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匯總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8 10:19:28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匯總19篇)
時間:2023-11-08 10:19:28     小編:筆塵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為了編寫一份完美的教案,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科知識和學生特點。教案是教學活動中用于指導(dǎo)教師進行教學的文字材料,它可以系統(tǒng)地規(guī)劃課堂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一個好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編寫教案要明確教學目標,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案的結(jié)構(gòu)應(yīng)該清晰合理,包括導(dǎo)入、呈現(xiàn)、練習、鞏固和評價等環(huán)節(jié)。教案要與學校的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相一致,符合教學政策和要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一

1.通過看圖和猜測閱讀理解故事內(nèi)容,嘗試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初步體會故事里蘊含的道理,體驗游戲的快樂。

ppt課件、音樂。

一、談話導(dǎo)入:

二、逐頁閱讀、猜測故事內(nèi)容。

1.圖,介紹小主人和莫卡。

師:這只小狗叫莫卡,它的小主人是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叫米雪。

兒。莫卡是一只很好的狗,它和米雪兒相親相愛,你離不開我,我離不你,日子過得很美滿。直到有一天,米雪兒讀一本書,看他們正在看一本關(guān)于誰的書?講狼的書。

猜測:米雪兒正在對莫卡說什么呢?

你瞧!莫卡,你真有點像狼!

討論: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生活、牙齒、捕食)。

小結(jié):狼是一種生活在野外非常兇殘、可怕的食肉動物。

2.圖,感受狼自由、快樂的生活。

莫卡聽到米雪兒說自己像狼,就認真地看了起來:哇!我是有點像狼??墒乔评嵌嗌駳獍?他們跑來跑去自由自在,它們捉野獸,它們可以待到半夜,對著月亮嗷嗷叫。

可瞧我過的什么日子?

3.圖,感受莫卡不自由、不開心的生活。

莫卡平時能自由地奔跑嗎?

莫卡平時吃的是什么?能自己捉食物嗎?

莫卡平時能在夜里對著月亮叫?

誰不讓莫卡做這些事情?

米雪兒和莫卡那么相親相愛,米雪兒為什么還要限制莫卡做這些事情?

4.圖,感受莫卡離家出走后的快樂心情。

第二天,莫卡拿定了主意。它偷偷溜出屋子,直朝山上跑。它跑啊跑,跑啊跑,跑啊跑。

一直跑到高高的山頂。我現(xiàn)在自由了!他大叫,像狼一樣自由自在了!他跑啊,他跳啊,他跳舞。

猜測:看,莫卡的心情怎么樣?莫卡離開家以后,會做些什么事情?

它還會回來嗎?(互動:不管莫卡會不會回來,我們一定要在音樂停時回到位子上。)。

5.圖,介紹莫卡出走后遇到的麻煩,感受它不開心的心情。很快它餓了。沒事它叫道,我自己捉東西吃,就像狼那樣。于是它就這么干了。

莫卡看到了什么?它能捉到嗎?為什么?(甲蟲、田鼠)。

莫卡心想:原來,狼自己捉獵物的本領(lǐng)也不是那么容易學會的。到了夜里,莫卡很苦惱,它想念米雪兒和那些好吃的。

6.圖1,感受莫卡實現(xiàn)愿望及遇到危險時的心情。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二

1、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嘗試用故事中的語言講述畫面。

2、關(guān)注畫面上皮皮鼠的行為與數(shù)量,能與同伴合作完成故事情節(jié)路線圖。

3、體驗多種感官參與閱讀的樂趣。

1、故事ppt。

2、四只皮皮鼠吃跳跳糖的情節(jié)大圖,乒嘭乒嘭、咕嚕咕嚕字卡。

3、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分離出來的四部分圖譜,供幼兒操作。

一、出示皮皮鼠一家的全家福,導(dǎo)入故事。

1、認識皮皮鼠一家人。

這是一張全家福,有些誰?

(鼠爸爸、鼠媽媽、四只皮皮鼠)

2、看圖說話。

“天黑了,四只皮皮鼠打起了哈欠,爸爸媽媽說,你們該睡覺了?!?/p>

睡覺前他們在干什么?

(四只――,四只――,四只――,四只――)

3、表演故事。

我們一起來做皮皮鼠,邊說邊表演。

二、提問設(shè)置懸念,重點引導(dǎo)幼兒觀察一組情節(jié),嘗試用故事中的語言講述畫面。

1、四只皮皮鼠有沒有乖乖睡覺?

(也許,你是這么覺得的)

2、(出示情節(jié)圖)發(fā)生了什么事?

把你看到的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快!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舉手告訴我。

3、為什么會一直在床上跳?

在床上跳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哐當、咚咚、吱嘎)故事里是怎么說的?(出示字卡)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話說說這幅圖。――完整講述第一幅圖。

4、四只皮皮鼠跳呀跳呀,突然――滾下來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怎樣咕嚕咕嚕滾下來?

哪里會受傷?把你們說的話連起來說一說。

5、發(fā)生了這么可怕的事,怎么辦呢?

爸爸――著急媽媽――對誰說?

三、對照故事圖片,與同伴合作完成故事情節(jié)圖譜。

1、介紹路線圖譜。

既然這個秘密已經(jīng)被你們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在就考考你們。

完整講述這一情節(jié)。

2、剩下的三只皮皮鼠聽媽媽的話了嗎?

五個小朋友一組,到你們身后的小黑板旁,先看一看,再講一講,最后擺好路線圖,完成后拿過來。

3、一起講述來檢驗,并給故事起個名字。

四、播放故事多媒體來完整講述。

1、完整講述。

2、皮皮鼠這樣做好嗎?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三

1.示例:(1)不好。理由是:文章寫了舅舅以及像舅舅一樣的農(nóng)民在城市這塊莊稼地上的生活,用城市農(nóng)夫這個題目就把城市和農(nóng)民聯(lián)系在一起了。這個標題比我的舅舅更貼切。(意對即可)(2)好。理由是:可以把舅舅看作在城市打工的農(nóng)民工的代表,用我的舅舅為標題,更為親切。(意對即可)。

2.《背影》中家境的艱難,父親盡心盡力支撐家庭以及對子女的關(guān)愛引發(fā)孩子們想到自己的父親。(意對即可)。

3.(1)每月收獲近千元的現(xiàn)鈔;使孩子在知識面前擁有尊嚴;使他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好一些。(意對即可)。

(2)繁華似錦的城市。

4.不矛盾。兩句話分別寫舅舅的收入高低,比較參照的對象不同。(1)句說舅舅的收入可觀,是相對于舅舅在農(nóng)村的收入以及在城里打工的汗水成本而言;(2)句說舅舅的收入低,是相對于有些人揮霍掉的一頓飯錢而言。(意對即可)。

5.d。

6.示例:(1)舅舅流下了自豪(驕傲)的淚水,因為他從這些孩子身上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也是愛父母,有志氣的。(2)舅舅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因為他從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樣的農(nóng)民工得到了社會的關(guān)注和尊重。(意思符合情境即可)。

7.要真實。略。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四

1、(4分)(1)活著,為了行走。行走,為了尋找。尋找,就是快樂(2分)(2)內(nèi)心的行走(2分)。

2、(3分)環(huán)境描寫,渲染了夏日正午天氣異常干燥悶熱的特點,為下文情節(jié)的發(fā)展作鋪墊。(答出“環(huán)境描寫”1分,作用2分)。

3、(6分)(1)因為“他”和“我”都是行者,“他”是身體的行走,“我”是內(nèi)心的行走。我們有相同的追求,心心相通,所以感覺“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個朋友”(3分,意近即可)。

(2)“他”所拍的照片景物特征鮮明,融入了強烈的感情,展示了高超的攝影水平。(3分,“特征”、“感情”、“水平”各1分,意近即可)。

4、(4分)他酷愛旅行、謙恭有禮、追求執(zhí)著、生活簡單而快樂。(答出其中3點即可)。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五

1、指導(dǎo)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和做題步驟,能熟練運用到課內(nèi)外閱讀中。

2、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了解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方法。

3、滲透“好讀書,不拘一格;讀好書,永無止境”的意識。

將平時所學的閱讀方法和做題步驟加以總結(jié),能熟練運用到考試和課外閱讀中。

學會運用多種方法進行閱讀,滲透“好讀書,不拘一格;讀好書,永無止境”的意識。

(1)通讀學案,通過練習一個閱讀片段,總結(jié)出自己做閱讀題的步驟。

(2)根據(jù)自己平時的積累,總結(jié)出自己閱讀一段文字的方法。

古人言“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睍?,給我們帶來太多太多,所以大家都愛讀書,每天都遨游在書的海洋里,領(lǐng)略書帶給你的智慧、趣味和鮮味??墒?,在試卷中,閱讀往往又是失分最多的,經(jīng)過分析,這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閱讀步驟不夠得當,閱讀方法總結(jié)不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顧、總結(jié)做閱讀題的方法和步驟,使我們不再是愛讀書卻又怕讀書。(板書課題:閱讀復(fù)習)。

(先讓學生通過學案的練習自己總結(jié),老師再進行歸納,提煉,使學生從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到全面的方法上,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獲。)。

1、先談?wù)勀阕鲩喿x題的步驟。

2、學生交流步驟。

3、(課件出示)師總結(jié)的閱讀步驟,生讀一讀。

閱讀的步驟:瀏覽全文知其大意找準句段細細揣摩緊扣中心提煉觀點。

1、說說學一篇課文可以用什么方法,學到什么知識呢?

2、小組內(nèi)交流。

6、出示總結(jié)的閱讀方法,再讀一讀。

理解字詞的方法:

1、聯(lián)系上下文,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概括段落或全文的方法:

1、找中心句。

2、從課題想。

3、合并法。

4、提煉四要素。

體會情感的方法:

1、讀文字,想畫面。

2、關(guān)注標點符號。

3、抓住重點句。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

領(lǐng)會寫作手法的方法:

1、積累摘抄。

2、仿寫。

1、下面我們帶著總結(jié)的閱讀方法,用提煉出的閱讀步驟,完成練習。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個“甲優(yōu)”,教師在文中又圈又點,將它作為范文在班上朗讀。

這小小的光榮,使我悟得一點道理:作文,首先構(gòu)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這些領(lǐng)悟自然是課外讀物的饋贈。

后來,我又不滿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書了,學校圖書館那豐富的圖書又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頭小說使我如醉如癡,我把所有課余時間都花在借閱圖書上。這時我養(yǎng)成了做筆記的習慣:記書中優(yōu)美的詞語,記描寫的精彩段落。做筆記鍛煉了我的記憶力,也增強了我的理解力。

1.“小小的光榮”指我的作文得到了個“甲優(yōu)”,教師在文中又圈又點,將它作為范文在班上朗讀。

2.“鮮味”加引號是因為指的不是生活中的鮮味,而是指新奇的題材。

3.從文中找出“別出心裁”近義詞與眾不同。

4.對于作文,我悟出的道理是首先構(gòu)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

5.我養(yǎng)成了哪些良好的習慣?

(1)記書中優(yōu)美的詞語。

(2)記描寫的精彩段落。

6.做筆記的作用是鍛煉了我的記憶力,也增強了我的理解力。

故事發(fā)生在西部一個極度缺水的沙漠地區(qū)。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只有幾斤。飲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賴這幾斤珍貴的水,這些水還得靠駐軍從很遠的地方運來。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樣。終于有一天,一頭向來溫順的老牛掙脫了韁繩,闖到運水車必經(jīng)的公路旁。運水的軍車來了,老牛迅速沖上公路,司機緊急剎車,停了下來。老牛立在車前,任憑司機怎么呵斥驅(qū)趕,它就是不肯挪動半步。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雙方仍然僵持著。運水的戰(zhàn)士以前也碰到過牲口攔路索水的情形,但它們都不像這頭牛這般倔強。人和牛這樣對峙著。性急的司機反復(fù)按響喇叭,可老牛仍然一動不動。

后來,牛的主人來了,惱怒地揚起長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喚,但還是不肯讓開。它凄厲的叫聲,和著沙漠中陰冷的風,顯得分外悲壯。一旁的運水戰(zhàn)士哭了,司機也哭了。最后,運水的戰(zhàn)士說:“就讓我違反一次規(guī)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處分。”他從水車上取出半盆水,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沒有喝水,而是對著夕陽,仰天長哞,似乎在呼喚著什么。不遠的沙灘背后跑來一頭小牛,老牛慈愛地看著小牛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頭舔舔小牛的眼睛。靜默中,人們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淚水。沒等主人吆喝,它們掉轉(zhuǎn)頭,在一片寂靜中慢慢往回走去。

(1)寫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解釋詞語:

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骨瘦如柴、瘦小枯干、骨瘦如豺、

瘦骨嶙峋、瘦骨伶仃、形銷骨立)僵持:相持不下(僵局、相持、僵化)。

(3)你認為文中哪句話讓你有很多想法,用橫線勾出來,寫出你的理解,再讀一讀。

(4)老牛看著小牛喝水,它們都笑了。老牛此時的淚水是的淚水;小牛此時的淚水是淚水。

(5)讀了課文2、3、4自然段,你的腦海里有了幾幅畫面,分別是。

2、交流答案與方法和步驟。(板書:讀好書永無止境)。

1、思考:閱讀文章還有其它方法嗎?

2、(出示課件):五彩紛呈的讀書方法。

3、你的讀書法。

總結(jié):欣賞佳作如逢知己,走進名人如交摯友;感悟名著如悟人生,品評美文似品香茗。孩子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好讀書,不拘一格;讀好書,永無止境。讓我們一起加油,在這次期末考試中能攻下閱讀這道關(guān),捧著好成績,回家過個快樂年。

1、完成閱讀練習《父愛》、《橘子的妙用》。

閱讀三步看全文知大意找句段細揣摩扣中心提觀點。

閱讀方法:問題現(xiàn)文中答案前后找文中找答案逐字逐句看。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六

:閱讀中詞語的理解及中心句和過渡句的把握。

:1、讓學生掌握詞語理解的技巧;

播放課件:閱讀中詞語的理解、中心句和過渡句的查找。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先一起來做個語文游戲——填詞。

展示課件:

種語言。

遇見未來的話叫-----(預(yù)言)。

應(yīng)允別人的話叫-----()。

非常著名的話叫-----()。

不滿抱怨的話叫-----()。

寫在書前的話叫-----()。

表示決心的話叫-----()。

2、這是一道詞語解釋題,我們平時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只有理解詞語的意思,才能夠正確地運用詞語,才能更好地讀懂文章。所以,首先就讓我們一起來復(fù)習詞語的理解。

(一)詞語的理解。

展示課件:(一)詞語的理解。

2、生:同義詞換詞;聯(lián)系生活等。

3、師:老師在這里也總結(jié)出一些有關(guān)如何理解詞語的方法和技巧。

4、(播放課件,同時引導(dǎo)學生讀)。

理解詞語的方法有:1、拆分組詞法2、同義換詞法3、聯(lián)系生活法。

4、就地取材法5、聯(lián)系上下文。

5、生:(對著多媒體屏幕齊讀“方法”)。

展示課件:

(1)、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靜,非常沉著。

(2)、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

(3)、過去的日子如青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6、師:我們一起來讀這些句子,我們的任務(wù)就是要理解這些句子中的詞語。

7、生:(對著多媒體屏幕齊讀句子)。

8、師:現(xiàn)在我們就用剛才所說的5種理解詞語的方法來解釋這些詞語。

9、師:說一說你解釋了哪個詞語的意思,你用了哪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呢?

10、老師引導(dǎo)學生解釋其余的詞語。

11、師小結(jié):剛才我們用了哪幾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再說一說,讀一讀。

12、引導(dǎo)學生總結(jié)(老師扳著手指頭數(shù)著):拆分組詞法同義詞換詞法聯(lián)系生活法。

13、師:還有哪種方法沒有用到?(就地取材法聯(lián)系上下文)現(xiàn)在我們就用這兩種方法來理解下面的詞語。

14、展示課件(并引導(dǎo)學生讀):

老實說,我讀《水滸傳》不過囫圇吞棗地看一遍,只注意緊張動人的情節(jié);那些好漢的個性,那些復(fù)雜的內(nèi)容,全搞不清楚,有時候還把這個人做的事情安在那個人的身上。伯父問我的時候,我就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

15、師:說說哪句話可以解釋“張冠李戴”呢?(引導(dǎo)學生指出句子)這種理解方法就是“就地取材法”。

16、師:張冠李戴用來形容讀書不認真,這段話里還有哪個詞說明讀書不認真?(囫圇吞棗)。

18、師小結(jié):我們在理解一個詞語的時候,不僅要根據(jù)字面來理解詞語的意思,還要結(jié)合上下文來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理解這個詞語在一句話中的真正含義。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聯(lián)系上下文。當然,解釋詞語的方法不僅僅這幾種,而是多種多樣的。在我們解詞時,一定要靈活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對詞語的意義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釋。

(二)中心句和過渡句的查找。

1、師過渡:剛才我們講了理解詞語的方法,我們常說詞不離句,句不離篇,一篇好的文章往往都離不開中心句和過渡句,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復(fù)習“閱讀中中心句和過渡句的查找”。

展示課件:1、文章的中心句是指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句子。

2、文章的過渡句指文章中用一定詞句和段落,提示前后意思之間的聯(lián)系,使它們有機聯(lián)系起來,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轉(zhuǎn)入下文,這就是過渡句.

一般中心句出現(xiàn)在文章的哪個位置呢?常見的過渡方式有幾種?(播放課件并引導(dǎo)生齊讀)。

中心句的位置:

1.從題目去找。

2.從總起句去找。

3.從結(jié)尾上去找。

4.從議論句上去找。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七

(1)體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知道媽媽的愛的偉大。

(2)仔細觀察畫面,聯(lián)系故事內(nèi)容思考、討論故事中葡萄的來歷,說說媽媽為自己做過的事。

(3)初步了解情景繪本的閱讀方法。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nèi)容。

(5)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fā)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1、ppt《媽媽摘的葡萄》,配套音樂及相關(guān)動物叫聲

2、拱形門,玩具槍,小及媽媽頭飾,小狗頭飾。

一、導(dǎo)入:

1、你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認讀書上的字“知道的”)。

2、但是接下來的書中基本上沒有漢字,你能讀懂嗎,你會用什么方法去讀呢?

二、邊提問邊理解故事內(nèi)容,體驗?zāi)缸忧樯睢?/p>

1、小為什么會哭?它可能遇到了什么事?

2、是誰來幫助小的?它是怎么對小說的?

小結(jié):當什么遇到苦難時,第一時間出現(xiàn)的總是媽媽。

圖四:設(shè)問:

1、究竟是怎么回事?媽媽怎么還沒回來呢?

2、媽媽在找什么?它是怎么找到葡萄的?

小結(jié):媽媽是翻山越嶺,跑過了三座山為寶寶尋找食物,終于摘到了葡萄。

(二)、講述故事第二段,感受媽媽對寶寶無私的愛。

圖九、十、十一

提問:1、媽媽摘到了葡萄是怎么往回跑的`?它為什么要這樣跑回家?(讓幼兒自由講述,媽媽是擔心寶寶的安全才拼命趕路).

2、媽媽是怎么確定寶寶沒有危險的,他明明聽到了老鷹的叫聲呀!

3、媽媽為什么要停下來,難道媽媽不知道寶寶在等它嗎?

小結(jié):媽媽摘倒葡萄后急急忙忙的返回,媽媽回來時又翻過了三座山,嘴里還叼著葡萄,太累了,在確定寶寶無危險后,才停下來休息。

(三)講述故事第三段:體驗媽媽最偉大的愛。

1、媽媽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來猜猜將會發(fā)生什么事?

2、假如你是媽媽,你會怎么做?媽媽是怎么做的?如果它不這樣做,可能會發(fā)生什么?

3、用情景表演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媽媽為了引開獵人的注意力,站在獵人的身后喊的,寶寶在山洞里哭呢,要不然肯定要被獵人發(fā)現(xiàn)。

4、再看看這是什么?(家附近的大樹)地上還有什么,是誰留下的呢,他怎么會留在這里的呢?請小朋友記住這個地方。(為后面葡萄的來歷作鋪墊)

(四)講故事至結(jié)束

提問:小傷心地尋找著媽媽,風來了,雨來了,它都勇敢地跑著,尋找著,可是他始終都沒等到媽媽,也不知多少年過去了,它來到了和媽媽住過的家附近,它為什么要來這里?它看見了什么?小吃到了葡萄,這葡萄是從哪里來的呢?小為什么又哭了?重點讓幼兒討論葡萄的來歷。

小結(jié):小終于明白了,媽媽為了讓它吃到葡萄翻山越嶺,不辭辛勞摘到葡萄,當它面臨生命危險的時候,為了救孩子,自己卻犧牲了,小眼淚一串串的流了下來。小最后對著大山說了句什么話?山坡上的是誰?(小太想媽媽了,眼前好像看到了媽媽,而且媽媽笑瞇瞇的樣子好像在表揚它的堅強)。

三、升華主題,進行愛的教育。

1、聽了這個故事,有哪些地方讓你很感動?你想對小說些什么?

2、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愛自己的媽媽,媽媽做過什么事讓你很感動?

3、讓我們帶著心中的感動,再來完整的聽一遍這個溫暖的故事。

4、放音樂,完整欣賞故事。

把心里話說給媽媽聽。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八

挑食?幾乎成了現(xiàn)在孩子的一個通病。班上的孩子這不吃那不吃,有的小朋友喜歡吃面食,見到炒面能吃兩三碗,見到包子能吃兩個,但一吃到米飯就比別人慢上兩拍,喂也喂不進去。有的小朋友見到了蔬菜就像見到了敵人。還有的小朋友很喜歡吃蔬菜,但一點兒肉都不吃,真是令人頭疼?!段医^對絕對不吃番茄》這本書以查理和蘿拉玩想象力游戲,從正面引導(dǎo)孩子吃下各種有營養(yǎng)的食物。不失為教育孩子不挑食的好題材。因此,我設(shè)計了這節(jié)語言活動。

1、激發(fā)對繪本閱讀的興趣,在對食物的有趣聯(lián)想中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2、嘗試根據(jù)事物的特征運用“不是?????而是????”的句式大膽做出對食物的聯(lián)想。

3.在合作創(chuàng)編中體驗類比想象的樂趣。

閱讀理解繪本內(nèi)容,萌發(fā)對食物的興趣和熱愛。

根據(jù)食物特征運用“不是??????而是??????”的句式大膽創(chuàng)編。

繪本故事ppt食物圖卡

一.開始部分:談話導(dǎo)入,引出故事:

1.出示食物圖片:

(1)請用“有?????有?????還有??????”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2)你喜歡吃什么?為什么?

2.出示小女孩蘿拉圖片,了解認識故事主人公。

(1)她最不喜歡吃的食物是什么?她為什么不喜歡吃這些食物?(播放錄音)

(2)你們覺得她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一)學說魔法語言。

1.引導(dǎo)交流幫助羅拉的好辦法。

2.交流了解查理哥哥的辦法,引導(dǎo)用“不是??????而是??????”的句式說話。

(1)第一樣東西:木星上的橘色樹枝

(2)第二樣東西:綠色王國的綠色雨滴

那綠色王國的綠色雨滴又會是什么呢?為什么會是豌豆?(顏色,形狀)(出示ppt)哥哥是怎么形容這個豌豆的,我們一起來學哥哥說說看。那蘿拉會吃嗎?(播放錄音)這次哥哥又成功了,我們來給他鼓鼓掌。

(4)復(fù)述哥哥介紹兩樣食物時特別的語言。

(二).幼兒創(chuàng)編魔法語言。

1.集體嘗試創(chuàng)編魔法語言。(蘑菇)

2.小組選擇圖卡(橘子、青菜、西藍花、火龍果、金針菇),三人一組嘗試創(chuàng)編魔法語言。

3.分組交流創(chuàng)編成果。

(三).了解故事結(jié)尾,知道魔法語言的作用。

1.小結(jié):遇到不喜歡吃的食物,可以編成魔法語言。做一個不挑食的小朋友。

2.簡介繪本故事書《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

三.結(jié)束活動:

1.回家繼續(xù)讀這個繪本故事,了解更多的魔法語言。

2.請小朋友們?yōu)樽约荷磉吿羰车男∨笥褎?chuàng)編魔法語言,讓他們也成為不挑食的好孩子。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九

1.(3分)。

不好。理由是:文章寫了舅舅以及像舅舅一樣的農(nóng)民在城市這塊“莊稼地”上的生活,用“城市農(nóng)夫”這個題目就把城市和農(nóng)民聯(lián)系在一起了。這個標題比“我的舅舅”更貼切。(意對即可)。

好。理由是:可以把舅舅看作在城市打工的農(nóng)民工的代表,用“我的舅舅”為標題,更為親切。(意對即可)。

2.(3分)《背影》中家境的艱難,父親盡心盡力支撐家庭以及對子女的關(guān)愛引發(fā)孩子們想到自己的父親。(意對即可)。

3.(3分)。

(1)每月收獲近千元的現(xiàn)鈔;使孩子在知識面前擁有尊嚴;使他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好一些。(意對即可)(2分)。

(2)繁華似錦的城市(1分)。

4,(2分)不矛盾。兩句話分別寫舅舅的收入高低,比較參照的對象不同。(1)句說舅舅的收入可觀,是相對于舅舅在農(nóng)村的收入以及在城里打工的“汗水”成本而言;(2)句說舅舅的收入低,是相對于有些人揮霍掉的一頓飯錢而言。(意對即可)。

5.(2分)c。

6.(3分)示例:(1)舅舅流下了自豪(驕傲)的淚水,因為他從這些孩子身上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也是愛父母,有志氣的。(2)舅舅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因為他從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樣的農(nóng)民工得到了社會的關(guān)注和尊重。(意思符合情境即可)。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wù),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shè)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wù)。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wù),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xiàn)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xiàn)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dǎo)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wù),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jīng)歷的啟示。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經(jīng)歷的是怎樣一件事嗎?”今天,老師向大家推薦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他是怎樣從一件小事中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給我們以啟示的。

二、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看誰能最先從課文中找到作者小時候的那段經(jīng)歷給他的啟示。齊讀找到的句子。

2、那么,這到底是一件怎樣的小事呢?默讀課文,準備搶答與復(fù)述。

先明確復(fù)述要求。學生先講,教師補充:

注意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

3、學生用5分鐘時間默讀課文。

4、搶答:

(1)、故事發(fā)生在美國的哪個城市?

(2)、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3)、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是哪兩個?

(4)、那座懸崖有多高?巖石架有多高?

5、復(fù)述課文(可分“冒險”與“脫險”兩部分),師生共同評議,注意如何突出文章重點。

6、結(jié)合復(fù)述穿插字詞教學。

7、大聲朗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fā)音、停頓、重音、語調(diào)、速度,并特別注意復(fù)述中疏漏的重點字、詞、句。

三、交流探討:

教師出示課文主旨研討題:

(1)從課文內(nèi)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3)故事蘊含了什么生活哲理?

四、小結(jié):在人生道路上,無論我們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都可以化整為零,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步一步戰(zhàn)勝小困難,最后就是戰(zhàn)勝了巨大的困難?!白咭徊剑僮咭徊健边@種人生經(jīng)驗,給人以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五、布置作業(yè):

3、思考“研討與練習”二、三。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十一

嘗有農(nóng)夫以驢負柴,遇宦者稱”宮市“取之,才與絹數(shù)尺,又就索“門戶”,仍邀驢送至內(nèi)。農(nóng)夫涕泣,以所得絹付之。不肯受,曰,“須汝驢送柴至內(nèi)?!鞭r(nóng)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與汝,不取直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彼鞖抡?。

街吏擒以聞,詔黜宦者,賜農(nóng)夫絹十匹。然宮市亦不為之改易,諫官御史數(shù)諫,不聽。建封入朝,具奏之,上頗嘉納;以問戶部侍郎判度支蘇弁,弁希宦者意,對曰:“京師游手萬家,無土著生業(yè),仰宮市取給。”上信之,故凡言宮市者皆不聽。

(選自韓愈《順宗實錄·宮市》)。

譯文。

曾經(jīng)有個農(nóng)民用驢馱了木柴到城里去賣,遇到太監(jiān),稱是宮中所設(shè)的市肆要拿。只給他幾尺絹,又要索取門戶稅,仍然強要用驢送到宮內(nèi)。農(nóng)民哭泣起來,把所有得到的絹給了太監(jiān),不肯接受。(太監(jiān))說:“我必須要用你的驢把柴送進去。”農(nóng)民說:“我有父母妻子兒女,等著賣柴得到錢后才有飯吃?,F(xiàn)在我把我的木柴給你,不拿錢幣回去,你還不愿意,我只有去死罷了!”于是毆打太監(jiān)。

街使的屬吏捉住他上報,德宗頒詔將宦官廢免,賜給農(nóng)夫十匹絹。然而,宮市并不因此而改變,諫官與御史們屢次規(guī)諫,德宗都不肯聽從。

1.解釋文中加點詞:

(1)才與絹數(shù)尺(2)農(nóng)夫涕泣(3)不取直而歸(4)遂毆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以”與“仍邀以驢送至內(nèi)”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3.把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賣柴農(nóng)夫與白居易筆下的賣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賣柴農(nóng)夫與賣炭翁這兩個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請簡要談?wù)勀愕目捶ā?/p>

【參考答案】。

1.(1)給(2)眼淚(3)通“值”價值(4)就。

2.a。

3.我有父母妻子和兒女,等賣柴得錢這樣以后才有飯吃。

4.揭露了“宮市”對勞動人民的剝削、迫害。

賣柴農(nóng)夫性情剛烈,敢于奮起反抗;賣炭翁淳樸善良,逆來順受。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十二

學生討論。

教師:是啊,時間過得真快并且一去不復(fù)返。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也有過你們同樣的感慨,并創(chuàng)作了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匆匆》。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文章《匆匆》,齊讀課題。

二、分析課文。

1.自由讀課文,并且思考你從文章讀懂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教師板書(時間匆匆流去,一去不復(fù)返)。

2、時間如流水一般從我們身邊匆匆流過,我們的日子一去不復(fù)返。我們的日子到底去了哪里?(板書:去了哪里?)。

3.我們集體來交流一下,我們的日子它去哪了?

(1)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你體會到什么?(找學生回答)。

教師:八千多個日子,如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同學們你算過八千多個日子大約是多少年嗎?可能一時算不出來,老教師告訴你是20多年。為什么在我們看來挺長,作者卻認為是針尖上的一滴水呢?(在時光的流里,它顯得很短暫)。

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時光的短暫(渺小,轉(zhuǎn)瞬即逝,微不足道)。

誰來把這短暫的時光給大家讀讀。

教師:作者說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沒有聲音,沒有影子是說明作者認為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留下什么痕跡,(無聲無息等)。他認為自己的八千個日子是碌碌無為的。(誰再來讀讀作者的心聲)。

(2)我們的日子還去哪了?第三段,你讀懂了什么?

學生:時間過得很快。

教師: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從哪些詞體會到了?

學生:跨,飛,溜,日子過的快。

教師:在這里作者運用了擬人,把日子寫活了。

學生:排比句。

同學們自由讀體會,教教師一起和學生復(fù)述。

教師:在這段里你感受到我們的日子到底去了那里?洗手水盆(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教師:同學們你的日子到底去了哪里了?

說說自己的日子去哪里了?

教教師可用詩句評價: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

三、小結(jié)。

這篇文章通過描寫時間一去不復(fù)返,讓我們感受到時間不經(jīng)意間從我們的身邊飛過、從我們的身上跨過,從我們手中溜走,在我們的嘆息聲里閃過,告誡我們應(yīng)該懂得珍惜時間。理解了課文,就請大家有感情的美讀課文吧!

四、擴展。

1、同學們你們想說點什么呢?

2、今后的日子希望大家把握時間,珍惜今天,真正做個時間上的主人,好嗎?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從閱讀的內(nèi)容想開去,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3、情感、價值觀目標:了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fù)返,體會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具體描寫“日子匆匆過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guān)本課的資料,課件制作。

第一課時。

激趣導(dǎo)入,鼓勵質(zhì)疑:

1、匯報你所收集到的有關(guān)時間的詩詞名言。

2、導(dǎo)入: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描寫時間的文章,現(xiàn)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3、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這些問題你想怎么解決?

初讀感知,讀中悟?qū)W。

1、輕聲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3、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接著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1、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或你特別喜歡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句子旁邊。

2、思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

3、交流感受:你讀懂了什么?從句中你體會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4、師生品味重點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復(fù)返的特點,用一連串的追問表達時光逝去而無法留它的無奈和對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戀。)。

(2)、“在默默里算著,……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保ㄒ粋€“溜”字、一個“針尖上一滴水”的比喻,讓我們感悟到過去的日子無聲無息地走了,作者有著無限感慨之情。)。

算算作者當時幾歲,簡介寫作背景。

(3)“于是――洗手的時候……這又算溜走了一日?!保▎枺鹤髡呤窃鯓泳唧w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讓學生明白作者用了排比擬人方法,通過最不經(jīng)意的日常生活的枚舉,讓我們體會到時間就是這樣輕巧地在不經(jīng)意中溜走了。)。

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說說“日子”是怎樣在自己毫不注意時消逝的?

(4)“過去的日子如輕煙,……像游絲樣的痕跡。

呢?”(作者再次用輕煙,薄霧的比喻,讓我們感受到日子就這樣去得無痕。

(5)“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為什么要白白走這一遭啊?”(當時作者還是個青年,他卻從對時間流逝的體驗中產(chǎn)生緊迫感,強烈地意識到要抓緊時間做事。)。

介紹朱自清的創(chuàng)作業(yè)績。

請同學們算算自己過去的日子,我們同樣要反躬自,如何才能做到不白白走這一遭呢?

5、我的座右銘。

指導(dǎo)朗讀,體會情感。

課后延伸:

閱讀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優(yōu)美散文。

寫一篇讀后感,下節(jié)課交流。

板書設(shè)計:

一去不復(fù)返。

時間來去匆匆要珍惜。

流下痕跡。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十四

吸引著幼兒,使幼兒對于圓特別的青睞。在本次中,我們可以讓幼兒在圓中盡情發(fā)揮,把它想象成幼兒世界中的任何東西。而詩歌中的圓,又為幼兒變出了一個奇妙的世界。這樣既可以開拓幼兒的視野,又大大的提高了幼兒的求知欲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1、學習詩歌,圓的奇妙變化。

2、理解詩歌內(nèi)容,讓幼兒明白詩歌中的各種事物都是圓的。

3、讓幼兒間共同分享對于圓的認識。并認讀重點詞圓、蘋果、飛。

認識圓并認讀重點詞圓、蘋果、飛。

詩歌的理解和掌握。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

認識圓形,熟悉生活中常見的圓的物體,并能說出它們的。

2、物質(zhì)準備。

掛圖、錄音帶、大字卡;詩歌讀本人手一冊、小字卡、書寫冊、圖片。

(圓形、蘋果)。

3、環(huán)境準備。

收集一些圓形物體的圖片張貼在閱讀區(qū)內(nèi)。

一、預(yù)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走線,線上音樂《拉個圓圈走走》。和幼兒一起聽音樂做動作(音樂和玩法附后)。

二、感知理解活動。

1、教師在小黑板上畫一個圓,讓幼兒進行現(xiàn)場發(fā)揮,看看畫了一個什么?這樣幼兒就會從各個方面去考慮,在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東西是圓的。然后教師再出示圓形的圖片,幼兒根據(jù)老師的提問自主討論。這是什么形狀的圖形,這時教師出示大字卡“圓”,讓幼兒有一個直觀上的認識。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十五

1、欣賞故事,學習觀察圖書上人物表情的變化及其細節(jié),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

2、能根據(jù)畫面細節(jié)結(jié)合已有的昆蟲知識大膽猜測。

3、感受和昆蟲朋友同處時的快樂。

ppt課件、圖書人手一套,幼兒已有常見昆蟲的知識經(jīng)驗。

一、演示課件導(dǎo)入,引起興趣。

1、介紹圖書,引導(dǎo)幼兒欣賞封面,認識主角等元素。

2、演示課件,講述故事前半段。

二、仔細觀察畫面內(nèi)容,運用已有經(jīng)驗,大膽猜測。

1、演示課件,調(diào)動幼兒已有昆蟲經(jīng)驗。

師:“葉子小屋里,會有什么昆蟲呢?”

2、分析小馨的不同動作表情,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

結(jié)合課件,逐一出示小馨向上看、向下看、害怕、抱頭等的動作。

師:“小馨看見哪只昆蟲來了,猜猜看!”“你為什么會這樣想呢?”

三、幼兒結(jié)合讀本,尋找圖書中的相關(guān)頁面。

1、幼兒尋找相關(guān)頁面。

師:“小馨到底看到了什么昆蟲會這樣呢?”

“答案就在這本書里面,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說一說。”

2、分析小馨見到螳螂和螞蟻時的情感。

師:“小馨看到什么昆蟲害怕的呢?”“它會傷害小馨嗎?”

“小馨看到什么昆蟲笑瞇瞇的呢?”

3、教師導(dǎo)讀1——21頁感受小馨的情感變化。"。

師:“小馨一開始遇到螳螂的時候又吃驚又害怕的,怎么最后看到螞蟻,小馨會笑瞇瞇的邀請它來呢?”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四、師幼共同伴隨音樂完整閱讀。

1、教師導(dǎo)讀,幼兒能接講故事中簡單的話語。

師:我們一起來聽著音樂,一邊看一邊說。

2、結(jié)合自身討論閱讀感受。

“你喜歡葉子小屋嗎?為什么?”

五、結(jié)束。

幼兒園里也有葉子小屋呢,我們也去找一找,看看那里會有些什么昆蟲朋友!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十六

1.看看說說中理解故事內(nèi)容,體會故事中小豬從不喜歡自己到喜歡自己的心理變化。

2.感受幽默的故事情節(jié),懂得不盲目模仿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激發(fā)幼兒喜歡自己的情感。

《小豬變形記》ppt。

一、談話導(dǎo)入,啟發(fā)幼兒閱讀故事的興趣。

1.出示圖片"森林",觀察各種小動物。

師:老師帶你們?nèi)ゾG色的大自然看看動物朋友,你喜歡誰?說出喜歡的理由!

二、結(jié)合圖片分段講述故事,理解故事情節(jié)。

1.出示"小豬變斑馬"圖。

師:它想變成誰?為什么要變成斑馬?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2.出示"小豬變大象"圖。

師:小豬變斑馬不成功,它還是沒發(fā)現(xiàn)自己可愛,它想變成誰?它變大象會成功嗎?

3.出示“小豬變袋鼠”圖。

師:小豬走呀走,他遇到誰?它想變袋鼠,它想學袋鼠的什么?

4.引出"變小鳥"圖,了解小豬變成小鳥的過程,猜測小豬是否成功。

師:它看到天上自由飛翔的小鳥,它說:我就變小鳥吧!引導(dǎo)幼兒說出:"如果…就…"(如果我會飛,我就可以和白云一起玩耍)。

師:它是怎么變小鳥的?它成功了嗎?

5.引出“小豬滾泥潭”圖。

師:最后怎么樣了?還想變形嗎?豬朋友告訴它什么,讓小豬一下開心起來了?

三、引出故事名字。

師:故事的名字就叫小豬變形記。那小朋友們還記得,小豬今天經(jīng)歷了幾個變形的過程?

四、情感遷移與拓展。

1.展示“喜歡自己”與“不喜歡自己”的調(diào)查結(jié)果。

師:小豬是后來喜歡自己了嗎?為什么?可是根據(jù)老師的調(diào)查,有些小朋友也不喜歡自己,我們來看看調(diào)查結(jié)果。

引導(dǎo)語:請喜歡自己的小朋友來夸夸自己。

2.請不喜歡自己的小朋友說說為什么不太喜歡自己,請其他幼兒把這個小朋友當作寶藏來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改變他不喜歡自己的想法。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十七

理解故事內(nèi)容。

知道刷牙的作用及刷牙的好處,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刷牙歌》音樂、大書、牙刷、牙膏、杯子、小松鼠的圖片。

1、故事講解。

(1)介紹故事的名字:小松鼠的刷子。

(2)帶著問題聽故事:小松鼠的刷子是什么刷子?

(3)講述故事。

2、閱讀大書,看圖回憶故事。

(1)、故事講完了,小松鼠的刷子是什么刷子?

(2)、看圖回憶大書:

翻開第一頁,松鼠媽媽送了什么東西給了誰?你們說小松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p2,小松鼠在想什么?

p3、p4、p5,它用都刷子刷了哪里?都適合嗎?(先讓幼兒自己回答,再看書對照)。

p6,結(jié)果試了試牙齒。

p7,是刷牙的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最后,它知道了這把刷子的用處高興嗎?

3、一起交流、一起實做。

(1)、你在家里刷牙嗎?你是怎么刷牙的?

(2)、糾正個別幼兒不正確的刷牙姿勢:

讓我們一起學著小松鼠的樣子,一起刷牙好嗎?拿牙刷來實做,讓幼兒更能體會拿著牙刷的感覺。

(3)、幼兒一起來模仿小松鼠刷牙。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十八

1、讓學生學會運用課外閱讀方法進行讀《三國演義》,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達到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的目的。

2、通過學生讀三國的讀書成果展示,增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增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1、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斷。(赤壁之戰(zhàn)、三顧茅廬)。

2、學生讀三國的讀書成果。

3、三國人物的卡片。

4、讀書星制作。

(播放《赤壁之戰(zhàn)》的片斷。)。

2、學生回答。

自從學了課文《赤壁之戰(zhàn)》后,咱們班掀起了讀三國,說三國,看三國的熱潮。男孩子不在話下,連女孩子也不甘示落,看來這“三國熱”還真流行呀!今天,借著這股“東風”,這節(jié)課外閱讀課,就是這(出示“我和三國”)。

1、像《赤壁之戰(zhàn)》類似這樣精彩的故事在《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吧。你們還知道哪些故事呢?喜歡的人物是誰呢?(哇!連這你也知道,真了不起!你懂得真不少呀!太棒了?。?。

3、學生自由組合進行交流、介紹。

4、學生上臺展示各自的讀書成果。

形式:書海拾貝、小手抄報、評價人物事件、畫畫、課本劇、講故事、地圖等。

小手抄報:瞧!評委們給你多高的評價,你可得再接再厲呀!

畫畫:果然,你一出手就是不同凡響,這掌聲就說明了一切。你真棒!

講故事:你的故事講得真好,讓我們都想看看當時劉備是怎樣誠心誠意地請諸葛亮出山的?大家想看嗎?老師就給你們放,你們可得仔細了。

課本劇:瞧!這么大聲的喝彩,就是對你們讀書成果最好的評價,大家說是嗎?

評價人物事件:哦!還有不同的看法,請說說。(學生進行各自體會評價的暢談)你們各有各的理,看來你們在讀書時,不僅看了,還動腦筋認真思考,這么好的讀書習慣,你們可得把它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呀!

地圖:真得謝謝你,是你讓我們包括老師在內(nèi)都長了見識。

農(nóng)夫和蛇閱讀教案篇十九

論。

2.愿意與同伴交流自己的閱讀記錄本,喜歡與書做朋友。

2.教師自制閱讀存折一本。

3.幼兒用書第3冊第28頁。

一、認識存折。

1.存折的作用。

這是什么?它可以用來干什么?(教師出示存折,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jié):存折是用來記錄你在銀行的存款和取款,錢的收支情況。

2.閱讀存折的作用。

(1)假如能讓我們閱讀的書籍也有存折,那這本閱讀存折會有什么作用?(幼兒討論交流。)。

(2)教師小結(jié):閱讀存折的重要性在于能方便地知道你讀過了哪些書,你當時的感受是什么。

二、我的閱讀存折。

1.設(shè)計我的閱讀存折。

(1)你覺得我們的閱讀存折應(yīng)該怎么設(shè)計?應(yīng)該包括哪些內(nèi)容?

(幼兒討論并回答。)。

(2)教師小結(jié):閱讀存折的內(nèi)容可以包括閱讀的日期、書名、對這本書的評價(可用星星或者其他的方式來表示)以及對這本書的感受(可用畫畫的形式表示)。

2.制作我的閱讀存折。

(1)你看,這是老師為自己設(shè)計的閱讀存折,你讀懂了嗎?(出示教師自制閱讀存折,幼兒觀察。)。

(2)請你想一想,你可以怎樣設(shè)計自己的閱讀存折?(幼兒交流)。

(3)你需要哪些材料?請你自己到材料區(qū)去取(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制作存折。)。

(4)請在閱讀存折里存人一本你已讀過的書。

三、閱讀存折交流會。

1.交換存折。

(1)請小組成員交換存折,給對方提點建議(在小組交流后,部分幼兒嘗試。

修改、完善自己的閱讀存折。)。

2.存折交流會。

(1)請大家將閱讀存折擺放在桌面上,相互參觀交流。

(2)你覺得誰的作品最棒?為什么?(用投影儀展示一些特征較鮮明的存。

折,大家一起欣賞點評。)。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26266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