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也是對過去所做決策及其結果進行評估的過程。寫一篇完美的總結,要善于運用提問的方式引導讀者思考。接下來將為大家分享一些相關的實踐經驗和技巧,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一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認識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象。
2、理解、學習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3、探究文學作品風格與作家個人遭遇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詞、短語或語句來描繪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簡單點評后轉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學新課。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
(二)朗讀詩歌。
1、老師范讀《望岳》。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jié)奏。
2、全體學生齊讀。
3、學生推薦朗讀,其他學生點評。
(三)了解詩的內容。
1、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問題及解答。
3、學生說說詩句的含義。
(四)再次朗誦,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和意境,想象詩人當時望岳的情景。
出示問題,小組研討: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點?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研討后,師生共同賞析:
《望岳》知識點。
首聯(lián)岱……未了。譯文泰山到底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賞析:以設問統(tǒng)領下文,寫驚嘆仰慕之情,以一望無際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高聳入云,蘊含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未了:不盡。以距離之遠烘托泰山之高。
頷聯(lián)造化……昏曉。譯文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給了它,山南山北的`天色分成明暗兩部分。賞析:“造……秀”,表現(xiàn)泰山景色神奇秀麗的特點。“鐘”:集中、匯聚。用字精當,言簡義豐,極富神韻。擬人,將大自然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割”:擬人,用字精當,煉得極好,用詞精準,言簡義豐,極富神韻,形象地寫出了泰山像一把碩大無比的利劍把山南山北的陽光分割成明暗兩部分,形成不同的景觀的樣子,從側面表現(xiàn)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高聳陡峭、挺拔險峻、高大雄偉的特點。該聯(lián)虛實結合,突出了泰山神奇秀麗、高大巍峨的特點。
頸聯(lián)蕩胸……歸鳥。譯文望著層云疊起,不禁心胸激蕩。目送歸鳥入巢,眼眶幾乎睜裂。
賞析:“蕩胸……歸鳥”,寫細望,夸張,生動地寫出了詩人對泰山迷人景色的陶醉,表現(xiàn)對祖國山河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吧薄叭搿保壕唧w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詩人心情的激蕩和眼界的空闊。
尾聯(lián)會當……山小。譯文一定要等上泰山的最高峰,放眼望去,所有的山就顯得矮小了。
賞析:“會當……山小”,寫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視一切的精神和氣概。再次突出泰山高峻,表現(xiàn)詩人廣闊的心胸和非凡的氣魄,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
《望岳》復習指南。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注釋:
1.題解:這是杜甫青年時期所寫的一首五言古詩,岳:高大的山,這里指泰山。2.岱宗:對泰山的尊稱。泰山別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夫如何:怎么樣。3.齊魯:原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后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qū)。未了:不盡。4.造化:大自然。鐘:聚集。5.陰陽割昏曉:古代山南叫“陽”,山北叫“陰”。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6.決眥入歸鳥:決:裂開。眥:眼眶。決眥:極力張大眼睛。入:收入眼底,即看到。7.會當:應當,定要。凌:登上。
詩句大意:
第一二句:岱宗究竟是怎樣的雄偉壯觀呢?齊魯大地上它青翠的山色連綿不斷,望不到盡頭。
(設問領起,答句遠望其廣闊綿延。)。
第三四句:大自然在這里聚集了所有了神奇秀麗,高聳險峻的泰山山南山北判若黃昏和清晨。(近望泰山,寫出其神奇秀麗和山勢之高。)。
第五六句:山中生出層層云氣,心胸為之激蕩,極目遠望,歸巢的鳥兒盡收眼底。(寫細望黃昏時的山景和產生的感受。)。
(前六句寫盡泰山景色,突出泰山氣勢,流露出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第七八句:總有一天,我一定要攀登到泰山的絕頂,到那時,俯瞰群峰,它們將是多么渺小!(篇末點睛,寫由望岳而生的登岳的豪情壯志,也包含了人生的雄心壯志。)。
主題思想: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二
一、學習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在自讀自悟中懂得時間的來去匆匆。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時間。
二、復習古詩,談話激趣:
1.師:同學們,我們學過一首古詩《長歌行》,能背下來嗎?這首詩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生:它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
2.師:是啊,“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睍r間就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我們今天再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過它告訴我們些什么呢?請大家翻到79頁。先自由讀讀本課的預習。
板書課題:《匆匆》。
3.師:通過預習,我們知道了些什么,預習要求中我們做什么?
(學生匯報預習情況)。
4.學生交流課外搜集到的有關朱自清先生的資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先讓我們大聲地自由地讀讀課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用筆劃出來。在讀的過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詞語或句子,也請你用筆劃出來。學課文的時候我們再解決。
(學生自讀課文,讀中感悟)。
2.師:現(xiàn)在誰能告訴老師,作者在文中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生: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板書:一去不復返?)。
3.師:這個句子還出現(xiàn)在別的地方,你能找出來嗎?
生:它還出現(xiàn)在結尾。(生讀句子。)。
4..師: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提出了同樣的一個問題。這又說明了什么?
生1:前后照應。
生2:說明作者一直在考慮時間為什么一去不復返。
(學生匯報交流難理解的句子或詞語。)。
學生找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有關片段和句子,師指導有感情朗讀,在讀中理解其意義。
句子。
1: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7.教師范讀:是啊,時間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流逝了,想到這些,作者心里好受嗎?現(xiàn)在,請同學們給老師一個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讓我讀讀這一自然段,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讀出來。(讀后評議:老師讀得怎么樣?為什么?)。
8.教師引:還有別的句子寫到時間是如何匆匆而過的嗎?
四、精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運用語言。
1、師: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體寫出了時間是怎樣的去來匆匆和稍縱即逝的,讓我們一起來看這一段,誰愿意讀這一自然段?愿意讀的同學就站起來讀,其余學生邊聽邊思考:朱自清認為哪些時間是匆匆過去的?請你把相關的詞語或句子劃出來。
2、現(xiàn)在誰能告訴老師,作者認為時間是浪費在做哪些事上?
3、引導學生積累語言:你認為這些句子寫得好嗎?愿意再讀讀嗎?請你們放聲讀,看能不能把它背下來。
4、師:怪不得作者說:“太陽他有腳啊,……”
5、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朱自清先生告訴我們:時間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說的洗手、吃飯、睡覺的時間是必要的,可朱自清卻認為這些時間是浪費了,可見他有多么珍惜時間。想想我們自己,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許多時間白白地浪費了,比如:在……的時候,從過去。
(讓學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結構說出幾句話)。
五、品讀第四自然段:
(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2.我們還可以從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責嗎?
(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
3.事實真的像作者所說的他什么都沒有留下嗎?這里老師可以告訴你:朱自清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散文家。他是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在清華大學等幾所著名大學當過老師。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這樣,他還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可見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多么嚴格啊。
六、選讀句子,體味語言美。
(學生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為什么喜歡它。)。
2、你喜歡它嗎?你能把它背下來嗎?
3、總結全文:
同學們,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你還學到了哪些學習的方法?
七、作業(yè):
教學反思:本課文質兼美,是學習語言的典范。我教學本課以讀為主線,由以讀《長歌行》導入新課;以讀激情:時間匆匆而逝的無奈之情,沒有把握好時間的惋惜之情、自責之情;以讀導練,“你在……的時候,……從……過去”,練習說話,創(chuàng)新運用,以表達學生讀文后的獨特感受。
在這一堂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做得較好的是:
1.整體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調,在讀中使讀者與作者、文本對話。
2.和學生一起欣賞、品味了文章的語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現(xiàn)美。
3.使閱讀中領悟到的語言表現(xiàn)形成遷移到了寫作。
不足之處:有些相關背景知識沒有引導學生去掌握。因此,語言的感悟還不是很到位。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三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白楊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白楊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
(二)理清課文脈絡,分段、概括段意。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初讀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
(三)理清課文脈絡,分段、概括段意。
(一)揭示課題。
白楊是一種樹的名字,又叫大葉楊,哪位同學見過,你能介紹一下嗎?
調動學生學習《白楊》這一課的積極性,由學生們的介紹將同學們帶入描寫白楊樹的情景中。
同學們講得好。白楊樹在我國北方平原地區(qū)、沙漠地區(qū)種植非常廣泛,因為它樹木筆直,生命力強,而且還可以防風固沙。因此,人們都很喜歡它。
(二)學習本課生字詞,掃除文字障礙。
1.填寫生字表格。(音序、音節(jié)、部首、再查幾畫、結構、字義、組詞。)。
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導學生讀準本課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區(qū)別形近字,然后組詞。
教師出示形近字,也可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容易寫錯的字,想一想它與哪個字相近及怎么區(qū)別,以促使學生記準字形。
撫(撫摸)洪(洪水)埋(埋怨)介(介紹)疆(邊疆)。
扶(攙扶)烘(烘托)理(道理)價(評價)韁(韁繩)。
茫(蒼茫)辨(辨析)挺(挺拔)晰(清晰)戈(戈壁)。
芒(光芒)辯(辯論)廷(宮廷)析(分析)弋(弋獲)。
4.辨析詞語,理解詞義。
理解詞義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這一部分一般在課前解決,課上教師可通過提問詞義的方式,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5.區(qū)別近義詞、反義詞,進一步理解詞義。
教師提示詞語,有近義詞,也有反義詞,請同學說一說相應的詞。
(1)近義詞。
清晰(清楚)表白(表明)分辨(辨別)粗壯(健壯)。
軟弱(懦弱)界線(分界)分辯(辯解)沉思(深思)。
(2)反義詞。
清晰(模糊)軟弱(堅強)動搖(堅定)。
精壯(細?。┫Вǔ霈F(xiàn))。
(三)理清脈絡,了解課文內容,分段,概括段意。
這篇課文以白楊為線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課文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寫大戈壁的鐵路線上長著高大挺秀的白楊。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講的是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并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講的是孩子們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們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楊樹。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他們看到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邊,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四)朗讀課文,了解白楊樹的特點,為理解邊疆建設者的高貴品質做準備。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高貴品質。
(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一)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高貴品質。
(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白楊》這篇課文記敘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衛(wèi)士指什么。
(這里講的衛(wèi)士指的是戈壁灘上的白楊樹。)。
這位旅客出神為什么呢?我們分析課文之后,就會明白了。
(二)理解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突破課文難點。
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爸爸介紹白楊樹特點的話,并說一說每句話都講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
(第一句是這樣寫的,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句話寫出了白楊樹直的特點。
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這句話寫了白楊樹適應性強的特點,無論在哪兒它都能適應,并且很快生根、發(fā)芽。)。
集體朗讀這兩句話,再一次體會白楊樹的特點。
板書:直。
適應性強。
請同學們結合課文談一談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白楊樹直和適應性強的特點。
(課文第三自然段有一個詞高大挺秀,說明了白楊樹又高又直。
爸爸講白楊樹特點的話中有兩個哪兒,說明了無論在什么地點,什么情況下,白楊樹都能夠很快生根發(fā)芽。表現(xiàn)了白楊樹適應性強。)。
說得很好。請看書上的圖,這些白楊樹生長在什么地方?
(大戈壁上。)。
對。請同學們看看書上的圖畫,聽配樂朗讀第一段的錄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樣子,談談你的感覺。
(大戈壁荒無人煙、環(huán)境很惡劣。)。
在這樣荒無人煙,環(huán)境很差的地方,白楊樹卻生長得這么高大挺秀,這一點不僅說明白楊樹直,而且也說明白楊樹適應性強。請一位同學再來讀一讀爸爸的第二句話,體會白楊樹的這一特點。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爸爸講的第三句話介紹的是白楊的什么特點呢?
(這句話講的是白楊堅強,不軟弱,不怕艱險和抵御災害的特點。)。
板書:堅強。
從這里可以看出,白楊樹不但高大挺秀,適應力強,而且還能抵御災害。爸爸講的話無不流露著他對白楊樹的贊美。請同學們以贊美的語氣朗讀這段話。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同學們,請你想一想,爸爸的話只是在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請你用書上的話來談一談。
(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
(表白就是向別人解釋或說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時此刻孩子們還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們只知道什么呢?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汽車。)。
教師巡視指導各小組的討論,然后請小組選出代表發(fā)表意見。
除了孩子們知道的,他們不知道的是什么?請各組派代表談談你們的討論結果。
(孩子們不知道爸爸媽媽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樣工作?
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不在自己親人身邊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學們講得很有深度,他們還不知道什么?
(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把他們接到新疆上學?他們還不知道新疆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同學們討論得很好,如果繼續(xù)討論下去,可能還會有眾多的不知道?,F(xiàn)在我們一起來歸納小結一下。
請同學們朗讀三個只知道,教師在每個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學們討論的不知道的內容。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把他們接到新疆念書?
(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可是他們不知道新疆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師:同學們,孩子們不知道的這些內容,都是爸爸想讓他們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讓他們知道什么呢?請同學們再一次分小組議論議論,替孩子們找到答案。
(因為新疆是祖國的邊疆,生活條件及生活環(huán)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設。所以他們的爸爸媽媽就來到了新疆。)。
(因為他們的爸爸媽媽希望孩子們能繼承他們的工作,建設邊疆。)。
(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實際上他通過介紹白楊樹表白了很多邊疆建設者的心愿:祖國需要他們在哪兒工作,他們就到哪兒去安家。)。
我們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讀爸爸贊揚白楊樹的幾句話。
(三)默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說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經說明,他不必擔心了。
(四)朗讀全文,體會邊疆建設者具備白楊樹的高貴品格。
(五)理解《白楊》的中心思想。
教師出示投影:
選擇你認為概括的最準確的中心思想:
1.課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
2.課文表達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
3.課文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這件事,贊揚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請三位同學讀三種答案,同學們進行比較,然后找出一種最準確的答案,并說一說為什么?
(我認為第三種答案是最準確的。因為第一種只寫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而沒有寫出作者的寫作目的。第二種沒有講課文中的什么事,只寫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好像還不全面。而第三種講的是最全面、最準確的,它把課文的寫作目的與主要內容結合在一起。)。
請同學們齊讀第三種答案。
板書:扎根邊疆。
建設邊疆。
(六)總結全文。
從課題我們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白楊樹,可是通過分析課文,我們又進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寫白楊樹,實際上贊揚了邊疆的建設者。這種寫法很新穎,能夠引人入勝。這種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寫白楊,可真正的目的是寫那里的人。白楊的品格,正是邊疆建設者的品格。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也正是邊疆建設者對孩子們扎根邊疆健康成長的期待。
板書:借物喻人。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記住白楊的特點,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認識三種對話的形式及標點符號的用法。
2、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及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4、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老一輩革命家對青少年一代的關懷、愛護,學習小攝影師熱愛和尊敬革命前輩的優(yōu)良品德,不辜負老一輩的殷切希望,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高爾基熱愛兒童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介紹人物,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大家學習了前蘇聯(lián)革命領袖列寧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位前蘇聯(lián)著名人物的的故事。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今天我們學習第6課小攝影師讀讀課文你就知道了。
二、識字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學習字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習課文,讀中感悟。
1、輕聲讀或默讀課文,思考:
這位普普通通的小男孩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從文中哪一些語句可以看出來,把相應的句子勾畫出來,并把通過這句話感受到的印象標注在句子旁。
2、交流匯報:
男孩很聰明:投小紙團
男孩很粗心,小男孩兒哭著說:“我把膠卷忘在家里了。
男孩很有禮貌,小男孩兒站起來,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
……
(板書:喜愛關心愛護)
自讀課文,用橫線標出能感受到高爾基感情的句子?
4、交流匯報
“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來。
高爾基拿了張報紙,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高爾基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它居然會聽小男孩的吩咐,說明他很喜歡小男孩。
當小男孩哭的時候,他馬上就問,“你怎么了”說明他很關心男孩。
當高爾基明白小男孩為什么哭的時候,趕緊站起來,說明高爾基很著急
5、小結;
高爾基是那么有名的文學家,而小男孩只是普通的少先隊員。但他卻能按小男孩的吩咐做,可見他一點都沒有名人的架子。這樣一個如此著名的偉人,為了實現(xiàn)男孩的愿望,寧肯放棄寶貴的讀書時間,這難道只是因為他喜愛關心愛護這一個男孩嗎是關心、喜愛所有的孩子。關心喜愛我們的少先隊員呀。簡單的一次拍照過程,卻從高爾基的言行中充分體現(xiàn)了對小男孩的喜愛,也體現(xiàn)了他對我們下一代的關懷。
三、角色朗讀,體會感情。
老師:誰愿意分角色朗讀文中的對話
四、巧設疑問,升華感情
老師:小男孩會回來嗎你從課文中哪一些地方感覺到的?
五、拓展活動
故事按你的想象發(fā)展著,請你續(xù)編下去。編故事時,請仿照課文中的冒號和引號來運用。
板書
6、小攝影師
喜愛
高爾基小男孩
關心(可愛)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五
同福小學:陳敏。
教學目標:
1、復習小學階段常見的六種修辭方法?;仡櫝烧Z和古詩句中的修辭。
2、復習小學階段課文中出現(xiàn)的一些句段,能正確判斷句子中所用的修辭。
方法,進一步明確這六種修辭方法在表達中的作用。
3、學習運用修辭方法,進行片段練習。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資學習網(wǎng)-提供考研資料-。
二、復習新授:
過渡:在六年的語文學習中,你們最熟悉哪些修辭方法呢?(板書:比。
喻、擬人、排比、夸張、設問、反問)好,那我們現(xiàn)在就到學過的課文。
中去會會這些“老朋友”。(出示:會會“老朋友”)。
(一)、文本研讀。
1、到書中去尋找有關修辭的語句。
要求:你找到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你根據(jù)什么來判斷的?這樣寫。
有什么好處?
2、交流:根據(jù)學生找到的句子,復習六種修辭方法的特點以及在文本。
中的作用,--學資學習網(wǎng)-提供考研資料-喻詞有:像、好像、像……一樣……若,如,如同,仿佛,似,好似等,基本結構形式是:甲像乙。如,太陽像個火球慢慢的升起來。
明喻要有比喻詞,但含有像,好像,如同等詞語的句子并不一定是比喻。
句,如,他長得像他爸爸。(作比較)我好像聽到樓下有人喊我。(感。
覺),這天陰沉沉的,像要下雨了。(表猜測)。
第二種:暗喻,也是三個組成部分同時出現(xiàn),暗暗的打比方,常用的比。
喻詞有,是,成為,變?yōu)榈??;窘Y構形式是:甲是乙。如,兒童是。
祖國的花朵。
第三種:借喻,不出現(xiàn)本體和比喻詞,直接把喻體當作本體來說。如,我抬起頭,看見母親的兩鬢又添了一些銀絲。
--學資學習網(wǎng)-提供考研資料-。
(5)、反問:
反問只問不答,答案已經暗含在問中,加強語氣,發(fā)人深思。如,這比。
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記?
(6)、夸張:
對所要描寫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縮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達作者的情。
感,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加深印象。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
夸張時,往往有時還把把事物描繪得很大很大,那叫擴大夸張。
--學資學習網(wǎng)-提供考研資料-反的一種修辭方法。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二)、讀成語、辨修辭。
1、出示成語;。
歲月如流冷若冰霜(比喻)歸心似箭。
一步登天垂涎三尺怒發(fā)沖冠(夸張)。
鶯歌燕舞鳥語花香百花爭艷(擬人)。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反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a、判斷后交流:你還知道哪些運用了修辭的成語?
b、再說幾個。
--學資學習網(wǎng)-提供考研資料-。
1、“天邊偶爾飄浮著淡淡的白云”和搭配才能構成最佳比喻句:
.像從什么仙境飄來的片片銀色羽毛.有如千萬朵盛開的白蓮。
看看這句話用了幾種修辭。
春天的雨像什么?像牛毛,像細絲,像繡花針。
--學資學習網(wǎng)-提供考研資料-做做小作。
師:小魔術師們真棒!春天剛剛過去,它一定給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春天綠草如茵、楊柳依依、百花盛開、游人如織。請你做做小作家。
拿起手中的生花妙筆,把給你留下的最美麗的景象寫下來(也可寫自。
么?你有好的建議給他嗎。
--學資學習網(wǎng)-提供考研資料-。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擬人、排比。
夸張(擴大、縮小)設問、反問、學資學習網(wǎng)-提供考研資料-。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掌握古詩的主要內容,理解詩意。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誦讀能力,鑒賞古詩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方法:1.朗讀教學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國家山河秀麗,景色優(yōu)美,名勝古跡數(shù)不勝數(shù)。單說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誰最有名呢?那當然是“五岳”,因為有語云:“五岳歸來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誰的名氣最大呢?泰山dd五岳之首,“泰山歸來不看岳”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杜甫筆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簡介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后人稱他為杜少陵,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人稱詩圣;其詩被喻為“詩史”,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別”(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三: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時,詩人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當他游歷到山東,被泰山的壯麗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望岳》詩。
四:朗讀詩歌。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jié)奏。
2、聽配樂朗讀,學生聽讀。
3、學生推薦朗讀,其他學生點評。
4.全體學生齊讀。
五:整體感知。
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以“我最欣賞這首詩中談談你的理解。
六,合作探究。
1.這首詩歌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來?
3.”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中的“鐘”,“割”字用的好,歷來被人稱道,試著分析它的妙處。
4.詩言志,詩歌創(chuàng)作無不是為了傳情達意,這首詩歌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2).遠望泰山,說泰山橫跨齊魯大地,綿延廣闊。
近觀泰山雄奇秀麗,巍然聳立的形象。
細看泰山,表現(xiàn)在泰山面前深為之震撼和陶醉的感情。
最后兩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是作者由望景而產生了登臨的愿望。
詩人由遠望到近望,由細望到想象將來登岳遠望之景,全詩以“望”
字貫穿全詩,“望”字成了全詩的線索。在望岳的過程中表現(xiàn)了作者驚嘆、贊美、陶醉、豪邁之情。
(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它不只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shù)氖难裕彩窃娙艘实侨松敺宓氖难?,它激勵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p>
(七)讀人生。
通過對《望岳》的學習,想想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人生的啟示?
小結:詩人熱情的贊美的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敢于攀登頂峰和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用這句話來時時激勵自己不斷進取,勇往直前!
(八).背誦古詩。(齊背)。
課文分析。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遍_篇以設問起句,寫意中遙想,久慕其名,而未得親歷其境?!搬纷凇?,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稱為岱宗?!胺蛉绾巍?,到底怎么樣呢?“夫”,在這里無實在意義。接句自問自答,以夸張手法,極寫“齊魯青未了”的氣勢,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蒼都,綿延不絕?!褒R魯”,春秋時兩諸侯國,后用為該地域的簡稱。泰山北為齊,泰山南為魯?!扒辔戳恕保稳萏┥缴矫}綿延深遠,青翠蒼都,從齊到魯看不到盡頭。這一句是遠望,摹寫泰山臥齊魯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偉宏闊的氣勢。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比木湟阅媳狈指睢盎钑浴钡木跋髮懱┥礁呗栐贫恕⑷f仞摩天的高偉雄俊。這里是近望,贊嘆大自然把天地間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兩大部分:陽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這奇?zhèn)延^的景象真是鬼設神施,造化所鐘?!霸旎保柑斓刈匀?。“鐘神秀”,天地間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鐘”,聚集的意思。
“蕩胸生層云,決眥人歸鳥?!边@兩句是想像之辭。詩人由遠望、近望進而想到泰山氣象萬千,云氣層生,一定會震蕩人們的心胸。使之豁然開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會更加敏銳,連一掠而過的歸鳥也收入眼底。這兩句寫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蕩胸”,心頭滌蕩,胸襟為之開豁?!笆幮亍?,句的意思是,山上層云疊起,沖擊滌蕩著心胸,胸襟為之開豁?!皼Q眥”,眼睛睜大,眼角欲裂,形容極力張大眼睛。“眥”,眼框?!叭搿保杖胙劾?,看到。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結尾兩句寫有望岳而引起的決心。因泰山之雄偉而引出一覽無余而后快的心緒,抒發(fā)了詩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博大胸懷?!皶敗保瑧?,一定要?!傲琛?,登臨,登上?!敖^頂”,最高峰?!坝[”,俯視的意思。這兩句既寫了泰山的巍峨高聳,也表達了詩人的壯志和毅力,能開闊讀者的眼界和心胸。
小結:這首詩層次清晰,形象鮮明,寫景抒情,交相輝映,通篇寫望而不著一個望字,含蓄蘊藉又自然開朗。始終在研詞煉句方面頗見功夫。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七
教學目標:
1、欣賞曹文軒的作品《草房子》,初步感受作品語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它質樸、圣潔、富有美感的創(chuàng)作風格。
2、抓住重點事件,引導把握細節(jié),從細節(jié)中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悟作品的生命詮釋。
3、在閱讀、交流、參與中發(fā)現(xiàn)閱讀的魅力,體驗閱讀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學會引導把握細節(jié),從細節(jié)中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2、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寫《童話大王》的大作家鄭淵潔和小朋友曾經有這樣一段對話,我請兩位同學來讀一下。
“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門嗎?”
“希望?!?/p>
“那我去敲門,你會開門嗎?”
“當然開門?!?/p>
“我要是晚上敲門呢?”
“我講故事給你聽,你講故事給我聽。”
“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
同學們猜,鄭淵潔怎么回答的?
“我就在書中等你?!?/p>
請同學們齊讀這句話。這種等待是真摯的、是誠心誠意的。讓我們真誠的再讀一次!
是啊,“我就在書中等你?!边@是作者與讀者的心靈約定,作家永遠靜靜地守候在他的書中,等待著我們.
現(xiàn)在同學們的手中都有同一本書,是誰?《草房子》,那誰又在書中等我們呢?還有誰?
對了,作者曹文軒叔叔和他筆下個性鮮明的人物就在草房子里等我們。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走進那座充溢著古樸、溫馨、浪漫與清新氣息的草房子。
二、聊書。
課前,大家都或多或少讀過《草房子》,現(xiàn)在,你對《草房子》中的人物一定有所了解,隨便聊聊吧!(交流自讀過程中的不同收獲)。
師適時點撥:
小結:盡管一開始很多人都在嘲笑禿鶴,但是,他能用自己的一份特長,為油麻地小學爭得了榮譽!讓所有人刮目相看。我覺得他就是一個最英俊的少年。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八
教材簡析:
本課由四幅圖畫組成,分別以“歡迎新同學”、“學習語文很快樂”、“良好的讀寫習慣”為主題,教師通過觀察、說話、參觀、演練等方法,讓學生感到上學真好,學習語文真好,同時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目標:
1.觀察圖畫內容,初步了解學校的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共同學習的快樂。
2.依據(jù)畫面的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并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的習慣。
3.通過觀察、說話、演練,愿意與老師和同學友好交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學習的思想感情。養(yǎng)成良好的聽講、讀書、寫字的習慣。
難點:養(yǎng)成良好的聽講、讀書、寫字的習慣。
德育目標:
1.初步了解學校的生活,感受教師的親切,同學的友愛,共同學習的快樂。2.懂得要尊敬老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友愛,并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的習慣。
教學準備:
放大的課文圖片。(幻燈片、課件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lián)系實際,啟發(fā)談話。
1.教師以談話形式引入:今天早晨來上學,是自己來的,還是家長送來的?2.進一步導入:在學校門口,你看見了什么?(可以說看見的人,也可以說看見的物,還可以說看見的事。)。
二、仔細看圖,指導觀察。
1.引導學生進行對比:你覺得小學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可以。
聯(lián)系實際說,也可以看圖后比較說。)。
3.教師小結:小朋友來到學校學習,老師是你們的好朋友。老師愛小朋友,小朋友也愛老師。
三、說話演練,體會感情。
談話:早晨,老師見到你們,說:“小朋友早!”你們應該怎樣回答?平時見到老師,怎么說?放學時見到老師,怎么說?(找小朋友進行演練。)。
四、教兒歌。
上學校。
太陽公公起得早,
花兒點頭對我笑。
背上我的小書包,
高高興興上學校。
第二課時。
一、引入激趣。
出示圖片2,教師引導:你知道他們在上什么課嗎?你怎么知道?你認識這些字嗎?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習慣。
1.觀察圖2:請你說說看到了什么?
2.整理:a、小朋友坐得很端正。
b、小朋友聽得很專心。
c、桌上的學習用品只有鉛筆盒。
d、一個小朋友正把卡片貼在相應的圖畫下面。
3.培養(yǎng)學習習慣。
(1)、提出要求。
(2)、教師示范。
(3)、學生演練,教師檢查、指導。
三、教學兒歌。
上課了。
丁零零,上課了,
快進教室來坐好。
學習用品放整齊,
等待老師來上課。
老師說話認真聽,
提出問題多動腦。
回答問題聲音響,
大家夸我學習好。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九
一、寫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的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這首詞。據(jù)《湖南全省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日刊》載:“毛先生澤東??去歲回湘養(yǎng)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帶,從事農民運動??后為趙恒惕所知,謀置先生于死地。先生聞訊,間道人粵。”
二、補充注釋
《沁園春》:詞牌名。沁園:東漢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園林,后為外戚竇憲所奪(見《后漢書》)?!肚邎@春》詞牌,相傳由此得名。據(jù)《詞譜》載,《沁園春》雙調,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韻;下片12句,五平韻。
【示范教案】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了解《沁園春長沙》的寫作背景。
2、了解詞的發(fā)展簡史。
3、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訓練學生誦讀能力。
2、著重訓練學生抓準詞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1、培養(yǎng)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熱愛。
2、感受革命前輩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熱情。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以樂景寫哀,景中寓情,情中顯志。從詞中可以感受到詞人的心情是惆悵的,寫的又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詩詞里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詞人筆下的秋景是活潑、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寫山河的壯麗,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詞人正是在這不一致中突出了強烈的革命精神。當然,這里面也含有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
2、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含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明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被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3、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xiàn)力,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爭”字、“擊”字、“翔”字等都極為準確精當。
【解決辦法】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誦讀。
2、補充古詩文(小說、戲?。┲袑W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證。
3、精講必要的歷史知識。
【學生活動設計】
1、課外提前準備:注音,細讀注解,反復讀,完成預習作業(yè)。
2、課堂隨教師誦讀——美讀——成誦。
3、觀看多媒體。
4、自由討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課內美讀成誦。
2、通過抓住主要意象來把握內容大意。
二、誦讀背誦
1、抽查學生朗讀,教師點評。
2、教師范讀或放錄音。
3、全班誦讀,背誦。
三、簡要交代寫作背景
1、指導閱讀詞前說明文字。
2、對下闕有關內容的解說。
這首詞寫于1925年深秋,大約是毛澤東同志離開湖南前往當時革命活動的中心廣州時。毛澤東同志從19至1925年,曾數(shù)度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這期間,國內外發(fā)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都是影響世界形勢的巨大變革。這樣的歲月,如歷史群山中聳峙的一座又一座崢嶸高峰。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薄扒⊥瑢W少年??糞土當年萬戶侯”。
在這一時期,毛澤東同志在長沙組織了湖南學生聯(lián)合會、新民學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反對袁世凱稱帝,領導了驅逐張敬堯等軍閥的活動。特別是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19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湖南地區(qū)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四、帶著練習二,就“意象”問題作必要的點撥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詞人情思的形象。本詞的上片描寫了一幅湘江秋景圖,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
詞用最凝煉的語言塑造形象,表達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從釋句入手,釋句則應從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現(xiàn)力、含有豐富意蘊的關鍵詞、句來分析,盡量做到抽象的詩句、詞句能夠闡釋,含蓄的句子能夠解釋。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把握意象,還應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憑著聯(lián)想和想象,補充字面所沒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細節(jié),揣摩語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構成一個完整的畫面并感受之,領略之,品味之。
研究型拓展(多媒體字幕)
1、把這首詞和《舶沁園春雪》作比較,自選角度,寫300至400字賞析短文。
2、把《沁園春長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較賞析。
附1:桂枝香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豪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四。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十
教學要求:。
1.學生通過教師引導、小組自主合作,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講。
2.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jié)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復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
3.學生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學生能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進一步了解體會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積累成語,文言文成語故事,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教學內容:學生讀通讀懂課文,并在問題情境中明理;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從中積累語言,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教學重點: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學生根據(jù)注釋讀懂課文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講。
教學用具:課件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3分鐘)。
1、出示常見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guī)?。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
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警句,.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這些警句與現(xiàn)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19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學弈》。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讀通整體感悟文章大意。(20分鐘)。
1.讀課題,解題。什么是學弈?1分鐘(學弈:學習下圍棋。)。
2.本文選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談到學習態(tài)度和聰明不聰明的問題時舉的一個例子。誰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孟子的資料?2分鐘(孟子: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人,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
《學弈》這篇文言文選自《孟子·告子》,也是成語“專心致志”的來源.3、指導讀文。8分鐘a師范讀課文,學生小聲跟老師讀兩遍。
b總結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c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為止學生初讀課文,做到讀懂、讀通、讀不通的句子作上記號。
4、根據(jù)注釋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10分鐘。
(1)學生自由反復誦讀根據(jù)注釋、插圖在文中邊批劃,邊讀懂每句話,不明白的做上記號。,重點指導讀好“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鼻耙痪渥x出疑問的語氣,后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反饋疑難問題。(cai課件顯示疑難句子)。
(3)自主合作解決疑難,讀懂課文。
(教師組織指導小組合作)。
組長將各小組成員學習成果匯總集合。
各小組向全班匯報合作成果。
a.匯報疑難句子的解決情況。
b.匯報小組合作成果,用自己的話講講課文內容。
(4)小結過渡。
5.吟誦,創(chuàng)設情境,體情悟道,熟讀成誦12分鐘。
(1)創(chuàng)設“學弈經驗總結會”這一情境,讓學生在敘說、辯論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專心致志的道理。.討論:
a.什么原因使得兩個人學習的結果不一樣呢?(第一個人學習時專心致志,凡是弈秋說的他都記得,比較用心,所以比第二個人學得好。)。
b.請大家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c.你能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嗎?(讓學生充分發(fā)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目的是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2)播放“專心致志”成語故事,加深體會。
(3)創(chuàng)設“孟子講學”這一情境,讓學生通過自讀、演讀達到熟讀成誦,進一步感悟文言文吟誦的韻味。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指導背誦。
三、布置作業(yè),課內外延伸積累5分鐘。
1、(書面作業(yè))抄寫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2、(搜集作業(yè))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語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板書設計:
25學弈。
專心致志。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十一
教學目標:
a、領略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色;。
b、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教學重點:
a、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色。
b、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教學難點:
a、詩中哲理的理解;。
基礎知識:
a、作者生平;。
b、泰山的有關知識;。
c、字音、字形;。
教學方法:
朗讀法。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國家山河秀麗,景色優(yōu)美,名勝古跡數(shù)不勝數(shù)。單說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誰最有名呢?那當然是“五岳”,因為有語云:“五岳歸來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誰的名氣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歸來不看岳”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杜甫筆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講授新課:
1、板書課題,指名簡介作者。
我們學過很多杜甫的詩篇,下面我首先請一位同學將杜甫介紹一下。師板書: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人稱詩圣;其詩被喻為“詩史”;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別”(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2、范讀課文,強調字音、字形。
這首詩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學們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決眥;同學們一齊讀兩遍。
3、初讀課文,了解詩句大意。
下面同學們自讀課文,借助文中的注釋理解詩句的含義。閱讀后同學之間可以相互提問詞句的含義。然后老師將點名抽查掌握情況。
4、精讀課文,體會詩句所表現(xiàn)的情感。
下面同學們將課文一齊朗讀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兩句,我們應該用什么感情來讀呢?為什么?討論一下,再試著讀讀。
同學們再一起將這首詩朗讀一遍。首聯(lián)遠望泰山,表現(xiàn)了作者驚嘆之情;那么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又分別從哪些角度來描寫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別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討論一下,然后我請同學來讀。詩人由遠望到近望,由細望到想象將來登岳遠望之景,全詩以“望”字貫穿全詩,“望”字成了全詩的線索。在望岳的過程中表現(xiàn)了作者驚嘆、贊美、陶醉、豪邁之情。
5、品讀課文,理解景色的特點,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因景而生情,這是客觀因素;有沒有作者的主觀因素在里面呢?當時詩人二十幾歲,這也是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詩中哪兩句最能體現(xiàn)?這兩句詩中還蘊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視萬物。
同學們一齊將這首詩再朗讀一遍,領略詩中美景,感悟詩人的豪情。
這首詩寫得很美,下面我請同學來談一談自己學了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賞詩中這一句,是因為。”格式說一說。
說得都不錯,課后將這首感情背誦。課前,我讓同學們找一關于泰山的資料,有沒有找到?下面我請同學拿出來讀一讀。老師這里也準備了一些材料。下面我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
三、總結課文:
1、小結:很好,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哪些東西,我請同學來總結一下。好,下課。
2、布置作業(yè):當堂檢測。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十二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2.了解課文的幾處對比描寫的作用。
3.認識4個字,學會7個生字。
二、基礎知識:
嚼、(嚼子)、(嚼舌)、(咬文嚼字)。
帽、(帽子)、(草帽)、(衣帽整齊)。
剖、(解剖)、(剖析)、(剖腹藏珠)。
輟、(輟學)、(輟筆)、(筆耕不輟)。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課文講了“我”畫了一幅“蛇肚子里的象”的畫,可是卻無法讓大人們的理解。而當我不再和他們研究圖畫轉而談論大人們感興趣的話題時,他們都很高興。作者通過這樣簡單的一件事,對“缺乏同情心和理解力的不可理喻的大人們”的委婉的批評。
本課節(jié)選自法國飛行員(注意,不是作家)圣??颂K佩里所寫的《小王子》,這是一部哲理童話。
2.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3.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4.教學突破點:
教學時以這兩幅圖畫的產生以及圍繞它們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為為中心,了解作者是怎樣清楚有序進行表述的。
教法設計: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同學們,《蛇肚子里的象》這篇文章是一位法國作家的作品,誰能給大家讀一遍課文?在讀時要注意法國人說話的特點和語氣。
2.同學們評議讀得怎么樣。
(二)再讀課文,學習生字。
(三)在把文章讀流利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主要內。
容;觀察作者畫的這兩幅畫,談談你的看法。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結合書后習題,試著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并試著給文章分段。
2.根據(jù)時間順序可以給文章分為兩段:
第一段(1—4)“我”畫了兩幅蛇肚子里的象,可大人們都不能理解。
第二段(5)“我”迎合大人們的視覺,從他們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這樣才能使他們接受。
第二課時。
(一)鞏固復習,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容。
請兩名同學分別來讀文章的兩個部分,試著概括其主要內容。
(二)理解課文。
1.精讀文章進行學習,將其中你認為最值得研究的語句找到,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其中的含義。(結合書后第二題所給出的重點句子)。
2.含義深刻的句子:
分別從孩子和大人的兩個角度來體會他們不同的看法。
3.在讀這個故事時,可以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小組討論。
1.討論書后的“討論”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體會。
2.相機進行朗讀指導。人物的語言要符合人物形象、身份、特點,在讀到評論性的語言時要讀得沉穩(wěn)、深刻。
3.體會這個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整篇文章有帶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十三
1.審清題意
如果沒有給我們一個完整的作文題目,只是給了一部分,如“第一次××”,或者只是限定了一個范圍,比如“寫一篇贊美親友的作文”,那我們就要首先擬定一個具體、完整的作文題目,如:《第一次做飯》、《我的好叔叔》等。
如果給我們提供的是一個完整的作文題目,那我們就用以后要講的“簡快審題妙法”直接審題。
2.明確內容
審清題意后,我們就要根據(jù)題目的要求來明確要寫的內容。如,要求我們以“第一次××”為題寫一篇作文。我們“第一次”經歷的事情太多了,選哪件事來寫呢?肯定是選擇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那次來寫。
二、確定觀點,選擇材料
1.確定觀點
明確了要寫哪件或者哪幾件事以后,接下來就要根據(jù)這件或這幾件事確定一個觀點(中心):在選擇的這個“第一次”中,你主要是想通過寫這件事表達什么?是表達充滿了樂趣,還是表達體驗到了辛苦?這就是要確定的觀點。
千萬記住:只能從中確定一個做觀點。
一篇作文只能有一個觀點,就像我們每個人只能有一個腦袋一樣。
2.選擇材料
觀點確定以后,就要圍繞這個觀點選擇最典型的材料來寫。例如寫《第一次做飯》,如果確定的觀點是“做飯也充滿樂趣”,那么就可以從做飯時“增長了知識”、“學會了本領”、“受到了表揚”等方面選擇材料來寫。
若確定的觀點是“體會到媽媽做飯的辛苦”,就可從做飯“很繁瑣”、“夏天做飯熱”、“很勞累”等方面選擇材料來寫。
三、按序寫作,詳寫重點
1.按序寫作
就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
2.詳寫重點
在敘述中,對最能突出表現(xiàn)觀點的重點事例,要不惜筆墨詳寫清楚。對最能突出表現(xiàn)觀點的關鍵之處,要善于抓住主要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及心理活動,進行細致刻畫,就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一樣。比如,電影中在表現(xiàn)女主角的委屈或悲傷時,整個銀幕上只出現(xiàn)女主角那雙淚汪汪的眼睛。詳寫在一篇作文中,對最能突出表現(xiàn)觀點的重點事例(或段落),要詳寫;在一個事例(或段落)中,對最能突出表現(xiàn)人或物特點的.材料,要詳寫。
四、照應開頭,寫出所感
1.照應開頭
就是聯(lián)系開頭部分的內容。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再次使用開頭部分的重點字、詞。
2.寫出所感
這里的“所感”,指感想、感受或感悟。
也就是說,通過以上正文部分的敘寫,你取得了什么經驗?吸取了什么教訓?受到了什么教育?得到了什么啟迪?有什么體會?產生了什么想法?悟出了什么道理?總結出了一個什么規(guī)律?等等,這些都是“所感”,選一個寫出來,就能突出觀點或升華觀點。
動筆前:集中精神
1.坐正:頭正身直,全身放松,閉上眼睛。
2.想像:自己的右手中拿著一個新鮮的橘子,橙黃透亮,橘香四溢。把它拋起來,用左手接住,感受到它沉甸甸的重量。再拋起來,又用右手接住。
3.想像:用右手把這只橘子放到后腦勺上方約15cm處。放下右手,那只橘子就靜靜地懸浮在那里了。
4.想像:那只橘子變成了一輪金光閃閃的小太陽。它的第一輪光束像瀑布一樣從頭頂灌入,迅速流經體內向下沖刷,體內的雜念從兩手指尖和兩腳趾尖沖出。第二輪光束又沖刷一遍,第三輪光束再沖刷一遍。好,一切雜念全被沖走,體內純凈一清。頭腦里只留下用不完的“機敏”和“智慧”。
動筆時:一氣呵成
我們在作文的時候,常會遇到不會寫的字,或一時想不起來的恰當詞句,這時怎么辦?
記?。簳合确畔拢^或繞過它,順著思路趕快往下寫!千萬不要停下來回想或查找這個字詞句,否則,它會中斷我們的思路,破壞我們的靈感,延誤我們的時間。萬萬不可因小失大!等全篇一氣呵成后,再回過頭來琢磨那些字詞句“路障”,往往會輕松易得。
從另一方面講,我們思路的延展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所遇到的個別字詞句“路障”往往正是不必要、不科學的,跳過它還算跳對了,也許改用別的字詞句會更恰當。
打個比方:在跑步比賽途中,你遇到了一塊石頭路障,你是會迅速跳過它或繞過它繼續(xù)向前飛奔呢,還是會停下來先移開它再跑呢?很顯然,只有愚蠢至極的人才會選擇后者。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十四
閱讀杜甫的《望岳》,完成11,12題。(4分)。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1.這首詩描繪了泰山怎樣的景色?(2分)。
12.詩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參考答案:
11.描繪了泰山商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須答出兩方面)。
12.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人生頂峰的雄心壯志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意思接近即可)。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十五
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發(fā)現(xiàn)第二學段(3~4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與第一學段(1~2年級)相比,在以下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4.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
5.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6.背誦積累和課外閱讀的總量也提高了。
可以看出,中年段閱讀教學在低年段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掌握的閱讀方式增加了,提出了對學生整體感知、把握文章能力的訓練,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其中整體把握文章能力和理解重點詞句的能力是中年段閱讀教學訓練的重點。
上述的這些目標就在三、四年級四冊書的教學中落實。三年級兩冊教材通過內容豐富,體裁多樣的課文,讓學生初步形成了能夠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能夠粗略感知文章的大意,并初步掌握了復述敘事性作品主要內容的方法,在低年段的基礎上,提高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能力。四年級上學期的教學,在三年級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對課文重點詞句意思的理解,能體會文章表達的感情。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滲透文章的布局謀篇的技巧,幫助學生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應該作為四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內容。所以我們選擇了這一點來進行研究。
《桂花雨》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作為中年段的教材,這個單元的特點是:四篇課文都是由重點句來統(tǒng)領全文的。
《泉城》的開篇“提到濟南,自然會想到濟南的七十二泉?!笨傤I全文,結尾“濟南的泉水天下聞名,所以人們稱濟南為‘泉城’”收束全文;《九寨溝》第五自然段“雪峰插云,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九寨溝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總括全文,突出中心;《田園詩情》中“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币痪?,是課文的文眼,引出全文描述的重點;《桂花雨》一課,母親常常說的一句話“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笔抢斫馊n文的關鍵和重點。
這一單元的教材,落實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中年段的閱讀目標:“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這樣一個單元能夠很好地體現(xiàn)我們研究內容。有鑒于此,我們把研究重點放在“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上面,培養(yǎng)學生“從關鍵詞句入手,體會語言文字背后的情境和情感,理解課文主旨”的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并牢固掌握本單元的生字新詞。
3.培養(yǎng)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的`閱讀、分析和感受來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我們將以《桂花雨》為例,具體呈現(xiàn)我們的研究過程和思路。
1.課文分析《桂花雨》是這一單元的第四篇講讀課文。前面三篇課文都是寫景的文章,中心句都出現(xiàn)在文章的開頭或者結尾,屬于總分的結構。整篇課文圍繞著中心句來寫作,內容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并列的。這樣三篇文章的學習,讓學生初步感知到重點詞句在文章中表情達意的作用,也感受到重點詞句對全文的統(tǒng)領,并且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能力。但《桂花雨》與前面的三篇課文有所不同,它是一篇散文,“形”散,但“神”聚,文章從“香”到“樂”最后是“情”,層層深入,情感不斷升華,由淺入深地表達了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北磉_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在前面三篇課文學習和訓練的基礎上,《桂花雨》一課是對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力的提升訓練,所以我們選擇它進行研究。
2.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和習慣。他們對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勤于動腦,并有較強的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學生的閱讀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礎,但在形象思維、概括和語言表達方面的能力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能夠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自主識字,但對于個別結構復雜字需要老師個別提醒。學生能夠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但不能很好的整體把握課文。對于課文中深邃的感情理解不到,對課文中描寫的情境感知有難度。這些都制約了學生對課文思想內涵的領會。需要老師在教學中深入淺出的引導,通過閱讀進行情境的想象,通過對重點語句的把握來剖析和理解課文內容。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十六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閱讀題。
1、詩中的“岱宗”指的是“五岳之首”的?!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蘊含的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_。寫出了詩人的精神和氣概。
2、“陰陽割昏曉”中“陰陽”是指?!瓣庩柛罨钑浴币痪鋵懗隽颂┥礁叽蟮奶攸c。
3、“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xiàn)了;“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
4、“決眥入歸鳥”一句蘊藏了詩人。
5、“陰陽割昏曉”中的“割”字使用精當,請簡要賞析。
6、下面對這首詩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齊魯青未了”句是說在齊魯廣大區(qū)域內都能望見泰山的青色,用距離之遠來烘托泰山之高,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
b、“造化鐘神秀”中“鐘”字寫出泰山將天地間一切秀麗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會當凌絕頂”中,“會當”的意思是“一定要”,從中可以看出詩人不怕困難,勇于攀登頂峰的雄心和氣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擬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7、本詩運用對偶表現(xiàn)出五律詩工整的特點的詩句是。
8.《望岳》的作者是(朝代)(人名)。(2分)。
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已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參考答案。
1、泰山,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視一切。
2、山北和山南。(巍峨)。
3、泰山的高大;泰山的神奇秀麗;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5、形象地表現(xiàn)出泰山高聳陡峭的特點,像一把利劍把世界分割成明暗兩部分,用字極富神韻。
6.d。
7.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大自然對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致情有獨鐘,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從中割斷一般,云霞明滅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評分意見:此題共3分。描繪內容全得2分,語言優(yōu)美流暢得1分。
8.唐代杜甫。
9.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氣概和遠大抱負。
評分意見:此題共2分。意思對即可。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十七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詩中的岱宗指的是五岳之首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蘊含的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詩人的精神和氣概。
2、陰陽割昏曉中陰陽是指。陰陽割昏曉一句寫出了泰山高大的特點。
3、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xiàn)了;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4、決眥入歸鳥一句蘊藏了詩人。
5、陰陽割昏曉中的割字使用精當,請簡要賞析。
6、下面對這首詩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齊魯青未了句是說在齊魯廣大區(qū)域內都能望見泰山的青色,用距離之遠來烘托泰山之高,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
b、造化鐘神秀中鐘字寫出泰山將天地間一切秀麗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會當凌絕頂中,會當?shù)囊馑际且欢ㄒ?,從中可以看出詩人不怕困難,勇于攀登頂峰的雄心和氣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擬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7、本詩運用對偶表現(xiàn)出五律詩工整的特點的詩句是。..
6.《望岳》的作者是(朝代)(人名)。(2分)。
7.請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一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3分)。
8.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已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泰山,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視一切。
2、山北和山南。(巍峨)。
3、泰山的高大;泰山的神奇秀麗;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5、形象地表現(xiàn)出泰山高聳陡峭的特點,像一把利劍把世界分割成明暗兩部分,用字極富神韻。
6.d唐代杜甫。
評分意見:此題共2分。每空1分。
7.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大自然對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致情有獨鐘,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從中割斷一般,云霞明滅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評分意見:此題共3分。描繪內容全得2分,語言優(yōu)美流暢得1分。
8.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氣概和遠大抱負。
評分意見:此題共2分。意思對即可。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十八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曉、眠、覺、聞、啼”這5個生字,理解字詞的意思。知道“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ju6。
2。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能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培養(yǎng)觀察、想象的能力。在講解古詩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古詩、品味古詩,體會作者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體現(xiàn)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學會說和寫,課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寫下來。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一)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并會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體會詩人,愛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難點:對詩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決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古詩的韻味及語言美。
三、課時安排: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學生自學生字。
2。動筆描繪春天的美景。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第一課時使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理解圖意,明確字詞的意思。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第二課時學會生字,讓學生練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這篇講讀課文是一首古詩。有一幅插圖,畫的是幾只鳥站在開滿桃花的枝頭上,春燕和鳥在空中飛翔,正是詩的意境。
這首唐詩有四行兩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第一句講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地天已亮了,窗外傳來了一片婉轉悅耳的鳥叫聲,這是通過所聞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講朦朧中想起昨天夜里聽見刮風下雨的聲音,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這是通過所想來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的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解題:
人們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jié),而春天的早晨則是一天當中最寶貴的時間,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麗景色,板書3。春曉(齊讀)。
(二)看圖,了解圖意:
1。啟發(fā)想象:從圖上看這是什么季節(jié),什么時間的美景?圖畫中都有誰?它們在干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這是春天,桃花開了,幾只鳥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處是被風雨打落的花瓣。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完整地有順序地敘述圖意。
過渡語:作者是怎樣描繪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介紹作者。
1。借助拼音,讀熟古詩。
“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ju6”。
2。教師范讀古詩。
3。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學習古詩、理解內容。
1。解題:從圖上看作者描繪的是什么時間的景色?
春曉:曉,天剛亮的時候。本課指早晨。春曉,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樣的?(齊讀古詩)。
3。學習前兩小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1)仔細讀,小組討論你能讀懂哪些詞的意思?哪些沒讀懂,大家一起商量。
(2)重點體會:
眠:睡眠,睡覺。
不覺曉:曉,天亮。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3)試著說第一句話的意思:春天的氣候暖和,覺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
(4)早晨醒來,作者聽見了什么?看見了誰?結合掛圖齊讀“處處聞啼鳥”。
體會:處處:到處。
聞:聽到。
啼鳥:鳥叫。
想一想,鳥的叫聲是什么樣的?
(5)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第二小句話的意思:“早晨醒來,聽到外面到處是悅耳動聽的鳥叫聲?!?/p>
過渡語:春天的景色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齊讀后兩句)。
4。學習后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p>
(1)出示掛圖,觀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2)試著說說“夜來風雨聲”這句話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風,又下雨。
過渡語:經過了風吹雨打,花兒怎樣呢?結合圖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3)“花落知多少”: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4)把這兩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
5。自由讀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練習背誦和默寫:
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六)小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擴展: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們一定要珍惜春光,愛惜時間。
(七)布置作業(yè):背誦、默寫課文。
(八)板書設計:
3春曉:春天的早晨。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背誦,默寫古詩。
(二)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在了解字義的基礎上分析字形:
1。重點指導:
曉:從日不從目,日出而曉。與燒比較字形,右上沒有一點。
眠:目字旁,閉目則眠。
聞:與問比較字形,課文中是“聽到”,現(xiàn)在的意思是用鼻子嗅氣味。
2。請學生說說字義。
(三)練筆:
1。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春曉,看到作者把景色描繪得這么美麗生動,你們想不想寫一寫呢?那么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美景。
2。出示掛圖(畫面是春景),再聽聽音樂,想象春天是什么樣的,小組互相說一說,然后寫下來。
3。師生共同點評。
(四)布置作業(yè):抄寫字詞。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十九
本班共51人,現(xiàn)有男生29人,女生22人。總體而言,班級學生思維較為活躍,學習語文的興趣較濃厚,且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具體來說,班上十個學生在語文學習上自覺性很強,基礎非常扎實;十幾個學生知識面廣,上課發(fā)言積極;十幾個學生書寫非常整潔漂亮;在書寫習慣上較差的有幾個學生。在這學期,應抓實基礎,培養(yǎng)良好習慣,提高寫話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的同時,建立學困生檔案,促進整個班級語文水平的提高。
1、教材的基本結構
教材繼續(xù)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八個專題。依次是:我愛閱讀,月是故鄉(xiāng)明,學習說明文,生活的啟示,父母的愛,不忘國恥,走近。每個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與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聯(lián)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遨游漢字王國”單元采取了全新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本冊共有課文28篇,其中精讀課文14篇,略讀課文14篇;教材后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總共32篇。教材注意整合性和訓練性的循序漸進,將課文分為8組,每組一般有3——4篇課文,在每組課文之前安排了“導讀”。在每篇精讀課文的前面安排了“預習”,后面編寫了“思考與練習”,在略讀課文前面安排了“閱讀提示”,在每組課文之后編排了“積累。運用”。本冊還安排除2個重點訓練項目,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體現(xiàn)由扶到放的設計思路。
2、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專題組元的角度更加靈活多樣。
(二)加強整合的編寫目的更加明確: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導語導學,整合單元內容。
2.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整合。
3.單元之間各學習內容的鋪墊和照應。
(三)課文既保留傳統(tǒng)的優(yōu)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時代感的新課文。
(四)強化導學功能,引導學生思考。
(五)改進“綜合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六)拓展學習資源,加強課內外語文學習的聯(lián)系
(一)認字200個,會寫150個,會使用字典、詞典,有一定獨立識字的`能力。
(二)能用鋼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并體會漢字的優(yōu)美。
(三)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默讀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六)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七)學習瀏覽,根據(jù)需要搜集信息。
(八)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5萬字。
(九)樂于參加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習辯論、演講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修改自己的習作,書寫規(guī)范、整潔。
(十一)學寫簡單的讀書筆記、學寫內容梗概。
(十二)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方法。并能策劃簡單的社會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1、精心鉆研教材,讓課堂有增量。
2、開展大量閱讀,并開設“閱讀欣賞課”引領學生走向閱讀。
除此之外,采用各種方式使學生愛上閱讀:
(1)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推薦與課文相關的書籍,教師可在上到相關課文時推薦,如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與漢字有關的《語林趣話》??刹捎冒虢毓适路ǖ取?/p>
(2)向學生推薦現(xiàn)今流行的或一直有的一些文質兼美的書籍。
(3)開展與讀書活動有關的系列活動,如學生表現(xiàn)好獎勵學生——作業(yè)整理課教師給學生講一個故事,讀書統(tǒng)計活動,與家長共讀一本書并寫幾句讀后感,看完一本書可以獎勵星星期末進行統(tǒng)計評選等活動。
3、加大積累量,開展“經典文化誦讀”活動。如每天早上5分鐘,每天晚上一段《論語》等。除完成八個園地的作文練習之外,進行擴展作文練習和日記的練習,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開展各種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遵循記憶的規(guī)律,定期復習和檢查,讓學生掌握扎實的語文基本知識和技能。
4、加強提高學習自覺性,端正學習目的,注意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提高同學的自信心和上進心,讓每一位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配合學校完成素質教育的多項教育措施。
5、營造自主學習的情境。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預習指導,自行解決生字詞,課堂有針對性地對重難點稍加點撥,攻破重難點。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二十
知識目標——了解詩人杜甫的生平、思想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初步了解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能力目標——加強朗讀教學,提高詩歌朗讀水平。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品味詩中的美點,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情感目標——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和青年杜甫所表達的雄心壯志、遠大抱負及豪邁情懷。
《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描繪了泰山高大雄偉、神奇秀麗的景色,表達了初見泰山高興,興奮、驚嘆、仰慕的心情,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以及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慨。感受泰山的高大雄偉、神奇秀麗,體會詩人的形象是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主要是品味詩中的美點,把握詩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教學難點特別是把握含蓄蘊藉的詩意,領會青年杜甫所表達的雄心壯志及豪邁情懷。
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望岳。
一、導語設計。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詩歌到了唐代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佳作浩如煙海,名家燦若繁星。比如我們熟知的“大李杜”——李白杜甫。今天,讓我們走近被后人稱為“詩圣”的杜甫,聆聽他的沉郁頓挫的歷史鴻音。
二、杜甫簡介及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后人稱他杜少陵。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為我們留下了1400多首詩歌。沉郁頓挫是他詩歌的特點。這些詩篇像一面面鏡子,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自唐以來,他的詩歌即被公認為“詩史”,詩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詩宗,被尊為“詩圣”。杜甫出生于一個“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父親杜閑曾做過奉天縣令。這樣一個家庭給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七歲即能作詩文,十五歲時便在文壇上初露頭角。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學習的自述。二十歲后,他開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吳越,北越齊趙,飽覽了祖國壯麗的河山,開闊了他的視野和心胸,并在洛陽與李白等同時代的著名詩人結為肝膽相照的朋友。這個時期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調。代表作品就如本文《望岳》。
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詩即寫于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xiàn)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
三、朗讀,賞析詩歌意境。
1、聽錄音范讀(以樂配詩),注意語氣語調。
2、學生自由朗讀,再請學生個別朗讀,要求學生能整體把握詩歌韻味。
3、反復朗讀,品味詩歌意境。
4、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詩歌內容,小組回答,互相補充,教師可適當歸納總結:四聯(lián)要點如下: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開篇以設問起句,寫意中遙想,久慕其名,而未得親歷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稱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樣呢?“夫”,在這里無實在意義。接句自問自答,以夸張手法,極寫“齊魯青未了”的氣勢,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蒼郁,綿延不絕?!褒R魯”,春秋時兩諸侯國,后用為該地域的簡稱。泰山北為齊,泰山南為魯?!扒辔戳恕?,形容泰山山脈綿延深遠,青翠蒼郁,從齊到魯看不到盡頭。這一句是遠望,摹寫泰山臥齊魯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偉宏闊的氣勢。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比木湟阅媳狈指睢盎钑浴钡木跋髮懱┥礁呗栐贫恕⑷f仞摩天的高偉雄俊。這里是近望,贊嘆大自然把天地間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兩大部分:陽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這奇?zhèn)延^的景象真是鬼設神施,造化所鐘。“造化”,指天地自然。“鐘神秀”,天地間神奇秀美皆聚泰山?!扮姟?,聚集的意思。
“蕩胸生曾云,決眥人歸鳥?!边@兩句是想像之辭。詩人由遠望、近望進而想到泰山氣象萬千,云氣層生,一定會震蕩人們的心胸。使之豁然開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會更加敏銳,連一掠而過的歸鳥也收入眼底。這兩句寫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蕩胸”,心頭滌蕩,胸襟為之開豁?!笆幮亍?,句的意思是,山上層云疊起,沖擊滌蕩著心胸,胸襟為之開豁?!皼Q眥”,眼睛睜大,眼角欲裂,形容極力張大眼睛?!氨{”,眼眶。“入”,收入眼里,看到?!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結尾兩句寫有望岳而引起的決心。因泰山之雄偉而引出一覽無余而后快的心緒,抒發(fā)了詩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博大胸懷?!皶敗?,應當,一定要。“凌”,登臨,登上?!敖^頂”,最高峰?!坝[”,俯視的意思。這兩句既寫了泰山的巍峨高聳,也表達了詩人的壯志和毅力,能開闊讀者的眼界和心胸。
四、詩歌煉字、寫作藝術點撥。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應當以鼓勵為主,不要動輒評判,更不要輕易否定。如“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得有情有義?!案睢弊皱N煉得極好,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朋的刀切割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五、詩歌主旨歸納。
表達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和青年杜甫要攀登人生頂峰的雄心壯志及豪邁情懷。它激勵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六、背誦、吟詠全詩,進一步領會詩歌精華。
望岳。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望岳。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望岳。
一、導語設計。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詩歌到了唐代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佳作浩如煙海,名家燦若繁星。比如我們熟知的“大李杜”——李白杜甫。今天,讓我們走近被后人稱為“詩圣”的杜甫,聆聽他的沉郁頓挫的歷史鴻音。
二、杜甫簡介及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后人稱他杜少陵。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為我們留下了1400多首詩歌。沉郁頓挫是他詩歌的特點。這些詩篇像一面面鏡子,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自唐以來,他的詩歌即被公認為“詩史”,詩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詩宗,被尊為“詩圣”。杜甫出生于一個“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父親杜閑曾做過奉天縣令。這樣一個家庭給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七歲即能作詩文,十五歲時便在文壇上初露頭角。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學習的自述。二十歲后,他開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吳越,北越齊趙,飽覽了祖國壯麗的河山,開闊了他的視野和心胸,并在洛陽與李白等同時代的著名詩人結為肝膽相照的朋友。這個時期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調。代表作品就如本文《望岳》。
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詩即寫于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xiàn)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
三、朗讀,賞析詩歌意境。
1、聽錄音范讀(以樂配詩),注意語氣語調。
2、學生自由朗讀,再請學生個別朗讀,要求學生能整體把握詩歌韻味。
3、反復朗讀,品味詩歌意境。
4、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詩歌內容,小組回答,互相補充,教師可適當歸納總結:四聯(lián)要點如下: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遍_篇以設問起句,寫意中遙想,久慕其名,而未得親歷其境?!搬纷凇保刺┥?。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稱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樣呢?“夫”,在這里無實在意義。接句自問自答,以夸張手法,極寫“齊魯青未了”的氣勢,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蒼郁,綿延不絕?!褒R魯”,春秋時兩諸侯國,后用為該地域的簡稱。泰山北為齊,泰山南為魯?!扒辔戳恕?,形容泰山山脈綿延深遠,青翠蒼郁,從齊到魯看不到盡頭。這一句是遠望,摹寫泰山臥齊魯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偉宏闊的氣勢。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比木湟阅媳狈指睢盎钑浴钡木跋髮懱┥礁呗栐贫恕⑷f仞摩天的高偉雄俊。這里是近望,贊嘆大自然把天地間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兩大部分:陽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這奇?zhèn)延^的景象真是鬼設神施,造化所鐘?!霸旎?,指天地自然。“鐘神秀”,天地間神奇秀美皆聚泰山?!扮姟?,聚集的意思。
“蕩胸生曾云,決眥人歸鳥?!边@兩句是想像之辭。詩人由遠望、近望進而想到泰山氣象萬千,云氣層生,一定會震蕩人們的心胸。使之豁然開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會更加敏銳,連一掠而過的歸鳥也收入眼底。這兩句寫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笆幮亍保念^滌蕩,胸襟為之開豁?!笆幮亍保涞囊馑际?,山上層云疊起,沖擊滌蕩著心胸,胸襟為之開豁?!皼Q眥”,眼睛睜大,眼角欲裂,形容極力張大眼睛?!氨{”,眼眶?!叭搿保杖胙劾?,看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結尾兩句寫有望岳而引起的決心。因泰山之雄偉而引出一覽無余而后快的心緒,抒發(fā)了詩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博大胸懷?!皶敗保瑧?,一定要?!傲琛保桥R,登上?!敖^頂”,最高峰?!坝[”,俯視的意思。這兩句既寫了泰山的巍峨高聳,也表達了詩人的壯志和毅力,能開闊讀者的眼界和心胸。
四、詩歌煉字、寫作藝術點撥。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應當以鼓勵為主,不要動輒評判,更不要輕易否定。如“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得有情有義?!案睢弊皱N煉得極好,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朋的刀切割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五、詩歌主旨歸納。
表達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和青年杜甫要攀登人生頂峰的雄心壯志及豪邁情懷。它激勵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六、背誦、吟詠全詩,進一步領會詩歌精華。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二十一
四、選擇題(共1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2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a.本詩開篇以設問提起,寫出了詩人遠望泰山雄奇壯闊生發(fā)的感慨?!扒辔戳恕蓖怀隽颂┥缴n翠、連綿不斷的特點。
b.“鐘”字用擬人的手法寫出大自然賦予了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使大自然似乎有了感情;“陰陽割昏曉”運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寫出山中層出不窮的云氣使詩人心胸蕩漾,歸鳥進入視野,時已薄暮,詩人頓覺眼界大開。
d.“凌”字表達了詩人登臨泰山極頂,遠望“眾山小”時的豪邁之情,體現(xiàn)了他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和成就偉業(yè)的遠大抱負。
答案:
8、【解答】abc.正確;d.有誤,“詩人登臨泰山極頂”賞析有誤?!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的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這里的“會當”是“一定要”的意思,說明詩人并未登臨泰山極頂。故選:d。
望岳的語文教學課件篇二十二
一、
教學
目的:1、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色。
2、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3、探究文學作品風格與作家個人遭遇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
1、領略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色
2、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三、
教學難點:理解詩中哲理和意境;
四、教學對象:
八年級學生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2、介紹“泰山”,同時展示課件。
“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又稱東岳,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shù)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著名風景名勝有天柱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五大夫松、望人松、龍?zhí)讹w瀑、云橋飛瀑、三潭飛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數(shù)千年來,先后有十二位皇帝來泰山封禪。
3、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杜甫筆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講授新課:
分兩步:先通過解題使學生達到整體感知;后逐句詮釋。
整體感知:
1、朗讀,強調字音、字形。
2、解題: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
逐句詮釋:(此詩雖是八句四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還是對仗,但它不是律詩而是古體詩,它不講究平仄,故不可使用“頷聯(lián)”“頸聯(lián)”等名稱)
1、“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遍_篇以設問起句,表現(xiàn)詩人雖未得親歷其境,但久慕其名。接著解釋“岱宗”一詞,再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接句自問自答,“齊魯”是春秋的兩個諸侯國,泰山北為齊,泰山南為魯。“青”,指泰山之色,請問,這表現(xiàn)了泰山的什么特點?明確:青翠。“未了”,形容泰山山脈綿延深遠,從齊到魯看不到盡頭。這又表現(xiàn)了泰山的什么特點?明確:綿延不絕。整句話是摹寫泰山山脈臥于齊魯大地,那這就應該是遠望所見。
2、“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边@兩句中的“造化”,指天地自然。“鐘神秀”,天地間神奇秀美皆聚泰山?!扮姟?,聚集的意思。大家覺得這應該是虛寫還是實寫呢?明確:虛寫。表面上寫造物主獨鐘泰山,賦予之神秀之氣,而實際上抒發(fā)了詩人對泰山的賞慕有加?!瓣庩枴笔侵干降哪?、北兩面,這句話就是說:“山南山北,雖在同一時間,但一邊明亮如清晨,一邊卻陰暗如黃昏?!贝蠹矣X得這句話哪個字用得最好?為什么呢?明確:“割”字,突出南陽北陰之景色,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躍然紙上。第四句應為實寫,極盡夸張之能事,寫泰山山勢之高峻。這一聯(lián)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那么綜合起來,這句表現(xiàn)了什么樣子的泰山呢?明確:神奇秀麗、高大。比較首句,詩人關注的焦點已經從整個泰山山脈發(fā)展到泰山的山南、山北。這么看來這句應是從那個角度進行“望”呢?明確:近望。
3、
總結
:這兩聯(lián)可以概括為:泰山的整體形象。4、過渡:這是我們這個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之一:領略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色。當然,學習一首詩,重點還在于理解詩中的“情”,所以我們接下來看到詩的第三句以及第四句。
5、后兩句為本詩的第二層,也寫了泰山景物,但著力表現(xiàn)的是詩人的感受。
“蕩胸生層云,決眥人歸鳥。”這兩句是想像之辭。這兩句詩亦景亦情,情由景生,這里的景是指?明確:層云、歸鳥。詩人由遠望、近望進而想到泰山氣象萬千,云氣層生,一定會震蕩人們的心胸。使之豁然開朗,這表達了怎樣的心情?明確:心情激蕩。接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會更加敏銳,連一掠而過的歸鳥也收入眼底。這說明站在泰山上,視線如何呢?明確:眼界空闊。這一句是抓住了層云和歸鳥這兩個景物細節(jié)來抒情,所以這一聯(lián)應為“細望所見”。
6、接著詩人順理成章地寫出了他心底的愿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請大家結合注釋理解這一聯(lián)的意思。明確: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遺!那么是站在一個什么樣的角度,可以一覽群山呢?明確:俯視。接著是本課重點:結合寫作背景,啟發(fā)學生理解這一句的深層含義。讓學生各抒己見。(參考答案:因泰山之雄偉而引出一覽無余而后快的心緒,抒發(fā)了詩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博大胸懷。)
7、總結:這兩聯(lián)可以概括為:詩人的感受
8、結合整首詩,進一步感悟詩人情感:討論問題一、年輕的詩人科舉不第后游歷齊趙,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你能看出任何科舉敗后消極頹廢情緒嗎?那整首詩給你的感受是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參考答案: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學生自由發(fā)言。
五、布置作業(yè):背誦這首詩,完成課后練習。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367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