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一種對讀者自身思維活動的總結和反思,是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的情感、觀點和思想與作品內(nèi)容進行互動的過程。我覺得我們讀了這么多書,也要寫一些讀后感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讀作品。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要注意段落的劃分和過渡的處理。下面是一些獨特和見解獨到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給大家以啟發(fā)。
金庸傳讀后感篇一
《射雕英雄傳》是我首次對武俠小說的接觸。讀過之后,我覺得金庸的寫作水平真高。竟可以想出那么多武俠故事,那么多武功名稱,像什么“降龍十八掌”“九陰白骨爪”“打狗棒法”“空明拳”……真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特別是楊鐵心向丘處機道長發(fā)起攻擊時的部分,我都誤認為我曾經(jīng)看過這段視頻。書中處處都是陷阱,等真相大白的時候,往往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最后還是為圓滿的結局而高興。金庸的書中在一個故事之前,總是先作下一個鋪墊,而我卻注意不到這些細節(jié),在故事快結束時,我這時才會注意到,原來前面這樣寫是這個意思啊!這樣才會吊起讀者的胃口,讓他繼續(xù)往下讀。
而書中刻畫的人物各具特色:郭靖的淳樸、仁厚、“天然呆”;黃蓉的玲瓏百變、聰明伶俐;黃藥師的孤傲、詭異(人稱“東邪”);歐陽鋒的心狠手辣(人稱“西毒”);一燈大師雖曾貴為皇帝,后來卻做了以慈悲為懷的和尚(人稱“南帝”);洪七公的正義、寬厚、連貪吃這個習慣也被他寫出來讓人覺得情景就在眼前(人稱“北丐”);周伯通有一絕技:左手畫圓,右手畫方,但天真爛漫,外號“老頑童”……就連段天德、張阿生、拖雷這樣的出場不多的人物也刻畫得惟妙惟肖。
這就是《射雕英雄傳》,很有趣吧,推薦你們看一看哦!
金庸傳讀后感篇二
從去年十月份開始看《越女劍》,直到昨天看完《鴛鴦刀》,我花了大概半年的時間,終于把金庸武俠系列全都看了一遍。金庸的十五部作品分別是:飛(飛狐外傳)雪(雪山飛狐)連(連城訣)天(天龍八部)射(射雕英雄傳)白(白馬嘯西風)鹿(鹿鼎記)笑(笑傲江湖)書(書劍恩仇錄)神(神雕俠侶)俠(俠客行)倚(倚天屠龍記)碧(碧血劍)鴛(鴛鴦刀)再加一篇《越女劍》。個人覺得,從作品結構來看,《雪山飛狐》當稱第一,其采用了類似于電影《羅生門》般的敘事技巧,從不同人的角度敘述了同一件往事,得出不同的結果;此外,并將全書的大部分情節(jié)放在不同人的敘述中,做到了在相對有限的時間里(即敘述者存在的時空),展現(xiàn)了廣闊而宏大的背景與真正的小說主體(即敘述故事里的時空),給人以一眼千年的瞬息萬變目不暇接之感與厚重的歷史感。很帥的一種敘事技巧。
猶記大一上學期參加了院里的一個百科知識競賽,當時的我,連“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代表了哪幾部作品都說不全,而現(xiàn)在的我卻已經(jīng)把這些書全都看過了。如此,我應該可以對當時的我說,“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在進步”了吧。p.s準備開始看古龍。
金庸傳讀后感篇三
從“俠”到“情”
盡管只是娛樂休閑,但要是看進去,武俠小說多少還是能讓人看到一些讓人感動的東西的。以前數(shù)學老師糗我小小年紀就看愛情小說,其實那有點冤枉。說真的,那時的我,更多的是被小說里呼嘯蒼茫、快意恩仇的“俠”所吸引,至于感天動地的“情”,還真不是我的主要興致所在。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情形就不一樣了。
武俠世界里那旖旎的愛情故事逐漸在我心里留下印記,就像那漸長的青春期荷爾蒙在我臉上留下印記一樣。我開始為那些戀愛的主人公著迷,甚至為一些傷感的結局而落淚(有點羞于啟齒,曾暗怪自己沒有男子漢氣概,但這是真實情感)。
到這時,武俠小說才在我心里完成了“美麗”的蛻變——由單純的武打小說,變成浪漫的愛情小說。
我讀遍了金庸、古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竊以為,金庸武俠寫得是最好的。不僅因為金庸武俠大氣磅礴、人文氣息濃郁,更因為金庸武俠里的“情”寫得最動人。下面,我要談談金庸武俠里的幾段愛情和幾個人物角色,以此記念我那段已逝的、癡讀武俠的青春。
(待續(xù))。
金庸傳讀后感篇四
陳家洛:如果有人和你的意中人態(tài)度曖昧,你一定要看清楚他(她)是男是女。還有,不要和第一個意中人的妹妹談戀愛,那會很尷尬。
《碧血劍》。
袁承志:不要對第一個認識的女孩子許任何承諾,否則,你就會把她培養(yǎng)成野蠻女友。更糟的是,你不能跟更好的在一起。
《射雕英雄傳》。
郭靖:追女孩子其實很簡單,比如說,在她扮成小乞丐的時候,請她吃一頓大餐。
楊康: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神雕俠侶》。
楊過:初戀女友是最好的。不管遇到多少女孩子,總之,第一個最好。
《倚天屠龍記》。
張翠山:娶老婆千萬不能娶對不起兄弟的,不然,你只能自殺。
張無忌:喜歡你的女孩越多,你被設計的機會就越多。還好大多時候是無害的。
《雪山飛狐》。
胡一刀:寶藏與妻子,選擇妻子。
《飛狐外傳》。
胡斐: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你愛的人是個尼姑,而且她不肯還俗。
《連城訣》。
狄云:當你無錢無勢的時候,一定不能找年輕漂亮的女朋友。不然,萬一有錢有勢的家伙看上她,你就有苦頭吃了。
《俠客行》。
梅芳姑:想得到心上人,就要讓自己看起來有些缺點,至少讓他覺得自己完全配得上女朋友。
《天龍八部》。
蕭峰:打人之前,最好先確認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女友。
段譽:追女孩子就要死纏爛打,永不放棄,光明總會到來。
虛竹:愛情其實是誤打誤撞,就像我得到西夏公主。
《笑傲江湖》。
令狐沖:得到女孩子芳心的最好方法———在她面前說:你多么愛另一個女孩子。
《鹿鼎記》。
韋小寶:戀愛不能抓大放小,應該大小通吃。最好是確定一個主攻點,其余攻擊點也不能松懈。
《白馬嘯西風》。
李文秀:絕對不能把男朋友拱手相讓,否則你一定會后悔的。
《鴛鴦刀》。
袁冠南、楊中慧:很高興我們不是兄妹。
《神雕俠侶》。
小龍女:這些雪花落下來,多么白,多么好看.過幾天太陽出來,每一片雪花都變得無影無蹤.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許許多多雪花,只不過已不是今年這些雪花罷了。
《神雕俠侶》。
小龍女:我只管過兒一個人,別人的事,我不管。
《射雕英雄傳》。
郭靖:他要娶別人,那我也嫁別人。他心中只有我一個,那我心中也只有他一個。
金庸傳讀后感篇五
初次閱讀他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我就被曲折的情節(jié),鮮活的人物形象,真實的歷史背景所吸引,透過它的文字,我仿佛穿越到戰(zhàn)火紛飛的南宋,置身于刀光劍影金戈鐵馬之中。
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性格鮮明,栩栩如生:行俠仗義的郭靖;古靈精怪的丐幫幫主黃蓉;癡情專一的俠女穆念慈;正直仗義的北丐洪七公;急公好義的江南七怪。還有我愛恨交加的西毒歐陽鋒,風流好色的白駝山少主歐陽克,野心勃勃的趙王完顏洪烈,無賴狠毒的楊康,賣國求榮的鐵掌幫幫主裘千仞。而曾是一代皇帝的一燈大師,愛子如命的貴妃瑛姑,頑皮淘氣的老頑童周伯通則讓人覺得可悲可嘆。
在這眾多的人物中,我印象最深,感觸最多的還是郭靖。
郭靖的人生是跌蕩起伏的。他自小不幸——父親慘死,母親在雪地產(chǎn)下他,一直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但他有許多優(yōu)點,正直無邪,刻苦努力,行俠仗義。等都是他最真實的寫照。
他是梁山好漢郭盛的后裔郭嘯天之子,他的父親就是一名愛國的義士,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郭靖雖然沒見過大世面,但始終保有一顆灼熱的愛國忠心。面對成吉思汗的威逼利誘,他誓死不從,決不幫助蒙古攻打南宋,真是“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即使此時的南宋內(nèi)部統(tǒng)治集團腐朽不堪,他還盡力維護,對南宋的忠誠之心日月可鑒,讀來讓我心中涌起無限豪情壯志。
郭靖讓我佩服的更重要的另一點是,雖然他天資駑鈍,呆頭呆腦的模樣,但他知曉勤能補拙的道理,意志頑強,從不放棄,最終練就了絕世武功,真是應了“莫欺負少年窮”的說法。
有一句歌詞唱得好“沒有隨隨便成功”,現(xiàn)實生活中像這樣的人也比比皆是,童第周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他是我國著名的胚胎學家,可是他小時并不聰明,成績在班上是倒數(shù),但后來他不懈努力,在漫長的學習道路上從不放松,年僅28歲就完成了青蛙卵剝離手術,成為胚胎學上的一大奇跡。無數(shù)的事實證明,努力才有更多機會。因為努力,他們才從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因為努力,我們才會由此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人生因奮斗而精彩,因努力而燦爛。
這本書給我以力量,給我以啟迪。雖然我不可能成為像郭靖那樣的一代武學宗師,但我可以學習他忠于祖國的品質,努力刻苦的精神,為人仗義的情懷?!渡涞裼⑿蹅鳌冯m說是一本武俠小說,但卻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它教導我們愛國,努力,仗義等,做一個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確實值得一讀。
金庸傳讀后感篇六
《笑傲江湖》不僅是一部武俠小說更是一部政治小說金庸通過書中的一些人物企圖刻劃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xiàn)象。書中的人物既是武林豪杰同時又是政治人物。如果要問誰是其中最大的奸雄答案恐怕會集中于權謀機變的任我行陰鷙險刻的左冷禪奸詐虛偽的岳不群。其實少林寺方丈方證大師才是其中的佼佼者。古人說:聽其言觀其行讓我們看看方證大師到底干了些什么。
令狐沖傷重將死之際任盈盈將其攜至少林寺愿以自家性命換少林寺《易筋經(jīng)》以救令狐沖之傷。方證大師卻不殺任盈盈只要令狐沖投身少林即以《易筋經(jīng)》相授。
任盈盈是黑木崖重要人物且剛剛殺傷少林派多人少林寺追之猶恐不及為什么送上門來反而不殺任盈盈固然有些來頭但為了她一個“邪教妖女”就把少林寺的鎮(zhèn)寺之寶泄露于旁人似乎也有些不劃算。再說令狐沖何德何能值得方證大師收為關門弟子授以無上神功表面看起來方證大師是腦筋出了問題近于弱智。
但是細想下去就會發(fā)現(xiàn)方證大師這一招似拙實巧妙不可言。一任盈盈在魔教中地位甚高統(tǒng)率眾多江湖豪杰殺之恐招報復軟禁之則可挾制魔教使之對少林寺投鼠忌器。
二令狐沖已為華山派逐出門墻將其收入少林派既可以大掃五岳劍派臉面又在本派內(nèi)部培養(yǎng)了反對五岳劍派的“鷹派”人物。
三令狐沖既入少林派《易筋經(jīng)》自然不致外泄同時令狐沖對五岳劍派武功所知甚詳對牽制五岳劍派作用非小。怎么算方證大師這筆買賣都穩(wěn)賺不虧誰說方證大師算計不周至于后來釋放任盈盈一是令狐沖率幾千江湖草莽來犯沖突起來少林派勝之無益敗則損折必重不如避其鋒芒。
況且有恒山派定閑定逸求情在先少林派不僅不失面子反得慈悲寬宏之名。方證大師又做了一筆好買賣。
金庸傳讀后感篇七
我們都想知道,但卻都不一定真的知道?;蛘?,我們以為自己都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愛的感覺,情的經(jīng)歷,但我們就是說不出來,它究竟是一種什么東西。不排斥有的人一生都“身在此山中”而“不識(情的)真面目”。
最慘的還是那些終生渴望而從未獲得、終生付出而沒有任何反饋,被情愛的渴望、虛妄夢幻改變了自己的個性、顛倒了自己的人生的人。他們終日生活在情苦的煎熬之中,但就是弄不明白,這情究竟是一種什么東西。
她不懂的。小說在她生命的終結時,這樣寫道:
李莫愁撞了一個空,一個筋斗,骨碌碌地便從山坡上滾下,直跌入烈火之中。眾人齊聲驚叫,從山坡上望下去,只見她霎時間衣衫著火,紅焰火舌,飛舞身周,但她站直了身子,竟是動也不動。眾人無不駭然。
小龍女想起師門之情,叫道:“師姐,快出來!”但李莫愁挺立在熊熊大火之中,竟是絕不理會。瞬息之間,火焰已將她全身裹祝突然火中傳出一陣凄厲的歌聲:“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唱到這里,聲若游絲,悄然而絕。
李莫愁死了。一首歌還沒有唱完,只有那旋律還縈繞在我們的耳畔。在這部小說中,李莫愁曾經(jīng)不止一次的唱起這支歌。直到死時還在唱:“問世間,情為何物?”——她是帶著這一巨大的疑問而去的。她死了,又將這個巨大的疑問留給了我們活著的人。
那首歌的`全部歌詞是這樣的:
問世間,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
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
別離苦,
其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云,
千山暮雪,
只影向誰去?
這是金代大詩人元好問的一首《邁陂塘》,道出了多少人心中所欲言的隱秘的疑問。我們都生活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這首詞便是一個明證。金庸將它寫進《神雕俠侶》,貫串了李莫愁的一生,也貫串了這部小說的始終,完全可以說這首詞是這部書的“主題歌”。進而,也可以說是整個金庸小說的情愛世界的主題歌?!鹩怪皇菍懥艘粋€又一個的愛情故事,披露了一種又一種隱秘而復雜的愛情心理,提出了一個又一個愛情的疑問,沒有回答。
2.
神雕俠侶讀后感 我是喜歡它的,不僅僅因為它是我讀的第一本武俠小說(不是第一部)。當 我讀的時侯不經(jīng)驚訝:原來武俠小說還可以這么寫!還可以加入這么多的感情因 素,不!它根本就是在寫愛情,否則就不稱之為神雕了!從理性上或從文學角度 上,它確不是金庸先生最好的,但我要說,它是最特別的,最與眾不同的,也是 決無僅有的。 事實上根本沒有必要將金先生的六部長篇小說分個上下高低,因為他們之間 沒有可比性:《射雕英雄傳》是傳世之作!文筆清晰流暢,讀他的感覺正如書中 郭靖黃蓉的愛情,自然清新,令人心曠神怡!《天龍八部》是以佛教的思想來寫 。
《倚天屠龍記》則是江湖紛爭,徹底顛覆了所謂的正邪善惡的絕對思想和界限 ?!缎Π两肥枪J的影射政治?!堵苟τ洝穭t是對中國官場和在此上表現(xiàn)出 的種種丑陋的諷刺,同時對中國人某些美德的肯定。而《神雕俠侶》則在試圖探 討人類時時刻刻不在的,千古不變的主題--愛情!從這點上我不得不佩服金先生 的勇氣和寫作技巧,這世界上還沒有一位作家能將武俠溶入愛情而又讓人讀起來 蕩氣回腸,遠遠超過其他的愛情小說。以上六部不能不讀的佳作,當真是前無古 人后無來者! 正因為《神雕》的主題是愛情,所以才受到如此大的爭論,這可能連各位讀 者都沒意識到的。
我個人認為《神雕》中的愛情是直指愛情的本質和精華,作者 試圖將各個時代、各個社會意識形態(tài)下的愛情解剖出來,層層剖開直取其共有的 精華。所以你看到的楊過與小龍女之間的愛情是近乎于純粹的愛情,極致的愛情 ,基本不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他們的愛情在現(xiàn)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但它又 隱藏在每一個現(xiàn)實的愛情之中。每一個人都想做到和得到,但現(xiàn)實是不可能的。 所以金庸先生塑造了這兩個性格極其獨特的主人公,以使書中的愛情讀起來是如 此可信和深入人心。事實上這兩個人的個性是不能被任何社會所容納的,現(xiàn)實中 也是沒有的,他們同樣汲取了人類性格中的兩個極端,你能說小龍女的美麗、真 純、善良,楊過的激情、不妥協(xié)性、既要個性的完全發(fā)展又要為社會認可的心理 不存在于每個人的內(nèi)心及潛意識的追求之中嗎?只不過我們根本做不到罷了,社 會也不可能讓我們做到,我們必須放棄其中的一些以適應這個現(xiàn)實的社會。而小 說中是可以的,尤其是武俠。
如此看來本書中的愛情、主人公的個性都是人類的 極端所在,所以能讓人感動、敬佩,看似虛幻縹緲但又如此真實。這頗有些象量 子物理,一般人是很難理解的,我們必須換一個觀念來思考。如果你企圖用普通 的邏輯去思考解釋,你很可能得到矛盾的結果。
金庸傳讀后感篇八
當時郭靖在牛家村見到了南下尋他的華箏,念及大丈夫不可言而無信,故而雖然心里只愛著黃蓉,卻依舊答應要回大漠娶華箏。黃蓉心碎欲絕,如此說道,“靖哥哥,我懂啦,她跟你是一路人。你們倆是大漠上的一對白雕,我只是江南柳枝底下的一只小燕兒罷啦?!焙喓唵螁蔚囊痪湓挘瑓s令人心疼不已。
黃藥師要黃蓉離開無情的郭靖,注定無法在一起的話,又何必要跟著郭靖呢。黃蓉卻說道,“我跟他多呆一天,便多歡喜一天?!泵髅饕呀?jīng)知道,自己最愛的人最終要為了那曾經(jīng)的誓言離開自己,回到大漠,心中凄苦,只能如此說道。這樣的愛情,這樣的蓉兒,如何讓人不心疼。
金庸傳讀后感篇九
金庸大師的書掌堂正正,帶有歷史的厚重感,帶有俠之大者的責任感,讓人讀起來熱血沸騰,仿佛自己也行走在那個俠客的時代,為國為民,除暴安良。金庸的小說中每個人物都個性鮮明,性格飽滿,讓讀者提起來津津樂道,蕭峰、段譽楊過、郭靖、黃蓉。。。那一串串熠熠生輝的名字金庸迷們是脫口而出。
古龍大師擅長劍走偏鋒,古怪精靈,角度奇特,就像是那“天涯浪子”,不屑于走尋常路。在古龍的書中,讀者好像能看到自己的清楚,那種不畏世俗、不甘寂寞的孤傲與不遜古龍書中的主角中,除了楚留香、陸小鳳等個別人的名字,絕大部分都不為人所記住。他筆下的人物,仿佛就是古龍的一個個分身,嬉笑怒罵,舉杯暢飲,相忘于江湖。古龍代表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少年輕狂夢。
或許是跟金庸與古龍的出身也有關系。金庸出身于書香門第,是個文化大家族,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而古龍身處社會中,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文字中充滿了對世俗的反抗。相對來說古龍有些太高產(chǎn)了,作品良莠不齊,還有代筆的,反而不如金庸的作品每部都是精品。
金庸傳讀后感篇十
金庸的精心杰作我們無不贊嘆,然而他的真情更動人心弦。和其他作者的武俠小說一樣,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有許多優(yōu)點。我在這里列舉一些。
一、宏揚愛國主義精神?!渡涞裼⑿蹅鳌分袀b客們反抗金國入侵者的戰(zhàn)斗,就是愛國的義舉。郭靖在襄陽城中,率領全城軍民,大戰(zhàn)蒙古侵略者,更是保衛(wèi)祖國的壯舉。
二、褒揚鋤強扶弱,見義勇為的精神。如《飛狐外傳》中,胡斐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追殺鳳天南的舉動,就是一種俠義精神。宣揚武俠精神,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
三、抒發(fā)悲天憫人的情懷。以明教經(jīng)文為代表。經(jīng)文是這樣說的:“焚我殘軀,熊熊圣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p>
四、情節(jié)引人入勝,結果出讀者意料,讓讀者捧起就放不下,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征服數(shù)以億計的讀者的有力武器。其中的《俠客行》和《雪山飛狐》,更是在全書結束的時候,還給讀者留下一個懸疑,讓讀者回味無窮。
五、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打動了無數(shù)少男少女的心。郭靖和黃蓉、令狐沖和任盈盈、張無忌和趙敏等的愛情故事,寫得令人神往,給人以美的享受。
金庸常在作品中予以自己的真情實感,由愛、恨、憎、厭而起,有憎恨,有喜愛,有同情。憎恨的是誰?是那些追名逐利,殘殺同門,為害世界的人,如岳不群、左冷禪、任我行、東方不敗等;喜愛的是什么?是隱逸,與世無爭,知足的人,像張無忌、令狐沖等;同情的是誰?是狄云、是林平之、是慕容復。他的作品反映時世,描寫人性——一個爾虞我詐,互相殘殺,互相利用的武林世界。
他的作品有很多伏筆。其中最突出的是獨孤求敗,此人從未出現(xiàn),不知年代,不知何人,武林中從未傳聞,但他卻占了金庸作品一個重要的席位。在《神雕俠侶》中,楊過所得的玄鐵劍和劍法就是間接受益于獨孤求敗,而他找到玄鐵劍時所不見的“獨孤九劍”劍譜,卻原來早已被人拿去,誰知卻到了《笑傲江湖》的風清揚那處。金庸的伏筆足見他思慮遠到,在小地方創(chuàng)新天地,可見非凡之功,難怪有“金學”,“金庸作品是個寶藏”這句話果然不虛。
金庸傳讀后感篇十一
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游俠,中年游藝,老年游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之至。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金庸中庸平和的風格。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
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chuàng)了形式獨特、情節(jié)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凡歷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被譽為“綜藝俠情派”。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
金庸傳讀后感篇十二
屈指算來,我讀金庸小說已9本了,這算不少也不多,因為金庸作品才14部。對于愛他作品的讀者,這未免殘酷了些?!敖鹩棺髌繁颈久彪m不盡然,然而一半為名著,也不是夸大的。由于愛他的作品,不禁對他也敬佩起來。特別是看完香港電視臺一輯介紹金庸的電視后,對他更是佩服。金庸辦《明報》成功,這是眾所周知,至于他中學時就出書供自己念大學,更令我駭然,然而這只是我以小才之量大能者罷了,我覺得他最成功之處還是小說的成就。
我有很多同學對金庸作品都愛不釋手,有的甚至著了迷。金庸作品無論男女,很多人已看過,因為他的作品大都搬上電視,有的甚至重播了好幾次,幾乎人人都認識金庸,近年似乎更受歡迎。他的作品歷幾十年風靡一時,可見他作品受歡迎的.程度。至于他的作品為什么這樣受歡迎呢?原因有二:一是故事好看;二是文學價值。前者是一般用來消遣的人認為的,后者是愛好文學的人認為的。而我屬于后者。我認為看金庸作品不要只看里面的內(nèi)容,還應細心地琢磨。所謂,要尋字中字,須得百年思。
武俠小說雖是通俗小說,但金庸作品卻在通俗中見不平凡。他的文筆新,介乎于古文與白話之間,這不但使人容易明了,還可以使讀者由此而奠下古文的基礎。
除此外,金庸作品的布局結構也經(jīng)一番細心思慮過,往往個故事的前因后果綿延了全本書,令人看了毫無夜里捉蒼蠅――不著邊兒的感覺。因此“金庸作品自成一個武俠世界”?!渡涞裼⑿蹅鳌?、《神雕俠侶》和《倚天屠龍記》是他作品中的三部曲?!堆┥斤w狐外傳》又是相連的兩個故事。此外還有許多的作品如《書劍恩仇錄》、《鴛鴦刀》和《飛狐外傳》兩部又有關連。金庸的作品雖都獨立成書,但都是互有聯(lián)系的,恰似“藕斷絲連”。因此金庸的武俠世界綿延千年。
金庸的精心杰作我們無不贊嘆,然而他的真情更動人心弦。金庸常在作品中予以自己的真情實感,由愛、恨、憎、厭而起,有憎恨,有喜愛,有同情。憎恨的是誰?是那些追名逐利,殘殺同門,為害世界的人,如岳不群、左冷禪、任我行、東方不敗等;喜愛的是什么?是隱逸,與世無爭,知足的人,像張無忌、令狐沖等;同情的是誰?是狄云、是林平之、是慕容復。他的作品反映時世,描寫人性――一個爾虞我詐,互相殘殺,互相利用的武林世界。
金庸的寫作手法多變,不拘于一格,或倒敘、或插敘、或補敘、或布懸念等等,使得奇峰迭起,引人入勝,復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秱b客行》中就運用了很多懸念,特別是石破天與石中玉對換角色一事,最易使人“頭暈眼花”,若非看完全書,讀者可能始終會“糊涂不醒”。
他的作品有很多伏筆。其中最突出的是獨孤求敗,此人從未出現(xiàn),不知年代,不知何人,武林中從未傳聞,但他卻占了金庸作品一個重要的席位。在《神雕俠侶》中,楊過所得的玄鐵劍和劍法就是間接受益于獨孤求敗,而他找到玄鐵劍時所不見的“獨孤九劍”劍譜,卻原來早已被人拿去,誰知卻到了《笑傲江湖》的風清揚那處。金庸的伏筆足見他思慮遠到,在小地方創(chuàng)新天地,可見非凡之功,難怪有“金學”,“金庸作品是個寶藏”這句話果然不虛。
對于那些輕視武俠小說的文人,不看金庸小說是他們的一個損失。
金庸傳讀后感篇十三
金庸是我小時候的偉人,因為他給我創(chuàng)造出了無數(shù)精神偶像。記得上初中的時候,媽媽不讓我晚睡看書。但是看武俠怎么能中途停下。于是我經(jīng)常定一個三四點的鬧鐘,然后起來看一兩個小時再睡到天亮。怕被媽媽發(fā)現(xiàn),還會躲到被子里。我的近視應該就是拜這所賜。小的時候很喜歡江湖英雄。在我眼里他們都是英俊瀟灑,武功超群。記得那時候一口氣把“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看下來,還到處給人推薦。但是因為當時的好朋友大多是女生,她們對我這奇葩的愛好不甚理解。后來哈利波特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在我腦海里經(jīng)常把魔法世界和英雄俠客結合在一起。我就是那個主人公,要么是大英雄受人敬仰,要么是有苦衷的大壞人,聲名狼藉,有的時候也會是得到秘傳的富二代官二代,遇見不平事情的時候讓人大吃一驚,有的時候也會是一個貌比天仙的弱女子,武功不強但是精通醫(yī)術下毒或者五行八卦。我回想著如果我是岳靈珊我會如何如何,如果我是周芷若我會如何如何,如果我是香香公主或者小龍女又會怎樣。
金庸的武俠和哈利波特是我的童年,這些作品幾乎伴隨著我的每一天。所以最近有時間,我又打開了金庸,想看看在我閱讀量增加了那么多后再看,有什么新的體會。確實和原來的感覺不一樣了,現(xiàn)在我眼中的金庸和劉慈欣一樣,腦洞很大但是文筆一般。
金庸老先生在古文方面的造詣非常高,這點在起章節(jié)名稱就能看出來。幾乎每部書的章節(jié)名稱都是整齊的固定字數(shù)的字。書中人物唱曲作詩時借鑒的詩詞都非常巧妙,無不和當時氛圍很搭調(diào)也和主角性格相符。除此之外就是各種武功秘籍了,當時我還覺得很神奇,以為金庸老先生這么厲害,真的可以寫出修行之法。現(xiàn)在想來也是某些古文的節(jié)選了。
金庸的作品背景大多放在有外族入侵的時候,江湖上的英雄拯救國家,縱然易超群兄但是敵不過大勢所趨。除了讀笑傲江湖和俠客行沒太感覺到政府的存在,在其他作品中都會有官兵殺人或者脅迫官員的情節(jié)。有南宋時期的射雕,神雕,元代時候的倚天,最多的是反清復明時期的,鹿鼎記,書劍恩仇錄,碧血劍等都有和起義相關的題材。
金庸的打斗場面非常精彩,一招一式好像在看電影。但是涉及感情的細節(jié)在我現(xiàn)在看來有點突兀。有很多地方讓我不理解,莫名其妙相遇的一個男的和一個女的就互相愛上對方了,除了眉來眼去幾下沒有任何鋪墊。還有至親過世后,當事人當時肝腸寸斷,投身報仇事業(yè),然后很快就可以和其他俠客談笑風生了。如果讓我現(xiàn)在看金庸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愛上他的。看來小的時候的我比較俠義,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個世俗之人了。
我想我小的時候喜歡金庸也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從字里行間里看到了我自己也可以成為一個大俠的未來。金庸筆下的主角都是運氣極好的,即便出身不好,資質不好,總能在機緣巧合下得到全世界都想要的東西??赡苁且黄ズ寡獙汃R,一個非常厲害的兵器,最關鍵的就是武功秘籍了。這秘籍可能是碰巧遇見一個絕頂高人,然后再碰巧幾乎或者壓根就不收徒弟的老前輩傳授了絕頂厲害的獨門絕技。也有可能是誤入石窟,見到墻壁上的圖形,秘籍?;蛘叽蛩酪恢缓镒右灿锌赡艿玫轿淞种翆?。往往最開始接觸的`并不是頂頂厲害的武功,而是學了些平庸的招式,和別人打架差點小命不保。然后消失了一段時間再重新回來的時候再和同一批人交手,對手都會想,想不到這小子竟然武功大進,是我小覷了他。小的時候我以為這樣的機遇隨處都有,我也可以遇到,等以后考上清華北大,出任美國總統(tǒng)都是看我心情的事情。現(xiàn)在的我知道這都是不可能的。我喜歡金庸筆下的俠義精神,但是我知道這不是現(xiàn)實。小的時候我也覺得高大英雄和小巧的美女是標配,我要是多才多藝也可以找到十分厲害的丈夫。現(xiàn)在重新看,發(fā)現(xiàn)金庸筆下的男主角們在感情方面渣男還挺多的。韋小寶就不說了。大多數(shù)男子見異思遷,或輕易承諾,或不知道保持距離最后傷了別人的心。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些大俠們都應該是以自己為中心的自大狂吧,為了自己的名聲行俠仗義,不考慮姑娘的根本需求。不過我怎么能期望在武俠小說看到言情的橋段呢。但是現(xiàn)在讓我看楊過調(diào)戲眾女子,郭靖在華箏問題上的搖擺,還有袁承志移情別戀等會讓我覺得很不舒服。
金庸是我小時候的夢,我希望我也在那個名叫“江湖”的地方。但是如果我真的在的話,我可能已經(jīng)死了。
金庸傳讀后感篇十四
看過《天龍八部》的人除了對此書大開大闔,氣象萬千的氣勢所震撼之外,或許多多少少都有個疑問,那就是書名與內(nèi)容似乎聯(lián)系不大或者是根本找不到丁點的聯(lián)系。為此我們先對“天龍八部”這個書名做點淺薄的解剖和分析。
所謂天龍八部,指代的是佛家的八種道神怪物。八部者,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羅迦。以這個解釋來看,金庸最初是想借這8種神道怪物來象征世間的八種人??上覀冋也坏剑只蛑窍抻谒降木壒拾?!不過也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人找出了,只聽有人說過金庸在執(zhí)筆的過程中漸漸筆不由心,脫離了原來預想的方向完成一部意料之外的《天龍八部》,這種說法倒也不失合理其令人信服。還有一種說法說此書重在寫一個佛教國家,即大理國,聽來著實可笑。試想整部小說中寫大理國的篇幅僅占三分之一而已,甚至略有不足,更沒有著重寫大理佛教何等昌盛,佛學何等發(fā)達??偠灾瑫c內(nèi)容的聯(lián)系僅在全書主旨的一個側面才略有表現(xiàn),而主旨為何,且聽下文分解。
金庸在寫《天龍八部》的時候,也正是他對佛學研究最癡迷的時期。而《天龍八部》整部書對佛學推崇的境地也相當之高。書中三個主角,喬峰、段譽、虛竹都與佛教有莫大的聯(lián)系。喬峰雖非佛教徒,但師出少林高僧玄苦大師門下,也可說是少林弟子;段譽從一出場就是一個厭于學武,癡迷佛學的人,他出身大理皇家,乃是佛教徒的后人,眾人皆知大理國乃是佛教國家,歷代帝王多有出家為僧者,而段譽本人也對佛學頗有研究;虛竹本就是個和尚,一心只想安安穩(wěn)穩(wěn)地呆在少林寺吃齋念佛,終老一生。盡管后來命運安排,不得不回歸紅塵,還做了一群女人的首領,但心卻始終是一個小沙彌的心?!疤忑埌瞬俊边@個書名與全書內(nèi)容的聯(lián)系也僅在此以強化對佛家的推崇之意。而這個意思,絕非金庸可以安排,而是畫虎不成反類犬,要寫八種神道怪物來暗指八種人卻脫軌而成另外一本書,最后僅僅是為書中對佛學的推崇做了一點后人強加的點綴。
這是對人性的深刻的挖掘,也是金庸對自己創(chuàng)作中人性兩面的一大發(fā)展。
雙面人性的豐富的白描也點明了本書的主旨。
《天龍八部》在結構上采取了寫完某一個人之后,再寫另一個人,而又前后交錯,將不同的人聯(lián)結起來的一種獨特結構。這種結構,《水滸傳》用過?!端疂G傳》每一段更有可觀之處,整體結構新鮮。小說以段譽上無量山游山玩水,觀看無量宮東西兩宗比劍開始,一路發(fā)展下去直到與喬峰偶遇鄉(xiāng)間酒樓,引出喬峰到后來觀戰(zhàn)珍瓏棋局引出虛竹,段譽可謂是一路的引路人啊。《水滸傳》中最先出場的.王進(不是梁山好漢之一)引出史進,史進又引出李忠等人,后又引出魯智深,魯智深引出林沖,一路發(fā)展,正式《天龍八部》結構的前輩。
《天龍八部》在結構上是成功的。分別講述人物卻不見散漫,可謂整體與局部結合的一大亮點。
對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天龍八部也是絕對成功的。在這里但說下全書的靈魂人物喬峰?!短忑埌瞬俊分袉谭宓墓适拢堑湫偷谋瘎?。那樣的悲劇,古今中外的小說中并不多見。喬峰從一個丐幫幫主突然跌落到胡狗的境地,之后重重的坎坷際遇紛至沓來,最后悲情自刎。一生之中,盡管有一個弱小卻溫柔的姑娘阿朱愛過她,最后卻死在自己的手中,遺恨一生。喬峰臨死之際所說的話完全表達了他的心情。“我喬峰是契丹人,今日卻賣國幫助大宋,長于大宋卻是契丹人,既不容與大宋,又不容與契丹,天地間竟無我喬峰容身之地?!边@是一種怎樣的悲苦!
喬峰是悲壯的!
我們在讀《天龍八部》的時候會奢望得到些什么呢?特別是在文學思想的層面上得到些散漫呢?事實上,很淺。不需要奢望得到很多,僅僅把它當作一部“武俠小說”來讀足夠了?!皞b骨柔情,鐵血丹心”這八個字就是我們讀《天龍八部》得到的最多,也是夠份量的了。若有人硬要使者去汲取更多關于文學思想的成分,那你不妨不讀《百年孤獨》《浮士德》吧。
金庸傳讀后感篇十五
我很喜歡金庸的小說,金庸一共寫了十五部小說,但很可惜在上大學以前都沒有時間去好好的欣賞他們,都只是從影視作品中有所了解,更談不上有什么進一步的思考了。記得那時真正讀過的原著好像只有《笑傲江湖》的一部分,不過現(xiàn)在也差不多都忘了。
對于金庸的一部分小說,通過影視作品我多少有所了解,雖然它們與原著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其中的主角人物不會有很大的出入。但是對于《碧血劍》我卻是一無所知,影視和原著都沒看過,所以現(xiàn)在我選擇了先將《碧血劍》好好的看一遍。
全書主要講述了袁崇煥的幼子袁承志為給父親報仇,刻苦的練習武功,拜華山的“神劍仙猿”穆人清為師,在華山之巔學習武藝長達十年之久。他博采武林諸家之長,又因機緣偶得武林怪杰“金蛇郎君”夏雪宜的劍學秘籍,學成身法奇詭的蛇劍之術,武藝更加精湛超群。袁承志下山之后,以一身超高的武藝征服了眾多武林豪杰,調(diào)解了數(shù)起武林中的恩怨糾紛,他武藝高超但心性忠厚,至誠待人,深得武林弟兄的崇敬,被擁戴為七省盟主。當時正值李自成率領的農(nóng)民起義軍聲威大振,勢如破竹,袁承志為報父仇殺崇禎皇帝,帶領群豪幫助闖王李自成攔劫官銀、籌集軍資,屢挫官軍,并與入侵清兵浴血奮戰(zhàn)的故事。
看完后,覺得故事很精彩,但卻存在很多迷惑,有好多地方都看不懂。全書主要講述袁承志,但他的個性卻不突出。但是后來老師在課堂上講到在《碧血劍》中的主角其實是袁崇煥和夏雪宜,而袁承志只能說是第三位的主角,全書主要目的是要表現(xiàn)袁崇煥和夏雪宜這兩個沒有真正出場的人物,只不過這一切都由袁承志來體現(xiàn)了。所以聽老師這樣一講,我再細細一想,就覺得明朗多了。
作為書中的第一主角—袁崇煥,對袁承志的生活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可以說他是為他的父親而活的。在他出生后不久,他的父親就被殺害了,他是被他父親手下的人拼命救下來的,這以后他就擔起了為父報仇的責任。袁崇煥的手下應松等組織的山宗就是以他為中心的,以他為少主,為將來的報仇做準備。他們除了教他讀書外,還負責教他習武,并將他父親身前的事跡講給他聽,所以從小他的心里就種下了為父報仇的種子。
帶這顆種子,袁承志來到了華山,隨著師父穆人清學習精深武藝。十年以后,他從華山派藝成下山,他從小種下的種子也發(fā)芽長大了,他的性格在這十年也就基本上已經(jīng)定型了,其后的故事情節(jié)中,他的性格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他下山后去為他的父親報仇。但是他所經(jīng)歷的并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江湖故事,而是一個有關江山社稷的歷史演變的故事,以他為父報仇為主線發(fā)展故事,而其中很多時候卻是為了體現(xiàn)袁崇煥這個歷史人物的存在。袁崇煥是一個為了江山社稷奮不顧身、數(shù)十年生命都獻身于明王朝、漢民族和中原的蒼生百姓,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歷史的英雄,雖然全書中袁崇煥并沒有出現(xiàn)過,但是他的身影一直都可以從袁承志身上找到,所以袁崇煥才是真正的主角。袁承志只不過是在袁崇煥的為江山社稷而奮不顧身的故事中充當一個表達的工具。
另外,在讀完小說以后,我一直都不明白為什么袁承志和阿九之間那么相愛,但是他卻為了青青而放棄了阿九。但是經(jīng)老師這么一說我也就明白了,是夏雪宜對他的影響使他有了這樣的決定。
在開始遇到青青時,青青是以男裝出現(xiàn)在袁承志的面前的,而那時袁承志卻是剛剛下山,未經(jīng)世事,所以對聰明伶俐的青青很有好感,又加上青青長得很好看,即使男裝也很吸引人,所以袁承志對他印象很深。后來袁承志和青青結成了兄弟。又因為后來的某些原因袁承志知道了青青的身世,也是在同一時間青青的母親溫儀死了,在這世上唯一疼愛青青的人死了,而又因為袁承志在偶然中得到了青青的父親的遺物,也因為他的為人正直和青青對他的喜愛,所以在溫儀臨死前將青青托付給了袁承志。從這以后青青就和袁承志一起行走江湖,從這以后袁承志對青青擔負起了責任。當時袁承志對青青的感情是什么連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直到后來他認識了阿九以后他才真正明白他真正愛的是阿九(作為讀者,我們從袁承志在要刺殺崇禎時,因為阿九懇求他不要殺她的父親,所以他放棄了那個刺殺殺父仇人的絕好機會的這一做法足以看出他對阿九的愛,因為他放棄的是他一直想要達到的目的)。而他對青青的感情就像哥哥對妹妹的感情,是一種責任,而不是愛,但是他對阿九的那種感情卻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正的愛。
但是在他的生命中出現(xiàn)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夏雪宜,除了在武功上面對他有很大的幫助外,在他的感情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影響。
雖然夏雪宜是由溫儀和何紅藥的回憶描述出來的,但是他鮮明的個性不得不說是小說中的一大亮點,他的感情生活更是其中的主題。夏雪宜真正愛的人是溫儀,但他卻辜負了愛他的何紅藥,毀了她的一輩子,不僅使她失去女人最珍貴的美貌,也使她一輩子活在痛苦中。當袁承志知道這一切以后,他在自己的感情方面做了很慎重的思考,袁承志知道青青愛他,同時他也明白他愛的是阿九,但是如果他選擇阿九的話,他就會傷害到青青,像夏雪宜傷害何紅藥一樣,那么青青就會像何紅藥一樣痛苦。因為他曾經(jīng)答應過青青的媽媽,會照顧青青一輩子,因為他的為人善良,所以他得對青青負責,他不能傷害青青。所以最后他放棄了阿九。
正是袁崇煥和夏雪宜這兩個在個人品格、精神境界和價值指向上是完全不同的人對袁承志有這樣深遠的影響,所以袁承志才會有這樣的生活,有這樣的人生。
金庸傳讀后感篇十六
《金庸作品集》是當代著名作家金庸的作品集。
小說寫一個人、幾個人、一群人或成千成萬人的性格和感情。他們的性格和感情從橫面的環(huán)境中反映出來,從縱面的遭遇中反映出來,從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關系中反映出來。長篇小說中似乎只有《魯濱遜飄流記》,才只寫一個人,寫他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但寫到后來,終于也出現(xiàn)了一個仆人“星期五”。只寫一個人的短篇小說多些,尤其是近代與現(xiàn)代的新小說,寫一個人在與環(huán)境的接觸中表現(xiàn)他外在的世界、內(nèi)心的世界,尤其是內(nèi)心世界。有些小說寫動物、神仙、鬼怪、妖魔,但也把他們當做人來寫。
西洋傳統(tǒng)的小說理論分別從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三個方面去分析一篇作品。由于小說作者不同的.個性與才能,往往有不同的偏重?;旧?,武俠小說與別的小說一樣,也是寫人,只不過環(huán)境是古代的,主要人物是有武功的,情節(jié)偏重于激烈的斗爭。任何小說都有它所特別側重的一面。愛情小說寫男女之間與性有關的感情,寫實小說描繪一個特定時代的環(huán)境與人物,《三國演義》與《水滸》一類小說敘述大群人物的斗爭經(jīng)歷,現(xiàn)代小說的重點往往放在人物的心理過程上。
小說是藝術的一種,藝術的基本內(nèi)容是人的感情和生命,主要形式是美,廣義的、美學上的美。在小說,那是語言文筆之美、安排結構之美,關鍵在于怎樣將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某種形式而表現(xiàn)出來。什么形式都可以,或者是作者主觀的剖析,或者是客觀的敘述故事,從人物的行動和言語中客觀地表達。
讀者閱讀一部小說,是將小說的內(nèi)容與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結合起來。同樣一部小說,有的人感到強烈的震動,有的人卻覺得無聊厭倦。讀者的個性與感情,與小說中所表現(xiàn)的個性與感情相接觸,產(chǎn)生了“化學反應”。
武俠小說只是表現(xiàn)人情的一種特定形式。作曲家或演奏家要表現(xiàn)一種情緒,用鋼琴、小提琴、交響樂或歌唱的形式都可以,畫家可以選擇油畫、水彩、水墨或版畫的形式。問題不在采取什么形式,而是表現(xiàn)的手法好不好,能不能和讀者、聽者、觀賞者的心靈相溝通,能不能使他的心產(chǎn)生共鳴。小說是藝術形式之一,有好的藝術,也有不好的藝術。好或者不好,在藝術上是屬于美的范疇,不屬于真或善的范疇。判斷美的標準是美,是感情,不是科學上的真或不真(武功在生理上或科學上是否可能),道德上的善或不善,也不是經(jīng)濟上的值錢不值錢,政治上對統(tǒng)治者的有利或有害。當然,任何藝術作品都會發(fā)生社會影響,自也可以用社會影響的價值去估量,不過那是另一種評價。
金庸傳讀后感篇十七
金庸,一共寫了15本武俠小說,它們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雕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將它們名字的首個字提出來,金老作了個聯(lián)子,“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武俠小說的故事與人物可以說是膾炙人口,深入人心,我覺得啊,那絕對是武俠小說中絕無僅有的巔峰之作。除了故事曲折跌宕,引人入勝,人物栩栩如生,包羅萬有外,更重要的是其中含有的人生哲理。從我的角度來看,金庸這15本書,告訴了我很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出世的思想。蕭峰致力于維持遼宋兩國的和平,最后自盡而亡;慕容復以復興燕國為己任,最后重傷而瘋;郭靖為元滅金,卻被成吉思汗追殺,后來守衛(wèi)襄陽,一家殉國;楊過險喪性命,殺死蒙古皇帝蒙哥,最后南宋仍然淪亡;韋小寶為大清立功無數(shù),一夜間卻由一人下,萬人上的韋爵爺淪為流落江湖的亡命之徒;紅花會群英浴血奮戰(zhàn),反清復明,最后慘敗而歸;張無忌領導明教驅逐蒙人,最后被手下朱元璋追殺,只得容身冰火小島;李巖、袁承志竭盡全力,效忠闖王,最終被闖王猜忌,李巖自刎,袁承志遠逃中土,數(shù)日后,天下落入大清之手,這些個人要不就是英年喪命,要不就是被迫逃離,或自主或被迫地走上出世的道路?!堆┥斤w狐》中田歸龍及其弟子、寶樹、杜希孟等人,《連城訣》中萬震山,戚長發(fā),凌退思等人,為了致富天下,算盡心機,最終困死于寶藏中?!渡涞裼⑿蹅鳌返臍W陽鋒,《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左冷禪,《俠客行》中的各派掌門,《倚天屠龍記》中的成昆、周芷若等人,不惜友情親情,甚至乎自己的健康,只為稱霸武林,最后或功敗垂成,或死于非命,或郁郁終生。這些人與事,都告訴我,人,不能太執(zhí)著于爭取出類拔萃,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胡斐,狄云,郭靖,令狐沖,石破天,張無忌,這些人沒有刻意追求什么,甚至乎不屑于絕世武功,最后卻自然地成為受人敬仰的俠之大者。所謂,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tài)去發(fā)展,去生活,去做每一件事,不要太過于刻意,太過于執(zhí)著,太過于苛求,不要給自己很高的目標,或許你想要的就會自然降臨,就算沒有降臨,至少你也算是活得灑脫,過得輕松,沒有浪費生命,否則,只會給自己帶來太大的壓力,影響情緒,狀態(tài),甚至被壓力壓得人格扭曲,不但不能獲到所想,還會浪費大好光陰,錯過身邊太多美好,甚至自取滅亡。我說啊,人這一生,太短暫了,不是叫你貪圖享樂,好逸惡勞,但也不必要非得轟轟烈烈,顯顯赫赫,所謂的成功,不一定就需要名動一時,富甲一方,只要懂得感恩,快樂地活著,多關注身邊微小的美好,令自己開心,令自己身邊的人開心,那也就算是成功了。一個人一生能做的東西太有限,別想著改變世界,因為一個人永遠是微不足道;別總想著擁有更多,而失去已經(jīng)擁有,因為上天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差不多的,你去爭取其它東西的時候,那就意味著你會丟掉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擁有的,而且還不一定能拿到你想要的,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算你真的,耗盡精力,擁有很多,但時間一到,每個人所有的擁有,都隨著自身化為煙土而變成浮云。
因此,你在金庸武俠小說里面看到活得最開心,最瀟灑的人,絕對不是什么王侯將相,武林盟主,而絕對是好像令狐沖這種鄙視名利,隨遇而安的人。令狐沖,可以講,是我在眾多金庸武俠小說人物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缎Π两芬粫校詈鼪_大部分時間處于重傷快死的階段,但全書中,沒有感受到令狐沖一絲的悲哀,無論何時何地,他都積極樂觀,笑臉相迎,瀟灑不羈,真可謂是笑傲江湖。在重傷病危的令狐沖身上,看不到像楊過小龍女般受分離的悲愴,看不到像胡斐蕭峰般對報仇的執(zhí)著,看不到像郭靖陳家洛般對大義的死忠,在他身上看到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樂觀與瀟灑,生死,仇恨,家國,名利,無一能夠給他半點的羈絆。他的生命中,未嘗有一刻收到過任何一種事物的羈絆,每一刻,他都是過得那么的愉快與充實。我覺得,他活一天,勝人家活十年。有句話說的好,你無法控制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你生命的'寬度。令狐沖就是這么一個人。金庸書中,大部分主角,曾經(jīng)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當經(jīng)歷重大挫折后,不少都走上了令狐沖的道路,像狄云、韋小寶、陳家洛、楊過、石破天、張無忌、袁承志??梢哉f,金庸書中過半數(shù)的主角最后是走上了令狐沖的道路-出世。沒有這樣做的,像胡斐、蕭峰、郭靖,那都是勞碌苦悶大半生,最后來個英年早逝。雖然,金老沒有明顯地說,但從他對尊儒與尊道的不同人物的不同結局安排,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他更偏向于老子的出世,無為思想。我個人認為,這是最正確的人生觀,當然,僅僅是個人主觀看法,因為讀后感觀后感這類的東西,本來就不是用來說真理的,就是用來表達主觀思想的。
感悟到這種道家出世,無為的思想,是我讀金庸作品集最大的收獲,因為這將影響我一生的航標。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293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