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藏族文化論文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31 00:06:09
最熱藏族文化論文大全(16篇)
時間:2023-10-31 00:06:09     小編:紫衣夢

總結是一種思考和回顧的方式,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面對挑戰(zhàn)和困難,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接下來是一些總結范文的選錄,希望對大家寫作時有所啟發(fā)和指導。

藏族文化論文篇一

藏族文化作為中國重要的民族文化之一,深受人們的喜愛和關注。最近,我有幸參加了一次藏族文化概覽活動,并深入了解了藏族的歷史、建筑、服飾、音樂和宗教等方面。通過這次活動,我對藏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對藏族人民的獨特文化傳統(tǒng)有了更深的敬佩。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藏族文化的心得體會。

首先,我被藏族的歷史深深吸引住了。藏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瑰寶之一。從西藏古國的建立,到藏傳佛教的傳入,再到土改新藏區(qū)的建設,每一個歷史階段都留下了濃厚的歷史印記。例如,布達拉宮作為西藏最重要的宗教和政治中心,不僅僅是西藏的地標之一,更是藏族人民驕傲的象征。了解了這些歷史背景之后,我對藏族文化的獨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尊重藏族人民的文化傳統(tǒng)。

其次,我對藏族建筑風格的獨特魅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藏族建筑以布達拉宮為代表的藏式建筑,其獨特的造型和精美的裝飾,給人一種神秘而莊嚴的感覺。在參觀布達拉宮時,我不能不被其雄偉的規(guī)模和精細的工藝所震撼。不僅如此,藏族寺廟和民居也有著濃厚的藏式風格,如雄崗白塔和布宮,它們以獨特的木結構和彩繪壁畫而聞名。這些建筑不僅僅是建筑藝術的杰作,更是藏族人民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結晶,讓人感嘆不已。

除了建筑,藏族的服飾文化也令我著迷。藏族人民的服飾多以藏袍為主,以其鮮艷多彩、富有民族特色而著名。無論男女老少,幾乎都身著盛裝,不僅僅是為了保暖,更是為了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藏袍的獨特設計和精美的刺繡,以及配飾中常見的珠寶,都散發(fā)出一種莊重而華麗的氣息。我發(fā)現(xiàn),穿著傳統(tǒng)服裝的藏族人民在保留自己文化傳統(tǒng)的同時,也讓人們更容易辨認他們的身份,這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傳承。

此外,我對藏族音樂的獨特美感也有了更深的感受。藏族音樂以其獨特的音調、旋律和節(jié)奏而獨樹一幟,令人陶醉。在活動中,我聽到了一些著名的藏族歌曲和民間音樂,這些音樂不僅富有民族特色,更能夠喚起人們對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聽著悠揚的音樂,我仿佛置身于西藏廣袤的大草原和雄偉的雪山之中,心曠神怡,感受到了藏族人民對生活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我對藏族的宗教文化產(chǎn)生了更深刻的理解。藏傳佛教作為西藏人民最重要的信仰,滲透在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方方面面。經(jīng)歷了千百年的傳承,藏傳佛教在藏族地區(qū)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宗教文化,成為西藏文化的靈魂。在參觀寺廟和舉行的宗教儀式中,我見證了藏族人民對佛教的虔誠和對信仰的執(zhí)著。這讓我深感佛教對藏族文化的重要性,也讓我對藏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宗教信仰產(chǎn)生了深深的敬佩。

通過這次活動,我對藏族文化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我被藏族的歷史、建筑、服飾、音樂和宗教所吸引,對藏族文化的獨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更加尊重和敬佩藏族人民的傳統(tǒng)文化。文化多樣性是世界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共同保護和傳承好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遺產(chǎn),讓不同的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相互交流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藏族文化論文篇二

克珠群佩先生是西藏著名的翻譯家和作家,他從三十年前開始涉足文學和翻譯領域,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一批很有分量的文學作品,曾有小說選人五省區(qū)高中藏語文教材。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他又一頭扎進宗教,對藏傳佛教進行系統(tǒng)研究,辛勤筆耕不綴。如今,在宗教學術領域和翻譯領域已結下累累碩果。日前,記者專門走訪了他,他就藏傳佛教、文學和翻譯問題談了自己的見解。

克珠群佩:我是1977年_結束后第一批大學生。當時在山南師范??茖W校當老師,后來考上了華東師范大學。大學畢業(yè)后,因身體不適應高原(別看我是個藏族,在內(nèi)地幾年反而不適應高原氣候了)就分配到設在陜西咸陽的西藏民院工作。我先是到預科班當老師,預科班里的學生基礎差一些,有好多是從西藏縣、鄉(xiāng)考上來的,由于那時候基層的教學質量跟不上,所以學生的成績普遍比較差,學生上大學的分數(shù)線也很低。到了大學,要先學一年的預科打基礎,然后再接受正式的大學教育。預科班里有藏族學生也有漢族學生,我是教他們漢語文。后來又到干訓部教書,也是教了2年漢語。

我從83年開始搞翻譯,對藏學一點沒研究,只是邊翻譯邊繼續(xù)著我的文學夢,先后用漢藏兩種語言創(chuàng)作了一批小說,處女作《星星,請別譏笑我》在《西藏文藝》漢文版發(fā)表,并獲得五省區(qū)文學創(chuàng)作二等獎,被錄入有關集子;藏文小說也接著陸續(xù)發(fā)表,寫作手法在剛剛起步的藏文文學界顯得特別新穎獨特,受到了同行的好評,也受廣大讀者歡迎,有人把我的作品作為意識流小說加以評介,其中《歸途》收入五省區(qū)藏語文高中教材,有數(shù)篇專門評論;《命運的抉擇》時隔二十年后被翻譯成漢文發(fā)表,并獲得2010年《民族文學》年度獎;當年創(chuàng)作的藏文小說結集成冊出版;在翻譯上主要是把學者寫的評論,還有外國名著翻譯成藏文。

克珠群佩:在民院做名好教師并非難事,但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遠離生養(yǎng)我的土地,遠離我所熟悉的生活,創(chuàng)作源泉很快就會枯竭。于是,我有意改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主攻方向,在教學和創(chuàng)作的同時開始接觸藏學。為了對宗教有綜合的了解,我閱讀了基督教、_教、道教等方面的典籍,還初步了解漢傳佛教的禪宗、天臺宗、凈土宗等宗派,對佛教的教義教法有特別的興趣。經(jīng)過潛心學習和準備,我開始涉足宗教研究領域,最早翻譯的宗教著作是《直貢法嗣》,之后寫了介紹噶舉派研究系列論文,有些論文在學術界引起廣泛關注,如《桑定多吉帕姆_歸屬管見》,糾正了女活佛多吉帕姆系統(tǒng)為香巴噶舉派的錯誤觀點,在研究學習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佛教在修行方面,不管是顯教還是密教,也不論怎樣的修法,都離不開止觀法,充分認識到這點,我便撰寫了《佛教止觀法略述》來系統(tǒng)闡釋。藏傳佛教從吐蕃開始非常重視道次第,在傳播中形成了豐富的道次第學說,道次第是藏傳佛教最實質的特點,有關的著述汗牛充棟。于是我撰寫了《西藏佛教道次第概述》。

道次第,是藏傳佛教里最有特點的,很多人說藏傳佛教的特點包括活佛轉世、政教合一制度、念咒,但我認為這些只是表相,最本質、最核心的特點實際就是道次第,像階梯一樣。它不像禪宗,求頓悟,無次第。藏傳佛教非常嚴格,從開始修行到顯宗_的修行,道次第很嚴密。藏傳佛教關于道次第的論證很多,特別是格魯派關于道次第更加嚴格,宗喀巴寫了《菩提道次第廣論》和《_道次第廣論》,格魯派思想于是就定型了,這是我這么多年研究佛教的一個體會。

當時我定的目標是要研究噶舉派,噶舉派是宋代時期產(chǎn)生的一個比較有影響的_,國內(nèi)研究的還不多。我先是從翻譯開始人手,翻譯了《直貢傳》,一邊翻譯一邊學習有關宗教方面的知識,然后開始撰寫噶舉派系列論文。特別是《西藏佛教史》,一百多萬字的巨著,基本上對每個_的教義教法、歷史等都作了介紹。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西藏佛教的方方面面,被中央_部譽為“具有填補空白之意義”。這是我在西藏民院民族研究所擔任所長時主持完成的課題,此書耗費了我大量心血,于2009年由宗教出版社出版。

記者:您研究藏傳佛教,體會是什么?

克珠群佩:我接觸佛教就是從藏族傳統(tǒng)文學開始的。我最早寫的《佛教四圣諦與古代文學》,很多讀者說對他們很有啟發(fā),從這里尋找到了藏族文學規(guī)律性的東西。對古代的藏族文學,有些人覺得沒什么價值,認為全是講解_的一生,是多余的東西。但是我總結出來不是這樣的,因為過去整個藏族社會信佛非常普遍,佛教內(nèi)容也是藏區(qū)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所以不能說寫佛教的東西就不是反映藏族人生活的東西。到現(xiàn)在也是,西藏不像內(nèi)地,你寫佛教的東西,不要以為不是反映現(xiàn)實生活,因為到現(xiàn)在,西藏宗教信仰還是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寫宗教的東西其實和文學沒有沖突,至今佛教仍影響著西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關鍵在寫的時候立場和方法很重要。藏族傳統(tǒng)文學里很少有悲劇的結尾,基本都是大圓滿式的結尾,很多人就覺得這很雷同,但其實不是,這反映了過去西藏的人深受佛教思想的影響。

研究佛教后,我發(fā)現(xiàn)里面說了很多人生觀,世界觀的東西,怎么看待人生的生老病死?佛教反對比如貪念、愚癡這些東西,而現(xiàn)在文學里充斥和張揚的就是這些貪嗔癡,所以我現(xiàn)在不大看文學作品,沒時間、也沒興趣。佛教里有很多對人生很有價值的東西,佛教的人生觀、價值觀,特別是對現(xiàn)在的人有教益?,F(xiàn)在的人物質和精神享受都比過去好了,很多人并不是貧富的問題,而是心理不平衡的問題,如果真正領悟到佛教思想的意義,能夠解決很多思想上的問題。

研究佛教需要毅力,從文學完全轉到佛教研究,是有難度,但是佛教文化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藏傳佛教和內(nèi)地不同,內(nèi)地佛教相對比較單純,但是藏傳佛教需要十明精通,里面包括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不懂佛教沒法看藏戲。包括內(nèi)地的名著《西游記》,其實都是用世俗的故事講佛教的道理。

記者:您長期從事翻譯工作,您認為翻譯的核心是什么?

克珠群佩:我的翻譯作品學術性都比較強,但我忠實原文,在形式上盡量保留原文風格,同時在語言上力求流暢優(yōu)美,通俗易懂。藏譯漢的漢文盡量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對于文中涉及到的專業(yè)術語或大眾難理解的字詞,均附以較詳實的注釋。注釋需查閱大量的資料,翻譯佛教教義的內(nèi)容盡量保持藏文的字數(shù)和節(jié)拍,同時意思要保持一致,其實注釋的學術價值更高一些。

翻譯有時比寫作還要難。首先要理解藏文,其次要了解漢文的佛教用語,我的優(yōu)勢是研究過內(nèi)地佛教的各個_,所以翻譯起來就比較得心應手。宗教諺語、哲理諺語這些比較難的東西,當了解了漢語和藏語的特點后,翻譯起來就沒那么難了。

翻譯的過程實際上是對佛教再認識的過程。翻譯的好處是必須每個字都要準確,提高就很快,原來在內(nèi)地學的佛教知識,回到西藏以后請教高僧或者專家進行藏傳佛教方面的專門指導,把藏文佛教著作原文加以注釋,翻譯理解上就不會有很大的問題。

不久前熱振寺來人,說讓我校對他們翻譯的寺院志,校對后發(fā)現(xiàn)錯誤比較多,于是又重新翻譯了一下,翻譯后我覺得很有價值,可以提供給他人作為資料研究。有助于對西藏感興趣的人了解西藏,繼承和發(fā)揚本民族的文化,包括旅游我也很關注,發(fā)揮我自己的特長吧。

記者:目前您認為我國藏漢翻譯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

克珠群佩:總的來說還不錯。臺灣的藏漢翻譯水平也比較高,很到位,條條框框少些,教義教法翻譯的多;我們大陸這邊翻譯歷史的比較多。

目前搞藏學研究有個弊端,就是資料豐富的去研究的人也比較多,資料少的就沒有人去碰。另外,藏文翻譯上流行一種不好的方法,就是能譯的譯,不好譯、不容易譯的就圖簡便用音譯,這樣就造成了閱讀上的障礙。比如在一些文學作品里面,說到藏傳佛教時說成喇嘛教,這是謬誤,當然這中間有歷史原因,但我們今天就不能再這樣錯下去。我以前還提議過,要開翻譯專欄,專門研究討論翻譯上的問題。但是難度比較大,需要培養(yǎng)人,文學翻譯也是。尤其藏譯漢的很少,文學方面就更少,別說佛教了。

記者:您現(xiàn)在擔任《西藏文學》的主編,您既編雜志又搞翻譯,二者是怎么兼顧的?

藏族文化論文篇三

作文一:藏族的風俗習慣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藏族就是其中之一。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qū)及青海海北、海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東地區(qū)。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nèi)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擺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qū)皮袍、色袖袍、農(nóng)區(qū)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態(tài)優(yōu)雅。

藏族有著各種各樣的禮儀。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guī)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米至2米,寬約20厘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于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這就是藏族,一個少數(shù)民族。

作文二:藏族的風俗習慣

藏族有一個很隆重的節(jié)日,叫沐浴節(jié)。你知道沐浴節(jié)是怎么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個很出名的醫(yī)生,叫宇托·云旦貢布。他的醫(yī)術十分高明,什么疑難雜癥都能治好。所以藏王赤松德請他去做御醫(yī),專門給妃子們和自己治病。但是宇托進宮后,心中仍然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經(jīng)常借外出采藥的功夫去給百姓治病。

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了起來,許多牧民臥床不起,嚴重的還被奪去了生命。這時,宇托醫(yī)生奔跑在遼闊的草原上,為一家家患病的人們治病。他從雪山上和森林中采來各種藥材,煎藥給百姓們服下。許多瀕臨死亡的病人恢復了健康。人們都稱他為“藥王”。

不幸的事發(fā)生了,宇托醫(yī)生去世了。草原又發(fā)生了瘟疫,比上次更加嚴重。生命垂危的牧民只好跪在地上,祈求上天保佑。

說來也巧,一天,一個快要病死的婦女做了一個夢。夢見宇托醫(yī)生對她說:明晚,當東南天空出現(xiàn)一顆明亮的星星,你去吉馬亞河洗澡,病就會好的。果然,當這個婦女洗完澡,馬上就恢復健康了。

這件傳開后,家家戶戶都來到了吉馬亞河洗澡。凡是洗過澡的病人,每一個都變得紅光滿面,健健康康了。

人們說,這是宇托醫(yī)生化作了一顆星星,用星光把河水變成藥水。因為上天只給他7天的時間,所以這顆星星也只出現(xiàn)7天。

從此,藏族人民便把這個7天定為藏族的沐浴節(jié),每年的這個時間,人們都去附近的河里洗澡。據(jù)說洗澡以后,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其實,我覺得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而已。真正使人民的病好起來的,是宇托醫(yī)生那顆永遠牽掛著、愛著人們的心。

作文三:藏族的風俗習慣

在青藏高原上,居住著藏族人民,他們以從事畜牧業(yè)為主,兼農(nóng)業(yè)。

藏族人民最喜愛白色,這與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風俗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天祝草原四周為白茫茫的雪山環(huán)繞,看上去一片銀白;地上的羊群和牦牛,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遠遠望去,像一張白毛毯;以及喝的羊奶、穿的皮襖、戴的氈帽,也都是白色。所以藏區(qū)人民喜愛白色,并視白色為吉祥、勝利的象征。

西藏的酥油茶的確好喝,因此你可別忘記它的原產(chǎn)地——牦牛??!牦牛是一種渾身是寶的牛類,它的“臉皮”可厚了!聽說連子彈都打不進去呢!話說這個頭較粗重,額寬平,面稍凹,眼圓有神,嘴方大,唇薄的大家伙,還是藏族人民的“寵物”呢!別看笨拙的樣子,它還有識路的本領,也難怪西藏人民總是牽著它去草原上散步。 這就是藏族,一個暗藏著寶貝的少數(shù)民族。

作文四:藏族的風俗習慣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呀,如果將我們的大中華比作一個大花壇,那么每個民族就是為個大花壇中綻放異彩的一朵朵鮮花;如果再把中華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比成一塊夜幕,那么每個民族的風俗就是這塊夜幕上的一閃一閃的小星星……今天,我就來為大家介紹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特點,它就是——藏族。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和帳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wěn)固,風格古樸粗獷;外墻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著,內(nèi)坡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shù)。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臥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jīng)堂和曬臺之用。碉房具有堅實穩(wěn)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于防風避寒,又便于御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qū)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氈毯,中留一寬15厘米左右、長米的縫隙,作通風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nèi)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厘米的矮墻,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nèi)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臥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于搬遷等特點。

藏族是一個愛美也善于表現(xiàn)美的民族,因而對于居所的裝飾也十分講究,常見的有在室內(nèi)墻壁上方繪以吉祥圖案,客廳的內(nèi)壁則畫藍、綠、紅三條色帶,以寓意藍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則的民居在門上或繪制日月祥云圖,或懸掛風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則竭力渲染外墻和門窗,富于彩繪裝飾,氣勢不凡。

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tǒng)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nèi)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肮_”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瞧,藏族人的習俗特色你們都了解了嗎?不過,光了解藏族的風俗還不行,“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還要去了解其它民族,其它地方的風俗習慣,快快行動起來吧,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拓寬視野,中華這個大家庭,有五十六個孩子,這些孩子需要我們一個個地去了解、去認識他們!

藏族文化論文篇四

文言文是我國優(yōu)秀古典文化的載體,藏族中學生在學習漢語時,很有必要學習文言文,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漢語。但是,文言文文字精煉雋永、文風樸質晦澀、內(nèi)涵博大精深,即便是普通類的學生都會感到畏懼,民族類初中學生更是如此。一方面對藏族學生來說漢語是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在學習本身上就有不小的困難,加之文言文的語法、語義與現(xiàn)代漢語有著不少的差異,在生活中又不常用,對古代漢語知識了解缺乏,這就更增加了民族類學生學習、理解、掌握的難度。另一方面,文言文的教法單調,教師們基本遵循的是“字字落實,句句翻譯”的教學方法,如果學生學習不得要領,很容易越學越糊涂,越學越害怕學。對于文言文的安排,民族類中學只在人教版(藏族地區(qū)使用)漢語第六冊的教材上安排了《論語五則》《兩小兒辯日》《陳太丘與友期》《為學》這四篇課文,其中《陳太丘與友期》被安排成課外閱讀課文。雖然所選的課文都很簡單,但是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相對于別的課文類型,文言文的教學難度較大,學生的掌握效果也較差。怎樣才能提高藏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效率呢?對此,筆者有如下幾點思考。

一、理清教材的核心目標,增強學生對古代漢語知識的了解

在給藏族中學生講授古文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明確教什么,再去想怎么教。我們大多數(shù)老師教文言文的方法是先字字落實,將學生不理解的字詞翻譯解釋,再將全文翻譯成一篇準確通暢的現(xiàn)代文進行講解,最終學生學習的不是文言文,而是現(xiàn)代文。這大概就是藏族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遇到的最大障礙,也是他們對文言文感到不好學的地方所在吧。從這一點來看,不少老師其實并沒有注意《漢語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而是用普通類的標準“學生能讀懂淺近的文言文,學會用詞典查文言詞匯”來教學的?!稘h語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是學生了解文言文,感受祖國豐富的古代文化。因此,筆者認為,對于藏為主類文言文的教學,一是要注重朗讀的教學,培養(yǎng)藏族學生的古文語感;二是要對文中遇到的詞匯、事物、道理多做介紹,以此增強學生對古代人們生活方式、思想習慣的了解,并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對于逐字逐句的翻譯則不必過于重視。

二、文言文的朗讀教學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睂τ谟玫诙Z言學習文言文的藏族學生來說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最重要、最實用的方法。學生只要闖過了朗讀關和背誦關,就能夠基本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情感、思想,也就完成了大半的學習任務。這是因為一方面朗讀文言文有助于藏族學生體味文意,增強語感,有助于對文言文實詞虛詞、謀篇布局的特點有一定認識;另一方面朗讀文言文有利于藏族學生熟悉文言文的音律節(jié)奏,感受其中的內(nèi)涵美。畢竟像《論語》中句子的精妙之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若一味翻譯,反而畫虎類犬,喪失了句子的魅力。在文言文的朗讀教學中,筆者認為,要做好教師范讀、自由朗讀和學生精讀。在學習文言文時,我發(fā)現(xiàn)教師的范讀水平直接影響著藏族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效果。如果范讀時教師朗讀得不好,或者朗讀時有什么錯誤,學生也會像老師那樣朗讀和犯錯,而且還不好糾正。如果教師在文言文朗讀時能較好地把握住重音、輕音,掌握好語速、語調、語氣,并能通過朗誦時的表情示范更好地表現(xiàn)朗讀材料內(nèi)在的思想感情和韻律,那么藏族學生的模仿就會達到比較好的效果。也許對普通類的學生教師不需要多范讀,但對于藏為主類的學生來說,教師要多范讀,多領讀,以供藏族學生模仿朗讀。在學生能夠較好地模仿教師朗讀之后,就要讓學生自由地大聲朗讀。當然自由朗讀并不是讓學生想讀什么就讀什么,想怎么讀就怎么讀,而是在教師讓學生明確朗讀目的的情況下,讓學生大聲朗讀。自由地大聲朗讀,有助于藏族學生加強記憶,熟悉語感,了解大意。精讀就是讀重點的'詞句或段落。主要是在老師的啟發(fā)誘導下深入課文,抓住重點詞句、文段進行精讀品味,從中感受文言文的精彩之處,使藏族學生獲得學習、感受文言文魅力的能力。朗讀的最終目的,要使藏族學生做到熟讀成誦。讓學生把那些優(yōu)美詞語、精彩語段、經(jīng)典篇章納入知識儲備,經(jīng)過溶解消化,使之沉淀為自己的漢語素養(yǎng),從而提升文化品位,完善語言結構,提高表達能力。

三、古代漢語常識的介紹

在對藏族學生教授文言文時,筆者發(fā)現(xiàn)通過給學生介紹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古代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比如在學習《論語五則》時,筆者從網(wǎng)上搜集了孔子的有關視頻、古代服飾以及現(xiàn)代人cosplay古人的圖片播放展示給學生看,這些視頻和圖片很受學生的歡迎,學生對《論語五則》的學習興趣也非常濃厚,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又如,在學習《兩小兒辯日》時,我給學生講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道家和墨家的一些故事以及這些學派之間的關系。通過這些小故事來聯(lián)系課文中孔子的形象,以及這則故事的目的,讓學生能懷著濃濃的興趣來學習了解這篇課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通過以上事例筆者發(fā)現(xiàn),雖然這些文言文是藏為主類學生首次接觸的課文,但他們的年齡畢竟不小了,對事物的理解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只要幫助他們多了解古代漢語的常識和古人的生活知識,就會對他們學習文言文產(chǎn)生良性的促進作用。以上就是筆者在文言文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在此拋磚引玉,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藏族文化論文篇五

一.問題提出

自尊是個體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青少年時期則是個體人格發(fā)展的關鍵期。自尊作為重要的人格成分,與個體健康人格以及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形成密切相關。研究證實,在個體社會化發(fā)展的各個階段,自尊可能會發(fā)生相應的改變,青少年期自尊呈下降趨勢,到成年早期開始逐步上升。

當要求進行自我評價時,個體通常都會對自己作出積極偏好的評價,這就涉及到社會贊許性的問題。社會贊許性是指個體為了得到認可、維護自尊,使自己看起來更適合社會需要,傾向于使自己的態(tài)度、行為符合社會的要求和愿望的一種動機性傾向。低贊許情境下被試不知道測驗的真正目的,不受社會期望的影響,完全按照自己固有的贊許特征做出反應;而中或高贊許情境下,贊許動機偏高的被試在了解測驗目的的同時,受到情境壓力的影響,對情境反應更敏感。近年來,有研究者將社會贊許性視為一種人格特質,探討其與自尊的關系。嚴順琴和張寧發(fā)現(xiàn)社會贊許性能預測自尊。陳紅花也發(fā)現(xiàn)外顯自尊可以預測受社會贊許影響程度。

余安邦和楊國樞基于文化背景發(fā)現(xiàn),個體成就動機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成就動機取向上,他們依據(jù)文化特質把成就動機分為個我取向和社會取向兩種類型,在東方集體主義社會中,人們主要以社會取向為主。然而張興貴研究我國漢、藏、回、維族大學生的成就動機發(fā)現(xiàn),中國當代大學生以個我取向成就動機為主,并且顯著高于社會取向成就動機。研究者圍繞自尊水平與動機的關系展開了研究,發(fā)現(xiàn)成就動機能夠預測自尊水平。

社會贊許性可以是刻意造成的,也可以是不自覺的反應。趙志裕等人通過對中美文化的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贊許反應的文化差異體現(xiàn)在人們按相應的.文化要求以不同的自我呈現(xiàn)方式來加強追求個人目標的動機。楊國樞發(fā)現(xiàn),在中國人們通常以能徹底地遵守與實踐某些主要的社會規(guī)范作為人生的最大成就。由此可見,社會贊許性影響個體的成就動機??疾焐鐣澰S性、成就動機與自尊三者關系可以發(fā)現(xiàn)社會贊許性能預測自尊,成就動機也能預測自尊,而社會贊許性影響個體的成就動機。因此,可建立社會贊許性通過成就動機影響自尊的路徑模型。

人們不僅是通過他們移植的、獲得的觀念來維持價值,形成自我尊重,同時也依靠文化生成的價值觀念標準來判斷其行為。因此,漢、藏民族的文化差異將會導致漢、藏族個體的自尊水平的差異性?;厮菁河醒芯课墨I,發(fā)現(xiàn)關于自尊的研究對象大多為漢族學生,極少專門涉及獨特文化背景下的藏族兒童青少年。因此,本研究以藏族中學生為對象,從文化發(fā)展心理學的視角探討藏族中學生社會贊許性、成就動機與自尊三者之間的關系。

自尊作為人格要素,其發(fā)展存在著顯著的年齡特征,初中逐漸上升,高三明顯下降,隨后又上升。也有研究表明成就動機在年級上有顯著差異,高中生成就動機低于初中生。從發(fā)展角度看,社會贊許性作為一種人格特質,也會隨年齡增長而改變。因此,考察社會贊許性、成就動機與自尊三者關系時還需考慮年齡特征,而中學階段正是個體追求自我同一性的關鍵時期,因此,本研究選取初、高中藏族學生,同時從發(fā)展的角度探討不同年齡段三者間的關系。

二.討論

(一)藏族中學生成就動機在社會贊許性與自尊間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藏族中學生社會贊許性、個我取向成就動機與自尊間的相關均顯著,社會贊許性與個我取向成就動機均能顯著預測自尊,個我取向成就動機在社會贊許性與自尊間起中介作用。這與本課題另一研究“漢族青少年成就動機、社會贊許性與自尊關系”結果不一致。在漢族青少年群體中的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贊許性、社會取向成就動機與自尊間的相關均顯著;社會贊許性、社會取向成就動機能獨立預測自尊;社會贊許性在社會取向成就動機與自尊間起中介作用。

對于藏、漢族學生在路徑模型上的差異,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藏、漢族學生處于不同的環(huán)境中,受到不同文化、社會規(guī)范、價值觀、家庭教養(yǎng)方式等的影響,因此,兩族學生在心理發(fā)展、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方面會有所不同。漢族學生受儒家文化影響,逐步把道德標準與社會規(guī)范內(nèi)化而完成自我發(fā)展,通過自我反省與自我批評等手段來避免社會批評、逃避懲罰。這使他們傾向于以社會規(guī)范與準則來衡量自己的行為,因此,他們做出的反應更多地符合社會的要求和標準。在社會化過程中,藏族學生受藏傳佛教文化的影響,藏族文化強調行善修好、謙讓知足、與世無爭、安貧樂道、博愛;佛教主張人們在現(xiàn)世中忍耐、克己、順從、受難才能頓出“苦?!?,他們逐步形成一種約束個人行為與價值的內(nèi)在標準。藏族學生從小生活在宗教朝圣文化的環(huán)境中,而宗教朝圣的基本功能則是消除自己的原罪感、應對現(xiàn)實的挫折感、獲得來生的希望感。換句話講,藏傳佛教的朝圣文化更多的是對信徒自我的規(guī)范,這樣會更多地影響他們個我的內(nèi)在價值判斷標準的發(fā)展,因此,藏族學生的個我取向成就動機與自尊的關系表現(xiàn)得更為緊密。

(二)不同年級藏族中學生成就動機、社會贊許性與自尊間的關系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藏族初、高中學生的社會贊許性、成就動機與自尊之間的關系存在差異。初中階段,藏族學生個我取向成就動機與自尊的相關顯著,個我取向成就動機能顯著正向預測自尊,這與“漢族青少年成就動機、社會贊許性與自尊關系”結果一致。此階段,初中生個體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自尊心強,自我評價有所發(fā)展卻還不能全面地評價自己,他們一方面渴望自主獨立,表現(xiàn)出強烈的“成人感”;另一方面敏感、主觀、偏激,表現(xiàn)出“自我中心”,又渴望受人尊重,希望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尊嚴。初中生對社會規(guī)范及價值體系還比較模糊,還不能根據(jù)社會標準來判斷自己的行為或反應,因而,其社會贊許性與自尊的關系不明顯。個我取向成就動機是一種個人想要超越某種內(nèi)在決定的目標或優(yōu)秀標準的動機心理傾向。選擇什么樣的目標或標準以及對其行為結果作什么樣的評價,都是由個體自己決定的。由于文化背景和民族習俗的不同,藏族家庭一般不會對孩子從小就過度照顧,過度保護,藏族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獨立能力要強于漢族孩子。且藏族學生從小受宗教文化的影響,把宗教倫理當成其價值核心,并以此對社會作出價值上的判斷和認同。由此可見,藏族學生的個人取向自我,即個人的自主、獨立及自足能力非常明顯,其自尊受到個我取向成就動機的影響也比較顯著。

藏族高中生的社會贊許性與個我取向成就動機對自尊的獨立預測作用均顯著,可以看出,社會贊許性對自尊的作用開始彰顯。通過層級回歸檢驗中介效應,個我取向成就動機進入方程后,社會贊許性對自尊的直接作用不顯著,說明個我取向成就動機在社會贊許性與自尊間起完全中介作用。青少年自尊的發(fā)展與其所處的環(huán)境密不可分,家庭、學校、同伴團體等都會對其產(chǎn)生影響。家庭是主要和直接影響兒童社會化的機構及場所,在藏族社會,父母的宗教信仰、虔誠態(tài)度和宗教情感都會潛移默化滲透到兒童的思想行為之中。藏區(qū)極為普遍的隔代撫育的家庭教養(yǎng)模式,通過祖輩加強了兒童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道德觀念。家庭、社區(qū)和社會對藏族青少年一致的宗教期望,使他們不僅僅在社會期望中實踐相應的行為,而且還在自己不斷的行為和所獲得的社會評價中認識自我,并最終確定自我形象。在藏族學生社會化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社會化逐漸成熟,同時高中生的自我意識也高度發(fā)展,自治、獨立的愿望也進一步增強,更加關注自我的發(fā)展,對自己的評價更為客觀、深刻。因此,藏族高中生的社會贊許性通過個我取向成就動機對自尊的間接作用更為明顯。

三.結論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一)藏族中學生的個我取向成就動機在社會贊許性與自尊間起中介作用;

(三)藏族高中生的個我取向成就動機在社會贊許性與自尊間起完全中介作用。

藏族文化論文篇六

藏族文化作為我國豐富多元的民族文化之一,在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獨特的風貌和特點。時至今日,盡管受到現(xiàn)代化的沖擊,但藏族文化仍然堅守傳統(tǒng),傳承發(fā)展,并以其豐富的內(nèi)涵和特色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近期我有幸深入了解了藏族文化,不禁感受良多。以下是我對藏族文化的概覽心得體會。

第一段:藏族歷史與傳統(tǒng)

藏族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7年,是中國歷史上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這漫長的歷史中,藏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chǎn),形成了獨特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舉例來說,藏族人民信奉藏傳佛教,這是藏族文化的核心之一,它滲透進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方面面。此外,藏族人民也崇尚自然,特別是雪山、湖泊和草原等自然景觀,被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通過了解藏族的歷史和傳統(tǒng),我深切認識到了其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

第二段:藏族傳統(tǒng)藝術的百態(tài)

藏族傳統(tǒng)藝術是藏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其中,繪畫、雕刻和刺繡等形式豐富多樣,而且每一件作品都蘊含著豐富的哲學和宗教內(nèi)涵。以唐卡畫為例,它是藏族繪畫的代表之一,被譽為“高原藝術之王”。唐卡畫不僅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還融入了藏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給人以一種神圣而又親近的感覺。此外,藏族的舞蹈、音樂和戲劇等形式也別具一格。例如,藏戲是藏族文化的瑰寶,它以精湛的表演和深入人心的劇情吸引著無數(shù)觀眾。通過欣賞和了解藏族傳統(tǒng)藝術,我對其獨特的審美觀念和創(chuàng)作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第三段:藏族節(jié)日與民俗

藏族節(jié)日是藏族人民豐富多彩的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藏歷新年(春節(jié))是最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在這一天,藏族人民會穿上盛裝,舉行盛大的慶?;顒樱缑耖g歌舞表演、祈福儀式和搭建獨特的馬帳等。此外,藏族人民還尊崇“山神節(jié)”、“水靈節(jié)”、“祭山”、“祭水”等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些節(jié)日與土地、自然和生活息息相關。如今,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在現(xiàn)代社會中依然保留著其鮮活的魅力,且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和學者前來探尋。通過參與和觀察藏族節(jié)日,我領略了其獨特的宗教和文化內(nèi)涵,也感受到了藏族人民的熱情和善良。

第四段:藏族醫(yī)藥與文化保護

藏族醫(yī)藥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源于藏民族對自然的感悟、對生命的探索以及對健康的追求。藏族醫(yī)藥注重整體觀念,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提倡“陰陽平衡”的理念。此外,藏族醫(yī)藥還重視草木礦物的應用,注重藥物的精細炮制和醫(yī)療方法的靈活性。盡管受到現(xiàn)代醫(yī)學的沖擊,但藏族醫(yī)藥仍然深受藏族人民的喜愛和推崇。為了保護和傳承藏族文化,許多措施已經(jīng)采取。比如,設立了專門的機構來保護和開發(fā)藏族文化,舉辦了許多文化活動和展覽,并制定了相關政策和法規(guī)。通過了解藏族醫(yī)藥和文化保護的相關情況,我認識到了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我國政府對藏族文化的重視。

第五段:藏族文化的當代發(fā)展

當代的藏族文化不僅保留了傳統(tǒng)的特色,還逐漸融入了現(xiàn)代元素。比如,藏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融合,藏族手工藝品與現(xiàn)代設計的結合等等。這種融合不僅豐富了藏族文化的內(nèi)涵和形式,還為藏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打開了新的空間。當代藏族文化的發(fā)展也得到了全社會的支持和關注,更多的人們開始關注藏族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之處。通過對當代藏族文化的了解,我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結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為藏族文化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在了解藏族文化的過程中,我深深被其豐富多元、獨特魅力所吸引。藏族歷史與傳統(tǒng)、傳統(tǒng)藝術、節(jié)日與民俗、醫(yī)藥與文化保護以及當代發(fā)展等方面的了解,讓我更加認識到了藏族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之處,也對其保護和傳承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藏族文化一定能夠繼續(xù)繁榮發(fā)展,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世界文化的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

藏族文化論文篇七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藏族人十分重視禮儀和饋贈。我為大家整理的我知道的藏族風俗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我們剛學完了《藏戲》這課,讓我了解了藏族戲曲的由來,同時也萌生了我對藏族的好奇心。

課后通過查資料,我知道了藏族人十分重視禮儀和饋贈,凡是遇到喜慶,必須相互送禮祝賀,哈達是必備的高貴禮物,多為絲織品,白色居多,也有淡黃色和淺藍色,在相互交往中,必熱情款待,送別親友,常敬青稞酒、唱酒歌,把哈達掛在親友的脖子上,然后相互親切碰額、親臉,以示熱情致意、良好祝愿。說話要有禮節(jié),用語分普通話、敬語、最敬語。為尊重對方,一般用敬語、最敬語,如有疏忽,則會被認為不懂禮貌,這就是藏族人的禮儀。

藏族的食物也讓我產(chǎn)生了興趣,經(jīng)過了解,我知道久聞大名的 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一種主食,吃糌粑時,先在碗里放上一些酥油,沖人茶水,放上炒好磨細的青稞面,然后用手將面與茶水攪拌在一起。攪拌時,要注意先用中指將炒面向碗底輕搗,以免將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輕輕轉動著手中的碗,并用手指緊貼碗邊將炒面壓人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勻,能用手捏成團,就可以進食了。食時用手不斷在碗里攪捏,揉合成團,用手往嘴里送。藏族群眾吃飯——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青稞酒 是用青稞釀成的度數(shù)很低的酒,藏族群眾男女老少都喜歡喝,是喜慶過節(jié)必備之飲料,說到這里我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都不止呀!”

真想到藏族好好見識、見識啊!你呢?

我們家有一把精美的藏刀,它是爸爸的一個朋友送給爸爸的,它是藏族的工藝品。

這把藏刀體呈銀灰色,刀柄是有豹子的頭、龍的脖子,鳥的翅膀和鷹的爪子組成的。豹子頭上的眼睛、牙齒都刻得栩栩如生。龍的脖子上的鱗片雖然很小,但很精美,一個挨一個排列的很整齊。鳥的翅膀與眾不同,它的翅膀上的骨頭清晰可見,沒有骨頭的地方大約只有4毫米,表面非常平滑。鷹的爪子不是很大,它的腳趾是勾著的`,上面的斑紋也露了出來,它的指甲很鋒利,讓人覺得這個動物威風凜凜。刀鞘是這個動物的審理,上面有許多花紋。彎彎曲曲的好像是一些草,凸出來一大片好像是一大塊石頭,上面畫的就像一片草地和一大塊石頭。尾巴好像是獅子的尾巴,上面刻得更細,密密麻麻的花紋占滿了整個尾巴,不仔細看是看不到的。從刀鞘里拿出刀,刀鋒利無比,一面是刀刃,一面帶有鋸齒,刀片很干凈,像擦過一樣,把刀放進刀鞘里正合適。

這把藏刀,即代表了藏族人民的精心制造,也代表了爸爸和朋友之間的友誼。

在我家,有一把已經(jīng)十幾年的藏刀了,它是銀色的,上邊繡著許多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花紋,唯一能讓我看清楚的,就是一只鳳凰和一只龍,它們繡在刀鞘上,看上去很精致。

這把藏刀,聽爸爸說是十幾年前的一個朋友,去西藏時,送給爸爸的,在我六歲時,爸爸就把這把心愛的刀送給了我。

爸爸說藏刀是藏族人隨身攜帶的工具,在他們那里。藏刀的用處可大了,可以用它宰羊、防身,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在藏族人很小的時候孩子們就有了自己的藏刀,這也是一種成為男子漢的象征。

我的這把藏刀很鋒利,輕輕用手一碰,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手上面就會有一道口子,這把藏刀如果套著刀鞘放在太陽底下,就會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它的刀刃已經(jīng)生銹了,不再像當年那樣如同鏡子一般閃光耀眼了。

我認為藏刀有辟邪的作用,所以,我把它放在了我的床墊地下,一來可以讓我有一種安全感,二來可以防止我晚上做噩夢,它給我?guī)砹藷o限的力量和勇氣,讓我感覺一下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這樣,我就不再感覺到孤單、害怕了。

我經(jīng)常玩這把刀,動不動就看一下,越看越覺得越來越有趣,甚至還感覺藏刀上邊的花紋像幽靈,說得也是,它上邊的花紋的確很稀奇古怪,我真想知道他真正的含義呀!

我非常喜歡這把藏刀,因為它象征著勇氣和力量。

藏族文化論文篇八

藏區(qū)主要出產(chǎn)青稞、小麥、豌豆、大麥、玉米和酥油等產(chǎn)品,農(nóng)區(qū)以糌粑為主食。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詳細地介紹了藏族的飲食文化禮儀。

藏族牧區(qū)以牛羊肉為主食,常食用的乳制品有酸奶和奶渣。主飲品以酥油茶為主,輔之以清茶、奶茶。節(jié)日時飲青稞酒,幾乎不飲白酒,啤酒在城鎮(zhèn)較為流行。一般日飲5次茶,即早茶、上午茶、中午茶、晚茶、睡前茶。夏季或農(nóng)牧忙的時節(jié),也會吃4頓飯。喝早茶時抓點糌粑,加上些細奶渣;中午抓糌粑,外加酸奶、肉丁湯或手抓肉;晚上大多食各種粥。

藏族人非常好客,客人的時候,或節(jié)日、宗教活動、結婚、賽馬,在牧區(qū)甚至春天聽到第一聲鳥嗚、第一次春雷等場合,人們都會盡可能豐盛的家宴一次。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鄉(xiāng)的飲食已是極為豐富。

糌粑曾是藏族的主食,形似內(nèi)地的炒面,原料以青棵為主。做法是選好青稞或豌豆、燕麥后淘凈,晾干,炒熟,磨成面粉,磨好后稱為糌粑面,磨得越細越好。吃糌粑時,根據(jù)各自愛好,還可以放些奶渣或白糖,然后加酥油茶或清茶,中指按逆時針方向反復揉拌均勻,再用手捏成團狀,直接用手往口里送。也有用青稞酒調糌粑的,做出的“粑”甘甜醇香,別有風味。

藏族同胞以肉食為主,農(nóng)牧區(qū)的蔬菜、水果很少,所缺的維生素多由茶葉來補充。酥油茶其味道濃厚,可以壓住酥油、牛奶的膻味。酥油茶的主要原料是酥油、牛奶和鹽。將這些原料放入酥油桶,再將茶水煮至呈紅色后倒入,攪動使其充分交融后,一桶噴香的酥油茶就制成了。酥油茶必須倒入一把大壺,并放在微火上保溫。酥油茶營養(yǎng)豐富,喝習慣了就會覺得醇香美味。按藏家規(guī)矩,飲用酥油茶需用細瓷小碗,主人給你倒上的酥油茶走時最好喝盡,否則就是對主人的不尊重。你不想再喝了,只須將茶碗用手掌蓋住就行了。

眾所周知,牛羊肉是草原牧民擅長烹飪的食物,其中手抓羊肉色、香、味、形具全。手抓羊肉一般選用膘肥肉嫩的大羯羊,就地宰殺,剝皮入鍋,開鍋后立即撈出?;鸷蛞蚤_鍋肉為宜,肉赤膘白,肥而不膻,吃起來又鮮又嫩,十分可口。餐具只用藏刀,將羊肉割下后手抓食用,所以稱為手抓羊肉。食用時十分有趣,羊尾和胸叉是獻給最珍貴的客人;未來女婿第一次登門,未來的岳父、岳母一定要敬一段羊脖子,頸椎骨節(jié)相連的羊脖子很難將肉吃盡,但藏族青年不會被難倒,能吃得好象骨頭上從來沒長肉似的,只有這樣才被認為是有本領的好女婿,所以在草原上流傳著“羊脖子考女婿”的習俗。

酸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將牛奶煮沸,倒入木桶,加少量的舊酸奶以發(fā)酵,制成的酸奶像嫩豆腐一樣。色澤光亮,表面覆蓋有一層金黃色的油脂奶皮,并有一種芳香的氣味。質地細膩,酸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具有開胃、抑菌、降低膽固醇等功效,還可以拌著米飯吃。

血腸是藏族食譜中的上等食物,貴客臨門,能以血腸待之,那是主人的榮耀。血腸是由切碎的肉丁、板油、調料和豬血拌勻后灌進腸衣。吃時放在開水鍋里一涮兩滾,不等腸衣內(nèi)的血完全凝固就撈出,捏住兩端邊吃邊吮,味道極其鮮美,但視覺上有點恐怖。

用青稞面調制烘烤而成的青稞餅,色澤金黃,香甜可口。把整塊的牛羊肉掛起來風干制成的風干肉,可直接生吃。其它還有奶酪、奶渣、奶皮、豆腐、土豆、臘肉、藏醋等。人參果和黃蘑菇則是吃得最多的野生植物。

歌詞豐富多彩,曲調優(yōu)美動人,男女老少都會唱,從頭至尾酒歌是不會重復的。

藏族文化論文篇九

藏族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瑰寶。近日,我有幸參觀了一次藏族文化展覽,深入了解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藝術造詣。通過這次參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藏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下面,我將從宗教信仰、傳統(tǒng)服飾、建筑風格、音樂舞蹈和美食飲食五個方面來闡述我的體會和感受。

首先,宗教信仰是藏族文化的核心。藏族人民虔誠地信仰佛教,視佛教為生命的指南。在展覽中,我看到了各種形態(tài)的佛像和供奉品,這些都反映了藏族人民對于佛教的崇敬和依戀。而佛教在藏族文化中的影響不僅僅是宗教層面,更是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舉例而言,著名的拉薩大昭寺是藏傳佛教的圣地,每年都吸引著無數(shù)的朝圣者。這種虔誠的信仰和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使得藏族人民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其次,傳統(tǒng)服飾是體現(xiàn)藏族文化魅力的重要方面。在展覽中,我看到了藏族男女嶄新、華麗的盛裝,每一套服飾都別具一格,展現(xiàn)了藏族人民對于美的追求。男性的服飾以藏袍最為典型,色彩斑斕,圖案絢麗,寓意吉祥。而女性的服飾則以藏錦為材料,繡有細致入微的花紋,給人一種優(yōu)雅高貴的感覺。這些傳統(tǒng)服飾的設計和制作都需要耐心和精湛的技藝,體現(xiàn)了藏族人民對于手工藝術的極高要求。

第三,建筑風格也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展覽中,我看到了許許多多藏式建筑的模型,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于布達拉宮。布達拉宮是藏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其獨特的建筑結構和精美的裝飾讓人贊嘆不已。除了布達拉宮,藏族人民還在其他地方建起了許多寺廟和宮殿,這些建筑體現(xiàn)了藏族人民對于信仰和精神追求的表達。

第四,音樂舞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展覽中,我欣賞到了精彩絕倫的藏族舞蹈表演,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于藏戲。藏戲具有悠久的歷史,豐富多樣的曲調和獨特的舞蹈形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藏族人民還擅長吟唱和彈奏古箏、手鼓等傳統(tǒng)樂器。這些音樂舞蹈的形式展現(xiàn)了藏族人民豐富的情感和對于美的追求。

最后,美食飲食是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藏族人民的飲食以牦牛肉為主,將其制成風干肉或者燉煮,味道鮮美。此外,酥油茶也是藏族人民傳統(tǒng)的飲品,有濃厚的牛奶味道和奶油的香氣。這些美食飲食不僅僅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更是藏族人民對于純樸生活的追求。

通過這次參觀,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藏族文化,也對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勞給予了充分的贊美。同時,我深刻體會到了傳統(tǒng)文化承載的人類智慧和珍貴性。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珍惜和傳承。

藏族文化論文篇十

藏族文化作為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瑰寶之一,久遠、深厚而神秘。近年來,我有幸到西藏旅游,親身感受了藏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并發(fā)現(xiàn)了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在這里,我想分享我對藏族文化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藏族文化的源起和傳承

藏族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起源于古代波斯地區(qū),后傳入西藏地區(qū)并融合了多種族的文化元素。在積淀和演變的過程中,藏族文化獲得了獨特的發(fā)展,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藝術、宗教和生活方式。如藏傳佛教藝術以唐卡畫、佛教寺廟建筑等形式表達虔誠和超凡境界;藏族的過年、婚禮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人們傳承文化的重要方式。這些傳統(tǒng)儀式和文化表現(xiàn),以其深入人心的影響力,使每個人不禁為之心馳神往。

第二段:我對藏族文化的重要認識

在深入了解藏族文化的過程中,我深刻認識到,藏族文化所強調的是人與自然、人與宇宙和諧共生的哲學觀念。藏族人民對大自然的崇拜和依賴,以及對生命與死亡、善良及善行的思考和追求,使得人們更加珍惜生命,尊重他人,努力向善。這種信仰和理念的傳承,讓藏族文化扎根于土地之中,滋養(yǎng)了人們的心靈。

第三段:藏族文化給我?guī)淼膯⑹?/p>

與藏族人民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心靈的守護。他們并未丟失自己文化的土壤,反而用心呵護,吸取外來文化元素,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化認同和對待他人文化的態(tài)度。每個文化都是一張海上捕撈的船網(wǎng),彼此糾結、相互呼應、統(tǒng)一于一體,而它們之間的互通有無,決定了人們的認同以及彼此合作的程度。

第四段:如何傳承和弘揚藏族文化

我意識到,傳承和弘揚藏族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在我看來,了解和學習藏族文化是第一步,我們應該努力去理解其深層次的哲學思想和民族自豪感,去感受和體驗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其次,我們要尊重、保護和傳承藏族的傳統(tǒng)習俗和節(jié)日,盡自己的力量去宣傳和推廣藏族文化。最后,通過文化交流和合作,加深各民族之間的溝通和了解,推動中華民族共同繁榮發(fā)展。因為只有當世界每個角落都注重民族文化的多樣和共融時,人類社會才能體現(xiàn)出真正的豐富和美好。

第五段:我對藏族文化的美好愿景

相比于繁華的大城市,藏區(qū)的寧靜和純凈給人以寧靜和深思。而我對藏族文化的美好愿景是,希望每個人能擁有一顆寧靜的心,拋卻浮躁的塵世煩惱,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宇宙的奧秘,用自己的力量讓世界更加和諧。我相信,無論是在藏族的高原上,還是在城市的喧囂中,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心靈家園,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幸福。

總結:

通過這次西藏之行,我對藏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體會到了其深刻的哲理和博大精深的內(nèi)涵。我將努力傳承和弘揚藏族文化,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受益于這份瑰麗的文化遺產(chǎn)。最終,我希望我們能共同努力,使多種民族文化在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藏族文化論文篇十一

藏族文化作為西藏的文化代表,充滿著獨特的魅力和美麗的傳說。作為一個文化的愛好者,筆者深入了解了藏族文化,從中體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分享自己的藏族文化心得體會。

第二段:藏族文化的歷史淵源

藏族文化源遠流長,涵蓋了多種文化和傳統(tǒng)。5000多年前,藏區(qū)就有了人類聚居和文化創(chuàng)造。在歷史的長河中,封建制度和宗教信仰與藏族文化相互交織,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文化風貌。豐富的詩歌、文學、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流傳于藏族各族人民之間,成為滋養(yǎng)他們精神生活的源泉。

第三段:藏族文化的信仰和宗教

藏族人民對宗教有著深刻的信仰,信仰藏傳佛教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佛教塑造了藏族文化的許多特點,例如藏式佛教建筑、壁畫、唐卡等都是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藏族傳統(tǒng)信仰中還有一些神話、傳說和巫術等,這些宗教文化中的人物形象,不僅在藝術表現(xiàn)上豐富多彩,更在民間文化傳統(tǒng)中深植民心。

第四段:藏族文化傳統(tǒng)藝術的魅力

藏族文化在藝術方面一直以來都有著燦爛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比如,藏族音樂、藏劇、唐卡、木雕、銅雕、青銅器、絲綢織物、陶瓷、藏式建筑等等,在國際上擁有廣泛的名聲和影響力。其中,唐卡是藏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之一。唐卡無論是造型、線條、顏色,都融合了佛教藝術和藏族文化,不僅表現(xiàn)了佛法教義和精神內(nèi)涵,也體現(xiàn)了藏族藝術文化特有的審美標準和價值觀念。

第五段:結論

藏族文化以多樣性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蘊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也讓我們對文化的多元性和豐富性有了更深的認識。通過對藏族文化的了解和探索,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互相影響。同時,我們也應該尊重各種文化的差異,守護好自己的文化,在與其他文化交流中,保持謙遜和開放的心態(tài)。

藏族文化論文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200字)

藏族文化是中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歷史和獨特的特色。在我的一次旅行中,我有幸深入了解了藏族文化,體驗到了其中的美麗與神秘。在這里,我將分享我的藏族文化心得和體會,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這個令人著迷的民族文化。

第二段:歷史與傳統(tǒng)(200字)

藏族文化源遠流長,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七世紀。歷經(jīng)千年的演進,藏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chǎn)和傳統(tǒng)習俗。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藏傳佛教。佛教在藏族文化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對人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藏族的節(jié)日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藏歷新年和咸水灘會等。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凝聚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歷史,豐富了藏族文化的內(nèi)涵。

第三段:生活與藝術(200字)

在與藏族人民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生活方式與我們城市居民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的生活節(jié)奏更為悠閑,注重與自然和諧相處。他們把信仰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他們的建筑、服飾和飲食都帶有濃郁的文化特色。他們以牦牛和羊為食,經(jīng)久不衰的藏式糌粑更是代表了藏族人民的美食文化。此外,藏族人民還擅長手工藝制作,如藏毯、唐卡和雕版畫等,這些作品精美絕倫,展示了他們對美的獨特理解和技藝的精湛。

第四段:信仰與精神(200字)

藏族人民深信佛教,并用信仰的力量影響和改變著自己的生活。我曾與一位藏族僧人交流,他告訴我佛教信仰對他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藏族人民通過禪修和祈禱來凈化自己的心靈,并通過廟會和祭祀等傳統(tǒng)活動來表達對佛祖和自然的崇敬之情。這種信仰給予了他們內(nèi)心的安寧和勇氣,也是他們團結和友愛的重要原動力。

第五段:思考與展望(200字)

分享我對藏族文化的了解和體會,希望能夠增加更多人的認識與尊重。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藏族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它不僅僅是一種民族文化,更是一個讓人心靈安寧、令人向往的精神家園。我們應該保護和傳承好這一文化遺產(chǎn),讓其在新時代煥發(fā)新的生機與活力。我相信通過共同的努力,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傳播藏族文化,促進不同民族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為構建多元和諧的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結尾(100字):通過我的旅行經(jīng)歷,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藏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遠影響。我將永遠珍藏這段寶貴的經(jīng)歷,并在我的生活中傳承和弘揚藏族文化的精神。我希望能夠通過我的分享,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藏族文化,一起共同守護和傳承這個多彩的寶藏。

藏族文化論文篇十三

藏族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在歷史長河中,藏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宏偉壯麗的文化成果,積淀了深厚的文化精神。我有幸深入藏區(qū),近距離接觸藏族文化,對其獨特魅力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和感悟。在此分享我的藏族文化心得體會。

第二段:藏族文化的歷史溯源

藏族文化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的吐蕃時期。在歷代封建時期,藏族文化逐漸形成,它是漢藏文化在長期交流中的產(chǎn)物。藏族文化融入了佛教、唐卡、格薩爾、神山等元素,豐富多彩。藏文、藏經(jīng)、唐卡、吉祥紋、蓮花塔、曲水流觴等藝術形式構成了藏族獨特的文化風貌。在宗教、文學、藝術、禮儀、建筑、民族服飾等方面,藏族文化有其獨特的表現(xiàn)和特點。

第三段:藏族文化的精髓

藏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藏傳佛教文化,它對藏族思想、道德、禮儀、文學、科學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藏傳佛教自13世紀由印度傳入西藏,從此與藏民族有了緊密的聯(lián)系。藏傳佛教鼓勵人們慈悲為懷,追求精神境界,實踐寬容和諧,同時也倡導崇拜自然,保護環(huán)境,這些都成為藏族精神生活的核心。除此之外,著名的文學作品《格薩爾王傳》也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富有特色,成為溝通漢藏文化之間的重要作品。

第四段:藏族文化的傳承

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一直是文化保護和發(fā)展的重要前提。在現(xiàn)代化快速發(fā)展的情況下,藏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受到威脅,但是藏族人們始終堅守不懈。傳承中,古老的書法、民族舞蹈、傳統(tǒng)民俗、傳統(tǒng)手工藝等逐漸走進年輕人的生活,成為藏族文化的代表。藏族大媽和藏族大叔們,通過教育和社區(qū)活動的方式,一代一代地傳承起來,保留了傳統(tǒng)文化的美好。

第五段:藏族文化的未來

文化的發(fā)展離不開時代的進步,所以我們需要在傳承藏族文化的同時,讓其與民族現(xiàn)代化有機結合。近年來,藏區(qū)逐漸發(fā)展出藏族特色的旅游業(yè),成為藏民族的經(jīng)濟支柱,同時也為文化的傳播拓寬了渠道。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我們需要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和發(fā)展加以重視。只有使藏族文化真正融入現(xiàn)代生活和現(xiàn)代化建設,才能真正實現(xiàn)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結語:

藏族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我們應該更好地對其進行傳承和推廣,發(fā)揚其精髓,讓其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與現(xiàn)代文化相互融合。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尊重傳統(tǒng)文化,珍惜歷史,弘揚精神,做到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相適應、相結合,為推進中華民族的文化繁榮與發(fā)展做出貢獻。

藏族文化論文篇十四

第一段:引言(200字)

藏族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獨具特色的一支,深深植根于西藏高原的土地上。通過一次深入了解和研究,我對藏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我發(fā)現(xiàn),藏族文化蘊含著深厚的宗教信仰、獨特的建筑藝術、精美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等,這一切都給我?guī)砹司薮蟮膯l(fā)和收獲。

第二段:宗教信仰(300字)

藏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藏傳佛教,而佛教在藏族文化中的影響無處不在。我參觀了拉薩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深深感受到了佛教對藏族人民的宗教情懷和精神追求。不僅如此,我還有幸觀摩了一場著名的佛事活動——祈愿解脫。在這個儀式中,我看到了藏族人民對于宗教的虔誠和對于生命解脫的追求。這一切讓我感受到了宗教對于人類精神層面的意義,也讓我對心靈的力量有了更深切的體悟。

第三段:建筑藝術(300字)

藏族的建筑藝術以其獨特的風格而聞名,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們不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藏族文化的瑰寶。建筑風格宏偉壯麗,色彩豐富多樣,融合了藏族傳統(tǒng)和宗教元素。我在參觀過程中,如同置身一個神圣而神秘的世界,感受到了藏族人民對于自然和宇宙的崇敬之情。同時,我也意識到了建筑藝術在傳承文化和表達情感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這給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帶來了靈感和啟示。

第四段:傳統(tǒng)手工藝品(200字)

藏族人民以其精湛的手工藝技藝而聞名于世,雕刻、織錦、制作銅器等都是藏族傳統(tǒng)的手工藝品。我在參觀的過程中,親眼目睹了一位雕刻師傅在制作木雕作品,他的技藝嫻熟而精準,對于細節(jié)的把控幾乎完美。這種對工藝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讓我深深感動,也讓我認識到只有在平凡的工作中追求卓越,才能造就精彩的人生。同時,我也了解到了傳統(tǒng)手工藝品在傳承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五段:個人收獲與心得體會(200字)

通過這次對藏族文化的探索,我不僅拓寬了視野,還深深感受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都有其值得探究和珍藏的寶藏。我深深體會到了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當代青年的責任,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并傳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創(chuàng)造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我還意識到,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因素,我們應該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促進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總結:

通過這次對藏族文化的了解和體驗,我深深被其深厚的宗教信仰、獨特的建筑藝術、精湛的手工藝品所打動。這一切給我?guī)砹司薮蟮氖斋@與啟發(fā),讓我對文化的珍貴、多樣性和傳承有了新的理解。作為一個青年人,我將努力學習并傳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創(chuàng)造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推動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為社會進步和文明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藏族文化論文篇十五

藏族牧區(qū)以牛羊肉為主食,常食用的乳制品有酸奶和奶渣。主飲品以酥油茶為主,輔之以清茶、奶茶。節(jié)日時飲青稞酒,幾乎不飲白酒,啤酒在城鎮(zhèn)較為流行。一般日飲5次茶,即早茶、上午茶、中午茶、晚茶、睡前茶。夏季或農(nóng)牧忙的時節(jié),也會吃4頓飯。喝早茶時抓點糌粑,加上些細奶渣;中午抓糌粑,外加酸奶、肉丁湯或手抓肉;晚上大多食各種粥。

藏族人非常好客,客人的時候,或節(jié)日、宗教活動、結婚、賽馬,在牧區(qū)甚至春天聽到第一聲鳥嗚、第一次春雷等場合,人們都會盡可能豐盛的家宴一次。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鄉(xiāng)的飲食已是極為豐富。

糌粑曾是藏族的主食,形似內(nèi)地的.炒面,原料以青棵為主。做法是選好青稞或豌豆、燕麥后淘凈,晾干,炒熟,磨成面粉,磨好后稱為糌粑面,磨得越細越好。吃糌粑時,根據(jù)各自愛好,還可以放些奶渣或白糖,然后加酥油茶或清茶,中指按逆時針方向反復揉拌均勻,再用手捏成團狀,直接用手往口里送。也有用青稞酒調糌粑的,做出的“粑”甘甜醇香,別有風味。

藏族同胞以肉食為主,農(nóng)牧區(qū)的蔬菜、水果很少,所缺的維生素多由茶葉來補充。酥油茶其味道濃厚,可以壓住酥油、牛奶的膻味。酥油茶的主要原料是酥油、牛奶和鹽。將這些原料放入酥油桶,再將茶水煮至呈紅色后倒入,攪動使其充分交融后,一桶噴香的酥油茶就制成了。酥油茶必須倒入一把大壺,并放在微火上保溫。酥油茶營養(yǎng)豐富,喝習慣了就會覺得醇香美味。按藏家規(guī)矩,飲用酥油茶需用細瓷小碗,主人給你倒上的酥油茶走時最好喝盡,否則就是對主人的不尊重。你不想再喝了,只須將茶碗用手掌蓋住就行了。

藏族文化論文篇十六

據(jù)史書記載:早在秦漢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魯藏布江中游兩岸.如今,在西藏自治區(qū)以及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臨近省都分布有藏族.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里的藏族自稱“博巴”.“博巴”又按不同地域分為“兌巴”(阿里地區(qū)),“藏巴”(日喀則地區(qū)),“衛(wèi)巴”(拉薩地區(qū)),“康巴”(四川西部地區(qū)),“安多娃”(青海、甘南、川西北等地區(qū)).

作者:才多作者單位:刊名:西部大開發(fā)英文刊名:westchinadevelopment年,卷(期):2001“”(12)分類號:關鍵詞: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550587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