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系統(tǒng)地思考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水平。編寫教案時應該合理選擇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通過閱讀這些教案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學領域的教案編寫實例。
三年級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篇一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算法的比較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運用遷移類推進行計算,自己得出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以及有順序地、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情感態(tài)度:在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養(yǎng)成獨立思考與善于傾聽的習慣。
制作相關教學課件
能正確筆算連續(xù)進位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正確掌握連續(xù)進位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1、眼急腦快(口算)
利用羊村為了迎接亞運盛會,舉行了圣火接力賽,讓學生通過口算來幫助小羊勝利的完成任務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逐一出示口算題,指名學生說出結果
8+7= 9+5= 8+42= 46+9=
34+53= 28+12= 520+300=
2、心明手巧(筆算)
師:同學們很順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來,必須打開密碼箱才行,你們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嗎?現(xiàn)在請拿出練習本,用豎式算一算,密碼是多少,看誰算得好。
筆算下列各題:25+38= 45+29=
學生獨立用豎式進行計算后匯報結果并引導學生觀察。
師:仔細觀察這兩個豎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學的?
3、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真聰明,很快就幫羊村完成了這意義重大的任務,村長為了表揚我們對他們工作的支持,決定請我們去參觀野生動物園,高興嗎?準備好,看看你認識那些野生動物。
伴隨悠揚的音樂,課件分別演示熊貓、東北虎、丹頂鶴、蜥蜴、青蛙、金絲猴、藏羚羊等受保護野生動物。
1、分析統(tǒng)計表,提出問題
(1)引導學生觀察中國部分動物種數(shù)統(tǒng)計表,注意思考從“已知種數(shù)”到“瀕危和受威脅種數(shù)”的數(shù)量有什么變化?并結合數(shù)據(jù)教育學生愛護野生動物。
(3)出示第一個問題: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讓學生思考。
2、嘗試解答
(1)師:這個問題你會列式嗎?請用豎式算一算結果是多少。
(98+25=)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學生獨立計算。
(3)師生齊分析學生完成的情況,并讓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4)結合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把這題的計算過程再說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p>
3、比較總結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打開密碼箱的兩題和例題,同桌互相交流討論,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匯報交流結果,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3)通過比較總結出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的計算方法、特點并引出課題。
1、神機妙算(直接寫出結果)
6 5 3 9 6 7 4 3
+ 7 8 + 8 6 + 9 5 + 8 8
學生獨立計算出結果,教師巡視。
指名說出結果及計算過程。
2、拔蘿卜(用豎式計算)
58+94 68+52 86+77
(1)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出結果,同時指3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計算過程,教師巡視學生的完成情況。
(2)讓3名學生當小老師,批改同學的計算。(提醒學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數(shù)抄錯)
(3)集體評講學生的完成的情況。
3、配鑰匙(連一連)
師:班長暖羊羊它負責小羊們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間的鑰匙給調亂了,你們能幫幫暖羊羊,把鑰匙給配好嗎?同桌互相討論一下,看誰找得又快又準確!
58+94 58+67 59+75 79+89
125 168 152 158 134
指名學生說說如何算得又快又準。
4、活學活用(解決問題)
師:你會解答嗎?請把你的算式寫在書上。
巡視學生的解答情況,并指名說出解答的算式。
師:除了上面這個問題,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5、想一想(擴展延伸)
的兩位數(shù)加上的兩位數(shù)加和是多少?
同學們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
98+25=123(種)
9 8
+ 2 5
1 2 3
答: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123種。
三年級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篇二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畫面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鍛煉數(shù)學思考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激發(fā)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3.滲透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實例和畫面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1.面積概念的形成。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小黑板,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卡片,硬幣,學具袋,彩色筆等。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設計“我說你點”的游戲:老師說,學生指,看誰反應最快,能夠指正確。)。
(生交流。)。
師:其實啊,你們點到的都是它們的“面”。
(板書。)。
二、探索感知面積大小。
1.摸一摸。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動手摸一摸自己手的面、數(shù)學書的面、課桌……摸一摸你身邊物體的“面”。
(生活動。)。
師:誰來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匯報,師板書。)。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能摸到的是物體的“表面”。
(板書:物體的表面)有些“表面”是平平的,有些“表面”是彎曲的,有的大,有的小。
師:物體表面的大小,你們能用數(shù)學語言給取個名字嗎?
(生自由發(fā)言。)。
師:大家說得都不錯。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物體的面積。
(板書:面積。)。
2.比較平面圖形的大小。
小組活動:把手中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卡片的輪廓描到紙上,將描好的圖形再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然后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小組涂的圖形中哪個是最大的?哪個是最小的?
師:剛才你們涂的都是什么圖形???
生: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師:你們涂的這些都叫平面圖形。通過描輪廓和涂色,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平面圖形有大有小。
師:那么平面圖形的大小叫什么呢?
(板書:平面圖形的大小。)。
生:面積。
3.小結“面積”的含義。
師:現(xiàn)在,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
(板書:什么是面積)同桌用簡練語言互相說一說什么是面積。
(生歸納小結。)。
師:一起來看看我們的數(shù)學專家是怎么說的?
(課件出示:物體的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師:你們說的和專家說的很接近,同學們的概括能力真強。
4.面積與周長區(qū)別。
師:通過剛才的涂和畫,想想周長和面積是一回事嗎?它們的區(qū)別是什么?
生:周長是物體表面邊線的總長,而面積是指物體表面的大小。
三、比一比,探究方法。
1.小黑板出示一組圖形。
師:現(xiàn)在請大家看小黑板上的.這兩個圖形,誰能用上“面積”這個詞語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你認為它們誰的面積比較大?生:正方形的面積比長方形的面積大。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的呢?
生:用眼睛看出來的。
師:用眼睛看,比較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這種方法叫“觀察法”。
(板書:觀察法。)。
2.動手探究。
師:請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卡片,你們先猜一猜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并根據(jù)需要用身邊的工具證實自己的想法。比比誰想出的方法多。
(生活動。)。
師:現(xiàn)在這兩個圖形用眼睛看,看得出來誰大,誰小嗎?
生:不能。
師:那么該怎么辦呢?請動用小組的力量來解決這個問題,好嗎?大家一起商量一下,用什么辦法可以比較出這兩個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請你們在小組內選擇一個最喜歡的方法展示給全班同學。
(學生用剪拼、數(shù)方格、擺正方形、擺硬幣等方法,并匯報。)。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
有的小組說把它們重疊在一起比一比,這用的是“重疊法”。
(板書:重疊法)。
有的說把它們重合在一起,再把多的剪下來,拼在一起,比一比,這用的是“剪拼法”。
(板書:剪拼法)有的說用同樣的硬幣擺一擺,看哪個圖形擺的硬幣多,哪個圖形就比較大,這叫“拼擺法”。
(板書:拼擺法)還有的小組通過討論,認為只要把這兩個圖形畫上同樣大小的方格,數(shù)一數(shù)方格數(shù)就能知道誰大誰小了,這用的是“數(shù)方格”的方法。
(板書:數(shù)方格。)。
師:大家想的方法可真多。
由于時間關系,今天我們先來研究關于“拼擺”的方法。剛才那位同學說用硬幣擺,你們還能用什么圖形來擺。
師:現(xiàn)在我要請你們用行動來證明你們的觀點。請同學們用學具袋里提供的材料,動手擺一擺,看究竟。
三年級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篇三
教學內容: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萬以內加、減法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復習筆算。
1、做復習第1題。
(1)做第一組加法題。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在練習本上計算。提問:筆算加法要怎樣算?
(2)做第二組減法題。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做在練習本上。
(3)提問:筆算減法要怎樣算?
(4)小結:筆算加法和減法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2、做復習第2題第一行,三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把三道題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3、下列題對不對,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765246942356003。
+235+1183-607-235。
4、做復習題第3題里的第一組題。
三、復習加減法的驗算。
1、做復習題第4題,指名兩人板演。
2、引導學生小結:加法和減法怎樣驗算、
四、小結。
五、作業(yè):復習第2題余下的六道題。
三年級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篇四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100以內數(shù)的鞏固與提高。一方面通過口算和筆算,復習了數(shù)和計算的有關知識;另一方面也是為進一步學習萬以內數(shù)與計算起來鋪墊的作用。本單元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shù)學,使學生感受計算與生活之間的練習,體會數(shù)學算法的多樣化。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方面。
能正確口算在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夠結合具體情境加、減估算,培養(yǎng)估算意識。
2.數(shù)學思考方面。
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解決問題方面。
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4.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感知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三、教學重點。
能正確口算在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夠結合具體情境加、減估算,培養(yǎng)估算意識。
四、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三、教學安排。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1課時。
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1課時。
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1課時。
加、減法的估算…………………………………2課時。
整理和復習…………………………………2課時。
第1課時: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能夠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1.正確地進行兩位數(shù)加法的口算。
2.能夠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慕鉀Q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法,討論交流法,講練法。
課前三分鐘:口算練習。
課前作業(yè)預設與處理:觀察教材第9頁的主題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與大伙分享。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用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或一位數(shù)。課前三分鐘。
2、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23283563。
203()()()()()()。
72317529。
()()()()()()()()。
二、探究新知。
1.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口算方法。
(1)觀察教材第9頁的主題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消息?
學生匯報。(一至五年級參加“世博會”的各班人數(shù))。
(2)出示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3)提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求一共多少張車票就是求一年級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級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計算,列式:35+34。
(4)這個算是如何計算?互相交流算法。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拆分成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師: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1:還可以拆分另一個加數(shù)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時把這兩個加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然后進行計算也很簡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口算方法。
(1)出示問題: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2)列式計算:39+44。
(3)學生嘗試計算39+44,并說說算法。
經學生自由討論,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較算式,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師:對比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不同點:前者個位數(shù)相加不進位,后者個位數(shù)相加進位。
三、鞏固練習。
1.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54+21=15+55=61+39=35+66=。
23+28=32+46=53+36=37+54=。
15+65=18+26=41+56=13+29=。
組織學生分組練習,并在小組內互檢。
四、課堂小結。
1.在這一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以及它們的計算方法,我們要利用這個計算方法,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你還有哪些疑問的地方?
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二第1、2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35+34=69。
(1)35+30=6565+4=69。
(2)30+30=605+4=960+9=69。
(3)30+34=6464+5=69。
課后反思。
學習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是在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并能正確筆算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的基礎上教學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也可以是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再加一位數(shù)。由于學生腦海中對筆算的思路比較熟悉,所以本課首先要幫助學生跳出單一的筆算思路,激活學生潛意識中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口算的那根弦,打開口算的思路便成為上好本課的關鍵之一。
三年級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篇五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算法的比較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運用遷移類推進行計算,自己得出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以及有順序地、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情感態(tài)度:在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養(yǎng)成獨立思考與善于傾聽的習慣。
制作相關教學課件。
能正確筆算連續(xù)進位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正確掌握連續(xù)進位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1、眼急腦快(口算)。
利用羊村為了迎接亞運盛會,舉行了圣火接力賽,讓學生通過口算來幫助小羊勝利的完成任務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逐一出示口算題,指名學生說出結果。
8+7=9+5=8+42=46+9=。
34+53=28+12=520+300=。
2、心明手巧(筆算)。
師:同學們很順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來,必須打開密碼箱才行,你們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嗎?現(xiàn)在請拿出練習本,用豎式算一算,密碼是多少,看誰算得好。
筆算下列各題:25+38=45+29=。
學生獨立用豎式進行計算后匯報結果并引導學生觀察。
師:仔細觀察這兩個豎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學的?
3、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真聰明,很快就幫羊村完成了這意義重大的任務,村長為了表揚我們對他們工作的支持,決定請我們去參觀野生動物園,高興嗎?準備好,看看你認識那些野生動物。
伴隨悠揚的音樂,課件分別演示熊貓、東北虎、丹頂鶴、蜥蜴、青蛙、金絲猴、藏羚羊等受保護野生動物。
1、分析統(tǒng)計表,提出問題。
(1)引導學生觀察中國部分動物種數(shù)統(tǒng)計表,注意思考從“已知種數(shù)”到“瀕危和受威脅種數(shù)”的數(shù)量有什么變化?并結合數(shù)據(jù)教育學生愛護野生動物。
(3)出示第一個問題: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讓學生思考。
2、嘗試解答。
(1)師:這個問題你會列式嗎?請用豎式算一算結果是多少。
(98+25=)。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學生獨立計算。
(3)師生齊分析學生完成的情況,并讓學生說出計算過程。
(4)結合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把這題的計算過程再說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p>
3、比較總結。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打開密碼箱的兩題和例題,同桌互相交流討論,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匯報交流結果,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3)通過比較總結出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的計算方法、特點并引出課題。
1、神機妙算(直接寫出結果)。
65396743。
+78+86+95+88。
學生獨立計算出結果,教師巡視。
指名說出結果及計算過程。
2、拔蘿卜(用豎式計算)。
58+9468+5286+77。
(1)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出結果,同時指3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計算過程,教師巡視學生的完成情況。
(2)讓3名學生當小老師,批改同學的計算。(提醒學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數(shù)抄錯)。
(3)集體評講學生的完成的情況。
3、配鑰匙(連一連)。
師:班長暖羊羊它負責小羊們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間的鑰匙給調亂了,你們能幫幫暖羊羊,把鑰匙給配好嗎?同桌互相討論一下,看誰找得又快又準確!
58+9458+6759+7579+89。
125168152158134。
指名學生說說如何算得又快又準。
4、活學活用(解決問題)。
師:你會解答嗎?請把你的算式寫在書上。
巡視學生的解答情況,并指名說出解答的算式。
師:除了上面這個問題,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5、想一想(擴展延伸)。
的兩位數(shù)加上的兩位數(shù)加和是多少?
同學們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
98+25=123(種)。
98。
+25。
123。
答: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123種。
三年級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篇六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會加減法估算必要性;掌握加減法估算的方法,會根據(jù)具體問題進行合理的估算。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通過感受估算解決問題的簡潔性,培養(yǎng)估算意識。
3.體會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步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方法,具有回顧與反思的意識,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二、教學重點。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掌握加減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體驗估算的多樣性,能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墓浪悴呗浴?/p>
三、教學難點。
體驗估算的`多樣性,能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墓浪悴呗浴?/p>
四、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習題卡。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說說下面各數(shù)的近似數(shù)。
583接近百。
718接近()百。
192接近()百。
219接近()百。
583接近()百()十。
718接近()百()十。
192接近()百()十。
219接近()百()十小結:剛才小朋友們都積極動腦,學會判斷一個三位數(shù)接近哪個整百數(shù)或整百整十數(shù),下面我們就來用這個本領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引出新知。
你想怎么解決這道題?(估一估,算一算)。
下面就解決一下這道題。
2.匯報交流。
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能坐下嗎?說說怎么想的。
預設1:221+239=460(人)460人441人所以六個年級的學生不能同時坐下。
預設2:把221看成200,把239看成200,200+200=400(人)221+239>400人。
預設3:把221看成220,把239看成230,220+230=450(人)450人441人所以六個年級的學生不能同時坐下。
預設4:221220,239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所以不能同時坐下。
討論交流:
(1)這些方法方法合理嗎?為什么?
(2)方法一和方法三、方法四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3.小結雖然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有的是精確計算,有的是估算,但是一般我們不用找到準確答案更簡潔一些。
4.方法提煉:我們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明確問題,找到信息——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回顧反思方法。
(三)鞏固提升。
1.解決15頁問題。
(1)出示問題。
如果兩個旅行團分別有196名和226名團員,這兩個旅行團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嗎?
(2)匯報方法。
2.解決17頁第7題。
(1)仔細審題,說說你想用什么方法?
(2)獨立解決。
(3)匯報方法。
3.解決17頁第6題。
(1)要幫助小貓解決問題,你想用什么方法?為什么?
(2)獨立完成。
四、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篇七
新授課。
教
學
目
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會計算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能力。3、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感受數(shù)學源于生活,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重
點
會計算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
難
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復備。
三年級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篇八
一、課題:
二、教學目標:通過復習,更好的理解和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熟練地口算,筆算100以內的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
三、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歸納、整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開放性的思維。
四、教學難點:熟練地口算,筆算100以內的加、減法。
五、教學方法:講授法、練習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掛圖等。
七、教學課時:1課時。
八、教學關鍵:培養(yǎng)學生歸納、整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開放性的思維。
九、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到商店買過東西嗎?下面我們一起做一個買東西的游戲,
好嗎?
生:(齊答)好!
師:1枝鋼筆8元錢,1枝圓珠筆2元錢,你打算帶多少錢去買這些東西?
生:10元錢。
師:1本書6元錢,1個筆記本4元錢,你打算帶多少錢去買這些東西?
生:10元錢。
評析:游戲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設計要合理?!皫Ф嗌馘X”與。
“花多少錢”是不同的概念,課前教師準備一點兒零錢,游戲時讓學生獨立計。
算買兩樣物品“花多少錢”。
二、新授。
1.師:同學們做得很好,下面我們再取買兩樣東西,請看大屏幕。(電腦。
顯示:書包36元,彩筆8元)。
師:要把這兩樣東西都買回去,你大約得帶多少錢?
生:我認為應帶39元錢。
生:我認為應帶44元錢。
師:那么我們應付給營業(yè)員多少錢呢?請大家好好想一想。
生:我認為應付給營業(yè)員44元錢。
師:你能把不能列一個算式?
生:36+8=44(師同時板書:36+8=44)。
師:那么這個44是怎么計算出來的?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學生相互說,教師巡視、傾聽,并對學習困難者給與指導,然后組織全。
班討論。)。
生:我是用個位數(shù)加個位數(shù),十位數(shù)加十位數(shù)計算的。個位:6+8=14,十。
位:3+1=4,結果是44。
師:還有沒有其它算法?
生:我是用豎式算的。(師請生把豎式寫在黑板上)。
生:我把36看成40,加上8等于48,然后再減去4就等于44。
師:把36看成40,這樣多加了4,所以最后要在減去4。嗯,很好,請同。
學們?yōu)樗恼啤#ㄉ恼疲?/p>
師下面我們一起用擺小棒的方法算一算結果。
2.引導學生擺小棒,明白算理。
師:請同學們在左邊擺36根小棒。邊擺邊說你是怎樣計算36+8的,小組。
可以討論一下。
(學生擺小棒,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然后組織全班討論)。
生:我先擺3個10,再擺1個6,然后再擺1個8,6+8=14,再加上3個。
10,一共有14+30=44(根)。
生:我在左邊放30根,中間放6根,然后從右邊的8根里拿出4根放在中。
間的6根里,這樣中間就有6+4=10(根),再加上右邊剩下的4根,一共是。
30+10+4=44(根)。
師:我從左邊的36根里拿出6根,然后從右邊的8根里拿出4根,把它們。
捆成一捆,然后把左邊剩下的30根捆成3捆,這樣一共有幾捆?
生:4捆。
師:4捆加上剩下的4根一共是多少?
生:4捆零4根,是44根。
3.引導學生列豎式計算。
師:我們用剛才的方法先算幾道題。(出示29+8,4+46,55+7,5+39)。
(生一一解答)。
師:我們從剛才這四道題中任選一題,列成豎式計算,行不行?算完的小。
朋友你是怎樣用豎式計算的。
(生列豎式計算,并相互交流算法)。
師:大家一起看4+46=50這道題的豎式。原來十位上是4,怎們后來變成5。
了?
生:個位上4+6=10,40+10=50。
生:個位上4+6=10,滿十就應向十位進一,所以十位上變成5了。
師:答得非常好,這是因為個位上滿十,需向十位進一。
評析:情境仍然是購物,但組織教學的形勢卻是一問一答,留給學生的空。
間小,時間短。教師可以這樣設問:“購買這兩樣物品需要多少錢,請同學們獨。
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看哪個小組的方法多、方法好?!苯處焻⑴c。
小組討論。用擺小棒和列豎式的方法來計算應是學生的自然選擇,如果所有小。
組中沒有出現(xiàn)這兩種重要方法,教師可在小組中適當指導,再讓小組代表向全。
班匯報,其他學生評價和改正。
4.聯(lián)系實際,應用于生活。
師:剛才同學們表現(xiàn)不錯,我決定在帶你們去買些東西,這次老師還給你。
們每人發(fā)30元錢。你們可以想一想,30元錢可以買哪些東西。
(電腦出示:書包30元,玩具小汽車20元,望遠鏡15元,魔方10元,
電話機40元,小球5元,帽子5元,玩具小熊10元)。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說說你們都想買什么?記住每人只有30元錢。
(生在組內相互說,師巡視,傾聽)。
師:現(xiàn)在來聽聽大家都是怎么買的。(找一小組匯報)。
生;我想買書包,書包剛好30元錢。
生:我想買小汽車,小汽車每輛20元,我還能剩下10元錢。
生:我想買望遠鏡和小汽車。
師:你花了多少錢?
生:望遠鏡15元,小汽車20元,一共是35元。
師:你只有30元錢,卻想買35元的東西,怎么辦?
生:那我只要望遠鏡,不要小汽車了。
師:老師想節(jié)約一點,要買兩樣東西,但還要花最少的錢,買那兩樣最合。
適?
生:埋魔方和小球。
師:大家同意嗎?這樣只花15元錢,是不是花得最少?
生:我不同意,應該買小球和帽子,因為小球和帽子加在一起才10元錢。
師:對了,買小棒和帽子最省錢。當然實際購物時,首先要想的是需要什。
么,然后才考慮應怎樣節(jié)省。那么大家選來選去,怎么沒選電話機呀?
生:應為電話機是40元,老師只給了30元錢,還差10元錢。
評析:這一購物環(huán)節(jié)應與前面有區(qū)別,建議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花30元錢。
(可以更多一些錢)怎樣選購自己喜愛或需要的物品,要求說出購買物品的名。
稱,一共花了多少錢,還剩下(或找回)多少錢。這樣更貼近生活實際。
三、深化練習,做教科書的做一做。
十、課后小結:
三年級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篇九
1、通過梳理知識點一級具體的題目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
2、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估算的方法和意義,能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策略。
3、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正確、熟練地計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能夠進行合理的估算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1、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1)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小結: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可以把其中一個加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然后與另一個加數(shù)依次相加,這樣口算更加快捷。
(2)提問:怎么口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小結: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可以把減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然后從被減數(shù)中依次減去,這樣口算比較便捷。
2、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
提問: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結:列豎式時,數(shù)位對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減,從個位加(減)起,哪一位上滿十向前進一(哪一位上不夠減向前一位退一當十),主要不要漏加進來的一(不要漏減走的一)。
3、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1)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可以用兩位數(shù)的加減法進行口算。如650+340其實就是65個十減34個十,等于31個十。
(給學生自由發(fā)言,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1、口算。
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說說口算思路。
提問:口算時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錯?
2、計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分組活動,看哪一組最快最準做完?然后各組委派一人匯報結果??梢赃x擇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選擇列豎式的方法。
3、估算。
(3)提問:這個和我們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樣?如何進行估算呢?
(4)學生討論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種,只要學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給予肯定。并比較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種更合理。
1、完成“練習四”的第1題。
兩人一組,輪流出題計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快又準,互相之間評一評。
2、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比較每一題的大小。此題不能直接進行比較,需先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得出結果后才能把左右兩邊進行比較。
3、完成“練習四”的第3題。
仔細觀察圖文,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所需的條件,然后根據(jù)具體情況合理地進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
本節(jié)課我們梳理了哪些知識?本單元的知識中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學生發(fā)言,教師點評,解疑答惑。
教學反思:通過梳理知識點以及具體的題目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年級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篇十
教學內容:課本65—66頁內容。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會計算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源于生活,體驗解決數(shù)學問題成功的喜悅,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連續(xù)退位的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連續(xù)進位與退位的算理。教學準備:課件、計數(shù)器等。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見口算題卡。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讓學生分別說一說,當出現(xiàn)豎式計算時,要板書豎式:讓學生對照豎式再說一說算理及算法。
3.小結:計算加法時,要注意什么?引導學生說一說在計算加法時要的問題。
4.還有多少棵茄子沒檢查?你自己能解決嗎?自己試一試。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哪個小組愿意把小組的想法說給同學們聽:說到豎式時板書。說算法:個位減起,5減6不夠減,從十位退1,15減6等于9,十位2減7不夠減,從百位退1,12減7等于5,百位3減2等于1,所以,435減276等于159。
5.已檢查的茄子比已檢查的白菜多多少棵?用你喜歡的方法去做。全班交流自己的豎式算法。
6.小結:計算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歸納,從連續(xù)退位、細心計算兩方面進行交流。四、鞏固練習。列豎式計算:
192+58=432—153=646+354=542—169=學生獨立完成后,重點讓學生說說自己豎式計算的算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書67—68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會計算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連續(xù)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連續(xù)退位的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連續(xù)進位與退位的算理。教學準備:課件、計數(shù)器等。
一、回顧舊知。
昨天我們學習了計算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退位加減法的筆算方法。我們來復習一下。出示:
592+109=615—457=讓學生同位互相說一說計算方法。而后指名起來說算法。
二、自主練習:
1.第3題:計算并驗算。
2.第4題:(1)說題意,你做這道題時是怎么想的?(2)獨立完成,全班匯報。
3.第5題。
(1)先說一說題中告訴我們的數(shù)學信息和要求的問題,然后再解決。(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導學生小組內合作完成。
4.第6題:找規(guī)則,填一填。
5.第7題:數(shù)學游戲。
6.第8題:誰摘的松果?連一連。
讓學生獨立去完成,匯報時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題:
要先讓學生說一說“從入口到珍禽館”共有幾條路?分別是哪幾條?
8.第10題:
做題時先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然后再根據(jù)信息解決問題,并提出問題。
三、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你覺得對你有什么幫助呢?
三年級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篇十一
例題3,練習八4、5、6。
1、進一步掌握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熟練地進行萬以內連續(xù)進位加法的計算。
2、經歷自主探索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法的過程,掌握計算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的思想,幫助學生形成認真細心地進行計算的習慣。
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加法題。
掌握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76+84。
指名說一說它的計算方法。在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教學例3.
1、列算式。
提問: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怎么列算式?
板書:445+298=。
比較:445+298與復習題76+84有什么不同?
(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
2、口算。
提問:在用豎式進行計算之前,請同學們嘗試口算一下結果應該是多少?同位討論并全班交流。
匯報過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來口算。先計算445+300=745,再計算745-2=743。
3、筆算。
學生嘗試列豎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然后板書:
445。
+298。
()。
提問:
(1)個位上相加是幾?(5+8=13)個位上怎么寫?(寫3,向前一位進1,為了不遺漏進上的1,在十位上寫一個小一點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幾?(4+9+1=14)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數(shù)相加后也滿十,該怎么辦?(繼續(xù)向百位進1,在百位上也寫一個小一點的1)十位上應該寫幾?(4)。
(3)百位上寫幾?(2+4+1=7)。
板書:
445。
+21918。
743。
4、思考: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進位、進位加法有什么聯(lián)系?
5、驗算。
師: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對了?我們用什么方法來進行驗證呢?(先讓學生探究交流)。
生:用驗算的方法。
生:可以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
老師在黑板上演示驗算的過程,提示學生注意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298。
+41415。
743。
1、完成“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后,選最后一題講解計算過程。
2、完成“練習八”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3、完成“練習八”第2題。
先估計結果再列式計算。
4、完成“練習八”第9題。
教師先給予學生知道,然后讓他們獨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訂正。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三年級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篇十二
1、使學生學會筆算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的連續(xù)退位減法。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進一步領會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使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
學生利用遷移規(guī)律探索和學習新知識,明白連續(xù)借位的數(shù)理。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2、學生會很容易的說出:昆明到麗江有517千米,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
[設計意圖]:將枯燥乏味的數(shù)學知識放到具體情境中,一方面讓學生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愿意學習數(shù)學;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抽取數(shù)學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畫線段圖
[設計意圖]:一方面,通過確定大理的位置,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經歷估算的過程:另一方面,向學生滲透借助線段圖解決問題的思想。
(1)讓學生指出畫在哪兒合適。
(2)讓學生試著說出理由。(要求條理清晰)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推理出示完整的線段圖。
2、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看著這個線段圖,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有選擇的出示問題:“大理到麗江有多遠?”)
3、解決問題
(1)獨立列式計算(要求用豎式計算)
(2)在小組內交流算法
(3)教師板書
.
517
-318
9
(4)接下來怎么呢?
[設計意圖]:前面的“獨立計算”作為思考的有力鋪墊,現(xiàn)在又將問題拋在最關鍵的地方,將理解算理的難度降到最低,加深學生印象。
引導學生有條有理的講出算理----十位上不夠減,向百位借一(師板書).
教師將板書補充完整,學生檢查自己的做法,有錯誤的改錯。
12
三、方法應用
師:剛才,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又學習了一個新的知識點----連續(xù)借位的減法(板書課題),當然很多同學在第一遍做的時候自己就做對了,真不錯!下面,請同學們繼續(xù)看屏幕(課本p23圖)
1、看著這個統(tǒng)計圖,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生口答)
2、請同桌合作把其中的減法問題寫下來,并一一解答,完成后交換檢查。
[設計意圖]:讓學生分組合作解決問題,親身體驗合作學習中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同時,抽取其中的減法問題,針對性強,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談話: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掌握連續(xù)借位減法的計算算理,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五、課堂檢測
檢測a
1、你一定能做對,不信就試試看吧!
594 643 610
-129 - 57 - 456
[設計意圖]:第1題基本計算,緊扣本節(jié)重點,第2題計算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只有兩題,目的是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認真計算去獨立思考,同時也給老師一定的時間去指導個別后進生。
檢測b
1、細心完成下面豎式計算。
821 745 867
-248 -679 -568
a 、 68 b 、366 c 、64
[設計意圖]:第1題,基本計算,緊扣本節(jié)重點;第2題,難度逐漸加大,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網絡;第3題,滲透估算,提倡巧妙的計算方法。
六、布置作業(yè) 課本25頁第4題。
三年級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篇十三
教科書第27頁。
理解驗算的意義,經歷探索方法的過程,學會對加法進行驗算,培養(yǎng)檢驗的意識和習慣。
一、準備鋪墊。
看第一個算式填出下面三個算式的得數(shù)。
45+56=101。
56+45=。
101-56=。
101-45=。
討論:你是怎樣填的?怎樣想的?
二、新課。
1、教師:小明要參加學校運動會,媽媽帶他去商店買運動服和運動鞋。
用屏幕顯示教材第27頁第一幅圖畫。
請學生說一說這幅圖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問:這個買東西的過程中包含有什么數(shù)學問題?
小組討論并匯報,教師板書或用屏幕顯示。
(1)媽媽買了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要付多少錢?
(2)媽媽付了200元,售貨員應該找給媽媽多少錢?
請同學們獨立列式并計算。
出現(xiàn)第二幅圖畫,并出現(xiàn)畫外音:找的錢對不對呢?
教師:誰能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發(fā)表看法。
教師:售貨員找的錢對不對,也就是要檢查計算的結果正確不正確。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出示課題:加、減法的驗算。
2、用屏幕顯示例1: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要多少元?
135+48=183(元)135。
教師:我們先討論怎樣檢驗加法計算的結果?
小組討論并在班上交流。
教師:我們來一起總結一下加法驗算的方法。
學生發(fā)言教師板書或用屏幕顯示。
(1)用48+135,看得數(shù)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數(shù)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數(shù)是不是135。
(如果學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應當肯定。)。
歸納:我們看到,驗算加法的計算結果一般用三種方法。第一種是把加數(shù)的'位置交換后再加一遍,看結果是不是相同。根據(jù)這個方法,我們也可以利用原來的豎式從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種和第三種方法都是用和減去一個加數(shù),看得數(shù)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加數(shù)。要做到計算的正確,我們要掌握驗算的方法,并自覺地在計算中運用這些方法。
3。反饋練習:第27頁“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練習七第1題中的四道加法題。要求學生獨立計算,用不同的方法驗算。
三年級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篇十四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不進位、進位)的加法、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不退位、退位)的減法和解決問題。
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的筆算是數(shù)與代數(shù)領域“數(shù)的運算”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習整數(shù)加、減法的最后一個階段。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萬以內數(shù)的認識”“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初步理解了筆算加、減法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萬以內數(shù)的意義、讀寫法和比較大小,掌握了幾百幾十數(shù)加、減幾百幾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學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的筆算及根據(jù)實際問題靈活選擇計算策略解決問題,一方面使學生基本掌握整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熟練地進行計算,并能通過知識遷移解決多位數(shù)的加、減法;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學習小數(shù)加、減法和多位數(shù)乘、除法打下基礎。
加法(2課時)
減法(3課時)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
2、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能結合實際情境選擇計算策略,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初步養(yǎng)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讓學生經歷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在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優(yōu)化自己的算法。
重點
1、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
2、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
3、掌握加、減法的驗算方法。
難點
1、理解連續(xù)進位加法的算理。
2、理解連續(xù)退位減法的算理。
3、靈活選擇合適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833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