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考的化學知識點(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4 23:22:39
中考必考的化學知識點(5篇)
時間:2022-12-24 23:22:39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中考必考的化學知識點篇一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堿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中考必考的化學知識點篇二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干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淀,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淀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淀則是鐵離子

中考必考的化學知識點篇三

1、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生成物中必須有水或氣體或沉淀,反應物必須能溶于水或酸

2、金屬與酸反應的條件

金屬要排在金屬活動順序表里氫的前面,酸必須是鹽酸或稀硫酸,不可用濃硫酸或硝酸,否則會產生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

3、金屬與【可溶性】鹽反應條件

金屬不能是鉀、鈣、鈉等活潑金屬,它們將先與水反應生成堿,不會先與鹽反應

4、常見的顏色與狀態(tài)

銅離子藍色,亞鐵離子【淺】綠色,鐵離子黃色,氧化銅黑色固體粉末,氫氧化鐵紅褐色絮狀沉淀,氫氧化銅藍色絮狀沉淀,氫氣火焰淡藍色(天藍色),碳酸鈉白色固體粉末,氫氧化鈣白色固體粉末

檢驗物質時,常用的物理性質有:顏色氣味狀態(tài)溶解性導電性磁性等

除氣體雜質:用固體或液體

例:二氧化碳中有氯化氫氣體,可用硝酸銀溶液(變?yōu)槁然y沉淀)或【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掉氯化氫產生二氧化碳)去除

5、除固體雜質

例:氯化鈉中有碳酸鈣,可加水溶解,過濾后蒸發(fā)結晶;銅粉中有鋅粉,可用銅鹽溶液(置換)或酸(反應);氧化銅中有碳粉,可直接灼燒(c變?yōu)閏o2)

除液體雜質:將雜質轉化為水或氣體或沉淀

例:氯化鈉溶液中有硫酸銅,可加【適量】氫氧化鋇溶液(硫酸鋇和氫氧化銅是沉淀)

6、證明氫氧化鈉是否變質

1、〔酸〕用試管取少量樣品,滴加【足量】稀鹽酸,若有氣泡則變質。

2、〔堿〕用試管取少量樣品,滴加氫氧化鈣或氫氧化鋇溶液,若有沉淀產生,則變質。

3、〔鹽〕用試管取少量樣品,滴加氯化鋇或硝酸鋇溶液,若有沉淀產生,則變質。

如何證明氫氧化鈉是否【全部】變質?〔檢驗氫氧根離子時先除去碳酸根離子〕

用試管取少量樣品加足量的鋇鹽或鈣鹽,產生白色沉淀(碳酸根離子除去),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若溶液變紅,則部分變質。不變紅則全部變質。

7、除去氫氧化鈉中的少量碳酸鈉

加【適量】氫氧化鋇或氫氧化鈣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后過濾,取濾液即可。貼士:適量是指恰好完全反應,要做到很難,說說很簡單…產生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鈣或碳酸鋇。

中考必考的化學知識點篇四

根據(j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兩種氣體性質的不同進行鑒別,有以下兩種方法。

方法1:

取兩支潔凈的試管,里邊分別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將兩個貯氣瓶中的氣體分別通入兩個試管里,其中一個試管內的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氣體是二氧化碳,另一個試管內的石灰水不變,則該氣體是一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co與ca(oh)2不反應

方法2:將兩個貯氣瓶導氣管的閥門(活塞)打開,用燃著的木條接近導氣管口。其中一個氣體能燃燒且發(fā)出藍色火焰的,則證明該氣體為一氧化碳;另一個使燃著的木條熄滅,則是二氧化碳。 2co+o2=2co2

分別點燃三種氣體,在三個火焰的上方各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過一會兒,會看到有兩個燒杯的內壁變得模糊并有水蒸氣凝結,則說明這兩種氣體中有一個是氫氣,另一個是甲烷。在燒杯內壁沒有水蒸氣凝結的那種氣體一定是一氧化碳。

再向另外兩個燒杯內分別注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蕩,見有石灰水變渾的,則說明那種氣體為甲烷。石灰水不變渾的,說明那種氣體為氫氣。

取6支試管,并分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將6個貯存氣體的橡膠袋上的導氣管分別插入6個試管的石灰水中,打開自由夾,觀察6個試管中石灰水的變化。其中有一支試管中的石灰水變渾濁,此種氣體必為二氧化碳。其它五支試管中無變化。關閉自由夾。

取一個水槽并放好水。再取5個集氣瓶在其內部也全裝滿水并倒立在水槽中。將剩余的5種氣體均采用排水取氣法各收集一集氣瓶氣體,并將此5瓶氣體用玻璃片蓋好,從水槽中取出,放置在桌面上。 用燃著的木條分別放在5個集氣的瓶口,觀察現(xiàn)象。 其中一瓶氣體能使木條越著越旺的,則一定是氧氣。

其中一瓶對于木條燃燒沒什么影響,而瓶中氣體也沒有燃燒現(xiàn)象的,則一定是空氣。 其中一瓶能使燃著木條熄滅的一定為氮氣。

有兩瓶氣體在遇燃著的木條時,瓶中的氣體被點燃了,且燃燒時的火焰均為淡藍色,此時迅速地往兩個集氣瓶中都倒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蓋上玻璃片,搖動集氣瓶,觀察石灰水的變化。其中有一瓶中的石灰水變渾濁了,則原來的氣體一定為一氧化碳,因為一氧化碳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變渾濁。而另一集氣瓶中的石灰水沒變化,則原來的氣體一定為氫氣,因為氫氣燃燒只能生成水。

取三支試管,并分別倒入未知液1ml至2ml,然后各滴入石蕊試液2滴至3滴,振蕩,石蕊試液不變色仍為紫色者,原液體為水。

取三支試管,并分別倒入未知液1ml至2ml,然后各倒入1ml至2ml鹽酸,觀察現(xiàn)象。若一個試管中有無色氣泡放出者,原溶液為碳酸鉀溶液。 k2co3+2hcl=2kcl+h2o+co2

若一個試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者,原溶液為硝酸銀溶液。 agno3+hcl=agcl+hno3 如一個試管中既無氣泡放出也無白色沉淀生成,又無其它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溶液為硫酸鋅溶液。

取氯化鉀、硝酸鉀、碳酸鉀、硫酸鉀四種白色固體粉末各一藥匙,分別放入四個燒杯中。再在各燒杯中加適量蒸餾水使其完全溶解,得四種無色溶液。

取四支試管分別倒入未知液1ml至2ml,并往四支試管中加入1ml至2ml鹽酸。其中一支試管中有無色氣泡產生,則原物質為碳酸鉀。 k2co3+2hcl=2kcl+h2o+co2 其它三支試管中沒有氣泡生成,也無其它現(xiàn)象發(fā)生。因氯化鉀、硝酸鉀、硫酸鉀三種溶液跟鹽酸都不反應。

再取三支試管分別倒入余下的三種未知液1ml至2ml并往三支試管中加入1ml至2ml氯化鋇溶液,其中一個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1ml至2ml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消失,則此原物質為硫酸鉀。

k2so4+bacl2=baso4+2kcl

其它兩支試管中沒有白色沉淀生成,也無別的現(xiàn)象發(fā)生。因為氯化鉀、硝酸鉀兩種溶液跟氯化鋇溶液都不反應。 再取兩只試管分別倒入余下的兩種未知液1ml至2ml,并往兩支試管中加入1ml至2ml硝酸銀溶液,其中一個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1ml至2ml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消失,則此原物質為氯化鉀。 kcl+agno3=agcl+kno3

在另一試管中沒有白色沉淀生成,也無其它現(xiàn)象發(fā)生。因為硝酸鉀溶液跟硝酸銀溶液不反應。 所以,余下的一種原物質為硝酸鉀。

鹽酸溶液中的陽離子為氫離子(h+),陰離子為氯離子(cl-)。如果通過一定的實驗步驟和具體的實驗現(xiàn)象能確定溶液中既含有氫離子又含有氯離子,就能確定該無色溶液一定為鹽酸。

檢驗氫離子(h+)。把兩塊鋅粒放入一支試管中,將少量待鑒定的無色溶液倒入試管中3ml5ml,用拇指堵住試管口,待試管中氣體對拇指的壓力較大時,移開拇指,立即用燃著的火柴點燃試管中的氣體,如果氣體安靜燃燒或發(fā)出尖銳的爆鳴聲,證明有氫氣生成,也就證明原無色溶液中含有氫離子(h+)。

或用干燥清潔的玻璃棒蘸取待測無色溶液滴在藍色的石蕊試紙上,若藍色石蕊試紙變紅,則證明溶液中氫離子(h+)的存在。 檢驗氯離子(cl-)。取一支試管,倒入待測溶液1ml至2ml然后加入1ml至2ml硝酸銀溶液,振蕩,觀察現(xiàn)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1ml至2ml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則證明氯離子(cl-)的存在。 該無色溶液中既含有氫離子又含有氯離子,則此溶液為鹽酸。

中考必考的化學知識點篇五

1、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wěn)定性等)

5、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6、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凈物組成,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

7、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即質子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8、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1)化學式的意義:①宏觀意義:a.表示一種物質b.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

②微觀意義:a.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b.表示該物質的分子構成;

③量的意義:a.表示物質的一個分子中各原子個數(shù)比;b.表示組成物質的各元素質量比。

(2)單質化學式的讀寫

①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的:a.金屬單質。如:鉀k 銅cu 銀ag 等;b.固態(tài)非金屬。如:碳c 硫s 磷p 等c.稀有氣體。如:氦(氣)he 氖(氣)ne 氬(氣)ar等

②多原子構成分子的單質:其分子由幾個同種原子構成的就在元素符號右下角寫幾。如:每個氧氣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則氧氣的化學式為o2

雙原子分子單質化學式:o2(氧氣)、n2(氮氣) 、h2(氫氣)、f2(氟氣)、cl2(氯氣)、br2(液態(tài)溴)多原子分子單質化學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學式的讀寫:先讀的后寫,后寫的先讀

①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讀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鎂)、nacl(氯化鈉)

②酸根與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讀成“某酸某”,如:kmno4(高錳酸鉀)、k2mno4(錳酸鉀)、mgso4(硫酸鎂)、caco3(碳酸鈣)

(4)根據(jù)化學式判斷元素化合價,根據(jù)元素化合價寫出化合物的化學式:

①判斷元素化合價的依據(jù)是: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

②根據(jù)元素化合價寫化學式的步驟:

a.按元素化合價正左負右寫出元素符號并標出化合價;

b.看元素化合價是否有約數(shù),并約成最簡比;

c.交叉對調把已約成最簡比的化合價寫在元素符號的右下角。

6核外電子排布:1-20號元素(要記住元素的名稱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①每層最多排2n2個電子(n表示層數(shù))

②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超過8個(最外層為第一層不超過2個)

③先排滿內層再排外層

注:元素的化學性質取決于最外層電子數(shù)

金屬元素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7,溶液呈堿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強;ph值越接近14,堿性越強;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堿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6312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