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活著》讀書筆記1000字大學篇(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4:19:48
2023年《活著》讀書筆記1000字大學篇(4篇)
時間:2023-06-06 14:19:48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活著》讀書筆記1000字大學篇篇一

這本由卡思卡特和克萊因同著的小書,老實說,不是很合我的胃口。以一個吃貨的角度詮釋上面一句話就是,有些書,像極了我愛的飯菜,所以即使在不怎么餓的情況下,遇到它們照樣垂涎三尺,照樣狼吞虎咽。可是遇上不喜歡吃的,哪怕已經饑腸轆轆,哪怕明知這道菜所含營養(yǎng)是自己所需,因為味道與自己的舌頭不來電,所以就吃起來極其艱難,味如嚼蠟。

當然這本書并沒有上面所說的那么夸張,起碼那些關于生死的哲理趣味小故事,總讓我忍俊不已,比如這段:

兩個伙計相約去釣魚,汽車拋錨,他們借宿在一個美麗的寡婦家里,當然是客房。幾個月后,a電話了b。

還記得我們去釣魚么?

記得。

還記得我們借宿在那個漂亮的寡婦家嗎?

記得。

她有一棟又大又漂亮的房子,我們在客房休息一晚,第二天繼續(xù)北上去釣魚,還記得嗎?

記得。

九個月后,我收到一封律師來信。

是嗎?

你有沒有半夜起來去見她?

這個,有!

你是不是冒用我的名字?

對不起,是的,你為什么問這個?

她剛剛去世,把所有財產都留給了我。

哈哈哈哈,看到這里的時候,我很想給這倆哥們兒點個贊,無論給誰,都合適。

用個恰當?shù)谋扔靼桑@本書像極了一套精美的西式套餐,我雖然喝不慣羅宋湯的怪味道,但對秘制的水果沙拉偏愛有加,它讓我在酸酸甜甜中,品味了生命,品味了生死。因為書還沒有讀完,所以,我只能暫且擦一擦嘴角,告訴你,味道還不錯!

作者是兩位哲學家,他們從哲學、神學、心理學的角度,揭示了死亡,讓我們能正視生與死。然而,我真的覺得死亡離我很遠很遠,所以,我正不正視,無關緊要。那就說一說關于生死的一些感覺和回憶吧。

提到生死,我總會想起許多年前讀過得一本小說,他的名字叫《活著》,作者的名字叫余華。在那部小說里,我最早對死亡多添了許多感慨,憤怒,遺憾,難過,無奈,富貴從年輕到垂老,看著身邊的親人一個接一個死去,直至最后僅剩與他相伴的老牛------,而在那之前,我以為死亡就是死亡,老到一定年紀,或是生了重病,總要死,正如一句話說完了總要畫個句號,而不會是感嘆號,省略號等一些矯情的意味深長。

今年又讀了余華的另一本書《第七日》,還是關于死,這次升華了,上了些年紀的老余干脆將死亡渲染成另一個生命的開始,那美麗的“死無葬身之地”就是他向我們描繪的樂土。這些天讀這本《每個人都會死---》,總會想到余華的這兩部作品,多少跟這本書有些契合吧。

信手敲出的文字早已離題千萬里,好吧,回到這本書,回到書的名字“每個人都會死,但我總以為自己不會”(書的名字取自美國作家威廉·薩洛揚的遺書中的一句話)也許還算年輕,所以總會生出許多新的希望,對于死亡,我沒怎么想起它,當然,也有特殊。

記憶中生命里只有兩次,對,是兩次!偷偷地跟死神通了個電話,告訴他活著是太殘酷的事,告訴他我并不期待明天是否美好,可是那個東西一面嘲笑我的懦弱,一面用很不屑的語調問我“你真的確定你活夠了?”他這一問,嚇得我撂下了電話,倉惶而逃,我活夠了嗎?

溫暖,陽光,幸福,希望------20xx年的冬天幾乎將近尾聲,可是它永恒的logo卻遲遲未到。沒有雪的冬天,像沒有色彩的生命,所以我知道,它總會來的,哪怕比以往時候更晚一些!所以活著的我們,應該體味著溫暖,沐浴著陽光,回憶著幸福,種植著希望。這樣,才能算活著!

在擁有這些簡單的幸福之前,年少無知的我們,也許要經過幽長陰暗的隧道,沒有燈光,沒有盡頭,沒有人告訴我們,走多久,就能看到出口,我們只是需要不停的走著,如果牽強算是有個伴兒的話,這個伴應該就做“焦慮”,沒錯! “焦慮是我們的終極老師”,孤獨的焦慮,升學的焦慮,失戀的焦慮,工作的焦慮,沒有人承認是對死亡的焦慮,雖然這是一句大實話。

死亡又怎樣,焦慮又怎樣?

前兩天去見一位過去的同事,也是緣于一件小事要拜托。見面寒暄幾句,竟然得知這位老兄新婚剛剛兩年的妻子在兩個月前暴斃去世了,我還來不及合上自己的下巴,他卻已經輕描淡寫般調侃“娶個媳婦不容易,還得再找,唉!”

他是否有過這個念頭,每個人都會死,但我以為不會是她 !

《活著》讀書筆記1000字大學篇篇二

這是關于一個人一生的故事。福貴出生于一個優(yōu)渥的地主家庭,天性好賭的他輸光了家產,帶著老婆家珍過上了農民生活。母親病重,富貴趕去縣城買藥,被民黨抓了壯丁,輾轉多地,兩年后終于回到家中。兒子有慶十一歲那年被“抽血”抽死了,女兒鳳霞長大了,因為聾啞,招了個偏頭女婿,生了外孫苦根,女兒卻死于難產。家珍的病終于熬不住,也離他而去,女婿死于一場意外,被水泥板壓死了。就剩福貴和苦根了,不久,苦根也沒了,就剩福貴一個人,把所有的親人都一一埋進土里。

剛讀完我的心情說不上是震撼,但沉痛總歸是有的。這實在是像父親母親給我講述的來自于有事的記憶。曾經聽過季師哥和盛師哥打過一場模辯,那個時候我覺得回憶是痛苦的,我說,人的一生大抵都是在忍受與煎熬中度過,進而麻木,為那一點點可憐的希望掙扎著。那不是存在于文學作品中的生活,而是真正于我們的時空中經歷著的歷史。

母親為我講述那些一點一滴的時候,我還太小,以為生活本就該是這幅模樣,長大后,當我享受了當年幾乎是不敢想象的生活我才敢去有那么一點點的反思與質問。過完就像是書中寫的那樣,對于個人的生死,那是真正的無奈,那種沒有辦法,沒有選擇,你只能接著麻木的活下去的那種絕望。

我想起奶奶死的時候,我虛歲5歲,還能被媽媽抱在懷里。我看見我們家圍了好多人,姑姑們手上執(zhí)香,頭戴白孝低著頭抹眼淚。爺爺在奶奶身上一層層地蓋紅被子,把臉也蒙住了。那個時候我就在想,奶奶不熱嗎,悶著多難受啊,然后就開來了一輛客車,大人們竟然把奶奶塞在車子后面一個長長的箱子里,我竟然一瞬間懼怕起那箱子里的黑暗,奶奶為什么還是睡著呢。

我再也沒見過奶奶了。我終于明白了死亡,原來奶奶再也不會回到我的生活中了。奶奶走的時候是53歲,她的黑發(fā)還根根硬朗分明,精瘦而蒼黃的面頰上如斧鑿刀刻一般的紋路也還清晰,步履倒一直是蹣跚的,更小一點的時候她就拖著那條坡腿滿村子喚我的名字,看不著了就叫,一聲一聲,帶著熟悉且心安的節(jié)奏。真是奇怪,我那時那么小,到現(xiàn)在為止卻依舊記得清楚,奶奶快死時面目的頹喪,葬禮上大家的表情細節(jié),說過的話。爸爸沒有哭,一點點痛苦的痕跡我也沒有看到,只是見他沉默,我看見那樣的爸爸,我也以為其實沒有發(fā)生什么事。

奶奶的一生走完了,留下了什么呢,三個小孩?那堆拿去一起燒掉的衣服?我的追思?奶奶屬猴爺爺屬雞,他們結婚那一年爺爺20歲。奶奶的爸爸媽媽生了兄弟姐妹14個,最后只有奶奶一個人活下來了,這個女兒21歲那一年,他們把她嫁了出去,一戶完全的陌生的人家當中去。爺爺算是個有本事的,年輕時在外面包了個山頭,倒賣木材,有一輛自己的拖拉機,算是頂漲臉面的物什了??上敔旓L流,到手的錢除去抽煙喝酒,就全到了其它女人的褲兜里。

爸爸告訴我,大姑姑是真的吃過苦的,才十幾歲出頭的年紀,已經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了。那個時候家家戶戶吃飯燒柴,近一點的山頭全都被砍得光禿禿的了想要打柴那得天亮之前越過好幾個山頭,匆匆砍好,一捆大概百十斤,背著就往集市上趕。那時候出一趟山可不容易,翻山坐船,夸張點,大概也算得上是跋山涉水了吧。

我在家里的舊房子里看見了好幾個又大又舊的木箱子,爺爺說那是以前放稻谷的,一年到頭,一家老小的口糧全指著那兩口大箱子里的谷米。不夠吃怎么辦,我問。哪能像現(xiàn)在這樣幸福呢,頓頓都吃得上白米飯,芋頭,番薯,玉米,白米飯算是頂奢侈的享受了。

大概是熬過來了吧,福貴在為家里所有人送葬之后,終于輕松著等死了。物是人非,福貴還記不記得最開始的美好呢?

“早上幾年的時候,家珍還是一個女學生。那時候城里有夜校了,家珍穿著月白色的旗袍,提著一盞小煤油燈,和幾個女伴去上學。我是在拐彎處看到她,她一扭一扭地走過來,高跟鞋敲在石板路上,滴滴答答像是在下雨,我的眼睛都看的不會動了。家珍那時候長得可真漂亮,頭發(fā)齊齊地掛到耳根,走去時旗袍在腰上一皺一皺,我當時就在心里想,我要她做我的女人。”

這是我看完一本書來,唯一的美好。那樣的日子,過不下去也得過?;钪揪筒皇且患资?。那么如今的我們,對這世界,又何以再多指責。

余華在自序中這樣說:

“作家要表達與之朝夕相處的現(xiàn)實,他常常會感到難以承受,蜂擁而來的真實幾乎在訴說著丑惡和陰險,怪就怪在這里,為什么丑惡的事物總是在身邊,而美好的事物卻遠在海角。換句話說,人的友愛和同情往往只是作為情緒來到,而相反的事實則是伸手便可觸及。正像是以為詩人所表達的:人類無法承受太多真實。

而我覺得,現(xiàn)在略微有些不同,那些觸目驚心的現(xiàn)實仍舊是在,但是金錢與物欲給它披上了一層華美的外衣,粉飾著太平。我知道真相的時候還太小,以為生活本身就應該是如此,后來發(fā)現(xiàn)其實不是,大概追尋的意義就是把生活盡量改變成你想要的模樣吧。但這很難。

《活著》讀書筆記1000字大學篇篇三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濕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么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后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么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xiàn)實造成的吧!作為當時的醫(y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只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為什么要分等級?為什么法律上寫著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并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活著》這本書,以一家人的生活為主線,講述了一家人,也可以說是一個人跌宕起伏的人生。作者余華其實是運用了藝術手段,把本該發(fā)生于千千萬萬家庭中的特例,集中在了一家人身上。把劇情濃縮在時代的大環(huán)境中,歷經特殊背景,讓一切矛盾發(fā)生在情理之中。

文中有一段特別戲劇,且感同身受。徐家兩代人因賭而傾家蕩產??春笥幸环N特別的感受,也尋思著大部分國人,大抵在自己無法實現(xiàn)愿望或夢想的`時候,是否都愿意把未來的希望寄托給自己的下一代?這一點我沒有什么發(fā)言權,大概只是看得多而引發(fā)了一些思考想向大家求證的心情。

為什么會選擇讀這本書,原因是最近產生了對生活的無限質疑。深刻認識到雖然還沒找到自己喜歡的樣子,但非常明確的是現(xiàn)在的樣子和生活自己都很不喜歡。又仔細想了想大概對我而言,立馬找到喜歡的生活并不是目的,在尋找的過程中體會與參悟才是更有意義的事吧。

最后想再就書的本身說一說,覺得主人公雖然身活,但心已隨逝去的親人而死,他永遠活在了過去。而我們這代人的活著是向生而死,還是向死而生呢?

綜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著!但它的活著比死更難,活著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為只要你活著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說有活著讀后感800字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么?而現(xiàn)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高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氣、才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于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么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后,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著而活著。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么,不管脖子上套著什么,不管肩上負載著什么!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fā)生什么,都要堅強的---------活著!

《活著》讀書筆記1000字大學篇篇四

收到同學從日本寄來的一張明信片,上面寫著:“活著就是為了幸福,這是生活與死亡的唯一區(qū)別?!?/p>

不是這樣的,福貴你要去反駁他,你要從這個世界里找尋生存之地,沒有幸福我們仍然要活著。

忘了是多久之前看的碟,有些畫面至今記憶猶新。鞏俐飾演的家珍用粗布麻衣的真摯去換取身著旗袍的典雅,來獲得福貴的不離不棄。葛優(yōu)飾演的福貴在戰(zhàn)爭后的九死一生,回到家中擁到妻子兒女的踏實感。想必他是幸福的吧,對未來充滿期待,想著逝去的切還來得及救贖,卻沒想到死亡就這樣按部就班地到來,一錢錢地凌遲那顆逐漸老去的心。先是有慶因為抽血過多而死,而后女兒鳳霞難產大出血,最后家珍、二喜、外孫苦根……無人幸免。

哦,不對,還有你福貴和那一頭“福貴”。

一開始在體育課上看完這本書,我坐在高高的臺階上放眼望去,綠草為裳,陽光為佩,交錯相應,延伸到視線所不能到達的地方。天氣很好,天空一碧如洗,云好像繡上去的一般,精致輕盈。這個故事的盡頭,似乎痛苦而又平淡。

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斥著懷疑和不信、死亡和背叛的世界里,活著原本的面貌就是活著。小人物沒有撼動世界的力量,所以活著的每一天都應該活成一場盛大。喜歡豆瓣上一個人的影評:“如果哪一天不堪忍受了,可以學黛玉那樣,把過往都燒了,燒出另一個世界?!?/p>

爺爺剛離開的那幾天,我天天以淚洗面。我不想任何人告訴我生活會變得好,因為處在幸福中的人的安慰顯得蒼白無力。我一遍諞地讀《活著》,一遍遍和福貴比慘。

最終他贏了,我也活過來了。

前兩天我和奶奶在那邊疊衣服,我忽然對奶奶說:“我夢到爺爺了?!蹦棠绦πΓ骸澳撬^得好嗎?”我說:“好啊,他在夢里沒有痛苦,和朋友大口吃酒、賭牌,快活得不得了?!蹦棠贪岩路稍谘劬ι?,喃喃:“那就好,那就好……”

姜夔有詩:“人間別久不成悲,兩處沉吟各自知?!闭f的是:雖往事已矣,但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轉換,加上人事變幻的滄桑,并沒有改變伴侶之間的深深眷戀。于余華的“生存和生活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我讀出了它的另一層意思,這一層意思無關風花雪月。

在那一條“再也看不到兒子有慶赤著腳跑來”的田壟上,老人和牛漸行漸遠,空曠而又溫暖。

《活著》讀書筆記1000字大學篇篇五

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范,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后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yè)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后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著》,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著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著的含義。

心靈。同時也覺得余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于是那本《活著》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

因為我討厭于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著》,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著自己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著的艱辛,活著的痛苦?!拔以摓檎l而活,我為什么要活著。”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于是我開始發(fā)泄,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于地靜靜地等待著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著》,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著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著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后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摘自余華第一次看余華的《活著》,是在一年前。那時看完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己的整個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xù)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tài)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

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己。其實我比余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么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著,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在艱難中活著,在活著中享受艱難!

《活著》讀書筆記1000字大學篇篇六

整本書的情節(jié)并不恢宏,講述的僅僅是一個富家子弟從紈绔浪蕩到迷途知返卻又失去一切、一無所有的過程。

這世界最動聽的一個成語大概就是“虛驚一場”??墒钱斈阋詾檫@是一個虛驚一場的故事時卻發(fā)現(xiàn),更大的厄運還等著你去對抗。

當福貴敘述自己的一生,他的語氣是冰冷的。冰冷的異常平白和簡單,冰冷的好像他早已忘記了那些離他而去讓他痛及一生的親人。

可是就是這種冰冷的聲音,讓每一場悲劇都更加真實的敲擊著讀者的內心,讀起來異常沉重。

他的一生正如他唱到的那樣——“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從敗壞的地主少爺?shù)骄潘酪簧氖勘胶髞硪粋€普普通通的貧苦百姓的角色轉變,他的經歷使他變得逐漸有當擔,也更加珍惜“活著”這件事。

當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來發(fā)展的時候,命運卻又給出了新的當頭一擊。

兒子、女兒、妻子、女婿接連的死去,到最后外孫因自己而死,他所有的親人們,都在這個叫《活著》的故事中一一死去。

在整個故事中,福貴和他的命運之間互相仇恨,但是卻始終沒有相互拋棄。

如果有一天,你的活著也僅僅是為了活著,那么生活所帶給你蒼涼和苦澀與你而言也不過是毫發(fā)無傷。

無論現(xiàn)在的我們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xù)活著,它們中的大多數(shù)細節(jié)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

那個結果對現(xiàn)實的我們毫發(fā)無傷。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87675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