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表達個人對所讀內(nèi)容的獨立見解和情感體驗的一種方式。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從書中的人物形象、情節(jié)發(fā)展、背景描寫等方面展開思考和評價。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幾篇優(yōu)秀讀后感,無論從內(nèi)容還是表達方式上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我的老母親讀后感篇一
今天,我讀了世界著名作家老舍寫的一篇文章——《我的母親》。
讀完之后我最深的一個感受就是文中的母親和我的母親太像了,這篇文章簡直就是為我的媽媽寫的。
《我的母親》一文“我”在一歲半的時候,“克”死了父親,給家庭帶來了不幸,但母親仍是一如既往的操持著整個家,為了一家的衣食,母親給人家洗衣縫補……這幾段的描寫,我看到了文中母親的辛苦,更體會到了文中母親照顧一大家子的艱難與不容易。
讀到這兒,我不禁想到了我那任勞任怨,從無怨言的媽媽。我的媽媽不富有,但卻很善良;脾氣不好,但卻很愛她的孩子。
“當我在小學畢業(yè)的時候,親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學手藝,好幫助母親。……可是我也愿意升學。我偷偷的考入了師范學?!品?,飲食,……。入學,要交十元的保證金。這是一筆巨款!母親作了半個月的難,把這巨款籌到……”母親為了自己的兒子有出息,不辭辛勞。
文章的最后幾段,作者運用的詞語,反復重復,寫出作者生怕老母親有任何閃失。表達了作者對老母親的感情深厚,以及不愿接受這個不好的消息。
同學們,讓我們好好珍惜自己的父母親吧!好好愛自己的父母吧!讓生命不留遺憾!
我的老母親讀后感篇二
這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老舍的作品《我的母親》。
對于“母親”這一詞,我想,應該眾人皆知吧,你的母親也是百般的疼愛你,呵護你,對于你又做了什么讓母親高興的事?好好的為你的母親“服務”一會吧!
讀到這里時,我的心似乎也顫抖了一下,我們的母親也是這樣。我們的要求母親都會盡力完成。母親一直都是勞累的。一天有干不完的家務活,還有我們的衣食,她都獨自承包,只有晚上睡覺時能休息下,早上還得起早為我們做飯。我們和母親要錢是,母親不給的話,我們還氣她,起的母親頭疼,這是讓我想起來感覺真后悔,我也和老舍一樣用一個詞來形容——“心痛”!
其實我的母親沒什么文化,他給我的教育確實生命的教育。
讀完文章,讓我感受到了母親如此幸苦,母愛如此偉大。母親的辛苦都是為了我們,而我們卻不會抓緊這個機會好好學習,大家應該好好想想了。趁母親還在世上,好好的孝敬她吧!不要像作者一樣留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
我的老母親讀后感篇三
由著名導演張藝謀執(zhí)導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為我們講述了個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影片以第人稱“我”獨白的方式展開故事線索,敘事上采用倒敘,開場是“我”通過車窗看到的崎嶇山路,路上飄著大雪。此時的電影畫面以黑白呈現(xiàn),給人以壓抑之感,我們可以窺見敘事者“我”此時沉痛的心情,他是去給死去的父親料理后事。
故事情節(jié)隨著第人稱“我”的行動軌跡繼續(xù)推進,我們看到了在破舊的學校外面黯然神傷的老年母親,推鏡頭從風雪中的學校逐漸打到母親的臉上,母親的面部特寫,讓我們看到了她痛徹心扉的哀傷。父親母親的感情之深,至此毋庸贅言。
電影做足了鋪墊,故事情節(jié)自然過渡到父親母親的青年時代,段凄美的愛情故事逐漸浮現(xiàn)于觀眾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電影畫面到這時轉(zhuǎn)為彩色,以紅綠黃等亮色為主,觀眾得以從壓抑的黑白色畫面中解脫出來,以較輕松的心情領(lǐng)略父親母親昂揚絢爛的青春。電影的色彩基調(diào)反映出的是父親母親唯美的愛情。另外,青年母親的穿著為紅色,紅色象征熱情,這與母親敢愛敢恨,勇于追逐所愛,成為村里自由戀愛第人所表現(xiàn)出的奔放勇毅性情相契合;父親則為黑色穿著,這同樣符合他沉穩(wěn)冷靜的性格特征。
第人稱“我”所要敘述的是段動人心魄的唯美愛情,這自然少不了對青年母親的美的呈現(xiàn)。影片在對母親美的描摹上無疑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按筆者所見,影片中主要以中鏡頭展現(xiàn)母親之美,如母親織布時的勞動之美、母親借機窺探父親時面部表情的變化之美、母親在樹林中追逐父親足跡時的動態(tài)之美、母親為父親做飯時舉動含情的動作之美等等。關(guān)于母親在林中追逐父親的唯美鏡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導演在此處作了背景虛化處理,這不僅突出了母親的形象,使畫面有層次感,同時也給這段劇情涂上夢幻色彩,輕易觸及觀眾心中的柔情。
除了對人物的描摹刻畫,電影還在對些具有象征意義的物品特寫上用去不少篇幅,如母親給父親送飯用的青花瓷碗,就有多個刻意強調(diào)的特寫鏡頭。匠人焗碗的手部特寫,在起到推動劇情發(fā)展作用同時,我們可以看出導演對民間傳統(tǒng)技藝的尊重和贊美。
母親攜著裝餃子的青花瓷碗在路上追逐父親的畫面給我們烙下深刻的印象。此處采用交叉蒙太奇手法,邊表現(xiàn)父親的馬車走遠,邊表現(xiàn)母親氣喘吁吁的追逐,扣人心弦,令人揪心。
整部電影劇情豐滿,畫面唯美,給人以視覺美的享受及心靈的沉思與震撼。影片中父親母親的愛情,感人至深,具有時代感。片中母親敢于沖破桎梏尋求真愛的人性魅力,不僅能觸動當代人藏于心靈深處的柔情,同時也是對當代冷漠空氣的份深層叩問。
我的老母親讀后感篇四
“母愛是風,輕拂我孤獨的身體;母愛是雨,滋潤我干涸的靈魂;母愛是雷,喚醒我沉睡的心靈;對于我而言,母愛是生命的源泉,成長的搖籃”,熱愛母親是人類共有的天性,我深切地感受到,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不能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祖國是我們心中永生的母親。愛戀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xiāng)和祖國,是一種更為純潔而高尚的情感。這種情感使我感受到了更為博大的愛,給予了我無限的機會去報答祖國---我永恒的母親!
《我的母親叫中國》這部作品作者是以史學家、思想家的眼光,以文學家的手法寫就的。作者用飽蘸感情的筆觸深入淺出地寫到了我國疆土的形成及地勢、氣候、物產(chǎn)等方面的特點;寫到了我們的祖先和眾多兄弟民族的繁衍;寫到了中華悠悠五千年的歷史沿革及主要特征;寫到了我們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及漢字所擁有的光明未來;寫到了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倫理和道德及其價值;寫到了中國向世界奉獻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寫到了我們獨特的飲食文化、生活方式及多方面的情趣;還預示了古老而最具有生命力的中華民族無限光明的未來。
中國,這位可愛的母親,美麗的母親,永遠擁有四萬萬孩子,這些孩子永遠愛著她,共同撐起一片蔚藍晴空!
我的老母親讀后感篇五
文章通過記敘母親生的身世、經(jīng)歷、性格及遭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母親的無限敬愛和無以報答母親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位有著典型東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偉岸的母親形象。首先,這篇文章多處運用了刻畫人物的寫法,使母親的形象活靈活現(xiàn).此文章能感動我,是因為文中列舉了老舍母親的生前往事.沒有普希金的波瀾壯闊,也沒有文多的特殊見解.有的,只是對母親顆真切的心.
母親非常窮苦,但她還要養(yǎng)著自己的兒女,她整天為人們洗衣服,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從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這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母親的辛苦。天天為人們洗服裝,母親為了什么?母親為了兒女的生活,甘愿受苦,這是種多么偉大的精神啊!
母愛是滂沱大雨中的把雨傘;母愛是刺骨寒風中的碗熱湯;母愛是雙粗糙的大手;母愛是個甜甜的微笑;母愛是份牽掛;母愛是…….
老舍曾經(jīng)說:“我對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態(tài)度,把吃虧當作當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則,什么事都可以將就,而不能超過自己畫好的界限。我怕見生人,怕辦雜事,怕出頭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時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親。從私塾到小學,我經(jīng)歷過起碼有百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p>
母親教會了老舍做人,教會了他勞動。
而在些文章中的母親對兒女的愛又何嘗不是呢?她們愿意為兒女奉獻自己的切,由小看來,可比做芝麻;由大看來,可比做天地。她們無論多么苦多么累也不想讓孩子受點傷害。而更多的是從母親的為人處事中無形的給了兒女種很好的教育。俗話說“有其母,必有其子。”在老舍,朱德,胡適的手中都曾撰寫過《我的母親》這篇文章,從中可以看出他們的母親對其都有影響,正是有了他們的母親才有了這三位名人的成就。正如是“母親,其實在凡俗的生活中正是以些細微的小事來震撼我們的心靈?!?/p>
母愛如水,母親是源,無論你奔騰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是不盡的源頭之水;心里念著的,永遠有對母親的感激,母親直無微不至地關(guān)心著我們,沐浴在母愛中的我們真正了解自己的母親嗎?母愛是如此的深沉而不張揚,平凡得讓人熟視無睹,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對這些,母親當然毫無怨言,可對我們來說,沒有體驗到母愛應該是多大的不幸呀!我們丟失了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
我的老母親讀后感篇六
每一個人都承受著母親的愛,每一個人都愛母親。而每個人對母親的感受都不一樣,有著不同的記憶。
在這篇文章中老舍深情地寫下了他終身難忘的三個場景:八國聯(lián)軍進城,母親“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著兒女”;送別三姐,母親“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花轎徐徐的走去”;除夕送我上班——“去吧,小子!”……在這些場景中有一種讓人說不清,道不明的愛。這種愛就是——母愛。
文中,老舍深肯的說道:假若我沒有這樣的一位母親,我認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個折扣了,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兒女的生命是不依順著父母設下的軌道一直前進的,所以老人總免不了傷心,即使活到七八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有點孩子氣。這些話的背后有著說不盡的意思,既表達了母親對“我”的愛,也表達了“我”對母親的感謝。
我不敢對我的`母親說些什么,因為怕傷了母親的心,我不敢把我母親的形象在紙上描寫出來,因為那是一個太神圣的領(lǐng)域。
我的老母親讀后感篇七
早晨,我吃著“豐盛”的早餐一個肉松面包和一杯牛奶。而媽媽她卻在吃一個剩饅頭和昨天晚餐剩下來的一盤菜。我的媽媽,讓別人吃著香噴噴的'面包,自己卻吃著剩飯剩菜。媽媽為什么沒有為自己考慮?因為母愛。
正如日本鬼子進城搜家,“我”(老舍)的母親卻一點兒也不害怕,為什么?還是母愛!母愛讓她不害怕,母愛讓她堅強地保護著自己的兒女,使他們不受傷害。母親是偉大的!
母親常年受“我”姑姑的氣,卻沒有一絲抱怨,而姑姑去世的時候,她的家產(chǎn)母親一分錢也沒有分到。母親吃苦耐勞,忍耐,不貪財,這些精神是值得我們贊揚的。
老舍寫了這篇小說,就是為了告訴我們一個簡樸的道理:失了慈母的人像插在瓶里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沒了根。
《我的母親》這篇小說使我明白了母愛的偉大,讓我受益匪淺。
我的老母親讀后感篇八
在今天,我讀了一篇散文,名字叫《我的母親》。文中,作家老舍為我們講述了他可親又可敬的母親。
老舍的母親家境貧寒。1900年老舍的父親去世后,生活的重擔落到了母親一個人身上,那年老舍才一歲半,她的母親靠為別人縫補衣服和干一些雜活養(yǎng)活一家人,每天從早忙到晚沒有享過一天福。她天天吃的都是粗糧剩飯,魚呀、肉呀……從來就沒有吃過。后來,兒女們長大后工作在全國各地,母親又孤身一人,只有過年全家人才能團聚在一起。
是??!母愛如山、母愛如海。老舍說:“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所以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yǎng)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這篇小說讓我很感動,我的`媽媽工作很辛苦,還要給我做飯、輔導我做功課,每天都忙忙碌碌的。這全都是為了我?。∷晕乙欢ㄒ煤脤W習,不能辜負了媽媽對我的愛。老舍的這篇小說讓我知道了: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偉大。
我的老母親讀后感篇九
一雙在痛苦中給我撫慰的手,一把在風雨中為我遮蔽的傘……對——她就是母親。母親!是獨一無二的,任何人都不可取代。
《我的母親獨一無二》這篇文章主要內(nèi)容:“我”家很窮,母親吃得少,好吃的東西都給“我”。而且向“我”隱藏他自己有糖尿病,臨終之前寫信給“我”,騙“我”說生活很好,讓“我”英勇去戰(zhàn)斗。當“我”戰(zhàn)斗凱旋歸來時,他的母親早已病故,他為他母親足足哭了三天三夜。
看到這,想到母親是如此偉大呀!天下的母親都如此,換做我的母親,她會對我那么好嗎?——當然會。雖然我的父母已離異,母親一人遠在深圳,我同樣感受到母親那濃濃的愛。
當時,我發(fā)高燒,42度,我燒得迷迷糊糊,被送去住院了。當我醒來,看到病房如此的陌生啊!我哭著:“爸爸?!睕]人應?“親愛的奶奶!”又也沒人在?我不禁全身起雞皮疙瘩,十分害怕。
在我驚恐中等待著親人出現(xiàn)的時,門突然開了。我心想:會是誰呢?不會是奶奶吧!一個熟悉的面孔出現(xiàn)了——“是媽媽!”我驚喜地叫道。淚水如瀑布般的流了下來。媽媽坐在我的病床邊,關(guān)切地問:“明仔,媽媽接到你住院的電話,馬上從深圳趕來。你覺得好些了么,還難受嗎?”媽媽溫暖的手撫摸著我滾燙的額頭。“你爸爸呢,怎么不在醫(yī)院陪你?”“他工作忙,暫時抽不出時間過來?!薄芭叮袐寢屌隳?,你好好睡一覺吧!”就這樣,媽媽丟下深圳那邊的工作,足足悉心照顧我一個月,直到我完全康復。這也是我度過最幸福的時光。
我想大家都聽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用什么來報答母親的恩情呢?。不錯,我們無法回報母親!但請大家好好體諒自己的母親,感恩母親!因為她是你獨一無二的母親。
讓我們天下兒女永遠永遠地記住自己的母親。
我的老母親讀后感篇十
母親,一個多么偉大的稱號。這個人為我們窮盡一生,只為讓我們得到幸福。在上個星期的基礎(chǔ)寫作例課中,我讀到我的同學許然寫給他媽媽的文章,名為《我的母親》。文章中生動形象的道出了母親對我們的付出,讓我看到了我與母親之間的點點滴滴。
一句“小時候哇哇大哭時說的我要媽媽”,一句“上小學被同學欺負時說的我要回家告訴我媽媽”,一下子把我?guī)Щ亓藦那埃屛蚁肫鹦r候愛哭鼻子的我,不也是希望能盡情的在母親的臂彎里撒嬌,讓強勢的母親替我出頭嗎?這該是對母親多大的依賴??!總覺得,有母親的地方就是幸福,她用瘦弱的肩膀替我們撐起一片天。讓我們在這片天地中無憂無慮的成長,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文章中的母親無疑是愛著她的女兒的,她雖然“不漂亮、不苗條、學問也不高”,但她用著自己最大的努力愛著她的女兒,愛著她那個家。這從她關(guān)心女兒的小細節(jié)就可以看出。而這應該是絕大多數(shù)母親的真實寫照了。有時候,我總在想,母愛到底是什么,它竟可以如此偉大,它讓原本瘦弱的母親為我們筑起銅墻鐵壁,不讓我們受傷,只為我們得到快樂,感到幸福。
母親是護著我們的,但在每日每夜的相處中,摩擦也不可避免。文章中也提到了她和母親的吵架,而這也是全文讓我最有觸動的地方,想到我也和我媽媽紅過臉。想到媽媽那傷心的眼神,我心里一陣揪痛,那是生我養(yǎng)我的母親?。∥矣惺裁促Y格讓她傷心,讓她難過?女兒和母親一起哭的片段更是讓我的淚沁濕了眼眶,也許是感同身受吧!這讓我更加明白了母親對我的愛,也更加堅定了我對母親的愛。
“母親,你讓我如何不愛你!”,文章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一句話。是啊!如此偉大的母愛,你讓我如何不愛你,你讓我拿什么來回報你?我的母親,我想,就算是傾盡我一生,也無以還清你為我擋去的風雨吧!
我的老母親讀后感篇十一
早晨,我吃著“豐盛”的早餐一個肉松面包和一杯牛奶。而媽媽她卻在吃一個剩饅頭和昨天晚餐剩下來的一盤菜。我的媽媽,讓別人吃著香噴噴的面包,自己卻吃著剩飯剩菜。媽媽為什么沒有為自己考慮?因為母愛。
正如日本鬼子進城搜家,“我”(老舍)的母親卻一點兒也不害怕,為什么?還是母愛!母愛讓她不害怕,母愛讓她堅強地保護著自己的兒女,使他們不受傷害。母親是偉大的!
母親常年受“我”姑姑的氣,卻沒有一絲抱怨,而姑姑去世的時候,她的家產(chǎn)母親一分錢也沒有分到。母親吃苦耐勞,忍耐,不貪財,這些精神是值得我們贊揚的。
老舍寫了這篇文章,就是為了告訴我們一個簡樸的道理:失了慈母的人像插在瓶里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沒了根。
我的老母親讀后感篇十二
文章在平淡的語言下,多了一份感情。這份寬廣、持久的母子之愛,通過淡似白描的勾勒,顯示出那樣感人至深的藝術(shù)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當然不是憑借什么宏偉的結(jié)構(gòu)和華麗的文字。而是憑著它的平實。
平實的語言,樸素明凈,把母親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學”。在儒家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的舊中國,女性的地位極低。更何況胡適之母是一個封建大家庭的主婦,她身為寡婦又兼后母后婆,除了巴望親生兒子“踏上”他“老子”的腳步外,還企盼什么?所以“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對于非己所生的兒子、女兒,母親則“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母親忍辱負重的痛苦形象,只通過這平淡的敘述,便躍然紙上,并在讀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響。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對母之愛倒顯得深沉而質(zhì)樸。
其實,平實的風格來源于作者的真情實感。因此任何虛情假義、矯揉造作都不會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感染力。通讀全篇,我們能夠感到胡適對母親的深深愛意。胡適作為書香門第的后代,在幼年時期接受的便是論述傳統(tǒng)儒家忠孝仁愛的倫理教育,以后又從朱子《小學》中,學會了“勤謹合緩”,因而對于母親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說除了家鄉(xiāng)“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慈母。”當然,對于自己的母親,也就愛得更深?!叭绻覍W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愛母之情,敬母之意,透過字里行間,強烈涌現(xiàn)出來。感情之真、之純,動人心弦。
看完了《母親的心》后,我根本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贊美這本書,覺得自己的贊美難以表達這本書內(nèi)容之美好、意義之深遠于萬一。我深信,只有能力+社會責任心才能創(chuàng)造幸福。也只有為社會帶來幸福的人,才有自身心靈的幸福?!澳赣H”的偉大正在于她為社會謀求幸福的心靈。
不是母愛不夠偉大,所以我看完這篇文章想起的不是媽媽,只是有些愛更超脫了這些吧。若說母愛是偉大的,我倒有一丁點兒覺得這是母親多少有的天性。可是隔了一輩的人,對待自己的外孫女甚于孫子還親上加親,那超過偉大的又是些什么呢?至少在我這未成年的心里,已然是不朽的了。
我從小就和姥姥住在一起。那時爸爸媽媽忙于工作,三天兩頭就是值班加班,在我開始記事的印象里,就很少有他倆的鮮活事例。姥姥不一樣。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跟著姥姥,穿著她親手做的大擺褲,緊緊拽著她的手,去逛這逛那。姥姥也沒有多要求我什么,只是讓我跟著她,給我買下所有我要的東西,告訴我什么是《西游記》,什么是加減乘除運算,怎么踢毽子、跳繩……現(xiàn)在記起來,那時的我絕對不超過五歲,對姥姥惟命是從。
那時真覺得姥姥太厲害了,也那么會畫畫哄我笑;我學琴的時候,她曾經(jīng)陪我一起取過一段時間,后來,她竟然自己也能用僵硬的手指在鍵盤上摸索出了她很喜歡的一首民歌;她還很喜歡給我講新聞,激起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我甚至認為她什么都知道,更是崇拜了。還有一次我“一口氣”病了快一個月不能上學,姥姥居然也就背著我快一個月到奶奶家的干休所(那時我渾然不知姥姥骨質(zhì)增生疼得厲害)。
再再后來,我長大了,搬離了原來那六十幾平米的小破房,住進了現(xiàn)在的高樓。
我漸漸開始回自己的房間睡覺了,盡管她的床上仍是放好為我預留的枕頭、被子;我不再讓她碰我的琴,覺得她玩琴實在可笑;我更不喜歡再聽她講人生道理、時事新聞,只覺得她羅嗦得很,每次只是“嗯嗯,夠了,知道了”應付她。我甚至開始討厭她做的飯了,總是新菜隔夜菜混在一起煮……每每我厭煩姥姥了,就開始“撒野”,扔鞋子,砸琴鍵,摔門……每每這樣的時候,姥姥從不在我或爸媽的面前說我什么。直至有一次我又“撒完野”推門進她房間拿東西,才看見她躲在廁所里拿著毛巾不斷地擦著眼淚,由于抽泣的緣故,斷斷續(xù)續(xù)地自言自語:“唉,變了變了,白疼她了,還是自己回破房子住好了,()成天都快給她當保姆,我圖什么好處了?”
但是這樣的“撒野”我一直到姥姥離開廈門前才停下來,我又開始感覺到自己是多么地依賴姥姥?。≡跈C場地時候,我緊緊抱住了她,我沒有哭,硬忍了下來,因為我不想再讓姥姥為我擔心了。姥姥離開以后,我很自由,有了更多自主的空間,但總覺得少了些什么。幾次姥姥打長途回來,張口就是:“雨雨啊,姥姥今天給你買了……”剛聽到這兒,我的眼淚就要掉下來,想著幾句久久不敢告訴姥姥的話:早些回來吧姥姥,看不見你我心里有多不踏實呢!
剛看了《我的母親》這本書,漸漸地,我就被書中描述的清冽峻美的俄羅斯風光所投入,更為一顆無私無畏、果敢堅強的母親的心所折服。就這樣,我陶醉著、感嘆著進入了一種會意忘文的閱讀境界。這也許就是所說的大象無形,大音稀聲吧!這個形被譯者通情達意的詞藻融入了俄羅斯社會生活的萬千氣象中;這個聲被譯者用輕靈灑脫的文字彈奏進世界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進行曲中。
看完了《母親的心》這本書后,我根本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贊美這本書,覺得自己的贊美難以表達這本書內(nèi)容之美好、意義之深遠于萬一。我深信,只有能力+社會責任心才能創(chuàng)造幸福。也只有為社會帶來幸福的人,才有自身心靈的幸福。“母親”的偉大正在于她為社會謀求幸福的心靈。
我的老母親讀后感篇十三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義士或作出杰出貢獻的大人物腳下,走的都是母親為他們鋪筑的成長之路,如婦孺皆知的愛因斯坦、愛迪生、岳飛、孟子,母親賦予他們高尚的品德與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在這條路上堅韌不拔、自信自強。正因為母親的偉大,才有無數(shù)文人學子不惜筆墨,為母親獻上一首又一首贊歌。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滿懷心痛地寫下了《我的母親》,我讀了也倍感心痛。就在這么一個不識字的、始終生活在艱難困苦中的中國婦女身上,我看到了母性的光輝與偉大,她溫柔慈祥卻堅貞不屈,她甘愿吃虧卻絕不軟弱,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孩子,她給子女的是生命的教育。老舍一歲半時父親離世,從此,母親勤儉持家,獨自一人將五個孩子拉扯大;當八國聯(lián)軍侵略我國時,她不慌不哭,為保護兒女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當女兒出嫁、兒子求學據(jù)婚時,她傷感不已卻淚往肚里流,母親,從不因自己的個人需要而耽誤子女的青春與前程!在老舍心里,母親才是讓他刻骨銘心的真正的教師,她傳給自己好的性格與習慣;母親的奉獻才是最無私的,她晚年的孤獨寂寞與急切的.念子情懷讓人無奈且不安。老舍的母親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前還吃的是粗糧,這成了老舍先生終生的傷與痛。其實,這就是母親啊!聰慧堅忍,胸懷寬廣。如果老舍生活的時代好些,他一定會盡己所能讓老母安享晚年的。
不管是名人還是普通人,不管歲月艱難還是生活幸福,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她們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磨粗了雙手,在叮囑嘮叨奔波勞作中花白了頭發(fā),在兒女長成飛向遠方后望穿了雙眼。幸福中游離著一絲悲哀,這也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嗎?但對一個母親未免太殘酷了。母親是深愛我們的人,我們也應關(guān)心她、體貼她,用一顆感恩的心來慰藉她,這樣,就算哪一天我們離開了母親,心中也會少一份缺憾。
老舍說:“失了慈母的人像插在花瓶里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失了根。”是呀,母親就是生養(yǎng)我們的根,是我們永遠不能離棄不能忘懷的人!我們只有努力生長,成為祖國的棟梁,開出鮮艷美麗的花朵,才對得起在泥土下不辭勞苦的“根”哪!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6750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