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論語子路篇心得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31 12:01:04
最熱論語子路篇心得大全(14篇)
時間:2023-10-31 12:01:04     小編:琴心月

自然景觀是人們與大自然相互交融的載體,它能夠給予我們力量和靈感。在總結(jié)中,要突出自己的亮點和成就,同時也要直面自己的不足。培養(yǎng)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綜合素質(zhì)。通過收集和整理相關(guān)資料,增加總結(jié)的詳實性和可信度。接下來是一些優(yōu)秀總結(jié)的范文,供您參考和學習。

論語子路篇心得篇一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薄懊舳脤W,不恥下問?!边@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個語句。前者說,幾個人一塊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后者則是說,聰明敏捷并且愛好學習,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作恥辱。這兩句話出自古代圣人之口,但是到現(xiàn)在仍有著深刻的啟迪作用。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敝刑N含這這樣一個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jīng)常接觸到一些人,他們各自都有長處值得我們學習,可以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就拿我們班來說吧,不到五十人的班集體,有的擅長繪畫,有的擅長音樂,有的寫得一手好字,有的是籃球場上的猛將。。。。。。多少這樣的同學值得我們學習啊!

如果說拜能者為師是理所當然的,要做到不恥下問就不容易了。我們應該放下架子,虛心向別人請教。

同學們,讓我們拜能者為師吧,虛心請教,我們會成長更快!

論語子路篇心得篇二

《論語》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孔子及其學生的言行錄,它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其中,子路篇記載了子路與孔子的問答和對話,這些對話展示了孔子對于教育和人格修養(yǎng)的理念。作為讀者,我在閱讀《論語》子路篇中收獲了許多心得體會。

第二段:孔子的教育觀

孔子以教育為一生的追求,他認為教育是根本,是改造人的關(guān)鍵。他說:“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鬃咏逃茏右泻脤W的品質(zhì)和對知識的渴求,不懼怕向他人請教。這種謙虛的心態(tài)讓我深感佩服,并且啟示我在學習過程中應該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第三段: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

在子路篇中,也展現(xiàn)了孔子對于人格修養(yǎng)和道德價值觀的關(guān)注。他告訴子路:“‘巧言令色,鮮矣仁。’‘子路從而后,豫禮焉,由,‘及?’子曰:‘由也?!勇吩唬骸箍钟羞^?’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孔子告訴子路,一個人如果只懂得巧言令色而不具備仁的品質(zhì),那么他就只是表面上看起來有禮貌,心中卻缺乏真正的道德修養(yǎng)。這段對話體現(xiàn)了孔子對于道德修養(yǎng)的強調(diào),這讓我深刻認識到人格修養(yǎng)的重要性,要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和道德。

第四段:自強不息的精神

子路篇中,還有一段極具啟發(fā)性的對話:“子路問曰:‘‘大人之要行道,雜說爾何如?”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薄勇吩唬骸騿栔T?’子曰:‘‘求之為(,)爾何如?”’子路對孔子提問,孔子回答:“要行道,得到榜樣的引導是很重要的?!弊勇穯枺骸叭绻麤]有榜樣呢?”孔子回答:“你應該自己去尋求。”這段對話展示了子路對孔子的崇敬和追求,也顯示了孔子自強不息的精神。正是這樣的精神激勵了我,讓我意識到只有自己不斷努力,才能走上人生的正確道路。

第五段:對于教育的思考

通過閱讀《論語》子路篇,我對于教育和人格修養(yǎng)有了更深的思考。我們現(xiàn)代人注重學習知識,卻忽略了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像孔子一樣,扎根于品德修養(yǎng)的教育理念,將知識學習與人格修養(yǎng)相結(jié)合,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同時,我們也要像孔子一樣,保持自強不息的精神,堅持追求真理和道義的奮斗,不斷完善自身,為社會做出貢獻。

總結(jié):

《論語》子路篇通過孔子與子路的對話,傳達了孔子的教育觀、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以及自強不息的精神。這些對話對于我們今天的教育和個人修養(yǎng)仍然有著深刻的影響。讀完子路篇,我對于教育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認識,也受到了成長和啟發(fā)。

論語子路篇心得篇三

關(guān)于國學,當今社會上掀起的”國學熱“似乎正從一個側(cè)面昭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來參加此次國學講習班是抱著一個求學的目的,幼時聽母親念《論語》中的句子時只覺得拗口難懂,逐漸長大后發(fā)現(xiàn)幼時所聽的那些句子的表述竟是那么美妙,含義又是那么豐富。但盡管如此對國學經(jīng)典的認知卻仍然處于一種懵懂的狀態(tài),講習班開班第一天,老師結(jié)合朱子的《讀論語孟子法》講讀經(jīng)之道,當時我情不自禁記了很多筆記,覺得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從來沒有老師講過如何去讀我們的國學經(jīng)典,先曉其文義然后知其意,”切己“,熟讀玩味,這些是以前從來沒有聽到過的東西,眼前開朗覺得這確實值得一試,于是便帶著我很淺的文字功底和剛聽來的方法開始了我讀《論語》的道路。

自小學開始就會在課堂上學習《論語》,里面的句子大多十分熟悉,然而認真研讀之后才發(fā)現(xiàn),雖然每句都是那么簡短,但是意義豐富,認真體會之后覺得以前根本就沒有讀過《論語》。程子曰:”讀書者當觀圣人所以作經(jīng)之意,與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晝誦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則圣人之意可見矣?!敖?jīng)典之所以經(jīng)受時間考驗千古不衰,是因為其蘊含了先賢的為人之道、成德之道,后世者難以達到其境界,故需一絲不茍認真研讀,將這種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融入生活,晝誦夜讀常常思考才能有所得。

《論語?學而》首字為”學“,即講為人之學。人生之為人,生來與飛禽走獸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人在本性上是具有人本來的美德的,人性中具有一種自然存在的善的情感,但是這種善經(jīng)常被外物所蒙蔽導致我們沒有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沒有認識到自己人性中本來存在的真善美,于是便出現(xiàn)了社會中或”善“或”惡"的人。讀圣賢書的目的就在于讓我們的靈魂和古圣先賢對話交流,從而清除蒙蔽我們內(nèi)心的塵埃雜質(zhì),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讀經(jīng)典,潔凈我們的靈魂使之回到本真的清明純凈。

論語子路篇心得篇四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們記錄下來的言論和行為的精華,他們世代傳承,留給后人無盡的智慧和啟示。其中,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一個弟子,他的思想深入人心,影響深遠。通過學習論語子路的心得體會,我深刻感悟到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和人生的真諦。

首先,子路告訴我們要執(zhí)著于德行的追求。在論語中,子路多次向孔子請教道德的問題,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弊勇穼Φ滦缘淖非蟛粌H表現(xiàn)在言行上,更表現(xiàn)在自己對德行的認同和追求上。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一些人,他們放棄了追求德行的機會,只顧追求虛榮和利益。而學習子路,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要堅守道德底線,追求良好的品質(zhì)和高尚的道德。

其次,子路強調(diào)修身養(yǎng)性,倡導自律自立。在論語子路支前,孔子問到:“弟子哀而不迷,詩焉,治之”。“放于遲聾,而民易使也。”子路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虛心向高人請教,并能夠虛懷若谷地接受批評。這樣的做法表明子路心胸寬廣,態(tài)度謙和。我們學習子路可以領(lǐng)悟到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性,不固執(zhí)己見,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并通過自律和自立來提升自己。

再次,子路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論語中,子路提問孔子道:“子如不嫁,何以不嫁?”曰:“子路云:‘有國風民樂,則在?!钭中〈笪璺?,出則神仔撤綱,大成丬陸,陸為事人也’?!弊勇穯柨鬃雨P(guān)于婚姻的問題,他的回答顯示了他對實踐的重視。他認為婚姻是一個人成長和實踐的過程,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夠真正體會生活的樂趣和人生的意義。學習子路,我們應該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實踐來改變,實踐是成功的基石。

最后,子路強調(diào)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在論語中,子路多次向孔子請教做人的道理,如“勝懷諸。子路曰:陽雨陽雨?!薄氨煞蜃勇芬酁橹右??!边@些言論表達了子路對人際關(guān)系的重視。他認為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是人生的基石,只有和睦相處,才能夠達到心靈的平衡和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學習子路,我們應該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善待他人,真誠對待每一個人,關(guān)心他人的需要,修正自己的缺點。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

綜上所述,通過論語子路的心得體會,我們可以學會虛心向?qū)W,堅守道德,提升自己的自律自立能力,重視實踐,努力在實踐中成長,注重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這些都是子路在論語中傳遞給我們的寶貴智慧和啟示,也是我們應該努力追求的美好品質(zhì)。正是因為這些,我們才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人生中找到真諦和幸福。

論語子路篇心得篇五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之作,通過對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記錄,展現(xiàn)出一種人際關(guān)系、社會道德和為政執(zhí)政的理念。其中,《論語》第五篇“子路篇”是對孔子弟子子路的記錄,表現(xiàn)出子路在學習和實踐中的心得體會。本文將從子路在修身、處事、為政、教育和學習等方面的心得體會入手,探討《論語子路心得體會》的主題。

首先,在修身方面,子路表示要“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說明子路認識到自身的弱點和需警惕的問題,并在修身養(yǎng)性的過程中,注重克制欲望、戒除邪念。這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做到的,通過戒除色欲、暴力和貪婪等消極因素,保持心靈的純潔,使自己得以完善和成長。

其次,在處事方面,子路認為“其行若見齊衰者,在己,則不彥也”。這表明子路強調(diào)要正直守信,在面對茍且和不義的情況時保持冷靜和清醒。我們常常面臨各種誘惑和挑戰(zhàn),而能夠像子路一樣保持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感,做到處事公正,就能夠立足于社會之中,成為一個受人尊敬和信任的人。

第三,在為政方面,子路主張“君子惡居下流,惡稱撞勞,惡得疾,惡言出于口,惡行出于行”。這體現(xiàn)了子路對于領(lǐng)導者的高標準和要求,他認為領(lǐng)導者應該勤奮工作,從自身做起,用實際行動來體現(xiàn)自己的言辭和思想。子路的這種為政之道也是對領(lǐng)導者的一種教誨,告誡他們要時刻謹記自己的職責使命,并且要履行好自己的義務。

第四,在教育方面,子路認為“不逆諸己,才能學也”。即要精通自己的專業(yè)領(lǐng)域,才能更好的教書育人。這告訴我們,一個合格的教育者首先要對自己的學識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才能夠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和后輩。同時,子路還主張要“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這說明子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和正確的行為習慣,使他們能夠向上進取,有所作為。

最后,在學習方面,子路提出“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子路在學習中的心得體會,他認為學習要堅持不懈,要不斷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才能夠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果。因此,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保持耐心和毅力,不斷調(diào)整學習方法和思路,不斷總結(jié)和實踐,才能夠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通過對《論語子路心得體會》的探討,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到子路在修身、處事、為政、教育和學習等方面的心得體會。這些心得體會對我們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修身立德、處事經(jīng)世,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論語子路篇心得篇六

論語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經(jīng)典之一,其中子路篇是對人際關(guān)系和修身養(yǎng)性問題的精彩論述。通過研讀,并結(jié)合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我深感子路篇中的智慧與價值觀對于我們現(xiàn)代人的生活和處世態(tài)度仍然有著重要的啟示和借鑒。以下是我對“論語子路篇”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子路篇中的“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深深震撼了我。這句話告誡我們,只有具備了知識和智慧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始終不惑的心態(tài)。而仁者則不會為私欲和功利而憂慮,他們心懷天下、樂善好施,以真心和柔和對待人,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勇者則能保持堅毅的信念,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和挑戰(zhàn),他們都不會畏縮,敢于迎接挑戰(zhàn)。這些都是我們現(xiàn)代人所應該向往的精神境界。

其次,子路篇中對于修身養(yǎng)性的討論也給我?guī)砹松羁痰膯⑹?。子路曾問孔子:“有人于此乎??孔子回答道:“若由,即舍;若無求,則何用之?”這句話使我明白了個人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心懷功利和私欲,沒有追求真理和人生意義的動力,那么他所追求的一切都是空洞和虛無的。而只有舍棄功利、追求真正的價值,才能在修身養(yǎng)性的道路上獲得實質(zhì)性的提升。

再者,子路篇中的討論著重強調(diào)了人際關(guān)系的重要性??鬃痈嬲]子路:“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边@句話告誡我們在與他人交往時要注意言行一致的原則,只有做到言行一致,才能贏得他人的認同和尊重。而孔子還強調(diào)了仁者之間的相互關(guān)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边@是我們應該遵循的道德底線,只有真正做到尊重他人的權(quán)益和利益,才能構(gòu)建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

同時,子路篇中的討論還提到了孝道的重要性。子路問孔子如何施行孝道,孔子回答道:“與其終身不孝,不如孝之于其尊也?!边@句話表達了孔子對孝道的強烈誓求??鬃痈嬖V我們,孝道不僅僅是對父母的敬愛,更應該是一種道德底線和人生追求。只有通過孝道,我們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家庭關(guān)系,獲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就。

最后,子路篇中還強調(diào)了個人修養(yǎng)和待人接物的中庸之道??鬃釉唬骸熬又杏?,小人反中庸?!边@句話告誡我們要保持中庸的態(tài)度,不偏不倚地處理人際關(guān)系和待人接物。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際關(guān)系常常呈現(xiàn)出復雜和變化多端的狀態(tài),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需要我們在處理問題時保持平和和理智的態(tài)度,不偏不倚地處理好每一個人之間的糾紛和矛盾。

綜上所述,論語子路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關(guān)于修身、做人的寶貴課程。通過研讀與實踐,我深感子路篇中所蘊含的智慧和價值觀對于我們現(xiàn)代人的生活和處世態(tài)度具有重要的啟示和指導性意義。只有在道德引領(lǐng)下,我們才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提升,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以及積極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和困難。希望未來能夠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將子路篇中的智慧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成為一名真正的君子。

論語子路篇心得篇七

論語是古代中國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代表之一,其中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之一。通過研讀《論語》中子路的言行舉止,我深感子路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學習的精神,這給了我很多啟發(fā)和思考。本文將結(jié)合《論語》中子路的心得體會,在學習上獲益良多的一些觀點進行論述。

第二段:追求道德修養(yǎng)

子路在《論語》中不斷追求道德的修行,認為修養(yǎng)品德是一生的追求。他強調(diào)自己應該時時刻刻保持謙卑和謹慎,確保自己在言行舉止中對他人有禮而不失自己的尊嚴。他說:“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币馑际钦f一個真正的君子應該在言語上保持含蓄,但在行動上卻要積極行動,這樣才能樹立良好的榜樣,影響身邊的人。這種心態(tài)讓我深受鼓舞,我也希望自己能夠通過努力實現(xiàn)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追求。

第三段:尊重學問和師長

子路非常尊重學問和師長,他不斷向孔子學習,虛心接受他的指導。《論語》中有一段對話非常有意義。子路問道:“師如何?”孔子回答說:“某不懂。”子路再問:“剛才老師借方幾?”孔子答:“無與借也?!边@段對話揭示了子路不斷向?qū)W問和師長尋求答案的姿態(tài),以及孔子對子路的贊賞。這讓我明白,在求知的道路上,要保持謙遜和虛心,不斷學習、思考,才能不斷成長。

第四段:堅持正義和公平

子路強調(diào)堅持正義和公平,反對不義和壓迫。他曾問孔子:“為人斯兩者何先?”孔子回答說:“先難后易?!弊勇吩賳枺骸皠偛爬蠋熣f要早操履嗎?”孔子答:“是?!弊勇纷穯枺骸昂沃^早操履?”孔子回答道:“從向座前出?!弊勇愤@段問答中試圖找到做人的原則,孔子的回答意味著要始終堅持正道,不隨波逐流,并且在面對困難時堅守自己的信念。這使我明白,無論環(huán)境如何變化,我們都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不忘初心,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第五段:追求進步和成長

子路的學習態(tài)度一直是積極向上的。他總是不斷追求進步和成長,對自己要求極高。在《論語》中,他曾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边@意味著他相信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是來源于內(nèi)在的努力,而不是依賴外部的贊譽或他人的幫助。通過學習子路的心得,我深悟到要在學習上獲得更多的進步和成長,就必須要有旺盛的內(nèi)在動力,自覺自律,不僅僅滿足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是要在不斷反思自己的基礎(chǔ)上努力提高自己。

結(jié)論:

通過研讀《論語》中子路的心得體會,我深受啟發(fā)。子路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學習的精神讓我明白了修養(yǎng)品德、尊重學問和師長、堅持正義和公平以及追求進步和成長的重要性。在今天社會的變遷中,這些觀點對于我們?nèi)匀痪哂兄匾饬x。只有擁有這些素養(yǎng),我們才能成為有價值的人,并對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

論語子路篇心得篇八

孔子主張以禮治國。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所謂僭越的事情不斷發(fā)生??鬃訄詻Q維護周禮,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禮樂“八佾舞于庭”,孔子聞之大發(fā)脾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彼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圖通過正名分來匡正每個人的行為,建立一個和諧而有秩序的社會??鬃右蟆盀閲远Y”,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他反對以高壓手段維護統(tǒng)治,主張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禮”來引導民眾,形成一種和諧的社會氛圍:“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對普通民眾施以禮,突破了奴隸社會“禮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進步的歷史意義。

論語子路篇心得篇九

斷斷續(xù)續(xù)的讀了《論語》及多家對于論語的注釋和分析,這個斷斷續(xù)續(xù)有時間上的間隔,也有地域上的跨度,有經(jīng)濟上的懸殊,也有地位上的變化,而讀書的心情和理解方向也隨著自己的心情像過山車一樣發(fā)生變化甚至逆轉(zhuǎn),但是對于《論語》的理解始終有一條主線沒有變過,這就是《論語》里面所倡導的“公道――仁德”,這體現(xiàn)了古斯塔夫。榮格在《尋求靈魂的現(xiàn)代人》中所描述的一樣“每一個文明人,不管他的意識發(fā)展程度是如何的高,但其心理的深層,他仍然是一個古代人”(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具有共同的機械屬性)。隨著對于論語了解的深入,在論語的內(nèi)容的理解上也出現(xiàn)許多矛盾的地方,也可以認為是更加深刻。

論語的本身并不是孔子教學的課本,他是不系統(tǒng)的。其產(chǎn)生的原因,應該是他的學生在他死后的某個晚上或者中午的同學聚會上,已有幾分醉意的某個(或某些)有錢有閑的學生,回憶起孔子的教誨,提出了一個建議,大家約個時間,來討論一下如何編纂一本老師的語錄。

這種建議很容易得到響應,又隔了一段時間,來了很多同學,每個同學都分別把當年孔子對自己或更多人說的什么,一一奉上,然后交給那個倡導者審閱并出版發(fā)行,也許那個時候還有做出貢獻者根本就沒有拿到這本書。當然費用是要有權(quán)有錢的學生出的,包括出版費。形式上是否有點像現(xiàn)在的同學會,開始大家踴躍,后來慢慢的轉(zhuǎn)變?yōu)橥惥蹠?,在后來就悄無聲息了,這里面的道理很簡單,成功者往往是召集者,是炫耀的,而其他人都是參與者,是陪襯的,孔學里的同學會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因為是一種回憶,就有了不確定性,因為有人從中撮合,就有了強加于孔子及其弟子頭上的意見和建議,這是一種在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或轉(zhuǎn)化性創(chuàng)造中的整合。我們也沒有任何必要對這種“有限可能中的無限追求”而強求。

回憶起來的都是過去記憶的片段,是不連續(xù)的,因此,就會出現(xiàn)前后不通,同章節(jié)里面自相矛盾的問題,這要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是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等孔子的弟子從各自的國家過來團聚的時候,大家的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狀況都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有的人是開寶馬來的,有的人是走路來的,有的人趾高氣昂,有的人垂頭喪氣,前者想到的都是孔子如何如何好,而后者可能會有所保留,不過如此啊,給你了那么多束修,也沒有給推薦個好的工作,也有的是從大國來的,非常牛氣,有的是從方五六十里的小國來的,甚至路費都是大國贊助的,就有點提不起精神,兩者加在一起,就產(chǎn)生了話語權(quán)的問題,誰的聲音高誰的觀點就占上風;二是產(chǎn)生的方式。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本來只是好好的來悼念一下老師,結(jié)果船載以入的東西鼓搗出這么個事來,讓我們這些衣食無著的人怎么辦,據(jù)說還要集資出版,老婆孩子養(yǎng)活都成問題,哪兒來的錢?。坑胁灰孀拥纳踔脸鲅圆贿d:我沒有錢,要出你們出,我不反對,也可以把老師說的話告訴你們,隨你們吧。這正是許多學生的心聲,他們只是礙于面子沒有說而已,這樣的方式產(chǎn)生的論語,不免有人胡說八道,不免有人斷章取義,也許有惡作劇者將自己的言行也冠以“子曰”;三是流傳幾千年中的斷層謬誤。過去的傳媒?jīng)]有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傳媒工具也比較落后,比如辦報紙要開一個木片加工廠,還要請許多的雕刻師,如果分工較細的話,還要有紡線的,穿線的。特別是穿線的,如果沒有點文化,只是為了掙工資,就不會那么虔誠,就會偷工減料,就會違反操作規(guī)程,就會將前后順序顛倒,這是出廠前就亂的。而后代得到的,多數(shù)是憑一代代的老師記憶的,或者是得到古墓中出土認證的,亂七八糟的都可能出現(xiàn)。

再從教學的方式分析,孔子是不看人的,叫做有教無類,什么樣的人來了我都教,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學費是一定要交的,而且應該是根據(jù)交的多少和干肉質(zhì)量的好壞來分班的,盡管你天資聰穎,如果你只拿很少的干巴巴的肉的話,也只能給你分到普通班,讓那些研究生來教你。他也許是按照現(xiàn)在的文憑級別分的,設(shè)定一個束修的標準,從中專到博士以此類推。因為有了分別,在教授的時候也就有了高低貴賤之分,孔子也是根據(jù)交的學費多少來定心情的,見了家境富裕且屬于官宦的,就高興,說得就多一點,就深刻一點,也許會有蹭聽的窮學生在此受益,但是不會太多,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么。而見了那些老是拖欠學費的,就沒有好臉色了,而且在多層次的學生之間,所教的理念是不一樣的,對窮學生就教他們“殺身以成仁”,讓他們?nèi)ニ腊?,而對富學生則叫他們“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教點裝傻充愣的本事“明哲保身”,且特別強調(diào)“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你們要好好的活著,我什么時候打秋風也可以舒服一點。

因為有臨場發(fā)揮,也就有了區(qū)別,前后矛盾也就在所難免。由于受竹簡或刻簡的限制,沒有可能將說每句話的時間、地點、場合、所處的國家、社會背景等交代清楚,這就留下了許多難解的東西,也就是文化的陰暗面。后人在對論語進行研究(不如說是推測――引經(jīng)據(jù)典,猜測――斷章取義,揣測――胡思亂想)時,難免出現(xiàn)戲說的成分,因為陰暗面越多,被猜想的余地越大,這也是文章的魅力值所在,一共只有二十篇的文章能夠被人傳頌研究幾千年,難說沒有這方面的原因。

孔子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的年代,民不聊生,顛沛流離。我們的至圣先師也是常人,他也有機械屬性,也有七情六欲,也需要吃喝拉撒睡,他的思想也會隨著經(jīng)濟狀況的時好時壞、社會地位的時高時低出現(xiàn)波動,也會在“畏于匡”時,因為“顏淵后”而子曰:“吾以汝為死矣”。就出現(xiàn)了一個多向度的孔子。這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我們有幸將其請下神壇,坐在我們面前進行一次學術(shù)探討,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并不是總板著臉說著“吾誨汝”的老夫子,而是偶爾也會說上一句“由也不得其死”的玩笑的和藹可親的老教授。

人在學習的時候都受前面教育的影響,往往都是帶著情緒(基本上都是抵觸情緒)來學習的。他在向后人學習的時候一定會用前面的東西來比較、驗證,并不時的排斥后面的,除非后面的東西能夠與他產(chǎn)生共鳴(潛意識中存在的不敢或者不能暴露的某個部分)。也就是說,斷章取義是非常正常的,這是一種文化的運用方式。

而我們在讀一些學術(shù)性的、經(jīng)典的文章的時候,我不主張背著沉重的壓抑來解讀。應該超越于自我,超越于現(xiàn)在,將自己融入,融入到那個時代的大環(huán)境中去,看他當時為什么這么說,這么說的背后到底是什么,這樣才能理解,才能運用,才能吸收,讀論語也好,讀孟子也罷,都是一樣的。如果你深刻細致的去體會,你會發(fā)現(xiàn),同時代的經(jīng)典中的內(nèi)涵,幾乎是一致的,被雅斯貝爾斯稱作“軸心時代”產(chǎn)生的釋、道、儒、墨、法、縱橫等皆有共通之處。

論語之為經(jīng)典,就在于論語里面的溫情,我們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有血有肉的孔子,可以發(fā)現(xiàn)一群有思想有理想善于想入非非的學生,我已經(jīng)多次在夢中聽到了孔子的循循善誘,看到了老子的和藹可親,孔子就是一個常人,也會發(fā)脾氣,也喜歡美女,比如南子(衛(wèi)靈公的夫人,是當時有名的美人,據(jù)說是孔子青梅竹馬的初戀情人)就可能賞心悅目,他就多次去會南子,導致“子路不悅”,孔子為了表明自己是清白的,甚至對天盟誓,我如果有什么心,“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表現(xiàn)了孔子可愛的一面,我甚至從中看到了一個有了愛美之心的男人向自己的妻子發(fā)誓的情景。但是孔子面對的是子路??鬃邮且粋€高明、幽默、嚴肅、溫和的老師,還是一個可以圍爐夜話、互相打趣的鄰居。

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理論》中說,“凡不可說的,應該保持沉默”,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面也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又說“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佛教里面更是說“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錯”,論語里面也有多處提到“慎言”。我在這里都說的太多了,罪過,只是自己的夢中囈語。

論語子路篇心得篇十

子路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也是孔子最親近的學生之一。子路雖然出身貧寒,但卻具備了勤奮刻苦的品質(zhì),成為了孔子學習和繼承儒家學說的重要人物。通過學習子路的心得體會,我們可以了解到他對學習、人生和處世之道的理解和感悟。

第一段:求學心得

子路對于學習的態(tài)度一直是非常認真和專注的。他常常背負書籍,學習無時無刻,從來不浪費時間。他在論語中曾說:“吾日三省吾身”,這表明了他對自己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的堅定決心。子路認為學習不僅僅只是為了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將知識應用于實踐,將學到的東西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思考和行為方式。他深信通過不斷學習和思考,自己才能不斷進步,獲得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第二段:為人處世之道

子路在與人相處時,非常重視友善和善待他人。他常常對人以禮相待,言行舉止得體,從不傷害他人的感情。他堅持以誠待人,講究忠誠和信義,從不背叛朋友。他不僅關(guān)心自己的利益,也積極幫助他人解決問題,并盡力為他人創(chuàng)造幸福和福祉。他寬容而真誠,不計較個人得失,勇于承擔責任,以身作則,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第三段:處事態(tài)度

子路善于處理事務,對待工作和生活方式非常認真和負責。在仕途上,他一直以務實為主,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并積極地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他注重團隊合作,善于與他人協(xié)商處理問題,以解決困難和實現(xiàn)目標。子路在工作上的積極態(tài)度和高度的責任心,使他贏得了孔子的重視和信任。

第四段:生活哲學

子路對于人生有著獨特而深刻的見解。他認為人生是一場不斷追求進步和超越的旅程,需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他鼓勵人們積極面對挑戰(zhàn),勇于嘗試新事物,不斷學習和成長。他相信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zh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與發(fā)展。

第五段:對后世的啟示

子路的心得體會給了我們很多啟發(fā)和鞭策。他的求學心態(tài)、為人處世之道、處事態(tài)度和生活哲學,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我們應該像子路一樣,積極追求知識,將其運用于實踐中;對待他人要友善和互助,以誠待人;在工作中,要用心、負責、合作,積極為人民服務;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積極心態(tài),不斷學習和成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總結(jié):子路以他的學魂和善行,給了我們很多關(guān)于學習和生活的啟示。通過對子路的心得體會的學習和理解,我們可以更好地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追求進步和成功。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挑戰(zhàn),我們都要像子路一樣堅持勤奮學習,努力實踐,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始終向成功的方向努力前行。

論語子路篇心得篇十一

想起以前上學的時候,什么《論語》《莊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奧的東西,雖然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里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的。不經(jīng)意間聽人說起《于丹的論語心得》很棒,于是就抱著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看了這本書。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很不服氣對佛像提出抗議,說: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踩著我們?nèi)ツぐ菽??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一個簡單的故事,使我如夢初醒。做為一個剛邁上自己崗位不久的新教師,總是會想這個可以做那個我也可以做,為什么只讓我做這個沒意思的工作呢。聽了于丹的話,我覺得自己的毛病不能僅僅用年輕氣盛來形容,我想更重要的問題是在于我們的心胸還不夠?qū)拸V,對問題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虛心的態(tài)度。我們急于成功而盲目的與他人胡亂對比,總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順利對比,不能心平氣和的接收他人的輝煌。是啊,佛像能讓千萬人去膜拜是因為他曾接受了千刀萬剮的考驗,而作為一名年輕的工作者,我們還有很多經(jīng)驗等待去積累還有很多技能等著去考驗,怎能如此心浮氣躁呢?這便是《論語心得》帶給我的思考。

論語子路篇心得篇十二

學,是孔子教書的首要。每一個人不論他是職位高低貴賤,只要他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就可以做我們的老師??鬃釉唬骸叭诵?,必有我?guī)熝?。”不恥下問如今成為一種擺設(shè)。不懂得你問了嗎?如果你覺得像別人請教問題就低人一等,那你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永遠也學不好。真正的學習是用自己的主動,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去請教,達到學習的態(tài)目的。

學會了學習,學到了知識,接下來就是學以致用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把所學的知識落到實處,正處。不要讓知識去支配你!不要做一個被動者,同時也要學會權(quán)變,讓學習的知識,智慧,品德融為一體!

還要善于反省自己,該說的話該做的事,說了沒有做了沒有;不該說的,不該做的是不是也去說了也去做了!要以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覺得這點對我影響很大!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淺的閱讀可能都不能體會其精神的九牛一毛但是《論語》告訴我要做一個有理想有智慧,有誠信的人,一個守恒的,內(nèi)心忠誠的人,這樣才能安安心心,堂堂正正的行走于人世間!

論語子路篇心得篇十三

公冶長,姓公冶名長,齊國人,孔子的弟子。

本篇主要還是以仁德為主,從各個方面去探討仁德的特征。其中有很多著名的句子,如:“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g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思而后行”等。這些在以前的教材中都出現(xiàn)過,對人們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

第一個評論人物就是公冶長,雖然坐過牢,但是并不是他的罪過,所以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對于公冶長的了解,孔子是他的師父,我想他肯定做了全面的了解和評價,所以才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看待一個人不是去在乎身份、地位、錢財,而是去看他是否具有最基本的仁德。

第二個評論人物是南容,姓南宮名適,他也是孔子的弟子。雖沒有具體說明他到底是哪方面突出,但還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無形中對他也做出了很高的仁德評價。

第三個評價的.人物是子賤,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啊,如果魯國沒有君子,那他的優(yōu)秀品德又是從哪里學來的呢?言外之意說自己就是個君子,子賤是他一手調(diào)教出來的有仁德的弟子。

………………

論語子路篇心得篇十四

子路問怎樣管理政事??鬃诱f:“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勞?!弊勇氛埱蠖嘀v一點??鬃诱f:“不要懈怠。”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問怎樣管理政事??鬃诱f:“先責成手下負責具體事務的官吏,讓他們各負其責,赦免他們的小過錯,選拔賢才來任職?!敝俟謫枺骸霸鯓又朗琴t才而把他們選拔出來呢?”孔子說:“選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賢才,別人難道還會埋沒他們嗎?”

子路(對孔子)說:“衛(wèi)國國君要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從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說:“首先必須正名分?!弊勇氛f:“有這樣做的嗎?您想得太不合時宜了。這名怎么正呢?”孔子說:“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對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采取存疑的態(tài)度。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zhí)行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不知怎么辦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君子對于自己的言行,是從不馬馬虎虎對待的?!?/p>

孔子說:“把《詩》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處理政務,卻不會辦事;讓他當外交使節(jié),不能獨立地辦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孔子說:“自身正了,即使不發(fā)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干,自身不正,即使發(fā)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孔子說:“魯和衛(wèi)兩國的政事,就像兄弟(的政事)一樣?!?/p>

孔子談到衛(wèi)國的公子荊時說:“他善于管理經(jīng)濟,居家理財。剛開始有一點,他說:‘差不多也就夠了?!詾槎嘁稽c時,他說:‘差不多就算完備了?!嘁稽c時,他說:‘差不多算是完美了’?!?/p>

孔子到衛(wèi)國去,冉有為他駕車??鬃诱f:“人口真多呀!”冉有說:“人口已經(jīng)夠多了,還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說:“使他們富起來?!比接姓f:“富了以后又還要做些什么?”孔子說:“對他們進行教化?!?/p>

孔子說:“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國家,一年便可以搞出個樣子,三年就一定會有成效。”

孔子說:“善人治理國家,經(jīng)過一百年,也就可以消除殘暴,廢除刑罰殺戮了。這話真對呀!”

孔子說:“如果有王者興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實現(xiàn)仁政?!?/p>

孔子說:“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為,管理政事還有什么困難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為,怎能使別人端正呢?”

冉求退朝回來,孔子說:“為什么回來得這么晚呀?”冉求說:“有政事?!笨鬃诱f:“只是一般的事務吧?如果有政事,雖然國君不用我了,我也會知道的?!?/p>

魯定公問:“一句話就可以使國家興盛,有這樣的話嗎?”孔子答道:“不可能有這樣的話,但有近乎于這樣的話。有人說:‘做君難,做臣不易?!绻懒俗鼍碾y,這不近乎于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嗎?”魯定公又問:“一句話可以亡國,有這樣的話嗎?”孔子回答說:“不可能有這樣的話,但有近乎這樣的話。有人說過:‘我做君主并沒有什么可高興的,我所高興的只在于我所說的話沒有人敢于違抗?!绻f得對而沒有人違抗,不也好嗎?如果說得不對而沒有人違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話可以亡國嗎?”

葉公問孔子怎樣管理政事。孔子說:“使近處的人高興,使遠處的人來歸附?!?/p>

子夏做莒父的總管,問孔子怎樣辦理政事。孔子說:“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葉公告訴孔子說:“我的家鄉(xiāng)有個正直的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的羊,他告發(fā)了父親?!笨鬃诱f:“我家鄉(xiāng)的正直的人和你講的正直人不一樣: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p>

樊遲問怎樣才是仁。孔子說:“平常在家規(guī)規(guī)矩矩,辦事嚴肅認真,待人忠心誠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棄?!?/p>

子貢問道:“怎樣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說:“自己在做事時有知恥之心,出使外國各方,能夠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弊迂曊f:“請問次一等的呢?”孔子說:“宗族中的人稱贊他孝順父母,鄉(xiāng)黨們稱他尊敬兄長?!弊迂曈謫枺骸罢垎栐俅我坏鹊哪?”孔子說:“說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堅持到底,不問是非地固執(zhí)己見,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說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貢說:“現(xiàn)在的執(zhí)政者,您看怎么樣?”孔子說:“唉!這些器量狹小的人,哪里能數(shù)得上呢?”

孔子說:“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與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為,狷者對有些事是不肯干的?!?/p>

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人如果做事沒有恒心,就不能當巫醫(yī)?!@句話說得真好啊!”“人不能長久地保存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恥辱?!笨鬃诱f:“(這句話是說,沒有恒心的人)用不著去占卦了?!?/p>

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xié)調(diào)?!?/p>

子貢問孔子說:“全鄉(xiāng)人都喜歡、贊揚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還不能肯定?!弊迂曈謫柨鬃诱f:“全鄉(xiāng)人都厭惡、憎恨他,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鄉(xiāng)的好人都喜歡他,全鄉(xiāng)的壞人都厭惡他?!?/p>

孔子說:“為君子辦事很容易,但很難取得他的歡喜。不按正道去討他的喜歡,他是不會喜歡的。但是,當他使用人的時候,總是量才而用人;為小人辦事很難,但要取得他的歡喜則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討他的喜歡,也會得到他的喜歡。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時候,卻是求全責備?!?/p>

孔子說:“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p>

孔子說:“剛強、果敢、樸實、謹慎,這四種品德接近于仁?!?/p>

子路問孔子道:“怎樣才可以稱為士呢?”孔子說:“互助督促勉勵,相處和和氣氣,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間互相督促勉勵,兄弟之間相處和和氣氣。”

孔子說:“善人教練百姓用七年的時候,也就可以叫他們?nèi)ギ敱蛘塘?。?/p>

孔子說:“如果不先對老百姓進行作戰(zhàn)訓練,這就叫拋棄他們?!?/p>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574490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