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通用2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30 04:10:04
實用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通用23篇)
時間:2023-10-30 04:10:04     小編:BW筆俠

如何更好地應對挑戰(zhàn)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偨Y應該包括過去的成績和經驗,同時也要提及改進和學習的方向。以下是一些總結的典型例子,希望能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一

高等職業(yè)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高等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務,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近年來,高職院校的招生人數(shù)逐漸增多,規(guī)模日漸壯大。高職院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率雖然每年都在上升,但是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使得他們的就業(yè)壓力依然很大。針對這個問題,面對當前的形式,迫使我們不得不對此問題做進一步的討論。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yè)心理分析

1.面對就業(yè)壓力出現(xiàn)焦慮心理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面臨就業(yè)問題時很大一部分學生存在焦慮的心理。畢業(yè)生在求職時,既想謀得一份待遇各方面不錯的工作,又害怕被用人單位拒絕,所以經常在預期和現(xiàn)實之間猶豫徘徊,出現(xiàn)焦慮的心理。適度的焦慮可以成為人積極向上的動力,但是過度焦慮就會阻礙人正常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對人的生活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學校為這部分學生開展就業(yè)指導是十分必要的。2.對待就業(yè)壓力呈現(xiàn)自信與不自信兩極分化有些學生在學校中有過擔任過學生干部或者兼職打工的經歷,這部分學生有較好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和社會經驗,所以,在求職時表現(xiàn)的比較自信,也比較容易獲得更多、更好的機會。另外一部分學生,沒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歷,同時也不愛參與校園的活動,所以在求職時往往表現(xiàn)的不自信,也沒有明確的職業(yè)規(guī)劃,是就業(yè)指導教師應該關注的一類學生。3.自卑心理高職院校的一些學生,他們總是認為學歷在求職中是一塊敲門磚,無論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多么出眾,但自己的學歷根本無法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在求職中無法占得優(yōu)勢,因此,強烈的自卑感就會嚴重的困擾著他們,自卑心理的產生導致一些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惶恐不安、止步不前。在就業(yè)時面對用人單位提出的各種苛刻條件和問題,不是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爭取,而是悲觀地認為自不如人,面對挫折,缺少必要的主動性,裹足不前,導致自己與許多良機失之交臂。4.創(chuàng)業(yè)意識高職院校有一部分學生,面臨著如此大的就業(yè)壓力,他們的選擇是獨自創(chuàng)業(yè)。但是,創(chuàng)業(yè)是風險和機遇并存的,所謂適者生存,為了使自己能夠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huán)境中取得一席之地,在校期間,他們必須要不斷的充實和鍛煉自己,使自己各方面更加的完善。這部分學生對于就業(yè)保持著積極的心態(tài),而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對其之后的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也有著很大的幫助意義。

二、高職院校學生就業(yè)心理指導現(xiàn)狀

1.學校不夠重視就業(yè)心理指導課程高職院校的就業(yè)心理指導課程,在一個學期只有一次,學時只有兩課時的就業(yè)指導課程中,占的比例少之又少,學校對就業(yè)心理指導課程不夠重視,使得這門課程只是形式上存在,實則可有可無。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很需要關于就業(yè)心理方面的指導的,在就業(yè)中面臨的焦慮、不自信等消極情緒,都需要專業(yè)的老師給予及時、細心、專業(yè)的指導,才能幫助學生在職業(yè)規(guī)劃和以后的求職路上走得更順暢、機會更多一些。2.就業(yè)心理指導內容過于簡單又千篇一律這些年來,面對如此嚴峻的就行形式,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就業(yè)指導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但是心理指導作為就業(yè)指導的一部分,卻存在著內容過于簡單又千篇一律的問題。縱觀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就業(yè)心理指導課程,大部分是從就業(yè)形式、就業(yè)信息和就業(yè)心理問題的一些基礎解釋上做的一些闡述,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也就是說,就業(yè)心理指導這門課形同虛設,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規(guī)劃和闡釋,對學生在面臨就業(yè)中所出現(xiàn)的一些情緒和心理問題沒有系統(tǒng)科學的指導意見,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問題,對于以后就業(yè)指導作用微乎甚微。3.缺乏專業(yè)的就業(yè)心理指導隊伍由于高職院校對就業(yè)心理指導這門課程的重視不夠,所以負責大多數(shù)就業(yè)指導工作的老師不是專業(yè)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的老師,并且也沒有健全的就業(yè)心理指導機構,就會使得學生隨著年級的上升,在面臨就業(yè)出現(xiàn)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長此以往得不到解決,學生在以后的求職和就業(yè)中就會出現(xiàn)更多的問題,對于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是非常不利的,這就需要學校引起重視,建立健全就業(yè)心理指導的專業(yè)機構,聘請和培養(yǎng)一批專業(yè)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老師,為學生做正確的生涯規(guī)劃和心理指導,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在以后的求職和就業(yè)中才能有更多的機會和獲得更好工作,才能很好的立足于社會當中,更好的與社會環(huán)境融洽相處。4.學生就業(yè)觀念保守,落后,不務實高校規(guī)模的擴大使得教育開始由精英逐漸走向大眾化教育,同時就業(yè)工作也由統(tǒng)一分配逐漸轉化為就業(yè)指導,并且與此同時根據(jù)實際工作的需要,又經常性會進行交換崗位,而對于畢業(yè)生而言,他們面臨的則是一個全新化的勞動力市場。但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大多數(shù)高校畢業(yè)生在就業(yè)觀念上卻不具備具體適應社會的要求,具體的表現(xiàn)在于:第一,有部分畢業(yè)生仍舊以為應該由國家和學校來包分配的傳統(tǒng)就業(yè)思維定勢;其二是,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期望值過于高,大多數(shù)學生都希望自己在“三資”企業(yè),在一些經濟效益比較居高的大中型企業(yè),于是不愿選擇一些農村或者一些艱苦地區(qū)的企業(yè)進入一些較為基層的工作崗位;其三是這些學生往往眼高手低,不具備充足的各種形式的自主就業(yè)及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思想精神和心理準備。

三、改善高職院校學生就業(yè)心理指導現(xiàn)狀的對策

1.提高學校對就業(yè)心理指導課程的重視程度要提高學校對就業(yè)心理指導課程的重視,完善就業(yè)指導課程體系,可以從學院層面入手,在就業(yè)指導課程的目標中加入就業(yè)心理指導的相關內容。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在面臨就業(yè)問題出現(xiàn)的焦慮、依賴、不自信等會嚴重導致就業(yè)失敗的心理要進行客觀的分析,并且規(guī)劃出合理的解決策略。因此,就要把就業(yè)心理指導納入就業(yè)指導課程中的重點。將原來只有一次的就業(yè)指導課程改為大一大二都開設的課程,并且將學時增加為8-12個。2.就業(yè)心理指導內容上要不斷創(chuàng)新就業(yè)心理指導要在內容上不斷的創(chuàng)新,除了對就業(yè)形式、就業(yè)信息和就業(yè)心理問題的一些基礎解釋做闡述外,還要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進行系統(tǒng)科學的規(guī)劃,多增加一些可以指導學生在面臨就業(yè)中所出現(xiàn)的一些情緒和心理問題的科學的意見,在對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同時,也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3.健全就業(yè)指導教師隊伍要提高就業(yè)指導工作質量,就必須要建立一支思想素質高和專業(yè)技能素質高的師資隊伍。所謂名師出高徒,專業(yè)技能素質高的教師,教育出的學生專業(yè)技能掌握的相對就會較好,從專業(yè)的角度給學生進行指導,可以減少學生盲目就業(yè)的概率;思想素質高的老師,不僅擁有扎實的心理學知識理論,且一般都擁有好的思想品格,可以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考慮,可以從利于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對就業(yè)形式進行客觀的分析,從心理上解決學生的就業(yè)問題。4.轉變就業(yè)觀念,更新高職教育理念第一步就要徹底轉變學生及教師的就業(yè)觀念。一個方面是部分高職院校需要破除教師“鐵飯碗”的傳統(tǒng)思想,必須要擇優(yōu)上崗,同時還要求要掛牌上崗。進一步使得教師的責任意識得以增強,并且又能夠使得危機意識以及就業(yè)意識得到增強;除此以外,高職院校還要要求學生徹底轉變自身的就業(yè)觀念,也即是只有到機關和事業(yè)單位以及一些大企業(yè)工作才是具體就業(yè)的觀念,并且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再者就是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能夠對自己的職業(yè)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切忌好高騖遠、盲目攀比,要能夠正確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及水平,選擇出比較能夠適合自己和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特長的崗位,要確定只要是能夠發(fā)揮人生價值的崗位就一定會是好的工作崗位,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工作只有分工的差異性,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其三是,必須要教育學生切實認清發(fā)展和現(xiàn)實待遇的具體問題,。有些工作崗位可能條件方面很艱苦,但在發(fā)展前景方面來說卻有著很好的前景,因此對于眼前的困難來說學生又一定要能夠吃得消,要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教育學生愛崗敬業(yè)、團結友善,同時還要恪守職業(yè)道德。盡可能的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科技型全能人才。綜上所述,針對目前我國高職學生就業(yè)心理指導出現(xiàn)的問題,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改良,從而提高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yè)率是一項亟待解決的大事,應該受到社會公眾的重視。

【參考文獻】

[3]顧韻芬.面向基層辦出特色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高等職業(yè)教育,(3)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二

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經常會有人才需求方難招賢才和求職方難找到合適崗位的抱怨。這反映了畢業(yè)生職場即戰(zhàn)能力較為低下,與企業(yè)的期望存在“學用落差”現(xiàn)象,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老師“照本宣科”強調理論講解,較少引導學生思考社會現(xiàn)象和解決企業(yè)實際問題;大學生主要以應試為導向,沉溺手機,考試依靠“師生情”,沒興趣提升未來工作的即戰(zhàn)能力。雖有許多文獻都指出提升職場即戰(zhàn)能力的重要性,但鮮有就其影響因素和培養(yǎng)方式做研究分析。本研究試圖填補這一缺口,基于“教學相長”的邏輯,從“教與學”相結合的視角出發(fā),在調查和分析大學生職場即戰(zhàn)能力現(xiàn)狀的基礎上提出相應提升對策。

2職場即戰(zhàn)能力的定義與構成

對于職場即戰(zhàn)能力不同學者給出了不同的定義。大前研一在《即戰(zhàn)力:如何成為世界通用的.人才》一書中提到,即戰(zhàn)能力是指無論何時何地,即便身處困境或進入全新的工作環(huán)境,能迅速做出正確的專業(yè)決策和即刻就能投入工作的戰(zhàn)斗力。本文所探討的職場即戰(zhàn)能力即大學生在踏入社會前所學習鍛煉到的一種職業(yè)能力,不需要經過長期的專業(yè)培訓,一踏上工作崗位便能快速投入工作、適應職場環(huán)境和要求而勝任工作任務。

專家學者對職場即戰(zhàn)能力進行了分類,大前研一認為職場即戰(zhàn)能力包括語言能力、財務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jackson具體指出大學畢業(yè)生在進入職場前所需具備的工作能力和技巧應包括:問題解決能力、專門技術、團隊合作、人際技巧、危機處理、適應性等16項。綜合整理專家學者對職場即戰(zhàn)能力的各類描述,本文羅列共30個題項設計問卷,提取評分前十八名的能力素質特征項作進一步調研與分析。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三

當前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有很多,根據(jù)我國權威學者的多方面探究,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成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包括了個人的情緒、意志力、性格特征等等,客觀原因包含了學校學習情況、家庭環(huán)境、人際關系等等。這些原因都會不同程度造成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1.1研究目標

通過對某市的一所醫(yī)學學院、三所理工學校、一所文科學院中大一到大四學生隨機選取300人進行抽樣問卷調查。據(jù)統(tǒng)計,回收280份,其中有效答卷為275份,有效率高達98%,調查目標的年齡評價是16—25歲。

1.2研究用具

1.2.1自我和諧量表(selfconsistencyandcongruencescale)

自我和諧量表是1994年王登峰編寫的自我和諧量表測量大學生的自我和諧狀態(tài),里面包括了“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自我的靈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三個部分。通過對大學生的測試實驗,可信度較高,完全可以作為測試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種工具。

1.2.2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checklist90)

癥狀自評量表有9個癥狀因子,通過90道題目,每道題都是從有癥狀的有到無分別為1—5分,得分越高,就證明癥狀越明顯的方式進行測試。

1.3研究過程

在測試時以班級作為單位實施團體測試,都是運用統(tǒng)一的指導話語,問卷是采用無記名的方法進行收集。測試的所有數(shù)據(jù)都是通過spss11.0forwindows實施解析、管理,對這些數(shù)據(jù)實行統(tǒng)計。

2.1心理健康與自我和諧的關系解析

通過對自我和諧量表和癥狀自評量表的得分得知,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和癥狀因子以及癥狀自評量表中的分數(shù)是呈正比的。而自我靈活性與軀體化和癥狀自評量表中的分數(shù)是呈反比的,和強迫、抑郁、敵對也是呈反比的。

2.2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學生在自我和諧上明顯不同

通過以癥狀自評量表中的測試平均分為分水嶺,可以發(fā)現(xiàn)兩種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學生在自我和諧量表上的分數(shù)也有明顯的不同。這就表明了心理健康水平較為良好的學生的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水平要低得多,并且自我靈活性要高一些。

2.3癥狀自評量表的具體解析

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學生個人的自我和諧水平在什么程度上,可以預知心理健康情況的改變,通過癥狀自評量表中的因變量來進行具體解析。比如,在進行癥狀自評量表的總分和軀體化的因變量解析中,通過改變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和自我靈活性可以預知學生心理情況為36%的異變率。通過軀體化作為因變量的解析過程中,帶入的變量就是自我靈活性和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可以預知軀體化的情況為31.5%的異變率。

3.1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通過測試結果表現(xiàn),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與癥狀因子、癥狀自評量表的數(shù)據(jù)分布成正比,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情況良好的大學生的自我經驗的不和諧程度要低于心理健康較差的大學生。這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和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關系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其中,自我的不和諧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我經驗的不和諧,另一方面是自我內部的不和諧。當代華爾街著名人物羅杰斯認為,個體要具有保持自我一致性的機能,要按照自己的觀點去選擇行動的標準,并且只能選擇和自我符合的經歷。如果遇到了和自我選擇有矛盾的經歷時,個體就會由于害怕它通常具有的自我選擇被摧毀而覺得焦躁以及受到恐嚇。因為一些大學生對自己缺少客觀、全面的認識,所以還沒有正確的自我選擇,因此在外界的激發(fā)下,就容易遭受和自我選擇不一致的情況。所以,他們就會采用一些防御手段來保持原來的自我選擇,防止硬要改變自我選擇而產生的精神痛苦。如果過分使用消極的抵制態(tài)度,就會直接造成無法適應的心理問題生成。

當前大學生的自我意識都在飛速發(fā)展,所以出現(xiàn)了主觀自我以及客觀自我、理想自我以及實現(xiàn)自我的分離。但是這種情況并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也會出現(xiàn)很多不平衡的情況。首先,在自我認識這部分,主觀認識普遍都不等于客觀認識,從而導致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不一致。其次,在自我情感這部分,一般是指自己的自尊心與他人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與自己的主觀自尊不相符。這些都容易給自己內心造成很大的心理影響。

3.2自我的靈活性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根據(jù)調查結果,自我靈活性的量表數(shù)據(jù)情況為敵視、強迫、抑郁等等,都是呈反比分布,心理健康情況良好的大學生自我靈活性要高于心理健康情況差的大學生。關鍵在于自我靈活性較低的學生,他們考慮問題的立場太過單一,在交際能力關系中,因為他們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換位思考,不會為他人設身處地的去思考,這就會造成與他人的人際關系緊張甚至破裂。他們的自我組成部分就更不會輕易的協(xié)調和統(tǒng)一。并且因為自我選擇的刻板、僵硬,面對事物的態(tài)度也不在意,更容易和自我選擇產生不同的經歷,也更容易造成內心的矛盾,這就造成了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

當前的大學階段是學生的自我意識發(fā)展完善的關鍵時期,在這期間會出現(xiàn)自我不協(xié)調的情況,這將會造成大學生因為無法適應而產生心理健康的問題。本文通過闡述大學生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諧的關系,表達在當前的大學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方向,才能提早把握住學生的情況,逐漸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四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產生一系列新變化,大學心理健康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學業(yè)、就業(yè)、網絡價值多元化等的新變化給大學生成長帶來深刻影響。當前大學大學生就業(yè)形勢更加復雜,嚴峻的就業(yè)壓力下,勢必造成大學生學業(yè)壓力和畢業(yè)壓力的增大。同時隨著大學生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新媒體時代、大數(shù)據(jù)時代、互聯(lián)網時代等的興起,使得網絡平臺充斥著多元化價值觀.而大學生正身處于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又是網絡新媒體應用的主要人群,容易受到虛假信息和錯誤價值觀的影響,產生心理問題。

2.1社會因素

而社會因素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著重要影響。這是由于大學生雖熱在年齡上已經邁入成年人的行列,但是大學生對社會的了解極少,他們理想中的社會與現(xiàn)實的社會存在一定差距。在社會帶來的競爭壓力下,大學生的理想主義多半會幻滅。經過調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那些擁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要遠高于那些社會支持較差的大學生。這是由于人的社會屬性決定的,每個人都是社會人,人與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而大學生的心理情況更是與社會支持有著密切聯(lián)系。同時大學校園文化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有著一定影響。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不僅能夠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同時還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此外,良好的校園文化還能夠有效的規(guī)范大學生的行為,有利于大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有利于大學校園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

2.2家庭因素

大學生心理健康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家庭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對大學上心理健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眾所周知,家庭是人們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等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再加上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通訊越來越便捷,大學生們與家庭的聯(lián)系仍舊十分密切,導致部分大學生不能心理斷乳。首先,每個家庭選擇的教育方式往往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選擇的差異性決定了大學生心理情況的差異性。而一般來說教育方式主要包括民主型、專制型以及溺愛型三種。其中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是指,父母有著堅定的自身觀點,同時也能夠考慮孩子的意見。而專制型的教育方式則是,父母只固執(zhí)的堅持自身觀點,絲毫不顧及孩子的想法。而溺愛型的教育方式具體是指,父母不能堅持自己的觀點,一切以孩子的意見為主,即使孩子的想法是錯誤的,父母也不會對其進行有效的修正。通過一些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民主型的父母教育方式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要遠高于專制型與溺愛型。因此,父母應詳細了解孩子的想法,辨別對錯,給予孩子充分的家庭溫暖,這樣才能確保家庭因素能夠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其次,家庭結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其中父母的婚姻情況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很大影響,通常那些離異或喪偶的家庭結構下的大學生心理情況不如那些圓滿家庭中的大學生。同時,擁有一個或多個兄弟姐妹的大學生心理情況不如獨生子女。此外,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的職業(yè)以及對子女的期望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心理健康。

2.3個人因素

同時個人因素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有著重要影響,首先,由于大學生在進入高校前或多或少會收獲一些成功,同時也會受到一些贊美,因此大學生對自我的評價通常帶著一定的光環(huán)效應,進而使得大學生的自我評價偏高。所以,一旦在生活中出現(xiàn)與大學生自我評價不同的客觀評價,就會使他們產生負面的消極情緒,進而導致大學生心理失衡。其次,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這是由于不同的性格在心理壓力的承受度上有著顯著差異。大學階段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階段,在此期間,大學生們在渴望友情、愛情的同時,也注重對孤獨的追求。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交際能力較差的大學生,在遇到生活學習上的挫折時,承受的壓力不能有效的排解,就有可能造成心理失衡,進而出現(xiàn)心理問題。而那些性格外向、善于與人溝通、具有較強的交際能力的大學生,在遇到挫折時,更善于排解壓力與煩惱,不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再加上大學生的心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大學生要想達到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要有穩(wěn)定的情緒,熱愛生活。

2.4其他因素

研究表明,運動對心理健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運動通過緩解壓力,改善人際關系,調節(jié)情緒促進心理健康。例如剛剛失戀的大學生有可能會通過跑步的方式來減緩內心的傷痛,因為這樣可以轉移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進而可以轉移注意力,放松身心。體育運動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意識品質,緩解和消除精神壓力和心理障礙,提高大學生社會環(huán)境適應能力。但是我們也要注意保持適度的體育鍛煉。網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一方面,網絡豐富了大學生的信息來源,擴展了人際圈,并且使得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得到很好的發(fā)揮,增強了大學生的自信。另一方面,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過度沉迷于網絡也會危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當今大學生的交流方式大多是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的,久而久之也就不善于與他人打交道,嚴重者會失去社交能力。這些問題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身心健康。

綜上所述,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遠遠低于全國青年的平均水平,而其中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多種,包括家庭影響因素、個人影響因素、社會影響因素以及運動、網絡等其他影響因素。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五

對于情緒管理的界定,目前學術界觀點主要有三類。第一,從適應社會現(xiàn)實的角度出發(fā)。比如米歇爾和湯姆森等認為,情緒管理是一種適應社會現(xiàn)實的活動過程,是一種以社會可以接受的方式,要求人們對自己的情緒發(fā)展靈活地做出反應,以使得人們能夠迅速而有效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情景;第二,從情緒管理的目的出發(fā),突出情緒管理旨在服務個人。比如馬斯特指出,情緒管理是人們會在情緒管理以前,對社會情景與自身關系以及自身應付能力有個自我認識,然后決定接下來如何管理自身情緒。它是為達到個人目的服務的,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第三,從情緒管理的特征入手來界定。例如伊扎德認為情緒管理在意識內外都有發(fā)生,是動力組織系統(tǒng),包括生理、認知、體驗和行為反應。這種情況下,其功能是驅動和組織行為,以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

綜合上述研究,三種觀點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對情緒管理涵義進行了界定。這里我們將情緒管理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對自己出現(xiàn)的積極或消極情緒進行辨別、認識、接納、控制,對他人的情緒反映狀態(tài)進行識別與應對的能力。推及到大學生情緒管理,就是研究大學生對自身情緒的認識、協(xié)調,對他人情緒的引導、互動,以培養(yǎng)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促進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擁有一個健康的情緒狀態(tài)。

1.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一個人只有心理健康了,他才能更好的與自己、與他人保持和諧的關系,維持內在的身心平衡,更好的適應社會,在這種狀態(tài)下,才可以發(fā)揮出個人的潛質,追求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因此,情緒與一個人身心健康有著密切關系,如果人長期處于負性狀態(tài),比如悲傷、憤怒,這些情緒的出現(xiàn)會導致人內部紊亂,引起身體出現(xiàn)問題。有效的情緒管理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情緒,有利于身心健康,并幫助大學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與人相處,學習、工作更有創(chuàng)造力,遇到困難更有力量。因此,大學生需要情緒管理,促進自身處于一種積極狀態(tài)。

2.有利于幫助學生取得學業(yè)成功

學習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它包括學生的自我認知、行為動機以及情感反映相互作用,特別是自我情緒表達,良好的情緒有利于學生積極的投入認真的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產生好的學習動機,目前在終身學習的背景下,促進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因為一個人只有處于一種積極健康的情緒狀態(tài)時,他才有可能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變得樂于學習、善于學習。現(xiàn)在出現(xiàn)學生困難的大學生中,缺乏學習動機,沒有學習興趣恰恰是影響他們的一個瓶頸。因此,情緒管理對于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顯得更為重要,它有利于幫助學生取得學業(yè)成功。

3.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是個體和社會環(huán)境處于一種和諧狀態(tài),人在社會上不是孤立的個體,他在與他人的關系中存在。通常積極情緒有利于個體在面對復雜的局面時更好的改變自己適應環(huán)境。它有利于個體準確認識、恰當表達自我的情緒,實時調整對他人情緒的察覺以及調控,以便與更多的社會取得連接。此外積極的情緒還有助于個體更好的應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自己能夠更靈活轉變,使個體更好的適應社會。因此,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夠提高自己適應社會能力,為以后的工作生活做更好的準備。

1.豐富性

隨著年齡增長,大學生的身心日漸成熟,對自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同時,在自身性格、道德文化、社會交往等各個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出現(xiàn)的問題,通常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體驗,隨之而來的就是情緒變得更豐富。尤其是當自己雨大特別緊急的情況或者是自己無法接受的事情面前,容易在情緒方面表現(xiàn)強烈,莽撞行事。

2.不穩(wěn)定性

隨著社會發(fā)展,學生面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相應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當壓力超越其自身承受能力時,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比如困擾大家的自卑、焦慮、抑郁、易怒等等。這些情緒表現(xiàn)會讓學生的狀態(tài)不穩(wěn)定,對學校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不適應,時間長了,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甚至誘發(fā)各種疾病。

3.層次性

大學生的情緒發(fā)展會隨著不斷成長出現(xiàn)各個節(jié)點,在每個節(jié)點各有特點,比如,大一新生,因為剛入學,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新奇和熱情,滿懷激情。到了大二,對學校的那種新奇感消失,對學校生活環(huán)境已經熟悉和適應,于是會出現(xiàn)不喜社交,目標缺失等特點。大三、大四就要開始準備找工作,步入社會的就業(yè)初期,在這些轉折時期,學生的情緒特點會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出現(xiàn)焦慮、憤怒等等情緒特點。

1.學校營造良好的培養(yǎng)氛圍

大學生,從中學到大學,面臨著學習方法、生活環(huán)境、人際關系等變化,學生容易產生種種情緒問題,需要學校進行情緒管理教育。目前情緒管理教育需要結合大學生的特點,貫穿大學生培養(yǎng)教育的全過程,為了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學校可以根據(jù)學生各個階段的特點,開設情緒管理教育。比如可以開設情緒管理教育相關教育,適應學生的需求,提高其情緒感知能力和角色認知水平。和諧健康的校園氛圍有利于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情緒管理,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營造有益于情緒管理的校園氛圍至關重要。

(1)開展情緒管理方面的課程,以及通過校園網、專題講座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傳播健康情緒。課程教學或者專題講座能夠快速培養(yǎng)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在課程中可以以情景模擬、游戲等多種教學方式教學生如何更好調整負面情緒,讓學生在課程中享受學習過程,對自身情緒產生正確的認識,從而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2)采取多元培養(yǎng)模式。學??梢哉{動各方面力量參與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培養(yǎng),比如任課老師、輔導員、專業(yè)心理老師、心理委員等等,當學生出現(xiàn)不良情緒時,這些力量多可以對學生產生的情緒進行疏導,對學生不好的情緒進行干預。輔導員是平時與學生接觸比較多的,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夠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況有更多的了解,包括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人際關系狀況等等。因此,輔導員這里可以建立學生的心理狀況檔案,以這個為基礎,對學生多多進行幫助,采取一對一的方式,有針對性的幫學生解決情緒困擾。如果出現(xiàn)特別嚴重的狀況,必須接受心理干預,這個時候就可以尋求專業(yè)心理老師進行幫助。這樣相輔相成的培養(yǎng)方式,能夠從根本上幫助更好的學生更好的處理情緒困擾,從而順利的度過學習生涯。

(3)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采取多樣式的輔導。第二課堂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陣地,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特色活動,在增進學生彼此了解同時來培養(yǎng)學生調節(jié)自我情緒的能力,從而提升與人交往能力。比如團體輔導與單獨輔導,這種方式就能夠更深入、更詳細的了解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及時緩解和釋放學生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通過團體輔導,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將有同樣性質問題的學生組織到一起,通過自我表述、做游戲等等方式增加學生互動,在互動中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看清自己的不良情緒,認識到不良情緒對自己產生的危害,對自己生活產生的困擾,從而調整心態(tài),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調解方法,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2.自身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提高自身情緒管理能力,首先應該讓學生了解情緒,認識情緒,從而提高自己的情緒感知能力,無論是積極情緒或消極情緒,都要認識其意義以及價值,由理論升華至實踐,更好的提高自身情緒管理能力。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認識情緒。

1.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情緒表達說出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做到不是特別容易。當我們出現(xiàn)情緒困擾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并且準確的表達出來是關鍵。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大學生要學會合理的情緒表達,并在平時加以練習。比如當你等一個朋友等了很久,等他到了的時候你可以跟他說我等你等了這么久,你如果有事應該提前跟我說,我等這么久很擔心你,等了多久就擔心了多久。這樣,表達出來既釋放了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表達出了對對方的擔憂。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總會出現(xiàn)不盡人意的地方,這些時候我們更要學會合理表達情緒,遇事先站在對方的立場,充分感受、體諒對方,然后再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在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非常重要。學生要多多重視。

2.學習如何調節(jié)情緒:情緒調節(jié)是指當情緒出現(xiàn)失衡時,個體對內在過程和外部行為所采取的調整,以適應外界環(huán)境。對消極情緒而言,它是控制調整,對于積極情緒,它是加強和管理。我們出現(xiàn)的各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不可逃避或者抹掉。當一個人經常處于不良情緒時,就是認識情緒和調整情緒的時候了。通常我們所熟悉的情緒調整辦法,包括傾訴、散心、運動,這些方式把注意力轉移??墒沁@種方法只能治標不治本,唯有真正認識到這些情緒病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才是調整的最好辦法。一個人只有完全改變心態(tài),才能更好地調整好情緒。

3.學習如何把消極情緒的作用發(fā)揮出來。當被消極情緒困住時,學會借助資源,讓負面情緒得到釋放。比如,多看看書籍,多借助網絡,弄清楚不良情緒的源頭,并找到適合自己的辦法釋放。情緒對我們來說沒有好壞之分,所有的情緒都有它的能量。比如沖動,通常大家認為沖動是應該要摒棄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當一個人沖動時,他的另一面也會爆發(fā)出來。所以對于學生來說,應該好好認識到每個情緒對自己的作用,并在實踐中發(fā)揮出來。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行的階段,這時候教育是引導其情感優(yōu)化的重要手段,通常按照這種理論,良好的教育能夠帶領學生從源頭上減少不良情緒的產生,并且當消極情緒出現(xiàn)的時候能夠提高自身情緒管理能力。因此高校應該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培養(yǎng)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使其能夠在面對困難時有個好的心態(tài)。同時學生個人也應努力提升自己,知道如何用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從而使得自己有能力、有擔當面對各種問題。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六

大學生心理健康受到社會文化、學校教育、家庭環(huán)境等因素的共同影響,其中校園文化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產生的作用更加明顯,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都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校園建設的目標是為了讓大學生在適應生活環(huán)境的情況下發(fā)展自我,由此看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從育人為本的教育目標出發(fā),校園文化建設要符合學生的發(fā)展,努力為學生提供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

1.高校校園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校園文化能夠使大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使學生更加自信。先進的校園文化能夠育人成才,戰(zhàn)勝困難,使人們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力量。社會化功能。校園文化再學生社會化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與社會主流文化相一致的校園文化,可以通過暗示、熏陶、輿論等心理影響學生,使學生約束自己的行為,達到使學生社會化的目的。校園文化是需要經過周密的安排,精心的設計而建立起來的。具有陶冶情感的功能。如班級文化、社團文化等都會激勵學生前進,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2.校園文化的特點

校園文化活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夠增強群體的認同感,在無形中影響著每個學生的行動和思維。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學生的自我修養(yǎng)、自我教育得到提高。校園文化具有精神的延續(xù)性、潛在性,行為方式具有多樣性,影響的普遍性等等特點。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可以作為愉悅身心的調節(jié)劑,使學生心態(tài)得到調節(jié)。

1.建設目標不明確

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是通過文化教育活動,要把精神文化力量轉化為大學生的心理能量,要把文化發(fā)展為具備一定內涵的、樂于被大家接受的文化,校園文化要高于社會文化,在符合社會實際的情況下,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步伐相一致,爭取在現(xiàn)有的物質精神基礎上分析大學生的精神需求,培養(yǎng)大學生在知識、情感、意識、行動方面的能力,提高大學生對生活的幸福感和對學校的滿意度,這應該是我們去形成和踐行的校園文化。

2.校園文化建設策略不夠科學

目前看來,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多停留在表面工作,表現(xiàn)為形式,很多院校忽視了校園文化具體的形成過程,忽視了自身的引導作用,在校園文化建設設定目標時就已經忽略了大學生成長應該具備的條件,所有因素導致了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健康成長造成的消極影響,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因此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要注意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根據(jù)大學生心理來制定客觀、科學的統(tǒng)籌安排,創(chuàng)建綜合性的校園文化體系。

3.校園文化和建設主體不一致

長時間以來,校園文化的建設主體和文化主體不一致,傳統(tǒng)校園文化建設大多是學校職能部門起主導作用,比如學校的宣傳欄是由學校的宣傳部門主管來決定宣傳內容,這樣一來,學生逐漸對校園文化失去興趣,出現(xiàn)漠視校園文化的現(xiàn)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生是主體,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的建設中,使學生真正成為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和受益者。在文化主體和建設主體形成一致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從而達到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目的。

1.加強文化主體和建設主體的一致性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爭取大量學生的積極參與,因為學生才是校園文化真正的主體和受益者,學校除了要為學生提供健康舒適的、適宜大學生生活學習成長的環(huán)境,還要有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內容,要使我們的文化做到被文化主體接受,也就是說,所創(chuàng)建的校園文化要被大學生所接受和認同。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校園文化會對大學生產生一種潛在的影響,人們總是會受到周圍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制約,更多時候,我們是文化的被動接受者,所以,學校在建設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文化主體的需要,從尊重文化主體的角度出發(fā),本著為文化主體服務的態(tài)度來建設校園文化,完成教育任務。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當下,大學生心理發(fā)展面臨諸多問題,校園文化建設變的越來越重要。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大學生面對人際關系和社會問題時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和處理,這就需要校方為學生提供切實際的文化建設舉措,例如成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室、開設相應的心理學課程,為大學生普及心理知識,在教育過程中要注意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機結合共同進行,注重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包括在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中注意增添健康舒適的環(huán)境建設,有利于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確定合理的內容和形式,發(fā)揮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3.加強物質、精神文化建設,增強兩者之間一致性

校園文化建設要加強環(huán)境建設,充分考慮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需要,促進文化環(huán)境和文化主體的有力結合,就要牢固確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把有形的物質文化和無形的精神文化建設相結合,在綠化、美化校園環(huán)境的同時,也要注重校風學風班風的建設,在安置教學和生活設施的同時,創(chuàng)造民主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完美詮釋人性化教育的魅力。

總的來說,校園建設以文化為形式,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標。建設要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契合時代發(fā)展潮流,適應時代發(fā)展,使學生在社會和家庭雙重的影響下,形成積極向上的、樂觀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生活態(tài)度,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fā)展。通過學校的積極引導使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提高校園文化對學生的綜合影響。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七

【論文關鍵詞】消費心理消費行為個體差異大學生

【論文摘要】本文梳理大學生消費心理與行為的個體差異研究,探索不同性別、年級、專業(yè)、地域以及家庭收入水平的大學生消費心理與行為的特點,認為只有根據(jù)大學生消費心理的個體差異制定具有針對性與時效性的教育對策,才能真正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實現(xiàn)發(fā)展與成長。

一、大學生消費行為及特點分析

消費心理與行為是指消費者在購買行為全過程中發(fā)生的系列心理活動與外在表現(xiàn),它是消費者對客觀消費對象與其自身主觀消費需求的綜合反應,滲透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大學生消費心理與行為日益受到關注。

在校大學生作為同一群體,身心發(fā)展處于同一階段,消費心理有很多共同點。首先,當代大學生的主體為80后、90后,他們成長在思想觀念多元化的社會轉型期,具有較高的抱負與追求,面臨更多機遇與挑戰(zhàn),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與沖突,其消費觀呈現(xiàn)日益多樣化、超前化、現(xiàn)代化。其次,盡管大學生的消費觀主流是理性、科學的,然而由于大學生處于人生心理發(fā)展的轉折期,學業(yè)、情感、人際關系的壓力,自我探索中的迷失、人格發(fā)展的不成熟性、以及未來的不確定性均可能影響大學生消費心理與行為,盲目攀比、沖動消費、過分追求時尚、享樂、虛榮等種種問題也時有出現(xiàn)。最后,作為一類特殊的消費者,大學生無固定收入來源,其消費來源主要為家庭,大學生消費者具有心理獨立但經濟未完全獨立的特點,其消費行為在具有自主性的同時,又對家庭具有依存性。

然而,僅從共性的角度去探索大學生消費心理與行為是不夠的,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因性別、年級、生源地、專業(yè)、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在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消費特征等方面均存在個體差異。將大學生看做無差別群體將不利于消費心理教育的深入開展,關注大學生消費個體差異有利于有效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和高校教育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二、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個體差異研究

1、性別差異

性別是影響大學生消費心理與行為的'重要因素,它會影響大學生消費的總水平、消費結構以及消費心理與行為特征。

關于消費總水平的性別差異,近年來研究結果顯示出兩種不同的觀點。一部分研究結果表明男生的總體消費水平高于女生,具體表現(xiàn)為男生的伙食、通訊和交通費較多(周麗,;王寶狀等,2007)。而另一些更多的研究表明總消費并不存在性別差異,男女大學生在具體消費結構上有所不同。例如,陳玉珍(2007)發(fā)現(xiàn)男生上網,尤其是網絡游戲消費支出較多,女生日用品、服裝支出較多,交往支出男女生無差異;余文盛對西部大學生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校外聚餐、假日游玩、參加函授、自考等方面,男生花費高于女生;女生在上網聊天、個人形象設計等方面的花銷高于男生;王嘉毅等人(2008)也發(fā)現(xiàn)男女生的生活費沒有差異,服裝、手機等消費上女生多于男生;童玉英()研究同樣未發(fā)現(xiàn)男女生月消費額的差異,但男生在伙食消費、煙酒消費較多,而女生在衣服鞋帽消費和化妝品消費方面高于男生。

在消費心理與行為特征方面,大多數(shù)研究都證實了性別差異的存在。吳琪()發(fā)現(xiàn)男生在消費計劃性方面明顯不如女生,男生網購、超前消費行為的比例也高于女生,而在選擇名牌、追求時尚方面,女生比例則高于男生。蘇創(chuàng)等()發(fā)現(xiàn)在喜新厭舊的心理上,女生對某一種物品更容易喜新厭舊。余文盛(2005)發(fā)現(xiàn)在西部大學生中,女生獨立意識和希望打工掙錢、減輕父母負擔的愿望比男生強。王嘉毅等人(2008)研究表明男生的炫耀度顯著高于女生。

2、年級差異

隨著年級增高,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社會化程度等逐漸提高,就業(yè)與升學的壓力日漸突出,綜合先前研究的結果,年級與消費心理與行為之間的關系可以歸納如下。

首先,各個年級大學生消費總水平差異不大,但由于各年級面臨任務與挑戰(zhàn)不同,具體消費結構存在差異。大多數(shù)研究表明各年級大學生日常生活消費不存在明顯差距(如陳玉珍,2007),但低年級學生的通訊費高于高年級學生(周麗,2007),高年級學生在學習和交際方面的消費明顯高于低年級學生(王寶狀等,2007)。

其次,隨著年級的增長,大學生消費心理總體更加理性成熟,消費心理有向健康理性發(fā)展的趨勢。隨著年級的增長,喜新厭舊心理在學生中的表現(xiàn)越少(蘇創(chuàng),2010),低年級學生消費不理智,易沖動,攀比心理更為嚴重(余文盛,2005)。然而也有研究表明高年級學生有超前消費行為的比例高于低年級學生(吳琪,2009),這可能主要與高年級學生面臨畢業(yè)與求職的挑戰(zhàn)有關。

3、地域差異

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地域差異研究主要集中于城鄉(xiāng)差異的研究。首先,總體看來,來自城鎮(zhèn)的大學生整體消費水平明顯高于來自農村的大學生,農村學生消費更為謹慎(陳玉珍,2007;周麗,2007;王寶狀2007;王嘉毅等,2008),對于沒有固定收入的大學生群體而言,這種差異其實反映出當前城鄉(xiāng)家庭收入水平的差異。其次,在消費結構方面城鄉(xiāng)大學生也存在差異。城鎮(zhèn)學生在手機、戀愛、聚餐、假日旅游、上網、個人形象設計等方面的費用較高,而用于函授、自考、抽煙等方面的費用則比農村學生低(余文盛,2005)。最后,在消費特征方面,不同生源地大學生存在顯著差異。農村籍大學生在消費計劃性方面明顯好于城鎮(zhèn)籍大學生,城鎮(zhèn)籍大學生選擇名牌、追求時尚、超前消費等的比例更高吳琪(2009)。農村學生的打工愿望和替父母分憂愿望強于城鎮(zhèn)學生(余文盛,2005)。

除了城鄉(xiāng)差異外,學生來源地的發(fā)達程度也會影響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蘇創(chuàng)等人(2010)發(fā)現(xiàn)來自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在消費時更注重時尚新鮮、更加盲目從眾、攀比炫耀、沖動發(fā)泄、喜新厭舊,來自不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更看重價廉實用。

4、專業(yè)差異

與性別、地域等其他方面的差異相比,文科生與理科生消費水平差異較?。ㄖ茺悾?007;王嘉毅,2008),但其消費心理與行為的具體內容與形式仍然表現(xiàn)出不同的模式。相比較而言,文科生在社會交往、游玩、注重外在形象等消費高于理科生(余文盛,2005);文科生攀比炫耀心理也更突出,更容易非理性消費(蘇創(chuàng),2010)。

5、家庭收入水平的差異

月消費水平也與消費模式存在關聯(lián),不同消費能力學生的消費特征存在差異。發(fā)現(xiàn)月消費能力高的學生的時尚新鮮、攀比炫耀、沖動發(fā)泄、喜新厭舊等心理更加明顯(蘇創(chuàng),2010);家庭收入越高,用于交際、生活等方面的支出就越多(王寶狀,2007)??傮w看來,來自中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大學生消費總水平也相應較高(王嘉毅,2008),但學習等剛性消費差異較小,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交際消費以及非理性消費等方面。

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不僅與家庭收入總水平有關,也與大學生對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的認識和判斷有關。認為家庭經濟承受能力較低的學生消費水平明顯低于其他學生??梢?,相當多的大學生的消費是比較理智的,會根據(jù)家庭經濟狀況合理確定消費水平(童玉英,2006)。

三、基于個體差異的教育思路

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與行為表現(xiàn)出個體差異性的特點。由于家庭環(huán)境、學校類型、專業(yè)、年級、性別等的不同,其消費心理與行為,如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消費習慣、消費價值觀等方面均存在差異性,不同群體大學生消費水平及結構出現(xiàn)了分化。

對大學生開展消費心理教育,在看到大學生總體共同點的同時,更需看到不同群體的差異性,不能完全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應在細分的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例如,對于女生要避免其過度追求時尚、盲目消費,對于男生要關注其網絡尤其是網絡游戲消費,幫助他們做到有節(jié)有度;將教育重點放在低年級尤其是剛入學的大學生群體上,做到及時引導,防患于未然;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要采取多種方式對其升學、求職、就業(yè)消費加以輔導;對于文科生、家庭收入水平較高的學生及來自于城市或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要警惕其非理性消費的傾向,加大家庭“感恩”教育的力度,等等。

總之,只有充分考慮到大學生消費心理的個體差異,才能提出具有針對性與時效性的教育對策,才能真正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實現(xiàn)發(fā)展與成長。

【參考文獻】

[1]陳玉珍.大學生消費調查分析[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07(11).

[2]吳琪.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1).

[3]蘇創(chuàng),張吉剛.湖北大學生消費心理成因及分布趨勢研究[j].科技創(chuàng)業(yè),2010(10).

[4]余文盛.西部邊遠地區(qū)高校大學生個人消費問題調查研究[j].渝西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3).

[5]周麗.影響大學生消費的因素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07(22).

[6]王寶狀等.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現(xiàn)狀及其消費觀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07(6).

[7]王嘉毅,柴江.鹽城師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研究[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11).

[8]童玉英.武漢市大學生消費水平與消費結構調查[j].青年探索,2006(1).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八

前言

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畢業(yè)的高校畢業(yè)生近幾年真不斷的增加,這使得社會就業(yè)競爭趨勢不斷加強,從而為學生帶來了諸多的就業(yè)問題。所以只有做好大學生就業(yè)心理指導工作,引導學生正視自己、樹立正確就業(yè)觀念,才能夠幫助其發(fā)揮自我價值。

一、現(xiàn)代高校大學生存在的就業(yè)心理問題

1.1大學生存在自卑畏怯的心理

由于部分大學生在普通高校就讀,并且學習的專業(yè)相對較冷、缺乏社會人脈關系,所以就會產生自卑心理。此類學生面對問題缺乏信心解決,沒有較強的競爭意識,在選擇面前左右搖擺,一旦遇到挫折就會喪失斗志,極易產生自卑心理,將自己的價值與能力看低。其中弱化自己的能力、情緒失常低落、警惕并習慣性的遠離人群已經成為了其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現(xiàn);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都成為了大學生就業(yè)道路上的障礙。

1.2面對就業(yè)問題存在抑郁困惑的心理

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后渴望社會的認可與接受,一旦被拒絕,就會受到自尊心以及自信心的打擊,使自己情緒低落,精神萎靡,從而變得杞人憂天、悲觀等消極表現(xiàn)。部分大學生還會長期的受困于此,使自己的生活與學習受到影響。由于當代社會競爭激烈,大學生面對問題無法合理解決,加之封閉意識嚴重、喜歡獨行、不善交流等因素的存在,都導致學生的才能得不到求職企業(yè)的發(fā)現(xiàn)。

1.3面臨就業(yè)問題所產生的焦慮心理

大學生生活豐富多彩,多數(shù)學生往往都沒有做好就業(yè)的心理準備,面對就業(yè)總是患得患失,最終導致自己變得焦慮不安。由于渴望在社會上找到良好的工作,但是現(xiàn)實往往并不是十分理想。部分專業(yè)冷門的學生、綜合素質低的學生在畢業(yè)前夕更是表現(xiàn)的焦慮不安。由于就業(yè)問題屬于無法預測的問題,所以學生在反復思考下就會變得憂慮、焦躁不安,甚至是害怕就業(yè),最終使得學生無法正視就業(yè)問題,反讓自己萎靡不振。

1.4大學生自身的攀比與從中心理由于每個人生活的環(huán)境、家庭背景以及能力和性格、所碰到的機遇不盡相同,因而在擇業(yè)目標、職業(yè)選擇上不具有可比性。大學生年輕氣盛,愛慕虛榮,極易與同齡人進行攀比,這就使得其對自己的期望較高,制定的擇業(yè)標準超出自身綜合能力,在盲目攀比心理的影響下,就業(yè)過程變得十分不順,讓自己變得高不成低不就,白白丟失了適合自己的機遇,最終變成啃老族。

二、基于高等教育大眾背景下對大學生就業(yè)心理指導措施的'輪式

2.1讓學生從自身實際狀況出發(fā)去對自己的就業(yè)定位標準進行確定

大學生就業(yè)關乎其未來成長發(fā)展,所以必須基于學生客觀實際狀況,制定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長遠標準。第一點,應引導學生產生正確的就業(yè)意識。當代大學生自負自大,首先應讓其明白“我是誰”、“我能干什么”。所以,在教育中就應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就業(yè)意識,常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測評,發(fā)現(xiàn)學生的就業(yè)潛質以及適合的崗位,幫助其找到合理的就業(yè)定位標準。讓大學城產生就業(yè)意識,學會關注社會動向,提升其主觀能動性。其次,應將社會就業(yè)信息引入課堂讓學生關注,使學生了解社會的需求從而又針對性的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第三,高校應設立就業(yè)指導部門,幫助大學生解決就業(yè)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及時給與建議。第四,應開展高校模擬招聘、專業(yè)實習等活動,讓大學生親身經歷其過程,為自己就業(yè)定位提供參考標準。

2.2強化指導,構建“三全”心理指導模式

構建全員參與、全程引導、全方位滲透的就業(yè)指導模式需要基于大學生的實際需求。首先,應拓寬就業(yè)指導者眼界,通過適當?shù)呐嘤枏娀渚蜆I(yè)職能能力,建立一支綜合素質級能力強的心理指導隊伍,從而幫助大學生解決就業(yè)心理問題。其次,應全程進行引導、做到全方位滲透。由于大學各個學年段特點不同,所以應采用分級引導方式。對一年級大學生應重視其職業(yè)規(guī)劃能力的培養(yǎng),基于其職業(yè)需求幫助其奠定專業(yè)基礎;二年級學生應重視能力與知識結構的培養(yǎng),做好學生氣質及品格的沖減。三年級學生應從起自身特點出發(fā),對學生專業(yè)技能進行強化,重視學生實踐教學、溝通教學的開展;四年級學生應開設社交禮儀及面試培訓課程,傳授其面試方法及談判技巧等。與此同時,應開設心理輔導課程,積極對學生產生的心理疑難問題進行解答,正確引導學生發(fā)展,使其做出科學合理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2.3幫助學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讓他們可以坦然面對挫折

學生由于自身生理條件、家境、所學專業(yè)、就讀院校等的不同,往往會產生就業(yè)心理問題。所以,面對學生的問題應有針對性的進行解答。對于就業(yè)受挫的學生,應給予個性化指導。當學生求職失敗時應幫助其調整心態(tài),引導其建立心態(tài)平衡,一般可以使用音樂、運動等方法幫助其轉移注意力。其次,可以引導學生自我適度發(fā)泄或者靜心思考,并通過心理暗示的方式引導學生調整心態(tài)。第三,學??山⒕蜆I(yè)心理咨詢站點,聘請專業(yè)教師開展就業(yè)心理指導工作,為學生就業(yè)遇到挫折等問題的發(fā)生體現(xiàn)做好準備,幫助學生走出陰霾。第四,應強化學生的受挫能力,積極引導其建立科學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第五,應完善職業(yè)規(guī)劃與素質教育、積極鼓勵學生相互扶持學習,還可以在校內實行半軍事化管理提高學生的意志,從而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第六,應開展專業(yè)實踐課程,采取實踐理論雙向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專業(yè)技能的掌握及運用水平,消除學生對自己就業(yè)能力的質疑。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產生就業(yè)心理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在進行大學生就業(yè)心理問題指導的時候應循序漸進,采用針對性措施,并重視學生專業(yè)能力、職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積極幫助新生解決心理問題,從而為學生就業(yè)發(fā)展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宿欽靜.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yè)問題淺析[j].遼寧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03.

[2]岳建軍,仝宇光,張麗芳.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大學生就業(yè)觀的調查研究及指導對策[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09.

[3]武兵.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yè)危機原因與對策分析[j].農業(yè)與技術,2010,01.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九

本次調研采取網上收集問卷的方式,共計收回問卷316份,剔除無效問卷3份,有效問卷為313份。參與調研的對象為廣州大學城各高校的在校大學生。

通過問卷回收與分析,我們構建了包含十八項能力素質特征項的“職場即戰(zhàn)能力素質模型”,后進行第二次問卷調查,采用五級量表,要求大學生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對十八個能力打分,目的是獲取大學生職場即戰(zhàn)能力的現(xiàn)狀。

3.2在校大學生職場即戰(zhàn)能力的現(xiàn)狀

3.2.1在校大學生職場即戰(zhàn)能力的結構

職場即戰(zhàn)能力的十八個指標平均分呈現(xiàn)一定的差距,最高項為專業(yè)知識3.61,反映了高等教育以專業(yè)理論知識為主的現(xiàn)狀,最低項為時間管理2.81。平均得分在3.1以上的較高能力有七個,從高到底依次為:專業(yè)知識3.61;責任感3.56;團隊合作3.43;人際交往3.32;自信3.23;積極進取3.15與臨場應變3.14。較低分的幾項則警示我們在大學教育中所缺乏培養(yǎng)的幾個能力。平均得分不足3的6個能力中,從低到高分別為:時間管理2.81;自制力2.83;計劃能力2.84;抗壓能力2.85;溝通協(xié)調能力2.91與勤勉踏實2.97。這表明在校大學生職場即戰(zhàn)能力的結構現(xiàn)狀不合理。

3.2.2在校大學生職場即戰(zhàn)能力的總體水平

整體得分區(qū)間為[1.56,4.83],即最高分為4.83,最低分為1.56,能力總分高低分值差距較大,在接受同等大學教育的基礎上,大學生自身素養(yǎng)和自我能力鍛煉意識將起著重要作用。其中,313位被試者職場能力得分平均分為3.11,中位數(shù)為3.11,眾數(shù)為3,說明絕大多數(shù)在校大學生的職場能力較為平庸,僅為及格邊緣。

3.2.3在校大學生職場即戰(zhàn)能力得分區(qū)間分布情況

落在[4,5]分值區(qū)間的有22人,占7%;[3.11,4)區(qū)間的有136人,占44%;[2,3.11)區(qū)間的有148人,占47%;[1,2)區(qū)間的有7人,占2%,所有區(qū)間共計313人。高分與低分區(qū)間人數(shù)均較少,絕大部分人數(shù)落在為[2,4]區(qū)間,約占90%,說明在校大學生的職場能力普遍處于中等水平,所具備的能力整體水平不高,能力結構不合理,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

3.3υ諦4笱生職場即戰(zhàn)能力現(xiàn)狀的原因分析

上述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在校大學生總體職場即戰(zhàn)能力并不樂觀,特別是在通用能力(如時間管理、自制力、計劃能力和溝通協(xié)調能力)和深層素質(抗壓能力與勤勉踏實)方面更顯不足。根據(jù)調查,總結其原因主要如下。

時間管理意識薄弱,學習目標及計劃不明確。不少大學生抱著“高考后即解放”的心態(tài)開始大學生涯,無清晰的學習目標與計劃,時間統(tǒng)籌安排不合理,導致對時間的利用效率低。

自制力不強,缺乏勤勉精神,執(zhí)行力差。大學生易受外界環(huán)境和自我情緒的影響,意志力不堅定,不能嚴格執(zhí)行學習計劃,更不能勤奮刻苦、腳踏實地,從而偏離原有軌道。

學校過于強調專業(yè)教育,忽略抗壓心理培養(yǎng)。學校理想化教育使大學生原則感強烈,行為準則高于社會平均標準,因此在遇到個人準則和社會準則沖突時易感到壓力。

溝通意識薄弱,溝通訓練缺乏。部分大學生沉迷自我,交流意愿低,不愿意接收外界信息;不懂換位思考,無法同時兼顧多方;表達能力弱,不能充分準確地描述想法,造成信息受眾的誤解。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十

就業(yè)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轉變,在就業(yè)過程中備受打擊,認清理想與現(xiàn)實中的差距是常有的,對于大學生來說,從學校走進社會的過程難免會遇到不如意,下面給就業(yè)大學生一些就業(yè)心理指導,希望能幫助學生接受事實,調整心理,直面職場。

1、接受客觀現(xiàn)實,調整就業(yè)期望值。

要順利就業(yè)就必須首先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就業(yè)形勢,調整自己的就業(yè)期望值。調整就業(yè)期望值是要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和職業(yè)發(fā)展觀念的基礎上重新確定自己的人生軌跡。

2、充分認識職業(yè)價值,樹立合理的職業(yè)價值觀

3、坦然面對就業(yè)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面對市場競爭、就業(yè)壓力,畢業(yè)生的求職總會遇到許多困難、挫折甚至是委屈,如一些專業(yè)“熱門”,有些則“冷門”。面對這些問題僅抱怨是沒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調整自我心態(tài),提高自己對各種突發(fā)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

4、調整就業(yè)心態(tài),促進人格完善

在求職時,自己或身邊的同學出現(xiàn)一些不健康的心態(tài)是正常的,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害怕自己有心理障礙。

希望這些就業(yè)心理指導能幫助處于求職中的大學生。只有明確自己的目標,正視自己的缺點,敢于面對挫折,有足夠的勇氣重新開始。相信你會在職場中擁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十一

論文關鍵詞:體育心理體育鍛煉干預

論文摘要:通過丈故資并法,對體育心理學中體育筱煉方法對大學生心理津玲進行干預,通過個案分析并用明體育筱煉和心理栩導相結合干預大學生心理降礙的應用,建立體育筱煉心班摘尋實臉室,對大學生中心理陣礙的乎生進行有效的治療和恢復。

面對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嚴重,大學生中獨生子女的比重越來越高,個性越來越強,心理問題漸趨明顯,這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及今后的工作,也影響社會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個案分析,利用體育心理學中的體育鍛煉方法,獲得社會和學校的支持,制定計劃,建立體育鍛煉心理干預實驗室等手段,對大學生中具有心理障礙隱患的學生進行心理千預,消除其焦慮和緩解壓力,減輕心理疾病和病癥的發(fā)生,并有效地對個體進行心理調控。

121世紀以來我國大學生心理障礙現(xiàn)狀和心理危機的來源

1.1我國大學生心理障礙現(xiàn)狀

有研究表明,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來心理障礙傾向的人數(shù)約占30%,有較嚴重心理障礙的約占10%0據(jù)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研究課題組的報告顯示,有超過60%的大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問題,并且這一數(shù)字還在繼續(xù)上升。,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陳志霞等人運用“自殺態(tài)度調查問卷”,對1010名大學生的自殺意念與自殺態(tài)度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有過輕生念頭的學生占10.7%。面對日益突出的大學生心理問題,各級專家和教育者認為大學生已成為心理病變的“重災群體”。

1.2大學生心理危機的來源

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多種多樣,涉及范圍廣泛,主要包括:適應、學習、人際關系、戀愛、性、神經癥、人格障礙、精神病等方面的問題,以適應、學習、人際關系、戀愛、神經癥問題最為多見。主要來源表現(xiàn)為生理和心理矛盾帶來的危機。社會的急劇變革尤其是市場經濟下的就業(yè)壓力帶來的心理危機;人際關系帶來的危機;還有如家庭的急劇變故、神經衰弱等神經癥、人格障礙等,都給大學生帶來心理障礙和心理危機。

2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現(xiàn)狀

當前,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具有五大職能:1.首發(fā)職能。學校醫(yī)院或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對每年的新生進行心理狀況普測,并建立首次病例檔案,2.預警職能。班主任、輔導員、學生骨干是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監(jiān)控主力,一旦發(fā)現(xiàn)有心理異常苗頭的人員及時向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報告。3.干預職能。心理咨詢治療機構要盡心通過專業(yè)途徑、方法對當事人進行咨詢治療和心理干預,努力控制心理疾病的發(fā)生率。4.轉介職能。加強與校外精神衛(wèi)生醫(yī)療機構的聯(lián)系,對學?,F(xiàn)有力量無力解決的心理異常學生,及時送到有關機構進行診治。5.回歸保健職能。對已恢復心理健康返校學習的學生,仍然要關注其心理保健,力求避免復發(fā)。根據(jù)這五大職能,整個高校心理危機千預體系由心理素質教育教學系統(tǒng)、心理危機預警系統(tǒng)、危機干預系統(tǒng)和信息反饋系統(tǒng)組成。

3體育錮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教育部頒布實施的《全國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要將以往的體育課程主要使學生獲得運動知識和技能以及增強體質,擴展到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

(1)為心理健康發(fā)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健康的心理有賴于健康的身體,尤其是正常發(fā)育的.神經系統(tǒng)和大腦。體育鍛煉可以促使學生身體健康發(fā)展,為心理健康發(fā)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2)提高認知能力。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改善一個人的智力和提高學習效率。良好的體育銀煉和鍛煉方法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應變力等認知能力,從而為學習活動和心理健康發(fā)展提供有效的保證。

(3)改善情感狀態(tài)。體育鍛煉能降低緊張和不安,使憂愁、焦慮、壓抑、沮喪等不良情緒得以宣泄,使人輕松愉快,心情舒暢,從而調節(jié)人的情緒,促進心理健康。(4)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體育競賽永遠伴隨著成功與失敗,可以使學生承受挫折與失敗的能力得到鍛煉,克服困難、不屈不撓等優(yōu)良品質得到增強。體育竟賽有著嚴格的紀律和規(guī)則要求,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紀律性與自制力、公平競爭與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團結協(xié)作與開拓進取的精神。

4案例分析

(一)案例內容:案例1、大學二年級某女生,獨生子女,家庭條件一般,學習成績優(yōu)秀,性格內向,同學關系較差,但沒有矛盾,有節(jié)食減肥行為,經常性懷疑同學說她壞話和跟蹤她。一直壓抑著在大學學習了兩年,最后導致輕度精神分裂。

案例2、大學二年級某男生,獨生子女,家庭條件一般,突然性厭學離校出走,無任何留言,四天后在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下在成都找到。本人在離開學校第二天,在火車上身份證、手機、錢包全部丟失。

案例3、大學二年級某男生,獨生子女,家庭條件較好,性格內向,平時話語較少,與同學發(fā)生矛盾,其他幾個同學在寢室圍攻毆打他時,隨手拿起水果刀致一同學重傷,后被判緩刑。

案例4、大學三年級某男生,家庭條件較好,性格內向,沉迷于網絡游戲導致昏迷腦細胞受到嚴重損傷,成了弱智病人。

(二)分析過程:根據(jù)與上述四位學生的會談和接觸,四位同學共同的心理是社交能力較差,性格內向,不愿意與人交流談心,平時不參加體育鍛煉,身體體質比較差。四位同學在入學后就已經存在其共同點,在減肥、厭學、打架和電腦游戲的外部事件的引發(fā),導致悲劇的發(fā)生。第一和第二兩位同學在陪同性情況下參加登山、騎自行車、跑步機邊跑步邊談心,小球類運動逐步發(fā)展到籃球、排球等體育鍛煉,最后心理上明顯發(fā)生變化,均正常畢業(yè)。后兩位同學由于后果太嚴重,無法進行干預,其時之前對這類學生加強通過體育鍛煉干預的方法,大學生中的悲劇將下降很多。

5體育運動參與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和千預體系的建立。

體育教育工作作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心理學如何服務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筆者就體育運動參與心理危機預防和心理干預提出自己的建議。

(i)基本假設是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促進作用。高等學校要把體育運動途徑納入心理素質教育教學系統(tǒng),建立體育鑲煉干預大學生心理危機體系。

(2)心理健康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是娛樂,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內容各有各的不同。針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對其參與體育鍛煉要建立專門的鍛煉實驗室。

(3)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有效應,但是不明顯,如僅采用體育鍛煉的單一方式來進行心理健康的干預,其效果不會很大。因此要充分利用高校體育教師的師資力量,對有志于這方面研究的教師進行培養(yǎng),建立一支通過體育運動途徑干預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師隊伍。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十二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當今的形勢對當代大學生的期望值是越來越高,需要的是復合型全能人才。現(xiàn)代青年不僅要具有相當?shù)奈幕R和專業(yè)技能,還應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挑戰(zhàn),具有一定的身心承受能力。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指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tài)。由此可見,健康包含著身體、心理和社會健康三個方面。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是當代大學生成長的重要保證。心理學指出,心理包括: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個性心理(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興趣、信念和世界觀)。

1、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人的身體素質影響心理狀態(tài),又依存于心理素質

在運動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在良好的身體素質的基礎上,而其身體的發(fā)展又依存于心理素質。例如,在接受耐力素質練習時,哪些勇敢而好勝心強的學生,他們具有自覺、頑強的意志品質就容易戰(zhàn)勝疲勞取得良好效果,而哪些怕苦怕累、意志品質較差的學生,他們就會提早產生疲勞而堅持不下去,影響練習效果。

1.3、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心理素質日趨重要。普通高校是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的場所,面對現(xiàn)代社會的激烈競爭,未來的人才不僅要掌握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具有較強的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2、高校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

2.1、特殊的教育目的

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以心理保健、心理適應、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來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開啟學生的心理潛能為目的。

2.2、特殊的教育內容

在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的教育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心理指導、情感教育、意志教育、能力培養(yǎng)、氣質培養(yǎng)、性格培養(yǎng)及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2.3、特殊的教育對象

教育的對象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他們主觀意志較強,思想復雜,不易把握,但易溝通,所以要正確引導,使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2.4、特殊的教育方法

心理教育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發(fā)展學生的健康水平,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說服疏導法、典型榜樣法、競賽評比法、表揚與批評等方法,還可以傳授一些心理常識,以及心理輔導與咨詢等等,還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針對性的練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3.1、在準備部分安排有針對性的游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游戲大都具有豐富的趣味性,在教學的準備部分,有針對性的安排體育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體育興趣,利用游戲本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參與意識與協(xié)作意識。

3.2、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應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來指導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引導和幫助學生自覺的進行身體鍛煉,促使他們將體育運動納入到生活中,從而促進體育的社會化進程,讓學生深知體育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還能提高人的心理應激能力和適應能力,減少心理疾患,培養(yǎng)樂觀的思想和健全人格的深遠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健康第一”這一觀念的宣傳教育,利于教學內容中的積極因素及深刻內涵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例如,利用中長跑的“極點”現(xiàn)象,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利用健美操的美感、節(jié)奏、力量感及韻律感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fā)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自信。

3.3、鼓勵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對于大學生來說,不僅有著磁鐵般的吸引力,能夠融洽人際關系,溝通心靈,有助于培養(yǎng)團結互助、友好協(xié)作等良好品質,而且能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助于個性發(fā)展和才能發(fā)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據(jù)教學計劃和教材,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有針對性的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培養(yǎng)良好學習態(tài)度;與學生積極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激發(fā)與培養(yǎng)他們對課余體育鍛煉的興趣。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掌握情況和學習興趣,適當布置課外體育活動作業(yè),并幫助和引導他們自己制定鍛煉計劃,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3.4、教師在課中保持良好的情感狀態(tài)

作為高校體育教師,應擁有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境,沉穩(wěn)的情緒,還要具備較強的自控能力和抗外界干擾能力,防止煩躁、焦慮和抑郁等心理疾病的發(fā)生;掌握大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情感投入和體育運動中得情感表現(xiàn),并分析其成因和處理方法,幫助學生以愉悅的心情參與體育運動。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興趣,對學生公正評價,同時教師要精心備課和組織課堂教學,注意教學的藝術性、技巧性,增加情感投入,縮短心理距離,多與學生加強交流。

參考文獻:

[1]運動心理學編寫組。運動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2]學校體育學編寫組。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十三

單方面的茶文化教學會顯得十分單調乏味,所以,在教學方法上要有一定的改變,尤其是在茶文化理念的應用上,要將這一知識點滲透給學生,能夠在豐富學生課堂知識的同時將茶文化理念的應用呈現(xiàn)出來,進而提升學生的社會意識,也能夠對茶文化的精神內涵有更好的理解。對于大學生現(xiàn)存的心理問題,要進行具體的分析,要利用茶文化的理念和體系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控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茶文化與教育完美的結合,以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3.2采取有效結合方式,深化健康教育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茶文化相關知識的優(yōu)化教育了,所以,一定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互結合的方法來加強茶文化的優(yōu)化教育,可以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積極開展茶葉專題教學,將茶文化融入到學生自身知識體系之中。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案例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討論,在討論中不斷加深學生對茶文化知識的理解,進而主動地探索茶文化知識。

3.3運用討論式方式,進行啟發(fā)教學

大學教學更加注重學生自身的學習方法,只有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才能夠在今后形成自己的主張,面對任何事物都能夠有自己的見解和意見,所以,高校在對學生進行茶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時,就要學會結合學生自身日常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分析,并且組成小組進行集中的討論,教師在此過程中加以引導,不斷幫助學生加深對茶文化的理解。

3.4提升茶文化修養(yǎng),舒緩壓力、情緒

盡管茶文化理念一直都被應用教學中,但事實上茶文化是始終貫穿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所以,茶文化不僅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茶文化中的許多理念都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心理素質,在品茶和飲茶的過程中,能夠促使學生在主觀上體會“靜”“和”的精神思想,進而幫助學生平復心緒。除了課堂教學,學校也可以開展相關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比如社團就是一個很好的能夠增進大家對茶文化的交流的組織,茶文化社團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自身的交際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獲得許多新的知識,使學生在知識層面得到滿足后,心理層面上也能夠有所觸動。

4結束語

結合茶文化思想內涵,對學生心理干預問題進行研究,是我國大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其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1]閆琳.茶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啟示[j].福建茶葉,,40(07):439.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十四

摘要:近些年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有所增加,體質狀況有所下降,該文通過查閱總結近幾年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大學生體質關系的文章,研究發(fā)現(xiàn):大多是單方面研究大學生體質狀況或者是心理健康現(xiàn)狀,表明大學生體質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問題;有關體質的研究,基本上以體質測試成績來決定體質狀況;研究體質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文章,研究多數(shù)是先研究體質狀況,再研究每個體質等級里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表明學生體質狀況與心理健康聯(lián)系密切。針對不足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心理健康體質研究綜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紀80、90年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使得一些學生在上學期間休學、退學、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殺等[1];最近幾年,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貧富差距加大,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高校不斷的擴招。當代大學生處在大變革的社會環(huán)境中,他們通過網絡等其他途徑參入到社會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會各種消極的因素影響。有一項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的心理調查報告,其中20.23%的人顯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礙。偏執(zhí)、抑郁、焦慮、孤僻、沖動、嫉妒、猜疑、自卑等現(xiàn)象已使得大學生們的心靈受到傷害,也影響到他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樂趣、學習效率、身體健康等[2]。由于學習因素、宿舍矛盾、戀愛問題、經濟狀況、人際溝通、就業(yè)壓力等各方面影響產生心理問題甚至精神問題,現(xiàn)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說,全國各個高校要重視并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心智健全的建設性人才。國家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在6月共同頒布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于新學年開始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全面推廣實施,并自起,在全國逐步開始實施體質健康測試數(shù)據(jù)上報的工作。通過近幾年上報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來看,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分數(shù)下降,有多項不合格,整體狀況有下降的趨勢。而高校大學生是社會發(fā)展的新生力量,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主體,高校大學生體質狀況的變化會影響到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動力??陀^的分析高校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及影響因素,提出科學的改進措施與建議,讓大學生擁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識,養(yǎng)成天天參加鍛煉的好習慣,帶動身邊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國民身體素質。每位學生的體質狀況與心理狀況兩者之間是否有關聯(lián),體質良好的學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兩者是否是正相關的;另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影響因素。通過查閱以往的研究資料,觀察這幾年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和體質狀況的研究,提出筆者的建議。

2研究現(xiàn)狀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國外有關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慮、抑郁等大量心理問題上,僅是揭示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xiàn)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標準和評價工具。國內的研究大部分是對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心情、性格、學習成績、人間交往等發(fā)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指出高校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還有部分是研究體育運動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積極意義,提出建議與對策。,段軍鋼運用心理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維爾維克指數(shù)來測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與身體形態(tài)及素質狀況,研究心理健康與身體素質之間的關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狀況對身體素質的影響。建議在體育教學中采用一些娛樂性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要區(qū)別對待,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等。20,李志剛,王向晨用體質健康標準和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來衡量評估部分大學生體質和心理健康的狀況,研究指出:研究對象大一、大二學生體質測試的成績與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關,體測成績高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要好于體測成績低的。年,王虹采用專家訪談法、心理與體質測量法等研究方法,來調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學級不同體質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探討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的相關關系。建議:高校要重視對體質成績差的大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出《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指標體系應進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孫立海采用體質測試法和心理scl-90量表來研究不同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質狀況的相互關系,得出:學生的體質好壞與心理障礙程度有一定的關系。,韓曄運用《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和青少年主觀幸福感問卷、簡易應對方式問卷以及自尊量表,對433名大學生做了體質和心理狀況的測試并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的身體速度靈敏性與個人的自尊水平正相關,身體柔韌和力量性與學業(yè)滿意度呈正相關關系,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高能預測心理健康狀況好。20,鄭小真、夏菲菲運用心理問卷測試、體質指標測試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麗水學院的大學生做調查。根據(jù)調查結果,來研究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相關狀況,尋找影響他們體質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針對增強學生體質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參考建議。,蔡燦龍、陳秋斌通過采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對閩南地區(qū)高校部分學生進行scl-90的測量與因子分析來了解閩南地區(qū)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在掌握與分析數(shù)據(jù)、材料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加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與建議。,張偉,陳華衛(wèi)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對江蘇地區(qū)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心理癥狀發(fā)展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隨年齡遞增,身體素質水平、體育鍛煉程度呈先增后減趨勢;蘇中、蘇南、蘇北地區(qū)間學生體質水平有較大差異;并且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異。,劉根平采用upi診斷量表和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對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調查并研究分析,并根據(jù)體質健康測試成績來評定研究對象的體質狀況,綜合分析江西省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質狀況之間的關聯(lián),發(fā)揮高校體育課及活動特點來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體育教學的功能。

(2)根據(jù)查閱的文獻資料發(fā)現(xiàn),國內近些年對大學生體質狀況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圍繞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得出體質下降,分析研究體育課和體育鍛煉狀況,提供一些建議。,張傳義、劉兆厚、呂琦采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資料分析對比法,對國內高等農業(yè)院校一年級學生的形態(tài)機能、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把這些大學生們各項數(shù)據(jù)分別與全國同年齡組、日本東京農大學生的平均值進行了比較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國內農業(yè)院校一年級學生的身高、體重高于國內同年齡組大學生;與日本京農大學生相比,國內農大學生體質各項指標互有高低優(yōu)勢等。建議加強國內農大學生體育理論的學習與實踐等。20,路靜通過對河南省4所高校大學生體質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并把河南省當代大學生體質狀與全國同齡學生的指標進行比較研究,以便于為新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方面提供科學的依據(jù),同時能有效的為教學與科研服務。—20,蔡陵江對廈門理工大學本科不同專業(yè)的部分女生的體格、體能測試成績進行追蹤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除個別體質健康指標有所提高外,其他內容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趨勢,此校女生的體質發(fā)展水平不容樂觀,反映出目前廈門理工大學體育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增強學生體質提出對策?!?孟慶光抽取內陸與港澳臺男、女生各20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國家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與評分辦法,采用文獻資料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經測試統(tǒng)計后發(fā)現(xiàn):港澳臺籍學生正常體重人數(shù)比例優(yōu)于內陸生,同時肥胖比例略高;內陸學生的總成績與耐力項目成績要高于港澳臺籍學生,并且差異顯著。20,田常軍針對陜西省6所民辦高校陽光體育開展的現(xiàn)狀,運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心理量表測驗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分析這幾所民辦學校的大學生參與陽光體育行為方式,得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質的相關關系,為民辦高校如何開展陽光體育來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強體質提出建議依據(jù)。

3研究的不足

(1)觀察以往的有關研究,大多是單方面研究大學生體質狀況或者是心理健康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大學生體質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問題。還有一部分是從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方面研究,缺少體質狀況分析。

(2)有關體質的研究,基本上以體質測試成績來決定體質狀況,沒有從學生的遺傳因素、營養(yǎng)健康現(xiàn)狀、健康認知及健康行為現(xiàn)狀、休閑活動現(xiàn)狀等方面綜合考慮研究。(3)研究體質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文章,研究多數(shù)是先研究體質狀況,再研究每個體質等級里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找出兩者的聯(lián)系,學生體質狀況與心理健康聯(lián)系密切,體質優(yōu)良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4建議

(1)在研究大學生體質水平時,首先要考慮學生遺產因素的影響,有的學生有天生性疾病,參加體育活動少,體質水平肯定差。其次還應該研究學生的營養(yǎng)條件、健康認知及健康行為現(xiàn)狀、課外體育鍛煉現(xiàn)狀、休閑活動現(xiàn)狀以及生活環(huán)境等來綜合研究體質狀況,研究效果會更好。(2)在研究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質兩者密切關系之后,要從健康認知及健康行為、課外體育鍛煉、休閑活動等方面為高校大學生體質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對策與建議,使體育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的大學生,為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十五

本研究旨在探討行為抑制與心身癥狀之間的關系,并建立大學生行為抑制量表.行為抑制量表由63個項目構成,分別測量對親密關系、自信、求助、拒絕、信任和服從行為抑制的程度.項目的鑒別度、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測量學的'要求.對大學生行為抑制的個體差異分析揭示了該團體的年級、性別和學科對行為抑制的影響.文中還對大學生行為抑制量表的局限性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進行了討論.

作者:王登峰崔紅朱榮春陳紅雷徐畢成作者單位:王登峰,朱榮春,陳紅雷,徐畢成(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北京,100871)

崔紅(解放軍總醫(yī)院醫(yī)學心理科,北京,100853)

刊名:心理科學pkucssci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science年,卷(期):27(6)分類號:關鍵詞:行為抑制量表自我和諧心理健康信度效度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十六

視覺藝術教育最初以技術手段的形式進入高等教育體系,造成傳統(tǒng)學科如繪畫、雕塑等教育形式的蓬勃發(fā)展,隨著科技的進步及近年來政府對視覺文化的扶持,高等院校擴招藝術類考生多多,再加之師資與學科建設的乏力,造成高等視覺藝術教育出現(xiàn)學科的單一性、教學觀念的滯后性等問題。

新媒體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使視覺藝術作為一個交互系統(tǒng),被重新定義;究其本質,只有在新媒體環(huán)境的大力支撐下,視覺藝術教育才能實現(xiàn)信息的傳播、融合與實時交流。

在當今科技環(huán)境下,高等視覺藝術教育就不能只局限于傳統(tǒng)學科的教育學習,網絡與數(shù)字媒體的出現(xiàn)為應用學科的發(fā)展提供了硬件助力,新舊媒體的融合與互補,為當今視覺藝術教育的傳播與推廣提供了新的機遇,高等視覺藝術教育對內要構建合理的學科系統(tǒng)、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審美能力,對外需整合企業(yè)與社會的資源,從而將視覺藝術教育推向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新臺階。

一、視覺藝術教育是一個整合的概念

(一)傳統(tǒng)學科與應用學科的整合

傳統(tǒng)藝術包含繪畫、雕塑、音樂、戲劇、電影、攝影、藝術史、文藝評論等專業(yè),應用學科有圖形設計、插圖藝術、電腦藝術、服裝設計、家居設計、影視表演、裝潢設計、環(huán)境設計等專業(yè)。其中專業(yè)學院開創(chuàng)了傳統(tǒng)藝術的輝煌時期,例如中央美院、北京電影學院等高校,綜合性大學囊括了傳統(tǒng)學科與應用學科的專業(yè)設置。早在包豪斯時期,就提出技術與藝術并重的觀念,高等視覺藝術教育經歷了純藝術、藝術與技術結合到注重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這三個階段。為了適應社會文化、經濟發(fā)展的需要,高等視覺藝術教育要發(fā)展,勢必要整合傳統(tǒng)學科與應用學科,使應用型人才既具有藝術的底蘊,也具備應用專業(yè)技術的能力。

(二)新舊媒體的交叉與融合

傳統(tǒng)媒體下的視覺傳播內容以二維形態(tài)為主,視覺藝術教育的信息傳遞只能以紙媒為主,交流形式也是單一的信件反饋、電話調查等,新媒體除了具有傳統(tǒng)媒體的優(yōu)勢外,還具有交互、即時延展和融合的新特性。高等視覺藝術教育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授課形式不再單一,師生交流實現(xiàn)即時性,與社會的融合更為便捷。

二、高等視覺藝術教育的發(fā)展依賴于新媒體

(一)高等視覺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及面臨的問題

1.視覺藝術教育的時代性不強。視覺藝術是時尚的藝術,是走在時代前端的藝術,一定要有敏銳的時代眼光才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精神的藝術作品。而高校的視覺藝術教育觀念更新明顯滯后,專業(yè)教師缺乏先進的理念,教材一直沿用多年,造成教育在課程設置與安排方面落后。

2.視覺藝術教育的互動性缺乏。視覺藝術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整體,高校的專業(yè)設置受社會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影響,專業(yè)分割較細致,除了大專業(yè)的劃分外,在本專業(yè)為了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專業(yè)領域人才,還會再細化。如此,便造成視覺藝術的互動出現(xiàn)裂縫,不僅是學科間、甚至專業(yè)內部都出現(xiàn)無法交流的情況,從而影響了視覺藝術的整體發(fā)展。

3.視覺藝術教育的實訓課程無法達標。由于高校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授課人員有職稱的限制、實訓場地要考慮人數(shù)與安全等問題,造成實踐難、接觸實際課題難的情況。

4.學生學習與擇業(yè)的脫節(jié)。視覺藝術教育以大類招生為主,專業(yè)分流的不合理,容易引起就業(yè)的集中。另外,教育的課程結構不合理,專業(yè)內容滯后等因素,造成學生學業(yè)完成卻面臨難以就業(yè)的問題。

(二)新興媒體的優(yōu)勢

1.交互性。數(shù)字媒體為信息的實時交互提供了可能。高等視覺藝術教育的授課除了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外,還有ppt輔助教學、網絡課程、視頻交流等。

2.即時延展性。借助新媒體實現(xiàn)即時、快捷翻閱信息的特性,并且特有的交互界面實現(xiàn)了信息的延展。

3.融合性。新媒體融合了傳統(tǒng)媒體的特性,實現(xiàn)視覺藝術學科的整合、專業(yè)的交流,藝術形式的推廣。

三、新媒體下高等視覺藝術教育發(fā)展的途徑

(一)完善師資建設,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

高校視覺藝術教師應定期參加專業(yè)培訓,例如網絡公開課、假期培訓班等,利用新媒體的交互特性掌握專業(yè)的新動向,提升專業(yè)知識。參觀大型藝術展覽,國際雙年展等。學校可聘請企業(yè)優(yōu)秀設計師作為專業(yè)帶頭人,為學校的專業(yè)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二)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

高等視覺藝術教育的發(fā)展明顯體現(xiàn)出高度細分與高度綜合的時代特性。將新媒體應用于設計創(chuàng)作中,并納入課程教學,把數(shù)碼技術、計算機技術、新材料與新工藝等手段與專業(yè)結合,已成為視覺藝術教育發(fā)展的新趨勢。如設計與新材料的結合,繪畫形式與聲光電的結合。中央美術學院的材料構造課程,就是學科交叉與融合的產物。

(三)視覺藝術教育的專業(yè)特性決定,實訓課程的重要性

藝術理論的學習是為實踐來服務,為人來服務。高校視覺藝術教育,可以借助新媒體實現(xiàn)校企合作、學校與企業(yè)的課題合作。新媒體與計算機的優(yōu)勢,以實際模擬的形式解決了新訓場地的問題。在新媒體的環(huán)境下,高校可以了解企業(yè)與社會的動向,便于視覺藝術教育走出校門,將教學、科研與產業(yè)結合在一起,形成特色藝術產業(yè)。

(四)提倡創(chuàng)新、避免量化

網絡等新媒體的發(fā)展,為高校視覺藝術教育帶來機遇,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弊端,例如學生的創(chuàng)意多來自網絡,造成作品的千篇一律,缺乏創(chuàng)新。視覺藝術教育的發(fā)展是在傳統(tǒng)學科的基礎上加強技術的學習,注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育的關鍵。

四、結語

高校視覺藝術教育要采用更自由、開放的觀察方式,在對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尊重學生的藝術想法,鼓勵學生利用新技術、新媒體去實現(xiàn)作品的創(chuàng)新。發(fā)揮視覺藝術教育的交互性與融合性特點,在新媒體的技術支持下,將視覺藝術教育推向一個新的發(fā)展空間。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十七

摘要:積極心理學關注力量和美德等人性的積極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義。在分析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的基礎上,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對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獨立院校

獨立院校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亮點,是一支蓬勃發(fā)展的新興力量。近年來,高校心理健康受到重視,獨立院校也不例外。但是,當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襲了以往的消極心理學或病理心理學模式,把重點放在矯正心理問題上,既不能從根本上預防問題的出現(xiàn),也不能發(fā)展學生積極的心理潛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改變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必須打破傳統(tǒng)局面,將積極心理學引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根據(jù)獨立院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探索重要且急迫,獨立院校必須結合自身自主的管理形式及靈活的用人機制,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20世紀末,心理學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首先提出“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它是利用心理學已經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和測量手段,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心理學思潮。隨后,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涉足這一研究領域,成為當代心理學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積極心理學要求心理學家用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異于傳統(tǒng)心理學研究。目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積極的情緒和體驗、個性特征、積極的情緒與健康以及培養(yǎng)天才等方向。積極的情緒和體驗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主觀幸福感和快樂,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積極的人格特征也是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引起較多關注的是對于樂觀的研究,因為樂觀讓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積極的心理和情緒狀態(tài)對保持或促進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義,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資源,提升個人心理能力。

二、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

1.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

諸多研究表明,相較于公辦院校,獨立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xiàn)更為突出。張翔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民辦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普通高校學生。他認為,民辦高校學生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自卑、失落感、焦慮、抑郁等。同樣有研究表明,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較普通高校差,有中度以上心理衛(wèi)生問題的學生為7.5%。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優(yōu)于普通高校學生。據(jù)分析,獨立院校大學生普遍表現(xiàn)出適應環(huán)境困難、人際關系障礙、自我認同感低、擇業(yè)心理自卑等問題。

2.獨立院?,F(xiàn)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單一性心理咨詢與治療模式

部分高校將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化,主要針對學生心理問題或障礙的咨詢與矯正,但此模式僅滿足部分學生的需求,缺乏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輔導與訓練,不能滿足廣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求。學校心理工作方式呈現(xiàn)單一性,缺乏心理健康知識的有效宣傳和普及,學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識較差。

(2)簡單化德育教育模式

由于獨立院校的企業(yè)化運營模式,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理解不夠深入的部分原因在于教育資源有限,投入力度不夠,進而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合并,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簡單化行政管理模式。

因此,我們必須積極主動地探索各種有效措施,盡早建立適合獨立院校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維護模式,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獨立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探

積極心理學對于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關注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探索新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途徑。

1.結合積極心理學價值取向,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應以積極心理學的價值取向為引導,對各要素和目標進行整合,改變消極價值取向,以積極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目標替代疾病的預防目標。具體實踐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調整工作方式,改變以往以個別咨詢?yōu)橹鲗У慕逃J健C嫦蛉W生加大心理健康宣傳力度,從學生入校開始,展開系列的積極心理輔導與訓練,增強學生自我保健意識的同時,塑造和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品質,達到對心理問題積極預防的目標。

2.結合積極心理學理念,完善心理健康認知

對于獨立高校學生來說,單純的矯正問題和治療疾病并不能讓個體獲得真正的健康,必須雙管齊下,在治療和矯正的同時發(fā)展個體積極的心理素質。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和接納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改變一些認識上的誤區(qū),并深入宣傳。例如根據(jù)積極心理學觀點,真正的心理健康不僅是無病態(tài),而應該是心理體驗積極而豐富,并發(fā)展積極的人格品質,以此傳輸給學生積極的心理認知體系,在此基礎上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

3.結合積極心理學研究內容,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努力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心理健康宣傳、心理課程、心理咨詢三級教育體系中。首先,結合積極心理學理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營造學生人格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深入廣泛、切實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可以更多地涉及積極心理學的內容,提供積極的課堂環(huán)境,引導學生關注和培養(yǎng)自身的主觀幸福感、自尊、自信等人格品質,構建積極的自我概念。第三,努力探索實踐積極心理學在心理輔導和咨詢中的作用。例如,在心理咨詢中結合認知行為療法的技術與積極心理學的原則,或組織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團體輔導,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體驗積極輔導的魅力。

總之,當前獨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實效,必須立足積極心理學范疇,堅持正向、能動的發(fā)展觀,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人格品質與人生態(tài)度。積極教育為我們展示了發(fā)展性的教育模式,為獨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途徑。

參考文獻:

[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教育論文]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十八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的兩項工作,高校輔導員在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有優(yōu)勢承擔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能。文章從對高校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出發(fā),對高校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勢進行了一定的分析,認為輔導員應當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寓于輔導員的常規(guī)工作之中,并不斷提高其參與心理健康工作的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

【關鍵詞】輔導員;大學生;心理健康

近年來,因心理問題引發(fā)行為問題,最終導致休學、退學的大學生不斷增多,兇殺、自殺等惡性傷害性事件也不時發(fā)生,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一方面與我國高等教育的規(guī)模有關,擴招使得高校在校生數(shù)目猛增,即便當前大學生群體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的概率與擴招前持平,以現(xiàn)有高校規(guī)模,大學也已是“多事之地”;另一方面,高?,F(xiàn)有的心理咨詢教師隊伍遠不能滿足學生求助的需要,預防性、發(fā)展性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講座,不能有效解決某些心理障礙較為嚴重學生的問題;而針對某一種心理問題組織的團體輔導雖然能幫助數(shù)量較多的學生成長,但依然受團體規(guī)模和輔導周期的限制;至于為了替當事人保密,連續(xù)幾周甚至數(shù)月針對某一個來訪者進行跟蹤輔導,對為數(shù)不多的專職心理教師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高校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以現(xiàn)有的具有心理咨詢資質的專業(yè)人員的培養(yǎng)規(guī)模和速度,高校顯然不可能在短期內大量擴充心理教師隊伍,而要較穩(wěn)妥地解決當前大學生求學過程中尖銳的矛盾,只有充分利用現(xiàn)有教師資源,而其中高校輔導員隊伍無論從工作職能、業(yè)務范圍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第一線的學生管理人員,主要負責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骨干力量,輔導員的業(yè)務素質和工作水平,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狀態(tài),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學生作為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大樣本群體,心理完全健康和心理障礙特別嚴重的學生都只占大學生群體的極小部分,大部分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都是在某個心理維度較為傾向不健康或亞健康,常態(tài)分布于兩個極端的連續(xù)體中,所以非專職心理咨詢人員在心理問題程度較輕的學生群體中可以發(fā)揮適當?shù)淖饔茫谝欢ǔ潭壬暇徑?、分擔專職心理教師的壓?從而促進構建大范圍的“和諧校園”、“平安校園”,而高校輔導員因職務、素質方面的優(yōu)勢,成為擴充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重要選擇。

二、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優(yōu)勢

(一)溝通優(yōu)勢

當前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從高校畢業(yè)的研究生,年齡、價值觀、生活模式與在讀大學生都很接近,屬于同輩群體。師生之間基于成長背景的差別小,溝通的防御性低、有效性高、互動性強,所以輔導員對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包括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塑造、提高和發(fā)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和作用,很多學生比較信賴輔導員,學習、生活中出現(xiàn)問題,愿意主動與輔導員溝通,征求意見,尋求支持。

(二)信息優(yōu)勢

就工作內容來看,輔導員負責學生學習、生活的管理工作,小到學生的生活起居,大到畢業(yè)生就業(yè),對于學生適應環(huán)境能力、情感狀況、人際關系和諧程度等情況都比較了解,加上學生干部團隊的'輔佐,使得輔導員與專業(yè)任課老師和行政工作人員相比,無論在與學生接觸的時間還是工作內容的性質方面,都有十分獨特的資源優(yōu)勢。輔導員老師經常面向全體學生組織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比如實地考察調研、春(秋)游、評優(yōu),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分歧、插曲,輔導員老師可以以此為契機,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群體,并充分利用班級群體效應――對同輩群體強烈歸屬感的特殊制約功能,健全、規(guī)范和發(fā)展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引導教育工作,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對話、學會自我管理,探索如何營造一個積極進取的班級環(huán)境。

(三)功能優(yōu)勢

我國目前的高校輔導員隊伍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師范院校畢業(yè)的,數(shù)年師范教育的熏陶,使得這部分輔導員對學生的心理變化、情緒反應較為敏感,而心理學、教育學的專業(yè)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輔導員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或有能力提供正確的實現(xiàn)成長的其他途徑。非師范教育專業(yè)出身的高校輔導員,在正式參加工作前,也接受了當?shù)亟逃姓块T組織的崗前培訓,了解了大學生群體生理、心理的發(fā)展特點,結合自身經歷,進入職業(yè)狀態(tài)也比較容易??傊?,高校輔導員已經基本具備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同伴功能、顧問功能和疏導功能。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寓于輔導員的常規(guī)工作之中

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有前述種種優(yōu)勢,但是也存在一些劣勢或不足,其中包括經驗有限,心理學專業(yè)素質不強等。高校輔導員教師普遍比較年輕、實踐經驗不足,處理生活危機、心理危機的能力相對欠缺,對某些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定位欠準確等,所以較為可行的方案是在常規(guī)工作中,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潛移默化地引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僅僅局限于正規(guī)的課堂教學和咨詢門診,輔導員的常規(guī)工作無時無刻不滲透著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

四、提高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工作的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

作為工作在第一線的輔導員,應該不斷加強心理教育的相關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素養(yǎng)與心理咨詢水平,在原有專業(yè)知識結構基礎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如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暈輪效應、定勢效應等,將其運用到工作中去。如通過在氣質、性格、興趣、能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性,對照了解學生對事物做出反應的速度、強度以及靈活性等行為特征,對不同學生科學歸入相關類別,同類學生進行小群體活動,既有針對性,也有實效性,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高校輔導員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專業(yè)水平的不足應該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加大輔導員心理學教育的力度,定期舉辦各種專題性的講座、輔導班,提升輔導員的業(yè)務素質,使全校師生均受益于輔導員隊伍心理素養(yǎng)的提高。積極拓展多種渠道,定期組織輔導員與心理咨詢專職人員交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教育有效銜接。由于條件限制,大學新生心理測試和建檔工作在很多高校還沒有開展,這對于輔導員老師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尤其在補習心理專業(yè)理論的過程中,輔導員老師應該審慎把握學生心理,不要隨便根據(jù)書上的癥狀給學生貼標簽,對于有疑惑的學生案例,要本著對學生負責、對家長和學校負責的精神及時請教專業(yè)人員的幫助。

總之,高校輔導員介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大學生心理素質明顯提高,而目前大學生群體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的原因和我國獨生子女政策帶來的家庭撫育模式變遷、基礎教育模式等都有十分密切的關聯(lián)。高校、家庭、社會需要聯(lián)手,借助心理學的專業(yè)力量,科學界定大學生的各種心理困擾,使因心理問題導致的不良事件得到有效避免。

參考文獻

[1]李暉,郭林春,湯臘冬主編.心理素質培養(yǎng)[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2]謝安邦等主編.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伍新春主編.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郭建軍編著.成功心理咨詢手冊[m].北京:華文出版社,.

[5]李方中主編.青年處世求職實用全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十九

關鍵詞: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主要因素

摘要:為了改善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較差的現(xiàn)狀,本研究對影響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找出問題所在。調查結果顯示,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有關領導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重視程度不夠;大學生自身鍛煉意識太差;體育課教學仍以專項技術授課內容為主,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提出了對策;有關部門要提高重視程度,加強對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管理,加大體育教學的改革力度。

4月,國家頒布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及實施辦法?!稑藴省分写髮W生組的體質健康達標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西安高校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顯示,學生的不及格率較高,身體健康狀況較差。針對這種現(xiàn)狀,本研究通過對影響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問題所在,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期對做好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影響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為研究對象,對西安部分高校的學生和教師進行問卷調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廣泛閱讀有關社會調查、有關《標準》及實施辦法的法規(guī)文件以及體育教學等各方面的書籍,通過“中國期刊網”等權威網站查閱相關文獻資料。

1.2.2問卷調查法

針對研究目的,對l5名工作在體育教學第一線的專家和隨機抽取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安郵電學院、長安大學等l3所西安高校在校500名大學生和60名體育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專家問卷回收率100%,有效回收率100%。教師問卷回收率96.7%,有效率100%。學生問卷回收率92.5%,有效率95.8%。

1.2.3訪談法

對有關領導和專家進行訪談,對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的有關問題和對策進行了請教與探討,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1.2.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調查、訪談所得的有效數(shù)據(jù),在計算機上運用excel軟件進行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主要因素的篩選

為了探明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對專家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主要因素有:有關領導對《標準》的重視程度、大學生自身意識和體育課教學三個方面。

2.2有關領導對《標準》的重視程度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歷來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實施《標準》是各級教育部門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國家還要求各教育部門把各部門的工作細化、各負其責,通過舉辦學習班、培訓班,使學生和體育教師深刻領會實施《標準》的精神實質,除此之外,還要建立經常性的督導檢查制度。

由表1調查統(tǒng)計可知,體育教師和學生對《標準》的了解程度不夠理想,這說明有關領導部門沒有通過有效的方式使學生和體育教師了解《標準》測試的內容和精神。

《標準》中規(guī)定,測試成績達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參加三好學生、獎學金評選,成績達到優(yōu)秀者,方獲體育獎學分。高校學生畢業(yè)時《標準》測試的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肄業(yè)處理。對體育教師進行了調查,以了解學校執(zhí)行《標準》中有關規(guī)定的情況,見表2。

由表2調查統(tǒng)計結果可知,只有20.7%的學校部分執(zhí)行了《標準》中有關規(guī)定,79.3%的學校是沒有執(zhí)行有關的規(guī)定。學校不按照有關規(guī)定辦事,這就使學生理解為體質健康測試結果無足輕重,對自己沒有影響,也就沒有了從事體育鍛煉的外在動力。

2.3大學生自身意識

大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視程度和自身鍛煉的意識,是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決定性因素。

2.3.1大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視程度

大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視程度,是他們從事體育鍛煉的一個重要動力。

由表3調查結果可知,大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視程度不夠,這表明大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到體質健康的重要性,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為了應付體質健康測試,只是在測試前2、3個周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

2.3.2大學生從事體育鍛煉的情況

高等學校要把課外體育活動納人學校日常教學計劃。按“高等學校大學生體育暫行規(guī)定”要求,大學生一周至少進行兩次身體鍛煉,時間每次在30―60min。

多項研究表明,系統(tǒng)、科學的體育鍛煉可以明顯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大學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對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表4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每周能鍛煉3次以上的只有14.9%,每周鍛煉不到兩次的占60.5%,由此可見,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較少,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夠。

高校體育工作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體育課教學又是高校體育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高校體育教學是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最主要的途徑,也是學生掌握運動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了解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對體育教師進行了調查。

由表5調查統(tǒng)計結果可知,高校體育課教學還是以傳授專項技術為主,對身體素質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充分認識到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較差的現(xiàn)狀,對體質健康知識傳授的較少,體育教師作為《標準》實施的主要推動者,沒有及時轉變觀念,沒有對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要程度和科學健身知識的指導能力引起重視。

3對策

3.1提高有關部門對《標準》的重視程度

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標準》實施后希望能引起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加大《標準》的宣傳力度,并執(zhí)行《標準》中的有關規(guī)定,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大學生、教師、家長了解體質健康測試的標準以及重要性。特別是要引起體育教師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的重視,要求教師在體育課授課的第一節(jié)課給學生講述體育鍛煉的益處,介紹每年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重要性、標準和要求,并且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要占體育課總成績的一定比重。

3.2加強對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管理

由于學生是否參加課外體育鍛煉難以掌握,而且學生自己從事課外鍛煉缺乏針對性和科學性,建議對學生課余時間的體育鍛煉加以監(jiān)督,可以把一個班分成若干個組,組長監(jiān)督該組學生在課余時間的體育鍛煉,做好考勤,納入體育課的平時成績;體育教師要加強對體育健康知識的學習,對學生課外鍛煉進行一定的指導。除此之外,學校和各院系定期要組織一些學生樂于參加的群體活動。

3.3加大體育教學改革的力度

《標準》的實施對高校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應以此為契機,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針對現(xiàn)在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較差的現(xiàn)狀,加大體育教學改革的力度,改變以前以專項化為主的教學模式,加大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質健康知識的內容安排,并要在體育課中培養(yǎng)他們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鍛煉的思想。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有關領導對《標準》的重視程度、大學生自身意識和體育課教學三個方面。調查結果顯示,有關領導對《標準》的重視程度和宣傳力度不夠,絕大部分學校沒有執(zhí)行《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大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視程度不夠,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較少;體育課教學仍以專項技術授課內容為主,沒有充分認識到身體素質和體質健康知識的重要性。

4.2建議

建議有關部門提高對《標準》的重視程度,加強對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管理,并且要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二十

高校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和造就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重要基地,是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而高校的學生干部又是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學生干部是聯(lián)系學校、老師、同學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校風、班風、學風建設的帶頭人,是學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力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與不斷深化,高校擴招后,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學生教育管理環(huán)境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導致了高校教育、管理等工作的難度。因此,提高學生干部的素質,培養(yǎng)和造就一支過硬的學生干部隊伍,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更有利于高校培養(yǎng)素質高、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幫助管理者做好學生教育與管理服務工作,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一、當前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存在的問題

1.多元化與功利思想影響嚴重。我國的封建社會鑄就了人們牢固的“官本位思想”,很多人追求“當官”,只要有一官半職,就擁有了某種權力。而大學生無形中也受到了這樣的影響,有的學生干部認為只要當了干部就相當于“當官”,就認為高人一等,處處擺架子,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愿意做;有的學生擔任干部的動機是為今后入黨、就業(yè)增加籌碼;有的學生干部是為了個人利益,認為借此可以提高操行分、獲得獎學金或“三好”“優(yōu)干”的評比;有的學生干部在工作中講條件、講報酬、生怕自己吃“虧”;還有的學生干部在工作開展中避重就輕,從簡就便。所有這些現(xiàn)象,都不同程度反映了高校學生干部價值取向多元化、實效化和功利化的特點。

2.團隊精神不足,協(xié)作力差。目前高校學生中獨生子女較多,社會不良環(huán)境與家庭的寵溺讓很多學生干部以自我為中心,只關注個人的利益和前途,對周圍的世界漠不關心。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看重個人名利,淡薄集體意識、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缺乏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工作中只想做主角,不愿意當配角,協(xié)調能力較差。

3.抗挫力弱,心理問題不斷。學生干部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先進分子,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一般比其他學生要高。但是,很多時候“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一方面作為學生干部,要兼顧好學習和工作,但往往學習和工作的時間存在沖突,有的把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卻冷落了學習,導致學習與工作沒有協(xié)調好,學習成績不理想;另一方面作為管理者,在學生工作中,有許多問題要反復向同學們說明情況、講明原因,卻得不到大家的理解,甚至發(fā)生誤會,感到委屈或自尊心受到傷害;有的則是工作中遇到困難挫折,覺得工作壓力大,自己能力低,表現(xiàn)出自卑、不自信。因此,一些學生干部抗挫力較差,存在較多心理問題。

4.原則是非觀念淡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思想發(fā)生變化,很多學生干部的道德觀念也發(fā)生了很大轉變,是非觀念淡薄,對社會中的不良現(xiàn)象、不文明行為持漠然態(tài)度,缺乏社會責任感、正義感和使命感。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有些學生干部在學生中搞“大團結”,工作中做“老好人”,缺乏對黨、學校和同學的責任感;有些學生干部則拉幫結派,結兄拜弟,對不良作風不予制止,卻代之以義氣,原則性不強,缺乏起碼的是非觀念;有個別的帶頭打群架或參加違法亂紀活動等,在學生中失去威信、信任和擁戴,失去榜樣的作用。

二、提升干部素質與能力的策略

高校學生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讓高校教育工作者面臨新的挑戰(zhàn),因為它要求管理者必須順應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和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新工作理念,改變工作思維。而團體輔導的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的調節(jié)作用,它作為全新的一種教育方法,立足于“全人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干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提升心理品質、提高組織協(xié)調管理能力。

1.團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又稱團體心理咨詢,是相對一對一的個體心理輔導而言的,是一種在團體情境下提供心理受助與指導的一種咨詢形式,是一種在團體的情境下協(xié)助個體開發(fā)心理潛能或解決心理障礙的一種心理輔導方式。它主要有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多功能性。可針對不同團體開展不同目標的輔導活動,操作簡單,形式多樣,效果卻顯著。二是感染力強。團體活動主要是通過交互作用的方式進行,團體成員間可以真誠地互動交流、溝通,在各種情境中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共鳴,感情的真實坦露,彼此間相互感染。三是成本低,效率高。團體輔導不需要一對一地個體輔導,在整個團體活動可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所關注或存在的問題解決學生所存在的共性問題,這樣大大提高了心理輔導的效率,節(jié)時省力。

2.開展不同目標的心理訓練。為了提高學生干部的心理品質與素質,提升他們的管理能力與水平,可以從自信心的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xié)作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建立輔導目標開展心理訓練,從而提升學生干部的素質與能力:

第一,自信心訓練。自信是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馬斯洛(maslow)認為健康的個體能接受自己和自己的本性,也能夠接受與理想自我的不符之處。一個人能做到真正悅納自己,是自尊的表現(xiàn),也是自我意識和自我認識成熟的體現(xiàn)。自信心欠缺的人,解決問題缺乏內動力,可能會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有的可能出現(xiàn)軀體化傾向、神經癥或導致心理障礙。因此,可以開展自信心心理訓練,主要目標是通過改善學生干部自信的認知及個人評價,提高其個人評價水平,培養(yǎng)自信、提高自尊,最終實現(xiàn)心理水平的提高和改善。

第二,人際交往能力的訓練。人際交往技能是社會技能培養(yǎng)的主要內容之一,通過交往技能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干部理解、寬容、謙虛、真誠的待人態(tài)度和文明、大方、熱情友好的行為舉止,從而提高他們對人際關系的感受、適應、協(xié)調和處理能力。訓練內容分為六個單元。(1)人際認知、溝通無極限。通過暖身活動,讓團員相互認識、融洽氣氛、增強團體凝聚力。(2)團體形成與接納。通過“按摩陣線”等增進情感,建立相互信任與接納的團體氛圍,讓每個人體會被人關注的感覺,提高自信心。(3)自我探索。通過“上下求索”等引導成員敞開自我、在參與活動中逐步了解與認識自己。(4)信任之旅。通過“盲人旅行”讓團員感受和理解自助與他助同等重要,感受信任與被信任、愛與被愛的幸福與快樂。(5)團體協(xié)助,引入人際交往的情景。通過“角色扮演”得到行為鍛煉,辨別能力的提高。(6)解決問題。通過“頭腦風暴”等增強思維的批判性,隊員間集思廣益互助解難,增強成員的自信心。

第三,團隊協(xié)作力的訓練。所謂團隊協(xié)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之上,發(fā)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以達到團隊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學生干部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xié)調合作的能力。訓練內容分為五個單元。第一,人際認知。第二,認識團隊協(xié)作的力量。第三,體會團隊凝聚力的力量。第四,認識團隊建設的重要意義。第五,感受團隊精神。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幫助團員感受團隊的溫暖與力量,并積極投身其中。

第四,自我管理能力的訓練。所謂自我管理能力,是指為了實現(xiàn)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和滿足當今社會對個人素質的要求,大學生依靠主觀能動性,按照社會目標和要求,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自己的思想、道德、行為開展的自我認識、自我計劃、自我組織、自我控制和自我監(jiān)督的一系列活動。訓練內容分為五個單元。(1)客觀自我評價。通過“自畫像”“生命線”學會客觀評價,懂得自我探索。(2)關注自我體驗。通過“人生之旅”學習情緒的管理。(3)增強自我控制,通過“腦力風暴”等學會對時間管理,對壓力管理的理解和體會。(4)完善自我意識,通過“假如明天來臨”了解自然價值和社會價值。(5)成功的人生。通過“啟航”了解個體差異,分析差異形成原因和差異管理要素,并樹立信心,展望美好明天。

三、心理訓練中的注意事項

1.項目目標設計注意科學性。在設計訓練目標時是要考慮有針對性、科學性,體現(xiàn)團員們面臨的共性問題。因此,在進行設計前,要進行充分的調研和分析,認真把握他們的思想、人格類型、智能、家庭狀況、在校表現(xiàn)、老師評語、過去記錄、是否志愿參加團體和心理動態(tài)等。了解成員背景資料,有助于活動的設計與過程的掌握,有助于輔導目標的科學性。

2.項目實施注意實效性。在項目實施之前后,都要進行謹慎的分析、精心的準備。實施前,特別要對團體成員進行認真篩選,盡管團體輔導有很多優(yōu)越性,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輔導團體可分為發(fā)展性團體和治療性團體,所以要引導學生正確選擇,這樣才有利于針對團員的實際問題而解決問題,有助于他們的成長。同時作為指導師,要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和團體基調,良好的輔導關系能夠促使團體滋生凝聚力,使團員在指導師的帶領下,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因此,指導師不僅要積極與團員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更要對整個精心設計的活動全盤掌控,特別是掌握團體氣氛的變化,了解團員的情緒變化,從而達到輔導活動的實效性。

3.項目效果注重辯證性。團體輔導雖然在很多方面效果顯著,但也要正確對待團體的有效性與有限性的辯證關系。任何心理咨詢或輔導都有它的基本目標和對象,也有一定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如果最后團體輔導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應該屬于正?,F(xiàn)象。因為活動的開展本身就有很多因素在里面,除了與設計者和指導本身的水平有關以外,和團體輔導本身的特點也有關,比如場地、領導的支持力度、外界的干擾等。

4.團體輔導注重專業(yè)性。團體輔導作為心理咨詢的一種獨特方式,可貫穿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指導者可以針對不同對象與不同的教育內容設計相應團體輔導方案。另外,高校應著手提高心理咨詢教師的水平,有計劃、有組織地加強對專、兼職教師進行長、短期培訓,提高心理咨詢師的知識水平、業(yè)務技能和科研能力,尤其在組織管理、人員定編與設備建設問題的落實上要加大力度??傊瑘F體輔導是一種全新教育方式和育人方法,它比傳統(tǒng)的說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動,更易被學生接受。

[參考文獻]

[1]陳華.團體輔導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的實踐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6).

[2]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劉勇.團體心理輔導與訓練[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4]彭移風,韓國海.成人大學生自信心理訓練研究[j].教書育人,2005(6).

[5]周秋紅.團體咨詢技術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5(4).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二十一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運用心理輔導和教育手段等方法,通過多種途徑來提高學生的思想健康水平并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發(fā)展,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全新教育形勢下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必然需求,心理健康教育與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結合對于大學生社會化歷程的完善以及心理品質的健全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與此同時,對于改善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也有著積極的指導與促進作用?,F(xiàn)階段高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面還局限于心理講座和心理健康電影觀看等方面,這對于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并沒有發(fā)揮實際作用。

一、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xiàn)狀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7~23歲之間,這是人生中涌動最強的時期,他們開始丟掉少年時的無知,對社會和人生進行獨立而理性的思考。這也是大學生開始從真正意義上走向獨立生活的開始,脫離了父母的呵護去尋求生存的技能和本領,可以說大學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這個時期是大學生心理沖突最為激烈的時期,心理的困擾就像沸騰的水,蠢蠢欲動,如果一不留神,他們就會燙傷自己甚至傷及他人。近年來在大學校園里發(fā)生的事件等也迫使我們深入反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實效性。除了校園事件外,大學生自殺事件在最近幾年頻頻發(fā)生,通過全國20多座高校36例大學生自殺事件的統(tǒng)計表來看一看。高校校園出現(xiàn)的事件不止一次告訴我們:心理健康問題是青年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回避的社會問題,它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的成才成長,而且關系到整個國家的和諧發(fā)展。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幾個方面:

(1)學習問題:隨著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的深入發(fā)展,高校為滿足社會對高校人才的實際需要,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調整專業(yè)設置和課程結構。對大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產生了相當大影響,學習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逐漸加強,大學生出現(xiàn)了崇尚實效,創(chuàng)新學習的風尚。但是隨之而來的學習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比如學習疲勞,考試焦慮等。

(2)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關系心理健康:大學階段是大學生成長的一個轉折點,他們的生活方式,交友方式都和以前有著很大的不同。對于大學生自身而言,他們實際上處于一種雙重的年齡狀態(tài),即是生物學上的成年人,又是社會意義上的未成年人。面對新的環(huán)境,他們感到莫名的恐懼,如何與周圍同學友好相處,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是大學生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3)大學生的婚戀心理健康:大學時期是學生情感、心智逐步成熟的時期。大學生處于青年中后期,他們在性意識成熟過程呈現(xiàn)起伏跌宕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這個階段,青春期的一些特征讓大學生們感到不知所措。

(4)性格與情緒問題:性格障礙是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其形成與成長經歷和環(huán)境有關,原因也較為復雜,主要表現(xiàn)為自卑、怯懦、依賴、猜忌、神經質、偏激、敵對、孤僻、抑郁等。例如,有的同學總覺著有人在背后議論他,有的經常用有色眼鏡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人和事,使自己變得與他人和社會格格不入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視。所以近年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各級各類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例如:

(1)團體咨詢是高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團體咨詢形式多樣,且容易接受,普遍受到學生的喜愛。

(2)目前很多高校建立了一整套關于剛入學時新生心理健康檔案體制,主要內容包括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程度和人格測試等結果,可以使學生有的放矢地了解自己,產生危機感。

(3)許多高校設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配備專門的心理咨詢老師,對一些不愿意和輔導員吐露心聲的學生可以通過不認識的老師消除顧慮,把自己想說的說出來。

(4)近來新流行的網絡咨詢。很多高校設有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網頁,進行在線咨詢,學生可以在線預約,進行匿名式交流,更清楚更自在地表達自己的郁悶和苦惱。雖然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著很多問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困難重重,例如資金的到位情況,設施配套的情況,專業(yè)隊伍的建設等,這些嚴重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目前心理健康教育體制存在著嚴重的弊端,例如高校里面部門之間的相互合作的程度,監(jiān)管力度的不到位等。

二、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需要輔導員的參與。高校輔導員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巨大潛能的群體,他們是學生直接接觸的人員,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可以說十分了解,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幫助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解決大學生發(fā)展中的心理問題具有很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有利于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絡體系。

第一層:服務網絡是有學校組織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機構成員有學校的專家人員組成。一級心理健康網絡統(tǒng)籌規(guī)劃,制定總目標總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咨詢。第二層由經過系統(tǒng)培訓的德育工作者組成的院系服務團體。它包括各班級的輔導員和院系負責學生工作的黨委和團委相關人員。第三層由有一定的心理學基礎,責任心強的同學組成的心理健康互助協(xié)會。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要充分發(fā)揮班級輔導員的作用。他們是與學生直接接觸的人員,是不可替代的具有巨大工作潛能的群體。

2.有利于現(xiàn)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

面對高校出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的逃學、厭學、焦慮現(xiàn)象等問題,輔導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已經不能適應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3.有利于擴充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

面對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作為高校輔導員,不論在職務還是素質等方面都占有很大的優(yōu)勢,成為擴充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重要選擇。

三、高校輔導員參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勢

相較于高校心理咨詢工作者而言,高校輔導員在參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著顯著優(yōu)勢。輔導員可能存在理論知識不足的問題,然而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親密,這一親和力優(yōu)勢是任何專家咨詢者所不可比擬的。此外,高校輔導員對于大學生階段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更加熟悉,與應屆大學生相比年齡稍長,因此在掌握大學生心理動態(tài)方面也更加有利,這是深入學生心理的關鍵所在。

1.高校定期給輔導員參加心理培訓和講座便于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高校輔導員都會定期參加學校組織的心理咨詢培訓,并且參加相關的專業(yè)知識考試。輔導員參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在于深入了解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并根據(jù)實際情況予以正確的指導,大學生很少主動就自身的心理問題前往心理咨詢中心尋求幫助,而在與輔導員的接觸過程中卻能夠表現(xiàn)出真實的心理困境,輔導員應當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展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盡管不需要達到心理專業(yè)咨詢師的級別,然而心理障礙的一般規(guī)律及其表現(xiàn)形式是應當有所了解和運用的,這對于輔導員心理干預效果的提升極其重要。可見,高校輔導員參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點表現(xiàn)為基礎性心理咨詢和心理指導等工作,只有切實理解心理咨詢的實施原理及其結構構成,才能更好地提高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幫助大學生走出心理誤區(qū)。值得注意的是,輔導員心理干預工作的展開也應切實做到因人而異,掌握一定的心理干預技巧,活學活用,拉近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心理距離。

2.高校輔導員設置的針對性便于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

每一所院校都其自己的文化背景,有著自己的獨特文化氛圍。輔導員應該熟知自己所在專業(yè)的文化氛圍,可以根據(jù)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隊伍一般是院系內選拔出的優(yōu)秀研究生或是畢業(yè)生,對于院系內的學術開展以及學生專業(yè)背景都相對熟悉,從心理共性的角度分析,他們在心理輔導實施方法及內容選擇方面能夠針對不同的專業(yè)和年級突出心理干預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更加與學生實際心理需求相一致。

3.輔導員和學生自然性接觸產生較強的親和力便于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

雖然輔導員和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專家相比,沒有專業(yè)的理論水平和嫻熟的技巧,但是他們自然地和學生待在一起,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其親和力比較明顯。一般來說,剛進入大學的新生首先接觸的是輔導員,他們愿意和輔導員交流,愿意接受輔導員的意見,輔導員可以發(fā)揮心理的主動性。如果能在萌芽狀態(tài)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疏導,及時反饋給學院,及時反饋給家長,就可以為解決問題尋求更好的方法,爭取更多的時間。從開展形式方面分析,大學生和輔導員朝夕相處甚至同吃同住,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可以采用各種形式,并且是隨時隨地的,活動組織、班會甚至是簡單的對話都可成為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有著較強的'人性化和靈活性特征。

4.輔導員所具有的健康心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質便于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大學生心理問題出現(xiàn)的源頭主要包括幾個方面:學習壓力大,人際關系緊張,人生目標的迷失,在郁悶、迷茫中苦苦尋覓,面對挫折無所適從等。在開展工作時,輔導員的人格魅力對開展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輔導員天天和學生在一起,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老師和學生的交流,老師的言談舉止,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無一不在言教之中,無形影響構成對孩子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

四、高校輔導員參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雖然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輔導有很多有利條件,但是現(xiàn)實的工作中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和加強。需要注意的是,輔導員參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并非盲目實施,也需要形成必要的心理教育理論基礎和實踐機制,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完善與學生之間的心理溝通。

1.要把心理健康教育運用到常規(guī)工作中。

作為高校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指導者,高校輔導員的大學生心理發(fā)展和人格品質形成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導向作用,這對于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意義重大。由于不同專業(yè)能力的影響,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問題定位方面顯得不夠準確,這就需要在常規(guī)輔導員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不斷優(yōu)化自我心理健康咨詢與服務能力,提高大學生心理干預的實際效果。

2.開展高效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活動。

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活動,常見的方式主要有團體輔導、教育講座以及主題班會等,其中教育講座的開展有利于更好地幫助學生尋找自身心理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教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自我調節(jié)方法。從講座類型方面分析,適應性講座較適合大一新生,而人際關系講座則更加適合大二學生,至于就業(yè)心理講座無疑是對即將畢業(yè)學生的有效心理洗滌。從班級成長的不同時期來構建對應的主題班會,并針對學生的情緒狀況予以引導和干預,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生可就自身的情感體驗與心理過程進行分享,這對于構建積極向上的班集體氛圍至關重要。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輔導員指導下團體輔導的展開能夠更好地端正大學生的認知態(tài)度,形成更加完備的自我認知體驗,優(yōu)化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甚至在大學生就業(yè)心理形成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3.在工作中要體現(xiàn)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業(yè)性。

專業(yè)化培訓是提高輔導員參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效果的有效方式,在培訓內容設計方面,應當將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需求視為必要的實施方向,突出輔導員專業(yè)培訓的層次性,其中危機干預能力是初級培訓的內容,預防性能力是中級培訓的內容,而心理咨詢與實踐則是高級培訓的內容。輔導員專業(yè)能力的提升可從連續(xù)性、層次性以及系統(tǒng)性方面得以體現(xiàn),這是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開展的關鍵所在。

4.建立積極有效的制度保障。

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不是某個學校的特殊情況,而是涵蓋整個高校系統(tǒng)的普遍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是個別學生的問題,而是幾乎涉及每個學生,那么解決這一問題也不是只靠輔導員這一個單獨的力量能夠達到預期效果的,需要國家、學校、家庭和大學生的全力配合與力量的整合。最近幾年來,有關部門和社會對于最近一段時間部分高校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而釀成的事件采取一定的措施,但是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在新的形勢下出現(xiàn)的新問題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綜上所述,從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可知,其健全人格品質的形成并非朝夕之事,并且對于大學生今后的人生規(guī)劃和職業(yè)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導向意義,高校輔導員在幫助學生克服不良心理影響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需要通過有效的心理疏導來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困境。然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并非是高校輔導員的單方面職責,而應表現(xiàn)為高校各部門之間的通力配合,除此之外學生自己的努力也至關重要,在各方面齊抓共管下形成更加科學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體系。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二十二

摘要目的:異性自我是指個人對異性對自己的態(tài)度與看法的覺知。本研究旨在編制異性自我概念量表。方法:根據(jù)詞匯學假設獲得量表項目,并對395名大學生的問卷結果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男性異性自我概念量表由身體與才智自我、社會自我、人格自我三個維度構成;女性異性自我概念量表由三個維度:社會、人格自我、學業(yè)自我三個維度構成。男女性量表的總體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o。866、0。843;且各量表三個維度兩兩間斯皮爾曼等級相關系數(shù)均顯著(p0。05)。結論:異性自我概念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

關鍵詞異性自我概念量表異性鏡像自我詞匯學假

0引言

異性自我(heterosexuallooking?glassself―concept)是指個人對異性對自己的態(tài)度與看法的覺知,屬于自我概念。在自我概念理論的發(fā)展中,可以看出鏡像自我的理論重要性。

社會學家?guī)炖╟harlesho~oncooley)認為,兒童的自我概念是通過“鏡映過程”形成起來的“鏡像自我”。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多半是在與“他人”(如父母、同性朋友、異性朋友和其他人)的交往中通過“鏡像自我”而逐漸形成和發(fā)展的,而與一般的同伴群體、親密朋友和異性同伴之間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異性交往則有利于人建立清晰的自我感知,使人不僅僅簡單擁有一個自我概念,而是擁有多個不同的自我概念。同時,在異性交往過程中形成的自我概念與眾多其他自我概念相關,如身體外表及同伴接納方面。據(jù)harter的研究,異性交往自我概念與自我價值的相關系數(shù)達到了0。40到0。55的顯著水平。

盡管關于性別的自我概念有一定的研究,但尚沒有專門的異性自我概念的量表。本研究將采用詞匯學假設探索異性自我概念的結構。

1方法

1。1被試問卷正式施測被試為大學本科生。刪除無效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395份,,包括男生200份,被試平均年齡20―3歲,女生195份,被試平均年齡20。2歲1。2異性自我概念問卷的編制1。2。1量表項目來源問卷編制包括以下步驟:一是根據(jù)詞匯學假設,對學生進行開放式調查,題目全部為,“在異性眼中,你是的人?!币蟊辉嚤M可能多地填寫形容詞。得到特質詞l17個,男生103個,按照頻數(shù)分別選出前25個高頻詞,得到男、女各25個描述異性自我概念的詞。在此基礎將詞匯編寫為句子,要求被試對每一個句子(項目)做從l(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共5個等級的評定,形成量表的初稿。二是將男女生量表初稿分別進行第一次修訂,經過探索性因素分析技術,探討初異性自我概念的結構。

1。2。2第一次修訂

第一次修訂在廣州市某初中進行,回收有效問卷122份,其中男生54份,女生68份。用spss16。0對初測結果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異性自我概念量表初稿男、女生版kmo值分別為0。740、0。726,bartlett球形檢驗值均顯著(p0。001),適合因素分析,但kmo值、因素負荷都不太理想,題目存在交叉現(xiàn)象。針對這種現(xiàn)象,研究者對初測問卷進行了進一步修訂。按照因素數(shù)目的確定采用標準(因素特征值大于l、每一因素至少包括3個項目、因素負荷量大于0。3以上且每個項目只屬于一個因素)刪去一些項目,并對內容調整與修改以再次施測。

1。2i3第二次修訂

第二次修訂即正式施測,在華南師范大學進行,共回收有效問卷395份。用spss16。0對施測結果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男生得到3個維度,18個詞匯項目:女(自論文庫http:///,請保留此標記。)生得到3個維度,20個詞匯項目。經過題目的`修改與擴充后,初測問卷男生題目36道、女生題目39道。

2結果

2。1探索性因素分析對男性異性自我概念的評定結果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為0。860,說明有共同因素存在,bartlett球形檢驗,x2=3079,df=595,p0。001,適合因素分析。根據(jù)碎石圖和解釋方差的百分比,抽取3個因素進行旋轉,3個因素分別解釋總方差的l9。35%,33。06%,42。94%。按照因素數(shù)目的確定采用標準刪掉不合格項目,得到三個因素剩余項目數(shù)分別為16、6、4,保留因素一前10個項目。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見表l。

對女性異性自我概念的評定結果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為0。869,說明有共同因素存在。bartlett球形檢驗,x2=3603,df741,p0。001,適合因素分析。根據(jù)碎石圖和解釋方差的百分比,抽取3個因素進行旋轉,3個因素分別解釋總方差的19。002%,33。826%,42。164%。按照因素數(shù)目的確定采用標準刪掉不合格項目,得到三個因素剩余項目數(shù)分別為13、6、4,保留因素一前l(fā)o個項目。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見表2。

2。2因子命名

按照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男性的異性自我概念的結構主要分為三個,分別是:人格自我(如“正直”、“有責任心”),社會自我(如“友好”、“健談”)、身體與才智自我(如“帥氣”、“淵博睿智”)。而女性的結構則為:社會自我(如“相處融洽”、“難相處”)、人格自我(如“誠實守信”、“細心”)、學業(yè)自我(如“成績好”、“學習勤奮”)。

2。3信度檢驗

男性異性自我概念量表的總體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o。866,三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o。860,o。827,o。757。女性異性自我概念量表的總體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43,三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896,o。729,0。668。

2。4維度相關系數(shù)檢驗

3討論

盡管對于鏡像自我乃至性別的自我概念有所研究,但無具體的研究探討成人關于異性概念的結構。本研究采用詞匯學假設,探索異性自我概念的結構,編制了男女性異性自我概念量表。結果發(fā)現(xiàn),男性的異性自我概念包括人格自我、社會自我、身體與才智自我三個維度。女性的異性自我概念包括社會自我、人格自我、學業(yè)自我三個維度。本研究所編制的異性自我概念量表,成人男女生版量表的總體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均高于0。8,取得了較好的信度;且各維度間相關系數(shù)均顯著,表明較好的結構效度。信效度檢驗結果表明,本研究編制的量表達到較好的正規(guī)化水平,具有一定的推廣性。

與沃建中,申繼亮等研究不同,本研究發(fā)現(xiàn)了男女之間的異性自我結構的異同。男女的鏡像自我概念結構相似的為社會性自我,這個反映了鏡像自我形成于社會交往,且異性自我更加具化這一因素。而同時二者也共有人格性自我,但具體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男性的人格性自我更傾向于“承擔責任”、“值得信賴”方面,而女性則更傾向于“替人著想”、“善解人意”方面,這與社會贊許的男女兩性的人格特質一)致。而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僅有男性的異性自我的結構中存在身體自我與才智自我,而僅有女性異性自我結構中存在學業(yè)自我。由此可見男女兩性在異性交往中的理想自我的不同。男性更希望自己是英俊、有才智的;而女性更希望自己是勤奮、成績優(yōu)秀的。這也可以解釋男女大學生在學業(yè)表現(xiàn)上的差異。

本研究編制了男女性異性鏡像自我量表,并取得較好的信效度,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改善。未來的研究可能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未來可以探討異性自我與一般自我概念的關系,從而深入研究由低層次向高層次整合和重構的機制。即另外,本研究中采用的異性自我概念量表屬于傳統(tǒng)的自陳式量表。被試在自評時難免會受社會、自我期許的影響,未來研究也可對理想與現(xiàn)實自我進行分離。

(2)對異性自我概念的發(fā)展心理學研究。如積極異性自我概念是否能夠預測更好的異性交往能力?消極的異性交往自我概念是否會對兒童自尊產生消極影響?未來研究可以對檢驗這一假設。從而更好地對兒童的社會化及積極自我概念的形成進行促進與干預。

大學生自殺心理研究論文篇二十三

摘要:隨著現(xiàn)代經濟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是逐年提高,但伴隨而來的是國民體質的下降,其中以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為最。越來越多的肥胖體質和亞健康體質充斥在小學生之間,同時學生的近視、肺活量低、爆發(fā)力不足等現(xiàn)象也是屢見不鮮。此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與大學生不良的生活習性和課外體育鍛煉的缺失有著直接關系,同時也反映了我們對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的不重視。因此,我們以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為例,對課外體育鍛煉情況進行了調查,并對其提出了改良對策,希望能夠為大學生體質健康方面提供有效指導。

關鍵詞:大學生;體質健康;課外體育鍛煉

當今世界經濟逐步進入了高速期,我國在其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就對我國的專業(y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階段,大學時期的教育尤為關鍵。作為人才主體的大學生,應該嚴于律己,不僅要對專業(yè)知識進行學習鉆研,更要保證本身的體質健康。但縱觀全國大學,能夠做到這兩點的少之又少。大學生不僅對課外的體育鍛煉沒有重視,更沒有意識到身體才是學習成長、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的本錢。健康的體魄是大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全民體質提升的縮影。因此,深入研究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與課外體育鍛煉所出現(xiàn)的問題,并針對其問題做出有效的改動措施勢在必行。

一、現(xiàn)階段我國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

1、大學生對體質健康和課外鍛煉的意識較低。大學生不具備這方面的意識,說明了他們并不了解課外體育鍛煉對體質健康的重要性,這就直接造成了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忽視,也就造成了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下降。大學階段課程安排較為稀疏,學生們的課外時間相對較多,但是由于大多數(shù)學生并沒有興趣和意識去做體育鍛煉,而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了其他事情上。歸根結底還是大學生對體質健康重視度不足,甚至有一部分大學生認為體育鍛煉不過是為了應對體育考試,僅僅只是為了拿到學分而進行的,這種錯誤的觀念直接將鍛煉的本質給覆蓋了,體質健康的重要性一度得不到重視。

2、課外體育鍛煉的相關設施缺乏。隨著我國對高等教育的重視發(fā)生改變,各地高校都進行了招生擴張。但由于生源增加,學校硬件設施卻有所脫節(jié)。其中體育器材缺乏現(xiàn)象尤為嚴重,這就導致了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跟不上,相應的身體素質也會有所下降。我們從學生們進行課外鍛煉的場地進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都樂意去學校的體育場館進行課外鍛煉。但是這樣的鍛煉場所卻是因為學校建設的制約,存在一些使用上的限制,比如進入收費或是定期開放等。學校體育場所的使用限制導致了學生們的體育鍛煉不能跟上腳步,進而影響了學生的體質健康發(fā)展。

3、課外體育鍛煉的發(fā)展氛圍不夠濃郁。因為學校體育設施的缺乏,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有著很大打擊,學生的課外鍛煉補e有效開展。同時,學校的體育文化和體質健康文化建設不完全,并沒有在學校形成良好的強身健體氛圍,學生缺乏正確的風氣感染,導致的課外體育鍛煉的落寞。

4、較大的學習壓力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與課外體育鍛煉。在調查中,較大的學習壓力在學生不能夠良好進行體育鍛煉中占據(jù)著原因第一位。學校本就是一個學習的場所,學生會無意識的將學習排在首位,體育鍛煉自然會相對薄弱,學生的體質健康也會在這種較大的學習壓力下出現(xiàn)惡化現(xiàn)象。因為學習因素而放棄體育鍛煉等無關學習成績的事務在大學生眼中可謂是在正常不過了,因此學習壓力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最為巨大。

5、不良生活規(guī)律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生活習性雜亂無章,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同時也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體質健康。因為學生生活壓力較小,熬夜、抽煙、酗酒、網游等等活動充斥的大學生活,學生為身體做出的體育鍛煉時間相對很少。在我們調查中得出,所調查的高校學生的熬夜現(xiàn)象達到了90%,單單這一項就能夠直接影響的學生的體育鍛煉,進而影響到身體素質。

二、強化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措施

1、促進課外體育認識度。為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觀念,強化學生體質健康意識,不僅僅只是思想層面上的指導,更應該從實際出發(fā)。學校以及相關部門應該充分發(fā)揮“中央七號文件”的精神,結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基本計劃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實際的體育鍛煉實施,為學生健體正確科學的體育觀念,為學生制定合適的鍛煉計劃,培養(yǎng)學生的鍛煉習慣,進一步保證學生的體質健康。

2、完善體育鍛煉設施。體育設施使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基礎,因此學校應該加大相關方面的投資力度。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興趣,建立相關的體育項目場館,充分滿足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并且要保證體育場館的`開放,應該采取定期或長期開放的形式,保證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時間。同時,要加強對體育場館的規(guī)范管理,使得體育施舍的利用率最大化,為學生的體質健康提供優(yōu)質的物質保障。

3、建立學校體育文化。建立起完善的學校體育文化體系,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首先,學校應該大力宣傳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形成體育鍛煉意識,充分認識到體質健康的基礎作用;其次,積極開展“陽光體育”計劃,鼓勵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保證體魄健碩有活力,并對此計劃進行規(guī)范和制度安排,保證其能夠真實實施;最后,定期舉辦體育競賽,通過各個項目的比拼,加強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習慣。從多方面保證學生的體能素質發(fā)展。

4、創(chuàng)新教學改革,減輕學習壓力。我們可以考慮將學生體質健康也作為考核指標之一,這樣學生可以將精力轉移至體育鍛煉上,在進行體質鍛煉的同時減輕學習上的壓力。另外,學校可以給予體質健康方面一些政策,例如在體育競賽中發(fā)放獎品等,激勵學生進行體質訓練。

5、加強學生的生活管理。學生的體質健康離不開正常的作息時間,學校應該對學生的生活進行一些合理干預,保證學生的學習、生活、體質鍛煉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并要對大學生進行一定的科學指導,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偠灾?,高校中的課外體育鍛煉對于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通過文章對這之中的問題探究和策略分析,相信學校及其教師都能夠有一個大體的認識。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積極的整改,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一定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2]衛(wèi)國凱.山西省民辦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開展現(xiàn)狀及改進對策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

[3]侯良.大學生體質健康信念和體育鍛煉行為意向對體育鍛煉等級的影響及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體育學院,2017.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510493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