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yè)楚辭讀后感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2 08:38:26
專業(yè)楚辭讀后感大全(15篇)
時間:2023-11-02 08:38:26     小編:溫柔雨

讀后感是一個人對自己閱讀體驗的記錄和總結(jié)。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要善于歸納思考,總結(jié)書籍中給予自己的啟示和感悟,發(fā)現(xiàn)其中的深層內(nèi)涵。下面是一些觸動心靈的讀后感,或許能讓你對書籍有更深的體會和領(lǐng)悟。

楚辭讀后感篇一

有多少人,在平靜的外表下,有太多的糾結(jié)與掙扎在內(nèi)心深處暗流涌動?

又有多少人,能把這些糾結(jié)與掙扎赤裸裸的展示在世人面前?

沒有赤子的情懷,沒有博大的胸襟,如何能夠?

在《楚辭》諸文中,出現(xiàn)了許多許多人物,如女媭、靈氛、厲神、太卜鄭詹尹、漁父和巫陽等。而這些人,或者曾經(jīng)存在,或者其實根本就不存在。其實這些人的角色、話語、觀點就是屈原內(nèi)心深處復(fù)雜矛盾心情的展露,糾結(jié)掙扎內(nèi)心的呈現(xiàn),但到最后,他都做了明確的抉擇。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老冉冉其將至,恐脩名之不立”。在此,屈原明確表達了作為一個已達知天明之年的有志之士的政治抱負與時不待我的緊迫感。可是卻一再從罷官到流放“九年而不復(fù)”,乃至再流放。國君也從寄予重任到“不余聽”到怒而遷之……一個具有高度自我認同感又有很強的政治預(yù)見性與參政能力的人來說,這種境遇是多么的郁悶啊,內(nèi)心將是多么的糾結(jié)。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后卻一再吟詠“望三五以為像兮,指彭咸以為儀”、“獨煢煢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凌大波而流風(fēng)兮,託彭咸之所居”。欲立功業(yè)而不立,“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竟至“呼號莫吾聞”,最后只能以自沉作為自己最后的一聲吶喊!

屈原對懷王是有著深深的眷戀與感激的,“惜往昔著曾信兮,受命詔以朝詩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秘密事之載于心兮,雖過失猶弗治”??墒呛髞?,卻被黨人蒙蔽,“中途而改道”,“含怒而待”,最后還簽下“黃棘之盟”,這與屈原提出的“聯(lián)齊抗秦”的.主張南轅北轍,且最后也使得自己命喪異國。對于這樣一位君主,屈原既有出于懷王最自己態(tài)度的幽怨,自然也有對楚王離賢君太遠的無奈。于是他又吟詠“聞百里之為虜兮,伊尹烹于庖廚。呂望屠于朝歌兮,寧戚歌而飯牛。不逢湯武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吳信讒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憂。介子忠而里枯兮,有君寤而追求。封介山而為之禁兮,報大德之悠悠”。

在這段文字中即提到明君,又提到昏君,還提到先寐后寤,可是悔之已晚的晉文公。這是多么的委婉曲折而有愁腸百結(jié)啊。在諸文中,直接出現(xiàn)怨句“君無度而弗查”、“惜壅君之不識”、“與余言而不信兮”、“施黃棘之枉策”。甚至想到要選擇一個明君來施展自己的抱負。也有如慈父般的眷眷之情:“恐皇輿之?dāng)】儭薄鞍б娋辉俚?。望長楸而太息”、“何不改乎此度”。如此的拳拳,如此的百轉(zhuǎn)千折,最后選擇依然是為國沉軀。

“勉遠逝而無狐疑兮,孰求美而釋女?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借靈氛之口,屈原展現(xiàn)了自己內(nèi)心的一種呼喚,即離開楚地,另奔湯、禹、武丁、齊桓之類的明君,乘“方壯”之年,“遠逝而自疏”,周游上下,立一番功業(yè)??墒?,就在“忽乎吾將行”之時,用仆悲馬懷,顧而不前來來表達自己最終的抉擇。即使是在流放且毫無起用征兆時,“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返”、“惟郢路之遼遠兮,魂一夕而九逝”。最后“鳥飛返鄉(xiāng),狐死首丘”。在《招魂》一文中,也借用巫陽之口,一再重申此種抉擇。

借助女媭責(zé)備的口吻和厲神占卜的夢境,屈原向我們展示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另一種聲音——“何不變此志也?”,并用了鯀“直以亡身”的實例,這其實也是一種現(xiàn)世的深切關(guān)懷,即可以榮享富貴,又可以朋友相交,至少可以溫飽終日??墒峭瑫r,內(nèi)心的另一種聲音發(fā)出嘹亮的吶喊:“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離愍而不遷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寧逝死而流亡兮,不忍為此常態(tài)”。最終在《漁父》一文中明確抉擇:“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安能以皎皎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在《九章。悲回風(fēng)》中,屈原為我們展示了內(nèi)心的另一種聲音:“寤從容以周流兮,聊逍遙以自恃”。在《漁父》一文中,更是通過漁父這一藝術(shù)形象給我們明確展示了“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的游戲立場。在給予明確回應(yīng),之后,還留給我們莞爾一笑的神情與“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余音。足可饒梁三日。

可是,同樣最終是皎皎于世,最終,屈原無法只忘情于個人的逍遙,不能放任對楚國的責(zé)任感,最終離去!

糾結(jié)、掙扎、抉擇、自沉、殉國,由這些組成的的內(nèi)心,經(jīng)歷后的抉擇,你能不感動嗎?

楚辭讀后感篇二

楚辭瑰麗宏偉,音律絕佳,涵義深遠,沉重又典雅。

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楚辭讀后感800字,歡迎閱讀。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餔其槽而歠其離?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見放為?

在湘江江譚邊,漁父遇到了屈原并認出了他是被放逐的三閭大夫,于是,兩人便開始討論深刻的處世之道和人生哲理。

《楚辭·漁父》記載的就是漁父和屈原的討論過程。

并且由漁夫的談吐舉止可知,他并不是真正的漁父,按文中的話來說是“與世推移”,是一個懂得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

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托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jié)操。

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面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污濁,屈原按文中的話來說是“深思高舉”,則顯得執(zhí)著,決絕,他始終堅守著人格之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寧愿舍棄生命,也不與污濁的塵世同流合污,雖然理想破滅了,但至死不渝。

司馬遷為人熟悉的大人物,他與屈原也是相反的人。

他是用生來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而屈原是以死來體現(xiàn)生命的意志和尊嚴。

生命的價值不在長度,而在厚度和高度。

漁父提出的問題與談?wù)摰娜松姷鼗蛟S是對屈原的試探,或許是一種真誠的勸說,然而屈原的回答卻是態(tài)度鮮明,立場堅定毫不妥協(xié):“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攜與最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

驟諫君而不聽兮,任重石之何益?心掛結(jié)而不解兮,思蹇產(chǎn)而不釋?!钡谋瘒@的回風(fēng),一位偉人的光芒便消失在汨羅江邊。

正是屈原這種甘愿清白以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品德堅貞節(jié)操連同其不朽詩篇使他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詩人之一,彪炳千古,流芳百世!

五月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會屬于一個人——屈原。

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汩羅江而死。

讀著《楚辭》,五月的種子在心中慢慢發(fā)芽,我仿佛看到了行吟江畔的詩人目視著滔滔江水,感嘆著人生的無常。

也許,對于屈原和宋玉,人生都或如浮萍一般無根無蒂,陌如塵土。

國家的命運,人民的疾苦和自己的生命,到底該選擇哪一個?以前覺得,屈原死得不值。

屈原之死,不能改變楚王的昏庸,奸臣的諂媚,也不能改變楚國被滅亡的命運。

秦統(tǒng)一中國是歷史大勢所趨,屈原之死不過是螳臂當(dāng)車,自不量力,是愚忠,甚至是愚蠢。

可是我讀完《九章》,我覺得他的死是應(yīng)該的,是順理成章的。

一個人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煎熬,奔波過那么多地方,屈原太孤獨了,太勞累了,又是太渺小了。

天地那么大,山原、江水、滔滔洪流、滾滾紅塵,他只是其中的一粒芥子。

生與死,對于浩蕩的宇宙來說,實在不算是什么。

何況這個世界上,早已找不到一個能了解自己的人了,這樣活著,實在是一種痛苦。

江畔的詩人叩問蒼天,蒼天無語,凝視大地,大地?zé)o聲,過盡千帆驚回首,報國無門的詩人只剩下腳邊的落英和盈袖的花香。

地老天荒,卻等不來一個王。

屈原的生命,該是一個臻子永恒的過程,因為他在那些落英繽紛的年華里,培育出了千古不滅的故事。

朝賜你財物,午賜你宅院,暮賜你美麗的人,說不定何時就想賜你一死。

可你忙于政務(wù),又怎能留國王的夸獎是一種帶回鉤的暗器!

你短暫的生命留下的篇章,他們都活了幾千年,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箭的自由就是弓的自由?濤濤滾滾洶涌澎湃,但它淘不盡,淘不盡高尚的靈魂。

昂首是春,俯首是秋,如此的氣質(zhì),如此的靈魂,剛勁堅毅地挺立在天地之間,留給后世的人們永久的仰望、膜拜。

《楚辭》中我選不出最愛的一段,因為每一段都是那樣的'美好。

我只愛那美麗的章句,愛那凄美的風(fēng)格,更愛屈原純潔的心靈。

讀楚辭,最想說的,是《九章》。

讀下來才發(fā)現(xiàn),其實是屈原從生到死的心路歷程。

《九章》實在看得我很痛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回風(fēng)》,大概是里面最重要的五篇東西。

《涉江》里的屈原已經(jīng)被放逐,沒有了另外兩篇《惜誦》、《思美人》然對楚王念念不忘的“愚忠”之情,他已經(jīng)明白自己和郢都黨人是不可能和平共處的,他很憤怒,他一面表白自己多么清白高潔,一面痛罵那些小人多么骯臟丑惡。

這篇其實是我在《九章》里最喜歡的一篇,它的調(diào)子很高,看著很過癮,很解氣,很“憤青”,也沒有接下去幾篇那種幾乎可以讓人心神俱碎的悲哀。

那個時候的屈原大概還年輕,還有朝氣,還有幻想,可是看下去才知道,所謂吶喊,也不過就是彷徨的前奏。

《抽思》是彷徨。

這時,屈原被放逐得更遠了,他還在念著楚國的臣民,可是更多的卻是一份沉痛。

他找不到路,四顧茫茫,沒有人了解他的心思,他回不去郢都,只能盼望著靈魂能夠飛回到故鄉(xiāng)去。

教科書上的屈原,是不屈的斗士,是剛直的高士,可是從《九章》里看去,不論哪一篇,我都只能讀出屈原的孤獨,超越一切天地力量的孤獨。

《哀郢》是傷逝。

楚國的都城郢都已經(jīng)被攻陷了,我的戰(zhàn)國史不太好,只是記得楚國并沒有就此亡國,楚王帶著他的臣子跑了,很快又組織了一個新的小朝廷。

可是此時貶謫在外地的屈原卻沒有這群“楚跑跑”們的厚臉皮,他寫了《哀郢》,哀郢是心碎,我?guī)缀醪蝗套渥x。

然而他的第一句詩卻是“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受難的始終是百姓。

最后的一篇是《懷沙》,其實不能用先生的《朝花夕拾》來概括,可是我覺得,他們的宗旨是一樣的,那就是,應(yīng)該是收拾好一切的時候了。

《抽思》、《哀郢》、《悲回風(fēng)》,這三篇的調(diào)子都是很低沉很壓抑的,而且是一篇比一篇壓抑,讓人看得全身不舒服。

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并不是《九歌·山鬼》中的那種薄霧冥冥的“鬼氣”,而是一種從心靈的力量,壓制得你透不過氣來。

讀完《九章》,閉上眼睛,就可以看見這樣一副場面。

楚地奔流的江水,高聳突兀的巉巖,屈原帶高冠,衣廣袖,一個修長而靜默的背影就那樣立著,舉手投足間只有兩個字:孤獨。

試著讀《楚辭》,特別是讀《離騷》、《國殤》、《哀郢》、《卜居》、《漁父》時,心中狂躁不安。

《楚辭》猶如疾風(fēng)暴雨,控訴人間罪惡,特別是屈原的憤世嫉俗,特立獨行都讓人產(chǎn)生緊張與不安。

奇崛的語言和瘋狂得失去控制的想象,都讓人情緒不寧。

不管如何,我明白,我現(xiàn)在的心境,需要的是回環(huán)往復(fù)而不是狂亂無章。

這時候的《楚辭》,于我而言大概是一劑良藥,多服為宜!

楚辭讀后感篇三

《楚辭》是最早的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及浪漫主義文學(xué)源頭。

“楚辭”之名首見于《史記·酷吏列傳》,可見至遲在漢代前期已有這一名稱。其本義,當(dāng)是泛指楚地的歌辭,以后才成為專稱,指以戰(zhàn)國時楚國屈原的創(chuàng)作為代表的新詩體。西漢末年,劉向?qū)⑶?、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承襲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匯編成集,計十六篇,定名為《楚辭》。是為總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別是:《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游》《卜居》《漁父》《九辯》《招魂》《大招》《惜誓》《招隱士》《七諫》《哀時命》《九懷》《九嘆》《九思》。這個十七篇的篇章結(jié)構(gòu),遂成為后世通行本。

《楚辭》運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帶)的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fēng)情,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黃伯思所說,“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東觀余論》)。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襲屈賦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與《詩經(jīng)》古樸的'四言體詩相比,楚辭的句式較活潑,句中有時使用楚國方言,在節(jié)奏和韻律上獨具特色,更適合表現(xiàn)豐富復(fù)雜的思想感情。

《楚辭》部分作品因效仿楚辭的體例,有時也被成為“楚辭體”或“騷體”?!膀}”,因其中的作品《離騷》而得名,故“后人或謂之騷”,與因十五《國風(fēng)》而稱為“風(fēng)”的《詩經(jīng)》相對,分別為中國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鼻祖。

后人也常以“風(fēng)騷”代指詩歌,或以“騷人”稱呼詩人。

楚辭讀后感篇四

我第一次讀《離騷》的.時后,還是在升入四年級之前的暑假,那個時侯絲毫不懂,合著注音和釋意,一點一點的閱讀、背誦。在我對楚辭沒有了解的情況下,憑借著一種感覺,我愛上了楚辭。

直到現(xiàn)在我明白,那種感覺就是對屈原的敬佩和尊重。在我心中,屈原是一箇無可否認的天才詩人,佢的人生充滿了浪漫。在佢的詩中,有高冠長佩的美人,有芬芳淸幽的香草,有飛馳云端的遠游,這一切都似眞似幻。

屈原的詩永遠是夢與眞的結(jié)合,分不淸哪些是實,哪些是虛,與莊周夢蝶頗有些神似。唯一不同的是,莊子是飄逸的,而對于屈原來說,佢的責(zé)任感成了桎梏,牽絆住了佢的手腳,使佢的命運和楚國的命運牢牢的捆在了一起。

一部《楚辭》是以屈原的畢生心血所作,每一首詩都浸透著詩人的血淚。直到今天,透過凄美憂傷的詩句,還能體會到屈原的執(zhí)著、痛苦、憤怒和思念。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少年得志的屈原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只有一個顏色憔悴、行吟江畔的老翁,在風(fēng)雨中默默的堅守著自個的理想,用枯槁的軀體緊緊抱住祖國的土地,諦聽著來自內(nèi)心深處的呼喚。

我曾在許多箇無人的靜夜裏背誦楚辭,那種凄冷的美感,使夜閑的月光更加皎潔冷淸,奇寒徹骨。從未有一部作品,使我的心那樣冷,那樣靜。

對我來說,楚辭的艱深晦澀如同曲折的小路,但佢的美,就像小徑上幽靜美麗的風(fēng)光,徹底折服了我,把我?guī)нM了另一片明媚而晴朗的天空。

所以在每次旅游的飛機上,我都會溫習(xí)楚辭。優(yōu)美的詩句,使旅途不再艱苦漫長。我從心底裏熱愛那些詩句,每時每刻都不曾忘記。在我困惑迷茫的時后,楚辭中的詞句,如淸泉一般灌溉著我的心靈,給了我勇氣和信心。

我選不出最愛的一段,因為每一段都是那樣的美好。我只愛那美麗的章句,愛那凄美的風(fēng)格,而且更愛屈原純潔的心靈。

自從第一次翻開那本書開始,我就和美麗的楚辭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直到現(xiàn)在,對楚辭的熱愛依然不變。希望每一天,我都能擁抱那些可愛的詩句,在陽光中品味楚辭中語言的魅力。

楚辭讀后感篇五

作為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無疑是一部經(jīng)典的古典文學(xué)作品。時至今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為數(shù)眾多的讀者沉浸于賞鑒《楚辭》的閱讀之旅。盡管跨越了慢慢的歷史長河,盡管我們現(xiàn)代人在閱讀古典文學(xué)中存在著古今理解上的差異,但是這并不會影響大家對這部名著的欣賞。

而最近,我和孩子在完成學(xué)?!拜p叩詩歌的大門”課題研究中接觸到了一本主題與眾不同的楚辭讀物——《草木零落,美人遲暮:楚辭植物圖鑒》。就其分享的內(nèi)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本書緊緊地圍繞著《楚辭》展開。但是就其展現(xiàn)《楚辭》的切入點,則是本書最大的亮點。那就是本書是以自然科學(xué)與古典文學(xué)邂逅的創(chuàng)意。借由本書的閱讀,我們可以全方位地觀摩《楚辭》中的諸多香草香木、惡草惡木。換個植物的角度來解讀《楚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中別有洞天的文學(xué)精彩。

無論是在學(xué)《楚辭》,還或者是領(lǐng)略楚地植物的自然科學(xué)知識點,《草木零落,美人遲暮:楚辭植物圖鑒》一書猶如工具般為我們搭建起了和諧的橋梁。引領(lǐng)著讀者融會貫通地走入這個由植物構(gòu)筑而起的《楚辭》世界。對于我和孩子而言,我們通過參考本書獲取到了詳實,分類的《楚辭》植物資料。讓孩子對《楚辭》的研究又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收獲一次趣味的閱讀旅程。

楚辭讀后感篇六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j其槽而f其離?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見放為?

在湘江江譚邊,漁父遇到了屈原并認出了他是被放逐的三閭大夫,于是,兩人便開始討論深刻的處世之道和人生哲理?!冻o?漁父》記載的就是漁父和屈原的討論過程。并且由漁夫的談吐舉止可知,他并不是真正的漁父,按文中的話來說是“與世推移”,是一個懂得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托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jié)操。

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面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污濁,屈原按文中的話來說是“深思高舉”,則顯得執(zhí)著,決絕,他始終堅守著人格之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寧愿舍棄生命,也不與污濁的塵世同流合污,雖然理想破滅了,但至死不渝。

司馬遷為人熟悉的大人物,他與屈原也是相反的人。他是用生來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而屈原是以死來體現(xiàn)生命的意志和尊嚴。

生命的價值不在長度,而在厚度和高度。

漁父提出的問題與談?wù)摰娜松姷鼗蛟S是對屈原的試探,或許是一種真誠的勸說,然而屈原的回答卻是態(tài)度鮮明,立場堅定毫不妥協(xié):“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攜與最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驟諫君而不聽兮,任重石之何益?心掛結(jié)而不解兮,思蹇產(chǎn)而不釋?!钡谋瘒@的回風(fēng),一位偉人的光芒便消失在汨羅江邊。

正是屈原這種甘愿清白以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品德堅貞節(jié)操連同其不朽詩篇使他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詩人之一,彪炳千古,流芳百世!

楚辭讀后感篇七

看到楚辭最開始想到的是屈原―一個以死亡來體現(xiàn)生命的意志和尊嚴的人,他是一個詩人,也是一個政治家,更是一個愛國者。他有理想,有目標,有政治抱負,卻也因此被敵對,被流放。他殷切的盼望著君主睿智、國家強盛,盼望著自己才華得以施展,能有所建樹,但他最終只剩無助和孤獨,對他來說,人生都如浮萍般無根無蒂,陌如塵土,一個人經(jīng)歷那么多的煎熬,奔波過那么多地方,他孤獨、勞累,但自己卻那么渺小,國家的命運、人民的疾苦、自己的生命都無力改變,他找不到路,回不去郢都,只能用自己的生命來體現(xiàn)他對國家、對人民的愛,只盼著靈魂能夠飛回故鄉(xiāng)去。

“紛吾即有此內(nèi)美兮,有重之以修能”年輕的屈原,器宇軒昂,才華橫溢,他有朝氣,自信,是不屈的斗士,“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光陰似箭,唯恐抓不住飛逝的時光,希望歲月來讓自己的心靈更加美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更是體現(xiàn)了他為了國家強盛矢志不渝的精神?!氨娊愿傔M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nèi)恕已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忽馳騖以追逐分,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固時俗之工巧兮,涼婢囟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茍余情其信婷以練要兮,長頗頷亦何傷?!钡鹊仍诂F(xiàn)在社會同樣適用,人們忙著爭名奪權(quán),追逐利祿,猜忌著別人,彼此間勾心斗角,相互嫉妒,忽視了本該有的追求,拋棄了內(nèi)心原本應(yīng)該擁有的純真和善良,這些話也告誡我們,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應(yīng)當(dāng)保留內(nèi)心真正的美好和善良,讓自己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行為?!凹澳隁q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意思是,趁你年輕還未衰老,施展才華還有大好的機會,沒錯,當(dāng)下的我們,還年輕,還有時間和機會去追尋、去奮斗,去實現(xiàn)理想,不應(yīng)該在該努力拼搏的年紀而懈怠,更不應(yīng)該向自己認輸?!耙嘤嘈闹瀑猓m九死其猶未悔?!薄捌埐恢?,吾寧死”又是何等的堅定,這些更是值得我們終身學(xué)習(xí)。

在《楚辭》中還有許多的道理值得我們深思和學(xué)習(xí),最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的是屈原那濃厚而熾熱的愛國之情,一個人,無論身處何地,都應(yīng)當(dāng)真切的愛著自己的國家,還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屈原那堅貞不屈,不卑不亢的高尚品德。

楚辭讀后感篇八

五月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會屬于一個人——屈原。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汩羅江而死。

以前覺得,屈原死得不值。屈原之死,不能改變楚王的昏庸,奸臣的諂媚,也不能改變楚國被滅亡的命運。秦統(tǒng)一中國是歷史大勢所趨,屈原之死不過是螳臂當(dāng)車,自不量力,是愚忠,甚至是愚蠢??墒俏易x完《九章》,我覺得他的死是應(yīng)該的,是順理成章的。

一個人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煎熬,奔波過那么多地方,屈原太孤獨了,太勞累了,又是太渺小了。天地那么大,山原、江水、滔滔洪流、滾滾紅塵,他只是其中的一粒芥子。

生與死,對于浩蕩的宇宙來說,實在不算是什么。何況這個世界上,早已找不到一個能了解自己的人了,這樣活著,實在是一種痛苦。

江畔的詩人叩問蒼天,蒼天無語,凝視大地,大地?zé)o聲,過盡千帆驚回首,報國無門的詩人只剩下腳邊的落英和盈袖的花香。

地老天荒,卻等不來一個王。屈原的生命,該是一個臻子永恒的過程,因為他在那些落英繽紛的年華里,培育出了千古不滅的故事。

朝賜你財物,午賜你宅院,暮賜你美麗的人,說不定何時就想賜你一死??赡忝τ谡?wù),又怎能留國王的夸獎是一種帶回鉤的暗器!

你短暫的生命留下的篇章,他們都活了幾千年,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箭的自由就是弓的自由?濤濤滾滾洶涌澎湃,但它淘不盡,淘不盡高尚的靈魂。

昂首是春,俯首是秋,如此的氣質(zhì),如此的靈魂,剛勁堅毅地挺立在天地之間,留給后世的人們永久的仰望、膜拜。

《楚辭》中我選不出最愛的一段,因為每一段都是那樣的美好。我只愛那美麗的章句,愛那凄美的風(fēng)格,更愛屈原純潔的心靈。

楚辭讀后感篇九

我第一次讀《離騷》的時候還是在升入四年級之前的暑假,那箇時侯絲毫不懂,合著注音和釋意,一點一點的閱讀、背誦。在我對楚辭沒有瞭解的情況下,凴藉著一種感覺,我愛上了楚辭。

直到現(xiàn)在我纔明白,那種感覺就是對屈原的敬佩和尊重。在我心中,屈原是一箇無可否認的天才詩人,佢的人生充滿了浪漫。在佢的詩中,有高冠長佩的美人,有芬芳淸幽的香草,有飛馳云端的遠游,這一切都似眞似幻。

屈原的詩永遠是夢與眞的結(jié)合,分不淸哪些是實,哪些是虛,與莊周夢蝶頗有些神似。唯一不同的是,莊子是飄逸的,而對于屈原來說,佢的責(zé)任感成了桎梏,牽絆住了佢的手腳,使佢的'命運和楚國的命運牢牢的捆在了一起。

一部《楚辭》是以屈原的畢生心血所作,每一首詩都浸透著詩人的血淚。直到今天,通過凄美憂傷的詩句,還能體會到屈原的執(zhí)著、痛苦、憤怒和思念。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少年得志的屈原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只有一箇顏色憔悴、行吟江畔的老翁,在風(fēng)雨中默默的堅守著自個的理想,用枯槁的軀體緊緊抱住祖國的土地,諦聽著來自內(nèi)心深處的呼喚。

我曾在許多箇無人的靜夜裏背誦楚辭,那種凄冷的美感,使夜閑的月光更加皎潔冷淸,奇寒徹骨。從未有一部作品,使我的心那樣冷,那樣靜。對我來說,楚辭的艱深晦澀如同曲折的小路,但佢的美,就像小徑上幽靜美麗的風(fēng)光,徹底折服了我,把我?guī)нM了另一片明媚而晴朗的天空。

所以在每次旅游的飛機上,我都會溫習(xí)楚辭。優(yōu)美的詩句,使旅途不再艱苦漫長。我從心底裏熱愛那些詩句,每時每刻都不曾忘記。在我困惑迷茫的時,楚辭中的詞句,如淸泉一般灌溉著我的心靈,給了我勇氣和信心。

我選不出最愛的一段,因為每一段都是那樣的美好。我只愛那美麗的章句,愛那凄美的風(fēng)格,而且更愛屈原純潔的心靈。

自從第一次翻開那本書開始,我就和美麗的楚辭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直到現(xiàn)在,對楚辭的熱愛依然不變。

希望每一天,我都能擁抱那些可愛的詩句,在陽光中品味楚辭中語言的魅力。

楚辭讀后感篇十

梁啟超說:“吾以為凡為中國人者,須獲有欣賞《楚辭》之能力,乃為不虛生此國?!?/p>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我們小學(xué)時候班級里掛的名人名言。以前只是覺得這句話是讓我們?nèi)猿肿非笳胬恚墒钱?dāng)你真正的走進楚辭這座華麗的城堡,你就不僅僅會為無可撼動的真理折服,更會被那華麗的詞藻,作者的偉大情感深深吸引。

記得這學(xué)期,我們?nèi)ジ咧幸娏?xí),我們有一節(jié)課就是聽的屈原的《離騷》,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師的一個問題“屈原在《離騷中將自己寫的那么美是不是有點自戀?”有的學(xué)生說有,有的學(xué)生說沒有。在這一學(xué)期的課上,紀老師跟我們講了很多后代人對楚辭的理解。我覺得楚辭之所以有這么大的魅力與屈原是分不開的。

六朝時的劉勰曾有‘不有屈原,豈見《離騷》’的評論,如其所言,《離騷》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詩人屈原自我崇高人格的充分展現(xiàn),這是屈原之前的詩作中所沒有的。透過《離騷》,我們看到的是詩人披蘭佩蕙,芳潔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剛直不阿,忠貞執(zhí)著的偉大人格。面對現(xiàn)實的污濁險惡,屈原清醒地認識到前途的艱險和命運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寧愿捍衛(wèi)自己的人格尊嚴,九死而未悔。如余秋雨所說‘世上所多者為小人,且令人防不勝防,多少人死在小人“一口一口咬死你”的嘴下?!墙艹龅脑娙藚s不是成功的政治家,在政治這個舞臺上,屈原不是導(dǎo)演,但是一心想要挽救楚國的危局。無奈奸臣當(dāng)?shù)?,忠言難訴,屈原只能悲歌澤畔。

我覺得屈原對于中國知識分子品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我在讀屈原之后的人的作品的時候,我都會看到屈原的身影。如西漢賈誼因為才高受嫉,謫遷長沙,作《吊屈原賦》,以屈原自擬。司馬遷從“屈原放逐,乃著《離騷》”(《史記?太史公自序》)的事跡中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完成了《史記》的撰述??梢哉f,哪里有士子之不遇,哪里就有屈原的英魂,屈原精神成了安頓歷代文人士子的痛苦心靈的家園。陸游報國無門,身老家中,慨然嘆曰:“《離騷》未盡靈均恨,志士千秋淚滿裳?!保ā栋й住罚奥爟赫b《離騷》,可以散我愁?!保ā渡呈凶栾L(fēng)》)此外,如清人屈大均詩云:“一葉《離騷》酒一杯,灘聲空助故城哀?!保ā兜跹┾趾蜕小罚S任詩云:“無端哀怨入秋多,讀罷《離騷》喚奈何??千古靈均有高弟,江潭能唱《大招》歌?!保ā蹲x(楚辭)作》)由此可見,屈原以其卓越的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壯的情懷,鼓舞并感召了后世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屈原由于其憂憤深廣的愛國情懷,尤其是他為了理想而頑強不屈地對現(xiàn)實進行批判的精神,早已突破了儒家明哲保身、溫柔敦厚等處世原則,為中國文化增添了一股深沉而剛烈之氣,培養(yǎng)了中國士人主動承擔(dān)歷史責(zé)任的勇氣。這是屈原及其辭賦對民族精神的重大貢獻。

其實,在聽紀老師上課時感覺就像是一位尊者在給我們講一個故事,沒有你死我活,沒有驚心動魄。一步步走進屈子的世界,他的悲痛已隨汨羅之水浩浩湯湯而去,而他的精神確如芝蘭之香久久縈繞在我們身旁。

楚辭讀后感篇十一

暑假中偶然讀到《楚辭》,被其瑰麗的想象力、奔放的情感力、厚重的歷史感、舍我其誰的使命感所吸引。掩卷之余,我為其浪漫主義情懷與現(xiàn)實主義的悲憫所折服。同時,作為一個中國人,更為祖先文學(xué)上的高度和其中跳動不息的赤子之心而自豪。

《楚辭》站在中國文化的源頭不遠,以它的深度刻畫了它的時代,以它的高度眺望著此后的幾千年。它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楚國的經(jīng)濟、政治、哲學(xué)、宗教、科學(xué)、藝術(shù)的橫向剖面,更用無窮的營養(yǎng)滋養(yǎng)著后人。主要作者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其在流放、遭貶的過程中,目睹了楚國大廈將傾的危難和民生多艱的困苦,但思量自己卻不能扶大廈于將傾,解民生于倒懸,遂帶著滿腔的憤懣和不甘自沉汨羅??v觀屈原的一生,作為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敗了,他的“美政”理想和改革事業(yè)永遠為后人惋惜;作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xué)家,他成功了。

屈子精神感人之處,還在于他堅持自己的理想和對理想執(zhí)著的追求。為了理想,他“雖九死猶未悔”、“雖體解猶未變”。當(dāng)理想無法實現(xiàn)時,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沉故國之鄉(xiāng),也不出走他國,汨羅江畔縱身一跳定格成偉岸人格的永恒。屈子作品理想的特點,是他賦予自己理想以香草、美人的品格,寄托對理想的追求。這樣的精神,在任何時代都有其現(xiàn)實意義,特別在我們這個社會劇烈變動的時代。

文化和傳統(tǒng),這是我們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的精神特質(zhì)。當(dāng)我們灰暗彷徨時,不妨讀讀那些先賢留下的華篇,仿佛站在歷史的河邊,聆聽先賢的精神教誨。“帝高陽之苗裔兮,......”所謂傳承,不僅在于血脈,更深厚的在于精神。當(dāng)然,對本國文化的自信,不是固步自封。只有根植于本民族的傳統(tǒng)和文化,我們才能更自信更包容面對整個世界。

其次,知榮明辱,是屈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在那些“世事洞明”、“人情練達”者看來,屈原的是非分明、毫不妥協(xié)無疑是不諳世事、不識時務(wù)。但是正是這種在艱難世事下,知不可為而為之、舍我其誰的勇氣支持了中華文化歷經(jīng)狂瀾而不倒。在一個物欲橫流、世風(fēng)日下的時代,這種精神越發(fā)顯得耀眼奪目。和諧社會需要一種內(nèi)在秩序,一個精神缺失、進退無據(jù)、無所依憑的社會是不可能成為和諧社會的。而這種價值重構(gòu)的內(nèi)在依據(jù),一定需要從屈原所代表的中華文化上去尋找,唯此才能不迷失本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楚辭讀后感篇十二

(一)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餔其槽而歠其離?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見放為?

在湘江江譚邊,漁父遇到了屈原并認出了他是被放逐的三閭大夫,于是,兩人便開始討論深刻的處世之道和人生哲理?!冻o·漁父》記載的就是漁父和屈原的討論過程。并且由漁夫的談吐舉止可知,他并不是真正的漁父,按文中的話來說是“與世推移”,是一個懂得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托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jié)操。

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面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污濁,屈原按文中的話來說是“深思高舉”,則顯得執(zhí)著,決絕,他始終堅守著人格之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寧愿舍棄生命,也不與污濁的塵世同流合污,雖然理想破滅了,但至死不渝。

司馬遷為人熟悉的大人物,他與屈原也是相反的人。他是用生來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而屈原是以死來體現(xiàn)生命的意志和尊嚴。

生命的價值不在長度,而在厚度和高度。

漁父提出的問題與談?wù)摰娜松姷鼗蛟S是對屈原的試探,或許是一種真誠的勸說,然而屈原的回答卻是態(tài)度鮮明,立場堅定毫不妥協(xié):“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攜與最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驟諫君而不聽兮,任重石之何益?心掛結(jié)而不解兮,思蹇產(chǎn)而不釋?!钡谋瘒@的回風(fēng),一位偉人的光芒便消失在汨羅江邊。

正是屈原這種甘愿清白以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品德堅貞節(jié)操連同其不朽詩篇使他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詩人之一,彪炳千古,流芳百世!

(二)五月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會屬于一個人——屈原。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汩羅江而死。

讀著《楚辭》,五月的種子在心中慢慢發(fā)芽,我仿佛看到了行吟江畔的詩人目視著滔滔江水,感嘆著人生的無常。也許,對于屈原和宋玉,人生都或如浮萍一般無根無蒂,陌如塵土。國家的命運,人民的疾苦和自己的生命,到底該選擇哪一個?以前覺得,屈原死得不值。屈原之死,不能改變楚王的昏庸,奸臣的諂媚,也不能改變楚國被滅亡的命運。秦統(tǒng)一中國是歷史大勢所趨,屈原之死不過是螳臂當(dāng)車,自不量力,是愚忠,甚至是愚蠢??墒俏易x完《九章》,我覺得他的死是應(yīng)該的,是順理成章的。

一個人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煎熬,奔波過那么多地方,屈原太孤獨了,太勞累了,又是太渺小了。天地那么大,山原、江水、滔滔洪流、滾滾紅塵,他只是其中的一粒芥子。生與死,對于浩蕩的宇宙來說,實在不算是什么。何況這個世界上,早已找不到一個能了解自己的人了,這樣活著,實在是一種痛苦。

江畔的詩人叩問蒼天,蒼天無語,凝視大地,大地?zé)o聲,過盡千帆驚回首,報國無門的詩人只剩下腳邊的落英和盈袖的花香。地老天荒,卻等不來一個王。屈原的生命,()該是一個臻子永恒的過程,因為他在那些落英繽紛的年華里,培育出了千古不滅的故事。朝賜你財物,午賜你宅院,暮賜你美麗的人,說不定何時就想賜你一死。可你忙于政務(wù),又怎能留國王的夸獎是一種帶回鉤的暗器!

你短暫的生命留下的篇章,他們都活了幾千年,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箭的自由就是弓的自由?濤濤滾滾洶涌澎湃,但它淘不盡,淘不盡高尚的靈魂。昂首是春,俯首是秋,如此的氣質(zhì),如此的靈魂,剛勁堅毅地挺立在天地之間,留給后世的人們永久的仰望、膜拜。

《楚辭》中我選不出最愛的一段,因為每一段都是那樣的美好。我只愛那美麗的章句,愛那凄美的風(fēng)格,更愛屈原純潔的心靈。

(三)讀楚辭,最想說的,是《九章》。讀下來才發(fā)現(xiàn),其實是屈原從生到死的心路歷程。

《九章》實在看得我很痛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回風(fēng)》,大概是里面最重要的五篇東西。

《涉江》里的屈原已經(jīng)被放逐,沒有了另外兩篇《惜誦》、《思美人》然對楚王念念不忘的“愚忠”之情,他已經(jīng)明白自己和郢都黨人是不可能和平共處的,他很憤怒,他一面表白自己多么清白高潔,一面痛罵那些小人多么骯臟丑惡。這篇其實是我在《九章》里最喜歡的一篇,它的調(diào)子很高,看著很過癮,很解氣,很“憤青”,也沒有接下去幾篇那種幾乎可以讓人心神俱碎的悲哀。那個時候的屈原大概還年輕,還有朝氣,還有幻想,可是看下去才知道,所謂吶喊,也不過就是彷徨的前奏。

《抽思》是彷徨。這時,屈原被放逐得更遠了,他還在念著楚國的臣民,可是更多的卻是一份沉痛。他找不到路,四顧茫茫,沒有人了解他的心思,他回不去郢都,只能盼望著靈魂能夠飛回到故鄉(xiāng)去。教科書上的屈原,是不屈的斗士,是剛直的高士,可是從《九章》里看去,不論哪一篇,我都只能讀出屈原的孤獨,超越一切天地力量的孤獨。

《哀郢》是傷逝。楚國的都城郢都已經(jīng)被攻陷了,我的戰(zhàn)國史不太好,只是記得楚國并沒有就此亡國,楚王帶著他的臣子跑了,很快又組織了一個新的小朝廷??墒谴藭r貶謫在外地的屈原卻沒有這群“楚跑跑”們的厚臉皮,他寫了《哀郢》,哀郢是心碎,我?guī)缀醪蝗套渥x。然而他的第一句詩卻是“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受難的始終是百姓。

最后的一篇是《懷沙》,其實不能用先生的《朝花夕拾》來概括,可是我覺得,他們的宗旨是一樣的,那就是,應(yīng)該是收拾好一切的時候了?!冻樗肌?、《哀郢》、《悲回風(fēng)》,這三篇的調(diào)子都是很低沉很壓抑的,而且是一篇比一篇壓抑,讓人看得全身不舒服。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并不是《九歌·山鬼》中的那種薄霧冥冥的“鬼氣”,而是一種從心靈的力量,壓制得你透不過氣來。

讀完《九章》,閉上眼睛,就可以看見這樣一副場面。楚地奔流的江水,高聳突兀的巉巖,屈原帶高冠,衣廣袖,一個修長而靜默的背影就那樣立著,舉手投足間只有兩個字:孤獨。試著讀《楚辭》,特別是讀《離騷》、《國殤》、《哀郢》、《卜居》、《漁父》時,心中狂躁不安?!冻o》猶如疾風(fēng)暴雨,控訴人間罪惡,特別是屈原的憤世嫉俗,特立獨行都讓人產(chǎn)生緊張與不安。奇崛的語言和瘋狂得失去控制的想象,都讓人情緒不寧。

不管如何,我明白,我現(xiàn)在的心境,需要的是回環(huán)往復(fù)而不是狂亂無章。這時候的《楚辭》,于我而言大概是一劑良藥,多服為宜!

楚辭讀后感篇十三

曾讀過很多古典名著,從《唐詩三百首》到《三國演義》,從《孫子兵法》到《韓非子》,從《世說新語》到《隋唐演義》,從《論語》到《四書五經(jīng)》……然而,我最愛的,還是那本《楚辭》。

讀楚辭,猶難忘離騷。無數(shù)次翻看,指尖輕觸在沒有溫度的紙張上,泛起一片沁涼和辛酸?!昂霰甲咭韵群筚?,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及信饞而齋怒!”,帝王昏聵多變、善惡不分、忠奸不辨;“為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迸f貴族嫉賢妒能、結(jié)黨營私、讒佞貪婪,朝堂之上竟沒有屈原的立足之地,因為那樣腐敗的政治容不下一點干凈!很難想象,在那樣的境遇下,屈原是懷著怎樣的委屈與堅貞寫下千古絕句。他的失望,他的憤慨,他的隱忍,他的彷徨,他的忠誠,他的執(zhí)著,在詩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在絕境中,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江山社稷,是蕓蕓眾生。君王的疏遠,貴族的抨擊,即使這些讓他的理想破滅,然而他還是不肯放棄,抱守著一次又一次的絕望等候著光明,期盼著希望。他崇高的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概,值得我們追隨下去,學(xué)習(xí)一世。

在詩中,我仿佛能看到無數(shù)個不眠之夜,搖擺跳躍明滅不定的燭火下,屈原怔怔地凝望著王宮出神,輾轉(zhuǎn)難眠,哀傷嘆惋。司馬遷的《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離騷者,猶離憂也?!鼻褪沁@樣懷著報國之心,度過了半生哀愁。他在不斷追求畢生的信念,命運一次次拋棄了他,但他從沒有放棄,為國,為民,也為了自己的責(zé)任。

也許,在逝去的那一刻,他不解,他絕望,他哀痛,他心憂天下……但他沒有退路,也不想有退路,他出淤泥而不染,他從未向腐朽低頭,他用錚錚傲骨敲響了千秋絕唱,他的精神將永遠屹立在我們心中!

離,別也;騷,愁也。

……。

楚辭,絢麗多姿,波瀾起伏,想象瑰奇,氣魄宏偉,情意真摯,大氣磅礴。即使荊棘滿地,即使挫折橫生,即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無法追隨自己的信念,然而,穿過千年,我依然能感覺到詩人博大的胸懷,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修明法度舉賢授能的美好政治理想,在那片黑暗、腐敗、不公平的時代放射出希望的光芒。

楚辭讀后感篇十四

《十三邀》有一期羅振宇訪談,羅胖在節(jié)目里談到“知識的趣味性”時學(xué)自己的大學(xué)里的湖北老師鄭在瀛的荊楚口音,說,《離騷》啊,好啊,寫得真是好啊。痛飲酒,熟讀《離騷》方得謂真名士。

他說,其實這老師講的課他也聽不太懂,《離騷》他翻開了很多遍都也沒讀下去,結(jié)果老頭來了這么介紹一回,他回去就把《離騷》讀完了。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帶貨的魔力吧。

本書作者湯炳正先生是“楚辭學(xué)”大家,“楚辭學(xué)”,這的確是要研究一輩子的學(xué)問啊,我們門外的讀者,也許要的,只是一次愉快的閱讀體驗,只是能在偉大的文學(xué)作品外瞻仰其風(fēng)姿,只是對《楚辭》略懂皮毛而已,但是即便如此,依舊需要專業(yè)的人帶路,湯先生這本書,對我這個除了上學(xué)時候背過《九歌》《離騷》片段,知道《楚辭》歷史地位的讀者來說,是一本很好的導(dǎo)讀。

我們應(yīng)該都有這樣的認知,《楚辭》是復(fù)雜的,是多變的,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所以,說到這本《楚辭講座》,我們不能期待像“羅輯思維”那樣傳播“二手知識”的趣味性,嚴肅地講,《楚辭》沒什么趣味性,如果我們讀得進去原著,怕也是被悲愴的興許所包圍?!冻o講座》只是把需要閱讀《楚辭》的系統(tǒng)知識白話輸出,讓我們更容易閱讀和接受。在這本薄薄的小冊子里,字里行間都大有乾坤。它介紹了作者屈原以及屈原的那個時代,也系統(tǒng)性地將所有《楚辭》研究的經(jīng)典都列出來供讀者參考和取用,介紹了《楚辭》思想流派也對語音語義有一個概括性的知識普及。

湯先生不愧為治學(xué)大家,最起始一篇《開場白》談《治學(xué)與學(xué)風(fēng)》,這篇文章是我在跳脫《楚辭》這個課題之外最有感觸的,當(dāng)然先生還是講《楚辭》研究,但是我卻想到,為人做事不外如此,一生只做一件事,而讀書做學(xué)問沒有任何捷徑可走。老先生的確具有工匠精神,他還曾說,“當(dāng)以情之所鐘,性之所近,人類之所需為準”來做“自我設(shè)計”,在讀書治學(xué)過程中個,要獨具慧眼,要思考問題,要發(fā)現(xiàn)問題,要發(fā)揮巨大的思考力,“學(xué)思并重,以學(xué)為本”,在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要專攻方向,也要不斷擴大博覽范圍,“博而不雜,約而不漏”,在不斷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也要有所取舍。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更要不斷創(chuàng)新。老先生講,學(xué)術(shù)是沒有盡頭的,研究總有新的東西出來,就看你怎么設(shè)計怎么努力了。

楚辭讀后感篇十五

楚辭是屈原的作品,下面小編整理了楚辭讀后感800字,歡迎閱讀!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何不餔其槽而歠其離?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見放為?

在湘江江譚邊,漁父遇到了屈原并認出了他是被放逐的三閭大夫,于是,兩人便開始討論深刻的處世之道和人生哲理?!冻o·漁父》記載的就是漁父和屈原的討論過程。并且由漁夫的談吐舉止可知,他并不是真正的漁父,按文中的話來說是“與世推移”,是一個懂得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但決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將自我的情操寄托到無盡的大自然中,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jié)操。

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面存在的,面對社會的黑暗、污濁,屈原按文中的話來說是“深思高舉”,則顯得執(zhí)著,決絕,他始終堅守著人格之高標,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寧愿舍棄生命,也不與污濁的塵世同流合污,雖然理想破滅了,但至死不渝。

司馬遷為人熟悉的大人物,他與屈原也是相反的人。他是用生來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而屈原是以死來體現(xiàn)生命的意志和尊嚴。

生命的價值不在長度,而在厚度和高度。

漁父提出的問題與談?wù)摰娜松姷鼗蛟S是對屈原的試探,或許是一種真誠的勸說,然而屈原的回答卻是態(tài)度鮮明,立場堅定毫不妥協(xié):“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攜與最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驟諫君而不聽兮,任重石之何益?心掛結(jié)而不解兮,思蹇產(chǎn)而不釋?!钡谋瘒@的回風(fēng),一位偉人的光芒便消失在汨羅江邊。

正是屈原這種甘愿清白以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品德堅貞節(jié)操連同其不朽詩篇使他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詩人之一,彪炳千古,流芳百世!

五月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會屬于一個人——屈原。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汩羅江而死。

讀著《楚辭》,五月的種子在心中慢慢發(fā)芽,我仿佛看到了行吟江畔的詩人目視著滔滔江水,感嘆著人生的無常。也許,對于屈原和宋玉,人生都或如浮萍一般無根無蒂,陌如塵土。國家的命運,人民的疾苦和自己的生命,到底該選擇哪一個?以前覺得,屈原死得不值。屈原之死,不能改變楚王的昏庸,奸臣的諂媚,也不能改變楚國被滅亡的命運。秦統(tǒng)一中國是歷史大勢所趨,屈原之死不過是螳臂當(dāng)車,自不量力,是愚忠,甚至是愚蠢??墒俏易x完《九章》,我覺得他的死是應(yīng)該的,是順理成章的。

一個人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煎熬,奔波過那么多地方,屈原太孤獨了,太勞累了,又是太渺小了。天地那么大,山原、江水、滔滔洪流、滾滾紅塵,他只是其中的一粒芥子。生與死,對于浩蕩的宇宙來說,實在不算是什么。何況這個世界上,早已找不到一個能了解自己的人了,這樣活著,實在是一種痛苦。

江畔的詩人叩問蒼天,蒼天無語,凝視大地,大地?zé)o聲,過盡千帆驚回首,報國無門的詩人只剩下腳邊的落英和盈袖的花香。地老天荒,卻等不來一個王。屈原的生命,該是一個臻子永恒的過程,因為他在那些落英繽紛的年華里,培育出了千古不滅的故事。朝賜你財物,午賜你宅院,暮賜你美麗的人,說不定何時就想賜你一死。可你忙于政務(wù),又怎能留國王的夸獎是一種帶回鉤的暗器!

你短暫的生命留下的篇章,他們都活了幾千年,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箭的自由就是弓的自由?濤濤滾滾洶涌澎湃,但它淘不盡,淘不盡高尚的靈魂。昂首是春,俯首是秋,如此的氣質(zhì),如此的靈魂,剛勁堅毅地挺立在天地之間,留給后世的人們永久的仰望、膜拜。

《楚辭》中我選不出最愛的一段,因為每一段都是那樣的美好。我只愛那美麗的章句,愛那凄美的風(fēng)格,更愛屈原純潔的心靈。

讀楚辭,最想說的,是《九章》。讀下來才發(fā)現(xiàn),其實是屈原從生到死的心路歷程。

《九章》實在看得我很痛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回風(fēng)》,大概是里面最重要的五篇東西。

《涉江》里的屈原已經(jīng)被放逐,沒有了另外兩篇《惜誦》、《思美人》然對楚王念念不忘的“愚忠”之情,他已經(jīng)明白自己和郢都黨人是不可能和平共處的,他很憤怒,他一面表白自己多么清白高潔,一面痛罵那些小人多么骯臟丑惡。這篇其實是我在《九章》里最喜歡的一篇,它的調(diào)子很高,看著很過癮,很解氣,很“憤青”,也沒有接下去幾篇那種幾乎可以讓人心神俱碎的悲哀。那個時候的屈原大概還年輕,還有朝氣,還有幻想,可是看下去才知道,所謂吶喊,也不過就是彷徨的前奏。

《抽思》是彷徨。這時,屈原被放逐得更遠了,他還在念著楚國的臣民,可是更多的卻是一份沉痛。他找不到路,四顧茫茫,沒有人了解他的心思,他回不去郢都,只能盼望著靈魂能夠飛回到故鄉(xiāng)去。教科書上的屈原,是不屈的斗士,是剛直的高士,可是從《九章》里看去,不論哪一篇,我都只能讀出屈原的孤獨,超越一切天地力量的孤獨。

《哀郢》是傷逝。楚國的都城郢都已經(jīng)被攻陷了,我的戰(zhàn)國史不太好,只是記得楚國并沒有就此亡國,楚王帶著他的臣子跑了,很快又組織了一個新的小朝廷??墒谴藭r貶謫在外地的屈原卻沒有這群“楚跑跑”們的厚臉皮,他寫了《哀郢》,哀郢是心碎,我?guī)缀醪蝗套渥x。然而他的第一句詩卻是“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受難的始終是百姓。

最后的一篇是《懷沙》,其實不能用先生的《朝花夕拾》來概括,可是我覺得,他們的宗旨是一樣的,那就是,應(yīng)該是收拾好一切的時候了?!冻樗肌?、《哀郢》、《悲回風(fēng)》,這三篇的調(diào)子都是很低沉很壓抑的,而且是一篇比一篇壓抑,讓人看得全身不舒服。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并不是《九歌·山鬼》中的那種薄霧冥冥的“鬼氣”,而是一種從心靈的力量,壓制得你透不過氣來。

讀完《九章》,閉上眼睛,就可以看見這樣一副場面。楚地奔流的江水,高聳突兀的巉巖,屈原帶高冠,衣廣袖,一個修長而靜默的背影就那樣立著,舉手投足間只有兩個字:孤獨。試著讀《楚辭》,特別是讀《離騷》、《國殤》、《哀郢》、《卜居》、《漁父》時,心中狂躁不安?!冻o》猶如疾風(fēng)暴雨,控訴人間罪惡,特別是屈原的憤世嫉俗,特立獨行都讓人產(chǎn)生緊張與不安。奇崛的語言和瘋狂得失去控制的想象,都讓人情緒不寧。

不管如何,我明白,我現(xiàn)在的心境,需要的是回環(huán)往復(fù)而不是狂亂無章。這時候的《楚辭》,于我而言大概是一劑良藥,多服為宜!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664849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