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違法調查報告(優(yōu)秀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5 05:20:15
土地違法調查報告(優(yōu)秀15篇)
時間:2023-11-05 05:20:15     小編:夢幻泡

撰寫報告需要良好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以確保信息傳達的清晰和準確。報告中的觀點和結論需要有充分的依據和證據支持,以增加說服力。請大家仔細閱讀下面的報告,以便更好地了解研究方法和結果。

土地違法調查報告篇一

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作為發(fā)包方,與承包方之間就集體享有所有權或使用權的土地、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而等自然資源所訂立的承包經營合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合同制度大大提高了農業(yè)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從而使家庭承包責任制成為農業(yè)生產的基本經營方式,成為黨在農村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因此,正確及時的審理各種農村承包合同糾紛案件的意義就非常重要。但是,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無論在審理中還是執(zhí)行中都感到比較棘手。原因在于,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不夠詳盡,致使各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作法不一,執(zhí)行中判決內容不易執(zhí)行,即使采取強制措施也無法達到最終目的。

土地承包案件的審理難、調解難、執(zhí)行難己嚴重影響到了司法的統一和司法權威的樹立。接上級法院通知后我院積極組織力量,對我院的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進行了摸底調查,初步掌握了糾紛的基本情況,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1、發(fā)包方提前終止合同,承包方起訴要求繼續(xù)履行此類糾紛在村委換屆后表現更為突出。

2、在承包合同履行過程中由于物價上漲,土地使用價值提升等原因,致使原承包費過低,發(fā)包方要求提高承包費,雙方發(fā)生糾紛。

3、承包方因經營不善,沒有取得預期利益,或取得利益過低,導致拖欠承包費。

4、因婦女離婚、出嫁等原因未能取得承包地,從而引發(fā)糾紛。

1、法律規(guī)定過于原則,可操作性不強。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已頒布實施,但是由于實施時間較短,相關配套規(guī)定和司法解釋較少,往往土地承包案件又非常復雜,涉及到許多民間習慣、村規(guī)民約,審理中法官感到很吃力。

2、訴訟中農民的證據意識差,訴訟知識貧乏。農民的文化素質法律意識整體偏低,在發(fā)生糾紛時不太懂得怎樣進行維權,在訴訟中經常走彎路,無謂的增加訴訟成本。

3、合同形式不規(guī)范,在對外承包土地時,基本上都能簽訂書面合同,而在具體經濟組織內部都很少簽訂書面合同,只是幾個人用尺子一量,就算定下了。另外,土地管理部門很少頒發(fā)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發(fā)生糾紛時,雙方難以說清。

4、根據法律規(guī)定對外承包土地等重要事項需經過民主議定程序,即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進行公開決定,但實際上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很難召開,更不要說民主議定重要事項了。因此許多土地承包沒有經過此程序,有的甚至只是幾個主要的村干部決定后,就對外承包。

5、村委的換屆選舉引起承包合同糾紛普遍存在。現在農村選舉制度在實行中不完善、不健全,競爭中混雜著家族勢力等非正常因素。新一屆村委上臺后,或因承包方是競選對手的人而進行打擊報復,或對前任村委工作不滿意,于是找種種理由,隨意解除合同或干脆不經協商另行發(fā)包給他人,造成糾紛。

6、村組干部素質差,工作能力有限。在因人口變動需進行土地調調整時,不能正確理解政策規(guī)定,分地不均。并且,現行法律對村組干部制約過少。部分干部無所顧及,用手中的權力鉗制農民,以此收受賄賂,索要錢財,或以權謀私搞暗箱操作,給自己的親友多分地、分好地。

7、歧視婦女,損害婦女的承包權?!吨腥A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三十條明確規(guī)定,“農村劃分責任田、口糧田及批準宅基地,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但有些地方在承包過程中明顯歧視婦女,剝奪出嫁、離婚、婦女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婦女出嫁后發(fā)包方要求收回承包地,婦女離婚、喪偶時土地承包經營權得不到保障。特別是婦女離婚后,與原夫不在同一經濟組織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容易受到侵害。

1、建議司法機關和各級行政部門盡快作出相應的司法解釋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相配套的規(guī)章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的具體實施意見、細則。以便為人民法院及時妥善解決土地承包糾紛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據。

2、在立案中應注意把好立案關。我們認為,對于土地糾紛案件,法院只能受理侵權糾紛,對于要求村民待遇的訴訟和要求調整土地的訴訟應慎重對待,我們認為該類糾紛不屬法院主管的事項。村委委員會和村委小組是農村村民自治組織,它代表村委管理屬于村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調整土地或要求分配土地屬于村民自治的事項,法院不應當也沒有權力去處理該類事項。目前,并不是所有矛盾糾紛法院均能行使審判權予以調整。

3、合理運用情事變更原則,由于土地承包合同成本回收期限較長,一般合同的期限都比較長,其間土地升值物價上漲等因素都可能出現,審理中應注意在保護雙方合法權益的情況下,充分考慮各種因素運用情事變更原則。

4、農村土地糾紛,仍應當發(fā)揮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鄉(xiāng)、鎮(zhèn)政府要加強對村基層干部行為的監(jiān)督,對其不經民主議定程序的行為及時介入,給予糾正。

5、加大對村組干部的培訓力度,提高其理解和執(zhí)行國家政策的能力,強化其法制意識,履約意識,減少糾紛的發(fā)生。各級政府要定期對村組干部進行培訓,聘請有關專家、學者授課。同時加大監(jiān)督力度對工作能力低下,群眾意見大的干部要堅決撤換。

6、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婦女的保護,貫徹男女平等思想。徹底消除人們思想中,那種“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等陳舊思想。

7、充分發(fā)揮法官的“釋明權”,在訴訟中由于農民法律、文化素質較低,理解能力有限,這就需要法官在審理過程中,就相關法律的理解、可能出現的訴訟后果等對當事人予以詳細的說明。

土地違法調查報告篇二

最近,我們在分管主任帶領下,對土地管理法貫徹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聽取了市規(guī)劃國土局、經貿局、農業(yè)局、經管局、開發(fā)區(qū)等有關部門的情況匯報,先后到密州、辛興、程戈莊、郝戈莊等鄉(xiāng)鎮(zhèn)(街辦)及部分村莊進行了走訪座談。現將情況綜述如下:

近年來,市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門認真貫徹執(zhí)行土地管理法,牢固樹立保護資源、保障發(fā)展的觀念,以促進全市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為目標,依法行政,開拓創(chuàng)新,扎實工作,保持了全市耕地總量動態(tài)平衡,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

(一)廣泛宣傳,法制觀念和國策意識進一步增強。為增強干部群眾的法制觀念和國策意識,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廣泛開展了多樣式、多層面的學習宣傳活動。市里將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納入領導干部學法的重要內容,通過以會代訓和舉辦培訓班,對領導干部、企業(yè)負責人、村支部書記進行了專題培訓。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組織講法團巡回宣傳、開展法律法規(guī)咨詢、土地管理成果展覽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土地管理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guī),進一步增強了干部群眾的法制觀念和國策意識,為深入貫徹實施土地管理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嚴格執(zhí)法,土地管理工作日趨規(guī)范。為嚴格執(zhí)行土地管理法,認真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關于國土資源管理方面的有關規(guī)定,積極推行行政執(zhí)法監(jiān)察責任制,采取巡回檢查、電話舉報、領導暗訪、專項治理整頓、聘請社會監(jiān)督員等措施,切實加大執(zhí)法監(jiān)察力度,在嚴格審批手續(xù),依法審批建設用地的同時,不斷加大執(zhí)法力度,嚴肅查處各類違法用地行為。去年,在清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工作中,查處違法用地792宗,面積1888畝,罰款2568萬元,處結率100%,保證了目前建設用地急增的情況下未發(fā)生違法用地問題,實現了土地市場秩序的明顯好轉,土地管理工作基本走向了法制化、規(guī)范化軌道。

(三)強化服務,保障了經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圍繞全市經濟發(fā)展的大局,正確處理經濟發(fā)展與保護土地的關系,較好地解決了用地需求與耕地保護、執(zhí)法管理與熱情服務的問題,為全市經濟超常規(guī)、跨越式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首先,本著嚴格執(zhí)法、熱情服務的原則,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縮短辦事時限,工作效率和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去年共辦理建設用地1316宗,面積9346畝。其次,加大土地開發(fā)復墾力度。目前,已申報國家級立項的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一個,省級立項土地整理項目5個,市、縣級以上項目近30個,新增耕地面積44萬畝,實現了耕地總量的動態(tài)平衡。再是,積極做好補償安置工作。認真執(zhí)行農民補償安置的有關規(guī)定,依法足額落實土地補償和人口安置補助費,保護了農民利益,維護了社會穩(wěn)定。

(四)深化改革,土地市場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為適應市場經濟需求,逐步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國土資源市場體系和土地市場運行機制,積極進行土地儲備、經營用地招拍賣、土地有償使用等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去年,完成土地收益26億元,實現土地儲備1827畝,對44979畝土地進行公開拍賣和掛牌出讓,實現政府收益9000萬元,行政劃撥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征收各種費用2652萬元。

土地管理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市的土地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各項工作走在了濰坊市乃至全省的前列。但從調查情況看,隨著經濟建設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用地需求與保護耕地的矛盾愈加突出,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宣傳教育不夠深入。少數干部群眾尤其是基層群眾的土地憂患意識和法制觀念還不強,對保護耕地、依法用地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強調經濟發(fā)展而忽視耕地保護的問題較為突出。二是經濟建設與土地供給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市到20xx的規(guī)劃建設用地指標已基本用完,但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勢頭不減,很多已簽署協議急等用地的項目至今尚未審批,據了解,僅開發(fā)區(qū)就有22項,涉及土地4000多畝。三是土地執(zhí)法難問題依然存在。由于土地違法案件主體多涉及各級政府,查處和處理的難度較大;管理體制不適應,特別是基層土地管理機構不健全,執(zhí)法力量薄弱,執(zhí)法不嚴等問題時有發(fā)生。四是部分企業(yè)土地利用率低,建筑設計標準、密度、容積率達不到要求,土地資源浪費問題還沒從根本上解決。

土地是國家最重要、可調控的資源,加強土地管理工作,是實施經濟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方面,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系統工程。為深入貫徹實施《土地管理法》,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國土資源,提出以下建議:

(一)繼續(xù)加大宣傳力度。從目前情況看,我市土地后備資源嚴重不足,隨著經濟建設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建設用地與耕地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管理工作形勢嚴峻。要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輿論工具,廣泛深入地宣傳《土地管理法》以及國務院和省政府的一系列規(guī)定,宣傳我市耕地保護面臨的嚴峻形勢,進一步增強干部群眾合理利用土地和依法保護耕地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要切實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的宣傳,增強其法制觀念、耕地保護觀念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提高其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自覺性,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和政績觀,把依法保護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國策落到實處,為土地管理法深入實施創(chuàng)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法制環(huán)境。

地資源,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土地資源效益。

(三)強化服務,為經濟建設提供有效保障。要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經濟發(fā)展這個中心,正確處理好保護土地資源與保障建設用地的關系,千方百計滿足經濟發(fā)展的用地需求。首先,土地管理部門要繼續(xù)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參謀作用,從大局出發(fā),積極主動地做好工作,爭取上級支持,尤其是對重點項目、招商引資大項目、基礎設施用地等盡量列入國家或省重點計劃,力爭不占用我市建設用地指標。其次,積極探索,認真研究實施好建設用地指標置換、農用地整理指標折抵、建設用地指標周轉等各項政策,挖潛盤活存量土地,盡量滿足經濟發(fā)展和城市建設對土地的需求。三是,強化服務,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在嚴格執(zhí)法的同時,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為經濟建設提供優(yōu)質高效服務。

(四)依法行政,進一步提高執(zhí)法水平。要按照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在國家機關實行執(zhí)法責任制的要求,進一步健全完善政府負總責,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層層負責的執(zhí)法監(jiān)察機制。要加強宏觀調控,嚴格執(zhí)行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對不符合國家產業(yè)政策和行業(yè)標準的建設項目實行嚴格把關,杜絕一切破壞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的行為。要切實抓好執(zhí)法隊伍的管理教育,增強其法制觀念和依法行政意識,嚴格執(zhí)法,廉潔勤政,恪盡職守,努力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把土地管理工作推向法制化、規(guī)范化軌道。

土地違法調查報告篇三

20xx年黑龍江省農業(yè)稅免征、取消特產稅、糧食直補等政策的出臺大大激發(fā)了農民耕種土地的積極性,同時土地承包問題所形成的糾紛也大幅度增加。1998年二輪土地承包以來,黑龍江省樺南縣人民法院受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達100余件。如何化解這些糾紛,對更好地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貫徹實施《農村土地承包法》,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維護農村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結合審判實踐對這些土地承包糾紛的特點及原因進行調查分析。

1、農村基層干部違約引起的土地承包糾紛案件多,這類糾紛占受理案件的20%。在農村土地承包中突出地表現在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益在一些地方不斷受到侵害。主要表現為:隨意縮短承包期、收回承包地和隨意調整承包地,多留機動地。有的地方鄉(xiāng)村干部有一種錯誤的看法,認為農村土地實行集體所有制,而自己是集體的代表,只要是為集體辦好事,自己就可以調整土地承包,一些鄉(xiāng)村干部刻意歪曲土地承包制30年不變的含義,農民俗稱“三年一小調,五年一大調”形成糾紛,使土地承包權難以“永久化”。而絲毫不顧及法律,法規(guī)和農民的感受,使土地承包權無法穩(wěn)定。

2、土地互換引起的糾紛案件多,這類案件占受理案件的19%。在農村土地分配過程中,由于各村、屯土地狀況存在著區(qū)別,土地所在的位置和自然狀況影響著土地耕種質量,收益好和收益差的地塊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并且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主要是按人口和勞動力進行分配土地,這樣村集體就要考慮各種實際情況統一分配土地。使得農民個人耕種的地塊不易集中,相對顯得分散。有的農民為了便于耕作和其它的一些原因就要進行互換,互換耕作后,有的互換雙方對土地的自然狀況、肥沃程度以及自己對農作物種植的調整,發(fā)現互換的土地同自己原來耕種的土地有很多不適宜的地方,甚至有的投入大、產出少,這樣有的農民就會要求重新調整雙方互換的土地關系,因此在互換土地的農民之間極易產生糾紛。

3、土地轉包引起的糾紛多,這類糾紛占受理案件的17%。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農民土地的收入已經不是其經濟的唯一來源,很多農民將土地轉包他人后自己外出務工、經商。在轉包土地的時候,缺乏全面考慮,轉包的期限一般約定的都很長。將土地轉包他人自己外出務工的農民所從事的工作很多都具有季節(jié)性,在務工休閑的季節(jié)完全可以回鄉(xiāng)耕種土地;經商的農民在經商過程中有的遇到了挫折,加之中央惠農政策的吸引,這樣這些農民也要回鄉(xiāng),重新耕種賴以生存的土地。在這些情況下,返鄉(xiāng)農民要求重新耕種土地,必然與其土地的承包者之間形成糾紛。

4、機動地處理不公正,引發(fā)的糾紛案件多,這類糾紛占受理案件的23%。個別鄉(xiāng)、村干部忽視有關土地承包經營的法律規(guī)定,在機動田承包中,搞“關系地”、“人情地”,因此引起糾紛。“人情地”、“關系地”使眾多農民不滿,有些農民要求重新發(fā)包,聯名上告,甚至用毀壞秧苗等手段進行報復引起糾紛。在機動田承包中由于沒有完善的制度,一些基層干部利用制度缺陷發(fā)包“人情地”“關系地”,侵占農民利益。在機動地發(fā)包過程中,有的農村干部對土地承包合同標的物缺乏正確的認識和評估,承包基數過低,期限過長,因而引發(fā)經濟利益分配糾紛。

5、用土地承包經營權折抵村集體所負債務的糾紛多,這類糾紛占受理案件的21%。有些村屯為了改善鄉(xiāng)村學校、道路、水利、廣播、衛(wèi)生、通訊等公共設施舉債建設;甚至為了完成稅收任務,一些村集體領導個人借錢墊稅。農村集體的債務,很少是按國家規(guī)定的金融利率借款,基本上是高息借貸。這些欠債合在一起,債務面廣,數量大,利息負擔高。由于農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除了土地根本沒有其他的債務償還能力,只好將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折抵集體的債務發(fā)包給債權人?!叭r”優(yōu)惠政策的出臺,農村土地越來越俏。人多地少的農戶以及新增人口的農戶紛紛要求村集體合理分配耕地;得到土地承包權的債權人又不愿退出耕地,而村集體又沒有土地調劑,因此形成糾紛,以至形成集體上訪。

1、法律意識淡薄,行政干預使土地承包合同簽訂帶有較多的強制性。譬如,一些鄉(xiāng)村干部對耕地搞強制發(fā)包,對合同隨意變更,對簽訂的合同想變就變,使承包方的合法經營權落空。少數農村基層干部用不正當手段進行承包以權謀私,擅自發(fā)包,自發(fā)自包。有的農村基層干部對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認識存在偏差,把家庭承包僅僅看作是集體經營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認識到這種承包關系是黨在農村的一項基本政策的體現。還有的把農民與集體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視為一般的合同,沒有看到這種合同的特殊性。如某村有農戶132戶,在20xx年2月份,該村因為土地承包合同的簽定、發(fā)包、變更等問題,36戶村民聯名起訴該村,要求確認該村與他人所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無效。該村對土地的承包有意見的農戶占全村農戶的27%。在糾紛處理過程中,這36戶村民多次到有關部門上訪。農民承包集體的土地,其承包期、承包方式基本由國家確定。農民作為農村土地承包的當事人,當土地承包經營權益受到侵害尋求保護時,常常遇到權利義務界限不清,保護手段不夠有力等問題。

2、合同不規(guī)范、權利義務不明確缺乏必要的書面形式。有的土地承包多是發(fā)包方“畫地為牢”或“指山定界”,條款不完善,表述不準確。如某村集體作為發(fā)包方,實行指定地片進行發(fā)包。也就是給這塊地按照習慣起一個簡單的地名,如“村南崗東地”、“道西洼地”等,然后把承包戶叫到該地確認一下就直接簽訂合同。在該村76份土地承包合同中,其中29份是采用這種方法發(fā)包的。占承包合同的38%。這些合同中,沒有確切的畝數,對土地的四至也僅能說出大體方位,致使許多情況下雙方產生糾紛案件事實很難以查明。還有的合同中沒有保證合同履行的規(guī)定,造成合同履行過程中缺乏制約機制,影響承包效果。出現了隨意縮短承包期、收回承包地和提高承包費;隨意調整承包地,多留機動地;不尊重農民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強迫種植、強迫流轉承包地等。給發(fā)包方和具有農村土地資源管護責任的村民委員會、鄉(xiāng)鎮(zhèn)政府等侵害農民承包經營權益制造了條件。

3、現行法律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的設定概念模糊。"農民集體"沒有明確的法人代表,在行使具體權力時,作為所有權人的農民集體的真實意愿難以得到真正體現,使一些農村干部利用其地位,充當所有權代言人,為自己牟取利益,使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下來存在現實困難,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得不到實現。

4、沒有在法律理念上把土地承包權當作農民神圣不可侵犯的財產權利,對農民權益的保護現行法律中缺少最直接、最具體的規(guī)定。農民的積極性能不能得到很好的發(fā)揮。農民的土地承包權能不能得到很好落實,歸根結底還要落實到法律在農村土地承包權的規(guī)定上。

5、缺乏必要的矛盾調處機制。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訴訟、調解、和仲裁制度不完善,矛盾發(fā)生時沒有相應的機構及時調處,有個別糾紛案件已經上升為刑事案件。由土地侵權引發(fā)的村民集體上訪案時有發(fā)生。大量糾紛直接到法院起訴,而法院審理案件受相應程序法律的限制,不能及時審結,往往造成延誤農時,使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和農民權益得不到及時處理和保護。

1、提高對以法律形式確認和保護的農村土地承包戶的市場主體地位的認識。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長期穩(wěn)定,為農業(yè)發(fā)展和農村穩(wěn)定提供基本的制度保證。在依法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依法、規(guī)范、有序地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多種形式的流轉,穩(wěn)步實現社會化服務與家庭承包經營的緊密結合。

2、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tài),更新理念和觀念,對農村集體土地推行自主承包。規(guī)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緩解因為土地承包經營帶來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使農民的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在土地承包經營中得到保障。正視農民對土地的承包使用權,保護農民的土地經營權,保護農民的物質利益。

3、加大對土地承包合同履行的保護力度,杜絕土地承包合同履行過程中的違法現象。“契約必須被遵守”,這是自羅馬法起就已確立的古老法則,在當代,仍有其意義。土地承包合同的實質是一個物權契約,合同一旦生效,契約一方的承包經營人便取得了土地的部分物權權能,由于物權的位階高,效力強,權利人具有追及力,請求力,排他力和優(yōu)先力,這都是土地承包權利人權利受侵害時可以依據要求保護的法律理由,解決農村中的土地承包合同糾紛問題應特別注重調解工作。

4、把農民的土地承包權視為農民的財產權,并予以嚴格的法律保護。穩(wěn)定農民對土地收益的預期。將土地承包權通過法律硬化為一種財產權,有利于土地承包權的商品化,促進土地流轉市場的形成。承認農民的土地財產權,將提高農民的社會歸屬感,有利于鄉(xiāng)村社會的穩(wěn)定。農民的土地財產權越是得到尊重,就越有利于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由于土地不同于一般財產,它具有明顯的區(qū)位性,所以明確農民的土地所有權,也不能一概而論。

5、規(guī)范土地承包合同,明晰權利義務,健全土地流轉條件。在適當時機,將已經夫去實際意義的現行土地承包合同,通過民主程序予以解除。吸取先進地區(qū)土地承包的經驗,將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明晰土地產權關系。從而達到明確集體土地所有權,穩(wěn)定農民土地承包權,放活生產者土地經營權的目的。在土地承包合同中設立土地承包權的流轉條件。農民土地承包權按照承包合同的約定可以采取不同形式進行流轉。流轉年限必須在二輪承包期內,即可以在土地承包權持有者之間流轉;也可以由集體經濟組織按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需要,通過一定民主程序,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流轉。無論是土地在承包權持有者之間進行流轉還是向其它的社會主體流轉,都必須履行土地承包權流轉手續(xù),簽訂合同。集體經濟組織要對土地承包權流轉實施有效管理。

土地違法調查報告篇四

向陽鎮(zhèn)當明村農產品流通調查報告 我系在寒假期間給每個入黨積極分子布置了利用寒假時間對家鄉(xiāng)農產品的流通進行調查的任務。我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也積極認真的對自己家鄉(xiāng)的農產品的流通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的現象和結果做出以下報告。

一、調查目的:為了使廣西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商貿管理系的全體入黨積極分子對農產品的流通進行了解,拓展知識,提高自我的專業(yè)技能。

二、調查時間:2012年1月15日至2012年2月10日。

三、調查地點:廣西省河池市天峨縣向陽鎮(zhèn)當明村。

四、調查方法:查閱資料、訪談、實地考察。

五、調查內容:

1、當明村的交通情況:由于我的家鄉(xiāng)在農村,所以我所調查的是農村的農產品的流通情況。當明村大部分地區(qū)都為山地,因為多山所以交痛不是很好。雖然有了公路,但是路很小并且崎嶇不平,所以一般只有農家用的小型貨運車可以通過,所以那里的農產品銷售往外面的并不多。這樣也造成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不高,基本上是自給自足。

2、當明村的主要農產品有:稻谷、玉米、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

很多農民選擇外出打工賺錢,家里就留下年紀大的老人幫看家?guī)『?。這樣就使務農的人越來越少,農產品也就在不斷的減少。

六、調查結果:而當地用于買賣交換的農產品主要有:稻谷、玉米、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稻谷買賣銷售主要是在本地的農民之間進行交易,主要是因為近幾年來的天災(干旱)和蟲災導致一部分的家庭收入減產,甚至有些家庭種下都沒有可以收獲的。這樣就去找收獲好的人家購買,這樣也節(jié)省了運費。而玉米的銷售業(yè)是幾乎沒有。因為在農村玉米一般是用來釀酒或者是做豬吃料。機乎是自己家種植夠自己家用。而少部分的也是自己村上相互購買,而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這些農產品主要是運往縣城去銷售。而這些農產品的銷售途徑首先是由當地的一下小的商人去各家各戶的收購,當收購達小型貨車一車以后才運往縣城銷售給廠商。由于交通的不方便,所以貨運的價格就相對較高,這樣收購商為了獲利就壓低收購價格。導致農民銷售農產品的收入就很低,造成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下降。導致大多數農民現在都在砍掉果樹來種植杉樹,等將來買樹木賺錢。

七、調查后的收獲與認識:

此次調查的結果使我認識到了,農村物流網絡不完善、經濟人組織松散、鄉(xiāng)村居住分散、交通不方便、運輸成本增高、農民信息不靈、并且由于農民的科技這種水平不高,種出來的農產品質量不是很高,等一切因素造成了農產品的價格低廉,這次的調查讓我認識到了農村的各方面發(fā)展都有待加強,同時也認識到了物流行業(yè)對農產品的發(fā)展起了決定的作用,我本來就是學物流管理專業(yè)的,這次的調查使我對物流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了解,也更加鑒定了學習物流知識扎實自己的物流管理能力。同時也認識到科技對農產品的發(fā)展也起到了決定的作用,其實農村的農產品發(fā)展不好的最主要一個原因是,農民沒有科學種植,導致高投入低收獲,并且收獲到的產品質量不好價格就低,農民的積極性才會慢慢降低。

八、總結:總的來說此次調查的結果是農村農產品的流通銷售缺乏主要原因:

1、農村的交通不便利。

2、缺乏利用科學技術種植農產品。

3、農產品沒有好的銷售途徑。

九、對農村農產品種植和運輸的建議:

1、有句話這樣說“要想富,先修路”,我認為要想把農產品很好的運輸銷售出去首先要修路,只有把路修好了,交通便利了,農產品才有更好的機會運出去銷售。

2、加大科技的投入,沒有科技的投入,產出來的產品質量不高,就會使產品的價格降低,這樣農民就沒有利用可圖,同樣會使農民積極性降低,所以必須大量的投入科學,讓農民都把科學用在種植和護理農產品中上,這樣就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少種多收獲,這樣農民種植農產品的積極性才得以提高,農產品多了,質量好了運往外地銷售才能拿到好價錢,好收入。

3、國家應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農產品運輸管理,提高農產品流通,積極引導鼓勵農民利用科學技術來種植農產品,政府可以派一些農產品研究的專業(yè)人員實地勘察,研究當地土質、水質、氣候等因素的制約下,引導當地農民種植適合當地的農產品,這樣農民們才不會盲目的去種植,農民們種植了適合當地的農產品,引導農民利用科學技術種植,這樣農產品才會有豐收,收獲季節(jié)到來,農民的農產品銷售不出的時候當地政府應該積極的為農民尋找銷售路線,這樣農民種下的農產品就有銷售路徑,那么農民種植農產品的積極性就提高。只要農產品的收入高了,農民回家種地有收入了,農民選擇在家務農的機會就更大,那么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人外出打工,農村的土地才能得到充分利用,這樣間接的減少了留守兒童的人數。

調查人員:x x

x

二零一二年二月十一日

土地違法調查報告篇五

向陽鎮(zhèn)當明村農產品流通調查報告我系在寒假期間給每個入黨積極分子布置了利用寒假時間對家鄉(xiāng)農產品的流通進行調查的任務。我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也積極認真的對自己家鄉(xiāng)的農產品的流通進行了調查?,F將調查的現象和結果做出以下報告。

為了使廣西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商貿管理系的全體入黨積極分子對農產品的流通進行了解,拓展知識,提高自我的專業(yè)技能。

20xx年1月15日至20xx年2月10日。

xx村。

查閱資料、訪談、實地考察。

1、當明村的交通情況:由于我的家鄉(xiāng)在農村,所以我所調查的是農村的農產品的流通情況。當明村大部分地區(qū)都為山地,因為多山所以交痛不是很好。雖然有了公路,但是路很小并且崎嶇不平,所以一般只有農家用的小型貨運車可以通過,所以那里的農產品銷售往外面的并不多。這樣也造成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不高,基本上是自給自足。

2、當明村的主要農產品有:稻谷、玉米、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

很多農民選擇外出打工賺錢,家里就留下年紀大的老人幫看家?guī)『?。這樣就使務農的人越來越少,農產品也就在不斷的減少。

而當地用于買賣交換的農產品主要有:稻谷、玉米、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稻谷買賣銷售主要是在本地的農民之間進行交易,主要是因為近幾年來的天災(干旱)和蟲災導致一部分的家庭收入減產,甚至有些家庭種下都沒有可以收獲的。這樣就去找收獲好的人家購買,這樣也節(jié)省了運費。而玉米的銷售業(yè)是幾乎沒有。因為在農村玉米一般是用來釀酒或者是做豬吃料。機乎是自己家種植夠自己家用。而少部分的也是自己村上相互購買,而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這些農產品主要是運往縣城去銷售。而這些農產品的銷售途徑首先是由當地的一下小的商人去各家各戶的收購,當收購達小型貨車一車以后才運往縣城銷售給廠商。由于交通的不方便,所以貨運的價格就相對較高,這樣收購商為了獲利就壓低收購價格。導致農民銷售農產品的收入就很低,造成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下降。導致大多數農民現在都在砍掉果樹來種植杉樹,等將來買樹木賺錢。

此次調查的結果使我認識到了,農村物流網絡不完善、經濟人組織松散、鄉(xiāng)村居住分散、交通不方便、運輸成本增高、農民信息不靈、并且由于農民的科技這種水平不高,種出來的農產品質量不是很高,等一切因素造成了農產品的價格低廉,這次的調查讓我認識到了農村的各方面發(fā)展都有待加強,同時也認識到了物流行業(yè)對農產品的發(fā)展起了決定的作用,我本來就是學物流管理專業(yè)的,這次的調查使我對物流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了解,也更加鑒定了學習物流知識扎實自己的物流管理能力。同時也認識到科技對農產品的發(fā)展也起到了決定的作用,其實農村的農產品發(fā)展不好的最主要一個原因是,農民沒有科學種植,導致高投入低收獲,并且收獲到的產品質量不好價格就低,農民的積極性才會慢慢降低。

總的來說此次調查的結果是農村農產品的流通銷售缺乏主要原因:

1、農村的交通不便利。

2、缺乏利用科學技術種植農產品。

3、農產品沒有好的銷售途徑。

1、有句話這樣說“要想富,先修路”,我認為要想把農產品很好的運輸銷售出去首先要修路,只有把路修好了,交通便利了,農產品才有更好的機會運出去銷售。

2、加大科技的投入,沒有科技的投入,產出來的產品質量不高,就會使產品的價格降低,這樣農民就沒有利用可圖,同樣會使農民積極性降低,所以必須大量的投入科學,讓農民都把科學用在種植和護理農產品中上,這樣就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少種多收獲,這樣農民種植農產品的積極性才得以提高,農產品多了,質量好了運往外地銷售才能拿到好價錢,好收入。

3、國家應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農產品運輸管理,提高農產品流通,積極引導鼓勵農民利用科學技術來種植農產品,政府可以派一些農產品研究的專業(yè)人員實地勘察,研究當地土質、水質、氣候等因素的制約下,引導當地農民種植適合當地的農產品,這樣農民們才不會盲目的去種植,農民們種植了適合當地的農產品,引導農民利用科學技術種植,這樣農產品才會有豐收,收獲季節(jié)到來,農民的農產品銷售不出的時候當地政府應該積極的為農民尋找銷售路線,這樣農民種下的農產品就有銷售路徑,那么農民種植農產品的積極性就提高。只要農產品的收入高了,農民回家種地有收入了,農民選擇在家務農的機會就更大,那么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人外出打工,農村的土地才能得到充分利用,這樣間接的減少了留守兒童的人數。

土地違法調查報告篇六

調查方法:面談,實際走訪,田間實際考察;

調查地點: 本市各鄉(xiāng)鎮(zhèn)

前言: 人人都知道,土地是國之根本,沒有土地就沒有糧食,我國是 人口大國沒有糧食將是什么樣子!但目前違法使用土地,非法占用土 地越來越嚴重,為了進一步了解土地現狀,特點和規(guī)律,減少土地流 失,針對目前的情況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違法使用土地,非法占用土地呈上升趨勢,主要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人員是土地承包人和開發(fā)商以及政府。

(二)特點

1、違法使用土地主要在廣大農村和城鄉(xiāng)集合部占現有土地的 30﹪

4、違法使用土地、非法占用土地居高不下,據調查由于外出打工的人

越來越多, 人口老年化越來越重在自家承包地栽樹和其它非農業(yè) 行為的也會越來越嚴重,政府為了加大開發(fā)速度也會不斷的占用農 田,開發(fā)商利益驅使圈地也會越來越大。

3、糧價飛漲。 由于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使糧食種植面積減少糧食產量 減產,直接導致糧食漲價。

1.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經濟高速發(fā)展的階段性特點,以及保護耕地的戰(zhàn)略考慮,決定了建設用地的供求關系必然十分緊張。土地利用與管理制度安排不周,執(zhí)行不力,極易引發(fā)違規(guī)違法用地行為。

2.土地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與經濟發(fā)展在制度層面上的沖突,是引發(fā)違規(guī)違法行為的一個深層次原因。一是現行財稅體制和政績考核指標刺激用地需求;二是地方政府對土地資源配置干預過多、力度過大,市場機制難以發(fā)揮作用;三是現行征地制度形成巨大的土地經濟價值差,進一步刺激地方政府擴張建設用地的需求,以及用地單位多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欲望;四是不明晰的農村集體土地產權為建設用地過度擴張打開了方便之門。

3.政府和政府官員傳統理念和價值觀念中對法律的工具化傾向,以及急功近利和投機心態(tài),是造成違規(guī)違法行為不可忽視的深層次原因。

4.土地執(zhí)法監(jiān)察力度不夠,部門聯合執(zhí)法機制不健全,部門監(jiān)管政府更是力不從心;耕地保護責任制尚未形成共識,難以落實共同責任;土地違法案件中,決策者不承擔責任,責任承擔者不起決定作用。這一系列狀況,或屬于制度的先天不足,或屬于執(zhí)行過程的偏差和錯位,既是違規(guī)違法行為大量存在的體制性原因,又是其直接和具體的原因。

5.用地審批,主要是農轉用和征收審批全過程,確實存在周期長、效率低的問題,直接導致部分用地項目不得不“未批先用”,也引發(fā)部分項目以此為理由借機“未批先用”。

一是程序復雜環(huán)節(jié)多。

二是土地報批的要求越來越嚴,審查事項越來越多。

三是土地報批業(yè)務沒有辦結時限承諾,加之審查內容、報批方式的不斷調整,上報審批項目批準時限無法預期。

7、由于承包人年紀大已不能農業(yè)種植,無奈放棄農作物種植或由于承包人的土地左右原因自己的土地已無法再種植農作物。

8、政府劃地,由于政府規(guī)劃,開發(fā)商用地。

1、任何與土地利用、管理相關的制度建立、改革和完善,都會引起土地違法態(tài)勢的變化。增加國家土地政策、土地法律在相關制度規(guī)定中貫徹和協調力度,就能有效地減少土地違法事件的發(fā)生,增加土地違法行為受到制裁的幾率和力度。為此,要對直接涉及土地利用的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制度、投資管理制度等進行土地政策和法律意識滲透,把用途管制、耕地保護、節(jié)約集約利用的思想體現于制度原則和各項具體要求、標準之中。要在與土地利用、管理具有間接聯系,或可能發(fā)生聯系的制度中,加入貫徹、執(zhí)行土地政策和法律的內容,如干部選拔任用、政績考核制度中加入耕地保護、土地執(zhí)法等規(guī)定;在財稅制度中嚴格規(guī)范土地收益的分配和使用,并建立起鼓勵節(jié)約集約、限制粗放利用的稅收調節(jié)機制。從而使一個部門勢單力薄嚴防死守、執(zhí)法監(jiān)察的局面,轉變?yōu)橄嚓P部門同心協力、齊抓共管的局面,共同遵守國家土地政策和法律,落實最嚴格土地管理制度,遏制土地違法現象發(fā)生,打擊土地違法活動。

土地利用管理制度自身的改革、完善,則要防止“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摁下葫蘆起了瓢”,要有系統和全面考慮,統籌協調相關政策要求,在多目標設定、多條件約束情況下,設計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預防、打擊土地違規(guī)違法行為。強化土地利用計劃對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多方面制約。把計劃指標多少與其土地利用和管理實績相掛鉤。對規(guī)劃計劃執(zhí)行、耕地保護和執(zhí)法監(jiān)察問題嚴重的,適時凍結或核減計劃指標。

2、法制宣傳。 加大土地法等相關法的宣傳,做到每個村民及村干部,鄉(xiāng)領導, 以及政府,開發(fā)商,都要知法,懂法,依法。

2、依法執(zhí)法。 加大打擊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 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的個人和集體。

民的土地集中成片以承包人名義自愿的情況下轉包給他人 (不改變種 植結構) ,開發(fā)商不開發(fā)的地要無常還給原先農民,政府謹慎劃地。

4、加大農業(yè)投入, 政府要加大農業(yè)投入,加大對現在確實還在種植的農民的直補, 做好基礎農田,道路、水利合理化規(guī)劃建設,解決農民種地難的一系列問題。

土地違法調查報告篇七

土地是人們長期以來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生產資料,是逐年遞減的有限資源。年到年的十二年中,全縣耕地面積減少了8.5萬畝,相當于減少了12個中和鄉(xiāng)的耕地面積。大量的勞力外出和農產品價格的持續(xù)低迷,耕地撂荒面積與日俱增。為此,我們對全縣土地撂荒情況進行了調查。

全縣現在耕地64.4萬畝,其中土19.4萬畝,田45萬畝,人均耕地僅0.93畝。據現在571個村的調查統計,全縣撂荒14670畝,占耕地面積2.3%,涉及農戶7456戶,21130人。中和鄉(xiāng)現在耕地7036畝,而撂荒面積占全鄉(xiāng)耕地面積的8%,嵐峰占5.2%,二坪占4.2%。在撂荒地中,60%為坡瘠地邊遠零星地,投入產出比較低。形成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如下:

1、農業(yè)生產比較效益低。從事農業(yè)不如從事非農產業(yè)的效益高,以種一畝水稻為例,產稻500公斤,收入460元,種子、農藥、化肥等物耗115元(按我們30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占25%計算),請人犁田、栽秧、收割等費用180元左右,畝平純收入165元左右(含自己的勞動量價值),即一個勞動力種一季水稻的凈收入為165元,如果種小春生產,投入產出基本持平,瘠薄地、邊遠零星地更是入不敷出。農民說得好:“在家種田,不如外出掙錢”;“要想奔小康,必須背井離鄉(xiāng)”。農業(yè)的比較效益差,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2、農村主要勞動力大量外出。由于“在家種田,不如外出掙錢”和農產品價格多年持續(xù)走低等原因,去年,外出勞動力18萬人左右(常年外出14萬人)帶回勞務收入8億元左右。外出勞力占勞動力資源的50%且為主要勞動力。在家務農的基本為“九九、三八”式勞力結構。

3、戶口外遷。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城鎮(zhèn)化率不斷提高,農民向非農產業(yè)轉移越來越多。20xx年12月至年的二年間,全縣農村人口實際外遷20375人(扣減20xx年以來移民安置5386人),在這兩萬外遷人員中,部分土地進行了合理流轉。部分土地形成撂荒,全縣由農戶外遷而撂荒占20%左右,水口就占33%。

4、土地零星、分散、偏遠、瘠薄等管理不便,形成撂荒。如太平鎮(zhèn)團碾村二社,有20余戶由于偏遠、坡高等不便管理而幾乎棄耕(每戶部分撂荒),又如二坪水磨村唐定國,他主動種了別人不種的較好的幾畝土地,而自己的偏遠瘠薄地撂荒。

5、基層組織對二輪承包沒有全面理解,拒收外遷戶中斷承包關系的土地,當前土地流轉基本處于無序的狀態(tài),特別是基層個別地方對二輪承包、三十年不變的政策,有種片面理解,認為承包土地30年不變,就是土地承包權不能動,動了就違背中央的政策,因此,即使有許多經商戶或外遷的農戶要求中斷承包關系,基層組織害怕犯錯誤而拒絕接收,也沒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加以引導或適當調整,導致農民對承包地初放經營,甚至撂荒。水口鎮(zhèn)的外遷戶把承包地交給村社,而村社認為承包期未滿和“30年不變”等原因,拒不接收外遷農民的承包地51.5畝,占全鎮(zhèn)撂荒的33%。

土地撂荒,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問題。撂荒說明了部分農民正在擺脫土地對他們的束縛,土地不再是他們謀生的唯一手段,這表明了它積極的一面。但是,土地是不能再生的有限資源,是社會財富之源,我縣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畝,負面影響大。從我縣的實際情況看,如果各級重視、措施得當,組織引導得力,是不會出現較大面積撂荒的?,F就對如何處理好撂荒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提高對土地資源和農業(yè)基礎地位的認識。土地是財富之母,土地資源是有限的。大力宣傳“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guī)。要認真學習理解“土地承包法”中關于土地經營權流轉問題。根據“土地管理法”第37條“承包經營耕地的單位或個人連續(xù)二年棄耕拋荒的,原發(fā)包單位應當終止承包經營合同,收回發(fā)包的耕地”之規(guī)定,對當前農村的撂荒地,村社可按法定程序收回,采取多種方式重新發(fā)包?,F在,基層對多年撂荒地不問不管,使土地撂荒與日俱增。對現在的撂荒地,可規(guī)劃種植為桑樹、果樹和花椒等勞動量不大的經濟作物。

2、退耕還林還草要與減少或避免撂荒相結合。去年,退耕還林2.95萬畝,今年計劃5萬畝。為此,對撂荒地而無法轉包的坡瘠地,即使沒有達到退耕還林還草的要求,也可以列入退耕還林還草的計劃。通過還林還草計劃,消滅較大面積撂荒是完全可能的。

3、建立土地流轉機制,制定縣域土地流轉及撂荒的實施意見,促進土地有序流轉。當前,土地流轉基本處于無序狀態(tài),有的農民寫了個白條或口頭達成協議自由轉換,沒有全面、完整的合同條款,沒有村社發(fā)包方的監(jiān)督,更沒有專門的流轉管理機構,已經出現新的矛盾和糾紛,年全縣農業(yè)稅尾欠達到71.7萬元,就嵐峰一個鄉(xiāng)1996年以來,尾欠就達97828元,占全縣尾欠數的13.6%,因土地流轉不規(guī)范,有的農民種了別人土地后又不交農業(yè)稅,村社只能找原承包人,結果雙方都不交農業(yè)稅,形成農稅尾欠和土地撂荒。為此,我們要在尊重土地二輪承包的基礎上,應及時制定全縣土地流轉的實施意見,成立縣、鄉(xiāng)(鎮(zhèn))兩級的土地托管和恢復土地承包仲裁機構,從而規(guī)范土地流轉行為,盡量避免出現新的矛盾和糾紛。

4、實施縣內移民計劃??h內移民,就是本縣或本鎮(zhèn)范圍內,有組織、有計劃地從甲地到乙地,從山上到山下落戶。山區(qū)土地少,且多為坡瘠地,畝產不高,土地級差收入低,又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嚴重水土流失,而山下又出現耕地較大面積撂荒。這是一對能克服和避免的矛盾,對那些愿下山種地落戶的山民,政府對他們的建房審批、子女入學等具體問題的處理上,政策應適度放寬。山區(qū)農民的種田積極性極高,如虎峰鎮(zhèn)東山村二社的李德文,就從山上移到山下的正義村落戶,種了十幾畝土地。已擺脫了原在山區(qū)中當山民的貧困。還有部分山民愿下山而找不到田土種,如果鄉(xiāng)鎮(zhèn)做好工作,為他們牽線搭橋、正確引導、撂荒面積就會大大減少,轄區(qū)內移民,既是解決撂荒的一個有效途徑,又是山區(qū)水土流失得以控制的治本之法,也是消滅山區(qū)山民貧困之法,這是一舉多得之事。

5、大力提倡免耕法等新型的耕作制度和使用先進的小型農業(yè)機械(如小型收割機械、小型潛水泵等),盡量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使之擴大種植面,以及適應當前農村“九九、三八”的勞動力結構,減少農村隱形拋荒或撂荒。

對土地撂荒問題,我們要認真面對,采取切實可行的辦法,既使部分農民向非農產業(yè)轉移,又使有限的土地資源得以充分利用,使農村經濟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

土地違法調查報告篇八

廈門市xx學校1998年11月由廈門市人民政府批準建校,1999年4月正式開辦。工讀學校由市教育局主辦、市公安局和司法局協辦,并派員參加管理工作的一所特殊學校。它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執(zhí)行國家的教育方針,把接受工讀教育的學生改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并掌握一定生產勞動技術和職業(yè)技能的合格公民。在校學習期限一般是一至三年,參照原來的文化程度,將72名在校生編為初一、初二各一個班,初三年段兩個班,學籍仍保留在原學校,其進入工讀學校的經歷不記入學籍檔案。畢業(yè)后由原校發(fā)給畢業(yè)證書,并一視同仁參加升學考試,在校生按同等初中收費,另收生活等費用450元。工讀生畢業(yè)后,學校還有一年時間對他跟蹤,發(fā)生問題,還要幫教。

五年多來,xx學校先后接收工讀生372名,從其中145名調查的錯誤、違法性質來看,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長期曠課,夜不歸宿,嚴重違反校規(guī)的19名,占13.1%;二是打架斗毆,無理取鬧,對抗辱罵老師的31人,占21.38%;三是有偷盜、賭博、搶劫、勒索行為的85人,占58.62%;四是有流氓習氣,挑逗女同學,直至犯有兩性錯誤的6人,占4.14%。

二、在校生犯錯違法的根源

從現有在校的72名工讀生的年齡來看,大部分是十三、四歲的孩子,最小年齡僅12歲,最大年齡也才16歲,他們是怎樣走上錯誤違法道路的?從59名犯有各種錯誤違法行為工讀生來看,大部分都可以從他們的家庭和家教中找到原因,歸納起來,有以下四種情況影響著未成年人的發(fā)展和健康成長。一是家庭結構不健全。有父無母或有母無父,或父母雙亡或父母離異。這種不和諧的家庭在小孩的心理和性格形成上產生負面影響。二是家長喪失或缺乏監(jiān)護管教能力。使這些小孩長期無人管束,致使他們?yōu)樗麨閻毫暡粩?。三是溺愛嬌慣型的。使小孩從小養(yǎng)成嬌橫行為,無心讀書,大把花錢,無錢便勒索同學。四是雙職工、雙勞力型的。家長平時沒精力管,聽之任之,孩子出了問題又不夠冷靜,態(tài)度粗暴,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家長對立。

土地違法調查報告篇九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報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報道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行業(yè)。那么你知道標準的正式報告格式嗎?以下是邊肖編寫的農村土地問題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土地問題是“三農”問題的關鍵,涉及面廣,政策性強。但就簡單的土地管理而言,無非是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我的基層單位位于山區(qū)農村,面積大,人口分布廣。由于長期在農村工作,通過具體的工作實踐和調查,我們知道農村土地管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1)農業(yè)土地管理。

目前,中國實行土地承包30年不變,現有的廣大農村地區(qū)的‘農地經營模式’基本上是按土地歸戶時農民和人口的土地分配訂立合同,明確規(guī)定30年不變。這種做法給以后的工作留下了很多弊端。第一,長期人口增減,即使原有農產品不變,每戶耕地數量已經明顯凸顯。二是隨著移民入村,新增人口容易入戶,種田難;三是原有的小自然村,人口遷移已經枯竭,所有耕地已經荒廢;第四,離搬遷地近的戶,一戶種多戶地,粗放經營,粗放耕種,薄收;第五,大村一小部分農民私自出租種子甚至轉讓建房等。,因為他們人少地多,或者不能耕種他們,或者看重他們眼前的利益。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威脅到我國土地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后果將不堪設想。

(2)建設用地管理。

建設用地問題主要涉及農民宅基地、村鎮(zhèn)建設用地和部分國家建設用地。農民宅基地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家兩戶甚至一家多房,村里老房子占的空地越來越多,村外新房日益蠶食農田;鄉(xiāng)鎮(zhèn)建設,尤其是公共覆蓋和農村養(yǎng)殖園區(qū)建設中的土地占用問題,是鄉(xiāng)鎮(zhèn)認為政府有權利,村委會認為集體是主人,導致鄉(xiāng)鎮(zhèn)建設用地被占用;有的國家這一批土地是新建的,應該是占用的,而舊的土地(如原鄉(xiāng)鎮(zhèn)政府、地方稅收、醫(yī)院、獸醫(yī)站等撤鄉(xiāng)鎮(zhèn)后的單位),想租就租,想賣就賣。這些問題的存在和延續(xù),是由于少數地方干部,特別是少數農村干部,不學習和了解土地法規(guī),又由于國土資源管理體制的限制,不敢自說自話。這樣一來,鄉(xiāng)鎮(zhèn)和家庭就有很多非法獲利,國家土地資源流失嚴重。

上述問題的存在,對于人煙稀少的山區(qū)農村干部,甚至少數縣鄉(xiāng)干部來說,似乎不算什么。他們可以在國土資源部門當執(zhí)法者,但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他們走。

農業(yè)土地管理。

(1)找準財源,合理利用。以現在的鄉(xiāng)鎮(zhèn)為單位,詳細核定農用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實際數據,依法實行承包,分級落實承包責任,解決實踐中不履行承包合同、責任不清的弄虛作假問題,將邊遠貧瘠的土地退耕還林還草,或者種植果園、藥材基地等經濟作物。

(2)責任到戶,保證質量。根據農業(yè)承包合同,承包土地面積逐戶核定,并明確土地質量。對少量耕種過度、收成不好的農戶進行適當調整,讓農民真正搞清楚使用權和所有權的關系,解決少數農民承包外種地、有空承包、實際無地的問題。

(3)合理規(guī)劃,嚴格管理。在土地管理中,要以科學合理的態(tài)度,按照總量控制、合理布局、節(jié)約用地、保護耕地的原則,修訂和完善農村土地利用規(guī)劃。農用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確定后,嚴格按照各級簽訂的責任狀,層層負責,每年檢查,嚴格監(jiān)督,嚴肅查處。

(2)建設用地。

(1)規(guī)范建設用地審批。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guī)定,這批要依法審批,不該審批的堅決不審批。最好是把現在的村、鄉(xiāng)、國土資源部門三級審批改為用地單位(個人)申請,鄉(xiāng)、村依法發(fā)放土地使用證,國土部門獨家審批,審批權力高度集中。

(2)規(guī)范收費標準。集體土地,如屬于本集體組織成員的農民占用的非耕地,可以不支付。但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因土地流失需要補償,建設用地不繳納明顯不公平。

(3)杜絕搭車收費。在規(guī)范部門收費的基礎上,要從根本上杜絕鄉(xiāng)鎮(zhèn)搭車收費。

(4)盤活建設用地資源。一是按照“一戶一房”的原則,妥善解決農民住新房和閑置老房子的問題,盤活空心村閑置土地。第二,要處理好農村國家和集體單位的閑置土地。第三,做好無居民村舊住宅基地的復墾和荒地的復墾利用。

(5)加強執(zhí)法監(jiān)督,嚴懲非法占用土地問題,主要是由于鄉(xiāng)鎮(zhèn)違法行為比例較大。由于我國現行土地法律法規(guī)的局限性,基層機構嚴重無力查處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的違法行為。因為村有集體和群眾的掩護,鄉(xiāng)鎮(zhèn)有權力干涉當地的經濟發(fā)展。因此,加強執(zhí)法監(jiān)督不僅是一線執(zhí)法人員提高“勇氣”和“膽量”精神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在規(guī)范執(zhí)法程序、完善執(zhí)法的具體操作依據和操作手段等方面進行根本性創(chuàng)新。

土地違法調查報告篇十

調查方法:

面談,實際走訪,電話,田間實際考察;

重慶市彭水縣,新田鎮(zhèn)。

20xx年3月12日—3月25日。

前言:

人人都知道,土地是國之根本,沒有土地就沒有糧食,我國是人口大國,沒有糧食將是什么樣子!但目前違法使用土地,非法占用土地越來越嚴重,為了進一步了解土地現狀,特點和規(guī)律,減少土地流失,針對目前的情況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及特點。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近幾來,違法使用土地,非法占用土地呈上升趨勢,主要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人員是開發(fā)商和土地承包人以及政府。

(二)特點。

1、違法使用土地主要在廣大農村和城鄉(xiāng)集合部占現有土地的20﹪。

4、違法使用土地、非法占用土地有發(fā)生,據調查由于村干部有些法律意識淡薄,不經過審批私自占地行為依然嚴重。

二、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的危害。

1、糧食減少。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問題始終是關系國家安全、社會穩(wěn)定的重大戰(zhàn)略問題,與自然災害相比,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是影響我國糧食生產的主要因素,造成糧食損失更為嚴重。所以說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是始終困擾著我國經濟、社會特別是農業(yè)的發(fā)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對環(huán)境的影響。

3、糧價飛漲。

由于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使糧食種植面積減少糧食產量減產,直接導致糧食漲價。

三、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原因分析。

1、無法農作物種植,由于承包人土地少種地已不能滿足家庭開資,只有離地外出打工,土地要么植樹或挖塘,或托付親友做非農業(yè)用途。

2、政府規(guī)劃鄉(xiāng)鎮(zhèn)發(fā)展需要,本是合法占用土地,但某些單位或個人鉆了空子。

3、開發(fā)商用地,由于利益驅使圈地。

4、個別承包人法律意識淡薄,且承包地遠離小隊或鄉(xiāng)鎮(zhèn)范圍,擁有僥幸的心理非法占地。

四、對策。

1、法制宣傳。

加大土地法等相關法的.宣傳,做到每個村民及村干部,鄉(xiāng)領導,以及政府,開發(fā)商,都要知法,懂法,依法。

2、依法執(zhí)法。

加大打擊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

3,優(yōu)化土地承包,有效合理的利用土地。

根據目前現況讓所有進城農民回鄉(xiāng)種地是不可能,政府應加大土地宏觀調控力度,嚴格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加強監(jiān)督,要求村支部書記或村長按期上報土地現狀,要求村干部不得隨意改變種植結構,政府謹慎劃地。

4、加大農業(yè)投入,

政府要加大農業(yè)投入,加大對現在確實還在種植的農民的直補,做好基礎農田,道路、水利合理化規(guī)劃建設,解決農民種地難的一系列問題。

土地違法調查報告篇十一

從在大安市太山鎮(zhèn)調查的情況看,近幾年該鎮(zhèn)未出現初、高中畢業(yè)生在家打仗斗毆犯罪現象。在當地農村兩后生較少,而且兩后生無業(yè)在家的也不多,多在父母親屬的安排下當兵、進入職業(yè)學校學習或外出打工經商。從我們了解到的未成年人犯罪情況看,也不屬于兩后生,兩名未成年人犯罪都是已考入高等學校,不屬于初中、高中畢業(yè)生無業(yè)在家犯罪,他們犯罪的原因究其根本是當事人法律觀念意識不強造成的。

我們調查后認為,姜艷芳委員在《人民日報》發(fā)文關注農村兩后生群體中違法犯罪高發(fā)現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政府部門應該采取措施綜合治理農村兩后生違法犯罪問題。為此,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相關部門應建立農村兩后生檔案。摸清畢業(yè)后不打算升學或成績不理想未能升學的學生數量、家庭基本情況以及將來打算,這樣便于動態(tài)掌握情況,實現跟蹤管理,才能避免兩后生在離開學校以后變失去管理的'情況。

第二,加強對農村兩后生的職業(yè)技能培訓。充分利用現有職業(yè)教育資源,通過廣泛宣傳,積極引導兩后生通過繼續(xù)教育和職業(yè)教育掌握一技之長。把兩后生作為農村勞動力培訓的重點,使他們掌握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技能,在農業(yè)現代化建設和城鎮(zhèn)化建設中發(fā)揮自身應有的作用。

第三,把農村兩后生作為勞動力專業(yè)的重點群體。從貸款發(fā)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就業(yè)服務等方面對掌握一定技能的兩后生予以支持,支持他們外出務工或在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

土地違法調查報告篇十二

國家土地所有權和個人地上房屋所有權的矛盾決定了我國土地使用制度和房屋所有權制度之間必須建立有效的銜接機制。有學者希望通過改變土地所有制形式,依靠土地私有化來解決問題;一些學者希望通過將土地使用權永久化來解決國家土地所有權和個人房屋所有權之間的矛盾。我想在這里談談我自己的想法。

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

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制度是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從根本上說,土地所有權的程度來源于憲法,而土地使用制度則是憲法授權下權利義務的具體安排。

根據我國現行《土地管理法》,土地使用權(居住用地)70年不變。但70年后,權利人必須將土地歸還國家。如果地上房屋使用年限遠遠超過70年,業(yè)主必須交出土地和地上房屋嗎?我國《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guī)定,土地使用權期滿,使用者可以申請續(xù)期,繳納出讓金,重新登記。這樣,房子的主人可能面臨兩種選擇:要么交土地出讓金,要么申請續(xù)租;或者放棄自己的房子,由國家行使土地所有權。無論什么選擇,對消費者來說都是很痛苦的。但由于土地歸國家所有,土地使用權不能永久化,房屋所有權必然受制于憲法規(guī)定的土地所有權。

還有一種情況是,當房屋使用年限比土地使用權期限短時,應該怎么辦?中國居民的房屋折舊年限(不等于使用年限)一般為30至50年,使得房屋沒有使用價值后,房屋所有人仍然有權使用土地。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比較簡單,就是土地使用權期限盡量與房屋使用年限一致。土地使用權期滿,房屋所有權自然喪失。我國現行的土地使用制度借鑒了其他國家的有益經驗,兼顧了我國的實際情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從長遠來看,要逐步考慮將商品房的使用年限和土地使用權期限結合起來。通過適當延長土地使用權期限,可以延長房屋的使用壽命,解決可能出現的矛盾。當然,如果房屋使用年限短于土地使用權期限,那么在房屋沒有使用價值后,應允許原房屋所有人保留土地使用權,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充分行使土地使用權。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房屋所有人的利益。

土地使用權的續(xù)期與補償

概念問題解決后,還必須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土地使用權續(xù)期的土地出讓金怎么交?在我國,土地出讓金是一次性支付的,房地產開發(fā)商在取得土地使用權時,必須在土地使用權有效期內支付全部土地出讓金。這項規(guī)定有利于保護房主的利益。但如果要求消費者一次性繳納土地使用權續(xù)期費(土地出讓金),則會給消費者帶來沉重的負擔。根據土地的價值,根據不同的當地情況,可以制定計算標準,每年可以按標準征收土地出讓金。房屋所有權人未及時繳納土地出讓金的,土地使用權隨之喪失。這種做法的弊端在于,當小區(qū)內部分房屋業(yè)主未按時繳納土地出讓金時,政府有關部門是否有權收回某小區(qū)的土地使用權。在人口密集的商品住宅中,這種問題可能經常發(fā)生??尚械慕鉀Q辦法是建立集體談判機制。土地使用權期滿,政府按期收回土地使用權,然后根據法律授權,由政府和業(yè)主委員會集體協商,協商結果適用于所有房屋業(yè)主。部分房屋所有人未按照協商一致的協議履行土地使用權續(xù)期合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這樣可以把權屬問題轉化為債權問題,在小范圍內維護房屋所有權人的利益,大范圍內解決土地使用權續(xù)期問題。

其次,當政府有關部門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對房屋所有權人的財產造成損害時,應該如何處理?一般情況下,政府不能違反合同擅自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但出于公共利益的考慮,可以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但應當給予房屋所有權人合理的補償。

土地使用權續(xù)期的期限和費用

解決土地使用權續(xù)期期限和成本問題必須堅持以下三個原則:

第三,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制度設計必須有利于土地的不斷增值和財政收入的不斷增加。

現在很多人希望在內地建立類似香港的土地租賃制度。這是一個脫離實際的想法。香港作為典型的殖民地,在港英政府統治時期,為了從土地中獲取財政收入,建立了獨特的土地租賃制度。在強調政府擁有土地所有權的前提下,為了保證政府正常運轉,解決公共設施建設問題,部分土地以名義地價的形式出租給一些機構。其他大量土地公開拍賣,拍賣所得作為政府收入來源。很明顯,這是一個寄生的、權宜的土地使用制度,大陸一定不能完全盲目照搬。

沒有gai的制度設計可能會帶來一系列問題,而中國的土地制度必須長期考慮。在不改變土地所有權的前提下,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地上物體的使用壽命,努力實現土地使用權與地上物體使用壽命的統一。針對目前房地產開發(fā)中房屋使用年限與土地使用權期限不一致的問題,根據國務院《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土地使用權期限屆滿,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筑物、附著物所有權由國家無償取得。土地再出租或土地使用權續(xù)期,土地使用權會受到房屋所有權的約束,使國家的土地所有權支離破碎,難以發(fā)揮土地的效用。

土地使用權期限確定后,具有長期價值的建筑物可以批準土地使用權續(xù)期。但是,為了獲得新的土地使用權,必須支付土地出讓金。否則對其他土地使用者不公平。土地出讓金按土地的市場價值計算。房屋所有人不愿意繳納土地出讓金的,可以將地上建筑物捐贈給國家或者他人,由國家或者他人繳納土地出讓金。這一制度不是為了剝奪公民的財產權,而是為了防止土地使用權更新中出現新的不公正現象。如果土地使用權人只需要支付工作費用,就可以繼續(xù)擁有土地使用權,那么國家的土地所有權就失效了;如果土地使用權續(xù)期的成本只是土地的增值部分(土地使用權成本=土地使用權市場價格-首次支付的土地出讓金),那么國家的土地所有權仍然處于虛擬狀態(tài)。只有按照土地使用權的市場價格重新繳納土地出讓金,才能體現土地使用權的價值。土地使用權人未按合同規(guī)定繳納土地出讓金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總之,公民只有在土地歸國家所有的前提下,才能擁有土地使用權。如果土地使用權長期存在,不受土地所有權的約束,那么土地的國家所有權就沒有實際意義。當然,在完善土地使用權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房屋所有權人的切身利益,在制度設計中必須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筆者認為,我國可以采取分期分批繳納土地出讓金的方式,隨時提醒房屋所有權人其權利的期限和邊界,國家通過及時、充分、有效的行使,使其土地所有權得到最佳利用。必要時,國家還可以征收房產稅,防止部分公民購房、囤積居奇,從中牟利。

土地違法調查報告篇十三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案件與日俱增,案件類型也日益復雜。農地承包合同糾紛已成為三大涉農案件(其余兩類為農村稅費糾紛和農村征地糾紛)之首。在這些糾紛的背后交糅著各種利益沖突和傳統觀念與現代文明的碰撞,農村土地問題糾紛已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因此,在司法實踐中理性思考有關土地承包糾紛問題,認真總結這類案件的審判經驗,對于維護農民根本利益、穩(wěn)定農村社區(qū)、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根據筆者所在法院近幾年受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案件的情況,分析筆者所在地區(qū)這類案件的類型特點及問題成因,探討審理實務中有關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的法律適用和一些具體問題,并根據一些案例提出了幾點思考和體會。

1、案件總量明顯增加。筆者所在法院近幾年受理的案件統計顯示,20xx年我院受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4件,20xx年受理18件,20xx年僅1-5月就已受理23件。農村土地承包案件在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重也逐年增大。

2、集體訴訟和類似訴訟增多。由于村社組織將集體土地承包給他人后引發(fā)糾紛,村民起訴,要求確認承包合同無效,或要求將承包地收回重新發(fā)包。此類案件往往原告眾多,而且容易引發(fā)群體上訪,法院審理難度大。本院20xx年受理了合川市獅灘鎮(zhèn)任家村3社78戶農戶訴被告李隆富、任家村3社的糾紛后 ,20xx年又分別受理了任家村1社97戶農戶訴被告李隆富、任家村1社和任家村5社97戶農戶訴被告李隆富、任家村5社兩起同類型案件。此外,20xx年2月,我院第一人民法庭受理了云門鎮(zhèn)太平村3個社、吉福村5個社、任溝村1個社和水碓村1個社分別訴重慶萬壽生物醫(yī)藥開發(fā)有限公司共10起相同類型的案件。這類糾紛主要反映在家庭承包以外的其他方式的土地承包中。

3、村社當被告的多。雖然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中,既有農戶之間的糾紛,也有村組起訴村民或農戶的,但目前村組當被告的案件較多。20xx年我院受理的18件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中,村社當被告的就有6件,比例高達的33%。村社當被告或因發(fā)包土地過程中單方提高承包費標準,或因一地多包,或因收回村民土地,或因農戶轉讓承包經營權后另行發(fā)包。其中,既有剝奪農村集體組織成員土地經營權的違法行為,也有執(zhí)行當地政策和依約履行承包合同的“合法”行為。

4、征地或租地補償費用糾紛增多。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緊靠城鎮(zhèn)的土地被大量征用,征地補償費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成為農民密切關心的問題,伴隨著征地款而引發(fā)的分配收益糾紛日益突出。同時,很多土地承包糾紛案件,表面看,可能是訴請繼續(xù)履行承包合同,或者請求返回承包經營權,但其實質是請求分配因土地被征用或租用而產生的各種補償費。因筆者所在法院轄區(qū)自然資源豐富,近年來,隨著轄區(qū)內草街水利樞紐工程、富金壩水電站、西師育才學院、以及一些中小型水泥廠、礦石場的興建,大量糾紛因征地補償費或租地費分配引發(fā)。以前因種地無利可圖而漠視甚至放棄土地經營權的農村集體組織成員,在利益的驅動下突然也對其經營權珍視起來。

本院受理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主要是合同糾紛和侵權糾紛,大致有以下幾類:

1、確認是否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糾紛。主要是因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出生、死亡、婚嫁、農轉非、參加工作等變更引起的糾紛。包括:(1)沒有取得承包地的,是否有土地承包經營權;(2)結婚后,戶口未遷出,是否應保留土地承包經營權;(3)死亡后,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隨承包地存在;(4)取得承包地后,因升學、進城等,戶口也遷出,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隨承包地存在;(5)自動放棄承包地,進城經商務工辦企業(yè),但戶口仍在原地,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存在。

2、經營權流轉糾紛。由于國家“三農”優(yōu)惠政策的出臺,農村土地越來越俏。因以前農村土地流轉手續(xù)不完備、不配套,土地流轉行為不規(guī)范而引發(fā)的土地承包糾紛頻頻發(fā)生。一是轉包轉讓型糾紛。稅改前,種田效益不高,一些農戶將土地讓給他人承包,其稅費也相應地由接受者承擔?,F在不僅土地稅費全免,而且國家還倒補貼,原承包戶主張轉包要求被轉讓戶退還其承包地,接收戶主張轉讓不愿退,于是雙方發(fā)生糾紛。二是代耕代種型糾紛。以前不少農民棄田荒地,外出務工經商,又不承擔稅費和提留等。村干部為不使稅費落空,讓其他農戶代耕代種,代耕代種農戶又履行了稅費義務,且稅改時這些耕地面積又納入了代耕代種農戶的計稅面積?,F在原承包戶回來了,找代耕戶或村組集體要求收回自己的承包地,雙方發(fā)生糾紛。

3、土地補償費分配糾紛。前文已經提到,隨著城市開發(fā)建設的加快和城鄉(xiāng)建設的迅猛發(fā)展,征地或租地補償費用糾紛逐年增多。需要說明的是,這類糾紛不但包括承包地被依法征收的承包方請求發(fā)包方給付已經收到各類補償費糾紛,也包括原土地承包者請求土地實際耕種者返回已經領取的土地補償費糾紛,還包括表面上訴請返回土地承包經營權實質上因返還土地不能而希望返回土地補償費的糾紛。前兩者案件是單純的給付之訴,后者則需要先確定原告是否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及其承包經營權是否遭到侵害。

4、承包合同糾紛。一是因承包方違約引發(fā)的糾紛。包括在承包合同履行過程中,承包人拖欠承包費和承包人隨意變更土地使用方式等 。其中前者占此類糾紛的絕大多數,承包人有的是因為對發(fā)包方在履行合同義務方面有意見,有的是合同對承包費交納的期限約定不明,有的是因為經營不善,有的是故意不交納承包費。二是因發(fā)包方違約引發(fā)的糾紛。如在農業(yè)承包合同期限中,發(fā)包方將農民的承包地隨意收回。這類糾紛既有違約,也包含了侵權。三是因承包合同損害了合同外第三人利益而被請求確認其無效。如本文開頭提到的“李隆富”系列案件。

5、經營權侵權糾紛。(1)違法收回“農轉非”承包地。農戶進入小城鎮(zhèn)落戶后,集體經濟組織收回其土地 。(2)侵害婦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承包時對婦女實行有別于男子的歧視性土地承包政策;承包期內強制收回出嫁女承包地。(3)強迫承包方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鶎诱疄楦阃烁€林等政績工程,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強制收回農民承包地,由村社組織出面進行其他方式的承包。

1、歷史原因造成我國農村土地現狀比較亂,是糾紛產生的歷史性根源。建國以來,我國土地政策多經變化,一直處于一種多變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短短的50余年,歷經了農民土地所有制和土地集體所有制兩個大的階段,導致了農村土地產權關系大混亂。建國伊始的土地改革運動,實現了中國農民夢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從而確立了農民土地所有制,接下來是互助組運動,1953年開始初級合作社運動,農民的土地入股進行集體經營,1956年上升到高級合作社,剝奪了農民的土地所有權,隨后在全國確立了人民公社制度。直到改革開放,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采取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制度,成為了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演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實現了“集體公有,農戶經營”。但是因為經營權范圍的限制和“政農不分”的中國特色,實施過程中農民的自主經營權受到嚴重限制。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我國農村土地現狀的混亂局面。

2、法律和政策銜接不協調,是糾紛產生的法制性根源。從1983年1月中共中央關于《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的出臺,到20xx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簡稱《土地承包法》)、20xx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20xx]法釋6號)的實施,歷經20余年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國對農業(yè)土地承包經營中產生糾紛的解決,走過了主要依靠政策調整到以政策調整為主、法律調整為補充,再到政策調整與法律調整并重直到目前主要依靠法律調整的歷程。法律、政策的多變性和靈活性與土地變動緩慢的過程性、滯后性產生矛盾。例如我國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曾經推廣過“兩田制”,而在這種制度被國家認定不利于土地的長期利用之后,很多地區(qū)卻還在積極的繼續(xù)施行,與國家政策和法律脫節(jié)。

土地違法調查報告篇十四

針對目前建設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轉包、違法分包、掛靠等現象,住房和城鄉(xiāng)xxx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轉包違法分包等違法行為認定查處管理辦法(試行)》,該辦法于20xx年10月1日正式施行。

結合目前我國建筑企業(yè)及建筑市場的實際情況,陽光所項建業(yè)務部夏煜鑫律師對建筑企業(yè)施工轉包、違法分包、掛靠的法律風險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希望能引起建筑企業(yè)的足夠重視。

文/陽光時代項建業(yè)務部 夏xx律師

1、轉包,是指施工單位承包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約定的責任和義務,將其承包的全部工程或者將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施工的行為。

主要包括:施工單位將建設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工程承包合同中未有約定,又未經建設單位認可,施工單位將其承包的部分建設工程交由其他單位完成;施工單位將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分包給其他單位;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建設工程再分包等情形。

3、掛靠,是指單位或個人以其他有資質的施工單位的名義,承攬工程的行為。

(一)民事責任風險

1、轉包、違法分包及掛靠合同的風險

(1)施工單位在承包工程后將工程項目轉包、違法分包給其他單位和個人或允許其他單位和個人通過掛靠形式借用其建筑企業(yè)資質承攬工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guī)定,施工單位與轉包人、違法分包人及掛靠人(以下簡稱“實際施工人”)簽訂的合同無效,合同對雙方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在實際施工人工期、質量等方面存在違約的情形下,施工單位無法依據合同約定要求實際施工人承擔違約責任。

(2)雖然合同無效后施工單位仍可以向實際施工人主張賠償損失,但實踐中由于建設工程的復雜性,施工單位較難舉證證明實際施工人給其造成損失的準確數額或計算方法。

即使施工單位能舉證證明實際損失的金額,如實際施工人僅為自然人,經濟能力有限,對其給施工單位造成的損失的賠償能力亦不足。

且依據《合同法》第五十八條“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之規(guī)定,因合同無效施工單位與實際施工人均存在過錯,實際施工人也僅需承擔與其過錯相對應部分的損失,施工單位的損失有可能得不到全額賠償。

(3)實踐中,施工單位與實際施工人簽訂的合同通常按照總承包合同價款扣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費”方式結算。在這種情況下,因合同無效,雙方就工程結算發(fā)生糾紛,“管理費”有可能被法院認定為違法所得而不被支持。

2、總承包合同風險

(1)施工單位作為總承包單位與發(fā)包人簽訂總承包合同,需就包括實際施工人所承建的'工程在內的全部工程的工期、質量等對發(fā)包人承擔連帶責任,雖因實際施工人的原因導致工程工期、質量違約,但仍應由施工單位向發(fā)包人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2)施工單位將工程轉包、違法分包給實際施工人,可能違反施工單位與發(fā)包人簽訂的總承包合同中不得轉分包的約定,將承擔相應違約責任的風險。

(3)實際施工人可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 “實際施工人以發(fā)包人為被告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轉包人或者違法分包人為本案當事人”之規(guī)定,提起包括發(fā)包人在內為被告的訴訟,造成施工單位與發(fā)包人之間關系緊張、發(fā)包人以訴訟為由停止支付工程款并要求施工單位需賠償訴訟給發(fā)包人造成的損失等風險。

3、勞動合同風險

依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四條“建筑施工、礦山企業(yè)等用人單位將工程(業(yè)務)或經營權發(fā)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fā)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之規(guī)定,如施工單位將工程交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實際施工人施工,對實際施工人招用的農民工,由施工單位承擔工傷、欠薪等用工主體責任。

(1)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實際施工人無法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施工單位作為用工主體,存在需要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之規(guī)定向農民工支付雙倍工資的風險。

(2)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實際施工人無法給農民工交納社會保險,如發(fā)生工傷,無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施工單位作為用工主體,將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

(3)《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二條規(guī)定“工程總承包企業(yè)不得將工程違反規(guī)定發(fā)包、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個人,否則應承擔清償拖欠工資連帶責任”,如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實際施工人欠付農民工勞動報酬的,施工單位有承擔欠薪連帶責任的風險。

4、其他合同風險

(1)掛靠人對外采購(租賃)設備、材料,或將工程再轉包或違法分包,在掛靠人逾期付款的情況下,掛靠人的合同相對方有可能基于施工單位作為工程總承包人且具有較強的付款能力的考量,將施工單位訴至法院,主張掛靠人有代理權或其行為構成表見代理,要求施工單位承擔付款責任。

(2)掛靠人將工程再轉包或違法分包的,掛靠人轉分包合同的合同相對方還可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將施工單位、掛靠人和發(fā)包人作為共同被告,要求施工單位承擔工程款的支付責任。

(二)行政責任風險

1、施工單位將工程轉包、違法分包或掛靠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可依據《建筑法》第六十七條、《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六十二條及《建筑工程施工轉包違法分包等違法行為認定查處管理辦法(試行)》第十三條規(guī)定對施工單位進行相應的行政處罰,具體包括: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對施工單位處工程合同價款0.5%以上1%以下的罰款;責令停業(yè)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情節(jié)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

2、除上述行政處罰外,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還可依據《建筑工程施工轉包違法分包等違法行為認定查處管理辦法(試行)》十四條規(guī)定對施工單位采取相應的行政管理措施。

3、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還可依據《建筑工程施工轉包違法分包等違法行為認定查處管理辦法(試行)》十四五條規(guī)定將施工單位的違法行為和處罰結果記入單位或個人信用檔案,同時向社會公示,并逐級上報至住房城鄉(xiāng)xxx,在全國建筑市場監(jiān)管與誠信信息發(fā)布平臺公示。

(三)刑事責任風險

我國目前的刑法雖未對轉包、違法分包、掛靠等違法行為做出刑事處罰的規(guī)定,但如實際施工人偷工減料、違反規(guī)章制度、冒險作業(yè)、降低工程質量標準,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傷三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一百萬元以上或其他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據《刑法》第137條規(guī)定:“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jiān)理單位違反國家規(guī)定,降低工程質量標準,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可以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追究施工單位刑事責任。

為保障施工單位的合法權益,以及免受行政、刑事處罰,建議施工單位應努力避免轉包、違法分包及掛靠的行為,施工單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防范:

(一)轉包

1、施工單位不得將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轉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或將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施工的;或以合作、聯營、個人承包等形式或名義,直接或變相的將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轉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施工的。

2、施工單位應在施工現場設立項目管理機構及派駐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質量管理負責人、安全管理負責人等主要管理人員,并對工程建設進行組織管理。

(二)分包

1、嚴格審核分包人的建筑企業(yè)資質和安全生產許可證,避免將工程分包給不具有相應資質或安全生產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

2、建立規(guī)范的合同臺賬制度,對總承包合同中關于分包的約定進行梳理,避免出現違反總承包合同約定的分包情形。如果總承包合同不允許分包但已實際分包的,施工單位應在在分包后及時獲得發(fā)包人的明示或默示的認可。

3、不得將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分包給其他單位和個人,或者將分包所得工程再分包。

(三)掛靠

1、不得出借資質給其他單位和個人用以對外承接工程。

2、分清掛靠與內部承包。如果采用內部承包方式的,施工單位應與項目經理等內部承包人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及交納社保,并在資金、技術、設備、人力等方面給予內部承包人支持,避免出現“名為內部承包實為掛靠”的情形。

如果實在無法避免將工程交由實際施工人施工的,筆者建議:

1、建議施工單位對實際施工人的資信進行審查,盡量選擇信譽好、實力強、有良好合作經歷的實際施工人。

2、加強對實際施工人的管理,對實際施工所承包工程的工期及質量進行監(jiān)管,避免出現工期延誤或質量不合格等情形;要求實際施工人嚴格按照安全規(guī)范施工,避免發(fā)生安全責任事故;對實際施工人的材料、設備款項支付進行跟蹤,避免出現逾期付款的行為;對農民工工資的支付進行監(jiān)督,避免發(fā)生欠薪、農民工上訪事件。

3、要求實際施工人提供人保或物保,為實際施工人在合同項下的債務承擔連帶擔保責任,以增強實際施工人的履約擔保,避免實際施工人怠于履行合同或出現無力賠償的情形。

土地違法調查報告篇十五

經過改革開放二十余年的洗禮,目前農村經濟已進入不斷向市場經濟邁進的實踐階段。分析這個階段的新實踐,農村經濟已逐步出現這樣一個明顯特點:土地活則經濟活,土地流轉正成為推動農村經濟實現新一輪發(fā)展的“興奮點”。

我縣作為一個欠發(fā)達的內陸山區(qū)農業(yè)縣,如何緊緊把握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新趨勢,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流轉的實現方式和途徑,促進農村土地規(guī)范、高效流轉,全面盤活、開發(fā)利用好土地這一與發(fā)展經濟聯系至關密切、潛能極為巨大的生產要素,對加快發(fā)展縣域經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帶著這一課題,我們對全縣農村土地流轉的情況進行了一次認真的調查。

據不完全統計,我縣土地的流轉面積達7。62萬畝,其中耕地1。8萬畝,山林3。5萬畝,果園2。2萬畝,水面0。12萬畝。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土地流轉較好的主要集中在209國道沿線和靖洪國防公路沿線的坪村、堡子、連山、林城、團河、黃茅、若水等鄉(xiāng)鎮(zhèn),這些鄉(xiāng)鎮(zhèn)土地流轉的面積約占全縣的54%,其中土地流轉較好的坪村鎮(zhèn)共流轉土地1532畝(其中耕地816畝,山地400畝,水面316畝)。綜觀我縣土地流轉情況,主要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

從1995年實行第二輪土地承包責任制以來,我縣土地流轉的面積逐年增加。1995年全縣土地流轉面積不到2。1萬畝,今年已達7。62萬畝,增長了3。5倍。特別是近兩年來,初步出現了由小塊流轉向成片規(guī)模流轉的新變化。據不完全統計,全縣一次性流轉面積達20畝以上的就有370余宗。

據調查,我縣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有五種形式:一是委托代管,即外出務工的農戶委托親戚、朋友、鄰居耕種,稅費負擔與收益分配由代管人與委托人簽訂書面或口頭協議商定,全縣有80%以上的屬于這種形式。二是反租倒包,即鄉(xiāng)、村集體根據結構調整等需要將承包戶的土地租過來,然后又轉租給原承包戶或其他農戶。如堡子鎮(zhèn)政府租賃該鎮(zhèn)新店村、樓落村農戶的200畝稻田,然后又轉租給原來的農戶或其他農戶,用來集中連片開發(fā)無籽西瓜。三是股份合作,即集體或個人以土地入股,與他人或單位進行共同開發(fā)經營,分享效益。如林城鎮(zhèn)大石板村粟多坤、粟多遇等人負責技術和資金,連山鄉(xiāng)宋家洲村的9戶農戶以118畝稻田入股,實行股份合作,共同開發(fā)優(yōu)質葡萄。這種分戶管理的股份合作形式既解決了種田大戶無田可種的矛盾,又解決了田主缺資金、缺技術搞開發(fā)的矛盾。四是集體重新發(fā)包或轉包,即村組將集體“四荒地”、農戶棄耕拋荒的土地重新發(fā)包或轉包給農戶。如團河鎮(zhèn)向陽村以150元/畝的租金,承包了該村120畝土地(其中耕地80畝,河灘荒地40畝),經整理后以2。5萬元/年的租金,發(fā)包給本村3戶農戶,規(guī)劃用于建立雞、鴨、豬、羊、魚綜合養(yǎng)殖場。憘五是對外招租,即村組集體將集中連片的低產田,或將集體原來統一經營或承包的山林、果園、水面及荒地,以招標的形式租給大戶經營。團河鎮(zhèn)官舟村將兩塊分別為300畝和500畝的荒地發(fā)包給兩名洪江籍的農戶,承包期20年,承包者帶資金和技術落戶團河,發(fā)展板栗和臍橙等優(yōu)質水果。此外,拍賣、以租抵債等形式在土地流轉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土地潛能的不斷釋放,許多能人大戶已不滿足于本地有限的土地資源,從而使土地跨村、跨鄉(xiāng)、跨縣流轉的面積逐步擴大,土地經營逐步打破了傳統的區(qū)域界限。據初步統計,全縣跨區(qū)域流轉的土地已達1。9萬畝,占全縣流轉土地的25。2%。僅團河鎮(zhèn)就對外(外縣)招租1100余畝。連山、坪村、林城鎮(zhèn)等交通方便的鄉(xiāng)鎮(zhèn),對外更具吸引力。地靈鄉(xiāng)的草莓大戶吳國華就到坪村承包了稻田20畝,在國道邊發(fā)展草莓;若水鎮(zhèn)的胡清在連山承包30多畝耕地,同時轉戰(zhàn)懷化鴨嘴巖租賃荒山發(fā)展脆蜜桃。

我縣土地流轉雖然起步較晚,但產生的效益和影響是十分明顯和積極的。

一是推動了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不少能人租賃集體或個人的土地,不再局限于耕種質次效低的農作物,而是逐步傾向于作物耕種的多樣化、規(guī)?;?,由耕種比較效益較低的油茶、水稻轉向耕種優(yōu)質水果、西瓜、大棚蔬菜、葡萄等比較效益較高的作物。目前全縣在土地流轉中已涌現出了一批調整結構的“排頭兵”,為推動全縣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作出了示范。如坪村鎮(zhèn)大順村張光前等6戶農戶承包耕地84畝,全部改種水稻為種無籽西瓜、葡萄、草莓等,帶動了當地農民調整產業(yè)結構,加快了全鎮(zhèn)產業(yè)結構調整的步伐。在他們的帶動下,全鎮(zhèn)有120多戶農戶參與承包土地300多畝,用于種植無籽西瓜,獲得了很好的收益。

二是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力的合理轉移。土地流轉一方面催放了土地的巨大潛能,同時又進一步解放了勞動力。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大約有2萬余名農村勞動力將耕地以流轉的形式處理后,紛紛外出經商、開店、打工,從而有效解決了目前農村勞力過剩、棄耕拋荒現象嚴重的問題。

三是提高了土地使用價值。土地合理流轉后,土地逐步向大戶和能人集中,經營者實現了市場化、規(guī)?;纳a,改變了農村經濟長期存在的品種老化、管理落后、經營小打小鬧的不良布局,使土地的潛能得到了大幅度的釋放。如坪村鎮(zhèn)農戶張崇華承包了32畝耕地,用來種植無籽西瓜,今年產值達2。8萬元,而32畝耕地用于種植水稻總收入僅1。4萬元,只有種植無籽西瓜的50%。

四是培植了一批農村大戶。憗隨著土地流轉的推進,生產要素不斷向生產大戶和能人集中,實現了生產要素的優(yōu)化配置,使生產大戶和能人有了“用武之地”,一批發(fā)展農村經濟的大戶脫穎而出。目前,全縣承包5畝土地以上的經營大戶就有2100余戶。黃茅鄉(xiāng)白洋村陸明建等9戶農民于1997年租賃本村300畝荒山,承包30年,至今已累計投入資金11萬元,栽種優(yōu)質板栗xx株,優(yōu)質梨樹3000多株,楊梅、碰柑、脆蜜桃等1000多株,預計進入盛果期產值可達25萬元以上,可以為15人以上提供勞動就業(yè)機會。

我縣的土地流轉經過幾年的發(fā)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動了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但是由于思想意識、機制束縛等因素的影響,我縣土地流轉仍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我縣土地合理、規(guī)范、高效流動。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流轉的組織引導乏力。我縣土地流動主要是農戶自發(fā)進行的,個體化傾向較重。各級黨委、政府缺乏有效的組織和引導,至今沒有規(guī)范的政策指導操作,沒有明確具體的部門規(guī)范管理,致使我縣農村土地難以實現規(guī)范、有序和高效流轉。二是土地流轉的市場培育滯后。全縣干部群眾“土地市場”的觀念十分淡薄,縣、鄉(xiāng)、村三級都沒有建立為土地流轉服務的中介組織,市場培育嚴重滯后,從而導致土地流轉的供求信息、交易管理都存在諸多問題。三是土地流轉的檔次不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流轉的形式檔次不高。我縣土地流轉絕大部分仍屬最低層次的委托代管形式。在我縣7。62萬畝流轉土地當中,委托代管形式占82。4%以上。堡子鎮(zhèn)流轉的1235畝土地當中,委托代管形式流轉的就達1000余畝,占流轉總面積的81%,其它形式流轉的僅占19%。而實踐證明,低層次的委托代管所產生的效益仍然是比較低的。其二是流轉地的開發(fā)檔次不高。許多流轉地仍處于自發(fā)的、粗放的、低層次的經營狀態(tài),流轉規(guī)模小、投入低、科技含量不高、抵制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林城鎮(zhèn)一戶居民低價承包了8畝良田,但一年四季都是栽種一些“大路菜”,幾分至2角錢一斤,效益很低,連上交那低得不能再低了的租金也成了問題。四是土地流轉的管理欠規(guī)范。由于至今沒有指導性文件,沒有具體的部門組織管理,導致土地流轉的管理欠規(guī)范。主要表現在:流轉雙方忽視必要的法律手續(xù);交易監(jiān)督滯后,集體“暗箱操作”仍有發(fā)生;流轉服務體系欠完善,流轉的檔案、信息、價格都沒有規(guī)范建立;利益保障還比較乏力,一些流轉地的經營者反映要進一步寬松環(huán)境,支持他們生產發(fā)展。

根據我縣土地流轉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縣要實現土地的規(guī)范高效流轉,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土地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土能生萬物,地可發(fā)千祥”就高度概括了土地的巨大潛能。但從新的農村經濟發(fā)展形勢來看,離開了土地流轉,土地的潛能發(fā)揮受到了極大的束縛。長期形成的土地平均擁有、所有權和經營權機械統一的模式已明顯不適宜農村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業(yè)的發(fā)展。要打破這一沉悶局面,就必須讓土地流轉活起來。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和涉農部門要切實提高對土地流轉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土地流轉對合理配置農村土地資源,推動農村經濟新一輪發(fā)展的重大意義的認識,充分認識土地流轉是進一步深化和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改革的需要,切實加強對土地流轉的領導。要大力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土地市場”的觀念,轉變領導方式和職能,利用市場引、政策推、行政促、典型帶等方式,大力活化土地這一生產要素,積極加快土地流轉的進程。

因此,要抓好土地流轉,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

一是要加強對土地流轉現實意義的宣傳。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墻報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土地流轉意義的宣傳,通過宣傳,讓廣大農民群眾充分認識盤活農村土地對發(fā)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性。基層干部要深入村組,深入到土地流轉過程當中,向群眾講清盤活土地與固守原有土地甚至棄耕拋荒的利弊,通過前后效益對比,提高農民對土地流轉的重要性的認識。

二是要加強對土地流轉典型的宣傳。對那些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觀念較新,經營效益較好的經營大戶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大力宣傳,切實發(fā)揮典型的帶動作用。通過宣傳,讓更多農村或城鎮(zhèn)的富余勞動力感到經營土地有利可圖,從而自覺投入到土地流轉當中,利用好土地資源,推動農村經濟的發(fā)展。

三是各級黨委政府、基層干部要善于調動農戶的積極性。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發(fā)揮黨。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70492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