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匯總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1 05:51:10
2023年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匯總15篇)
時間:2023-11-01 05:51:10     小編:FS文字使者

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后,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對書中內容進行總結和思考的一種書面表達形式。讀后感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書中的主題和思想,同時也能夠激發(fā)我們對閱讀的興趣和欲望??赐暌槐緯?,我們不妨寫一篇讀后感來記錄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讀后感是我們和書之間的對話,通過它我們可以更好地吸取書中的智慧和啟示。那么如何通過讀后感來展示自己對書中人物和情節(jié)的理解和解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彩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一

幾天前,我讀了《詹天佑》這篇文章,頗有感受。

《詹天佑》這篇文章先概括介紹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接著從三方面具體描寫:修筑京張鐵路的歷史背景,修筑的全過程 ——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以及修筑京張鐵路的歷史意義和人們對詹天佑的懷念,表達了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杰出的創(chuàng)造才能。

在那些帝國主義者輕蔑地笑我們中國人時,“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闭蔡煊诱?zhèn)ゴ?他不怕帝國主義者的譏諷,敢站出來接受任務,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單是這一份勇敢與愛國的精神,足以讓我折服,若換成我,早不知道躲到哪里當縮頭烏龜了。

“詹天佑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 之口?!白x到這句話,我深深地震撼了。詹天佑沒有因就我站出來了而驕傲,也沒有借中國人鐵路修不好的理由而做作。而是一絲不茍地嚴格要求自己與工作人員,讓我體會到了他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他親自帶著學生與工人,打著標欄,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罢蔡煊由頌轭I導,沒有因職位高而懶惰,而是身先士卒,任勞任怨,以身作則,我為他的這種精神而感到驕傲。

遇到困難,他常常請教當?shù)氐霓r民,為了使中國的工程師有信心,他下定決心要把鐵路修好。從這里,我看出了詹天佑虛心請教,以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國爭光的堅強決心。

在開鑿隧道時,詹天佑決定選擇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與中部鑿進法的方法,體現(xiàn)了詹天佑的智慧。

因為火車爬不上青龍橋的陡坡,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我體會到了詹天佑杰出的創(chuàng)造才能。

在生活中,我們也該有詹天佑身上那種一絲不茍,任勞任怨,身先士卒的精神以及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的感情,和為祖國、為集體爭光的堅強決心。

讀了《詹天佑》這篇文章,我已經被詹天佑身上那種優(yōu)秀品質所折服。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汲取他的優(yōu)點,是自己更加完美。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二

最近重讀了梁啟超先生之《李鴻章傳》,作者仿照西方人物傳記題材,對李鴻章這一歷史人物作出了自己的評價: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其所長也。這本傳記對于我們后來人深入了解中國近代史、了解那個時代,近距離感知歷史人物頗有益處,傳記的獨特視角也有助于我們逐步接近歷史的真相。

進入21世紀,社會更加多元化,歷史人物的形象也不再臉譜化,逐步變得有血有肉,枝葉繁茂起來。不知從何時起,由史學界到文藝界,不知不覺間掀起了歷史人物的“翻案風”。一部電視大戲《走向共和》,讓人們對李鴻章等歷史人物有了全新的認識,雖然電視劇不代表正史,文藝創(chuàng)作的精彩不能替代歷史之事實,但畢竟在眾人的心頭蕩起了一絲絲漣漪,人們看山已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這一波浪潮持續(xù)至今,影響頗為深遠,加上如今不少的戲說歷史、架空歷史等等文藝作品的影響,還有些歷史虛無主義者的錯誤引領,當代人特別是青少年如果沒有嚴肅閱讀、深度閱讀、廣泛閱讀的習慣,要想觸摸一點歷史的真相,也是難!

梁任公是清末民初學貫中西的大學者,以他的視角觀李鴻章行事,評李鴻章才識,定李鴻章功過,自然獨樹一幟,別具一格。然而,盡信書不如無書,梁任公也有梁任公的局限,他的認知自然也受限于他所處的時代,不必奢求亦不必苛求那所謂的“上帝視角”。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讀書求學如此,做人行事亦如此,欲跳出此“山”的局限,還得博覽群書、勤于思考、樂于實踐,唯有如此,才能達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高度吧!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三

《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描寫了周總理一夜工作的情況,表現(xiàn)了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表達了我們隊周總理的敬愛之情。學了這篇課文之后,我感觸頗深,從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使我們更加深深地崇敬這位新中國的總理,我為我們新中國有這樣的總理感到驕傲自豪。

當我讀到“那是一間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室內陳設極其簡單,一張不大的寫字臺,兩把小轉椅,一盞臺燈,如此而已?!睍r,我想到周總理的生活是多么簡樸呀!和我們現(xiàn)在比起來簡直差遠了。雖然總理辦公室設備簡單,但是這間簡陋的房子見證了總理認真工作的一個個不眠之夜。想想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條件,和周總理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我們現(xiàn)在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著高科技的教學資源,有辛勤澆灌我們祖國花朵的老師在培育我們,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發(fā)奮讀書,以優(yōu)異的成績報效祖國。

當我讀到“他指著桌上一尺來高的一疊文件,說“我今晚要審閱這批文件”時,我心里有點過意不去,一尺來高的文件,那該有多少頁,該有多少本啊!這么多文件,看一遍也夠累了,何況還要動腦筋一遍一遍地審閱呢!周總理啊!你對工作多么認真啊,為了祖國的解放,為了人民的幸福,你做出了多大的犧牲,你真是日理萬機啊!

當我讀到“總理讓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數(shù)的清顆數(shù),好像并沒有因為多了一個人而增加了分量。”的時候,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偫硇燎诠ぷ髁艘灰梗缘膮s是如此簡單??吹贸隹偫硎且粋€很節(jié)約的人。

老師還常常給我們講:總理在病中,還念念不忘國事,晚上只睡一點點時間,還帶病審閱稿件……想到這一幕幕動人的情景,我們中國人不禁會流下熱淚。

我們擁有這樣一個好總理,應該感到驕傲!我們要以周總理為榜樣,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四

今天,我讀了有關動物故事的書——《和烏鴉做鄰居》。書中寫了鷹、天鵝、相思鳥,寫了鳥兒們的愛情故事、友誼故事。沈石溪爺爺真不愧是動物小說大王,書里面的所有動物都栩栩如生、一個個躍然紙上,所有故事都引人入勝、感人至深,但最讓我有感觸的是第一篇——《雄鷹金閃子》。

雄鷹金閃子有一片廣袤的領地——納壺河谷。在它為捍衛(wèi)領地對入侵者白羽臀使殺手锏的瞬間,攻擊目標轉向了殺害自己妻兒的仇敵銀環(huán)蛇。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白羽臀沒有坐視漁翁得利,而是出手相救,使金閃子轉危為安并報仇雪恨,隨后它們共同分享了一頓美味的蛇肉大餐。在此后食物匱乏鬧饑荒的季節(jié)里,它們團結合作以捕獵幼豺為食,共度難關。即使在非死即傷的爭偶決斗中,它們也采取空博的和平競爭方式。

這個故事讀了一遍又一遍,我掩卷沉思,從中得到了許多啟迪。

從金閃子身上,我讀出了自強的精神。只有金閃子自己強大了,它才趕走了一個又一個覬覦這片肥沃土地的野心家,捍衛(wèi)了自己神圣的領地,從而擁有一片食源豐富方圓百里的廣袤領地、擁有嬌媚的妻子。自強是一種困難壓不倒、厄運不低頭、危險無所懼的亮麗操守。我們人類更是需要自強的精神?!疤煨薪。右宰詮姴幌??!睆埡5厦銊顨埣才笥炎粤⒆詮?牛頓是班級中成績最差的學生,因為自強終于使他成為了“科學巨人”。

從金閃子的身上,我讀出了知恩圖報、敢于標新立異的精神。一山不容二虎、同性相斥這鷹類中的至理名言,為什么被金閃子土崩瓦解了呢?我想金閃子是被白羽臀的救命之恩感化了,變成了一只懂得知恩圖報的雄鷹。它不再墨守成規(guī)、因循守舊,它敢于突破世俗的觀念、敢于標新立異,它的思維轉變了。就像田忌賽馬,田忌改變了自己的思維和策略,最后贏了齊威王。

退一步海闊天空。金閃子從此贏得了一份沉甸甸的感情、一種同生死共患難的友誼,贏得了一位忠誠的朋友。所以在后來食物匱乏鬧饑荒的季節(jié),它們團結合作、互幫互助,戰(zhàn)勝了饑餓和困難。此時的金閃子真正明白:一只雄鷹加另一只雄鷹,等于所向披靡;兩只雄鷹在一起不一定要搏斗,團結合作可以共度難關。

從金閃子與白羽臀的爭偶決斗中,我讀出了它們對友誼的珍惜。它們采用了表現(xiàn)各自搏殺技巧與決斗風范的表演式的和平競爭,這種友好的競爭方式更值得我們學習。在生活、工作、學習中會遇到許多的競爭,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攻擊、誹謗對方,我們也要用友好的方式去面對。就像“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句口號。

故事中的鳥禽都懂得那么多,我們人更應如此。首先要自強,然后懂得知恩圖報、珍惜友誼、團結合作、互幫互助,同時還要改變世俗的觀念。自己活,讓別人也活,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五

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李鴻章的印象僅僅停留在歷史書中對他的簡單概括:剿滅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簽署不平等條約。鎮(zhèn)壓太平軍,讓我感到可氣,簽署不平等條約讓我干都心痛,即使實操辦洋務運動,但北洋水師的覆滅讓我徹底的認為他是個無能賣國賊。

在一次去圖書館找關于曾國藩的圖書時,我看到了梁啟超先生寫的《李鴻章傳》。對于梁啟超,在我們心中無疑是變法英雄,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史學家、文學家,并且他們在政治上還是敵人。我便想看一看,在梁公的筆下,李鴻章又是個怎樣的人。

這本書給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覺,為自己的學識感到羞愧,對梁公的見解感到由衷的敬佩。并且讓我們從新認識了這的備受指責的晚清重臣—李鴻章。 書中,梁公對這位飽受爭議的人物評價頗高,開篇就是“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 針對世人人對李鴻章的貶諷,梁公用客觀的事實,理性地定位李鴻章,評價李鴻章一生的歷史功績和歷史地位。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梁公寫的一句評價:李鴻章是事勢所造英雄,而非造勢之英雄。

李鴻章是晚清統(tǒng)治階層里為數(shù)不多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見識超出同儕,對當時中國現(xiàn)狀深切憂慮,深知中國處于“三千年來一大變局”,于是他倡導洋務運動。他也是中國近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主要開拓者,洋務運動時期他開辦工廠,修建鐵路,建設海軍,辦新式學堂,派留學生留洋,這些方面無不對中國近代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只可惜他學習洋務之皮毛、改良經濟而不改良政治,最終沒有把中國帶向富強。再加上甲午海戰(zhàn)的失敗以及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他被當時四萬萬國人 咒罵著 及后世之人 痛斥著 ,而 他的功績也在無形中被否認。

縱觀其一生,可圈可點處眾多。生逢大清國最黑暗、最動蕩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李鴻章所居“乃數(shù)千年君權專制之國,而又當專制政體進化完滿,達于極點之時代”另外他又是個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人,鑄就了他人生的悲哀。

看完書之后,感慨頗多,心中也難以掩蓋對李鴻章的同情和惋惜,生不逢時的他,承受了太多的國家和民族的責任,在燈枯油盡之際,還被迫與俄國公使簽下密約,還仍放心不下國家…這一切也深深的打動了我。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六

最近重讀了梁啟超先生之《李鴻章傳》,作者仿作文500字照西方人物傳記題材,對李鴻章這一歷史人物作出了自己的評價: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其所長也。這本傳記對于我們后來人深入了解中國近代史、了解那個時代,近距離感知歷史人物頗有益處,傳記的獨特視角也有助于我們逐步接近歷史的真相。

進入21世紀,社會更加多元化,歷史人物的形象也不再臉譜化,逐步變得有血有肉,枝葉繁茂起來。不知從何時起,由史學界到文藝界,不知不覺間掀起了歷史人物的“翻案風”。一部電視大戲《走向共和》,讓人們對李鴻章等歷史人物有了全新的認識,雖然電視劇不代表正史,文藝創(chuàng)作的精彩不能替代歷史之事實,但畢竟在眾人的心頭蕩起了一絲絲漣漪,人們看山已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這一波浪潮持續(xù)至今,影響頗為深遠,加上如今不少的戲說歷史、架空歷史等等文藝作品的影響,還有些歷史虛無主義者的錯誤引領,當代人特別是青少年如果沒有嚴肅閱讀、深度閱讀、廣泛閱讀的習慣,要想觸摸一點歷史的真相,也是難!

梁任公是清末民初學貫中西的大學者,以他的視角觀李鴻章行事,評李鴻章才識,定李鴻章功過,自然獨樹一幟,別具一格。然而,盡信書不如無書,梁任公也有梁任公的局限,他的認知自然也受限于他所處的時代,不必奢求亦不必苛求那所謂的“上帝視角”。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讀書求學如此,做人行事亦如此,欲跳出此“山”的局限,還得博覽群書、勤于思考、樂于實踐,唯有如此,才能達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高度吧!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七

自古傳記誘人之處,不在記事,在于論人??赡軐憘饔浀娜硕剂η笠宰钭罟实难酃馊ピu價所要論述之人,總想處于平衡,卻又因為自己的價值情感而稍有傾向。我認為,這就是傳記之美。梁啟超在這本傳記第一句就寫到,“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大概就是不愿毀譽失衡。文中在眾人貶李之時對其維護,在人贊李之處加以指責,不是梁先生故意創(chuàng)新,大概是偉人之見,大抵見人之所未見。

有些人英年早逝,我們無不嘆息,總會想象他多活幾年會干出更大的成就,比如周瑜,比如莫扎特,比如王勃;有些人晚節(jié)不保,總是在功成名就之后,卻又干出點不靠譜的事,我們也在嘆息他怎么不早死幾年,比如李鴻章。想想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卑躬屈膝的去跟日本人簽訂馬關條約,去跑到俄國跟沙皇祝壽,洋鬼子占領了北京,沒人能擔議和大局,還是那個七十九歲的老人,其實我真希望他還是死早點好,像左宗棠,曾國藩那樣,至少在歷史的評論中譽大于毀。只可惜他親眼見證著引以為傲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只可惜當大清茍延殘喘之時還要這個耄耋老人獨力支撐,擔負一生罵名。他有錯,但錯不足以遺臭萬年,他有功,但功不足以流芳百世。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八

最近重讀了梁啟超先生之《李鴻章傳》,作者仿照西方人物傳記題材,對李鴻章這一歷史人物作出了自己的評價: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其所長也。這本傳記對于我們后來人深入了解中國近代史、了解那個時代,近距離感知歷史人物頗有益處,傳記的獨特視角也有助于我們逐步接近歷史的真相。
對于歷史人物的了解,我們大抵是從教科書開始的。中學時期,我們從教科書中比較全面但又極簡略地了解了中國古代史、近現(xiàn)代史、世界史等知識,也許是受篇幅的限制,又或許受限于教育目標的定位,我們了解到的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是一個個被串接起來的“知識點”、“考點”。教科書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往往會有一個定義或結論,這自然是背誦的要點,比如我現(xiàn)在都還記得一點關于“太平天國”的結論:太平天國運動堅持戰(zhàn)斗十四年,勢力發(fā)展到十八省,沉重打擊了清朝統(tǒng)治者,是我國幾千年來農民運動的最高峰等等。教科書對天平天國運動是非常肯定的。李鴻章之流因為先后參與鎮(zhèn)壓太平天國、捻軍等農民運動,后來又作為清政府代表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雖在洋務運動中有些許貢獻,但幾十年以來,在普羅大眾心中一直是個反面角色。由此,那時的我們對于歷史人物的認知也是非黑即白的,難以想象英雄人物也會有缺點瑕疵?反面人物何談什么歷史貢獻?現(xiàn)如今,網(wǎng)絡上那么多的“鍵盤俠”,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一點這方面的影響?
進入21世紀,社會更加多元化,歷史人物的形象也不再臉譜化,逐步變得有血有肉,枝葉繁茂起來。不知從何時起,由史學界到文藝界,不知不覺間掀起了歷史人物的“翻案風”。一部電視大戲《走向共和》,讓人們對李鴻章等歷史人物有了全新的認識,雖然電視劇不代表正史,文藝創(chuàng)作的精彩不能替代歷史之事實,但畢竟在眾人的心頭蕩起了一絲絲漣漪,人們看山已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這一波浪潮持續(xù)至今,影響頗為深遠,加上如今不少的戲說歷史、架空歷史等等文藝作品的影響,還有些歷史虛無主義者的錯誤引領,當代人特別是青少年如果沒有嚴肅閱讀、深度閱讀、廣泛閱讀的習慣,要想觸摸一點歷史的真相,也是難!
梁任公是清末民初學貫中西的大學者,以他的視角觀李鴻章行事,評李鴻章才識,定李鴻章功過,自然獨樹一幟,別具一格。然而,盡信書不如無書,梁任公也有梁任公的局限,他的認知自然也受限于他所處的時代,不必奢求亦不必苛求那所謂的“上帝視角”。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讀書求學如此,做人行事亦如此,欲跳出此“山”的局限,還得博覽群書、勤于思考、樂于實踐,唯有如此,才能達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高度吧!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九

第一次看完這本書,我的第一想法是:這個可憐的、可恨的、可敬的老人。看完書之后寫了一點點感想又接著看別的書去了,等有了一陣子我再來續(xù)寫書評,又有些忘了當時的感覺,只是隱隱中覺得不應該輕率的去評價一本書和一個人,所以,我又看了一遍。結果我發(fā)現(xiàn),作者梁啟超在第一章就說了:“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有人推薦我他認為寫的最好的四本傳,梁啟超的《李鴻章傳》,朱東潤的《張居正傳》,吳晗的《朱元璋傳》,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我先選了這一本。這本書寫于19李鴻章死后不久,作者梁啟超是戊戌變法的領袖人物,對中國新史學也有開創(chuàng)之功。

李鴻章游歷歐洲的時候曾經問德國宰相俾斯麥:“臣子想為國效力,但滿朝與自己不合,百般阻擾自己,這種情況下,該怎么辦呢?”對方回答:“首先要得到皇上的支持,他支持才給你特別的權力,才能執(zhí)行,這樣有什么事不能做呢?”李鴻章又問:“如果他的君主無論什么人的話都聽呢?他身邊的近臣和侍衛(wèi),常狐假虎威把持朝政大局,又怎么辦呢?”對方回答:“只要臣子忠心事君,操勞國事,君主也會理解的。否則無異于婦人了?!蔽覀內绻牭竭@些話,一定會無語,因為當時清朝的掌權者就是婦人慈溪啊。只是李鴻章直到在國外,才一吐真言。說明李在國內看似風光無限,內心卻有多謹小慎微,朝廷有多紛繁復雜。李鴻章和梁啟超當時內心也是夠郁結的。因為一位想效力但一直被當做備胎,一位想變革但被當做異己。我覺得大清朝這輛大車,曾國藩曾經做過補胎匠,但最后一直用李鴻章這條備胎苦苦支撐,直至最后炸胎車毀人亡。而梁啟超是那個沒買票沖上車大呼“此車危險”,而被趕下車之人。

可憐之人

有人說李鴻章評定太平軍和捻軍,是兄弟相殘,同室操戈,兄長得勝罷了,卑斯麥曾暗喻李鴻章只會打內戰(zhàn),李謂然嘆曰:“與婦人孺子共事,亦不得已也?!倍芏嗳烁菍⒛切┠晔鼙M的侮辱,積累的憤恨全部遷怒李鴻章,此為其第一可憐。

中國古代的權臣,都是專權獨斷、挾持君主甚至可以動搖江山社稷的人,而李鴻章只是一個忠誠不二的大臣,不算權臣,所以他代表清政府簽訂的各種條約,內容都不是他能決定的。此為其第二可憐。

向來能者多勞,曾國藩一向以謹慎小心、急流勇退的低調態(tài)度自勉,太平天國之后,捻軍四起,曾國藩不得不臨危受命,但是將日益消沉的湘軍逐步遣散,而只用李鴻章的淮軍,之后更托病辭職使李鴻章接任欽差大臣,所以自己能夠功成身退,只是李鴻章威名一漲再漲直到朝廷將滿族權貴無法處理的一干麻煩全部拋給李鴻章處理的時候,也就注定了他要為清朝的沒落買單,此為其第三可憐。

可恨之處

書中一共有李鴻章十二條責任,我提取歸納其中三條如下:責任一是他錯誤地勸告朝鮮國王與外國訂約,卻不懂國際公法,一是朝鮮本是中國的屬國,1872年時日本朝鮮不合,日本派使者到中國交涉但當局卻因為怕事而說中國向來不干涉朝鮮的國事,將中朝區(qū)分為兩個獨立主權國家;二是不懂“藩國無外交”這一國際公法,最終給人口實。責任二是既然已默認朝鮮為獨立國家,卻在袁世凱的多番請示下派兵干涉朝鮮國內政,授人以話柄。責任三是日本派兵到朝鮮,但到一月后兵力才處于優(yōu)勢,李鴻章不抓住先機,致使重要戰(zhàn)略地點都被日軍占領,卻還依賴別國的調停,戰(zhàn)機延誤。

其它九條也都是條條讓人寒心。只是說的都是甲午戰(zhàn)爭時的戰(zhàn)術問題,故不作贅述,我自己倒是對他的兩個事情有點念念不忘。一是他明知中外差距,也知國內頑疾,但是卻沒有做出具體的行動,讓我甚是憤慨。因為以他的聲望地位,對上可以打動決策層,影響官員,對下可以號召百姓。但是他卻都沒有做到。二是他在沒有和皇上和朝中大臣們通氣的情況下,僅憑慈禧太后的授意,與俄國簽訂了秘密條約,做出了讓國人感到屈辱和義憤之事,直到現(xiàn)在很多國人都無法釋懷,這是他的做的最無法讓人理解和原諒的一件事。

可悲之苦

因為洋務,李鴻章被讀書人痛罵,也因為洋務被世人崇拜。中國雖然戰(zhàn)敗,但是李鴻章所統(tǒng)領的海軍和淮軍在整個戰(zhàn)爭中還是表現(xiàn)的最為勇敢的,令人敬佩。書中給出了他洋務運動的失敗原因:這是因為他只知有軍事,不知有民政;只知有外交,不知有內治;只知有朝廷,不知有國民;只知責備他人,不知反思自己;只知抱怨分歧難以化解,陋習不出,卻看不到自己轄下的分歧陋習。

有一次英國領事前來拜訪,李鴻章最初關閉了他衙門的正門。希望領事們從旁門出入。當英國領事提出抗議時,李說領事與道臺同一等級,而中國的道臺必須從旁門通行。李鴻章在與日本簽訂《天津條約》之時,尚有大清國余威和與對法國外交取勝之底氣,所以面對伊藤博文也就自然也傲慢一些,只是李鴻章在朝鮮問題上的失誤,直接將《天津條約》轉變?yōu)椤恶R關條約》,此時此刻的李鴻章只能忍氣吞聲的說話,內心痛楚又有幾人知道。

李鴻章在簽訂《馬光條約》的時候,被一名刺客一槍擊中他的左顴骨,日本天皇及人民深表同情,于是才同意在中國提出的停戰(zhàn)協(xié)議上簽字,當時軍醫(yī)提出要取出子彈靜養(yǎng),李鴻章慷慨的說:“國家現(xiàn)在舉步維艱,促成合約刻不容緩,我怎能拖延時間誤了國家大事呢?”并拒絕取出子彈。遇刺第二天更是潸然淚下:“倘若我丟了性命有利于國家,我在所不辭。”李鴻章這種不輕易低頭的尊嚴,足以代表天朝帝國的尊嚴。這種報國氣概更是讓人起敬。

作者用的清龔自珍的一首詩結尾,“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說李鴻章是全中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個落后現(xiàn)象的代表,又說清朝三品以上、50歲以上的高官沒有人比得上李鴻章。表明作者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死氣沉沉和黑暗的哀嘆。說想到中國未來的'前途,不禁毛骨悚然,不知路在何方,終歸何處。又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表明作者對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的期待,對人才選用制度的改革建議和迫切希望。

李鴻章和梁啟超的遭遇讓我想到了天下足球在解說亨利退役時的一段話:人說歲月從未遠去,青春尚未離別。怎奈何,年華無處飄零,記憶隨風凋謝。從32歲到22歲,深情的目光中,跨越,又何止10年,能說清這所有的故事。當時光的列車緩緩駛過酋長球場,32歲的亨利就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過去,都是自己22歲的影子。當歲月含淚悄悄轉身,37歲的亨利就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去,試圖回到原點,那個出發(fā)的站臺,記起自己背起行囊時,那17歲的樣子。就在那時光的隧道里,總有一個瞬間,讓你分不清,自己是32歲還是22歲;總有一次相遇,讓你無悔傾盡所有的過往;總有一幕場景,讓你以為青春可以重新來過;總有一次回首,讓你怎么也看不清自己年輕的模樣。

我想,當李鴻章晚年的八年中一次又一次的坐在一份又一份的條約面前,他眼中,是不是都是自己南征北戰(zhàn)時的樣子,是不是都是大清國輝煌的影像。而梁啟超在經歷一次又一次變革失敗之后,是不是滿滿的都是對國人覺醒的期待,還有自己繼續(xù)前行的決心。

麥克阿瑟將軍曾經說過:“一個老兵永遠不死,他只是慢慢的凋零。”我想李鴻章這位老人的故事永遠都不會死去。那一段屈辱的歷史更是永遠都需要被后人記住,以用來警醒世人,奮發(fā)向上。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十

大部分人的觀點,對于李鴻章的刻板印象多是亡國之臣,恥辱見證等負面標簽化臉譜,然后通讀一遍李鴻章生平傳記,其實遍很難再說出這種不太負責任的以偏概全之言。歷史就是如此,何嘗是一句話就能說清的,北宋真的只是因為完全沒有軍備意識而空筑華巢么,高宗賜死岳飛真的只是秦檜的小人讒言嗎,李鴻章難道也只是為了賣國求榮而一次次簽下自己那蒼健有力的刻印么。

也許他是一個只懂借力不懂借勢的外交家,一個內戰(zhàn)內行外戰(zhàn)外行的軍事家,一個只改商體不改政體的改革家罷了,不過老爺子真的.只會同俄使可愛地炫耀自己于天朝上國那點欺上瞞下的生存之道么,并不然,這也是一個遇刺之時穩(wěn)如泰山的外交大家,頂著滿面鮮血并以此為條件為馬關條約挽回一絲屈辱的籌碼,你還能說他只是一個茍且無為的老人嗎?或許他是一個嘬煙袋鍋子除了嘴哪兒也不用動的上官,但他也是努力,至少試圖洋務的非木魚疙瘩。

他面對的是一個從軟件到硬件都落后于世界,而且落后到無法和周遭對話的中華。頂頭上司是個不無才華、御下有方,但同時悍辣固執(zhí),拒絕與世界交流的老潑皮。所以他很難用正常的方式來促進一切。只好用盡各類方式,委婉、迂回、偶爾不免卑鄙、甚至為虎作倀地,推進著宏圖大業(yè)。一點點試圖讓中華納入與世界其他國家對話的軌道上。

梁啟超在《李鴻章傳》中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一個同受伊藤博文賞識欽佩的清國重臣,在這樣特殊的時代,也知道為奴盡職,如是而已。

對世界的探求是人類永不枯竭的欲望,當一個國家不遺余力地為民眾普及知識,以媒介為武器強大自己的知識構成,當他們在竭盡全力地開眼看世界,這時我們的中國卻在故步自封地閉關鎖國,我相信,國家與國家,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時就是從這些薄若無物的文字中拉開的。《李鴻章傳》中對中國近代歷史及個人的描述,更重要的是他背后反映的對知識和世界的探求精神,在提升國民智識和健全國家文化體系的方面,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鄧小平曾說過:"中國不是清政府,我更不是李鴻章。"但這位總設計師領導下的改革開放,或多或少具有李鴻章洋務運動的影子。從李鴻章到鄧小平,在失敗經驗中走出一條成功之路,歷史留給了我們太多借鑒與反思。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十一

余讀任公之《李鴻章傳》,感其不幸,痛其衰亡。然細思其人其事,所以有此悲劇者,乃歷史與文化所致也。

放眼全球,中國乃四大古國中唯一文化不斷者,其兩千余年封建歷史之長遠,所涉疆域之寬廣,無一國可出其右者。余研習物理,知物體有特性曰“慣性”,然歷史無慣性乎?況中國以天朝上國自居,數(shù)千年矣,又何能于一朝一夕之間改乎?由此,雖外疆漸盛,而國人眼界閉塞一如往昔。元以下之海禁,清特起之鎖國,傷人未滿一百,自損何止十萬!少荃誕于斯時,所見所習唯封建禮教,眼界尚狹,縱年歲漸長,所見所聞不同,其本性已定,再難改矣。任公斥之為“不學無術”,然又如何有新思想、新學術供其幼年所習?合肥行改革,自守舊制,而世間封建余潮尚如泄洪難擋,有成功之法乎?恐非世人所能料矣。此況乃歷史與文化共定矣,非少荃一人之悲。

德富蘇峰曾言少荃性情如中國人之性情:冷血、自大、隱忍、臉厚、善辯、狡詐,或有過之,然并非虛妄。自古以來,能處高位者,有幾人不似少荃?如唐之房、杜,宋之王定國、王荊公,明之嚴分宜,清之陳午亭,無論忠奸,性格中必有特質似少荃者。此乃中國官場乃至民俗文化所定者,其間玄機,一句“物盡天擇”可謂道盡,少荃性格如此,并非偶然。

雖然,少荃亦人杰,若宋則為呂夷簡,若明則為徐階,也可稱之一代名相,何至于后期如此不堪?蓋其所生時代,新舊交替之時,少荃隨舊潮,更被歷史所湮滅亦。若晚生數(shù)十年,未嘗不可如任公一般指點人物,快然自足。若少荃泉下有感,必嘆“時來天地皆同力,遠去英雄不自由”。嘗聞“生不逢時”乃人生一大痛,古之人誠不欺我!

少荃之不幸,乃歷史與文化之故,非唯少荃一人。少荃之同輩人,亦遭歷史與文化湮滅矣。否則,以中國四萬萬人,豈會“列國皆有英雄,而我國獨無一英雄”乎?此兩者威勢之可怖,余今日見矣,誠為一嘆!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十二

李鴻章傳讀后感(一)

我讀了《李鴻章傳》頗有感觸,不禁贊嘆梁啟超國學功底之深和文采之非凡。他客觀而公允的評價以及中西對照的寫法,使讀者在了解李鴻章生平的同時,也使人對當時國民性和國人的劣根性有了初步了解。

作者一開始并未直接給李鴻章蓋棺定論,而是要讀者樹立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其為非常之奸雄與為非常之豪杰姑勿論,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尋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燭照而雌黃之者也。”我個人覺得這個是很有道理的,我們評價一個人并不能單純的說他是好或者壞,而是應該站在他當時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所處的位置去看待這個人。以前在我對李有粗略認識的時候覺得他實在是賣國-賊一個,然而看了此書之后覺得李的內心是愛國的,其愛國主義精神在當時沒幾個人可以超越。雖然也知道李也有過錯,但是李確實是可稱為一代豪杰人物。

一開始李投奔于曾國藩門下,在圍剿“義和團”戰(zhàn)斗中其軍事才能嶄露頭角,用兵謀定后動,料敵如神,還和曾等人一同建立了淮軍和常勝軍,且其品德氣量也為人所道,故作者評論說:“按此亦李文忠之所以為文也,詔會剿而不欲分人功于垂成,及事定而不懷嫉妒于薦主,其德量有過人者焉。名下無虛,非茍焉已耳?!焙髞碛謱懤钆d辦洋務,實乃為了救國圖存而已。他所辦的洋務,主要在軍事和商務兩方面。然最主要的還是軍事,他創(chuàng)立北洋水師艦隊,成為中國水軍的主力。作者也說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代表中國簽訂了《馬關條約》就是李“兵事上之聲譽終,而外交上之困難起?!睆拇死畹耐饨簧拈_始,然而這也是他人生的失敗之處。后人多因此事而罵李之賣國,“李鴻章之外交術,在中國誠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則瞠乎其后也?!彪m然李之外交確實不夠英明,然而這實在是被-迫無奈之舉,要知道“弱國無外交”.試想當時中國之處境,李之舉措實在是迫于無奈,后人也應該可以理解吧。晚年是李的投閑時代,在朝中沒有居其要位,被派去治水,到了“義和團”起,李又被重用。實在是說明李在當時中國的`重要性。最后作者客觀地把李同許多歷史名人相比較,李也是有長有短,說明作者治學嚴謹,也說明李雖為當時英雄,也有缺點。從中我們可以更加客觀的看待李,看待歷史。

我對于李的評價是功過參半,但是我還是十分佩服他的。他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后的現(xiàn)實。對于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jù)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圖有一腔愛國熱情,但是當時的中國實在是無藥可救了,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做到像李這樣吧,當時國民的愚昧麻木,實在是讓人心寒。即使有人想救你出去,你卻安于現(xiàn)狀不愿改變現(xiàn)狀,這實在是叫人悲哀。李就是那個想救國的人,然而黑暗的社會終究不能讓他實現(xiàn)心中的抱負。

上一篇:金陵三遷有感梁棟下一篇:讀馬小跳有感500字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十三

少年科甲,中年戎馬,晚年洋務。

少時立志水擊三千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面對亂華匪賊,起兵靖亂,終得位極人臣,

卻了了拂過,八十余載,

化作不得已的”肅“跡落款,

喋血而亡。

大部分人的觀點,對于李鴻章的刻板印象多是亡國之臣,恥辱見證等負面標簽化臉譜,然后通讀一遍李鴻章生平傳記,其實遍很難再說出這種不太負責任的以偏概全之言。歷史就是如此,何嘗是一句話就能說清的,北宋真的只是因為完全沒有軍備意識而空筑華巢么,高宗賜死岳飛真的只是秦檜的小人讒言嗎,李鴻章難道也只是為了賣國求榮而一次次簽下自己那蒼健有力的刻印么。

也許他是一個只懂借力不懂借勢的外交家,一個內戰(zhàn)內行外戰(zhàn)外行的軍事家,一個只改商體不改政體的改革家罷了,不過老爺子真的只會同俄使可愛地炫耀自己于天朝上國那點欺上瞞下的生存之道么,并不然,這也是一個遇刺之時穩(wěn)如泰山的外交大家,頂著滿面鮮血并以此為條件為馬關條約挽回一絲屈辱的籌碼,你還能說他只是一個茍且無為的老人嗎?或許他是一個嘬煙袋鍋子除了嘴哪兒也不用動的上官,但他也是努力,至少試圖洋務的非木魚疙瘩。

他面對的是一個從軟件到硬件都落后于世界,而且落后到無法和周遭對話的中華。頂頭上司是個不無才華、御下有方,但同時悍辣固執(zhí),拒絕與世界交流的老潑皮。所以他很難用正常的方式來促進一切。只好用盡各類方式,委婉、迂回、偶爾不免卑鄙、甚至為虎作倀地,推進著宏圖大業(yè)。一點點試圖讓中華納入與世界其他國家對話的軌道上。

梁啟超在《李鴻章傳》中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一個同受伊藤博文賞識欽佩的清國重臣,在這樣特殊的時代,也知道為奴盡職,如是而已。

鄧小平曾說過:”中國不是清政府,我更不是李鴻章。"但這位總設計師領導下的改革開放,或多或少具有李鴻章洋務運動的影子。從李鴻章到鄧小平,在失敗經驗中走出一條成功之路,歷史留給了我們太多借鑒與反思。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十四

中文名稱:李鴻章

又名:號儀叟號少荃字子黻字漸甫

性別:男

所屬年代:清代

民族:漢族

生卒年:1823—1901

相關事件:太平天國捻軍洋務運動淮軍

相關人物:曾國藩

生平簡介

李鴻章(1823~1901)晚清軍政重臣,淮軍創(chuàng)始人和統(tǒng)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進士。同時,受業(yè)曾國藩門下,講求經世之學。咸豐三年(1853)受命回籍辦團練,多次領兵與太平軍作戰(zhàn)。1858年冬,入曾國藩幕府襄辦營務。1860年,統(tǒng)帶淮揚水師。湘軍占領安慶后,被曾國藩奏薦“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帶募勇。同治元年(1862),編成淮勇五營,曾國藩以上海系“籌餉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國輪船抵滬,自成一軍,是為淮軍。旋經曾國藩推薦任江蘇巡撫。地方實權既握,又于江蘇大力擴軍,采用西方新式槍炮,使淮軍在兩年內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萬人,成為清軍中裝備精良、戰(zhàn)斗力較強的一支地方武裝。后淮系軍閥集團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李鴻章到上海后,同外國雇傭軍(后組建為常勝軍)出犯太平軍。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軍攻陷蘇州、常州等地,和湘軍一起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

從60年代起,李鴻章積極籌建新式軍事工業(yè),仿造外國船、炮,開始從事標榜“自強”的洋務事業(yè)。1865年分別在上海和江寧(今江蘇南京)創(chuàng)立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和金陵機器制造局。同年,署理兩江總督,調集淮軍數(shù)萬人赴中原對捻軍作戰(zhàn)。1866年,繼曾國藩署欽差大臣,專辦鎮(zhèn)壓捻軍事務。次年,授湖廣總督。其后,采取“就地圈圍”、“堅壁清野”等戰(zhàn)略,相繼在山東、江蘇間和直隸(約今河北)、山東間剿滅東、西捻軍。1870年,繼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從此控制北洋達25年之久,并參與掌管清政府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清末權勢最為顯赫的封疆大吏。

李鴻章從19世紀70年代起,進一步擴大洋務事業(yè),因標榜“自強”進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辦”的形式創(chuàng)辦了一系列民用企業(yè)。同時,又著手籌辦北洋海防,以外購為主,自造為輔,于光緒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軍。為培養(yǎng)“自強”“求富”所需人才,還創(chuàng)辦各類新式學堂,并派人赴歐美留學。所有這些洋務事業(yè),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外力量對比懸殊的格局,使李鴻章產生了嚴重的“懼外”思想,在對外交涉中始終堅持“委曲求全”的方針。1901年11月去世。謚文忠,晉封一等侯。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鴻章傳讀后感讀李鴻章傳有感篇十五

。從對當代中國影響最大的晚清時期的人物中我選擇了《李鴻章》這本書。我已經忘記了歷史上如何評價他的,以及具體他簽訂了哪些喪權辱國的條約,我想即使不是他簽也會有別人來簽,正如梁啟超所言:“吾敬李鴻章之才,我惜李鴻章之識,我悲李鴻章之遇”,也許是生不逢時。但即使在這樣的一個爛環(huán)境下,這個家伙能混到這個份上肯定有他的道理在里邊。只說他是如何踏上仕途的,也就是一個成功的人有哪些必需的因素。大概在李鴻章六七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教他詩書禮儀等,到了李鴻章三十歲的時候,還同父親一起晨讀,也就是做父母的一定要早下手。但是像今天好多家長讓三四歲的孩子學英語我估計沒什么用,最起碼不能保證他以后一定能用上英語,唉!悲哀啊,趨之若鶩的父母們!而從小學詩書,學禮貌用語,學如何尊敬他人在以后的發(fā)展用的會越來越多。

李鴻章小時候就做的非常好,給人的印象是聰明,舉止言談有不俗之表現(xiàn),讓人看了就喜歡。從小就培養(yǎng)一個人的夢想也很重要,也許那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個官當,沒現(xiàn)在選擇面這么廣,但是全國的人都報一個專業(yè)的話壓力也是夠大的了。然而考取功名到皇上身邊工作的這個夢想從小就在李鴻章的心里扎下了根,這個夢想不斷的促使他學習前進。選擇正確的理想很重要,我小時候的'夢想是當一名解放軍,手握一根長長的步槍,現(xiàn)在差不多是無法管教的孩子的最后一條路是當兵,也許部隊可以幫管教管教,而步槍呢,21世紀還會用長長的步槍嗎?當這個不切實際理想破滅之后,一個強有力的將來隨之沉沒。朋友也很重要,李鴻章在選擇朋友方面十分謹慎,能靠的住的,對自己的將來有幫助的,能對自己的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的等好多條件。會把自己帶往壞的方向的朋友李鴻章是不會交的,而一旦認定了這個朋友,就會交到底,百分之百真誠待友,取得他人之信任。交到的好的朋友越多,也等于給自己做了廣告,后來好多人投奔他的淮軍也基于他不錯的名聲。那天聽說一同事說,孩子沒有小伙伴一起玩,回家就看電視,我問為什么不和另一個部門的張某某的孩子玩呢,孩子的父母是同事,孩子們也在一個班是同學,應該能玩的來,結果我這同事悲傷的說,現(xiàn)在的父母不讓自己的孩子和學習不好的孩子一起玩,怕給影響了。啥也不說了。能忍辱負重。

古人云什么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等,肯定要遭受一些磨難和痛苦。李鴻章曾被太平軍追的屁滾尿流,差點命喪黃泉。也因忍受不了老師曾國藩而怒走,但想到只有曾國藩才能提供給他立功靠近皇上的機會,又費勁周折回到老師的身邊,賠禮道歉。李鴻章在求學的過程中,一直秉持著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結果導致他的每位老師都非常喜歡他,不愿意放他走,但也明白他還有更廣闊的空間去發(fā)展,也不便阻攔。而一旦分離李鴻章總是表現(xiàn)的很傷心,哭哭啼啼,跪地上啪啪的磕頭,感謝老師的教導,老師的大恩大德一輩子也不敢忘,還要涌泉相報。學習,也叫求學,肯定讓別人教導你,從他人獲取知識,如果態(tài)度不好人家怎么能喜歡教你呢。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610410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