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如何寫科學實驗報告(案例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1 05:32:08
最熱如何寫科學實驗報告(案例14篇)
時間:2023-11-01 05:32:08     小編:HT書生

通過報告,可以促進團隊內部溝通和知識共享。報告的內容應該客觀、中肯,避免個人情感或主觀評價的影響。如果對報告的寫作有疑問或困惑,可以參考以下的范文和指南。

如何寫科學實驗報告篇一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能設計一個生態(tài)瓶建造方案。

實驗器材 大飲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動物

實驗步驟 1、先在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如要加幾塊小石子也就在這時候放)。

2、裝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種上自己準備的水草。

4、再放入小動物。

5、進行觀察記錄。

實驗現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實驗結論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如何寫科學實驗報告篇二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

實驗器材 綠豆芽、水、紙巾

實驗步驟 1、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fā)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3----5天后觀察觀察。

實驗現象 豆芽的根會向有水的方向生長

實驗結論 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當環(huán)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如何寫科學實驗報告篇三

實驗名稱:吹紙片(奇怪的紙片)。

實驗目的:空氣是否有壓力。

所用器材:2張條形紙片(約30cm----40cm)。(裝置)。

1、準備2張紙片。

2、用兩手分別捏住紙片的一端,讓它自然下垂,使兩紙片間的距離約2厘米。

3、用力向紙片中間吹氣。

4、觀察有什么現象。

實驗現象:

只聽“哧”的一聲,那兩張紙合起來了。

認識結論:

空氣中有壓力,當我們吹氣時,就把紙中間的空氣吹跑了,兩與旁的空氣向內擠壓,兩張紙就合起來了。

如何寫科學實驗報告篇四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蚯蚓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是什么樣的?

實驗器材 蚯蚓、泥土、水、盒子

實驗步驟

1、

(1)把長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蓋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護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4)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5)再做2次。

2、

(1)在另外的盒子兩端分別鋪上同樣土質的泥土,不同的是一邊干燥,一邊濕潤。

(2)把10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3)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觀察,記錄。

(4)再做2次

實驗現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濕潤的一方爬行

實驗結論

1、蚯蚓喜歡黑暗的環(huán)境。

2、蚯蚓喜歡濕潤的環(huán)境。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如何寫科學實驗報告篇五

實驗地點 五年級教室

實驗目的 認識光的反射及應用

2、將夾橫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頁有字的紙。

3、打開手電筒開關,對著卡紙,觀察文字

實驗現象

黑色反光弱,紅色反紅光,黃色反黃光,綠色反綠光,白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結論

深色反光弱,淺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效果

實驗人

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如何寫科學實驗報告篇六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實驗器材 生態(tài)瓶、小魚、水草

實驗步驟 1、減少生態(tài)瓶里的水。

2、增加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

實驗現象 1. 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2. 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實驗結論 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fā)生態(tài)群落的變化。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如何寫科學實驗報告篇七

實驗地點 實驗室

實驗目的 分析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陽光)

實驗器材 綠豆芽、實驗盒、

實驗步驟 將種有相同綠豆芽的兩個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條件不變,過一段時間觀察。

實驗現象 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綠豆芽生長的不好甚至死亡。

實驗結論 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

實驗效果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如何寫科學實驗報告篇八

實驗目的 物體的顏色和吸熱

實驗器材 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帶,溫度計

實驗步驟 1、把不同顏色的直對著做成袋狀。

2、分別插上溫度計放在陽光下。

實驗現象 1、 深色紙比淺色紙升溫快

2、 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溫慢

實驗結論 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如何寫科學實驗報告篇九

年(班)級:xx

實驗小組成員:xx

實驗時間:xx

實驗名稱:鹽到哪里去了

實驗器材:玻璃杯2個、鋸末、鹽、玻璃棒、小勺、記錄卡片、水

我的`猜測:化在水里了

我這樣做:

1、取一勺鹽放一杯里。

2、擦擦勺取一些鋸末放一杯

3、將兩個杯中倒入相同質量的水

。4、用棒攪拌,下數相同

5、觀察有什么現象發(fā)生

觀察到的現象或測量結果:

1、鹽不見了。溶解在水里了。在水中變成變成微小的顆粒。

2、鋸末浮在水面

我認為:

1、鹽不見了。溶解在水里了。在水中變成變成微小的顆粒。

2、鋸末浮在水面,沒溶解。

授課教師:xx

評定等級:xx

注:

1.本表由學生在實驗課上根據實驗情況填寫送交實驗室存放。

2.本表每學期按年級每個實驗選樣例裝訂成冊存檔。

如何寫科學實驗報告篇十

實驗地點:室外

實驗目的:物體的'顏色和吸熱

實驗器材: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帶,溫度計

實驗步驟:

1、把不同顏色的直對著做成袋狀。

2、分別插上溫度計放在陽光下。

實驗現象:

1、深色紙比淺色紙升溫快

2、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溫慢

實驗結論: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備注

實驗效果:好!

實驗人:xxx

實驗人實驗時間:xx年xx月xx日

儀器管理員簽字:xxx

如何寫科學實驗報告篇十一

9光的反射能力

五年級教室

認識光的反射及應用

卡紙(紅、黃、綠、黑、白)各一張,手電筒一支,夾子

1、夾子夾住卡紙

2、將夾橫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頁有字的紙。

3、打開手電筒開關,對著卡紙,觀察文字

黑色反光弱,紅色反紅光,黃色反黃光,綠色反綠光,白色反光能力強。

深色反光弱,淺色反光能力強。

實驗人

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如何寫科學實驗報告篇十二

實驗地點 室外

實驗目的 物體的顏色和吸熱

實驗器材 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帶,溫度計

實驗步驟

1、把不同顏色的直對著做成袋狀。

2、分別插上溫度計放在陽光下。

實驗現象

1、 深色紙比淺色紙升溫快

2、 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溫慢

實驗結論 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如何寫科學實驗報告篇十三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這門課程不僅要求學生親歷以觀察、實驗為主的探究過程,而且還要求學生通過實驗報告單將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記載下來。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對實驗過程的再現和總結,既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新的科學概念的理解,又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較低,完成一個實驗,他們不會感到困難,然而獨立地完成一個實驗報告卻很困難。主要表現在不會用簡明準確的語言描述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抓不住要害和實質。因此,指導學生學會填寫科學實驗報告單,是科學課教學的另一項艱巨的工作,必須引起我們科學課教師的高度重視。下面就如何指導學生填寫科學實驗報告單,談談我的思考和做法,與同行們商討。

1、引導學生提出與課題有關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只有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發(fā)揮,從而促使學生作進一步深入細致的觀察、思考和探索。

2、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大膽而有依據的猜想與假設。在學生提出了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或假設,要讓學生從各個角度去思考。學生進行猜測后,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猜測的理由,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又使學生交流了提出假設的思維方法,相互之間受到啟發(fā),并使學生明白提出的假設不能憑空亂猜。

3、指導學生討論制定實驗計劃,確保實驗有序進行。實驗計劃一般包括提出與課題有關的科學問題和對問題答案的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過程、確定實驗方法和實驗材料,考慮注意的問題等內容。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制定實驗探究計劃,是一種實驗前的“動腦”活動。這個實驗前的“動腦”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它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去動手實驗,而不是單純“好玩”;另一方面使各個實驗小組的探究活動能夠有序、有效地開展。

4、合作探究,人人參與。實驗計劃確定后,就要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這是填寫科學實驗報告單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實驗過程中必須做到合理分工,人人參與,要按照實驗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實驗操作,認真細致地觀察實驗現象,及時做好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的記錄。

一個實驗做完之后,教師必需了解學生是怎樣做的,看到了什么現象,有什么發(fā)現和疑問,這就有了交流匯報的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是教師檢驗實驗教學效果的需要,也是學生填寫科學實驗報告單的需要。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認真作好以下兩點:

1、請實驗很成功的小組交流他們探究的問題、實驗的步驟、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

2、要組織好學生的討論。由于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還較低,對實驗步驟的匯報,實驗現象的描述,難免會出現步驟錯亂,語句不通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修改意見,再進行評價總結。

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總結概括實驗結論,這是實驗探究活動由動手轉入動腦的過程,是思維從感性到理性的質的飛躍,只有完成了這個飛躍,學生才能真正獲得知識。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運用學過的科學知識解釋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這既鞏固了學生已有的科學知識,又鍛煉了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這個過程是整個探活動最困難的階段,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科學知識儲備、認知能力、思維規(guī)律給予恰當的引導。

學生的實驗報告單,必須書寫整齊、格式規(guī)范、語句通順,條理清晰。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記錄實驗步驟,描述實驗現象,概括實驗結論。切忌學生相互傳抄,報告千篇一律。

教師不能越俎代庖,讓學生聽寫老師口授的報告內容。教師要按時批閱、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實驗報告,對于學生報告中的重要錯誤,要明確指出,并要求學生認真糾正。

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但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處在發(fā)展階段,對于缺乏童趣的成人化語言,他們不僅難于理解和接受,而且還會產生厭煩和抵觸的情緒。因此,在設計小學科學實驗報告單時,每個項目的名稱要盡量使用學生易懂且樂于接受的兒童語言,每個項目要填寫的內容應該是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描述的。

一般情況下,實驗報告是根據實驗步驟和順序從六方面展開來寫的:

1、實驗名稱:即本次實驗所要達到的目標或目的是什么。

2、實驗日期和實驗者:注明實驗時間和實驗者名字。

3、實驗器材:寫出主要的儀器和藥品,應分類羅列,不能遺漏。

4、實驗步驟:根據具體的實驗目的和原理來設計實驗,寫出主要的操作步驟。

5、實驗現象:正確如實的記錄實驗現象或數據,為表述準確應使用專業(yè)術語,盡量避免口語的出現。

6、實驗結論:對于所進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關現象運用已知的科學知識去分析和解釋,得出結論。

1、以說明為主。即實驗報告以說明為主,不用像記敘文一樣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更不用在說明過程中展開聯(lián)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觀感受的出現。

2、必須記實,資料客觀。實驗報告所使用的資料都應是通過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和所獲得的數據。這些內容應是客觀、真實、確切的,不允許有半點虛假。

3、盡量用圖解輔助。圖解可以增加實驗報告的表達能力,比如實驗裝置有時較復雜,光靠文字無法完全說明,如果使用圖解輔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

4、表達準確簡明。準確,就是按照實驗的客觀實際,選擇合乎科學學科特點的最恰當的詞句,科學地表達意思;簡明,就是在說明問題時語言簡潔明了,避免冗長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達。

1、小學科五年級下冊《教材》、《教師用書》

2、《名人名句大全》

如何寫科學實驗報告篇十四

實驗地點實驗室

實驗目的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實驗器材生態(tài)瓶、小魚、水草

實驗步驟

1、減少生態(tài)瓶里的水。

2、增加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

實驗現象

1.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2.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實驗結論

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fā)生態(tài)群落的變化。

備注

實驗人

實驗時間

儀器管理員簽字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609993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