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自我認知的過程,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待提升的方向。在寫總結時,要注重簡明扼要,突出重點,避免冗長和跑題。感謝小編為我們精心搜集整理的這些總結范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小學一年級課文姓氏歌篇一
夜深了,月亮透過窗簾,看見一個小女孩睡在床上,身旁有個背包,里面裝著水果和點心。
月亮自言自語地說:“明天孩子們?nèi)ソ加?,得去跟太陽公公商量商量,讓明天有個好天氣?!?/p>
月亮又來到另一個家的窗前,只見一個小女孩正在照顧生病的媽媽。
媽媽說:“珍珍,早點兒睡吧,不要太累了,明天你還要去郊游呢?!?/p>
“媽媽,我不想去了?!?/p>
“明天還是和大家一起去玩玩吧!”
“可是,醫(yī)生說您的病還沒好呢!”
月亮悄悄地離開了窗戶,心里想:“我去跟雷公公說說,明天還是下雨吧!”
兩天后的一個艷陽天,孩子們一個都不少,排著隊,愉快地走在郊游的路上。
小學一年級課文姓氏歌篇二
1.知識與能力:
(1)會認8個要求會寫的字,14個要求會認的字,能正確書寫“比”和“斤”,掌握“比”字的筆順,明白“斤”的字理,進一步培養(yǎng)識字和寫字的能力。
(2)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以讀促講,在朗讀實踐中識字學詞,同時培養(yǎng)閱讀興趣,體悟阿凡提的智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懂得只有動腦筋才能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比”和“斤”。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在讀中受教育。
教學準備
課件、圖片、手帕、一張紙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課題
1、同學們,今天有一位朋友騎著他的小毛驢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貼“阿凡提”圖片)認識他嗎?(板書“阿凡提”)來,一起和他打個招呼吧!(你們真有禮貌!)
2、在“阿凡提”的名字里還藏著一個生字“提”,說一說你想用什么方法記住它?
3、聽過他的故事嗎?他是個怎么樣的人呢?(聰明,有智慧)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個關于阿凡提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比力氣》,齊讀)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范讀課文:先聽老師講故事,注意要聽準字音!然后告訴老師誰要和阿凡提比力氣?結果怎么樣?(貼“大力士”)
3、你們再來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圈出生字,要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
4、課文是講比力氣,那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比讀文,比識字,比寫字,看誰能當“學習星”!要把課文讀正確,得先過字詞關,來,我們比一比,看誰讀得準?(檢查生字認讀:師出示字卡,學生開火車認讀,隨時正音。)
三、隨文識字,記形解義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他們倆在哪相遇的?(城墻邊)
大力士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高興地說)讀出高興的語氣。
重點認識“咱”和“比”。
2、面對大力士的挑戰(zhàn),阿凡提是怎么說的?(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3、大力士的力氣有多大呢?(讀第三自然段)
重點認識“斤”和“答”。(了解“斤”的字理演變過程)
讀出大力士胸有成竹的語氣。(指導讀)
4、阿凡提想出了什么辦法來戰(zhàn)勝大力士呢?(讀第四自然段)
認識“帕”(出示實物)。
5、當大力士聽說要他把手帕扔過城墻時,大力士是怎么說的?(“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一起做吹走手上灰塵的動作,理解“吹灰之力”,大力士為什么會這么說呢?(指導讀出輕松,不放在心上的語氣)
重點認識“灰”和“之”。
6、比賽的結果到底怎么樣呢?大力士那么高大有力,為什么連一塊手帕都扔不過去呢?學生自由說一說。(手帕很輕,落地時飄飄悠悠的,而阿凡提是借助了石頭的重量。)
讀到這,你想對阿凡提說點什么呢?
7、同學們,在我們剛才的讀文中認識了很多新的生字新詞,如果它們從課文中走出來,你們還能認識它們嗎?(出示新詞,檢查認讀,再觀察生字,注意引導學生區(qū)分“提”“扔”“抓”“拾”,拓展“提手旁”的字。)
四、仔細觀察,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比”和“斤”的結構和筆順(課件出示)。
2、然后和老師一起書空,練習書寫。
五、拓展升華,學以至用
最后我們來一次智慧大比拼!想?yún)⒓訂?要是和你們相比,老師可就是大力士了,我這有一張紙,我想把它扔出去那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師扔紙)好,開動你的腦筋,看誰能像阿凡提一樣想出巧妙的辦法比老師扔得遠?(評出“智慧星”)
六、總結全文,感悟反思:
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學生自由地說一說。(光有力氣是不行的,還要有智慧;如果生活中遇到問題,應該學會動腦筋想辦法,用智慧去解決問題。)
七、課外延伸,布置作業(yè):練習把課文演一演;搜集阿凡提的故事。
板書設計:
7-4比力氣
識字卡片阿凡提圖大力士圖
(智慧星)(大力士)
小學一年級課文姓氏歌篇三
秋姑娘摘下片片楓葉,給她的好朋友們寫信。
一封寫給南去的大雁,讓它們路上多加小心。
一封寫給要冬眠的青蛙,蓋好被子別著涼生病。
一封寫給貪玩的松鼠,快準備好充足的食品。
再寫一封給山村孩子,別忘了給小樹裹上“冬衣”。
咦,樹上的楓葉都到那兒去了?
哈,全被秋姑娘寫了信!
小學一年級課文姓氏歌篇四
大樹旁邊的地里種了許多花生?;ㄉ呀?jīng)開花了,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艷。
小松鼠問鼴鼠:“這是什么花呀?”鼴鼠說:“這是花生的花。到了秋天,會結花生,花生可好吃啦!”小松鼠很高興,他想:等花結了果,我就把花生摘下來,留著冬天吃。
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結花生了沒有。
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個花生。
小松鼠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語地說:“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
大樹旁邊的地里種了許多花生?;ㄉ呀?jīng)開花了,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鮮艷。
小松鼠問鼴鼠:“這是什么花呀?”鼴鼠說:“這是花生的花。到秋天,會結花生,花生可好吃啦!”小松鼠很高興,他想:到了秋天,我就可以吃到花生啦!
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花生結了沒有。
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顆花生。
小松鼠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語地說:“誰把花生摘走了呢?”
小學一年級課文姓氏歌篇五
悄悄地,她笑著走來——
溪水唱起了歌兒
——丁冬,丁冬,
綠草和鮮花趕來報到。
夏天的腳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著走來——
金蟬唱起了歌兒
——知了,知了
給世界帶來歡笑。
秋天的腳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著走來——
落葉唱起了歌兒
——刷刷,刷刷,
鋪成一條條金色的小道。
冬天的腳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著走來——
北風唱起了歌兒
——呼呼,呼呼,
雪花在歡快地舞蹈。
小學一年級課文姓氏歌篇六
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雪白。兔媽媽要出去找吃的。她堆了一個漂亮的雪孩子,讓他和小白兔一起玩兒。
小白兔跳舞給雪孩子看,唱歌給雪孩子聽。他玩兒累了,就回家睡覺了。屋子里真冷,小白兔趕快往火里添了一把柴。
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燒得旺旺的,屋子里就暖和了。他躺在床上,合上眼睛,一會兒就睡著了。
火越燒越旺。哎呀,火把旁邊的柴堆燒著了!可是小白兔睡得正甜呢,他一點兒也不知道。
雪孩子看見小白兔家里著火了,就飛快地跑了過去。他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卻化了。
雪孩子哪里去了呢?他飛到了空中,變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
小學一年級課文姓氏歌篇七
樂呵呵地捉回了
一只綠色的蟈蟈,
喜滋滋地送給了
鄰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
在我上學的時候,
就讓它替我給您唱歌。
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
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婆婆,婆婆,
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
您聽,它唱得多好,
咯咯,咯咯,咯咯……
小學一年級課文姓氏歌篇八
教學目標:
1能看圖,按圖序,有想象地講小東西的故事。
2能跟著老師流利地讀課文,知道課文一共有8句話,初步知道自然段的標志。
3認識“蛋殼、幾步、太暗了、又大又亮”這四個詞,會寫“東、西、幾”這3個字。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咱們一(3)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雙雙小眼睛看著老師。
1老師讓你們看一樣東西。展示課件:一個蛋滾出來!
師:這是什么?
生:這是一個蛋。
2出示“蛋”字。(在蛋的中間)。
師:這是什么蛋?
生:雞蛋。
生:鴨蛋。
生:恐龍蛋。(教師及時表揚)。
3師:外面硬硬的是什么呀?展示課件:蛋殼一閃一閃。出示“蛋殼”兩個字。
4指名讀。
1教師拿著蛋,靠近學生的耳朵,讓學生聽聽蛋里面有什么。
師:里面是什么呀?里面好像有聲音哎!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2教師自然地自問自答。有一個小東西,住在蛋殼里。他覺得這個家太小太暗了。
師:里面有什么?
生:里面有個小東西。出示“小東西”。
3師:故事里講了小東西什么事啊?
生:小東西說里面太擠了。
生:小東西說里面太暗太悶了。
師:小東西,扭了扭身子,蛋破了!他抬起頭來,外面又大又亮。他站起來,搖搖晃。
晃地走了幾步。他會走路了。
這故事有趣不有趣??!
1師:老師把這個故事畫成了圖畫。出示課件圖。
哦,我把順序搞錯了,誰愿意來幫幫忙???
學生說,教師給每幅圖按順序標上序號!
教師和學生一起拖動鼠標調整順序。
2為什么要這樣排?
3看圖講故事。
(一)。
1課件出示第一段。
師:誰會讀?指名讀。
(表揚:沒開始學,你就讀得這么好,真不簡單。我也來試試,和你比一比。)。
2教師范讀。老師讀得怎么樣?
誰也像老師一樣讀一讀,超過老師。
3指名讀。(提出不同的要求)。
4課件將“蛋殼”這個詞變紅。問:這個詞認識不認識?指名讀。
5課件將“太小太暗”這個詞變紅。問:這詞認識嗎?指名讀。把握“暗”的讀音。
6兩句話連起來會不會讀?先學生自由準備,再個別讀,然后齊讀。
7如果你住在這個蛋里,覺得怎么樣?(學生說話訓練。)。
8你說這個“太小太暗”,該怎么讀?指名讀。連起來讀一讀。師生共同評一評。
(二)。
1課件出示第二段1、2兩句。(咱們比一比,誰讀得好?。┲该x。
小學一年級課文姓氏歌篇九
1、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姓、氏、李、張、古、吳、趙、錢、孫、周、王、官”12個生字;認識弓字旁、金字旁。
3、會寫“姓、什、么、雙、國、王、方”7個生字,知道筆畫順序,會組詞。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己先讀一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讀一讀拼音。
2、老師教讀,男生讀、女生讀,全班齊讀。
4、做課本上的問答游戲。
二、熟讀詞語、認識生字、會寫生字。
1、板書詞語:“姓氏、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古月胡、上官、雙方、國王、什么”。(加粗字體是書本上要求必須認識的字)
2、老師教讀,請學生上臺來教讀。
3、老師隨機抽取幾個字指一指,認識會讀的同學站起來大聲讀出來??凑l反應最快。
4、根據(jù)筆順歌自己想一想筆畫順序是怎樣的?請四個同學上臺來,把“姓、什、么、雙、方、國、王”七個字的筆順寫在黑板上,其余同學就在書本上,把這四個字按照筆順寫在田字格中。
(筆順歌: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中間,后兩邊;先外后里再封口。)
5、說一說“張”“錢”“徐”“國”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雙人旁、國字框。
6、把黑板上的詞語一起來讀一遍,會讀了的就擦掉,較難的詞語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讀兩遍。
7、全班一起齊讀課文。
小學一年級課文姓氏歌篇十
認知:
1.知道對人有禮貌是尊敬別人的表現(xiàn)。
2.比較正反事例,說明對人應該有禮貌。
情感:
1.以對人有禮貌為榮。
2.愿意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行為:
對人說話和氣有禮貌。
本課是根據(jù)課程標準“文明禮貌”德國中的有關規(guī)定設置的。
文明禮貌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小學德育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我國是文明古國,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要教育小學生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文明禮貌是文明社會做人的起碼要求,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共同行為準則。要把當前的'小學生培養(yǎng)成21世紀的主人,應當從小就教育他們講文明、懂禮貌。人人講文明。懂禮貌,有利于社會安定團結。
本課的重點是使學生比較正反事例,懂得應該對人有禮貌,知道對人有禮貌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只有對人有禮貌才能贏得別人的好感,使別人愿意與之交往。要使學生以講文明禮貌為榮,愿意對人有禮貌,為下一課學習禮貌用語打下基礎。
本課 教學應注意以下兩點。
1.本課的重點是從正反事例比較中引起學生思考,提高認識。比較的事例有課文故事,有“比一比”欄目中的事例,有回憶自己的事例,還有比喻手法中“風”的藝術形象,比較的角度有的是從對方的不同表現(xiàn)比,有的是從自己的感受比,也可以是從對方和自己一方交互比。從事例中進行分析比較,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講清道理。講道理不要脫離事例,分析事例不要就事論事,要將事與理教合,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
2.在比較正反事例時,不要只強調對人不禮貌就辦不成事,為辦成事就要對人有禮貌,似乎只為辦成事才需對人有禮貌,使對人有禮貌帶有很大的功利性。這是不符合禮貌 教育的本意的。進行文明禮貌 教育要著重提出:尊重別人,為他人著想,樹立自己講文明、有禮貌、有教養(yǎng)的形象。當然不文明,對人不禮貌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會使別人不高興,不愿與你交往,因此事情也就辦不成。
3、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親自表演路路主動要求還錘子的過程。
第三課 對人有禮貌
認知:
1.知道對人有禮貌是尊敬別人的表現(xiàn)。
2.比較正反事例,說明對人應該有禮貌。
情感:
1.以對人有禮貌為榮。
2.愿意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行為:
對人說話和氣,有禮貌。
1.根據(jù)“想一想”欄目和課文內(nèi)容制成錄像帶。
2.根據(jù)“比一比”欄目制成投影片兩張。
3.根據(jù)“讀一讀”欄目制成錄音帶。
4.采訪使用的話筒一個。
一、想一想。
1.看錄像:路路去傳達室借錘子,推開門就進去,對著傳達室的老爺爺喊:“嘿!錘子在哪兒?”老爺爺看報紙,沒理他。
提問:
路路為什么沒把錘子借來?
2.小結:
路路對老爺爺沒禮貌,不尊敬老爺爺。老爺爺對他很不滿意,就不愿意把錘子借給他。
二、議一議。
過渡語:
路路沒有把錘子借來,平平拉著路路一起又去借錘子,這次他們借來了嗎?
1.看錄像:平平去傳達室借錘子(課文內(nèi)容)。
提問:
(1)平平是怎樣向黃爺爺借錘子的?
板書課題:對人有禮貌
(2)黃爺爺對平平什么態(tài)度?
小結:
平平對人有禮貌,黃爺爺喜歡他,愿意把錘子借給他,還夸獎他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2.學生分組討論。
從路路和平平借錘子的事情中,你懂得了什么?
板書:有禮貌別人喜歡
小結:
與人交往時要對人有禮貌,這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使別人愿意和你交往。反之,對人沒禮貌,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別人不愿意和你交往。
板書:尊重別人
三、演一演。
過渡語:
路路知道錯了,決心向平平學習,主動要求去還錘子。你知道路路是怎樣還錘子的
嗎?
1.請學生表演。
2.提問:
這次黃爺爺對路路什么態(tài)度?.
3.小結:
對人有禮貌是好孩子,人人都會喜歡。
四、比一比。
師:冬冬家附近有一個足球場,常有人把球踢過鐵欄桿,讓冬冬幫助撿球。
1.出示投影片(“比一比”欄目內(nèi)容)。
提問:
(2)假如你是冬冬,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怎么想?
2.學生分組討論。
3.小結:
在和別人交往中,應該有禮貌。對別人以利相待,尊重人家,他人和自己都高興。反之,對別人不禮貌,不尊重人家,他人和自己都不高興,事情也辦不成。
五、說一說。
過渡語: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人與人之間要講禮貌。下面,請你們談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講禮貌和不講禮貌的事情。
1.說說你與別人之間互相有禮貌的事,并說說事情的結果。
2.說說你見過的不講禮貌的事。
3.小結:
對人有禮貌,能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增進團結和友誼,使別人高興,還可以把該做的事做成。對人不講禮貌,損壞友誼和團結,讓人討厭。我們要做有禮貌的好孩子。
六、讀一讀。
師:為了記住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我們來學習一首兒歌。
1.看書17頁。
(1)聽兒歌的錄音。
(2)學生跟老師讀。
(3)師生齊讀。
2.提問:
讀完這首兒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結:
對人溫和有禮貌,人人心里溫暖,處處受人歡迎。
七、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三課《對人有禮貌》,知道了對人說話和氣,有禮貌,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這樣做能受到別人的歡迎,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為對人有禮貌的好孩子。
小學一年級課文姓氏歌篇十一
今天與孩子們一起學習第23課《看浪花》,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完全撒手讓孩子們自己學習去,嘿嘿!讓他們有一個真正做學習主人的體驗。
導課后,我讓孩子們開始分組合作,完成我提出的學習任務。
1、認讀生字;。
2、解決本小組提出的問題;。
3、仿寫一小節(jié),并畫一畫你們心中的浪花。
接下來的時間就全總交給孩子們了。對于分組合作學習,他們并不陌后,但讓他們填寫研究記錄表,這可是第一次。在以前的學習中,上了四年級的孩子才開始練習填寫,現(xiàn)在,我拿給這些二年級的孩子們。他們能用好嗎?我這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最主要怕他們浪費了這表格喲。
時間、課題、組別、組長、記錄員、噪音控制員、時間控制員、小組發(fā)言代表,時間不長,孩子們就填完了,他們可比以前那部分學生聰明多了,我沒說,他們就會填了。不過,是不是真正會用這表格,還得看他們后面的學習情況。
一節(jié)課,很快就過去了,看看孩子們的學習才進步了一半。唉,兩課時完成本應一課時就可以完成的任務,這就是讓孩子們做學習主人的代價。如果孩子們在這樣的合作中學會學習,我想還是值得的。
下午第二節(jié)課,讓他們繼續(xù)合作學習,我則密切關注著。十多分鐘過去了,一萱小組第一個完成任務,接下來,子佳小組也完成了,再接下來,是伊諾小組,再再接下來,喲,讓不清了,二十分鐘后,有8個小組完成任務,他們也是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還有3個小組沒能完成。
我先是檢查生字。一圈下來,2個小組各有一名孩子認讀有困難,其他孩子順利過關。隨后,我檢查孩子們第三項任務的完成情況。我一個組一個組地讀著,孩子們認真聽著,嘴里時不時地發(fā)出“啊”、“呀”的聲音。讀完8個小組的,我請孩子們評價。他們第一個選出子佳小組的,宗琛小組也榜上有名。嗯,8個小組中,有2個小組完成不錯,這也算是收獲吧,也算是收獲不小吧。
小學一年級課文姓氏歌篇十二
1、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姓、氏、李、張、古、吳、趙、錢、孫、周、王、官”12個生字;認識弓字旁、金字旁。
3、會寫“姓、什、么、雙、國、王、方”7個生字,知道筆畫順序,會組詞。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己先讀一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讀一讀拼音。
2、老師教讀,男生讀、女生讀,全班齊讀。
4、做課本上的問答游戲。
二、熟讀詞語、認識生字、會寫生字。
1、板書詞語:“姓氏、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古月胡、上官、雙方、國王、什么”。(加粗字體是書本上要求必須認識的字)
2、老師教讀,請學生上臺來教讀。
3、老師隨機抽取幾個字指一指,認識會讀的同學站起來大聲讀出來??凑l反應最快。
4、根據(jù)筆順歌自己想一想筆畫順序是怎樣的?請四個同學上臺來,把“姓、什、么、雙、方、國、王”七個字的筆順寫在黑板上,其余同學就在書本上,把這四個字按照筆順寫在田字格中。
(筆順歌: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中間,后兩邊;先外后里再封口。)
5、說一說“張”“錢”“徐”“國”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雙人旁、國字框。
6、把黑板上的詞語一起來讀一遍,會讀了的就擦掉,較難的詞語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讀兩遍。
7、全班一起齊讀課文。
小學一年級課文姓氏歌篇十三
1.誦讀《姓氏歌》,了解中國人的傳統(tǒng)姓氏文化。培養(yǎng)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2.通過誦讀《姓氏歌》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部首“弓、钅”。
3.通順、流利、有節(jié)奏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采用多種方法誦讀《姓氏歌》,正確、規(guī)范姓氏讀法。
2.了解姓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作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兒歌第一小節(jié)中的6個生字,書寫“姓,什、么、雙”4個漢字。了解常見的姓氏,區(qū)分讀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寫法。
2.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地朗讀第一小節(jié)并練習背誦。
3.結合學生自身的姓氏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教學步驟:
一、結合學生姓氏,談話導入
1.教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課前準備好的姓名卡片,說說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為兩個部分,姓和名,通常情況下,名字中的第一個字就是姓。(相機指導生字“姓”的書寫:左右結構,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時,第三筆橫畫改為提畫,不能出頭。)
3.板書課題:姓氏歌,指名學生朗讀,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并與“低”加以區(qū)分。
二、學習課文第一小節(jié)
1.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主朗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學生的自讀情況。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二句,相機出示詞語卡片“什么”、“李”,指名學生認讀,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讀輕聲;“李”是邊音,相機交流“李”的識記方法:上下結構,木加子。
(2)指名學生朗讀第三、四句,出示詞語卡片“張”,強調“張”是翹舌音,交流識字方法:弓加長,張。
(3)指名學生朗讀第五句,出示詞語卡片“古”“吳”“雙”,指名學生認讀,交流識字方法,師給予鼓勵和指導。
3.再讀第一小節(jié),鞏固識字。
(1)學生再次自由朗讀第一小節(jié),將這一小節(jié)中出現(xiàn)的姓氏用筆圈出來,和同位交流。
(2)指名學生朗讀第一小節(jié),匯報出現(xiàn)的姓氏,教師相機板書:李、張、胡、吳、徐、許。
(3)引導學生觀察字形,說說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4)重點區(qū)別“胡”和“吳”、“徐”和“許”。
學生交流匯報,教師適當小結:可以通過字形的不同組合來加以區(qū)分。
學生再次朗讀:“古月胡,口天吳,雙人徐,言午許。”
4.游戲鞏固。
摘蘋果送朋友:將六個姓氏卡片剪成蘋果狀,貼在黑板上,指名學生上黑板摘蘋果,蘋果反面寫的是什么姓氏,讀出來,送給班級姓該姓氏的同學。
5.練習熟讀并背誦。
(1)學生再次練習朗讀第一小節(jié)。
(2)多種形式朗讀:指名讀,同位一問一答讀,拍手讀,男女生對讀,全班齊讀。
(3)指名學生背誦,全班齊背。
三、書寫指導
1.出示第一小節(jié)要求會寫的字:什、么、雙,指名學生認讀,口頭組詞。
2.學生自主觀察字形,交流識記方法,教師給予鼓勵和指導。
3.師范寫講解:“什”左右結構,要寫得左窄右寬;“雙”左右相同,左邊略小,又字的捺畫變成點畫。生觀察書空。
4.學生自主描紅、仿寫,教師巡視指導,強調正確的寫字姿勢。
5.交流反饋,評議提高。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姓氏,區(qū)分了它們的字形,還學習了寫字。課下,請同學們繼續(xù)了解自己的家人還有哪些姓氏,我們下節(jié)課一起來分享。
板書設計:
2.姓氏歌
李張胡吳徐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兒歌第二小節(jié)中的6個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國、王、方”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地朗讀第二小節(jié),背誦課文。
3.了解有關百家姓的小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姓氏文化的興趣。
教學步驟:
一、復習舊知,談話導入
1.出示生字詞卡片:姓氏、什么、張、胡、吳、徐、許,指名認讀。
2.說說自己班上還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師相機板書。
3.師過渡:我們中國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經(jīng)編過一本書,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常見的姓氏,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
二、學習課文第二小節(jié)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第二小節(jié),注意讀準字音。
2.檢查學生的自讀情況。
(1)指名學生朗讀第二小節(jié)。
(2)根據(jù)學生的朗讀情況相機正音,并出示詞語卡片:中國、趙、錢、孫、周、鄭、王、東方、上官,指名學生認讀,強調:“趙、周”是翹舌音,“王、方”是后鼻音。
(3)全班齊讀第二小節(jié)。
3.鞏固識字。
(1)學生再次朗讀第二小節(jié),畫出其中的姓氏,再讀一讀。
(2)指名學生交流第二小節(jié)中出現(xiàn)了哪些姓氏,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適時張貼相關卡片: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諸葛、東方、上官、歐陽。
(3)再次打亂順序,指名學生認一認這些姓氏,并說說自己的家人或同學有哪些人是這個姓。
(4)鼓勵學生說說自己是如何記住這些字形的,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并滲透一定的識字方法。如:“趙、錢、孫”都可以用第一小節(jié)的漢字組合法來識記;“周”是半包圍結構,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間加一豎。
4.了解單姓和復姓。
(1)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黑板上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學生交流,教師小結:中國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個字,也有兩個字的,如:東方、歐陽、上官等,這樣的姓叫復姓。
5.游戲進一步鞏固:師出示一張姓氏卡片,班上是這個姓氏的小朋友站起來,大聲說:示例:我姓錢,金錢的錢。
6.朗讀并背誦第二小節(jié):生自由朗讀第二小節(jié),通過拍手讀感受其中的節(jié)奏,練習背誦。
三、適當拓展,激發(fā)興趣
2.學生自主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拓展學生的識字量。
3.師小結:古人也把常見的姓氏編成《百家姓》一書。師簡介《百家姓》:此書原收集姓氏411個,后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60個,《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來排序的。據(jù)最新的資料統(tǒng)計,“王李張劉”這四個姓氏的人最多。
4.說說自己所知道的歷史名人、現(xiàn)當代名人姓什么:學生自主交流,師適時板書。(預設:司馬光姓司馬,諸葛亮姓諸葛,毛澤東姓毛,周恩來姓周,朱德姓朱,王二小姓王,等等。)
四、指導生字書寫
1.出示第二小節(jié)要求會寫的字:國、王、方,指名認讀,口頭組詞。
2.學生自主觀察字形,交流識記方法和書寫筆順,師給予鼓勵和指導。
3.教師范寫講解:“國”是全包圍結構,筆順規(guī)則是先外后內(nèi)再封口;“方”字的筆順中,第三筆是橫折鉤,略呈仰勢。學生觀察書空。
4.學生自主描紅、仿寫,師巡視指導,強調正確的寫字姿勢。
5.交流反饋,評議提高。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百家姓》,知道中國姓氏有很多,其實,每一個姓氏都有自己的來歷和故事,希望課下同學們能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上網(wǎng)去查一查自己姓氏的故事,你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板書設計
2.姓氏歌
常見姓氏:李、張、胡、吳、徐、許
《百家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單姓)
諸葛、東方、上官、歐陽(復姓)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6038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