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報告,我們可以查看并分析過去一段時間的數據和趨勢。在報告中使用圖表、圖像等多種形式可以更好地展示數據和觀點。閱讀下面的范文,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報告的要素和寫作技巧。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一
上世紀80年代,校園足球節(jié)活動最早是在歐洲的法國開展的,因為是一種很好的創(chuàng)意,所以其影響和規(guī)模不斷擴大,國際足聯也領悟到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廣的重要意義。顧名思義,校園足球節(jié)是在一所學校范圍內定期舉辦的帶有傳統性的以足球為主題的娛樂活動,需要有一定的宣傳和準備過程,要有啟動儀式,日程和活動內容安排要有學校自己的特色,要營造濃郁的節(jié)日氣氛和讓每個孩子充滿期待和快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學生全員參與。當然,校園足球節(jié)也是一種校園文化,對教育孩子、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及促進學校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組織校園足球節(jié)活動要考慮的問題很多,整體上包括幾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全過程的總時間長度:一般2小時30分~3小時30分;
第三,可利用資源:包括場地大小、器材數量及參與組織的教師人數等;
第四,活動內容和形式:比賽賽制和技術練習的內容;
第五,活動程序:總指揮及指揮人員要熟知活動程序和實踐過程指揮與講解的要點。
可以依據以上各種因素確定足球節(jié)的規(guī)模與框架,即確定球隊的數量、場地的塊數、時間跨度、一場比賽時間長短等。在具體的操作上還要做細致的設計:如開幕儀式的程序要周全細致、要制造一定的喜氣氛圍;在與各個班級及參賽球隊的信息傳遞和溝通上要保證渠道暢通;在不同年級的活動順序及同一個活動的輪轉要安排相應的指揮人員;調動和利用好現有人力和物力資源;準備急救用品和飲用水等等。當然,要有足夠數量的器材使用,包括球門、標志盤和錐桶、不同顏色的分隊服、4號球等。
足球節(jié)的組織操作:
1、(注冊和)開幕儀式
2、向各參賽球隊傳遞具體安排信息(怎么傳遞?)
3、安排各個場地活動輪轉順序及調整(及時傳遞給各個指揮人員)
4、確認活動程序及做具體的工作安排
5、調動、利用現有資源及挖掘潛能
6、指揮人員的工作安排
7、總指揮、指揮人員的實地演練和各種準備;
8、提供及發(fā)放急救用品和飲用水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二
網友完善的答案:
合肥市第七中學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方案
課題名稱:香水制作的研究
指導老師:吳國權組長:邱立言
成員:田逸峰、周華捷、宗劍、張旭、趙武廣、方章健
背景:對芳香素的提取、香水的制作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了解了香水制作的初步方法,以及怎樣進行芳香素的提取。
目的與意義:初步認識香水的成分以及制作方法。
目標:學會進行玫瑰精油的提取,以及香水底料的制作
主導學科:化學相關學科:生物
具體研究計劃
任務分工
任務
責任人
任務
責任人
搜集資料
田逸峰
做實驗
趙武廣
打印整理
周華捷
做實驗
方章健
搜集資料
宗劍
做實驗、寫報告
邱立言
做實驗
張旭
研究方法:實驗法
每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和目標:
1、搜集香水制造的方法
2、搜集芳香素提取的方法
3、提取玫瑰精油
4、寫實驗報告
5、整理并寫出研究性學習報告
活動所需條件:蒸餾設備、玫瑰花瓣、實驗室
預期成果展示的方式:實驗報告、圖片資料
指導老師意見:
簽名:年月日
滿意答案:
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方案(案例)
課題
名稱
校外餐飲誘惑力調查
填表日期
11.26
班級
高一(10)班
課題組長
學科
政治
第一小組
黃坤宇
指導老師
李力
課
題
組
成
員
及
分
工
姓名
性別
分工內容
黃坤宇
男
組織,整理
郭見鵠
男
找資料,問卷調查
謝徐皓
男
撰寫材料
金佳毅
男
統計
其余學生
問卷調查,統計
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意義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人們不僅需要知識,更需要學會如何去獲得知識,如何去更新知識,如何在獲取和更新知識的過程中,開發(fā)自己的各種潛能,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懂得“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我校的大部分學生為什么熱衷于在校外小吃店就餐?他們在就餐選擇的標準是什么?校外校外餐飲誘惑力何在?學校午飯為什么近水樓臺“得不到月”?---------帶著這一系列疑問,我們一行6人,在指導師的引導下,準備走訪了校外的所有小吃店,實地考察學校午餐的方方面面情況,采訪在外就餐的一些學生,請教學校的有關領導。希望通過這些途徑,能夠找到問題的癥結和答案所在。
課題研究的目的
確立以“校外餐飲誘惑力何在?”為研究性課題,運用經濟學方面的相關知識,以課題為任務驅動力,了解身邊的生活,關注社會生活,走向社會生活。我們始終也認為,自己是學校的主人,有義務和責任去探究學校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為學校的午餐建設獻出我們的微薄之力以及提出我們真誠的建議。
研究的主要內容
(1)校外餐飲招攬學生生意的手法
(2)校外餐飲菜的種類、樣式等
(3)校外餐飲菜的價格
(4)校外餐飲的周邊環(huán)境
(5)校外餐飲的衛(wèi)生狀況
(6)學校午餐在以上方面的狀況
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法:利用圖書館資料性的工具書,報刊雜志、internet等搜集整理分析與校外餐飲誘惑力有關的資料。
(2)調查法:對本校附近的小吃店進行抽樣調查,對校外就餐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3)比較法:比較對本校附近的小吃店的周邊環(huán)境、衛(wèi)生狀況、種類、樣式等。
課題研究活動所需的條件(需要專家的支持即計劃訪問的專家,需要的物質條件即圖書資料、實驗設備、交通工具、信息技術)
需要訪問的專家/老師:
需要的物質條件:圖書館資料性的工具書,報刊雜志、internet等
課題研究活動的步驟(階段時間劃分、階段研究內容、階段人員分工、階段研究方法)
一、(2周)校外餐飲招攬學生生意的手法
二、(2周)校外餐飲菜的種類、樣式等
三、(2周)校外餐飲菜的價格
四、(2周)校外餐飲的周邊環(huán)境,校外餐飲的衛(wèi)生狀況
五、(2周)學校午餐在以上方面的狀況
六、(3-4周)成果匯報、整理資料和總結
其它(略)
預期成果(論文,調研報告,制作模型,實驗報告等)
論文,調查報告
表達形式(文字,圖片,實物,網葉、音像資料等)
文字、圖片、powerpiont
指導老師意見
人們購買商品都希望“物美價廉”,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基本屬性的反映。“物美”,是使用價值的標準。使用價值是商品價值的物質承當者,良好的使用價值有利于價值的順利實現.
[高中生課題研究報告]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三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要求研究性學習課程化推進,要求基于學生自身興趣和需要,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有組織、有計劃地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方式,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經過幾年來的探索與實踐,我校在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形式方面形成了可推廣的一般模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自主性、開放性、生成性和實踐性決定了學生是課題的主人,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應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由學生基于興趣與知識能力層次而自我選定。但事實證明,當學生對于研究性學習體驗少、認識淺時,由學生完全自主確定研究課題的確有一定的難度,可操作性較差。實踐中,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推進按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分為三個階段,在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方式生成研究課題。
第一階段――針對初次接觸綜合實踐活動或對綜合實踐活動尚缺少經驗的學生,即高一新生所開展的第一個課題,由學校統一規(guī)定為班級文化建設項目設計。
第二階段――針對有一定綜合實踐活動經驗,但實踐經驗尚不充足的學生,如進入高中階段的第二、三個課題,由學生自主結組提出選題,教師組織一定單位內的選題分析討論,以可行性分析報告和答辯為主要方式進行選題,選出可行性強,研究價值高的主題,進行二次選題結組后開展活動。
第三階段――針對綜合實踐活動經驗較充足的學生,如進入高中階段的第四、五個課題。在前幾個課題的研究基礎上,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課題選擇和研究能力,由學生完全自主結組提出選題,論證后進行研究。
在主課題生成之后,子課題生成可以選擇在課題生成課上進行。由師生共同提供主課題的背景材料,根據研究價值與可行性分析,結合興趣取向選擇確定研究角度,生成子課題,在大課題組內完成子課題小組的自由結組。
二、活動指導的開展。
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活動指導是教師最主要的活動之一。根據指導的范圍和目的,可分為一般性指導和針對性指導兩種組織方式。
一般性指導――指面向大集體(行政班級組合、年級等)的,以集體授課、講座等方式進行的關于諸如什么是研究性學習、如何選擇研究課題、如何書寫開題報告、常用研究方法介紹、如何選擇成果匯報方式、如何書寫調查報告、如何撰寫結題報告等共性指導,也包括對常用研究具體實施方法的進一步講解等,多在活動開展前期,特別是在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推行初期(如學生的第一次活動)進行。
針對性指導――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針對生成性問題做專門指導。如報告的具體撰寫問題、調查研究過程遇到的困難或與預設相距較大的問題、成果匯報具體方式的選擇問題等??梢砸哉n堂討論或個別輔導形式進行,視具體情況靈活組織。
三、研究性學習過程中主干課型的組織。
1.開題課。
開題課是在主課題和子課題選定,完成活動小組組合后,組織小組進行開題展示評價的環(huán)節(jié),通常以同主題小組同課的方式進行。具體課堂組織可參考以下流程:小組展示(開題報告)――答辯(由其他小組及教師提問)――小組互評(分項目討論打分)――組間交流(評分及說明)――教師指導發(fā)言――組內修訂。這樣的組織既有利于總結前期工作,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保障,又強化交流和組間的競爭與合作,提高該環(huán)節(jié)的活動成效。
2.成果匯報課。
成果匯報課按內容可以分為中期匯報與結題匯報。旨在為學生構建一個交流展示研究成果的平臺,同時通過交流互評體現多角度的評價機制。具體課堂組織可參考以下流程:小組展示――組內互評(由小組成員對活動中每個同學的表現給予評價)――小組互評(討論打分)――組間交流(評分及說明)――教師指導發(fā)言――選優(yōu)并表彰優(yōu)勝者。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四
1、今年來,在課堂中應用目標導學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運用導學案進行的作為一種教學模式來進行研究。理論研究者主要從理論方面探討目標導學教學模式的特質與理論依據,一線的教師則更多地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fā),從各自的學科角度對目標導學教學的具體操作進行了探索,圍繞著“學案”的設計和學案的實施兩方面內容進行研究,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感覺,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目標導學還有研究的必要,首先是目標導學的內涵及策略都需要進一步豐富。其次,現行教材的目標資料需要進一步明晰。最后,在目標進一步豐富和明確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實現導學而不是導教,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45分鐘的課堂內分步實施完成。
(1)教師學習、認可“目標導學”模式的課堂教學優(yōu)點。
(2)研究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實效性,真正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1)通過實施“目標導學”模式教學,探索、出適合該模式的歷史課堂教學案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改變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方式。
“我要學”,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
(3)以研促教,加快我組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樹立高效教學觀,逐步提高我組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yè)務水平,進而優(yōu)化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二)本課題的創(chuàng)新之處。
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圍繞“目標導學”,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以課例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式,采用“案例-評價-反思-交流”的教學流程,深入開展教學專題化研究,組織教師集體攻關。不斷提高研究的質量,探索在課堂教學中以“目標導學法”為特點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創(chuàng)新教育理論引領課堂教學的發(fā)展,從而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以及駕馭課堂能力的提升,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發(fā)展。
二、課題研究的具體目標與主要內容。
具體目標:
難的良好心理素質,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習慣和公平競爭、集體合作的精神。
2、教師成長。通過“學習、實踐、評價、反思、交流、合作”的實踐策略,不斷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方式改革過程中導學、導教、導練以及課后反思的能力。同時,通過這種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促使教師不斷鉆研業(yè)務,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促進廣大教師在改革中成長。
3、學校發(fā)展。通過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促進良好學風、教風、校風的形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全面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
研究內容:
1、通過教師的“目標導學”模式課堂教學示范、現場聽課、評課及問卷調查與訪談,總結模式優(yōu)點,使該模式能被其它教師認可。
2、通過示范課及輔導講座,使課題組教師基本掌握“目標導學”模式教學的基本流程,并進行實踐、創(chuàng)新與總結,實踐出適合各章節(jié)內容的課堂教學高效教學模式及優(yōu)秀教學案例。
3、通過不同的目標導入案例,觀察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與學生座談或問卷調查,總結出各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用什么樣的目標導入方式才能激發(fā)出學生最大的學習動機,獲得新課導入的優(yōu)秀案例。
4、如何組織教學,達成高效課堂。即:
(1)通過教學實踐,教師能確定哪些內容適合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哪些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學習。
(2)通過學習,借鑒及對比實驗,教師掌握編“合作學習小組”的科學性。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總結出教師提出問題的科學性、有效性。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教師獲得采取什么樣的討論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討論中得到收獲。
(5)通過了解、調查、追蹤對比,了解各學科、各章節(jié)哪些知識需適當拓展。
5、通過該模式的教學實踐研究發(fā)現和總結出還有哪些不足及困難。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五
對工程結構設計原理實驗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以提高工程結構設計原理實驗教學水平,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
關鍵詞:工程結構設計原理;實驗;教學;改革。
工程結構設計原理是土木工程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是一門理論性、經驗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的概念原理及理論發(fā)展很多都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因此,工程結構設計原理實驗是工程結構設計原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增長學生的創(chuàng)新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品格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學形式所不能替代的[1-5]。通過做實驗,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工程結構設計基本原理的理解,讓學生對建筑工程結構的受力過程及破壞形態(tài)有更加直觀的認識,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yè)的興趣及研究熱情[6-7]。
筆者結合學校工程結構設計原理實驗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工程結構設計原理的實驗教學方法、實驗考核方式進行改革探討,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掌握和運用工程結構設計原理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意識和科研素養(yǎng),為今后從事土木工程領域的技術工作或科學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一、工程結構設計原理實驗教學現狀。
為:(1)實驗指導教師在每學期初與理論課授課教師根據授。
課進度及時間,確定每項實驗的具體安排;(2)實驗指導教師將實驗指導書及實驗報告分發(fā)給學生,學生根據要求在每項實驗前先進行預習;(3)實驗指導教師準備實驗試件;(4)學生分組完成實驗,教師巡回指導;(5)學生撰寫并提交各自的實驗報告;(6)實驗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驗操作情況及實驗報告完成情況給出成績。以上模式經過多年的實踐,雖然培養(yǎng)了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一)實驗前預習準備不夠充分。
雖然每學期初,實驗指導教師將實驗指導書及實驗報告發(fā)給學生,并多次提醒要課前預習,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機制,很多學生未預習就參加實驗。
由于學生缺乏有效的預習,導致實驗效果大打折扣,學生未得到應有的實驗鍛煉。
(二)學生創(chuàng)造性調動不夠充分。
以往每學期開始,實驗指導教師會將標準統一的實驗報告交給學生。每位學生在實驗完成后,根據實驗報告的格式將空白處補充完整,缺乏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實驗課變成了簡單的機械式的重復體力勞動,未能起到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三)實驗報告存在抄襲現象。
由于實驗分組進行,抄襲現象難以避免,實驗指導教師也無法分辨。
(四)實驗報告批改后缺乏交流。
以往學生在提交實驗報告后,整個實驗過程就意味結束。實驗指導教師會根據實驗報告完成情況登錄實驗成績。此時,雖然很多學生的實驗報告在實驗結果分析中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由于此時成績已定,實驗報告也已交學校存檔,學生無法知曉實驗結果分析中的錯誤,即使知道了,由于實驗成績已定,也缺乏改正錯誤的動力。
二、工程結構設計原理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一)實驗預習環(huán)節(jié)。
針對學生實驗預習不充分的問題,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六
研究報告必須絕對如實地反映客觀情況,一切敘述、說明、推斷、引用,必須恰如其分。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數學小課題研究報告范文,供大家參考。
有效培養(yǎng)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合情推理能力養(yǎng)成
《新課程標準》在重新審視傳統幾何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證明重新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能通過觀察、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并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從幾個基本事實出發(fā),證明一些有關三角形、四邊形的性質,從中體會證明的必要性,理解證明的基本過程,掌握用綜合法證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學生要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而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是分不開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過程要靠語言表達,而語言的發(fā)展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更多地說理。如:說定義、定理、法則、公式、過程、算理、方法、規(guī)律、題意、思路、數量關系、式義等,從而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達到發(fā)展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能夠想到問題的結論,但是不能說清思考的過程,不能講清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學生只重視問題的結果,卻忽視了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有的學生會說不會寫或會寫不會說,漸漸地就走入了不敢說、不想說、不會說、不能說的誤區(qū)。針對以上問題,我確定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合情推理能力養(yǎng)成”這一課題。
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逐步探尋行之有效的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及書面表達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規(guī)范答題的習慣,力爭使學生敢說、想說、會說、能說,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索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適應中考改革的需要。
以實驗操作性活動為主要形式,通過類比、歸納的方法,來使學生建立空間與平面的各種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以達到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覺的實驗幾何,逐漸擺脫歐氏幾何的那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邏輯聯系,以及嚴密抽象的演繹推理形式。
(一)研究步驟
2、試驗階段:(1)在數學教學中尋求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策略。(2)實施具體方案。(3)反思經驗與不足。
3、總結階段:(1)根據課題研究,觀察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的變化。(2)對課題進行總結,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二)實施過程
數學家波利亞說:“數學可以看作是一門證明的科學,但這只是一個方面,完成了數學理論,用最終形式表示出來,像是僅僅由證明構成的純粹證明性。嚴格的數學推理以演繹推理為基礎,而數學結論的得出及其證明過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發(fā)現的?!焙锨橥评硭玫慕Y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憑空想象,它是根據一定的知識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斷,因而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如何教會學生合情推理,如何用恰當的數學語言去表達出來,是一個十分值得探討的課題。
首先,我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的成因采取談話法和問卷法進行調查。通過調查主要總結出四大成因:一是心理素質差,虛榮心強,怕答錯或答不好而被同學或老師笑話。二是性格內向,不想或不敢表現自我,或沒有機會發(fā)言漸漸封閉自我。三是對知識缺乏系統的理解,不能有條理的分析問題解答問題。四是沒有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不會走就想跳……不會用數學語言規(guī)范答題。
可見,語言表達能力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也會間接影響學生的個人交往能力,及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新課程加大了實驗幾何的內容。因為它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同時降低了幾何學邏輯嚴謹性的要求,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從數學活動中獲益;而且通過活動掌握空間性質,更易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歸納類比,以及創(chuàng)造力等,這些明顯的長處日益受到重視。下面我就結合新課程理念,結合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的成因,結合課堂教學談一下自己的幾點做法:
1、正人先正己,規(guī)范自身的教學行為。認真?zhèn)湔n,課堂語言力爭不拖泥帶水,做到正確、科學、簡練、規(guī)范、有條理,邏輯清晰,連貫。堅持使用數學語言授課,不口語化。板書示范有針對性,給學生以良好的引導,讓學生從簡單的模仿做起,逐步認識到答題規(guī)范的重要性,同時,板書設計要美觀大方、簡潔規(guī)范,讓板書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不由自主的模仿。例如:在教學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時,我邊板書邊領學生總結了五字方針:設、列、解、檢、答。學生按照這五字方針,就能較規(guī)范地完成類似的數學問題了。
2、創(chuàng)設學生語言表達的時間和空間。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如果只以教材的內容為素材對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進行培養(yǎng),毫無疑問,這樣的教學活動能促進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發(fā)展。但是,除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以教材內容為素材)以外,還有很多活動也能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作出判斷和推理,許多游戲很多中也隱含著推理的要求。所以,要進一步拓寬發(fā)展學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學生感受到生活、活動中有“數學”,有“合情推理”,養(yǎng)成善于觀察、猜測、分析、歸納推理的好習慣。
進行交談。在充分給予學生“說”的機會的同時,教師逐步地要求學生答對所問,用詞準確,語句完整,注意引導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簡潔性、條理性、邏輯性、長期堅持下去,能讓學生學好數學術語,用好數學術語,講好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有了親身的體驗和經歷,學生才會有感而發(fā),有話可說。
4、榜樣力無窮,用學生去影響學生。數學教學中經常遇到用語言表達有困難的問題,我讓那些具有示范作用學生先說,使其他學生在無形中感受到怎樣去表述問題,怎樣表達才有條理;另外,讓那些書寫規(guī)范的學生到前面板演,這樣要遠比教師一遍一遍的強調作用更明顯。對于剛剛接觸的問題,我讓同桌之間,小組內的同學之間,在解答問題后,互相檢查,指出對方的不足。在作業(yè)或試卷的解答中語言表達比較突出的學生,我讓他們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同學,用他們的規(guī)范解答去影響其他學生。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強化了對語言表達的重視程度。
傳統數學教學中,就是以幾何教學為主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學習數學證明方法的。長期以來,數學教學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發(fā)展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忽視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應當指出,數學需要演繹推理,更需要合情推理。科學結論(包括數學的定理、法則、公式等)的發(fā)現往往發(fā)端于對事物的觀察、比較、歸納、類比……即通過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過演繹推理證明猜想正確或錯誤。演繹推理和合情推理是既不相同又相輔相成的兩種推理形式。新課程中關于幾何教學的處理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學生合情推理與證明能力的要求,也與過去有所不同。教學中要通過觀察、猜想、實驗、討論、探究,最后再逐步引導到證明,這是一個完整的推理逐步發(fā)展的過程。
1、課題研究的方案及報告。
2、案例分析及論文。
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全新的認識。初中數學教學中,掌握數學語言與數學知識是相輔相成的,語言作為“思維的外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而知識作為語言的內涵,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語言。因此,初中數學教學應該重視數學語言的教學。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七
課題組成員:xxx
目標:希望在本次調查中,樹立節(jié)水意識,爭取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
內容: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水的用途,水的性質極其水污染治理方法
目的與意義:我們通過及時調查分析,發(fā)現部分同學沒有形成節(jié)水觀念,對于水污染這一問題沒有高度重視。經小組討論確定以我們身邊的水為課題進行學習性研究。
任務分工:論文撰寫:設計調查問卷:
發(fā)放調查問卷:訪談:
資料查詢:
活動計劃:
1月29日-1月31日:討論研究內容,確定主題
2月1日-2月3日:擬訂實施方案
2月4日-2月5日:人員分工
2月6日-2月11日:開展研究課題
方法:
1:對校內學生按男女各30名的方法,抽取3位不同科目老師詢問采訪,向校外10名家長和學生進行調查,并向受訪者派發(fā)問卷(可開展網絡問卷)。
2:通過網絡,書籍等方式搜查相關資料。
3:將網絡書籍中的相關內容,數據加以分析整理。
4:根據整理內容設立相關報告。
5:修改、整理報告與論文
可行性:分工明確,組員可就自己能力完成相關事務,將報告完成。
預期的成果:論文
(結合實際,附操作點,將調查結果反思等加入其中,運用一些名言,提倡同學們節(jié)水)
總結:同學們實踐能力增強,加強學生節(jié)水保護水的意識。
體會:在研究性學習中,同學們鍛煉了實踐組織能力,不僅在學習上更加努力,也對節(jié)水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希望同學們能通過本次調查讓自己有節(jié)約的意識行動,從節(jié)約每一滴做起,更增強了工作能力,責任感。
教評: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鍛煉了實踐能力,強化了節(jié)水意識。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八
二、課題界定
三、課題研究的預設目標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設計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過程
七、課題的研究內容
八、課題研究成果
九、遺憾和思考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課題背景
,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課題研究報告范文。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guī)范意識,提高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指導思想,還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新教材的教法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課題界定
關于“高中語文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中的“新教材”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的20xx年秋在全國大范圍內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及配套讀本。其“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強調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和自我發(fā)展意識的培養(yǎng);
3、強化了選文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
4、突出了教師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新教材使用研究的范圍包括:圍繞新教材的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三個系統,從教材、教者、學生和教學手段等教學元素出發(fā),以理論研究為主導,側重于教學實踐,在構建有關新教材多層面、多功能立體交叉的課堂結構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課件模式上下功夫。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預設目標
本課題的研究是以高中語文新教材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三個系統的相關內容為基本研究對象,在進行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今天,以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品位,發(fā)展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為目標,在具體的教學研究中,不僅有實踐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更要構建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的多側面、多功能立體交叉的課堂結構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課件模式。特別在我們這所國家級示范性高中的學校里,擁有國內比較先進的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積累了一定的校本課程的教學經驗,教學的對象也是不同層次的,這些個性和特色更加激發(fā)我們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能夠結合實際,針對性地、有效地開展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凸顯我們研究使用新教材的個性,走出研討教學相結合,以教法促學法的路子來。課題研究報告范文。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理論支撐
多元智能理論: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在智力觀、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等方面對我國的高中新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九
長時間來,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都不夠重視引導學生讀數學書,其主要表現是:新授結束再讓學生翻開書本,書本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讓學生讀數學有關概念流于形式,概念的過程不予重視;教學中有的教師僅是作業(yè)練習時回到數學書上,使之如同練習冊一般;學生對數學讀書不重視,也不感興趣等等。在我們的平時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總認為閱讀是語文的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本事、提高學生的語言敘述本事為廣大數學教師所忽視。如上公開課不用教材,只用習題紙已成為一種風氣。總認為一堂“好課”應當是:教學過程順暢,教師起到了“導”的作用,學生“演”得也很投入,但往往忽略了學生的閱讀。
可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大多會出此刻這樣的情景:在應用題教學中,由教師讀題學生大都能夠理解題意;可是一到讓學生獨立完成時,往往錯誤不斷。這也說明了沒有閱讀本事的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本事是多么的蒼白無力。為此我們提出了“數學課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的研究”這一課題。
1、讓學生明確閱讀數學課本的重要性。
自學本事對于人的未來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而閱讀是自學的重要渠道,自學本事的核心就是閱讀本事。
2011年版數學課程標準已明確指出,教師必須注意“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課本是數學專家集結過去經驗,在充分研究學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學質量、數學學科的特點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的,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是任何教輔用書替代不了的。所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本事的根本在于落實數學課本的閱讀。
2、使學生掌握閱讀課本資料的方法。
閱讀中要根據數學語言的特點和數學知識的類型,運用多種思維方式進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較,確定、推理等。各類數學知識在閱讀中的側重點和思維方式都有所不一樣,教師應指導學生逐步去感悟,構成技能。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是思維的“體操”,閱讀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獨立思考的機會。邊讀邊思考教師布置的閱讀思考題,邊讀邊思考每個字、詞、符號和圖表的內在意義,邊讀邊建立知識間的聯系,找規(guī)律、抓本質,僅有進取、主動地思考,才能弄懂、學會知識,掌握思維方式,提高學習本事。
(2)手腦并用的習慣。
(a)劃:劃出概念、術語、公式、法則等,以便查閱和記憶;劃出語句中的重點字詞以便在適當的時候提醒自我;劃出閱讀中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質疑。畫出直觀的線段圖、平面圖形等示意圖,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幫忙自我分析題意和數量關系。
(b)算:數學知識是以計算為基礎的,所以,閱讀中,邊看、邊想、邊算,在算中比較找規(guī)律、在算中嘗試探索、在算中驗證推理的結論等。
(c)操作:閱讀中,依據教材供給的信息,親自動手實際操作,能夠使學生借助動作思維獲得鮮明的感知。
(3)勤問的習慣。學生閱讀中會產生很多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剛開始,有些學生不會提問題,提出來的問題往往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是幼稚的,但這是思維的火花,教師應善待,這樣,學生才敢思、敢問,才會逐漸產生更多有價值的問題。
三
(一)認真設計,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數學課本。
數學課本是教師的教學之本,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依據,尤其是義務教育數學課本,其教學資料和例題的編排都是遵循以舊帶新、由扶到放的原則,要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構成過程,以培養(yǎng)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我動腦、動口、動手學習的本事和習慣。
1、教師示范運用數學課本,激發(fā)學生興趣。
針對小學生好模仿的特點,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教學中多運用數學課本,使學生感受到課本用處大,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益處多,從而使學生產生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愿望。
2、引導學生構成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教師可采用扶——半扶——扶放結合——放的方法,對學生逐步提出閱讀數學課本的要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讀書,掌握方法。
(1)通讀教材,初步了解資料概況。
(2)細讀教材。要求學生能找出知識的關鍵資料,加上著重號或提出自我的問題。
(3)新授結束后,在學生作業(yè)前,教師要留時間讓學生閱讀課本,讓學生整理一節(jié)課的資料,消化所學的知識。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可忽視,學生這時讀書,正是他們自我開展摸索學習方法的契機。
(二)引導學生解題時認真閱讀題目,逐步構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教師經常遇到學生第一遍做題錯誤較多的情景,有的教師往往把它歸為粗心。然而細細分析,找找原因,就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是在解題前沒有認真讀題。所以,要提高學生解題正確率,必須培養(yǎng)學生解題前認真閱讀題目的習慣。
1、概念題的閱讀。
閱讀概念題,要指導學生仔仔細細,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要找出題中的關鍵詞、重點處,對于混淆的題目更要增加閱讀的遍數。
2、計算題的閱讀。
對計算題的閱讀,學生是最容易忽視的,這也是造成抄錯、算錯的原因。所以,要提高計算正確率,除了計算細心外,還要注意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對運算順序更要做到心中有數。
3、應用題的閱讀。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做應用題時,沒有認真讀題,只大概地看了一下,就開始做題,往往會做錯。因為解答應用題時,閱讀本事比計算本事作用更大,尤其是低、中年級學生尤為重要。所以在解答應用題時,能夠邊讀題邊用符號劃出關鍵的字、詞、句。也能夠邊讀題邊畫出線段圖,然后根據線段圖找出等量關系再列式解答。解答完題后,再把題讀一遍,檢查自我的思路、方法、步驟、算式、計算是否正確、合理。
(三)精心設計讀書方法,使學生愉快地學會讀書,學會學習。
1、充分發(fā)揮插圖作用。如我們此刻新教材數學書上圖文并茂,很是吸引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書本上的插圖、圖旁的旁白思路,邊讀邊講,既使學生理解知識,又不覺得乏味。
2、設計不一樣的讀書方法。
數學課堂教學中落實素質教學,應突出個體獨立學習與小組互助的作用。在按組學習討論時,可采用組長提問導讀,或提綱引讀,也可像語文課那樣分主角讀數學書。對結語較長的概念、法則可分層讀書,如個別讀,小組讀,團體讀。對結語較短的概念、法則、公式、可速讀速記,請學生讀后立即背誦,進行強化記憶。設計不一樣的讀書方法,其目的在于調動學生學習的進取性,讓每個學生都充分地參與數學學習,進而培養(yǎng)出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課題主要采用比較法進行研究,輔助以調查問卷等輔助方法。
1、調查法:(1)以問卷、座談等形式,調查了解學生對閱讀數學課本的情景。(2)調查實驗中期與末期學生的一些情景。
2、比較法:選擇兩個班級,比較班用慣用的數學課本使用模式進行教學,學驗班嚴格按照課題的數學課本使用模式教學,及時總結教學得失。
本課題研究大致分為3個階段,研究時間為一年半,從2015年3月到2016年10月。
(一)準備階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確立研究課題,學習有關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初步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二)實施階段(2015年5月-2016年11月)。
根據方案有序地開展研究,搜集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對方案進行修改、補充,對方案及時調整,使課題研究有效、順利地進行。
2015年5月-2015年8月:根據研究的課題制定詳細的課題實施方案,并學習與研究課題相關的資料。
2015年9月-2016年11月:深入課堂,確定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
1、啟動階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組建課題組,選擇實驗方法,做好各項測試與調查;構成研究方案,申報立項。
2、實施階段(2015年12月-2016年9月):課題組進入正常軌道,研究數學課堂中學生閱讀數學課本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的成因,研究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及可行性方法。
3、總結階段(2016年10月):全面總結課題研究工作,匯總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完成結題鑒定,進行成果展示??偨Y出數學課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的方法,構成一套相對完整的教學策略。
我們于2015年11——2016年11對《數學課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的研究》這一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在課題的研究實施過程中,我們注重做了以下工作:
1、了解數學課本的使用情景,找出問題的突破口。
面向數學教師開展問卷調查,了解教師在數學課上使用課本的情景;面向學生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情景;面向學生家長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在家使用數學課本的情景。我們發(fā)現:大部分數學教師只是在新授結束后讓學生翻開書本,讓學生讀數學有關概念也是流于形式,概念的過程不予重視;教學中有的教師僅是在布置作業(yè)練習時回到數學書上;學生對數學閱讀不重視,也不感興趣,很少拿出數學書閱讀,在家復習時也不會閱讀數學書等等。
2、抓住課堂,激發(fā)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熱情,幫忙學生養(yǎng)成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1)小學階段的孩子,模仿性最強,我們針對這一特點,教師上課時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示范作用,在教學中多運用數學課本,使學生感受到課本用處大,從而使學生產生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熱情。
(2)將閱讀數學課本貫穿于整節(jié)課。一節(jié)課上課伊始,讓學生通讀相關教材,初步了解資料概況。然后讓學生細讀教材,要求學生能找出知識的關鍵資料,加上著重號或提出自我的問題。新新授時重點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例題。在數學教材的每一節(jié)都安排了例題,而這些例子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貼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景,大多都是圖文并茂的。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經過例題去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必要的時候對例題進行適當的改編,使例題具有濃濃的數學味兒,又和實際生活相聯系,貼近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帶有感情的解讀圖中和題目中的信息。新授結束后,在學生作業(yè)前,教師留時間讓學生閱讀課本,讓學生整理一節(jié)課的資料,消化所學的知識。
(3)在早讀課上沙場練兵。早讀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讀書習慣的最佳時間。教師在早讀上組織學生朗讀數學課本,能夠團體朗讀、小組朗讀、個別朗讀,也能夠多種朗讀形式結合交替進行,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朗讀熱情并逐步構成習慣。
(4)引導學生解題時認真閱讀題目,逐步構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解答概念題,指導學生一個字一個字仔仔細細地讀,要找出題中的關鍵詞、重點處,對于混淆的題目更要增加閱讀的遍數;遇到計算題要求注意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對運算順序更要做到心中有數;在解答應用題時,讓學生邊讀題邊用符號劃出關鍵的字、詞、句。也能夠邊讀題邊畫出線段圖,然后根據線段圖找出等量關系再列式解答。解答完題后,再把題讀一遍,檢查自我的思路、方法、步驟、算式、計算是否正確、合理。
3、以數學課堂為主要陣地并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養(yǎng)成數學課外閱讀的習慣。
習慣的養(yǎng)成關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堅持和毅力,也需要校內校外的協調統一。教師主動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持。教師給每一位學生制定一份檢查表,提出閱讀要求,由家長實施監(jiān)督。
(1)合理選用數學課外閱讀讀物。
好的數學讀物會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孩子的數學興趣,激發(fā)他們去思索、創(chuàng)造。數學課外閱讀資料的選用不能求多,一般選擇一兩套高質量的課外閱讀資料即可。當然還因人而異,一般來講,對學習興趣濃、學習有毅力的孩子,可選擇略高于該孩子水平的課外閱讀,閱讀面也可適當拓寬;對學習興趣不大、學習情緒不太穩(wěn)定的孩子,能夠選擇略低于該孩子水平的課外閱讀。
(2)合理選擇數學課外閱讀時間。
家長需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商定閱讀時間,可將時間大部分設在晚上或放學后,還能夠利用雙休日、寒暑假。鼓勵孩子針對自我的學習、生活情景選擇適宜的閱讀時間,不能想讀就讀,不想讀就長時間不讀,要有計劃,貴在持之以恒。
4、充分發(fā)揮評價的作用,讓學生感受數學閱讀的樂趣。
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調動學生內在的情感、心智,而對小學生而言,評價更是影響學生的重要行為。合理、恰當的評價方式會促進學生閱讀本事的發(fā)展,還能幫忙學生建立進取的學習情感。我們實行多元評價,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1)評價主體多層,即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家長評和教師評相結合。
(2)評價資料多層。對學生數學閱讀的評價,一般從態(tài)度、習慣、數量、效果四個層面進行。能夠定期請家長和學生共同填寫“數學閱讀反饋卡”,對每一天的數學閱讀時間、是否主動閱讀及讀的效果作出評價。
(3)評價結果多層。要激發(fā)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讓多數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就要實行分層評價。我們分a、b、c(低、中、高)三個層應對照“數學閱讀反饋卡”,根據閱讀的質、量、效果等作出相應的評價,評出“數學閱讀小博士”、“小書蟲”,“數學閱讀提高之星”,“歡樂閱讀之星”等。
1、課題組成員在實踐和研究中受益匪淺。
本課題組成員進取參與教科研工作,主動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邊實踐邊研究,經過思考、學習和總結,我們的教育思想轉變了,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本事都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和提高,自身素質獲得了較大提升。此外,我還撰寫了一些有關方面的經驗文章并在國家級教育期刊發(fā)表、在新余市征文活動中獲獎,并且有2位教師由于表現突出被評為縣優(yōu)秀教師。
2、學驗班學生在課研中愉快學習,學業(yè)成績、學習本事得到提升。
經過課題的研究,學驗班學生逐步養(yǎng)成了數學閱讀的習慣,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得到加強。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自覺閱讀數學課本,解題時能仔細閱讀數學題目,我的學驗班考試的及格率和優(yōu)秀率都提高了。課外,學驗班學生能主動閱讀數學課外讀物,加強了課外閱讀本事和自學本事,養(yǎng)成了課外閱讀的習慣。
3、經過課研,家長對數學課本的使用和數學閱讀有了正確的意識。家長更關注孩子的數學學習和數學閱讀,能主動配合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也更加配合班級工作。
數學課本是數學教師的教學之本,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依據,重視引導學生學會讀數學書,并在不斷地讀書中構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獲取知識信息的科學方法,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到達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
當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它需要堅持不懈地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和強化。學生一旦構成良好的讀數學書的習慣,那么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進而具備獨立學習的本事才成為可能。
由于時間及自身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我們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在今后的教學及研究中,我還要多多設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本事的環(huán)節(jié),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這12個字充分概括了我們教學教研的方向和精髓。在這浩瀚的教海中,我們僅有乘風破浪、勇于開拓,才能在課程改革中不斷前行。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十
1、概念的界定
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看,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從廣義上看,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一種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滲透于學生學習的所有學科、所有活動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學習方式,當然也包括學科內的專題研究活動。從狹義上理解,它是一種專題研究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無論是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還是研究性學習的課程都是為了改變學習以單純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從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和特點來看,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課程兩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課題所說的“研究性學習”涵蓋了以上的兩項內容。
2、課題研究背景及解決問題
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和區(qū)域性的特點,對學生來說是個很有趣、很實用、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由于傳統的教學主要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實踐探索的機會很少,被動地學習使學生對地理失去興趣和信心,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十分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地理實踐能力。
3、課題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價值:地理學科跨文理兩科,涉及的知識范圍廣,實踐性強,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經濟發(fā)展的諸多領域,如工業(yè)、農業(yè)、交通、商業(yè)、旅游、文化等,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意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參與社會、服務社會、將來造福人類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學生的各種實踐活動和探索學習,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和未來發(fā)展的人文精神。同時,增強老師的全面素質提高。
4、課題目前在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和成果
研究性學習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它作為一種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人才的新型學習模式,在世界范圍內受到廣泛的關注。在我國,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進,以主動探究、建構自己的知識為特色的探究性學習也逐步為大家所認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地理教材以新課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為指導,設計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動。目前的研究性學習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學習模式,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探討、不斷創(chuàng)新。
5、課題研究目標
使學生由傳統教育的知識點的機械記憶、淺層理解和簡單應用,發(fā)展為具有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理解和熱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學生將來關注社會、服務于社會打下基礎。
提高教師的改革創(chuàng)新意識,適應當前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為實踐服務。使學生關注社會熱點,關注國家建設,關注家鄉(xiāng)的發(fā)展。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實驗法、實地考察法、問卷調查法、上網查詢法
三、課題研究的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04年11月)
學習理論:廣泛搜集并學習了研究性學習方面的有關資料,提高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轉變觀念,提高教師科研素質。
設計方案;每月召開一至兩次會議共同研究探討課題的實施情況,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互相交流學習體會,明確分工,各負其職,考慮到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鑒于目前處于研究性學習的探索階段,先在高一、高二年級試行。高三教師積極參與。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04年12月—05年5月)
具體任務:
1、挖掘、編寫出地理學科教材中的有關研究性學習的素材和信息;
2、組織相關教師上好研究性學習研討課并撰寫出地理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教案;
3、撰寫研究性學習論文、體會,學生做研究性學習作業(yè)。
4、撰寫地理課實施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05年6月)
以會議的形式對課題進行全面總結,形成成果,申報驗收
四、研究成果
1、整理形成了高中地理教材研究性學習素材和信息
由曲秀麗、楊桂玲、車穎、王崴、于曉坤、冷天崖、楊蕊老師等分別負責搜集了高中地理第一單元、第二單元、第三單元、第四單元、第五單元、第六單元、第七單元、第八單元的研究性學習素材和信息。
2、整理形成了學生研究性學習作業(yè)。
由王崴老師搜集和整理了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作業(yè)。
3、整理各種研究報告、論文
本課題組負責人曲秀麗老師撰寫了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于曉坤和冷天崖老師分別撰寫了淺議中學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教師的作用等研究論文。
4、整理形成了研究性學習課教案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十一
授課人:
選題論證:
無機鹽對植物生長是必需的,缺乏無機鹽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并表現出必須的癥狀。
學生透過平時種養(yǎng)植物,積累了種養(yǎng)植物的知識,對植物的癥狀有初步了解。對植物的病態(tài)特征產生興趣。
學生透過查找、搜集資料,透過小組開展活動,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探究潛力,培養(yǎng)學生開展科學實驗的嚴謹態(tài)度。
活動對象:全體學生。
活動方式:搜集資料、開展實驗、總結匯報。
第一階段:分組并選定課題。
學生自由組合,分成8個研究小組,選定課題《探究植物生長所需的無機鹽種類》。
第二階段:搜集資料。
學生透過網絡、科普書籍了解植物的無機鹽需求,并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整理出一份植物無機鹽種類需求表。
第三階段:開展實驗。
學生根據所搜集的資料,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簡單的植物生長實驗,論證所搜集的資料。
第四階段:總結匯報。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十二
授課人:
目的:期望透過此次監(jiān)測調查活動能給人們以啟迪,從而使人人能以實際行動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
實施過程。
1、記錄烏拉山鎮(zhèn)一周內的空氣質量日報。
2、繪制以日期為橫坐標、污染指數為縱坐標的圖象。
3、尋找首要污染物及原因。
三、研究結果。
1、開發(fā)及推廣先進的燃燒技術和消煙除塵技術。
2、實施資源綜合利用。
3、實施環(huán)境綜合整治如植樹造林,增強大氣污染防治潛力。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十三
本報告從課題的提出、課題研究的'方法與內容、課題的階段成果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作者:寇宇霞作者單位: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黑龍江牡丹江,157011刊名:考試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18)分類號:g61關鍵詞:研究課題《農村幼兒教師數學培訓教材開發(fā)與研究》研究報告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十四
“生活作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1、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在21世紀是知識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尤其是中國加入了wto以后,隨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開放力度的提升,國際交流與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積極開展以提高中學生讀寫能力為主的實踐研究,旨在培養(yǎng)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具有現代素質的實用人才,這對中學生將來走向社會,與世界交流和合作至關重要。
2、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趨勢。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強調面向全體,注重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而提高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通過課堂教學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形式,積極開展以提高中學生讀寫能力為主的實踐研究,將為中學各科素質教育找到一個著力點和突破口,使學生學會學習,有效地減輕學生負擔,從而為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一個良好的理論和實踐平臺。
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把生活與作文聯系起來,讓生活成為作文的源頭活水,符合課標要求,體現了新課程的時代精神。
4、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從某種意義上說,生活即語文教育。這既是一種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育方法。“生活作文”研究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課題,是在作文教學領域對生活教育理論的借鑒、實踐和探索。
5、我校師資力量相對雄厚,對作文教學的研究起步較早,成果頗豐,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學校雖地處山區(qū)小城鎮(zhèn),但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文積淀豐厚,校園文化有一定的建樹。因此,無論是生活內容的豐富多彩,還是山川人文的絢爛多姿,還是語文自身的發(fā)展,“生活作文”的研究都具有可行性,前瞻性,適用性。
二、課題的界定。
我們對初中生生活作文教學研究作如下的界定:所謂生活作文就是引導學生投入生活、熱愛生活、欣賞生活、創(chuàng)造性地生活,緊密生活與作文的聯系,探索優(yōu)化作文教學的策略,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作文,提高學生表達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學習作文中豐富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三、研究內容、目的及理論依據。
(一)研究內容。
1、回歸生活是作文發(fā)展的必由之路:(1)什么是生活作文?生活作文是對偽作文、假八股的一種反動,但又有別于所謂的“原生態(tài)作文”、“綠色作文”。它應該具有自己的特點。(2)生活作文為什么是作文回歸的一種必然。(3)生活作文是作文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是課程改革的需要,是語文人文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2、作文與生活:生活滋養(yǎng)作文。是生活沃土上長出的苗,是這苗上開出的花,是這花結出的果。(1)材料(素材)與生活;(2)立意與生活;(3)情感與生活;(4)表達與生活;(5)語言與生活。
3、生活與體驗:(1)怎樣引導學生牢固樹立生活作文觀;(2)學生的生活(類型、范圍、特點);(3)怎樣引導學生真正投入生活:對待生活應有的正確態(tài)度、激發(fā)投入生活的興趣、投入生活有效的方式、怎樣從生活中獲得體驗。
式、技巧。
5、加工生活:(1)作文為什么要摒棄原生態(tài)對生活進行再提煉、加工;(2)提煉生活的原則、方法、技巧;(3)作文來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
6、作文美化生活:(1)寫作對生活的反作用;(2)作文美化生活;(3)作文促進人的健康發(fā)展。
7、讀書與作文:讀書、看電視、遨游網絡是精神生活的一種,是個體的必須的間接生活。(1)讀書、看電視、上網是對生活一種有益的補充、拓展;(2)讀書、看電視、上網對生活作文的意義;(3)生活作文的與時俱進。
8、生活作文的批改與評價:(1)批改的方法;(2)評價的體系、標準。
9、生活作文的愿景:防止庸俗化。
10、資料收集整理,整合各項研究成果,建構初中作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模式。
11、撰寫結題報告,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廣轉化工作。
(二)研究目的。
1、通過研究和實踐,高效達到中學生作文訓練要求,提高表達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給作文以生活的靈性,使學生的作文能力適應生活的發(fā)展,促進人的發(fā)展。
2、通過研究和實踐,總結出生活作文的基本途徑,內容的組織、方法的選擇,教學程序的設計,得出生活作文的操作性結論,尋找生活作文目標大面積高質量達到的有效途徑。
3、通過生活作文的寫作,引導學生過有意義的生活、過有趣的生活、樂觀地對待生活。從而提高精神生活質量。
(三)理論依據。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先生強調“生活即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精髓。這啟示我們,作文教學同樣要與時俱進,貼近生活,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站在培養(yǎng)適應時代需要的“現代人”這個高度,來審視構建培養(yǎng)目標,開展作文的教育教學。
2、葉圣陶先生認為:“寫作是什么呢?要寫出自己的經驗。經驗又必須深刻、必須正確,這要從整個生活里下工夫?!保ā度~圣陶語文教育文集》第3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3、劉國正先生說:“語言天然是和生活聯系的,它產生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它作為一種工具,用來反映人們在生活中獲得的知識、印象、思想、感情等等?!薄罢Z言是軀殼,生活是血肉,思想感情是靈魂,它們水乳交融,難解難分?!保ā秳募返?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4、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過程是人的知識思維活動的動態(tài)建構過程,是人們通過自身原有的知識經驗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交互活動的獲取,建構新知識的過程。所以,學生不是知識被動的接受者,而是新知識的建構者。教師應盡量滿足學生不同的要求,以促進他們個性的健康發(fā)展與積極學習的發(fā)生?!保悥|編《開發(fā)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5、寫作理論。無數成功的寫作實踐,都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美是生活”(馬雅可夫斯基)這一論斷的真知灼見。學生作文雖不能等同作家創(chuàng)作,但就其寫作過程而言,有著驚人的一致。因此,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頭之水。
6、多元智力理論。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一個學生是一個潛在的天地,都有他自己所傾向的學習類型、工作方式和氣質性格,都有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因而,呼喚構成一個開放、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方式。生活作文,亦是如此。
7、現代教育思想與新課標理念?,F代教育思想與《基礎教育改革綱要》倡導的理念精髓是關注人的發(fā)展。倡導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意學科體系、社會需求與學生發(fā)展的互動性。
四、課題的實施。
一)搜集資料,組建隊伍,建立課題研究網絡,選取實驗對象和選用研究方法。1、2012年5月至12月,課題申報,前期準備,確定課題領導小組成員,積極籌措科研經費,確定子課題負責人。
2、實驗對象:2013年1月至5月,隨機抽取非畢業(yè)班級三個班為實驗班級,進行調查研究。抽到的班級為當時的七(3)班、七(3)班、八(1)班、八(6)班。
3、課題主要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通過調查,分析數據,尋找突破口,擬定對策。2)行動研究法:確定行動目的,通過調查、采訪、閱讀活動、寫作實踐等行動方式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3)實驗對比法:確定實驗班和對照班,通過控制變量進行實驗驗證,探索中學各科教學中讀寫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模式、途徑和方法。
4)經驗篩選法:結合子課題研究,總結經驗,撰寫文章,定期召開研討會。
5)資料積累法:積累相關資料作為研究的參與資料和研究成果。二)開展“學情”調查,加強課題研究的針對性。調查的對象是全校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合計268人。調查的內容是中學生寫作的態(tài)度、能力、習慣、存在問題等方面。調查的方式是問卷式匿名調查。調查后寫有調查報告。
三)開展多種研究活動,探索課堂教學中提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新模式。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課題通過舉辦課題講座、開設研究課、示范課、課題研討會等形式,努力探索課堂教學中提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模式。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講座式。利用講座形式,比較系統地講授寫作方法。
2、演繹式。教師先講授有關寫作方法,并結合教學具體內容,指導學生仿寫。
3、診治式。教師向學生提供診治的文章,讓學生自主批閱,改錯別字、病句,找美詞、美句,寫評語等。
4、交流式。讓學生互相交流寫作心得,通過生生互動,提高寫作能力。
5、滲透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增強學生的寫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6、活動式。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讓學生查資料,參觀考察,做實驗,掌握寫作素材,增強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四)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進行課題研究成果的推廣、輻射。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本課題組將研究成果推廣到非實驗班,在師生中獲得了一致好評。多次向全縣乃恩施州開設研究課,現縣內其他兄弟學校均表示要借鑒本課題研究成果。
五、課題研究成果。
1、通過課題研究,廣大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教學觀念進一步轉變,指導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意識和能力有所加強,這種影響并已輻射到其他教師身上。過去我校教師只重視學生書本知識理論的積累,不大重視學生的生活實踐;過去教師把寫作僅局限于文學作品,忽略了作文與生活的聯系?,F在,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都能緊密聯系學生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寫作的素材,發(fā)散了學生寫作的思維。
2、涌現出一批教育科研骨干。各個子課題的負責人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對教育科研有了較深刻的認識,由原來的不自覺或半自覺狀態(tài),轉化到能自覺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帶動了其他教師的科研,有力地推進了師資隊伍建設。
3、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有所增強。由于本課題立足于指導學生寫生活作文,學生對作文的認識有了新的改變。原來大部分學生一直以為寫作是語文學科的事,現在明白了寫作是生活的需要,每門功課都需要寫作,因而增強了寫作的興趣,加強了寫作訓練,提高了寫作能力。
4、寫作指導研究取得了明顯成果。
1)通過實踐研究,本課題組探索總結出了一個提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基本模式,即:積累——感悟——練評——反思。積累包含三層意思,一是要學生積累生活材料,二是要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三是要學生積累寫作經驗。感悟,即讓學生對自然、生活、實驗等現象進行探究,領悟其中的奧秘。練評即一方面讓學生去練筆,一方面教師要及時批改、及時評講。反思,有教師方面對寫作指導的反思,也有學生對自己寫作各方面的反思。
2)、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大膽實驗,撰寫了100多篇經驗總結和論文,分別獲得了縣、市、省級論文評比獎,并有相當數量的文章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fā)表。還有不少課題組成員上了校、縣、市級觀摩、示范課。
5、教師和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大面積提高。近三年來,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和學生寫作能力普遍提高,在省、州、縣舉行的教師論文和中學生作文競賽活動中,在全國青少年讀書活動中,在其他諸如實驗器材征文、環(huán)保征文、書信大賽、建始縣首屆網絡作文大賽、“我與建始公安”征文等活動中,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實驗班的語文大考成績也高出非實驗班3至5分。
1)教師方面
摸索出了如何在中學各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方法和經驗;如何發(fā)揮文學社團的模范帶頭作用,促進中學生讀寫能力提高的一些較具體的、帶有規(guī)律性的作法:強化自身活動,找準“輻射”載體,使社團的“影響”作用,能有效的施展。具體說,就是要搞好文學社團自身的活動,努力做出點成績,以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在此基礎上,在班級里組建起“興趣小組”,作為施展“輻射”作用的載體,建立起一條“影響”的渠道,有效地發(fā)揮文學社團的帶頭作用與促進作用。其次,通過實驗教學自身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并或以理論或以實踐的形式體現了實驗中的所得。本階段的實驗中,我們課題組的老師寫出了論文和總結120余篇。課題組擬將教師優(yōu)秀論文結集為《生活作文課題研究論文集》,因經費不足而未果。
2)學生方面
實驗初與實驗中期,我們分別對實驗班、對照班進行了讀寫能力的考查,并對讀寫興趣等相關情況進行了問卷。相關數據如下:第一次考查,實驗班均分為:閱讀均分38.4,寫作均分為46.5,閱讀、寫作總分均分為84.9,而對照班合計均分為81.3。實驗中期測試成績,實驗班為85.1,而對照班是82.3。很顯然,實驗班的讀寫能力,較之對照班有明顯的提高。而在問卷中的有關數據則顯示:實驗班的學生,在文學社成員的帶動之下,相當一部分學生克服了以往對讀寫對文學的畏懼心理,在100份問卷中顯示,有48%的同學對讀寫產生了濃厚興趣,表示愿意加入文學計團;而對照班則只有21%的同學有這愿望。其次,在文學社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文學社成員的讀寫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在文學創(chuàng)作與參加作文競賽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有多人在省州級刊物上發(fā)表過文章,累計100多篇。課題組將學生在各級刊物發(fā)表的文章和部分優(yōu)秀習作編輯出版了《最美的聲音》在全縣范圍內交流。
六、課題研究體會及心得。
一)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價值和創(chuàng)新之處
在課題研究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再次得到了很好的印證。由于長期以來我們的各科教學偏重于知識點的教學,導致了多數教師的課堂缺少了人文性和趣味性,變得面目可憎;再加上進入初中以后,學生的數理化作業(yè)訓練等搶占了學生的大部分課余時間,導致學生花在閱讀和寫作上的時間大為減少。而通過課題研究的開展,我們發(fā)現許多同學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強,這一點在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比照中體現得尤為明顯。通過課題研究,我們對進一步提高中學生讀寫能力充滿了信心。
二)課題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課堂教學中提高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實驗研究,就是在各科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研究,強調了寫作與生活的關系。然而,生活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多色彩的。要寫好生活作文,學生必須深入生活,感悟生活。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有較自由的時間和較廣闊的空間投入生活、熟悉生活,值得探討。
2、在現行的中考制度下,如何激發(fā)學生增強各科寫作的興趣,提高寫作能力,特別是自然科學方面(如科技小論文等)的寫作興趣和能力,尚需進一步研究。
3、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如何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尚待進一步研究。
4、由于科研經費不足,導致研究程序和研究成果展現的簡化,有損于研究的實效性,不利于研究成果的推廣運用。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十五
【教材與學情分析】。
認知目標:了解風箏的相關知識,學習風箏的制作。
潛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收集信息的潛力,表達潛力,動手操作、制作潛力和實踐潛力。
放風箏的技巧為活動重點。
【教法與學法】。
研究性學習是一門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以學生自主選取、直接體驗、研究探索的學習為課程基本方式的非學科性課程。它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生活卻給了它最大的發(fā)展空間。每次活動的資料最大限度地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們在活動的開始就要把活動的“策劃權”下放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去關注那些自己所關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歡的思維方式去研究那些貼近自己生活的問題。由此,我們師生共同商榷,確定了活動原則:師生共同實踐,小組共同探究,自主獨立思考、感悟,然后不同形式的匯報,給學生最大的發(fā)展、展示空間。它的主旨就就應是“實踐”,要“動”起來。從開題定課、資料查尋、認識風箏、請教能人、設計創(chuàng)造、制作風箏、放飛風箏等系列活動,所有的孩子人人動手、動腦參與。小小風箏大學問,如何獨立查閱、收集、整理資料,如何合作創(chuàng)造、制作,如何請教,如何總結孩子們會在不斷的反思與總結中長大,在不斷的交流和碰撞中打磨著自己的意志,充實著自己的大腦,豐富著自己的學識,增長著自己的見識,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是整個絢麗多姿的春天。
【教學程序設計】。
本次活動分四課時完成,課前的各種準備及每一課時均有教師的指導。
第一課時:制定活動方案。
一、激趣開題。
1、播放《三月三》。認真傾聽,談感受。
2、在這個春暖花開的日子里你喜歡放風箏嗎?為什么?(生談放風箏的好處)。
3、師小結,提出問題:我們也來自己研究研究風箏?板書課題:《風箏》。
4、你們想研究風箏哪方面的知識呢?
(1)請學生說自己對風箏感興趣的方面,引導學生發(fā)現課題的意識、探究課題的潛力。
(2)學生分組。小組討論所要研究的資料,確定研究課題。
二、定題分組。
2、制定活動方案。
(1)針對小組選定課題確定人員分工。
(2)確定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如:實地考察、采訪。
(3)將收集到的資料制作成電子文件夾、演示文稿等。
各組組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在微機室里上網收集各自需要的圖文資料;然后制作成演示文稿、資料夾,教師巡視,隨時指導;最后匯總到老師那里,師生共同欣賞。
課下完成“自己的體會與收獲”。
三課時:風箏的制作第與放飛〖勞動課〗。
一、學習簡易風箏的制作方法,降低難度。
二、欣賞學生收集到的各種秀麗的風箏。
1、小組討論確定風箏樣式及人員分工。
2、與勞動老師合作,師生制作風箏。
在制作中,要求各組同學相互合作。調查風箏樣式小組的同學來指導各組風箏的樣式設計。調查風箏制作小組的同學充當“技術員”、“小指導老師”來指導各組制作中遇到的難題。
在制作中,要求學生注意風箏的平衡、樣式、花色的處理。
三、由放飛組的同學提示、演示放飛技巧。
四、課下放飛自己的風箏,記錄自己的心得、體會。
第四課時:交流、總結前三課時的所思、所得。
一、交流感受。
運用多種方式說說自己在收集資料、制作、放飛風箏時的體會、感受和對他人的推薦。
二、延伸。
本次活動中,我們重點了解了風箏的起源、種類、并且制作、放飛了風箏。相信大家的收獲頗豐、情緒更是愉悅。其實,風箏只是我們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工藝之一。相信大家在了解風箏時對中國的其他優(yōu)秀傳統工藝也有了興趣。給大家?guī)Ыo幾個網址,有興趣的同學課下能夠繼續(xù)研究。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十六
2、了解如何找問題并把問題轉為自己的課題;
3、掌握論證選題的要求;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關注周圍事物的意識;
重點:如何找問題并把問題轉為自己的課題;;
難點: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說明:《開動腦筋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1.選題的重要性。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在研究性學習中,選題是整個研究過程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步驟,在整個研究性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課題的選擇、確定,直接決定了課題研究工作開展的發(fā)展方向和命運,甚至影響到整個課題的成敗。
2.專題研究的選題創(chuàng)意來自何方?
提示:
(1)觀察你周圍的世界,尤其是留意構成本社區(qū)特色的東西;
(2)對平時非常熟悉的事物多問幾個為什么?
(如牛頓發(fā)現了地球引力)。
(3)比較相互有關聯的事物,尋找其中的差異;
(4)想想平時和同學討論最多的是什么?
(5)從最喜歡看的書籍文章或教科書中找一些關鍵字。
想想有沒有你很困惑的問題?
學生尋找選題創(chuàng)意的有效途徑,可源于:
(1)學科教學中的引發(fā)的問題;
例如:買蛋選鮮(物理)。
人行道垃圾桶的設置(數學)。
(2)社會的需要問題;
例如:出租業(yè)有降低空駛率的迫切需要。
(3)人類的希望問題;
例如:“亞超聲定時控制器”
(4)已有事物的確定問題;
例如:“布手套翻轉器”
“聾人賽跑發(fā)令槍”
3.怎樣把“問題”變成可研究的“課題”?
圍繞問題問問題:
誰?什么?為什么?什么時候?哪里?怎樣?
4.選題的論證。
(1)“選題”是否符合道德法規(guī);
(2)“選題”是否符合科學原理;
(3)“選題”是否缺乏研究的社會價值;
(4)“選題”研究的主客觀條件是否具備;
5、分組。
一個班分為6個小組!
6、討論思考。
學生思考!發(fā)言!
小組內討論,尋找問題,確定課題!
讓學生開動腦筋!
通過實例,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理解研究性學習具體如何開展。
課后反思個別小組不知道該研究什么課題,認為沒有什么好研究的,教師應做相應的引導。
2
數學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篇十七
授課人: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認識保護大氣的重要性,了解防治大氣污染的初步知識.潛力目標:1、培養(yǎng)學生查找,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潛力.
2、培養(yǎng)學生科研潛力,語言表達潛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大氣污染及防治.難點: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教學過程:
大氣主要污染物。
對學生言論進行引導和總結。
各抒己見。
使學生認識造成大氣污染主要物質及原因。
大氣污染的危害。
對學生言論進行引導和總結。
各抒己見。
使學生認識大氣污染后果的嚴重性。
大氣污染的防治。
對學生言論進行引導和總結。
各抒己見。
認識到如何從我做起,保護環(huán)境。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231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