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的讀后感(優(yōu)質(zhì)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8 00:31:18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優(yōu)質(zhì)17篇)
時間:2023-11-08 00:31:18     小編:GZ才子

讀后感是一種將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會進行整理和表達的方式。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需要我們深入閱讀、思考并提煉出獨特的見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幾篇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在這些范文中,作者們通過自己深入的思考和獨特的觀點,向我們展示了對不同書籍的理解和感悟。閱讀這些范文,可以幫助我們擴展思維,從不同角度看待和思考書中的故事和主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精彩的讀后感吧!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一

一直以來,女兒彈琴的樂趣主要來自于學(xué)起來不太費勁,還經(jīng)常被老師表揚。她真正感受到古典音樂本身的魅力,還是在開始演奏級的學(xué)習(xí)之后。

去年年底結(jié)束八級的學(xué)習(xí)后,老師布置了一首演奏級曲子給女兒——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悲愴》。這首曲子的名字早已如雷貫耳,加上在之前的師生音樂會上,也有學(xué)雙排鍵的小朋友表演過《悲愴第三樂章》,女兒不禁躍躍欲試。

開始練習(xí)之前,女兒習(xí)慣先聽一下其他鋼琴家彈的音頻,邊聽邊過了一遍譜子。待聽完全部三個樂章后,女兒直呼:“太好聽了!可是也太難了!”我說:“實在現(xiàn)在能力達不到就先放放。”女兒卻不肯,因為她一下子被這首曲子迷住了。通過自己的手將它在琴上表現(xiàn)出來,成了她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熱切的愿望。

那段時間,女兒真是著魔了一般。以前放學(xué)回到家,女兒先吃吃喝喝,補充一下能量再開始寫作業(yè)。現(xiàn)在是在學(xué)校時,利用各種空閑爭分奪秒寫作業(yè),課間都不休息?;氐郊視环牛椭北间撉俣?,一彈一兩個小時,一個小節(jié)一個小節(jié)地啃。

在女兒每天的琴聲的耳濡目染下,我對這首曲子也漸漸熟悉了起來。女兒休息時,我和她分享自己聽曲的感受:“聽了這首曲子,再和之前你彈的八級曲子一對比,就覺得以前的曲子單薄單調(diào)了,以前的曲子像小溪、池塘,這首曲子像大江、大海,氣勢宏大、層次豐富、音域?qū)拸V。”女兒也很贊同,她的表達很直白:“彈了這首,之前的都覺得彈得沒意思了?!?/p>

這首曲子給女兒的一大挑戰(zhàn)是有不少手指跨度大的部分,而女兒的手比較小,整個手掌幾乎要平趴在琴鍵上才能勉強夠到。即便如此,女兒不肯放棄,依然堅持不懈地練習(xí)。每次上課,老師都會指出一堆問題,回到家來她就一遍遍地練呀、改呀,手指尖都有點裂開了也不罷休。

晚上睡前聊天,女兒的主要話題就是今天練哪個小節(jié),她練了多少遍,還是不好聽或者總算好聽點了。還有一次,女兒和我說:“媽媽,我還會在腦子里練琴。那段下行音階我總是斷,我就在腦子里一遍遍想象著我不斷地彈下來,還真挺管用呢,今天就有幾次沒斷了?!蔽衣犃?,感慨萬千地說:“這就是貝多芬的魅力?。∧茏屇氵@么不辭辛苦、絞盡腦汁,還甘之如飴!”

這期間女兒還用她練習(xí)悲愴的過程作為素材寫了一篇老師布置的作文。她在如何用語言描述這首曲子的時候,遇到了困難。她說:“我知道這首曲子的各個地方需要的音樂表情,但是我不知道如何用文字表達出來?!蔽艺f羅曼·羅蘭已經(jīng)描寫過了。

我翻出《約翰·克里斯多夫》,給她看這段話:

他認得這音樂,認得這憤怒的呼號,這瘋狂的叫吼,他聽到自己的心在胸中忐忑亂跳,血液在那里沸騰,臉上給一陣陣的狂風吹著,它鞭撻一切,掃蕩一切,又突然挺住,好似有個雷霆萬鈞的意志把風勢鎮(zhèn)壓了。那巨大的靈魂深深地透入了他的內(nèi)心,使他的肢體和靈魂盡量膨脹,變得碩大無朋。他頂天立地地在世界上走著。他是一座山,大雷大雨在胸中吹打。狂怒的大雷雨!痛苦的大雷雨!......哦!多么痛苦!......可是怕什么?他覺得自己那么堅強......好,受苦吧!永遠受苦吧!......噢!要能堅強多好!堅強而能受苦又多好......

我問女兒:“這不就是第一樂章剛開始的那種情緒嗎?”女兒很受啟發(fā),用自己的話結(jié)合對曲子的理解順利完成了這一部分。

無論是文學(xué)還是音樂,所有的經(jīng)典作品都在帶領(lǐng)著我們,一路披荊斬棘,去往那至高至真至善之境。

這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最深澈的享受。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二

拿破侖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島,小時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歷史人物讀后感。父親夏爾·波拿巴,是個杰出的愛國主義者;母親萊蒂齊亞·波拿巴,是一個堅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嚴酷的母親。

1778年,拿破侖9歲那年,為了生計,他跟隨父親、舅舅約瑟夫·費舍及兄長約瑟夫離開母親從阿雅克肖港出發(fā)前往法國。從此以后,兄長約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侖去了軍校,舅舅做了神職人員,四人去法標志著拿破侖的`少年時代從此結(jié)束。

少年時代的拿破侖沒有波瀾起伏,但軍校的生活卻開始改變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貧使得他過早的成熟,剛剛進入軍校僅僅9歲的他便深知,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他在這個世界上將一無所有,當時他的成熟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他的`年齡。在軍校時,他相信他的意志力注定會使他成功。為了毫不懷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軍校提供的一切優(yōu)越性,無論多么謙卑也在所不惜。

1784年,15歲的拿破侖進入了巴黎皇家軍官學(xué)校。由于扎實的數(shù)學(xué)功底,他成為了14名精選出來的非貴族炮兵學(xué)員之一,開始了真正的軍訓(xùn)生活。

拿破侖沉默寡言、勤奮好學(xué)。他對于抽象的科學(xué)他能夠運用自如,其數(shù)學(xué)和地理知識扎實。他安靜而孤獨,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負不凡。

拿破侖一生體現(xiàn)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是個憤怒的理想主義者,讀后感《歷史人物讀后感》。他留給后人的不僅僅是改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

拿破侖自己這樣形容:“事業(yè)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chǎn)如何?!睂τ谖襾碚f,如果可以歸類的話,自己的永不滿足和大膽的欲望可以歸類到野心。野心是拿破侖心智的原動力和他意志的永恒實質(zhì),它是如此緊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區(qū)別開來,甚至有時還達到了不知不覺的程度。

法國人視拿破侖為民族英雄,但大多數(shù)歐洲國家在拿破侖的征服下深受,表示憎恨。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三

貝多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所創(chuàng)作的《第九交響曲》,是樂壇的巔峰之作,使人們聽了之后,無不贊嘆的歌曲。但是,自從我讀了《貝多芬傳》這本書之后,我認識到,不只是貝多芬的歌曲令我們贊揚,更為可貴的是,他那堅持不懈的精神。

《貝多芬傳》從貝多芬不幸的童年開始,詳述了貝多芬坎坷多難的一生。貝多芬出生于德國一個平民家庭,父親管教嚴厲。由于天生的稟賦和后天的努力,貝多芬從8歲起就登臺演出。成年后,貝多芬風華正茂。然而,厄運突然從天而降,他的雙耳失聰了!但堅強地貝多芬經(jīng)受住打擊,最終戰(zhàn)勝了不幸。

貝多芬,多少人在贊頌他!他是音樂家最杰出的榜樣,他是音樂藝術(shù)中最英勇的一股力量,他是受苦不屈的人們最真摯的朋友!盡管他處在一個無聲的世界中,可他卻能譜寫出一個又一個悅耳動聽的音符,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令人歌頌的生命樂章!

當我們在與命運作斗爭時稍感疲倦時,但在他信念和意志的鼓勵下,我們又重新振作起來。貝多芬身上所散發(fā)出來的具有強大感染力的勇氣,是無人能敵的,是命運也不可抵抗的!

貝多芬,一個耳聾的音樂家,一個被命運捉弄的人,一個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

一生備受疾病、貧困和情感折磨的貝多芬,一直在不斷與命運抗爭,保持著對音樂的激情。他不是知難而退,而是越挫越勇!他用自己頑強的毅力戰(zhàn)勝了命運!

有哪種勝利能與貝多芬的這場勝利相比?這種勝利是用精神力量換來的!是不同凡響的!一個窮困潦倒、殘疾而孤獨的人,一個世界從未給予過歡樂,卻創(chuàng)造了歡樂,并奉獻給了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難鍛造了歡樂,地球沒有他照樣轉(zhuǎn),但就是因為有了他才轉(zhuǎn)得更加美麗。

此時此刻,我有千萬句話想對他說,但卻只有一句話能夠概括他的一生,這句話今天已經(jīng)成了一切勇敢者的座右銘:“唯其痛苦,才有歡樂!”

貝多芬以自己的人生歷程證明了堅強的意志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人只有具備堅強的意志,才能經(jīng)受住厄運的打擊,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度列夫托爾斯泰有感

俗話說的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正應(yīng)了文中的“什么?就這么個侏儒!這么個小巧玲瓏的家伙,難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嗎?”

極其平凡中流露出的不平凡,在這位仁者、智者身上完全體現(xiàn)出來了。年輕時候,令人生畏,但老年時候卻——善良、柔和、純潔、返老還童般。

列夫·托爾斯泰的那富有千變?nèi)f化情感的一雙眼睛,使他具有了無人能及的非凡洞察力。但是,他眼睛里所射出的眼光,如“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多么鋒利,多么犀利,多么令人生畏的目光啊。

一個富裕貴人——列夫·托爾斯泰,他完全是為了窮苦人民而說話的,而對他現(xiàn)今的生活的不滿意。正是他的仁義之心的體現(xiàn)。他還是一個令人尊敬景仰的世界文豪,他的智當然也同樣在閃閃發(fā)光。

從列夫身上學(xué)到了不要因周圍的事物、條件、環(huán)境而放棄自己的意見,要產(chǎn)生自己的條件,用自己的力量一點點去改變,最終,將會滴水穿石。對“人不可貌相”有了跟深一步的了解,時間最終會讓你了解得更深,“人心隔肚皮,日久見人心。不要被表面所誘惑,不要被花言巧語糊弄,不要被溜須拍馬所迷惑。要心美,不要心惡,害人終害己。

我們要用自己的那雙雪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以列夫·托爾斯泰為“競爭對手”,學(xué)習(xí)其仁,學(xué)習(xí)其智,以及那“無堅不摧,無可披靡”的犀利目光。讓世界無邪無惡,只有真、善、美。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四

讀《曾國藩傳》前,覺得曾國藩只是個眾人皆知、無人不曉的“賣國賊”,勾不起我的閱讀興趣。但翻閱數(shù)頁之后,似乎有點愛不釋手了。

從國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國藩的確是個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顧,屈服于西方列強對華政策而又竭力維護清王朝封建統(tǒng)治的“賣國賊”。對于其一生的罪惡我覺得不應(yīng)該歸咎于他個人品質(zhì),而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條件下的地主階級決定的。從個人角度而言,我覺得曾國藩是個修養(yǎng)頗高,有頭腦、有遠見和有謀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經(jīng)歷大致可以分成七個階段:躋身六曹、創(chuàng)建湘軍、坐困江西、決戰(zhàn)安慶、攻陷天京、剿捻失敗和抑郁而死,可謂有起有伏,人生變數(shù)無窮,讀之頗有感觸。

首先,曾國藩精通古文,廣泛獵讀,在學(xué)術(shù)上向很多當時有名人士請教,這些不僅增長了個人方面的見識,也大大提高了個人聲望。曾國藩能如此順利成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奮好學(xué)和聰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舉薦。也許是這一切對于曾國藩來說太順利了,造就了他當初鋒芒畢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間處處碰壁、受到地方官員的百般排擠和刁難。

其次,曾國藩經(jīng)過一年的大徹大悟再度出山,受命為欽差大臣和兩江總督,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臺。其實曾國藩受命為兩江總督是清政府為形勢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江南大營就在此時潰敗,只能依靠曾國藩集團所創(chuàng)建的湘軍來鎮(zhèn)壓太平天國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機會永遠垂青于有準備的人。

再次,湘軍攻陷天京以后,曾國藩自剪羽翼,釋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見其經(jīng)驗豐富,政治嗅覺之靈敏,審事詳明,處事果斷。

最后,曾國藩是個愛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賢人。行軍打仗,每到一地,必廣為訪案,凡具一技之長者,必設(shè)法延至,收為己用;聞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馳書禮聘。他還能虛心納言,鼓勵眾幕僚直言敢諫,故能收到集思廣益的效果。他在事業(yè)上能夠取得如此成功,與其有很大的關(guān)系。

讀此書不僅讓我對曾國藩有了更為全面、細致的了解,從中受到不少啟迪,而且加深了我對近代清朝歷史的認識,同時引起我對那拉氏——慈禧太后的興趣。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五

前些時候讀馮至先生寫的《杜甫傳》一書。書寫得平實可信,敘述誠懇而質(zhì)樸,沒有一般傳記作品常見的毛病,比如過多的抒情和哲人式的評價,以至淹沒了傳主本身的生命歷程和品格風貌,讀者看到的只是傳記作者用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對傳主的闡釋和渲染,正所謂“喧賓奪主”,傳主本人的生平、情懷、遭際、作為,反而被敘述之外過多的虛飾之詞遮蔽了。我讀《杜甫傳》之前,也有一點擔心,作者會不會對一位偉大詩人投注過多的贊美,而忽略了對他平生經(jīng)歷包括性格弱點的翔實敘述?杜甫作為詩人的偉大是人所共知的,我想了解作為普通人的杜甫的平凡實在的一面。

讀罷全書,我覺得這是一本樸素誠懇可信的書,我讀到了一個偉大詩人的平凡之處,也從這平凡之處更感到了他的不容易,他的偉大,在那遍地烽火、國破家亡的苦難歲月,一個人能活下去已屬不易,而他一邊受苦、逃亡,一邊憂患天下,還要苦苦鍛造詩歌,像收養(yǎng)孤兒一樣收養(yǎng)和安頓每一個文字,一個強盛的王朝終于無可挽回地衰落了,而他,骨瘦如柴的他,無家可歸的他,卻以一行行凝著血淚的文字,打造了一個不朽的詩的王朝。這是一顆詩心對另一顆詩心的深摯觀照,這是一個詩人對另一個詩人的遙思和憑吊。

給我留下深刻記憶的是寫杜甫在生活艱辛、衣食無著的逃難日子里,他曾沿途采藥、替人治病,收點微薄的錢以接濟貧苦的生活。看來杜甫是懂醫(yī)的。采藥、制藥、看病,他一個人為患者提供的是“一條龍”服務(wù)。偉大詩人曾經(jīng)做過小小的郎中。我又想到,在古代,文、史、哲、醫(yī)并不截然分家,文人們大多數(shù)也許都是懂醫(yī)道的,中醫(yī)從哲學(xué)得到直接啟發(fā),陰陽、虛實、表里等既是古典哲學(xué)的范疇,也是中醫(yī)的基本概念,醫(yī)書大都寫得文采華贍,詩味濃郁,醫(yī)書,簡直是用文學(xué)語言寫成的哲學(xué)。所以在古代,文人懂醫(yī)道也許是基本素養(yǎng),不足為奇,而確確實實親自上山采藥,親自制藥賣藥,親自行醫(yī)的,并不多見。當我讀到杜甫在成都、在甘肅同谷等地賣藥行醫(yī)的敘述,我的確有點感動。

詩或許也是一種藥,尤其是古詩,似乎都像古老的中草藥。不僅指詩的功能,其對人生創(chuàng)痛的撫摸,對生命孤獨的體貼,對受難靈魂的安妥,這大約都是詩的“藥效”吧。而且,你打開詩經(jīng)一直讀到唐宋元明清,你不僅嗅到了幾千年詩的苦香,也會同時嗅到幾千年藥的苦香,詩里面所寫的那些數(shù)不清的植物,有多少本來就是藥草啊。詩經(jīng)里的車前子、木瓜、艾,以及后來詩中出現(xiàn)頻率越來越高的菊、芍藥、蓮子、靈芝等等,都是清涼平和,消火解毒的良藥。有時讀到一首詠物抒懷的古詩,其中所寫的植物大都是藥。這首詩就可以當做藥方了。我發(fā)現(xiàn)詩人在情懷比較平和、沖淡、寧靜時寫的詩里,其所寫的植物也就是平和、沖淡、苦中帶甘的那類,近似于“溫補”的那種藥。而在孤寂、荒寒的心境下寫的詩,其中就多了些古藤、老樹、古柏、落葉、殘枝,透出一派寒涼、孤弱的苦況,令人感到詩人病得不輕,需要好好“溫補”一下。而那些激憤、悲烈的詩,讓人感到無論是詩人或者是當時的眾生與社會,均已被病苦折磨得太久,寒火已深入血脈,外感風寒,內(nèi)傷濕滯,表里俱實,陰陽不調(diào),急需去寒解火,綜合調(diào)理,這就需要良醫(yī)良藥,當然也要病人自己善于自我調(diào)養(yǎng)。

詩或許也是一種藥,在多數(shù)情況下,詩人和他的詩并不能改變社會的命運,甚至詩也并不能改變詩人的命運,或許是詩不如藥的地方,但詩是另一種藥。至少,詩人在寫詩的時候,詩撫慰了他孤寂的靈魂,他籠罩在詩的情緒里,如同病人籠罩在藥的氣息和煙霧里,在這一刻他得到了天地之靈和萬物之氣的灌注和補充,隨詩降臨的精神支持了一個為某種精神活著的人。詩不像藥那么及時和有效,但偉大的詩可以穿越時空,進入很多人的靈魂,使之感動并獲得滋養(yǎng)。

1998年夏天,我到甘肅成縣(即古代同谷縣),拜謁了城郊的杜甫祠堂,祠堂依山臨河,山仍是當年的山,是杜甫采過藥的那座山,只是山上樹木已顯得稀疏,望著山上的小徑,我想象著杜甫當年拖著老邁之軀冒雨上山挖藥的情景,他一定是憔悴瘦弱、臉上泛著菜色的,據(jù)說當時的同谷縣令對杜甫一家逃難流落此地,非但沒有給予同情和幫助,相反,這個庸俗淺薄的芝麻小官以地方土皇帝的傲慢,居高臨下地冷落和羞辱杜甫,連間小房子也不愿提供,杜甫一家只好棲身于臨時搭起的草棚里。杜甫在同谷居住三四個月,就靠每日采藥、為當?shù)匕傩罩尾。D難地維持一家老小清苦的生活。一個食不裹腹、骨瘦如柴的詩人在近于乞討的艱難日子里,依然孜孜不倦、一字一句地推敲鍛打著詩歌的不朽王朝,他在同谷逗留了不長的時間,卻寫了一百多首詠同谷的詩。我和同行的友人向杜甫雕像深深地鞠躬,并將一杯杯酒祭灑于詩人面前。然后,我在祠堂外的山上,沿著一條小徑走到柏樹林中,小徑上長滿了車前草、燈心草、野薄荷、柴胡、前胡等草藥,我想,這些藥或許都被杜甫當年采過,它們的種子一代代延續(xù)下來,我聞到了苦澀芳香的氣息,正是杜甫當年聞到過的那種氣息。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六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富蘭克林傳記》,富蘭克林在大雷雨中放風箏的故事,是家喻戶曉的事了,他不但是卓越的科學(xué)家,在外交、軍事、文學(xué)等,也是頂尖的人物。

富蘭克林是波士頓一個貧窮工匠的孩.,從小他就很喜歡讀書,所以父親對他的期望很高,希望富蘭克林有一天能出人頭地。但是,十歲那年家里付不出他的學(xué)費,只好讓他輟學(xué),富蘭克林到印刷廠去當學(xué)徒,在印刷廠裡他免費欣賞到許多名家的作品,也奠定了他寫作的基礎(chǔ),另外他也不忘努力自修,讀書時心無旁鶩,求學(xué)若渴。成年后富蘭克林除了從事印刷業(yè)以外還辦過報紙和雜志。

一七五二年六月的某一天,富蘭克林和他的小兒.冒著風雨,帶著自制的風箏來到一處空地,這個風箏是用鐵絲和絹布完成身體,并連著一根長長的麻線,在手握處綁上一小截絲線,再系上鐵鑰匙,突然轟一聲,閃電及雷聲先后出現(xiàn),鑰匙也迸發(fā)出火星,是電呀!電通過來了!于是他們就把閃電聚集在萊頓瓶內(nèi),證明了電就是閃電,揭開了閃電的奧祕。

我覺得中國有一句話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富蘭克林也說過:“空袋.不能立起來?!备惶m克林在困苦的環(huán)境中成長,又能努力好學(xué),真的非常令人敬佩與學(xué)習(xí)。

暑假爸爸帶我們?nèi)胰ッ绹妫覀兊絣.a.、奧蘭多、邁阿密和紐約,其中我們?nèi)チ颂湛偸穑铱吹搅说顷懶⊥?、火箭、太空人練?xí)地及發(fā)射基地,這些都是像富蘭克林一樣的發(fā)明家、科學(xué)家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經(jīng)過他們的努力,才能登陸月球、探索宇宙外太空的秘密,也才能發(fā)明機器和電腦,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

我對科學(xué)很有興趣,希望我能學(xué)習(xí)富蘭克林和科學(xué)家,不怕困難,努力達成目標的精神,成為一位對人類生活有貢獻的人。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七

讀完了《阿伯拉罕·林肯傳》,對林肯的一生的成長經(jīng)歷有了一定的認識。偉人之所以為偉人有他的不同于凡人之處,但他首先是一個凡人。林肯是以凡人入場,以卑微之身份,從一片洪荒中走來,走過飄泊的年代,走過戰(zhàn)爭的年代,成長為一代杰出的總統(tǒng),一個偉大的人物,一個走在時代前列的人。

阿伯拉罕·林肯的出生是低微的,甚至是不光彩的——這個總統(tǒng)是一個私生女的兒子。他并沒有因為自己的出生低微而沒有任何追求,相反,他不以能有一份體面的律師職業(yè)而滿足,而以主持正義、保護被壓迫者為己任并為之奮斗終生。

很多生命也如他一樣如此卑微的出生,可惜并不是都如他那樣頑強地生長。

雖然出生卑微,林肯卻沒有放棄人生的追求。雖然只有12個月的受教育經(jīng)歷,但他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求。只要找得到的書他都拿來仔細地閱讀。他很少有無所事事的時候,每當那樣他就會向別人問一些問題,關(guān)于奴隸制、關(guān)于邦制、關(guān)于宗教等,這些知識,為他偉大思想的產(chǎn)生無疑是有巨大作用的。

從相對弱勢的群體中走出來的林肯,對底層人民的生活有切身的體會,這種體驗成為他的動力,成為他從事職業(yè)的價值取向。在他以自己的誠實、正直、勤勞和才干贏得周圍的人,贏得全國的民眾時,這些體驗最終成為他的從政目標和一生的追求,他一生都在為此而奮斗。在南北分裂的壓力下,他沒有妥協(xié),堅定地拿起正義之劍,為了這種追求,不惜發(fā)起南北之戰(zhàn),這是人類的正義之戰(zhàn)。正義最終戰(zhàn)勝邪惡,黑人被當作財產(chǎn)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返。

不是每一個平民都能贏得人們的信賴,不是每一個律師都可能當上總統(tǒng),不是每一位總統(tǒng)能得到人們的愛戴,不是每一個偉大的人物都能有這樣的榮耀。

哈里斯堡有三萬人冒著夜間和清晨的傾盆大雨來瞻仰遺容;費拉德爾亞有五十五萬人等候殯車。靈柩停放在獨立廳里,前來致誤用的人排了三英里長;在紐約市,從高樓大廈到貧民窟,到處都披上了黑紗。將近十萬人匯成了浩浩蕩蕩的送殯行列,幾乎各個種族、各個民族、各種宗教和各種政治信爺都有代表參加,其中包括兩千名黑人代表。

……

人們在悼念合眾國第16位總統(tǒng)阿伯拉罕·林肯,一個從一片洪荒中成長起來的合眾國平民總統(tǒng)。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就是出身低微的阿伯拉罕林肯。

惠特曼為我們留下了卓越的詩篇:

眼望平穩(wěn)的大船,勇敢而堅強的船;

可是,啊,心臟!心臟!心臟!

啊,鮮紅的血在一滴一滴流淌,

我的船長躺在甲板上,

已經(jīng)變冷,已經(jīng)死亡。

……

國人將他比作船長,領(lǐng)導(dǎo)全國人民在風浪中航行并到達勝利的彼岸,引領(lǐng)著人們走出黑暗,走向光明。這是林肯在國人心中地位。

一切都歸功于這場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還結(jié)出了豐碩的成果——美利堅合眾國將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它已經(jīng)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八

我是個很喜歡讀歷史人物傳記的人,在我所接觸過的歷史任務(wù)人物中。我認為綜合能力居首的是建立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每個歷史人物都有自己的功過得失,所以李世民也不例外??上赖锰?,只做了二十三的皇帝。這個集政治,軍事,文學(xué),武功,治國,平天下等才能于一生的英主,留給后人太多的思考,如果說李唐天下為什么會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那其中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李氏宗族里面出了李世民。我不知道應(yīng)該用什么詞語去贊美他,或許任何詞語都不為過。

這個五十四年生命中充滿傳奇色彩的男人,究竟有這什么樣的驚人的能力和天賦,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更多的人想到李世民第一反應(yīng)就是玄武門之變。其實我覺得李世民早期的生活更值得我們?nèi)リP(guān)注和了解。李家在當時也算是達官貴族。李世民之父李淵是世襲的王爵,而李世民更是因為才能出眾成為隋煬帝欽點的'秦王,但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遠不會滿足這樣的王爵。所以他在天下大亂的"黃金時段"勸父起兵。在深刻分析了天下的形勢后,他選擇了勤王保政,進駐長安的第一步策略。

這樣既可以獲得民心和休養(yǎng)的時間,也可以使各路反王相互爭斗,消耗實力,李唐卻可以坐收漁利。第二步打下洛陽,作為發(fā)展的根據(jù)地。在當時,洛陽是各家反王都想得到的地方,"得洛陽者得天下".有著出色軍事才能的李世民當然會清楚這一點。第三,招攬人才,以為己用。打仗除了實力,更重要的是人才。李世民對人才的渴望和他出色的首領(lǐng)氣質(zhì),使得投奔的英雄人物不計其數(shù)。當然,最終李唐的統(tǒng)一根本就是取決于李世民的這三點政策。所以沒有李世民就沒有李唐天下,更不會有后來的強盛王朝。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李世民只有二十二歲。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九

神農(nóng)嘗百草不幸中毒身亡,臨魁繼承父親帝位。他看到人民衣食有所改善,但生活上還有諸多不方便,于是教民在人口集中的城中建立市場,以貨易貨,互通有無。在鄉(xiāng)下選擇交通方便地點設(shè)立圩場集市貿(mào)易(三日一圩或五日一圩延續(xù)至今近有六千多年歷史)。其時民風淳樸,交易公平,無相侵奪。臨魁有一子,名承。

神農(nóng)氏第三任帝王是臨魁之子承公,隨著社會物質(zhì)和文化發(fā)展,人口增加,市場經(jīng)濟繁榮。承帝設(shè)立政府官員,制定法令。教人民用土制成陶器做為盛食之物,天下百姓爭先仿效。人民安份守已,不敢觸犯法律,而又感謝帝王恩惠,百姓安居樂業(yè)。承公有—子,名則。

神農(nóng)氏第四任帝王是承帝之子則公。他看到天下百姓在樹上作巢居祝有的挖洞穴居住,不方便又危險。于是教民結(jié)茅為盧舍以避風雨,又教民利用竹木做床椅等生活用具,惠及百姓。則公有五子;長子若昌字大禹,為治水官員。次子若智,掌愛畜收官員。三子若愚,掌管禮教官員。四子若彬,為朝相。五子若百,為將軍,繼承帝位。

神農(nóng)氏第五任帝王若百。當時北方匈奴有名叫撥脫,好音樂,妄自為大,自稱為國。若百帝令子多來戰(zhàn)敗撥脫,帝召撥脫來朝,以音樂供其享樂,自撥脫開始歸順中國。子名多來,繼承帝位。

神農(nóng)氏第六任帝王多來。隨著生產(chǎn)力迅速發(fā)展,教百姓養(yǎng)蠶取絲制作綢緞,又教民種木棉積成布,制成衣服鞋襪冠帶。生子一,名襄,承帝位。

神農(nóng)氏第七任帝王襄帝,令負責天文地理官員軒猿(后為黃帝)作年歷,分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個節(jié)氣,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位數(shù)為天干,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為地支,正月建寅(一年十二個月),甲子為元(六十年為一甲子)。又令作指南車(羅庚)辨別方位。生子一節(jié)莖,節(jié)莖為隱士,有二子,克,戲??斯右彩请[士,生子一榆罔,復(fù)帝位。

神農(nóng)氏第八任帝王榆罔在位十三年。政權(quán)被軒猿取代(黃帝)。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十

人,到底活在世上為了些什么?這個問題,曾有無數(shù)的人深思過。近日來閱讀《名人傳》之《貝多芬傳》,深有感觸。貝多芬一生生活在苦難里,幼時童年的陰影,被他人拋棄的經(jīng)歷,讓這個音樂家的外表變得不修邊幅,甚至粗魯野蠻。在那個紛亂的年代,在那個四處彌漫著饑餓與貧苦的維也納小巷,貝多芬艱苦地生活著。他不愿用自己的曲子換來微薄的報酬。

在他看來,這是他身為音樂家的最后的一點尊嚴。當貝多芬身患重疾,他卻一次次忍受著他人的嘲諷和內(nèi)心徹骨的恐懼,站在一個寂靜無聲的世界里指揮的時候,讓我看著心酸得落淚,我的心也為這個不羈的音樂家而深深的震撼著。當貝多芬用他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輕快靈動的《歡樂頌》的時候,我想,他是在為他黑暗的世界創(chuàng)造著光明,也為當時整個黑暗的歐洲創(chuàng)造著歡樂與光明。

貝多芬,是一個劃時代的英雄。

那張緊咬著牙床、憤怒和痛苦深印的獅子臉上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意志力,一種拿破侖式的意志力。他用自己苦難的一生不斷地在為世界創(chuàng)造著歡樂。他也用自己苦難的一生在追逐著自己生命的夢想?;ㄩ_花落年復(fù)年,當我們再度聽起貝多芬的歌曲,依舊能從里面尋找出貝多芬的影子,我甚至能看到他那雙寫滿了苦難,卻充盈著希翼的雙瞳。我突然想起顧城的一句話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記得有一次閱讀詩歌,我看到了一篇關(guān)于象牙塔的詩歌。作者將人生的夢想,比喻為一個象牙塔。人活著的方式實在太多太多,全然看你如何把握象牙塔的高度。

也許,你的象牙塔只有一層樓的高度。也許,你的象牙塔很高很高。但是俞敏洪卻說,一個人爬上自己的象牙塔,有兩種方式。第一種,便是化身雄鷹,展翅翱翔。第二種,便是身為蝸牛,一步一步地爬上去。我想,無論是哪一種,都代表了生活的形式。雄鷹也好,蝸牛也罷,當你用你的雙目緊鎖象牙塔的塔尖,然后以貝多芬的那種拿破侖的意志力往上攀登的時候,那一刻,你的心是充實的,你的生命也是充實的。

當你到年邁之時,俯視塔下的風景,或許是壯闊的山河,或許只是恬靜的田園,無論是哪種風光,你都會大嘆一聲此生無憾!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十一

拿破侖1769年8月15日誕生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島,小時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父親夏爾·波拿巴,是個杰出的愛國主義者;母親萊蒂齊亞·波拿巴,是一個堅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嚴酷的母親。

1778年,拿破侖9歲那年,為了生計,他跟隨父親、舅舅約瑟夫·費舍及兄長約瑟夫離開母親從阿雅克肖港動身前往法國。從今以后,兄長約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侖去了軍校,舅舅做了神職人員,四人去法標志著拿破侖的少年時代從今結(jié)束。

少年時代的拿破侖沒有波瀾起伏,但軍校的生活卻開頭轉(zhuǎn)變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貧使得他過早的成熟,剛剛進入軍校僅僅9歲的他便深知,假如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他在這個世界上將一無全部,當時他的成熟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他的年齡。在軍校時,他信任他的意志力注定會使他勝利。為了毫不懷疑的取得勝利,他充分利用軍校供應(yīng)的一切優(yōu)越性,無論多么謙卑也在所不惜。

1784年,15歲的拿破侖進入了巴黎皇家軍官學(xué)校。由于扎實的數(shù)學(xué)功底,他成為了14名精選出來的非貴族炮兵學(xué)員之一,開頭了真正的軍訓(xùn)生活。

拿破侖緘默寡言、勤奮好學(xué)。他對于抽象的科學(xué)他能夠運用自如,其數(shù)學(xué)和地理學(xué)問扎實。他寧靜而孤獨,他最突出的特點是高傲自大、雄心勃勃和理想不凡。

拿破侖一生體現(xiàn)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是個生氣的抱負主義者,讀后感《歷史人物讀后感》。他留給后人的不僅僅是轉(zhuǎn)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

拿破侖自己這樣形容:“事業(yè)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放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chǎn)如何?!睂τ谖襾碚f,假如可以歸類的話,自己的永不滿意和大膽的欲望可以歸類到野心。野心是拿破侖心智的原動力和他意志的永恒實質(zhì),它是如此緊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區(qū)分開來,甚至有時還達到了不知不覺的程度。

法國人視拿破侖為民族英雄,但大多數(shù)歐洲國家在拿破侖的制服下深受,表示憎恨。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十二

他,4歲開始學(xué)習(xí)音樂。

他,7歲登臺演出。

他,11歲就開始作曲。

他,12歲任宮廷首席大提琴手。

他,26時聽力開始衰減,卻最終寫出了不朽的名作《第九交響曲》 。

他,就是貝多芬。

作為一個音樂家,貝多芬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碌碌無為、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父親,給貝多芬的童年蒙上了一層陰影,但他也因此而得以與音樂結(jié)緣;作為一個天才音樂家,年紀輕輕就開始聽力衰減,這無疑是一種折磨,但貝多芬卻因此獲得了新的創(chuàng)作靈感,反抗也由此成為了他作品的主旋律之一。

我們總是抱怨,抱怨命運的不公,可在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中,我們可以看到: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而不同人與偉人的不同,不僅僅在于他們自身所擁有的天賦,更在于他們在面對悲慘命運與痛苦時的態(tài)度。作為音樂家的貝多芬,卻失去了寶貴的聽力,但他卻并未因此而輟筆,相反的,正是從他的聽力開始逐漸喪失時,他寫出了諸如《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等一系列舉世聞名的名作;盧伽雷氏癥將霍金禁錮在輪椅之上,可霍金的思想?yún)s并未因此而停止,反而愈加地深邃;劉偉,作為一個失去雙手的殘疾人,或許他的一生與鋼琴本不可能有任何交集,但是正是憑借著自己的頑強毅力,他用自己的雙腳,為我們帶來了一曲曲動人的旋律。

或許,我們不會擁有貝多芬那樣的音樂天賦,我們也不會擁有霍金那樣的聰明睿智,但是,我想我們中的大部分,同樣也不會遭受耳聾,盧伽雷氏癥的困擾,而與劉偉相比,我想我們中的大部分都擁有比他更好的身體條件,而我們之所以無法取得和他們想媲美的成就,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在面對困苦時,更傾向于無謂的埋怨和直接放棄,而不是勇敢地去斗爭。

我想,當我們再次遇到困難挫折時,應(yīng)該想到這些忍受并戰(zhàn)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

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也許現(xiàn)在你的處境是差了點,但這并不代表以后你依然會是這樣。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對自己要有信心。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十三

江角沾雜著朦朧的煙雨,宛如一幅水墨畫,與岸的堤柳勾出水的溫柔。這里,也是林徽因的故鄉(xiāng)。

我細讀《林徽因傳》,讀她與徐志摩的初見再遇、邂逅與離別。她是一道風景,定格于一個屬于她的時代。出眾的才,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個春天的童話,幸福而浪漫——她,是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仿若一杯淡雅的清茶,有著淡淡的暗香。有人說:“林徽因被封在了四月天,與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與梁間的燕子做了玩伴,與夢中的白蓮做了知己。在我眼里,她是那傲岸的蓮,微風細雨中,挺立在江南的水塘。

林徽因出生于官宦之家,有著優(yōu)秀的血統(tǒng)。盛夏的江南,一如既住的平靜,鵝卵石鋪成的小路,散發(fā)著古城的清幽氣息。她的出生給林氏家族帶來莫大歡喜,她愛書中的詩詞歌賦,愛墨的古色古香,但她的童年,是一段痛苦的回憶。因為母親不受父親的喜愛,多愁善感的林徽因愛那個疼愛她的父親,又恨他對母親的冷淡無情。這看似完美的生活,卻暗藏許多的無奈。

那時,她早已不再年輕,“若說二十歲的少女是井水,清爽中帶著心人心脾的甘冽;三十歲的女子是甜酒,溫和中摻雜著厚重的辛辣;四十歲的婦人是清茗,蘊含了人生百般苦澀,卻能體味一絲回甘?!爆F(xiàn)在的林徽因是香醇的咖啡,經(jīng)歷過歲月的烘焙和碾磨。經(jīng)過生活中的、情感中的酸甜苦辣,最后只剩下苦……但那苦后,是無窮的回味,使人提上了精神,這就是林徽因當時的精神狀態(tài)。

徐志摩是林徽因人生感情中的一大篇章??禈蚪o過他們美好的相擁,也記住他們多情的回眸。微風翻開潮濕的書卷,恍如隔世的邂逅,人生聚散原本尋常,有時,離別是為了更好的相逢。正如徐志摩《再別康橋》中的那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人生并不都是圓滿的,好茶不定配好壺,好花不定配好瓶,遺憾也是美,我們不需追求完美的人生。像林徽因那樣,嘗遍人生百態(tài),感受每一個味道的美妙,即使不完美,也能活成人間的四月天。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十四

拿破侖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島,小時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歷史人物讀后感。父親夏爾波拿巴,是個杰出的愛國主義者;母親萊蒂齊亞波拿巴,是一個堅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嚴酷的母親。1778年,拿破侖9歲那年,為了生計,他跟隨父親、舅舅約瑟夫費舍及兄長約瑟夫離開母親從阿雅克肖港出發(fā)前往法國。從此以后,兄長約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侖去了軍校,舅舅做了神職人員,四人去法標志著拿破侖的少年時代從此結(jié)束。少年時代的拿破侖沒有波瀾起伏,但軍校的生活卻開始改變他的人生。

家庭的清貧使得他過早的成熟,剛剛進入軍校僅僅9歲的他便深知,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他在這個世界上將一無所有,當時他的成熟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他的年齡。在軍校時,他相信他的意志力注定會使他成功。為了毫不懷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軍校提供的一切優(yōu)越性,無論多么謙卑也在所不惜。1784年,15歲的拿破侖進入了巴黎皇家軍官學(xué)校。由于扎實的數(shù)學(xué)功底,他成為了14名精選出來的非貴族炮兵學(xué)員之一,開始了真正的軍訓(xùn)生活。拿破侖沉默寡言、勤奮好學(xué)。他對于抽象的科學(xué)他能夠運用自如,其數(shù)學(xué)和地理知識扎實。他安靜而孤獨,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負不凡。

拿破侖一生體現(xiàn)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是個憤怒的理想主義者。他留給后人的不僅僅是改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拿破侖自己這樣形容:“事業(yè)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chǎn)如何。”對于我來說,如果可以歸類的話,自己的永不滿足和大膽的欲望可以歸類到野心。野心是拿破侖心智的原動力和他意志的永恒實質(zhì),它是如此緊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區(qū)別開來,甚至有時還達到了不知不覺的程度。法國人視拿破侖為民族英雄,但大多數(shù)歐洲國家在拿破侖的征服下深受,表示憎恨。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十五

我是個很喜愛讀歷史人物傳記的人,在我所接觸過的歷史任務(wù)人物中。我認為綜合力量居首的是建立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每個歷史人物都有自己的功過得失,所以李世民也不例外。惋惜他死得太早,只做了二十三的皇帝。這個集政治,軍事,文學(xué),武功,治國,平天下等才能于一生的英主,留給后人太多的思索,假如說李唐天下為什么會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那其中的緣由只有一個,由于李氏宗族里面出了李世民。我不知道應(yīng)當用什么詞語去贊美他,或許任何詞語都不為過。這個五十四年生命中布滿傳奇顏色的男人,畢竟有這什么樣的驚人的力量和天賦,唯恐只有他自己知道。

更多的人想到李世民第一反應(yīng)就是玄武門之變。其實我覺得李世民早期的生活更值得我們?nèi)リP(guān)注和了解。李家在當時也算是達官貴族。李世民之父李淵是世襲的王爵,而李世民更是由于才能出眾成為隋煬帝欽點的秦王,但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遠不會滿意這樣的王爵。所以他在天下大亂的黃金時段勸父起兵。在深刻分析了天下的形勢后,他選擇了勤王保政,進駐長安的第一步策略。這樣既可以獲得民心和療養(yǎng)的時間,也可以使各路反王相互爭斗,消耗實力,李唐卻可以坐收漁利。其次步打下洛陽,作為進展的依據(jù)地。在當時,洛陽是各家反王都想得到的地方,得洛陽者得天下.有著精彩軍事才能的李世民當然會清晰這一點。第三,招攬人才,以為己用。打仗除了實力,更重要的是人才。李世民對人才的渴望和他精彩的首領(lǐng)氣質(zhì),使得投奔的英雄人物不計其數(shù)。當然,最終李唐的統(tǒng)一根本就是取決于李世民的這三點政策。所以沒有李世民就沒有李唐天下,更不會有后來的強盛王朝。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的李世民只有二十二歲。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十六

當風敲打著窗戶,當腦海出現(xiàn)起歷史。腦中回憶著中華五千年,很多在歷史長河中的英雄英雄,英姿早已消失在眼前。但最令我鄙視的還是東吳大都督周瑜,周公瑾。

說起周瑜,人們的第一印象通常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沒有肚量,那個妙計安天下的周郎。但歷史卻并非如此。

翻開史冊,周瑜是一個完善的人。無論是他的足智多謀、重情重義,又或者是他的高尚的品德。

當曹操揮軍南下,兩軍在赤壁一戰(zhàn)時。我仿佛看到一位少年站在船上,鎮(zhèn)靜的指揮著軍隊。歷史上的赤壁之戰(zhàn)是由周瑜用他的才智去擊退敵人的?;馃B環(huán)船、苦肉計足以體現(xiàn)他過人的才智。

周瑜年少時與孫策義結(jié)金蘭。當孫策死后,孫權(quán)上位。周瑜并沒有造反之意,而是第一個支持孫權(quán),更是把孫權(quán)當作自己的親弟弟來看待。“周郎”是別人賜予他的美稱。由于當時周瑜不僅風姿英發(fā),更是才華橫溢。他與小喬成為夫妻后,卻不曾納妾。曹操霸業(yè)已成時,周瑜可以獻出小喬,自己去逍遙一生。但他寧愿在戰(zhàn)場上與敵人斗智,也不愿出賣妻子去茍且偷生。

東吳老將程普不服周瑜,多次欺辱周瑜,可周瑜卻折節(jié)容下。最終程普也為周瑜的人格所折服。

當時孫權(quán)只是一個將軍,諸將或來賓都對孫權(quán)比較草率,唯有周瑜一人對孫權(quán)謹慎服事,完全根據(jù)君臣之周瑜不僅文采超群,更精通音樂,即使大醉如泥,仍舊聽得出音樂中的小小的疏失,且要回頭一看。所以便有了“曲有誤,周郎顧”的典故了。

一代俊杰,曾在赤壁之戰(zhàn)感動了上天,可代價卻是他的一生。天之驕子,卻只有36年的時間。死后更是后人對他的誤會,心胸狹窄、妒賢嫉能,都不是真正的'周瑜。三分天下也全由于他指揮的赤壁之戰(zhàn),他的名聲也震響東吳??蛇@樣完善的人卻只落的一個“猝死”的下場。

抬起頭仰視明月,好像望見了滿園桃花,望見了江南,望見了江水,望見了銅臺,望見了周郎。

歷史人物的讀后感篇十七

她是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筑學(xué)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shè)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shè)計者之一,是傳統(tǒng)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在今天,一代才女林徽因依然擁有眾多追隨者。不同于張愛玲的以文字立身,對林徽因來說,則是以身世個性傳奇。她身世氛圍,更多的折射著那個時代的文化風尚,流逝的時光之水也沖洗不掉她的傳世風化,反而更加迷人,令人追尋。林徽因秀外慧中,多才多藝。她曾旅英留美,深得東西方藝術(shù)之真諦,英文水平極佳。她兼具中西之美,既秉有大家閨秀的風度,又具備中國傳統(tǒng)女性所缺乏的獨立精神和現(xiàn)代氣質(zhì)。在北京的文化圈里,她一直以才貌雙全而聞名,由于徐志摩的文學(xué)引領(lǐng),她寫得一手音韻極美的新詩,是才華橫溢的女作家。以她為中心,聚集了一大批當時中國的第一流文化學(xué)者,而她就是一個高級文化沙龍的女主人。她是建筑史中研究中卓有建樹的學(xué)者,卷起袖子就可以趕圖設(shè)計新房舍。她騾子騎得,雞毛小店住的,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她不顧重病在身,經(jīng)常顛簸在窮鄉(xiāng)僻壤,荒山野嶺,在荒寺古廟,危梁斗拱中考查研究中國古建筑。

她還是三個著名的愛情故事的女主角:一個是與徐志摩共同出演的青春感傷片,浪漫詩人對她癡狂,并開中國現(xiàn)代離婚之先河;一個是和梁思成這個名字并置在一起的婚戀正劇,建筑學(xué)家丈夫視她為不可或缺的事業(yè)伴侶和靈感的源泉;另外,還是一個悲情故事的女主角,她中途退場,邏輯學(xué)家金岳霖因她不婚,用大半生的時間“逐林而居”,將單戀與懷念持續(xù)終生??上攵?,她確實是一位傾倒眾生的佳人。在她身后,似乎還真難找到一個能及得上她的成就和魅力的女性。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可以如夏花一樣絢爛,死若秋葉一樣靜美,林徽因做到了,她這一世應(yīng)該算不長不短,相比長壽者來說,雖然有些許缺憾。但她一生華美,比起庸碌的凡人,當是無悔了,她活著的時候喜歡被人簇擁著,在熱鬧中度過每一天。死后則想獨自與春天留下最后一個約會。她像青鳥一樣倦而知返,在月色還沒有散去的晨曉離去。有人說,林徽因的一生就像一出戲,雖沒有大起大落,卻也一波三折。那些來往于她生命中的過客,在戲臺上出將入相,忙碌不堪人物性格。也有人說,林徽因的一生本就是一本美麗的詩集,在人間四月寫著青春的贊歌。還有人說,林徽因的一生就像是一鍋小米粥,用時間的爐火慢慢熬煮,越久越香。千萬個人心中,就有千萬個林徽因,所以對于她的人物性格,以及心情故事,有所爭執(zhí)亦屬平常。就像久遠的歷史,早已在歲月的風塵中銷聲匿跡,我們也只能憑借一些書籍典故來探看模糊不清的昨天,這讓我想起了曇花,總是選擇在暮色時分開放,開時極其絢爛,仿佛要在瞬間將一生的美麗都釋放。然而事實就是如此,花開只有今宵,難見明日。所謂曇花一現(xiàn),賞花之人打個盹兒,便錯過了那個綻放的過程,極致之后是慘淡的消退。林徽因是那束曇花么?年輕的時候她是朵白蓮,在月光下獨自清雅,如今被歲月打理過得容顏不復(fù)當年。她選擇做一朵曇花,燦爛得開過便作罷。林徽因是真正的才女,她在設(shè)計方面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超凡的見解。她的成就,一半是緣于她的努力,然而更多的則是她骨子里的靈性。無論是詩歌創(chuàng)作,還是所設(shè)計的作品,都離不開那份靈逸。所以與林徽因相關(guān)的事物我們無需深入探尋,便會生出一見如故之感。她優(yōu)雅的氣韻,斐然的才情似一縷春風拂過每個人的心田,清新,溫和,柔美又生動。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06621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