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反思的過程,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總結中,可以采用一些例子和案例來支持你的觀點和結論。歡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總結經(jīng)驗和心得,共同提升寫作水平。
幼兒園觀察記錄講座心得篇一
近日,我有幸參加了一場精彩的觀察記錄講座,在此分享一下我的體會心得。本次講座由知名心理學家主講,以培養(yǎng)觀察力和分析能力為目標。聽完這場講座,我深感收獲頗豐。在接下來的五段中,我將分享我在觀察記錄講座中學到的技巧、對觀察力的重要性的認識、如何有效地觀察并記錄、如何應用觀察記錄在生活中以及我在講座中的內心體驗。
首先,這次講座教會了我一些重要的觀察記錄技巧。演講者告訴我們,觀察記錄是一種仔細觀察和記錄信息的技巧,可以用于各種領域,包括學術研究、心理分析和社會觀察等。他還強調了觀察力的重要性,認為只有通過觀察才能真正理解和解讀事物。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中,他為我們展示了一些觀察記錄的范例,讓我們更好地掌握技巧。通過這些技巧和范例的學習,我對如何進行觀察記錄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其次,這次講座讓我認識到了觀察力的重要性。演講者給我們講解了觀察力的定義和作用。觀察力是一種敏銳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通過觀察能夠發(fā)現(xiàn)細微之處,推測事物的本質和發(fā)展趨勢。他還通過一些實例,說明了觀察力對于解決問題、提升生活質量和做出明智決策的重要性。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只有通過增強觀察力,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適應現(xiàn)實世界。
第三,本次講座還教導了我們如何進行有效的觀察并記錄。演講者強調了觀察過程中的細節(jié)和準確性。他說,觀察者應該盡量避免主觀臆斷,要用實際的事實和數(shù)據(jù)來支持自己的分析。同時,他也提醒我們要靈活運用各種觀察方法,如直接觀察、參與觀察和間接觀察等,以獲取全面的信息。此外,他還給我們提供了一些關于記錄觀察的技巧,如快速記錄、符號記錄和圖標記錄等,以幫助我們準確地記錄觀察結果。這些方法和技巧的學習,使我能夠更好地進行有效的觀察和記錄。
第四,本次講座還介紹了如何將觀察記錄應用于日常生活中。演講者提到,通過觀察記錄,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行為,進而改善人際關系;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記錄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的問題并改善學習方法;我們還可以利用觀察記錄來提升自己的職業(yè)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他們通過一些具體的案例,向我們展示了觀察記錄在各個方面的應用。這讓我對觀察記錄的價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鼓勵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運用觀察記錄。
最后,我想說一下我在這次講座中的內心體驗。在整個講座過程中,我非常專注,時刻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演講者的生動例子和幽默方式使我感到愉悅和輕松,他們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讓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識。我還參與了一些小組討論,與其他聽眾交流觀點和經(jīng)驗,這讓我感到很興奮和滿足。整個講座給我的感覺是,觀察記錄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技巧,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思維方式。
總的來說,通過這次觀察記錄講座,我收獲了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和知識。我學到了一些觀察記錄技巧,認識到了觀察力的重要性,了解了如何進行有效的觀察和記錄,以及如何將觀察記錄應用到生活中。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這些知識將會對我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讓我更聰明、更快樂地成長。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我期待能夠將觀察記錄的技能應用到實踐中,并通過觀察記錄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加精彩。
幼兒園觀察記錄講座心得篇二
案例:
一天,在玩桌面游戲的時候,小朋友在專心致致地拼搭玩具,佳酪卻拿別人搭好的汽車模型在教室里亂跑。我提醒他把玩具還給別人,他非但不給,且把玩具摔在地上,用腳去踩,把小朋友急得哇哇大叫。又一次在上課時,小朋友都在畫畫,佳酪東張西望,用蠟筆在別人的紙上亂劃,還得意得大笑。
分析:
佳潞是個相當聰明的孩子,平時上課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強,但他總是和同伴相處不好,經(jīng)常有小朋友來告狀,一會兒把別人玩具搶走了,一會兒把女孩子手帕扔了。所以小朋友都不喜歡和他一起玩。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個性是每個人心理面貌的總和,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心理學家指出:個性是人類不重復的財富。分析了佳潞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情感交流,佳潞兩周歲是就被父母送到寄宿制幼兒園生活。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沒有更多時間照顧孩子。佳酪遇到不愉快的事無法傾述,只能躲在角落哭泣。家教也過于嚴厲,父母對于孩子的要求過高,一旦犯了錯誤,父母總以棍棒的教育萬式來教育孩子,因而孩子的性格變得倔強,蠻橫。
首先,我通過個別交流,激勵的萬式,便之能,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逐漸與同伴建立友好的關系,能夠和睦相處。通過老師的耐心講理,佳潞是個相當聰明的孩子,老師所講的道理他都懂,因此要耐心和他講道理。如他看到小朋友的圖書非常精彩,就不聲不響的拿來看。我看到后就耐心地對他講:"小朋友找不到圖書會怎么樣?如果你的圖書不見了又會怎樣?"佳潞明白我的意思,回過頭把書給了同伴并向他借這本書來看,避免了一場沖突的發(fā)生。另外,及時鼓勵,增其信心。佳潞對學習很感興趣,畫的畫往往比別人細致,折紙時反應也很快,敘述故事也比別人完整。我抓住這些閃光點,及時的給予鼓勵,使孩子的自信心增強,知道自己其實并不比別人差。如當他講完故事后,我試著鼓勵他:"瞧,佳潞講的故事真棒,小朋友都很愛聽,還要向你學習,你會教小朋友講故事嗎?"佳酪回答說:"會的。""那小朋友一定會和你成為好朋友的。"佳潞與同伴的關系越來越好,相處也融洽了。
由此,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教育應尊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要根據(jù)兒童的興趣愛好、心理需求和發(fā)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耐心的教育萬法和形式,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在活動中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幼兒園觀察記錄講座心得篇三
早上,程程很早就來到了幼兒園,一來就跑到娃娃家里忙開了。過了一會兒,小朋友們陸陸續(xù)續(xù)地都來了。忽然天天跑來告訴我說:“老師,程程在搶娃娃家的刀?!蔽乙豢矗灰姵坛淌掷锞o緊地拽著一把玩具刀,而涵涵和樂樂正想從他手里奪回小刀,樂樂嘴里還嚷著:“這是娃娃家的,這是娃娃家的?!眴柮髟蚝螅弥坛虖暮掷飺屵^小刀后一直不放手,要一個人玩,不讓當娃娃家媽媽的涵涵切菜,燒飯?!俺坛?,你是不是喜歡玩這把小刀啊?”
我問他,程程點點頭,“可是娃娃的肚子餓了,想吃飯了,你不把刀還給娃娃的媽媽,媽媽就沒法燒飯做菜了,那樣娃娃可要餓壞了,你待會兒再玩好嗎?”
“好吧”程程想了想,有點兒不情愿地將手里的小刀放了下來,去其他區(qū)域玩了。
【分析】這一案例說明小班的孩子在活動中往往帶有明顯的自我中心的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為唯一的標準。案例中程程拿著小刀不肯放這一行為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而且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還喜歡模仿,見別人拿什么就跟著拿什么,別人怎么玩也跟著怎么玩,這樣當玩具缺少時就出現(xiàn)了爭搶的現(xiàn)象。因此作為教師除了用語言去調解幼兒之間的矛盾外,對小年齡幼兒來講,同種類的玩具數(shù)量應盡量多一些,為孩子的選擇、模仿創(chuàng)造條件,以減少因玩具不足而引起的沖突。
【指導策略】。
1、教育幼兒搶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友好的游戲,而不是去搶別人的東西。
幼兒園觀察記錄講座心得篇四
近日,我有幸參加了一場關于“觀察記錄”的講座,講座中的內容令我深感啟發(fā)和震撼。通過這次講座,我學到了許多關于觀察和記錄的技巧,也悟出了觀察記錄的重要意義。下面我將分五個段落,詳細敘述我對這次講座的理解和體會。
第一段落:講座背景和開場。
本次講座的主講人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教育工作者,從其開場白中我便能感受到他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熱情。他首先向我們介紹了觀察記錄的背景和意義,他強調了觀察記錄對于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性,尤其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他還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向我們講述了他是如何通過觀察記錄發(fā)現(xiàn)孩子們獨特的天賦和潛力的。這讓我深感到觀察記錄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洞悉世界、發(fā)現(xiàn)真相的方法。
第二段落:觀察的技巧和要點。
在本次講座中,我們深入探討了觀察的技巧和要點。主講人告訴我們,觀察并不僅是看,更是用心去感受和理解。他強調了觀察者需要保持專注和細致入微,不僅要觀察外貌特征,更要觀察言行舉止等細微之處,以獲取更多的信息。此外,他還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技巧,如把觀察對象當成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把觀察記錄當作一篇文章來寫等。這讓我意識到觀察是一項技藝,需要不斷的實踐和積累。
第三段落:記錄的方法和形式。
在講座的第三部分,我們學習了觀察記錄的方法和形式。主講人介紹了幾種常見的記錄方式,如文字記錄、圖像記錄和音頻記錄等。他告訴我們,選擇合適的記錄方式可以更好地表達和傳達觀察的結果。同時,他還鼓勵我們嘗試多種形式的記錄,以豐富觀察記錄的內涵和外延。在學習了這些方法和形式后,我感到記錄并不是一件繁瑣和枯燥的工作,而是一次與觀察對象更加深入交流和溝通的過程。
第四段落:觀察記錄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在講座的后半部分,主講人更多地討論了觀察記錄對個人成長的影響。他通過豐富的案例和故事,向我們展示了觀察記錄如何幫助人們認識和發(fā)掘自身的優(yōu)點和潛力。他告訴我們,借助觀察記錄,我們可以不斷思考自己的行為和言論是否合理,從而不斷完善自己。他還強調了觀察記錄對于提高思考能力和觀察力的重要作用,只有在觀察記錄中不斷實踐和反思,我們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學術水平。
第五段落:對講座的總結和展望。
通過這次講座,我深感觀察記錄的重要性和價值。觀察記錄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我希望將來能夠將這種觀察和記錄的習慣融入到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完善自己,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一個更好的觀察者而努力。
幼兒園觀察記錄講座心得篇五
1、 晨間,老師發(fā)畫冊給幼兒講故事,朋朋根本沒有翻書,把書卷起來當話筒玩,惹得旁邊幾個孩子也跟他模仿,偶爾翻到走迷宮的那一頁,指指畫畫。該收書了,他把書交給小桌長陽陽,突然抬腳踢了陽陽的胳膊。陽陽疼得哭起來,我責問他“為什么踢陽陽?”他卻回答說:“我踢老虎的!”書上走迷宮那一頁的確有老虎,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2、一天早上,朋朋看到王浩搭出一列新火車,他想要,上去就搶,王浩生氣地叫喊、哭起來,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對,趕緊說“對不起”?;疖嚹迷谑稚喜耪髑笕思业囊庖?“借給我,好不好?”在他搭積木時,連續(xù)三、四次出現(xiàn)這樣的行為。
3、班上找好朋友玩袋鼠媽媽的游戲,沒有一個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平時有玩具也不愿意和他一起玩。
分析診斷。
朋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懂交往規(guī)則,有打人、搶東西之類的攻擊性行為,不被同伴接納。我們通過家訪、對孩子的觀察分析,了解到孩子存在交往問題的原因:。
1 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朋朋爸爸在外打工,他跟奶奶和媽媽在家生活。爸爸偶爾回家后教育孩子時,也是非打即罵,朋朋非常怕爸爸。奶奶很重視對他的教育,教這教那,但管不住,有時急了也動手打他。這樣,到幼兒園后,老師給他講道理、說服教育,很難發(fā)揮作用。不少心理學家的研究認為,兒童早期的同伴交往行為,幾乎都是來自于更早些時候與父母的交往。
2 不懂交往的規(guī)則。
向別人借東西要主動協(xié)商請求,征得別人同意后方可借用。朋朋不懂這樣的交往規(guī)則,不懂協(xié)商也不會協(xié)商。
3 自制力差,認知與行為脫節(jié)。
朋朋情緒沖動,調皮好動,容易產(chǎn)生一些破壞性、攻擊性的行為,自制力差。當同伴生氣、憤怒時,他才意識到行為的不對,連聲說對不起,卻不把東西還給人家以改正自己的行為,發(fā)生認知和行為脫節(jié)的現(xiàn)象。
4 缺少交往的機會。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是獨生子女,缺少玩伴,加之朋朋的一些負面行為,不被同伴接納,缺少互動的機會,更加不能獲得交往的經(jīng)驗,增強這方面的能力。
指導方法。
1、與家長溝通,改變不良的教育方式。
今天幼兒園活動安排畫熱帶魚,朋朋奶奶看到先來的小朋友在畫畫,便催促朋朋快點畫。朋朋東看看西瞧瞧并沒有動手,奶奶有點急了,舉起手要打朋朋,朋朋嚇哭了。我趕緊走上前拉住她奶奶,對朋朋說:。
“趕快畫好了我們去玩球?!迸笈笠贿叧槠贿叜?。奶奶看孩子畫好了才放心。我與她談心,告訴她孩子的不良表現(xiàn),可能就是他們平時教育方式不正確,嚴格要求不一定非要動手打,奶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悔不已。我對她說“如果你當著那么多孩子打朋朋,他多沒面子,你要多了解孩子,多想好方法教育他?!?/p>
2、利用同伴及班集體的力量對朋朋實施影響。
通過教師引導、同伴約束、家長說服幫助等,強化朋朋認識到“不能打人”,控制不良行為。
今天第一節(jié)集體活動,老師讓小朋友把豎排由豎排調為四橫排。陽陽和欣怡很快搬到前排坐下來,朋朋本來應坐在她們中間,他把椅子搬過去,向我報告說不好坐了。我要求她們讓開空檔,給朋朋坐。她們怎么也不肯,都說朋朋打人??磥硭麄儗ε笈筮€有成見,有所戒備,我借機教育朋朋說:。
“你還打人嗎?”
“不打了!”朋朋直搖頭。
“他不打人,你們給他一次機會!”陽陽和欣怡還是不做聲。
“今天旱上,朋朋還幫助發(fā)接送卡的,給他一次機會吧!”我及時舉例讓她們看到朋朋的閃光點。
“如果你再打人,他們真的不讓你坐前面了!”我再次提醒他。
朋朋終于坐在了第一排。他也比較爭氣,整個數(shù)學活動,一直坐得端正,認真聽講,一點都不要老師提醒,還主動舉手到黑板前做作業(yè),我特地給他機會,他果真做對了,我?guī)ьI小朋友送掌聲表揚他。朋朋激動得臉都紅了。
教師的表揚或批評,教師對兒童所表現(xiàn)出來的信任程度,會影響兒童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受歡迎程度。當同伴排斥孩子時,教師及時幫助,引導他們看到朋朋的閃光點,讓孩子處在理解、寬容和諧的同伴關系中;教師創(chuàng)造并抓住教學契機,給朋朋表現(xiàn)的機會,使大家看到他的進步,用語言表揚或掌聲鼓勵孩子,增強自信心,利用班集體的力量激勵孩子的學習,樹立他的威信,讓其他孩子愿意和他交往,同樣受到感染和鼓舞。
3、順勢利導,在實際活動中指導孩子進行正確有效的交往。
(1)強化認識,預防為先,規(guī)則約束,適時引導。
給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活動材料,盡量避免爭搶之類的破壞性行為。為了防止幼兒的爭搶,我給班上增加了幾箱積木,搭積木之前我先強調,大家一起玩,誰搶就取消他的游戲資格。
一天早上,小朋友又一起搭積木,搭出各種各樣好玩的車子。朋朋走在活動室里轉來轉去,盯著人家的東西看,我問他想不想借輛玩一玩?他回答說“想!”我趁他動手搶之前提醒:“先問人家好不好?別人同意了,才能拿。玩好還給人家,要說謝謝!”
我先帶朋朋向練練借一輛吊車,指導他說:“把你的吊車借我玩一下好嗎?我玩一會兒就還給你!”練練愉快地說“好的!”我又讓朋朋說“謝謝!”
朋朋很開心地玩了一會兒。為了鞏固練習交往,我建議他把車子還給練練,再去向陽陽借賽車,他更開心了,借到之后還和陽陽兩人一塊玩。
活動之前,明確交代規(guī)則,進行約束?;顒又卸床旌⒆拥男臋C表現(xiàn),在孩子產(chǎn)生不良行為前,適時引導,學習商量征求別人意見,在借玩具、搭積木等實際活動情境中練習,鞏固交往行為,體驗成功,積累交往經(jīng)驗。
(2)利用相關性促進幼兒的學習、交往。
在日常生活、學習和游戲活動中能力較強,表現(xiàn)主動、積極,受到多數(shù)同伴的接納、喜愛,在同伴中享有較高的地位。孩子的學習和交往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成功的學習、交往相互促進。我們利用這種相關性,如朋朋當小老師指導伙伴訂正作業(yè),一方面促進學習進步,另一方面增強交往能力。
(3)利用孩子喜愛的游戲、操作活動培養(yǎng)自制力,促進交往合作。
經(jīng)過我們幾位老師和家長的不懈努力,兩個多月之后,朋朋有了明顯的進步。
當他看到小朋友打鬧時,他會說:“打人家,眼睛會紅!(意思是會把人家眼睛打傷)把人家打傷了,要送人家去醫(yī)院!”“打人要被110抓去?!毙∨笥训搅?他主動去扶起來,幫助檫眼淚,安慰伙伴。在一日活動中基本沒有攻擊人的現(xiàn)象。
朋朋在活動中更加專注,學習進步明顯,好幾次做數(shù)學作業(yè),完成速度都在班級前幾名,手工作品多次參加展出。
他會與老師小朋友商量、征求意見“老師,我也想搭積木。”、“分給我一些積木好嗎?”、“我和你一起玩呼啦圈好嗎?”等等。
他主動要求當值日生,發(fā)放接送卡,整理玩具圖書等,小朋友們越來越喜歡和他一起玩。
反思。
1、本研究主要關注幼兒的交往表現(xiàn)。我們的預期目標是存在交往問題的孩子能盡快趨于正常,到中班基本能和其他幼兒一樣遵守常見的規(guī)則,妥善解決問題,與同伴友好交往。目前,朋朋也喜歡表現(xiàn)自己,能夠幫助別人,希望受到關注、肯定和夸獎,小朋友不再排斥他。但他在集體生活中規(guī)則意識還要增強,有時還需要老師的提醒和督促,處于他助到自助的過渡期。我們認識到對孩子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過程,他的點滴進步都讓我們對他充滿期待和信心。同時,需要我們用更多的愛心、耐心以及高度負責的精神去幫助和等待。
2、朋朋的不良行為還有反復的現(xiàn)象。偶爾有拉別人衣服、摸辮子等騷擾行為。假期返校剛開始的時候,表現(xiàn)更為明顯。我們還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有傷痕,及時與孩子談話,了解到家長有時還有暴力或體罰的過激行為,導致朋朋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表現(xiàn)出對立情緒。我們與家長做了深入細致的交流,指導他們統(tǒng)一所有家庭成員的教育觀念,保證幼兒園有效的做法向家庭延伸,同時要求家長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一對一的優(yōu)勢,更有效的指導幫助孩子。
3、朋朋和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活潑好動,他在玩玩具、玩沙、搭積木、做游戲、玩打擊樂器等活動中特別專注,我們有針對性的安排,讓他參加到喜愛的活動中,少有空閑去攻擊別人,減少破壞的機會。
4、交往能力與孩子很多方面的發(fā)展都有關聯(lián),朋朋在拍球、畫畫方面動手能力較差,缺少興趣,堅持時間不長。我們和家長共同努力,發(fā)展動作協(xié)調性,培養(yǎng)自制力。和孩子一起看書,引導他觀察,給孩子講故事,指導他回憶,保持一段時間的安靜,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孩子生理心理素質的整體提高。
5、對朋朋的關注和指導,我們很重視,但并不表現(xiàn)出刻意地去做,而是滲透在一日活動的環(huán)節(jié)中。不在同伴面前過分強調他的缺點,也不讓他自己和同伴感覺到特殊,適時當眾表揚進步,增強信心,樹立威信。關注幫助但不包辦,逐步放手,讓他走向獨立,納入普通正常發(fā)展的軌道。
幼兒園觀察記錄講座心得篇六
今天的挑戰(zhàn)活動我們安排了“救小鳥”的主題活動。教師事先設置了一系列的障礙,例如:爬竹梯,過小河(走梅花樁),爬山坡(平衡板),過山洞(鉆爬)等最后救得小鳥完成任務。孩子們看到這個場景個個異常興奮,躍躍欲試。膽大的孩子沖在前面,膽小的跟在后面。陳昊云小朋友在竹梯面前停了下來,他看了看,用腳踩了一下竹梯試了試,感覺有些猶豫。后面的小朋友不停地催促他:“你快一點呀?!标魂辉谕榈拇叽傧轮坏霉淖阌職馇斑M。在竹梯上的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每走一步都要回頭看一下。別的孩子都是手腳一起前進,可他幾乎是橫著前進的。也許是因為后面同伴的催促也許是太緊張,昊昊在爬到竹梯一半的時候一腳踩空從梯子上滑了下來。
分析:
陳昊云小朋友是我班比較內向,膽小的孩子。在平時的來園戶外活動中,家長總是幫他挑好運動器械在旁邊看著他玩。在其他的運動中,他不是在一旁看著就是選擇一些相對簡單安全的活動,帶有冒險性的游戲或者是沒有嘗試過的器械他都不會去玩。在今天的挑戰(zhàn)活動中,他沒有完成任務?;顒訉λ麃碚f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不管是心理上還是行動上。雖然他終于敢嘗試,但由于缺乏活動經(jīng)驗,不知道如何攀爬竹梯,也缺乏活動中的自我保護意識,最終沒有成功。
啟示:
在冒險運動中,我們關注比較多的是一些大膽的孩子,一些膽子比較小的孩子在活動中并不現(xiàn)眼,他們很容易被我們遺忘忽視。對于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我們要更加重視。我試想了一下幾點措施:
1、通過各種途徑,如教學活動,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材料,我?guī)愕?,激發(fā)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幫助幼兒養(yǎng)成基本的運動能力,走,跑,跳,平衡等,發(fā)展其動作的協(xié)調性。
2、鼓勵幼兒參與活動,培養(yǎng)其大膽自信的品質。
3、做好家園聯(lián)系工作,和家長多溝通,取得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幼兒園觀察記錄講座心得篇七
描述:
前一段時間我們開設的是娃娃家,但是娃娃家里面沒有菜,能力強的小朋友是假裝的,他們假裝切菜,假裝燒菜,但是另外一部分能力比較弱的小朋友就會來問:“老師,怎么沒有菜呢?”所以我們開設了菜場。今天是菜場開設出來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都很想玩這個游戲,但是由于場地有限,我只請了2個小朋友(小玉和易易)過去當老板。娃娃家的小主人終于可以出來買菜了,他們都很興奮。今天我只大體的講述了一遍,沒有詳細的介紹。游戲開始了,佳佳第一個出來買菜,她自己在菜場里面拿了一個荷包蛋,對小玉說:“我要這個?!奔鸭延帜昧艘豢们嗖藢π∮裾f:“我還要這個?!闭f完放在籃子里就走了。一會兒軒軒來了,軒軒拿了東西就走,也沒有對“老板“說什么??吹竭@邊,我就走過去對小玉和易易說:“老板娘我要買菜。”“她們看見我很開心,連忙說:“你要買什么?”“我要一個荷包蛋,一個小龍饅頭,還有一只雞腿?!蔽抑挥米彀驼f了,我沒有用手去拿,我發(fā)現(xiàn)在我說的同時她們也在找我要的東西,我借機引導他們,“老板要多少錢啊?”“三塊?!薄敖o你,謝謝你們?!薄安挥弥x?!蔽腋锻赍X就走了(假裝付錢,其實是空的)。
案例分析:
幼兒的社會經(jīng)驗不足,特別是小班的幼兒相當于沒有社會經(jīng)驗,所以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不能作出相對應的反映,佳佳和小玉平時是很懂禮貌,感覺比較老練的女孩子,在游戲中,佳佳還能對老板說要這個要那個,小玉在我的引導下也能作出比較正確的舉動,但是軒軒在平時就是自理能力比較差的小朋友,所以在買東西的過程中也沒有說什么,只是拿了菜就走,但是他們的行為都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上驳氖切∮窈鸵滓啄茉谖业囊龑伦龀鲞@樣的反映,這也說明了只要我對游戲稍加引導,小朋友肯定能做一個更成功的小主人。
指導策略:
1、適當?shù)膮⑴c游戲,以參與者的身份去引導游戲,我沒有用言語來要求孩子怎么做,只是以一個買菜人的身份進入孩子的菜場,目的是引導幼兒作出相應的舉動,讓他們有一定的社會經(jīng)驗。
2、保護幼兒的興趣,幼兒對新開出來的菜場很感興趣,在我選小朋友去當菜場主人的時候,差不多所有的小朋友對這個職位都很感興趣,但是我們的菜場只設定了兩個小朋友,所以別的小朋友肯定會失望的,在我選小朋友的時候,我答應他們我會讓每個小朋友都玩到的。
3、激起幼兒的游戲熱情,在游戲結束的點評時間里,我對小玉和易易的行為進行表揚。
4、提升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在游戲點評時,我和幼兒簡單的進行了一次買賣交易的對話,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會加強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
幼兒園觀察記錄講座心得篇八
實錄:
在溫馨的“三只熊”的家,有三只大小不同憨態(tài)可掬的毛絨熊;有大小不同的碗、杯子、勺子;有大小不同的鏡子、梳子;有大小不同的水果、點心;還有彩色廣告紙、油畫棒、面團等……欣欣和珈寶來到“小熊”的家,會和熊的一家做游戲---“請客”、“辦家家”、“梳妝打扮”……每次他們都會將各種物品按大小對應地分發(fā)給“三只熊”,還會為他們排隊。隨后,教師引導孩子自己帶禮物送給三只熊。于是,三把不同大小的牙刷來到了小熊的家,三本不同大小的書出現(xiàn)在小熊的家……孩子們越玩越得心應手。物品的擺放只是暫時的,孩子已不滿足。于是,他們打起了面團的主意為小熊的一家做點心。大小不一香噴噴的餅干做出來了,大小不一圓圓的湯團端出來了……小熊的家里天天熱鬧而快樂。
分析:
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孩子喜歡的“小熊的家”這樣的環(huán)境---在這個家里有孩子熟悉的角色:熊爸爸、熊媽媽和小熊,這不正出自寶寶自己的家嗎?有爸爸、有媽媽、還有寶寶。在這個家里有孩子們熟悉的物品……創(chuàng)設一種交流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一種“能說話”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在這種環(huán)境中能夠以各種方式充分體驗與表達。這些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是針對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的,將角色游戲與主題背景下的區(qū)角活動相融合,使孩子更容易置身于其中,接納這樣的氛圍。在環(huán)境中,教師提供了各種供孩子操作擺弄的材料,這些物品的擺放是無序的,目的是讓孩子把這些物品按大小對應地分給熊的一家,讓問題呈現(xiàn)在環(huán)境中,讓孩子在擺弄中認知,在擺弄中探究。當環(huán)境的刺激減弱時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材料的豐富,使環(huán)境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更富有彈性,新的刺激讓孩子進行了新的探索。同樣是低結構的材料--面團的提供促進了孩子的生成性行為,更能觸發(fā)幼兒自主探索和充分表征。孩子是學習者和研究者,是一個社會人,不斷與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互動。
幼兒園觀察記錄講座心得篇九
實錄描述:
天氣逐漸轉涼,我們小班幼兒開始在午睡中要學習疊衣服了,孩子們陸續(xù)地將衣服脫下,只見他們拿著自己的衣服,有的摸摸衣服上的小動物,有的則把衣服團成一團,塞在床底下,有的一個勁的叫:“老師,我不會,你來幫幫我呀?!边€有的干脆一動不動地坐在床上等著我……,看著孩子無奈的樣子,我也有種說不出的味道。心想:還是要讓幼兒自己先來嘗試探索折疊衣服的方法,鼓勵幼兒自己先折折看,其次還要想辦法用兒歌的形式來幫助孩子學習折疊衣服的方法,怎樣的兒歌才能吸引小班孩子呢?于是在孩子午睡中,我在腦海里醞釀了這樣一首兒歌:“彎彎彎,彎左手,彎彎彎,彎右手,點點頭呀彎彎腰,咕嚕咕嚕變枕頭?!边^了一天,孩子們一邊念著兒歌一邊折著衣服,興致很高。等兒歌念完,他們也就鉆進被窩里睡覺了。
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都較欠缺。而折衣服這本來就是一個生活活動,,午睡前的場景正好是孩子學折衣服的最佳教育情景,而且在組織形式上可以更加自然、更隨意一些。對于小班孩子,生動形象有趣兒歌易被幼兒吸引和接受,大大激發(fā)了孩子的興趣,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因為折疊衣服對孩子來說是天天重復的勞動,養(yǎng)成習慣需要孩子的一貫堅持。在積累折疊毛衣的經(jīng)驗基礎上,給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孩子以新的探索需求刺激,如讓孩子探索折開衫、折帶有帽兜的衣服、折厚外衣、折背帶褲方法等。學折衣服不是活動的結束,更不是目的所在,通過幼兒的動手,提供給孩子積累大量生活經(jīng)驗的機會,同時讓孩子在積極探索過程中,能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認識。自信才能擺脫依賴,自信才能讓孩子走向獨立,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會生活”。
反思與教育策略:
1、要正確看待生活課程。生活課程,其實是生活與教育的有機整合。因此,一方面要求我們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滲透教育的因素,從另一方面,也要求這類教育體現(xiàn)生活的特點,如隨機地自然地在相應的生活環(huán)節(jié)中開展。
2、生活活動也可以用探究的方式開展。歷來,生活教育往往以傳遞的方式進行,大的傳小的,經(jīng)驗豐富的傳經(jīng)驗淺薄的。為引發(fā)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真正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生活活動也需要同時也可以用探究的方式開展。鼓勵支持幼兒先嘗試操作,讓不同折衣方法的幾名孩子來演示,大家觀察討論哪種折法最平整最不會松開,這種學習就是一種自我探究的過程,自然有益于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和發(fā)展。
3、要充分挖掘生活活動的教育價值。除自我學習能力外,在生活活動中還有挖掘更多的教育價值。如因為生活活動是一種日復一日的重復活動,因此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堅持性、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學習自己解決生活問題能力、促進幼兒動作技能發(fā)展、特別是手的精細動作發(fā)展、感受勞動的快樂等等。
幼兒園觀察記錄講座心得篇十
只見陳奕璋把長短不一的白色管子一跟一根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彎曲的軌道。這一新型的軌道立即吸引了小丁藝和輝輝,小丁藝拿來了許多彈珠,分給另外兩個孩子,而輝輝幫助陳奕璋一起把軌道變得更加牢固。就這樣,小丁藝將一顆顆彈珠投放到軌道中,奇妙的是,彈珠從軌道的另一頭滾了出來。他們顯得興奮極了。我走過去,問:“你們在玩什么呀?”陳奕璋說:“我們在玩彈珠游戲,很好玩的?!陛x輝說:“老師,我們還有其他的玩法,你來看!”只見輝輝拿來了大小不一、各種形狀的木頭積木,一會兒功夫就拼搭成了另外一個像三層樓一樣的軌道,彈珠一層層地往下滾,可好玩了。于是,我從旁邊拿來了一筐新的塑料玩具,“這些玩具可以搭軌道嗎?看誰搭出的軌道最多,好嗎?”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說:“好!”于是他們又熱火朝天地搭起軌道來。
[感悟]。
皮亞杰認為構建游戲似乎是一種從游戲趨向于工作的活動形式,至少是一種自發(fā)的學習形式,所以當孩子對此類構建游戲非常感興趣卻停留在單一的游戲玩法時,教師可以提供更多的游戲材料、設置問題情境、設疑等導入方式,使孩子積極探索多種玩法。相反,如果指導不當,會使構建游戲失去游戲意義的同時也失去了自發(fā)學習的性質。該情景中的教師充分注意到了孩子的主動性和意愿性,通過設疑和提供材料的方式更好地激發(fā)了孩子的游戲動機,促使孩子再次進入游戲狀態(tài),游戲才得以繼續(xù)有效地進行。
幼兒園觀察記錄講座心得篇十一
新的學期又開始了,過了一個新年,班里的孩子們都變得更加頑皮了。
通過這件再普通不過的小事我受到了一個啟發(fā):教育成功的關鍵是培養(yǎng)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一個懂得對自己負責的孩子,而不是讓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只知道哭鬧。
幼兒園觀察記錄講座心得篇十二
活動背景: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在我們中國有很多的節(jié)日,對于我們這群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對于一些農(nóng)歷的節(jié)日不太清楚,更何況是這些兩千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們了,于是在區(qū)域設置的時候特別開辟了一個“中國節(jié)日多”的區(qū)域。在這個區(qū)域的墻面上會及時地更新不同的節(jié)日提示,幼兒在區(qū)域活動的時候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制作不同的物品作為節(jié)日禮物、或者作為經(jīng)驗的再現(xiàn)表達等。一個月以來,教師節(jié)的到來幾乎讓每個孩子都能動手制作禮物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而且對本來陌生的老師漸漸地熟悉起來。轉眼國慶節(jié)到了,人們用的最多的慶祝方式就是燃放美麗的煙花,孩子們都十分喜歡美麗的事物,于是墻面上多了一朵漂亮的煙花。
孩子們興高采烈地來到這個區(qū)域,是因為他們被這里眼花繚亂的裝飾材料所吸引。他們告訴我:“我從來不知道這些東西可以變成美麗的煙花,所以我想來試試?!痹谑滞度氲呐d趣激發(fā)下,孩子們通常會認真地裝飾煙花。在選擇材料時他的第一選擇是顏色鮮艷的絨球,其次是亮片,接著是吸管、圖形各異的手工紙片最后是火柴。在制作煙花初期的成果是排列整齊的一條條煙花,后來才逐漸變成由中心往外散開的傘狀,最后布置在墻面上的是有規(guī)律材料排列的各種煙花,給國慶節(jié)的夜晚照得特別明亮。
分析反思:
幼兒對新穎的、多樣的材料是最感興趣的,他會第一時間去嘗試操作一下。并且在興趣的唆使下,他會表現(xiàn)得特別認真與專心。
在選擇材料時,通常最先考慮的是立體的、顏色鮮艷的材料,其次是有亮光效果的材料,接著是顏色較豐富的材料,最后才會選擇色彩單調的材料。教師在提供區(qū)域材料的同時要考慮到幼兒的喜好與操作中的使用問題。
起初,幼兒對煙花的認識是不太確定的,在幾次操作之后,他們有了自己的思考,從條狀逐漸轉變?yōu)閭銧?,才最終把握了煙花的基本形狀。同樣,從材料的無規(guī)律排列到有規(guī)律排列也是幼兒經(jīng)驗的提升過程,顯然教師在區(qū)域活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隱性作用。
幼兒園觀察記錄講座心得篇十三
案例:
自由活動時,大家都拿出了自己帶來的玩具,最近比較“流行”爆龍機,幾乎每個男孩子手里都有一個。這時一邊出現(xiàn)了爭吵聲“你給我玩一會,我的跟你的交換好嗎?”我走近一看,原來是小偉和小元他們兩個人在搶爆龍機,誰都不肯讓步。最后偉偉還是搶不過小元,啪嗒一下摔在了地上,不停地哭著,嘴里還說著:“這是我的玩具呀,你還給我!”
分析:
鑒于小偉的這一系列表現(xiàn),我們從兩方面來分析,首先從個性看樂樂是個性格內向、膽小、活動能力相對同齡兒童要落后一點。同時,說話拘謹、不愿與同伴交往、性格孤僻,依賴性較強,造成了自我保護意識過強;與人合作上,采取的孤立;交流上,采取的缺乏親近感,積極性……;再次從家庭環(huán)境看樂樂家是典型的“溺愛型”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小偉的生活起居等各方面的培養(yǎng)都是由爺爺奶奶包辦代替的,要什么給什么,他的一切要求爺爺奶奶都會依他。他們對孩子的任何要求百依百順,看不到孩子的弱點,如果一發(fā)生特殊情況,便無法適應,形成緊張焦慮的情緒。由于膽小,他不敢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同時也包括玩具,別人有的,他也要有,但是就是不肯和別人交換。
方法:
針對小偉的狀況,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親子交往。
引導家長經(jīng)常的詢問、傾聽孩子在園的一日生活,經(jīng)常的給孩子提供語言環(huán)境,并不時的鼓勵孩子主動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愿意與他人交流分享。
(二)家園合作。
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合作,家長可以將自己在教育中的困惑和老師進行交流,大家一起來解疑,共同分享教育經(jīng)驗,達到一致的教育目標。
(三)榜樣示范。
在班級中挑選會分享玩具的孩子作為榜樣,以身示范,引導小偉向他學習,鼓勵他將玩具帶來幼兒園與他人分享并以一定的獎勵來刺激小偉的分享行為。經(jīng)常用正面刺激的方式,教育孩子,關注孩子的發(fā)展。循序漸進,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四)一天一樣。
引導小偉每天帶一個玩具來,在同伴面前大膽交流自己的玩具,讓他去關注其他孩子帶來的玩具,并引導他主動去和他人交流交換,使他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幼兒園觀察記錄講座心得篇十四
背景:
東東是班里的活躍分子。愛說、愛笑、愛跳是他的特點。上課的時候,他的回答總能引起大家注意。是個思維敏捷、動作靈敏的小孩。唯一不足的是他容易激動,一激動說話聲音出奇的響,就會出現(xiàn)講話結巴,讓人聽起來很費勁。希望通過這次觀察,逐漸改變其說話的聲音,改變其急噪的性情。
實錄:
鏡頭一:
一次自由活動時間,我拿了一塊手絹在手上轉動。東東興奮不已,笑著說:“太好玩了”。于是就從椅子上跳了起來。這時候,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的這個動作上。整個教室變得非常熱鬧,趁大家興奮之際我提問到:“誰能給我的小手絹取個名字?”東東最先舉手,嘴里還一直說:“啊!!~~~恩~~恩!”他這是在暗示我,已經(jīng)想好名字了,而且很好,老師快叫我回答。因為他的回答總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于是我就決定請他說。他迅速站起來,大聲地說:“摩天!~轉小手絹?!惫皇莻€好名字。他的這一回答雖然精彩,但還是有點結巴。
鏡頭二:
還有一次,在午餐時候,我發(fā)現(xiàn)東東的眼神很奇怪。當我注視他的時候,他就把目光轉向別的地方,故意不和我對視。于是我慢慢地走到他的身邊,拍拍他的肩膀,說道:“你怎么了?”他仰著頭,兩眼眨個不停:“吃飽了~~~肚子都胖起來了?!薄澳懵f,別著急?!薄罢娴脋~~吃飽了,不信~~你摸~~摸我的肚子。說話聲音一次比一次重,結巴越來越嚴重。
為了緩和他的情緒,我說道:“吃飽了你就別吃了,其實你可以舉手跟老師講,以后不要生悶氣了,好嗎?”“我沒生氣。”他理直氣壯地說?!叭绻阏f話的時候不用太大的力氣,別人會聽得很清楚,感覺很舒服。如果真的吃飽了,我想應該沒多少菜在盤子里,現(xiàn)在你看看你的盤子(還有很多飯菜),如果還可以再吃點的話,我想你的身體會更健康(健康食品)、更棒!要不再試試?”聽了我這番話,他又拿起調羹吃了幾口……“老師,我快吃完了。”為了證明自己真得很棒,他故意又聲音提高了很多。
反思:
通過幾次觀察,我發(fā)現(xiàn)東東對自己說話時的聲音沒太在意,覺得很平常,和大家沒什么區(qū)別。而且每次回答問題時,覺得自己說得是對的,說得最好。聲音越重越好,哪怕結巴了也不會影響他人的情緒,是個很自信、又有點孤傲,不愿意接受別人的意見的,個性鮮明的小孩。如果這種現(xiàn)象繼續(xù)延續(xù),可能會影響他的聲線,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結巴也會越來越嚴重。針對他的這一特征,我采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1、各種活動中,提醒他,注意控制聲音。如在活動中,我說道:“如果不用太多的力氣說話,你的聲音會很好聽?!睅状翁嵝?,他慢慢地會注意自己說話的聲音。
2、單獨找他談話,改變其說話的語速、輕重。讓他逐漸建立良好的語言面貌。
3、家園互動。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做到在家、在園一個樣。
經(jīng)過這次觀察,東東說話的聲音比以前好多了,特別是回答問題時,他已經(jīng)開始注意到自己的聲音,有時候會自己提醒自己。雖然效果不是很明顯,我想不久的將來肯定會有所改善。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858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