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的教案(精選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8 01:00:15
勸學的教案(精選15篇)
時間:2023-11-08 01:00:15     小編:QJ墨客

教案是教師為指導教學活動而編制的一種詳細的教學計劃,它涵蓋了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時序等方面的安排,是教學的重要參考依據(jù)。教案的編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果你還在為教案的編寫苦惱,不妨來看看下面這些教案范文。

勸學的教案篇一

高一上《勸學》(節(jié)選)一文,以精彩的講解和深入的剖析,博得了學生的良好反響,自己也頗滿意其成功之處在于:

一、巧設導入語,激發(fā)學生興趣。

二、講透20個比喻,理解文章意思。

《勸學》一文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論證,使文章生動形象,富有文采。

三、理清文章思路,突顯文章中心。

第一段:闡明學習的重要性可分三層:第1層:提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第2層:用“青”、“水”的變化和“輮木為輪”這兩方面的比喻說明不斷學習可以增長才干,改造人的稟性和資質(zhì);第3層:以“木”、“金”的變化設喻,得出結論“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第二段:闡明學習的重要作用可分三層:第1層:以“思”不如“學”的體會和“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的比喻,說明學習的顯著效果;第2層:用4個比喻關系表明:只要善于利用客觀條件,就可以收到好的效果;第3層:得出結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通過以上的學習理解,學生不僅理清了思路,而且理解了課文,明確了中心,感受了內(nèi)容,同時,也受到了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和重要作用,應該注重積累、堅持、專一的良好的思想教育,不失為一堂成功之課。

勸學的教案篇二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播放《刮目相待》動畫視頻。

2、出示課題。

3、補充介紹作品、作者。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朗讀欣賞(聽準字音和停頓)。

2、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停頓)。

3、預習匯報:解釋部分沒有注釋的詞語。

4、學生自由讀課文、質(zhì)疑,師生共同解決疑問。

5、結合圖片,概括本文內(nèi)容要點。

三、研讀課文,朗讀加深體會。

(2)二勸:思考:說“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這句話的用意是什么?

想一想孫權說此話時的神態(tài)?

揣摩:“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這樣勸說好嗎?為什么?

(3)小結第一層,探討朗讀技巧,指導朗讀。

這與孫權勸學有什么關系?

(2)揣摩:“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xiàn)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思考: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總結全文對話為主的特點,回顧體會人物對話語氣,分角色朗讀。

4、談談學習本文的感悟:明白什么道理或得到什么啟迪;欣賞讀書的名人名言。

四、作業(yè)設計。

1、找出文中兩個成語,分別解釋并各造一個句子。

2、搜集三國故事中的成語、熟語、典故或名言警句共五個(條)。成語、熟語請查明并寫出意義,典故請簡要寫出事情。

3、假如你的好朋友上課經(jīng)常違反紀律,學習沒有上進心,你打算怎么勸說他?

勸學的教案篇三

1、體會人物語言。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

4、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孫權勸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初中語文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這是一個名人單元。文言文《孫權勸學》,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xiàn)人物,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

教學方法:講授、問題探究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話說三國鼎立之時,吳王孫權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曾隨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襲破關羽,占領荊州,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伤筒粣圩x書,孫權多次勸說,他總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學,這不,孫權又來勸說了,結果如何呢?今天咱們一起來看《孫權勸學》。

(解說:由故事導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馬光與《資治通鑒》。

1、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鑒》,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學生自由發(fā)言)。

2、介紹司馬光。

這部書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說到司馬光,我們對他少年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司馬光(介紹司馬光)。

三、解讀。

1、《孫權勸學》究竟怎樣個勸法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文章,先聽老師來讀,聽的時候注意掌握字、詞的讀音。(配樂朗讀)。

(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及時指導,特別強調(diào)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讀文章,疏通文意,有疑問的劃出來。

2、學習文言文我們要多積累文言詞語,標注一下你覺得本文需要特別記憶的文言詞語。(演示)。

四、整體感知。

1、大家齊讀課文,讀完后請幾位同學復述、概括故事情節(jié)。

2、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開始學習,學的效果看來不錯,文章中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

呂蒙與魯肅的對話。

3、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都是通過人物對話來展現(xiàn)的,那我們把人物對話部分挑出來。

五、課文研析。

1、全文幾個人物?幾次對話?

全文3個人物;3次對話。

2、同學們帶感情讀,把握人物形象。

師:三次對話語氣一樣嗎?

權蒙對話孫權是王,對蒙的勸說態(tài)度懇切,蒙肅同為將士,對其變化之大顯示出驚異、贊嘆。

4、哪一組同學能拋開課本,在原有內(nèi)容的基礎上再加工給我們來個小課本劇表演。(一組同學上臺表演)。

師:再現(xiàn)了當時的場景,演繹了一段白話《孫權勸學》,讓我們也是刮目相待呀!

(解說: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充分朗讀課文,讓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課堂氣氛,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自讀古文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表達、表演能力)。

5、呂蒙在孫權的再三勸說下,開始讀書學習,并取得良好的讀書效果。文中有兩個成語突出表現(xiàn)了呂蒙進步之大,請大家找出。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六、體驗反思。

昔日吳下阿蒙,經(jīng)過發(fā)奮努力,讓同僚刮目相待,說到這我們不禁想到前幾天學的一篇文章《傷仲永》,讀完這兩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聯(lián)系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七、拓展延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

書到用時方恨少。

2、最后送大家一句話,我們師生共勉“窮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勸學的教案篇四

《孫權勸學》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個單元選取的文章都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的生動感人、廣為流傳的事跡?!秾O權勸學》講的是孫權勸說東吳大將呂蒙認真學習的故事,選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文章簡練生動,用語不多,但能在寥寥數(shù)語中描摹出人物說話時的口吻、情態(tài)和心理,人物個性鮮明,躍然紙上,堪稱人物語言描寫的精品之作。同時文章宣揚了一種謙虛好學、重視閱讀的昂揚向上的思想,具有極強的教育價值。

【教學對象分析】

七年級學生在上冊已經(jīng)學習了7篇古文,14篇古詩,在下冊學習了2篇:《傷仲永》《木蘭詩》,對古文的幾種翻譯方法已經(jīng)有了初步掌握,也積累了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

【教學環(huán)境分析】

由于張家砭中學是鄉(xiāng)鎮(zhèn)初中,還沒有完備的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學生對多媒體教學興趣大,容易激發(fā)學習興趣。特別是文言文中信息量大,多媒體教學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在學習中掌握重點文言實詞的含義。2.掌握有關文學常識。3.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深入品味人物語言,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目標:學習呂蒙虛心接受意見、努力學習的精神。

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加以背誦2、品味孫權、魯肅、呂蒙對話中表現(xiàn)的人物語氣特點。

教學難點:聯(lián)系生活,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設想】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為了達到預定教學目標,我堅持“吟誦為本、注重基礎、合作探究、當堂展示”的十六字方針?!耙髡b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點,讓“讀”貫穿課堂始終,激發(fā)學生興趣,還文言文課堂書聲朗朗的本來面目。而且,文言文的朗讀必須讀出“古味古韻”。本課中我將通過學生多層次、分角色朗讀,把對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白灾鲗W習”,即關注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自己掃清字詞障礙,疏通文意,“合作探究”,即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合作完成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爱斕谜故尽?,即在個人思考與小組合作之后,能積極主動大膽展示,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渲染氛圍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叫呂蒙,呂蒙武藝高強,勇猛無比,為吳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但他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這不,吳國國君孫權都來勸他了,結果如何呢,就讓我們從今天的這篇課文《孫權勸學》中尋找答案吧!(出示課題、作者)

二、介紹作者,人物競猜

1、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司馬光,讓我們共同來了解一下與他相關的知識(展示)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集》?!顿Y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2、人物競猜

1、被曹操稱贊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是哪位國君?

2、成語“吳下阿蒙”是東吳哪員大將?

3、歇后語“______上了孔明船-----稀里糊涂

三、分層次讀課文,整體把握。

1、師范讀,生聽讀,請聽清字音,明確停頓;

步驟:師先讀,生聽讀,然后讓學生自由朗讀,只要讀準字音即可。在學生試讀一遍后,出示下列重點字詞,讓學生識記,反饋,記憶。

勸學的教案篇五

師:大家讀得很好,我們借助各種參考資料繼續(xù)了解課文內(nèi)容,不懂的提出來互相研究,解決不了的一會兒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好的字詞句也畫下來,我們共同欣賞。師;誰來為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師:大家看看還有哪些地方要說說?學生討論、交流,互相質(zhì)疑問難。學生邊讀、邊議、邊圈點。學生講述課文內(nèi)容。學生對文中疑難提問;學生自答教師引導。以學生自讀、發(fā)現(xiàn)、討論的活動為主,還時間給學生、還主動給學生、還思想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若提不出問題,教師可就重點詞句之理解發(fā)問,避免疏漏,強化理解。

師:課文有多處對話,但人物的神態(tài)、心理并未直接表現(xiàn)出來,現(xiàn)在,假如你是編劇,你怎么來編寫呢?假如讓你做演員,又該怎么樣?小組內(nèi)先試試。師:哪一組主動來表演一下?師:通過朗誦、表演,你認為文中的人物當時神態(tài)和心態(tài)如何?師: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說說對文中任何一個人的看法?小組編劇、表演。學生選出代表進行表演。學生發(fā)表各自的看法。學生討論發(fā)言。發(fā)揮學生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課文意蘊,開闊學生學習課文之天地。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對課文進行品味。對學生的回答不要簡單地肯定或否定,鼓勵學生互相解答。

師:學與不學,使呂蒙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今天學習《孫權勸學》是為了什么呢?難道說只是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嗎?知道了這個故事,作為跨世紀的一代人,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說說?師:很多同學都談到了學習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學習上還有哪些說法值得借鑒?師:現(xiàn)在,回顧一下課前我請大家?guī)兔鉀Q的問題,試著再幫我勸勸這位同學。師:我們應該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更應該帶著深層次的問題走出課堂。根據(jù)你的理解和認識,有沒有什么新問題呢?比方說——師:大家有興趣了解更多與孫權、呂蒙有關的事情嗎?課文與文學作品一樣么?讀書使人聰明,老師建議大家課后讀讀《三國演義》,從中了解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然后進行集體交流。學生聯(lián)系課文及與學習有關的名言和具體事例再次談自己的看法。學生提問。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接受教育??稍趯W生說的基礎上用投影展示。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是照應,同時又是加深和強化,使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讓他們自己教育自己。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達到延伸拓展的目的。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自主解決問題,做到教是為了不教。

師:大家這一節(jié)課一定有許多收獲,無論是課堂表現(xiàn)、問題回答,還是課文學習,能不能說出來,我們共同分享?學生就自己這堂課的表現(xiàn)發(fā)言。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話給予適當肯定和總結,并升華德育教育。

師:課后大家練習背默課文,讓它成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另外,我們學過《方仲永》,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天才少年,那么,請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為題,展開想象,寫篇作文,文體、字數(shù)不限,只要你覺得表達出你的意思就行。學生針對課文,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作文,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加深和鞏固。

司馬光重點字詞句《資治通鑒》板書主要內(nèi)容,盡可能做到簡潔明確,讓學生一目了然。

勸學的教案篇六

師:這幾天有個難題讓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幫我想想辦法么?師:什么事呢?我有個學生,他總是不肯下功夫?qū)W習,我勸他應該好好學習,他說自己的事很多,況且又不想當學者,不學也罷。我很想好好跟他講講道理,可又不知該怎么說,大家看看我應對他說些什么呢?師:東漢時,吳國的國君孫權也遇到這種情況,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學生回答。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向?qū)W生求教,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且體現(xiàn)了學生式的老師這一課改精神。由此導入,引發(fā)學生求知欲。

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多篇文言文了,那對文言文我們應該怎么學呢?誰來說說?學生回答。學生參與學習目標制定,益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對之進行概括,或輔之以投影使之更明確。

一、讀課文。

的基礎上再加上個快速?試試看!師:我們來個比賽,看看誰能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課文。學生單讀、小組齊讀。句意、讀品意味,真正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和意蘊。

二合作探究、質(zhì)疑問難。

師:大家讀得很好,我們借助各種參考資料繼續(xù)了解課文內(nèi)容,不懂的提出來互相研究,解決不了的一會兒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好的字詞句也畫下來,我們共同欣賞。師;誰來為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師:大家看看還有哪些地方要說說?學生討論、交流,互相質(zhì)疑問難。學生邊讀、邊議、邊圈點。學生講述課文內(nèi)容。學生對文中疑難提問;學生自答教師引導。以學生自讀、發(fā)現(xiàn)、討論的活動為主,還時間給學生、還主動給學生、還思想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若提不出問題,教師可就重點詞句之理解發(fā)問,避免疏漏,強化理解。

三編課本劇,深入課文。

師:課文有多處對話,但人物的神態(tài)、心理并未直接表現(xiàn)出來,現(xiàn)在,假如你是編劇,你怎么來編寫呢?假如讓你做演員,又該怎么樣?小組內(nèi)先試試。師:哪一組主動來表演一下?師:通過朗誦、表演,你認為文中的人物當時神態(tài)和心態(tài)如何?師: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說說對文中任何一個人的看法?小組編劇、表演。學生選出代表進行表演。學生發(fā)表各自的看法。學生討論發(fā)言。發(fā)揮學生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課文意蘊,開闊學生學習課文之天地。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對課文進行品味。對學生的回答不要簡單地肯定或否定,鼓勵學生互相解答。

四、聯(lián)系課文,延伸拓展。

師:學與不學,使呂蒙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今天學習《孫權勸學》是為了什么呢?難道說只是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嗎?知道了這個故事,作為跨世紀的一代人,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說說?師:很多同學都談到了學習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學習上還有哪些說法值得借鑒?師:現(xiàn)在,回顧一下課前我請大家?guī)兔鉀Q的問題,試著再幫我勸勸這位同學。師:我們應該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更應該帶著深層次的問題走出課堂。根據(jù)你的理解和認識,有沒有什么新問題呢?比方說——師:大家有興趣了解更多與孫權、呂蒙有關的事情嗎?課文與文學作品一樣么?讀書使人聰明,老師建議大家課后讀讀《三國演義》,從中了解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然后進行集體交流。學生聯(lián)系課文及與學習有關的名言和具體事例再次談自己的看法。學生提問。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接受教育??稍趯W生說的基礎上用投影展示。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是照應,同時又是加深和強化,使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讓他們自己教育自己。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達到延伸拓展的目的。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自主解決問題,做到教是為了不教。

五評議總結。

師:大家這一節(jié)課一定有許多收獲,無論是課堂表現(xiàn)、問題回答,還是課文學習,能不能說出來,我們共同分享?學生就自己這堂課的表現(xiàn)發(fā)言。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話給予適當肯定和總結,并升華德育教育。

作業(yè)。

師:課后大家練習背默課文,讓它成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另外,我們學過《方仲永》,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天才少年,那么,請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為題,展開想象,寫篇作文,文體、字數(shù)不限,只要你覺得表達出你的意思就行。學生針對課文,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作文,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加深和鞏固。

板書設計。

司馬光。

重點字詞句。

《資治通鑒》。

板書主要內(nèi)容,盡可能做到簡潔明確,讓學生一目了然。

勸學的教案篇七

1、了解荀子的思想及《荀子》的相關知識。

2、學習積累“勸、疾、致、假”等文言實詞和“于、者、而”文言常用虛詞的用法以及詞類活用、特殊文言句式。

3、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文言文是漢語言的“文物”,是我們民族語言的根基,是掌握和運用現(xiàn)代漢語的支點,也是繼承和發(fā)揚中國文化的起點。但對于剛進入高中學習的高一學生來說,大多數(shù)學生文言文知識積累較少,古文閱讀量少,品味、欣賞古詩文,舉一反三的能力也不強,甚至有的學生不知道文言文到底該學什么以及該怎么學,所以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加大對文言文學習的力度。

重點:學習積累“勸、疾、致、假”等文言實詞和“于、者、而”文言常用虛詞的用法以及詞類活用、特殊文言句式。

難點: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也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些都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可以說,人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把這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關于這一點,早在兩千多年前,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佳作。

活動2【講授】教學過程。

荀子,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把學習作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著有《荀子》一書。他的文章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說理透辟,多用排比,有很強的邏輯性。

《荀子》共二十卷。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

“勸”有“勸勉、勉勵”之意,所以這是一篇勉勵人們努力學習的文章。

齊讀課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并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進行論述的。

明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分別從學習的意義(第2自然段),學習的作用(第3自然段)以及學習的方法、態(tài)度(第4自然段)三個方面進行論述的。

第一段:“君子”、“已”(引用君子的話,提出中心論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第二段:

字詞:“中”、“輮”、“有”、“槁暴”、“挺”、“然”、“受繩”、“金”、“就”、“礪”、“博學”

特殊句式: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狀語后置句/介詞結構后置)。

(論述了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第三段:

字詞:“而”、“須臾”、“跂”、“疾”、“彰”、“假”、“致”、“絕”、“生”

詞類活用:水——名詞作動詞,游水,游泳。

(論述了學習的作用——彌補自身的不足)。

第四段:

字詞:“焉”、“神明”、“圣心”、“跬步”、“無以”、“騏驥”、“駑馬”、“鍥”、“鏤”、“用”、“跪”、“寄托”

詞類活用:善——形容詞作名詞,善行。

用心一也——數(shù)詞作形容詞,專一。

特殊句式: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定語后置句,判斷句)。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斷句)。

(提出了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積累、堅持和專一)。

六、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討論:課文第2、3、4段是如何來分別論述學習的意義、作用以及方法和態(tài)度的。(每個小組選取其中一段具體分析)。

第二段:

青于藍。

冰寒于水客觀事物經(jīng)過變化可以得到發(fā)展、提高。

直木輮以為輪。

木受繩則直客觀事物經(jīng)過人工改造改變原來狀況。

金就礪則利。

由此推論人通過博學、參省也可以達到知明而行無過。

第三段:

登高招——見者遠。

順風呼——聞者彰善假于物彌補不足、達到目標。

假輿馬——致千里。

假舟楫——絕江河。

推論出君子通過學習也可以彌補不足,達到自己的目標。

第四段: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正面設喻。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積累。

反面設喻。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正反設喻。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堅持。

正反設喻。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專心。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本文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運用大量的比喻,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作用以及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角度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有關學習的問題,從而勉勵人們要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揮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關于讀書的詩句: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金縷衣》)。

9勸學。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勸學的教案篇八

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由學習和積累取得的。課文三個段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論證中心論點:第一段從____;第二段從____;第三段從____,提出了三點:要____、要____、要____。文章善用比喻,____、____是這篇文章的特點。

________和________。

1.木直【中】繩()。

2.金就【礪】則利()。

3.須【臾】之所學()。

4.而聞者【彰】()。

5.假舟【楫】者()。

6.君子【生】非異也()。

7.聲非加【疾】也()。

8.故不積【跬】步()。

9.【騏驥】一躍()()。

10.【駑】馬十駕()。

11.功在不【舍】()。

12.【鍥】而舍之()。

13.金石可【鏤】()。

14.用心【躁】也()。

15.【假輿】馬者()()。

16.【?】而望矣()。

17.雖有【槁】【暴】()()。

18.蟹六跪而二【螯】()。

19.日【參】【省】乎已()()。

20.【?】以為輪()。

21.【靛】青【蓼】藍()()。

1.學不可以已可以:古義________今義________。

2.蚓夫爪牙之利爪牙:古義________今義________。

3.金就礪則利金:古義________今義________。

4.輮以為輪以為:古義________今義________。

5.故木受繩則直繩:古義________今義________。

1.雖有槁暴________通________意為________。

2.君子生非異也________通________意為________。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________通________意為________。

1.冰,水為之,而寒于水2.木直中繩。

3.輮以為輪4.其曲中規(guī)。

5.雖有槁暴6.金就礪則利。

7.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8.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9.吾嘗?而望矣10.聲非加疾也。

11.而聞者彰12.假輿馬者。

13.而絕江河14.而神明自得。

15.故不積跬步16.駑馬十駕。

16.駑馬十駕17.功在不舍。

18.鍥而舍之19.金石可鏤。

20.下飲黃泉21.用心一也。

22.蟹六跪而二螯23.用心躁也。

1.輮以為輪________用法,意為________。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中心詞+之+定語模式。

于: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善假于物也。

之:

而:

順風而呼,而青于藍而聞者彰,而寒于水而致千里,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勸學的教案篇九

3.探究“學習”的現(xiàn)實意義。

探究詞義,理解文意。

【教學難點】。

學習設喻論證方法。

文章層面上通過理解課文的語言特色、設喻論證來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

文化層面上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內(nèi)涵,探討“學不可以已”對于今人的意義并獲得生活啟迪。

教學步驟:

一、:

由“青出于藍而青于藍”、“鍥而舍之”導入。

《勸學》,勸,勸勉;學,學習。

一讀,讀準字音:(方法指導:通假字、易錯字、生僻字、多音字)。

請學生朗讀。

二讀,讀準節(jié)奏:(方法指導:以字為詞,理解詞義,準確譯句)。

教師范讀。

三讀,讀出語氣:循循善誘、諄諄勸勉。

請學生朗讀。

四讀,讀出語勢:(排比、對偶句,使句式整齊,節(jié)奏和諧、變化流暢)。

感知句式整齊、讀來瑯瑯上口的特點。

1.在文章中,我們能看到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平常事物或現(xiàn)象這些語句是想講什么道理?

體會比喻句的作用。

2.這篇文章運用什么樣的論證方法?

明確: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論證。

3.這篇課文的思路是怎樣的?

4.小結(見板書)。

1.簡單介紹荀子。

《勸學》主張“學莫便乎近其人”

2.“學不可以已”在當時有什么先進意義?

通過比較,介紹諸子百家對待學習的觀點的異同。

3.“學不可以已”對今人有什么啟發(fā)?

請你寫一個比喻句,闡述知識的重要性。

再請你運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學習要勤奮或謙虛。

勸學的教案篇十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孟、斷、織、推、今、呢、堂、呆、念、逃、眼、淚、改”等13生字,會寫“改、就、機、淚、呆、今、怎、念”8個字及本課的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演一演。

3.使學生懂得學習、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則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二)能力目標:

1.能正確書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情感態(tài)度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學習、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則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學習生字詞語,分角色朗讀課文。

表演課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掌握生字、詞語。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出示課件1)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diào)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他四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由于思念父親,就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集市旁邊去住。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這里,孟子天天看到先生教學生念書,也跟著他們學了起來。有一天,孟子對媽媽說:“媽媽,我要讀書,你把我送進學堂里去吧?!泵夏附K于發(fā)出了舒心的微笑??這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二、自然銜接,導入新課。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并讀準字音。

2、師范讀課文。

3、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四、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1、學生自主識字。(出示課件2)。

2、形近字比較:黨——堂稚——推繼——斷桃——逃(出示課件3)。

3、加一加:皿——孟口——呆。

4、強調(diào)易錯字:念(不要少寫一點)。

五、認真觀察,指導書寫。

1、自主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師范寫。

3、指導書寫:“改”字的左邊是“己”的變形,右邊是“攵”?!熬汀弊值挠疫吺恰坝取保灰獙懗伞褒垺??!澳睢鄙厦媸恰敖瘛辈皇恰傲睢?。

1.學習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表演課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一、復習回顧,上下銜接。

1.(出示課件4)抽卡認讀生字,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2.齊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進入情境。

1.小組討論:(出示課件5:孟軻與孟母的話)。

孟母聽了孟軻的話,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

孟軻聽了孟母的話,心里想些什么?說了些什么?他以后會怎么做?

2.全班匯報,師生評價。

三、分好角色,指導朗讀。

1、指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重點指導學生準確地讀出語氣。先確定角色,明確角色的關系,聯(lián)系實際想想母親、兒子交談時各是什么樣的神態(tài)、心情、語氣。

2、同桌練習分角色表情朗讀。要注意括號內(nèi)的提示。

3、全班匯報表演。

4.分角色演課本劇。

安排好出場順序,觀眾同學注意安靜,演完后,找同學來評價。

四、總結全文,思想教育。

通過學習這個劇本,希望大家能學習孟軻知錯就改,努力學習,將來才會有所成就。

勸學的教案篇十一

《孫權勸學》是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名人單元。前三篇寫的是鄧稼先、聞一多、貝多芬,第四篇寫的是文學家群像,這篇課文寫的是我國古代名人。這些文章人文內(nèi)涵豐富,都各有側重地寫出了名人的品格、氣質(zhì)和生活道路,頌揚了他們對人類的貢獻。學習這篇課文應指導學生學習名人良好的習慣和治學的方法。

這一部分體現(xiàn)了對教學主體的分析。

《孫權勸學》是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很簡單,所以,我安排了一課時。七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所以,教給學生翻譯文言文的方法、積累一些文言詞匯是非常重要的。翻譯課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方法:這一部分體現(xiàn)了對教學策略的制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難點是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為了突破重、難點,我用了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多媒體課件。

學生翻譯完課文以后,我用課件出示重點字詞,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這樣的方法直觀有效,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這一部分體現(xiàn)了對教學目標的確定和闡述學習目標:

1、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2、反復朗讀,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3、學習古人的學習精神,通過不斷地努力來完善和充實自己。

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

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嗎?話說三國鼎立之時,吳王孫權獨霸一方,其手下有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深受孫權的信賴,可他有個毛?。翰粣圩x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

二、一讀——讀通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2、請個別學生讀,其他學生評價。

3、全班齊讀課文(自評,讀得怎么樣?)。

過渡:讀好一篇文章,不但要把字音讀準確,還應該讀出什么?(重音、節(jié)奏、感情)。要想讀得更好,還要明白課文內(nèi)容,可能大家在預習的過程中,還有一些字詞的意思不明白,今天,我們在課堂上解決。

三、二讀——讀懂課文。

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譯課文。

2、學生互譯。

3、提出疑難字詞,全班共同解決。

4、是出示重點詞句,學生翻譯。(搶答形式)。

解釋加點的字詞:

翻譯句子: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蒙辭以軍中多務。

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

卿今者才略,非復無下阿蒙!

四、三讀——讀出語氣和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過渡: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出文意,這是學習古文的基礎,而真要把這篇文章讀好,還要讀出語氣。本文是一篇寫人敘事的文章,我們要讀出語氣,就要在人物的語言上下功夫。

1、找出有關孫權、呂蒙、魯肅的對話,各自練讀。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ㄕZ重心長,諄諄告誡)。

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反問句,責備)。

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要重讀強調(diào))。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自豪)。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驚訝不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感嘆句,指責中帶有自豪)。

2、學生自由發(fā)言。

3、教師總結。

4、學生再次練讀。

5、分析人物形象。

五、延伸:

學習這篇文章,文中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六、小結:

我們通過孫權對呂蒙的勸學,體現(xiàn)出孫權的善勸,我們從魯肅對呂蒙的夸贊,可以看出魯肅的愛才、敬才,從呂蒙的變化可以看出孫權勸學是成功的。

七、課堂小練筆我們學過《傷仲永》,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天才少年,方仲永與呂蒙相比,恰恰相反,一個是幼年不學,毫無所成;一個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請同學們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呂蒙,他們會演繹出怎樣一段故事呢?請以《穿越時空的相遇》為題,寫一篇2百字的小片段。

勸學的教案篇十二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預習。

閱讀課文,查字典,看注釋試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說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你現(xiàn)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后來果然大有長進。

1.教師或請學生進行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題目是編者加的?!顿Y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來政治家,史學家。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或聽錄音后,學生朗讀)。

2請學生翻譯。(一人譯一句)。

3.課文注釋補充。

4.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完成目標1)。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鄧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diào)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經(jīng)典,當專享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條的理由。要重讀強調(diào)。)。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5.提問:孫權如何以現(xiàn)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討論并歸納:"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6.提問:呂蒙讀后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并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7.提問: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討論并歸納: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問:請解釋"吳下阿蒙"并造句。(目標3)。

討論并歸納:"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F(xiàn)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jīng)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9.提問:請解釋"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標3)。

討論并歸納:"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xiàn)身說法"報告后,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一、試背誦全文。

二、復述課文(學生講講文章的內(nèi)容和背景)。

三、情節(jié)表演(分男女兩組,每組三給人,分扮演三個角色)。

四、教師小結(目標4)。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

五、布置作業(yè)。

a.課后練習一、二、三。

b、背誦全文。

c、寫寫這篇文章給你的啟示。

六、說課精要:解決本課重難點要注意講練結合,使學生更好的掌握。

(附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說:"我哪里要你攻讀經(jīng)書成為博士呢!只不過應當刎覽一些書籍,了解過去的歷史。你說事多,比我如何?我經(jīng)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補益。"呂蒙從此開始讀書。等到適逢魯肅到尋陽,跟呂蒙議論事情,大吃了一驚說:"你現(xiàn)在的才略,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呂蒙說:"士人離別三天,就應當去掉老眼光來看待,你怎么發(fā)現(xiàn)情況這么近呢?"魯肅于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才告別。

1整體把握課文,認識到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2掌握文中的實詞、虛詞,能正確翻譯全文。

3通過人物的對話,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重點: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難點: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一、看導語、注釋1(作者、作品簡介)。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正音。

卿邪孰遂。

2、朗讀課文。

三、看書下注釋,了解全文大意。

1、通假字。

2、古今異義。

3、一字多義。

四、閱讀課文概括情節(jié)。

勸學——就學——議論——結友。

五、課文在材料的安排、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六、分析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1、孫權:嚴格要求殷切期望。

以身作則現(xiàn)身說法。

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2、呂蒙:知錯就改虛心好學。

才干謀略大有長進。

七、找出文中成語并解釋。

1、吳下阿蒙。

2、刮目相看。

勸學的教案篇十三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也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些都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可以說,人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把這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關于這一點,早在兩千多年前,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佳作。

荀子,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把學習作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著有《荀子》一書。他的文章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說理透辟,多用排比,有很強的'邏輯性。

《荀子》共二十卷。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

“勸”有“勸勉、勉勵”之意,所以這是一篇勉勵人們努力學習的文章。

齊讀課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并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進行論述的。

明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分別從學習的意義(第2自然段),學習的作用(第3自然段)以及學習的方法、態(tài)度(第4自然段)三個方面進行論述的。

第一段:“君子”、“已”(引用君子的話,提出中心論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第二段:

字詞:“中”、“輮”、“有”、“槁暴”、“挺”、“然”、“受繩”、“金”、“就”、“礪”、“博學”

特殊句式: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狀語后置句/介詞結構后置)。

(論述了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第三段:

字詞:“而”、“須臾”、“跂”、“疾”、“彰”、“假”、“致”、“絕”、“生”

詞類活用:水——名詞作動詞,游水,游泳。

(論述了學習的作用——彌補自身的不足)。

第四段:

字詞:“焉”、“神明”、“圣心”、“跬步”、“無以”、“騏驥”、“駑馬”、“鍥”、“鏤”、“用”、“跪”、“寄托”

詞類活用:善——形容詞作名詞,善行。

用心一也——數(shù)詞作形容詞,專一。

特殊句式: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定語后置句,判斷句)。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斷句)。

(提出了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積累、堅持和專一)。

小組合作討論:課文第2、3、4段是如何來分別論述學習的意義、作用以及方法和態(tài)度的。(每個小組選取其中一段具體分析)。

第二段:

青于藍。

冰寒于水客觀事物經(jīng)過變化可以得到發(fā)展、提高。

直木輮以為輪。

木受繩則直客觀事物經(jīng)過人工改造改變原來狀況。

金就礪則利。

由此推論人通過博學、參省也可以達到知明而行無過。

第三段:

登高招——見者遠。

順風呼——聞者彰善假于物彌補不足、達到目標。

假輿馬——致千里。

假舟楫——絕江河。

推論出君子通過學習也可以彌補不足,達到自己的目標。

第四段: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正面設喻。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積累。

反面設喻。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正反設喻。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堅持。

正反設喻。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專心。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本文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運用大量的比喻,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作用以及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角度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有關學習的問題,從而勉勵人們要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揮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關于讀書的詩句: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jié)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金縷衣》)。

勸學的教案篇十四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帶出“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進而帶出兩個成語的出處——該段文字。吸引學生注意力,導入新課的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兩個成語的運用。

同學們,上課之前來作一個聽力小訓練,我來說一段話,要求是你們用心聽,并找出我這段話里的兩個成語。

話說我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小劉,這人特別不愛學習,成天臟兮兮掛著兩條鼻涕,被同學戲稱為“鼻涕蟲”。鼻涕蟲是那種老師一提就搖頭嘆息,也沒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憑久完事的。畢業(yè)以后我們就再沒有見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學搞了個小聚會。大家很久沒見面,個個都覺得特別新鮮興奮,大家聊得特別高興。這時候有人高喊:快看!我們一瞧,原來來了一輛亮銀色寶馬,車門一開,從車上下來一個穿著西裝,戴著眼鏡,特瀟灑一“款哥”。所有女同學都“哇”了一聲,紛紛議論這帥哥是誰呀,這時候一同學說了:“他就是當年那個‘鼻涕蟲’??!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來考上了一名牌大學。人家現(xiàn)在已非‘吳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張得大大的,因為實在沒辦法把鼻涕蟲跟眼前這個帥哥聯(lián)系起來。一同學不禁搖頭嘆了一句:“唉,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啊……”

2、簡介《資治通鑒》及作者司馬光(課件顯示,由學生看注釋一起填入關鍵詞語)。

資治通鑒,由司馬光支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三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范讀,整體感知全文。

2、對照注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jié)。(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xiàn))。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大驚——結友)。

(板書)。

孫權勸學。

呂蒙辭學——就學。

魯肅大驚——結友。

3、請學生看課件顯示圖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一組一個同學,由同學推選,一個復旁白部分,一個復述孫權的話,一個復述呂蒙的話,一個復述魯肅的話)。

4、課件顯示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三、品味語言。

1、思考:課文以什么方式展開故事情節(jié)?(人物對話)。

2、請同學們和你的同桌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的語氣進行對話,討論孫權究竟為什么要說這些話,該以什么神態(tài)、語氣說。

3、請三個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說說應該運用什么語調(diào),語速,讀出什么情感來,以符合人物身份,能達到規(guī)勸目的,談完試讀。(課件顯示三句話)。

勸學的教案篇十五

一、使學生懂得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態(tài)度的論述,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存”、“堅持不懈”和“用心致志”的道理。

二、掌握積存12個文言常用實詞: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3個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6個古字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

三、學習本文運用比喻論證和論證方法機動的寫作特點。

一、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抓住提示論點的關鍵語句和用以論述的比喻,明確本文論點和論證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寫作特點。同時,落實重、難點與分析段落層次相結合,以利于學生懂得論述的角度和設喻的幾種形式。

二、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虛實詞,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結合課文語境,懂得其意義和用法,接著通過課堂點撥、完成課后“考慮和練習”以及熟讀、背誦,切實掌握。

三、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文言實詞的古字通假、古今異義、單音詞和雙音詞等現(xiàn)象。

用兩課時教完。課前要求學生對照注釋初讀課文。第一課時,重點弄通文字,初步懂得內(nèi)容。第二課時,理清層次,加深對內(nèi)容的懂得,并研究寫作特點。

1、介紹作者,解題;

2、正音正字;

3、懂得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4、翻譯課文。

1、導人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人,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2、簡介作者:(見教參)。

3、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

勸:“勸勉”的意思。

繁體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差不多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標題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結束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崇高的品德。

4、范讀課文,學生正音正字。

5、指導學生處理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給6個通假字、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點加注,懂得它們的意義和用法,并懂得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學生對照注解,自讀課文。教師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6、教讀:

第1段,提出中心論點。

君子曰:學不能夠已。(已,結束,學習不能夠結束,不能夠放松,不能夠半途而廢。)。

開門見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揭示了題旨。

第2段,解釋學習的重要意義。分三層連用比喻,證明學習的重要意義。

(1)青,取之于(從)藍,而(卻)青于(比)藍;冰,水為(凝成)之,而(卻)寒(冷)于(比)水。(也解釋學習能夠使人提高自個兒、轉變自個兒。)。

(2)木直中(合乎)繩(墨線),輮(烤彎)以(把……)為(作成)輪,其曲(曲度)中(合乎)規(guī)。雖有(又)槁暴(曬干),不復(再能)挺(直)者(的緣由),輮(火烤)使之(它)然(這樣)也。(解釋學習能夠轉變?nèi)说牧曅?,使之向好的方面發(fā)展變化。)。

(3)故(所以)木受繩(經(jīng)墨線量過)則直,金就礪(放磨石,上磨過)則利,君子博學而日(每日)參?。z查省察)乎(于)己,則知(智)明而行(行為)無過矣。(解釋學習能夠使人增長智慧,提高品德修養(yǎng)。)。

正因為學習有這樣的重要意義,所以“學不能夠已”。

第3段:解釋學習的重要作用。這一段運用比喻,從3個側面證明只要擅長學習,擅長假物,就能使人成為有才德的君子,接著得出結論:“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p>

(1)吾嘗(曾經(jīng))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片刻)之所學也;吾嘗肢(踮起腳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看得廣)也。(學、思對照,強調(diào)了學習的作用;跛望與登高對照,登高的收獲大。兩例證明運用學習、運用外物的作用。)。

(2)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長也,而見者(看的人)遠(遠也看得見);順風而呼(呼喊),聲非加疾(快)也,而聞者(聽的人)彰(聽得更清楚)。(兩例證明運用自然條件的作用。)。

(3)假(借助)輿馬者(的人),非利足(快腳)也,而致(達到)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善游)也,而絕(橫渡)江河。(兩例證明運用工具的作用。)。

(4)君子生(性)非異也,善假(運用)于(對)物(外物)也。

連用比喻,得出結論: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來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啥兩樣(生非異也),只是由于他擅長運用學得的知識和本事,擅長運用處界條件補充自身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個兒,所以才成為君子的。

正因為學習有這樣重要的作用,所以“學不能夠已”,不可放松。

第4段,解釋學習應持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一段也分三層,論述學習必須不斷積存、堅持不懈、用心致志。

(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于此);積水成淵(深潭),蛟龍生焉;積善成德(形成良好的品德),而神明自得(自然獲得),圣心(圣人思想)備(也就具備)焉。(積土積水兩喻,從正面強調(diào)學習要靠積存,并引出結論:圣人是靠“積善成德’’培養(yǎng)了“圣心”。)。

故(所以)不積跬(半步)步,無以(沒有用來……的方法)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步、小流兩喻,又從反面強調(diào)了積存。正反對照,解釋學習必須不斷積存。)。

(2)騏驥(駿馬)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劣馬)十駕(拉車走十天),功在不舍。鍥(刻)而舍(放棄)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雕刻)。(騏驥與駑馬對照,朽木與金石對照,從反正兩面論證學習取決于后天努力,要靠堅持不懈。)。

(3)蚓(蚯蚓)無幫兇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泥)土,下飲黃泉(地下泉水),用心一(專一)也。蟹六跪(腿)而二螯(蟹鉗),非蛇鱔之穴無可寄予(居住存身)者,用心躁(浮躁不專)也。(蚓蟹對照,從正反兩面論證學習要用心致志。)。

全段由強調(diào)“積”,到論證“不舍”,最后來歸結到“用心一”。層層遞進,表明學習的方法和應有的態(tài)度。進一步證明“學不能夠已”,不可松散,不可半途而廢。

7、鞏固:學生自讀課文,自行口譯,要能字句落實。學生提問不明白的問題,教師解答。

8、安排作業(yè):背誦全文;完成書后練習。

1、論述中心的3個角度。

2、寫作特點。

1、檢查:

(1)學生口頭答復詞義,教師講釋小結。

青,取之于籃,而青于藍。(于,介詞。前者引進動作的地方,作“從”講;后者引進比較對象,作“比”講。)。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于,介詞,引進動作對象,作“對”、“向”講。)。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者,代詞。組成名詞的“者字結構”,作“的人”講。)。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者,助詞,表停頓,并提示下文要說的緣由。)。

知明而行無過矣。(而,連詞,表并列,可不譯。)。

吾嘗終日而思矣。(而,連詞,表潤飾,可譯作“地”。)。

假輿馬者,非利是也,而致千里。(而,連詞,表轉折,相當于“卻”、“但是”。)。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而,連詞,表順承,相當于“就”、“因此”。)。

雖有(又)槁暴(曝),不復挺者(通假字)。

君子生(性)非異也(通假字)。

則知(智)明而行無過矣(通假字)。

(2)背誦課文:教師指名讓學生分別背誦24段,講評記分。

2、總結。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07629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