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不僅是對書籍的評價,更是對自己思考能力和情感的一種發(fā)泄方式。寫讀后感時可以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和修辭表達,讓文章更具藝術性和感染力。接下來將為大家分享幾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硪恍﹩l(fā)。
老舍草原讀后感篇一
中午,我們在蒙古包內吃午飯,足足感受了一番蒙古人的生活。我們學著主人盤腿而坐,面前的“桌上”擺滿了我記憶里從未有過的美味佳肴。手撕羊肉、烤牛排、烤全羊、奶片、羊奶等等,太豐富了 ,真讓人垂涎三尺。我默默的學著主人的摸樣,用“抓”的方式基本上完成了午餐。最后蒙古人為我們獻上了哈達,我也品嘗了馬奶酒,主人唱起了草原歌曲,濃濃的香味、優(yōu)美的音樂和我們的歡聲笑 語在耳邊、在蒙古包內久久縈繞。這樣的午餐一定會讓我終身難忘。
下午,我們騎上了馬兒,在草原上盡情歡笑,自由馳騁。徜徉在藍天碧草之間,我的心隨著手中的鞭兒也開始了飛翔。真是羨慕居住在這兒的牧民,他們每時每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真如仙境啊。
美麗的大草原,我還會再來的!
蒙古大草原對生長在熱帶的人來說,那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尤其是生長在水泥森林的國人,那更是遙不可及的。如今科技發(fā)達,使距離縮短了。
科爾沁草原位于內蒙東部,哲里木盟座落在科爾沁草原中部,俯視哲里木盟,奇景映入眼簾。
在哲里木盟南部的科左后旗的茫茫沙漠中有一奇妙的自然景觀,一條幾十里彎延、幽深的溝像一條巨龍橫臥在沙漠中,它就是目前為止保護完好的國家一級自然風景保護區(qū)——大青溝。
幽深的大青溝里綠樹成蔭,一年四季小溪湍流不息。夏日你可以坐上皮筏子上在小溪上悠閑的漂流;還可以在溝內過一個塞北的“潑水節(jié)”。溝內盛開的鮮花五顏六色,給大青溝增添了色彩。
夏日的草原,黃色的野花漫山遍野,馬群、羊群、牛群“飄來飄去”盡情的吃著草。高吭的牧歌、蒼勁的馬頭琴聲渲染出“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秀美景色。
暑假來了,我和爸爸媽媽、姥姥姥爺5個人開始了為期一周的自駕游。第一天,我們來到了位于河北省的張北縣。張北縣霧蒙蒙的,好像要下雨似的,天氣有點冷。按照地圖,我們開車去了傳說中美麗的 草原天路。草原上,小羊和小牛在安靜地吃著青草。山頂上,到處是風力發(fā)電風車,就像一個個小風扇一樣。這里真是像課本上說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呀!不過這里不用風吹草低就可 以見牛羊,因為草兒長得還不高。山上四處是不知名的小花!草原天路真美!晚上,我們一家人在張北縣城里一家有名的飯館,吃了烤羊排和自制酸奶,真是大飽口服。外面很冷很冷,但是這里的人卻 都穿著短袖,可能是他們都適應了吧!不過我們很快就到了旅館,在房間里看起了好萊塢大片《超級戰(zhàn)艦》,又洗了個澡就趕緊睡覺了,可好為明天的旅途補充精力。
第二天,爸爸開車載著我們開始了錫林郭勒之行,一路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大草原,路邊綠樹成蔭,真漂亮!大草原有真正的藍天白云,一個個蒙古包就像一尊尊小蘑菇一樣長在地上。我喜歡大草原的白 云,因為它能變成各種各樣的卡通形象;我喜歡大草原的天,因為這里的天蔚藍蔚藍的,真美麗!我喜歡大草原的山,因為在這里我看到了一種山叫平頂山。大自然真的很奇妙!再一個有趣的事就是, 我們開車的時候,牛和馬總是擋我們的道,可是我們不得不給它們讓路,要是撞它們,它們會把我們的車頂得四腳朝天的??墒乾F在我們都適應了,要是馬和牛在擋我們的道,我們就趕緊拍照!
大草原真美麗!
暑假里,我來到了內蒙古的輝騰錫勒大草原,這里的空氣令我向往,這里的景色更是令我流連忘返。
來到輝騰錫勒大草原,天氣特別涼爽,空氣也一塵不染,一早醒來,讓人一下子睡意退去,感覺格外新鮮。放眼望去,遍地綠草覆蓋在地面上,讓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這些草不高,嫩綠色,摸起來 很柔順。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人煙稀少,有一種不可替代的自由感,吮吸著冰涼的空氣,坐在一望無際的草地上,很愜意。天空顯得格外藍,大片大片的白云不受任何約束,盡情豪放地飄在空中, 如縷縷輕煙,清幽曠遠,藍藍的天,白白的云,在遙遠的天邊。
遼闊的草原上,散落著一些蒙古包,它們呈圓形,白色為主調,上面畫著些美麗的花紋,這就是蒙古牧民居住的房子。遠處,傳來了“咩咩”的聲音,我尋著聲音走了過去,是一只只可愛的小綿羊。這 些羊三五成群,不計其數,有老有小,有的正俯臥在草地上休息,有的剛被驚醒,不停張望,還有的則好奇地望著我。千姿百態(tài)。小綿羊渾身毛絨絨的,耳朵垂在頭兩邊,紐扣似的小眼睛雪亮亮的,似 乎在觀察著什么,看見我,它們“咩咩”了幾聲,又立刻聚集起來,頭靠頭,好像在商討著重要計劃,然后它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排成一縱隊,奔跑著向遠方。
我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坐著,被大自然那詩情畫意的美景所折服!
去過了高原、平原,這一次,我要去看看中國的大草原……
我先收集了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資料,知道了呼倫貝爾是因其所在地的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得名。這片草原在祖國雄雞有一個酷似雞冠的地方,位于內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 原,是一片沒有任何污染的綠色凈土,水草豐美,有“牧草王國”之稱。它還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出生地。
草原是個廣闊的草原。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牛羊成群、綠草如茵,不禁讓我想起詩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里不僅有一望無際的草原,還有望不到邊的麥田、茂密的白樺林,在碧波 蕩漾的呼倫湖面,天水間的草原只剩下一條綠色的直線。
草原是個富饒的草原。草原上有豐富的太陽能、風能,還有特別大的煤礦資源。在這里,豐沛的水草馴養(yǎng)了大群的牛羊,這里的乳業(yè)發(fā)達,我喝的蒙牛、伊利牛奶就來自大草原。草原上的鮮花絢麗多彩 ,不過,草原上的小動物卻長了一身與周圍幾乎一樣顏色的皮毛,而且非常靈巧,這是它們的生存之道。
草原是個好客的草原。草原上的人們十分好客,他們端出了自己釀的酒、奶酪,還有香鮮的烤羊、全魚宴;給我們導游的大哥哥來自蒙古族,他們都熱情地接待每一位游客。
呼倫貝爾草原,她古老、富饒,擁有如油畫般的絢麗風景,為我了解祖國山河更添一筆神奇的色彩!
老舍草原讀后感篇二
《草原》全文語句多姿多彩,美不勝收。要讓學生欣賞到作者行文之美,閱讀指導尤為重要。
1、讀前提示創(chuàng)設氛圍
同學們,《草原》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課文。作者用十分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它像一首詩,吟誦出千里草原的旖旎風光;它又像一幅畫,描繪出草原牧區(qū)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它更像是一首歌,歡唱著蒙漢兩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情誼……“這是我在上課時的一段導讀語,它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大家強烈的欣賞欲望,創(chuàng)設出濃厚的閱讀氛圍,為隨后的閱讀指導起到很重要的感情鋪墊。
2、讀中指導挖掘精華
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言美的魅力,還須在精讀上下功夫。精讀,就是要去尋找、挖掘課文中最生動、最精彩、最具感染力的”華彩樂段“。我把這個任務交給學生。首先,我讓學生邊讀邊想,動筆劃出自己認為寫得最美的句段,然后小組交流。隨后,我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把自己最滿意的句段當場朗讀給大家聽,果然收獲不小。這時,我不失時機地提出:誰來說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這下發(fā)言更踴躍了,有的說,這一句寫草地像無邊的綠毯,羊群像白色的大花,這樣的景色太迷人了;有的說,這一句寫草原上的河流像一條明如玻璃的帶子,那河里的水一定是最干凈、最甜美的,我真想喝一口;還有的說,課文最后一句寫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比詩還要美……如此種種的表達,盡管理解還較膚淺,但也反映出學生的語言文字鑒賞能力,已經上了一個新臺階。
3、讀后訓練提高能力
指導感情朗讀,首先要幫助學生找準課文的主體基調。就本課而言,應該用歡快、喜悅、激動、贊嘆的語調來朗讀。以第一段”草原美景“為例:開頭寫草原的天,朗讀時應緩緩而起,有如在悠揚舒緩的牧笛聲中出現草原晴朗明凈的萬里藍天。接著寫天底下一碧千里的景色,隨著草地、羊群、小丘的出現,朗讀的語調應漸趨歡快,流露出滿心的喜悅。及至讀到”這種境界,既叫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種境界里,就連駿馬和大牛也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這一層,則應讓聽者能聽出讀者內心掩飾不住的”驚嘆“與”舒服“了。
二、領略自然美
作者寫草原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寫草原的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像”無邊的綠毯“;寫草地上的羊群像”白色的大花“,河流像”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還有那平地、小丘、駿馬、大?!羞@一切,就像一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到處翠色*流,輕輕流入云際“。要讓學生真正領略到遼闊草原這撩人心魄的自然美,除了通過閱讀欣賞之外,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獲得。
1、借助多媒體的功能
”同學們,講課之前,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精彩的音樂?!敖淌依镯懫鹨磺茡P的歌:”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在優(yōu)美的樂聲中,大屏幕上出現了藍天、白云、草地、潔白的羊群、奔馳的'駿馬、白蘑菇樣的蒙古包……”同學們,大家剛才聽到的,看到的,跟課文里描寫的一樣美嗎?“”太美了,老師,再放一遍,再放一遍!“”好,等學完了這一段,咱們再來欣賞?!耙陨暇褪俏艺n前借助多媒體,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一段小插曲。顯然,多媒體的介入,把文字轉換為直觀、立體的視頻語言,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功能,既讓學生有滋有味地欣賞了一番,又在腦海里再現了課文描述的生動畫面,這是一種多么有效的手段。
2、鑒賞作者的寫作手法
作者對草原風光的描繪如此美妙,與其精湛高超的寫作技巧是分不開的。在課文中,我們隨處可見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文中的比喻,如:把草地比作”綠毯“,把羊群比作”白色大花“,把河流比作”玻璃帶子“等等,無一不是形象生動,精彩絕妙;文中的排比,如:”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真是激情跌宕,一唱三嘆;文中的擬人,如:”在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在作者的筆下,連動物們都仿佛也與遠方的來客心靈相通了。凡此種種,都應該啟發(fā)學生加以了解,加以借鑒,才能真正領會到這篇文章為什么會寫得這樣美。
三、品味人情美
人情美,是指課文寫的是蒙族人民熱情好客,蒙漢兩族同胞親如兄弟的美好情操。主要通過四個感人的場面來表現。
1、歡迎遠客——寫牧民們來到幾十里外歡迎漢族客人:”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
2、主客相見——寫牧民們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會見客人:”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4、聯歡話別——飯后:”姑娘們表演民族舞蹈,小伙子們表演套馬、摔跤……我們也舞的舞,唱的唱“,真是”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啊!
這一部分內容雖多,但語言樸實親切,平白如話,學生易于理解,盡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讀一讀,議一議,畫一畫,說一說,最后歸納出主要內容即可。
課文的結尾,作者滿懷深情地寫道:”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一結晶之句,點明了作者流連忘返,不忍離去的原因——那就是草原的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留住了作者的一顆眷戀之心,寫下了這一曲民族團結的時代頌歌!
老舍草原讀后感篇三
這也許是我第一次認真拜讀老舍的書吧,以前的我只是在語文書籍上閱讀老舍的文章。在我的印象中老舍是一位優(yōu)秀的小說家,比如創(chuàng)造《駱駝祥子》等這些優(yōu)秀作品,但不知道他還是一名優(yōu)秀的話劇創(chuàng)作者?!恫桊^》的故事全部發(fā)生在一個茶館里面,跨越了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茶館里人來人往,匯聚各色的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展現了清末戊戌變法失敗后,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的時代,國民黨覆滅的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各個階級的沖突和斗爭。時代人物的變化,真是“熙熙攘攘眾生相,你方唱罷我登臺。功名利祿權財色,繁華如夢空蒼?!?。
明明只是一家小小的茶館,但是在時代的大背景。它就是社會底層人的生活縮寫。茶館里面的“莫談國事”的標志越來越大,底層的人物他們不敢談論國事。今日是變革還是誰上臺對他們來講是十分遙遠的東西,也是社會底層不敢談論的話題,因為他們已經對幸福生活失去信心了,在社會底層的人物那時候只想艱難的活下去。但是處在時代背景下,國家的大事的變化卻深深的影響每一個人,每一個事物。清朝滅亡后,只能順應時代的變化,接受袁世凱的統治,把代表封建的辮子割去。但是新的時代卻沒有寵信他們,他們依然還是社會底層艱難維持生活的卑微平民。出現謝勇仁體育老師為了養(yǎng)活家庭,也減輕體育運動帶來的消耗體力?!拔移腆w育,我餓,學生們餓。還要運動,不是笑話嗎”真是夠諷刺的。饑餓的生理下,只能辭去老師,去拉三輪車?!叭嗆嚒痹谀莻€時代就是底層人民的艱難生活代表體現。廉價的勞動力,不禁讓我想起老舍另一部《駱駝祥子》里祥子就像駱駝一樣,最開始對未來生活充滿了信心,希望能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但是當時的時代卻給他狠狠的一擊,導致最后自暴自棄,只想活下去就好。我不知道現在的社會的背景下,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存在??赡芤灿邪伞V徊贿^是換一種表現的形式。當時在武漢的時候,見過一件三輪車的舊件,當時的我沒有想到這一層次,但是現在回想起了。不禁感嘆。
最后的場景真是令人感覺悲涼,茶館變成權貴的歌舞廳,王掌柜,常四爺,秦仲義三人最后一起吃花生米,聊過往經歷。畫面十分的凄涼。實業(yè)救國失敗的秦爺終究還是敗給了時代的黑暗。常四爺,憑良心干了一輩子啊,終究一事無成,七十多年只能落得賣花生米。王掌柜為了活著,變盡法子,不過是為了活下去。最后卻連活都活不下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老舍草原讀后感篇四
草原一碧千里,像神仙把綠墨灑在了地上,茫茫的大草原啊,一望而無際,遼闊而深遠。
在老舍先生的筆下,草原的自然風光和蒙古人民熱情好客是美麗的風景。
我沒有去過草原,但從《草原》這一課中感受到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草原真是太美了,有像玻璃帶子的河、一群又一群的白羊、美好的天空與大地。多么詩情畫意、賞心悅目呀!
當有客人時,他們會把最美味可口的食物讓我們品嘗,會把最精彩的舞蹈展示出來。他們一點也不拘束,就像是久不見面的老朋友。
這像中國畫似的美輪美奐的大草原,這像對待自家人一樣的蒙古人民,在離別時,真所謂是依依不舍??!蒙族與漢族情深不舍,難舍難分!
老舍草原讀后感篇五
這些漢人明顯來自大都市。他們衣著時髦,舉止得體,處處顯得大方而又自信。但在此分離時刻,也忍不住紅了眼睛。在這蕩漾著古老風情的草原上,面對著這一群豪爽誠樸的蒙古主人。作為客人的那一段記憶將濃濃的,深深的鐫刻在他們的腦海里,回味一生。
最終漢人們走上他們的座駕。那是一輛線條流暢的“陸虎”越野車。車子鳴著汽笛,在可愛的羊群之間緩緩穿行。面對這一龐然怪物,羊兒們絲毫不覺詫異,依舊閑適地吃著草。
便在這時,有幾個年輕的蒙古漢子忽然躍上馬背,追向遠去的車子。他們一邊馳騁,一邊扯著脖子大聲歌唱。與此同時,老人們、女人們拿起馬頭琴,拉奏起來。這會兒,雖然天地不再靜謐,但他們原先難過的心情,卻隨著歌聲和琴聲漸漸明朗起來。與此同時,天涯、碧草、斜陽,三者間似乎也漸漸渾然一體。
是啊!暫時的離別,只是為了更為歡喜的重聚。
老舍草原讀后感篇六
上周觀摩了市里的講課比賽,各有特色。對于正在語文教學的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 這次觀摩使我產生了很大的思想震動,收獲也很多。
現在把聽課后的感受整理如下:
一課堂主線分明,主題鮮明。
這次三位老師選擇的是草原第二課時的教學,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發(fā)揮積極作用?!恫菰芬徽n的選定,無疑是有其深意的。而課堂上“蒙漢情深”主題的確定也體現了這一點。而大主題背景下,老師們又對文本內容進行巧妙整合,確立了課堂的主線索。如響水縣羅來旺老師的“離包迎客,包外相見,包中款待”線索,阜寧縣李篩梅老師“風光美,人情美”主線,使課堂主線分明,主題突出。
二 立足文本,語用訓練形式多樣。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除了朗讀之外,組詞,寫話,造句,寫片段等都可以成為課堂上的語言訓練形式。三節(jié)課,老師們都省去了對文本內容繁瑣的分析,把課堂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訓練。如:大豐劉坤老師課堂后段“以夕陽西下”為開頭寫一寫他們離別時的情景;響水羅老師“寫寫‘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所描繪的情景”;響水李老師對“天涯碧草話離別”中“話”的想象,以及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離別”所描繪情景的想象和寫作。
三朗讀形式多樣,朗讀指導到位。
作為閱讀課,“讀”無疑是整節(jié)課堂的主旋律,三位老師在課堂上不約而同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不同形式的“讀”上,朗讀,默讀,略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理解,讀中欣賞,讀中評價。一個個顯性和隱形的教學任務在讀中不知不覺完成了 ,學生理解了關鍵詞句甚至標點符號的表達作用,感知了文中的語言美,理解了課文所承載的深厚主題, 四提問有效,反饋到位。
有效的教學中的提問應當是有效的,三位老師課堂上問題的設計無疑體現了這一點,三位執(zhí)教者不再瑣碎地圍繞課文內容問:“作者來到哪里?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草原的景色怎樣?人怎樣?”之類的問題,而是在認真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找準切入點,整合問題,巧妙發(fā)問。例如,大豐的朱老師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圍繞“你是從哪些詞句中讀出蒙漢情深的?”去讀書、思考、說話;響水的羅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是圍繞“你是從這一段的哪些句子體會到的景色美的?”展開學習活動;阜寧的李老師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問:“從哪里讀出了美?”。這些發(fā)問,問題大,留給學生的思考的空間也大,學生在課上有話說,語文類的活動充分,學得暢快淋漓。
總之,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后的教學中,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淀教學素養(yǎng),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老舍草原讀后感篇七
在閱讀的海洋中,我體驗過魯濱遜的荒島求生,品嘗過狼王夢中母狼的堅韌與無助,也曾為費恩對韋伯的愛護而感動我們落淚。而最讓我感到有收獲的,是我最近看的《草原上的`小木屋》。
這本書研究主要問題講了勞拉一家,從威斯康辛州的大森林,搬到堪薩斯州草原上的故事。一路上幫助他們自己遭遇了暴風雨,馬車輪上沾滿了泥,停留了作為一個兩個星期;之后又沒有驚險萬分地渡過水流湍急的小河;到達中國草原時,他們還遇到了體現狼群包圍,草原進行大火,來勢洶洶的草原熱命,然而我們面對這種種經濟困難,他們發(fā)展依然能夠不屈不撓地蓋起了安全小木屋,過上了社會幸福的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因為平靜了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勞拉一家的掙扎。過河時,河水幾乎把馬車推翻了,但在父親的努力下,馬車被拉上岸了;當一家人被狼包圍時,父親根本沒有開槍,而是一直提防著房子和狼,直到天亮;當草原大火時,爸爸媽媽在周圍挖溝,把濕麻袋放在坑里,防止火勢蔓延。爸爸不怕困難,堅持不懈,迎難而上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在他第一次學會游泳的時候,總是不能前進,但也繼續(xù)下沉,但他不知疲倦地練習,終于可以慢慢地游泳,現在可以游泳幾十米,我很自豪我也有這樣的父親。
難以進入無敵,難以退卻無事可做。我還要向這兩位父親學習,在未來,在困難面前不能退縮,而是要勇于接受挑戰(zhàn),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成為真正的生活強者。
老舍草原讀后感篇八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出自老舍的《草原》。學了這篇課文,我感受到了蒙漢兩族之間深深的友誼。
《草原》這篇文章寫得可真好??!既寫出了草原美麗的風光,又體現了蒙古族人民美麗的心靈。寫草原風光時,作者老舍把“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比作“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巧妙的寫出了草原的`廣闊無垠;用“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來比喻小丘柔美的線條;最后,發(fā)揮了充分的想象力,把牛羊靜立不動想成“回味著草原的無限的樂趣”,把草原的美寫得淋漓盡致。寫蒙古人民美麗的心靈時,蒙古族人民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千里迢迢地來歡迎客人。蒙古族人民既親切,有禮貌,端上了可口的飯菜,熱情地招待客人。飯后,蒙漢人民把酒聯歡,十分快樂!離別時,漢族人民遲遲不肯離去,蒙古族人們不舍地挽留。最后,作者用“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點明了中心,抒發(fā)了情感。
蒙漢兩族人民之間深深的友誼打動了我,長大了我也要為我們祖國各族人民的友誼添磚加瓦!
老舍草原讀后感篇九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草原上的.小木屋》,里面的人物有:勞拉、爸爸查爾斯、媽媽卡羅琳、姐姐瑪麗、妹妹小卡麗和狗狗杰克。
勞拉從威斯康星州大森林的小木屋搬走了,來到了西部有印第安人的大草原,建了一座草原上的小木屋,遇到一位紳士又滑稽的愛德華先生,愛德華先生幫圣誕老人把圣誕禮物送給勞拉和瑪麗,勞拉和瑪麗都有一個閃閃發(fā)光的新錫杯子、一根長長的薄荷味紅白條紋糖棍、一個漂亮的棕色心形白糖蛋糕和一枚嶄新的硬幣。
勞拉和瑪麗的生活真好,我都想穿越時空,來到這個時代,體驗勞拉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233,享受大自然,看到肥美的松雞群,可愛的小鹿,還有皮膚是黑的印第安寶寶······如果你讀過這本書,就知道勞拉喜歡印第安寶寶。
這本書由英國作家勞拉·英格斯·懷德著,獲得過紐伯瑞獎,推薦大家來閱讀。
老舍草原讀后感篇十
這些漢人明顯來自大都市。他們衣著時髦,舉止得體,處處顯得大方而又自信。但在此分離時刻,也忍不住紅了眼睛。在這蕩漾著古老風情的草原上,面對著這一群豪爽誠樸的蒙古主人。作為客人的那一段記憶將濃濃的,深深的鐫刻在他們的腦海里,回味一生。
最終漢人們走上他們的座駕。那是一輛線條流暢的“陸虎”越野車。車子鳴著汽笛,在可愛的羊群之間緩緩穿行。面對這一龐然怪物,羊兒們絲毫不覺詫異,依舊閑適地吃著草。
便在這時,有幾個年輕的蒙古漢子忽然躍上馬背,追向遠去的車子。他們一邊馳騁,一邊扯著脖子大聲歌唱。與此同時,老人們、女人們拿起馬頭琴,拉奏起來。這會兒,雖然天地不再靜謐,但他們原先難過的心情,卻隨著歌聲和琴聲漸漸明朗起來。與此同時,天涯、碧草、斜陽,三者間似乎也漸漸渾然一體。
是??!暫時的離別,只是為了更為歡喜的重聚。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老舍草原讀后感篇十一
前幾天,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了一篇老舍的作文:文章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了蒙漢兩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情厚誼。
說到這里使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詩詞:“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是呀!蒙漢兩族人民情深似海,不忍心馬上分別。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著一望無際的草原,在夕陽里互相傾訴著惜別之情!這篇課文還抒發(fā)了老舍先生對祖國河山無限熱愛的思想感情!讀了這篇課文,我還學到了動靜結合法。老舍先生用靜態(tài)描寫展現了草原的.景美,用動態(tài)描寫突出了草原的人親,有靜有動,這就是動靜結合法。這讓我想到:平時我們所觀察到的景物中,有些景物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如:山巒、田野、建筑物等,寫好景物的靜態(tài)要仔細觀察,抓住特點,按一定的順序表達出來。有些景物處于變化狀態(tài),如:鳥在飛,魚在游,云在變化。有時同一事物,既靜又動,如寫:湖水,又是水平如鏡,有時微波粼粼,有時波浪層層,一浪推一浪;寫樹木,有時高高挺立,不動也不搖,有時隨風搖曳,微微點頭。恰當地寫出景物的變化,文章才會生動感人!讀了這篇文章收獲還真不小啊!
老舍草原讀后感篇十二
《草原》是老舍第一次來內蒙古的所見所聞。它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無限熱愛,謳歌了蒙中兩國人民之間深厚的友誼。
草原的風景令人神往,令人心曠神怡,而蒙古朋友的熱情又把我們帶到了另一個境界。主人盛裝迎接幾十里外的客人,走進蒙古包,又握手又握手,又笑又笑。雖然語言不通,但心連心。敬酒,唱歌,蒙漢聯歡,蒙古朋友的盛情款待,給我們一種親切感,一種家的感覺。嘉賓和主持人似乎有說不完的話。無聲勝有聲。一只眼睛,一個動作,可以代替一切。為什么不承擔蒙漢之間的愛情?地平線綠了,太陽就要落山了!蒙漢友誼超越了一切種族和語言的局限,兩國人民的心是相通的。
草原之美讓我們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蒙古人的熱情讓我們感受到濃于水,高于山的友情。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566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