教學建議。

關于甲烷的教材分析:

化學科學的發(fā)展,增進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但某些化學現(xiàn)象可能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化學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是十分重要的。

甲烷是繼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鈣等含碳化合物以后又一種含碳化合物,所不同的是,甲烷屬于有機物。有機物知識的增加,是九年義務教育化學教學大綱的一個重要特點。

甲烷作為一種簡單的有機物廣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學生卻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難與化學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經(jīng)過提示,極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甲烷的廣泛存在,使學生容易收集到相關資料,使自主學習成為可能。

本節(jié)教材分成“有機化合物”、“甲烷”兩部分,甲烷是重點,有機物的應用是選學材料。前一部分著重介紹有機化合物的初步概念。教材在列舉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含碳化合物后,又列舉了蔗糖、淀粉、蛋白質等另一類含碳化合物,使學生對這兩類含碳化合物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接著給后一類有機化合物下了定義。在初中化學里簡單介紹一些有機化合物的知識,有利于適應現(xiàn)代生活的需要,為學生參加社會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初步的化學基礎。教材第二部分著重介紹了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列舉了甲烷的自然存在,對于這些內容,只需要學生有個粗略的了解,在教學中不宜引申擴展。教材通過甲烷的燃燒實驗,引導學生思考甲烷包含哪些元素,進而確定甲烷的化學式,這樣有助于辨證唯物論的認識論,而且有益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要做甲烷驗純點燃的實驗,并聯(lián)系氫氣、一氧化碳也要驗純的知識,說明甲烷在點燃前也要驗純。聯(lián)系甲烷燃燒放出大量熱量來說明甲烷可作為重要能源。

本節(jié)教學可采用自學、討論、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關于甲烷的教法建議:

可以通過實驗探究甲烷的元素組成,通過甲烷燃燒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引導學生查找有關有機物和甲烷的資料來使學生對有機物有一定的認識,并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組織材料、信息加工的能力。

關于煤和石油的教學建議:。

本節(jié)課是常識性介紹內容。

強調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接著又闡述了煤和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過教材的圖片使學生對“煤是工業(yè)的糧食”及“石油是工業(yè)的血液”形成較為具體的認識。結合實際介紹我國的煤炭工業(yè)和石油工業(yè)的發(fā)展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并教育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能源的意識及環(huán)境保護意識。

可在課上播放vcd視頻“煤的綜合利用”、“石油化工產(chǎn)品”等增加直觀性,使學生更易于接受。

關于乙醇醋酸的教學建議:

本節(jié)教材分為乙醇和醋酸兩部分,乙醇屬于了解內容,甲醇和醋酸屬于常識性介紹內容。

乙醇是一種重要的有機物,可以制造醋酸、飲料、染料、香精,還可以做綠色能源——燃料。聯(lián)系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讓學生充分了解乙醇。對我國的釀酒工藝做介紹,使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酒文化歷史。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強調甲醇的毒性,并熟練掌握甲醇、乙醇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常識性介紹的醋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調料——醋的主要成分,學生對醋酸并不陌生,醋酸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接觸到的一種有機酸,教材介紹了醋酸的物理性質和用途,對醋酸的化學性質只涉及了使指示劑石蕊試液變色,建議增加課外家庭小實驗:醋與蘇打或小蘇打反應制取二氧化碳。還可用制得的二氧化碳進行滅火實驗。

對課后選學內容的學習,因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的較緊密,建議利用課上時間組織學生學習為好。

甲烷的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甲烷的物理性質和可燃性及其用途。

難點:常見有機物的判斷、甲烷組成的確定。

教學過程:

【引入】。

1、"百慕大"三角洲之謎(教師趣味導學)。

2、時事新聞分布(學生生活所聞)。

【屏幕顯示】。

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針對學習目標,制訂了三個主題:

1、奇妙的有機物世界2、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3、甲烷的元素組成。

一、奇妙的有機物:

通過閱讀教材和查詢資料,你知道什么是有機物嗎?你能舉出有機物的例子嗎?

【學生匯報】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有趣的有機物的知識和現(xiàn)象。

【分組實驗】。

1、面粉是否溶于水;2、食鹽水和酒精溶液是否導電;3、點燃一團毛線,觀察現(xiàn)象;4、加熱蔗糖。

【討論】。

3、點燃一張紙,觀察現(xiàn)象,紙也是有機物,說明大多數(shù)有機物有什么特性?

【屏幕顯示】有機物的共性:熔點較低、難溶于水、受熱容易分解、容易燃燒、不易導電等。

【收集資料】。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有機物的奇妙功效?講給大家聽好嗎?

總結一篇關于有機物的文章,要求包括有機物的概念、有機物的特性、有機物的奇聞軼事。將以上的家庭小實驗帶進課堂,更能增加說服力。5分鐘。要求匯報時脫稿、自然。最后出一道有關有機物的習題,測評一下同學們的掌握情況。

【小結】。

激烈的足球比賽中,常??梢钥吹竭\動員受傷倒在地上打滾,醫(yī)生跑過去,用藥水對準球員的傷口噴射,不用多久,運動員便馬上站起來奔跑了。醫(yī)生用的是什么妙藥,能夠這樣迅速地治療傷痛?這是球場?quot;化學大夫"的功勞,它的名稱叫氯乙烷,是一種在常溫下呈氣體的有機物,負傷的皮膚在氯乙烷的作用下像被冷凍了一樣,暫時失去感覺,痛感也消失了。

【過渡】。

有機物的種類遠超過無機物,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要想更好地利用它,需要了解它,讓我們由最簡單入手--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

二、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

【思考回憶】。

【屏幕顯示】。

甲烷俗稱沼氣,是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主要由植物殘體分解而成的。天然氣是當今世界上的重要燃料,我國是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

甲烷的性質:

1、物理性質: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

2、可燃性:點燃前要先驗純。

以上內容你能以《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為題總結成一個文字、圖象結合的報告嗎?(有關圖片老師的計算機中有一些資料,可做參考)7分鐘,給大家匯報的時候要求脫稿,自然。最后設計一道與你的主題有關的習題,對大家的掌握情況做測評。

【過渡】甲烷作為有機物,其中一定含有碳元素,為了探究有機物的元素組成,我們由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的組成入手。

三、甲烷的組成。

【自主學習】你知道甲烷的元素組成嗎?通過所學的有關甲烷的化學性質(以及化學反應實質)你能設計一個證明甲烷組成的實驗嗎?以實驗報告的形式完成。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有關實驗用品老師給予提供。

【引發(fā)探究】甲烷中是否有氧元素的探究:根據(jù)化學反應的本質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元素的質量也不變,由此你是否可以探究出甲烷中是否含氧元素的方法。

【學生展示成果】實驗目的、實驗依據(jù)、實驗方法、實驗過程、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甲烷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

【小結】比較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的物理性質和燃燒的產(chǎn)物。

乙醇醋酸的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乙醇的化學式、物理性質、燃燒反應及應用。

教學難點:甲醇、乙醇的化學式及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教學過程:

【講解引入】。

一、乙醇(俗稱酒精)。

1、化學式:c2h5oh。

2、乙醇的物理性質:

展示一瓶乙醇讓學生觀察其顏色狀態(tài),并聞氣味。

學生總結后板書:乙醇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有特殊氣味,易揮發(fā),易溶于水,能與水以任意比混溶。

3、乙醇的化學性質:可燃性。

正是乙醇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所以人們把乙醇稱之為“綠色能源”。

【討論】怎樣證明乙醇的成分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4、介紹乙醇的用途。

【閱讀教材】總結:燃料、消毒劑、化工原料、飲料。

介紹各種飲用酒中的乙醇含量及我國在釀酒方面的重大發(fā)明和悠久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5、甲醇ch3oh有毒!飲用少量能使人失明,多量則使人喪命。

可燃性:

二、醋酸。

1、化學式:ch3cooh學名:乙酸。

【講解】醋酸就是因食醋中約含3—5%的乙酸而得名。

展示一瓶醋酸,讓學生觀察它的色、態(tài)、味。

2、物理性質: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易溶與水和酒精。

[實驗]5—13。

3、化學性質:醋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具有酸性。

[閱讀]總結醋酸的用途。

布置家庭小實驗:醋與蘇打或小蘇打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用制得的二氧化碳進行滅火實驗。

【板書設計】。

第七節(jié)乙醇醋酸。

一、乙醇(俗稱酒精)。

1、化學式:c2h5oh。

2、乙醇的物理性質:乙醇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有特殊氣味,易揮發(fā),易溶于水,能與水以任意比混溶。

3、乙醇的化學性質:可燃性“綠色能源”

4、乙醇的用途。

燃料、消毒劑、化工原料、飲料。

5、甲醇ch3oh有毒!

二、醋酸。

1、化學式:ch3cooh學名:乙酸。

2、物理性質: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易溶與水和酒精。

3、化學性質:醋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具有酸性。

4、用途。

煤和石油的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

【閱讀教材】思考題:

1、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能源是什么?

2、為什么說"煤是工業(yè)的糧食"及"石油是工業(yè)的血液"?

3、煤是怎樣形成的,將煤進行隔絕空氣加強熱得到的產(chǎn)品及用途是什么?

4、石油是怎樣形成的,石油煉制的產(chǎn)品及其用途是什么?

【視頻】"煤的綜合利用"、"石油化工產(chǎn)品"。

【板書設計】。

第八節(jié)煤和石油。

一、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煤是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所組成的復雜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2、石油是一種混合物,主要含碳、氫兩種元素。

3、石油產(chǎn)品概述:

二、"煤是工業(yè)的糧食"、"石油是工業(yè)的血液"。

探究活動。

3、點燃一張紙,觀察現(xiàn)象,紙也是有機物,說明大多數(shù)有機物有什么特性?

5、實驗探究:證明蠟燭中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初三化學教案魯教版篇十

1.通過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化學式進行計算分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有關化學式的相關計算。

2.通過不純物中有關化學式計算的分析,讓學生學會理清復雜計算的思路。

3.通過計算的體驗,總結一些規(guī)律和計算技巧。

引導學生分析:根據(jù)化學式,從量的角度可以進行哪些簡單計算。

1.相對分子質量2.物質中某種元素化合價3.一個分子中各個原子個數(shù)比4.物質中各種元素間質量比5.物質中某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

b.尿素分子中碳、氧、氮、氫四種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1:2:4。

c.尿素中碳、氧、氮、氫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14:1。

d.尿素中氮元素質量分數(shù)算式為:×l00%。

2.今年1月份的雪災對我國南方的電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種融雪劑含有na2sio3(硅酸鈉),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價是()。

a.+1b.+2c.+3d.+4。

3.紅寶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鋁(al2o3)請你根據(jù)上面幾個方面對al2o3進行快速的計算。(已知:相對原子質量al-27,o-16)。

例1.今年4月,北京奧運會"祥云"火炬載著中國人民對世界人民的友誼,開始了全球傳遞。它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結構模型如右圖),則丙烷的化學式是。

例2.當前高效能的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產(chǎn)生能量的效率高達33%.已知砷化鎵中,as元素化合價為-3價,則ga元素的化合價為+3,則砷化鎵的化學式是為。

初三化學教案魯教版篇十一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對日常生活現(xiàn)象和化學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使學生理解理解物質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初步概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注意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們受到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教學重點: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教學難點:物理變化與物理性質,化學變化與化學性質的區(qū)別。

教學方法:探究—歸納總結法。

教學準備:[實驗1-1]-[實驗1-5]。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二次備課。

新課導入:緒言課的幾個實驗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后有許多同學提問:為什么白紙噴“水”會變紅,再噴“水”紅色又消失了呢?生活中也有許多現(xiàn)象: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鋼鐵制品會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這又是為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物質的變化。

一、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介紹]觀察實驗方法:看、聞、觸摸。

觀察實驗的步驟:1、實驗前,物質的色、態(tài)、味等。

2、實驗過程中,發(fā)光、放熱、生成氣體、沉淀等現(xiàn)象;。

3、實驗后,物質的物質的色、態(tài)、味等;。

思考:物質變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質?

[實驗1-1]水的沸騰。

[實驗1-2]膽礬的粉碎。

[實驗1-3]膽礬溶于水后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實驗1-4]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

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填表:

實驗序號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的現(xiàn)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

1-1液態(tài)的水有水蒸氣產(chǎn)生;又變成冷凝的水液態(tài)的水無。

1-2藍色塊狀膽礬塊狀變成粉末狀藍色粉末狀膽礬無。

1-3藍色硫酸銅溶液變成藍色渾濁物藍色氫氧化銅沉淀有。

1-4塊狀石灰石有氣泡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有。

【討論、歸納】1-1、1-2中水和膽礬發(fā)生了狀態(tài)和形態(tài)的變化,但無新物質生成,1-3、1-4中有顏色的變化,有沉淀的生成,有氣體生成,并生成了新物質。

結論:1、2是物理變化,3、4是化學變化。

得到:1、定義。

2、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3、化學變化常伴隨的現(xiàn)象。

4、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lián)系。

[課堂練習]。

二、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1、化學性質:

2、物理性質:包括: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等。

(1)熔點和沸點。

熔化: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

熔點:熔化的溫度。

沸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

(2)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

(3)顏色、狀態(tài)、氣味。

[實驗1-5]聞氣味的方法。

[課堂練習]。

【課堂小結】。

【作業(yè)布置】。

【板書設計】課題1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一、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1、定義: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變化是生成了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2、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質生成。

3、化學變化常伴隨的現(xiàn)象:顏色改變、的放出氣體的、生成沉淀、吸熱和放熱、發(fā)光等。

4、聯(lián)系。

二、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1、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2、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初三化學教案魯教版篇十二

教學過程:

【引言】。

原來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們來學習二氧化碳。

在空氣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過1%,就對人類有害處,4%~5%人會感到氣喘頭痛眩暈,10%的含量人就會窒息死亡。

【板書】第三節(jié)二氧化碳的性質。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的氣體。

【演示】。

如圖:兩只紙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氣體,觀察現(xiàn)象。

【講解】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比空氣重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密度是1.977克/升。比空氣重。剛才我們介紹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難于擴散。

【提問】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舉例說明。

【小結】通常狀況下,1體積水中能溶解1體積的二氧化碳氣體,壓強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壓溶入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將溫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氣體二氧化碳就變成固體二氧化碳,俗稱“干冰”,其含義是“外形似冰,熔化無水”直接變成二氧化碳氣體。

【板書】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演示】。

兩支燃著的蠟燭都熄滅,且下面的火焰先滅。

【提問】由此實驗可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回答后,老師歸納)。

【板書】1.一般情況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不供給呼吸。

(進一步解釋上述事故的發(fā)生及蠟燭熄滅的原因)。

【講解】在久未開啟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處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過高而危及生命。

【提問】怎樣測試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過高?

(學生討論后歸納)。

【講解】在菜窖里做一個燈火實驗,如果燈火熄滅或燃燒不旺,說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進去。

【演示】。

【現(xiàn)象】紫色石蕊試液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后顏色變紅,加熱后紅色褪去,又恢復紫色。

【講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試液遇酸液變紅。碳酸不穩(wěn)定,加熱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書】2.和水反應:

h2o+co2==h2co3。

【演示】。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氣體,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板書】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a(oh)2+co2====caco3↓+h2o。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氫鈣溶液加熱后,又變成碳酸鈣。

廣西桂林的蘆笛巖內的石柱、石筍或溶洞都是長年累月發(fā)生上述反應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質,可用之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

【講解】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許多重要的用途。

【板書】。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不能燃燒,且比空氣重,可用它來滅火。(簡介滅火器原理)。

2.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熱,可用它做致冷劑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業(yè)制純堿和尿素等。

4.植物光合作用。

【小結】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種重要化合物,掌握它的性質后合理利用它。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29350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