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5 12:49:11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通用18篇)
時間:2023-11-05 12:49:11     小編:文鋒

讀后感是對閱讀一本書籍、文章或其他閱讀材料后的個人感受和思考的總結(jié)和表達。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閱讀的內(nèi)容,也是對我們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一種提升。讀后感不僅僅是對內(nèi)容的簡單概括,更是對作者觀點、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思考。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思考書中的主題、人物形象、情節(jié)發(fā)展等,使自己的思維和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在寫讀后感時,可以適當引用書中的語句或?qū)υ?,來強化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以下是一些富有智慧和洞察力的讀后感范文,或許能夠給您帶來新的思考和收獲。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一

近期翻閱了張文質(zhì)先生的《慢教育》。我細細地品味著慢教育的每一個實例,我深深地感到每一個實例都在向我傳遞一個看似平常卻蘊含深意的教育哲理。

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張文質(zhì)先生這樣闡述:知識的獲得是一個困難、艱苦、緩慢的過程,人的成長更是曲折、艱難。有時候我們簡直沒有辦法使一個人學得更多、學得更好,也沒有辦法讓他迅速形成所謂良好的習慣。教育其實就是一種互相尋視、發(fā)現(xiàn)的過程。教師最重要的品質(zhì)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同時要有樂觀的態(tài)度,積極恰當?shù)呐R場智慧。

以“慢”的心態(tài)對待教育,陪著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成長的快樂,慢慢地等待長大,何嘗不是一種睿智,一種氣度?在“慢”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保持充分的從容和寬容,慢慢地等待孩子的思考與幼稚,慢慢地感受孩子的挫折與成長。老師要擁有足夠的童心與細心,慢慢地聽孩子講故事談理想。同時要學會真誠的欣賞與體驗,慢慢地表揚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慢慢地和孩子一起品味純真的快樂童年。

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潛移默化的過程,所謂潤物細無聲,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潛,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guān)注與規(guī)范。

我很欣賞書中的這段話:“要把教育當作一件事來做,一個人一輩子只能做一件事,一件事也不一定能做好,重要的是盡力去做,而且從具體的小事做起,做一件就是一件?!睆慕裉炱穑诮虒W中,我會“慢一點,再慢一點,放慢欣賞的腳步;等一等,再等一等,等到遲來的花開?!?/p>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二

看了《師德教育》并通過前幾天學校組織師德師風教育的學習活動,使我進一步認識到作為教師在新時期的素質(zhì)要求,學習師風師德心得體會。下面簡單談?wù)剮c體會:

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yè),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zhàn)自己,超越自己。

自己應(yīng)該系統(tǒng)地學習《義務(wù)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文件,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盡職守,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yè),為人師表。

崇高的師愛表現(xiàn)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qū)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guān)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且多加鼓勵,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

有句話說的好,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就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不斷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zhì)呢?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fā),時時刻刻準備著用“一眼泉的水”來供給學生“一碗水”。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zhì)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囗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三

讀了于漪老師的《教育魅力》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這本書太多的感動,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藝術(shù),需要我去追逐,去領(lǐng)會,去反思,去品悟。每一項修煉都讓我受到啟發(fā)和深思,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平日自己日常的教學和教育工作中的細節(jié),讀罷此書,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還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夠好。每個修煉都可以成為我今后教育教學工作的指領(lǐng)。在這里我要介紹自己體會最深的五點:

有道是“形象就是宣傳: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服務(wù):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新世紀的教師形象應(yīng)該富有時代的朝氣。這種朝氣,集中體現(xiàn)了當代教師應(yīng)該更懂得美、追求美、體現(xiàn)美。講究外在的美、儀表的美、風度美的教師對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學生的喜愛。整潔、得體、典雅、美觀的著裝,也是完成教育任務(wù)的需要。教師站在學生面前亮相,自然而然的成為“審美的客體”,通過自己形象的示范,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作為教師本身就是美的傳播者。因此,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的和諧統(tǒng)一,是當代教師自己形象塑造應(yīng)該追求的理想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jīng)驗反思。善于思考必定受益無窮。因為思考可以化解矛的癥結(jié),使僵化的思維方式疏通,變得清晰,構(gòu)建新的思維和理念。凡成大器的人都養(yǎng)成了善于思考的習慣??申P(guān)鍵是平時該怎樣做?這里的意見為我指明了方向:要持續(xù)不斷、讀思結(jié)合、以寫促思、系統(tǒng)性。

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要使語言具有親和力,就要注意平時言談要和藹可親如春風化雨細細密密潤禾苗,如清泉小溪涓涓滴滴入心田;課堂上和學生進行知識和思想的交流,語言要自然親切,熱情明快,做到活潑而不庸俗,文雅而不晦澀;對學生的提問、輔導(dǎo)解答要不厭其煩;課下可以融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進行無拘無束的交談。

學生學習上有失誤或做了錯事也能夠循循善誘給予正確指導(dǎo)。學生生活中有苦惱或痛苦,教師要給予關(guān)愛,即使是一句溫暖的話語,也會讓學生心中燃起暖暖的愛意。

生活向?qū)W校提出的任務(wù)是如此的復(fù)雜,以致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學素養(yǎng),那么不管教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與家長聯(lián)系,這是每一個教師經(jīng)常要做的工作。但往往是有事的時候才聯(lián)系,而且多半是作業(yè)不交或者出了什么事故的時候才聯(lián)系,所以,許多家長都條件反射似地怕接老師的電話。

本書就提出很好的建議:教師應(yīng)該在休息的時候,打兩三個電話,與家長閑聊一會兒,了解一下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以及家長對老師有些什么要求和建議等。平時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可以預(yù)防很多事故的發(fā)生,比“亡羊補牢”般的事后談話效果更好。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不同的教師在課堂上會演繹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藝術(shù)效果,盡管有規(guī)定的教材和相應(yīng)的教學內(nèi)容及要求,卻沒有固定的臺詞,課堂教學給予了教師充分的空間,可以自由馳騁,自由探索。從書上的例子可以得出要做到這點必須要求自己:設(shè)計獨樹一幟的個性化教學思路、尋求與眾不同的個性化教學藝術(shù)、塑造別具一格的個性化教學風格、展現(xiàn)略高一籌的個性化教學品位。

人們都說: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

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學生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梢娊處煹难孕兄苯佑绊懼鴮W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發(fā)展,是我們教師應(yīng)該思考的問題。我又能給予學生怎樣的環(huán)境呢?這不禁讓我感覺到身上的責任重大。

最后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河流。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四

從事教師行業(yè)來,《山東教育》走進我的生活,教育著我,啟迪著我。從中既學習了她教育管理類富有創(chuàng)意的經(jīng)驗,又了解了教育改革的最新方向;既學習了對后進生幫扶的方法,又接受了教學設(shè)計的新理念?!渡綎|教育》給我最大感受是:任何成功的教師都付出了很多艱辛,對教育工作熱愛,對學生熱愛,正因為這種愛成就了他們的輝煌。從該書中我讀到了許多值得我學習的榜樣,他們堅韌、好學、勤奮形成獨特的人格魅力將會影響我的一生!

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上有所成就 ,通過閱讀山東的教育報刊,諸多方法我體會如下:

首先,我們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要過得去,要給學生一杯水 ,教師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這桶水如果不更新它,可用含量就會大大降低,作為現(xiàn)代教師, 我們要想辦法去開鑿并擁有“一眼泉”,在平時的教學中 ,不單純追求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搞花架子 ,而應(yīng)該從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找到學生的興奮點,充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深入學生,聽取他們的意見,那就會事半功倍。

其次,情感交流。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 ,在與學生談心時,通過觀察學生的舉止言談,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多點鼓勵、少些責備,當學生有了進步時, 應(yīng)予以肯定 、贊揚、鼓勵他們更上一層樓;當學生犯錯誤時,和學生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幫助他們改正錯誤;當學生遇到困難時 應(yīng)該深入了解學生情況,幫助解決,從而使學生感到可以信任依賴我們老師。真誠地熱愛學生,才能激發(fā)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信任和親近,使學生對你所傳授的知識感興趣!

再次,經(jīng)常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拋棄那種反映出“師道尊嚴”,尊重、關(guān)心和愛護每個學生,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師生只有在平等、情感交融的情況下,才能推心置腹地溝通思想,增進雙方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從而在平時的課堂中互相配合,教學相長。

在我們班,只要你在進步,有特長,有一顆熱愛班集體的心,人人都有獲獎的機會。獎勵有時是一個微笑,有時一個贊許的目光,有時是一句評語,有時只是一顆順手畫來的小星星。這些做法,都緣于《山東教育》對我的啟迪,她的教誨時時縈繞在我的耳邊,她教給了我如何奉獻與付出;教會了我如何管理;使我懂得了責任;她時刻激勵我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學生首先自己必須是創(chuàng)新的教師;她讓我感悟到“寬容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力量”、“只有當我們真正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敞開心扉,獻出摯情,我們才能贏得學生真正的尊重”、“只有當我們用感情激發(fā)感情,用心靈碰撞心靈,用智慧啟迪智慧時,才能成為學生才智覺醒的過程”。

《山東教育》那一個個師生間相處的案例讓我深深感受到:教育是心心相應(yīng)的活動,需要愛、需要尊重與理解的過程,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相信我們的真誠和良苦用心會換來學生的進步 !

一期期刊讀完,掩卷而思,收獲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也多了一個請教的良師、交流的益友。思想需要付諸實踐,作為一名年青教師,懷揣著對孩子、對教育事業(yè)的無限熱愛,在《山東教育》的殿堂里不斷的學習與汲取,將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堅持、一種追求。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五

讀書不僅可以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nèi)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我們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于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

“禪”本是一個佛教語,是梵語“禪那”之略,原指靜坐默念?!岸U”和“生活”相聯(lián)系,不僅賦予了遠離塵世的禪宗以全新意義,而且給人們的平凡生活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即人們追求的生活(也可稱之為生命)質(zhì)量更加坦然、理性、圓滿、高雅。而把“生活禪”和“教育”聯(lián)系起來,則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當前的學校教育倒像遠離塵世的“禪”,玄而又玄,人云亦云,游離于社會、經(jīng)濟之外;又像一些政治和經(jīng)濟機構(gòu),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角落都充斥著“功利化”和“行政化”。教育的真實面目似乎被厚厚的“塵土”遮掩了。教育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教育就是生活,生活處處皆教育。本書作者把文字定位為:從生活的角度看教育,詮釋教育。并力求把《教育生活禪》打造成“一根雞毛撣子”,不斷地去撣除那層蒙著的“塵土”,還教育以本來面目。

書中《段村教育故事》中的白老師讓我敬佩。她的很多教學方法和敬業(yè)精神很值得我學習。讓孩子當老師,其方法大致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單兵教練”,即讓班里15名左右的.學困生和15名左右的優(yōu)秀生自由結(jié)對子,“一幫一”學習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再就是“分組學習”,按座位劃分小組,每組4人,組長一般都是學習最優(yōu)者,一學期變動一次。這兩種互補達到了“全天侯”的學習效果,小組形式提升的是課堂上的學習效率,而結(jié)對子又強化了課余時間的學習效率。特別是“結(jié)對子”的學習方式白老師評價說“好得沒法兒”,“結(jié)對子”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不管是“幫人”還是“被幫”,都是學生‘自己的事’,因而他們做起來都非常認真。

另外段村教育,激勵教育已成為標志性的亮點,白老師根據(jù)農(nóng)村孩子的身心特點,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方法激勵學生發(fā)展,其中最成熟有效的辦法就是給孩子送《喜報》。無論哪個學生有了進步,就給該生送一張《喜報》,小小的喜報被學生奉為“至寶”,他們不僅互相比賽者《喜報》的數(shù)量,而且還認真加以收藏。這種好的教學方法多么值得我去學啊!

白老師對學生的管理中無不體現(xiàn)出“愛”字,她的心里溢滿了對孩子深深的愛,愛使她和孩子的心走的那么近,她的每個教育故事都那么感人成功。

如作者所言:“靜下心來,從生活的角度思考教育,那些曾經(jīng)糾結(jié)著的問題就會大徹大悟?!?/p>

教育在我們身邊,或許就是我們上的一節(jié)課,和同事的一次研討,和學生討論的一道題,和孩子的一次談話,自己的一次反思等等吧。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六

哲人康德曾說過這樣的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經(jīng)常、持續(xù)地對它們反復(fù)思考,它們就總是以時時翻新、有增無已的贊嘆和敬畏充滿我們的心靈: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档虏粌H將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則與頭上的星空亦即無限的宇宙相提并論,甚至認為道德法則要高于自然法則。那么,在目前一些領(lǐng)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與行為、道德投入與產(chǎn)出相差甚遠的情況下,怎樣的道德教育才能讓道德律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呢?讀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書,令我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中對道德教育的闡述,用的標題雖然是教化的困惑,體現(xiàn)了作者對道德教育沉重的憂思和對教育問題復(fù)雜性思考的審慎,但實實在在是以一個學者的思想為我們解了惑。在關(guān)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內(nèi)容要貼近實際、采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特別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每個人的童年,都應(yīng)該是被故事浸潤著的。閱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情感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啟蒙,教化的熏陶。一個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學愛好者,沒有讀過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會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爾德一代代兒童通過閱讀童話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長,而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們的閱讀中成了經(jīng)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正如劉教授所說的:美德故事也許不如道學家的‘道德推理’來得嚴密、系統(tǒng)、深刻,但卻能夠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當、更簡明易懂、更親切可心。優(yōu)美敘事的倫理是讓人去體驗、感受、關(guān)切于一種真實的倫理境遇,而不是如規(guī)范的倫理讓人被動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時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樣走出現(xiàn)實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斷前行,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而其中的關(guān)鍵,應(yīng)該是讓德育從神壇走向下界,回到人間,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美麗溫情的美德故事,應(yīng)該是這路途中的一把鑰匙。因為,任何一個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為主的規(guī)范德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guān)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guān)聯(lián)。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xiàn)。教育是培養(yǎng)生命的事業(yè),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fā)自肺腑的愛寄托在故事中,讓孩子去觸摸、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與芬芳,從而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吧!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七

有一個學生,它曾被十三所學校開除,他只不過初二的知識水平,但卻走上電視,給上萬人將國學。著就是《圣賢教育》第一集演講人:胡斌。

他現(xiàn)在也僅僅二十二歲,但他走上演講者的舞臺,成功的走出人生的困境,從一個壞孩子變成一位成功人士。

年少時,他崇尚西方價值觀。與父母、老師講民主、講平等……,從小不叫“爸爸、媽媽”,直接叫名字。在學校,老師只希望他能坐在最后一排睡覺。但他睡不著,左顧右盼。有時鼓動全班一半學生逃課,他吸煙,罵老師,打架……,母親不停的給他換學校,但不到一個月,半個月,又開除了。

母親知道這樣不行,就讓他讀“只養(yǎng)不教,父母之過,后悔已晚,全家之禍”。就讓他到北京學點技術(shù),臨走時給了他費用,但他到了北京就把錢揮霍了。

母親來接他,他才十分艱難的喊了一聲“媽——”。

他開始學習“弟子規(guī)”,學完后,他大徹大悟。母親讓他去敬老院做義工,可他卻不想這么做,但為了推翻母親的理論,他去了。

有人會問:這是為什么?原來敬老院的老人大多是成功人士的父母,兒女常年在外,沒有精力照顧父母,所以來到敬老院。每當兒女來看他們,他們都會把這位很棒的小伙子介紹給自己的兒女,就這樣,工作自己找上門。

幸福吉祥,善心感召;苦難兇災(zāi),惡心感召;自作自受,命由我造。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八

這個星期五,老師讓我們在星期六和星期天內(nèi)啃完這本《愛的教育》。

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有這幾個人,他們是卡隆、戴洛西和洛貝蒂。

卡隆是一個為人正直、善良的小男孩。大家都很喜歡卡隆。有一些愛欺負人的壞小孩不喜歡卡隆這樣愛保護人的人,因為卡隆一直在保護弱小的、可憐的小孩子。

戴洛西是一個愛和同學一起分享圖畫卡片的班長,愛幫助同學,功課也很好,無論是算術(shù)、作文還是美術(shù),總是第一。他還會劍術(shù)而且有驚人的記憶力,他很英俊也很敏捷。

洛貝蒂是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他很善良、愛樂于助人。有一天他看見一個孩子不小心摔倒在馬路上,如果沒車還好,但是現(xiàn)實就是現(xiàn)實,現(xiàn)實就是有車,洛貝蒂以最快的速度沖過去救下孩子,但是自己的腳卻被車子軋在車輪下。

《愛的教育》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善良、勇敢、自信、努力……讓我們成為更加優(yōu)秀的好孩子。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九

如今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在家庭的溫室下成長,而同齡的玩伴很少。這就使孩子們進入學校以后不懂得如何與其他同學相處,造成這樣那樣的矛盾。作為老師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同學之間的團結(jié)友愛。再者,低年級的小朋友不知道如何學習,良好的學習方法這個概念對他們來說幾乎為零。因此,老師的職責是既要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怎樣為人處事,又要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老師年長于學生,知識p處事都勝過學生,而且自古以來就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所以我認為:老師=老媽+師長。作為班主任的我,在工作中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履行老師的職責??墒俏耶吘鼓贻p,工作時間也不長,因此在教育學生某些地方做的還不夠好。有幸的是,假期里讀:《卡爾?威特教育全書》,《1-2年級,決定孩子一生的100個關(guān)鍵細節(jié)》(以下簡稱《細節(jié)》)這兩本書給我以后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多靈感。

卡爾?威特先生的書中說:“決定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而非天賦?!边@句話我深表贊同,即使是資質(zhì)平庸的學生,只要教育方法合理,也一樣能成為杰出的人。

書中還談到:“一定要尊重每一個學生,這是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法則”。作為老師我深有感觸,千萬不能因為學生只有七,八歲或者他們有些幼稚的舉動而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我從事低年級學生的教育工作,小學生的心敏感又脆弱,如果學生不小心犯錯誤了,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可以當著許多學生或者家長的面批評,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可以采取單獨和他談話的方法,給他講一些簡單易懂的道理,用真心去教育他,讓他認識并改正錯誤。當你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學生時,學生也會給你回報。也許,一個人的一生會因為你的一句話而改變。

書中講述了一些當代的杰出人物曾經(jīng)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生”、“笨蛋”、“問題學生”等,但是他們后來卻成功了。這讓我從中悟到對每個學生都要充滿愛,我是有親身經(jīng)歷的,我們班有個小女孩,家里父母關(guān)系不是很好,對她的心理產(chǎn)生了影響,所以我就格外關(guān)心她、疼她。后來她的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與同學關(guān)系也越來越好,學習也用心多了,所以成績也漸漸好了起來。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對我們教師來說,沒有什么比愛心更重要的。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一節(jié)課最重要的不是看老師講了多少,而是看學生接受了多少?!钡湍昙壍膶W生不可能做到四十分鐘里精神集中。如果老師只管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跟不上節(jié)奏,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這種方式萬不可取。這就給我們老師帶來很大挑戰(zhàn),老師必須要在比較短的時間里把最重要的東西講透徹,要力求簡潔生動。然后讓學生通過舉例子,做練習來鞏固,這樣才能稱得上是一節(jié)有效率的課。貪玩,上課開小差是低年級小朋友的天性。上課時必須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如果學生上課總是心不在焉,是很難教授課程的,也就根本談不上效率。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書中提出要把課程設(shè)計的豐富多彩,富有趣味性。我以后教學生課文或古詩詞時,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在大腦里想象課文中的情景,通過學與想結(jié)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書中認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也是教育的重點。我聽到次數(shù)最多的一個例子是問學生雪融化了是什么?標準答案是水,然而有個學生回答是春天,被老師以不符合答案為由判錯。事實上,我們老師不應(yīng)該拘泥于標準答案,對學生進行思維上的限制,而是應(yīng)該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充分發(fā)掘?qū)W生的創(chuàng)造和想象力,我們能做的只有引導(dǎo)學生,而不是簡單的對學生說“不”、“不能”。

《細節(jié)》一書中講到要重視對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作為老師,我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將自己的學生培養(yǎng)成正直、善良的人。試想,一個學生如果沒有美好的品德,即使他學習成績很好,將來他也不會取得成就,甚至誤入歧途。我提倡每人每周做一兩件力所能及的好事,要有“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精神。比如校園里的廢紙學生能主動撿起來放進垃圾桶里這些小事。我會立即給予表揚,甚至碰到學生家長也會稱贊他們的孩子。這就會讓學生意識到做好事可以得到表揚,學生們就會樂意去做,從小養(yǎng)成助人為樂,正直善良的品格。

《細節(jié)》中還針對學生上課不愿意舉手回答問題提出了應(yīng)對建議。記得我讀書那會,上課時老師要我們回答問題就沒有幾個人舉手。這種現(xiàn)象在我們國家的課堂(從小學到大學)上比比皆是。書中給出的建議使我產(chǎn)生了共鳴:對膽小的學生,要教他們簡單的放松練習,當學生在課堂上為舉手而感到緊張時,就可以讓學生做深呼吸,同時在心里對自己說放松,我可以的。也有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回答必須是正確的,害怕答錯了被老師或同學嘲笑,因而不舉手同樣保持沉默??蓯鄣暮⒆?,如果你答錯了,老師不會因為你積極回答問題而批評你,反而會欣賞你大膽的勇氣。老師還可以提前布置給學生下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讓學生猜老師可能會提的問題,幫學生做好準備,這樣學生會感覺有備而來,自然會舉手回答問題。如此,學生既有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又能預(yù)習新知識。

《細節(jié)》中講到語文學習的方法時,提出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啟發(fā)學生,讓學生明白一些道理。我認為讓學生聽故事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新的詞匯,如果我講故事時再把一些成語、名言名句加入到故事里,學生聽多了說不定有一天他不自覺地也會使用了。以后授課時我會考慮每節(jié)課用五分鐘講個小故事。這可能短時間內(nèi)看不出學生聽故事有什么用,但是語文學習靠的是積累,半年、一年后,和聽不到故事的學生比起來,絕對是不同的。

這兩本書,對于班主任的我來說是提高自身素質(zhì)和工作水平的重要讀物,有了它們就等于請來了一位幫助自己的老師。在教育學生的問題上,每個學生的性格各不相同,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而是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根據(jù)他們的不同特點,因人施教。我們老師還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細致的觀察,并以平等,坦誠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生,形成學生熱愛老師。老師關(guān)愛學生的和諧師生關(guān)系。同時,對我們年輕教師來說,年輕是筆財富,我們應(yīng)該珍惜,不應(yīng)該因為工作繁忙而忘記學習,充實自己。對于平時的教學工作,除了認真上好每堂課,課后備課,作好筆記,還要多閱讀專業(yè)期刊和一些教育書籍并作讀書筆記等等。這些都是精神財富的積累和幫助自己成長的有效方法。只有這樣,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不斷提高,才能適應(yīng)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教育類書籍讀后感

因為曾經(jīng)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群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yīng)該多一份關(guān)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后勁生。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么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nèi)容,而要設(shè)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已經(jīng)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jié)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說說容易做做難。我覺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為我給學生上著同樣的課,提著同樣的問題,做著同樣的作業(yè),考著同樣的試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養(yǎng)的原因吧。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時間忙于上課,批改作業(yè),管理班級,教育孩子,有多少時間煞有其事地捧著教育名著或教育雜志閱讀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學生那樣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

一名教師,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豐富的學識吧,這是古往今來不變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師有一桶水,現(xiàn)在隨著各種新的課程標準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應(yīng)該是一條河流而且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讓孩子更有所學、有所獲!否則,拿什么來教給孩子呢?這就要求:一要勤于讀書,充實自我,使自己的知識海洋不斷得到充盈,不會枯竭,才能源源不斷地使自己充滿活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p>

作為一名教師,應(yīng)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yīng)該是一個關(guān)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yīng)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帕夫雷中學》有這樣一段話:“一所學??赡苁裁炊箭R全,但如果沒有了人的全面發(fā)展和豐富精神生活而必備的書,或者如果大家不喜愛書籍,對書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稱其為學校。一所學??赡苋鄙俸芏鄸|西,可能在許多方面都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有能為我們經(jīng)常敞開世界之窗的書,那么,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碧K霍姆林斯基也曾經(jīng)說過:“教師的讀書習慣和閱讀風氣會影響學生,影響學風和校風”。“把每一個學生都領(lǐng)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種地位。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的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復(fù)昨天講過的話,那么閱讀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p>

書籍,特別是經(jīng)過時間沉淀和篩選而被后人認可、接受的那些名著,是影響學生精神發(fā)展的最優(yōu)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書籍是通往心靈的小路。閱讀能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我們自身的心靈世界。沒有這樣的閱讀,人就會受到精神空虛的威脅,因此無論什么都不能取代書籍的作用。好書是自我教育的老師。蘇霍姆林提出:“我堅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并且表現(xiàn)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終于崇高思想的人們的生活來衡量自己。

課堂以外有萬水千山,閱讀之中有萬紫千紅。快打開閱讀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優(yōu)秀書籍是學生與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們進行對話的橋梁。只有通過這座橋梁,我們的學生才能走出原先較為狹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無塵云影,領(lǐng)略中華民族的精神風采,從文本言語中去傾聽偉大的心靈的搏動,感受言語世界的奧秘,同時打好語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點煙酒味,多一點書卷氣,與其把時間浪費在麻將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來讀書吧!”熱愛讀書吧!讀書能找回我們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們麻木的性情,開啟我們智慧的大門。讓書香伴隨人生同行,讓書香在我們心中永遠飄蕩。

教育類書籍讀后感

教育問題一直是困擾著社會的大問題,由于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子女、因此,對子女的成長問題格外關(guān)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一位都希望子女成為人才,如何使這一切成為現(xiàn)實?!队⒉旁鯓釉炀偷摹穮R集了王老師多年的教育實踐的體會,給我們這些老師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讀了王老師的這本書之后,深深地被王老師的教育之道和形式方式所折服。

社會對教師的評價標準是你所教的學生成績是否有好成績,是否考上名牌學校,升學率多高,我覺得,這個結(jié)果所取決的因素很多,有教師本身的因素,有學生的因素,還有家長的因素,社會的因素。我覺得起重要作用的是教師的作用,而教師的方法至關(guān)重要的。貝爾納說:“良好的方法使我們更好地發(fā)揮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妨礙才能的發(fā)揮?!币幻麅?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中絕對不能照本宣讀,把知識點灌輸給學生,而是以知識點為載體講授學習的思想和方法。他的教學重點是提高學生的“學力”,即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目前來說學校對學生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因此,講究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顯得尤為重要。王老師在書中總結(jié)道:“適合你的才是好的”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每個學生千差萬別,不可能有一種統(tǒng)一的模式,同種方式問題方式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關(guān)鍵是要找到自己適合的學習技巧。

我們有些教師,都認為多做一些習題都總是好的,“熟能生巧”嘛!我不贊同這種觀點,學習不等于一般體力勞動者的工作,無休止的做題只會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厭惡情緒,有些學生因此干脆不做作業(yè),有些學生馬馬虎虎的應(yīng)付一下作業(yè),表面上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其實質(zhì)量很差,沒過幾天就會忘記了。因此,“二期課改”對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要求,那就是以學生為本,整個課堂教學設(shè)計緊緊圍繞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在這里必須強調(diào)的是,對不同的學生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們要提倡用50種方法教一個學生,而不能用一種方法教50個學生。

與提高學生成績相關(guān)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思考”??鬃诱f:“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說明,學習和思考都很重要。善于思考是一個優(yōu)秀人才必備的素質(zhì)。我們有些學生作業(yè)一大堆一大堆的做,晚上熬夜不睡覺,但成績卻不盡如意,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思考,只是機械地完成任務(wù)。我覺得在學習中,不僅應(yīng)做題時思考,而且在解題后進行反思和總結(jié),也就是說,“思考”應(yīng)該是貫穿于整個學習的過程的,作為教師有意義地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習慣,切忌越俎代皰。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提高這個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好的問題能促使學生思考,對問題做進一步的分析,從而,掌握事物本質(zhì)規(guī)律性的東西。除此之外,還可以留一些課外的思考題,拓展同學的思維空間,也有利于學生的今后發(fā)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內(nèi)因,作為教師,我們應(yīng)該認識到,教學的先藝術(shù)不僅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更重要的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當一個學生反復(fù)遭受失敗的打擊,他就會“無可奈何”變?yōu)椴钌?,他對學所學的東西毫無興趣,甚至厭惡、反感,這樣的話,怎么會有好成績呢?因此,我們應(yīng)該反其道而行之,鼓勵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王老師在書中總結(jié)到:優(yōu)秀是鼓勵出來的。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興趣是最好的教老師,對學生進行適當鼓勵之后,他會有成就感,他就會有興趣,然后,他就會去鉆研,漸漸地便會超過別人,取得好成績好結(jié)果。鼓勵,就是把內(nèi)在的一種潛質(zhì)激發(fā)出來,從而達到一種最好的效果。

教師的工作是具有技巧性的,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尊重,希望在別人心中有一定的地位,學生也是一樣,甚至特別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我們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是班級集體中不可缺一的份子,而不是可有可無的一個人。作為教師還有一個特別重的技巧要掌握,那就是盡快地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我讀書的時候,就是從這一方面判斷老師對我的重視。我想,學生會有如此如此的想法。教學講究情感互動。記住名字,看做一件小事要知道,一個老師不用看花手冊,第一節(jié)課就能把學生的生字脫口而出,對學生的心理是很震撼的。你是老師,你就得用心去打動學生,學生才會尊重你,這是教育好功力之一。

通過學習這本書,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更新理念,不斷地改進方法,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符合要求的人才。教育是一門科學,是我們教師一生去研究的科學,我要不斷地探索研究,與時俱進,成為新時代的優(yōu)秀教師。

教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十

讀過此書,我被這種種高尚的愛感動著,但我更深刻的感受不是來自關(guān)于“愛”的本身,而是來自于安利柯的父母對孩子進行的愛的教育。

書中的安利柯是一個活潑、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小男孩兒,他的健康成長得益于父母、老師、舅舅等人的正確引導(dǎo)和教育,而作為安利柯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在安利柯的成長中發(fā)揮著最為重要的作用。

他們總是善于發(fā)現(xiàn)安利柯身上微不足道的問題,及時地從正面以最好的做事經(jīng)驗和自己的身體力行教授給孩子,讓自己的崇高的品行和博學影響著孩子,以生動、富有哲理的話語去引導(dǎo)、教育、感染孩子,使安利柯在潛移默化中汲取著愛的營養(yǎng),不斷地校正自己的言行,同時也讓作為讀者的我們時時、處處、事事都能感受到愛的存在。

我相信讀過《愛的教育》這本書的家長,都會象我一樣,在被感動的同時也想成為安利柯父母那樣優(yōu)秀的家長。所以,讓我們跟著這本書,向安利柯的父母學習一下如何引導(dǎo)孩子成為一個充滿愛心、對社會有用的人吧!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十一

一、每一件善行都不會被忽視,每一點努力都會有所收獲。

“回憶一下我們的父輩,再回憶一下我們的童年,雖然我們已為人父母,但無不對孩提時代父輩們的哪怕是一點點善行和努力記憶猶新。種下好的品質(zhì),他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收獲。”親愛的家長們,這段文字我不知道是否引起了你深深的回憶及思索,生長在一個充滿愛和善的家庭的孩子,您怎么會擔心孩子變壞長歪,就像我們種一棵樹,播一粒子,我們帶著愛和希望,帶著努力和汗水,那么收獲,是一定的。我曾經(jīng)和一位家長聊天。她說小時候她帶著小孩坐公交車的時候,無論什么情況她都給別人讓座,自己都很艱難還經(jīng)常資助一些貧困的人。孩子記在心里并在作文里多次寫到他有一位偉大的媽媽。她很不好意思的說我覺得自己沒有做什么呀,為什么孩子總這么寫我,言語之間流露出自豪和喜悅。所以我們不必跟孩子說善行有多么重要,只要去做就好了,孩子們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并會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二、走進孩子內(nèi)心的十二張卡片。

“孩子在想什么?面臨怎樣的問題?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秘密的盒子。在這個盒子里,有動物、有人物有夢境、有情緒,雜亂無章的塞在里面。如果不經(jīng)常打開來看看,有一天當你不經(jīng)意地打開時,也許會從里面跑出一只老鼠來,嚇你一大跳?!?/p>

我覺得這十二張卡片的設(shè)計太巧妙了。我們平時經(jīng)常不知道孩子們心里在想些什么,如何讓孩子打開心扉,不知道怎么溝通效果會更好,但這十二張卡片的游戲,我想會把問題輕松地解決,誰會拒絕玩游戲呢?這樣在快樂的玩耍中就可以輕松的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了解他內(nèi)心的秘密,幫他解決心里的困惑,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不妨去試試啊!這十二個問題可以是:

三、孩子在快樂的狀態(tài)下學習更有效

“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樣的狀態(tài)下學習更有效。經(jīng)過數(shù)年來的對小斯賓塞的教育和大量心理學的研究,我認為,孩子在快樂的狀態(tài)下學習是最有效的?!?/p>

我們中國的孩子大部分情況下是孩子們在被動地學習,學校里的知識只是主要以傳授為主,對于孩子的個性發(fā)展,興趣活動關(guān)注不夠。學生的學習主要以機械的理解背誦記憶為主,以應(yīng)試為目的。這種教育無疑使孩子的主動學習動力不足,愛學習的孩子大部分是那些能夠遵守學校紀律,認真聽講聽老師的話并且在考試中拿高分的孩子。但這樣的幸運兒畢竟是少數(shù)。大部分孩子在學校里無法享受這種優(yōu)待。所以學校生活不一定是他們所喜歡的生活。所以家庭的引導(dǎo)顯得尤為重要,家長們要想辦法讓孩子們在快樂的狀態(tài)下學習,最終讓孩子學會自我教育和自助教育。我想到那時家長們會覺得教育孩子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所以我想也許我們沒能讓孩子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家庭,沒能給孩子鋪就一條平坦的路,但我想給孩子帶去一些快樂也許并不是一件多么難的事,讓我們努力去嘗試吧。

四、壞環(huán)境毀掉孩子,好環(huán)境成就孩子。

書中這樣說道:

他們不求回報的救助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他們的孩子也會這樣去做,并視為榮譽。

他們勇于承擔責任,率直、坦誠,他們的孩子就很難撒謊。

他們善于諒解,他們的孩子就學會了寬容。

他們經(jīng)常對生活中細小的善行充滿感激,他們的孩子就會對生活滿懷欣慰。

他們勇敢的面對生活的各種失敗、不幸,他們的孩子也會同樣頑強的去生活。

他們的言辭充滿進取的意志,他們的孩子也會受到振奮……

他們對各種事物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耐心,他們的孩子也會一點一點地去吸取。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環(huán)境對塑造孩子是多么重要了吧。

有時間讀一讀此書吧,哪怕只有點滴的收獲,對孩子都將是一生的福佑。希望我們的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生活!

最后,讓我們記住這些教育格言吧:

教育就像一根細小的蘆葦管,從一頭輸進的是苦水,從另一端流出的絕不是甘甜的蜜汁。

興趣和滿足總會帶來快樂,嚴厲、呵斥帶來的是厭倦。

指責的回報是――反感、厭惡、憎恨。

野外運動是快樂的,與身體和情緒直接有關(guān),效果神奇。

教育應(yīng)該在厭倦之前結(jié)束。過度教育剝奪孩子體能運動,傷害身體!

判斷孩子愚蠢的最大好處,是自己沒有責任了。

教育效果應(yīng)以孩子愉快、興奮否作為標準。

做正確的事,得到錯誤的評價,下次就很自然去做錯誤的事。

不要太看重考試分數(shù),應(yīng)更多地關(guān)注思維能力學習方法,盡量留住寶貴的興趣和好奇心。

摧毀自信和殺害生命一樣,是最大的罪惡,只是有形和無形之分。

當他失敗時,告訴他:一切都可以重來;當他遇到不公的時候,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

當他悲觀的時候,告訴他:你已經(jīng)開始走向成功了;當他怨恨時,告訴他:每個人都會出錯的,寬容一些,對大家都有好處。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十二

我在20xx年2月份開始讀《初中主題教育36課》,這本書針對初中學不同年級特點和發(fā)展需要,提出了整體性的主題設(shè)計框架和完整的目標實施體系,活動形式豐富多樣,操作步驟具體翔實,讓我受益匪淺,深有體會。在這里與大家一起分享所得,思考所想,共同進步。

體會一:對于新生入學,重點在于培養(yǎng)其愛學校的情感。

開學后對新生的教育不是紀律聲明,不是習慣培養(yǎng),不是學習的重要性,而是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校情感。接下來是第二個活動是親師的相關(guān)主題活動。這個順序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它與我們的日常所做并不一致,或者說,我們沒有重視這一點。而引起我對這個專題文字深思的,是班上發(fā)生的一件事情。

對于七年級新生來說,他們來到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初中,而他們,將在這里度過三年,寶貴的少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這里了。(接下來的高中大學也是在學校)那如何讓他們更好地度過這三年,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青春期呢?這讓我想起了丁如許老師的話,丁如許老師提出,要教會孩子愛學校,就像愛家一樣。他們要接受學校,才能在學校進行學習,交友等其他事項。

體會二:這本書讓我對班會主題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對班會過程有一定的把握。

年齡段不同,班會形式也有所不同。低年級側(cè)重于游戲,還有一些簡單的動手環(huán)節(jié),比如剪紙。整個過程中的文字是簡單明了的,有關(guān)的提問也是簡單直接的,也就是低年級學生能聽懂,能回答的。而中年級的班會主題形式就比較多樣了,一個主題班會下來,可以有情景分析、角色扮演、問題討論等。而且每個環(huán)節(jié)是隨著主題層層遞進,逐漸升華。提的問題可以分為幾環(huán),層層推入,達到引導(dǎo)的效果。

體會三:主題班會力量的`延續(xù)。

一節(jié)成功的班會的完成需要長期的準備,付出的精力不可小看。那么它帶來的效果是不是也隨著一節(jié)班會課的結(jié)束而結(jié)束?我們對孩子的熏陶培養(yǎng)僅限于這一堂一堂的班會課嗎?我們要如何延續(xù)班會課的這種力量?在書本的啟發(fā)下,班會課只是一個固有的形式,一個較好的集中渲染的平臺,而這種班會的精神可以把它延伸到生活中,不斷地增強。我思考后得出有兩個方法,一是外化到課室的布置上,讓課室布置融入班級精神文化建設(shè)這一欄。二是借助家長的力量,校內(nèi)校外共同營造這種大氛圍??傊惶谜n不是終結(jié),而是另一個開始。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十三

最近,拜讀了湯勇老師的著作《致教育》,覺得這本書無論從內(nèi)容還是形式上,都是這幾年讀到的最好的書籍之一。發(fā)現(xiàn)這本書對教師工作、教育發(fā)展等有著全面的詮釋,可以作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專門教材或指定閱讀書籍。相比于他的前幾本書,此書則給人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頗為耐人尋味。尤其是作者對當下教育問題的一些辨析與看法,無不給人以新的啟迪。

在《致教育》中,湯先生結(jié)合自己對書的認識與理解,認為“一個人的精神境界、一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一個人的品位完全取決于他讀不讀書,讀了多少書,都讀了什么書,讀書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氣質(zhì)和面貌。”的確,讀書人與不讀書的人是不一樣的`。其實,每個人的身上,都可看到閱讀留下的不同痕跡。正如復(fù)旦大學駱玉明教授所說:“讀過大書的人,會有不一樣的氣象?!睋Q言之,閱讀不一定能改變一個人的長相,但一定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品位和氣質(zhì)。有些人相貌普普通通,但其言卻讓別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令人如沐春風,你會覺得他深邃厚重,氣質(zhì)不凡。因此,宋代詩人黃庭堅深有感觸地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p>

讀書對一個人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也具有一定意義。每次看到我們的同胞在國外旅游時摘花亂扔垃圾,在國際航班上大聲喧嘩或大打出手時,我總在想,其實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閱讀解決。一個認真閱讀過孔子、托爾斯泰、莎士比亞的人,其素質(zhì)肯定差不到哪里去,也一定會對學習和研究產(chǎn)生興趣。在這個意義上說,閱讀及其質(zhì)量,的確關(guān)乎一個人的素質(zhì)養(yǎng)成和精神狀態(tài)。

在漫漫教育路上,湯老師對讀書的認識和理解可以用他自創(chuàng)的一手打油詩詮釋他讀書的境界:“每天閱讀一刻鐘,即便無師自相通。氣質(zhì)魅力會無窮,人生從此不相同”。他是這樣寫的,其實也更是這樣做的。長期堅持讀書的他把讀書一直當做一種信仰,一種眼光,一種人道主義行為。在讀書的時光里,他覺得讀書永遠是自己的事,永遠是快樂的事,而最重要的是讀書貴在堅持!

我要感謝湯老師,還要感謝《致教育》,該書既是教科書,也是指導(dǎo)書;既是學術(shù)著作,也是經(jīng)驗總結(jié);既是教育現(xiàn)實的寫照,也是心路歷程的升華。

該書讓我深深地感受到讀書是一件美好的事。讀書活動會讓更多的老師獲益匪淺,享受書香人生!會讓更多的孩子沐浴書香,成為愛讀書、好讀書的人!我也更堅信:每位教師會因讀書走向卓越,教育也會因讀書走向美好!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十四

走進新教育,新教育是什么,新教育怎么做,學生是什么角色,教師又需要擔當什么角色,一堆疑問在心頭。

讀了朱教授的書,我們才明白了,新教育是在原有的教育基礎(chǔ)上進行改革開啟一段新的教育實驗,對于教學一線的老師來說,教育是實實在在的,學生能夠?qū)W會知識,學以致用就是最棒的。然而新教育注重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強調(diào)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讓學生擁有一顆博愛敏感的心靈,重新塑造他們的精神藍圖。

1前教育家雷迪創(chuàng)建了第一所新教育學校,那是一個新的起點,強調(diào)學生個性發(fā)展,注重特色教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教育是興教育,給中國教育帶來興旺的教育,不在注重分數(shù),從前的單項教育,片面教育,漠視人的心靈成長教育不復(fù)存在。從教六年,作為年輕教師,仍然要堅持探討怎樣的課是一堂好課?作為年輕教師,經(jīng)常有所謂的公開課,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得與失,新教育告訴我們,公開課不是一節(jié)表演課,而是每堂課都能呈現(xiàn)活力,每堂課都有公開課的課堂話語,不再僅限于對某節(jié)課反復(fù)演練打造,而是所有的全部的都能公開。至此想到從前每次聽課培訓(xùn)都會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受,哇,原來這節(jié)課還可以這樣執(zhí)教,原來過渡語可以這樣表達,原來表揚學生可以那樣鼓掌......種種細節(jié)讓人收獲滿滿,也幻想著自己執(zhí)教某節(jié)課的時候可以自然灑脫,沉穩(wěn)大氣。后來每次都會練習使用課堂話語,練習自然微笑,練習不緊張,無生課堂,有生課堂,收獲的都是經(jīng)驗感悟。

一個人一生中離不開幾個重要的場合,家庭,學校,社會。家庭教育不次于學校教育。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無論是為人師,還是為人母。都需要學習教育的新觀念。新教育一書當中還提出了新父母學校的核心理念:學校應(yīng)該成為學生、教師共同成長的地方。家庭、學校作為未成年人成長的最重要的兩個場所,家長與教師應(yīng)該是同事關(guān)系,家庭要與學校一起共同承擔學生的知識進步、人格塑造、情感培養(yǎng)、意志養(yǎng)成以及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責任。國民素質(zhì)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具有堅不可摧的力量,也是國人為之自豪的信仰,父母的發(fā)展對孩子的精神風貌具有長遠的影響。實現(xiàn)新教育,共同努力。新教育是一條寬闊的大路任我們走遠。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十五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感觸很深,它讓我懂得了:有愛人間才美。

《愛的教育》是一部日記體小說。書中以一個小學生的口吻講述了一百多個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有老師,學生,父母,還有社會上的一些人物,大小不一,貴賤不一,但都有一顆充滿愛的心。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有幾個故事,《盲孩》講述的是書中主人公安利柯來到了盲童學校,這里的孩子們什么都看不見!好像一生都被埋在土里,不見天日!但他們卻在這兒快樂地生活著,可以奔跑,可以彈琴,也可以大聲的互相談話……其實,這一切都歸功于那兒的老師呀!他們不辭辛苦,天天教這些孩子們說、寫、玩……可能,教別的孩子教一遍的,教他們要教五六遍才學會。但老師們耐心地教了一遍又一遍,盲童們才會有如此快樂的今天!

看到這兒,我的`心中十分慚愧,我是個健全的孩子,老師們布置了作業(yè),我總是覺得煩,不想做,覺得自己很不幸?!,F(xiàn)在跟他們比起來,我才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幸的人,雖然老師很愛他們,但他們畢竟是不健全的呀!

《六千英里尋母》講的是一個十三歲少年,為了見到在外打工的母親,費盡周折,四處奔波,終于見到了身患重病的母親。從家里出發(fā),距離這兒足足有六千英里!少年在途中好幾次因食物少,睡眠不足而昏倒。但想見母親的欲望支持著他,才能繼續(xù)前行。這是對母親偉大的愛。

我想,這個少年就為了見母親一面,奔波了六千英里。而我媽媽天天在我身邊,我還天天淘氣,讓她操心,真不應(yīng)該!

讀完愛的教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是呀,如果人間沒有愛,一切事物就會失去本身的光彩!愛,很重要!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十六

我讀了《啟發(fā)教師的88篇教育反思》后心有所觸。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總是被動的等待,而“反思”就是幫助教師主動成長的最好方法。查閱一下“反思”一詞的相關(guān)解釋,“思”字,由“田”和“心”組成,它形象的告訴我們,思考就是在耕種一塊田,但這塊田不是用力在耕種,而是用“心”在耕種。收獲的多少與我們用心的程度成正比。所以,我更要說作為教師反思教育就是用心教育。

八十八篇一線教師用心撰寫的人生教育、教育理念、學生教育、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個人成長等方面的反思,讓我讀來倍感親切、溫暖,如逢故交。讀這八十八篇教育反思,心情總是特別放松且愉悅的。因為書中這些老師和我們一樣,都只是教研田野里最普通也最執(zhí)著的農(nóng)民。

讀罷這本書讓我不能不再次想起李鎮(zhèn)西老師的叮囑——“青年教師是完全可以有自己富有特色的教學科研的,因為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題小做”,而是“小題大做”,教師的智慧也并非“一鶴沖天”,而多為“積小智成大智”。而且只要我們帶著一顆思考的大腦從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就會感到富有價值的反思是源源不斷的。。

回歸全書的主題,對一所學校來說,沒有教學質(zhì)量就沒有生存力;沒有校園文化就沒有生命力;沒有教師發(fā)展就沒有生產(chǎn)力。而教師的發(fā)展離不開反思和實踐。沒有反思的生活就像沒有整理過的花園,沒有反思的教育就是不用心的教育,沒有主動地反思就換不來教育的成功。

我只能要求自己一讀再讀,一寫再寫,在不斷地學習中漸漸領(lǐng)悟這些如陽光下璀璨綻放的美麗的文字,在教育實踐中去踐行那充滿生命活力的教育理念,為了教育,為了孩子,我要努力提升自己。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十七

看完《“大語文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心中有一點竊喜:我的語文教學工作和“大語文教育”所提倡的基本吻合,雖然做得不徹底和不深入、不全面,但還是按著那樣的理念去做的,看官可別以為我自吹自擂哦?。ńo我一點面子哦!)“大語文教育”走過的今天雖然和昨天一脈相承,但有了諸多了突破、發(fā)展和延伸,一如一個人照著自己的目標和設(shè)計的軌跡往前走,走過了一些彎路,在彎路的困難和挫折中獲得了新的有指導(dǎo)意義的啟迪,不斷地修正自己的運動軌跡和完善預(yù)設(shè)的目標,心情越來越好,目標越來越接近。

譬如理念的修正,從“一體兩翼”的“兩翼”昨天理解為并列關(guān)系,而今天則理解修正為是包容關(guān)系--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應(yīng)包含在語文環(huán)境之中,把“一體兩翼”的模式改為“三個課堂”:第一課堂是課本和小課堂里的語文學習,第二課堂是語文課外活動,第三課堂是社會生活和語言實踐(相當于“語文環(huán)境”)。

這正應(yīng)證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按笳Z文教育”既經(jīng)得起應(yīng)試教育的檢驗,有經(jīng)得起素質(zhì)教育的考驗,張孝純老先生所創(chuàng)立的“大語文教育”思想是成功的。但這個語文思想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是眾多的語文教師通過實踐在不斷地對其進行補充和修改的。

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教學,對“大語文教育”所提倡的在小學高年級以大量閱讀、大量積累為側(cè)重點實施得不錯,也收到喜人的成效,但在語文活動方面,特別是與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方面的結(jié)合方面還有更多的空間可以進行拓展。

我們要牢記“大語文思想“最根本的一句話就是:“語文教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qū)W生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與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jié)合起來?!?/p>

浸潤式教育的讀后感篇十八

對于美術(shù)教師而言,技能與理論是必不可少的,在本書中既有縱向的中外美術(shù)教育發(fā)展的梳理,又有橫向中西方美術(shù)教育特色的比較,脈絡(luò)清晰。尤其是對美術(shù)教育內(nèi)容的劃分,讓我有了新的認識。

在中國普通美術(shù)教育中,具象美術(shù)尚占據(jù)著統(tǒng)治的地位。但中國傳統(tǒng)美術(shù)的造型是把握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度量上。意向美術(shù)沒有良莠正誤的客觀標準,學生不會因為畫不像而苦惱,也不會因為過于抽象而盲從。

如何才能使具象、意向、抽象美術(shù)在美術(shù)學習活動中安排合理?

在美國小學美術(shù)各年級學習階段要求中,從學科體系出發(fā),注重學科要素,按線、面、體、色彩、明暗、肌理等劃分,每個學段都有各自的目標。同時規(guī)定了每個學段要了解的藝術(shù)家。例如1—2年級,保羅·克利、夏加爾、梵高等;3—4年級諾曼·羅克威爾等;5—6年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倫勃朗等。圍繞一個畫家,做主題單元性課程,具有層次性,遞進性。

中國從促進學生素質(zhì)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美國從學科體系出發(fā),各自的劃分和要求不盡相同,各有偏重,但都是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來劃分階段的。年齡的不同,學生在美術(shù)方面的.情意特征、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各不相同。

在兒童發(fā)展的涂鴉期,更多的是一種混沌的線條積累和重復(fù);處于圖時期,則表現(xiàn)為一種省簡、夸張和孤立的“形”的排列;到了寫實期才表現(xiàn)出對客觀自然的意向,追求具象、自然化的安排。在兒童美術(shù)向成人的具象美術(shù)發(fā)展中,眾多的心理學家、美術(shù)教育家都對兒童美術(shù)的發(fā)展進行了研究以及階段的劃分。如麥卡德、赫伯·里德、羅恩菲德等并發(fā)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是大體上的趨勢是差不多相同的。即從簡單到復(fù)雜,從概括、到詳細客觀,從線到面到體,從主觀到客觀。

教學過程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避免空洞說教,使理論知識融入生活中去,這樣才能使學生信服,覺得學有所用,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學生情感體驗,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所以,我上課會很注意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舉一些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通俗易懂的事例來教學,或讓學生自己來舉例,談?wù)J識、體會。這樣學生就會覺得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是與我們息息相關(guān)的,學習興趣就會提高。

在多元化的今天,美術(shù)課的開放性增強,我們也不單單只是框在了各個學習領(lǐng)域中,講求綜合性學習。從上面提到的兒童美術(shù)發(fā)展的趨勢來看:三種美術(shù)教育也是一樣,存在于各個學段,但在各個學段各有偏重。抽象美術(shù)和意向美術(shù)相對于具象美術(shù)更適合低段的學生,如原始美術(shù)、民間美術(shù)、中國寫意繪畫、印象派、立體主義等。而需要客觀理性、講求復(fù)雜詳細的具象美術(shù)相對地更加適合高段的學生,如古典繪畫、現(xiàn)實主義美術(shù)、自然主義美術(shù)、超現(xiàn)實主義美術(shù)等。一些形式法則,如平衡、節(jié)奏、韻律、對比、調(diào)和以及多樣統(tǒng)一等都會在這三種類型的美術(shù)中有不同特點的反映。三種美術(shù)教育相輔相成,意向和抽象美術(shù)教育使學生在具象美術(shù)的學習過程中,加強創(chuàng)造性、生動性。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不應(yīng)片面強調(diào)一個方面,而不給其他方面任何容身的余地。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85523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