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我們對于所讀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的表達,它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在寫讀后感時,我們不僅要進行表面的描述和評價,更要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情感。請大家閱讀以下為大家精選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的寫作帶來一些新的思路。
哲學原理讀后感篇一
《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是第一次科學革命的集大成之作,它在物理學、數(shù)學、天文學和哲學等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科學史上,《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是經典力學的第一部經典著作,劃時代的巨著,也是人類掌握的第一個完整的科學的宇宙論和科學理論體系,其影響所及,遍布經典自然科學的所有領域,并在其后300年里一再取得豐碩成果。就人類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國工業(yè)革命,在法國誘發(fā)了啟蒙運動和大革命,在社會生產力和基本社會制度兩方面都有直接而豐富的成果。迄今為止,還沒有第二個重要的科學和學術理論,取得過如此之大的成就。
《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達到的理論高度是前所未有的,其后也不多見。愛因斯坦(einstein)說過:“至今還沒有可能用一個同樣無所不包的統(tǒng)一概念,來代替牛頓的關于宇宙的統(tǒng)一概念。而要是沒有牛頓的明晰的體系,我們到現(xiàn)在為止所取得的收獲就會成為不可能?!?/p>
實際上,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中討論的問題及其處理問題的方法,至今仍是大學數(shù)理專業(yè)中教授的內容,而其它專業(yè)的學生學到的關于物理學、數(shù)學和天文學的知識,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沒有達到《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的境界。
凡此種。種,都決定了《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這部著作的永恒價值
哲學原理讀后感篇二
我認為《西方哲學史》是一部學術著作,但也是一部科普佳作。
我還記得在接觸哲學之前,“哲學”這個概念似乎與我的生活相距甚遠。通過高中政治課的學習,我發(fā)現(xiàn)“哲學是什么”這個問題有無數(shù)的答案,我最贊成“哲學是智慧之學,是一種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是一種思維方式”。
通過閱讀《西方哲學史》,我更加對此有所體會。古希臘著名哲人亞里士多德有許多論調在今人看來與事實不符,但在當時人們對這個世界認識有限的情況下,哲人們能積極去探索、辯論的濃厚學術風氣卻是令人欣慰的。況且亞里士多德犯下的錯誤并未影響其“哲學家”的名號,反而激勵更多哲學家去思考。因而產生了分歧,一個新的思路產生了,一個新的“哲學體系”也就產生了。這也驗證了我的想法。當然也驗證了發(fā)展觀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發(fā)展的”這一觀點。
在我看來,我們閱讀《西方哲學史》的目的,不在于揪住前人的小辮子不放,嘲笑他們犯下的看似愚蠢的錯誤,而在于從先賢的曲折之路中拾取遺漏的養(yǎng)分。例如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就與今天的原子論非常相似。但最吸引我的還是在他之前的芝諾。
在漫威大片《復仇者聯(lián)盟4》中,復仇者聯(lián)盟的成員們進入量子領域從而實現(xiàn)時空穿越,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穿越的前提是鋼鐵俠的“莫比尤斯環(huán)”模型實驗成功了。實際上莫比尤斯環(huán)本身是一個悖論。一個環(huán)本該有兩個面,但莫比尤斯環(huán)永遠只有一個面,從外面進去的物體又將回到外面,這也是有關“變化”的一個悖論。同樣的,芝諾提出了“運動不可能”悖論。最有趣的是“飛矢不動”——一支射向靶子的箭在任何既定的瞬間都在一個確定的空間位置上——也就是說,它是靜止的或者零運動的,但零的總和不可能產生運動。這涉及到物理學中的時間與空間觀念,與今天令人費解的量子力學有著共性,似乎我們也處在一個“莫比尤斯環(huán)”中,古人未能解決的難題被歷史長河洗刷沉底后,又被今人淘出思考,不禁令人感慨。
既然哲學教會我們思考,那亞里士多德肯定不僅有錯誤理論,一定也有正確的理論。原來,他在數(shù)學邏輯上有著突出貢獻。他指出定義必須用先存在于所定義事項的某種東西來表述,實際上就是講的是與定義有關的邏輯順序,即先有事物本身再有定義。這種認識比19世紀的數(shù)學家們領先了千年。歐拉也曾說過“我決然不是先想到行列式的運算規(guī)則才提出行列式的”。
可見接觸哲學以后,我們思考問題變得客觀,因為一切事物本身存在著矛盾與統(tǒng)一,我們不能非黑即白,對與錯只是每個人各自的理解與看法。
哲學原理讀后感篇三
對于客觀經驗領域,也就是對于我們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世界,最好的研究方法是“基于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可證偽的理論”。說白了,就是科學。作為現(xiàn)代人,拒斥科學方法和科學成果是不可能的。
對于“世界的本質到底是什么”的問題,這里沒有標準答案,愿意相信什么都可以??梢韵嘈挪豢芍?、相信先天認識形式,也可以像中國的一些哲學家那樣,相信真理不能說,是主觀的、非理性的,只能靠領悟,還可以相信世界是一場大夢,或者相信宗教信條。也可以這么說:世界的本質就是我的信念。我相信世界的本質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這也是一個信仰問題。
參差多態(tài),乃幸福之本源啊。
那么,該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
我認為最有效的辦法,是逼迫自己直面死亡。
我們問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其實就是在給自己的人生找一個目標,就是在問:“我為什么活著?”這也就等于在問:“我為什么不立刻自殺?”加繆說過:“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p>
哲學原理讀后感篇四
哲學可以看作一種尺度。這種尺度的作用在于,從理性存在物本身出發(fā),去尋找理性的本質以及自存與世界其他存在物的關系。哲學是有邏輯系統(tǒng)的宇宙觀。哲學是定性、定邏輯地認識宇宙整體變化規(guī)律的學問??茖W則是在哲學對宇宙的定性、定邏輯的基礎上分科認識宇宙中的各部分即萬事萬物的定量變化規(guī)律的學問。
最近讀了(美)維爾.杜蘭特著的《哲學的故事》一書,受益匪淺。這本書著重描述了人類史上數(shù)十位著名哲學家的境遇、情感與生平,因之,我覺得它并不該被看做是一部哲學史,而應該看做是一部關于哲學家的故事。威爾·杜蘭特以蘇格拉底的謙遜、伏爾泰的洞察力和恒心、羅素的冷靜,用生動幽默的文筆,將哲學思想融合于血肉之軀,記述了從蘇格拉底到約翰·杜威等有史以來的主要哲學家,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有趣的方法讀懂漫長的哲學發(fā)展和艱深的哲學精髓。這些故事本身奇巧而有趣,加上作者娓娓動聽的敘述,使它變成了一部極富魅力的人文經典。該書自問世以來,一直暢銷不衰,給熱愛哲學但又心存敬畏的讀者們敞開了一扇親切的大門。
學、政治和玄學。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徒弟,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的思想?yún)s不一樣,他認為實在界乃是由各種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他也是西方哲學的領導者,領導著大家走向真理而又真實的殿堂。
在這本書中一位位非常有名的哲學家?guī)Ыo人們的感覺也是不同的,有些是樂觀的,有些是悲觀的;有些是封建的,有些是開放的;有些是信仰佛神的,有些則是無神論者。他們的認識世界,認識社會的觀點都不一樣,但都存在著意義,對于某些人來說,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更適于他的人生,但對于另一些人來說,柏拉圖的思想才更了解他自己內心的想法,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哲學也并不存在對與錯。
其實哲學往往就在我們身邊,關鍵在于能不能發(fā)現(xiàn),能不能好好的去體會,哲學的魅力,琳瑯滿目,光華深邃,我們必須更多的琢磨和思考。在這些大師們面前,我們肅穆,我們敬畏,我們仰望,我們沉思,以冀靈魂的洗練與升華。
哲學原理讀后感篇五
《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是第一次科學革命的集大成之作,它在物理學、數(shù)學、天文學和哲學等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在寫作方式上,牛頓遵循古希臘的公理化模式,從定義、定律(即公理)出發(fā),導出命題;對具體的問題(如月球的運動),他把從理論導出的結果和觀察結果相比較。全書共分五部分,首先“定義”,這一部分給出了物質的量、時間、空間、向心力等的定義。第二部分是“公理或運動的定律”,包括著名的運動三定律。接下來的內容分為三卷。前兩卷的標題一樣,都是“論物體的運動”。
第一卷研究在無阻力的自由空間中物體的運動,許多命題涉及已知力解定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軌道、速度、運動時間等),以及由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確定所受的力。第二卷研究在阻力給定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流體力學以及波動理論。壓卷之作的第三卷是標題是“論宇宙的系統(tǒng)”。由第一卷的結果及天文觀測牛頓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并由此研究地球的形狀,解釋海洋的潮汐,探究月球的運動,確定彗星的軌道。
本卷中的“研究哲學的規(guī)則”及“總釋”對哲學和神學影響很大。當時英國皇家學會要出版這部書,但是湊不出適當款子,而皇家學會的干事胡克則聲稱萬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是他首先發(fā)現(xiàn)的,愛德蒙·哈雷出于氣憤,提議牛頓寫了這本書,并由他自費出版了牛頓的書,于1687年7月《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拉丁文版問世。
哲學原理讀后感篇六
是建立在客觀研究的基礎上。牛頓十分重視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態(tài)度,他指明了研究自然的四條基本規(guī)則,這四條規(guī)則的核心問題是強調研究的客觀性,即堅持對自然研究的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他自身的研究就是建立在長期實際觀察的基礎上。同時他通過定律對自然現(xiàn)象的解釋,是以大量的數(shù)學分析為基礎的,在本書的第一編第一章中,牛頓講述了有關微積分及幾何學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實際上是全書的數(shù)學基礎。
牛頓本來是微積分的發(fā)明人之一,但為了便于讀者接受,他在這本書中卻盡量避免使用比較困難的微積分的方法。他用的數(shù)學工具嚴格地限于幾何。書的開頭部分有很長的“說明”,對書中所運用的一些概念的基本定義,諸如力、天體、力學、運動等進行必要的解釋說明。在“說明”之后,牛頓認真詳細地介紹了“運動之基本定理或定律”,即牛頓關于物體運動的三個定律。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經典力學的三個基本定律。第一定律:每個物體如果沒有外界影響使其改變狀態(tài),那么該物體仍保持其原來靜止的或等速直線運動的狀態(tài)。牛頓認為這是一個基本的普遍的自然界的事實,也是無可爭辯的。
由這條定律出發(fā),外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不是維持原有狀態(tài)的原因。例如炮彈會停止和下落,是因為空氣的阻力和重力的影響,如果不存在這種外力,那么炮彈將保持它勻速運動的狀態(tài)。第二定律:運動的變化與所施加的力成正比,并沿力的作用方向發(fā)生。這其實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動量問題,動量等于物體的質量與速度的乘積,速度的變化就是加速度。對同一個物體而言,所施加的力與由此產生的加速度成正比。第三定律:對于每一個作用力,總存在一個與之相等的反作用力和它對抗;或者說,兩個物質彼此施加的相互作用力恒等,方向則恰恰相反。根據(jù)這個定律,牛頓指出,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不管表面上是否產生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它們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是成對出現(xiàn)或同時存在的。例如人用槳劃船前進的運動中,船能前進,就在于人用槳劃入水中時,對水有作用力,水產生了一個相等的反作用力,推動船的前進。第三定律同樣也適用于圓周運動中的向心力和離心力。
哲學原理讀后感篇七
讀《沙漏哲學》,對我真的有很大觸動,即使它所闡述的道理我也明白,但是卻未能很好的應用于實踐中,讀過之后,耳目一新,確有勵志功效。
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一個沙漏。在沙漏的上半部,有成千上萬的沙子,他們在流過中間那條細縫時,都是平均而且緩慢,除了弄壞它,你跟我都沒有辦法昂更多的沙粒同時通過那條窄縫。人也一樣,每個人都像一個沙漏,每天都是一大堆的工作,等著去做,但是我們必須一次一件慢慢來,否則我們的精神絕對承受不了。
如今,我們被越來越多的各種壓力所困擾,壓力讓我們睡眠紊亂,記憶力衰退,請緒偏激……健康狀況江河日下。
面對生活,工作的重重壓力,"沙漏哲學"應該對我們有所裨益。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擔當,既然躲避不了壓力,就該學會主動擁抱壓力,調節(jié)心靈旋鈕,調整對壓力的認識角度和處理方式,以最佳的狀態(tài),帶著飽滿的精力去迎接各種挑戰(zhàn)。
想起當初的夢想,止不住黯然神傷。因為夢想太高,反而讓我前行的包袱太重,因為夢想太大,反而讓我瞄準的目標太空。在自己的生活的半徑內散步,我認真地想,使該百自己的夢想變小了,從我能夠伸出手抬起腿的地方,一步一步往前行。
在英國的倫敦的威尼斯特教堂旁邊,一塊墓碑上刻著一段話:"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的時候,我把目光縮短了些,我試著改變我自己,再去改變我的家庭。"
哲學原理讀后感篇八
從前哲學給我的感覺就是太過于深奧,使人太難以理解。小學的時候就經常聽老師說過“人生觀”、“世界觀”等一些哲學里的術語??墒钱敃r我們并沒有真正的了解什么是人生觀、世界觀。慢慢的到了中學我們開始接觸到了政治課,當時政治了給我的感覺就是太過于深奧,讓人感覺很難理解,有事書中的一句話都要反反復復思考好幾遍才能夠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了《大眾哲學》我才真正的了解到其實哲學并沒有我們相像中的那么深奧,它就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正如這本書所說“哲學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學,本沒有什么神秘的,不過因為多數(shù)的哲學家都是用高深的詞句來談哲理,所以使一般人反糊涂起來,以為哲學太艱深難解了,沒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這種錯誤的觀念,似不能不說是由過去談哲學的人所造成的?!彼f哲學之所以顯得高深,是因為哲學家們故意這樣表現(xiàn),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也許很多哲學家都是為了表現(xiàn)出自己的水平有多高就故意用高深的詞句來談哲理,使一般人很難以理解,這樣自然就會感覺哲學很深奧了。
《大眾哲學》也稱《哲學講話》,是艾思奇在20世紀30年代為通俗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而寫的優(yōu)秀著作。我覺得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用最通俗的筆法,運用日常談話的體裁,融化專門的理論,從一件件現(xiàn)實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和一句句日常用語中引申出高深的哲學知識。這樣使人很易懂,使大眾的讀者不必費很大氣力就能夠接受。例如作者在關于唯心主義的議論中,主觀唯心主義的“世界由我心生”,竟然推導出:“父母也是我心生的,不存在的,我也是我心生的”,其荒謬性顯而易見!以前教科書只教給我們唯心是錯誤的,但是為何錯誤?曾聽說唯心主義最后都會導向宗教,其原因何在?現(xiàn)在我找到了答案。
哲學不僅是為了看清世界,更是為了改變世界,在改變中更好的看清世界,所以哲學和其他科學一樣是發(fā)展的科學。可是中國有個可怕的傾向,就是把什么都形式化,如政治課。其創(chuàng)新從何談起?尤其是哲學。我從前非常討厭政治課,因為教條式的背誦是我最討厭的事,可是后來后來在生活中我對哲學有了深深的體會,有了對哲學的思考,從而有了困惑,從而有了學習哲學的欲望。我始終認為學習就是學會思考,我希望中國多一些思考者,實干家,少一些形式主義者。
這本書收到許多讀者的好評,我認為其原因第一是因為他所傳播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的世界觀是歷史觀的前提,世界觀和歷史觀是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前提,它把青年引向進步、引向革命是順理成章的。其次是因為這本書適應了當時革命的需要,即適應了青年們在外有強敵侵略、內有激烈斗爭的條件下,迫切要求科學思想的指導的需要。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擔當起這一任務。第三是因為這本書的學風與文風對青年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使他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心悅誠服,愿意以它指導自己的行動。這本書的風格同艾思奇同志的為人治學十分相似。它堅持擺事實、講道理的學風,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書中提供了大量日常生活中和科學中的生動活潑的材料并加以深入淺出的分析論證,而不是板著面孔,專門從事抽象的思辨與演繹;語言和概念通俗易懂,而不是深奧晦澀。
看了這本書我不僅初步知道了什么是哲學,而且它引導我傾向進步,并進一步傾向革命,傾向馬克思主義。
此書通俗易懂,每個高深的哲學知識都是從一件件現(xiàn)實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和一句句日常用語中引申出來的,但其又不失哲學的根本,很適合作為哲學的入門書。
哲學原理讀后感篇九
拜讀了菲利普弗蘭克的《科學的哲學-科學和哲學之間的紐帶》之后,我對菲利普及《科學的哲學》這本書有了一定的了解,感觸很深,下面是我對讀完這本書的一些感受。
菲利普弗蘭克生于1884年3月20日,卒于1966年7月21日,他是二十年代興起的二十世紀影響最大的科學哲學維也納”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本身是學物理出身的,曾長期從事物理理論工作。1907年獲得維也納物理學方面的物理學哲學博士學位。作為一位物理學家,弗蘭克有多方面的創(chuàng)造性地貢獻,這包括:變分學,傅里葉級學,各種函數(shù)空間,哈密頓幾何光學,薛定諤波動力學,相對論。他同他的摯友馮。米塞斯合編的兩卷本《力學和物理學的微分方程》是當時各國的物理學家及數(shù)學家的重要參考書。
對的排他態(tài)度,而是往往兼收并蓄。3視野廣闊,并有發(fā)展的歷史觀,即注重科學的社會背景,又注重對科學發(fā)展的歷史考察。菲利普弗蘭克科學統(tǒng)一的一個活的象征。
科學哲學的萌芽可追溯到亞里士多德,他對歸納和演繹方法的分析、對科學好所名的經驗要求和對科學理論的結構、科學知識增長的規(guī)律所作的研究,可被視作科學哲學的濫觴。其后,以伽利略、培根、笛卡爾、牛頓為代表的'對經典科學的哲學探索,豐富了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研究,獨立的科學哲學學科開始逐步形成。
從這本著作中,我除了了解到一些科學與哲學的相關知識?!耙恢虢庥形kU;痛飲吧,否則就嘗不出詩神之泉的美味;淺嘗會使頭腦沉醉,豪飲卻能使我們重新醒轉”,亞歷山大·珀蒲的這些名句,也許對于任何知識領域都沒有比對于科學的哲學更為適合的了?!氨M管有這些成就,人類卻沒有更為幸福,今天反而面臨著危險,而這危險的根源就在于這些科學成就。”從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到科學的哲學的重要性,他是我們生活發(fā)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了科學哲學,才不會一知半解,才不會頭腦沉醉,才會甘之如飴,才會是人類更加地幸福。我們在了解并掌握科學的同時,也要了解并掌握科學的哲學,這樣才不是一知半解,這樣才是科學的掌握知識的力量。
《科學的哲學》對科學哲學,科學思想史,科學社會學和科學學方面做了很多的論述,特別是關于古代和中世紀的機體論科學觀到現(xiàn)代科學觀的變化的論述,以及對于各個時代為一定得政治和宗教上的目的而對哲學進行曲解的分析,論述比較嚴謹,分析較透徹。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值得我們去了解。
哲學原理讀后感篇十
最近,在讀到稻盛和夫先生的《京瓷哲學》經營要訣之“樹立高目標”這一節(jié)時,感觸頗深。稻盛和夫先生作為一代經營大師,在本書中所闡述總結的觀點看上去都很普通,但細細體會之下都會觸人心懸,深富哲學真理。
在本節(jié)中,是以樹立高目標為主題,但更多的是闡述了稻盛和夫先生通過自己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經歷感受,是如何在樹立高目標和著眼現(xiàn)實兩個看似矛盾的觀點上找到了正確的成功方法。
稻盛和夫先生從創(chuàng)業(yè)初期就設定的自己的高目標“世界第一”。這在當時只有不足百人,廠房都是租來的一個小企業(yè)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之高的目標了,甚至可以說是有些不切實際了。但是稻盛和夫先生就是堅定的堅持了自己的這個夢想??梢韵胂?,這在當時的經營環(huán)境下,是要有多么大的信念才能夠堅持這個大多數(shù)人看上去都是“虛無縹緲”的目標。而稻盛和夫先生不僅堅持了自己的目標,還把這個目標不止一遍地告知他的同事,讓他們逐漸相信,自己的夢想是可以實現(xiàn)的。
如果只是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是很容易的,而要實現(xiàn)夢想是無比艱難的,往往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做到了。稻盛和夫先生有了自己的遠大目標,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他所用的是看上去最最“普通”的方法,即“努力做好當前的工作”。
“早上第一個到公司,完成前一天剩下的工作,然后拼命努力地研制客戶要求的產品……因為沒有時間去思考將來,所以選擇認真的活在當下。在絕大多數(shù)時候,我都埋頭工作,努力度過充實的每一天。”
這一段話直接呈現(xiàn)了稻盛和夫先生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工作狀態(tài)。直面現(xiàn)實,認真對待每一天的工作。這往往是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最難持之以恒并堅持做到的`,眼前的工作看上去與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遙不可及。讀后感·但是哪里的高樓都是一層一層蓋起來的,不努力的壘好最基礎每一塊磚,最基礎的每一層樓,又怎么可能建成高樓大廈呢?如果眼中只有高目標,就會忽視身邊現(xiàn)實,這就好比仰頭奔跑,可能會掉入溝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讀到這里,我也自然的想到了我們合縱的發(fā)展歷程。10年前,我剛來合縱的時候,那時候我們的營收大約1億元左右,聽到領導們說“我們幾年內會達到10個億營收”。那個時候,很多人覺得更多是老板在“畫餅”,還是做好當下,努力完成今年的目標吧。但是,當連續(xù)幾年的經營目標都實現(xiàn)了的時候,我們看到10個億的目標真的實現(xiàn)了。董事長劉澤剛說合縱未來5年內要做到百億營收,將合縱打造成一家值得尊敬的國際化公司,這是劉總創(chuàng)業(yè)時就已經種下的夢想?,F(xiàn)在我們深信不疑,因為我們看著合縱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xiàn)了“原町第一”,那接下來“世界第一”的目標,通過我們“努力做好當下”也一定會實現(xiàn)!
最后,引用書中原文自勉,即把每天的努力付諸工作,把高目標留在自己心中。
哲學原理讀后感篇十一
11月1日把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干法》看完了。是繼《活法》、《心法》的最后一本。三本書很好地教會了為人處世的道理,怎么樣工作,如果更好的成功。
《干法》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關于工作的。要熱愛工作,畢竟工作才有錢賺;要投入的工作,而不是混日子,畢竟混來混去是自己的人生;要持續(xù)的工作,要珍惜時間,要出色地完成工作,盡可能地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新更好地完成工作。
生活中,要定個高目標,向著目標不斷努力。始終保持正能量的心態(tài),專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堅持下去。剩下的交給時間,時間會給出答案,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一切都會成為現(xiàn)實。
書中講了很多道理,的確是這樣的。有個朋友,他專注善于鉆研,心態(tài)而且好。在當業(yè)務員的時候,就頗受領導器重,當了主任以后,更是善于鉆研。很多人不懂的問題,其他主任可能不知,但是他總是可以信手拈來,可見專注精神多么的可貴啊。
讀書是為了明事理,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經驗或經歷,讀得多了,懂得多了,看待問題角度就不同了,就更全面了,解決問題就相對簡單了。
希望每個人都能更好地做自己,并能更好地生活。
哲學原理讀后感篇十二
這幾個月,通過認真研讀《中國哲學概論》這本教材,使我對中國古代哲學和近現(xiàn)代哲學思想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中國古代哲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系統(tǒng)中占主導地位。古代傳統(tǒng)的文學、藝術、教育、科學、宗教、風俗等都深受其影響。中國哲學凝聚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它是五千年文明發(fā)展的智慧結晶。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宇宙的看法、對人生的看法、對生活意義的解釋、對價值信念的確立以及他們賴以安身立命的終極依據(jù),都是透過哲學加以反映、凝結和提升的。在西方文化中,宗教處于核心地位。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哲學處于核心地位。讀完《中國哲學概論》后,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中國古代哲學的流派。
(一)原始儒家哲學。
原始儒家是指先秦時期的儒家學派,代表人為孔子、孟子、荀子等,原始儒家的經典有《詩》、《書》、《禮》、《樂》、《易》、《春秋》。原始儒學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生命精神,強調“天道”、“地道”、“人道”思想,重視“天”“地”“人”的思想,通過“正德、利用、厚生”在實際行動中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二)儒家的哲學思想。
儒家思想是以“仁”為思想核心、以“禮”為外在的行為規(guī)范、以中庸為辯證的思維方法、以“知、行、學、思”為其認識論的一整套關于人生道德的哲學思想。儒家的哲學不是從認識論、反映論的角度去探索哲學,而是從精神境界、道德修養(yǎng)、自我完善的角度去探討哲學的真諦。儒家哲學更側重人生哲學,研究處世之道。
1。孔子哲學的思想核心是“仁”。其涵義有四點;
一是“仁者,人也”,“仁”是之所以為人的根本??鬃硬粌H把“仁”作為外在的行為準則,而且把“仁”作為內在的德性修養(yǎng)。他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對個人修養(yǎng),他主張“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里仁》)?!爸臼咳嗜耍瑹o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衛(wèi)靈公》)。
二是“仁者,愛人,”“仁”的具體含義是“愛人(一種博大的同情心)”。它要求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以及對天地萬物的悲憫情懷。孔子認為,凡是人,天生都有仁性,都有惻隱之心??鬃又異廴?,雖然根植于血緣親情,但它并不是到此為止,而是推而廣之,把父母子女之愛擴大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即“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本褪沁@個意思。
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還是一種寬容“忠恕”的精神?!爸宜 ?/p>
包含了修己和治人兩個方面,修己是起點,治人是終點。這是一種深刻的人本主義思想,孔子明確提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雍也》)。又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顏淵》)。這種思想貫穿于孔子思想學說的各個方面。
四是“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鬃诱J為政治的最高境界是以“仁”治天下,像堯舜一樣“南面而己?!睂τ跒檎┲危珜Я⒆阌趯θ说年P心愛護,希望以教化的方式來達到治國安邦的目的。提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p>
2。以禮為外在的行為規(guī)范。
“禮”是孔子思想學說的一個重要范疇??鬃铀^的“禮”,包含外在形式和內在精神兩方面。其內在精神是維護當時的宗法等級制度及相應的各種倫理關系。在《禮記〃哀公問》中,他明確指出:“非禮,無以節(jié)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婚姻疏數(shù)之交也?!倍?,在孔子及其儒者眼里,“揖讓周旋之禮”固然重要,但其內在的名分等級觀念才是他們著意追求的目標。
“禮”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軍旅、冠婚、喪葬、朝聘、會盟等等方面的禮節(jié)儀式??鬃诱J為,注重“禮”的內在精神固然重要,而內在精神終究還要靠外在形式來體現(xiàn)。所以對這些禮節(jié)儀式,孔子不但認真學習,親履親行,而且要求弟子們嚴格遵守。他教育顏淵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對于違背禮法原則的行為,他總是給予嚴厲的批評和抵制??鬃拥摹岸Y”,具有明確的教化性質,其要義是要求人們通過加強修養(yǎng),自覺地約束自己,從而達到社會秩序穩(wěn)定,人際關系協(xié)調的目的。
3。以中庸為辯證的思想方法。
“中庸之道”是孔子晚年提出的修身、處世的理論原則,既具有哲學方法論的意義,又具有品德修養(yǎng)的意義?!爸小笔侵该芟嗷ヒ来嫠憩F(xiàn)出來的“度”,即事物變化中的量的規(guī)定性?!坝埂蓖ā坝谩薄!爸杏埂奔匆浴爸小睘椤坝谩保褪且盐彰芟嗷ヒ来婊蛳嗷B透所應遵循的量的規(guī)定性,使矛盾雙方在一定的限度內發(fā)展,從而保持統(tǒng)一體的和諧。儒家的辯證思維方法是“中庸”之道,他們把中庸思想當作最高的道德標準,根本的哲學原則,治國的根本方略。
4。知行學思的認識論。
教育思想是儒家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chuàng)辦私學的過程中,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的口號,并以培養(yǎng)“君子”為宗旨,以知識和道德教育為主要內容,以啟發(fā)教學為基本方法,以因材施教和循循善誘為基本方針,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為教學楷模,在實踐基礎上提出了學、思、知、行諸范疇,開辟了古代認識論的新領域。
二、原始道家哲學。
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老子》和《莊子》兩本書是把握道家哲學思想的經典,老莊哲學是自成一套的宇宙觀、認識論、方法論、自然哲學和人生哲學。其中《老子》為老子關于宇宙生成的專門著作,前后理論一貫,層層推出,哲理龐博,用韻精細,是一首意味深長的哲理詩?!肚f子》一書的哲理性也很強。老莊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如同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在西方哲學史上的地位。
(一)老子哲學的中心思想與理論基礎是“道”
1?!暗馈北倔w論。
在老莊看來,“道”既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又是宇宙萬物賴以存在的依據(jù),“道”是一個高度抽象的一元性、超越性的哲學范疇。
“道”作為宇宙的本體或本根,先于天地而存在,具有“獨立不改”的永恒性,是“周行而不殆”的運動實體。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道本體的意義。
第一,道為萬物之本原。老子認為道是宇宙和自然萬物產生的根源。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边@里的一、二、三已經不是抽象的實數(shù),而是具體的由少及多、由小及大的宇宙萬物,這宇宙萬物皆由道而生成。實際上,老子所說的“一”就是先天地之前就已存在的渾沌之氣,所謂“二”就是一氣分為陰陽二物,所謂“三”就是陰陽二物相反而又相成,由此衍生出世間萬物。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是指任何事物內部都存在著矛盾的雙方,所謂“沖氣以為和”,是指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tǒng)一,由此推動了萬事萬物的變化和發(fā)展。宇宙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老子皆統(tǒng)之與道,這是老子在總結前人關于宇宙形成的各種學說的基礎上(氣說、水說、土說、光說等)所首創(chuàng)的新學說,這個學說把我國古代哲學家關于宇宙生成的原理從具體的物質實體提高到了抽象的存在實體的高度,毫無疑問,這是老子對中國哲學的巨大貢獻。
第二,道物不二。道不是具體的某一物,但道又存在于每一物之中,離開了具體的物質實體,道也就不復存在,所以是“道不離物,物不離道。”也就是說,道之于物,猶水之于波,水皆有波,波卻不能離開水而獨立存在,宇宙是運動不息的長流,道就象流水之上的波浪,流水在下,眾波在上,二者生生不息,須臾不可分離,所以老子說:“淵兮似萬物之宗”,又說“大道汜其左右?!边@些思想都含有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萬分。
第三,“道”法自然。老子的自然之道,是不需要憑借任何外力的自行存在,其中,即包括自然的本質,又包括自然的現(xiàn)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薄暗婪ㄗ匀弧奔匆宰匀粸榉▌t,這是老子對道與自然的關系的一個絕對性結論,老子認為,道就是自然,而自然就是“道”的根本屬性,這種自然觀構成了道家思想的實質和理論基礎。
2。有無相生——老子的辯證法。
老子哲學中最基本的一個問題就是關于“有”與“無”的關系。《道德經》中有“道統(tǒng)有無”之說,所以要想認識道,必須從有與無兩方面來體察?!坝袩o相生”,是老子哲學用以說明天地萬物所以然、所以生、所以成的基本范疇。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從具體的事物來看,任何一個事物都是“無”與“有”的統(tǒng)一。也就是說,任何一個事物必有其所賴以生的物質和所以生的理由,而后成為某物,這是實在的對立統(tǒng)一。
第二,“有”一定是依“無”而存在的,而“無”也必須由于“有”才能顯現(xiàn),“有”與“無”相反而相成。
第三。就萬物的變化過程來看,推其原始,是因為“無”形之氣生出一切“有”形之物,窮究其終,則一切“有”形之物最終仍復歸于“無”形之氣。
所以,老子的有無之辯,既非“貴無”,也非“崇有”,而是“有無相生,萬物以成。”“無”是宇宙萬物的原始,“有”是天地萬物的理由。
三、中國古代哲學的行為方式—知行動態(tài)統(tǒng)合。
知行關系問題是中國哲學家特別重視的問題之一,它所涵蓋的是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的統(tǒng)一。中國哲學家們偏重于踐行盡性,履行實踐,言行一致,知行統(tǒng)一。他們要求按照哲學信條,身體力行,集知識和美德于一身,不斷地把自己修行到“無我”的境界。
宋、元、明、清時期,知行問題的討論漸趨成熟,廣泛涉及到知行的先后、難易、輕重、分合以及格物致知的方法與判斷真、善、美標準等方面的問題。
通過《中國哲學概論》這本書,使我對中國古代哲學的宇宙觀念、人生智慧、思維方法和行為方式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中國古代及近現(xiàn)代哲學有了一個全面而系統(tǒng)的認知??梢哉f中國先哲們的思想在21世紀仍然是全人類極其寶貴的思想傳統(tǒng)和思想資料,是中國發(fā)展的源頭活水之一。
哲學原理讀后感篇十三
對于中國哲學簡史以及其他部分哲學書表面處理之后得到的讀后感:
全部——部分——相對立面。
死亡————生存:相對的解釋。沒有死亡的感覺體會不到你還在生存。死亡可以給你存在的相對感覺。如一切明天都沒有了,你會珍惜今天的所有一切。大多數(shù)時間死亡不在我們考慮范圍之內,或者是我們不可能清晰的體驗到死亡的感覺。所以我們一直認為我們還有明天。實際上有太多的意外不在我們掌控中。grey里面的,t如果愛就說吧,也許明天一切都沒有了。任何一個感覺和詞語,都是要一個反襯才能體現(xiàn)出它的價值。如果世界尚沒有悲傷,那也不會有快樂了。如果某一種感覺全部的占據(jù)了你的內心,那么你要留意去尋找相對的感覺,因為那個全部的感覺一定不是真實的也根本沒有價值。
日?!獞T性動作可以讓人產生惰性。就是上面的全部感覺,你必須要找到如何突破惰性,找到那種相對立的感覺去突破自己。
靈魂的電流———應該是部分感性的存在。回憶對人是重要的是人最寶貴的財富,在一生中不停的做著計劃和回憶的互動動作。雖然很多理論讓你把握當前,其實,這很難。至少從以上的文字可以看出。多數(shù)是在幻想未來,和回味過去。只是今天也會成為回憶,未來也會成為今天。把握當前的心態(tài)就是要突破惰性,要在一種全部的感覺中找到那種相對立的感覺。比如你有一個鉆石,你會永遠擁有它。它放在你的倉庫里面。永遠不去提取。你偶爾會想想它的光芒,但實際生活中你不會天天帶著它。但是有一天你的倉庫失竊,鉆石沒有了。你就會經常想起那個鉆石,想如果天天帶著它的話也許倉庫失竊的時候就不會丟了。但是你不知道哪天你的倉庫會失竊。失竊前,你也會經常忘記你擁有這個鉆石,這個就是計劃之內的東西,也是在你回憶里面的.東西,其實不屬于你的現(xiàn)在。
我覺得,改變,或者是體驗到存在感,或者價值等方法就是一定要知道相對立的體驗感覺。事物矛盾的對立面是促進事物發(fā)展的原始動力。靈魂的電流基本是一種情感發(fā)揮到一定程度所體現(xiàn)出來的物理現(xiàn)象。
存在主義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karljaspers的觀點:他把我們體驗到存在邊緣的狀態(tài)定義為"邊緣狀態(tài)"。通常,我們如此地執(zhí)迷于和熟悉日常的生活,以至于我們不能夠看破世俗——我們用自己的觀點造了一個藩籬。只有當我們處于邊緣狀態(tài),如疾病、痛苦、煩惱或者破產使我們遠離正常的生活,把我們放置在一個新的位置時,我們才會像一個旁觀者一樣去看待和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我們可以說生命和死亡就像在鏡子里互相觀望一樣,當我們說已經為死亡做好了準備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我們活得沒有任何遺憾;而當我們說自己生活得很幸福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已經為死亡做好了準備。
其實內心中,生活應該正在朝著這么一個軌跡發(fā)展吧。
哲學原理讀后感篇十四
說實話,看這書絕對是對自己精神的挑戰(zhàn),真慶幸我沒有崩潰,而且能在此提起拙筆,感嘆一下自己的愚見。
尼采那“上帝已死”的呼聲宣稱必須將以宗教信仰為基準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徹底摧毀。他提出重新評估一切價值體系,主張以人自身作為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基礎。他那顛覆性的思想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哲學家、思想家和藝術家們。
書中有尼采的很多關于道德的觀點,最為強烈的是批判宗教性的“奴隸式道德”。以此同時,尼采還提出了“超人”的英雄主義的哲學人生觀。
中西方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例如關于“道德”,兩者就差別甚大,然而,關于“超人”這一說,中西方卻有著相似之處。尼采主張個性張揚,最大限度發(fā)揮個人的潛能意志去開發(fā)創(chuàng)新人生,享受努力奮斗的成就,即使是失敗,只要永遠在奮斗,也是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xiàn)。
他的英雄主義,不難讓我們想起中國《周易》中的偉大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同尼采的生存哲學和主張一樣,強烈的影響或改變了許多名人的思想和生活。對我們常人來講,又何嘗不是值得再次品味和重讀的勵志箴言呢!
很少有人,甚至沒有人能再及尼采,但至少,我們,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遠些。
哲學原理讀后感篇十五
以圣賢的追求的標準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這是一種理想,也是一種選擇,但是不是符合當前實際或者是明智的,還真不好說。
但當今世界有沒有一套行事原則?有,有懸于明堂之上的,供人景仰,但與普羅眾生好像總有距離,對不上點,可作為"知",但無益于"行".在金錢為王的叢林中,一切都以"老虎"、"獅子"說了算,按照圣人行為待人處事,只能是一種堅持,大家心向往之已經是一種境界,親身踐行,是需要勇氣的,要么容易被人看做清高,甚至是怪物,就像當年孔子周游的時候,能接受孔子教化的民眾有幾何?可見,圣賢之路,難矣!
總結一下,以圣人之道處事,可以做一種參考,不得已時聊以精神自、慰,但真的去做時,需要認真思量一下,以圣人之道對己,提升自我修養(yǎng)境界,未嘗不可,但對他人是行不通的。當然,圣人也知道,所有的哲人都是選擇從我做起,度己以度人。
遇到疑惑時,想想圣人怎么做是一種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是不是按圣人之道去做,還是三思,不要教條的好。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28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