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子夜讀后感300字(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3:44:57
2023年子夜讀后感300字(8篇)
時間:2023-06-06 13:44:57     小編:zdfb

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子夜讀后感300字篇一

船,一種載體。

船是否危險,取決于載了什么東西。

在茅盾的作品《子夜》中,穿梭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初風雨飄搖的上海的——被鐵軌,霓虹,電車,高叉旗袍,大波浪,大工業(yè)充滿的、遙立江頭的真實的上海的,就是這么一種危險的船。載貨、載人,還載很多看似鮮亮有趣、實則顯示某種岌岌可危的預兆的故事。

在書店翻到此書,首先被充滿了年代感的環(huán)境描寫吸引,買來后,同樣是因為這跨了快一百年的寫作風格和社會環(huán)境,斷斷續(xù)續(xù)花了一個半月才辛苦地讀完。我也不曉得作為業(yè)余消遣為何還要強迫自己,只是一些東西就像織毛衣一樣,一旦開始了,不做完總覺得缺少什么。況乎好的作品永遠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因為它所展示的問題,始終是一些從古到今,只要人類存在,就會永遠存在的問題。這種問題超越階層的表象,始終是這類作品最主要的脈絡,不同的時代和變局只是不同的表現形式。因此為了了解最有價值的部分,有時必須花費時間磕開這艱澀的外殼,才能得到對當下的批判性思考。

《子夜》展示的也是這樣一種問題。與當年很多左翼文學不同,作者的講述主要從當時的實業(yè)家——所謂民族資產階級的生活展開。里頭有很多豐富的場景和設定,其中又有很多有趣的發(fā)生在船上。而在穿梭于全文的、形形色色的船之中,個人印象最鮮明的又有三條。都是無關緊要的情節(jié)——非常有趣,極度浮躁,卻又充分地展示了想要讀者領會的東西。

第一艘船是一艘白船。充滿快樂歡氛的大船。也是美貌的交際花翩翩起舞的、裝了彈子臺的鋼鐵船。

這場景是那個年代上流社會的常態(tài)。盡管局勢動蕩,朝不保夕,仍要“有一天,樂一天”——仿佛精神鴉片一般短暫逃避到隨便哪種存在里去。交際花徐曼麗在彈子臺上跳舞——這位女士在全書中兩次在彈子臺上跳舞,一次在做喪事的場合(我比作白船),一次在鋼鐵船——光著腳,黑緞子的高跟鞋頂在男人的禿頭上。做喪事的是名門望族,因此看她起舞的也是前來吊唁的、政商界有頭有臉的人物,一邊觀看,一邊拍手狂笑。別人家的喪事,卻是另一些人娛樂交際的大舞臺。隱約的荒誕感便從這里浮現。引用同時代作家魯迅的一句話,“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贝藭r——在我們不以為然地微微搖頭時,作者安排兩位青年看到這場面,并發(fā)生如下對話。

“這算什么希奇!拼命拉了我來看!更有甚于此者呢!”

“可是——平常日子高談’男女之大防’的,豈非就是他們這班’社會的棟梁’么?”

“哼!你真是書呆子的見解!’男女之大防’固然要維持,’死的跳舞’卻也不可不跳!你知道么?這是他們的’死的跳舞’呀!農村愈破產,都市的畸形發(fā)展愈猛烈,金價愈漲,米價愈貴,內亂的炮火愈厲害,農民的騷動愈普遍,那么,他們——這些有錢人的’死的跳舞’就愈加瘋狂!有什么希奇?看它干么?——還不如找林佩珊他們去罷!”

當時看到這里,覺得青年人的清醒和尖銳多少是一種希望。殊不知坐擁上帝視角時,誰人看起來都是清醒而睿智的,不識真面目的永遠都是自在其中的人——看到第二條船,便印證了這種假想。

第二條船就是載著青年的木頭船。湖泊中戀愛的木頭船。留法歸來的萬能博士少爺,和豪門充滿浪漫幻想的少女,泛舟戲水、討論未來的溫馨畫面。

“可是,你總得想一個法子呀!只要設法叫蓀甫不反對我們的——那就行了!”

“蓀甫這人是說不通的!”

“那么我們怎樣了局?”

“過一天,算一天呀!”

“唷??!過一天,算一天,混到哪一天為止呢?”

“混到再也混不下去,混到你有了正式的丈夫!”

“啐!什么話!”

“可是,珊!你細細兒一想就知道我這話并不算錯。要他們通過是比上天還難;除非我們逃走,他們總有一天要你去嫁給別人,可不是么?然而你呢,覺得逃出去會吃苦,我呢,也是不很喜歡走動?!?/p>

兩人就又嬉鬧起來,好像沒人拿這感情當回事,那一點溫馨也蕩然無存,只剩一種玩世不恭的現代犬儒主義。在這種歡快的氛圍里,無需說都能體會到一種氣息奄奄、放任自流的感覺。我們期待的好像永遠是一種梁山伯祝英臺、羅密歐朱麗葉式的對束縛的抗爭,但現實中服從且沉默的永遠是大多數,甚至有這種放棄了抗爭,躺得十分快樂自得的。自由在每個階級都是奢侈品,到達的途徑從古到今也只有一條,且從古到今,都充滿了危險,是魯迅、羅伯特·佛羅斯特和斯科特·派克口中少有人走的路。

這部書里所描寫的諸如此類的資產階級青年很有意思。知道作者是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現實,便更有意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氣質和印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茫然和掙扎。里頭的青年——要么頹廢,要么積極地空談,要么否定全世界,但或許積極地空談和否定也是頹廢的一種。錦衣玉食、滿腹經綸的青年人們議論社會問題,作詩,跳舞,甚至為尋求刺激參加城市工人運動,都是為逃避這種無意義的頹廢。逃避有很多種方式,但解決只有一條法門:通過某種熱愛的方式,投身到生活中去。——我沒有十分的資格做這句論述。但我希望、且需要自己慢慢地作爭取。

最后的船——也是全書最后的船,是吳蓀甫,這位實業(yè)家的船。

外有外國工業(yè)競品入侵的殘酷競爭環(huán)境,內有工人要求公平待遇的反抗浪潮,在這樣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局勢中,像吳蓀甫這樣的資本家均為在亂世中保全自己而更赤裸地進行剝削,工人于是更激烈地反抗——社會愈發(fā)動蕩,整個狀態(tài)便進入惡循環(huán)。奇怪的是,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反思,認為此情此景業(yè)有自己一份負責。民族資產階級一味斥責工人的不理解,不能顧全“大局”,其實是荒唐的雙標,因為自己小的“大局”以上還有買辦資產階級更大的“大局”,其上又還有更大,且他們對待工人的態(tài)度本就值得探討:古龍在《英雄無淚》里談殺手,說當一個人有了定價的時候,就不值錢了。這是實話。當對人的概念僅限于能夠產生多大價值時,其實人也在被當作商品,解放更無從談起(然而我又有何立場作批評?我只能反思,在工作中對工作對象經歷的判斷為是否可以做出一個好故事時,我有把他們當作鮮活的人對待嗎,有表現出充分的尊重嗎?人存在的價值又需要獲得誰的首肯呢?)。這時就忽略了基本原則——一條自人類誕生以來永遠伴隨著歷史車轍轉動的、顛簸不破的原則:都是人;人要活;人還有要活得有尊嚴的動力。

就像永動機只存在于幻想里,沒有什么是永遠穩(wěn)定的,絕對就意味著片面的真實和潛在的危險。社會是如此復雜的體系,危如累卵的平衡本身就是靠微妙的合作和妥協維持。良好的秩序是基礎中的基礎,極端的失衡就是破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因此全書最后,崩潰的大計劃前,吳蓀甫也乘上了他有一天樂一天的度假的船。與他從前瞧不起的社會棟梁和空談青年為伍了。

我們無法脫離局限。或許跟書中人一樣,分辨什么是虛假,什么是騙局,什么是短暫而速朽的,是置身于爆炸的信息流及過剩的自我意識中的當代人要活得清醒的基本能力??上阄叶紱]有上帝視角,均要很難很痛苦地掙扎過,才能稍稍認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和其實能做的事情。

由此,我解讀《子夜》所討論的問題之一,一個同樣從古到今,從中到外,并必將延伸至未來的問題——船,一種載體,人的載體;廣闊的社會也是這樣一種載體,一條永遠在若有若無的風暴中行駛的大船。部分人通過某種積累坐上舒適寬敞的頭等艙,部分人在中間,部分人則緊緊巴巴地擠在甲板之下。需要承認的是,差異永遠是存在的,差異間斗爭和妥協的輪回也將永遠存在。然而也需承認,不能等到這種斗爭激烈到船之將覆,才意識到——甚至都意識不到,我們始終在同一條船上。

子夜讀后感300字篇二

《子夜》所概括的社會生活紛繁萬狀,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場面如鏈,交叉出現;人物如星,忽閃忽逝,但整個人物事態(tài)的展開又條貫井然,紛而不亂?!蹲右埂分刖W式的密集結構,表現社會變遷的復雜內容,這種龐大結構所展示的組織人物與事件的辦法之多,敘事角度的變化之繁,足以證明茅盾豐富的創(chuàng)作經驗與對素材的駕馭能力?!蹲右埂酚形鍡l重要線索貫穿始終;

①以買辦資本家趙伯韜,金融資本家杜竹齋、民族工業(yè)資本家吳蓀甫等人為代表的公債交易所中“多頭”和“空頭”的投機活動;

②在世界經濟危機,帝國主義經濟侵略以軍閥混戰(zhàn)等影響下的民族工業(yè)的興辦,掙扎和最后的徹底破產;

③工人階級的悲慘生活以及他們反抗資本家殘酷剝削的怠工,罷工斗爭;

④如火如荼的農村革命運動,使吳老太爺倉皇出逃,曾滄海暴死街頭,吳蓀甫“雙橋王國”美夢徹底破滅;

⑤依附于資產階級的“新儒林外史”人物的空虛庸俗的日常生活和尋求刺激的變態(tài)心理以及苦悶抑郁的精神狀態(tài)等。通過這五條重要線索,《子夜》試圖概括中國30年代社會生活的完整面貌,即包活城鄉(xiāng)、工商、軍政、勞資、新儒林人物及大家庭主仆關系等各個社會層面的生活圖景。

《子夜》的情節(jié)結構,茅盾處理得相當成功的,各條線索齊頭并進,中心突出,既相對獨立,又縱橫交織,使生活內容和眾多的人物、事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藝術的整體,像一座縱橫交錯又渾然一體的建筑群。

完整概括中國現代革命史的宏偉構思,茅盾是寫歷史畫卷的大手筆,概括歷史完整畫卷的巨匠。他的創(chuàng)作是藝術化的歷史,歷史化的藝術。通觀茅盾的作品,我們可以窺見中國現代革命史的復雜斗爭,尋覓到各個階級,各個階層,各種傾向,各種代表心物的音容笑貌。

茅盾創(chuàng)作《子夜》時,明確地提出要“大規(guī)模地描寫中國社會”要以農村與都市的對比反映中國革命的“整個面貌”。正是出于對社會面貌整體把握的需要,他把吳蓀甫設計成紗廠老板,因為這一角色便于“聯系農村與都市”。

《子夜》不僅顧及到社會空間上的全景展現,而且更注意社會結構的全景式表層模擬。他把每一個都作為他所屬的階級的“標本”來塑造。寫出他們所具有的社會角色特性。像吳蓀甫、趙伯韜、等不同類型的資本家,像吳老太爺、曾滄海、等不同特點的地主。像李玉亭、范博文、等不同模式的知識分子,既是“單個人”,又都是帶有特指意義的社會角色。他們個人的命運、事實上反映了某一社會群類的基本狀況。

在進行大規(guī)模的全景式描寫時,茅盾注意在具體的情節(jié)安排上虛實結合、遠近結合,因為這樣才能顯示出作品的色彩與波瀾,也才符合生活的實際。

他以城市為近景,以農村為遠景的布局,以光怪陸離的城市為主要的生活舞臺,通過作品中人物的談論或政治形勢的變化,起伏不斷地引出農村這一條線索。在圍繞吳蓀甫這個中心人物引出各種經濟斗爭和階級斗爭時,采用不同的方法安排線索,形成虛實結合,疏密相間的布局。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茅盾與那些提筆一瀉千里的作家有很大的不同。他這種闊大的構思,為我們貢獻出《子夜》這樣一部概括中國30年代社會生活的完整面貌的百科全書。

子夜讀后感300字篇三

與《子夜》的第一次接觸是在母親的書架上,對名著并無多大興趣的我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了。

它以1930年的上海為背景,生動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初中國各種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經過民族資本家吳蓀莆的遭遇,展現了那個時代“更加殖民化”的特征和急速變動的社會現實,使我們每個人都燃起強烈的愛國心,感受如此脆弱的祖國,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當“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故事發(fā)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當時民生凋敝戰(zhàn)亂不止,但在都市化的大上海卻另有一番景象。那里有著紙醉金迷的的生活,有著明爭暗斗的算計,有著趨炎附勢的各色人物。

它是一部描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資本的社會命運的杯具。其中包括民族資產階級與工人之間的矛盾斗爭;民族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勢力及其走狗買辦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以及農村經濟破產是怎樣危及民族工業(yè)的,這些矛盾使我們得以全貌地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強烈地喚醒了我們的報國熱情。

小說驚心動魄地描述了一個剛強有為的民族剛也巨頭吳蓀莆,在帝國主義和軍閥政治雙重壓迫下,在工農革命的夾擊中,一敗涂地的悲慘命運。

吳蓀莆的斗爭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他并非一個束手待斃的人。他憑著自我的財力,游歷過歐美的見識,以及在同行中過人的智謀和手段,既獲得同業(yè)的重視也頗自大自是,具有狂妄的野心。他向往的夢想境界是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戴上二十世紀中國“工業(yè)王子”的桂冠,他為了實現自我的夢想,猶如一只正要攝食的獅子。一心發(fā)展。

雖然片面地說是為了自我的夢想,但還是會為了中國的經濟發(fā)展作出貢獻。我們也該像他一般為了自我的目標不懈奮斗,造福國家,造福人民。

不幸從農歷端午節(jié)后,省政府傳來了命令:為了支撐雙橋鎮(zhèn)市面,吳府在那里經營的工廠、商店不得關掉,抽回資金的計劃落空了,吳蓀莆勃然大怒。但轉念一想“益中”即將吞進七八個小廠,又不由的回嗔作喜,爽快地表示順從省政府的命令??墒牵碌拿苡质顾萑刖骄常灰獢U充、整頓那些虧本的小廠,要資金;要搞公債投機,謀取暴利也要資金。吳蓀莆日益感到資金周轉不靈,在這種關鍵時刻,交易所的斗爭也日益激烈。趙伯韜盯上吳蓀莆這塊肥肉,想乘吳蓀莆資金短缺之時吞掉他的企業(yè)。隨后工廠舉行了罷工,市局發(fā)展對吳蓀莆十分不利。

吳蓀莆陷入內外交迫的困境。前程暗淡,事業(yè)的危機,咬嚙著吳蓀莆的心。為了排除心頭煩悶,他瘋狂地帶著情婦尋歡作樂求刺激。突然,不速之客趙伯韜來訪,他要用吳蓀莆吞并小廠的辦法來吞并“益中”公司了。趙伯韜向吳蓀莆的銀行投資投股。吳蓀莆當然不會善罷甘休,他決心拼一次,與趙伯韜作最終的決斗,然而內線和趙伯韜的情婦劉玉英竟是兩頭作內線;連忠于“友情”的韓孟翔也臨陣倒戈…益中公司全軍覆沒。吳蓀莆傾家蕩產,徹底失敗了。

雖然曾顯赫一時的工業(yè)巨頭成了喪家之犬,但從他失敗的經歷來看證明了一個不變的真理:強者生存。

中國的歷史是淹沒于屈辱與反抗中的。落后僅有被挨打。感悟那悲慘的一幕幕,愛國之情油然而生,不明白處在安樂生活中的我們有多少對祖國的愛呢?

在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中,熱愛祖國永遠是人類永恒的主題!

子夜讀后感300字篇四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薄白x了一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一扇窗?!笨梢?,書是一個人一生不可缺少的東西,多讀書可以使自己的內在變得充實。

《子夜》這本書大家一定讀過,正是讀了這本書,使我體會到了許多東西,了解到了書的重要性!

它所展現給我們的是一部民族工業(yè)資本的社會命運的悲劇——一個剛強有為的民族工業(yè)巨子如何在帝國主義和軍閥政治的雙重擠壓下,又在工農革命的夾擊中,一路奔突,一敗涂地!

《子夜》為我們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一位魁梧剛毅、紫臉多皰,他就是吳蓀甫。他憑借著自己的見識,雄厚的資本,過人的膽識,智謀的手腕,企圖實現他的夢想——一個強大的工業(yè)王國。然而他生不逢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他的悲劇命運。

在這些人物的塑造上,矛盾充分表現的他的創(chuàng)作意圖:“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中雖有些如法蘭西資產階級性格的人,但是因為一九三零年半殖民地的中國不同于十八世紀的法國。因此中國資產階級的前途是暗淡無光的。

開頭,大上海溫軟的和風在蘇州河上輕輕吹拂,吹得人渾身酥軟之時,吳蓀甫來了,這時他氣派威風,不可一世。結尾,吳蓀甫大敗,什么也沒有了。他帶著姨太太到牯嶺消暑,灰溜溜的。一鬧一靜,不正表現出作者的匠心獨具嗎?

一個人的命運,是和國家的發(fā)展緊密相連著的。個人離不開國家,就像小魚離不開水一樣。國家興盛強大,人們才可以有更大更好的空間展現自己的才華,使生活更加幸福。否則光憑個人的微薄之力是毫無用處的。

“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從現在做起,認真讀好每一本書,相信你一定會從書上讀到許多的有趣的知識!

子夜讀后感300字篇五

一聲嘆息,嘆近代中國的墮落。

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時,中國已完成淪為洋人的半殖民社會。香港、上海、廈門、武漢、沙市……一個個租界象最骯臟的污點,被潑灑到神州大地。洋人肆虐著,咆哮著,中國人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國將不國。

一聲嘆息,嘆近代中國工業(yè)的墮落。

二十年代的中國,是一個軍閥混戰(zhàn)、戰(zhàn)亂頻頻的年代。作為一個資本主義還沒發(fā)展健全,工業(yè)剛剛有些起色的國家來說,這并不是什么好事。可憐的企業(yè)家們,面對著外國大洋商及戰(zhàn)亂的雙重打擊,已經無法再苦苦支撐,紛紛破產。

面對著這前所未有的危難局勢象吳蓀蒲這樣的一些有志實業(yè)家團結在一起,希望共度難關。可是,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新組建的益中公司最后還是倒閉了。象制造舊社會最盛行的東西——香煙的廠家都停工了,中國的工業(yè)還有辦法延續(xù)它的壽命嗎?

一聲嘆息,嘆近代中國人性的墮落。

剛剛讀《子夜》的時候,最前面的章節(jié)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可是細細想來,可謂意味深長。吳老太爺的死后蘊含的難道不是中國舊社會從舊到新的迅速發(fā)展嗎?可是,正因為發(fā)展得過于迅速,一些不良現象沒有得到處理,反而擴大、蔓延,最終在人心中埋下了邪惡的種子。

劉玉英、徐曼麗、九姨太,一個個不守貞潔、妖冶的女人代表的難道不是那個時期女性人性的墮落嗎?象曾家駒這樣對窮苦人無盡剝削,對上司卻象一條狗般點頭哈腰,失去了人最起碼的尊嚴的人不也象征了人性的墮落嗎?還有為得到一些公債上消息而甘愿將女兒送入虎口的馮云卿、花錢買官的李壯飛,還有一些天天戲耍玩鬧、不知關心國家大事的青年男女們,不正是那個社會的真實寫照嗎?現在想來,反而是那個即將入土的吳老太爺人格最高尚了。

或許,作者寫《子夜》的初衷,便是在嘆息這個墮落的社會,去讓后人明白,了解一個真實的舊社會吧。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51858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