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總結歸納所讀書籍的主旨和要點,還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反思和思考自己的人生。在讀后感中,要注意結合自己的實際經(jīng)歷和感受,展示個人的思考和觀點。接下來是一些經(jīng)典的讀后感例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fā)和指導。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篇一
今天,我仔細閱讀了《登上地球之巔》這篇文章,讀后令我受益匪淺。
文章大概講的是1960年5月,年輕的中國隊登山隊員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貢布開始了與大自然和冰山雪峰的較量。5月24日上午9時,登山隊員們向珠峰發(fā)起最后380米的沖頂,他們誓言不到8848米的頂峰絕不后退,兩個多小時后,著名的“第二臺階”擋住了他們的去路。但是,懷著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他們憑著頑強的意志堅持爬到了頂峰,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創(chuàng)舉。
每當我想到四位隊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壯舉時,心里就一陣激動。雖說英雄不是我自己,但作為一名有理想、有抱負的中國少年,我也會感到驕傲、自豪。他們這樣矢志不渝,是因為他們要告訴全世界,中國人民是勇敢和智慧的人民。無論雪峰、黑夜、缺氧給予他們多少阻礙,他們?nèi)韵氡M辦法,去爭取勝利。終于,他們成功了,他們向世人展示著中國人的風采。
雖然我不是體育健將,無法體會登山者的苦與樂。但我可以用我那顆摯愛祖國的心來感受他們頑強的意志與堅定的信念,我可以用行動來表達我對他們無限的敬佩。
我知道,在我心里,已經(jīng)有了行動。
今天,何老師為我們講了《登上地球之巔》這篇課文——
《登上地球之巔》講的是四名中國登山隊員從珠穆朗瑪峰的北坡攀援而上,踏過千年冰雪,翻過萬丈巉巖,最終他們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上了地球之巔,這無疑是一場充滿艱辛與危險的探險。那么到底是什么使他們成功的呢?就是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崇高的獻身精神!在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無數(shù)的困難險阻就如一只只兇猛的“老鷹”,時時刻刻威脅著“雁群”,但是每只“雁”都齊心協(xié)力,不怕犧牲,共同抵御入侵之敵。
在這篇文章中,我最欣賞的人劉連滿,因為他不僅有頑強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他有舍己為人的精神。在極度缺氧的“死亡地帶”,劉連滿深知生存希望渺茫,但他渴望活下去,活著就是幸福,就是勝利,就是一切,可是,在這一時刻,他竟選擇把氧氣留給隊友,這是多么的不可思議!在他的眼里,戰(zhàn)友的安全勝于一切,甚至連自己的安危都可以不顧,他是多么令人敬佩啊!盡管他最終并沒有登上珠峰,但他的名字卻永遠留在了我的心中!我們活著,就是要做這樣的人,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在生死攸關的情況下,可以置個人生死于不顧,將國家與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如果人人都能這樣做,那我們的國家該有多強盛,我們的民族該有多團結!
還記得,上學期的趣味運動會,我們班每一個人都積極參與,大家共同努力,面對成功,我們露出了燦爛的微笑;面對失敗,我們一起哭泣。拔河比賽時,大家一個個繃緊了臉,鼓足了勁,隨著哨子聲的響起,吶喊助威的聲音也響起了,盡管我并沒有參加拔河比賽,但是我的心與同學們的心緊緊揪在了一起,我盯著繩子,當繩子被對方拖走時,我有股想上場的沖動;當繩子被我們順利拉過來的時候,我又不由得興奮得一蹦三尺高,同學們擁抱在一起,留下了激動的眼淚……終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nèi)〉昧四昙壎蔚诙暮贸煽儯@與我們同學之間團結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集體的力量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共同積累。任何時候,集體的溫暖都是我們所向往的,為集體多出一份力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我們應該向大雁學習,人人都獻出一點愛,讓我們的“雁群”充滿更多的力量,擁有更多的真情。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篇二
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是無時無刻都離不開集體的。家,是我們最先加入的集體。家人彼此間的愛護、寬容便是一幢大廈的地基;學校這一集體,同學們伸出援手助你解決問題,使你臉上的笑容重現(xiàn),令這幢大廈不斷筑高……家,班級,學校,社會,國家,這些大大小小的集體都是哺育我們成長的搖籃,用它們的真,善,美不斷為我們的大廈增磚添瓦。
現(xiàn)在,我們面對著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前線的解放軍戰(zhàn)士和醫(yī)護人員以最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大無畏的.決心站在抗震救災的最前線,義無返顧地與地震進行一場艱辛的斗爭。他們心連心,用自己珍貴的生命全力挽救受災的群眾,同時也面對著死亡。社會各界的關注,八方的支持,炎黃子孫的萬眾一心,一首首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歌曲響徹天地之間。此時,沒有人敢否認集體的力量,沒有人不為此喝彩動容。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大家斗志昂揚,團結一致。我們堅信,歷盡無數(shù)歷劫的中華民族一定會戰(zhàn)勝這次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奪取最終的勝利!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篇三
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又意譯作圣母峰,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交界的喜馬拉雅山脈之上,終年積雪。是亞洲和世界第一高峰。
然而在1960年5月25日,北京時間上午9時30分,年輕的登山隊員——運動健將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和一級運動員貢布四人,向著珠穆朗瑪頂峰的380米高度做著最后的沖擊。
可他們在離死亡之神很近的時候,卻不曾忘記自己的同伴,劉連滿不正是這樣的寫照嗎?
他們是英雄,中國的英雄,他們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創(chuàng)舉。讓人意想不到的依然是劉連滿,在那樣缺氧的環(huán)境中,沒有用氧氣筒,卻以堅強的意志和對勝利的鐵一樣的信心,戰(zhàn)勝了死神,頑強的活了下來,并與三位勝利歸來的戰(zhàn)友會合了,雖然他并沒有登上珠穆朗瑪頂峰,但他的精神卻是可貴的。
其實英雄隨處可見,但是具有如此之佳的氣節(jié)卻是很少的!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們不畏艱難,團結互助的精神吧!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篇四
文章大概講的是1960年5月,年輕的中國隊登山隊員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貢布開始了與大自然和冰山雪峰的較量。5月24日上午9時,登山隊員們向珠峰發(fā)起最后380米的沖頂,他們誓言不到8848米的頂峰絕不后退,兩個多小時后,著名的“第二臺階”擋住了他們的去路。但是,懷著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他們憑著頑強的意志堅持爬到了頂峰,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創(chuàng)舉。
每當我想到四位隊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壯舉時,心里就一陣激動。雖說英雄不是我自己,但作為一名有理想、有抱負的中國少年,我也會感到驕傲、自豪。他們這樣矢志不渝,是因為他們要告訴全世界,中國人民是勇敢和智慧的人民。無論雪峰、黑夜、缺氧給予他們多少阻礙,他們?nèi)韵氡M辦法,去爭取勝利。終于,他們成功了,他們向世人展示著中國人的風采。
雖然我不是體育健將,無法體會登山者的苦與樂。但我可以用我那顆摯愛祖國的心來感受他們頑強的意志與堅定的信念,我可以用行動來表達我對他們無限的敬佩。
我知道,在我心里,已經(jīng)有了行動。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篇五
曾讀過這樣一篇文章,叫做《登上地球之巔》,這篇文章不僅給我視覺的沖擊,更是給我心靈的震撼!
《登上地球之巔》說的是1905年5月,年輕的中國登山隊員從東坡攀援而上,踏過千年冰雪,翻過萬丈懸崖峭壁,將鮮艷的五星紅旗插上了地球之巔——被許多的登山家認為“連飛鳥也無法越過”“充滿死亡的路線”的‘珠穆朗瑪峰’。
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并不在于我們頌贊的語言,而在于他們始終以高度的事業(yè)心、自尊心和鍥而不舍地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的責任感,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
像劉連滿這樣的有無私奉獻精神,以及團隊合作主義的人難道不令人敬佩嗎?,像他這樣的人,難道不是擁有了奧運精神嗎?是的,奧運精神無處不在,當你擁有那些美好的品質(zhì)時,你就擁有了奧運精神。
我從劉連滿身上學到了奧運精神,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那種鍥而不舍地對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奧運精神無處不在,我們一定要向那些勇敢而又執(zhí)著的人們學習!作文。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篇六
寒風、缺氧、疲倦、珠穆朗瑪峰上,四位探險者仍在艱難地前行。雪山。美景。信念。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成功!
堅持!強烈的高原反應無法摧毀探險者們的心。終于,有三位隊員成功征服珠穆朗瑪峰,而另一位,正在離山頂不遠的地方默默祝福他們。
有時我在想,人們要冒著生命危險一次次攀上高峰,除去為了科考目的,還為了什么?答案是:征服高山、征服自然、征服自己。在一次次攀上山巔之后,人的心靈同時也接受了洗禮——變得堅強、開闊、寬容。在最后時刻,四位探險者不僅是為了完成探險任務,更是為了戰(zhàn)勝困難、戰(zhàn)勝自己,完成一次精神的蛻變!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登上“地球之巔”的,但這種“登山精神”卻值得每個人去回味,去踐行。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篇七
曾讀過這樣一篇文章,叫做《》,這篇文章不僅給我視覺的沖擊,更是給我心靈的震撼!
《》說的是1905年5月,年輕的中國登山隊員從東坡攀援而上,踏過千年冰雪,翻過萬丈懸崖峭壁,將鮮艷的五星紅旗插上了地球之巔——被許多的登山家認為“連飛鳥也無法越過”“充滿死亡的路線”的‘珠穆朗瑪峰’。
當然,四個登山者,都是勇敢的`,擁有常人無法擁有的堅定信念,但是,其中,令我最敬佩的還要是那顧全大局有無私奉獻精神的劉連滿,是的,劉連滿雖然沒有,但是沒有他,他的隊友也無法登上,沒有他,隊友早就落下萬丈懸崖;沒有他,隊友早就因缺氧而離開人世;沒有他,。。。。。。
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并不在于我們頌贊的語言,而在于他們始終以高度的事業(yè)心、自尊心和鍥而不舍地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的責任感,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
像劉連滿這樣的有無私奉獻精神,以及團隊合作主義的人難道不令人敬佩嗎?,像他這樣的人,難道不是擁有了奧運精神嗎?是的,奧運精神無處不在,當你擁有那些美好的品質(zhì)時,你就擁有了奧運精神。
我從劉連滿身上學到了奧運精神,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那種鍥而不舍地對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奧運精神無處不在,我們一定要向那些勇敢而又執(zhí)著的人們學習!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篇八
1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nèi)容要點。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生動的描寫景物。
3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培養(yǎng)敢于探險的勇氣、集體主義觀念和必要時為所熱愛的事業(yè)而獻身的崇高精神。
1、提高復述課文的能力,學習敘事的詳略和選材的典型性。
2、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景物描寫。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設備。20xx年5月中國登山隊再測珠峰的新聞報紙。磁帶《青藏高原》,以及喜瑪拉雅山和珠峰的相關圖片。
課前檢查
1、(投影)注音
峰巔 砭骨 崔巍 滯留 窒息 匍匐
2、釋義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覺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劇烈。
履踐;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偉。
養(yǎng)精蓄銳;養(yǎng),休養(yǎng)。蓄,積蓄。養(yǎng)息精神,積蓄力量。
齊心協(xié)力;眾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進。
講授新課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出示喜瑪拉雅山和珠峰的相關圖片。
師:俗話說的好:“無限風光在險峰”,而名屬地球之巔的珠穆朗瑪峰以其海拔高、景色奇而被登山探險者們譽為世界上最大的“高山上的公園”。
請同學們談談20xx年5月中國登山隊重測珠峰的經(jīng)過。
師:50年來,有許多人登上了雄偉的珠峰,也有許多人失敗了,甚至永遠長眠在了那里。但人類永遠不會停止對自我的挑戰(zhàn)。1960年5月,英勇的中國登山健兒發(fā)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從珠峰北坡成功登頂,書寫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記錄。
今天,讓我們一起重走那條艱苦卓絕的登山之路。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把登山隊員突擊主峰的經(jīng)過劃分成幾個階段,在原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明確:
(1)5月24日9時30分,登山隊員出發(fā)。
(2)劉連滿甘作人梯,幫助其他隊員登上第二臺階。
(3)由于缺氧,劉連滿留下,其余人沖頂。
(4)劉連滿將救命的氧氣留給他人,寫下遺言信。
(5)無氧攀登。
(6)登頂成功。
三、復述課文,研讀賞析
教師出示問題組,學生思考:
1、在突擊頂峰的過程中,隊員們先后遇到了哪些困難?
體力衰竭,寒冷、黑夜、缺氧(標出課文中的提示語)
2、課文詳寫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現(xiàn)隊員們堅強和大無畏的精神。
重點寫了征服第二臺階和劉連滿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把氧氣留給同志這兩件事。
3、找出文中最讓自己感動的細節(jié),讀一讀,然后加以有感情地復述。復述時注意登山隊員遇到的困難和他們?yōu)榭朔щy作出的努力。
4、四人一組互相交流,然后推舉一人進行全班交流、評價。要求學生注意敘事的詳略。可以復述一個,也可以是幾個。
5、從剛才大家復述的這些感人的細節(jié)中,你感受到了登山隊員身上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聯(lián)系實際生活,談談你的體會。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四人為一組,找出文中自己認為精彩的景物描寫,品一品,談一談。然后全班交流。
2、討論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明確:這些描寫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閱讀的緊張之余還可以求得放松,來欣賞一下美麗的珠峰景色。這在閱讀效果上可稱為一張一弛,給人美的享受。
3、模仿文中景物描寫手法,寫一段夜晚小景。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這篇文章之后,我們更加明確了完美的人生常伴澎湃的急流,絕美的風景常在奇險的山峰。正是因為有了英雄們挑戰(zhàn)地球之巔的壯舉,珠峰——一個令萬千人頂禮膜拜的圣地,一個令旅游者心馳神往的勝境,才向世人展示了他的神秘與偉岸.重溫往事,我們更有理由相信人類征服自然的腳步會走得更穩(wěn)健、更遠.
六、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
2、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瑪峰,站在珠穆朗瑪峰項上,你會有哪些話要說的呢?寫一篇登山后的心得體會。
本節(jié)教學設計主要有以下特點:
1、本文篇幅雖較長,但按時間為線索,清晰記錄了中國登山隊首次登峰的經(jīng)過。因此通過本文讓學生的復述課文,鍛煉了學生搜集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2、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已較遠,導入課文時讓學生查找20xx年中國重測珠峰高度,這樣將時間距離拉進了。圖片與音樂的運用,用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3、本文的景物描寫很精彩,語言的學習就需要日常的積累,因此學習并模仿景物描寫是本文學習重點之一。
4、此外,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培養(yǎng)敢于探險的勇氣、集體主義觀念和必要時為所熱愛的事業(yè)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在分析課文時要貫穿其中,對學生的品德情操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篇九
一、整體把握
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有必要先大致了解與課文有關的一些內(nèi)容。
整體把握這篇課文,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二、問題研究
課文中有不少描寫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它們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練習說明
一閱讀課文,概述幾名登山隊員突擊主峰的經(jīng)過。
設題意圖是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要注意讓學生概括得盡量簡潔。
參考答案:
二下面是課文中描寫景物的句子,注意觀察夜色,試著仿寫幾句。
2.夜色濃重,珠穆朗瑪峰山嶺間朦朧一片,只有頂峰還露出隱約的輪廓。
教學建議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二、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瑪峰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篇十
1、字詞積累。
2、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把握內(nèi)容。
3、復述課文內(nèi)容,提高學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4、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理解本文的主旨。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2、復核課文,提高學生概括能力。
3、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把握主旨。
多媒體、板書
4.標簽
一、導入。
山往往海拔不過千米,走的是修好的山路,我們還帶著充足的水、食物,中間可以隨時休息,即使如此,我們?nèi)愿械狡v不堪。如果面對世界的最高峰——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瑪峰,我們只能望山興嘆了。登山,錘煉的是人的信念、勇氣和意志。50年前中國登山健兒用超人的意志,英勇無畏的精神,挑戰(zhàn)人類極限,在珠峰成就了民族的光榮與夢想,今天我們學習《登上地球之巔》這篇課文,感受他們的力量。
二、解題。學生交流后媒體展示珠穆朗馬峰、作者的簡介等資料。
三、展示本課學習目標。
四、審讀題目和導語,進行聯(lián)想,提出問題。(預測學生提出的問題并歸類,媒體展示)
1、誰要登上地球之巔?
2、為什么要登上地球之巔?
3、登山中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4、最后登上山巔了嗎
5、文中人物是什么樣的人?
五、自學。
1、齊讀字詞,正字音。
2、自讀課文,找出表示時間、人物心理、感受、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
3、完成學習目標。
六、交流。
1、概括課文內(nèi)容。
課文生動記敘了登山隊員們突出頂峰的過程。
2、理清結構。
開始登頂(1-3)——攀登第二臺階(4-8)——與黑暗博斗(9-12)——劉連滿過度疲勞停止攀登,冒死將氧氣留給隊友(13-15)——三名勇士在氧氣用完的情況下勇登峰頂(16-23)
3、復述課文內(nèi)容。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篇十一
天色開始黑下來,寒風凄厲地呼嘯著。
王富洲同志:?
你們的同志 劉連滿
屈銀華和貢布用斬釘截鐵的語氣異口同聲地回答:“繼續(xù)前進!”
越過東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向右繞至北面的巖石坡繼續(xù)向上攀登,終于登上了一個巖石和積雪交界的地方。舉目四望,朦朧的夜色中,珠穆朗瑪山區(qū)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們的腳下?,F(xiàn)在,他們?nèi)说念^頂上,只有閃閃發(fā)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巖了。他們終于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頂峰,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創(chuàng)舉。
登上地球之巔讀后感篇十二
今天,何老師為我們講了《》這篇課文——《》講的是四名中國登山隊員從珠穆朗瑪峰的北坡攀援而上,踏過千年冰雪,翻過萬丈巉巖,最終他們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上了地球之巔,這無疑是一場充滿艱辛與危險的探險。那么到底是什么使他們成功的呢?就是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崇高的獻身精神!在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無數(shù)的困難險阻就如一只只兇猛的“老鷹”,時時刻刻威脅著“雁群”,但是每只“雁”都齊心協(xié)力,不怕犧牲,共同抵御入侵之敵。
在這篇文章中,我最欣賞的人劉連滿,因為他不僅有頑強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他有舍己為人的精神。在極度缺氧的“死亡地帶”,劉連滿深知生存希望渺茫,但他渴望活下去,活著就是幸福,就是勝利,就是一切,可是,在這一時刻,他竟選擇把氧氣留給隊友,這是多么的不可思議!在他的`眼里,戰(zhàn)友的安全勝于一切,甚至連自己的安危都可以不顧,他是多么令人敬佩?。”M管他最終并沒有登上珠峰,但他的名字卻永遠留在了我的心中!我們活著,就是要做這樣的人,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在生死攸關的情況下,可以置個人生死于不顧,將國家與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如果人人都能這樣做,那我們的國家該有多強盛,我們的民族該有多團結!
還記得,上學期的趣味運動會,我們班每一個人都積極參與,大家共同努力,面對成功,我們露出了燦爛的微笑;面對失敗,我們一起哭泣。拔河比賽時,大家一個個繃緊了臉,鼓足了勁,隨著哨子聲的響起,吶喊助威的聲音也響起了,盡管我并沒有參加拔河比賽,但是我的心與同學們的心緊緊揪在了一起,我盯著繩子,當繩子被對方拖走時,我有股想上場的沖動;當繩子被我們順利拉過來的時候,我又不由得興奮得一蹦三尺高,同學們擁抱在一起,留下了激動的眼淚……終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nèi)〉昧四昙壎蔚诙暮贸煽?,這與我們同學之間團結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集體的力量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共同積累。任何時候,集體的溫暖都是我們所向往的,為集體多出一份力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我們應該向大雁學習,人人都獻出一點愛,讓我們的“雁群”充滿更多的力量,擁有更多的真情。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8175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